职业道德品质的含义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职业道德品质的含义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职业道德品质的含义

职业道德品质的含义范文1

关键词:会计素质;诚信;职业道德

中图分类号:F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5919(2012)03-0047-03

会计职业道德是指会计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循的、体现会计职业特征的、调整会计职业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是会计人员在本职岗位上应当遵守并作为自己行为规范的基本准则,也是提高会计人员自身素质的内在要求。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唤起社会对这一领域的高度关注,则是当前整顿市场经济秩序,建立会计诚信机制,遏制腐败滋生的治本之策。

1 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存在问题分析

1.1 会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较差,缺乏敬业精神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价值观”、“金钱观”,较过去在含义和内容上有了明显的不同,人们对生活的追求也出现了层次多样化,获取利益的手段和方式也灵活多样。这就使得部分会计人员认为会计工作整天就是与数字打交道,没什么高追求,做会计工作没有实权,也当不了官,一心想调离会计工作岗位,特别是与其他职业相比,经济收入悬殊较大,心态不平衡,从而在工作中表现出马虎,敷衍塞责,工作热情不够,积极性不高。有的会计人员身兼几个单位的会计职务,利用上班时间为别的单位处理业务,而对自己的本职工作随便应付。有的会计人员在上班时间打牌、聊天,有的甚至利用上班时间炒股票、做生意,将一个月的账务处理工作堆积到月底完成。还有的会计人员不注重知识更新和学习,会计理论、业务水平、操作能力较差,难以胜任新形势的财务会计工作。

1.2 迫于单位领导的压力,失去职业道德

在现实中,一些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观念淡薄,在国家、社会公众利益与单位利益发生冲突时,不能够坚持原则,甚至共同作弊,为违法违纪活动出谋划策,直接参与伪造、变造虚假的会计凭证、会计账薄、会计报表。当单位负责人授意会计人员提供虚假会计信息时,会计人员则直接丧失了基本职业道德原则。我国绝大部分会计人员主要是在单位负责人的领导下工作,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激烈竞争,使部分会计人员经常面临被辞退、下岗、失业的威胁和压力,会计人员如果不听从领导的安排或不按领导的意图办事,就可能失去工作。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平常较为敬业的会计人员在面临授意、指使、强令其伪造、变造会计资料时,出于无奈,被迫放弃职业道德,失去原则违心操作。

1.3 追求私利,监守自盗,职业道德品质败坏

会计人员中的极少数一部分人,由于长期不注意自身道德修养,为了追求奢侈生活,个人享乐,经不起金钱、权力和美色的诱惑,丧失了最起码的法制观念,会计职业道德沦丧。有的会计人员利用职务之便,故意伪造、变造、隐匿、毁损会计资料,采用欺诈、弄虚作假的手段大量侵吞国家财产。有的通过改动领导已签字的报销凭证的数字,以小报大,以少报多,将多报销的款项归个人所有。有的会计人员挪用公款,为个人谋福利,或参与具体操办,为单位或小集体谋取利益。这些不仅给国家和单位造成巨大的损失,而且自己也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

2 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必要性

2.1 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

当前我国经济成分丰富且复杂,生产方式及人们的生活方式有了很大变化,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及人事关系比过去大大复杂化。为了配合复杂的经济生活和日益频繁交往的人际关系,调整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在会计领域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强化会计人员的会计职业道德意识尤为重要。其次,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一些旧的道德传统严重阻碍了新体制的运行,阻碍了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这也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2.2 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是解决会计造假和会计信息失真的需要

市场经济要求有规范的会计职业道德,是由市场经济竞争的全面性、激烈性决定的,只有依法理财,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而法律在市场经济中是一种硬约束,它的贯彻落实还需要道德渗透,使人们在道德观念上形成遵纪守法的良好氛围。会计造假有自身的因素,也有社会因素,有政治原因,也有经济原因,虽然解决会计造假不能仅仅靠会计个人力量,但是会计造假主要发生在会计工作中,主要是会计行为,在解决会计造假中,会计人员必然是主要力量。因此在目前会计造假和信息失真严重的情况下,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具有重意义。

2.3 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是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素质的需要

会计人员不仅工作在社会领域中,更生活在社会大环境中,其职业道德不可避免地受到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干扰,特别在社会体制、观念变革迅速的市场经济环境下,社会心态、风气、环境对会计人员影响极大。一个高素质的会计人员应具备“德、能、勤、绩、公、廉、俭”等七个方面的素质。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管理工作好坏的关键,会计人员具备了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才能真正做到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坚持准则、廉洁奉公、作风严谨、大公无私,而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是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素质的重要措施。

2.4 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是树立会计行业良好社会形象的需要

经济越发达,职业越社会化,道德信誉就越重要,发达繁荣的市场经济更应讲求“诚信为本”。会计作为发达的市场经济中一种重要管理活动或信息系统,应为社会生产提供管理所必需的各种经济信息,综合反映企业经营活动的所有最重要方面,为信息使用者进行经济决策和参与管理活动。会计人员只有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会计行业才会有良好的工作环境,社会对会计行业的看法才能改变,因此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是会计行业良好发展的根本。

3 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对策

3.1 会计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

古人云: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个“道”的涵义十分深刻,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它应是遵守市场规则和职业道德准则。也就是说,君子爱财,应以开拓进取、诚实守信、讲求质量、提高效率等职业态度和行为去取求利润、求发展。业务技术是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前提和基础,是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中的“道”。业务不熟,技能不精,其“德”则难以表现,其职业之“德”也就失去了依托的基础。会计人员不会算帐、记错账,即使有一个良好的愿望,大公无私的胸怀,也难以将会计工作做好,难以发挥会计的反映、核算和管理职能。因此,会计人员应具备会计基础知识和相应的管理知识。鉴于我国企业会计人员分工较为细致,很多会计人员只从事某一环节或少数几个环节的会计工作,对他们的业务素质要求可相应降低一点,但对企业会计主管人员的业务素质,则要有一个高标准的要求。

3.2 会计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能力素质

会计人员应该要具备相应的能力。会计人员的能力素质包括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与人际交流技能。首先,作为企业会计人员,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对企业所发生的经济事项进行会计核算,因此运用会计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是对每一个会计人员最基本的要求。 其次,会计人员还应具备良好的“情感智慧”,良好的人际交流技能,特别是会计主管人员,更应如此,只有这样,才有助于会计人员推行正确、合理的会计方法。

3.3 会计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

孔子说“多闻,择其善者而行之;多见而知之”。一个人不能事事处处亲自实践,职业上的很多道德知识、道德习惯、道德标准都不可能是亲自实践所得。只能通过对道德及相关知识的学习,才可以认识自然界的本质和规律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才能理解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职业与职业之间的道德关系,并以此为参照,逐步形成与自己职业实践相关的道德观念、道德规则和道德理想。

道德品质事关个人道德修养,因而,任何与个人修养有关的品质要求,会计人员都必须要具备。从企业会计人员所处的特定地位来考虑,以下两个道德品质应特别强调:诚实和正直。

这两个品质将约束会计人员不隐瞒任何事实,以及不从事任何欺骗管理当局和股东的不道德行为。《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对会计人员职业品德方面的要求是:敬业爱岗、熟悉法规、依法办事、客观公正、搞好服务和保守秘密。

会计人员的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是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关键,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主要靠会计人员自身努力。一个会计人员道德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身道德修养的程度,会计人员要通过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改造、自我提高,把职业道德原则转化为自己的职业道德品质,形成一种内在的精神力量,在会计职业活动中,客观公正、精心理财,扎扎实实做好会计工作,不断用职业道德规范自己的会计行为,实现职业理想。

3.4 健全监督机制,建立职业道德评价体系

会计人员的会计行为是“善”是“恶”,要时时接受社会舆论的监督,对照社会道德标准和会计人员职业标准时时进行自我(包括会计职业的个人和会计职业的群体或组织)评价、自我解剖、自我批评、及时纠正行为偏差,以达到“扬善抑恶”的目的。要通过监督和检查、督促和教育,帮助会计人员提高职业道德水平。对检查中发现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会计人员,各级会计管理部门应予表彰和奖励。而对违反国家财经法规、制度,违反会计职业道德的会计人员,应给予必要的处罚,构成犯罪的,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通过正反典型案例的宣传,在全社会范围内营造评价会计职业道德,扶正去邪、惩恶扬善的良好氛围。

总之,提高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是一个伴随会计工作的永恒主题,这项工作既不会一劳永逸,也不会一成不变,它会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的发展和会计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和创新。会计人员应该以一颗强烈的责任心,与时俱进,不断加强道德修养,不断学习新的知识,真正体现一个会计人的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职业道德品质的含义范文2

关键词: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综合素质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普遍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速,高校教师作为高等教育的主体,并承担着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的主要教学工作内容,故高校对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产生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具体表现在:不仅要求高校教师知识视野要宽广,思维要活跃,爱国守法、敬业爱生、为人师表,更要乐于教书育人、治学严谨、服务社会等方面。

一、我国高校教师职业的现状

高校教师作为教师群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个人特点、职业特征、工作职责和社会地位方面具有与其他职业的不同点和职业的特殊性,但是,目前我国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呈现出了一些不良的问题和状况,教师职业的社会认可度逐渐下降,职业道德也出现了下滑的现象,集中表现: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认知不足,师德素质降低;专注科研,社会服务意识下降,缺乏爱岗、敬业的精神;功利性倾向严重,利益化为重;生活上贪图享受,教学质量下降;注重讲授课程,不关心教书育人等方面。出现上述问题,究其主要原因在于:首先,在改革开放、社会化生产及教育改革的时代大背景下,高等教育迅猛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道德观念、行为方式、生活态度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师在处理个人、集体和社会三方利益过程中,产生了许多困惑与迷茫,这导致大部分教师更注重个人的自身利益,而轻视了职业道德素质。其次,高等学校内部管理机制有待建设和完善,机制的不健全导致了许多教师看重于科研、致力于争取教学基金、专注论文及获奖成果等与个人职称和今后发展的硬性指标,而忽视内在的职业道德修炼。最后,高校教师本人职业道德修养不足,虽然可以做到正常地履行教师的义务、承担教师的责任,但是,教师们的内心精神世界比较空泛,个人综合素质修养程度较低,生活中贪图享受,不思教学与科研,在教学与生活过程中不能严格要求自己,体会不到教师的神圣感和光荣度。

二、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基本内容

1.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内涵。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高校教师在日常从事教育职业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被社会公认的职业的道德规范,其含义是“教师个人在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方面自觉按照一定的社会道德要求进行自我锻炼、自我改造、自我提高的活动以及所形成的道德品质。

2.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主要内容。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主要内容有政治素质修养、思想修养、人格修养、合作品质修养、创新品质修养。因此,从本质内容上说,既包括高校教师自我的一种教育、锻炼和提升的过程和结果,也包括了高校教师内在的品质和外在的行为修养。

3.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具有社会性、示范性、实践性、专业性、终身性的特点。

三、提升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主要途径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决定着我国高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水平,极大程度上影响着高校办学的方向、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教学质量水平,影响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提升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主要途径包括:

1.增强思想教育知识的学习,从思想上提升职业道德素养。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影响着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价值取向,所以,高校教师应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取向,要坚持以社会主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为个人基本职业道德和核心,在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过程中,不断地进行学习和修炼个人的品行与道德规范,并用道德理论指导自己的行为和工作,用自身的改变去影响并帮助别人,深切体会并提高个人的职业道德修养。

2.加强自我约束,从全面性上提升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高校教师不仅要具备教书育人的基本职能,还要在各个方面做好典范和榜样的带头作用,对自己要有更高和严格的要求。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高校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在掌握专业的基本理论的讲授、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还要将有关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切实地教授给学生,做到德识统一;在科研活动中,高校教师是科学的“探究者”,必须尊重科学,秉承踏实探索的精神,刻苦钻研科研项目,坚持不弄虚作假,严守科研道德;在日常生活中,高校教师是和谐社会的“示范者”,与人为善,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乐于助人,团结同事,热爱学生,家庭和睦,积极促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

3.加强制度建设,从制度上提升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高等学校要制定并完善各项职业道德及相关的规章制度,从科学化、民主化、社会化等方面,提升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规范和约束,有助于高校教师形成良好的自觉思维和自律习惯,建设和谐、文明的校园文化,切实地提高学校的综合管理水平。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当前时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必然选择,更是学生成长和教师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和需要。提升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过程,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摸索和研究,需要将理论和实践互相结合,需要国家、社会、学校、教师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刘伟.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路径之我见[J].教育教学论坛.2015.5

[2]王晓蕾、陈俊龙.浅谈高校教师如何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提升教师职业道德修养[J].学术探讨.2014.11

职业道德品质的含义范文3

1、教师:是向受教育者传授知识、传递人类文明和传授思想的专业人员。韩愈说:“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2、教师职业的历史考察

(1)、中国

①、中国古代教育史上教师职业

a、西周时期—学在官府,政府官员兼任教师。

b、春秋时期—官学失守,以孔子为首的大批私学大师涌现,成为最早的专职教师。

c、秦国统一后—实行“以吏为师”,“以法为教”,客观上阻碍了教师职业发展。

d、汉代以后,特别是唐代以后,各级教师制度逐渐完备。

②、中国近代公立师范教育的成立和兴起,标志着中国教师职业专业化发展的开端(1897年上海南洋公办师范学院成立;1902年,清末民族资本家张謇创办通州私立师范学校。)

③、进入现代社会,中国逐渐形成了各级各类师范院校为主体,多渠道、多层次、多规格、多形式的教师培训体系。职前培养、职后继续教育体系日趋完备,教师资格制度逐渐完善。

⑵、外国

①、教师职业最早与宗教联系在一起,教师由僧侣兼任,教学内容传授宗教教义或武士教育。

②、西方近现代教育发展很快,专门师范教育机构、系统正规教育训练保证了教师职业素质更高,推动了西方教育事业的发展。

(规定教师具备扎实学科知识,深厚心理学、教育学等相关理论知识,掌握熟练的现代教育技术。)

3、职业:

是由于社会分工而长期从事的具有专门职务和特定职责,

并以此为主要生活来源的社会活动。

4、教师职业劳动的特点

(1)

、劳动对象的能动性与多样性。(能动性:不是被动接受加工,而是有独立性、选择性、批判性、倾向性。内外因相结合。多样性:先天素质、后天环境与受教育不同,导致学生智力、个性、气质、兴趣、特长、爱好不同,而且不断变化。)

⑵、劳动任务的全面性与示范性。(目标、内容、时间、空间上的全面性;“立体教科书”的示范性)

⑶、劳动过程的个体性与创造性。(个体性:备课、上课、辅导、谈心、处理问题都是以个别方式进行。创造性:将教材内化,需要高超艺术、教育机智,捕捉教育灵感,传授给学生,使之领会内化。二者决定学生的多样性、能动性、影响学生的广泛性。)

(4)、

劳动成果的集体性与长期性。(集体性:是校内外、家庭、社会、教师、党团组织等多渠道进行教育影响,但不是各因素简单相加,是各因素内化的综合反映。长期性:学生远大理想的树立、品质习惯的养成、知识技能的掌握、能力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见效慢。)

5、道德:

西方道德指风俗或习惯,也有规范规则,行为品质和善恶评价等含义。现在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主要指人们应遵循的行为准则或规范,有时是指个人的思想品质,修养境界,善恶评价以及风俗、习惯和道德教育活动等。

P13

6、职业道德:

指从事不同职业活动的人们所应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规范。P14

7、教师职业道德:

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总和。P14

8、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

(1)、典范性不仅是教师自身行为的规范和准则,而且是教育培养学生的重要手段和方式,它发挥着“

以身立教”的突出作用。

(2)、深远性

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业,而且影响学生的个性品质、人格特征、世界观、人生观,进而影响学生的家庭和社会。

(3)、崇高性较其它职业道德相比,教师职业是灵魂塑造灵魂的事业,要求教师道德境界更加崇高,做到

“言传身教”“教书育人”的完美结合。

9、教师职业道德的作用:

⑴、对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对学生潜移默化作用,促进学生智能发展。)

⑵、对教师自身的激励作用。(是激励和调控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动因。特别是责任感、使命感、良心。)

⑶、对教育过程的调节作用。(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高低不仅关系教育行为效果的好坏,而且关系到教育过程的优劣。)

⑷、对社会环境的优化作用。(教师的职业道德不仅会影响到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且会影响到整个教育过程以及全社会的精神文明状态。)

10、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范畴:

指那些概括和反映老师职业道德的主要特征,体现一定社会对教师道德的根本要求,并成为老师的普遍内心信念,对教师的行为发生影响的基本道德概念。一般而言,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范畴主要包括教师的幸福、教师的良心、教师的义务以及教师的公正等。

P21

1)教师的幸福:

①定义

:教师的幸福是教师职业道德范畴的核心,是指教师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自由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的一种高级的精神享受和心理愉悦状态。

P22

②为什么说教师的幸福是教师职业道德范畴的核心,是人们理解教师职业的真谛的最终归宿?P22-23

教师的幸福就是教师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自由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的一种高级的精神享受和心理愉悦状态。

㈠教师的幸福总是与教师道德需要的满足联系在一起的,教师作为一种职业,它不仅满足了个人的物质需要,而且还能满足自己精神方面的需要,特别当精神道德需要得到满足时,他就会产生一种愉快舒畅的体验,感到幸福。如:劳动被认可,讲课受欢迎,教学受表彰

……

㈡教师的幸福是教师教育劳动创造的结果,教师的劳动不仅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同时也丰富了自己和发展了自己,自然会感到由衷的欣慰与幸福。如:

“教学相长”、教师自学进修的体会

㈢教师在自己创造性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也会随时产生幸福的体验。如:一节创造性的授课,一次成功的教育活动,,与同事的一次成功能够合作

2)教师的良心:

①定义:

教师的良心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灵魂,也是教师职业道德范畴的核心。是指教师个人在自己的教育实践中,对社会向教师提出的道德要求的自觉意识,是教师道德心理的内在评价机制,也是教师进行自我道德调控的精神力量。

②作用

:对于教师自觉履行职业道德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它成为一种习惯的道德能量,可以随时引发教师对自己的思想行为进行评价和有机调控,从而使教师的职业道德始终维持在一个正常的水平上。

③表现:具体表现在教师教育工作的各个环节上,如恪尽职守、自觉工作、爱护学生和团结协作等。

④意义

:教师的良心要求教师遵守工作纪律,尽心尽力地完成任务,不敷衍了事,不误人子弟;教师的良心还促使教师对学生关心爱护,主动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促使教师之间团结协作、共同成长;教师良心往往贯穿职业道德行为的各个方面,成为教师思想情操的重要支柱,也是教师职业道德完善的最强大的内部动力。

3)教师的义务:

①含义

:教师的义务通常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指社会向教师提出的必须遵循的道德要求;另一方面是指教师在教育职业劳动过程中,自觉意识到的各种道德要求的合理性,并把自觉遵循这些合理的道德要求作为自己内心的一种习惯意愿,主动地履行自己的职业道德行为规范要求。通常指第二方面含义,即教师自觉、自愿、发自内心地遵循自己的职业道德要求,并积极主动地履行自己的职业道德行为规范要求。

②目前存在的几种教师道德风险,即违背教师的义务要求,教师面临的“风险”和危机。P25

a、缺乏敬业精神。如:不思进取,混日子,莫不关心等。

b、教学工作责任心不强,敷衍了事。如:备课不认真,辅导不及时等。

c、主次颠倒,无心教学工作,热心于社会兼职或第二职业。

e、不履行教师的“育人”职责。对违纪等不良行为视而不见,不及时教育。

4)教师的公正:

①概念

: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过程中正直无私,不偏不袒地处理各种业务关系,公平合理地评价和对待全体合作者。

②范畴:

a公平合理地评价和对待每一个学生。(一视同仁、平等施教、体贴爱护是教师公正的最基本内容。)

b公正合理地评价和对待同事关系。(互相理解,互助互敬。)

③意义:

教师公正合理地评价和对待同事关系,有利于形成团结协作的工作氛围,这种条件下,大家心情舒畅,各方面教育教学工作都会顺利进行下去;教师公正地对待所有学生,就会使教师在学生中间树立起威信,获得学生由衷的尊敬和德赞扬。这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使其道德品质健康发展,都具有积极推动作用。

第二章中国教育史上的教师道德观概述

1、了解中国古代教育家经典语句: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孔子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

欲正天下之心,须顺天下之受。主教有本,躬行为起化之源,谨教有义,正道为渐摩之益。—王夫之

2、孔子的教师道德观

⑴、生平简介:

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中国古代伟大的也是世界公认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创立的儒家学派被称之为春秋末期的

“显学”

。同时,孔子还是创办私学、开创私人讲学之风的重要代表人物。被尊称为教师鼻祖,其学说对后世影响深远。

⑵、师德观:

①、学而不厌,不耻下问。---达到“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的境界;他认为谦虚是教师应具备的一种美德,“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②、因材施教、启发诱导。--

善于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学生个性特点来进行教育;孔子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的人,他主张:“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③、热爱学生、有教无类。---

孔子认为热爱学生,爱护学生是教师必备的素质,教育学生不应该存在偏见。

3、孟子的教师道德观

⑴、生平简介:

名轲,邹人。他继承并发展了孔子学说,使儒家学说又进一步得到了发展,地位仅次于孔子,被尊称为“亚圣

”。

⑵、师德观:

①、热爱教育事业。----他高度赞扬教师职业,他说:“

君子有之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作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②、热爱学生,培养学生的理想人格。----以师礼相待,有问必答,采取启发式教学,培养“大丈夫

”的理想人格,即“富贵不能,贪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格。

③、教育者要具备德与才两方面的素质。----即:“入则孝出则悌”;“

守先王之道,以待后之学者”。道德修养和知识修养。

4、韩愈的教师道德观

⑴、生平简介: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教育家。《师说》集中反映了他的师德修养的观点。

⑵、师德观:

①、教师的任务:-----

传道,即儒家仁义之道;授业,讲授儒家经传与古文;解惑,解答学生在学习道和业过程中提出的疑难问题。,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

②、求师标准:----学有所成,合乎儒术可以为师。他提出“圣人无常师”,“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求师标准。

③、师生关系:----可以互相为师,没有绝对不可逾越的鸿沟。他说:“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5、的教师道德观

⑴、生平简介:中国近代著名的资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民主主义教育家。1912年任南京临时政府

教育总长,191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

⑵、师德观:先生非常重视教师职业道德,他曾经在北大组织“进德会”,要求教师“

不不赌,不要妾”

。他认为要使学生养成健全的人格,教师必须具有谦虚、正直、爱国、爱生和知识渊博等品德,具有自由、平等、博爱之思想。

6、鲁迅的教师道德观

⑴、生平简介:中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1909

年留学归国后,先后在北京大学等多所高校任教。

,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⑵、师德观:教师应该成为“后生的模范”

;要从人格、道德及精神气质上来影响学生;要有善于向自己学生学习的精神,要善于理解学生,严格要求学生。

7、陶行知的教师道德观

⑴、生平简介:

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爱国民主人士。他毕生致力于大众教育和乡村教育事业。他一生都践行着自己的人生信条

“捧者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⑵、师德观:

①、陶行知提倡民主教育,十分强调教师民主素质的培养。他号召教师“

和人民站在一条战线上,争取真正民主的实现”

。他认为教师要实现民主教育,就要首先进行自我教育,树立民主作风。他主张教师应树立远大的理想,要为人民的教育事业贡献全部力量。他指出教师的理想和使命是

“运用我们全副精神来挽回国家厄运并创造一个可以安居乐业的社会与后代”。

②、他认为教师应该把教育与社会生活结合起来,主张生活即教育。

③、在师生关系问题上,他主张“教学相长”。

8、叶圣陶的教师道德观

⑴、生平简介: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作家。解放后曾任教育部副部长,语文教育部主任等职。

⑵师德观:

①、核心即情感教育,尊重教育。他认为教师应该尊重学生,与学生平等相处,这是“

认真当教师的人的起码条件”;提倡“爱的教育方式”,即所谓情感教育。

②、他认为应该把学生放在第一位,要培养学生成为健全的公民。

③、他人为,教师的教育工作可分为“言教”和“身教”两个方面,与“言教”相比,

“身教”更可贵。

第三章国际组织与西方教育中教师职业道德及道德特征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师德规范的有关论述

⑴、师德理想:

应以人类个性的全面发展,以集体精神的、道德的、社会的、文化的和经济的进步,以及以对人权和基本自由极大尊重的谆谆告诫为目标,将最主要的注意力集中于教育对于和平以及对于各民族、种族或宗教集团间的了解、宽容和友谊所作的贡献上。而制定师德规范的指导原则是:

“将对学生的教育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⑵、师德规范:P57-58

①、教师不得以种族、肤色、性别、宗教、政治见解、民族、社会成分或经济状况为理由,以任何形式歧视学生;

②、教师要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可能的、最充分的受教育机会,应适当注意对教育活动有特殊要求的儿童;

职业道德品质的含义范文4

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是培养、塑造新一代,自己的道德品质将直接影响下一代的成长。在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既要把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传授给学生,又要用自己的高尚人格影响学生、感化学生,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地成长发展。因而教师必须要有高尚的思想境界,纯洁美好的心灵。在工作中,教师要安贫乐教,甘于奉献。必须耐得住寂寞,受得住挫折,将自己的所有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实践中去,

二、教师对学生要有一颗慈母般的爱心。

教师对学生慈母般的爱心应来自对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对教育事业的强烈事业心和高度责任感。教师的母爱精神具有巨大的感召作用和教化力量,她能彻底地化解学生的逆反心理和对抗情绪,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如像母亲一样,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帮助学生,对差生不嫌弃,不歧视,给他们多一点爱,就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其在学习上有无穷的力量源泉。很多教师的成功经验都证明了母爱力量的神奇作用。

三、教师要不断更新充实自己的学识。

职业道德品质的含义范文5

【关键词】 孔子;仁;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借鉴研究

孔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儒家文化为主干的,而孔子“仁”学思想又是儒家文化的核心思想。对于孔子的仁学思想纵观历来有不同的评价,我们还是应该本着对其批判性继承的态度,把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文化得以更好的继承与发扬。自古就有很多用来形容医务工作者高尚的职业情操,如“医乃仁术”、“妙手仁心”、“医者父母心”等,“仁”是孔子思想道德的核心内容,其目的是培养德才兼备的君子[1]。医学生作为未来医务工作者的培养对象,加强对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水平的提高是医疗卫生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孔子“仁”的道德精华中的“孝”是许多人学医、行医的动机与目的,成“仁”是能否作医生的评价标准。

1 孔子“仁”学思想的基本内涵

1.1 “仁”的含义 仁,二人相对为仁。“仁者爱人”就是说,仁者是友爱别人,不是害别人,两个人在一起相处,最大的原则是互相友爱。

孔子是中国乃至世界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之一,是中国思想文化的创立者和奠基者。孔子思想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著名的“仁”的思想,“仁”这一概念的内涵是极为丰富的,有内在的如何达到“仁”的境界,有外在的如何实现“仁”的方式方法。“仁”学是儒家伦理思想的理论基础,以“仁”来规范人的道德品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保证整个社会有序正常运转,孔子认为“仁”是人之所以为仁的内在本质,它既是每个人提高自身道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也是每个人道德修养的最高目标。

1.2 成“仁” 孔子认为“成仁”是种自觉的内在情感行为,达到“仁”的境界的根源在于自己如何去做,任何人是无法替代的,只有自己主体的主动追求,才有可能达到“仁”的理想境界。只要端正自己的态度,就可以实现“仁”的要求。孔子把仁看作是为人修身立业之道,人要不断地追求和完善人的德行,达到儒家修养的最高境界,内有高尚的仁德,外有“济天下”的事业,从而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

2 我国医学院校对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方式以及存在的问题

2.1 我国医学院校对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方式 我国医学院校虽加强了医学生的道德教育,但对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视程度仍然远远不够。而我国在传统道德教育方式上“灌输”也已成为基本模式,这种单一、僵化的灌输方式忽视了学生是生命体、是一个自主能动地进行认识和实践的主体,以至于学生将道德教育视为一种异己的力量而不是自身主动追求、自觉完善的助体。近几年尽管重庆地区医学院校也开始重视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培养,但现行的高校卫生人才道德培养模式对卫生系统人才的需求还存在一定的缺陷,无论是在思想观念、到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都带有明显的传统教育的烙印,重专业素质教育,轻职业道德素质培养;重成才教育,轻成“人”教育,这与知识经济时代对医学人才的要求不符。

孔子道德教育的内容包含很多,如: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弟(悌)、比、耻、刚、和、敬等[2]。孔子“仁”的道德精华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内涵,内容极其丰富对中国、乃至对全世界的发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可称为“孔子思想全球化”。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也大量出现了遍布全球的孔子学院,虽然越来越多的外国学者开始放眼中国文学和文化,但真正将孔子道德思想的精华系统地运用与国内、外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借鉴研究还不是很多。

2.2 以重庆地区为例,医学生职业道德水平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对重庆市某些医科院校医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重庆医学生职业道德水平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2.2.1 职业道德理论不足 从表1中可以看出,医学生对职业道德规范了解的情况中,有84.8%的医学生仅仅了解职业道德规范,但也有15.2%的医学生对职业道德规范知道很少或不了解;其中在对一些愿意配合的医学生进行深度访谈时了解到相当大一部分学生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而并非自愿。

2.2.2 部分医学生职业意识和责任感淡薄 当前医学生职业意识大体上处于较为积极健康的状态,但在调查中发现仍有较大一部分医学生的职业意识处于茫然、淡薄状态,更无从谈责任意识。部分医学生责任和职业意识淡薄导致了这部分医学生学习态度不够积极主动,态度不够端正就容易为从医后职业道德缺失埋下隐患。

2.2.3 人际沟通能力欠缺 就调查结果情况,见表2,17.7%的医学生缺乏人际沟通的基本理论知识,不能很好地应用医生职业语言和病人进行良好的沟通;在倾听能力方面也有7.7%的医学生偶尔发生倾听错误,这样很容易导致做错事对今后执业与人沟通带来不利;9.2%的医学生表示遇见病人时不会主动招呼或问候。医科院校仍在延用传统的道德教学模式,用思想政治教育课替代,从而忽略了职业道德水平中的人际沟通能力培养。

2.2.4 部分医学生对医患关系的认识程度不够 在对医学生进行访谈的过程中,大多数医学生对医患关系认识不深,还有部分医学生不够关注,使得医学生在与病人交往中缺乏应对策略。从调查来看,我国医学教育过分注重医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人文素质教育,而我国医学教育的特点明显存在着对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人文教育的缺失。

3 孔子“仁”的道德精华对重庆市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启示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的日趋多元化,职业道德水平已成为医疗机构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在我国卫生事业中,提高医疗职业道德水平是当前发展卫生事业的核心内容,而加强医学生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是医疗卫生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之一[3]。针对目前重庆市医学生职业道德水平存在的问题,结合孔子思想中“仁”的道德精华对加强医学生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有着重要的启示。

3.1 “为仁由己”学习、思想出于自愿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4]意思是说实行仁(或做到仁)主要在于自己,哪里是在于别人呢。孔子认为求仁是要靠自己的内在本质和根据,实行仁(或做到仁)完全是人的内在要求,而不是任何外力的强迫或强加所能奏效的。孔子在教育弟子和对自己要求时特别重视自觉性和主动性,在伦理观上,他强调各种道德观念的实行,都应基于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医学生作为将来合格的医务工作者,就必须要求每个有志学医、从医的医学生,首先必须有一个明确的学习目的,有一个端正的学习动机。

在道德修养问题上,最忌主观不努力,自己不长进却总是找客观还怨天尤人。“为仁由己”的思想表现了孔子对自觉性的高度赞扬,确定了以培养自觉性为中心的教育观,采用了因材施教的方法来培养贤人;还表明了孔子对主动性的强调,主动性和自觉性是密切联系的,有了仁的自觉才会产生为仁的主动性,而有了为仁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目的就可以达到,孔子说的:“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5],就是这个意思。而医学院校在教育医学生的同时也要引导医学生不断地进行自我反省和领悟,促进医学生对职业道德素养的反思,不断培养医学生自觉地、主动地提高个人道德品质的思想,自愿提高个人的职业道德素养,将被动内化并转化为追求个人高尚职业道德品行的自觉和主动性,奠定自己在今后医疗工作中的新形象。医学生只有树立正确的责任意识才能建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对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充满自信并有更高的追求标准,才会自觉养成其所必备的职业道德素养等综合素质。

3.2 通过“仁”的实践活动和人文精神来培育 孔子倡导弟子通过仁的实践活动,理性地认知现实世界,在“修身、持家、治国、平天下”的宗旨下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从而获得精神上高尚的愉悦感受和心灵上的满足安慰,并以此来实现自我理想。医学生可以通过实践深入医院,了解医疗卫生行业的职业道德要求,在工作岗位中亲身实习体会强化医学生职业道德的养成。医院作为医学生后期教学在临床中进行职业医德教育,医学生可以通过开展临床教学、组织讨论、分析违反医德医规的案例、探讨发生医患矛盾的成因等使其提高职业道德修养,自觉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和习惯。

孔子的儒家思想有丰富而深刻的人文主义内涵,他仁学的主要内容是人,以人为本,以人为自己思考的核心,而人文主义精神以人为本,承认人的存在、关心人的生活、正视人的欲望要求。在医患矛盾逐步升级的同时,医生缺乏人文素养也是医患矛盾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加强对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刻不容缓。首先,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使教师在培育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中发挥一定的影响作用;其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人文氛围,增开医学人文研讨会、医学人文论坛等;最后,构建人文素质评价体系,将人文素质测评纳入学生临床技能学考评中,将医学生在临床技能操作实验课及临床实习中表现出来的职业道德、人文关怀、医患沟通等作为人文素质的主要评价依据。

3.3 用“仁爱”精神来处理医患问题 孔子用孝悌作为行“仁爱”的开始,认为应该把孝敬父母、尊敬兄长这种爱亲之情推广开;“泛爱众,而亲仁”,做到能够爱朋友、爱周围的更多人。孔子仁的道德精华中,孝是一切伦理的根本,有了孝行就有人与人之间的谦让与诚信,有孝心的医务人员一般都会有良心善行,接诊患者充满爱心。孔子说到“君子学道则爱人”,一切皆以“仁”的标准要求来约束和完善自己,达到“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按照“仁者爱人”的说法,仁的基本含义应落实到他人的尊重和友爱上面,具体到职业道德中,尊重患者人格、平等对待每个患者,就是要用爱心接诊每个患者,设身处地地为患者着想,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

我们要辩证地继承、发展传统的儒家思想,把医学生这一特殊的群体培育好,在今后的工作中发挥自身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把医疗领域建设成一片和谐的净土,给更多需要救助的人帮助,只有关心和关爱、没有功利和仇恨。

参考文献

[1] 金良年.论语译注[M].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60.

[2] 论语[M].

[3] 文历阳.全民健康背景下的医学教育改革[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9:30.

职业道德品质的含义范文6

一、旅游职业素养的含义和相关要求

(一)旅游职业素养的含义和内容职业素养是一个内涵深厚的概念,专业是衡量的首要标准,但在专业知识之外,职业操守和职业道德更加重要,这在具体生活中表现为个体的综合素质,在职场环境下就体现为职业素养。所以,关于职业素养,可以理解为每一个体在社会群体活动中应该遵照执行的行为规范。每一个体的行为总和最终表现出个体的职业素养,职业素养是内在的,每一个体的具体行为是外在的具体表象。可见,每一个体职业生涯发展成败与否,职业素养是关键因素。概括地说,职业素养的内容体现在四个方面,分别是:职业操守、职业认知、职业行为方式和职业能力。旅游职业素养就是作为员工,在旅游企业服务和管理过程中应该遵守执行的从业规范和行为准则,具体表现为敬业乐业、遵章守纪、热情礼貌、团结合作等方面。

(二)旅游职业素养的相关要求

1.具备从业所需的高尚的职业道德从事旅游管理接待与服务的工作人员在具体的职业活动中,从内在素质到外在言行都应该遵守的道德规范,以及与社会环境相得益彰的思想品质、行为观念、品德情操等,共同构成了旅游职业道德。在我国,职业道德呈现出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内容,也体现出其基本原则:热爱并忠诚于社会主义的旅游事业,为中外旅游者全心全意服务;坚持团结合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充分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和国际主义精神;履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这些基本原则,一方面展示了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要求,另一方面也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旅游行业范围里相关道德规范的实质。这是每一名旅游管理与服务人员内在道德品质的核心和外在道德行为的守则。

2.具备热忱的服务意识从事旅游管理接待与服务的工作人员在与旅游企业业务相关的个体或群体的工作往来中,展示出的对其做到积极、全面、热情服务的思想和行为,这体现为旅游服务意识,也表现为自发自觉的良好完成接待与服务工作的一种理念和欲望。它是发自接待与服务人员肺腑的,能够成为从业人员的习惯甚至于本能,这成为服务意识的核心内涵,可以借助用心培养,强化教育与训练的方式养成。

3.具备可贵的敬业信念古人朱熹说过,“专心致志以事其业”,也即我们今天所说的敬业,具体表现为对待本职工作严肃、尊敬、认真、态度严谨、专心致志,无私奉献、追求完美。这种工作方式凝练成敬业精神,就体现为每一个体在从事自我的工作过程时,表现出的鲜明的工作目标,恭敬务实的工作态度,朴实无华的工作理念,身心投入的工作情感。这种可贵的敬业精神是做好每一项工作的首要前提和坚固保障。

4.具备协作互助的团队精神每一个体所具有的大局观念、互助精神和服务理念等综合在一起,即成为团队精神。团队精神体现了个体意识与集体利益的高度统一,最终确保集体组织的迅速高效运行。旅游接待与服务活动本身就是一个系统庞杂的过程,包含着吃、行、住、游、娱、购等多个方面,因此只有相关行业企业之间融洽的协作和无私的配合,才能确保整体旅游行为的顺利实施。这一过程中,旅游从业人员协作互助的团队精神就尤为重要。如果从业人员不具备良好的服务心态和全心全意的奉献精神,也就无法具备优秀的团队精神。

5.具备优秀的礼仪礼貌和道德修养(1)仪容仪表。每一个体的外在呈现和容颜相貌构成其仪容仪表。(2)仪态。每一个体在日常生活和具体工作中表现出的言谈举止、行为姿态构成其仪态。(3)礼貌。每一个体对待他人时内心恭敬、态度谦逊即构成其礼貌,这是旅游业从业人员最重要的职业素养之一,主要表现在两个具体方面,即微笑服务和礼貌用语。微笑是一名旅游业从业人员美好纯净心灵以高尚情怀的外在凸显,它表达了对客人的善意和欢迎,促进了旅游业从业人员和外来客人之间融洽和谐的关系。作为礼貌服务的具体表现,一句“您好”“谢谢”这样的礼貌用语,可以给客人带来内心的温暖和感受的温馨。在具体的服务过程中,客人可以理解旅游业从业人员技能和工作上的欠缺与不足,但几乎不能接受服务人员的傲慢、无礼和粗鲁。因此,微笑服务与礼貌用语就成为从业人员与客人之间心灵沟通、关系融洽的金钥匙。

二、加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

在国际旅游市场竞争激烈的背景下,能够决定竞争胜负与否的首要条件取决于旅游业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我国要想成为世界旅游大国,一个重要条件就是旅游类职业教育重视并加强对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旅游类高职院校应该根据旅游行业企业的需求和实际情况,注重并加强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和养成教育,为社会提供大量的高素质、技能型的优秀旅游业人才。这当中提到的养成教育,并不是单纯体现在让学生在学校的课堂上学习知识,接受教育,而是要同时借助日常的校园生活和社团社会实践等形式,引导学生自发自觉的提升个人修养,体现为自觉的思想意识,自身的行为习惯,自动的言行举止,学校教育是重中之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优秀的礼貌修养即为养成教育,最终让学生学会怎样做人。借助灵活高效的训练和实践,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礼仪礼貌行为,这构成了养成教育的基本内容和核心任务。

1.专业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榜样和表率作用党的教育方针是教书育人,这也是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根本要求。所以,专业教师对学生讲授专业知识,培养专业技能的同时,更需要体现出育人这一本位,将升华学生的心灵和职业精神当做最重要的一项教学任务来实现。学生接触到的行业企业的第一人为旅游管理专业教师,教师的谈吐行为、气质风范、学识修养、综合素质等都是学生效仿的榜样,都会给学生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一名教师气质粗俗、言语粗暴、态度冷漠,他又如何教育学生去礼貌热情、周到服务。因此,在传授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同时,专业教师更担负着培养学生良好职业素养的重要任务,教师个体要努力实现树立师德、为人师表、提升师能的自我修炼,最终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精湛的专业技能等优秀的综合素质。这样,无论是在日常生活,还是在具体工作以及传授知识的课堂上,专业教师都可以端庄整洁的仪容仪表,进退有度的行为举止,文明得体的沟通交流,以及高尚的道德操守、热情美好的服务意识和渊博丰富的知识存储,得到学生的认可,成为他们学习的榜样。

2.在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方面不断加强在国内客人面前,旅游从业人员是企业形象的代表,在国外客人面前,他们是国家形象的代表。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旅游业在不断吸收西方先进管理和工作经验的同时,某些腐朽的观念也会随之而入,左右员工的思想和行为。比如一些旅游业从业人员只追求金钱,缺乏工作责任感,片面讲究吃穿享受,这些不端的工作风气自然也会对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产生不良影响。所以在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得到重视和加强,引导学生树立科学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在思想道德教育中,不能笼统抽象的讲枯燥的大道理,更需要结合青年学生的自身特点和专业特点,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做到言传身教,将思想道德教育和专业素养教育紧密结合,将教书和育人紧密结合,教育学生自尊、自爱、自强、爱国、敬业,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3.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作为专业课程中重要的教学内容在以实用、够用为标准选取教学内容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科学合理,有机高效的综合课程,杜绝专业课程之间的重复与覆盖,从而保证教学效率。以学以致用为原则,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在教学活动中,将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仔细划分为可操作的具体细化的教育教学内容,比如:出勤、守纪、诚信、作业、集体活动的参与程度,团队贡献度等具体形象可操作的各项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