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实习规划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研究生实习规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研究生实习规划

研究生实习规划范文1

关键词:城市规划; 生态化; 建议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Abstract: urban planning of ecological lost and bridge the city is not only as a whole and exist, but also as a whole and the existence of ecology, which has also decided the urban planning practice is to conform to the natur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route. This article mainly from the greening of the connotation,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hina's ecological city planning, and from the city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residential area planning design, urban industrial design puts forward three aspects of China's ecological city planning proposal, for peer for reference.

Key words: urban planning; The ecological Suggestions

前言

生态城市规划是一个长期、艰巨的历史任务和走向可持续发展的渐进过程,是一场技术、体制、文化领域的社会变革,需要强化完善生态规划、活化整合生态资产、孵化诱导生态产业、优化升华文化品位、统筹兼顾分步实施、典型示范滚动发展。生态城市建设至少需要经过半个世纪的不懈努力才能逐步实现规划提出的各项任务,孕育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机制,实现健康、持续、和谐的发展过程。从一个城市来说,生态环境越好,就越能吸引人才、资金和物资而处于竞争的更有利地位。因此,城市规划应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发展生态城市。生态化是指在环境保护时代,将生态学原则和理念运用到其他领域,影响该领域的研究和发展的过程。其本质是协调生物及其活动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实现生态平衡。其具体内容是:运用生态学上的整体观,把人类与环境看作一个整体,重视环境对人类的重要意义,认识到环境的生态价值。强调系统的协调发展,强调人与环境的和谐共处,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应该与环境相适应,即经济、社会和环境要协调发展。生态化的目的是解决人类面临的生态危机,实现人类活动与环境协调发展。

一、目前我国生态城市发现状分析

1、论述生态城市概念

“生态城市”建设的理论依据主要源自可持续发展理念,及把城市生态学原理落实到城市规划、设计及管理。城市生态学是生态城市规划之理论基础,应用在城市规划的理念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是城市本身为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生态系统,有资源投入产出之过程,亦有生成代谢之循环。二是城市本身同时为地球整体生态系统之一部分,它对自然生态之影响可以是相辅相成。但亦可能会产生不可回转之负面效应。三是由于城市是生态系统之一部分,有关应用在生态学之概念如承载力,生态价值、多样性、生态链、资源使用及供应,生态足迹等都可应用在城市规划和管理。

2、论述我国生态城市发展的现状

我国是一个资源短缺的国家,可我们在生态建设上做得还不够。以往,我们只是一味地在造高楼,忽略了城市的内在――生态性。不过目前,国内也已提出了建立生态城市的目标,而生态城市规划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必要途径,国内很多城市都已经进行或正在进行生态城市规划,这些都意味着我国环境可持续发展建设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当前中国生态城市的规划与建设仍处于初始发展的阶段。有关生态城市的理论、规划的思路、设计的方法和管理的机制都还不够成熟,它需要生态学理论的指导和城市规划、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建筑工程、园林景观、城市经济、城市地理以及文化、教育、公共卫生等专业工作者和城市社会学家的积极参与,特别是政府决策者的鼎力倡导、全体市民的积极参与和建设开发者的积极投入,采取多学科交叉与融合的研究方法,团结协作、大胆探索、不断实践,使生态城市规划建设向着更加科学健康的方向发展。

二、推进我国生态城市规划的建议分析

1、关于城市景观规划设计

景观规划设计的实现是过程而不是终极,不是一蹴而就,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树木需要时间成长,自然系统因为人类活动的干扰和破坏而需要时间来自我调整和恢复。这是很基本的常识,但却往往被人所忽视。景观系统中,因为包含了太多的自然要素,就像一个有机体,它不断自我完善,而且时间越长,效果会越好。城市景观规划设计的目标是建立在由建筑、园林等为主的人文景观和各类自然生态景观构成的城市自然生态系统。建筑景观设计的重点是在平面规划的基础上做好空间天际轮廓线的规划设计。园林设计的重点是要做好沿江、河、湖、溪等两岸林带以及城市公园、城市广场的景观设计,提高生态效益、景观效应和共享性。各类自然生态景观的设计重在完善基础设施,完善生态功能,提高其生态效益、景观效应和共享性。

2、关于居住区的规划设计

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在发展的同时也伴随着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由于生产技术的落后,我国平均建筑能耗是发达国家的2~3倍,造成的污染也相当严重,我国的一些城市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严重污染”城市。房地产开发和使用是一种消耗大量资源,产生大量废物的产业。为了人们卫生、健康、舒适地生活,必须将环境保护放在重要位置。要用生态建筑原理对居住区进行科学的规划设计,形成生态建筑与完善的基础设施构成的生活环境以及包括精神文明在内的社会生态系统。居住区设计要坚持以下原则:一是合理布局。综合考虑城市的地理特征和水、气、地质等条件及长远发展要求,选择城市居住区的最佳区位和发展规模。二是节能低耗无污染。即在建筑材料的使用上坚持环境保护原则,避免由于建筑材料的原因造成光污染、化学污染、放射性污染等。要充分考虑建筑物的朝向、间距等,以解决住宅采光、室内通风等卫生问题。三是应用生态技术处理生活排泄物、生活垃圾。四是通过增加居住区绿地,推广屋顶绿化、垂直绿化、湖河溪流水体的坡岸绿化等,大幅度提高居住区绿化覆盖率。居住区公共绿地必须大于人均1.5平方米。五是增加居住区文化体育设施。

3、关于城市产业设计

城市产业应当是代表生态文明潮流和先进生产力发展方向的生态产业,是能够形成强大示范效应的龙头产业。要在全面客观地分析城市产业现状的基础上,立足于全国乃至全球市场和生态化、现代化的发展要求,高起点、高标准、科学设计城市产业。要以生态化的示范产业园区为平台,建设以高科技产业为主导、以循环经济为特色的生态型工业体系,同时努力发展旅游、教育、医疗、物流、文化、信息、房地产等产业。要建立生态产品开发、设计、孵化中心,逐步实施现有产业的调整和改造,实现产业的生态转型,提高生态经济在GDP中的比重。要努力推行ISO14000环境质量体系认证、环境标志产品认证、清洁生产审核和创建绿色企业等,建立企业环境行为、环境信用评价体系,将企业的环境信用纳入企业社会信用体系之中,通过多种媒体向社会公示。

三、结语

生态城市规划是人类文明演进的标志,是规划理念的升华,是环保意识的觉醒,是发展观念的变革,是今后城市规划的目标和方向。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和人口的超速膨胀,世界城市化的进程,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进程不断加快,城市的生态环境将会成为人类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我们逐步实现了思想的转变、意识提高、观念更新、理论深化、标准统一,就有了扎实的思想基础和理论基础;再通过实施明确目标、科学规划、完善体系、协调监控、推进市场、公众参与、营造风尚、城区合作等有力措施,生态城市建设将会稳健有序的进行。尽管任重道远,面对持挑战,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努力,一个个繁荣和谐的生态城市将会在中国出现。

参考文献:

[1]王如松、高效.和谐―――城市生态调控原则和方法[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8: 268.

[2]黄光宇、陈勇,生态城市理论与规划设计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3]张桥飞、秦迪,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探析[J]维普资讯,2006:5-8.

研究生实习规划范文2

关键词:生态规划;旅游;资源

1 峡谷概况

1.1 区位条件

郧西大峡谷地处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东部安家乡境内,神雾岭脚下,距银武高速11km,西安市220km,武当山、车城60km,三峡460km,武汉380km,少林350km,神农架、野人谷、野人洞280km。

1.2 气候

郧西大峡谷地区属北亚热带大陆季风性湿润气候区,最高气温28℃,最低气温-6℃,平均气温17℃,平均降水量600~780mm,全年无霜期270天,四季变化分明。

1.3 人文历史背景

郧西大峡谷还有丰富的龙文化和神文化。距今约100万年前的古猿人和59种生物化石就发现在峡谷流域的白龙洞,近期又发现大量恐龙蛋化石群,是名副其实的恐龙故乡,《封神演义》中的闻太师战死绝龙岭,黄天化大战何家井,姜子牙藏袍金鸡洞等遗址。所有人文背景在规划过程中都应予以重视,并在设计阶段得到充分体现。

2 旅游发展综合评价

2.1 旅游气候

对旅游区而言,人流量最高、最黄金的时间段一般在夏季,绝大多数人以消暑为目的,喜欢到远离城市的,以自然资源为主的环境中度假。在夏季郧西大峡谷的谷内温度较常温低,空气中氧气含量大,温度宜人。并且这一时期正是树木生长的旺盛期,形成大树参天、郁郁葱葱的景象。夏季,郧西大峡谷的优势项目——水资源,也更容易发挥作用,成为夏季消遣的主角。

2.2 水体资源

峡谷是游客喜爱的水上风光地段。这一区域就需要重点处理,例如利用不同的水势、水流开发不同的水上项目,利用不同的地势条件、山体条件,将人工设施修建在背风区。同时可以利用景观置石、亲水栈道等方式形成峡谷上的小、小节点,使10多km的峡谷不至于使人产生疲惫、乏味的感觉,张弛有度。但是必须注意的是,在进行水体开发的时候,对于逐级拦水的方式要进行必要的充分的科学论证,如拦坝蓄水,另外漂流对水质、水量要求较严格。所以前期要进行必要的适宜性分析,将对生态的影响控制在最小及安全范围内,修建后要持续维护,并且做适当的产品推广和宣传,使开发的项目合理有序进行下去。

2.3 山林资源

本旅游区属秦岭南麓余脉,汉江水系。郧西大峡谷内主要有蒿坪河、杨家河、安家河、激浪河五条支干流。山体阻隔了工业污染对该旅游区的影响,人为活动也相对较少,使峡谷内自然环境优美,动植物生长良好,山林资源丰富,生态系统良好。对于山林资源周围的农村用地,必要的情况下可以逐步的退耕还林。使峡谷内自然资源可以得到有效保护,生态水平逐年提高。

2.4 文化民俗

2.4.1基本特征。本地的具有代表性的地域文化有丰富的龙文化和神文化。此外还有许多悠久的历史典故和神奇的传说,这些赋予了当地极为丰富和传奇的色彩。

2.4.2 开发评价。“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游客更关注具有特色的地方文化,尤其是神文化和龙文化活动具有全国影响力,深入挖掘其内涵,会为旅游区增添无穷的魅力。开展民族风情的观光、体验旅游活动,把民族民俗文化融入旅游活动的全过程各要素之中,可以提高旅游产品的文化品位和内在价值。

3 旅游区发展战略

3.1 主要开发方向

郧西大峡谷的旅游资源特色主要体现在:峡谷水体、山地地貌、历史事件及神话故事,并且可以通过这些特色资源开发系列旅游产品,打造系列旅游活动;充分利用峡谷水资源:水上疗养、激流游艇、亲水栈道、水上漂流;利用自然山体:许多休闲设施可以因山而建、开发山体索道、参与其中的农家活动;根据当地文化:建立祭祀、纪念场所、为人工设施提供基本素材。将这些资源综合将景区定位为集娱乐、休闲、疗养、教育于一体的自然风景区。

3.2 目标客源市场定位

根据其地理位置的分析,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郧西位于一个交通枢纽的位置,连接3省。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巨大的优势。周围省市居民在周末短途旅行即可到达,随着发展,可以逐渐吸引全国游客。同时游客的年龄层次较丰富,有些适宜探险、攀登的区域适于年轻人参与;而许多康体治疗、休闲疗养可以面向老人、商务、家庭活动聚会。

3.3 分期目标

3.3.1 近期(2006~2008年)。发展目标:提升现有的郧西大峡谷观光游规模品味和设施水准,积极发展水体生态休闲游,营造郧西的水陆观光基地;景区建设:景区内门景、各个景点建设、景区步游道、游船、水上项目设施建设;基本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大小码头、停车场、攀岩运动等娱乐活动)建设,提供郧西大峡谷的可进人性。抓接待实施(宾馆、饭店、售货亭、游客中心)创造景区接待能力;宣传促销:重点对周边动;招商引资: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开发峡谷内各项游乐项目、水上运动、游船等项目。

研究生实习规划范文3

关键词:生态城市 生态策略 生态建设

中图分类号: S928文献标识码: A

城市规划应对生态建设的改变

随着全球化城市进程的发展,给生态环境带来巨大的实际问题,传统意义上的城市规划,已不能适应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有关生态城市、城市生态规划与建设等相关理论与实践在国际上早已广泛开展。虽然目前在中国对于生态城市的定义和标准没有统一,但不容置疑的是越来越多的规划师在前期就已重视城市的生态建设策略。

生态城市建设的进程

生态城市提倡社会的文明安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和谐,是生产力发达、人的社会文化和生态环境意识达到一定水平条件下,人们所渴望实现的目标境界。从国内外城市的生态化建设来看,生态城市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工业化后的生态改造城市,这类城市一般出现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在城市工业化已经基本完成的条件下,通过生态化改造和提升工业科技化和信息化,并尽量减少工业化所带来的弊端;另一类是与工业化同步的生态化城市,很多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中国很多城市的生态建设就属于此类。这类城市在规划时就应积极运用生态学的思想,将环境生态意识融入城市的整体建设中去,改善以往生态城市建设的诸多不利方面。

克拉玛依生态建设的契机

生态城市建设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是城市发展的必然方向。它不仅涉及城市物质环境的生态建设、生态恢复,还涉及到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政策法规等方面。中国政府极力鼓励在中国建设生态城市,同时强调选择符合实地的生态建设模式,建设独特的生态城市是各省政府要大力支持的对象。国家大的政策给克拉玛依建设生态新城带来了新的契机。结合国内外生态城市建设的宝贵经验,分析克拉玛依现状生态环境条件,从规划前期提出空间生态策略,满足城市不断发展的要求。

克拉玛依市生态环境特征

新城现状特征

克拉玛依市位于中纬度内陆,属于典型的大陆性气候。气候特点是寒暑差异悬殊,干燥少雨,积雪薄,降水量少,蒸发量大,冻土深,春秋时间短,冬夏温差大,日照时间长。新城位于扎依尔山脉南麓地带,阿依库勒水库西边,距离城市中心3公里左右。总体地形较平坦,由北向南沟梁相间,地形略有起伏。场区呈戈壁荒漠景观,植物以旱生的为主。在水库边缘地带土层处于潮湿状态,地下水补给来源及水位升降幅度主要受上游水系渗透、大气降水及水库水位的变化。

主要问题

克拉玛依现状资料显示的诸多数据表露出一些核心的问题,其主要问题如下:

如何减少恶劣气候给新城带来的影响

如何在戈壁滩营造好的绿化环境

如何保护和利用好水库资源

如何选择合适的建筑形式满足低碳环保的要求

克拉玛依新城建设生态城市的原则和目标

克拉玛依新城建设提出具体的五大策略和五大目标,保证城市的生态发展符合可持续城市发展的要求。五大策略为:1)统筹发展建设,注重协调;2)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3)政府调控,公众参与;4) 高科技运用,示范区引导;5)机制创新,市场运作。五大目标为:1)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构建生态安全体系;2)运用地域优势条件,发展新型节能技术;3)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施物质循环再生; 4) 依托特色生态资源,加强生态文化建设; 5) 建设现代生态产业,注重生态景观建设。通过切实可行的目标与策略,新城区的建设着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新城。

克拉玛依生态新城建设的策略

气候对城市建设的影响

城市人口增长、高密度的建设导致城市热岛效应现象的出现,建筑的密度、街道的尺度和方向都受城市气候条件影响。克拉玛依西北风较强,冬天寒冷,夏天炎热,合理布局新城的功能用地,解决恶劣气候条件可能带来诸多的问题,是新城建设中要考虑的问题。建筑高度相同的条件,建筑间距越小,城市风速就越低。如果土地覆盖率格局相同,建筑物越高,近地面风速越小。建筑高度、建筑间距、以及街道高层建筑对风速的影响分析如下:

建筑高度均等情况下,建筑高度与间距之比H/W从1/3经1/1变到3/1时建筑物之间的风速分别降至建筑上风向风速的28%、21%和14%。气候条件影响新城建设,建议以紧凑型、集约型建设开发为主要形式。

街道方位在一定程度上还影响沿街建筑交叉通风的潜能。当街道与风向平行时,大多数的建筑处于风力的“真空”地带;而当街道与风向成30°~60°角时,对建筑内部的自然通风较为有利。因此,通过对城市空间的总体通风条件和建筑物的自然通风进行综合考虑,比较理想的街道方位应与主导风向成30°~60°,这样能产生较好的综合通风效果。

克拉玛依旧城街道布局与城市主导风向西北风成29°角,大多数建筑都是沿街或与街道垂直,并不是正南北向。新城区的建筑也要考虑城市主导风向与街道的布局方向之间的角度,要综合考虑通风效果。保证可以挡风,而建筑物的自然通风也要好。迎主导风向建筑组团建议以围合集中空间布置,以达到防风防寒目的,内部空间可灵活布局,满足内部通风效果。

生态建筑

所谓“生态建筑”,是将建筑看成一个生态系统,作为生态城市的基本构成元素,是一种绿色、安全、可持续发展的建筑。针对克拉玛依新城建议对公共建筑或办公建筑采用节能建筑,同时在高端居住区内可采用这样的节能构件。考虑普及这样节能建筑在成本上和形式上市民需要时间来接受,在短期内以节能建筑为示范项目建设。

掩土建筑也是节能建筑的一种典型类型。这类建筑最明显的特征是可以和自然有机的融合为一体,合理的节能、节地是地方资源有效利用的典范。重要的原理是利用土壤、植物的隔热作用和通过一个覆土的屋顶来营造新的生活空间。通过降低建筑对外的辐射,利用太阳能和最大效率的使用能量,降低采暖和热水的能耗,同时建筑的覆土屋顶恢复了自然土壤的功能。

针对克拉玛依新城建设条件,建议在度假区结合地形局部设计覆土建筑, 改善环境,加大绿化面积,同时也是展现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典型示范项目。依据居住区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节能不低于50%,示范工程节能应大于65%。

水资源利用保护

阿依库勒水库是西部新城建设的核心景观资源,克拉玛依引水工程从城区东北入境,通过全长8.51公里的克拉玛依河,流经城市中央公园,汇入阿依库勒水库。依据2002年运营管理数据资料: 水库最高水位364.0米对应库容3704.0万立方米;最低水位354.0米,对应库容为771.0万立方米;正常水位362.7米,对应库容3202.5万立方米。水库每年3月到5月中旬处于较低水位,其它时间水位一般不低于361.5米。,阿依库勒水库作为城市西郊洪水的纳洪水库完全有能力蓄集城区50年一遇的洪水,并使其成为下游农业灌溉用水。

水库的保护

水库资源在这样的戈壁城市尤其重要,保护水库资源也是新城建设的核心内容。依据《克拉玛依市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规划》对阿依库勒水库的功能定位及保护区的划定,明确其周边用地的保护区域。水位线以上100米范围内为水源保护区,100-500米以内为限制发展区,其它区域为适度开发区。

通过合理的保护阿依库勒水库的资源的前提,适度建设开发一些水上项目让更多克拉玛依市民感受水景带来的乐趣,但是考虑水库的主要功能及克拉玛依的缺水实情,要合理、科学的规划水库的附属功能。

水库的利用

水库可以分为不同的保护利用区域,充分利用宽阔的水面,临水造景,运用美学原理和造园艺术手法,营造独特的滨水景观。在水库水深区域建议结合岸边公园提供室外水上娱乐设施,安排水上项目,例如脚踏船、快艇,水上悠悠球等;现状水库的硬质堤岸限制了大量市民和游人亲水机会,作为保护区域堤上以绿化种植为主;在水库岸线坡度较缓区域,整合现状沙滩作为夏季游泳区。

城市绿化种植和维护

克拉玛依城市的全境气候极干燥,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春秋季较短,冬夏温差大。基于克拉玛依现状条件,克拉玛依新城的植物造景,要符合生态园林的植物配置原则,对生态园林的群落类型及其功能提出不同的要求。运用生态工程创造能够长期稳定共存的复层混交立体植物群落,恢复人与自然的和谐,充分发挥园林绿化的生态效益、景观效益和社会效益。 因此, 在选择绿化树种时应考虑耐旱、耐瘠薄、耐寒树种, 同时结合树种的功能和园林美学进行选择。根据克拉玛依缺水现状,节水灌溉是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要充分、高效的利用降水、地下水、中水作为灌溉用水,同时结合滴灌灌溉形式劲量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研究生实习规划范文4

【关键词】“90后”大学生;职业生涯;职业价值观;社会责任感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大学生在全面了解自我和准确了解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社会环境和实际需求,以确定职业发展方向的总体目标,制定大学阶段的学业目标、步骤和实施方案。近年来,“90后”大学生涌入中国高等学府,他们表现自信活跃但协作意识较差,理性务实但功利性较强,理想信念薄弱但不乏爱国热情。这些时展所赋予他们的两面性特征为高校职业生涯教育带来新的难题和挑战。帮助他们明确目标,不断监督超越自我,引导他们塑造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念和社会责任感,顺利完成社会角色的转变,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是各高校培养满足社会需求和企业发展所需合格人才的基本方向,是促进国家建设社会进步的重中之重。

一、“90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趋势探析

近年来,职业生涯规划日益引起高校的重视,被引入大学生就业教育体系。笔者通过“90后”大学生职业发展课程实践和对512份上海师范大学09级金融类专业学生的职业发展规划书进行分析得出,“90后”学生对大学阶段学业规划意识较强,目标清晰,但对于未来职业生涯规划依然比较模糊,缺少社会经验和内在独立思考意识。总结,当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主要呈现以下五个趋势:

(一)大学生就业危机意识突显,心态积极乐观

世界金融中心地带在2007年年末再次发生强震,房地产次贷危机引发国际社会金融海啸,导致很多金融机构的连锁性破产,中国经济也面临巨大的挑战和困难。外企撤资裁员,取消校园招聘项目,过去三年高校毕业生遭遇就业寒流。笔者在此次调研中发现,85%大学生能够就当前经济危机和就业困难现象,进行深刻地分析,并在自己的职业发展计划中谈及了应对方式。就业前景的不明朗使“90后”大学生产生一定紧迫感和危机意识,但他们相信金融危机已经进入回暖的阶段,未来几年就业市场必将有所好转。这些观念体现了“90后”学生独立而又自信的思维模式,他们懂得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关注社会问题的解决。面对危机,他们保持乐观,懂得提早规划自己的职业目标以应对危机。

(二) 职业规划功利性强,当前大学生缺少社会责任感

“90后”大学生在利己性和功利性方面更为突出。传统学习主导型教育模式造成大学生对人才评价标准的偏差,学生在就学期间缺少社会经验,缺少对各类职业性质的了解,缺少对自身需要、兴趣、才能和价值的正确认知。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利益关系的复杂化使得部分“90后”学生将个人利益的实现作为价值评价标准,具体表现为把职务地位和财富最为职业最终目标,如高级职业经理人、企业家、管理者等。从而忽略了自身兴趣,忽略了新时期大学生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三) 依赖职业测评工具,缺少主观探索和独立思考意识

全面正确的自我认知和自我定位是职业生涯规划取得成功的关键。然而,受传统社会价值观和从众思维的影响,“90后”大学生缺乏主观探索和独立思考意识。调查中显示,35%的学生不能客观地进行自我分析评估。他们依赖职业测评工具给出的性格测试结果,将机械化的评测结果作为自身性格定位,缺少个体性差异性,导致个体认知的偏差,盲目追求“热门”职业,忽略自身兴趣和特长。人只有找到值得为之奋斗终身的目标,才能真正获得幸福的动力。归根到底,原因在于“90后”大学生仍处于迷茫状态,缺少社会经验,无法找到让自身产生持续的,内在追求的,真正感兴趣的职业。

二、“90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问题成因分析

(一)个性因素

中国经济腾飞,改革开放和教育体制革新下成长起来的“90后”大学生们个性更为独立自信,他们思想活跃,创造力丰富,表现欲望强烈,渴望展示自己的价值和个人能力,但也因此忽略了团队合作精神,缺乏协作意识。此外,据相关部门调查,大学生网络成瘾比例超过15%以上,长期沉溺于网络世界中使部分学生内心空虚,缺乏判别真伪的能力。过分依赖所造成的网络成瘾综合症消磨着他们的意志,腐蚀着他们的心灵。由于缺乏具体的媒介规范约束机制,泛滥的媒介信息,文化垃圾等对大学生人格塑造产生不利影响。

(二)家庭因素

父母是孩子的职业启蒙教练,担负着启发孩子职业兴趣,指导孩子初步掌握职业技能的重要职责。然而,在中国独身子女的家庭模式和灌输式教育体制下,父母过多强调孩子学习课本知识的能力,而忽略了其在人际交往、处理矛盾实践中可习得的技巧和能力。父母过多的溺爱和保护,剥夺了孩子学习化解冲突、解决问题、与人谈判沟通的技巧和能力。而这些对于孩子今后的职业生涯却是极其重要的。此外,受西方文化价值观影响,物质化的生活态度使他们容易产生叛逆的心理。部分家庭拆散重组使他们变得自私又脆弱。家庭因素的变化是造成“90后”大学生个性变化和职业价值观改变的重要内因。

(三)教育体制因素

根据萨珀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理论,高中阶段是职业发展试探期,通过学校活动、社团活动、社会打工等机会,学生可以全面了解自我才能并增加对各类职业的了解,为将来的职业选择打下基础。而中国的学业主导型教育体制忽略了对这一时期的引导。高中生在高考的巨大压力下,埋头苦读,无从思考自己真正的需要和兴趣,以致进入大学后,难以适应大学校园自主管理监督的氛围,难以确定职业发展目标,难以及时调整心态和学习方式,甚至产生心理障碍。

(四)社会环境因素

中国正处于社会结构转型期,经济建设发展较快,社会价值观趋向多元化。一些投机取巧,非法逐利的行为难以被市场经济当前体制所约束;世界经济动荡,不稳定因素增加,至今就业市场仍徘徊于低谷期;西方文化侵略,日韩文化受推崇,传统主流价值的没弱,“90后”大学生在接受新鲜事物的同时,他们的思想观念不断改变着,价值观趋向功利。社会环境因素和教育体制因素,是造成“90后”大学生职业生涯价值观改变的重要外因。

三、“90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策研究

尽管“90后”争议颇多,但经历了奥运世博之后,他们所表现出来的爱国热情和责任意识,得到了大家的肯定。虽然他们还很稚嫩,但终有一日,他们将成为社会的中梁砥柱。笔者认为“90后”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应该充分利用他们的优势,加强人文关怀作用,强化大学生主体内在的职业规划意识,以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为首要任务。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好教育引导工作。

(一)调节并提高高校工作者的年龄结构和业务水平,强化对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引导作用

高校辅导员是学生工作队伍的主力军,而辅导员则在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笔者认为基于“90后”大学生的特点,选择年龄相对相近的“80后”辅导员更能对目前的大学毕业生起到较好的引导作用。相似的成长背景让他们更能理解懂得“90后”的思想行为模式。除了在学习、生活和心理上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青年辅导员老师更应该积极主动深入学习专业知识,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在职业生涯发展方面,高校应当提供青年思政工作者相关职业发展理论方面的指导和培训,帮助青年辅导员开拓思路,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及时掌握了解当前学生动态,了解经济发展和职业发展的关系。做好引路人工作,引导他们学会分析自我潜能和社会机会,帮助他们确立职业发展方向和策略,提高其职业竞争力,增强职业生涯成功机会。

(二)职业教育课程调整以适应“90后”职业发展特点

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课程目的是为了培养个体职业规划意识,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综合性教育活动。国内高校职业发展教育起步较晚,受到场地设备限制,课程推进受阻,学生对单一化授课模式表现冷漠。全面了解“90后”大学生特征,把握他们职业生涯价值观特点,有助于深化职业教育课程改革。针对当前大学生现实而功利,自信但脆弱的,有理想却缺乏社会经验等特点,职业生涯教育可积极开展案例性分析、实践性教育和开放参与式的活动,如邀请具有丰富的职业经验和专业指导技能的成功人士帮助大学生了解自身优势和社会需求,开阔视野,体验真正的职场生活;资深职场人士可利用自己的行业背景和特长,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指导和实践机会,帮助他们培养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念和职业品行素养。

(三)强调人文关怀作用,激发学生内在职业发展要求

加强人文关怀是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现实需求和发展趋势。“90后”大学生个性鲜明,现实而又叛逆。传统思想教育下的灌输模式已经不适合当前的教育主体,效果可能适得其反。然而,人文关怀在关爱人,尊重人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关注人性、人的价值、人的心灵和人的精神的感受。人的本质是一个“内在”的自身自在的价值主体,每个人都具有各自的主体意识。与传统模式下灌输思想道德规范去影响受教育人的主体意识不同的是,人文关怀以更科学,更有针对性的方法,不断激发人的主体发展欲望,引导主体发展目标追求更崇高的发展境界。在职业发展价值的认知中,把社会责任,奉献精神融于其中,使受教育人在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同时以能为社会进步作为贡献为荣耀,从而把外在的社会规范内化为自身发展的需要,成为升华自身境界的一种精神动力和价值追求。

(四)重塑正确职业价值观,以培养社会责任感为首要任务

当前部分大学生不健全的职业价值观是由于社会责任感的缺失而导致的,主要表现三个方面。首先是理想信念缺失,激烈的竞争所带来的巨大压力造成当代大学生现实功利,重物质轻理想,过于关注眼前利益而模糊了理想信念。其次是个人价值取向缺失,市场经济发展带来的负面效应使得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追求个人价值和利益,过于关注自我而忽略了社会整体利益的实现。最后是社会公德和法纪缺失,学习风气衰退,考试作弊现象屡屡出现,网络社会缺乏道德约束。因此,重塑职业价值观的关键在于培养社会责任感。

每个社会成员对其所处集体和社会所承担的使命和义务称为社会责任意识。帮助大学生重塑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必须以培养社会责任感为首要任务。首先,在校园内营造社会责任意识的社会文化氛围,对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培养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通过感恩教育,团队意识培养、沟通合作实践和责任教育等,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荣辱感和爱国精神,加强他们艰苦奋斗的意识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其次,鼓励培养社会责任意识的实践性活动,增加大学生社会实践经验,深化对责任的认识,主动承担责任,激发大学生内在的社会责任意识。加强“90后”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塑造正确的职业价值观,确立职业生涯目标方向;有助于高校职业发展工作的开展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大学生职业规划工作依然任重而道远,帮助“90”后大学生确立人生价值目标,是各高校未来工作首要任务。

参考文献

[1]甘荫全,陈纯馨,陈晓刚,叶秀芳,陈志彬.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缺失及纠正[J].人力资源管理,2010(4):70-72.

[2]郑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融入人文关怀[J/OL].

[3]梁结玲.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之分析[J].现代企业教育,2006(8):162-163.

[4]林良盛.“90后”大学生特点及其教育引导对策研究[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3):77-79.

[5]杨继军.当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自我意识初探[J].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2):85-88.

研究生实习规划范文5

Abstract: The forests and other natural vegetation steady decline toward climate change is not conducive to the human condition; air and water pollution, soil erosion and siltation exacerbate erosion landform, increase in natural disasters; biodiversity destruction of valuable germplasm reduced resources, many of the ecological imbalance. This article through multiple angles, and to explore prospect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restoration and outlook.

关键词:大地景观规划生态修复 功能做法应用

Keywords: Earthscape Planning Ecological restoration FunctionApproachApplication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 A

1大地景观规划

1.1 大地景观规划的定义

大地景观规划(earthscape planning),以地球地表为载体,在比区域规划更大的范围内,从生态系统的角度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环境规划。园林学与环境科学、生物科学、地学相结合的进一步发展。

1.2 大地景观规划的发展背景

20世纪以来,人类改变自然的能力迅速提高,人口快速增长,人类破坏自然的范围日益扩大,而自然的领域则以越来越快的速度日渐缩小。如森林和其他自然植被不断减少,气候向着不利于人类的状况改变;大气和水体受到污染,水土流失和地貌浸蚀淤积加剧,自然灾害增多;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许多地区的生态失去平衡。与此同时,人类为提高生活质量需要更多优美宜人的居住和消闲环境,而这样的环境却由于人类自身的行为而陆续消失。

20世纪中叶以后,由于生态学和环境科学等学科的发展,许多科学家认识到在整个地球范围内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大地景观规划逐渐成为保护和利用自然环境的重要措施之一。

1.3 大地景观规划的内容

大地景观是自然地貌、水体、动植物构成的总体景象和人类活动形成的景象及构筑物的总称。风景园林涉及的大地景观包括欲开发城市化地区、游憩活动区,修筑公路、水库、开辟水道所影响的地区以及其他有文化审美价值地域范围内的一切景观内容和物质环境内容。

风景园林范畴的大地景观规划工作内容主要包括:

①调查和评价。对欲利用地域及其周边原有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的生态、科学、审美社会价值及生物多样性、生态稳定性进行调查,并按等级分区,分别评价它们对不同利用途径的适宜性。

②保护和利用规划。根据调查评价结果划分不同的生态敏感程度地区,确定对它们的合理利用方法;制订对原有景观的保护和培育计划,设计欲利用部分的内容、活动方式和容量。预防环境污染措施,以及在施工过程中防止造成景观与环境破坏的有效方法;对影响到水质、水文的地区要延伸到上下游流域地带;对大气质量的分析要扩大到整个影响范围。

有些大地景观规划在理论上和实践上还涉及资源地理、经济地理、聚落地理、民族地理、文化地理、旅游地理等相关学科。1978年,美国J.o.西蒙兹出版了《大地景观:环境规划指南》,系统地论述了建设开发与土地、大气、水、景观、噪声等环境因素的关系和协调方法。

2生态修复

2.1 生态修复工作的定义

生态修复是指通过人为的调控,使受污染损害的生态系统恢复到受干扰前的自然状态,恢复其合理的内部结构,高效的系统功能和协调的内在关系。

2.2 生态修复的几个重要目的

珍稀生物保护、地理和景观生态原生性保护、建立功能性的生态系统等。污染受损湖泊(水库)的生态修复主要强调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强调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通过修复措施尽可能抵消或减轻一部分已被证明对环境和人类有害的负面效应,通过一定的措施使湖泊(水库)能够满足人类的需要。另一方面,使受损或受干扰湖泊(水库)生态系统在结构和生态功能上恢复到受到破坏前的“完美”状态。

2.3 生态系统修复的方法和技术

1.退化耕地生态系统的生态修复

少用农业化学制品,同时对退化耕地尽量采用生物品防治

2.退化河流生态系统生态修复

建议增加河道整体流向的弯度,以保证河流生态环境的多样性;同时在河流两侧增加植物缓冲带,减少生活污染,并为水生物增加营养

3.严禁围湖造田,科学划定水源保护区范围。

4.营造林地,加大湖泊(水库)区周边退耕还林力度,提高湖泊周围整个流域的植被覆盖率,减少面源污染的危害,增强涵养水分的能力;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解决退耕农户长远生计问题。

5.加大人为调控湖泊水位的力度,尽量防止水位频繁的剧烈变化,确保湖泊(水库)的水量。

6.对于已经有大量淤积的湖泊,底泥中的有机污染物往往成为水体的内源性污染源,清淤是十分有效的修复措施,既可以恢复水体空间,又能使水质改善。但是,这种方法的工程量大、费用高,会破坏水体底部的生物和水生植物.

7.加大湿地建设及保护,利用闲置低洼地,建立人工湿地。

8.对入湖泊(水库)的河道逐条进行治理,减少污水排入湖(库)。

9.强化湖泊(水库)的流域管理,依法治理,协调社会、经济、环境效益。

10.内陆河流域退化绿洲生态系统生态修复

合理利用原有水体资源,并调整本土的使用及功能结构,减少人工绿地,增加自然绿地。

11.退化水库生态系统生态修复

对退化水库生态系统的生态修复可采取与退化河流生态系统相同的方法。

3范例:哈尔滨雨水公园:将雨水利用与生态修复结合

位于中国哈尔滨市的哈尔滨群力国家城市湿地公园项目,是中国首个雨水利用公园,项目从2006年开始,在位于哈尔滨东部的群力新区开始建设,这个雨水利用公园总占地27平方公里,建筑面积3200万平米,规划13-15年时间全部建成,将近有30万人口。新区绿地面积占16.4%,而大部分土地将是城市的硬化地面。

这项工程有着先天的雨水条件,当地的年降雨量是567毫米,却集中在6至8月(占60-70%)。而本地处于低洼平原地带,历史上洪涝平繁。所以为雨水利用工程提供了资源,2009年中,受当地政府委托,俞孔坚和他的团队,承担了群力新区的一个主要公园设计。公园占地34公顷,为城市的一个绿心。场地原为湿地,但由于周边的道路建设和高密度城市的发展,导致该湿地面临水源枯竭、湿地退化、并将消失的危险。设计的策略是将该面临消失的湿地转化为雨洪公园,一方面解决新区雨洪的排放和滞留,使城市免受涝灾威胁,同时,利用城市雨洪,恢复湿地系统,营造出具有多种生态服务的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建成的雨洪公园,不但为防止城市涝灾作出了贡献,同时为新区城市居民提供优美的游憩场所和多种生态体验。

结论

人类没有能力去恢复出天然的生态系统,但是我们可以帮助它们,为一个区域的动植物及生态环境,创造良好的生长生活条件,让他们自由生长、自然演化成为大部分由当地物种组成的完整生态系统,直至最后完成恢复。

参考文献

研究生实习规划范文6

[关键词]职业生涯体系构建

[作者简介]彭明生(1964- ),女,湖北武昌人,贵阳职业技术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心理健康和就业指导。(贵州贵阳550081)

[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4)15-0100-02

随着我国经济形势的变化和高等职业教育自身规律的发展变化,大学生就业矛盾突出的问题已经摆在各大高职院校面前,这一问题也引起政府部门和教育部门的重视。在这种形势下,对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也日益引起了高职院校和教育部门的注意。但是,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这一体系的构建还处于初级阶段,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一、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概述

(一)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内涵

大学阶段对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他们在这一时期接受的教育、形成的思想会对他们今后的工作产生重大影响。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便是对大学生今后的职业道路进行规划的一种教育体系。它能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提高他们良好的职业修养。所谓职业生涯教育就是在科学的职业生涯理论规范下,通过融合公平公正的考核体系、迅速及时的信息反馈体系和实事求是的目标调整步骤,以确保学生通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能够更加独立地面对外界环境,使他们的知识、能力、素质能够通过科学的规划和整合最大程度地在工作岗位上发挥出来,以提升他们的就业竞争力。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主要是在课堂教学给以全面系统的理论传授,以及在实际的求职和任职过程中进行具体的辅导。对于作为求职者的学生而言,在职业生涯规划之前进行一定的心理测试很有必要;不仅如此,职前的职业能力测评对他们来说也很重要,是职业生涯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目标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目标是要保证学生的职业理想与自己的专业特点充分结合,对于大学生而言应更加注重实效性。为此,应当在入学之初就要进行系统的、有计划的培养教育。认识自我是目标实现的第一步,因为只有了解自己才能科学地规划自己,才能保证方向的正确和力度的合理。除此之外,还应当了解环境,这个环境同样也包括职业环境,即自己将来所从事的职业的状况,否则也无法实现职业生涯规划的目标。

(三)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特点

1.全程性。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循序渐进,对学生有计划地开展。其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塑造合理的职业发展观是最为关键的环节,若要在这两个环节取得成效,需要进行长期的、持久的、有计划的工作。大学生若要形成清晰的职业意识和端正的学习态度,必须自入学之初接受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培训。否则,到了毕业之际往往会很迷茫。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全程性决定了短期内难以见到突出的效果。突击性的教育只能是揠苗助长,起不到根本性的作用。

2.系统性。所谓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系统性主要是就纵向和横向两方面而言。所谓纵向,就是要在每个专业的新生入学之初就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之后的大二、大三阶段都要进行不同的培养和教育。所谓横向,就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仅要结合学科专业,还应当对学生进行心理学、社会学方面的教育。系统性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学生职业素养必不可少的条件,也是大学生职业生涯的良好开端。

3.专业性。所谓专业性,是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本身所具有的理论性、实践性、指导性等综合功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综合性较强、涉及领域广泛,它要求管理人员、课程教学人员和工作人员在熟知相关政策的同时还要熟悉事务性工作,同时为保证综合素质的达标还要进行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和管理学知识的学习。

4.实践性。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仅仅是一种是理论教育,还是一种实践训练。学生在实践中要认知社会和自我,而且对自己所要从事的职业也要有一个理性的认识。这种理性认识的获得,就需要他们投身到实践环境中去感知社会,通过锻炼去了解自身的不足,以便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有的放矢地完善自己,使自己的职业能力能够更加接近于自己的职业意愿。

二、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的构建

在充分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内涵和特点之后,就应当积极地构建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包括教学内容、教育手段和考核评价方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一种综合性教育活动,它集理论教学、实务训练和职业测评于一体,对学生的职业素质进行全面的培养教育。这种教育不仅仅是针对即将走向工作岗位的大学生,针对大一新生也要有计划地开展这种教育。但是,在目前的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却完全相反,职业生涯教育仅仅是针对毕业生举办的几场就业讲座而已,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学科教育。笔者针对高职院校不同年级的学生做了关于“你是否了解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调查,具体回答情况如下表所示。

由上表可以看出,在被调查的30名大一新生中有25人完全不了解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占总人数的83%,可见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高职院校新生中并未有效开展。大二学生30人中有23人完全不了解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占比76%。值得一提的是,回答“了解一些”的5个人均为教育系专业,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则是他们的选修课。大三学生随着毕业临近,对职业生涯的规划明显比大一大二学生的了解需求有所提高,因而回答完全不了解的人数比例与大二学生相比下降了13%。

基于以上情况,构建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当特别注意从大一新生抓起。大一学生入学不久,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点在于引导他们认知职业生涯规划这门课程。认知教育包括社会认知和自我认知。认知职业的首要条件就是认知职业所处的经济社会背景,除此之外还要对所学专业的职业发展前景有所了解。针对大二学生,应当进行一定的专业教育,锤炼专业素质是这一阶段学生为职业生涯规划所做的重要准备工作。增强自身专业技能,深入钻研相关理论知识,为今后能够胜任岗位打下坚实基础。大二阶段应当积极地为就业做好相应的准备。例如,帮助想深造的学生了解升本科的信息、入伍、创业咨询服务等,举办专门的专题讲座;对于选择就业的学生,则对他们进行就业能力培训。一方面,帮助他们了解各种相关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并且做好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前的培训工作。以实际行动支持学生获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也应提供有关培训。另一方面,应当训练学生的就业基本能力,例如准备求职材料的能力(简历制作、面试礼仪)、求职的外在能力(如语言表达、公关礼仪、形象气质)等。大三学生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最重要一站。此时应当尽可能多地了解与就业相关的信息以及国家关于大学生的就业政策,应当及时地对毕业生群体进行宣传和教育,如西部志愿者、三支一扶等。

三、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实施方法的探索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除了针对上述内容进行改革以外还应当探索新的实施方法。本文以课堂教学、社会实践、不定期地举办讲座等,探索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施方法。

(一)课堂教学

课堂是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主要阵地,也是传统的授课地点。但是这种传统的授课地点也能够挖掘出巨大的潜力。就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而言,在课堂上教师可以以教材为依据,充分结合现实中的成功例子和企业对人才的具体要求,对学生进行理论加事例的教育。同样,也可以聘请校外人员在课堂上讲述职业经历。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式教学,小组成员采用自评和互评两种评价方式。在互评中,学生通过对方对自己提出的意见能够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从而尽早地完善自己。除此之外,情境模拟教学也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在教师的带动下让学生分角色模拟真实环境下的在职人员处理事务,教师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形创设某种具体的情境,训练学生的技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实践中,模拟面试对于学生就业能力的提高也相当关键,例如幼师专业学生的说课水平等都可以在这种方式下得到较大幅度的提升。同时,网络教学法也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测试学生心理、测评学生的职业能力等,使学生的性格、兴趣和能力都成为教师有的放矢地开展教学的重要参考。此外,在线职业生涯教育课程对于学生职业素养的提高也大有裨益。

(二)社会实践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践性决定了社会实践是这一体系的必要环节。为此高职院校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丰富多彩的专业实习和实践活动,例如各专业学生可以进行与专业相近的志愿者服务、“三下乡”活动等。为了保证社会实践的有效性,校外实习培训基地是增加学生社会实践经验的重要形式。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心理素质都能在实训基地中得到加强。结合社会组织开展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也是一种重要的教育形式,在志愿者活动中创造机会保证学生充分地接触社会和企业,保证他们能够在社会和企业当中充分接触职业岗位和职业环境,尽早适应。同时学生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也是增强职业生涯规划的一种形式,是大学生体验社会的一种重要形式。

(三)不定期讲座

这种形式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主要通过职业生涯教育专家、人力资源专家、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言传身教使学生增加对“职业”一词的深入了解。为此,高职院校可以聘请这些人员担任学生的职业导师,邀请他们为学生讲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和具体方法。以最新的教育理念和经济形势的最新动向武装学生大脑,使之能对外界做出最科学的判断。除此之外,还可以邀请成功就业、考研的学生介绍求职经验和考研经验,与考研辅导机构、公务员辅导机构合作,邀请其来校开设专题讲座,传递最新资讯。

[参考文献]

[1]刘兆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构建探索[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16).

[2]孙嘉星.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初探[J].航海教育研究,2009(2).

[3]王荔.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体系构建探析[J].中国教师,2009(24).

[4]吴绍琪,陈科.当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问题与完善途径[J].教育前沿:综合版,2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