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利能力研究现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盈利能力研究现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盈利能力研究现状

盈利能力研究现状范文1

[关键词]电力营销;目标市场特点;营销策略

电力市场营销作为电网企业的重要业务内容,不仅关系到电网企业本身发展,而且对其他行业和各类用户有巨大影响。它不仅与建设节约型社会密切有关,而且与建立和谐社会密不可分。因此必须转变观念,加强电力营销理论方法学习,提高营销技术水平,强化电力营销管理,开创电力营销工作新局面。

一、电力营销目标市场的特点

1.具有整体性

电力交换要通过电网,电网覆盖的区域就是电力市场的整体范围。电网是统一的,在同一区域内可能有不同需求的客户,电力销售部门一般只能将同一区域看作一个市场,进行整体销售服务,因此,不同的电力目标市场也由电网连接成一个整体。

2.具有差异性

虽然各个电力目标市场在产品的类型,客户的分类等许多方面具有相同的性质,但在其他方面又有十分明显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计划安排。不同的客户对电力供应的方式具有不同的要求。第二,需求量。不同规模的消费者对电力的要求不同。第三,需求时间。不同性质的用户对电力需求时间有不同的需求。第四,消费方式。电能的热转化消费、动力转化消费和照明消费都属于消费方式不同的目标市场。这种差异的存在是区别不同地区、不同规模电力企业的不同目标市场的依据,是研究电力目标市场的总体特征、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所以,对电力目标市场进行划分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3.具有相对稳定性和不可放弃性

电力目标市场是动态的市场,不是一经选定就一成不变的市场。这种动态是相对于一般稳定的电力市场而言。电力目标市场的发展变化是逐步实现的,而不是频繁或骤然的突变。各个电力目标市场在一定的时间和范围内都是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与此同时,在选择电力目标市场时应考虑国家、社会等多方面因素,对于供电企业专营区的电力目标市场必须全部满足,不能对盈利少或难度大的市场就完全放弃。

二、电力市场营销的策略

1.电力市场营销策略的指导思想

(1)树立全体员工的营销观念。供电企业有着自身的特殊性,其输变配售过程是同时进行的,需要多个部门协调运作才能完成这一业务过程,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出现差错,具有全员参与性,因此供电企业必须树立一种全体员工共同参与协作的生产与销售理念,即全体员工营销观念。

(2)建立和完善电力市场营销体系。建立和完善电力市场营销体系是供电企业电力营销的关键。供电企业开发市场应该立足于短期利益和长远利益的一个平衡,建立一个比较完善的营销体系,它应该包括:①观念方面: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的需求为中心,增强竞争意识、优质服务、品牌价值观念等;②信息方面:市场信息收集子系统、信息处理子系统、市场报告子系统、市场决策子系统等;③人才方面:营销人员的招聘、培训、考核等;④客户管理方面:客户关系管理(CRM),客户服务系统,业务咨询、投诉处理等。

(3)开拓潜在市场,培育新的用电增长点。这是供电企业永久不变的主题,也是供电企业开拓电力市场的源泉。目前虽然我国普遍存在电力供应小于需求的矛盾,但这只是低用电水平下的不平衡。从长远看,电力产品最终会像其他商品一样走向买方市场,供电企业不能有“等”的思想,为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必须积极培育和扩展电力市场,及时调整电力市场结构,积极培育新的用电增长点。

(4)建立科学的激励约束机制。现代企业成功的关键在于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工作主动性和创造性,供电企业在未来的市场开拓和培育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如何将售电量和职工工作业绩相联系,如何用好人才、网罗人才以及极大地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是高层管理者要深入思考的问题。可以说,建立科学的激励约束机制以激发人的能动性是供电企业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的保障。

2.电力产品策略

(1)电能产品质量策略。在目前电能与替代能源的竞争日趋激烈,以及电能产品供大于求的情况下,供电企业要采取的产品质量决策是:提高电能产品质量,以提高企业收益和市场占有率。

(2)实施电能产品差异化策略。为了迎合广大用电客户的不同需要,以吸引更多的用电客户,开拓用电市场,供电企业要不断增加电能产品组合的深度。对于一些特殊企业,如特殊冶炼、高新技术等企业,其对电能的供电可靠性、供电频率、供电电压等技术指标有特殊要求,应该为其供应高质量的电能产品。

(3)实施电能产品的品牌策略。目前供电企业主要面临下列两类竞争:在与其他替代能源竞争时,电能产品本身有其特殊之处,可以实施电能产品的品牌策略;在电力行业内竞争时,电能产品在核心产品层次上来讲,是一种同质品,而由于不同供应企业在质量、服务、形象等方面仍然存在不同差异。所以在有形产品和附加产品层次上,电能产品又可以看成异质品,故供电企业可以实施品牌策略。

3.电力优质服务策略

增强供电企业的优质服务对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有着积极作用,其主要表现在:1)电力优质服务是开拓电力市场,扩大电力销售的重要手段;2)电力优质服务是提高供电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3)电力优质服务是提高职工素质的重要手段;4)电力优质服务是树立供电企业的良好形象,提高企业信誊及知名度的重要途径。而增强供电企业的优质服务需要提高营销人员素质、服务管理水平和营销人员的积极主动性入手。

三、结束语

电力市场营销是建立在经济科学、行为科学、现代管理理论基础上的综合性应用科学。由于电力营销活动过程具有其独有的特点,在新形势下建立一套以市场为导向的营销体系,以市场营销为支撑的企业发展体系,加深营销深度,进一步渗透目标市场,增加营销宽度,提高供电服务水平和服务深度,增强电力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直接关系电力企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高低。因此,必须对电力市场营销加以重视。

参考文献:

盈利能力研究现状范文2

【关键词】中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调查

自1999年教育部实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以来,我国大多数中、小学教师都不同程度地接受了一些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训,但他们能否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有效整合,能否在教学过程中科学、有效地运用信息技术,是否具备创设新型教学环境的能力,以适应推进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还有待研究。

一、结果与分析

1.教师教学行为。在调查中发现,有78%的教师常通过Internet搜集能运用在教学上的教学资料和教案,69%的教师常使用教学资源库中提供的资源进行备课。说明在教学准备中教师经常利用信息技术来搜索、获取所需的教学资源。71%的教师常在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75%的教师常使用信息技术手段来展示教学内容,说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引导学生的学习,以及呈现教学信息。

2.教师信息素养。在调查中有87%的教师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与使用方法,但只有65%的教师知道网上有关本学科的一些教育资源网站,64%的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对在网络上查找到的教学资源进行提炼和加工。82.4%的教师不能按照新课标要求利用信息技术设计出“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方案,体现出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设计“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方案的能力不足。

3.教师内在动机。在教师内在动机调查中,95%的教师认为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对教学有帮助,96%的教师认为教师应该有随时接受新事物的观念,81%的教师觉得使用信息技术教学有助于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提升。说明绝大部分教师认为作为教师应该有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观念,而且对信息技术促进教学和提升自身素质的作用是持肯定态度的。

4.环境氛围。该部分调查中73%的学校有足够的硬件设施供教师从事信息技术教学,73%的学校教师采用信息技术教学的情况很普遍,83%的学校管理者常常采取一些措施鼓励教师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76%的学校经常组织教师参加一些使用信息技术教学的培训。可以看出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时学校的设备可以满足教学的需要。

二、存在的问题

1.利用信息技术提炼和加工能满足需要的教学资源的能力不足。虽然教师在教学中经常利用信息技术来搜索、获取所需的教学资源,但他们并不熟悉与所教学科相关的教育资源网站,也不能根据教学目标对查找到的资源进行提炼和加工。他们只是使用学校提供的课件进行简单演示,不能根据课堂的需要进行必要的修改和加工。

2.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信息呈现的能力不足。在教学中教师虽然经常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呈现教学信息,但是在笔者对三中几个教师的课堂观察中发现,他们并没有将多媒体的演示与自己的讲解有机地结合起来,总是出现媒体播放超前或者滞后讲授的情况。

3.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将信息技术有效整合到教学中的能力不足。目前,教师采用信息技术教学的情况不是很普遍,部分领导也不鼓励教师采取这种教学方式,在对三中教师的课堂观察中,笔者发现几位老师都较少尝试利用信息技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三、建议与对策

1.信息技术教师作为学科资源提炼和加工的帮助者。信息技术教师应将每个学科相关的教育资源网站进行筛选、整理和链接,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将这些资源在校园网上进行,以便在海量的信息环境中获取有用资源有困难的学科教师查找,同时信息技术教师应帮助学科教师制作符合自己教学思想的资源。

2.信息技术教师作为学科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指导者和评价者。信息技术教师可以深入课堂对学科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学科教师明确在何种教学活动中、何种条件下适合用信息技术;如何将多媒体演示与自己的讲解有机地整合起来,以更好促进学生的理解等。同时在课后与学科教师进行交流,对学科教师使用信息技术教学进行评价,促进学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高。

3.信息技术教师作为“以学为中心”教学模式的示范者。虽然“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是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模式,但是传统“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仍然是呼伦贝尔地区的主流教学模式。学科教师对“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理解有偏差,也与真正的“以学为中心”相差甚远。所以,信息技术教师要承担起扮演“参照标准”的责任,以公开课的形式向学科教师展示如何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的探究活动。

参考文献:

[1]张建伟,师书恩,苗逢春等.中小学教师教育信息技术绩效标准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3(193):1-4.

[2]崔青,曹燕,李秀红等.文史类学科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8(2):47-49.

盈利能力研究现状范文3

关键词:英语应用能力考试;过级;分析;对策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社会就业机制的转变,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越来越重要。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是为反映和评价高职高专院校修完英语课程的在校生英语应用能力而设立的标准化英语水平考试,是检验高职高专院校英语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九江职业大学也要求学生在毕业前通过英语应用能力的考试。但从最近几年九江职业大学的英语应用能力(B级)考试情况来看,考试通过率不太理想。这一方面影响了学生的就业,另一方面也影响学校的发展。因此,如何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B级)考试通过率,是一个值得思考与研究的问题。

一、九江职业大学英语应用能力考试通过率情况统计

从表1我们可看出该校2007-2010年各年级考生英语应用能力考试通过率普遍都比较低,最高通过率为2010年6月2009级的通过率,达到63.5%。

从表2我们可看出,学生在校第一个学期通过率明显较高,而学期越往后,通过率越低。

二、英语应用能力考试通过率低的原因分析

(一)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

根据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基本要求,若要达到高校英语应用能力B级,学生入学词汇量要达到1000个。目前,高职院校学生英语整体水平不高,有的学生在进入高职高专院校前从未接受过系统的英语听说训练,有的既听不懂又讲不出,英语词汇量严重不足。词汇量的匾乏,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英语学习。

(二)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动力不足

学习兴趣是不可忽视的重要主观因素。有了学习兴趣,再困难、再乏味的过程也会变得津津有味,有了兴趣,才会认真对待平时的英语学习,才会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到英语学习中,为日后的等级考试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进入职业院校的学生大多数文化基础比较薄弱,他们认为进入职校是为学技术,认为文化学习不重要,英语学习更不重要。另外,学生从高中到大学,角色还没有转变过来,甚至有些学生对高职院校认识不足而产生失落感。因此,很多学生对英语学习缺乏足够的兴趣和内驱力。

(三)学生备考的态度

态度决定一切,有积极向上态度的学生能更主动地投入到备考复习中,无论是上课还是下课,他们都会精神饱满地面对英语学习。很明显,大一的学生对待英语考试的态度是积极的,大部分学生很重视第一次的考试,而越往后越缺乏像一年级学生一样的备考气氛。

(四)课程的设置

职业技术教育应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主。而目前高职高专院校在英语课程的设置安排上,侧重于有关专业技术的需要,强调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忽略了学生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除了个别与英语相关的专业外,大部分专业把英语作为公共基础课,都没有单独开设听力课与口语课。由于课时所限,教师无法在每节课都进行听力和口语的练习。

三、英语应用能力考试情况调查统计结果分析

为了进一步了解九江职业大学大学生英语应用能力考试的情况,更好地改进英语教学,使之更具针对性,满足不同基础学生的多样学习愿望和需求,我们设计了学生英语应用能力考试情况调查表,对08、09级非英语专业部分学生进行了调查。本次调查主要从学生日常英语学习、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过级的障碍、对英语教学的意见和建议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

(一)对学生英语学习的调查

1.对英语学习感兴趣的程度。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对英语是否感兴趣是能否学好英语的关键。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对英语非常感兴趣的只占17%,而对英语非常不感兴趣的占到了25%,大多数同学只是对英语学习兴趣一般。

2.英语学习的主要动机。在对学生高职阶段英语学习的主要动机进行问卷调查时发现,有42%的学生是为了将来的就业需要,29%的学生为了提高英语应用水平,29%的学生为了考试。目前,学生认为英语的五项基本技能中,最有用的是说,比例高达58%,其次是听,占14%。

3.英语学习状况的满意度。通过对学生英语学习状况满意度的调查发现,有65%的学生对英语学习状况不满意,只有10%的学生对英语学习状况满意。

4.学习英语的时间。在调查中发现,有46%的学生每天学习英语的时间在一个小时以内,10%的学生根本没花时间学习英语,英语学习时间少。

5.英语学习方式。对学生英语学习方式进行问卷调查时发现,有57%的学生通过上课听讲学习英语,23%的学生通过自学,还有20%的学生通过上课听讲,下课自学结合学习英语。

调查是否“开口大声”地朗读英语时发现,53%的学生只是有时读英语,而有多达37%的学生从不读英语。

6.英语基础知识。调查时发现,53%的学生语法一般,42%的学生语法差;调查记单词时发现,有44%的学生能力一般,56%的学生能力较差记不住单词。

7.英语记忆方式。调查发现,在英语学习中,有68%的学生认为“活学活用”的记忆方式最有效;只有11%的学生认为“死记硬背”的方式最有效;值得注意的是,还有15%的学生认为听录音是最有效的记忆方式。

8.英语学习中的主要困难。在调查中发现,56%的学生单词记不住,42%的学生语法学不好。可见,学生的基础比较薄弱。调查还发现,当在英语学习中遇到困难时,有30%的学生会自己查有关资料、参考书目,而只有10%的学生主动请教老师。

9.影响学生通过英语应用能力考试的因素。41%的学生认为词汇与语法是他们通过英语考试的主要因素,31%的学生认为听力是他们通过英语考试的主要障碍,28%的学生认为阅读是他们通过考试的主要障碍。

(二)学生对英语教学的意见和建议

1.学校应该请几位外教过来教学,提高口语,学校外教急缺。

2.应该在课堂中多做英语小游戏,师生之间多互动,多参加一些不同形式的学习任务(比如:角色表演、演讲、辩论、影视欣赏),多进行视频教学等,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

3.老师应该关注、督促、指导他们,使他们在学习上取得更大的进步。

4.老师应该在学习方法上给予指导,使他们的学习更有效果。

四、提高英语应用能力考试(B级)通过率的措施

(一)加强引导,培养学习习惯

在新生入学教育中,要引导学生摆正心态,正确对待高职教育发展的前景和自己的前途,树立实用人才也是人才的正确观念,认识到自己的价值,消除自卑和无望心理。讲明国家需要有外语能力的人才,掌握英语就意味着能阅读最新的科技及国内外的最新消息,从而把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和个人前途、社会发展结合起来,引起学生对英语学习的重视。介绍英语应用能力考试的性质、考试要求和考试的重要性。注意学习习惯的培养。培养学生课前预习、课堂专心听讲、认真记笔记的习惯,以使学生提高听课的效率;培养学生课后自觉复习、主动完成作业、大声朗读、背诵、记忆的习惯,以使学生更好地巩固知识。

(二)激发学习兴趣,提升动机层次

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与课本配套的录音、录像带、光盘等资源,为学生提供朗读示范,给学生多读多看,通过声情并茂的情景会话,让学生充分感受标准的语音语调、意群停顿、句子重音与节奏等,使学生在对话、课文理解正确和记忆的框架上建立声音图式,使学生身临其境,产生语感。教师要善于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注意活跃课堂气氛,给学生营造一个学习英语的良好环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技术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以平等、民主、尊重、理解、关心、赏识的态度去对待每一个学生。特别要与学习困难的学生多交流和沟通,极大限度地尊重他们,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树立信心。关心他们的细微变化和点滴进步,及时地加以引导、表扬、鼓励,让他们品尝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乐趣。只有这样,才能点燃他们学习英语的自信心,使他们对英语学习产生强大的内在动力。

(三)正视差异,分层次教学

由于高职学生知识文化水平不平衡,一味学,就会形成基础好的“吃不饱”,后进生“吃不下”的状况,大大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既不符合职业教育多层次定位的要求,又不利于学生内在潜能的发挥。分层教学是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按照最优化教育理论进行的教学研究和实践活动;是当前高职教育,特别是英语教育的趋势。应正视差异,承认差异,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确立不同的培养目标,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通过入学后的分级考试,划分教学班,即将学生分成A(快班)、B(中班)、C(慢班)。这样对教师而言,可以更好地把握进度,提高教学质量;对学生而言,由于水平一致,便于相互竞争,激发学习积极性。

(四)结合学生基础,分批进行考试

对于基础好、学习能力强、学习态度好及自控能力强的学生,建议在第二学期组织报名参加考试,这部分学生所占比例50%左右。对于基础一般、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建议在第三、四学期组织报名参加考试,这部分学生所占比例35%左右。余下的学生,一般学习基础不好,学习能力有限,过级的困难最大,虽然人数可能不是很多,但影响却不小,这部分学生是提高全班过级率的主要障碍。因此,为了让这部分学生顺利通过英语应用能力(B级)考试,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较长时间的培训、指导――系统地复习语言基础知识、查漏补缺,帮助他们通过考试。

(五)考前强化训练,提高应试能力

教师要充分了解学校的特点和学生的基础、学习特点与学习能力,制定针对性较强的强化训练计划,提高培训实效。考前两个月,教师应针对各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全面展开辅导训练。强化训练可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以知识强化复习为主,进行大量的词汇、语法、句型的分类归纳和单项训练;第二阶段以技能强化训练为主,快速进行听、说、读、写、译的综合性言语练习;第三阶段以应考能力强化训练为主,扎扎实实地进行多种类型的模拟演习,形成快速应变、反馈的习惯和技巧,熟悉卷面分布、掌握恰当的答题时间,使学生在心理上进入最佳状态。

总之,英语应用能力考试通过率的提高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需要教师进行长期不断的探索。根据不同教学对象进行不同的教学方式,采取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提高英语应用能力考试通过率。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 蓝文浩,邹向辉.英语应用能力测试(A级)应试策略的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5).

盈利能力研究现状范文4

关键词:自主学习 现状 对策 高职教育

课 题:北京政法职业学院院级教改项目《有效提高我院学生英语A/B级考试能力的行动研究》终结性成果。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急,授人以渔则可解一生之需”。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也曾说过:“教师培养学生,主要是教会他动脑筋,这是根本。这是老师给学生的最宝贵的礼物,就是给他一把钥匙,他拿了这把钥匙能够自己开箱子、开门,到处去找东西。”学会自主学习是每个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尤其是在这个信息泛滥、竞争激烈、快生活节奏的现代社会。因此,仅注重知识传授,忽视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传统教学方式必须改变。在此背景下,教育部高教司于2008年颁布了《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提出了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思路,明确指出高职英语教学的目标是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为他们提升就业竞争力及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国家重视和政策倾斜的大环境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将成为高职院校的主要发展方向。

一、英语自主学习的理论基础

“自主学习”(Autonomous Learning)是在对传统教育方法的反思和探索中发展起来的一种全新的学习理论。自20世纪80年代初Henri Holec把这一现代学习理论引入外语教学以来,西方外语界一直对“自主学习”给予高度重视。不同的研究者从不同的研究角度和对自主学习给出了不同的定义。Holec认为自主是指“对自己学习负责的一种能力”(Holec, 1981)。D. Little把学习者自主性界定为“一种独立的、进行批评性思考、作出决定并能实施独立行为的能力”。他认为学习者自主性“主要是学习者学习过程和学习内容的心理联系”(Little, 1991)。国内外语界对自主学习的研究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逐渐增多。国内学者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并结合国外的相关研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包括影响学生自主学习的因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自主学习在我国推行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以及教师在自主性学习模式中扮演的角色等。束定芳(2004)将涉及外语自主学习的主要成分归纳为:态度、能力和环境。

尽管中西方专家学者从各自研究的角度赋予自主学习以不同的名称和定义,但他们在探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达成了一定的共识:自主学习的开展必须为学习者提供锻炼独立程度的环境和机会;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必须通过学习者的不断自我反思和社会合作方式的学习才能得以不断发展。

二、高职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现状分析

长期以来,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和应试教育的压力下,传统的语法翻译教学法在我国英语教学中占统治地位。教学模式比较单一,还是老三样――教师、黑板、粉笔;重视传授语言知识,轻视培养语言技能。学生习惯于以教为主、以考试为目的、以记忆和模仿为方法的教学模式,只是被动接受教师讲授的知识,忽视了自身的学习需要和适合自身的学习策略。尽管自主学习的概念已经被引入外语教学领域,国内外学者也给予了高度关注,我国许多高职院校在探索改革教学模式和培养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中仍有许多问题需要改进和解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基础较差,自主学习意识薄弱

与众多综合性大学相比,高职学生英语基础较差且层次参差不齐,学习英语兴趣不高,信心不足,缺乏有效的学习方法。学生习惯了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课程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扮演知识传授者的角色。教师一言堂,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失去参与教学及自由表达的机会,成为课堂上的旁观者,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机械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课堂学习效率低。高职学生过度依赖教师的知识灌输,失去了对英语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此外,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关心卷面成绩和所学知识题目的对错,很少对自己学习策略的有效性进行反思和评估,不会思考学习过程中的方法是否正确。在这种模式下,大部分学生英语学习基本处于被动状态,缺乏探索和质疑精神,自主学习意识严重缺乏。

2.教师教学策略存在弊端,课堂教学与自主学习脱节

与高等学校相比,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队伍还存在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师资力量存在很大差距。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高职英语教师大多采取“填鸭式”教学方法,教师只是书本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与学生之间缺乏交流,不能充分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实际需求;对学生的学习目标、内容、进度、方法、效果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评价。课堂教学也面临着困惑,尽管教师很想与学生互动教学,但是由于英语教学依然采取班级授课制,一个班的学生将近60人,人数过多,无法开展以学生为主体、互动的课堂活动。这些薄弱环节正在制约高职英语教学的良性发展。此外,部分高职英语教师尚未真正转变教学理念,忽视高职学生的特点,盲目追崇自主学习的形式。为了顺应网络普及的时代潮流,许多高职英语教师放弃传统的教材教案,选择通过多媒体网络进行教学授课,但往往是流于形式,授课内容实质上仍是单纯的语言知识,仅仅是把纸质教材变成了多媒体课件。有些教师对自主学习的概念不清,把握不准,在实际操作中又缺乏经验,容易走入误区。

盈利能力研究现状范文5

一、调查情况

随机抽取内江市城镇6所小学5~6年级共计396名学生进行调查,其中,男生226名,女生170名。

本问卷设计是基于对自主学习的实质、结构及其构成成分的理论设定而编制的,与自主学习能力的维度界定基本吻合,在实际应用中,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基本可以从整体上测查小学高年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的自主性。根据小学生英语学习的实际情况,笔者有针对性地选择了该量表中的部分题目。本次调查实发问卷396份,回收有效问卷385份,有效率为97.2%。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1.对英语学习动机自主性的调查结果

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自主性调查结果详见表1。

表1数据表明,小学高年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自主性较低。在英语学习兴趣方面,半数以上的学生认为书本上的内容枯燥乏味;在价值意识方面,大部分的学生总是认为自己所学知识对自身很重要。儿童初进学校时往往对自己的英语学习能力持积极态度,随着年级的升高,他们在英语学习中遇到很多困难,逐渐对英语学习失去兴趣,从而进一步削弱其学习动机。

学生英语学习动机自主性的性别差异调查结果详见表2。

表2数据表明,小学高年级学生在英语学习动机自主性方面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但仔细对比观察可以发现,除在自我效能感方面性别无明显差异外,在学生的主动意识、价值意识和英语学习兴趣方面都有一定的差异,女生英语学习动机的自主性较优于男生。

2.对英语学习过程自主性的调查结果

学生英语学习过程的自主性调查结果详见表3。

由表3数据可知,小学高年级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自主性总体较高,尤其表现在克服身心障碍方面,但过程中自我监控方面的自主性较低。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这时就需要学生用意志努力控制自己,坚持进行英语学习。意志的控制对自主英语学习具有更强的维持功能。

学生英语学习过程自主性的性别差异调查结果详见表4。

由表4可知,在英语学习过程自主性方面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

3.对英语学习结果自主性的调查结果

学生英语学习结果的自主性调查结果详见表5。

由表5可知,小学高年级学生英语学习结果自主性总体较低。在自我检查、自我总结以及自我强化等方面,学生选择“总是这样”和“有时这样”的比例都非常高,相比较而言,选择“有时这样”的比例略高,可见学生的英语学习结果自主性虽然较高,但是仍处于初级阶段。另外,学生在自我评价方面的自主性较低。小学生对自我的评价常常受家长和教师的意见左右。

学生英语学习结果自主性的性别差异调查结果详见表6。

由表6可知,学生在英语学习结果的自主性中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但在自我检查自主性方面女生优于男生,在自我评价自主性方面男生优于女生。

综上所述,通过对调查结果的进一步分析可知,小学高年级学生英语自主学体现状不容乐观。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处于初步发展的阶段,学习各方面的自主性开始形成,但是不完善。

三、几点建议

1.利用家校合作,开展亲职教育,营造英语学习氛围

当前,应加快建立家校合作,大力倡导亲职教育,办好家长学校。亲职教育是由家庭教育演变而来的教育新形式,二者性质不同:家庭教育是父母教育子女,亲职教育是父母教育自己。[2]家长学校由学校和家长共同承办,定期由教师向家长传授自主学习的相关理论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向家长提供正确而有效的指导,这样有利于家长更新观念,营造和谐、民主的家庭氛围,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

2.加强理论学习,关注学生学习,提升英语教学能力

(1)因材施教,关注男女差异,凸显英语地域性文化。小学高年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要因人而异。一方面,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具有从单维到多维发展的规律。[3]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学习的不同方面的特点进行因材施教,从而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全面提高。教师更应关注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教师还要关注学生在自主学习各方面表现出的性别差异,结合男女身心发展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教师应加强男生自我控制能力的训练,根据从扶到放的原则,在训练的过程中及时给予指导,帮助男生逐渐学会自我管理。

(2)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助长英语学习乐趣。小学高年级学生内在学习动机的激发主要受自我效能感的影响,而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较低。目标的设置是增强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方法之一,教师在呈现学习任务时,首先,要协助学生设置具体的、能够完成的、近期的学习目标,并让学生自我检查目标完成的情况,针对下一阶段的学习任务又提出不同的目标,从而让学生逐步完成学习任务的总目标。在目标设置到完成目标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监督、评价自己的学习情况并作出相应的调整。其次,教师还应该教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作出正确的归因,根据自己的实际学习能力调节学习。增强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达到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的目的。

(3)指导学生对学习进行自我监控,形成英语学习自我评价惯性。小学高年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往往不能很好地监控自己的学习,特别是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时容易退缩,不知所措。此时,教师应该积极鼓励、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不能讥讽、嘲笑学习困难的学生,让学生学会为自己的学习作好规划,学会评价自己的学习,并严格要求自己完成所设定的目标。教师在教学中还应该注意教给学生具体、恰当、有效的方法来帮助学生监控自己的学习。

【注:本文系四川省教师教育研究中心2010年课题“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中教育智慧的缺失及其策略研究”(课题批准号:TER2010011)的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内江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四川内江,641112)

参考文献:

[1]李西君,井世洁.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其培养[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3).

盈利能力研究现状范文6

关键词:创业板;公司治理结构;盈利能力 

一、引言 

创业板自2009年10月23日开板以来,为有潜力的新兴中小企业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保障、多样的投资渠道、安全的退出机制以及与高风险并存的高额的投资回报,为众多创新型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平台,同时健全了中国的资本市场。从创业板开市起,至今仅仅6个年头,因此这是一个并未完全成熟的新兴市场。当创业板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屡屡报出创业板指数呈现出波动较大的不稳定状态,尤其是2013年12月的暴跌更是为创业板上市企业的公司治理敲响了警钟。这种现象和创业板的企业类型有较大关系。上市前,创业板企业多为股权集中度高、国有股占比较小、持股多的大股东兼任高管的家族式企业,这种“一股独大”股权结构不利于企业价值的提升。另外,创业板对上板企业创新性、成长性的高要求使得在创业板上市的企业大多处于成长期、规模较小、经营稳定性较低的状态,再加上上市门槛相对较低,所以总体上来说投资风险比较大。因此,创业板上市企业必须通过完善自身的治理结构,以提高自身的盈利能力。 

二、文献综述 

段小华、鲁若愚(2002)在《企业能力的竞争绩效评价指标及模型》一文中提出企业的经营状况最终都会反映到企业的盈利能力上。因此,企业业绩可以直接体现为企业的盈利能力。 

有关公司治理结构和企业业绩的研究主要分为:股权结构对企业业绩的影响研究、董事会对企业业绩的影响研究以及综合公司治理各因素对企业业绩的影响研究。 

(1)有关股权治理结构对企业业绩的影响研究。Berle和Means(1932)在《现代企业与私有财产》这本著作中研究指出:分散的股权结构会导致小股东“搭便车”现象的出现,适当的股权集中能够缓解股东和企业管理人员的利益冲突,达到提高企业经营业绩的目的。Leech和Leahy(1991)、La Porta(1999)研究发现股权集中会导致会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牺牲一部分小股东的利益,不利于企业追求经营业绩。还有部分学者的研究成果并没有发现股权集中度与企业的经营绩效之间的显著相关性关系,Demsetz(1985)通过研究美国511家上市企业,用会计利润率来作为企业绩效的衡量指标,他们的研究并没有发现股权集中 

度的差异会给样本公司的经营绩效产生不同影响。魏乐(2010)以前两批37家创业板上市公司2009年度的数据为样本进行研究,发现流通股比例与创业板企业的绩效成显著的负相关关系。黄长祥(2010)通过研究发现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同企业业绩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而第二至第五大股东持股比例之和与企业业绩呈现出明显的正相关关系。李柯、汪家红(2011)通过截止到2010年7月28日的97家创业板上市企业的相关数据分析,得出股权结构与企业绩效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申鹏伟(2011)通过研究得出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第一大股东到第十大股东的持股比例之和、流通股比例同企业业绩呈反比,企业业绩与企业高管持股比例无显性关系。国内外关于股权结构与企业业绩的关系研究并未得出统一的结论。 

(2)有关董事会对企业业绩的影响研究。Zahra和Pearce(1989)、Dalton(1999)研究表明董事会规模与企业经营业绩呈正相关关系。但相反的,Lipton和Lorscli(1992)指出:当董事会规模超过10人时,企业的盈利能力会受到影响。而孙秀兰(1996)、翁铭鸿(1998)则认为董事会规模与企业业绩无显著相关关系。Donaldson和Davis(1991)发现,董事长、总经理两职合一有可能会提高企业的经营业绩,但是并不显著。Jensen(1993)、Rechner和Dalton(1991)则认为两职分离的企业业绩相对较好。相反,吴淑瑶(1998)研究提出两职状态与企业业绩并无关系。由此也能看出国内外关于董事会对企业业绩影响结论的多样性。 

(3)综合公司治理各因素对企业业绩的影响研究。施东晖、司徒大年(2004)在《中国上市公司治理水平及对绩效影响的经验研究》一文中从控股股东行为、关键人的聘选、激励与约束、董事会的结构与运作和信息披露透明性五个方面构建了中国上市公司治理水平的评价指数,得出中国上市公司治理水平总体不高,公司治理水平与净资产收益率呈正相关关系,但公司治理水平同市净率呈负相关关系。白重恩、刘俏、陆洲(2005)在《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实证研究》中在综合考虑公司治理的内外部机制和“一股独大”中国国情的基础上,通过设计八个治理变量,全面研究了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与企业业绩的关系,同时构建了综合治理G指标,研究表明:治理水平与企业业绩呈显性正相关关系。 

三、公司治理结构对盈利能力的作用机制 

1、股权结构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 

从本质上来看,股权结构是由各种不同类型的主体持有上市企业股份所组成,主体的类型决定了股权结构的特性。股权结构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体现在两个方面:股权结构和股权集中度。 

(1)股权结构对盈利能力的影响 

第一,国有股持股比例越大,企业的盈利能力越强。这是由中国公有制占主体地位的基本国情以及创业板上板企业的特殊性决定的。在此国情下,国有上市公司较非国有上市公司具有不可比拟的政策优势,如: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政策性优惠贷款、税收返还、政府订单、稀缺资源的指令性供给和法律保障等。再加上创业板上市企业大多处于快速成长期的中小型企业,还未在所属产业形成垄断地位,国有持股比例带来的相关政策倾斜会成为带动企业盈利能力,提高企业经营业绩的有力推手。 第二,法人股持股比例越大,企业的盈利能力越低。法人股持股比例过大,则意味着企业“一股独大”的现象严重。在这种缺少合理的股权制衡以及多元化的决策制定机制的情况下,将会给企业带来了不可低估的风险。这也是创业板打板开市以来,创业板指数呈现出波动较大的不稳定状态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三,流通股持股比例越大,企业的盈利能力越低。这是因为我国上市公司的流通股落实到每个流通股股东的分量很小,流通股股东无法形成统一的力量影响上市公司的日常运营。创业板上市企业的流通股股东无法通过股东大会行使权利、参与监督和约束公司管理层,更不能提高公司治理效率、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促进盈利能力的提高。 

(2)股权集中度对盈利能力的影响 

一般而言,基于创业板上板企业的特点,适度的股权集中有利于企业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企业的股权不是集中在某一个股东手中,而是由几个大股东共同受理,这样既避免了“一股独大”的现象,也完善了企业的监督机制、提高了企业管理效率,有利于企业盈利能力的加强。 

2、董事会结构对盈利能力的影响 

第一,独立董事比例越大,企业盈利能力越弱。创业板上市企业的独立董事是由大股东直接任命的,它受到大股东的牵制,缺乏独立的管理意志。因此,独立董事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的有限的,甚至是负面的。再加上目前有相当一部分的独立董事是“空降兵”,在没有充分了解企业经营现状的情况下履行管理监督职责,不利于企业利润率的提高。 

第二,董事会、总经理兼任制度有可能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委托理论认为,要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可以通过降低成本和风险。创业板上市企业董事会、总经理兼任制度能降低企业的沟通成本、统一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利益,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率,达到加强企业盈利能力、提高企业竞争优势的目的。 

3、管理层激励对盈利能力的影响 

第一,薪酬激励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林涣清、黄祖辉和孙永祥(2003)通过研究中国上市公司管理层薪酬差距,发现管理层的薪酬同企业经营绩效呈正相关关系。这完全符合委托理论提出的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利益趋同,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率,有利于达到满足企业所有者期望的目的。管理层薪酬制度将管理者的货币收入与企业的经营绩效有效的结合起来,能够促进创业板上市企业盈利能力的提高。 

第二,股权激励对企业的盈利能力产生负面影响。胡婉丽、汤书坤和尚向兵(2004)提出管理层持股比例与公司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根据委托带理论,股权激励要达到应有的效果,需要管理层的持股比例达到一定的比例,这样才能使管理层和股东的利益统一起来,起到提高企业盈利能力的作用。另外,中国的上市企业普遍面临一个现状:为了避免国有资产流失,国资委严格控制国有或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额度。因此,创业板上市企业难以有效发挥股权激励的正向作用,不能使企业通过有效的资源配置提高盈利能力。 

四、对策建议 

第一,优化企业的股权结构。股权结构是公司治理至关重要的一个部分,创业板上市企业的股权结构应当根据上板企业的特殊性进行优化调整。 

本文认为,首先应当保持适当的股权集中度,有效发挥大股东的作用。目前创业板的市场尚不成熟,适度的股权集中能有效控制股权过于分散造成的“搭便车”现象,有助于第一大股东充分的动力和能力利用自身的控股地位监督和管理企业的经营现状,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 

同时,创业板上市企业应当适度分散股权所有者,使国家成为政策的制定者和监管者,充分发挥法人股在公司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并努力提高流通股股东的话语权,提高股权治理的效率。这样,一方面能够减轻“一股独大”下第一大股东侵害中小股东及公司利益的严重程度,另一方面可以完善企业的监督机制,提高公司治理效率,有利于加强企业的整体盈利能力,提高企业的经营业绩。 

第二,强化企业的董事会独立性。基于创业板资本市场的现状,强化创业板上市企业董事会的独立性,能够显著提高企业的治理效率。首先,应当进一步适当扩大董事会的规模,以确保董事会能够最大限度地代表足够多利益相关者的意志,降低董事会被管理层收买、垄断情况的发生。尤其是深受大股东影响的独立董事,为了它能真正自主、有效地保障董事会独立性,企业应积极建立健全可相关的制度,努力营造合适的环境,这样既确保独立董事在公司决策中正当的话语权,同时强化了董事会的独立性,有效制衡内部人员的控制,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 

第三,完善管理层激励机制。本文认为,有效的薪酬激励和股权激励都能有效地提高创业板上市企业的盈利能力。基于现代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的现状,管理层成为了通过有效的经营管理,优化资源配置,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的关键主体。因此,如何有效地激励管理层,关系到整个企业的经营业绩和企业在市场的竞争地位。考虑到股权激励在中国国情下执行的局限性,优化薪酬结构,加大管理层薪酬和企业业绩的相关性,应当成为完善管理层激励机制的重要手段。既能强化管理者对企业的忠诚度,又能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商学院) 

参考文献: 

[1]毛洪安,沈慧敏.创业板上市公司中的股权结构、董事会特征与公司业绩研究[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2012(5):75-81. 

[2]闻岳春,叶美林.中国创业板上市公司治理与绩效的实证研究[J].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11(3):84-95. 

[3]牛春平.创业板股权结构和公司绩效相关性实证分析[J].经济师,2012(11):69-71. 

[4]黄长祥.上市公司治理与公司绩效的实证研究:基于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考察[J].企业导报,2010(10):50-52. 

[5]阮素梅,杨善林,张琛.管理层激励、资本结构与上市公司价值创造[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3(7):70-80. 

[6]David Bernotas.Ownership Structure and Firm Profit ability in the Japanese Keiretsu[J],Journal of Asian Economics,2005,16,PP.533-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