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学生实习规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学生实习规划范文1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高校 教育教学改革
从1999年大学扩招以来,我国大学毕业生出现了就业困难的不良景象。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得高校教育教学工作不得不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革。新的社会发展要求一改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需要高校培养出更多的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高校只有面对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才能够更好地促使大学生进行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而促进高校大学毕业生就业趋势的转变。本文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为主要前提,首先阐述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概念,然后阐述了如何加强职业生涯规划下的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最后在结论中阐述了当前时期加强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几点重要的意义。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概述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含义
所谓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大学生在校期间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有意识、有目的、有针对性、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含义上,我们可知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过程,也就是说需要时间作为规划的标度和载体在此过程之中,大学生需要分四个维度进行规划,即学习规划、职业规划、爱情规划和生活规划等。职业生涯规划的有无及好坏直接关系到大学期间的学习生活质量,更直接关系到求职就业甚至未来职业生涯的成败。从狭义职业生涯规划的角度来看,此阶段主要是职业的准备期,主要目的在于为未来的就业和--事业发展做好充分的知识准备与心理准备。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原则
1 相对稳定与发展相结合的原则。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人生的一次经历,是一个不断发展与演进的过程。也可以将其理解为是大学生确立人生、追求理想的一个重要航标。对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视既是学校与社会对于大学生就业的重视,同时,也有利于大学生较早地树立就业思维,可以让学生在就业思维的指导下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和参与实践活动。由此可见,职业生涯规划的确立对大学生毕业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所以,大学生在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时,需要具有~的稳定性。所谓稳定性,是指在一段时间之内相对的稳定,即不能够随便地更改。这一方面是由职业的相对稳定性决定的,另一方面也是由职业生涯的指导性决定的。这使得职业生涯规划在某个时期内稳定,而不能随l生改变,否则会导致目标的盲从和缺失。当然,职业生涯规划本身具有局限性、限时性、主观性以及片面性,“计划赶不上变化”,因此也需要及时地更新、不断地完善。
2 实事求是的原则。大学生在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时,不能仅凭自己的主观愿望盲目地、多条款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而是要从自己的综合素质水平出发,对自己的业务素质、情绪情感、性格特征进行科学而客观的评价后,再结合自己的专长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进行实事求是的规划。这样既可以更好地推动大学生对于未来发展的畅想,也可以减少其进入迷途的概率。反之,则有可能使大学生的职业规则变成空想,进而使大学生的事业毫无进展,生活也会变得杂乱无章、毫无目标可言。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下的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策略
基于如上关于当前大学生所面临的严峻就业形势以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与原则的阐述可知,当前时期下高校必须加强教育教学改革,这样才能够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大学毕业生,才能够使得大学生更好地适应这个社会的发展。
(一)以职业生涯规划为主要载体,加强高校教育教学改革
下面主要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为例,对职业生涯规划下的高校教育教学改革进行阐述。
1 提高对职业生涯规划重要性的认识,拓展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应提高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视程度,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纳入日常教学中。在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就业政策、就业技能及职业道德知识传授的同时,应采取各种可行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提前认识和了解就业相关的问题。始终以学生为主体,不仅要提高本校毕业生的就业率,更应该将目光定位在学生长远的职业生涯。这种教育理念,符合学生个体发展的需求,适应时代的发展。当学生感受到学校是站在他们的角度,满足他们的需求,他们就会主动地去接受和学习各项相关的知识,从而可以有效地带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
2 科学制定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坚实的基础。针对当前部分高校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制定上存在随意性较强的情况,今后高校应积极努力,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明确其教学目标,即兼顾学生短期和长远发展的需要,关注学生长远的职业生涯过程;在教学方式上,摒弃传统的单纯理论知识的灌输形式,开展相应的实践活动,比如让学生小组合作进行社会调查、到特定岗位实习等,让他们从实践活动中真正感受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性;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应明确、新颖,抓住大学生的心理,这样才能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坚实的基础。
(二)建立实践化的职业训练,提升学生职业素质
1 拓展实训基地,营造仿真环境。根据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需求,建立不同类型的社会实践基地,也可以借力于学校或者其他社会机构进行在校大学生职前训练,进行真实情景的模拟式训练。同时,还可以以此为基本载体开展相应的活动,进而加强大学生对于各个职业的职业道德、服务意识、质量意识以及吃苦耐劳素质的培养。通过大量的职业训练,可以使大学生进入社会的适应期大大缩短,并以此为主要载体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进行未来职业生涯的体验和预演,培养学生的工作态度、质量意识、服务意识、吃苦耐劳意识以及职业角色,以缩短大学生的社会适应期,加速社会化进程,尽快养成一定的职业素养,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具体的职业训练过程中,笔者发现大学生进行相应的职业训练与实习活动,一方面可以使其职业素养得到提升,另一方面则可以加深其对大学生自身专业的理解与领悟能力。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对开阔大学生的视野,增强其社会经验的积累也具有重要意义。
2 加强实践实习,培养职业技能。大学生可以通过专业实践和实习的机会,及时了解本专业、本行业的地位、形势以及发展趋势,进一步细化自己的职业定位。此外。社会实践和实习不仅可以开阔他们的视野,增长他们的技能和社会经验,还能使他们尽早地接触和学习职场规则,通过生涯人物访谈等形式与职场人士进行交流和学习,有助于培养他们与人沟通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将来的就业打下基础。
学生实习规划范文2
关键词: “90后”大学生 职业规划意识 现状 调查与分析
从2009年开始,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90后”群体逐渐进入大学校园,参与到社会活动中,开始成为我国高等院校的主体。他们的思想活跃,个性独立,有着与传统学生截然不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此外,他们对待职业和职业生涯规划也有着截然不同的态度。可见,“90后”大学生和他们所带来的“90后”现象已经成为高校关注的焦点,如何加强“90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促使他们思考、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是高校职业指导教育的重点。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一个人对决定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主客观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和评定,以此来作为确定一个人的事业奋斗目标,并选择实现这一目标的职业而编制教育、培训和发展计划等,从而为自己实现职业生涯目标确定行为步骤、行动时间和行动方案。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由职业生涯规划认知、职业生涯规划情感和职业生涯规划行为三方面组成。本文以“90后”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从知、情、意三维度着手就其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状况进行深入的调查与分析。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90后”大学生,即于1990年到1999年底出生,在高等学校读书的学生。笔者选取了南通大学本科2010级音乐系(大一)音乐师范和音乐表演专业共64人,其中音乐师范36人、音乐表演28人;被试的出生年份分布在1990―1993年区间。
2.研究方法: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调查问卷采用自行编制的《职业规划意识调查问卷》,共发放调查问卷70份,回收有效问卷64份,有效率为91.4%;调查数据运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
二、“90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调查结果及其分析
(一)“90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的调查结果
笔者按照知情意三个维度,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划分为职业生涯规划认知、职业生涯规划情感和职业生涯规划行为三个方面,据此编制、修订了调查问卷。调查结果表明三者之间存在明显的矛盾:“90后”大学生在职业规划情感上明白职业生涯规划对其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对何为职业生涯规划仅有一个模糊的概念,主动去规划自己职业生涯规划的人更是少之又少。
1.情感取向上――“90后”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采取较为积极的态度。
调查显示有87.5%的被试认为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来说重要或者非常重要;56.3%的被试对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知识感兴趣;53.2%的被试表示需要或者非常需要有关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辅导。这些数据表明,“90后”大学生从情感上是接纳职业生涯规划的,认为它很重要,并且有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倾向,只是苦于没有方法、没有策略,不知道如何进行。
2.认知程度上――“90后”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知识了解有限。
调查数据显示76.6%的被试表示听说过有关职业生涯规划的知识,但不是很了解,仅有14.1%的被试选择了解或者非常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知识。数据反映出的事实是大多数“90后”大学生对什么是职业生涯规划没有清晰的概念。在调查和访谈中,笔者发现“90后”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认识上存在两种误区:一是认识简单化,即认为职业生涯规划就是确定以后大概从事的职业,至于如何达到职业所必备的要求则不属于职业生涯规划的范围;二是认识刻板化,即认为一旦进行了职业生涯规划就不能进行改变,所以认为大一、大二就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太早,可变的、不可控的因素还很多。
3.规划行动上――主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90后”大学生少之又少。
调查表明有62.3%的被试经常有意识地对自己的未来进行构想,但是却有高达93.8%的“90后”被试没有进行过任何职业生涯规划,62.5%的被试没有接受过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辅导。可见,绝大多数“90后”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仅仅停留在“想”的层面上,真正将职业生涯规划落实到行为上的少之又少。
(二)“90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存在问题及成因分析
1.“90后”大学生自身的特点――独立性与依赖性并存。
“90后”大学生由于家庭、经济、社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与以往年代人群的成长环境、生存状况都存在较大差异。一方面,“90后”大学生成长环境中大量涌入强调自由、民主和个性的西方文化,使得“90后”大学生比以往的大学生表现出更强烈的独立意识。另一方面,“90后”大学生正处于生理、心理各方面的成长期和成熟期,他们渴望独立,但对家庭、学校存在依赖,需要其帮助和监督。就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来说,“90后”大学生明白其重要性,但依赖于社会、学校或家庭给予指导和督促。一旦外在环境没有提供现成的知识和课程,他们就不会主动地寻找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内容。
2.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服务不完善。
职业生涯规划属于高校职业指导课程中的重要部分。目前,高等学校一般都设立了职业指导课程,但是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根据调查结果得知,有46.9%的被试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知识的途径是通过学校或院系组织的职业规划教育,48.4%的被试表示学校就业网站上有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知识,但无法满足其需要;43.8%的被试对学校提供的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满意程度一般,35.9%的被试表示不了解有关学校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服务;67.2%的被试最感兴趣的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知识是有关性格与职业匹配的,然而学生却反映学校在这方面所提供的内容还不够丰富。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面对“90后”大学生强烈的职业生涯规划需求,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服务还不完善。首先,实用性不强。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较多地停留在理论层次上。访谈中,学生反应交过一份职业生涯规划作业,但是这份职业生涯规划也仅仅停留在作业层面上,并没有指导、规范和激励行为的作用。因此,高校应该在设立课程的同时,鼓励学生制定实际可用的职业生涯规划,发挥其现实的意义。其次,针对性不强。高校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同时,要以满足学生的需要为前提,不能盲目开设课程讲授新课,应该先对学生的需求情况进行调查,再在调查的基础上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而目前,高等院校很少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一对一的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再次,阶段性不强。大学四年,不同年级的学习任务、学习目标、职业准备情况不同,因此相应的不同阶段的职业生涯规划应该有不同的侧重点。“90后”大学生集中分布在一和二年级,而一年级和二年级正是高校及时补充相关知识,进行初步职业生涯规划的时机,而调查结果却告诉我们高校在这方面的工作还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最后,整体性不强。要想职业生涯规划更好地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服务,学校在设立课程的同时,还要对学校就业网站和辅导老师的指导教育进行及时而充分的补充和训练。而学生的反馈情况是,学校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宣称力度还不够,提供的关于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内容也不够全面和丰富。
三、加强“90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的具体措施
(一)高校的改善措施
1.教育理念更新。
高校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明白高校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大意义,明白职业生涯规划不仅对学生的职业发展有指导、激励作用,而且对学校的发展乃至构建和谐社会都有重要的意义。因此,高校不仅仅要使每个学生具备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高校自身还必须有不断拓展、完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意识。
2.构建体系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体系化的职业生涯规划包括:有利于学生结合自身需要开设“必修+选修”职业规划课程;完善起协助作用的职业测评指导和职业心理咨询系统;设置针对个体职业生涯规划设置的实践实习环节;组织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等。只有构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才能确保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有序、有效开展。
3.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队伍建设。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需要专业的职业指导老师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也需要不同行业人员的从业经验。因此,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需要通过专、兼、聘等多种形式,根据学生需要组建专兼结合、专业互补、相对稳定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队伍。只有具备了这样一支教师队伍,才能真正做到传道、授业、解惑。
(二)大学生自身的改进措施
“90后”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上存在很大不足。首先,应该端正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即职业生涯规划不是简单地对未来进行设想,它需要结合内外各种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和评定,需要制定详细且灵活的目标和达到目标的具体途径;其次,改正过于依赖的态度,“90后”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上最大的特点就是过于依赖高校的职业指导教育,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不够。“90后”大学生必须明白寻找知识的能力比拥有知识更重要,因此要在平时的生活实践中树立主动积极的处事态度。
参考文献:
[1]赵北平,雷五明.大学生生涯规划与职业发展[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学生实习规划范文3
论文关键字: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成功学
引言
成功学,又被称为生命学,创始于20世纪30年代,它是一门研究如何获得成功的科学。成功学着眼于研究成功的通用方法,培养人们形成良好的思想、心理和行为习惯,从而使人们更能够迈向成功。成功学的创始人是美国的拿破仑·希尔,他在整整加年的时间里走访了5o4位美国社会成功人士与各界名流,如安德鲁·卡耐基、托马斯·爱迪生、亨利·福特、罗斯福等人。经过深入研究并思考这些人士成功经验的基础,他终于找到了人们日思夜想的人生真谛——如何才能获得成功。那些曾经建造了人类文明大厦和推动了社会进步的精神意志和人格品质,如“目标专一”、“勤奋节俭”、“吃苦耐劳”、“自尊自救”、“诚实公正”、“善良仁慈”、“助人为乐”、“坚忍不拔”、“和谐共处”等等,几乎无一例外地熔铸为成功学的灵魂。
职业生涯指一个人一生从事职业的经历。职业生涯设计就是结合自身条件和现实环境,确立自己的职业目标,选择与职业道路相适应的培训、教育和工作计划,并按照发展的阶段实施具体行动以达成目标的过程。它以培养人的就业和创业意识为目的,指导人们科学合理规划自己,关注人一生的发展。
一、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大部分中职学生在学时就对职业生涯规划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其职业目标模糊,普遍存在消极心态和失落感。由于学习差,认为今后没有发展潜力。职业自卑感认为自己只是一线劳动者,地位低下,收入微薄,自卑感油然而生。对职业的思迁心理:部分学生不喜欢甚至厌恶自己所学的专业。对就业前途的恐慌近几年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学生对就业前途恐慌不安。部分学生抱着“破罐破捧”“得过且过”的想法,不爱学习,学习效果可想而知。许多中职学生没有真正将自己的行动与规划统一起来,没有认真执行规划,而是规划完应付了事,把制订的职业生涯规划置之脑后。
在中职学生的就业中,问题也日趋突出。当前我国总体就业形式严峻,这对中职学生的就业也产生了很大的压力。中职学生就业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如盲目就业,就业不稳定,频频跳槽,能力不足,缺乏上进的后劲等,究其原因是由于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够到位,导致学生对自身无法清晰定位,存在许多不良就业心理状态,从而浪费就业资源。因此,如何加强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中职教育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新时期社会情况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表现为: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形式多样化、竞争方式和个性追求多样化。这些变化对人们产生着巨大的影响,这就要求中职职业规划教育的内容也必须不断地与时俱进,拓宽教学内容才能适应这种变化。
二、职业生涯规划中成功学教育的内容
成功是一种客观现象,有方法可依,有规律可循。成功学诞生于美国,在其l0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逐渐系统和完善。成功学以人为本,把教育学、人才学、伦理学、心理学、历史学、社会学交叉成人生哲学得以应用和实践的励志理论,从戴尔·卡耐基的初创到拿破仑·希尔的成熟,成功如同暗夜的亮星,给众多生存路上的奋斗者带来追求光明力量和追求希望的勇气,并最终让他们感受到事业有成的乐趣和幸福。
(一)理想和目标的教育
理想是确定目标迈向成功的出发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其实也是一种关于理想具体化的教育。因此在职业生涯规划教学中溶人成功学教育,能够取得较明显的效果。现在的中职学生都是90后,大多思维敏捷,容易接受新鲜理念,中职的专业教育教学使他们有了一定的专业知识的积累,没有高考的压力使他们相较于同龄人更有向往成功的欲望。成功学从目标的确立与人的成功、成才的角度层层分析,深入浅出,既阐述了理想与成才的必然联系,同时又给出了实现理想和目标的方法和途径。由低到高,由近及远艘看似宏大和遥远的目标变成为现实的每一个行动。弓f导人们每一天的行动都为实现这些目标而努力放弃与实现目标无关的其他事情。成功学在如何设立目标方面给出了非常具体的方法。例如:目标必须是长远目标和中期目标、近期目标的结合;目标要明确而且要量化;对于确立目标的方向和内容方面,也给出了一些可行的基本原则。这些具体的方法和原则无疑对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有很大的启迪和帮助将收到很好的激励效果。
(二)积极的心态
范德比尔特曾经说过:“一个充满自信的人,事业总是一帆风顺的,而没有信心的人,可能永远不会踏进事业的门槛。”成功学能始终让人保持积极自信的心态,这也是做每件事情成功的基石。成功学及成功心理训练将提高人们的自信心作为其主要内容,因此从理论到实践都提供了非常好的培养人们自信心的方法。尤其是它能结合人们每天的日常生活习惯加以训练,使人们从改变日常行为方式等各方面人手逐渐地形成自信的品质。如在职业生涯规划教学中创设隋境,让学生练习当众发言、训练与他人的各种交流如目光的交流等、学会放声大笑、加快步伐、学会如何面对恐惧和克服心理压力等等。
(三)人的潜能的无限性
成功学还非常注重人类的潜能的开发与训练。我们所说的“人类潜能”就如同蔚蓝色海面上漂浮着的冰山,一般人终生只是开发利用海上冰山一部分,而成功人士则连同海下冰山一起开发利用了。因此从开发人们的潜能人手’且职业生涯规划教学一个很好的切人点。成功心理训练在这方面也提供了系统的开发手段和途径,如模仿与潜能开发、动机与潜能开发、遗传与潜能开发、幻想与潜能开发、个人形象与潜能开发、人际吸引与潜能开发等等。这些手段和途径的提供给我们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开辟了十分广阔的天地。因此,在指导学生职业规划的进行过程中,作为学校和教师应当尊重并利用这种规律,应用这些手段和途径来科学地加以引导,帮助学生挖掘自身的潜能,从而更好地规划自己的职业人生。
三、成功学在中职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学中的运用
(一)首先要在校、师、生中强化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
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是一项系统工程,不是单由一门课程就可以完成的任务,也不是只由学校某一个就业指导部门就能单独完成的,由于它贯穿于学生的整个教育过程,必须涉及到学生及面向学生的校内外服务和管理机构。因此,我们必须做到学生、学校和社会观念的更新。中职学校转变思想是关键,在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上学校首先要从观念上走出把它等同于“就业安置”的误区,转变思路,充实内涵,把就业指导的重心转向学生的职业生涯指导,从而实现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同时注意提升教师的思想认识,促使教师从学生的整个生涯规划和管理的角度去认识并积极参与是搞好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的重要条件。学校应树立新的教育理念,以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带动学校教学、学生管理工作的改革。学生转变思想观念是核心,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漠,尤其是新生有87%的学生认为职业生涯规划可有可无,所以我们必须加速学生观念的转变,以学生自觉、自愿、自主参与为前提,只有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让学生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在自我发展中的作用,并自觉参与时,才能找到学习的动力,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才能真正发挥应有的功能。
(二)其次,把“成功学”思想引入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
教育部在《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中明确指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是把学生培养成为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社会公德和文明行为习惯的公民,进而成为报效祖国、积极进取、诚实守信、敬业乐群,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劳动者。德育目标是使学生热爱祖国,拥护党的领导和党的基本路线,确立坚持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理想信念,具有为人民服务、奉献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科学的思想方法;自觉地遵纪守法,依法维护自身权益。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热爱专业,勤奋学习,勇于创造,大胆实践,具有良好的职业习惯和安全意识、质量意识、效率意识、环境意识。德育的主要内容包括民族精神教育、理想信念教育、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教育、遵纪守法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这说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是以中职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的。中职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成功学”重在引导人在某一方面的发展、成功,其本身所体现的思想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的指导思想并不背离。而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就是德育课教学,《职业生涯规划》正是教育部指定必修的中职德育课的一项重要课程。为此,可以把“成功学”的理论融人到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乃至德育的全过程中耻学生切实体会到其内容、立场是自己成功(事业与生活)所必需的。比如,集体观念、爱国情怀、道德操守等都是个人成功所必须的从而促使中职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实践意愿,使成功成为学生的内在需要。
(三)第三,可以将成功学教程纳入教学内容,动态与静态教育相结合
把“成功学”理论引入职业生涯规划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向学生系统讲解“成功学”的理论和案例,或者围绕一个主题,设计各种活动’来实现教学目标。除此,还可以在课余开展丰多彩的生涯教育活动这些活动既有静态的,也有动态的,既有针对学生个体的也有面向全体的。静态的如以各类资料展示为基础,如通过海报展示萨帕人生彩虹理论艘学生正确认识人生的阶段性,以及人生各阶段所担当的角色用图画的形式展示生涯知觉、生涯的准备、生涯的进展过程;通过成功人士的生涯发展过程,展示生涯的选择类型;通过图片资料展示工作领域的过去、现在、未来的状况。
动态的生涯教育活动包括:一是各类讲座。请企业的人事主管到学校给学生讲解企业对员工的要求靖成功人士到学校演讲加深学生对职业生涯发展意义的认讽在学生到单位顶岗实习期间靖以往的毕业生现场说法艘学生正确对待实习试用;请职业生涯规划专家来学校为学生讲解有关职业生涯规划的知识鼓励他们投入职业生涯发展。二是各种竞赛、主题班会、座谈会。配合全国“文明风采”大赛,举办“我爱我的专业”演讲比赛、征文比赛、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比赛;在实习中开展“爱岗敬业”摄影比赛;定期举办“我是谁”、“我想成为谁”、“我怎样成为我想成为的人”等主题班会眉合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举办各种学生、家长座谈’了解学生对实习和就业的期望。
学生实习规划范文4
[关键词] 大学生生涯规划 大学生职业获得过程影响 毕业生调查
一、引言
大学生求职是实现社会需求与个人能力的统一,社会需要与个人愿望有机结合的过程。作为一种社会性行动,求职是在学校和社会的互动中进行的。而生涯规划作为人力资源开发最活跃和有效的手段之一,在从学校到社会的过渡中正好起到桥梁的作用,以人力资源开发的作为媒介,将学校和社会两种不同背景贯穿起来,适时的解决了学校和社会的转换问题。本研究从职业获得的视角出发,从人力资本、社会资本这两大主要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影响因素中,将生涯规划单独分离出来进行研究。
根据生涯理论,大学阶段的生涯规划主要针对和职业相关的内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又具有既要关注看清现实社会与未来的发展趋势,同时又要关注人才需求的动向以及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能力素质要求的特点。每个人因职业生涯发展阶段和历程不同,所考虑的因素也有所不同。对自我的全面认识、对外部环境的评估、个人目标的抉择以及落实目标的措施安排等因素都是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关键步骤。研究者罗双平曾用精辟的公式总结出了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三大要素,即:职业生涯规划=知己+知彼+抉择。
二、施测
本次调查采用的是自编的问卷《大学生生涯规划与职业获得状况调查》,调查对象是郑州市某大专院校2009年912名应届毕业生,于2009年6月通过网上作答并收集,有效问卷为895份。
三、结果分析
1.大学生生涯规划状况及分析。结合问卷中题目,从生涯规划总体认知态度,自我认知,职业认知,目标设定以及对求职过程的影响等五个方面,对大学生生涯规划的总体状况进行分析。该部分问卷中的题目多是以5级量表的形式呈现,因此处理数据的时候按照强度依次赋值5、4、3、2、1,并进行进行加权处理。
2.大学生对生涯规划的需求。(1)期望的生涯规划形式。毕业生最亲睐的方式是“校内外合办的工作坊”(50.7%)以及“各种实习和社会实践”(19.2%),这两项的总和占69.9%,“用人单位的宣讲会”是紧随其后的,占12.8%。从卡方检验结果来看,总体上来讲城镇学生和农村学生在该问题上存在显著差异。而本次调查中认可度较低的是发放就业指导手册、开设课程和讲座,报告这三种形式,在1.9%~6.2%之间。(2)开展生涯规划教育的时间。本次生涯规划在该调查人群中已经得到认可,受到重视。选择“大学刚入学”(36.8%)和“全过程”(19.2%)的比例之和已过半,达到了56%,但同时选择“毕业前夕”这个时间的比例为38.9%,就是说还有近4成的同学仍把生涯规划当作求职前的“polish工程”,而且仍有5.1%的大学生认为没有必要。从卡方检验结果来看,总体上来讲性别和城乡学生在该问题上存在显著差异。(3)生涯服务内容需求。毕业生对生涯规划内容需求,依次为:“求职信息”(38.7%),“培训求职技巧”(31.6%)和“整体生涯规划”(24.6%),而在“就业证策”的关注最少,仅为5.0%。从卡方检验结果来看,总体上来讲性别和城乡学生在该问题上存在显著差异。
四、简析
从本次调查结果的整体来看,大学生对在生涯规划总体认识和自我认知方面,较为重视,但还有进一步加强和提升的空间。大学生对于生涯规划形式和内容的需求,对高校生涯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现面对大学生生涯规划的现状,再回到生涯规划和求职本身来审视。
1.调查验证了生涯发展理论中关于阶段划分,大学生对于自我和职业的关注热情正反映了大学生多处年龄段的特点,属于生涯探索阶段。
2.根据生涯发展理论,在认识自我,认识职业,设定目标以及进行抉择等步骤中,该调查反映的现状表明,大学生生涯规划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认识层面的重视已显现,但实际操作有待进一步提高,特别是职业探索和认识方面。而决策的自主性方面也能体现出我国大学生自主意识不够的特点。
大学生生涯规划涉及领域较广泛,且需要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时间的沉淀,才能真正领悟其中的内涵。因此,在实施过程中,应将将职业生涯规划知识的学习贯穿整个大学,有意识的与实践结合,渐进性的学习与领悟。注意根据大学生个体不同阶段各有侧重:大一为模糊、多样的职业理想和预期,自身可塑性最大;大二大三具较明确的职业理想与实现路径。大四主要集中在具体职业目标和实现技能方面,自身可塑性最低,但未来职业的轮廓最明晰。
关注大学生生涯规划的时候,就要从大学生自身和外部影响两方面分析。从认识入手,关注自我、职业和环境的认知,为整个生涯规划打下坚实的基础,并按照目标设定,决策和实施等步骤来严格操作。而外界对于大学生生涯规划作用的两个主要力量来源是用人单位和高校。而目前大学生对职业认知途径和效果成为高校开展生涯规划的瓶颈和障碍。所以如何引进用人单位,结合高校自身并借助他们的力量,达到“双剑合璧”的效果,也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马克・格拉诺维特,弱关系的力量,国外社会学,1999年,第2期
学生实习规划范文5
关键词:麻醉实习 教育 规范化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7.255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7-0230-01
麻醉学专业近几年发展迅猛,麻醉工作及其教育已自成体系,形成独立专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麻醉医学的发展,并成为临床麻醉学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1,2]。在麻醉教学中如何运用先进的培养模式、改进教学手段、培养麻醉实习生的学习兴趣,已成为临床医学教育探索的重要课题。我院麻醉科自2007年对麻醉实习生实行规范化教学管理以来,取得较好的效果。
1 教学对象
初入临床的麻醉专业实习生。
2 教学目标
通过为期半年的专科系统化培养,使麻醉实习生能熟练掌握麻醉基本理论,基本麻醉方法、监测技术;急救技术;熟悉麻醉意外及围术期各种并发症的处理,培养麻醉实习生较好的临床思维能力和较强的团队协作能力。
3 规范化培养方法
3.1 师资队伍。由主治医师以上、具有扎实的专科理论知识、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并具备一定管理水平、能充分保证教学质量的高年资医师担任带教老师。
3.2 教学手段。
3.2.1 建立完整的学生档案。①学生考勤;②每天完成的麻醉工作量;③额外工作内容;以上三项由带教老师签字认可。④参加科室讲课的次数、内容,由教学秘书签字认可。⑤每月总结一次,由教研室主任签字认可。
3.2.2 建立高年资医师授课、临床指导和科研训练的制度。①对实习生每周一次高年资医师理论授课。②由主治医师以上人员亲自带教参加一线临床工作,施行各科的麻醉。③根据个人能力和意愿,参加本科室科研实践。
3.2.3 建立教师与学生互评制度。
3.3 教学内容。
3.3.1 入科教育。由教学秘书负责。集中学习医院实习生上岗规定,各项核心制度,麻醉科各项操作诊疗规范,麻醉科工作流程,科室相关行政规定;熟悉麻醉科手术室工作环境,麻醉准备间、手术室、麻醉恢复室的功能分区;熟悉各类麻醉急救物品、药品;熟悉麻醉文书、电子病历的书写与建立,使实习生能够循序渐进的进入麻醉医生的角色。
3.3.2 医疗安全,医学伦理教育。由指导老师负责。培养秩序井然的工作程序、正规的技术操作、良好的工作习惯是避免麻醉事故、实现麻醉安全的重要保证。在麻醉前认真访视病人,评估病情,签署知情同意书;手术过程中自始至终细致地观察病情变化,及时监测和记录患者各时点的生命体征;认真处理和及时报告麻醉手术期间各种突发意外和并发症;不能,更不能擅离岗位。
3.3.3 临床实践教育。①每周至少一次理论学习;②由主治医师以上人员亲自带教参加一线临床工作,施行各科的麻醉。要求认真访视病人并书写术前、术后访视记录,认真填写麻醉记录单,术后写好麻醉小结。熟练掌握椎管内麻醉、神经阻滞、气管内插管、静吸复合全麻等;掌握各种监护仪、麻醉机、抢救设备的使用及常见病、多发病的麻醉方法及麻醉管理;熟悉动、静脉穿刺术及双腔气管插管、单肺通气及纤维支气管镜的使用。熟悉休克、脑复苏治疗、酸碱电解质失衡的治疗、麻醉机和血气分析仪的使用,以及各种麻醉意外、围术期并发症的诊断和治疗。③根据个人能力和意愿,参加本科室科研实践,由课题负责人进行指导,使其掌握一定的科研思路和方法,鼓励学生提出有意义的创新思路。
3.3.4 考核方法。①教研室主任每天随机提问实习生所学的知识点;每周检查实习生的学习笔记并做修改;制订有效、合理的量化考核指标,每月组织理论和技术操作考核,不断强化巩固所学知识;出科前理论和技术操作考核。②每月组织指导教师和教研室主任以考勤、临床、参加讲课等多项内容对实习学生进行评议,考评分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档由教研室主任签名后存档。③每月组织进行教师与学生互评,由教研室主任和教学秘书负责,督促教师与学生改进工作态度和学习方法,弥补不足。
4 教学效果
2007年至2013年共计44名麻醉实习生参加了我科的规范化教学,包括本科实习生27人,大专实习生11人。经过在半年的严格带教,他们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素质,基本掌握常规手术麻醉操作、管理及监测;对各种急诊、特殊病人,围手术期发生的危急情况救治积累了一定经验。所有学生在科室和学校各类考核中合格率均达到100%,已有3名本科实习生考入我院硕士研究生继续学习,其他分配至各医院的学生在工作中也获得了较好的评价。
5 体会
5.1 要有一支优秀的带教团队。带教老师首先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和强烈的教学责任感,有进取心,才能在教学中通过言传身教不仅把业务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把良好的医德医风和极端认真的工作态度传授给学生。
5.2 强化职业教育。通过了解学生的人生观、职业观、个人情况等,有的放矢地进行职业教育,强调敬业奉献的工作作风,树立职业荣誉感。在临床实践中注意培养学生加强医患沟通、医护沟通和师生沟通。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权,加强医学伦理教育,做到尊重病人的生命,尊重病人的人格与尊严,尊重病人的生命价值,尊重病人的医疗权利,提高麻醉实习生的人文素质[3]。
5.3 规范化教学要适应本专业工作需求。由于麻醉科所涉及专业知识包括休克复苏、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感染、外科营养、输血、创伤后内分泌及免疫功能异常、脏器功能维护、围手术期处理、重症监测等外科及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等内科知识,是各学科基础知识的有机结合。麻醉教学不能简单套用其他专科的教学模式。
5.4 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很多医疗活动都需要集体的配合才能完成,因此还需要培养实习学生沟通、交流和协作的精神。通过建立以团队为基础的学习教学模式[4],构建一种新型的学习型团队,应用团队化为主体的学习管理模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5]。
临床麻醉学实习是麻醉学的一项重要教学活动,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如何更有效地提高培训效果,使所有的实习学生都可以达到培训标准是我们的中心任务[6]。我们需要麻醉学专业毕业生能真正学有所长、学以致用,为其将来更好地适应本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左友波,余庆波,陈昌林,等.浅析如何提高麻醉临床实习质量[J].川北医学院学报,2007,22(1):95-96
[2] 徐桂萍,伍湘伊.对麻醉学专业本科生实习带教方法的探讨[J].西北医学教育,2006,14(5):614-616
[3] 王亚峰.医学伦理教育应致力于培养医学生的人文素质[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3,16(6):47-48
[4] Michaelsen LK, Bauman KA, Fink LD. Team-based learning: a transformative use of small groups in college teaching[M]. Sterling(VA) Stylus Publishing, 2002:1-287
学生实习规划范文6
【关键词】高职院;实习管理;规范化
高职院校在校学生进行生产实习是国家对高职教育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适合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一种方法。目前不同的高职院校对学生的实习采用不同的管理方式,生产实习只停留在学生生产劳动上,企业并没有给予相应的培训和教育工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并没有得到深入的开展,学生实习涉及到学校、企业、学生等多方面问题,一旦学生对生产实习产生抵触情绪,就会对学校的管理和企业的顺利生产产生不利影响。如何对学生生产实习及实习阶段教学环节进行有效管理,取得实习、教育教学的良好效果,是一个有待深入研究和实践的重要课题。笔者现根据多次亲身经历管理本学院学生生产实习的经验,并结合本院的美的班、三水合成班、一汽大众实习、美泰实习等在不同的企业里学生实习的情况,从以下几个不同的阶段和角度提出对学生生产实习进行规范化管理的一些措施。
一、动员阶段,高度重视,精心组织
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工作主要包括理论知识传授和操作技能培养两部分。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客观需要,决定了高职教育以培养面向生产、面向基层和服务第一线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这是不同于本科生培养的一个较大差别。而生产实习、顶岗实习无疑是人才培养中操作技能培养的一个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实习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生产管理相关的知识,印证、巩固和丰富已学过的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在生产实际中调查研究、观察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为以后学习专业知识及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良好的实习动员是实习成功的一半,特别是较大规模学生的实习。动员时要提高和强调参加实习的必要性,让学生明确知道国家对高职高专院校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思路的基本要求就是校企合作,校企联动办学,其中一个指标就是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实习任务。部分学生对实习定位不够准确,以为实习就是来上课、技术培训之类,在生产实习中,吃不了苦。高职学生对生产实习、顶岗实习、工学结合的必要性认识不够,动员阶段要在学生中大力宣传生产实习、顶岗实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通过宣传帮助学生认识生产实习、顶岗实习的目的和意义,了解实习的任务和职责,明确实习的评价和考核要求。学生是参加实习的主体,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是实习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让学生明白高职学生以后的就业就是生产一线的技术人员,要培养吃苦耐劳精神、学会与企业员工和领导进行交流与沟通,同时要具有基层管理能力等综合素质。
二、明晰企业、学校的责任与义务,双方及时沟通、组织和协调
动员之前要对实习的企业情况有充分的了解和掌握,对实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要有充分的认识。学生的实习不仅仅是学生的任务和要求,学院领导和带队教师也承担着对学生的安全及实习过程中学生管理的责任与义务。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地域和不同的岗位进行实习,管理方不仅要对学生的不可预知的疾病有深刻的认知,同时要具备疾病预防的相关知识。企业不同的生产实习岗位对身体素质有不同的要求,这要求企业与学校进行积极的沟通,企业必须明确学生实习的岗位和身体素质要求,学校积极组织相关的体检,做到对实习学生负责,同时也对学校和企业负责,尽可能避免由于学生身体素质和企业工作岗位对身体素质要求不一致而带来的对学生身体健康不利的影响。
此外,学生实习的报酬是学生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学生对此非常重视,学校对企业的工薪及发放情况、奖励情况要详尽了解,这是学校和企业提供给学生的重要信息,企业和学校要及时沟通,但学校进行组织动员时要注意策略,教师及相关领导不要对学生的工薪有任何的承诺和肯定的答复,企业的工薪是与企业本月的生产及企业本月的效益挂钩,学生的报酬是变动的,但为保证学生的利益,学校有责任和义务与企业沟通,在实习过程中学生必须取得劳动报酬的最低额的保证,并将它写入实习合同中。
企业实习环境不同于学校教学环境,少数学生存在工作时的意外伤害事件。此类事件经过调查发现,一类情况是学生工作时精力不够集中,另一类情况是企业违反安全操作的规程进行工业生产,如改变生产流程的速度,加大生产过程中对实习学生的劳动强度,设备运行的速度加快,实习学生工作强度大的情况下,有部分学生出现意外伤害个案。通过对企业基层管理人员和实习学生的调查发现以上两种情况发生的事件是可以避免的。一方面要求学生不仅要注意操作的规范,还要注意企业设备操作过程中存在的潜在危险,做到事先动员,事中注意,事后总结。将各类意外伤害事件进行动员时再三强调和注意,必须做到未雨绸缪,在以后的实习过程中避免发生此类事件。另一方面,企业也应遵守安全操作规程进行生产。鉴于意外伤害事件的发生,企业或学校必须购买商业险中的意外伤害险,既保证了实习学生的利益,也可以避免学校或企业遭受重大损失。
三、生产实习管理工作,校企合作,多方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