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统计分析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统计分析论文范文1
关键词:国民消费,消费结构,消费需求
一、研究国民消费的意义
按照经济学的分析,社会需求包括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净出口。消费需求作为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对总需求具有很重要的影响,进而对总需求政策的制定也有明显的影响,它影响着宏观经济的均衡发展。
现阶段,我国有条件也有必要依靠扩大国内需求尤其是居民消费需求促进经济发展。首先,我国处于居民消费结构优化升级的发展阶段,较高的国民储蓄率和巨大的国内市场潜力为拉动需求增长提供了物质条件。其次,我国居民生存型消费需求已基本得到满足并正向发展型消费需求升级过渡,但产业产品结构、收入分配结构、区域协调发展程度及消费政策和观念等严重滞后于消费结构升级变化的需求,既导致了消费需求的缩减,也给社会生产造成了不良影响,因此,我们必须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增长。
关于如何扩大国内需求方面,中央经济会议曾指出增加居民消费是重点。从理论角度讲,消费需求的具体内容主要体现在消费结构上,要增加居民消费,就要从研究居民消费结构入手,只有了解居民消费结构变化的趋势和规律,掌握消费需求的热点和发展方向,才能为消费者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引导消费者合理扩大消费,才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与消费结构优化升级相协调,才能推动国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二、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分析
(一) 模型建立与求解
居民消费水平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例如收入水平,消费价格指数以及恩格尔系数。下表给出了从1991年到2010 年消费水平的相关数据。基于表1和表2的数据,分别建立城镇、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关于其三个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逐步回归分析。
(二)模型检验
1、经济意义检验 根据回归结果:城镇:y?4672.999?0.736x1?5.937x2?52.900x3 农村:y?470.486?0.721x1?1.793x2?8.827x3,得知,其中x1前面的系数0.736与0.721分别表示在城镇(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城镇(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不变的条件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每增加1元,城镇(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绝对数平均增加0.736元(0.721元),与理论中描述的居民收入水平增加对居民消费水平变化有明显的影响,居民收入水平是影响消费水平增长的重要原因这个结论是一致的。
2.统计推断检验
(1)拟合优度检验:
由上面分析数据知两个模型的决定系数R分别为0.994、0.998,调整文秘站:的决定系数为0.992、0.998,可见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间的关系极为密切,说明模型对样本的拟合效果非常好,解释变量能对被解释变量99.4% 99.8%的离差做出解释。
(2)方程显着性检验—F检验
给定显着性水平?=0.05,由表中可以看出F=823.034(3195.1),查F分布表中自由度分别为k=3,n?k?1?4的临界值2F?3,4??6.59 ,由于0.05
F>F0.05?3,4?,所以认为在5%的显着性水平下,Y对x1, x2, x3有显着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式是显着的,即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联合起来对被解释变量有显着影响。
(3)变量显着性检验—t检验给定的显着性水平?=0.05,查t分布表得出自由度为4的临界值t?4?=2.776,由于回归分析表中: 0.025
城镇: t1?25.622,t2??0.371,t3??1.956
农村: t1?37.832,t2?0.812,t3??1.838 由检验可知,城镇t1?2.776是显着的,而t2?2.776,t3?2.776都是不显着国民经济统计分析论文的,农村t1?2.776,t2?2.776,t3?2.776也是不显着的,即可以认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与居民恩格尔系数对居民消费水平没有显着的影响,在建立模型时,可以不作为解释变量引进模型。而居民的收入水平对居民的消费水平的影响是显着的。
统计分析论文范文2
1)设备事故的主要原因有:①设备由于污秽、受潮等原因使得绝缘强度下降而造成接地短路,该类事故占设备事故的55.2%;②设备本身性能下降或故障造成事故,该类事故占设备事故的比例为28.5%。如高压保险断流能力不够,造成弧光短路引发扩大事故;PT、CT的本身绝缘强度下降造成接地;断路器机构出现合闸线圈、跳闸线圈烧坏。③安装质量不高造成的事故占设备事故的16.4%。其主要表现为电缆头老式制作工艺造成使用年限不到就发生电缆头故障;还有就是线路接头压接不良造成长期运行后过热烧断。2)小动物事故的主要原因有:该类事故的主要原因是10kV配电柜进老鼠,占85%;还有在其他设备(变压器、电容器)上进老鼠。其根本原因是开关柜的五防措施不到位,有相当多的10kV开关柜为老式开关柜改造而成的;加之开关柜、变压器、电容器所处的变配电室的门窗防小动物不到位,使得小动物进入酿成事故。3)操作事故的主要原因有:①操作时“三核对”执行不到位,发生断路器实际没有被断开时拉隔离开关、合环时不看电流使得联络开关实际没有合上而拉开原进线电源开关等况。该类事故占操作事故的45.5%。②保护定值没有随运行方式变化及时调整,该类事故占操作事故的27.3%。③在一次设备不停电时处理辅助设备的故障时,没有解除相关连锁而造成一次设备停电。这种没有解除连锁造成的事故占操作事故的27.2%。
2企业电气事故的重点防范措施
2.1防范的重点对象根据对该企业的事故统计与分析,防止电气事故发生的重点为电气设备以及设备所处的环境。
2.2防范的重点措施1)加强设备管理采取定期清扫设备瓷瓶、母线、电缆头等方式,避免设备绝缘下降;加强设备预防性试验,及时发现设备本身的绝缘缺陷,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及时淘汰老式不合格设备和电气产品,提高装置的技术水平。2)提高电气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加强培训,提高安装检修人员的技术水平,避免因安装质量和检修水平引发的电气事故;强化操作人员的业务水平,严格操作票制度,加强模拟操作的训练。3)针对运行方式的调整编写操作规程,把运行方式相对应的联锁投退、保护定值等相关内容编入操作规程。组织学习规程,按规程进行操作。
3对建立企业电气事故信息收集和分析系统的建议
1)在企业配电网发展的各个阶段,电网事故的类型具有不同的特征。建立专门针对企业配电网络的事故管理体系,从事故调查、事故分析、事故防范措施、事故档案的建立等多方面配备组织架构和人员,定期组织对事故进行分析,有针对性的制定防范措施,开展反事故演习,提高消除事故隐患的能力以及事故处理的能力。2)随着企业电网容量的增大,现代企业配电网的运行和管理面临与此相适应的挑战。现有的事故分析手段和所能达到效果已经难以满足现代化配电网的要求,那种按专业划分的、孤立的事故记录和分析手段必须抛弃,而应建立实时性强、分析功能完善、资源配置合理的电网事故信息收集和分析系统。3)计算机和网络通讯技术的采用和推广使现代企业配电网的自动化水平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些高新技术的成熟发展及应用领域的拓宽,为运行和管理日益庞大复杂的企业电力系统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证。其中,电网事故分析的技术手段及达到的深度是企业配电网的事故信息收集和分析的关键因素。现有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自动化监控系统已不能完全满足配电网发展的要求。监视控制与数据采集系统(SupervisoryControlAndDataAcquisition,SCADA)采集的是系统稳态信息,能量管理系统(EnergyManagementSystem,EMS)只是将SCADA系统提供的信息进行监控处理,缺乏对调度的决策支持。目前,电力系统的智能电网逐步采用了相量测量单元(PhaseMeasurementUnit,PMU)、广域测量系统(WideAreaMeasurementSystem,WAMS)和广域监视分析保护控制系统等,为在线监测电网动态信息、进行预警型调度运行决策、使电力系统调度由分析型向智能型转变创造了条件。企业自身为了加强电网运行管理工作,应借鉴电力系统中的相关经验,着手发展配电网信息收集和安全监视系统等与配电网发展相适应的安全措施和管理手段。
4结论
统计分析论文范文3
【关键词】解酒;中医方剂;古文献;统计;用药规律
酒是对含乙醇饮料的统称,过量或长期饮酒会对人体造成损害。近年来,我国的酒饮料消费量持续增长,嗜酒人数日益增多,据《2006年中国酿酒工业发展形势报告》统计显示,我国白酒销售额已经达到971.39亿元[1]。与之相应,酒精中毒、酒精性肝病、酒精性胃病、酒精性心肌病、酒精性肾病、酒精性胰腺炎等一系列酒精相关性疾病(alcoholrelateddiseases)的发病率有所增高。所以,如何降低和解除乙醇的毒害作用,预防和治疗酒精相关性疾病成为了社会关心的课题。
祖国医学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而我国又有历史悠久的酒文化,民族饮用酒精饮料的历史很长,与之相应,中医古籍中对饮酒致病的记载很多,最早可上溯至《黄帝内经》,其《灵枢·论勇》载有:“酒者,水谷之精,熟谷之液也,其气剽悍,其入于胃中,则胃胀,气上逆,满于胸中,肝浮胆横,当是之时,固比于勇士,气衰则悔。与勇士同类,不知为之,名曰酒悖也。”另《素问·病能论》:“帝曰:善。有病身热解堕,汗出如浴,恶风少气,此为何病?岐伯曰:病名曰酒风。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以泽泻、术各十分,糜衔五分,合以三指撮,为后饭。”提出了中医第一个解酒方剂:泽术糜衔散。其后,中医解酒方层出不穷,在古代被广泛应用于酒精相关性疾病的治疗,是祖国传统医学的一笔宝贵遗产。有必要对其进行总结整理,总结常用有效药物,探索用药规律与治法治则,更好地继承传统医学遗产,为当今酒精相关性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服务。本研究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尝试。
1资料与方法
1.1解酒方收集采用计算机检索与手工检索相结合的方法,计算机检索以《中华医典》(升级版)光盘为检索工具,手工检索以《中医方剂大辞典》为检索工具。收集方剂主治中含有:解酒、醒酒、酒毒、中酒、酒伤、酒病、解酲字样的方剂。共得到解酒方429首。
1.2数据库建立将收集到的解酒方进行汇总,进行标准化处理,统一方名药名,删除重复方剂,将方名药名统一编码,输入SPSS11.5统计软件,编制解酒方数据库。由两名研究人员进行独立校对。
1.3统计分析应用SPSS11.5统计软件对解酒方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首先进行单味药的频数分析;出现频率较高的常用药物进行两两相关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计算相关系数,并作相关系数的显著性检验。另外对出现频率较高的常用药物进行聚类分析,采用系统聚类法(HierarchicalCluster)的变量聚类(Q型聚类),采用组间结联法(Betweengrouplinkage),变量的距离测量采用欧氏平方距离,并作树状图表示聚类分析的结果。
2结果
2.1一般情况共得到解酒方429首,其中出现单味药物384味,药物总频次为3087味次。
2.2单味药物的频数分析所收集的古代解酒方384味药物中出现频率≥40%的有1味,30%~40%无,20%~30%的3味,10%~20%的11味,5%~10%的23味。解酒方中最常用的单味药为甘草、陈皮、葛根、茯苓、砂仁、人参、生姜、木香、白术、白蔻仁、半夏、丁香、神曲、葛花、黄连等,详见表1。
2.3高频药物间的相关分析对出现频率>10%的药物进行两两间相关分析,15味中药共产生105项药物间Spearman相关系数。75对药物间的相关系数具有显著或极显著统计学意义,其中68对为正相关,7对为负相关。正相关中相关系数最高的是白蔻仁与砂仁,为0.505。相关系数较高的有神曲与陈皮、人参与茯苓、茯苓与白术、白术与人参、茯苓与半夏、白蔻仁与木香,均在0.300以上,详细结果见表2。
表1古代解酒方单味药频数(列出前25位)(略)
2.4高频药物聚类分析对出现频率>10%的药物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显示,15味高频药物可分为6类:①砂仁、白蔻仁、葛花、木香、丁香;②人参、白术、茯苓;③半夏、神曲、生姜、黄连;④陈皮;⑤葛根;⑥甘草。具体见聚类分析树状图。
3讨论
由以上数据看到,在出现频率>10%的15味药物中,具有祛湿作用的药物最多,共6味,占40%,与酒为湿热之邪的病因相吻合。此外,这15味药物,与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东垣所提出的葛花解酲汤药物组成颇为相似,由此可以看出,葛花解酲汤的用药思路为多数医家所认可,确为解酒方之名方、主方。
相关分析的结果显示多对药物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提示了药物间的配伍关系,这种关系在聚类分析结果中更加明确:砂仁、白蔻仁、葛花、木香、丁香共奏芳香化湿、解酒行气之效。人参、白术、茯苓有淡渗利湿、醒酒健脾之效。半夏、神曲、生姜、黄连配伍成解酒和胃、清热燥湿之效。另有葛根、陈皮、甘草可在解酒方中普遍适用。以上药物配伍吻合李东垣《脾胃论》:“夫酒者大热有毒,气味俱阳,乃无形之物也。若伤之,止当发散,汗出则愈矣。其次莫如利小便。两者乃上下分消其湿。”的观点。化湿、燥湿、利湿,上下分消,这一观点在后世医书中被广泛引用,被认为是酒病的主要治法。以上结果体现了中医药解酒理法方药的统一性,可指导临床酒精相关性疾病的治疗以及为中药解酒制剂的研制提供参考。
图1古代解酒方高频药物聚类分析树状图(略)
表2古代解酒方高频药物间的Spearman相关系数(略)
*P<0.05,**P<0.01
值得提出的是,对于古代医籍数据的挖掘,许多方法尚属于探索阶段,这也包括对于各种软件分析方法的应用。数据库技术进行方剂配伍规律研究已有二十余年的历史,由于还缺乏与中医药基础理论的本质结合,其研究多流于个方、类方、个案的表层逻辑关联性[2]。怎样在浩如烟海的数据中取其精华,并密切联系临床研究的实际,是现代中医药研究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统计分析论文范文4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为解决我国长期存在的电力紧缺问题,化解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矛盾,国家实施鼓励社会资金办电的政策,在发电领域引入了新的投资和经营主体,打破了传统体制下“独家办电”的局面,一定程度上开放了发电市场,使社会上出现了大量独立电厂。但是直到2002年电力体制改革之前,由于厂网没有分开,国有电厂作为国家公用事业依托于国家电力公司管理,发电并没有形成一个独立的产业。2002年电力体制改革迈出的第一步就是实行“厂网分开”,在发电侧引入竞争,建立发电市场。原国家电力公司摩下的发电资产经整合进入华能、大唐、华电、国电、中电投五大发电集团,加上社会上原已存在的各类型独立电厂,发电侧竞争市场正在形成。由于政策的鼓励和近年电力需求的持续增长,我国发电产业发展迅速,截至2004年底,全国发电设备容量达到44070万千瓦,2004年发电量21870亿千瓦时,居世界第二位。这些电量由发电企业销售给电网企业,再由电网企业销售给社会各企事业单位。可以说,作为一个独立的以生产电力为业务的产业,发电产业己经具备相当的产量和市场规模。作为一个产业来说,发电产业具有以下特征:
(1)发电产业的产品电能具有单一性、无形性、标准性,从使用功能上说是无差异的。
(2)发电产业是资金密集产业,投资巨大、回报稳定,而且建设周期长,从建设到投产,火电一般三年,水电时间更长。
(3)发电产业属于政府管制产业,发电投资和上网电价都受到政府的管制。由于发电设备使用功能具有专一性,因此,产业投资规模需要受到政府的管制,否则恶性竞争会带来整个产业的巨大损失;由于上网电价影响到整个电力产业的价格直至终端用户的电价,电力能源是国家基础能源,因此发电产业上网电价受到政府的监管。火力发电企业的上游产业主要是煤炭和运输,尤其是煤炭生产企业。燃煤发电企业生产成本中燃煤费用占50%一70%,中国煤炭消费量的50%以上是用于发电,由此可见发电企业和煤炭企业之间的紧密关系。煤炭企业谈判能力受以下因素影响和决定。
2.煤炭产业供求形势分析
2.12004年我国煤炭行业总体供求形势
煤炭供应偏紧,煤炭价格上涨。2004年,我国宏观经济和工业生产保持较高的增长势头,拉动煤炭需求上涨,形成煤炭供应紧张的局面。2004年GDP增长9.5%,全国工业总产值完成187221亿元,同比增长31%。全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44070万千瓦,同比增长12.6;发电量完成21870亿千瓦时,增长14名%,其中火电完成10873亿千瓦时,增长14.5%42tl。固定资产投资的高速增长以及主要煤炭高消费行业相关产品产量的高速增长,拉动国内煤炭需求全年一直保持旺盛势头。在需求强劲增长情况下,煤炭供应也实现高速增长,多项指标创历史最好纪录。全国原煤产量完成19.56亿吨,同比增加.228亿吨,增长13.2%,煤炭产业社会地位受到15年来国内外前所未有的关注。
2.2煤炭需求趋势分析
我国主要煤炭消费行业为电力、钢铁、建材和化工等四个行业,这四个行业占全国煤炭消耗的80%以上。由于主要耗煤行业的节能和技术进步,1997一2000年煤炭消费量逐年下降,2000年煤炭消费量创1994年以来历史最低。2001年开始,随着国民经济稳步增长,汽车、房地产等行业快速发展,拉动了钢铁、电力、建材等主要煤炭消耗行业的需求,也间接导致了近4年煤炭消费量的快速上升。
在四个主要煤炭消耗行业中,电煤消耗增长最快。近几年来,电力行业逐步占据了煤炭消费量的主体,1999年突破50%。1980一2000年间,电煤消费量占煤炭产量的比重逐年增加,此后一直维持在高位。发电企业减少煤炭消费的主要手段是降低煤耗。通过关停高耗能的小机组,提高现有机组的运行经济性,1995年一2004年间,全国平均供电煤耗由4129k/wh下降到3799k/Wh,年均下降3.39k/wh。但是,平均煤耗下降引致的电煤节约远远不及装机容量增长带来的煤炭需求增长。从未来数年的发展趋势来看,煤炭仍是电力行业的主要能源。由于火力发电装机容量的迅速增长,2003年电煤需求量达到8.5亿吨,2004年达到.96亿吨,按照预期的电力弹性系数,未来数年内将保持每年1亿吨的增量,到2010年发电用煤量将突破15亿吨。2003年电煤的供应形势得到了国家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政府通过指定性煤价、煤炭出口退税率下调等加强对煤炭生产的平衡和调控,要求煤炭行业在“十一五”期间进行以建立大企业、大集团为目标的煤炭行业战略性大重组,建立四至五个年产1亿吨、十几个年产5000万吨以上的煤矿企业。2003年全国在建大中型矿井接近200处,煤炭行业投资以每年50%以上的速度增长。预计未来几年煤炭的生产能力将有较大的提高。煤电一体化对于煤炭和发电行业来看,都是有利的。煤电一体化经营,使得煤炭和电力由一个企业管理,其中电力作为商品向外销售,煤炭除用于发电外也可作为商品销售,煤电的生产成本费用以及销售可以在企业内部平衡,统一结算,不受外部煤炭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同时由于减少了中间环节,有利于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目前一些大型煤炭企业己经或正在进入发电产业,如神华集团、西山煤电等己经拥有容量可观的发电机组,宁夏煤业集团等煤业巨头都已开始启动发电项目:另一方面,一些大型发电企业由于饱受近一两年煤炭紧缺之苦,也在积极谋求进入煤炭产业,控制煤炭资源。例如,华能、中电投与淮南矿业集团提出共同开发淮南煤电基地,中电投与平顶山煤业集团、华电集团与宁夏煤业集团都形成了联合开发意向,鲁能在陕西开发建设煤矿与电厂,华能集团公司还以2942.3万澳元的价格收购了澳大利亚蒙托煤矿25.5%的股权,其用意是为了保证供应。煤炭价格上涨对发电行业的影响非常巨大,以至于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本来由于发电行业市场需求扩大可以带来的利润增长。2004年电力需求增长旺盛,发电企业上网电量和主营收入均出现大幅增长,但是不少发电企业净利润反而出现了下降。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就是煤炭成本上升太快。煤炭是火力发电厂最大的一项成本支出,占其运营成本的50%以上。由于电价仍由政府确定,迅速上涨的煤价令火电厂燃料成本激增,2004年许多发电企业出现增收不增利的情况,五大发电集团己有两家出现了亏损。
统计分析论文范文5
1.统计分析在财务管理中的运用
在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中,需要定期向事业单位的管理者、投资者等利益相关人报送事业单位的财务报表,从而让他们掌握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而不断了解事业单位的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等。所以,这些数据分析过程需要通过比率分析、比较分析、因素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来完成。(1)比率分析法比率分析法是通过计算而得出的经济指标的财务比率,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考虑事业单位财务状况的多方面因素,以此来揭示事业单位经济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并确定经济活动之间的相互联系。通常情况下,常见的比率包括相关比率、构成比率、效率比率等。首先,相关比率是对在经济活动中具有相互依存关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关数据进行对比而得出的财务比率,如资产负债率等,通过分析可以得出事业单位的经济业务是否安排合理以及事业单位的生产经营状况是否良好。构成比率,是指由于事业单位的一项经济指标发生变化,这时指标的构成部分与总体之间的比重,比如说应收账款周转率等,它反映了在一个周期内,财务报表中的相关项目的重要性。效率比率是财务报表中的费用与所得数据之间的比率,反映出了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可以用来衡量事业单位的利益得失。综上,比率分析法的计算简单并且直观,但除此之外,还具有一些缺点,主要是不能够为人们提供财务报表之间关系,这样就很难反映比率与报表之间的联系。(2)比较分析法一般我们也将比较分析法称之为对比分析法,主要是将两个或多个数具有相同性质的数据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然后通过分析来判断事业单位之间的差距,这样能够为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做好准备。从横向的角度来说,将同一时期的事业单位相关数据与其他事业单位的数据进行比较,这样就能够得出事业单位与同行之间的差距;而从纵向的角度来说,将事业单位历年来的数据进行分析,这样就可以将事业单位不同时间段的增减情况表现出来,从而信息的需求者能够按照这些数据的分析结果做出正确的决策。(3)因素分析法因素分析法是应用一定的方法,对共同影响某一指标的几个关键因素进行测定,用以反应不同因素对经济指标各自的影响程度。通常来说,因素分析法包括连环替代法、差额分析法、指标分解法、定基替代法四种方法,这种方法主要优点在于能够比较客观的找出影响事业单位的财务指标的关键因素,但是其缺点就是其计算结果只是在某种假定前提下的结果,为此,财务分析人员在具体运用此方法时,应注意力求使这种假定是合乎逻辑的假定,是具有实际经济意义的假定,这样,计算结果的假定性,就不会妨碍分析的有效性。
2.统计分析在财务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1)统计分析能够加强事业单位的经营管理统计分析工作不只是在财务管理中简单的处理一些财务信息,还应该作为财务分析工作的工具,通过归纳分析数据,运用一定的方法来发现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此同时,通过定量的数据分析法得出事业单位的资金流量和风险大小,以此来为投资者提供一些数据支持,也方便事业单位管理者规划事业单位的发展方向。因此,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市场,统计分析能够及时分析事业单位的经营情况,为财务管理部门提供科学的统计方法和统计技术。(2)统计分析为事业单位提供了财务预测和决策事业单位的财务预测是事业单位的一种规划手段,其结果是财务决策,能够提高事业单位的经营主动性。因此,为了达到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目标,在财务管理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统计分析的作用,灵活运用相关的统计方法,利用预测、决策分析等软件,做好基本的财务预测和分析工作,保证统计分析结果的有效性和及时性。除此之外,事业单位还应建立信息质量监督部门,配备专业的人员,监督数据的真实性,提高统计分析的数据质量。
二、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提高统计分析的建议
1.加强统计分析和财务管理的一体化
统计分析和财务管理都是经济管理的重要工具,但是通常来说,进行统计分析的主要任务是计算和分析统计指标,而财务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分析财务信息,其中包括分析会计核算信息和财务报表信息两个部分。所以,统计分析和财务管理分析通常是平行进行的,二者在各自的工作岗位单独进行,没有互相交叉的部分,所以对于两者交叉的部分通常会出现结果不同的情况,这样就不利于提高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因此在财务管理的整个过程中直接应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共同开发统计软件和财务管理软件,充分发挥计算机的作用,对财务活动中所产生的相关数据进行计算和分析,由此将统计分析系统运用于财务分析中,能够大大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从而为事业单位提供决策依据,使事业单位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的同时,更好的发挥经济效益。
2.加强会计人员和统计人员的分工配合
当前,事业单位当中的统计工作常常受到统计人员和会计人员的双重限制,由此没有办法准确和全面的开展统计工作。由此,这就需要充分协调统计人员和会计人员之间的关系,不断加强二者之间的交流和配合,这样优势互补才能够促进财务管理工作顺利进行。总体来说,在财务管理部门需要培养复合型的人才,从而使工作人员不仅熟悉统计工作的财务知识,还熟练掌握统计工作,在职能上使会计人员和统计人员的工作相互渗透,从而不断改进和提高会计工作的质量。
三、结束语
统计分析论文范文6
[关键词]国际钢铁市场统计分析钢铁贸易保护
一、国际钢铁贸易规模不断扩大
随着全球钢铁产量的迅猛增长,国际钢铁贸易规模也随之扩大。过去五年,全球钢铁贸易额由1999年的1260亿美元增加到2005年的3180亿美元,增长了152.4%。该期间除2001年全球钢铁贸易量有所下降外,其他年份都出现较快增长。如表1所示:
2005年全球钢铁贸易额达318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了18.0%。过去三年,全球钢铁贸易额年均增长率为30.8%,远远高于同期国际钢铁生产增长率,以及世界经济的增产率。与此同时,钢铁贸易占世界商品贸易和世界制造业贸易的份额也随之增长。1999年~2002年,全球钢铁贸易占世界商品贸易和世界制造业贸易份额约为2.3%和3.0%,2005年该数字分别增长到3.1%和4.3%。图1给出了2000年与2005年世界主要产品贸易结构的比较情况。其中,钢铁、化工、燃料矿物等三类产品占世界贸易额的比重有所上升,分别从2000年占世界商品贸易的2.3%、9.3%、13.7%提高到2005年的3.1%、10.9%、17.2%。而其余七类产品的贸易份额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由此可见,无论从绝对数量还是相对份额,世界钢铁贸易的增长都保持在相对可观的水平。随着全球经济回暖,以及中国经济的强劲增长,世界市场对钢铁产品的需求会进一步加大,国际钢铁贸易在短期内还会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二、国际钢铁贸易发展不平衡
尽管国际钢铁贸易规模不断扩大,但各国钢铁产业在“质”和“量”上的发展却较不平衡。
1.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钢铁贸易“质”的不平衡
尽管发展中国家在钢铁生产规模上迅猛扩张,但普遍存在“大而不强”的问题。以中国为例,2005年中国生产粗钢3.55亿吨,是全球最大的钢铁生产国,但钢铁产业粗放经营的弊端并未改善,2005年钢铁全行业企业多达6686家,企业规模小且分散,其中消耗高、污染严重、工艺装备落后的产能占总产能的30%左右,粗钢产量最大的4家企业占全国总产量的比重仅为18.52%,远远低于日本和欧盟(75%和72%)的水平,也低于美国(61%),根本无法发挥钢铁行业所特有的规模经济效应。从产品结构来看,我国在螺纹钢、线材、中厚板等多达15个低附加值钢铁品种的生产上供大于求,而在冷轧薄板、镀层板、不锈钢板、电工钢铁等高附加值的钢铁品种上依然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反观欧美等钢铁大国,虽然国内市场已趋近饱和,局部甚至出现萎缩迹象,但依然能凭借技术和管理优势保持在国际钢铁贸易中的顺差地位,表2列出了主要钢铁生产国钢铁产品出口情况。从表中不难看出,除中国以外,上述各国高附加值钢铁出口产品的比重都远远超过初级产品出口比重,韩国高附加值钢铁产品出口几乎是初级产品出口量的25倍,德国、美国,以及意大利等国初级钢铁产品的出口比重都保持在个位数的水平上,而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比重却接近或者超过50%。特别是日本和美国,高附加值钢铁产品几乎占到全部钢铁出口比重的60%,远远高于我国的13.4%。短期来看,发达国家在生产成本、技术、管理,以及人才储备等方面处于竞争优势,其国际钢铁市场的主导地位难以撼动。、
2.地区和国家之间钢铁贸易发展“量”的不平衡
2004年全球钢铁贸易量达266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了47.0%。但从国际钢铁贸易区域分布来看,各地区之间发展较不平衡。欧洲、亚洲、北美洲分别占据世界钢铁进出口的前三位。如图2所示:2004年上述三个地区分别占世界钢铁进口的85.7%和出口的80.1%,而其他四个地区钢铁贸易额不到世界钢铁贸易总额的20%。从钢铁贸易差额来看,钢铁贸易出现顺差的地区分别为欧洲、南美洲,以及独联体地区,逆差地区有北美洲、亚洲、非洲以及中东地区。其中独联体和北美洲分别为全球最大的钢铁净出口和净进口地区。从国别构成上看,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韩国、乌克兰、美国、中国台湾、巴西及土耳其分别占据全球钢铁十大出口国(地区)地位,共计出口钢铁2255.3亿美元,占2004年世界钢铁出口额84.8%。欧盟、美国、中国、韩国、中国台湾、加拿大、泰国、日本、土耳其及墨西哥分别为全球十大钢铁进口国,共计进口钢铁2158.7亿美元,占全年世界钢铁进口额的76.1%。根据以上统计发现,各地区贸易发展不平衡问题较为严重,主要国家和地区占据世界钢铁贸易的绝大部分份额。
图22004年各地区占世界钢铁进出口的份额
3.国际钢铁巨头的市场垄断进一步加剧
进入2000年以后,国际钢铁巨头纷纷掀起并购狂潮,世界钢铁生产逐步向“航母型”跨国钢铁企业集中,以全球最大的钢铁生产企业MittalSteel公司为例。通过收购美国国际钢铁集团(ISG),MittalSteel公司超过欧洲的Arcelor公司成为世界第一号钢铁巨头。年钢铁总产量从1997年的1090万吨一跃为2005年的6300万吨。2006年6月,MittalSteel公司又兼并了世界排名第二的Arcelor公司,从而成为世界钢铁行业的“巨无霸”。表3列出了2000年和2005年全球十大钢铁企业排名及产量情况。从表中看出,国际钢铁生产向大型钢铁企业聚集的趋势尤为明显。2005年全球最大的钢铁生产企业MittalSteel公司钢铁年产量为6300万吨,是2000年世界排名第一的POSCO公司产量的2倍多,2005年全球最大的5家钢铁企业年钢铁总产量甚至超过了2000年全球十大钢铁企业的总产量。由于钢铁行业规模经济效应明显,长期来看,大型跨国钢铁公司通过兼并重组,生产的集中度会进一步提高,小型钢铁企业在与大型跨国钢铁公司的竞争中,生存空间将越发严峻。
表3全球十大钢铁公司产量情况
三、区域内钢铁贸易占主导地位
相对于区域外钢铁贸易而言,区域内钢铁贸易更为活跃。以2004年为例,欧盟以1311亿美元的钢铁出口额占全球钢铁出口的49.3%。其中欧盟成员国内部钢铁出口达1039亿美元,占欧盟钢铁总出口的79.3%,同时占世界钢铁出口额的39.1%。亚洲2004年钢铁出口额为652亿美元,占世界钢铁出口总额的24.5%,其中亚洲内部钢铁出口465亿美元,占亚洲钢铁出口总额的71.3%,占世界钢铁总出口的17.5%。可见,亚洲和欧盟钢铁出口的2/3流向内部市场。从进口方面来看,2004年,欧盟钢铁进口额为1137.92亿美元,占世界钢铁进口总额的42.8%,其中欧盟内部钢铁进口额高达957.66亿美元,占欧盟钢铁进口总额的84.16%,占同期世界钢铁进口总额的24.73%。由此可见,当前国际钢铁贸易中区域内贸易占主导地位。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不断提高,区域内贸易壁垒已经大幅度降低,而区域间贸易保护不但未明显消除,反而呈愈演愈烈之势。由于钢铁行业在一国国民经济中的特殊地位,政府对钢铁产业的保护不会轻言放弃,未来区域内钢铁贸易占主导地位的局面还将持续。
四、钢铁贸易保护愈演愈烈
1.钢铁产业是遭受贸易保护的“重灾区”
由于钢铁产业具有规模经济的特点,且在国民经济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许多国家都视其为战略性产业进行保护。根据世界贸易组织官方统计资料,自1999年1月1日至2005年6月30日,在世界各国发起的2743件反倾销案件中有803件出自钢铁行业,占反倾销案件总数的29.3%,位居所有行业之首。同时期,世界各国发起的139件保障措施案件中涉及到钢铁行业的案件就达21件,占到案件总数的15.1%,仅次于化工产业的25件,居所有行业保障措施案发起数量的第二位。再从反倾销和保障措施的实施情况看,自1999年1月1日至2005年6月30日,各国实施反倾销措施的1729件反倾销案中,钢铁行业就有572件。占到总数的33.08%,与此同时,在139件保障措施发起案中,实施保障措施的案件68件,其中有10件属于钢铁行业,占总数的14.7%,仅次于化工和食品行业居第三位。以下是1995年~2005年涉及钢铁行业的反倾销案占全行业反倾销案发起和实施比例的统计情况(如表5):由上表得出,钢铁反倾销案无论占全行业反倾销案的发起比例还是实施比例都相当高。1995-2005年,钢铁反倾销案占全行业反倾销案发起的年平均比例为27.6%,占全行业反倾销案实施的年平均比例为31.86%,在各行业中都是最高的,并且从统计结果中我们发现,钢铁反倾销案一旦发起,比其他行业的反倾销案更容易导致最终反倾销措施的实施。这也说明各国对钢铁行业保护的程度可见一斑。
表4钢铁反倾销案占全行业反倾销比例
注:资料来源于/english/tratop_e/adp_e/adp_e.htm#statistics
2.钢铁产业贸易保护实施情况较不平衡
从钢铁行业主要反倾销国,以及受害国的分布结构上看(如表5):钢铁行业反倾销诉讼很不平衡。美、欧等发达国家是运用反倾销等贸易保护手段的大户。无论反倾销案件发起数量还是实施数量,美国、欧盟和加拿大都位于世界前三甲。尤其以美国为最,其钢铁反倾销发起和实施案件数量远远超过其他国家,甚至比排在后面的欧盟和加拿大反倾销案件之总数还多。在遭遇反倾销诉讼方面,中国、俄罗斯和韩国受害最大。特别是中国,1995年~2005年中国共被发起了97件钢铁反倾销案件调查,75件被实施了反倾销措施,而同期中国只发起了5件反倾销案调查,这与其世界第三大钢铁进口国和第四大钢铁出口国的地位极不相称。有趣的是在以上国家中,南非和印度等新兴工业化国家出现了“双高”现象,他们不仅是主要的钢铁反倾销运用国而且也是其他国家主要的反倾销指控对象,特别是印度,在过去十多年中,其反倾销发起案件总数已超过美国成为世界运用反倾销最频繁的国家。这说明发展中国家再也不是一味地处于被动“挨打”境地,他们运用反倾销、反补贴,以及保障措施保护本国产业的能力正不断增强。
表51995年~2005年钢铁行业主要反倾销国家
以及受害国家情况表
注:资料来源于/english/tratop_e/adp_e/adp_e.htm#statis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