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教育的作用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实践教育的作用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实践教育的作用

实践教育的作用范文1

关键词: 高三英语复习 情感教育 作用 实践

高三英语复习时间紧,容量大,在这有限的时间里,提高英语的复习效率就显得尤为重要。高三英语教师,要千方百计地找到既能达到复习目的,又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致的复习方法。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情感教育在枯燥无味的高三英语学习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接下来我将在单词词组、完型阅读、书面表达等方面讲讲情感教育的作用和自己的实践。

一、单词词组

高三英语复习对于每个经历过的学生而言都是难以忘怀的,对于老师也一样,复习单词、词组的流程不外乎是:学生背诵—学生默写—老师批改—学生订正重默—老师再次批改,“疲惫乏味”是老师和学生共同的心声。特别是对待一些后进生的默写,某些教师包括我自己的做法都显得急功近利,效果则是欲速则不达。其实单词词组的复习可以和情感教育结合在一起,比如,选取热门话题像食品安全问题,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能够激起学生的兴趣,老师利用这一话题可以做很多文章,与之相关的词汇有很多,如“毒大米”、“瘦肉精”、“染色馒头”、“速生鸡”、“监管”、“健康”、“物价”……老师甚至可以组织学生观看相关新闻视频,慢慢导入目标单词或词组,并且通过练习加以巩固,翻译短语或句子或者连词成句,可以说这样的复习效果必定远远好于枯燥无味的背诵默写的机械化效果。而对待学习效果不明显的学生,老师一定要有耐心,对他们说的话除了帮助他们纠正错误之外,更多的是提供“正能量”,他们的心理比一般的学生更敏感,他们很容易产生错误的感觉——连基础单词词组都背不出,成绩肯定好不了,专科也没戏了,老师肯定觉得我没有价值。老师的一句话甚至一个眼神都会在他们的心里激起千层波澜。因此老师一定要重视此类学生微妙的心理变化,及时纠正他们的错误想法,保持对英语的学习兴趣。

二、完形和阅读

完形和阅读一直是高考试题中的大戏,而且是“情感戏”。完形阅读题的讲评如果仅仅是校对答案,寻找错题出处,老师简单翻译句子这些单一的程序,只会让学生慢慢对阅读失去兴趣。老师一定要在以下几方面优化学生的情感教育。

(一)选择阅读材料

历年高考越来越重视体现“人文主义”精神,无论是完形还是阅读方面。所以老师在选择阅读材料时,尽量把最新的英语新闻、社会热点时事等英语文章呈现在学生面前,对于久居“象牙塔”的高三学子来说,这无疑像是呼吸到外界的新鲜空气,必能激起他们的阅读兴趣,励志教育类的文章会像汩汩清泉一样滋润高三学子干涸的心田。

(二)讲评完形阅读题

上完形阅读讲评课时,学生的参与热情至关重要。老师应重视学生的合作学习,同龄人之间的切磋学习效果要远远好于老师单向教授知识给学生的方式,因此,以讨论的形式实现学习目标要比老师的一言堂更有效。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老师在课堂上可以对学生不管不问地“放养”,教师要在提供学生给讨论任务的前提下,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满足和欢乐,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

三、书面表达

英语书面表达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的良好平台。虽然评阅英语作文特别劳心,但这样更能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关爱。作文批阅得仔细与否影响学生作文热情的高低。由于英语不是本土语言,绝大多学生对英语作文有惧怕感。作文评阅时不仅要纠正学生作文的英语拼写、语法错误,而且对此要做出积极的评论,写得好的学生及时给予表扬,写得不理想的学生除了指出错误外,更要鼓励他们,保持他们的学习信心至关重要,不恰当的评价,譬如“写得狗屁不通”,“作文写成这样还想考大学”等,只会让他们越来越厌恶英语作文,丧失学习动机,这样就适得其反了。

四、轻松氛围的营造

高三学习时间珍贵,禁不起一点浪费。因此学生的神经总是绷得紧紧的,心理压力巨大。“音乐是心理紧张的缓解剂”。休息时间一首英语歌曲往往可以让学生享受到快乐,同时也受到积极的情感熏陶。在听力练习中引入经典电影对白,将其作为一种听力资源,无疑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乐趣,有时候轻松和谐的氛围更适宜语言的学习。

对于高三学生来说,高考不仅是专业知识的考察,更是对心理的考验,他们在高三复习期间的心理细腻而复杂,英语老师有责任和义务帮助他们度过这段非常时期,加强情感教育。在实践操作中有很多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我们一定要慎重处理,只有这样才能拥有一个光明灿烂的明天。

实践教育的作用范文2

1.1实验实训和课程设计等相关实践环节的设置

我国一直都以应试教育为主,作为工程应用型的纺织工程本科教育受到了很大的制约,仅靠课堂教学是无法完成培养学生“大纺织”的综合设计与技术创新能力的任务的,因此在本科教育期间加入实践环节是十分必要的。纺织工程专业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高等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进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我校纺织工程专业是结合相关专业各高校的培养模式,在原有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将2014版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环节重新做出调整和修改,依然在《纺织材料学》和《纺纱学》理论课的课程后配有相应的《纺织材料实验》和《纺纱实验》,将原有的《纺织综合实验3》和《纺织综合实验4》进行了整合,变为现在的《织物实验》,设置在《织造工艺学》和《织物组织与结构》相关理论课程之后,同时结合亚麻加工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的有利条件和地方特色,设置了《亚麻织物打样》等实训课程;与此同时还设置了与理论课程相联系的《纺纱工艺学课程设计》、《亚麻纱线设计综合训练》和《纺织厂设计课程设计》等相关实验实训课程。采用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同时更能培养和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1.2实践环节的应用与实效性

实践环节是作为工科的纺织工程专业学生课程设置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结合专业实际,在实验室现有的条件下,结合亚麻加工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的优势条件,本专业一直采用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在原有培养方案中,我们也将各门专业理论课程之后都配有与之对应的实验课程,或者课程设计。2014版人才培养方案结合当今时展的要求,结合本专业的地域特色,增添了《亚麻织物打样》和《亚麻纱线设计综合训练》等相关课程。纺织专业的各年级学生都在按照人才培养方案的设置陆续完成相关的实验课程、实训课程和课程设计等实践环节。在实践中,学生们会有很多不同的实验经历和感受,比如学生在进行棉纤维显微镜观察的时候,学生真实地感受到棉纤维天然转曲的存在,而且在调显微镜焦距的时候花了很多时间,但在显微镜焦距调节过程中非常仔细、非常用心;在进行织物布样强力拉伸测试时,有的同学发现被拉断的布样非常整齐,就会想是自己的操作出了问题还是布样的选取出了问题,最终该小组的学生利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了上述问题;在纺纱实验中,很多同学都体会到生条在生头时的困难,但大家一遍遍练习,最终解决了生头难的问题;在细纱操作时,细纱总会出现断头的现象,这时学生们会想很多原因出来进行分析:如细纱管是否合适,钢丝圈和钢领的速度不协调等等,一次次重新操作,依次排除原因,通过大家的不懈努力和老师的耐心指导,最后会很好地纺出所要求的细纱;织物小样设计中,同学们会自行拟定织物组织,选择所需经纬纱线,然后将自己设计的织物组织在实验室小样机上赋予实践。在小样整体设计中,同学们体会到穿经阶段用时最长,且最需要耐心和技巧,穿经阶段关系到织物组织形成的正确与否,穿经好坏关系到用纱是否会造成浪费,织物布面形成是否平整,是否会出现条痕等现象;这些经历都是学生们在实践中真实感受到的,他们同样也在一次次的实践中总结教训,吸收经验,不断改进,使实验测试及产品设计越来越接近理论设计的结果。在几年的实践教学中,我们不断地看到上述类似问题的发生,但令人欣慰的是,在参与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我们感受到学生会在实践教学中对专业产生兴趣,并能及时发现实验过程中问题的所在,及时讨论或解决,也有一种坚持不懈的精神,实验过程中不在意实验时间是否结束,直到将测试完成或织物小样设计完成才会离开。本专业实践环节的设置让学生有了实践机会,锻炼了实践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从事纺织行业的同学打下一定的实践基础。2014版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实践环节也在教学中陆续进行,由于2014版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环节按照相应的理论划分得更为具体,更有针对性,学生进行实验时内容更具象,与相关理论联系更为紧密,更符合现在企业所需人才的要求,因此,2014版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环节的实施,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自主创新与团队协作能力。

2开放实验室的建设与实践

根据本科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需求,开放实验室的设置与实施是实践教学的创新体现,为教师完成相应的教学计划的同时,更为学生提供了便利的实验条件,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与实践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高校开放实验室为学生提供一个开放、和谐的实验环境,同时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创新意识,使学生在开放实验室中得到锻炼与提升,为以后适应社会的发展打下基础。本专业为了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从专业的实际出发,为学生开设了一些开放实验室的平台,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知识水平,自行选定题目,设计实验方案等,也可以根据教师的相关项目,学生选择进行实验和实训活动,老师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进行一定的指导和引导,使学生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开设开放实验室,除了进行创新人才的培养外,还可以弥补课内实验的不足,有时可以很好地与课内实验教学相互配合;同时部门之间的实验教学资源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共享,仪器设备、实验场所、试剂药品也可以得到充分利用。开放实验的教学可以是灵活多样的,学生进行的实验项目也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与现代科学发展相关联的,综合性的,可以是研究性实验项目,也可以是与专业课程联系紧密的相关实验项目与设计,实验方法可由指导老师和学生主体自行设定。经过几年的工作实践,体会到开放实验室可以让不同类型的学生在学校期间的综合能力素质得到提高。有时实验需要很长时间,实验量较大,几个同学需要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和组织协调能力。在开放实验中,有些学生展现出了不同的优势,现在在校生有的跟着老师做相关科研课题,他将自己在实践中学到的知识很好地应用到了理论课堂;还有些同学已经毕业,但很感谢开放实验室给他们带来的福利,他说正是因为在开放实验中的坚持、耐心,注意观察、自主思考,在问题中不断前行,才使他现在能够在自己的岗位上更踏实、更认真地走下去,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开放实验室成就了很多学生的现在与未来。

3结合专业参与纺织品设计比赛活动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纺织品的附加需求越来越多,无论是纺织品的功能设计和外观设计,还是产品的特色化与多样化,色彩种类的选择上,都有了更高的要求,所以要求所培养的学生设计和创新能力也越来越高。本专业在进行实践教学的基础上,结合开放实验室,利用现有的设备资源,鼓励学生参加校级或国家级组织的本专业纺织品设计大赛,学生们总结实践教学中的经验,避免了很多相同错误的再次发生,同时也在原来简单设计的基础上,添加了很多新的元素,增添了自己的个性设计,各年级学生也曾多次获得各类奖项。参加纺织品设计大赛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也提高学生的整体专业素养。

4结语

实践教学的设置成为了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重要的一部分,相关实验课程的设置与理论课程相互补充,加深学生对专业课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开放实验室的设立弥补了本科实践教学中的缺憾,打破了课内实践教学的局限性,拓宽了学生的视野。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类型的专业设计大赛,提高了学生对专业的兴趣,还培养了学生的自主设计与创新能力及相互配合协作能力。几年的教学中,我们也不断地总结与改革实践教学,不断地完善实验和实训的设备,为学生提供一个更为全面的实践环境,也为提高纺织专业人才的综合专业素质而不懈努力。

作者:孙丹 王大伟 孙颖 栗洪彬 郑文星 单位:齐齐哈尔大学轻工与纺织学院

参考文献:

[1]杜钰洲.对纺织高等教育工作的五点建议.纺织教育[J],2007(1):4~5.

[2]孙颖,刘铁山,叶仲琪,王大伟,颜丹.应用型纺织工程专业创新人才的培养.黑龙江纺织[J],2011(1):6~8.

[3]林卉,胡召玲,赵长胜等.高校开放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实验技术与管理[J],2010(3):153~155.

[4]苟如虎,王亚玲.“三线并进”实验室开放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实验室研究与探索[J],2015(1):238~241.

实践教育的作用范文3

[关键词]实践教育 学生 心理素质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6-0177-02

现在的家长非常宠爱自己的孩子,又特别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他们虽然也很努力地培养孩子各方面的兴趣,但往往忽视对孩子进行劳动教育,普遍轻视劳动和社会实践,使得现在的孩子在生活自理方面过分依赖父母,缺乏独立自主、自信的能力。再加上学校普遍关注升学率,追求升学率,从而造成高分低能、文凭高能力低的学生越来越多。而且现在的学生普遍缺乏自主精神,导致自尊、自信程度不够。这种情况实在令人担忧。有关资料显示,以学生平均每天劳动时间长短、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时间长短、参加体育锻炼时间长短相比较,我国与其他先进国家差距非常大。先进国家学生比我国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劳动、体育锻炼要大若干倍。在这种情况下,真正落实国家教育部制定的《基础课程改革纲要》精神,踏踏实实推行素质教育、扎扎实实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从我们劳动实践教育总校多年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成果来看,社会实践与劳动技术教育以及整个综合实践活动教育,对学生的自主、自信、自尊心理素质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自信是指一个人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和素质,这种自信是发自内心的有理有据的自我肯定。自信程度与一个人参加社会活动,从事社会工作的积极性密切相关,没有自信就会自卑,其积极性是软弱的、不彻底的、低能的、低效的积极。广义地讲,自信本身就是一种积极性,自信就是在自我评价上的积极态度。一个人要成为自信者,就要像自信者一样去行动。在现实生活中,每一个自信的表情、手势、每一个自信的话语都能不断强化自信在人们心中地位的确立。

自尊是指一个人不卑不亢的自我肯定、自我尊重。既不能向别人卑躬屈膝也不允许别人的欺骗和侮辱,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自尊的心理品质不是天生的,而是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逐步培养起来的。只要不气馁、不灰心、不放弃、自己相信自己、自己尊重自己,人们就可以通过进一步的努力,找到自己的人生价值,赢得人的尊敬并感受自尊的快乐。一般来说,心理健康的人自尊感比较高,认为自己是一个有价值的人,并感到自己值得别人尊重,也比较能接受个人的不足之处。

自尊、自信形成的关键在自主,自主意识越强自尊自信意识自然也会增强。

一、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确立学生的自主意识

总校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开展社会实践与劳动技术教育活动帮助学生经历三个阶段的演变。即从被动接受参与活动(自在状态)到愿意参与活动(主动状态),最后积极参与活动(自主意识状态),积极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如在小学高年级的环境保护课程中,我们设计的教育活动形式是在登山赏景的过程中通过教师与学生教学互动,唤醒学生的环保意识。由于大多数学生是第一次体验这种教学形式,刚开始并不知道教师带他们来到这里的真正目的,只是被动地跟着队伍前行。这时他们处于自在状态,大多数精力都被用来观察、欣赏山中美景。随着教学的逐步深入,学生们逐渐进入主动状态,愿意参与教学活动,整个行进路线是经由我们教师精心设计的,随后就可以利用周边的教学资源,所以学生们能很快入境。当他们面对无知村民乱砍滥伐的真实场面时,自主意识被真正唤醒,环境意识最终扎根,甚至有些同学想尽办法要积极采取措施制止此类现象的发生。我区实验中学初一(1)班吴奇同学在自我评价表中写道“在这次活动中,我们走进大自然的怀抱,体会到了她的心跳、她的体温,我们陶醉在其中。但令人遗憾的是以往清澈的小溪快要干涸了,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被破坏了,看着被烧焦的树干我们心痛不已。”在种植实践和养殖实践活动中,学生们通过体验劳动真正感受到了农民的艰辛和父母养育自己的不易,他们在自我总结中都表示,回到家后一定会更加尊重农民的劳动成果,想办法去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可见,学生们的自主意识一旦被唤醒时是多么的令人欣喜。

二、在综合实践教育活动中培育学生的自主能力

在自主意识增强的基础上,开展系列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自主能力是学生自我教育所努力要造就的一种能力。我们在教学当中注重把学生的自主教育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活动结合起来,从而提高学生自身素养,引导学生会客观地观察、分析、评价自己,养成自尊、自爱、自信、自制的心理素质。

现在的中小学生特点是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然而因为独生子女居多,普遍存在怕吃苦的“骄”“娇”二气,缺乏独立自理,动手能力差。针对学生的这些弱点,我校精心设计了家庭烹饪课程,学习理论少而精,实践训练的时间相对多一些。为了满足学生求知欲强的要求,教师尽量用启发式激励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提高,将生活常识、历史典故巧妙地融入到教学当中,让学生经过充分地实践后,再组织学生分组竞赛,让学生意识到他们的团结协作程度将直接影响集体的荣誉,从而增强自我意识,增强集体主义观念。很多学生在自我总结中都提到难忘家庭烹饪课堂上的互帮互助,手工水饺制作必须是分工合作,使他们体会到团结协作的必要性。吉林市二十九中学初一(4)班的冯玲同学在自我评价表中写道“我们每六个人一组,所有步骤都由我们自己完成。我们在自己的劳动中既感受到同学之间团结协作的乐趣,还可以吃到自己包的饺子,虽然这饺子并不是很美味,但我们可以体会到其中的认真与专心致志。”也有很多学生提到了内务整理课程使他们掌握了照顾自己的能力。大多数学生都表示回家后一定要给父母尝尝他们自己包出来的饺子,看看他们叠出来整齐的被褥。

三、创造条件为展示学生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搭建平台,增强其自尊自信

学生的自主能力是要通过社会实践与劳动技术教学活动来锻炼和培养的,学校和教师还要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各种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在活动中成为主角,充分施展他们的才能,锻炼他们的能力。开展活动的过程,也是学生发挥主体作用,进行自我教育的过程。实践证明,我们为学生们安排的晚间联欢会、趣味运动会和成果展示是目前为止最佳的展示平台。我们逐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精心设计积极准备,自主活动,满足学生的需求,培养学生自主能力。

在学生参加实践教育活动的思想、行为变化反馈表中,总校教师看到:一位二十九中学的初一的女生认为自己平时比较内向,甚至有些自卑,不善于与班主任和其他教师交流。但是她在晚上的趣味运动会中的某项活动表现突出,公布比赛结果后以精神奖励代替物质奖励,要求这位女生的班主任亲切拥抱一下这位女生。这一拥抱彻底打开了这位内向女生的心扉,使她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对自己也充满了自信,认为自己不再是可有可无的了,觉得老师都很亲切近人。还有一位同学说:在这三天我们脱离了父母的唠叨,摆脱了学习的紧张,开开心心、痛痛快快地放松了三天,不仅增进了友谊,还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而且还懂得了要更加珍惜粮食、珍惜资源,哪怕是一草一木甚至是一滴水。这样的例子很多,有很多学生在联欢会、运动会和成果展示上懂得了自尊,找到了珍惜、自主意识增强了,自主能力提高了。

多年来,我校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坚持学生为主体,实践为主线,活动为载体。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教育活动使学生自主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从锻炼自我、培养自我到发展自我、完善自我。

【参考文献】

[1]陆月勤.综合实践活动课学生不良心理的成因与对策[J].武汉教育信息网,2006年,5月8日.

实践教育的作用范文4

关键词:医学院校;社会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

【分类号】G641

社会实践活动是现在大学生教育中进行的重要内容,一方面是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学生们可以对课堂知识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另一方面,社会实践是沟通学校和社会的桥梁,通过实践活动,学生们对社会的认识会更加的深入,对于自己的不足以及未来要面对的挑战也会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简而言之,社会活动对于大学生而言作用巨大,当然,这种作用不仅体现在理论知识和社会认识的深化上,更体现在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促进方面。

一、医学院校社会实践的特点

(一)理论深入性较强

医学社会实践和其他社会实践的显著区别是医学社会实践的理论深入性更强。从医学的本质而言,讨论和研究的都是有关健康和生死的话题,所以实践工作必须要在理论深入的指导下进行操作。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在实践工作中,学生对于理论的探讨需要持续不断的深入,因为如果没有理论的支持,实践工作也就不可能持续下去。从这个角度来看,医学实践的严谨性更强,对于理论的依赖性也更加的显著。

(二)对于人生以及社会的感触更深

医学实践的另一个显著的特征便是对人生以及社会的感触更加的深刻。相比于其他专业的社会实践,医学专业的社会实践工作与医院或者是其他医务工作的交集更深,在与病患接触的过程中,学生对于人生以及生命的感受会更加的清晰。正是这种生命的体验,会让学生建立更加积极和乐观的生活态度。在不断地实践中,学生们对于社会生活百态和生命周期的看法会发生改变,对于自我价值也会有重新的思考。换言之,医学社会实践会让学生的思想接受洗礼,从而发生蜕变。

二、医学院校社会实践对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一)深化了学生的思想认识

医学院校的社会实践对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而言,最主要的作用便是深化了学生的思想认识。在正常的课程教学中,对于医学生强调的医学责任记忆医学道德等都是仅仅局限在课堂中的,学生们没有直观的体验和感受,所以认识的深化便会存在一定的障碍。通过社会实践,学生们可以真真切切的在大环境中感受课堂中提及的东西,通过亲身体验,他们对于责任、道德等的认识会进一步加深。有了思想上的真实体验,再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其效果必然会显著的提升。

(二)培养了学生的服务意识

医学是一个特殊的领域,这个领域对于思想道德的要求特别高,所以从业者的服务意识和理念要特别的强烈。在正常的教学活动中,虽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也会进行服务意识和理念的强调,但是毕竟缺少环境的熏陶,学生们的意识培养效果并不明显。通过社会实践,学生们可以亲眼见证伤病带给患者的痛苦,通过这样大环境的熏陶,学生们能够树立起更强的责任感,同时懂得自身服务的重要性和价值,这样,学生的服务意思会在不自觉的情况下得到培养。服务意识的培养,意味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初步成功。

(三)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念

医务工作者都是神圣的,都是值得尊敬的。在社会中,太多的人对医务工作者存在质疑,但是又太少的人真正体会过医务工作者的辛劳。医学院校要培养合格的医务工作者,就必须要让其建立正确的价值观,通过社会实践,学生们可以亲自体验工作者的付出,从付出中感受自身的价值。在正确价值观的引导下,学生们对于自己的言行和态度会有一个重新的审视,Υ医务工作也会有更加清醒地认识。简单而言,医学院校的实践活动,使得学生的价值观建设更加积极,这为日后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的提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结束语:

医学教育是我国目前教学重点发展的内容,积极的对医学专业学生的思想道德进行培养,使其能够树立起正确的责任意识以及价值观念,这可以促进医学院校整体思想政治教育的提升。利用社会实践的作用,实现对学生思想的洗礼,能够保证医学专业学生思想的先进性,同时也能树立思想政治教育的模范性。

参考文献:

[1]黄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研究[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1:34-46.

[2]刘蕾.大学生志愿服务新型实践模式研究――浅析志愿服务型社会实践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5,22:46-47.

实践教育的作用范文5

关键词:实践 德育 品德

在中等职业教育中德育课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思想意识,打造学生的精神领域。德育教学理论性强,而实践教学在教学形式上作为一种有效途径,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掌握科学学习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所以在德育教学中增加实践课程是提升教学效果的有效模式。

课堂教学不完全等于德育,德育的真正本质是实践,缺少实践的德育是不完整的。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思想行为只有在实践体验中才能得到有效培养,而课堂实践活动让学生可以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及时得到实践的锻炼,因此其道德体验将会更丰富,道德认知将会更深刻。

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和调查,德育课堂教学始终停留在晓之以理的层面上,没有真正落到实际行动上,所以德育课的教学现状存在以下问题:

一、德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德育课程学科体系没有打破,课程结构单一,德育课的吸引力不强。

2.教学模式以课堂教学为主,实践教学的比例不高,数字化教学资源不足,导致学生德育实践、德育体验和德育养成的途径缺乏,理论与实践有脱节,学生难以做到知行统一,影响到德育的实效性。

3.德育课程内容主体性不突出,与专业和企业的要求结合不够紧密、针对性不强,企业实践模式不突出。

4.教学评价方式单一,不能体现学生的认知和成长规律。

在存在的问题中,德育实践课的缺乏使学生不能真正对理论知识有进一步的认识,使德育教学的真正作用不能得到发挥。所以德育教学急需进行改革。

二、德育实践课的改革原则

1.“三贴近”原则。在实践课教学中,“贴近学生、贴近职业、贴近社会”是德育课程教学的基本原则。“贴近学生”要求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把学生的需求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使德育课程教学更符合学生的求知欲望,更贴近学生的心灵;“贴近职业”就是在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专业职业岗位群的认识,更好地符合职业岗位的要求,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使学生顺利完成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变;“贴近社会”要在教学中根据学生所处生活环境的实情,贴近社会实践,引导学生观察社会,思考现实问题,培养他们认识社会的能力。

2.能力本位原则。德育课程改革也应遵循“能力本位”的原则,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规律和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实际需要出发,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做到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和行为养成相统一,通过实践课切实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在改革中应该以学生的专业特点为依据,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打好基础。

三、德育实践课的教学方式方法实践创新

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是落实“三贴近”原则的保证,要结合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职业教育的特点,改变“重理论传授,轻学生实践”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主动参与,采用案例教学、情境教学、探究教学、主题教学、模拟教学、现场教学、社会调查、社会实践等方式方法,并通过开展技能竞赛、文化艺术等活动,把德育教学与职业活动、学生活动相结合。针对课程改革内容,合理设定一系列的实践活动,挖掘教育主题的情感因素,创设活动情境,形成激活学生热情、诱发辩析思考、开展行为实践的活动教学。在课堂教学中采用活动教学模式,能使学生主动投入,产生情感体验,便于学生领悟道德准则、形成道德认识、实践道德行为;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也能使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能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积极参加活动,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化和教育, 实现德育教育的“内化”。根据专业特点,德育教师可设计下列实践活动载体:1.主题小游戏;2.主题演讲; 3.主题诗歌朗诵会;4.主题情景剧设计;5.开展以“职业道德”为主题的专题读书活动;6.举行以“职业道德”为主题的故事会;7.寻找我的行业偶像;8.新闻小评议等。

四、评价模式的实践改革

1.评价内容突出实践能力,关注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和实践体验。

2.评价方式多样化,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相结合,在实践中边学习边评价。

3.评价主体多元化,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有机结合起来。

实践教育的作用范文6

关键词:江西;古建筑装饰;美术;师范教育

一、背景及理由

随着社会进步,美术类师范生的就业要求越来越高,美术专业的师范生相对较为固定的就业去向和专门的就业要求,决定了他们需要加强装饰实践能力的培养。而目前由于全国高校均在向综合性大学迈进,少有学校能静下心来致力于师范类教育教学的研究,也就更谈不上开展专门针对美术类师范生装饰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了。美术教育专业极强的应用性、时效性,要求我们把加强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放在首位,并且这种能力还要与社会要求紧密接轨方才具有实际意义。由于历史原因,江西古建筑风格秉承徽派建筑遗韵,建筑装饰形式与特征又自成一体。而国内专门针对江西古建筑装饰特色的研究、分析相对较少,更不用说将之与本省高校装饰艺术教育相联系了。作为江西本省的省属专职师范本科高校,南昌师范学院地处省会南昌,依傍南昌豫章书院、安义古村落,毗邻九江白鹿洞书院、永修汪山土库、上饶鹅湖书院、吉安白鹭洲书院,婺源明清古建筑群、景德镇瑶理古建筑群、吉安市青源区的渼陂镇古建筑群环绕周围,这些至今保存较为完好的古建筑及其附属装饰,使我们有着得天独厚的丰富资源及便利的研究条件,同时也让我们肩头担当着一份赣文化的传承责任。多年来笔者一直坚持认为:对美术类师范生装饰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应当立足于江西本地有地域代表性的装饰艺术门类展开实践探索与研究,而通过对江西古建筑装饰的研究,必定能够走出一条具有本省特色的美术师范教育专有道路。中国的古代建筑具有讲求人文性、象征性的特点,追求师法自然,以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为最终目的。在历史不断演变进程中,建筑已并非只是单纯意义上的“建筑体”,它实际已逐步与绘画、书法、雕刻等艺术门派相互融合,成为反映古代先民多种艺术成就的综合体。依存于江西古建筑上的装饰构件及其艺术手法正是中国古代民间装饰艺术的体现,蕴含的是由无名工匠创造、凝结着集体文化意识的文化传统,是非个人化或精英化的艺术。建筑装饰的形成过程是一种文化的积累过程,其内容既承袭了数千年来的文化传统,又与特殊地域的文化、经济、政治特征相联系,还受到个人品位、爱好、价值观、艺术情趣、思想意识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特定地区所产生的特有文化内涵、审美情趣、美学观念与艺术规律等,都会在当时当地的装饰艺术作品身上留存、体现。

二、主要内容

我们知道,所谓古建筑一般指具有一定历史研究价值的古代民用与公共建筑物的总称。由于文章研究的是江西地区留存较好且能充分体现地方特色的古建筑,故笔者将之限定为江西境内明清时期为主的赣文化风格特征显著的建筑及建筑群落。而建筑装饰本意是指“为保护建筑物的主体结构、完善建筑物的物理性能、使用功能和美化建筑物,采用装饰装修材料或饰物对建筑物的内外表面及空间进行的各种处理过程”。我们在此主要讲的是古建筑群落的布局以及建筑自身之上的装饰构件的外形特征、花纹图样、处理手段、艺术规律等。顾名思义,美术师范教育是指专职培养美术类师资的专业教育,其更注重对美术教师入职前的培养过程。由于专业特征及行业特点的限定,美术师范教育在帮助学生建立较高的审美、鉴赏、分析能力和实践能力方面有很高的要求。把对当地民间建筑上的装饰元素研究与美术类师范生课堂实践能力培养相结合,让学生走出教室,直接到生活中、到民间艺术里汲取营养,继承民族与民俗传统,进而学习真知,为我所用,恰恰是值得我们研究和探索的师范美术教育教学新模式。江西古建筑装饰自身包含丰富的文化内涵与民俗象征意义。我们应当结合江西地区的地域文化、社会背景、自然特点和手工技艺,探讨江西古建筑装饰艺术特色形成与发展的原因。对具体建筑装饰构件的形制功能、外形特征和装饰纹样的表现手法、艺术规律作大体的归纳与总结。从而探寻江西古建筑装饰的文化内涵,对其映射出的民俗文化内涵、精神价值追求以及对江西古建筑装饰文化内涵的总体审美特征进行具体分析,并结合江西古建筑装饰艺术所取得的成就及其反映出的鲜明的艺术特征,探讨其对当今师范美术特色教育的作用。继承和发扬江西古建筑装饰艺术的精华,立足于现代社会文化背景、科学技术、设计手法、审美倾向,并且不断地拓展其应用方式和应用范围。同时将传统装饰语言融入现代师范类美术专业的装饰教学实践,并使它们成为有机整体,以满足现代设计生活和新时期师范教育教学的需要应当成为我们的着眼点。任何建筑装饰艺术均可承载特殊的文化意义,并在中华民族这个环境中演绎成特殊的文化符号,这种文化符号又可以被设计师转化为视觉符号,加以规范、运用。建筑装饰艺术符号的产生、发展与广泛应用,在使用的过程中逐渐被赋予各种丰富的内涵,体现了人与自然彼此交融、相互沟通而形成的格局:人们从中寻找美好的理想,对它们加以理解、变化来表现自身的心灵品性。建筑装饰所表现的不仅仅是形象本身,更是美化和再造后的个性,以及由此派生出来的更加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对江西古建筑装饰的外形特征和内在文化内涵、表现手法、艺术规律作大体的归纳与总结,同时结合江西古建筑装饰艺术所取得的成就及反映出的鲜明艺术特征,探讨其在当今美术类师范生培养装饰实践能力方面的作用与影响,让高校师范类美术专业的学生了解并学会从中国传统装饰艺术文化中汲取精华,方可能建立具有中国当代本土特色的装饰艺术认知。

三、意义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