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品质教育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道德品质教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道德品质教育

道德品质教育范文1

借助自然美对大学生的道德性情陶冶

自然景观作为人类可亲的生活环境,以其“造化钟神秀”的自然美,不仅给人以游览的审美愉悦,同时在高校教育中运用它,还给大学生以丰富的审美领悟内容,陶冶大学生的性情,净化大学生的感情,开阔大学生的心胸,激发大学生潜在的创造性思维的灵感,在大学生的审美欣赏和审美创造中具有更高的审美教育功能。

一是欣赏自然美,可以给大学生以审美享受和熏陶,激发大学生对美的事物的追求,发展和增强人们的审美感知能力和理解能力。当大学生在学习压力增大的时候,去多姿多彩的大自然中游览一番,呼吸一下新鲜自然的空气,观赏自然形成的奇观,这样就给大学生以更加强烈的审美熏陶和教育,释放了很多学习带来的压力,激发大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使大学生和自然形成美的完美统一,也是和自然内容美的完美和谐。

二是欣赏自然美,能够给人以深刻、丰富的审美领悟内容,可以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加深对大学生生活的哲理思考,激发大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奋发向上的感情力量。历史岁月留下了许多痕迹和烙印在大自然环境中,大学生可以通过对历史遗留下的艺术品和自然景色,了解当时的历史变迁,审视美的存在,这些作品和景色激发了大学生对祖国的热爱,陶冶了情操,在自然美的熏陶下,培养了大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增强了责任感。

三是欣赏自然美,能够启发大学生对生命的感悟,探索大自然的真谛,增强不断追求自然事物的规律性的兴趣。当大自然中的事物在遵循这自身运动变换的规律,变化形态符合美的要求,从而不断的展示自身的美,大学生就是在不断的探求这种自然的美景,促进大学生去寻找更好的生活环境,创造属于自己梦想中追求的生活。

借助社会美培养大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一个人的成长经历就是由家庭到学校最后走向社会,而大学生就是从家庭和学校最后走向社会的最后一个阶段,是人生的转折点,这就意味着大学生要开始建立新的事业和家庭,全新的开始就在这里,社会为大学生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同时也提供了更的的审美空间,大学生在从事不同的活动和不同的精神产生的同时,也在按照审美活动的规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审美观点和审美能力,同时也在不自觉地将这个审美观点去影响别人,对其进行审美教育

由此可见,通过社会美的开展,运用社会美的理论、事物和现象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培养大学生对各种社会美的鉴赏和创造的能力,树立崇高的审美理想,端正审美观念,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同时影响大学生的李致和感情,影响大学生整个精神面貌,对于改造整个学校风气,推动社会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发展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同时大学生的情感又被典型的模范形象所影响,高校通过优秀模范的事迹感染这大学生的心灵,对模范的英雄事迹的模仿极大的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进行了规范式的教育,从而更好的为大学生塑造完美的形象和人格起到了促进作用。

道德品质教育范文2

[关键词]:思想道德 幼儿教育 品德培养

在现实生活中越来越多高历高智商的人,缺乏应有的基本道德修养,这种种有失道德水准的现象让人触目惊心、痛心不已,面对这一切我们必须要反思我们的教育,我们培养的不单单只是学科领域的人才,更重要的是学会做人,一个有高尚情操,良好道德修养的人。我们的教育重点不应该仅仅限于知识的传授,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与教育是基础,也是形成良好社会风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的核心。幼儿期是人生的启蒙期,是塑造健康人格和形成良好道德素质的重要时期。孩子们成长的每一个阶段,道德品质的教育对于成长为一个合格的人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关系着全民的素质及国家的未来。道德教育是人全面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道德信念形成的最终结果。

一、关注孩子思想道德品质培养,不失时机地引导和教育孩子

孩子入园是迈入人际交往的第一步,第一次在集体的生活中体验与人的相处与合作。目前多数独生子女在家中受到家庭的呵护关爱过多,优越感很强,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谦让、互助协作,更不懂得在获取爱的同时,也要付出爱。扩展和深化幼儿道德情感为切入点,注重教学活动及日常生活中“养成教育”,看到不好的行为及时抓住教育点,给予纠正和适当的引导。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从常规教育入手,使道德教育与生活实践相结合,针对幼儿接触过的各种事情,随时随地进行教育。要把道德教育渗透到幼儿的衣食住行、言谈举止等生活的各个方面,使幼儿在具体的行为中,逐渐萌发爱祖国,爱家乡、爱集体、爱劳动的情感,形成诚实、勇敢、好问、友爱、爱惜公物、不怕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为培养幼儿良好品行打下良好基础。教师应善于在细微处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对表现好的行为给予及时的鼓励,使他们在点滴的进步中,逐渐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

二、良好思想道德的培养,需要符合孩子心理特点的教育方法

幼儿期是培养孩子高尚人格的初始阶段,也是道德意识形成的萌芽期。在教育过程中,那种只流于形式,没有让孩子从内心被良好道德行为感染,是幼教领域中德育低效问题的关键,我们要有好的德育内容,更重要的是有好的方法承载。那种枯燥、抽象的说教对于幼儿起不到很好的效果。幼儿阶段的孩子们思维方式以直觉行动和具体形象为特点,如何将抽象的道德行为规范转化为具体道德意识,并能够形成自觉能动意识是我们德育教育的目标。孩子们在幼儿段的道德体验很有限,教师尽可能组织一些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在活动中让孩子对道德有初步理解,感受与同伴之间友好、互助、分享、协作的体验,在带给别人快乐的同时自己也收获快乐,感受到在大家的心目中受欢迎的愉悦。如游戏“玩具要回家”,孩子们在游戏中懂得幼儿园的玩具不能随便拿回家,否则它会哭着找不到家,小伙伴也不愿再做你的好朋友。在形象化、童趣化的游戏中,孩子们懂得什么是道德的行为,什么是不道德的行为,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在思想意识上对“善恶、好坏、美丑”有初步的判断和理解。在活动“我为妈妈过生日”,孩子们知道在获得爱的同时,也要付出爱。妈妈为我们过生日,我们也不能忘记妈妈的生日,让妈妈也能感受到孩子对她的生日祝福;“妈妈的一天”中,体会到妈妈一天的辛苦与忙碌,为家庭和孩子付出的爱。懂得宝宝在小时候需要妈妈的照顾,但当妈妈生病或年老时要体贴关心妈妈的道理,并争做妈妈的小助手。在游戏中开发适合孩子的德育资源,寓品德教育于幼儿游戏之中,在游戏中反复训练强化。培养和巩固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以提高德育的实效,进而促进幼儿品德的最佳发展。体育教学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德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通过营造生动活泼、和谐友善、团结合作的竞争氛围,培养孩子们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精神,通过“穿越障碍”和攀、爬、跳、跃的运动,培养孩子们不怕困难、坚强勇敢、勇于战胜挫折的精神,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的喜悦,在体能得到锻炼的同时更是一种精神意志的磨练。

三、孩子的思想道德教育,与社会环境和家庭教育密不可分

孩子们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建立,是一个系统的教育工程。受到幼儿园、家庭、社会风气及社会道德评价取向的影响。需要家庭、教师、社会的关注和通力合作。良好社会风气的营造,如“保护环境,共建美好家园”、“争做文明市民”等活动,让孩子沐浴在道德的春风里,并能使颗颗幼苗茁壮成长。但社会上一些“拜金”思想、对人的歧视、利己主义思想等,都会对孩子有负面的影响,全社会应重视良好社会道德风尚的弘扬。家庭是培养儿童良好道德品质的摇篮,是德育教育的最重要、最基本的阵地。父母的道德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们,对于儿童思想道德习惯的养成起着重要作用。父母要从自身做起,言传身教做好孩子的榜样。鼓励家长日常生活中抓住教育契机,肯定儿童点滴的道德进步。对道德言行不足的,及时纠正。就目前我国家庭道德教育的现状看,幼儿所接受的道德熏陶和教育不容乐观,孩子众星捧月般被呵护,孩子惰性、依赖性很强,家长重智轻德现象尤其严重。如何使家长的意识提到提高和转变,加强对家长的宣传力度,做好幼儿园与家庭之间配合与共建工作,开展与道德教育有关的观摩课并邀请家长参加。让家长及时了解幼儿园的德育工作的计划及安排,邀请思想道德教育专家来为家长和老师进行宣传讲座。开展“小手拉大手一起来环保”,“我为灾区献爱心”等活动,做到家长与儿童互学互动,共同提高思想道德意识。

四、教师个人思想道德情操对幼儿的影响

幼儿园把思想道德教育纳入到重要的教育目标,并向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教育的主体――教师,有时候一些习以为常有失道德水准的行为会被我们忽略,教师要具备对自己行为举止的检省意识,不断总结自己,提高个人道德综合素养,作好表率作用,用言行感染教育孩子。孩子最初的行为是以模仿开始的,教师的言行会被孩子效仿,一位具有良好道德敬业负责的教师,会直接对孩子们思想和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教师应担负起把传统思想道德的精髓进行传承和发扬的责任。作为一个合格的教师要用高尚的品行和人格之光点亮孩子们幼小的心灵。

幼儿时期思想道德的培养是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育人先育德”是教育的基础,是需要做长期不懈的努力。一个国家民族的强盛,离不开全民思想道德意识的提高,培养具有良好道德品质的人,幼儿期的德育工作需要打好扎实的基础,我们不应忘记自己的使命。

道德品质教育范文3

关键词:道德品质;大学生;提升

道德品质是表征个人道德总体特点的范畴,它体现一定社会阶级的道德要求,以及个人的道德意识和行为。道德意识调节引导相应的道德行为,道德行为实现和深化相应的道德意识。

一、大学生道德品质的现状与问题

1.道德观念错误

道德观念是人们对自身、对他人、对世界的认识和所处关系的看法,对个体道德行为起指导作用。当今,许多大学生越来越关注个人利益,注重自我目标的实现,忽视高尚道德价值的信仰,道德目标扭曲,道德观念淡化。另外一些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现象也渐渐侵蚀大学生的思想。

2.道德行为失范

大学生正处于成长过渡阶段,身心发展还不够成熟,自我约束力和明辨是非能力较差,在独立行事时不能准确地把握善与恶,因此出现了道德观念淡薄、道德行为失范的现象。更有一部分人,单纯口上说着道德,追求高尚,但行为却不一致。

二、造成大学生道德品质问题的原因

1.不良网络信息的影响

如今,信息时代高速发展,网络已经深入到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的思维模式、价值观念等方面。

网络既是现实社会的产物,又具有非现实的虚拟性,以特殊的方式快速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网络中一些不道德信息、不健康信息腐蚀着高校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导致他们在现实生活中道德水平下降。

2.家庭道德教育的不足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给予孩子人生的基础文明教育。因此,家庭教育对大学生道德观念、道德行为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家长的道德水平、文明程度都是参差不齐的,整体水平也有待提高。这就决定了学生接受到的家庭基础文明教育层次是较低的。

另外,部分家长对学生的过分溺爱导致大学生行为放任,容易形成错误的道德惯性,影响大学生正确道德品质的养成。

3.学校道德教育的不足

长期以来,高校的思想道德教育与管理未能很好地结合,高校大学生往往缺乏自身约束力和自身学习能力,因此想要提升其道德水平,必须通过学校教育。

当今社会,许多高校虽然开展了道德教育课程,但是教育内容过空、过大。许多内容只能停留在理论层面,并没有开展实践道德教育,虽然能够让大学生认知和理解,但是没有起到真正的内化作用。

三、如何通过教育提升大学生的道德品质

1.丰富与道德相关的大学生实践活动

大学生的道德品质不是与生俱来的,他们的道德品质必须先通过系统的道德教育和学校约束来培养的。学校道德教育不仅要对学生道德认知加以引导,另外要多组织道德相关实践活动,多开展与道德相关的校园文化活动,吸引学生广泛参与,实践育人,使得大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升道德品质。

2.高校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和心理咨询机构

高校应以班级为单位,组织教师和班干部关注每一位学生,如果发现心理问题,应及时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辅导。对每个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并设立心理咨询机构,以此来避免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减少道德品质下降的现象。

3.高校运用自媒体加强对大学生道德品质的正面引导

高校应运用好自媒体这一工具,深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影响学生的道德品质。高校应建立自媒体网络平台,经常在此平台中校园道德模范事迹和信息,鼓励大家学习。

提高大学生的道德品质是关系到社会稳定、祖国发展的大事,需要各高校和社会共同努力,通过高校教育,提升大学生的道德品质。

参考文献:

[1]鲍 金.网络环境下当代大学生出现的变化和问题[J].鹭江职业大学学报,2015,13(02):99―102.

道德品质教育范文4

加强德育工作,不仅是班主任、思想品德教课师的事情,而且是学校所有教师的事,因为受教育者并不是机械被动地接受外部影响的,而是在主体所参加的各种实际活动中接受影响的。只有在活动中,客观的影响才会被纳入主观反映的领域之中,作为教育影响的外部因素才能与受教育者内部的需求、动机、认识、情感、意志等因素发生联系,也才能形成相应的行为和习惯,学习是学生的主要活动,它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结合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不能离开教学内容,讲一些空洞的套话、术语,而应该贯彻因内容施教的原则,根据具体的教育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的放矢、有机结合,以收到既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又提高了本学科能力的效果。那么,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可以运用哪些方法,渗透哪些德育内容呢?

一、通过讲解数学发展史和数学概念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唯物辩证主义观点

唯物辩证主义是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全面、最丰富、最深刻的科学发展学的教学。它既是宇宙观、又是认识论、方法论。它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不可或缺的思想武器,教师可以结合数学发展史等,让学生懂得数学的原理、定理、定义、公式都是从实践的感性中抽象出来,上升为理性认识的理论,又反过来为社会实践服务。

从加与减、乘和除,乘方与开方都是互为逆运算,并可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的数学中,让学生认识到事物发展中的矛盾对立统一规律。通过教学平行四边形、正方形、矩形、菱形等图形的概念和性质,让学生认识到特殊与一般,个性与共性的关系。在通过进行“运动”、“平移”等方法得出圆与圆的五种位置关系,切割线定理等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运用运动变化的观点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通过介绍我国古今数学成就,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

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是我国全体公民应当遵守的社会公德,也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规范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而中国数学发展史,则是对学生进行五爱教育的最好内容。如教学《中国是最早使用负数的国家》一节时,告诉学生:我国对负数的认识,比欧洲早一千多年,比埃及、印度早六、七百年。教学圆周率时,结合教材插图,介绍我国杰出数学家祖冲之,使学生认识到,祖冲之求得圆周率在3.1415926――3.1415927之间,比外国早一千多年。教学《关于中国古代的一次方程组》时,介绍《九章算术》使学生知道,中国有关一次方程组的解法,比欧洲早二百多年。……通过对这些数学家及数学著作的介绍,使学生增强民族自尊心与自豪感,培养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激发振兴中华民族的决心。

三、通过挖掘数学中蕴含的内在美,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

审美教育简称美育,即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美育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能广泛而深入地影响着学生的情感、想像、思想、意志和性格,能激起学生的情绪体验,有助于培养高尚的情操,还可以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想像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以而提高学习效果。而数学教材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最好教材。正如希腊数学家普洛克那斯所说的:“哪里有数学,哪里就有美。”数学的美客观存在于教材的每一部分。比如:1、2、3、4、5、6、7用来谱曲,体现了数学中蕴含的音乐美。三角形、四边形,虽然千变万化,但内角和始终是1800和3600,体现了数学的内在美。圆内含的周长与半径与π紧密相连,体现了它的简洁和谐美,它的曲线周而复始,完美无缺,无怪人们用“圆满”来比喻十全十美。黄金分割的美学价值在日用品制作,工艺美术品的创作,乃至建筑、装饰中应用非常广泛。

四、通过数学作用的教育,激发学生学习文化科学知识,攀登科技高峰、振兴中华民族的雄心壮志

道德品质教育范文5

一、依据特征、实施教育

1.基本的心理特征。陈鹤琴先生说过:“若不明儿童的心理而妄施教育,那教育必定没有成功可言”。他将幼儿的心理特征,归纳为好游的、好听的、好群的、好模仿的、喜欢野外生活的、喜欢成功的、喜欢别人赞许的。我们在对幼儿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应根据他们的这些心理特征,采取生动灵活的教育方法,让他们接受。如依据幼儿好表扬的特点,对其符合道德规范的行为,采取多样性的表扬方式(如点头、微笑、贴小红花等)给予及时强化。实践证明,肯定性评价较之否定性评价更能为幼儿所接受。

2.明显的个性差异。每个人鲜明的、独特的个性特征在幼儿期就已初步显现出来。如有的孩子性格活泼开朗,喜欢群体活动,有的孩子却性格孤僻,不合群。我们在对孩子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必须根据这些不同特点,采取适当的教育方法。性格开朗的幼儿如果犯了错,老师当场给予指出,他们一般可以接受,而对于性格内向的幼儿,我们可以通过暗示,或过后个别交谈的方法来指出,既维护了幼儿自尊心,又能为其所接受。

3.不同的年龄特征。针对不同年龄班幼儿品德发展的特点,实施教育是开展幼儿道德品质教育必须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小班幼儿刚入园,任性、娇惯,品德教育应从常规教育入手,让幼儿服从常规要求,改变不良习惯。中班则是出现“告状”的高峰期,幼儿往往因没有能力处理发生于同伴之间的矛盾而频繁向老师“告状”。此时的教育重点在于提高他们处理矛盾的能力,如:游戏中为了争当角色而争吵,我们引导他们通过“轮流”、“石头剪刀布”等多种方法解决此问题。大班幼儿对道德认识增强了,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我们可以更多地通过谈话、讲道理的形式,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让他们通过实践接受教育。

二、创设环境,注重熏陶

1.有序的活动环境。幼儿的道德品质是在一定的环境中形成的,活动环境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场所,更是幼儿形成道德品质的重要场所。活动环境输送给幼儿什么样的信息直接关系到幼儿形成什么性质的道德品质。因此,创设有序的活动环境如:物品的整洁、有序;玩具的分类标记;空间的宽畅合理;内容的丰富有趣等等,对幼儿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影响重大。在有序的活动环境中,幼儿的道德意识从不自觉到自觉,道德行为从不习惯到习惯,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2.和谐的人际关系。幼儿道德品质的重要内容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际关系如何将直接影响着幼儿的道德品质。和睦、平等的人际关系能使幼儿觉得人格受到尊重,从而对周围事物表现出豁达、宽容与自信,其道德品质就在这样的气氛中受到熏陶,向着好的方向发展。我国儿童工作者赴欧考察团到瑞士、瑞典、英国和法国,对幼儿进行了考察。代表团在伦敦的一所幼儿园里,遇到这样一件事:一个幼儿画完了一张图,拿给老师看,而老师正在同别的幼儿谈话,没有看到。旁边一位老师立即提醒了她,这位老师马上回过头来向幼儿道歉。幼儿正因为得到了尊重,所以也逐渐学会了尊重别人。因此,尊重孩子,对于培养他们的自尊心,发展他们的智力和养成优良的品质,都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平时应把幼儿作为一个成人看待,虚心倾听他们的意见,认真回答他们提出的问题,注意态度温和,说话文明,即使批评幼儿也要讲究方法,注意分寸,使他们觉得受到尊重。

3.良好的榜样效应。幼儿模仿性很强,在家里,父母是主要模仿对象,在幼儿园里,教师则是他们学习的榜样。原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对家长们说过:“亲爱的父母们,家庭风气是由你们自己的生活和你们自己的操行创造出来的。如果你们生活上的一般作风不好,即使最正确、最合理、并且精心研究出来教育方法,也将是无用的。相反地,只有正当的家庭作风,才能给你们提供对付孩子的正确方法,特别是提供劳动、纪律、休息、游戏和权威的正确方式。”父母在孩子面前要有良好的作风,我们幼教工作者又何尝不是如此呢?长期的教育实践证明,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将对幼儿产生直接的影响。为人师表,我们以良好的行为感染幼儿,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形式多样,寓教于乐

1.有趣的游戏。寓教于乐,“教”才能取得效果,也才容易为幼儿所接受。我们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和道德品质教育的需要,选择幼儿喜欢的游戏项目,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受到教育。如根据幼儿劳动观念、集体意识较差的情况,组织“小兔搬家”的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劳动的意义,增强集体意识。再如,为了培养幼儿的合作品质,懂得人际关系中所应遵循的交往规则,组织“商店”、“医院”等角色游戏,使幼儿在游戏中学会处理简单的人际关系,体验社会行为规范的基本要求。

2.多样的活动。实践是幼儿道德品质形成的基础,离开了实践的练习,幼儿的道德教育将是一句空话,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也必将脱节。因此,我们应组织多样化的活动,以形成和巩固幼儿的道德行为习惯,加强道德认识,激发道德情感。如,组织开展“我有一双小巧手”的主题教育活动,使幼儿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养成“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的好习惯。

道德品质教育范文6

Abstract: This article discusses mainly from the view of cultivating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deology and morality in dance teaching, and puts forward some opinions and evaluations.

关键词: 舞蹈教学;中小学生;德育功能

Key words: dance teaching;students in middle and primary school;the moral education function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30-0262-02

0 引言

舞蹈是一种极具特色的人体动作艺术。它与一般的人体动作艺术不同,舞者将所要表现的情感、思想、人物的性格情绪通过特定的舞蹈动作生动地表现出来,舞蹈可以传达出作者和舞者想要表达的审美情趣。在舞蹈活动中,由于舞者需要不断地变化自己的舞蹈动作,这就需要一定空间场所和时间。舞者在舞蹈过程中要身着特定的舞蹈服饰与舞蹈道具,同时还需特定的音乐伴奏与灯光舞台效果。正因为这些特殊的要求,舞蹈才凸显出其与众不同,是一种特殊的动态造型人体动作艺术。

1 舞蹈教学的智育德育功能

学习舞蹈的过程是一个激发学生思维的过程。在舞蹈的学习过程中,中学生可以在舞蹈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一些简单的组合排列练习。学生在学习之后,往往能够产生一些创新性的想法,并能自己进行一些构图变化,形成一定的空间概念。

学习舞蹈的过程是一个提高学生敏捷度的过程。舞蹈活动往往有着特定的舞蹈伴奏音乐,音乐具有节奏性,学生在听音乐的过程中,根据音乐节奏的变化做出不同的舞蹈动作。这就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快速反应的能力,这对提高学生的思维敏捷度有着重要作用。

学习舞蹈的过程是一个培养学生创造性的过程。在舞蹈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够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舞蹈动作创造。中学生可以独立思考,开创出新的舞蹈动作与风格。教师要能够给学生创造一个展示成果的机会,在舞蹈展示结束后,要能够进行适当的点评与鼓励,让学生更加积极地进行舞蹈创作,体验到舞蹈创作的乐趣。这样持续以往,学生就能够养成一个独立思考、创造性思维的学习习惯。

学习舞蹈的过程是一个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过程。在舞蹈教学中,教师与学生都必须按照这些规定进行活动。舞蹈对学生的德育作用表现在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由于舞蹈活动需要消耗人体大量的体力,有时动作难度也较具有挑战性,这个过程也是让学生不断锻炼身体、克服困难,勇于挑战自我的过程,这对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有着重要意义。舞蹈是由很多人一起活动的艺术,学生在这种集体学习过程中,会逐步培养一种集体荣誉感,学会相互帮助、相互竞争、相互学习。在舞蹈比赛过程中,学生会在公平公正的竞赛环境中,努力拼搏,争夺第一。这一舞蹈教学活动可以让学生学会谦虚明理、友好竞争,给人以性格、信念、思想等方面的熏陶,帮助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2 舞蹈教学中的德育功能

2.1 树立公平竞争的意识 舞蹈活动和其它活动一样,具有自身的活动准则与行为规则。这就要求舞蹈学习者必须在学习过程中遵循一定的活动规则,这也是每一名舞蹈学习者应该具备的基本道德修养。舞蹈教学训练过程中,学生要能够按照规定的要求来进行练习,在学习过程中掌握一定的技巧。在舞蹈比赛中,学生同样要能够遵守一定的比赛规则,这就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比赛心态。学校在组织舞蹈教学比赛时,要能够创建公平公正的比赛环境,这样才能够有效地增强学生诚信比赛、公平竞争的意识。

2.2 培养学生勇于拼搏的精神 舞蹈的每一个动作都不可能是简单易学的,要想将每一个舞蹈动作学习到位,就需要学生在舞蹈教学过程中不断地进行锻炼、练习,舞蹈练习是一个长期的学习过程。有时一个舞蹈动作,需要经过几天的反复练习,这就使舞蹈练习活动显得枯燥乏味。因此,很多舞蹈初学者往往因为不能适应这样一个学习过程而放弃舞蹈学习。所以,通过这样的舞蹈教学过程,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不怕吃苦、不怕劳累、敢于挑战自我、敢于拼搏的精神,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最终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有所帮助。由此可见,舞蹈练习这一过程既可以传授学生一定的舞蹈技能,又可以磨练一个人的意志。

2.3 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能力 一般的舞蹈往往都是男女组合进行的群体合作的集团舞蹈活动。这种集体学习活动可以让学生在一个集体的环境中,学会与人合作,学会相互帮助,相互学习、相互提高。学生在集体的环境中,可以减少孤独感,改变离群的消极心理,能够学会欣赏别人、学会尊重别人,形成团结互助、乐观开朗的心态,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由此可见,舞蹈教学活动能够帮助学生培养集体荣誉感,增强学生的社会交际能力,树立团结合作的意识。

2.4 培养学生积极的心态 由于舞蹈教学的内容较为丰富,极具趣味性和挑战性,表现出来的艺术形式也极有吸引力,因此很受人们的喜爱。由于舞蹈也有比赛的形式,在比赛中难免会有输有赢,这个过程中学生要学会为成功和失败的人鼓掌。那种能够不畏困难,勇于拼搏的人更应该受到人们的尊重。学生在舞蹈比赛过程中,要能够养成积极的心态,重在参与,不要急功近利。

2.5 提高学生社交能力、培养感情 舞蹈是一个集体活动的过程,学生们在舞蹈教学过程中可以与同伴建立良好的关系,在情感交流时相互感染,培养感情、增进友谊。只有相互了解、建立良好的关系,才能够在舞蹈练习与舞蹈表演过程中有默契的表现,才能够提升舞蹈效果。由此可见,舞蹈教学活动可以让学生结识到更多的朋友,扩大彼此的生活社交圈子,提高社交能力。

2.6 陶冶情操与审美情趣 舞蹈有很多种,每种舞蹈都有其特殊的艺术特色及鲜明的风格。不同的舞蹈给人的感官享受也不同,学生在跳舞时,可以跟着音乐忘掉生活工作中的烦恼与不快,释放压力与情感。舞蹈可以让人在享受艺术的同时陶冶情操与审美情趣。

2.7 培养学生的社会公德 舞蹈动作将生活与艺术结合在一起,从一个人的舞蹈动作可以看出这个人的素质修养。在参加舞会的时候,往往要求穿着整洁大方,行为举止要端正从容,谈吐要儒雅有礼。这些要求就能够有意识地提高一个人的社会修养,培养社会公德。由此可见,舞蹈有利于养成良好的社会风尚,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3 如何正确发挥舞蹈的德育功能

3.1 提高对舞蹈的认识 舞蹈是一门艺术,学生只有提高审美能力才能够认识到艺术的美感。因此在舞蹈教学时,教师要能够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与欣赏美术、创造美术的能力。这种教育可以按照一定的艺术标准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通过审美教育,学生可以养成良好的素质、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审美观念以及会对生活充满信心,能够积极乐观地应对生活工作中的坎坷,能够不畏困难,敢于拼搏。舞蹈在表演过程中,给人以美的享受,编舞可以设计出一些特定的舞蹈动作,将自己的思想情绪传达给观众。舞蹈能够使人保持形体的健美、能够提升人的气质品味,能够使人在生活中仪态优雅,舞蹈可以说是美的艺术。舞蹈教学可以让学生在训练练习时体会到艺术的美感与韵味。学校可以通过一些舞蹈活动、文艺活动的举办,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让学生在享受艺术的同时产生共鸣。学生通过舞蹈这门艺术教学,可以体会到人生的哲理,能够树立自己对未来生活的理想目标,能够提高学生的情商。审美在每一个舞蹈过程中都能表现出来,由于审美本身就是一个具有情感的思维过程,而舞蹈的艺术美感是一种内在的、含蓄的存在,所以审美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养成善良的品质。舞蹈教学让学生感受到艺术的美感,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舞蹈艺术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让学生改变对学习生活的态度,让学生能够与朋友亲人进行良好的沟通,提高学生的社交能力,提高学生的情感交流能力。

3.2 加强日常的舞蹈训练 每一名成功人士的背后都有着不为人知的辛酸史,舞蹈家也是如此。教师在教育学生时虽然不会让学生以舞蹈为职业目标,但是在舞蹈教学过程中还是要培养学生不怕吃苦、勇于拼搏、不怕失败的意志力。例如在舞蹈教学过程中,学生要能够根据教师的口令进行动作训练,不可以做别的与舞蹈训练无关的事情,要能够严格遵守课堂纪律,集中注意力。在舞蹈教学活动训练过程中,也有严格的纪律性,舞蹈练习者要能够做到舞蹈动作的协调一致、动作姿态的准确。舞蹈训练是一种基础性舞蹈教学课程,学生需要加强训练、提高注意力,准确按照老师要求勤学苦练,高质量地完成学习任务。舞蹈是一门通过人的动作神态为主体的表演艺术,学生只有通过刻苦练习,才能够完成舞蹈动作的基本训练,才能够增强体质,掌握基本的舞蹈技能。只有经过艰苦的舞蹈教学训练,才能磨练出学生的持久意志力,才能对学生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才能够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在舞蹈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够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要能够使学生保持积极的心态,要能够保持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交流与互动,要能够让学生在舞蹈学习过程中尊师重道,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热爱学习,奋发上进。

3.3 教学中加入舞蹈历史知识 在人类没有创造出语言之前,人们都是通过一系列的身体动作、神态来进行信息的传递与情感的交流,这就产生了最早的艺术――舞蹈。之后随着各种声乐的发展、语言腔调的出现,才有了音乐和诗歌。由此看来,中国的舞蹈历史较为悠久,五千年之前就有了舞蹈的出现。在学校的舞蹈教学过程中,加入学习中国民族舞蹈、古典舞蹈的文化背景和历史背景,这可以增强学生的艺术知识素养,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譬如在学习民族舞蹈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讲授一些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风俗民情以及舞蹈的产生原因,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习古典舞蹈的时候,教师可以介绍一些有关古典舞蹈的服饰、装束,舞蹈的历史背景故事,这样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舞蹈技能的同时,增长一些相关的历史知识,让学生有一种民族自豪感与爱国情怀。总而言之,舞蹈是一种极具高雅的艺术,学生在学习舞蹈的同时,可以提高审美情趣,能够欣赏艺术、理解艺术、表现艺术,能够受到舞蹈的艺术熏陶。在这一舞蹈艺术的熏陶中,教师要能够耐心地教导学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让学生全面发展。

4 结语

舞蹈不仅是一门艺术,还是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一门艺术。因此在舞蹈教学中,教师要能够有技巧地进行教学,通过各种途径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树立健全的人格,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从而体现舞蹈这门艺术的教育作用。

参考文献:

[1]林小清.舞蹈教育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J].大舞台,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