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校外实践教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校外实践教育范文1
为促进我国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国家出台了一套适合儿童成长的教学方案,其中就包括校外教育。校外教育的开展为儿童提供了一种能够培养综合素质、增强实践能力、提高创新能力的学习环境,在这种环境下培养出的新型人才,更能满足当前社会的需要。但从校外教育的发展史来看,我国的校外教育还处于初期阶段,相关的理论与实践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所以,为了祖国未来的希望,我国社会各界都应该重视校外教育,保证儿童的健康成长。
一、校外教育理论
在我国传统的教育模式中,教学一般都是在室内进行。课堂上,教师带领学生学习,学生获取知识的来源只有课本和教师,渠道较为狭窄。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教育模式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开始变宽。
校外教育就是社会进步的产物,其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方式,把课堂搬到了学校之外,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从亲身的经历中获取知识,学习课堂内接触不到的知识内容。校外教育的发展扩大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桎梏,改变了课堂上死气沉沉的氛围,在一定程度上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校外教育的开始是从建国时期第一个少年宫的建立开始的,现如今已经受到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教育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并且校外教育的实践内容也在不断丰富。校外教育就像一条腾飞的巨龙,正在飞速的发展。
二、校外教育实践
实践是人类不断进步的基础,实践教学一直都是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依托,实践教学对于学生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校外教育本身就是一门注重实践的教学模式,就是让儿童在非课堂中感受知识、学习知识,在自己动手的过程中学习经验,在亲自体验中增强自己的综合能力。
儿童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阶段,跟社会接触得不多,学习能力与集中能力也不够强,所以在儿童教学中加入校外实践教学,对儿童的身心发展和生存能力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校外教育体系包含了校外教育理论与校外教育实践两部分内容,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成就了校外教育的发展。随着校外教育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校外教育的实践内容也越来越丰富,这为儿童的学习成长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
儿童的校外教育实践部分通常都是结合实际生活为儿童量身定做的,基本上都是从文艺、体育、美术、科技几个方面入手的。文艺方面有乐器、舞蹈等,即带领儿童在亲身实践的基础上感受音乐的跳动,激发学生的审美能力;在舞蹈中让学生体会节奏的变化,感受舞动的乐趣。
体育方面的实践内容比较丰富,有足球、篮球、击剑等各种体育项目,可让学生提高身体的抵抗能力,并在实践中培养团结意识。美术方面的实践内容主要有绘画、手工,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水平和动手能力,促进儿童综合素质的发展。在科技方面,由于儿童智力与理解能力的限制,校外教育内容主要是参观科技馆、读书,可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培养创新意识。
三、校外教育中理论与实践的重要性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全面型的人才是当前社会迫切需要的。原来传统的教育方式主要是以课本为知识来源,现如今只从课本中获取知识的教育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校外教育已经成为培养儿童全面发展的主阵地,为社会培养新型的人才,校外教育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校外教育的发展对儿童自身素质的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校外教育的发展为儿童获取知识提供了更为丰富的途径,打破了原来传统教育模式的局限性,为儿童获取知识提供了有效途径。儿童可以通过校外教育的亲身体验,总结出超出课本之外的知识,增强自身对知识的接受能力,提高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的记忆力。
2.校外教育的发展对儿童适应社会环境有着重要的作用。校外教育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帮助儿童更好地适应社会。儿童处于成长发育的初期,这正是他们正式踏入社会的一个重要阶段,所以在这个关键时期要帮助儿童适应社会。校外教育的应用为儿童提供了一种途径,要教会他们如何与人相处,培养团队精神以及良好的性格等,以使儿童更好地适应社会。
3.校外教育的发展对儿童教育空间的拓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儿童的成长环境主要由三个方面构成:家庭、学校和社会,所以在成长中儿童也最容易受这三个方面的影响。但是儿童自上学以后起最主要的教育环境就是学校,其次才是家庭,而由于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多数家庭的家长工作忙碌,缺乏对儿童进行教育,导致儿童主要的教育环境就只有学校,所以校外教育的发展可以很好地弥补儿童在成长中缺失的那部分教育,满足儿童在其他方面的需求,维护儿童的成长。
四、总结
校外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其对儿童的成长促进作用是毋庸置疑的。校外教育的发展有利于儿童的差异化成长,能够培养儿童的个性,增强儿童的实践能力与个人能力,所以学校以及社会各界都要重视儿童的校外教育,因为重视儿童的校外教育就是重视儿童的成长与全面发展。
校外实践教育范文2
【关键词】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校企协同;产学合作
1 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存在的主要问题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高等教育要“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打破了高校内部孤立、封闭的“象牙塔”人才培养方式,成为深化实践教育改革、培养学生工程素质和职业素养的一种产学合作教育的有效模式。但在实际运行中容易出现管理粗放等问题,人才培养效果不尽如人意,具体表现在:
(1)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涉及校企双方多要素、多系统的资源共享和协同合作,往往双方权责不明,看似都能管,实则无人管。
(2)缺乏系统的培养体系,教学内容空洞滞后。学校进行校外实践教育的目标在于提升学生综合的专业技能,让学生熟悉企业运作模式、培养职业素养;而企业出于成本和安全考虑,往往只愿意让学生进行简单的重复劳动,学生无法接触主要的生产过程和工艺,甚至有时学习内容大多为参观和听企业介绍。因此大多数学生认为校外实践教学涉及的专业前沿技术一般,实用性不强,学习效果不明显[1]。
(3)指导教师队伍中,企业导师往往缺乏理论基础和授课方法;而高校指导教师则多是“从学校走向学校”的毕业研究生,缺乏生产工作经验,导致指导队伍综合运用知识进行实践指导的能力不足,学生无法将书本知识和企业实际问题联系起来,甚至有些学生根本不知道在企业要学什么[2]。
2 产学研结合,建立稳固互信的校企合作关系
在发达国家,校企合作蓬勃发展。加拿大的滑铁卢大学建立了3000多个合作教育用人单位网络,成为产学合作教育的领导者;美国实行产学合作教育的高校约占全美高校的1/3,企业办学达到51%;日本有2/3的企业与大学开展深入的合作,大企业中有90%与大学建立合作关系[3]。另外,英国的“三明治教育”、德国的“双元制”、新加坡的“教学工厂”都已成为产学合作教育的成功典范。在从“中国制造”转型为“中国创造”的今天,企业亟需提高自我创新能力。因此,聚集了知识和科研人才的高校和走在行业前沿、追逐市场需求的企业进行合作,实现智力和技术的共享,是互补共赢的必然选择。校外实践教育基地要着眼于校企资源优势互补,开展产学研全方位纵深合作,具体包括:
(1)由校企双方领导、专家组成校外实践教育基地领导小组,双方对口部门组成日常管理机构,建立可操作性强的合作准则、责任归属、资源管理、绩效考核等管理细则,明确区分双方的责任和义务。这些管理规定应在公平的前提下,找到双方的利益共同点,通过平等协商达成一致并签订有效的双方协议。
(2)从市场角度着眼,把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功能从单一的学生实习模式扩展为包括应用型人才培养、师资培育、企业文化建设、技术改革、工艺创新、技术服务与开发、就业指导等内容的综合性平台,把企业利益纳入实践教育基地的建设目标中,让企业切实体会到校企合作培养的效益[4-5]。
(3)高校是知识和科研的摇篮,企业可以借助高校在专业理论方面的研究优势,完善产品研发流程,使实验室的科研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在市场竞争中拔得头筹。高校则可以加速成果产品化进程,获得企业科研资金的注入。这些科研成果和产品研发流程又可以进一步分解,形成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的教学内容和实践项目,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发展。
(4)通过组织中青年教师进企业进行挂职和轮训、对企业指导人员提供学历提升机会等多种方式,构建“双师型”导师队伍,并通过优质师资对学生的指导,增加学生对企业生产的贡献。
(5)通过推广企业品牌、提供优先招聘毕业生等配套优惠条件,降低企业今后人才的引入成本和培养成本,吸引企业主动参与校企合作[4]。
3 校企联动,优化教学体系和课程内容
校外实践教育与学校教育具有互动性和传承性,其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对专业技术的运用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亲缘连接。因此,必须为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立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主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力避“有地方去就行”的盲目观点,必须结合专业特点和企业资源选择适当的合作企业,实现专业对口。
(2)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企业人才需求和企业管理模式,分学科、分专业确定不同的教学体系和课程内容,避免无视企业特点的“一刀切”,确保企业有能力提供相应的教学条件并乐于提供教学条件。
(3)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的教育不是单纯的学期末的生产实习或课程设计,而是一个贯穿本科阶段的多级培养过程,因此,必须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企业资源合理规划每年在基地教学的课程和课时,形成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梯度培养方案,提供四年不断线、教学内容新颖而贴近市场需求的实践培养环节。
(4)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的教学内容必须紧跟科技和行业的发展现状,利用企业生产流程紧跟行业前沿、产品设计吻合社会需求的优势,充分弥补校内实践教学资源不足、内容与社会需求关联度不高的弊端。
(5)基地的教学内容中必须涵盖职业发展规划、职业素养培育、企业保密制度等内容,培养具有职业道德和协作精神的应用型人才。
4 建立多向考评体系,加强质量监控
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的日常管理机构应定期对基地教学情况进行考核。考核指标包括:
(1)对学生在基地的学习表现进行考核。此项考核由校方指导教师评学、企业指导教师评学和学生的考核成绩综合得出。
(2)对校企双方指导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进行考核。此项考核涵盖学生评教和督导组评教两部分。
通过考核,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培养方案实施效果,并反馈到教学体系设置环节,不断优化课程设置。同时,通过工作量计算、教学奖励等方式对表现突出的指导教师予以奖励,并在职称评定时予以倾斜。另外,还需每年对校外实践教育基地进行一次综合考核,主要包括:基地每年培养学生人数、学时数、校企双方指导教师人数及结构合理性、设备使用情况、建设成果(技术革新、撰写教材、等),从而推动基地稳定、合理、持续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唐孝云,杨安.产学研结合推进校外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7):276-278,307.
[2]汪俊辉,胡烨.理工科院校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教学改革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5,7:81-82.
[3]杨霞,张继河,张宏玉.基于“协同效应”的校企共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研究.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31(8):225-228.
校外实践教育范文3
一、活动的目的
为使我校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拓展自身素质,职业教育产业办计划于10月底开展职业教育校外实践活动,学生在活动中不仅能获得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机会,还可以检验、巩固和拓展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培养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活动主题:"我的未来不是梦"
三、活动内容、时间和地点
1.园艺专业:(10月30日、11月6日、11月13日)
(1)参观罕台镇温室花卉、蔬菜基地,教师进行实地讲解。
(2)到植物园认识各类植物,教师指导收集树叶,课后制作标本、书签等。
2.汽车清洗专业:(11月3日、11月10日、11月17日)
参观神州行汽车俱乐部实体店(乐多乐超市北),请专业汽车清洁师傅现场演示,学生现场体验汽车清洗的各步骤。教师、专业技师、学生现场互动学习。
3.面点制作专业:(11月4日)
参观蒂奥莎烘培蛋糕店(铁西区政府西侧),观看面点师现场制作各类蛋糕,现场互动、参与制作蛋糕。
4.手工编织专业:(11月5日、11月12日、11月19日)
(1)参观万正商厦(铁西长途汽车站西)负一层美甲店,并与店内技师进行交流、互动实践。
(2)参观"佳禾佳美"鲜花店(铁西大众4S店对面),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插花。指导教师负责学生如何搭配、修剪等任务。
四、组织形式
1.指导教师提前到各实践地点与工作人员沟通协商实践时间和项目。
2.园艺专业按照班级的形式分批进行实践,实践活动要求师生比为1:3,确保学生在外的各类安全事项。
3.汽车清洗、面点制作、手工编织专业根据学生情况以班级为单位或挑选能力较好的学生进行校外实践活动,师生比为1:3.
五、指导教师的任务
1.对学生实践进行现场指导。
2.对学生活动进行总结评价(要求对每个学生进行评价)。
六、活动要求
1.学生全部要求穿校服,产业办所有老师参与。
2.活动车辆统一由产业办安排。
1号车:奇苏和
2号车:杨海宽
3号车:杨跃峰
4号车:房斯庆
3.实践活动教师职责:
(1)活动当天,跟班教师出发前必须做好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并做到出发前、每离开一处活动地点、上车准备回校前、回校后清点人数。
(2)随班教师要教育学生守纪律,讲文明,不乱丢垃圾。
校外实践教育范文4
[关键词]学前双语教育师资;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对策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3)05 — 0144 — 02
近年来双语教学呈现出低龄化的趋势,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目前已广泛地引入幼儿园教学,成为幼儿园启蒙教育的内容之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要求幼儿园“要发展幼儿智力,培养正确运用感官和运用语言交往的基本能力,” 〔1〕尽管有许多人反对幼儿园开展双语教学,学术界争论非常热烈,但是,“越来越多的父母要求幼儿园进行双语教学,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开设英语课,很多幼儿园已经把双语教学纳入到该园的课程体系,建成该园的特色。” 〔2〕目前,幼儿园双语课程实施遭遇的瓶颈就是师资问题,教师的教育理念、专业素质、综合能力等因素影响着幼儿双语教学的成败和质量。
一、C市学前双语教育师资现状
为进一步了解C市学前双语教育师资现状,笔者抽取了C市3所双语幼儿园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试图了寻找提高幼儿园双语教师素质的途径和方法。
(一)教师来源多元化
目前幼儿园双语教师来源具有多元化的特点,一部分教师是非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英语专业毕业生或获得国家英语四级的大学本科毕业生),他们通过学前教育理论与技能培训后担任双语教师;有一部分是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由于幼儿园开设双语教学的需要,因而转为双语教师;还有个别幼儿园聘请外籍教师担任双语教师。
(二)培训形式多样化
目前,C市幼儿园双语教师多数人不是学前教育专业(英语方向)毕业生,而是上岗前参加一些相关的培训后成为幼儿园双语教师。培训形式有幼儿园开展的英语口语培训和学前教育理论集中培训、教师到英语培训机构提高班学习等。但是这种短期培训效果并不明显,仍然有许多教师对双语教学的目的意义、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问题缺乏正确的认识,从而影响了幼儿园双语教学目标的实现。
(三)教师双语教学素质良莠不齐
调查中发现英语专业的教师双语素质比非英语专业教师的英语素质强,具有良好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素质。而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则存在着英语输入数量不足,自身英语水平不高而不能与幼儿良性互动的问题;英语专业的教师则又缺乏学前教育理论与幼儿教育教学技能,如绘画、手工、舞蹈、弹奏技能等,他们也感到工作吃力,压力较大。
调查结果表明,幼儿双语教师不仅要具有扎实的学前教育学学科知识,还要具有丰富的文化知识:不仅要具有良好的知识素养,还要具备良好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不仅要掌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理论与方法,还要掌握英语教学理论与方法。正是幼儿双语教师的素质要素及结构特征,导致了幼儿双语教师的稀缺,同时也为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学前双语教育师资培养实践基地的建设对策
为解决长三角地区对双语型幼儿教师的需求,自2009年起我校与丹麦VIA大学学院(VIA University College)共同举办学前教育专业国际课程实验班合作项目,2012年2月教育部正式批准我校与丹麦VIA大学学院合作举办学前教育本科教育项目。经过4年的合作办学,我校学前教育专业已形成较为鲜明的双语人才培养特色,并构建出一种易行有效的学前双语教育师资培养校外实践基地建设策略。
(一)学前双语教育师资培养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意义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提出幼儿园教师是履行幼儿园教育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需要经过严格的培养与培训,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同时还要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因此,一名优秀的幼儿园双语教师必须要能够将自己掌握的学前教育理论知识、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和幼儿教育技能技巧转化为实践性知识与教育智慧。这就需要学前教育师资培养院校必须提供数量足够的、有助于提高学生实践性知识与教育智慧生成的实习基地。因此,学前双语教育师资培养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既是我校学前教育专业自身建设和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凸显我校双语型幼儿教师培养特色的重要保证。
(二)学前双语教育师资培养校外实践基地建设的类型
我校学前教育专业是国内唯一一所中丹合作办学的本科学前教育专业。我们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双语型学前教育本科人才。为实现这一人才培养目标,我们根据不同类型、不同阶段的实践教学需要,选择了常州市哈佛摇篮国际幼儿园、常州市吉的堡双语智优幼儿园和常州市武进区锦绣国际双语幼儿园作为我校学前双语教育师资校外实践基地。并将其分为学前双语教育师资培养合作紧密型校外实践基地和学前双语教育师资培养普通型校外实践基地。
学前双语教育师资培养合作紧密型校外实践基地是指我校选择在常州市办学实力强的武进区锦绣国际双语幼儿园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校外实践基地。这所幼儿园是武进区教育局确定的一体化国际教育试点学校成员之一,有加拿大的浸入式美语教学特色课程,幼儿园设有美语村和外籍英语教师。我们在合作紧密型校外实践基地主要开展专业课程的实践活动和横向课题研究。如组织中外合作办学班级学生到幼儿园教育见习,在《幼儿园英语教学法》课程中组织学生到幼儿园观摩外教教学活动。同时,我校还与幼儿园合作开展了两项研究课题。
学前双语教育师资培养普通型校外实践基地是我校选择常州市哈佛摇篮国际幼儿园与常州市吉的堡双语智优幼儿园作为校外实践基地。主要是委派我校专任教师指导学生在幼儿园开展教育实习活动,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提供毕业实习的场所,让学生了解常州地区双语特色幼儿园的教育状况,提升学生双语教育能力。对于幼儿园来说,也可以在教育实习期间更好地考察学生,并优先录用学生。同时,我校专任教师在两个月的教育实习指导过程中也为基地幼儿园提供教学、科研等方面的服务。
(三)学前双语教育师资培养校外实践基地建设的原则
为充分发挥校外实践基地对于学前双语教育师资培养的重要作用,我校在与基地幼儿园合作过程中本着以下几方面原则:
1.互惠互利、双向受益的原则
学前教育专业以学前双语教育师资培养校外实践基地为依托,充分利用实践基地的条件来提高学生的双语教学理论素养、双语教学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师资培养校外实践基地则可以在我校实习学生中优先选择综合素质好的优秀毕业生,同时还可以利用高校的科研与师资资源来开展科学研究与幼儿教师理论素养和专业技能培训等。两者可以优势互补,共同受益。
2.平等合作、共同发展的原则
学前教育专业与校外实践基地的关系是平等的合作关系,坚持基地幼儿园课题研究与人才培养一体化互动发展模式,坚持以课题研究为重要纽带。通过合作研究课题,汇聚形成课题研究和双语型学前教育本科人才培养团队,开创多元教育主体共同参与,多渠道、多形式相互促进的学前教育本科人才培养新格局,使我校学前教育专业与幼儿园教育事业共同发展与进步。
(四)学前双语教育师资培养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内容及措施
构建学前双语教育师资培养校外实践基地是解决目前幼儿园双语师资瓶颈问题和探索学前双语教育师资培养有效途径的重要内容。
1.学前双语教育师资培养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内容
学前双语教育师资培养校外实践基地建设要以幼儿教师教育专业化思想为指导,以培养适应学前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的双语型幼儿教师为宗旨,通过加强校外实践基地内涵建设,推动学校双语型学前教育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促进校外实践基地建设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学前双语教育师资培养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促进准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发挥学前双语教育师资培养校外实践基地的育人功能。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由预备幼儿教师发展到合格幼儿教师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是对学前教育理论的系统体验和实践感受,校外实践基地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形成教师指导、学生参与的实践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在教育见习与实习中巩固课堂教学效果,增强学生对幼儿园双语教学的感性认识,在实践中增强学生双语教学能力。二是促进基地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发挥学前双语教育师资培养校外实践基地的培训功能。依托常州工学院师范学院与丹麦VIA大学学院合作办学的教育资源,针对基地幼儿园在双语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难题,对基地幼儿园教师进行双语专业知识、双语教学能力、幼儿园双语教材教法等方面的培训活动。三是开展学前双语教育师资培养的交流活动,发挥学前双语教育师资培养校外实践基地的研究功能。依托校外实践基地和我校中丹合作办学的平台,组织专家、外籍教师及一线幼儿教师形成研究团队,整合研究资源,定期召开双语教学研究活动,实现双向互动,探寻学前教育双语教师成长、成才的规律,为科学构建职前学前双语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和职后学前双语人才培训模式提供智力支持,全方位提升我校为地方学前教育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2.学前双语教育师资培养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措施
为进一步发挥学前双语教育师资培养校外实践基地的功能,我们注重建章立制,明确校·园合作共同体的权利与义务,保证基地协议的顺利实施。幼儿园教师们恪尽职守,认真指导学生的教育教学活动,确保了实践教学质量,全面提升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双语教学素质。同时,我校教师为基地幼儿园开展了英语教师幼教化和幼儿教师英教化的多种培训活动,提升了基地幼儿园教师的双语教学能力。通过课题研究,我们构建出学前双语教育师资培养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模式,建立了“校·园合作共同体”,即学校专任教师、丹麦VIA大学学院教师和基地幼儿园教师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基于人才培养的共同愿景,共同构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共同制订学前双语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建设课程体系,共同实施教学实训项目,共同指导学生见习与实习活动,融“教、学、研”于一体,达“手、脑、心”并用,幼儿园教师全程参与学前双语教师职前培养全过程,实施双方在教学实践领域开展全方位深层次合作,形成了“资源共享、人才共育、校·园共管”三位一体的校·园共同体模式。实现了学校与幼儿园、学校教师与幼儿园教师及学生的共同成长,构建出以双语教学专长引领学生全面发展的幼儿教师教育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形成了我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双语特色。
〔参 考 文 献〕
校外实践教育范文5
关键词 水产养殖专业;实践教育基地;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1-0331-02
1 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在水产养殖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水产养殖专业属于比较典型的应用型专业,培养的人才要求有较高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现场工作能力[1],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具有其他教学方法无法取代的重要作用。重视实践教学和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也是该专业多年来的办学传统和主要特色。
由于传统的理论教学及校内实验室教学无法满足侧重于生产实际的实践教学的要求,建设高质量的实践教育基地也就成为水产养殖专业建设和发展的必然要求[2]。大连海洋大学、广东海洋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多所相关高校的水产类专业都十分重视实践类课程在教学中的应用,并建有为数众多的校内外实践教育基地,其中很多基地尤其是一些规模较大的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发展生产诸方面都取得明显效益,这些实践教学基地具有较好的实践教学条件和指导力量,其中一些基地成为学生就业的稳定场所[3]。效益良好、运行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也为学生参加实践教学、深入了解社会、生产实际提供了保障条件。
2 传统的实践教育基地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高等教育形式、海洋经济及水产养殖业呈现快速深度发展,尤其是农业类高校的大规模扩招,使原有的校外实践教育基地难以满足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运行模式和管理机制与社会实际出现了脱节的状况,各种问题逐渐显现。企业如何保障经济效益和学校如何保障学生培养质量成了困扰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和发展的主要矛盾。企业追求高额利润,在生产过程中强调低成本、高效益,学校为了提高学生培养质量,更注重生产中教学效果,希望学生能在生产中学到有用的知识,强调生产的具体过程和科学内容。比如在淡水鱼类繁育实践教学过程中,学校更希望能完成鲢、鳙、鲤、鲫等常规养殖品种的繁育过程,因为这些传统鱼类的繁殖能够使教学过程更有代表性,学生能学到更有价值的专业知识。但是企业更注重龟、鳖、黄颡鱼、怀头鲇等经济型鱼类的养殖,甚至有些基地为了节约成本,干脆取消繁殖过程,从南方运来鱼苗进行养殖,以追求更快更高的经济效益。还有些基地完全以生产经营为中心,过分强调经济利益,根本不关注也不重视基地的实践教学任务,甚至在经营效益不佳的情况下排斥实习师生。该种情况造成实践教育基地难以发挥真正的教学作用,也失去了基地的实际价值,造成实习基地难以维系甚至名存实亡的窘境。
3 新形势下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的对策
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校外实践基地越来越难以满足学校人才培养的需要,而侧重应用的水产养殖专业离不开实践教学,也离不开校外实践教育基地。高质量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是提高高等农业院校水产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和保障[4]。新形势下,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培养质量、适应社会实际需要,适应学生不同的就业取向,选择效益良好、发展前景明确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并做好建设、维护,最终实现校企共建双赢是保证基地长远发展和教学质量长久不衰的关键和基础。在近年来的学生培养和基地运行实践过程中,笔者经过有针对性的研究,在基地建设与维护方面提出如下对策。
3.1 设置合适的管理模式和科学的运行机制
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必须设有基地合作共建管理委员会,一般由企业领导作为基地的主要负责人,学校领导担任第二负责人,由双方其他领导担任委员。委员会根据需要可下设基地建设部、生产管理部、教学管理部等专门机构,处理基地建设的日常管理和教学工作。基地建设的所有重大事项均由基地管理委员会讨论决定,委员会定期召开合作共建工作会议,研究处理合作共建中的重要事项,部署基地年度工作计划。企业方面重点负责基地的建设、维护和发展工作,并承担基地的日常管理职能;学校负责基地学生的教育教学管理以及师资队伍建设等,包括教学计划制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课程改革、教师培养、教学质量保障等。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一整套灵活高效、可持续发展的实习基地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同时要建立完备的基地管理规章制度,确保学生校外学习阶段的安全;在管理办法上,校企双方应本着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原则,以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为宗旨,更新观念、调整思路,不断加强和改善基地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方式,建立全新的校企联合管理体系。基地建设的所有重大事项均由基地管理委员会讨论决定,委员会定期召开合作共建工作会议,研究处理合作共建中的重要事项,部署基地年度工作计划。企业方面重点负责基地的建设、维护和发展工作,并承担基地的日常管理职能;学校负责基地学生的教育教学管理以及师资队伍建设等,包括教学计划制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课程改革、教师培养、教学质量保障等。
3.2 建立完备的基地管理规章制度
科学合理的基地管理制度是保证基地长期稳定发展的必要保障和坚实基础,为了加强校外基地的建设和良好运行,必须建立完备的基地管理规章制度[5]。在实践中,笔者认为校企双方应共同协商并制定基地的管理制度,如“实践基地管理规定”、“实践教学工作管理办法”、“实习工作质量评价指标”、“实践教育基地安全管理规定”、“实习中期检查制度”等相关规章制度,对实习的组织管理、成绩评定、学生安全以及实践教育基地的建设和管理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和质量标准。从制度上确保实习和实训工作规范有序地进行,从而不断推进基地实践教学水平的提高,保证在基地运行过程中,校企双方能够达到互惠共赢,可持续发展。
3.3 建设稳定的指导教师队伍
师资队伍是保证基地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建设一支教学水平高、实践能力强、专兼结合、经验丰富、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是提高校外教育基地教学效果和教学水平的基础和保证。
由于水产类院校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一般都远离城市,交通不畅,生活条件落后,缺少娱乐设施,生活条件单调艰苦,而且实习工作量低,在职称评审中不计入教学学时,因此现在学校青年教师一般不愿意参加实习指导。种种原因导致目前普遍存在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存在整体年龄偏大、学历偏低、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等问题。由于缺乏有效机制,基地的兼职指导教师队伍发挥的作用还不够大。随着社会的发展,基地的运行越来越受到师资力量的困扰和制约。为了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应通过专门人才引进、工作量减免、特殊补助、评职称倾斜等激励措施,鼓励广大年轻教师、青年博士积极参加实习指导,以此提高师资队伍学历结构、改善队伍学缘结构,形成良好的师资梯队。另外,还要通过横向联合、科技合作等方式,大力加强企业人才培养,并采取聘用等方式吸纳引进企业的高级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加入指导教师队伍,组建一支专兼结合、实践经验丰富、权威高效的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在基地现场讲授企业课程。同时采取有效措施,在评职评优等方面对实习教师予以倾斜,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鼓励校内有企业经历教师参与实习指导,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3.4 投入必要的经费和加强实践条件建设
一般来说,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是基于各自不同的需求由校企双方共同设立的生产、教学、科研三位一体的一个组织机构。要保障基地的长期稳定发展,前提是必须使基地能够满足双方不同的需求,对企业来说就是在保证或提高自己的经济效益的基础上能够满足学校的教学需要,对学校而言,就是在保证或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的前提下不影响甚至提高企业的经营利润和发展空间。
基于以上分析,为提高实践教育基地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不断扩大基地容纳能力,保证基地的长期稳定发展,校企双方都应该在基地建设中投入必要的经费,一方面要加强实践条件建设,另一方面要购买必要的实验教学设备,提高教学质量。如企业应不断加强实验室建设、教师食堂建设,逐步改善实习学生的学习生活条件;同时校方每年应投入必要经费,用于购买校外实习必要的仪器设备、药品、消耗品,解决师生的交通费、劳动保护以及实习补贴等。
4 结语
综上所述,水产养殖专业的人才培养离不开实践教育基地的支持。而新形势下,建设一个设施完备、效果良好并长期稳定,能够形成双赢局面的校外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校企双方必须共同努力,不断改革思想、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科学的管理模式和合理的运行机制,改善实践教育基地的教学条件,更新教学内容,强化实践育人、协同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经得起考验、可持续发展的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5 参考文献
[1] 刘焕亮,高悦勉,张泽宇,等.水产养殖学专业(本科)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1999(6):53-54.
[2] 库夭梅,温小波.水产养殖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与思考[J].中国农业教育,2004(3):39-40.
[3] 郭启炜,杨小林.浅谈水产养殖专业就业实践基地的建设—以长江大学为例[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8(5):263-266.
校外实践教育范文6
【关键词】实践教学;数控技术;教学意义
0 引言
数控技术是一门综合性比较强的学科,融合了机械类、电子类以及信息等方面的知识,由于社会和企业呼吁更高技术水平的数控人才来满足市场的需求,促进我国制造业朝着更远的方向发展和前进,因此我国需要加强对学生的能力培养,而实践教学作为培养学生专业技术、个人素养以及综合能力方面的主要措施,在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实践教学对于培养数控技术的人才所具有的意义
数控技术的操作性比较强,因此一般而言其教学的过程都分成了理论部分的教学,实验操作性教学以及实践活动教学三部分,其中实践方面是最重要也是最能考核学生能力的部分,对学生的就业和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实践教学对学生专业技术的培养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数控技术是利用计算机编程的功能,事先将程序都编排好,从而完成对机械操作流程的控制,达到大大减少了工作时间,提高效率的目的。通过其基本的工作方式可以看出,只有学生自己亲自在电脑上进行编程,慢慢琢磨,并将程序输入到机械中,才能验证学生是否真的掌握了知识,所以说需要进行实训或是实践的教学。在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发现学生还有哪些地方是比较薄弱的,也能发现自己在教学中所存下的漏洞,得以改进。另外学生在实际的操作中,以及在企业工作的氛围中,可以大致明白以后自己所从事的工种,从而在以后的学习的中更加有重点和侧重点,也就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其次,实践教学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一是,在实践所达到的最基本作用就是能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操作的过程中能将以往所学的知识点进行串联和运用,所以说在实践中锻炼了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二是,在实践教学中,一般都需要与人进行沟通交流,无论是与教师还是与其他同学之间都需要交流和探讨,因此在互相探讨和讨论之间能无形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人际交往的能力。三是,数控技术对程序编程的技术要求并不是按照书本知识那样照搬照套,而是需要在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式的编程,才能满足社会对数控技术的要求,以及促进制造业的发展,所以在实践的过程中,可以鼓励学生多尝试,多开发新的操作控制程序,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另外,在实践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新的问题,以及新的困难和挑战,在解决问题的时候也能锻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的能力,以及提高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最后,实践教学对学生尽早适应企业和社会起到了很大的帮助。就算学校建立有实训教室或是模拟训练室,但是跟企业中的机械设备以及工作环境还是有很大出入的,因此通过到企业中的实践教学能切合实际的了解到企业机械的具体操作过程,电脑程序的编程以及每项工种之间的衔接内容。另外有部分学生虽然有很丰富的理论知识,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还是很有欠缺,需要有人带领或是指导,但如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活动和教学,能大致了解操作的情况,对以后的就业适应性大大提高,同时也就提高了工作效率。
2 提高学生实践教学能力的校外实践教学途径
最近一些年,我国计算机技术发展速度比较快,而对于机械制造方面来说,一般水平的数控机械已经满足不了企业和社会的需求,加上数控技术的人员的就业面比较广,能在很多行业有所发挥,因此现阶段企业对数控技术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满足企业的这一需求,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变得尤为重要。
首先,要确定好校外实践的理念和宗旨。校外实践教学活动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对知识的运用能力,但是很多高校并没有重视,还是以知识的灌输为主,缺乏对实践教学的重视,思想观念也没有得到转变,尤其是对学生的实习环节,所以要明确好为什么要进行实践教学的目的,要让教师和学生都了解实践的重要性。在实习的过程中,要让学生认真对待,教师也要在旁进行协作,这样一方面增加学生的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也增加了教师的实习经验,以便于以后在理论知识的教学中能将实际部分融合起来。
其次,是确定将校园内设立的实训室、校外组织的实践活动以及与企业之间建立的产学研比较系统和有条理的结合起来,创建新的实践教学模式,全方位的提高学生的数控技术能力以及对社会的适应能力。
再次,是树立阶段性校外实践模式。先是熟悉式的校外实践模式,在数控技术专业的学生进入学校学习一定的理论知识后,就安排他们进入生产车间熟悉机械的运作过程和生产的环境,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能有何用处以及如何运用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和方向。再是模仿和模拟式的校外实践模式,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专业技术和理论知识后,让学生到企业中进行模拟式训练,仔细观察生产人员或是对机械的操作人员是如何进行工作的过程,通过看到的情况分析这一工序形成的基本原理和规律,从而从中学到知识。另外根据模仿专业的工作人员的动作和流程,也能帮助自己收获到知识和提高动手操作能力。最后是在固定的实习阶段,安排学生到生产中担任一定的职位和职责,通过独立的实际性操作,和设定的工作任务,能帮助学生独立的或是以团队的形式进行编程,完成一项较为复杂的工作。
最后,是建立实践平台和知识模块结合的校外实践模式,将培养的目标进行模块化,一是,每学完一个模块的理论知识,以及相配套的专业技术,就组织进行校外的实践活动,这一实践活动的完成需要高校与校外企业建立良好的关系,以便于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及时的考核。二是,对于各个知识点的衔接以及重复交叉运用的部分,要采用综合性实践任务,对于重复的部分要取消讲解,要学生采用回忆的方式将知识点进行串联,并布置综合性的实习任务让学生完成。三是,采用启发式和引导性的实践方式,在校外实践的过程中,有问题或是需要探讨的地方,要引导学生自己去摸索,或是采用引导式的方法,不要直接给予指导,从而帮助锻炼了学生独立解决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3 结语
本文围绕实践教学对于培养数控技术的人才所具有的意义这一视角,认为实践教学对学生专业技术的培养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以及对学生尽早适应企业和社会起到了很大的帮助,正是由于其重要性,因此提出了提高学生实践教学能力的校外实践教学途径,包含了确定校外实践的理念和宗旨以及建立实践教学模式等内容。
【参考文献】
[1]张晓东,徐盛学,汪菊英,聂小英,王执忠.数控技术人才工程能力培养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11):126-128.(下转第3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