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道德品质的培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道德品质的培养范文1
关键词:体育教学;高中教育;学生;道德品质
根据现阶段我国学校体育中具体目标:既要求学生增强体质,掌握体育与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高中教育阶段,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作为一个十分关键的教学课程与发展目标,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利用各种机会和可能,如体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形式、教学评价等等,持之以恒地发展学生的人格品质,塑造他们健全、完美的人格,进而提升学生整体的道德品质。
一、 教师需要及时提高自身的德育教学素质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成长的心灵导师,如何才能真正做好心灵导师的这一角色,并正确塑造学生的道德品质,已经成为现阶段体育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首要核心。学生优良品质的形成,受教师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有些往往是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形成的,所以教师的师德品质对学生起着不可忽略的作用。青少年学生总是喜欢模仿教师的行为,体育教师的活动能力强,与学生交往广泛,是学生首先模仿的对象,所以体育教师更要为人师表,注意自己的形象。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在教给学生技能,增强学生体质的同时,注重培养其优良道德品质。只有使受教育者的精神素质、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得到全面发展,才有可能真正培育出一批又一批高素质的人才。
二、积极创设道德品质培养的教学情境
高中体育课堂教学活动作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学习活动,同时也是师生之间进行学习活动、情感交流、道德品质熏陶、学习兴趣培养、能力等多方面的心理交流活动。道德品质只有在温馨、愉悦、情感交融的教学情境中,才可以真正实现激励学生团结向上的教学作用。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有效学习交流,巧妙的运用教学评价,不断构建师生之间的良好教学关系,在不断加深与班级学生的学习情感后,学生才会自主的参与到德育品质的培养活动中,甚至会在很大程度上转变成为学生自身最为迫切需要的物质。除此之外,体育课堂还需要运用定期竞赛的形式,不论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是全面构建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体育比赛这一教学方法总是最佳的,而将合作学习合理的融入至竞赛的始终,也会更有效的促使学生以积极向上的心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因此,运动竞争不仅是技术、战术、智力、身体素质的竞争,也是意志品质和心理素质的的竞争。
三、充分发挥体育教学鲜明的教育性
体育教学在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和培养能力的过程中能影响学生的思想感情,能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和性格特征。学生在任何一项运动技术的练习中都会产生一系列的生理反应和心理情感反应,如恐惧、疲劳、怕疼、怕伤等,教师需要严格遵循体育教学内容的特征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不畏艰难,不怕困苦,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的培养,并以此不断强化课堂教学的价值。 例如,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体育游戏过程中,需要先让学生深入明确此教学游戏的具体含义、游戏规则、学习任务等,并且要求学生须严格遵守规则,长此以往,学生在规范、严格、有组织的体育活动中就会增强组织观念和遵守纪律的自觉性,形成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的习惯,进而强化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四、将课堂教学逐渐由灌输转变为教学实践
高中学生正处于渴求知识的阶段,他们乐于参与实践活动。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中,通过学生自主的学习实践,有效的增加德育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学习实训,进而使高中生这个群体可以自主形成德才兼备的健康人格。例如,学生在进行跨栏跑这一项教学实践时,经常会遇到不小心摔倒后继续爬起来参加训练的事情,教师此时需要及时给此学生一定的鼓励与语言表扬,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因此而倍受鼓舞,对培养班级中学生的自愈能力、坚韧顽强、积极向上、为集体争光的道德品质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对于课堂中的一些小细节,教师亦不可忽视,如借还器材一事,教师可以督促学生自主编制轮值流程表,然后要求学生严格遵照值日表进行轮值,这样一来,不仅有效培养了学生热爱集体、爱护公物的学习品格,还进一步的强化了学生对自我负责的良好品质。
五、结语
体育教学对学生道德品质行为的培养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意义,高中体育教学,需要以学生学习的这一视角出发,坚守相关教学原则,将德育教学内容有效渗透其中。在具体实践教学过程中,应当重视和加强道德品质教育,不断优化教学育人成果,进而全面提高高中生群体的身体及心理素质等,为他们日后的学习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参考文献:
[1]甘宝清.学校体育与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五卷)[C],2015:2.
[2]覃健珍.浅谈体育教学如何加强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15,01:123+133.
道德品质的培养范文2
孩子来到世界上的第一天,父母就与孩子朝夕相处,相依相伴,也就是说,孩子与父母接触时间最多。因此,爸爸妈妈的道德品质、生活方式、言语行动时时刻刻都在影响着孩子,影响着他们的思想、行为,所以,孩子的一些道德品质、生活方式言语行动、意志性格这些非智力因素不好的习惯,应该说是从小养成的、从父母那潜移默化学来的。正因为这样,我觉得德育教育,应当从小培养、从父母抓起,才能把学生培养成品学兼优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一、为人师表,率先垂范,培养孩子关爱他人的良好道德品质。
在我们的周围,大多都是独生子女的家庭,在这些家庭里面,孩子们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孩子就是家长们的一切,吃饭时,最好的菜总是放在了孩子的面前,甚至让他们独享;看电视时,遥控器总是让孩子操纵;跟其他同伴相处时,孩子总是不容许把食品和别人分享,甚至是家里人;孩子上学和放学时,书包总是挂在家长的肩膀上……而“小皇帝们”还以为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我的邻居也有一个小孩,我们经常看到这个孩子无理取闹,大声地喝斥、指责他的父母、爷爷奶奶,而他的家长们却站在一旁,啥也不会说。 这真是一个令人心痛的场面,一个连自己的父母、自己的爷爷奶奶都不懂爱的人,我们还能奢望他会去爱别人吗?自己心中没有爱,我们更不能指望他能成为一个关爱别人、乐于助人的孩子了。
关爱,是一种高尚品德,是一个人不可磨灭的良知,更是人类健康发展的具体表现。所以,父母应该从小就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关爱别人的良好道德品质。
从事教师这14年来。我一直严以律己,在课堂上语言表达要言明达意,不要啰嗦。在课后与学生自由交谈,语言要轻松有趣,注意方言的口误,不要过于放纵。此外,作为老师,要注重仪表得体、衣着大方。记得有一次上晚修时,由于洗澡很匆忙,就赶紧穿着拖鞋和断裤,头发没来得及梳齐,来到教室,刚一进门,同学们从头到脚把我看了一遍,都沉默不语,我感觉到有些不对劲,接着继续讲练习,写作业,过了20多分钟,有几个学生偷偷地笑了,我感到莫名其妙,便点名问个究竟,其中一个大胆的学生说:“老师,你的样子和以前不一样,很可笑。”听了这么一句话,我猛然一醒,小小的失误在小学生心里会产生这么大的反应。与学生常常相处,教师的一言一行,外表形象,都会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每一位学生。
二、课本为本,示范引导,培养孩子诚实守信的良好道德品质。
《狼来了》是人所共知的故事,它告诉天下所有的孩子要诚实。诚实守信是一个人优良品质的重要体现,所以培养孩子诚实守信的道德品质,是教会孩子怎样做好一个人最基本的要素。小学生平时在课堂上接受的良好的思想教育,是从课本中学习而来的,小学品德和社会三年级下册《邻家的小伙伴》,我在教学中不仅让学生知道邻居的好处,而且还教给学生如何与邻居和睦相处,学会尊重他人,他人也会尊重自己。还有小学语文第6册中《她是我的朋友》一课,我在教学中既讲了课文的内容,又讲解阮恒是一个勇敢,舍己救人的孩子,从起先的举手——放手——举手,最终用自己的鲜血救活了一个小女孩的生命,这种高尚的品质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讲完后,我还在班上开了一个小小的讨论会,说说你向阮恒学习了哪些品质?然后写一写小练笔,这样,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学习阮恒的勇敢,舍己救人的好品质。
要培养孩子诚实守信的道德品质,我是这样做的:(一)榜样教育。每天晚上的睡前故事都会多挑选有关诚实守信方面的,让孩子们通过故事人物的事迹吸取教训、明白虚伪、说谎更可耻的道理;注意运用孩子自身的经历和身边的事情进行引导。(二)创设合理、轻松的氛围,让孩子认识自己的错误,勇于承认。小孩子总有这样的心理:做错了事,担心被批评而说谎。这时候,无论孩子做错了什么,我都不会再追究。而是努力创设合理、轻松的环境,鼓励孩子大胆承认错误,只要以后能改正了就是好孩子。(三)言传身教。我和孩子的爸爸在孩子的面前总是做好表率,答应了孩子以及别人的事情,我们总是努力做到,因为特殊原因而做不到时,我们会跟他们解释清楚,过后还会抽空补回。在我们的耐心教育下,我的一双儿女都极少做出不诚实守信的事情,常常受到同伴、老师、家人的赞扬。
三、事例为摸,故事为范,教育规范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
在我们学校生活当中,都经常发生大大小小的事,教师要留心观察把握生活中细小的事,有教育的事,讲给学生听,让学生作比较。上个星期三的劳动课,我们班的王云、家壮、艺著三个同学站在劳动清洁区有说有笑,没有动手去参加劳动,我发现后,及时令其改正,劳动完后,我布置学生回教室,我对在这次劳动课中表现较好的欧元、吉财、冬喜、英欢的4位同学进行表扬,对王云、家壮、艺著的不认真劳动给予批评,深刻地给学生讲热爱劳动的好习惯,在劳动中不仅可以培养我们不怕苦不怕累的品质,还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小学生都非常喜欢听故事,我就投其所好,选出一些有教育性的故事,让每个小学生听了故事后,理解故事里蕴含的高尚的品质,以及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我给学生讲《铁杵磨成针》的故事, 从这个故事,我教育学生如果把学习学好,就得下苦功夫,要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精神。此外,还讲雷锋、、等名人故事,通过讲故事,让学生也像这些名人一样努力,有名人那样的精神和品质。
四、小处入手,言传身教,培养孩子明辨是非、勤劳俭朴的良好道德品质。
明辨是非是人格的体现,是优良道德品质的表现。孩子能否准确判断是非是离不开爸爸妈妈的正面引导。有些父母由于过分溺爱孩子,孩子犯错了没有及时纠正,甚至袒护,这样的行为,严重影响了孩子道德的认识和道德行为的发展。所以只要家长能对所遇到的事情做出公正的判断和评价,就必定能提高孩子明辨是非的能力。
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道德品质,父母既要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优点和良好品行,又要善于指出孩子品行上的问题,鼓励孩子扬长避短,引导孩子改正缺点,让自己的孩子能明辨是非,明白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孩子们的良好道德品质,使孩子们健康成长。
勤劳俭朴是一种美德,是日常生活中长期培养形成的一种行为习惯。其中勤劳是指勤奋工作、热爱劳动的品质和行为;俭朴是珍惜劳动成果,不铺张浪费、不追求奢侈享受、节俭朴实的生活作风和行为。当今社会的孩子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孩子是家长们手心里的宝,要什么就有什么,这样就造就了一些孩子从来都不懂得珍惜、去爱护、随便浪费、懒惰的坏习惯,形成不良的道德品质。因此,这是决定一个孩子将来的关键。为了培养孩子勤劳俭朴的道德品质,我大力培养孩子动手的能力,让孩子懂得了通过劳动获得生活的能力,长大后会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幸福美满和谐的家庭的道理。
道德品质的培养范文3
关键词 公民 “四性”品质 道德文明建设
中图分类号: D648 文献标识码:A
一、道德认知的理性化教育,增加公民的接受性
道德认知即对现实道德关系和道德规范的认识。道德认知是道德品质形成的必然前提和基础。对道德的理性化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道德灌输”。道德灌输是一定社会或者集团为使人们遵循其道德行为准则而有组织、有计划地向受教育者传授道德理论、道德原则等知识的活动,是一种从外部向个体内部的“注入”。
在公民的道德建设中,我们有必要运用道德灌输方式,充分利用各种教育渠道和大众传媒对全体公民进行道德知识和理论的灌输,宣传正义、善良、诚实、守法、合法的道德行为,以正确的价值取向教育人、引导人,并在此基础上引导人们逐步建立其所理解和追求的由道德理想、道德信念和道德价值等意识和观念所构成的意义世界。但是一味地强调“美德袋”式的道德灌输,只重视道德教育和外在价值取向,而不考虑道德个体对道德的接受性,就会压抑个体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也不能起到唤醒、激活与弘扬其道德潜能中的积极的建设性的因素。因此在公民道德建设过程中,在进行道德灌输和外在导向的同时,还必须考虑到受众群体的年龄、心理和需求,注重公民个体道德接受性地培养,将外在的知识内化为自身的道德素质。例如某市在各级学校中深入开展“孝敬课”、“社会服务课”、“党团课”等各种活动是有其重要作用和意义的,能够在未成年人思想中“注入”道德知识,“种智亦种德”。
二、道德情感的情感化引导,培养公民的体验性
道德情感是关于人的举止、行为、思想、意图是否符合社会道德行为标准和客观的社会价值而产生的情绪体验,是由对那些能满足人的社会道德行为准则的需要而产生的情绪体验。
道德情感培养的途径有:(1)以亲情为基础,通过家庭成员与个体的相互关系培养其道德情感。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家庭之中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体验处理得好就能体现到大社会中来。(2)政府通过情感化唤醒公民的良知。良知是人性光辉的底线,是对他人富有同情心和爱心,有强烈的责任感和社会正义感。引导“人”去体验道德生活,感受人世间的真实感情,以此促进个体稳定的道德情感的产生。(3)建立有利于道德情感确立的社会环境。道德情感的发生与个体所处社会环境有极大的关系。应充分发挥新闻传媒、文化、艺术的力量,通过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开启专题、专栏,让广大人民群众有交流的平台,组织公益广告、宣传图片、流动宣传车、文艺演出、设立标牌、知识竞赛等方式,通过多样化、立体式的氛围营造,促进道德情感逐步发展。
三、道德需要的人本性思想,培养公民的自愿性
当前我国道德建设的进程并不顺利,道德建设的效果也不是十分理想。反思原因时,往往把它归结为道德建设的效果不易在短期内奏效,或者认为道德调节手段比不上政策法律调节手段的强制性而影响到它的作用等等,但是,我们很少认识到,我们进行的道德教育与道德宣传,只是把道德当作一种调节人们之间关系或人们行为的外在约束力量,而没有把道德教育与人的切身利益和现实需要结合起来,没有把这种外在的约束力量与人的内在需要结合在一起,使外在的约束力内化为人的道德意识与道德行为,这就势必影响到道德调节作用的充分发挥与道德建设的成果。
心理学研究表明,对已形成个性的人,个性心理调节着具体的心理活动,其中个性倾向(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信念、理想、世界观)是潜在的起主导作用的因素,并且以需要为核心、为基础, 能力、气质、性格等个性心理特征是外显部分。因此,人的需要是人的全部心理活动的核心内容,尊重和满足主体的道德需要是道德行为的动力。因此政府为公民提供正当道德需要的环境氛围和实现机制,培养公民的自愿性。
四、道德行为的直接性表现,培养公民的参与性
道德品质的培养范文4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大学生 道德品质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高职院校是为社会培养高级技能人才的教育机构,担负着培养全面发展的现代化人才的重任。进行高职院校大学生道德教育,关系到高职大学生道德修养的提升、健全人格的形成、整体素质的提高,是对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贯彻和实施,是高职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
1 德育工作在高职院校工作中的重要性
高职院校大学生道德教育是高职院校的重要任务。近几年,我国颁布了相关政策文件,以号召高职院校不断加强学生的德育工作。其中,2005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就明确指出:“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以人为本,突出以诚信、敬业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确定一批职业教育德育工作基地,造就一批劳动模范、技术能手作为德育辅导员”。而在2006年,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又再次强调:“要加强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建设,倡导选聘劳动模范、技术能手作为德育辅导员”。由此可见,国家对高职院校大学生道德品质培养的要求不断提升,与此同时,对承担这一重要工作的高职辅导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希望。
2 当代高职院校大学生道德品质的发展特点
2.1 道德认知水平相对较低
所谓道德认知是对于行动准则的善恶及其意义的认识。它既包含着对一定的道德知识的领会,也包括以这些知识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变为信念并且以此来评价自己和别人的道德行为。高职院校大学生因为面临着激烈的社会竞争环境,在院校的学习生活过程中,往往容易忽视良好的个性品质的培养,而一味重视职业知识、技术能力的提升。在大多数高职大学生的眼中,市场对人才的考量主要是以知识与能力作为标准的,理想与道德并非重要考核内容,因此,部分高职大学生忽视了自身的道德品质建设,忽视了优良道德思想和传统文化的学习,最终导致了道德基础理论知识贫乏,道德观念容易变化,道德判断不够准确和客观。
2.2 道德情感比较淡漠
道德情感是人的道德需要是否得到实现所引起的内心体验,它与道德认知一起,是推动人产生道德行为或制止不道德行为的内在动力。最年来,社会上不断涌现出各种不正之风,如、请客送礼、拉关系走后门等,这些负面的社会现象不仅通过电视、网络等多种媒体途径,逐步被高职大学生所了解,与此同时,部分不良行为也时常与高职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产生联系,如通过作弊的方法最终获取了奖学金,通过请客送礼的途径找到了好工作等。当这些不良的道德行为与学校的正面教育发生矛盾时,很多学生产生了消极的道德情感或情感障碍,最终导致爱国主义情感、义务感、责任感、事业感等积极道德情感的缺失。
2.3 道德行为能力低下
道德行为的决定因素是环境、社会文化关系以及各种客观条件、榜样和强化等。高职大学生大多涉世未深,自控力差,明辨是非的能力还没完全形成。在履行道德义务的过程中,常常表现出缺乏克服困难和障碍的能力和毅力。在受到暴力、金钱等不良思想的诱惑和侵蚀时,常常表现出自我控制能力和忍受挫折的能力差,在对善、恶进行评判、决择的过程中,常常表现出评价能力低下,优柔寡断。没有坚固的道德城墙来抵御外来不良思想的侵入,以致违背最基本的道德准则,丧失应有的义务感、责任感和羞耻感,做出不正当的道德行为。
3 辅导员如何有效帮助学生提升道德品质
3.1 帮助学生领会道德知识,提升道德认知水平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途径,传统的思想政治课堂不仅是道德知识传播的主要场所,同时又担负着塑造人生观、道德观的重任。而由于高职大学生对道德知识的忽视,思政课堂的到课率常常不容乐观,这就要求辅导员建立完善的考勤制度,充分保证学生的到课率。与此同时,道德知识不同于其它学科知识,仅仅依靠简单的灌输方式也无法取得好的教学效果,针对当今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辅导员应在课余时间开展学生专题活动以配合理论知识的学习,例如,播放电教片、举办主题班会、组织演讲活动、安排社会实践活动等,帮助学生不断地应用道德知识进行行为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形成道德信念和世界观,道德信念和世界观是道德认知的高级形式,它构成道德动机,可以使学生在的道德行为中表现出坚定性与一贯性。辅导员的任务是帮助学生形成和掌握各种知识信念,为学生养成科学的世界观打下良好的基础。促使学生把道德知识变成个人行动的指南与准则,
3.2 帮助学生培养积极的道德情感
辅导员是大学生在整个高校学习、生活的时间里接触最多的人,大部分学生在校期间一旦遇到困难,就会第一时间想到向辅导员求助。正因如此,辅导员也是大学生情感教育实施最合适的人选,在学生道德情感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引导性作用。在进行思想教育工作时,辅导员首先应做到“与生共情”,深入到学生的内心,体验学生的情感、思维,并将自己的情感传达给学生,让学生能够真正感受到被理解与被关怀。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尊重学生,引导学生道德情感正向发展。与此同时,辅导员在高校的学生日常性事务中,也应时刻渗透人文关怀,在各项学生工作中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做到有理有情,将道德情感教育贯穿于日常工作始终,时刻关注学生思想动态,避免学生消极情感的产生及传播,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情感体验。同时,辅导员要时刻注意自身的道德修养,在平时的生活中给学生以美好的情感熏陶,将自己的良好道德情感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学生。
3.3 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道德行为能力
道德品质的形成,不能离开道德行为,而在行为的培养中,辅导员应该特别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首先,要增强学生道德意志,帮助学生抵抗诱惑。学生的意志类型是有差别的,这种差别与个人的气质类型固然有一些关系,但主要还是与后天培养有关。在培养道德意志品质与发展一般的意志品质时,要充分利用榜样作用,使学生既明确为什么要培养道德意志,又有仿效对象。同时,创设困难情境,组织行为练习。对于学生的某种不良道德品质,可以通过创设特定的道德情境,加以练习,在练习过程中,对学生出现的正确认识及时给予鼓励,帮助学生将正确的道德认知转化为良好的道德习惯,意识到行为养成过程中教育反复性的重要作用,不断进行训练与强化。辅导员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一些集体活动,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中塑造良好的道德文明观念,养成文明道德能力。
参考文献
[1] 崔师睿.高职院校大学生道德情感教育研究.山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1.6.
道德品质的培养范文5
学生的活动大多数是以班级形式出现的,所以班主任是德育工作的先锋者和主导者。在平常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中,我认为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有助于加强学生的道德教育,在各个方面有助于他们身心的健康成长,是行之有效的,是符合教育发展规律的。
一、理解、尊重学生,用爱心教育学生
理解就是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心理实际和生活实际。班级德育工作的开展,学生德育素质的提高,必须遵守一切从实际出发这一分析、处理问题的原则。尊重就是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和要求、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待人。作为一个班主任、一个老师即使学生犯了错误,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时,也应尊重学生的人格,谆谆教导学生才能取得教育的效应。一味的训斥,只能促成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更不能用挖苦、讽刺的语气来伤害学生的心。教师对学生的理解尊重,就会使师生关系更为融洽。其次老师要从爱心出发,爱心出发即是进行教育的前提,班主任要关心爱护班级中的每一个学生,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批评教育,是为了预防错误不再重生,是真心希望学生个个都能健康成长,真心希望学生个个都能成材。老师有爱心,学生也能更加爱戴老师,有利加深师生的感情,以使充分发挥情感教育作用。
二、在主题活动中实现自我教育
团队活动是发挥自我教育功能的有效形式。团的主题分两类,一类是集中性的团队活动,一类是经常性的团队活动。
集中性的团队活动是根据学校传统美德教育的进程,一个时期突出一个主题开展团队活动,并利用纪念日开展有关主题活动。如(1)在“讲礼貌”主题教育中,采用评比竞赛方式,开展“三能”活动①能说古人讲礼貌方面的小故事(看谁讲得多、讲得好);②能背诵礼貌方面的名言或用语(看谁背得多);③能找出自己平时在交往中不注重礼貌的地方,并说说怎样努力克服自己的缺点(看谁有实效)。(2)利用“三?八”国际妇女节,开展“让妈妈高兴”的孝道教育;利用清明节祭扫烈士墓,讲革命烈士故事;利用“七?一”党的生日,开展“我是党的好孩子”;“八?一”慰问驻军和军烈属;纪念国庆节开展“国情知多少”知识竞赛。通过这一系列的纪念活动,使孩子受到生动活泼的“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集体”的爱国主义教育传统美德教育。
另一类经常性的团队、团小组活动,围绕弘扬传统美德这个主题,各团支部、团小组从自己的实际出发,由团员、团委支部主动讨论,与辅导员商量、设计并开展活动。这种活动一般都比较生动活泼,富有儿童情趣,不落俗套。如:“听妈妈讲我小时候的故事”(我出生以来的照片--看看自己的照片,说说父母的恩情),“救救小生命”(凑钱到集贸市场买青蛙放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敬老节到福利院给老人集体拜寿),“讲讲自己的短处、说说别人的优点”,“时间老人这么说”等等,这既富有自我教育内容,又培养和发展了团队成员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精神。
三、 在实践活动中育人
在开展道德教育的同时,还必须注重发挥实践活动的育人作用。学校应注重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学会做人,在实践中认识自己肩负的社会责任。如学校应多组织学生参加“3・12”植树活动、“4・5”扫墓活动;在“创文明卫生城镇”活动中,让同学们走上街头,清扫街道垃圾,擦洗护栏;学做小交通民警,学会维持交通秩序;……在实践活动中,学校团支部应多开展“学雷锋,树文明新风”、“学赖宁,争做红花少年”等大型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同学们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争做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同时,学校还应注重培养学生典型,开展学校“十佳少年”的评选活动,让学生学有所依,做有榜样,树立标杆形象,供每位青少年学习。
四、家庭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力量
道德品质的培养范文6
关键词:体育舞蹈;意志品质;影响;培养
前言
意志是运动员自觉地确定目的,根据目的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从而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意志品质是意志的具体表现,如果一个人的意志品质经常稳定地表现在他的各种行动中,这种品质就成了他的性格特点。体育运动的竞赛和发展特点,为运动员提出了愈来愈高的要求。加之体育科技迅速发展,竞赛规则常变常新,运动员间的技术差距越来越小,这就进一步加剧了运动竞赛的激烈性和紧张性。在紧张激烈的竞赛中,运动不仅需要具备良好的战术、技术和身体素质,而且还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在技术水平接近的情况下,心理因素往往是取胜夺杯的决定因素,其中运动员的意志品质占居着重要地位。激烈的比赛过程中,充分发挥良好的意志力,才能在极端复杂困难的条件下,坚持与强有力的对手进行顽强竞争,使困难变为顺利,劣势变为优势,甚至改变整个比赛局面,取得比赛的胜利。因此,良好的意志品质在体育运动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陈国民指出[1]:在运动心理学中,意志和意志行动的含义不同:意志是指运动员自觉地确定目的,在目的的支配下,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从而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意志没有外化到实际活动中去的时候,它只是一种内部过程,或称之为内隐性活动,具体表现为“我要做什么”、“决心”或“一定做什么”。在人的各种实践活动中,无论做什么,必须先在头脑中确定行动的目的,制定出行动的计划,然后付诸于实际行动。意志只有与实际行动相结合,外化到外部活动中才有意义,亦只有在人的实际行动中才可表现出人的意志强弱。
1.运动员的意志品质
评价一个人的意志品质应该从他的活动目的、动机、克服困难的大小、及社会价值予以评定。[2]运动员所必需的意志品质主要有:自觉性、主动性、果断性、自制性、坚韧性和勇敢等。
1.1自觉性
这是人在行动中有明确的目的,并充分认识到自己行动对社会的意义,不屈从于周围人的压力,按照自己的信念、知识和行为方式进行行动的品质,它反映一个人的坚定立场和信仰,是高度发展的意志的特征。
1.2主动性
运动员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去参加训练和竞赛,而且在遇到困难时能够开动脑筋想办法完成任务,是主动性的具体表现。具有主动性特点的运动员,能经常独立自主地完成一定的任务,并渴望获得成功,决不满足已经取得的成就,因此在体育舞蹈表现难美性项目中就显得特别重要。
1.3果断性
指一个人能在需要立即行动时,豪不犹豫,甚至有生命危险也敢作敢为,适时而迅速合理地采取决定并执行决定,不优柔寡断和草率从事。具有果断性的运动员能全面而又深刻地考虑行动的目的和方法,懂得所作决定的重要性,在运动竞赛中,能当机立断,在不需要立即行动或情况发生变化时,能立即停止或改变已作出的决定。
1.4自制性
指在意志行动中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约束自己的言行,在实际行动中抑制消极情绪和冲动,促使自己去执行已经采取的决定,并且能够战胜与执行决定有妨碍的种种因素。它是以组织性、纪律性和情感的稳定性前为提条件的,运动员只有善于控制自己的思想、情绪和行动,才能在紧张的训练和比赛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
1.5坚韧性
指人为了达到既定的目标,能长期保持充沛的体力,不屈不挠、坚持不懈地克服困难的品质,对运动员来说,尤为重要。运动员要善于克服各种不符合目标的主观和客观条件的干扰,又要善于长期维持与目的相符合的行动,坚持到底,顽强地、持久地拼搏。
2.体育舞蹈对意志品质的影响
体育舞蹈是融体育、艺术、音乐、舞蹈于一体的一项新兴的体育运动项目,被人们称为“健”与“美”相结合的典范。[3]由于体育舞蹈的独特魅力符合现代生活的个性特征,很快从社会蔓延到学校的一种喜闻乐见的运动形式。体育舞蹈通过优美的旋律和韵律,给人们带来人类的融洽、和谐的情感体验和甜蜜、高雅的生活情趣,弥补现代人的心理缺憾,体育舞蹈是人们沟通情感的一种形体语言,是语言无法代替的体育艺术。体育舞蹈的乐曲、舞步具有独特的特点,体育舞蹈两大类十个舞种,是芭蕾舞、古典舞、宫廷舞、民问舞、现代舞、土风舞的集中体现,涵盖面非常广。通过学习,使学生既掌握起伏流畅、华贵典雅、飘逸舒展的华尔兹,庄严豪放、刚劲平稳的探戈,幅宽平滑的狐步,又掌握缠绵深情的伦巴,热情奔放的恰恰舞,雄壮威武的斗牛舞以及掌握最具民族舞特色的摇曳粗犷的桑巴舞。这些均使得练习者在舞蹈中获得美的享受与情感体验。并且学生的情感,可在体育舞蹈中合理地得到宣泄,满足他们对美的需求。通过优美明快的音乐,活泼愉快的练习方式,调节了人的心理活动,使紧张的神经得到松弛、转移和消除。体育舞蹈作为大学体育教学的一个新兴项目,不但具有独特的观赏性,而且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4]同时也充实和丰富了素质教育的内容,拓宽了素质教育的实施途径,推动了大学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体育舞蹈教育能够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主要有以下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