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统计制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环境统计制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环境统计制度

环境统计制度范文1

关键词:环境统计 指标 制度 发展

中图分类号:X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7(b)-0218-02

环境统计是定性和定量地描述环境的状态和变化及其与人类活动和自然事件的相互作用。环境统计可用数字反映并计量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变化和环境变化对人类影响,能够为政府部门制定环境政策和环境规划,预测环境资源的承载能力等提供依据[1]。作为一个新兴的统计领域,环境统计近年来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重视,并得到快速发展。目前已有许多国家建立起环境统计制度和法规。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环境统计的国际发展情况及变化趋势,并针对当前我国环境统计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发展建议。

1 国际环境统计基本框架与指标

1.1 联合国环境统计框架与指标[1]

1973年,在欧洲经济委员会的会议上首先提出了开展国际层面的环境统计工作的举措。1974年,联合国统计司在第18届大会上提出了关于国际环境统计的工作计划草案,建议把重点放在环境统计资料的需要和可得性以及制定一些方法准则上。1984年,联合国统计司正式颁布了《环境统计发展框架》(FDES),提出了环境统计的组织和发展的系统方法,并在若干个国家进行了应用试点;之后又分别于1988年和1991年发表了《环境统计的概念和方法:人类居住区统计》、《环境统计的概念和方法:自然环境统计》两份技术报告,详细描述了环境统计的各个统计变量,以帮助国家与国际环境统计数据收集的识别和筛选,这三份文献已成为指导世界各国开展环境统计和方法研究的重要参考依据。

联合国提出的FDES框架被认为是一个成功的框架,已被世界上许多国家采用。此外,联合国统计司开发了一套环境指标,1995年在统计委员会会议上被批准通过,1997年又编制了环境统计词汇,包括1200多个相关词条。联合国自1999年以来开展了多次国际环境统计实践工作,经过多年的发展,其框架的统计指标目前已形成十大类,包括空气和气候(空气污染、气候变化、温室气体)、生物多样性、能源与矿物、森林、治理、内陆水资源、土地与农业、海洋和沿海地区、自然灾害、废弃物等。为适应新的环境问题的需要,2010年统计委员会在其第41次会议上通过了一项对FDES框架进行修订的工作计划。

1.2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环境统计框架与指标

1993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开发了一套PSR(Pressure-State-Response)即压力-状态-反应结构的环境统计编制框架,它较全面地说明人类活动、过程和模式对环境的正负两方面影响,其内容包括:压力(指作用于环境的人类活动及其活动的过程和模式);状态(指环境的状态);反应(指环境变化引起的政策选择和其他反应)。该框架目前主要被欧盟各国采用,其部分内容也被东欧和中亚国家应用于环境统计资料的编制[2~3]。

根据工作性质和目的,OECD的环境指标体系可分为四大类,包括核心环境指标(CEI)、关键环境指标(KEI)、部门环境指标(SEI)、环境账户指标和脱钩环境指标(DEI),这些指标组成之间是密切关联的,其中CEI是环境指标体系的核心部分,是大多数OECD国家通用的最低限度指标。关键环境指标(KEI)是CEI的精简版,包含了10~13个指标,它的设置有助于更广泛的交流,便于向公众信息和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关键信号。经过多次修订,OECD关键环境指标目前最新修订版为2008年版,该指标体系包括十大类:气候变化、臭氧层、空气质量、废弃物产生、淡水质量、淡水源、森林资源、渔业资源、能源、生物多样性等。SEI和环境账户指标的设置主要是帮助将环境关注分别整合于部门政策、经济和资源管理政策中,DEI体系则是为了监测可持续发展的进展,用来衡量环境压力与经济增长的脱钩关系[2]。

1.3 环境与经济综合核算体系(SEEA)

联合国统计司于1993年首次提出环境与经济综合核算体系,其最新版本SEEA 2003由联合国、欧盟委员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OECD及世界银行五大组织共同完成。SEEA框架通过提供各类指标和描述性统计数据以支持环境和经济相互关系的分析,其主要内容包括:分解和计算经济账户中与环境有关的流量和存量;连接实物资源账户和价值型环境账户、资本账户;估算环境成本;核算自然资本,如矿物、森林、渔业资源、土地、空气和水;考虑环境耗减和恶化成本,计算环境调整指标[4]。

目前,开展环境和经济相关的统计工作已引起了许多国家和组织的重视,如德国、日本和欧盟等已将环境经济纳入指标体系[5~7]。此外,芬兰、丹麦、挪威和加拿大等部分国家目前正在努力开展这一方面的实践工作,逐步建立起适合本国国情的环境与经济核算体系[8]。联合国统计委员会环境经济核算专家委员会在2008年第三次会议上提出将环境经济核算和相关统计纳入到环境统计,推动各国实行环境经济核算制度。2011年6月初,欧洲会议通过了一项作为重要解决手段的欧洲环境问题新法规即环境经济核算法规,正式引入衡量涉及环境问题的发展指标,将环境核算作为评价经济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

环境统计制度范文2

关键词:网络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制度体系

作者简介:刘洁明(1969-),女,湖南长沙人,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计财科副科长,会计师,研究方向:财务会计。

中图分类号:F235.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309(2009)08-0059-02

在网络经济环境下。传统的会计方法与网络经济发展的不协调性日益明显。网络会计信息系统的会计数据分布式输入,带给我们的是前所未有的会计与业务一体化处理和实时监控的优越性,甚至可以将局域网会计信息系统推上开放的互联网世界。但是,在资源共享的同时。其对会计数据的安全性、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网络会计的基本职能

网络会计是以会计理论为基础,将现代化数据处理工具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于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中,实现会计数据的记录、计算、分析、预测。为核算、考核、控制和规划再生产过程提供经济信息。以提高财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进而实现会计工作的现代化。

网络会计提供的会计信息有两个特征:一是实时化提供会计信息。可以及时处理会计数据,经济业务一旦发生和确认后,就立即存入服务器,自动进入网络会计信息系统进行检测和处理。二是高质量提供管理信息,强调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高度统一,实现了生存环境所有信息采集点和处理点的同步协调,有效地支持战略决策。网络财务从时间、空间、效率3个方面改变了传统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方式与质量,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及其管理水平。结合单位的物流、信息流和业务流程开发的财务网络系统,则为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管理水平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持。

二、网络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面临的新问题

第一,会计数据安全性问题。网络技术的运用,使系统数据的处理与存储呈现出高度集中的趋势。网络是一个开放的环境。互联网的开放性是导致网络安全问题的主要根源。会计信息系统很可能遭受到非法访问甚至黑客或病毒的侵扰。其攻击既可能来自于系统内部,也可能来自于系统外部,一旦发生,就将造成巨大损失。

第二,授权方式的改变带来的控制风险。授权控制是一种常见的基础性的内部控制手段。在手工会计条件下,日记账、明细账、总账等资料由不同的责任人分别记录并保管,未经授权的人要想浏览会计资料是很困难的。在网络财务系统中,会计信息的处理和存储集中于网络系统,将原始凭证转化成数字格式。同时,大量不同的会计业务交叉起来,财务信息复杂程度提高,交叉速度加快,使传统会计中的某些职权分工、互相牵制的控制方式失效,原来靠账簿之间相互核对实现的差错纠正控制形式也不复存在。网络会计权限分工的主要形式是口令授权。口令存放于计算机系统内而不像印章那样由专人保管。一旦口令被偷看或窃取,便会带来巨大隐患。给单位造成巨大的经济或其他利益的损失。

第三,增大了差错重复发生的可能性,缺乏对不合理业务的识别能力。手工会计作业从日记账、明细账、总账均由不同人负责。并定期核对,几个人同时出错的可能性很小:而信息系统只要一次输入原始数据,就会进行多项处理。计算机系统处理的集中、高速,使其处理一旦发生错误。就会在短时间内迅速蔓延。使多种文件、账簿以致整个系统失真,导致在专业人员找到或填补程序漏洞前,系统会多次重复同一错误。扩大损失。同时,依靠程序进行操作,在代替手工操作的同时,也使系统丧失了人所具有的对不合逻辑、不合理及例外事项的判断和处理能力,手工系统中不曾有的控制手段,如对程序控制和检查控制在网络会计信息系统中就显得至关重要,这无疑加大了控制的难度与复杂性。

三、完善网络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对策建议

就会计而言,业务的处理与相关工作流程都必须仰赖完善的计算机信息系统,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效果,将直接影响单位的营运与发展。通过对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的新变化、新特点的分析,笔者提出以下对策:

(一)制定相应的组织控制和内部牵制制度

网络会计的内部控制应建立在单位完善的管理基础上,这主要是指单位有一套全面、规范的管理制度和方法,以及较完整、规范的数据。部门之间实施组织控制,部门内部实施岗位分工控制,明确职责权限。通过进行职责分工,以补救不相容职能集中化的不足,如规定系统开发人员和维护人员不能兼任系统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等。同时,要建立健全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完善监督机制。制定单位收支、资产、往来、财务信息化、财务报表编制和信息披露等财务会计内控制度,加强岗位牵制。调整岗位设置结构和岗位职责。明确规范工作流程。通过严格票据、印章、结算办法和合同的管理,保证制度的有效实施。

网络会计内控制度是会计工作正常开展的重要保证,单位领导应协调单位各部门共同搞好会计内部管理制度的建设工作。财会部门应负责和承担岗位的分工、内部管理制度的制定、有关会计人员的调整等工作。加强信息内部控制的有关内容,及时调整会计核算方法、工作流程和会计工作重点。内部管理制度要达到预期的目标,关键是落实。要有制度、有措施,要有责、有权、有利,要定期检查执行情况,严格考核。对内部管理制度执行好的个人和部门,应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对不按照制度执行的个人和部门,要进行批评,对造成损失的,应追究责任。

注重对会计信息系统及业务系统控制有效性的综合评价。在日常的会计信息处理过程中,要经常关注会计信息有无异常,要利用各种手段发现会计信息中出现的新问题,并及时解决。

(二)提高会计人员的信息技术水平和内部控制意识

信息系统与业务系统实现集成后,即成为会计与业务一体化的管理信息系统。信息系统越复杂,管理越专业化。因此,必须提高会计人员的信息技术水平、系统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风险意识,加强对系统管理人员操作环节的控制程度。

提高会计人员计算机业务素质,必须加强人才培训力度。应高度重视网络人才的开发与培养,积极组织会计人员学习网络会计知识,掌握计算机先进技术,培养、聘用一批精通技术、熟练应用软件程序的高级会计技术人才,全面了解信息系统的特点和风险。提高控制意识,减少对信息系统管理人员的依赖,推动单位会计信息化事业由“核算型”向“管理型”、“智能型”的转变。

单位会计信息系统的建立,是对传统会计工作方法的一种变革,是社会进步的重要体现。如何在遵守会计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达到会计信息处理的准确、安全、快捷,是每一名会计管理者都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和任务。根据会计工作的要求。结合网络信息化的特点,建立健全单位会计内控制度是会计信息真实、完整、准确、及时的有力保证。会计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岗位职责,提高风险意识和自身信息技术水平,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进而提升单位整体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环境统计制度范文3

关键词:纳洛酮 葡萄糖注射液 急性昏睡期酒精中毒 效果观察

Abstract: objective comparing naloxone and glucose injection with 2 kinds of drug treatment of acute lethargy period the clinical effect of alcohol poisoning. Methods 150 cases of acute alcohol poisoning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naloxone group (75 cases) and glucose group (75 cases). Naloxone group using naloxone injection intravenous drug use, glucose group using glucose injection intravenous drug use, 2 groups of patients were under observation for 2 hours, based on the differences of the patient to recover related factors analysis. Results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naloxone group was obviously better than glucose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the effect of naloxone is better than glucose injection.

Key words: Naloxone Glucose injection Acute lethargy period alcohol poisoning Effect observation

急性酒精中毒多系饮酒过量所致[1],主要是酒精进入机体中,侵害机体的组织和器官,并能在组织或器官内发生化学或物理化学作用,影响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2],急性酒精中毒其临床表现大致可分为两个不同期,一种是兴奋期,以异常兴奋、躁动为主;而另一期是昏睡期,表现为昏睡状态、神志不清、口唇发绀、血压下降、呼吸缓慢伴有鼾音等。从2013年5月至2014年3月,本科采用了纳洛酮和葡萄糖注射液经静脉用药对急性昏睡期酒精中毒患者进行治疗,对2种方法进行观察比较,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3年5月至2014年3月在本院急诊科收治的150例患者,均以入院时可闻到浓烈的酒味,神志不清,昏睡状态,面色苍白,皮肤湿冷,呼吸缓慢伴有鼾音,血压下降,血中酒精浓度在250mg/dl以上,入院前未使用过任何醒酒药物和采取任何排醉措施,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纳洛酮组75例,男40例,女35例,年龄15-69岁;葡萄糖组75例,男41例,女34例,年龄17-65岁,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研究方法 纳洛酮组75例采用纳洛酮注射液静脉用药,治疗前,患者表现为呼之不应、面色苍白、口唇发绀、血氧饱合度为90-92%,呼吸10-12次/min,血压85-110/50-65mmHg,无法与患者沟通,与家属详细交待了病情和治疗措施后,用纳洛酮0.4mg静脉注射。葡萄糖组75例,采用10%葡萄糖注射液40ml静脉注射。治疗前也耐心地向家属交待了病情和治疗目的、方法。注射完毕后让患者在留观室内留观,并做好一系列的安全护理。

1.2.2疗效评定 监测生命体征,观察病情变化,记录血氧饱合度、血压恢复正常,对答切题的时间。

2.结果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s)

注:与葡萄糖组比较,P

3.讨论

3.1纳洛酮对阿片受体起竞争性对抗作用[3],可用于对抗乙醇(酒精)急性中毒,乙醇在体内氧化为乙醛,经单胺氧化酶作用可生成四氢异喹啉类特质,作用类似吗啡,纳洛酮可与之对抗起催醒作用,葡萄糖也可加速乙醇在体内的代谢,两种方法均可治疗急性昏睡期酒精中毒,但纳洛酮在使患者血氧饱合度、血压、意识恢复,对答切题等效果上明显优于葡萄糖组。

3.2急性昏睡期酒精中毒的病人,如不及时处理,可能引起意识进一步障碍,大小便失禁,呼吸抑制等,严重的可导致迅速死亡。

4.小结

通过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方式的疗效,可知用纳洛酮治疗急性昏睡期酒精中毒的效果显著优于葡萄糖注射液,在临床上更适合于患者的需要。

参考文献

[1]何家荣,张孔华.急性中毒临床救治与预防[M].第1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235-236.

环境统计制度范文4

【关键词】 儿童病毒性呼吸道感染;抗病毒药物;临床疗效;安全性分析

儿童病毒性呼吸道感染在临床上是一种并不罕见的呼吸道疾病,由于儿童免疫力较低,容易发病且发病率较高,在儿科疾病中居于首位,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治疗甚至会死亡[13]。因此该疾病受到越来越多儿科专家们的关注,将该疾病作为重点研究课题。广东省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2011年4月10日2012年12月10日接收70例儿童病毒性呼吸道感染患者,现报告研究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儿科2011年4月10日2012年12月10日接收70例儿童病毒性呼吸道感染患者,随机分为抗病毒中药组(A)和抗病毒西药组(B),每组各35例。男37例,女33例,年龄2~11岁,平均(5.8±0.6)岁,病毒感染类型:流行性感冒病毒25例,呼吸道合胞病毒18例,副流感病毒13例,腺病毒14例。所有患者经过临床诊断和实验室检查项目均确诊为病毒性呼吸道感染。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毒感染类型等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A组服用午时茶颗粒剂量:1~4岁,1/4袋,4~7岁,1/3袋,7~12岁,1/2袋,均2次/d(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制药厂生产,12 g/袋,生产批号:20110322),B组服用利巴韦林颗粒,15~20 mg/(kg·d)(四川百利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50 mg/袋,生产批号20110123),服用疗程均为3 d。

1.3 疗效评价[4] (1)观察两组服用抗毒药物后的临床疗效,包括治愈率、显效率、无效率和总有效率;(2)评价两组服用药物后的安全性,安全性评价标准包括1级,2级,3级,4级。

3 讨论

儿童病毒性呼吸道感染严重威胁着儿童患者的身体健康,该病在全球范围内是引起儿童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主要因素,已成为不容忽视的疾病[5]。该疾病不仅给儿童患者带来了痛苦,也增加了家长焦虑不安的心情,也给家庭带来了经济压力和心理压力。由此可见,及时治疗和选择治疗方案是该疾病的关键方法。

发生呼吸道感染的病毒较多,最常见的7种病毒有流行性感冒病毒、博卡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冠状病毒、腺病毒、人偏肺病毒。而儿童最为容易感染的两种病毒为流行性感冒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数十年来,随着医药科技的不断发展,抗病毒药物发展的非常迅速,可以作为临床选择的药物较多,医生经常使用的经典药物包括利巴韦林和更昔洛韦且临床报道也较多。抗病毒药物还包括阿昔洛韦、干扰素、抗生素、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扎那米韦等,均可用于治疗儿童病毒性呼吸道感染。

有报道研究资料表明,中药更适合治疗儿童病毒性呼吸道感染,由于它的优势在于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临床疗效高。其中临床报道较多的中药主要包括午时茶颗粒、橘红痰咳液、小儿感冒颗粒等。另外,中药敷贴疗法成为中医疗法的新方法。目前中药及其复方制剂治疗儿童病毒性呼吸道感染的机制尚不明确,但主要存在两种学说,一种学说认为中药可以阻断病毒繁殖、复制的过程,即直接抑制病毒作用,另一种学说认为中药可以提高免疫力,改善免疫球蛋白的水平,即间接抑制病毒过程。中药的特点是强调辨证,不仅可以起到治疗作用,还可以改善机体免疫力,具有双重作用,这也是本质上与西药不同的最大区别。

本研究课题表明,抗毒中药组的临床疗效与抗毒西药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综上所述,中药抗毒药物治疗儿童病毒性呼吸道感染不失为一种理想的方法,疗效好且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尤其适用于儿童,是儿童患者值得选择的优良方案。

参 考 文 献

[1] 胡晓贞,颜乾麟.青英颗粒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观察.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1(4):4244.

[2] 胡思源,刘虹,贺爱燕,等.豉翘清热颗粒治疗风热感冒挟滞证的临床研究.天津中医药,2008,25(2):103104.

[3] KhetsurianiN,KazerouniHN,ErdmanDD,etal. Prevalenee of viral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 in children with asthma.AllergyClinInununol,2007,119(2):314321.

环境统计制度范文5

    我国的环境统计起源于上世纪50年代的国土、气象、矿产等方面的统计。从1980年建立第一套环境统计制度,20多年来环境统计范围不断扩展,环境统计制度不断完善。2006年,国家环保总局制订了“十一五”环境统计报表制度和“十一五”环境统计专业报表制度,并同时推出了相应的信息管理系统。通过实施环境统计报表制度以来,各级环保部门搜集和整理了大量统计数据,为综合反映环境状况、服务环境管理和科学决策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对环境统计数据的要求越来越高。2012年国家环保部开始执行“十二五”环境统计报表制度。“十二五”环境统计报表制度一方面实现了“十一五”环境统计报表制度以及两年的污染源普查动态更新调查报表制度的衔接,加入了农业源、机动车等统计指标,掌握各类污染物的排放情况,加强同省级统计、农业和公安等有关部门的合作;同时细化了电力、钢铁、水泥和造纸行业的指标信息,减排项目核定数也具体落实在环境统计报表中,实现了与“十二五”污染减排的衔接。如何适应“十二五”规划要求,深化发展,是环境统计工作在新形势下面临的重大挑战。文章从环境统计工作实际出发,从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等方面探讨包头市环境统计工作现状并提出工作建议。

    2包头市环境统计工作的现状

    2.1落实环境统计工作部门责任为了使环境统计工作进一步适应新形式下环境保护工作的需要,更好的为节能减排服务,结合本部门设置情况,包头市环境统计工作由市环保局污染防治科主管,市环境监测站承担具体环境统计技术和事务性工作;市环境监察支队负责督点企业环境统计季报和年报工作;各旗县区环保局、高新区环保局、各分局负责督查本辖区各企业环境统计季报、年报及专业报表报送工作。政策法规科、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科、规划财务科、环境影响评价科、自然生态保护科、市环境监察支队、市环境监测站、宣教中心等部门负责完成专业季报、年报的填报、汇总及软件录入工作。

    2.2加大考核力度,确保数据质量为确保环境统计数据质量,将环境统计工作纳入到了包头市环保局目标管理体系中,从制度执行、机构建设、人员配备、资金保障和排污核查等方面进行考核,进一步强化了对各旗县区、高新区、环保分局、市环境监察支队环境统计督查工作的考核。要求各旗县区环保局、高新区环保局,局系统各单位要设置环境统计岗位,确定专兼职统计人员,保持环境统计工作人员相对稳定,环境统计工作人员变动要做好岗位衔接,保证统计工作的正常工作经费。要求数据上报前必须把好审核关。季报、年报上报前由市环境监测站初审后上报市局污染防治科,由污染防治科报请分管局领导,组织有关科室、部门通过对比统计数据年际间、指标间逻辑关系,对综合季报和年报数据集中会审后上报,确保了环境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和合理性,保障了环境统计的数据质量。

    3环境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3.1统计力量薄弱1、包头市旗县区级行政机构中没有设置统计机构和环境统计岗位,环境统计人员大多是兼职和借用人员,缺少专职统计人员,导致环境统计队伍不稳定,人员得不到保证,工作不衔接。企业环境统计人员变动频繁,报表质量差,给环境统计审核工作带来很大困难。2、对污染源缺乏强有力的监控手段,环境监测站对污染源监督性监测频次低,监测面不能覆盖全部环境统计重点调查企业,污染源在线监测刚起步,采用物料衡算和排放系数法进行核算的基础数据和方法标准未能随生产工艺和技术进步及时更新,环境统计缺乏必要的技术支撑。3、环境统计核查开展存在难度,具体环境统计人员日常数据汇总分析工作繁重,对具体企业运行状况了解不够全面,有关管理政策、要求不能及时掌握,只能靠企业报送、电话核实或凭经验来核实统计数据;有些旗县区没有配备必要的统计专用计算机,环境统计人员没有计算机录入数据,直接影响环境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3.2统计体制不顺1、质量保障体系缺乏,不能有效地确保统计数据质量。环境统计报表基本上靠企业自报,错报、漏报统计数据的现象时有发生,个别企业从自身利益出发,不愿提供真实环境统计数据,而现行环境统计报表制度只能对统计数据进行逻辑校验,对企业报送的报表数据准确性缺乏有效的监督手段和审核方法,直接影响了包头市统计数据的质量。2、统计人员业务素质参差不齐。全市现有环境统计人员31人,学环境管理、环境监测和统计专业的人员不过半数;部分统计人员环境统计基础理论薄弱,环保知识面窄,工作责任心不强,审核把关不严,数据差错率高,对包头市环境统计工作造成一定影响。

    4意见建议包头市环境统计工作存在的这些问题由来已久,随着环保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这些问题产生的矛盾日益突出,对统计工作进行改革也被搬上了日程,作者结合过去一年统计工作的体会,提出以下建议:

    4.1修改完善统计管理制度借助有关环保法律、法规和实施细则的制定和修订,进一步明确企业如实报送和公开环境信息的责任和义务,加强环境统计基层信息工作,努力实现环境统计与污染源普查工作相衔接。

    4.2强调监测保证,提高数据质量抓污染源监测,提高对企业申报数据的监督力度。一是要加强对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增加监测频次,保证重点污染源监测每季度不少于1次,扩展监测项目,提高监测质量;二是充分利用服务性监测数据;三是加快污染源自动在线监测推广。综合各类监测成果,建立污染源档案和污染物排放数据库。

环境统计制度范文6

荷兰的污染排放与转移登记制度的出资方为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部,经济、农业和创新部两大部委。工作领导小组包括两个部委、公共健康与环境研究院及环境评价局,工作技术小组由来自中央统计局、公共健康与环境研究院、环境评价局、瓦赫宁根大学的LEI、Alterra、动物科学研究所以及荷兰应用科学研究所(TNO)等10个“类行政机构”(类似于中国的事业单位)、高校与研究机构的70多位技术专家组成。技术组专家具体负责收集审核数据、核算排放量及研究排放量的核算方法。国家的污染排放与转移登记数据库由公共健康与环境研究院管理。荷兰的污染排放与转移登记制度体系相对独立于政府系统,而是作为一个项目将中央部委、统计局、地方政府、研究机构等相关团体均纳入其中,实现多部门之间的共同参与、共同负责和通力合作。项目按照欧盟统一的协议和规定开展,充分发挥资深专家的作用,数据必须经过层层把关和严格审核,并得到工作领导小组和技术小组的共同认可后,才能最终确定并允许使用。中国的环境统计是环保部的一项常规部门业务工作,各地环保厅(局)为环境统计的行政主管部门,主要负责环境统计的组织开展、工作布置和信息等,各级直属事业单位(包括环境监测站、环科院、规划院、信息中心等)为环境统计的技术支持部门,主要负责收集、汇总、审核数据,开展统计调查方法、污染物核算方法等技术研究。基层调查对象(点源)填报调查表后交至县级环保部门,经由县级、市级、省级环保部门逐级审核后报送至环保部,环保部组织技术支持部门、研究机构、行业专家等全面审核后将问题反馈给各省,待问题逐级整改后最终确定环境统计数据库。

荷兰十分重视环境统计数据的分析及应用。荷兰借鉴国际通用的综合环境经济核算系统(SEEA),并遵从本国相关立法规定建立了环境账户,按年度和季度开展系统的环境与经济核算工作。荷兰统计局(CBS)是荷兰环境核算工作的主管部门,并且协调环保部、财政部等多个国家部门以及相关研究机构参与相关工作。荷兰的环境账户核算得到了科研机构(环境评估中心、能源研究所、国家水生态研究所等),政府决策者(环境与住建部、财政部、经济部等),商业机构(水制造商、环境技术开发公司等)以及欧洲统计局的广泛使用。目前荷兰的环境核算账户主要包括的环境信息有:水(水资源的使用、涉水污染物情况以及区域水账户的核算),能源(能源账户、能源消耗、石油和汽油储藏量),材料(物质流核算、固废排放账户、营养物质排放账户),温室气体/大气污染物(大气污染物、制造业产生的二氧化碳、地区交通部门产生的二氧化碳),政策工具(环境服务部门、排污许可、二氧化碳排放许可、环境税、环境保护投资、生态补偿),分析工具(生态足迹和环境经济分析等)。荷兰环境账户核算未来的工作方向是为决策层制定绿色发展政策,提供真实、科学的环境经济核算结果与指标数据。荷兰所建立的环境账户与基于账户所开展的核算,类似于中国的“环境经济形势分析”,建立账户和开展核算的意义在于建立一套系统的、基于环境、经济和能源统计数据来衡量环境质量和经济发展之间相互关系与相互影响的系统,为宏观环境经济政策提供决策支持。中国每年编辑《中国环境统计年报》、《环境统计公报》、《环境统计提要》等出版物,环境统计数据广泛地应用于环保部、国家统计局、海洋局等政府部门,及环科院、规划院、各大高校等科研机构。

荷兰的环境统计体系对中国的启示:

1构建合理环境统计体系架构

荷兰的环境统计体系高度集中,中央统计局共有2000多名职员,且不设地方统计机构,负责了绝大部分的官方统计工作。荷兰的环境统计体系相对独立于政府系统,采用来自国际和欧盟统一的技术规范和标准,建立了规范的多部门参与合作机制,数据来源可靠、内涵丰富、要素全面,所有的数据最终都存放在中央统计局唯一的安全数据库中,并且向所有的研究机构和公众开放。中国的国家统计局、相关职能部门均开展与环境相关的统计工作,部门间合作较少,数据协调难度较大,因此经常出现部委间同一指标不同数、部委内部数出多门、信息难以共享的现象。另外,由于环境统计依托于政府机构,数据常常受到政策的影响。因此,在不改变原有体制机制的前提下,应加强和建立各部委和部门内部之间的合作机制,一方面推进数据共享的深度和广度;另一方面理清各部门的责任和义务,避免重复统计、多头统计,减少同一指标多种出处的现象。

2完善环境统计体系建设

污染排放与登记体系是荷兰污染排放数据的唯一来源。污染排放与登记制度有10余个研究机构共同参与,建立了70多位不同领域技术人员的专家库,数据必须经过层层把关和严格审核,得到所有机构和专家的共同认可后,才能最终确定并允许使用。这样既保证了数据的来源和渠道,又保证了污染排放数据的唯一性、独立性和公正性。中国的环境统计采取分级负责的制度,技术工作仅依赖各级的环境监测站,越到基层技术力量薄弱的地区,环境统计工作人员的任务越重,几乎1个人就需要负责收集、录入和审核成百上千条数据,且人员流动性极大,环境统计几乎都是“新人”在做。因此,从资金、机构和人员编制上保障环境统计队伍的相对稳定性,从基层开始培养技术专家,形成国家级的环境统计技术专家队伍,是提高数据质量的必要前提与保障。

3丰富环境统计的内涵和外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