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中职生实习规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中职生实习规划范文1
关键词:联动式教学;职业生涯规划;应用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5-0259-03
职业生涯规划是要求在中职一年级上学期开设的德育必修课,该时期的中职生处于基础教育向职业教育转型的过渡期,接触专业知识时日尚浅,社会实践经验欠缺,岗位知识储备不足,职业意识较淡薄,缺乏对创业及创业能力的感性认识,再加上传统的中职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往往采用课堂讲授、单向灌输式的模式,在教学过程中与专业课程以及其他公共基础课程缺少沟通、协调和配合,以至于形成了知识“孤岛”――形而上的概念讲授多,针对学生个体的实例指导分析少,学生在运用职业规划知识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中倍感困惑和困难。针对这一现象,笔者提出在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开展联动式教学的理念,即搭乘“文明风采”活动平台,整合其他课程内容,在中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学中开展嵌入式联动的教学设计(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嵌入专业认知教育、求职应聘教育、就业市场调查等任务情景),重视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和效果,强调多元教育教学资源的有机整合,注重构建作业链和评价体系,落实过程性评价,实施课程教学与专业教学互渗透、理论教学与实践活动互补充、课堂教育与延伸教育相辅助、课内教学与课外教学相促进的联动互辅教学,通过“多科联动、多元整合”的方式整合资源,尽可能地实现中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效能的最大化。
一、重视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和效果
如何有效增强职业体验、夯实职业认知基础、提升职业素养,成为了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的重难点。由于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对象是中职新生,尚不具备条件开展真实岗位体验,因此借助信息化技术帮助中职新生形成职业虚拟体验,并在此基础上完成由“虚拟体验”至“知识内化”的知识迁移,成为帮助学生了解职业、岗位及岗位群的有效途径。
(一)建设“虚拟职业体验馆”型中职《职业生涯规划》数字化虚拟教育教学软件
所谓“虚拟职业体验馆”,指的是针对特定专业职业特点开发具有职业导向功能、交互功能、虚拟现实功能的数字化虚拟教育教学软件,该软件应能提供丰富的关于专业对口岗位群的多媒体信息和资料,有利于创设生动有效的教学情境,能够引导学生以游戏的方式形成虚拟职业体验,从游戏中挖掘专业知识切入点,以任务为驱动,化抽象为形象,化被动为主动,做中学、学中做。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基础和习惯爱好选择相应的从业方向并进行岗位排序,通过各层级岗位的组合形成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蓝本,便于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基本写作格式认识、仿写学习,探索并实施中职德育“虚拟―现实”体验式游戏化教学模式,“角色体验―体验总结―知识迁移”层层推进,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说教为快乐学习,有效突破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的重难点。
(二)建设中职《职业生涯规划》共享型教学资源库
在开发“虚拟职业体验馆”数字化虚拟教育教学软件的基础上,可以通过收集职业生涯规划范文、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典型案例,制作课程微课、职业情景微电影,介绍专题学习网站、行业门户网站、合作企业网站,构建师生学习空间等方式,构建中职《职业生涯规划》共享型教学资源库,以便于中职新生课内外自主学习。微课导学、游戏激趣,任务驱动、信息搭台,可视化知识架桥、信息技术为创设翻转教学环境、实现个体知识建构有效平台。
(三)基于“云学习”的理念构建应用支撑体系
重视移动学习在信息传递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开发能应用于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电子学案和微课资源,通过微信、QQ群、师生空间进行课外辅导,降低信息技术的运用门槛,将“翻转课堂”的理念运用于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当中,课外学生在“学做一体化”中增强体验,课内教师答疑互动深化认知,在“做中学”中形成体验,在“学中做”中促成反思,有效提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学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
二、强调多元教育教学资源的有机整合
本着“多元参与,需求引导”的原则,通过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整合专业认知教育、就业市场调查、求职应聘准备工作、中职“文明风采”竞赛活动等教育教学资源,发动任课教师、班主任、专业教师、就业实习指导工作部门以及学生工作部门的人力资源,利用《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平台构建活动联动、学科互动的渠道,实现学生从资料收集、计划制订、方案选择、目标实施、信息反馈到成果评价的全程参与,具体做法如下。
1.案例教学,如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书范本案例讲授、研讨。
2.信息化教学,如自主研发专业针对性强的“虚拟职业体验馆”数字化虚拟教育教学软件并应用于教学实践中;或是播放企业宣传片、学校历届毕业生就业影像,增加感性认识;或是组织拍摄职业场景图片、专业教学场景图片以及职业情景剧主题微电影,激发学生职业兴趣等。
3.情境模拟教学,如召开模拟求职招聘会、模拟企业生产关系中的危机处理等。
4.游戏教学,如组织开展团队游戏活动,培养团队精神。
5.现场教学,如组织学生参观合作企业,实地感受企业生产氛围。
6.实践教学,如组织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开展就业前景调查。
7.兴趣教学,如以社团为单位开展格子铺创业实践活动。
8.拓展教学,如组织学生参加由国家教育部组织的全国中职学校“文明风采”竞赛中的“我爱我的专业”、“创业之星”、“我身边的诚信”主题征文比赛,“荣与辱”、“迎奥运,讲文风,树新风”主题Flash制作比赛以及“职业生活”、“生活中的美”主题摄影比赛,帮助学生在参赛中获取成功体验,增强自信,从多种渠道强化对专业的认识,实现素质拓展的目的。
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联动式教学模式强调师生互动、师师互动和生生互动,师生角色由主导型向伙伴型转换,学生角色由被动接受的客体向主动学习的主体转换,通过组成职业兴趣小组开展调查活动、求职应聘情境模拟、交流学生所制作的岗位序列表、召开就业前景调查汇报会等方式,提供学生彼此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加强团队学习,加强学生间的交流、沟通和信息反馈,充分发挥群体的智慧,使学生在合作交流过程中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矫正。同时也加强了《职业生涯规划》任课教师与校内外同类课程和关联课程教师间的互动,例如调查报告写作与语文教师的教学内容存在着交叉、求职应聘材料的准备和实习岗位的选择指导与班主任工作存在着交叉、对学生顶岗实习表现做出评价与专业教师的教学内容存在着交叉等。任课教师必须及时掌握和了解所授班级学生的其他课程体系,以便更好地设计互动教学内容,充分利用校内、外既有的教育教学资源,尽可能避免教学内容的重复。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联动式教学模式强调和谐教育理论的融入,强调信息化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强调教学资源的充分配置,充分体现中职职业生涯规划教学过程的情境性、交互性、和谐性和创新性。
三、注重构建作业链和评价体系,落实过程性评价
注重建立作业链和评价体系,改善了传统教学信息传递单一化的弊病。坚持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既有任课教师对学生完成“《意向岗位递进序列表》―《职业发展阶段层级阶梯设计图》―《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书(初稿)》”作业链的书面评价,又有以“学校推荐意见”方式的班主任对学生职业规划思维养成状况的评价;既有专业教师对学生顶岗实习表现所做出的阶段性评价,又有任课教师对“《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书(修改稿)(定稿)》”中的设计内容与顶岗实习表现吻合度的指导性评价;既有学生以《自荐书》、《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书》、《实习小结》所做出的自我评价,又有任课教师对一周期的互动教学活动所做出的定性评价,评价形式呈多样性、实践性、综合性等特点。
1.认识学习阶段,即学生在“多科联动,多元整合”作用下开展联动学习的阶段,尤其是学生运用“虚拟职业体验馆”数字化虚拟教育教学软件学习结束之后,在软件引导下完成作业《意向岗位递进序列表》(flash形式),配合就业市场调查报告、自荐表、求职应聘材料以及相关的第二课堂作品,形成了职业认知作业链,成为教师下一阶段因材施教的重要依据,其中《意向岗位递进序列表》将成为学生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时制订分阶段职业发展目标的蓝本。
2.实践学习阶段,即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制定个体《职业生涯规划》文本阶段。本着“由易至难,循序渐进”原则,教师根据学生上一阶段作业完成的综合情况,指导学生对所习得的知识、信息进行整理,让学生以《意向岗位递进序列表》为蓝本,结合自身实际绘制《职业发展阶段层级阶梯设计图》(以下简称《职业层阶设计图》)。在《职业层阶设计图》中,纵轴代表设计者职业发展不同阶段所处的时间轴,横轴代表设计者在职业发展不同阶段所制订的职业目标,柱状体内则需填写该职业发展目标对从业者的素质要求。职业发展阶段一般划分为5~6个阶段,设计者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对职业发展阶段的划分进行增删。结合《职业层阶设计图》,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完成《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书(初稿)》的写作任务,而学生所提交的“《意向岗位递进序列表》―《职业层阶设计图》―《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书(初稿)》”构成了一条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作业链。此时,教师的作用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任务完成的合作者,起咨询或指导作用,必须密切结合学生的活动才能完成教学任务。教师下一阶段的教学必须以学生上一阶段的作业完成结果为基础,同时学生所完成的作业链又是教师了解学生思想、特点、求职意向的重要渠道,成为教师对学生进行求职应聘指导的重要依据。
3.实习完善阶段,即学生进入顶岗实习期,根据实习岗位的职业体验修正学生个体的职业认知,进而修正个体《职业生涯规划》。鉴于《职业生涯规划》并非是纸上谈兵的知识,更应该放到实习实践当中反馈修正,因此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联动式教学应延伸至中职生的顶岗实习期。本着“实践检验、按需完善”的原则,教师对顶岗实习期间的学生开展追踪服务,学生向教师反馈顶岗实习情况,通过双方的信息互补评价学生所制作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书(初稿)》与实习实践情况的匹配度,据此来对《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书(初稿)》的合理性及教学效果进行初评。在此基础上教师借助电子邮件、电话、QQ、微信等媒介,通过在线辅导、实地考察、通讯联络等多维的课外教学方式,补充和延伸师生间的交互活动,指导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书(初稿)》进行修改,提高《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书(修改稿)》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强化其职业指导作用。而学生最终修改完成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书(定稿)》与其顶岗实习表现的匹配度则成为衡量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从而完成《职业生涯规划》作业链的最后一环,实现对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评价体系的构建,引导学生在各类实践活动中“用上”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学生在知识应用的过程中掌握职业规划能力,体会事物之间的联系,提升中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彭晓玲.全程联动式课程化思想政治实践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2).
[2]李丽娟,李洁,等.专业课程联动式教学模式研究――以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为例[J].商业经济,2012,(19).
[3]杨小英.浅议参与式教学在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的运用[J].科教导刊,2013,(07).
[4]贺伟.关于中职职业生涯规划信息化教学平台创建的思考[J].职教通讯,2014,(06).
中职生实习规划范文2
一、规划设计的假设前提条件确认
1.明确规划中的生鲜食品加工物流中心定位
制造商生鲜食品加工物流中心:定位于制造商的生鲜食品加工物流中心,其加工的权重大于物流的权重,加工环节多为复杂加工,产品特点是少样多量,下游客户为批发商、商或较大型的采购单位。制造商生鲜食品加工物流中心在冷链中的市场定位如图1所示。
批发商生鲜食品加工物流中心:流通的权重大于加工,加工环节多为简单加工(拆分或组合式加工),产品特点是少样多量,下游客户为零售商、餐饮企业、消费者或团购等。批发商生鲜食品加工物流中心在冷链体系中的定位如图2所示。
零售商生鲜食品加工物流中心:其重点在流通,加工(拆分或组合)也是为更好地服务于流通,多为企业内物流。其下游客户为自有店面或是消费者,更贴近于市场,要求物流中心对市场变化快速反应,并能满足配送产品少量多样的特点。零售商生鲜食品加工物流中心在冷链体系中的定位如图3所示。
第三方生鲜食品加工物流中心:此类物流中心的定位需考虑未来服务的客户在冷链体系中的定位(制造商、批发商还是零售商),并按照未来服务的客户特点进行规划设计。
在本案例中,我们将假设的生鲜食品加工物流中心定位为零售业生鲜食品加工物流中心,这样能够更强化其流通服务功能。
2.明确生鲜食品加工物流中心经营目标,使规划目标与经营目标相适应
本案例中的物流中心为连锁零售企业生鲜食品加工物流中心,其经营目标如下。
短期目标:
(1)建立自有生鲜食品的配送体系。自营蔬菜、水果、猪肉产品、牛羊肉产品、鸡鸭产品、冷冻海鲜产品。
(2)服务对象为自有连锁超市及便利店。
(3)加工形态:蔬菜水果分类筛选包装,猪肉产品由白条猪分切至最小到肉馅的系列产品,牛羊肉分切至大部位产品,鸡鸭产品分包装,冷冻海鲜产品不做加工。
(4)拣货形态:C―C和C―B。
(5)物流中心工作内容:验收、分类筛选、理货(标准化的过程)、加工(包括初加工与精加工)、包装、质检、入库、拣货出库、分播、配送。
(6)在短期内实现产品标准化、加工过程标准化、作业流程标准化。
中长期目标:
(1)将生鲜便利店扩展到社区,快速扩大生鲜产品销量。规划二期及三期扩建工程,以快速达到规模效益。
(2)拓展销售渠道,发展生鲜产品宅配业务。
(3)在周边规划城市建立前沿型生鲜物流中心(FDC),占领周边市场。
(4)建立长期稳定的与农畜产、水产基地的契约合作关系。
3.通过数据分析,明确生鲜食品加工物流中心规划设计的基本EIQRSTC要素
本案例中的连锁零售业生鲜食品加工物流中心EIQRSTC要素内容见表1。
二、建筑物相关设备设施规划
1.建筑物基地条件。包括基地所在区域常年风向情况描述、基地地质结构情况描述、基地地下水情况描述、当地的防震等级、风荷标准值等。
2.基地位置情况描述。假设本案例中生鲜食品加工物流中心位于郑东经济技术开发区,该基地是郑州市在21世纪计划重点开发的基础性建设项目之一。基地位置情况包括:建设用地位于郑州市东经济技术开发区航海东路口,面积85亩,平面呈梯形,用地东南西北四周分别为哪条公路,场地基本平整。
3.基地周边交通运输条件。主要是指周边所临马路、高速公路、机场、航道情况的描述。
4.建筑物朝向选择。可选择的朝向包括:
(1)单一朝向选择。
(2)“L”型朝向选择。
(3)“I”型朝向选择
(4)三面或四面码头区朝向选择。
5.物流中心建筑物长度、高度、各楼层层高及基本布置。本案例中,生鲜食品加工物流中心建筑物总长度为87米,宽度为61.5米,高度为16米。其中一层净高6米,为肉品分切、一次加工区、蔬果配送中心、配菜区、进出货码头区;二层净高4米,设置为熟食加工区、参观休憩区、电力系统配电室、制冷系统机房、消防泵室;三层净高4米,设置为熟食加工区。
6.建筑物总建筑面积及其组成。本案例中,生鲜食品加工物流中心总建筑面积45500平方米,面积组成如下:
建设用地面积:69500 m2
总建筑面积:45500 m2
建筑占地面积:32600 m2
覆盖率:47%
容积率:0.65%
各层建筑面积分配如下:
一层建筑面积:32580 m2
其中:大卖场建筑面积:8250 m2
常温配送中心建筑面积:17900 m2
生鲜食品加工物流中心建筑面积:5500 m2
食堂及宿舍楼建筑面积:980 m2
办公夹层建筑面积:4750 m2
二、三层建筑面积合计:10900 m2
食堂及宿舍楼二、三层建筑面积合计:9500 m2
7.建筑物立面造形、站台及雨蓬设计。(略)
8.结构设计。包括建筑物结构计算等方面。
9.排水设计。包括室内给排水设计方案、室外给排水设计方案、污水处理设计。
10.强/弱电设计。包括:
(1)负荷等级及变配电系统
(2)照明系统
(3)防雷及接地系统
(4)电话、电视系统
(5)管理系统(设备的监控、控制、测量等系统)
(6)安全防范系统(包括:入侵报警系统、电视监控系统、出入口控制系统、巡更系统及停车场管理等子系统)
(7)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
11.空调(暖气)通风设计。(略)
12.制冷系统设计。制冷系统设计在低温生鲜食品加工物流中心的规划设计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制冷系统设计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生鲜食品加工物流中心建设的成功与否。在制冷系统的选择方面,使用较为广泛的是氨制冷系统和氟制冷系统。两种制冷系统的对比分析如表2所示。当规划设计的需求不同时,对制冷系统的选择也有所不同。
13.消防设计。(略)
14.库板工程设计。(略)
三、物流相关设备设施规划
生鲜食品加工物流中心的物流相关设备设施包括:门封、码头调节板(电动、手动)、码头升降平台、滑升门、货架系统、叉车、物流塑料托盘、物流周转箱、自动打包称重贴标机、其他各项加工设备。
自动化物流设备设施包括:DPS、RF(无线手持终端)、垂直升降机、自动分拣机、自动仓库、输送线、无线拣货台车等。
四、内部基本作业流程设计
生鲜食品加工物流中心的细部区域及功能设计是建立在基本的作业流程设计基础之上的。在规划设计中,需考虑的基本作业流程如下:
1.材料至成品基本作业流程及动线设计。假设生鲜食品加工物流中心的工艺为:刚屠宰完的白条猪需进行急速预冷,在-25℃环境中4~6小时,之后移至-4℃至4℃环境中排酸18~20个小时,每100公斤白条猪分切出25公斤前臂尖(材料),25公斤前臂尖可加工成15公斤的精瘦肉(成品)及10公斤的肉馅(成品)。物流中心基本作业流程设计如图4所示。
由流程设计得出产品的动线,即:急速预冷间―排酸间―一次分切作业区―收集包装区―材料冷藏库―二次分切作业区―成品包装作业区―成品库。
此时可以根据以上流程计算出各规划区域的温层需求及面积需求。
2.人员动线设计。一方面包括从验收、入库、领料、加工、包装、再加工、打包贴标、拣货、分播、装车等各作业环节人员的作业动线设计;另一方面还需要考虑交叉污染的问题,因此在生鲜食品加工中心现场,经常依据卫生清洁的严格程度不同,将现场各区域划分为清洁区、准清洁区、一般作业区,各区之间的人员不能互串,此时在区域隔间设计时就不能留有这几个卫生区人员互串的可能性,并依照清洁程度的要求设计人员进出动线。
3.物流容器的取得及返回动线设计。生鲜食品加工中心所有当日使用过的物流容器均需进行清洗,因此一般生鲜食品物流容器的源头来自于清洗区(洗篮、洗物流箱等)。当日作业结束后,已使用过的空的物流容器均需返回清洗区,并以此为原则设计物流容器的领用及返回动线。依据产品存量及流量水平,计算出物流容器的数量,并于设计中考虑物流容器的风干存储区面积、各作业区域中物流容器的暂存区面积。
4.废弃物处理的流程及动线设计。在明确的工艺流程下,明确了各作业环节可能产生的废弃物种类、各环节废弃物的数量,相应制定废弃物的收集处理流程及动线。
中职生实习规划范文3
【关键词】:职业生涯 大学生 问题 对策
职业生涯规划,对于每一个即将踏入社会的大学生来说都是意义重大的,它所起的作用是鞭策大学生向自己的理想加快脚步,换言之,它是一种加大动力的催化剂。合理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是大学生走向社会通往成功的第一步。它可以使大学生充分认识自己,客观分析环境,正确选择职业,采取有效的措施克服职业生涯发展中的各种困扰,从而实现自己的理想。 然而,在当代大学生中,很多大学生从未进行过职业生涯规划,对自己所选择的职业缺乏必要的了解。所以,这种状况必须尽快改善。
一、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很多方面都暴露出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体系的不相容
职业生涯规划在中国被提及不过是近几年的事。由于种种原因, 一段时期内未曾得到学生、学校和社会的普遍认识和重视。首先, 高校自身的发展落后于形势的发展与要求, 职业生涯规划未能在大学就业指导工作中得到适时运用, 导致就业指导体系不能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提供有益的帮助。职业规划 其次, 因为就业指导体系的不健全, 造成对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方面的教育始终存有空白点, 使得大多数的大学于自己以及未来的职业方向没有任何概念。
(二)缺乏对职业生涯机会的评估
职业生涯机会的评估,主要是评估各种环境因素对自己职业生涯发展的影响,每一个人都处在一定的环境之中,离开了这个环境,便无法生存与成长。所以,在制定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时,要分析环境条件的特点、自己与环境的关系、自己在这个环境中的地位、环境对自己提出的要求以及环境对自己有利的条件与不利的条件等等。只有对这些环境因素充分了解,才能做到在复杂的环境中避害趋利,使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具有实际意义,而现在刚走入社会的大学生在这一方面没有一个系统的认识,不知道该从何下手,缺少了这方面的经验。
(三)传统就业指导模式与就业质量的不和谐
传统就业指导模式没有真正实现“以人为本”,忽略了对人才需求趋势、职业发展前景以及职业生涯规划等内容的研究。这种模式是被动式、经验式的指导, 缺乏系统的理论和科学的方法为指导。
在这种模式下,只重视应届毕业生的指导, 缺失了对其他年级学生的培养, 就业指导变成了针对应届毕业生的“突击式”、“运动式”的集中教育, 忽视了对全体学生在知识结构、组织能力、心理素质等各方面的素质进行自我完善。
二、帮助大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对策
笔者发现,要更好的帮助大学生找到自己理想的职业,职业指导人员可以通过以下几个对策去解决: 转贴于 (一)帮助大学生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进行自我定位。
自我分析、自我定位是职业生涯规划的首要环节,它决定着个人职业生涯的方向,也决定着职业生涯规划的成败。职业指导人员要指导大学生在求职之前先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之前先要进行准确的自我定位。先要弄清自己想要干什么、能干什么,自己的兴趣、才能、学识适合干什么。可通过自我分析与可靠的量表工具的测量,评估自己的职业倾向、能力倾向和职业价值观,这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
(二) 要帮助大学生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动态变化过程。
当今社会处于激烈的变化过程中,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观念也要相应地改变,打破传统的一业定终身的理念,就业、再就业是大趋势,职业生涯规划也随之根据各种变化来调整。所以环境的变化导致自我观念的变化,反映到职业生涯规划上来,就不能一次把终生的职业生涯的每一个具体细节都确定下来。再者,大学毕业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重点内容是职业准备、职业选择与职业适应
(三)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队伍的专业化培养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既是一项神圣的事业,又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它充分体现高校的教育功能。这就须通过集中培训和学习,建立一支专业化、知识化、科学化的职业生涯指导队伍,经常开展毕业生的职业指导、咨询、推荐和服务工作,成为大学生的“职业导航师”,帮助大学生立正确的职业意识,正确地规划职业生涯,促使大学生早日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四)选择和开发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系统和测评工具。
高校应充分认识到职业测评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管理教育和职业选择中的作用,挑选和引进合适的测评工具,凭借内部人员或与外部的测评机构共同开发。通过科学、完善的测评手段,给予所有学生而不仅仅是毕业生完整、科学的自我认知。高校在选择和开发适合的测评工具时,应从大学生自身的特点出发,注重专业性、实践性和经济性的结合。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应该树立远大理想和抱负,确定合理的择业目标,做好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为将来的就业打好基础,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参考文献
(1)梁国胜、燕雁,《大学生就业遭遇职业生涯管理难题》2005年10月26日。
(2)刘建新等,《大学生生涯辅导》,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第1版。
(3)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培训就业司,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组织编写,创新职业指导—新实践,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
中职生实习规划范文4
关键词:公平;公平意识;自助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9-022-3
一、何谓“自助课堂ABC”
“自助课堂ABC”在课堂结构上由三种版式的学案和四个活动环节组成,是一种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促进学生自我管理、自我帮助、自我教育、自我提升的课堂发展模式。
三版式学案分别是:A版助学案,B版导学案,C版复习案。A版助学案(见表1)主要是通过各种形式的问题设置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求知识,并在集体互助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知识学习的自助生成。B版导学案(见表2)主要是为A版助学案中的问题提供思路分析和答案要点,同时精选一些用于学生集体竞答的判断题和选择题,以促进学生的自助提升。针对高中知识易忘难学、复习迎考缺乏复习时间(尤其是等级学科)等问题,C版复习案(见表1)对此做了提前准备。在自助课堂上,学生可以将B版导学案中的答案要点和错题粘贴到C版复习案上,也可以写一些知识感悟和学习心得,这样,它在新学阶段就为后期的自主复习提供了具有针对性的个性化复习资料,帮助学生在有限时间内达到高效复习,实现复习自助。
表1:公平课堂模式:自助课堂ABCAC版
A版助学案(自助生成)C版复习案(自助复习)
××课题
主持学生:
问题1:。
(问题1一般设置为主旨类)
问题2:。
(问题2一般设置为主要内容类)
问题3:。
(问题3一般设置为延伸或细节理解类)
问题4:。
(问题4一般由每组根据课文内容自行确定一个有价值的问题,供其他组回答)
说明:1.问题的呈现方式可以是文字材料、视频、PPT等。
2.每个问题的得分由主持人、各组组长、老师各一票(制)组成。
3.问题4存在问题设置得分和回答得分两种情况。
4.在自主学习时组内可以先行分工。答题要点、感悟或错题粘贴
日期:本组得分:
表2:公平课堂模式:自助课堂ABCB版
B版导学案(自助提升)
一、问题13解答要点/重点解析二、判断题三、选择题
从具体的课堂流程来看,学生的自助学习过程需要通过自助课堂的四个活动环节来完成。这四个活动环节是:
1.组内自主。教师首先以公平的方式(比如抽牌的形式)选出本节课的学生主持人,然后,依据学科知识逻辑和前后文联系,简要导入新课,发放“A版助学案”(见表1),引导学生学习教材内容。全班学生则以小组为学习单位,通过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的方式共同解决“A版助学案”上提供的问题与要求。时间约10分钟。
2.组际互助。学生主持人以公平的方式(比如抽签)确定每一组可以回答的问题,并依题序组织整个回答过程,每一组同学则派代表依次回答问题,并提供本组思考的问题,各组也可以针对其它组的问题与回答阐述自己不同的见解,主持人根据他们的回答通过表决的方式确定是否加分,教师则在黑板上写上各组组别,记录成绩,参与问题设计与答案的讨论。时间约16分钟。
3.学案助导。教师发放“B版导学案”(见表2),每组根据“B版导学案”上的答案要点或解析,自我检讨自己答题的缺陷或指出对方的优点和缺陷,回答较好的加分(方式仍实行一票制)。接着,在主持人组织下,各组以抢答的方式回答“B版导学案”上设计的选择题和判断题(答对+2分,答错-2分)。时间约11分钟。
4.总结反思。老师简评学生自助学习情况,统计各组总分,宣布获胜组和失败组,由胜利组确定自己还是对方表演节目。学生根据自己个人的情况和需要当堂或课后将本课(答题)要点、错题、感悟粘贴/写到右边的“C版复习案”,作为备考复习资料。时间约8分钟。
二、“自助课堂ABC”的公平性
在高中政治学科教学中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公平意识,要求课堂教学本身具备公平性,要求课堂教学能让学生感受到公平的价值和意义。课题组曾经在问卷调查后仔细研讨过影响高中生公平意识形成的不利因素,他们认为,与课堂教学方面关系较为密切的因素有三点:教师自身公平意识不强,无法有效培养学生的公平意识;师本位的教育理念,导致学生公平话语权缺失;不公平的教育过程,助长学生的自私观念。[1]“自助课堂ABC”在解决这些问题上发挥了比较优势,体现了课堂教学的公平内涵和价值取向,有助于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公平意识,因此被称为公平课堂模式。
1.淡化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凸显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性。
时至今日,师本位的教育理念仍然深刻地影响着教师的课堂教学。在实践中,课堂的话语支配权牢牢地掌控在教师手中,本应是课堂主体的学生却成了课堂的附庸或看客。通常所认为的有助于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导学案教学模式由于醉心于形式设计,所谓的主体性也只是一种被抽去了本真意义的“虚位”存在,即便是想努力展示学生主体性的一些课堂教学模式和公开课,仍渗透着教师精致布局的课堂流程和话语掌控。而“自助课堂ABC”模式改变了课堂教师主导的呈现方式,由强调课堂着力前移为课前下功夫,逆转了挥之不去的师本位的课堂教学僵局。从“自助课堂ABC”三个版式的学案看,A版助学案通过组内自主和组际互助着力于促进学生知识学习的自助生成,B版导学案以知识辅助的方式促进学生知识学习的自助提升,C版复习案以课堂向课后延伸的理念引导学生对知识学习的自助巩固;从“自助课堂ABC”模式的组内自主、组际互助、学案助导、总结反思四个环节来看,课堂基本处于学生自己的组织、管理和服务之下,有助于促进学生自我帮助、自我教育和自我提升。
2.扭转教师教学中的负激励模式,强化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动性。
课题组认为,学习动力问题是很多表面教育问题(包括一定范围的教育不公平问题)背后的根本性和持久性因素,与增长知识发展能力最为切近的因素、最为高效的途径不是花费大量的时间去灌输与反复训练,而是如何引导和激励学生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就是说,学生持久学习是需要持续动力助推的,而学生学习动力衰竭问题是一个普遍性问题,薄弱学校的情况就更为明显,这就需要把相当部分精力合适地转移到培养学生学习动力上来,倒不是说我们的教学没有注重动力激发,但通常的激励模式往往是分数、标杆、批评等压力激励模式,这些模式短期看是有一定效果的,长期看,在不可及的现实面前,压力不但不能转化为动力,反而会不断增添学习的挫败感,从而失去学习的信心和主动性。而“自助课堂ABC”模式采用小组竞赛和娱乐奖惩制相结合的方式,增添了激发学习的多维动力因素,比如:参与与贡献增加了学习快乐,表现与荣誉带来了学习自信,比较与借鉴培育了学习斗志,知识逻辑关系背后所反映的生活元素增添了学习的生活趣味等,这些能充分调动和发挥各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尤其使得那些后进学生由课堂学习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我要学习的主动追求者,增强了教育公平的有效性和普遍性。
3.注重课堂教学公平的内涵式发展,努力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公平意识。
要培养和增强学生的公平意识,教师仅仅在课堂上做到形式公平还是不行的,问卷调查中所反映出来的学生自私观念和伪装表现,与我们课堂教学中公平形式与内容脱节不无关系。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有更高的公平文化素养,破除对公平的狭隘理解,不能简单地认为,只要打破授课一言堂,只要让更多的学生回答问题,只要给学生更多的课堂训练时间,就是把公平还给学生了。本质上,公平是一种自由。之所以说我们的课堂是压抑的、不公平的,不是说没有给学生表达的时间和机会,而是很大程度上由于我们忽视或剥夺了他们思考的自由、选择的自由和表达的自由,所谓的具有普适性的“导学案”本质上改变不了它“导教案”的工具性价值理念。“自助课堂ABC”模式在课堂公平内涵式发展上进行了尝试,该模式在组内自主、组际互助、学案助导、总结反思四个环节中充分尊重学生思考、阐述和讨论问题的自由,此外,课题组还在A版助学案中设计了“留白”,即问题4一般由各组根据课文内容自行确定一个有价值的问题,供各组讨论和回答。这样,课堂就增添了学生思想的自由、选择的自由和表达的自由,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存在感、成就感和自豪感,自由的价值和意义自然而然地会在他们的意识中埋下公平的种子。
三、“自助课堂ABC”的限度
可行性是“自助课堂ABC”模式的生命力之所在,在研讨和教学实践中,课题组觉得该模式并非具有普适性,而是有其一定的适用范围,即限度,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学科、模块和课型方面的限制。
“自助课堂ABC”模式着眼于学生自助学习的可实现性,它要求学生能够通过自主阅读教材就能较好地掌握基本知识,并希望学生在组内合作、组际竞争中具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教材文本解读的难度系数不能偏高,可以与之匹配的显然是一些偏文学科,事实上,“自助课堂ABC”模式的设计本身就带有文科的眼界。当然,在文科范围内,也不是所有的课堂教学都适宜采用该模式。
2.教师能力、学生素质方面的高要求。
从现象上看,“自助课堂ABC”模式使得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弱化”了,但实际上却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要求更高。它要求教师要能预判学生对知识理解和掌握的程度,把握学生对知识学习的兴趣方向,在“助学案”、“导学案”的设计上要精炼、科学,A版问题、B版判断题和选择题的设计与筛选要紧扣教学目标,凸显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要能用简洁的文字概括知识和解读疑难,为学生答疑解惑。它要求教师在课堂上的简短讲话能够高屋建瓴,言简意赅,画龙点睛。它要求教师在自助课堂上有所节制,既要避免按耐不住上演越俎代庖,也要避免过度放任导致状况失控。“自助课堂ABC”模式对学生素质的要求也比较高,由于是学生自主和自助学习,它要求学生主持人能够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局面协调和掌控能力,它要求全体学生能形成良好的问题意识、合作意识、竞争意识、秩序意识和公平意识等。
3.课堂节奏、时间方面的制约。
“自助课堂ABC”模式的四个环节是连贯和紧凑的,由于学习自主和自我管理,它所引发的各种意外状况会比较多,从而给课堂推进的节奏带来影响,有些问题比较重要,但学生可能一带而过,有些细节和问题可能并不特别重要,却会被他们不断讨论。除了课堂节奏的问题,时间方面的问题也比较突出,从课堂安排的容量来看,密度比较大,每一个环节都有其时间上的限制,比如第一环节,时间设计为10分钟,但其内容却十分丰富,包括教师导入,选出主持人,学生阅读教材和问题,组内分工和组织答案等,如果说第一环节还可以控制的话,第二环节讨论的不可控性就大为提高了,类似的问题在第三和第四环节都有存在,所以,自助课堂在时间和节奏上的把握上还是一个问题。
当然,约束性因素不是用来作为否定与回避的借口,而是需要我们提高的路径和动力。而且,随着“自助课堂ABC”模式在教学实践中的不断应用、不断完善,它的适用性也会相应增强。
四、结语
南京市文枢中学高中政治教研组推出的“自助课堂ABC”模式在培养学生公平意识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自助课堂ABC”模式在教学实验中得到了专家和一线教师的高度肯定,对学生的问卷调查也说明,这一课堂模式确实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公平意识。只是,从该模式基本要求的苛刻性来看,从课堂实验中的一些缺陷来看,“自助课堂ABC”仍然需要改进和完善。
中职生实习规划范文5
关键词 中职生 职业生涯规划 对策
职业规划在人的一生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职业规划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人生价值能否得到充分的体现,因此,做好职业生涯的规划关乎个人的前途与命运,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
一、职业生涯规划的含义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国家加大了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与支持。中职生可塑性大,掌握了一技之长,能随时应用于实践,因此中职生就业率比较乐观,部分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但随着中职学校的扩招, 一些学校盲目开设专业, 造成部分专业需求过剩。这就促使中职生自身必须立足于整个人生来思考、规划自己在学校的学习。
“职业生涯规划”又叫职业生涯设计,是指结合自身条件和现实环境,确立自己的职业目标,选择职业道路,制订相应的培训、教育和工作计划,并按照职业生涯发展的阶段实施具体行动,以达到职业目标的过程。职业生涯规划关键就是要解决“干什么”“何处干”“怎么干”“以什么样的心态干”的问题。
对中职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不但有利于缓解中职生的就业压力,也有利于中职生应对以后工作中出现的各种变故;既能弥补教育体制上的不足,也可以促进中职生的综合素质的发展,最大程度地帮助学生确定职业生涯目标和规划人生的发展历程。
二、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一)中职生缺乏生涯规划意识中职生缺乏生涯规划意识的现象比较普遍。许多学生对自己的未来没有详细规划,他们对学校开展的就业活动缺乏兴趣,只有不到1/3 的学生表示留意过学校开展的相关方面的活动。许多中职生对生涯规划的内涵不了解,对学校开设生涯教育课能给自己有何帮助一片茫然,他们只关注能找到什么样的工作,能挣多少钱。
(二)学习观念存在偏差、只强调专业课的学习中职生对于“为何学习”和“学什么”的认识比较局限。他们不愿意在学习上花费太多时间,尤其是在一些非专业课上,比如英语、政治等。他们认为主要学好专业课,以后找个好工作就行,普遍不喜欢“将来用不上”的文化课和“枯燥难懂”的专业基础课,只喜欢上直接与技能有关的专业课、操作课。这种轻基础重专业、轻素质重技能的实用主义短视行为,严重影响中职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职业生涯教育的内容、方式比较单一,缺乏针对性中职学校的职业生涯教育内容、方式比较单一,缺乏针对性,尤其是建立本土化的职业生涯教育体系方面比较薄弱,不能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既定目标难以实现。主要以职业指导课和实习或就业前的面试指导为主,对专题讲座、职业咨询、企业行业参观等手段运用较少。
三、对职业生涯规划中常见问题的解决途径职业规划中的误区和问题无论是对职业规划的有效实施还是对个体的职业发展都会产生消极影响,为了避免和淡化这些影响,就需要从实际出发开展规划。
(一)从社会方面的着手
在当今社会,“人才浪费”现象严重。
中专生可以胜任的工作找大专生,大专生可以从事的工作用本科生。这导致缺乏学历优势的中职生越来越有危机意识。另一方面,社会急需技术人才,出现“技工荒”、“高级技工荒”。因此只有社会改变对中职教育的歧视,才能使职业教育真正迎来发展的春天,职业生涯规划才能在职业教育中发展起来。
(二)从学校方面的着手
学校在平时的教育中,除了重视专业技能的教育,还要加强对学生整体生涯规划的教育,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
许多中职生属于中考的失败者,属于普通高中选剩的“差生”。在进入职校学习之初他们就认为自己是没有太大出息、事业上很难有所作为的。要针对他们的特点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开设职业生涯辅导相关课程。如低年级学生乐观进取,但比较缺乏对职业生涯的探索和行动,学校为他们开设生涯规划课和心理健康课;高年级学生有较好的职业生涯设计能力,但缺乏正面乐观的态度,学校专门为他们开设职业道德和就业指导等课程。
学校每年请企业到学校给就业学生讲解企业对员工的要求;请成功人士到学校演讲,加深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在学生实习期间,请优秀毕业生现身说法,使学生正确对待实习试用。配合全国“文明风采”大赛,举办“我爱我的专业”演讲比赛、征文比赛、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比赛; 在实习中开展“ 爱岗敬业”摄影比赛;配合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定期举办“我是谁”、“我想成为谁”、“我怎样成为我想成为的谁” 等题活动; 通过召开各种学生、家长座谈会, 了解学生对实习和就业的期望。
(三)中职生在职业生涯规划学习中要努力的方向中职生要脚踏实地,通过认识自己所学的专业,激发自己
在发展方向的思考,促进职业规划意识的形成。要深入学习各种知识,包括政治、专业、文化、艺术等方面,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个人修养;要通过参与集体活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等途径充分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要在集体中成长,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更加客观地认识自己,发现优势和劣势。只有这样才会更好地扬长避短、不断进步。
在职业规划的设计和实施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困难和挫折。这时,不要消极地抱怨或畏缩,要看到困难和挫折的积极一面,他们是不是提醒你需要对初步的职业规划做一些调整?客观冷静地对待困难和挫折,在完成职业生涯规划调整的同时,自身也将获得进一步的发展。
中职生也是人才,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只要有一套系统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合理有效的引导他们进行正确的适合的职业生涯规划,相信每个人都能获得成功。
参考文献
[1] 彭文军, 丁三伏. 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教程[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中职生实习规划范文6
关键词:职业教育 中职学生 校企合作 顶岗实习 管理工作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8(a)-0225-01
中职学校构建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符合职业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是发展职业教育的有效途径,可以实现学校与企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双赢结果。“顶岗实习”是“校企合作”的重要内容,是推进中职教育实现实习实训场所与职业工作环境零距离对接的根本途径,是中职学校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的关键教学环节。加强顶岗实习的规范管理,提高顶岗实习质量是中职学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也是进一步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途径。
1 中职学生顶岗实习管理的现状
1.1 对顶岗实习认识程度不够
有些学校还没有充分认识到顶岗实习工作的目的和意义,顶岗实习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把所学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直接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从而获得真实职业体验,锻炼提高工作能力,达到从业基本要求,最终实现顺利就业。
1.2 顶岗实习的计划执行粗放
一些学校虽然制订了比较完善的学生顶岗实习计划,同时与合作企业也订立了一些顶岗实习方面的协议,但在具体执行计划和落实协议方面,企业表现消极,学校往往处于弱势,所以执行比较粗放,无法完全达到学校培养人才的意图。因此,探索高效的顶岗实习体制机制,严格执行顶岗实习计划和相关合作协议,是保证顶岗实习质量、提升人才培养水平的必要途径。
1.3 顶岗实习的过程管理困难
良好的顶岗实习效果是通过一系列过程管理来实现的。而一些企业反对学校教师进入企业参与对顶岗实习的管理,从而使顶岗实习过程管理无法开展,实习生的实习成绩评定失真度也很高。应在校企合作的总体规划中统筹安排好顶岗实习过程管理的实施细则,以精细管理来促进顶岗实习质量的提高。
1.4 顶岗实习的专业不对口
有过顶岗实习经历的学生普遍反映,多数顶岗实习的岗位与学生所学专业不对口,基本是一些流水作业岗位,因此实习效率低下,无法通过实习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水平与职业能力。
1.5 顶岗实习缺乏必要的保障体系
由于顶岗实习生的身份仍然是学生,因此许多企业并不把实习生当做员工对待,尤其在薪资待遇和社会保障方面基本得不到落实,一些学生的顶岗实习实际上成了企业变相使用廉价劳动力的一种方式,无法保护实习生切身利益和各项合法权益。
1.6 一些学生自身素质不高导致顶岗实习困难
一是学生对实习待遇的期望值太高,尤其是薪资待遇。如果待遇没有达到要求就会中断实习回家。二是自身素质达不到企业的要求,当前中职学生并不太重视诸如沟通协调能力、积极工作的态度、职业道德水平、团队合作精神、创新思维能力等素质的自我提升,但在实习中却既想轻松又要待遇,缺乏团结协作精神和大局观念,组织纪律性差,迟到早退现象时有发生、办事也拖拖拉拉,诚信意识不够强。其自身素质直接危及企业与学校的关系,损害了学校的声誉,从而使校企合作办学模式面临困难局面。
2 中职学生顶岗实习管理的对策
顶岗实习的规划、实施、监督、评价是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而这样一个教学体系如果缺乏政府的介入和企业的配合,单靠学校是无法有效推进顶岗实习工作顺利开展的。因此,构建政府主导、行业指导的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将成为对中职学生顶岗实习进行有效管理的必要前提。
2.1 建立政府主导、行业指导的校企合作体制机制
(1)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推进校企合作法制化进程。我国职业教育起步晚,法制化进程缓慢。当前的校企合作其实是学校“剃头挑子一头热”,企业的积极性并不高,校企合作的深度、广度不足。政府应根据职业教育发展的实际需要,制定和完善能够规范、管理、扶持、引导校企合作发展的法律法规,切实推进校企合作法制化进程,明确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在发展职业教育中的职责和权力,建立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的分担机制,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接收学生实习实训和教师实践,鼓励企业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构建企业和学校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利双赢的发展格局。
(2)规范劳动用工行为,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完善人才使用政策,实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倡导学校专业课教师和企业科技人员之间的学习交流活动,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力资源的社会效益。
(3)组建校企合作专业指导委员会,为校企合作提供组织保障。成立行业牵头、专家参与的校企合作专业指导委员会,全权负责对本地区相关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的指导、管理、服务和评价工作,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和评价监督机制,切实推进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不断完善和创新发展。
2.2 构建“校企联动+协议规范”的顶岗实习机制
校企双方业务主管领导分别到对方单位兼职,双方抽调专业技术人员共同组成顶岗实习指导小组,全面负责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技术业务指导、德育工作、日常管理、安全管理及成绩评定等,并以合作协议规范各方的权利、义务及责任。
2.3 做好顶岗实习前的准备工作
主要包括学生思想教育、实习纪律教育、专业技能培训、职业礼仪培训等。
2.4 加强顶岗实习过程管理
顶岗实习指导小组要研究制订各专业顶岗实习发展规划、顶岗实习工作程序文件、顶岗实习计划并组织实施;研究制订顶岗实习各项管理细则,对顶岗实习的全过程进行监督评价;与企业、行业紧密联系,拓宽学生顶岗实习和就业岗位的渠道;提供学生实习项目,落实学生带薪实习等问题;向学校反映实习过程进展情况,随时了解和处理学生实习期间发生的各种问题,如有异常情况,要第一时间向主管教学的校长报告。
2.5 建立顶岗实习成绩评价体系
顶岗实习成绩由顶岗实习指导小组进行综合考核评定。主要包括实习表现、实习日记、实习报告、企业的反映和技能测试等。顶岗实习结束时由顶岗实习指导小组出具学生顶岗实习鉴定书,作为学生毕业和推荐就业的重要依据。
2.6 加强顶岗实习安全管理
由顶岗实习指导小组全权负责学生顶岗实习安全管理工作,要增强安全意识,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与学校签订安全管理责任书,全面落实安全责任制;建立学生保险制度,严格学生请假制度,切实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和其他各项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