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品质的表现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道德品质的表现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道德品质的表现

道德品质的表现范文1

关键词:优质稻;晶两优534;种植表现;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05-0063-02

晶两优534系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深圳隆平金谷种业有限公司、湖南隆平高科种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联合选育的籼型两系杂交水稻新品种,2016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国审稻2016605)。2014年引进南平市建阳区试种,经过3年多点种植,晶两优534表现出米质优、丰产稳产性好、适应性强等特点,适宜建阳区作中稻推广应用。

1 主要特征特性

1.1 产量表现

1.1.1 国家试验表现 2014年参加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9 453.15kg/hm2,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6.26%,达极显著水平,增产点比例77.8%;2015年续试平均产量9 666.30kg/hm2,比丰两优四号增产5.28%,达极显著水平,增产点比例78.3%;两年区试平均产量

9 559.65kg/hm2,比丰两优四号增产5.77%,增产点比例78.02%;2015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0 218.45kg/hm2,比对照增产5.10%,增产点比例100.0%。

1.1.2 建阳种植表现 2014年引进少量试种,在童游彭墩村作中稻种植0.25hm2,平均产量9 801kg/hm2,比当家品种II优125增产6.6%;2015年扩大种植面积,在童游彭墩村作中稻种植0.55hm2、在将口东田村作中稻种植0.39hm2、在莒口后山村作中稻种植0.43hm2,3个点的平均产量分别为10 074kg/hm2、9 873kg/hm2、10 213.5kg/hm2,均比当地主要推广品种增产,增产幅度分别为7.2%、5.8%、6.9%;2016年加大示范力度,在童游彭墩村作中稻示范种植2.4hm2、在将口东田村作中稻示范种植1.5hm2、在莒口后山村示范种植1.8hm2,3个示范点均取得了增产增收,其中,童游彭墩村示范片平均产量10 024.5kg/hm2、比对照品种II优125增产7.8%,将口东田村示范片平均产量

9 865.5kg/hm2、比对照品种II优125增产6.3%、莒口后山村示范片平均产量10 104kg/hm2、比对照品种II优125增产8.1%。

1.2 农艺性状 株型适中、剑直,分蘖力较强,熟期转色好,2年区试平均有效穗数243万/hm2,株高120.1cm,穗长25.3cm,穗粒数200.5粒,结实率85.9%,千粒重23.9g。

1.3 米质表现 米粒晶莹透明、细长,米饭清香适口,米质主要指标2年综合表现:整精米率68.0%,长宽比3.1,垩白粒率9%,垩白度2.8%,胶稠度79mm,直链淀粉含量16.0%,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2级。

1.4 抗性表现 经区试鉴定:稻瘟病综合指数2.1,穗瘟损失率最高级1级;白叶枯病5级;褐飞虱9级;综合表现为抗稻瘟病,中感白叶枯,高感褐飞虱。在建阳种植表现为田间叶面清秀、青枝腊秆,未发现明显病虫危害。

1.5 生育特性 两年区试平均全生育期136.9d,比对照丰两优四号长0.4d。在建阳作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35~140d,比对照II优125短2~3d。

2 主要栽培技术

2.1 适时播种,培育多蘖壮秧 晶两优534在建阳作中稻种植,一般于5月上中旬播种,大田用种量11.25kg/hm2,秧田播种量150kg/hm2。晶两优534分蘖力较强,秧田播种要做到稀播、匀播,在秧苗2叶1心时施进口复合肥(总含量45%以上)225kg/hm2,并喷施吡虫啉防治稻飞虱,预防水稻病毒病的发生;在移栽前3~5d施尿素75kg/hm2,并喷施氯虫苯甲酰胺225mL/hm2和三环唑375g/hm2,做到带药下田。

2.2 适龄移栽,合理密植规格 晶两优534具有较强的分蘖能力,宜适当稀栽,但秧龄弹性较差,适宜短秧龄移栽。因此,在建阳作中稻种植,一般秧龄30d或秧苗叶龄5~6叶移栽,插植规格20cm×26cm,每蔸插2粒谷秧,基本苗90万/hm2以上。

2.3 合理施肥,充分发挥肥效 晶两优534的需肥水平中等,在建阳中等肥力田块作中稻,一般每1hm2施纯氮180kg、五氧化二磷90kg、氧化钾97.5kg,采取重施底肥,早施追肥,后期看苗补施穗肥的施肥方法。具体施肥如下:基肥在二次耙田时每1hm2施碳铵450kg、过钙375kg,追肥在插后5~7d秧苗返青时结合施用除草剂,施水稻专用肥(氮磷钾总含量30%以上)450kg/hm2,穗粒肥在烤田结束、幼穗分化2期左右施进口复合肥(氮磷钾总含量45%以上)150kg/hm2。

2.4 科学管水,实现节水灌溉 水稻是需水量较大的作物,但不同的生育期有不同的需水要求,因此,晶两优534在水管上要根据不同生育时期的需水特性进行科学管理。具体要做到:有水插秧,移栽后深水活蔸,分蘖期浅水促蘖,当总苗数达到360万/hm2左右,及时落水晒田,孕穗期至抽穗期保持田面有浅水,灌浆期干干湿湿壮籽,后期不能断水过早,以防早衰和影响米质。

2.5 及时防治病虫害 晶两优534由于制种时较易裂颖,以及制种中“九二”等激素残留较多,因此要用强氯精浸种,预防恶苗病等种子带菌病害的发生。大田期根据病虫预报,及时施药防治稻螟虫、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等病虫害。一般可用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225g/hm2加己唑醇150g/hm2防治稻飞虱、纹枯病;用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300g/hm2防治稻纵卷叶螟;用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康宽)225mL/hm2加龙彩225g/hm2防治二化螟、三化螟和y枯病、稻曲病;用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375g/hm2防治稻瘟病。

道德品质的表现范文2

关键词:幼儿教育 道德品质 培养

当前,很多家长认为,幼儿教育应注重智力开发,道德品质的培养完全可以搁置一边,待日后再进行教育。这种错误认识的存在,导致很多幼儿往往过于任性和自我,缺乏独立意识,不利于幼儿日后的发展。作为培养幼儿道德品质的重要环节,幼儿教育一直在探求各种培养幼儿道德品质的方式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为他们日后能够顺利融入社会提供保障。

一、问题的提出

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一种个体心理的现象,它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或阶段的道德行为准则来规范自身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某些经常的、稳固的心理特征和倾向。它是个体个性社会化方面的核心,是社会道德在个体身上的反映。

幼儿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时期不仅是人类早期智力开发的重要阶段,更是培养良好道德品质的关键所在。我国著名的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六岁以前是人格陶冶最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培养得好,自然会成为社会的优良分子。倘若培养不好,久而久之,习惯成了不易改,倾向定了不易移,态度决了不易变。这里所说的“人格陶冶”即品德素质的培养。然而,在当前的幼儿教育中,很多教师往往比较重视文化素质的培养,而忽视了道德品质的培养,致使很多幼儿缺乏爱心,独立性差,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劳动习惯。面对这一现状,我们必须自觉地、有计划地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如何更好地培养幼儿的道德品质

(一)创设适宜的教育环境

众所周知,环境对人的影响很大,尤其是年龄尚小的幼儿,其情绪、个性、情感、社会交往能力等往往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因此,要想培养幼儿的道德品质,广大幼儿教师就必须为他们创设一个良好、适宜的教育环境。首先,作为幼儿教师,我们要进一步加强自身的师德修养,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时刻保持亲切、大方的个人气质,为幼儿树立一个学习的榜样;其次,我们还应充分尊重每一位幼儿,帮助他们建立自尊心,这一点对进一步培养幼儿的道德品质十分重要。这就要求广大幼儿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主动转变自身的角色,与幼儿做朋友,耐心听取他们的心声,认真回答他们的问题,这样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幼儿形成一个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多利用伙伴示范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注重教师的示范作用时,也应该充分利用“榜样”的力量,让那些表现好的幼儿真正发挥自身的模范带头作用,这样同样有利于幼儿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具体而言,广大幼儿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将这些“榜样“的事迹介绍给其他幼儿,并及时给予肯定的评价,鼓励幼儿向这些榜样学习,共同提高自身的道德品质。实践证明,这样的方式更容易被幼儿接受,也更容易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幼儿的赶超意识,提高了幼儿的道德水平。

(三)积极进行正确评价

每一个教育过程都少不了对教育对象的评价,幼儿教学也不例外。正确的评价可以帮助幼儿明确自身的优缺点,帮助他们找到日后的努力方向,因此必要的评价是幼儿教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实际的教育工作中,教师对幼儿的评价应以表扬为主,并尽可能具体化,以便使幼儿真切地感受到自己的存在价值,进而更好地坚持下去,增强自身的情感体验。比如,在一次教学过程中,一名幼儿不小心摔倒了,这时另一名幼儿主动将其扶了起来。如果教师只是简单夸一句“你今天真乖”,幼儿往往会不明就里,这样的评价就失去了应有的价值。相反,如果教师说:“你今天把小伙伴扶了起来,做得真好。希望你日后也能像今天一样,主动去帮助别人。”这样正确又具体的评价,既很好地肯定了幼儿,又培养了他们乐于助人的优良品质。

(四)开展多种教学活动和游戏活动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活动和游戏活动,进一步培养幼儿的道德品质。比如,我们可以在设计教育活动时,从知识、智能及品德三方面去考虑,深入挖掘教材中所包含的德育因素,并适时地对幼儿进行渗透,这样做不仅教给了幼儿一定的知识,还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幼儿形成了良好的道德品质。然而,教学活动有时难免枯燥,长期如此,幼儿就会产生厌烦情绪,不利于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质。为解决这一问题,广大幼儿教师可以转换思维,用游戏的方式吸引幼儿,引导幼儿在游戏中体验情感,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进一步增强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这样持之以恒,一定会取得明显的教育效果,使幼儿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五)鼓励家园合作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教育,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广大幼儿教师还应将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结合起来,两者相互补充,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具体而言,我们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实现家园合作,如开家长会、进行家访以及公布每周教育教学内容等,向家长们讲明在重视智力开发的同时,还要注意对幼儿道德品质的培养。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向幼儿家长介绍一些基本的家教知识,真正实现家长与教师的有效合作,通过相互配合、互相探讨,摒弃自身的不足,发扬各自的优势,使幼儿道德教育真正获得实效。

总之,培养幼儿道德品质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以上仅是我个人的一些经验与看法。作为幼儿教师,我们有必要不断更新自身的教育观念,从点滴做起,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为幼儿的未来增砖添瓦。

参考文献:

[1]周爱萍.提高美德故事对幼儿道德行为养成的成效[J].江苏教育研究, 2007(03).

[2]卢乐珍.学前教育讲座――第六讲 幼儿道德教育的意义和任务[J].幼儿教育,1984(02).

[3]吴丛笑.游戏活动中幼儿审美素质的培养[J].早期教育,2000(11).

[4]幼儿道德品质方面得分最低的是“关心他人”[J].时代潮,1995(08).

道德品质的表现范文3

关键词:德育教育;价值观;自我认识

小学教学是小学生的启蒙教育,对小学生的人生观、价值取向、是非标准、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有着巨大影响,因此,在小学教学中,加强对小学生德育教育成为了小学教学的核心。

一、加强德育教学,培养价值观

德育教育是小学生道德品质形成的主要途径。开展有效的德育教育,引导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行,是作为一名小学生德育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在德育教学中,在明确告知学生正确、不正确,道德、不道德的是非标准时,同时还应当充分结合小学生贪玩、好动、好表现、好奇心强,争强好胜等心理特征。比如说,告之他们要尊敬长辈,主动问好,同学之间要互相友爱,互相帮助,爱护卫生,保护环境等等基础道德品质。在教学中,要注重表扬学生,让他们意识到自尊自爱。还应当注意对犯错误的学生,不在许多同学面前批评教训,避免产生自卑、害怕的心理。

二、参加实践,培养品质

实践活动是小学生道德品质形成的重要来源。积极开展有效的实践活动,是培养小学生良好品行的有效手段。比如说,在树立小学生热爱劳动、劳动光荣的教学中,开展必要的劳动实践活动是必须的。然而现阶段,由于大部分小学生都是独生子,具有丰厚的物资生活条件,不懂得珍惜劳动成果,尊重劳动人民。因此在培养小学生热爱劳动的教学中,可以开展校园大扫除、清洁校园等劳动教学,并对劳动积极,表现良好的小朋友进行嘉奖和表扬,树立热爱劳动、劳动光荣的劳动积极者楷模,大力宣传小学生向榜样学习的力度,让小学生充分养成劳动者光荣的意识,在生活中,形成热爱劳动的良好道德品质。

三、开展自我认识,培养公德

自我认识是指自己对自己的认知,也可以粗略地理解为自我反思。在小学教学中,开展小学生的自我认识,是培养小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有效举措。小学生是德育教学的主体,老师应当充分发挥小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小学教学中,老师有效地引导学生改正在道德品质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开展小学生自我认识,自我鉴定,小学生才能积极改变自己,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公德理念。

道德品质的表现范文4

关键词: 道德教育 “教育” “自我教育”

一天放学后,我正在办公室批作业,突然听到“报告”,抬起头一看,发现我班的两个学生手里拎着一袋垃圾站在办公室门口,其中一个是副班长小嘉,另一个是淘气鬼小程。“请进,什么事啊?”他们一边走进办公室一边说:“华老师,这袋垃圾是在我们班的包干区发现的,我们已经查过,这是初二(10)班的,里边的废纸上有他们班级的名字,还有他们班学生的名字。”“真的?拿出来让我看看。”他们放下垃圾袋,快速地找出了证据。“哎,这些学生的品行实在是太差了。”我叹了口气,“那现在先把垃圾……”还没等我说完,小程嬉皮笑脸地接道:“放回到他们教室门口去。”我注意到小嘉用胳膊挤了挤小程,就微笑着问:“你们对这些学生的行为有什么看法?”“他们太懒了。”“他们经常乱扔垃圾。”“我还看见他们班的男生拦住女生呢。”“对,还有在车棚里抽烟呢……”他俩你一言我一语。“好。你们发现了不少不良的行为,这说明你们具有较强的辨别是非的能力,有正确的荣辱观和良好的道德观。”我给予他们表扬鼓励,“而且,当你们发现我们的包干区里有垃圾时,能立即把它捡掉,这说明你们有很强的集体荣誉感。再说,你们没有简单地把垃圾从我们的包干区挪到人家的包干区,这又说明你们做事不冲动,有自制力。你们向我汇报,目的是想要我们老师对他们进行批评教育,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你们是在帮助他们,这一切你们都做得很好,接下去你们准备怎么处理这袋垃圾呢?”“把它扔到垃圾箱里去。”小嘉抢着回答。我又问小程:“你看呢?”他低着头不好意思地答道:“扔到垃圾箱里去。”“对。你们说得不错,这是最妥善的处理办法。”我又拍拍小程的肩膀说:“我知道你刚才为什么想把垃圾袋放到他们的教室门口。你是想教育他们,让他们吸取教训,以后别干这种缺德的事情,对吗?”他马上抬起头说:“就是嘛。”“对,是要好好地教育教育他们,不过,教育这件事还是交给我吧,你看行吗?”他爽快地回答:“好。”“那你们把垃圾处理完就回家吧,路上注意安全啊。”他们一边应着,一边走出了办公室。而我独自坐在那里陷入了沉思……

目前,大多数中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观念,具有正确的社会荣辱观。他们能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共财物、讲究公共卫生,做到礼貌待人、尊老爱幼,能真诚地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但由于受到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侵蚀,加上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少数学生道德观念薄弱,具体表现为:随手乱丢废纸废物、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闯红灯,向小同学敲诈勒索、旷课逃学……可见,部分中学生的道德观念、道德行为与建立和谐社会的思想道德要求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道德状况对社会秩序、社会风气、社会凝聚力具有决定性影响,直接影响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决定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而他们的健康成长关系到祖国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因此,加强对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刻不容缓。

一、经验影响:学生道德品质养成的同化点

学生道德品质发展是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道德品质发展可能性为基础。与一切事物的发展一样,学生道德品质发展总是建立在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的,并且是由内而外主动生长的,而不是从外到内灌输的结果。尊重学生已有的经验是促进学生道德品质发展的前提。学生发展的不同阶段都有其不同的发展可能性。这就是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所说的“最近发展区”。

二、双向建构:学生道德品质内化的活动基础

学生道德品质发展是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活动中双向建构的。首先,学生的道德品质发展不是自发的,人的道德品质潜能只是提供了发展的可能性,但是道德品质的发展需要在参与社会生活、与文本对话、与人交往、在认识或者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实现,在这种主体性的活动中,人在习得一定的社会文化规范的同时,还发挥着自己的潜能,主动建构和不断丰富着自己的精神世界。活动是学生一切道德品质发展的源泉和中介。其次,学生道德品质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主体的选择,以及主体所形成的自我意识(包括自我概念、自我评价、自我期望、自我调节等)。随着学生的发展,学生自我意识和自主选择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发展的作用日益增强。学生道德品质的发展不完全是学校教育的结果,在一定意义上还取决于学生自我意识和自我教育的水平。

三、系统变化:学生道德品质构建的基本方式

学生道德品质发展是一种身心结构的系统变化过程。首先,人的道德品质是一个由诸多方面组成的身心结构系统,任何一方面道德品质机能的作用都是在人的整个道德品质系统中发挥作用的结果。发展不是指某个知识技能和行为的掌握,而是整个身心结构系统的变化。因此,人的道德品质发展不可能割裂开来施教或者通过训练的方式实现。其次,学生每个发展阶段都有不同的道德品质发展的主题。青少年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迅速的时期,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和前苏联心理学家包诺维奇的研究认为,在儿童每一个发展的阶段都有其主导性的需要,以及与这一主导性需要相适应的发展课题。每一个发展课题的解决都能为后续的发展提供可能。因此,学生道德品质发展的每个阶段都有该发展阶段的主题,学校道德品质教育必须关注不同发展阶段学生的主导性需要和该阶段面临的发展性课题。

四、多维发展:学生道德品质生成的不确定性

每个儿童都是一个独特的世界。学生道德品质发展具有发展的共性,同时每个学生发展的基础、可能性、路径与节奏也不完全一样。而且发展是非线性的,每个儿童都有不同的发展轨迹。有时儿童在发展中的错误和曲折往往是孕育更大发展的起点和信号。为此,道德品质发展是连续性与非连续性相互交替的统一过程。道德品质发展的连续性是指道德品质的某些方面有一个从低到高的连续性的过程,但是,很多情况下,道德品质发展往往具有非连续性的特点,即某个阶段学生似乎看不到发展,突然,因为某个事件的发生,学生在某些方面一下子成熟起来。学生道德品质的发展往往是连续性与非连续性发展的统一。因此,学校教育除了为学生道德品质发展提供连续性的有计划的教育之外,还应创造让学生道德品质发生非连续性变化发展的教育活动方式与内容,适时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发展。

五、有机整合:学生道德品质发展的主题方向

道德品质的表现范文5

【关键词】道德品质 教学内容 教师角色 学校校风 同伴交往 家庭影响

道德品质是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在社会成员的思想和行为中的体现和凝结,是人们在处理自己同他人、同社会集体的利益关系时所形成的道德行为习惯。是人的一种自由自觉的智慧实践,是人之所以区别于禽兽的关键所在。在愈来愈发展的今天,我们之所以必须注重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在于道德品质在塑造人的心灵秩序和人格结构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校教育对孩子心里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教学内容、教师角色、学校校风和同伴交往等方面,另外,家庭影响也是潜移默化的。

1.教学内容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影响

学校教育活动对学生施加影响是以一定的教学内容为中介的,是实现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基本保证。教学内容实质上是文化选择的一种结果,是对全部社会文化的一种不断提炼,反映了社会政治经济对人的发展的要求。教学内容不仅向学生揭示特定社会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更为儿童提供了学习效仿的模式,历史教材《罗盛教》《》《的简朴生活》等课文,让孩子们从小懂得了艰苦朴素、乐于奉献,不怕困难、勇于进取。胸怀祖国、崇尚荣誉。从小为孩子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使他们及早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享乐观。防止我们的下一代被贪图享受的温床软化,被灯红酒绿俘虏,被孔方兄击倒。

2. 教师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影响

在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诸因素中,教师的作用最积极、最重要的。教师不仅通过言传身教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而且教师的学识才能也会感染、激励学生对知识、事业的渴望和追求,教师的思想品德、理想信念能陶冶学生的心灵。有研究表明,受学生喜欢的老师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上课认真;声音洪亮,语言清晰;二是对人和气;三是批改作业细致认真;四是以身作则。从上面可以看出,一个良好的教师必须具有威信。对有威信的教师学生会产生敬仰的心情,愿意将教师作为自己心中的楷模和表率加以仿效,把体现在教师身上的道德要求转化为自身的品德。

3. 校风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影响

校风是一种无形的感染力量,无声的行动命令。小学生进入小校学后,在良好的校风感染下,能较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言行,采取符合教育要求的从众的行为方式。校风是一种不成规章的行为准则,不成条文的心理契约,通过集体舆论对个体的品行作出权威性的肯定、鼓励或制止。在校风导向的作用下,小学生逐步接受并适应团体规范,良好的校风能陶冶师生的心灵,鼓励上进、抵制不良风气和行为方式。

4. 与同伴交往的影响

随着儿童自身的意识发展,与同伴交往的需要越来越强烈。同伴交往成为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动因,对与世隔绝儿童的研究发现,由于没有伙伴,不能交往,会导致心理发展异常。我国明朝朱棣夺取建文帝的皇位成为明成祖后,迁都北京。他将建文帝2岁的儿子朱文圭带到北京,单独隔离关押到55岁,由于他一直过着孤独的生活,朱文圭成了一个“出门牛马亦不识”的,更谈不上懂什么道德情感了。幼儿期的儿童开始自发与别的儿童认识,模仿别的儿童的行为习惯,对小学生来说,同伴既是行为的强化剂,又是他们评定自己行为的参照物。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同伴的依恋和友谊也显著增长,他们更愿意以同辈群体规范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可见,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同辈的影响对促进儿童道德品质的形成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道德品质的表现范文6

【关键词】聋童;道德品质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2-0068-01

长期以来,我国聋校和普通学校一样,执行的是一套应试教育,以智育为唯一标准来评价学生的优劣。这是一种脱离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实际需要的教育;是重智育轻德育;是不尊重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自觉性,主动性,创造性,而是把其作为被动的教育对象,当作知识的容器的一种教育。因此,聋校必须深化素质教育,摒弃现行的陈旧观念和落后模式。由于聋童的生理特点,他们对抽象的概念知之甚少,在理解上也非常肤浅。他们的是非辨别能力差,道德判断水平低,然而他们模仿性强,易于接受表面行为。鉴于聋童的这些特点,培养聋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是聋校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内容。

道德认识的形成是由道德知识的掌握,道德信念的形成和道德评价能力的发展构成的,它是形成良好思想品质的基础。一个人的道德品质主要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在社会、家庭和学校教育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形成的。当我们看到聋童有一些不良的道德行为时,首先应该从他们生活的环境中寻找原因,而不是先归罪于他们本人。下面,我想就学校教育方面,从作为教育的主导者——老师的角度就如何提高听力障碍儿童的道德认识水平,谈谈个人在工作中的观点和做法。

1教师对每个聋童的情况要进行周密的调查、了解和研究

不仅要了解聋童的听力丧失时间、丧失程度、语言状况,更重要的要了解聋童的家庭状况,社会环境,父母教育方式,亲属对聋童的态度和影响等,要把父母职业、性格、品质等作为重点调查内容,还应该了解聋童在家的表现、兴趣、爱好及初步的道德表现,详细地记录下来,为对聋童的教育打下基础,找到依据。

2在传授文化科学知识,形成和发展语言过程中,向聋童传授道德知识

思想品德课是传授道德知识,形成道德认识的主要课程。语文课是向聋童进行思想教育的很好教材,在讲解语言文字,传授语文知识同时向学生进行明辨是非、善恶的教育。对于聋童道德品质地形成,不能急于求成,而是日积月累,在活动中不失时机向聋童传授道德知识。道德知识的讲授要与道德行为密切结合,要以现实生活中聋童亲眼看到的事例进行教育。道德知识传授要与语言发展密切结合起来。学习了“爱祖国”,就应该告诉聋童从爱护公共财物,爱护班级,爱护学校环境做起。学习了“爱人民”,让他们首先从爱父母、爱老师、爱同学做起,道理要浅显易懂,要结合语言的学习和生活的实际。

3教师要尊重聋童,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在学习生活中,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来培养聋童的道德品质

原苏联教育学家马卡连柯也说过:“我的基本原则,永远是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尊重学生,必须真正把学生当作“人”来看待,尊重学生的人格,用爱去呵护学生的心灵,坚决杜绝把学生当作任人摆布的“物”现象,教师必须真诚地对待学生,尊重、关心、爱护、牵挂每一位学生,绝不能歧视所谓“差生和后进生”,牵挂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正如罗素所说:“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学生的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教育工作者应共同努力,营造一个全社会都关心,爱护孩子的良好氛围,让孩子们从压抑、重负、苦闷中解脱出来,像小草一样在温和的春风中快乐成长。教师的情感对于聋童道德情感的形成有着重大影响。作为教师不仅要爱聪明、漂亮、干净的聋童,也应该爱那些出身贫困、头脑较笨的聋生。还要尊重所有的聋童,做每个聋童的知心朋友。对聋童在学习、生活、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行为,教师要给予公正、恰当的评价。教师在培养聋童道德情感时,要一视同仁,不能因人而异,经常坚持下去,聋童就会产生正确的道德情感,以约束、调整自己的行为。

4教师要以身作则,为聋童做出榜样,来训练聋童的道德行为

“身教胜过言教”,这句话对聋童教育来说是最重要的。聋童主要是靠视觉来认识外界事物,他们对人也是极善于观察,对于第一次见面的人就能抓住这个人的主要特征,取个恰当的代号。聋童最初的道德品质就是靠模仿学来的。到了学校以后,教师就成了聋童模仿的主要对象,对教师的衣着、打扮、举止、行为都会成为聋童学习的榜样,教师训练聋童的道德行为,要从自己做起,要求聋童做的,教师必须要做到。教师的行为是聋童的教科书,是聋童学习模仿的榜样,训练聋童道德行为首先训练自己的道德行为,这样会比单纯地传授知识要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聋校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永远做聋童的楷模。

5教师帮助聋童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道德行为是人们遵守道德规范所表现出来的言论、举止和行为,聋童由于生理上的缺陷,其认识能力较低,思维也不够敏捷,基本不具备规范的道德行为习惯。因此,我在日常的德育工作中,多注意到养成聋童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我的具体做法是:对某些不良的道德行为习惯要先做细致的分析,帮助聋童认识不良的行为;然后采取针对性的教育举措,并且把自己希望的好的行为习惯演示给聋童看,对他们进行行为习惯的训练;最后,对于聋童行为训练的结果,还要及时给与鼓励和赞扬,从而使他们获得成功的喜悦,以进一步激发他们练习的兴趣,最终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

另外,还要强调一点:对于聋童表现的某些不良行为,不必刻意地多加指责或批评,可以暂时不理会那些不良的行为,而应该运用矫正学中的正强化原理多去注意、强调聋童表现出来的正确行为。这样做,可以让那些表现不好的聋童去注意加强自己的良好行为,逐渐控制、淡化、抑制不良的行为,直至消失。

道德行为训练要从行为方式训练做起,要从训练聋童一日常规、小学生守则做起,要符合聋童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要努力使一些道德行为成为一种习惯,要从简单常规训练做起,逐渐提出更高要求,要使师生共同来遵守道德准则。这样随着年龄增长,知识水平提高,语言的发展,聋童会和正常孩子一样,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参考文献

[1]张茂聪.《怎样教育帮助听力残疾孩子》.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