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品质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道德品质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道德品质总结

道德品质总结范文1

关键词 用人单位;人才标准;职业素质;高职院校;毕业生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4)32-0067-02

一、调查背景

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努力实现人才培养、社会需求与就业的良性互动是就业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同时,只有全面了解用人单位对于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录用标准,才能更好地帮助高职生丰富、充实、完善自己,达到用人单位用人标准,从而实现高职院校毕业生走上理想工作岗位和用人单位招收到满意人才的双赢局面。

虽然不同的单位和工作岗位对专业的要求不同,但是用人单位引进毕业生的专业标准和人才制度基本上是一致的,主要体现在对毕业生的专业背景、技术技能、学历层次、道德品质、心理素质等几个方面的要求上。所以,深化高职教育改革应从研究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标准入手,了解企业对毕业生素质和职业能力的要求,据此确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才更具有针对性。

二、调查过程及分析

(一)调查对象

对近百家用人单位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基本涵盖信息、汽车、工程、旅游、食品等各行业类别,具备一定的行业覆盖性。

(二)问卷设计

用人单位引进人才标准调查问卷包括专业背景、学习成绩、心理素质、技术技能、毕业学校的社会知名度、道德品质、相应的技能资格证书、外语水平、学历层次等指标。各项指标权重的计算分为两部分,即主观权重和客观权重,并将其乘积进行标准化处理,最终得出各项指标的实际权重得分。问卷各项指标的重视程度的打分平均值占总分的百分比设为主观权重,选项包括:非常重视、比较重视、重视、不太重视、不重视的分值依次为5、4、3、2、1分进行计算,得到企业对每项指标平均重视程度得分。

(三)问卷统计与计算

1.主观权重的计算

通过每个企业对各项指标重视程度的打分,计算得到每个指标平均重视程度得分,分别为道德品质2.52分,学历层次1.91分,技术技能2.35分,专业背景1.52分,心理素质1.70分。

2.客观权重的计算

由于不同类型企业对引进毕业生的侧重点不同、工作负荷量不同、企业对不同指标的重视程度也不完全一样,因此必须考虑工作负荷量因素对各项指标的影响,进而引入偏相关系数来衡量指标的客观权重。经统计分析软件计算,道德品质、学历层次、技术技能、专业背景、心理素质与毕业生工作负荷量的偏相关系数分别为0.225、0.024、0.146、0.187、0.162。

3.实际权重的计算

将上述每个指标主客观权重分别两两相乘结果作为实际权重,再将上述5项指标的实际权重进行标准化处理得到最终权重,主观和客观权重值越大,最终权重值就越大。标准化公式为:

式中r'i表示第i个指标的最终权重,ri表示第i个指标的实际权重。经标准化计算后得到道德品质、学历层次、技术技能、专业背景和心理素质5项指标的最终权重分别为0.374114、0.030245、0.226381、0.187545和0.181712,经过标准化处理后的权重数值分别为36.82%、3.36%、22.52%、18.84%、18.47%。

(四)结果分析

结果显示,在所有接受调查的企业中,以上5项指标在企业引进毕业生时重视程度依次为:道德品质(36.82%)、技术技能(22.52%)、专业背景(18.84%)、心理素质(18.47%)和学历层次(3.36%)。

在各项指标中,企业对毕业生的道德品质重视程度最高,为36.82%。即高职院校教育在注重技能培养的同时,应把道德品质的培养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心理素质、技术技能、专业背景三个指标权重相当,技术技能(22.52%)和学历层次(3.36%)两个指标差异较大,这说明用人企业更加重视学生的技术技能水平,也说明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由传统的重学历层次向重技术技能转变。

三、总结

用人单位对高职毕业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持肯定的态度,认为技术技能水平以及问卷中技能认证指标很重要,占22.52%,位居5个最受关注指标中的第二位,这是高职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也是高职毕业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同时,用人单位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有了新的期待,职业道德、忠诚企业、爱岗敬业精神的期待要求高职院校更加注重对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这需要高职院校在教育改革和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完善。

参考文献:

道德品质总结范文2

关键词:思想道德教育;创新人才;素质

面向新世纪,我们应该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而创新人才的培养与思想道德教育又是分不开的。如何发挥思想道德教育在培养创新人才过程中的功能和作用,将思想道德教育与创新人才的培养有效结合起来,是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者应该积极探索研究解决的问题。本文试图联系当代大学生的培养目标,探讨思想道德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二者的关系。

一、培养创新人才是时代的要求

当今世界国力竞争日趋激烈,而这一切中最根本的是人才,是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现代社会的发展,各国都对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的需求大大增加。党的十围绕科技、创新、人才等方面作了大量总结和描绘,在第三部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中明确提出: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进入人才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在第十二部分(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中说到要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加大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支持力度,要开创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局面,等等。可见,我们国家已经将创新人才的培养提高到战略的高度。当代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博士说:培养人才最重要的是培养创造能力。人力资源的开发最重要的就是人的创造力的开发,创新能力的培养。21世纪中国需要高素质的创新人才。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是推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推进社会的全面发展和全面进步的重要保证。作为高校积极努力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素质创新人才,是时展的要求。

二、思想道德教育对当代大学生成为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关系重大

大学生要成为高素质的创新人才至少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素质:

首先是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这主要表现在有着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崇高的理想和科学的信念;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献身精神;积极进取,努力奋斗;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有着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优良的道德品质。思想道德素质在大学生的全面素质中居于首要的、核心的地位。正如古人所说:“德者,才之帅也。”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其次是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这主要通过拥有科学文化知识的创新人才出色的智力和才能来表现。出色的智力和才能与学习掌握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和积累各种经验具有密切关系。拥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和经验对人们有效地进行创造十分重要,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在进行继承性学习的同时,善于进行创造性学习;既要注意学习中的创造,更要注意创造性的学习和创造中的学习,努力开发智能宝库,特别重视创造能力的培养。过去,人们在教育实践中把主要注意力集中在知识的传授上面,忽视了智能的开发和培养,使智能开发成了知识传授的负过程。在知识爆炸的现代社会,传统教育方式已不再适应发展的需要。现代人要着重于自己智能的开发和培养,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虽然从理论上讲,大脑这个知识信息库可以储存巨量的知识,但即使如此,人也没有那么多时间来消化、吸收它们。一个学生即使是拼命地攻读,也读不完、记不住他专业范围内的全部知识。因此大学生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更多地通过其出色的智力和才能来表现。优良的智力和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是现代人获取知识、选择知识、应用知识使之形成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柔性智能系统,适应人类知识量激增的现状,充分发挥创造力,成为有所发现、有所创造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素质。

第三是良好的个性心理素质。这主要表现为优良的创造个性品质,如优良的意志品质;有明确的奋斗目标;有较强的责任感;坚韧顽强,决策果断;勤奋努力,严谨细致;自尊自信,具有批判精神,敢向权威挑战;具有较强的独立性或自主性,能独立自主地提出问题和设想,并进行验证;有着永不满足的进取心和强烈的求知欲、好奇心,对发现新事物和创造活动有强烈的兴奋感和情感倾向;敢于冒险,富有献身精神,对新事物很敏感,不满足现状,兴趣高雅广泛,有细致和敏锐的观察力。这是所有创新人才一般都有的个性心理特征。

人类创新实践已经证明,人的道德品质和个性心理对其创造性活动有很大的影响。优良的道德品质,对充分发挥人的创造力具有重要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人在一生中能否有所创造而成就一番事业。而高校思想道德教育正是以培养塑造大学生优良思想道德素质包括个性品质为目的的。个人崇高的思想品质或优良的性格与人才的创新能力、创新实践不可分割,彼此相互渗透,相互支持,相互影响,且个人崇高的思想品质或优良的性格是基础。思想道德教育对当代大学生成为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关系重大。

三、发挥思想道德教育在培养创新人才过程中的作用

思想道德教育旨在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引导和帮助学生确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做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确立,对高素质创新人才理想信念的形成,道德品质的塑造,个性心理的健全有着特殊的功能和作用。

第一, 思想道德教育对个人理想信念的形成起着主导性的作用。

崇高的理想、信念以及由此产生的献身精神、探索精神是推动人们去从事创造活动的精神动力,是从事创造活动的直接原因。崇高的理想和科学的信念不可能自发的产生,它必须建立在坚实的科学理论基础之上。高校思想道德教育不仅使学生掌握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更主要的是能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待问题,解决问题,不断认识世界。这是崇高理想和科学信念形成的根本途径。崇高的理想和科学的信念必然产生服务人民、奉献社会、追求真理的思想境界。开发世界上第一部袖珍翻译机,在国际上首次实现机译成果产业化的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陈肇雄博士,在他和他的课题组取得创新成果后,曾动情地说:一种献身科学,为国争光,造福人类,最大限度地实现人生价值的信念坚如磐石地树立在每个人的心中。正是这种宝贵的凝聚力和感召力使我们走向成功,两年时间便研制成功智能型英汉机译系统。无数历史事实证明,几乎所有创新人才都具有这样的品质:追求真理而不顾一切。正是这种勇气和决心,使得他们敢于去开拓任何新的领域。爱因斯坦就说:对真理和知识追求并为之奋斗,是人的最高品质之一。这种勇气和决心,这种优秀的思想品质源于对世界、对人生的正确认识,有赖于思想道德教育的功能和作用。

第二, 思想道德教育对个人道德品质的塑造具有建构性的作用。

道德品质是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原则规范在个人身上的体现与凝结,是人们在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关系的一系列行为中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道德倾向和特征。道德品质既包括人们主观上对一定的道德原则规范的认识,也包括人们基于这种认识所产生的具有稳定性特征的行为习惯,它是主观上道德认识和客观上道德行为的统一。一个人的品质,并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靠教育、实践或感化获得的,是长期遵守或违背道德所得到的结果。思想道德教育帮助大学生主观上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这对优良道德品质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建构作用。因为在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指导下,必然产生高尚的道德观和正确的道德认识,这是优良道德品质形成的前提,也为优良道德品质形成构建了一个基本的框架。优良道德品质是高素质创新人才应该具备的德性品质。在创造活动中是否具有良好道德品质非常关键。可以说,无才无德是“废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只有德厚而才丰才是“合格品”。现实生活中就常有这样的现象:一个没有德性的人,其知识越多、才能越大,对社会和人民的危害也越大;一个德性不好的人,即使再有才干,也很难为社会所接纳。创新,用于造福于民,大功大德;用于祸害人民,其害无穷。没有优良的道德品质,其创造才能的实现,造成的只是破坏而不是创造。

第三, 思想道德教育对健全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有着内化的作用。

人的个性心理品质是一个内涵广泛的概念,是人在一定的社会环境系统中能动地形成的个体相对稳定的心理品质,包括动机、意志、气质、性质、情感等。在人的个性品质中,并不是所有的品质都有利于创新,如懒惰、骄傲、自卑等,就是阻碍创新的不良的心理因素,是高素质创新人才应该排除的个性心理品质。而充满激情、自尊自信、敢于冒险、坚韧顽强、决策果断、勤奋努力、独立思考、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等良好的心理品质,对充分发挥人的创造力具有重要作用。良好的心理品格是成才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爱因斯坦在悼念伟大的科学家居里夫人时曾说:智力上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性格的伟大,这一点往往超过人们通常的认识。这里智力上的成就就是创新的成果,是创造力的发挥;性格的伟大既包括品德的高尚也包括优良的个性心理品质。个性心理素质对人们的创新活动有很大的影响。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除了进行健康的心理调适之外,通过思想道德教育,帮助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是从心灵的深处、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途径。因为人的思想和复杂的内心世界的活动,最终还是受着其核心部分,一个人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指导。世界观和人生观决定一个人对世界、对事物、对人生的根本看法和做人的标准,这是一个人一生中根本的、首要的问题。一个人有了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指导,就能正确的认识和了解社会、人生和世界,就能正确地体察和分析客观事物,养成和保持健康的心理,塑造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思想道德教育对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形成,有着特定的内化功能和作用。一个具有优秀的思想道德品质的人,必能锻造出自己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这是高素质创新人才所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

总之,爱心、奉献、坚强、自立、进取、开拓等是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必备品格。塑造优良的道德品质和理想人格,对成为高素质创新人才极为重要。思想道德教育在培养创新人才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思想道德教育对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功能和作用应该得到重视和发挥。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2。

道德品质总结范文3

关键词:道德品质 渗透 德育

在学校教育中德育教育占首要地位,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更是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思想道德放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小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对学生的早期教育和道德品质培养更为重要,下面就结合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和感受谈以下几点粗浅的认识和看法。

一、德育教育由浅入深、分层次进行

学校德育工作的效果是隐性的,在短时间之内不容易看出成效,小学生的辨别能力差,可塑性强,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和教育,会走上不良的成长之路。小学德育教育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的特点和认识水平,制定不同层次的教育目标和要求。小学德育的重点是加强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道德品质培养,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知识的不断积累,小学生道德教育呈现出一个从低到高,由浅入深的进程。在进行德育教育时,要求教师根据学生不同年龄段的身心特点,从日常行为规范训练开始,设置适合各个年龄段道德个性特点的内容,要由浅入深、分层次,有计划、有目的进行不同的德育教育,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让各个年龄段的德育教育相互衔接、协调一致。

二、把德育渗透到各学科教学

各学科的教学都可挖掘爱国主义教育因素,要把德育教育渗透到各学科的教学过程之中。各任课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时,必须深入研究本学科的教学大纲,把握本学科的特点,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开展有效的、潜移默化的德育教育。

如:学生在学习圆的面积时需要用到圆周率,教师就可以抓住机会向学生介绍古代数学家祖冲之的数学故事,使学生在无形中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学科德育渗透要从教材的具体内容出发,要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来进行,而不要生拉硬扯只按照教师的主观意识,要使德育教育和学科知识教学紧密结合。这样,在教学中自然而然地渗透德育,使之产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三、抓好德育活动的开展

德育活动是德育工作的展现形式,学生的道德品质的养成就是在相关的活动中不断形成的,学校每学期要精心策划几次有意义的主题教育活动,抓好活动的过程管理,活动前的准备、活动中的组织、活动后的总结都要抓住教育的契机,真正起到一次活动让学生受益一生的作用,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寓德育于活动之中,开展各种“主题活动”会激发出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学生学习兴趣极高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学校还可以利用宣传栏、黑板报等形式进行德育教育。校园内的宣传橱窗要定期更新,要结合实际抓住当前的热点话题进行讨论,渗透德育教育学生。学校还可以利用每周一国旗下讲话开展德育教育,设立中心内容围绕习惯的养成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学校文化建设、祖国建设成就等方面进行宣传和教育工作。教师还可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如调查家乡的变化,学生通过活动,不仅开拓了视野,发展了自身素质,同时又培养了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感情。丰富的活动促进了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良好品质的形成。

四、把传统美德与社会现实结合起来

在德育教育中,学校可以请老或身边感动人的事迹人物请进校园,让先进人物把感动人的事讲给同学们听,让学生在思想上受到教育和启发,以此培养他们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

但是先进感人的人物事迹却不能全部代替学生的实际行动,有时只会停留在表面,当学生离开校园后无时无刻都在接受来自社会上的现实教育,而当前社会的德育环境还存在着一些消极腐败现象:有些娱乐场所,虽然经营者在门口树着醒目的“谢绝学生入内”牌子,学生却仍可长趋直入,无人阻拦;有个别小店铺老板,昧着良心赚黑心钱,还有一些不健康电子游戏软件的出现,也正在污染着孩子的心灵,如果学校不能很好地把美德教育与社会现实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就很难形成良好道德品质。

因此,学校要开展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德育规范教育: 如在公交车上遇到老人和比自己年幼的小弟弟小妹妹要主动给他们让座;在家中主动承担家务,帮助父母,懂得感恩父母;学会尊敬长辈,在学校尊敬老师,爱护同学,讲文明懂礼貌等。通过此类活动与学生交流体会,做为一名少先队员应做些什么,让我们小处着手,关注孩子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从一点一滴开始,适时地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从而塑造孩子们美好的心灵,使他们长大后成为有知识、有道德、有修养的人。

另外,家校两方面共同努力,相互配合,会使学生行为受到约束和正面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教育。家长对孩子的影响很大,这就需要家长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因为家庭教育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对学生德育的影响不容忽视,学生的家庭教育对孩子起着直接影响。因此,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就成了学生德育教育必不可少的一种手段。

道德品质总结范文4

钢琴演奏是一门复杂的艺术,人文素养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它包含的方面很多,最基本的就是知识水平,其次就是道德修养,此外还有气质修养、人生阅历、审美情趣、价值观等等。因此,通过人文素质的培养,可以逐渐提高钢琴演奏者的综合素养,演奏者的知识面会不断拓宽、道德品质和气质修养都会得到提高、人生态度也会越来越乐观和积极。当钢琴演奏者的综合素质提高了,在演奏上就会更有灵感和悟性,也会更加热爱钢琴、热爱音乐、热爱人生。音乐是一种精神的艺术,而不是物质艺术,精神艺术是需要不断积累的,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精神艺术,才能够在创作和演奏上更加有灵感,才能将自己的思想通过音乐的形式更好地展现出来。否则,他演奏的只是别人的音乐,而不是自己的音乐,更算不上真正的演奏家了。纵观世界的优秀钢琴家,他们都是具有良好的文化素养和艺术修养的,如俄罗斯钢琴家叶夫盖尼•基辛,他从小就接触音乐,三岁的时候已经能够即兴演奏出他所喜欢的音乐。他的确有着很好的天赋和艺术感,但是他后天也是很努力的,他求知欲强烈,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库,每次演奏都会给听众带来新鲜感。这也说明了他能够赢得听众的“心”,不仅仅是具有天赋和技巧,更多的是他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艺术修养。

二、提高钢琴演奏者人文素养的措施

(一)丰富文化知识

提高人文素养,首先要做的就是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我们可以以一些优秀的钢琴演奏者为例进行分析,如舒伯特,他的抒情歌曲是很出名的。《魔王》这一部音乐作品的创作,是受到了德国浪漫主义文学家歌德与海涅的作品的影响。此外,他的音乐也与民间歌曲和民间舞蹈有着很大的联系,追求真实的情感。舒伯特的作品之所以有这些特点,与当时的浪漫主义文学有着息息相关的关系。因此,我们可以肯定文化知识与人文修养的关系。在钢琴演奏中,它对演奏者的能力要求是比较高的,而这种能力并不是简单的演奏能力,更多的是其他一些特殊能力,平时在演奏中所要求的想象力、注意力、思维力、观察力、创造力等都是属于一般能力,这些一般能力为特殊能力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二)提高道德品质

之所以一直强调高尚的道德品质是人文素养培养中的重要部分,是因为我们可以试想,如果一个道德恶劣、兴趣低俗、气质猥琐的人弹奏钢琴,这样的琴声想必也是不堪入耳的。我们再试想,一个没有艺术感的人弹奏钢琴,那么就更加天方夜谭了。所以,要想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必须要提高道德品质,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远离世俗、远离浮躁,这样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演奏家。

(三)开阔眼界、丰富阅历

最后,开阔眼界、丰富阅历,也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没有阅历的钢琴演奏家,那只算是愚昧自大的人,并不算是音乐家。真正优秀的钢琴演奏者,是具有丰富的阅历的,而且他能够通过音乐演奏将自己的阅历表现出来,以音乐的形式打动听众。井底之蛙是不能够得到听众的认可的。

三、总结

道德品质总结范文5

论文摘要: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是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专门课题。分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问题,能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指导并使其工作顺利开展,也能使大学生更好的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在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中的重要作用

(一)从大学生自身发展状况看。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各方面发展和成熟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大学生在政治态度、道德品质及心理的成熟度都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总的来说,积累的社会经验还不足以应对复杂的社会环境,思想信念还不够坚定,知行脱节现象普遍。这就需要在家庭、学校、社会的教育和引导下,不断学习,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不断提高自我、完善自我。思想政治教育是在高校德育工作经验总结和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关于大学生政治、思想、道德品质修养和心理行为训练的系统理论和知识。因此,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培养高素质的大学生,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从大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看。当代大学生正处在社会飞速发展的时期,受到各种多元化因素的影响。一方面,西方国家对我国“西化”、“分化”的影响,极力通过多种途径加强思想文化的渗透。另一方面,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想有盛行趋势,这些对大学生的身心发展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因此要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而且要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是把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教育,具有中华民族优秀道德的传统教育与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艰苦奋斗等精神方面的信仰教育相结合而形成的一套全新的,系统化、理论化、科学化的教育。能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当代大学生思想上存在的突出问题

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也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其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治意识。当代大学生对政治活动热情不高,一次调查结果中只有16.67%的学生喜欢关注政治,其他的都对政治冷漠。这与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大学生强烈的政治参与意识相比,这一代大学生对政治活动的参与意识较差。其主要原因是人生观、价值观、就业问题及社会环境有关。当代大学生政治冷漠现象对民主政治建设和社会稳定进步发展以及大学生自身健康成长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远大于正面作用。不利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道德品质。良好道德品质对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能够使大学生更好的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但当代大学生的道德素质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在礼貌、诚信、对待友情和感情的真情以及孝敬父母等各方面都存在问题,更有些人沉迷于虚拟的网络世界不能自拔。作为受到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本身就应具备判断是非得失的能力以及优良的传统美德。每个人都应该先学会做人,才能更好的学会做事。在任何时候道德是不能丢失的,否则就会失去方向,误入歧途。

(三)价值取向。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历来是与利益关系的多元化相伴随的,大学生活条件的多元化必然会在具体的、单个的思想观念和心理状态方面显露出来。从目前的高校实际看,大学生这种复杂的思想观念突出地表现为信念、信仰、理想的多元化。一部分大学生一味的崇尚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攀比心强,奉献精神缺乏等等。这些不良的现象误导了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总的来说,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必然会使当代大学生政治上、道德上、心理上呈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四)心理健康。健康的心理素质是高校学生顺利成长的必要条件,是事业成功的内在保障。然而,在社会经济气候多变,中西文化冲突,各种思潮碰撞,各种矛盾现象不断出现,造成了大学生各种心理冲突和心理障碍。如人际关系中的闭锁心态,职业选择中的焦虑情绪,恋爱中的人格裂变以及各种精神上的疾病等问题。

三、存在问题成因的分析

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社会塑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的思想无时无刻不受着各种因素的影响。而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也是由其中不良因素影响产生的,因此有必要了解这些不良的因素。

(一)家庭因素。家庭是学生社会化的最初场所,是学生成长的沃土。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子女产生重要的影响。现代家庭的父母十分重视对子女的教育,但由于一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的现象增多,导致了父母对子女的过于溺爱现象严重。使孩子从小就缺乏锻炼,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物质攀比等等不良现象,孩子从小就灌输了不良的教育,自私自利的行为严重,这也阻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开展。

(二)学校因素。学校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阵地,但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形成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它不仅仅是高校的问题,而是各个教育阶段共同联动的问题。大学教育阶段存在的问题,与学生中学以及中学以前的学校教育不到位有着密切的关系。高校道德教育一直在搞,但效果不是很明显。因为不少学校德育教育重灌输,轻实践;重提升,轻生活基础;重成绩,轻道德培养。有的学校过分强调“社会本位”,忽视人的德育,导致德育功能缺乏,市场泛化,也使学生感觉到道德教育的虚假性。这些都严重阻碍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

(三)社会因素。社会因素是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因素。我国正处在经济飞速发展的阶段,出现了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生活形式、就业岗位和就业形式等多样化的新特点。这些特点使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新的情况、新问题。社会应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德育教育,加强在学校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政府应制定有效地措施,使思想政治教育顺利有效地开展。社会团体更多的是注重大学生的能力问题,却忽视了道德缺失的问题。

结束语:总而言之,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必须高度认识,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关政策,为培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道德品质总结范文6

全媒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一、全媒体概述及内涵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创新,尤其是得益于互联网迅速发展,传播手段和方式可谓层出不穷。传统媒体与新型媒体开始逐步融合互通,各种传播工具如报纸、杂志、广播、音像、网路、卫星通讯等涵盖了视、听、形象、触觉等人们接受资讯的全部感官,并且针对受众需求不同,选择最适合的形式和渠道,达到深度融合,实现对受众的全面、最佳传播效果。不同文献里对“全媒体”的定义不同,但归纳总结相关文献得出,“全媒体”是应“媒体而生”的产物,是在传统媒体及新兴媒体的基础上衍生而成的。也就是说,“全媒体”可理解为:综合运用文、图、声、光、电等各种表现形式,全面的、立体地展示着一个全新的世界,同时通过文字、声像、网络、通信等传播手段来传输的一种新的传播形态。当前,“全媒体”正在传播领域的实践中日复一日丰富发展着它的内涵,而当所有的信息传播普遍地以这种方式运作时,我们也就进入了全媒体时代。

二、大学生对全媒体的应用现状

根据有关数据显示,我国高校上网人数已经高达100%,其中90%的高校学生已经将互联网作为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全媒体对已经完全成为在校大学生的一种生活环境。有分析称,如今的虚拟空间已成为大学生的第二生活空间。

为了更加详实的掌握大学生对全媒体的应用现状,我们选取了学院大一年级200多名学生为研究对象,经过数据分析,相信可以从中说明或发现一些问题。

经过调查统计,约60%的同学使用网络等新媒体渠道进行学习或了解资讯,约40%的同学用于娱乐和与外界交流。其中,微信、微博占有大部分比例,其次是QQ状态和论坛等;83%的同学在课堂间隙,通过微信朋友圈、QQ空间等关注身边好友的动向;78%的同学通过互联网与家人朋友联系;87%的同学表示他们会用微信、微博等互联网工具转发或记录一天的见闻和心情。可见他们已从原来“单媒体”步入为现阶段的“跨媒体”、“多媒体”的全媒体时代。

三、全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问题

目前大学生们思想政治方面依然呈现着诸多问题,必须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要针对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特点、新要求,积极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

1、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大多是单方面的,全媒体时代充满着社会现实感

网络媒体与手机媒体迅速拉近人们与社会现实的距离,近年来,高校频繁发生校园“怪事”,“我爸是李刚”、“药家鑫事件”、屡见不鲜的高校跳楼事件、大学暴力事件等。全媒体时代是一个多元化的时代,我们肯定全媒体给大学生所带来丰富多彩的新鲜事物,可以说它给我们展现的世界是全方位,立体化的,但同时高校工作者们应避免单方面空洞的思想政治教育,适应现阶段全媒体时代现实主义的影响,是高校工作者面临的重中之重。

2、传统教育方式将受到挑战

我们所熟知的传统教育手段比较单调,单纯的输出和输入的方式占据了主要地位。这种方式不但形式枯燥单一,而且大多是教育工作者通过个别谈心等方式单方面的传达自己的教育理念,而绝大多数学生往往只是被动接受。这种方式虽然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效果有时可能达不到预期。由于只是教育工作者单方面的灌输和启发,作为学生如果没有反馈及回应,就导致了教育者无法准确的把握受教者的心里活动和受教效果。而全媒体环境可以给学生一个转换身份的契机,基于互联网的高速发展,诸多网络互动形式应运而生,比如微信、空间、微博等。学生不再是单一的受教身份,更加可以转换为信息的来源。在沟通和表达自己的过程中,他们可以毫无修饰的展现自身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取向。这就给了教育工作者一个倾听和了解学生的最好平台。这样既了解了学生的状态,同时也拉近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因此我们要及时转变观念,跟紧新时代的步伐。

3、全媒体的时效性和全面性优势显著

在传统的教育方式中,我们依然遵循着了解学生情况、面对面沟通教育、观察教育效果这样的单一流程。这种方式不仅单一,而且教育工作的展开往往滞后,这种滞后性主要体现在了解情况和教育阶段。首先在了解阶段,较之于传统教育,全媒体时代我们可以寻找更多的方式和途径去了解和把握一个学生的状态。我们不必局限于遵循走访学生、心理测验这种老路,还可以关注学生们感兴趣的新鲜事物;通过学生接受的网络文化去把握他们的价值取向以及思想状态;通过微信、微博等了解学生的生活现状、交往人际的关系。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教育工作开展的速度,还可以全面把握一个学生的综合情况。其次,在教育工作进行阶段,全媒体时代带来的积极改变也值得我们学习。如今,教育的途径已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书籍、报刊、杂志、宣传板报,还包括了微信、电子新闻、视频等。这些新兴的方式往往更加受到学生们的青睐。由于他们接受能力强,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因此我们所传递的信息也更容易被学生吸收。全媒体所带来的信息实时性更强,角度也更加全面,通过这种新方式有时会对受教者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4、全媒体时代更需严格把关,勿让糟粕侵蚀校园

全媒体时代虽然带来了诸多益处,但是我们也不能小视其有可能带来的危害。互联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同样这种自由开放的形式也提供一个危害学生的空间。比如在如今的网络中充斥着一些腐朽的观念和不良的思想,对于人生观、价值观还不成熟的学生来说可能会被误导,导致了价值取向功利化,人生观变得消极、道德思想逐渐淡薄。在平时工作中,我们也发现有的学生将每天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虚拟世界中,更有甚者陷入其中无法自拔,无论是学习生活还是心理健康都受到了很大影响。因此,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能放松警惕,要最大限度的降低其给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

注:本文为大连交通大学2013年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课题,全媒体时代构建和谐高校思政教育环境的研究DJSZ-2014-B15。

浅谈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道德品质培养

马玉龙(内蒙古锡林郭勒职业学院)

大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完整的人,大学教育必须回到人本身。自由教育要求我们的大学摈弃功利主义色彩,以培养人这一根本的教育目的出发,从心智和德性等多方面对学生进行启蒙,引导他们研读经典,与真正伟大的心灵进行对话,唤醒每个人身上的卓越与高贵,促使他们的道德成长。因此,以自由教育理念来关照道德教育是解决大学教育庸俗化以及大学道德教育缺失的有效途径。

大学思想政治教育道德品质

大学一度是能激起世人道德瞻仰的育人圣地,但在现代性的进程中,大学正在逐步丧失道德教育的基本功能,其自身的道德性遭到了人们的怀疑,更不用说对受教育者的道德教育以及对社会道德的引领。当前的大学道德教育究竟面临怎样的困境,如何走出这一困境,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当前大学生的道德品质现状

1、缺乏诚信意识。诚信是每一个人应该具备的优良品质,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更应如此,也是社会的基本要求,但当前大学生的诚信状况却不容乐观。如我们经常看到的抄他人作业、考试作弊、找人替考、制造虚假文凭、使用假证书等;有的学生没有时间观念,上课时经常迟到和早退。还有,在图书馆、教室和餐厅不懂得谦让他人,抢占座位,大量学生存在说谎和偷盗行为。上面这些不良现象越来越多,对当前大学生的诚信意识具有严重的影响。

2、道德法制观念淡薄。当代大学生应该具备一定的法制观念,但在实际校园中,经常出现违法违纪现象。有的学生根本不顾及学校纪律规定,经常出现吸烟、喝酒、赌博、偷窃行为;到图书馆查阅资料时,如果看到资料对自己有较大作用,则会撕下来占为已有;学生宿舍经常发生重大财物被盗现象,给很多学生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等。再有,大学校园中存在的打架斗殴现象又是一个影响极坏的现象,有的高校还出现了学生帮派,有的将社会当中的闲散人员引入学校,发生打群架现象。这些现象都说明了当代大学生缺乏法律意识和道德观念。

3、铺张浪费,缺乏艰苦奋斗的精神。大学生的花费都是依靠父母的给予,因此应该珍惜父母的血汗钱。但在当前的大学校园中,存在较为严重的浪费现象,主要有浪费粮食、浪费衣物、挥霍金钱、浪费水电等。大学生的道德品质与祖国的未来息息相关,要求具备勤俭节约和艰苦奋斗的生活作风,上面存在的现象确实让人忧心忡忡。

4、意志薄弱。当前,我国处于社会转型阶段,原来的生活秩序、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生活方式正在发生较大的改变,而新的道德还没有发展完善,当前存在的价值观多种多样,大学生思想常常处于迷茫之中,不易分辨正确的价值观,假如不对其进行正确引导,则会出现严重后果。如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爱主义人生观就对当前大学生产生了重要影响,认为“人自古以来就是自私的”,认为“人生来就应该为自己活着”,片面追求物质享受,为了得到金钱,不惜铤而走险,有的学生还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二、加强大学生道德品质教育的路径研究

1、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在此阶段,大学生的性格逐步树立,同时也逐步形成稳定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可塑性较强。所以在教育过程中,应以理想信念教育为主,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对大学生进行基本道德规范教育,强调公民道德,利用各种形式的道德实践活动,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围绕大学生全面发展,切实贯彻素质教育,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教育,帮助大学生努力学习,使其富有创造精神,为了祖国发展而甘于奉献,为祖国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和青春。通过对大学生进行严格教育,在思想上转变观念,使大学生树立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要求大学生敢于负责,养成自觉遵守社会规范的良好行为,继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做一个诚实守信的公民。

2、创造良好的校园道德文化氛围。重视建设优秀的校园道德氛围,需要做好如下工作:一是不断提高师资队伍水平,教师的个人素质和道德修养对学生具有直接影响,因此在平时工作与学习中,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道德修养,高等教育重视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过于强调知识的传授,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人格的力量,用美好情感去教育学生,让学生形成健全人格;二是道德品质教育内容,要重视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尤其是诚信教育,使学生具备正确的道德价值观,防止道德知识形式化,使学生产生道德品质教育过于空洞的认识;三是道德品质教育的方法,高等学校进行道德品质教育可以充分利用课外和校外活动,做到统一行动。利用社会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走出校门,将课堂上掌握的道德知识与实践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学生才会产生道德意识,认识到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3、促进大学生加强自身道德品质修养。外因为事物变化提供条件,内因可以直接引起事物变化,培养大学生的道德品质,要自大学生本身做起,第一,大学生要在平时学习与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不忽视发生在身边的每一件小事,逐步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争取不犯小错误,认真做好每一件小事。在个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的道德关系和行为中,大学生要认识到自己的一言一行都是道德习惯的表现。第二,大学生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做到准确分辨对与错;第三,要重视培养自己的科学文化素养,运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式,向社会宣扬的先进人物学习,认真领会江总书记提出的“四自”,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将“四自”内化为自己的意识,将正确的道德意识转变为自己的行为习惯,切实指导自己的行动,做到知行统一。

三、结束语

总之,大学教育必须把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落实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发挥大学课堂教学作用。依托校园文化建设,强化大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只有这样,大学才能为党和国家培养出人格高尚、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参考文献:

[1]陈静,李菲.从底线伦理的视角谈对大学生的道德教育[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07).

[2]祝军.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与教育探究[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