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实践教育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研学实践教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研学实践教育

研学实践教育范文1

关键词:职业教育 实践性教学体系 教育资源 评价机制

职业教育作为国家整个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社会对中低层次的人才需求也逐渐发生变化,由单一技术操作人员向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能直接从事生产、技术、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技能型的高素质人才转变。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职业教育在担负这一类人才培养任务过程中,必须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切实推动实践性教学的发展。

一、我国职业教育中实践性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的职业教育改革中,虽然目前已充分认识到实践性教学是实现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主体教学之一,但教育理念、经费投入、师资配备、资源配置等方面的原因,限制了实践性教学的实施。

1. 实践教学环境和资源配置紧张,实践性教学被削弱。

职业教育为更多的适龄青年提供了再学习的机会,但是在我国,由于地方政府重视程度不够,教育投资基本上还是倾向于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得到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明显不足,使得各职业学校的布局不太合理,普遍出现校舍紧张、教学空间拥挤、人均占用实验室面积以及生均使用实验设备量严重不足,实践教学经费紧张、实践教学时数减少等问题,实践教学环节不得不采取合并、裁减、模拟,甚至“以讲代练”等权宜之计。由于在教学中得不到足够的操作技能训练,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和动手能力不能得到应有的提高。

2. 评价机制不合理,实践性教学被忽视。

目前各职业学校在新一轮的教学改革中已经把实践性教学提到了日程上,但“重视课堂教学、轻视实践教学”的管理思潮仍占主流。学校的教学奖励也通常倾向于课堂理论教学,在这方面设有“课堂优秀教师”、“优秀教案”等诸多奖项,而针对实践教学环节,特别是操作技能训练的教学成果奖励和专项奖励则寥寥无几。在教学研究工作中,同样是重视学术理论研究的奖励,轻视技术工艺革新和操作技能训练教学的奖励。在教师评定职称中,职评条件就明确要求教师必须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若干篇教科研论文,而教师在实践性教学中取得的成果则很难作为成绩被专家认定。在这种评价机制之下,职业学校教师队伍普遍重视科研学术研究、忽视实验实训研究,这种观念的存在不利于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进,使职业教育质量停留在原地,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3. 师资力量薄弱,实践性教学流于形式。

职业教育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领域,需要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支撑,需要教师实际能力的支持。虽然目前各职业学校已经开始认识到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在人才引入机制上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改革,但还是普遍存在片面追求高学历、高职称的问题,而忽视了对教师的实践能力的追求。在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理论脱离实际的情况普遍存在,教师的实践能力较弱,例如计算机组装、网络综合布线、计算机应用软件的编写等,有的教师在理论上讲得有理有据,但一遇到实际操作就手忙脚乱,纰漏不断,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又如何能得到有利于他们技能积累的实践锻炼呢?如此看来,职业教育中“教师型”和“师傅型”还不能统一起来。理论与实践脱离的倾向严重,已经导致了教风学风浮泛、实践性教学流于形式,势必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问题。

4. 教材滞后,实践性教学缺乏理论指导。

职业教育教材滞后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实践教材滞后尤为严重。目前,在人才市场有个怪圈:一方面IT行业、电子行业人才匮乏,企业求贤若渴,而另一方面很多学生不符合企业用人要求,找不到工作。这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计算机专业、电子专业的学生普遍存在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差的现象,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由于许多职业学校所使用的教材已经严重落后于整个行业的实际需要。

二、加强实践性教学体系建设的几点建议

1. 加强实践教学,妥善处理理论和实践教学的关系。

普通实用型人才的培养,关键在于合理分配教学资源,首要的任务是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做到最合适比例。德国的“双元制”,澳大利亚的TAFE,它们的实践教学时数在教学中都超过了50%。我们认为若两者比例在1:1则较为合适,使两者相互结合,可以促进能力训练的加强。我们应当纠正偏重理论知识教学而轻视实践性教学的观念,在强化技能训练中适度降低理论的深度和精简其内容,突出“实用”特色,理论上“够用为度”。

在课程教学中,可以改变以前的学科系统的组织结构“提出概念、原理举例说明实验、实训求证习题加深”,实施“任务的提出完成该任务所需的理论知识完成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独立或分组完成任务又一新任务的提出”的路子。以前课程体系在“实践是理论的延伸和应用”这个观念的指导下,仅仅把实践看作理论线性演绎的结果和附属品。正确的关系应当是理论服务于实践,打破学科系统,以工作项目或任务来形成技能训练体系。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杜威早就提出了“在做中学”的理论,他认为学生从教师口中被动听来的知识不是真正的知识,这种教学方法只能抑制学生的活力和阻碍学生创造才能的发展。因此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是职业教育的特色和生命所在。

同时,根据最新技术的发展变化,编写反映职业特色的实践环节教学指导性手册、校本教材,制定“技能训练计划”。通过阶段性的实践教学安排,做到有目的、有计划地培训学生的专业技能。按照当地就业市场的需要,每年进行教学计划和技能训练计划的修改,增强实训教材的实用性、可读性,使实训教材与科技发展相适应。

2. 开拓渠道,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建立校内实训基地是职业教育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前提。一些与基础知识、能力结构相关联的、必需的学生实验、基础性的技能训练,必须在校内实验实训场所完成培养。而对于现代社会发展前沿的、综合性较强的技能训练我们应该寻找适合的校外实习基地。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本着平等互利互惠的原则,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加强产学研合作,拓宽实习渠道,要依靠企业,建立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校外实习基地,形成有效的运作机制,逐步形成教学、科研、生产、培训四位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教育培训基地。要依靠行业共同确定专业学科教学人才培养核心能力的要求,制订各项实践技能特别是人才培养核心能力的考核标准和奖励办法,建立实践教学的考核和激励机制以及质量保证体系,用制度创新来确保实践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3. 广开“才”源,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学校应结合实践教学体系和学生实践技能培养要求,有计划地派出一些教学骨干到企事业单位顶岗锻炼,直接参与生产现场的实践活动,参加技术服务、产品开发和科研工作等,以提高教师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技能,使他们既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在管理制度和薪酬政策上进行倾斜扶植,造就一批具有较高专业技能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同时,作为校企合作的重要内容,聘请一批来自生产单位、管理部门的工程师、专家、高级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并参与实训指导,及时用生产一线的实践知识充实和更新教学内容,促进产学研合作,提高实践教学能力。

4. 优化评价机制,提高实践性教学质量。

在实践性教学评价体系上应改变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教学成果的惟一评价标准的做法,建立多重标准的评价体系,注重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的评价。在成绩评定办法上应根据课程的特点将终结性评价改为阶段性评价,可以把阶段考核、技能考核和期中、期末考核结合起来,按照一定的比例加以评定,以进一步促进学生加强平时的技能训练和实践经验的积累。在考核办法上,对一些操作性较强的专业课,可到专业实训现场进行实际操作考试,变“笔试”为实际操作。综合实践教学还可将课程考核与计算机考试、厂商认证等相结合,这样既可以测试学生的实际技能水平,又可以让学生获得专业技能认证,为学生顺利就业提供帮助。

除了在学生的学习上要改变评价机制之外,对于实践性教学的实训教师也应该建立相应的一套评价机制。提高实训教师的待遇,以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鼓励实训教师爱岗敬业的精神,建立和完善实训教师评聘机制势在必行。

研学实践教育范文2

关键词:创新能力;创新实验;实验教学

Research and practice on teaching mode of innovative experiment

Ke Huiming, Wang Xiaoyi, Lin Xingtao, Bai Guangmei, Chen Yongbao

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Beijing, 100124, China

Abstract: Teaching experiences of innovative experiment in laboratory center of basic chemistry in 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as summarized. The principles of innovative experiment, teaching idea and process were discussed. By adopting comprehensive exoteric teaching formats, all of them forms the teaching characteristics of independent, innovative and integration advance, which can strengthen the students’innovative consciousness, train practical capability and lead students to explore constantly in the innovative experiments. The experience on how to enhance students’creativity and practical ability in experiment teaching was provided.

Key words: creative ability; innovative experiments; experiment teaching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专业的学生,除了要学习理论知识外,还必须进行大量实验课程的学习。化学实验是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掌握物质变化规律的基础。通过实验教学,不仅可以授予学生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而且还会影响学生的世界观和思维方式。化学实验的教学体系,一般由验证实验、设计实验和综合实验构成。通过这3个模块的学习,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思维能力都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由于教师教学观念和学生学习积极性等原因,实验基本上是学生按照实验讲义或者在教师讲解指导下完成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更多的是充当指令接受者,自己思考问题和独立操作的积极性较差,实验成了学生拿到学分的一个工具。同时,许多高校都面临着基础化学实验课程学时的缩减,学生无法获得足够的实验学习时间和实践机会,导致学生在化学实验研究方面的动手能力和设计能力普遍较差。

针对传统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各高校纷纷出台适合各自院校特征的实验教学改革方案,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已经成为高等教育中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1-8]。北京大学化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在原有综合实验教学的基础上,将实验课延伸到科研学术领域[9],让学生在实验中了解到科学研究的前沿进展,把课堂上所学到的综合实验知识和技能与科研实际相结合,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提高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南开大学则是以创新实验的形式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到科研项目中来,并从中选拔优秀的学生和课题参加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浙江大学提出了“自助餐式”实验教学模式,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做出了改进。同时,为进一步实现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浙江大学确立了自主设计创新实验模式,彻底改变了传统的、以验证性为主的实验旧模式[10]。为了克服旧的实验教学体制的种种弊端,我校基础化学实验中心进行了创新实验项目的教学探索,形成了一套有自身特色的实验教学方法。创新实验项目为学生提供一定数量的创新实验课题,由学生自己选择课题,在实验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查阅资料,设计实验方案,独立完成实验,最后提交论文。为期一个学期的创新实验,为学生营造了自主学习、自主设计、自主探索的环境,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

1 创新实验教学模式的特点

1.1 开放性

指时间、空间、仪器以及课题均向学生开放。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课题,课余时间来实验室做实验,在教师指导下学会仪器使用后可独立进行操作。2006~2011年的6年间学生共使用实验室达到156 864人次,在创新实验中用到的大型仪器有气质联用仪、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红外分光光度计、紫外分光光度计、可见分光光度计、扫描电镜、原子吸收光谱仪、气溶胶光谱仪、电化学分析仪等。课外学时总数为156 864人时。

1.2 强调学生的自主性

课题的设计和实施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选题、查阅资料、设计实验方案到完成实验,都由学生独立进行,教师在各环节进行必要的引导,在学生遇到问题时给予及时的指导。在2006~2011年间创新实验共完成课题43项,选题时学生自由组合,分工合作,课题在网上公示后由学生自主选择,不清楚的问题可以向指导教师了解。

1.3 强调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在创新实验项目设计过程中更强调兴趣,充分考虑到了本科生的特点,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对科研的兴趣。课题设计立足于解决生活、教学、科研中的实际问题,具有如下特点。其一,课题贴近生活。如:果汁饮料中维生素C和葡萄糖含量的测定,食盐中碘含量的快速测定,生活饮用水中常见金属离子的分析,变废为宝—由蛋壳制备丙酸钙的研究,食物中所含营养元素的分析等创新实验课题。这些课题均以生活中常见的食品为实验材料,利用课上所学的基础知识对原料中的目标化合物进行分析测定或转化,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同时在设计和完成实验过程中又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其二,课题小而精。由于本科生基本没有参加过科研项目,课题大了会让他们觉得难以完成从而失去信心,失去对科学研究的兴趣。课题小而精是指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与实践基本能够完成该课题,并从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加其在科学研究领域的自信,进一步加强学生对化学实验和科学研究的兴趣。课题在设计时要求教师对课题的工作量深入了解。虽然课题是由学生自主完成,但是指导教师要充分考虑课题对学生来说是否太大而导致难以完成。

1.4 强调团队协作精神

我们设计的创新实验项目要求2名或3名学生为一组,共同完成实验项目。在完成课题的过程中互相探讨,优势互补,分工合作。创新实验课题的设计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要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同时,在答辩的时候也要求小组成员共同完成PPT和答辩提问。

1.5 强调过程

创新实验的完成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和学习的过程,而不过分关注实验的结果。科学研究过程是一个探究和发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所学到的知识和培养的能力远比实验结果更加重要。允许失败,正视失败,才能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在创新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和求知欲,以及培养学生严谨的科研作风是创新实验的重要目的。例如在酚试剂分光光度法测甲醛的上限的实验中,有两名学生进行了大量的实验但未能在答辩前完成该项目。答辩时指导教师依然对他们的成绩给予了肯定,并引导他们找到了实验没有完成的原因。在创新实验的过程中,我们注重的是通过科研活动的过程来引导学生,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培养自身的创新能力,而不是过分关注学生所做课题是否取得成果[11]。

2 创新实验的实施过程

如图1所示,我校基础化学实验中心创新实验项目是由创新实验教师团队每年为学生提供一定数量的小课题,由学生自己选择课题,并依据所选择的课题进行分组,一般两人为一组。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课题后首先通过查找资料对课题进行深入了解和分析,然后提交实验设计思路和所需实验仪器设备、药品清单,与指导教师讨论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在讨论过程中指导教师会对学生提出的实验设计思路提出问题,如:该实验设计在现有的实验室条件下是否可行?该实验设计是否合理?学生讨论后再根据这些问题去完善自己的实验设计方案。实验设计完成之后,学生可利用业余时间到实验室做实验,完成自己的课题。在完成课题的过程中,我们鼓励学生自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和指导教师讨论,由指导教师给出建议。课题完成后学生要自己进行数据处理,并按照规范的格式撰写实验报告。最后以答辩的形式对学生的创新实验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和评分。对于每一个小课题我们都鼓励完成,允许失败。对于没有完成的课题,我们要求学生认真总结,正视失败,查找原因。

3 创新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1 学生自立课题的能力较差

在创新实验项目教学模式运行过程中,几乎所有课题都是由教师提供,在确立课题前并没有与学生进行太多的沟通,因此会出现多组学生同时选同一个课题,或多个课题都没有学生选的情况。虽然我们也鼓励学生自立课题,但是最终能提出课题的学生毕竟是少数。

3.2 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较差

许多学生虽然在以前的实验课程中学习了实验基本操作,但是基本功不扎实,很多基本操作都忘了,经常出现一些错误的操作。因此,在创新实验过程中,学生还要挤出专门的时间学习巩固基本操作。

4 创新实验教学的经验与收获

创新实验项目教学弥补了化学实验课教学的不足和缺陷,给学生创造了自由发挥和自主实践的空间。创新实验项目的开发与推广迎合了国家鼓励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需求,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做了初步探索。创新实验项目的教学模式建立了真正意义上的以学生为主体的实验教学模式,是一种可以借鉴的教学模式。创新实验项目的设计为大学生架起了解科学研究的桥梁,为他们今后的科学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参加创新实验项目的学生最直接的收获就是真正独立完成了一次实验。这样的经历和锻炼不仅激发了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实验课的不足,更为他们的毕业设计和以后的深造奠定了良好的实践基础。同时创新实验的过程也让他们懂得了从事科学研究必须具备严谨、认真和不怕艰辛的优良品质。

我校基础化学实验中心创新实验项目于2009年已经正式申请了创新实验课程,为创新实验项目的继续开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随着创新实验课程的不断完善,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必将越来越为广大学生所接受,也将成为实验教学改革可以借鉴的经验。

参考文献

[1] 杨晓燕,钱伟兴,陈宁.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实验教学体系与模式探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11):156-158.

[2] 王睿.何锡辉.大学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J].高等教育研究,2005,21(3):39-43.

[3] 李和平,龙晖.改革有机化学实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7,5(4):81-82.

[4] 王艳,郭圣荣.新建本科院校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研究与实践[J].浙江化工,2008,39(7):27-29.

[5] 徐勇军,杨晓西.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06,13(1):93-96.

[6] 殷焕顺,王日为,钱萍.改革基础化学实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26(10):76-79.

[7] 赵同建.改革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索[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7,35(11):198-200.

[8] 王英华,魏士刚.分析化学实验课程改革与实践[J].大学化学,2006,21(4):22-24

[9] 吕占霞,贺维军,高珍.综合化学实验教学体系改革与创新[J].大学化学,2011,26(1):14-15.

[10] 章军军,崔秀红.创新实验的设计性和自主性[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25(7):23-24.

[11] 王小逸,白广梅,客慧明.创新实验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思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25(11):12-13.

收稿日期:2012-06-01

研学实践教育范文3

[关键词]土木工程;实践教学;实践基地

生产实践作为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渠道,一直是土木工程专业高等教育培养中的关键性教学环节。实践基地作为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实习的主要场所,其建设程度的优质与否直接关系着本科实践教学质量。因此,笔者通过对土木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和实践基地建设展开一些探讨,以期为进一步提高本科实践教学质量提供参考建议。

1实践教学环节及实践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

1.1实践教学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

目前,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主要集中在生产实习(为期1个月)和毕业设计(为期3个月),实践教学较理论教学的时间很有限。同时,工程建设和设计实际通常存在时间长、时间紧的特点,因此,企业往往忽略了对学生实践教学内容的总体规划,现有什么内容就指导什么,哪里缺乏人手就往哪里安排,不能完全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另外,学生实践的时间短,加上需要熟悉适应的过程,尤其是在施工工地上实习存在大量不安定的因素,企业综合考虑后通常让学生待在办公室进行理论学习,进一步压缩了生产实践的时间。

1.2校企合作有待进一步实现双赢

长期以来,由于各种原因,学校往往要求专业学院需要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校外实践基地,导致校方在选择合作对象建立实践基地时过于追求形式,而对后续建设规划则处于次要的地位,在此情况下,企业通常也将合作建设实践基地作为一项短线投资,并未把人才培养作为最终的目标。因此,通常会造成学校单方面推动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而企业处于半推半就的局面,学校没有利用好智力和技术资源优势为合作企业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企业则在没有收到持续的收益下缺乏继续推动教学实践基地建设的动力。

1.3实践基地有待进一步稳定

从目前土木工程教学实践基地的实际运作来看,真正有效运行的不多,主要在于校企双方的目标不一致、权责不明确、管理不到位、沟通不及时等。一旦双方合作中出现一系列的困难,在不及时或难以解决的情况下,导致双方的合作热情逐渐降低,最终导致合作名存实亡。另外,现有生产实习环节原则上要求学生自主寻找实习单位,学生根据自身的发展需要并不一定会选择签署协议的实践基地实习,进一步影响了教学实践基地的稳定性。

2实践教学和实践基地建设的途径探讨

2.1完善课程体系,融入企业需求

(1)实践课时设置。

目前,土木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中虽已形成大学四年完整的实践课程体系,但在课时安排上较理论课尚有一定的差距。可在充分调研学生意愿和具体可操作性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管理措施,利用寒暑假等适当延长相应实践课程的实习时间。提前规划和启动毕业设计,让学生在最后一个学期开始前有充裕的时间进行前期资料准备,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在实践基地实习。

(2)企业参与教学。

在土木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制定、教材编写和选用等方面多考虑企业的需求和建议,甚至在理论课堂教学中也可适当地加大企业的参与度。另外,开设由企业专家讲授的课程,邀请企业专家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土木工程实践方面的讲座,让企业真正全过程地参与本科教学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加大实践基地建设力度,更好地反哺实践教学。

2.2深化校企合作,共创双赢局面

(1)建立实践基地建设的新机制。

实践教学的质量关键在于教学效果。学校要勇于打破实践基地建设片面追求数量和质量的机制,将人才培养摆在更加根本的位置,突出实践教学效果,发挥学校智力和技术优势,并根据专业特点选择有较高社会责任感、有意愿也有能力培养人才的企业共同建设实践基地。

(2)增强企业建设实践基地的双赢意识。

企业要合理、清晰地规划未来发展目标,破除过度聚焦于在实践基地建设人、财、物等方面的付出。扩大视野,科学配置,将接受学生实习作为缓解用人紧张的重要措施,将实践基地建设作为宣传企业文化、树立企业形象的重要途径,将学校的智力和技术资源优势作为解决企业生产中实际问题的重要手段。

(3)加大校企双方师资交流力度。

土木工程专业教师,尤其一些青年教师通常是毕业后直接走向教师岗位,科研经验丰富,但缺乏一定的实际工程经验,而企业技术人员常年在工程一线,科研工作则相对滞后。校企双方可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借助实践基地安排青年教师入企业进行挂职锻炼,积累工程经验,学校则通过设置相应的课程、科研项目等对企业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再培训。通过校企双方的人才交流,为实践基地建设建立坚实的师资保障。

2.3强化校企交流,稳定实践基地

(1)加强校企双方交流,完善实践基地管理。

学校要设立专门分管实践基地建设的人员,定期联系实践基地,加强校企双方关于实习计划、要求、岗位等信息的互动沟通,企业也要进行积极、合理地反馈。健全规范高效的运行管理体制,尤其是发挥互联网等信息化手段在实践基地建设、管理中的作用,及时解决合作中出现的问题。严格保证实践基地建设资金,定期表彰实践基地建设和管理的先进集体和个人。

(2)创新实践内容和文化,稳定实践基地建设。

企业要充分考虑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学习特点,注重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鼓励学生进行新概念、新想法的尝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积极推动形成浓厚的创新实践文化氛围,举办各种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创新实践活动,宣传创新实践成果,扩大实践基地的影响力,用实践项目和企业文化吸引更多学生进入实践基地实习,从而稳步推进实践基地建设。

3总结与展望

土木工程作为传统的工学类专业之一,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一直是专业教育的核心,尤其是随着“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更是将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上升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因此,实践基地作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主要场所,要从实践教学课程、校企合作交流、师资队伍等方面全方位保证实践教学质量。同时,随着土木工程行业内部竞争越来越全球化的趋势,如何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开拓国际化的实践基地,进一步开阔学生的国际视野,将是今后培养高素质创新性土木工程人才的关键和方向。

主要参考文献

[1]侯霞,郝保水,刘建宾,等.浅析校外实践基地建设的若干关键问题[J].中国电力教育,2014(2):189-190.

[2]马鹏.教学实践基地建设中的问题研究[J].中州大学学报,2013,30(3):95-100.

[3]倪吉同.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与管理[J].渤海大学学报,2013,35(4):156-157.

研学实践教育范文4

〔关键词〕PBL教学法;LBL教学法;中医文献检索;实践研究;比较研究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3.11.031

〔中图分类号〕G25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21(2013)11-0152-03

我国教育部非常重视培养和提高当代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分别于1984年、1992年、1998年发文要求高等院校开设“文献检索利用”课程。从1984年至今,我国高校文检课程的开设从无至有,从尝试趋于成熟,已历经了20多年,可以说截至今日,全国绝大多数高校都开设了这门课程。笔者曾选取了国内的14所中医药大学作为调研对象,对其文检课程开设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调研分析,发现在教学方法和模式上,多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传统的课堂教学仍占据着文检课教学的中心地位,在所有调研学校中课堂教学用时基本占总体教学时间的50%,这样的教学安排造成了教与学严重脱离,发挥不了学生的主动性,所以调研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主动性不够,影响了学生对情报信息的获取。基于此原因,本文笔者进行了南京中医药大学的中医文检课教学改革研究,将该课程中上机实践部分进行PBL教学法的尝试,得到了一定成果,为该课程今后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经验。

1 PBL教学法的含义和在医学各领域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PBL教学法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是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霍华德·白瑞斯(Barrows)在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首创[1],是一种基于现实世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目前已成为国际上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它将学习与问题挂钩,使学生投入于问题中,通过自主探究和组员协作来解决问题。以“提出问题、收集资料讨论、得出结论总结”的三阶段教育替代传统的“组织教学、复习旧课、上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的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由单一“教”转变为既“教”又“导”。

近年来,该方法在国内医学领域的教学工作中得到了充分的运用,通过中国知网检索发现有关PBL教学法在医学各领域教学中运用的科研论文有3 000余篇,如在基础医学[2-3]、临床医学[4-5]、护理学[6]、药学[7]甚至循证医学[8]等领域的教学工作中都有此方法的使用。PBL教学法在当代医学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中也有展现,但此类研究报道较少,仅见于山西医科大学[9]、辽宁医学院[10]、安徽医科大学[11]、广东医学院[12]和首都医科大学[13]等西医院校,而且这些报道关注的问题集中于问题的选择、教学效果的评价方法和教学安排方式,而在中医文献检索课程中开展此类教学方法,或对其实践效果进行总结的论文尚未见报道。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以南京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2010级中医护理专业的1、2、4、5班的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共224名学生。

2.2 研究方法

2.2.1 试验设计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中医护理专业4、5班的113名同学为实验组,采用PBL教学;随机抽取中医护理专业1、2班的111名同学为对照组,采用LBL教学法。两组同学在性别、人数和理论笔试成绩上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2.2.2 教材及教学内容

两组所用教材均为邓罛、辛宁主编《中医药文献检索(第2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参考资料为本教研室教师制作的中外文数据库使用多媒体课件。

教学内容为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中国知网、维普信息资源系统、万方数据资源系统、中国中医药数据库检索系统、中国专利、Pubmed、web of science、美国专利、欧洲专利数据库,以及Google和Baidu的使用方法。

2.2.3 PBL实施

PBL实验组:采用PBL教育理念,以“设问——讨论——总结”3段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学生自由组合,每6~8名学生为1小组,民主推荐1名小组长,负责组织讨论、记录和汇报总结。

教学模式:①问题构建:首先从参与全体实验的同学处收集大家感兴趣的专业问题,共收集了如抚触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风险管理对护理质量管理的影响、冻伤护理、老年肾病护理、医疗诊断与护理诊断的区别、肝硬化护理6个问题,学生可以从这6个问题中自由挑选一个问题作为整个PBL教学期间的研究专题。②自主学习:当学生选定了研讨问题之后,其现有的知识不足以解决当前问题,这时以小组为单位,制定学习计划,分工协作,通过教材和数据库使用多媒课件自学各种数据库和网络资源的检索方法,然后查询相关文献资料,小组讨论检索方法的优劣和筛选出密切相关文献,形成小组观点,按照教师的要求撰写文献检索报告,并制作PPT为集中讨论做准备,同时记录整个自学和讨论过程。③集中讨论:第一轮:教师在授课当日先利用较短时间概述各数据库的检索特点,然后以问题为中心进行集中讨论,每组选1名学生代表小组发言,其他同学共同参加讨论,教师引导和启发学生,提示学生在使用各种数据库查询的注意事项,并就共性、争议大、疑难问题进行讲解分析。第二轮:通过第一次讨论之后,学生回去查漏补缺,形成最终检索报告,并将最终结果同全班汇报,提交检索报告。④总结:教师对整体教学内容的重点及难点进行解析,如要查询不同文献类型时,侧重选择的数据库,针对所涉及的探讨专题,学生查询专业文献资料时的最优查询方法和最优筛选密切文献的方法。

LBL教学对照组:采用LBL教学方法,教师通过集中授课演示教学内容中各类数据库的检索方法,布置检索实习题目(同PBL组的研讨专题),让学生自由组合,6~8名学生组成1小组,民主推荐1名小组长,下发检索报告模板,以小组提交检索报告的形式考核学生的学习情况。小组长负责分配任务、协调工作和监控各组员的任务完成情况。

2.2.4 教学效果评价

主要以检索报告成绩(占总成绩的60%,总分计为60分)和问卷调查的方法来评判教学成效。检索报告成绩的给定标准采用教师评分加小组成员内部自评打分方案,比例为3∶1。问卷调查探讨了PBL教学法和LBL教学法是否能提高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参与意识、提高综合分析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自学能力、提高信息获取能力、提高信息分析与利用能力、提高解决问题能力、加强师生交流沟通、加强团队协作意识、提高学习效率、加强消化理解能力、提高写作能力、增强实践能力,以及是否愿意继续实施此种教法等方面。

2.2.5 统计学处理

3 结 果

3.1 检索报告成绩比较(详见表1)

4 讨 论

4.1 PBL应用于中医文检课教学中的益处

将PBL教学法应用于中医文检课教学中发现,它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性思维,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消化理解和综合运用能力。同时通过PBL教学,教师也能不断自我完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随着对知识的逐步了解,会提出各种超出书本的内容,教师如果想对有关问题进行准确、合理的解释,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精深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相关知识,需要教师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才能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4.2 PBL实施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在实施PBL教学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其一,很多学生由于受传统课堂教学的影响,开始很不适应此种教学方法,有些无所适从,不知道怎样下手去学习,教师必须要不间断的与其沟通交流,教师要付出比课堂教学更多的时间。其二,有部分学生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有了学习就是为了拿学分的功利思想,认为这种教学方法虽然好,但要进行2~3轮的总结讨论,且课下需在此门课中花费大量的时间,有些“浪费时间”的想法,因而在问卷中只有73.3%的学生认为能提高学习效率。其三,如果要将PBL教学法贯彻的好,每个班需要2~3个教师进行交流辅导,这在中医文检教师资源稀缺的情况下,是非常不容易实施的。其四,现阶段还缺乏对学生个人学习效果全面、科学、客观、公正的评价标准。其五,尚未有一套针对中医文检课PBL教学的规范教材。

总而言之,PBL教学打破了以往教师上面讲,学生坐着听,教师动手操作,学生观摩的传统教学方法,它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主导作用,它适用如中医文检课这样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它能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Barrows,H.S.A taxonomy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 methods[J].Medical Education,1986,20(6):481-486.

[2]王江琼,彭智甦.PBL教学法在《病理学》教学中的效果评价[J].中华护理教育,2009,(1):18-20.

[3]于影,关宿东.PBL教学法在医学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8,10(3):272-273.

[4]靳瑾,张国伟.PBL+LBL教学模式在妇产科八年制临床见习中的应用[J].基础医学教育,2011,(2):185-187.

[5]钟英强,曾燕,蔡凤间,等.在八年制医科博士生的消化内科见习中实行PBL教学方法与评价[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1):128-133.

[6]罗先武,姜小鹰.护理学基础技能教学中PBL模式的构建与应用效果评价[J].中华护理教育,2007,(2):74-76.

[7]吴虹,韩茹,,等.PBL与多媒体结合教学法在药学专业药物分析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1,8(3):112-113.

[8]田金徽,刘爱萍,申希平,等.PBL教学法在循证医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1,(1):39-43.

[9]孔瑞珍,王秀平,袁永旭.医学文献检索课应用PBL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06,15(6):57,66.

[10]程文志,张宁,姜健.医学文献检索课PBL教学法的改进[J].医学信息学杂志,2009,30(5):83-85.

[11]邹聪.基于信息需求的本科医学文献检索课PBL教学探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21(33):11-13.

研学实践教育范文5

关键词: 小学教师 教育科研 必要性 误区 对策

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从事教育科研只是大学教师和专业研究者的事,而小学教师只要会上课就行了,没有必要搞教育科研,甚至认为只是瞎折腾。但是近年来,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无论是素质教育的推进,还是新课程的实施,所改变的都不只是学校的外在面貌,更重要的是从根本上动摇了教师原有的角色定位,要求教师以研究者的姿态出现在学校的舞台上。科研型小学教师首先表现对自己的教育实践和周围环境发生的教育现象具有反思能力,善于从中发现问题,对日常工作养成敏感的探索习惯,这使小学教师的工作更富有创造性和内在魅力。

一、小学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必要性

1. 教育对象的复杂多变性决定教师工作具有较高的研究含量。

的确,小学教师所面对的教育是基础教育中的正处于人生中发展最快、变化最大时段的学生。在这一时段内,不但学生的生理发生巨大变化,其心理也随之变化。因此,对于不同群体学生特点的研究就成为小学教师做工作的前提。其次,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对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研究。教师的教学方法没有固定的标准,教学本身及教学环境的复杂性要求教师进行深入的思考,怎样启发引导学生,怎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怎样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怎样组织教学,等等,都需要教师进行创造性的思考,在领会教学理论精髓的基础上作出决定与判断。为保证作出正确的判断,并尽量减少负面影响,教师有责任审慎自己的教学实践,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从这个意义上说,小学教师应该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

2. 社会文明的进步,对小学教师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

时代在发展、在变化,环境系统已从超稳定的一端移到了剧变的一端,在现实条件中取得成功的条件已完全不同,信息时代需要新的素质品格。曾经,小学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是知识、信息来源的重要途径,甚至可以说是唯一途径,但是如今已是信息时代,有了网络媒体,学生完全可以从网络上学到许多知识,而且小学生的可塑性很强,如何把小学生从外面多彩的世界拉回到课堂上来,如何在小学生的心目中再塑光辉形象,这对小学教师将会是一个挑战。面对这一挑战,传统的经验或教育是招架不住的,当传统教育慌乱地企图还以经验方式应付信息社会的时候,很快就会发现陷入了拼时间和拼经历的境地,因此,小学教师需要提高自身的素质。

二、小学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误区

1.科研至上。

综观目前我国一些中小学的教育科研,我们不难发现,其中相当数量不是在默默无闻地为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作贡献,而是在大张旗鼓地为树立学校的社会形象,扩大学校的“知名度”做广告,在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开展的背景下,教育科研成为某些学校之间相互攀比的筹码,成为花瓶或摆设。在有些小学,教育科研甚至成为教师评优的敲门砖。随着国家对教师专业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教育科研成为教师晋升评优的附加条件,有些教师热衷于搞科研,就在于教育科研的光环效应,而是否对自身素质有所提高,对教育问题能否解决则不重要了。

2.重虚而不重实。

许多小学或小学教师在搞科研时忽视了科研与教学的结合,重理论不重实践,科研形态有了,却没有直指教学的痼疾。有了科研的行为,却没有真正解决教学的实际问题,往往是轰轰烈烈地“科研”一番,但教师的行为依然如故,学生的状态仍同往常,其结果是为了研究而研究,为了课题而课题。这样,虽然学校也忙于申请种种课题,但课题研究的成果并不能为学校所用。虽然各小学也倡导教师投入研究阵营,但这样的研究并不能切实地改变教师的课堂行为,应该说,这是小学教育科研中最值得关注的一个问题。

3.跟着潮流走。

小学教师在从事教育科研时往往缺乏主题意识,缺乏对自我面临问题的捕捉能力和洞察力,一旦出现了一些新的动向或“潮流”,有些教师就闻风而动,作相应的各式各样的研究。例如:创新教育一出现,不少小学教师就以创新为题申报课题,好像课题名称没有创新就无法实现创新人才的培养一样,使得小学教师的教育科研没有针对性,也无法解决实际的教学问题。

三、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的对策

1.培养小学教师的科研意识,改变其陈旧的思想观念。

在小学开展教育科研对许多小学教师是一种新要求,因而必然会存在一些思想障碍,长期以来,只重视“教”,轻视“研”,只重视“考分”,轻视“素质”的提高,把学校看作是单纯传授书本知识的场所,把教学的功能片面归结为教师传授书本知识。在这种思想观念的支配下,教学工作形成了一套僵化的模式,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教师考、学生答。其结果使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缺乏独立思考和创造性思维,只会死啃书本,习惯于重复他人思想,大大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只有改变传统的陈旧的观念,才能找到教育科研的突破口,才能在教学指导思想上,从升学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在教学质量的评比上,由单纯依赖分数、升学率向学生全面发展转变;在课堂教学结构上,从教师为中心向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相统一的方向转变。也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广大小学教师从事教育科研的欲望,才能提高教师的科研兴趣,才能提高教师的教育理论和教育科研水平。

2.让小学教师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教育科研的优势,使他们由被迫到自觉地进行教育科研。

通过教育科研,教师可以了解国际国内教育发展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接受现代教育思想,树立新的教育理念,找出其自身存在的不足,及时加以改进;教师通过教育科研可以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创造性地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个性和特长,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效果不断提高;教师参与教育科研可以提高教师的素质,使教师在实践中锻炼,在改革中成长。

3.选择合适的方法。

教育科研需要以科研的方法为支撑,科研方法是完成科研课题所采用的程序、途径、手段或规则,在课题研究实践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运用恰当的方法,能使课题运行步骤清晰,成果有推广价值,这与常规教学中的经验总结不同,它是在科学方法指导下开展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是以客观事实为依据。而常规经验总结轮廓模糊,又易受主观因素的干扰,科学性较差,所以小学教师学习运用科研的基本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金春兰.教师,你是一个研究者.黑龙江教育,2001,(11).

研学实践教育范文6

关键词 化学;演示实验;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28-0139-02

创新和实践是当代素质教育的主题,也是新课程改革的目的所在。实验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一种有效形式,其中演示实验教学是实验教学的支柱。因此,化学教学应当抓住演示实验教学这一环节,肩负起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实践、探究和创新能力的重任。

1 规范演示实验,确保演示实验成功,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

学生实验操作能否规范,与教师演示实验是否规范有直接关系,“身教重于言教”,教师演示的一点一滴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因此,教师应做到以自己规范、精湛的实验操作技艺去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同时,学生对演示实验总是感兴趣的,总是想看看将要发生什么新奇的现象,容易引起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求知欲。实验时,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因此演示实验必须成功,实验现象必须无懈可击。为此,课前必须充分准备,坚持预演,确保课堂上演示成功。

如“氢气与空气混合点燃爆炸”是初中化学最精彩的一个演示实验,笔者的经验是:把一个易拉罐的底部打一小孔,小孔恰好能被火柴的头端堵着;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纯净的氢气(此时小孔入的火柴的头端堵着);收集2分钟后,一边拔出火柴,一边用燃着的长木条点燃,过一小会儿,就会听到“砰”的一生巨响,易拉罐被高高地掀起。看到这样的实验效果,学生为之欢呼雀跃,有效地激发了求知欲。

2 明确演示实验观察的目的和对象,使学生逐渐学会

用科学的方法观察实验现象,培养观察能力

演示实验时,不要先给结论,而应先做实验。尽可能地模拟发现知识时的情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探索、分析实验提供的一切信息,发现其中的知识、科学原理,最后得出结论。因此,观察是“门户”,观察能力是实验能力的基点。

在实验中,需要观察的内容很多,如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沸点、溶解性、挥发性、硬度、光泽,化学实验中仪器的连接、操作方法,实验中发生的颜色变化、沉淀、气体的生成以及声、光、热等,这些都是需要观察的对象。只有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才会获得观察结果,才能了解事物变化的规律及本质。好的观察方法是:1)明确观察目的;2)确定观察对象;3)设计观察程序;4)叙述或记录观察现象;5)分析观察结果。

如“氧气的制取与收集”的观察计划可拟定为:1)反应物过氧化氢和催化剂二氧化锰的颜色、状态;2)反应条件(是否需要加热);3)实验仪器及装置;4)实验操作步骤;5)实验过程的现象;6)生成物的特征(氧气的检验);7)反应物的质和量的变化。实验做完后,请学生回答,并互相补充,再结合教材上对实验现象的描述,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的观察也有利于以后学氧化碳等气体的制法时,顺利进行知识迁移,并逐步掌握科学的方法观察实验现象。

3 通过演示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分析、推理,培养学

生的思维能力

实验现象是给学生一个生动、直观的感性材料。这仅仅是认识阶段的初步感知,还应启发、引导学生对这些感性的东西进行分析、推理、归纳,实现“从现象到本质,从宏观到微观,从感性到理性”的知识飞跃。在学习“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时,笔者(或让学生)做了有4个探究性演示实验:一是剪断镁带;二是加热水使之变成水蒸气;三是镁带燃烧;四是在硫酸铜溶液里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在做完前两个实验后,让学生通过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思考这两个实验的共同特征,然后引诱、启发,让学生分析讨论:这两个实验的共同点是实验前后仅仅是物质的状态发生改变,并无新物质生成,进而得出物理变化的概念。同样的方式,后两个实验的共同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由此得出化学变化的概念。最后再引导学生得出这两种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

这样通过一系列富有启发性的、由表及里的、由浅入深的揭示事物本质的思考题把学生的积极性推向,达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最佳结合,有利于学生掌握“实验现象本质”的科学探究学习方法。

4 对演示实验勇于改革,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4.1 增加演示实验

为了讲解某些化学原理和概念,教材中没有安排实验或实验效果不理想,教师可自己或发动学生设计增加新实验。如学习碱的通性时,学生能回忆起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的现象及原理,而不知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将带盖的塑料瓶内充满二氧化碳气体,然后往瓶内注入适量浓氢氧化钠溶液,立即把盖子拧紧、振荡,可以看到瓶子变瘪的现象。通过演示,让学生知道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是能够反应的。同时培养了学生多学科知识相互联系设计创造实验的能力。

4.2 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实验

现行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多为验证性实验,在教学过程中,要创造条件,尽量改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实验。因为探索性实验的现象和结论都是未知的,学生在实验中必须认真仔细观察和记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对实验的全部记录通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得出结论,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如“铁钉生锈”实验简便易做,但需要的时间较长,可改为探索性家庭小实验。

4.3 变验证性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

如“酸碱盐”部分,既是重点也是难点。重点在于这一部分占全书比重较大,内容较多;难点在于学生难以掌握各类物质的性质及反应规律。如果把这部分内容安排在实验室进行,将演示实验改为边上课边让学生来实验,实验后让学生根据生动的现象总结各类物质的共性和个性,这样学生可以牢固地掌握这些物质的性质及相互间的反应规律。

4.4 变验证性实验为并进式实验

教材中既安排了演示实验,又安排了学生实验的同一教学内容,则可将两种实验合二为一该为并进式实验,这样既缩短了课时,又增强了实验教学的效果。

5 让学生独立设计实验,并上台“表演”,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创新实践能力

在课堂演示实验中要留有“空白”“开发区”,让学生去发现去创新,锻炼他们的创新实践能力。“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可只提供药品、仪器,让学生自行设计二氧化碳的发生、收集并检验的整个实验装置,对于设计优秀的可上台“表演”,亲自设计并亲自实践,领略“创新”成功的滋味。

6 开设课后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