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实习规划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大学生实习规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大学生实习规划

大学生实习规划范文1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地方性院校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的重要意义

职业生涯规划(Career Planning)是指个人在对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结合社会环境,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作出行之有效的安排[1]。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阶段包括认知自我、认知社会、目标确立、实施策略及评估修正等内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通过专门的教学和指导服务,具有以下作用:一是有助于大学生进一步明确自身的定位。帮助学生准确了解自身的性格特点与优势,树立科学的职业理想,确定奋斗目标,合理地选择能最大限度发挥自己潜能的职业方向;二是有助于促进大学生职业发展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能够推动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根据社会需求信号和自身条件努力学习,引导大学生确立自己的职业生涯路线,做好就业定位和就业准备,并付诸行动;三是有助于提高大学生就业质量。能够帮助学生寻找适合自身特点的职业,建立科学的择业观,使个体价值得到最大的体现。

二、职业生涯规划缺失对大学生职业发展的影响

(一)职业价值模糊,自我定位不清

一是对自己适应的职业没有正确预计,不能结合就业形势的实际、个人特征来确定职业目标;二是对职业路径、职业机会认识不足。有些学生为了增加工作经验,选择做家教、促销员;有些学生为了增加就业竞争力,选择考证来增加筹码等,但这些路径之间缺乏内在联系,使得发展方向不够明确。

(二)职业生涯规划等同于职业选择,忽视长远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人对其一生中所承担职务相继历程的预期和计划[2],是一个周而复始的连续过程。职业选择本身是根据自身兴趣、爱好、能力等因素选择符合自己工作的一个过程,职业选择是职业生涯规划中的重要一环,但并不是选择好了职业就可以一劳永逸了。有的学生对自己到底适合做什么缺乏长远的规划,“跳蚤族”在年轻一代大学毕业生中开始呈现增多的趋势。

(三)职业生涯规划急功近利,过于看重眼前利益

由于近年来就业压力加大,许多大学生一进大学就准备考研,很少参加社会活动,许多学生盲目考证或参加培训。一些大学毕业生将眼前的薪金待遇问题等当做优先考虑的因素,并没有把个人发展空间或者未来的发展前景排在首位。有些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只盯住“三大”(大城市、大企业、大机关)、“三高”(高收入、高福利、高地位)单位。

三、建立和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的途径

(一)培养大学生正确的职业观,增强匹配性、前瞻性

1.引进职业测评体系,形成科学、有效的职业评估

要做好职业规划的启蒙教育,挑选和引进合适的测评工具,使大学生及早明确自己的职业发展倾向,有的放矢地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地方性院校可引进专业的职业测评软件,学生登录网站可以直接进行测试,教师帮助学生做好自我评估:认识自己的性格、气质,优势、不足,增强规划的匹配性和可行性。

2.建设职业指导专业化队伍,加强咨询力度

建立一支数量稳定、专业化的师资队伍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能否有效落实的关键。地方性院校可充分挖掘校内现有师资资源,制定教育、培养和训练规划,分批次,分梯队建设职业指导师资队伍。选派优秀课程教师参加国家职业规划师和全球职业规划师的培训。邀请专业的职业测评公司为教师作课程培训。同时,积极通过外聘地方上的优秀人力资源经理为“就业创业导师”,从企业、市场的角度探讨大学生成长成才,为学生提供生涯规划、面试技巧等全方面指导,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学校职业规划中心可建立咨询室,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专业指导,帮助大学生解除自我探索、职业探索及职业选择过程中的疑虑和困惑。除个别咨询外,还可以针对一些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团体咨询,真正使理论指导与实践指导、普遍指导与分类指导有机地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科学性与有效性。

3.在教学和专业实践中渗透职业观教育,提高专业素养

学科专业素质是大学生基础性和根源性的素质,每个专业都有一定培养目标和就业方向,这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的基本依据。但由于目前学生的升学指导教育还不完善,大学生对专业的选择盲目性较大,入学后缺乏对该专业领域就业需求情况的了解,以及自身对该专业领域工作适应性的评估。

地方性院校由于受地域限制,就业难度较大。学生学习期间,应注重职业观教育,在教学中融入职业理念,在教学中践行职业道德和职业责任,不断深化学生的职业意识。加强实践力度,为学生开放实验室和实训基地,有计划、分批进入各专业实验室和实训基地进行实习、实践,提高学生岗位适应能力。

(二)强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突出阶段性、体验性

1.建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作为具有实践意义的一门课程,主要考察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以及实际形成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两方面。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选择性地开设包括个人探索、职业探索、就业形势和政策、职业素质塑造、职业体验[3]等内容的课程学习,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提供立体式的服务。

积极探索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建设,将职业生涯规划列入高校教学计划,成为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帮助学生尽早掌握探索自我、探索职业以及规划职业生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使其在职业生涯道路上不断进行有效的发展决策,树立科学的职业观和职业理想。教学内容注重学生的职业兴趣和体验,以体验性教学目标为主,以结构性目标为辅,注重学生过程性评价,采用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实地考察和访谈等多样化的教育形式。

2.开设素质拓展训练课程

素质拓展训练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树立明确的生涯目标、敢于挑战自我极限、具有克服困难的毅力、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增强团结合作的团队意识,这些品质和能力正是用人单位所需要的用人素质。

地方性院校应重视学生的心理素质的适应与提高,增强学生的职业心理适应能力。如湖州师范学院女生比例约占70%左右,因此提高女生的就业心理素质尤为关键。学校与素质拓展学校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每学期组织学生参加素质拓展。通过素质拓展训练增强学生自信心、消除自卑心理,自觉调整心理对客观环境的适应程度,激发个人潜能,重新定位自我,实现自我超越。

(三)积极拓展实践平台,建立规范性、长效性

1.开展社会实践,创建与社会接触的载体

社会实践是学生认识社会、认识自我、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实际能力的有效方法,也是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的有效载体。地方性院校由于受地域的局限,与省会的同类院校相比,知名度一般较低,在学生找工作时,专业实践能力是学生脱颖而出的重要保障。

湖州师范学院高度重视学生的暑期社会实践,如求真学院制定了学生社会实践学分认定办法,建立社会实践网络化管理系统,编印实践手册,动员全体学生结合自身专业参加。学院在浙江90个县(市、区)组建近百支实践队,从2008年到2010年,学生参与率均超过90%以上。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将实践考核结果与实践学分相挂钩;进行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个人、队长的评比表彰,汇报表演,调动学生社会实践的积极性。

2.建立实习基地、用人单位与学校的长效机制

地方性院校要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模式,加强与大中型企业单位、学校、省内各县市区的人才市场、教育局等的沟通联系,促进见习、实习、就业、科研等方面的全程合作,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提供了特色化的教学资源。湖州师范学院高度重视实习、就业基地的培育,建立长效机制,列入学院工作目标考核范畴。长期以来,湖州师范学院师范类专业中,将顶岗实习和教育实习紧密结合,并通过加强顶岗实习基地建设等措施,全面有效地推动顶岗实习支教工作。通过实习让大学生进一步认识自我,验证和及时修正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学校对实习生、毕业生在就业工作单位的表现进行信息反馈与调整,使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更加符合实际。 转贴于

3.重视大学期间的创业实践

地方性院校应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重视学生创业意识与能力的培养,积极拓展职业途径。配备职业指导教师,专设创业指导课程,向学生系统传授创业基础知识、创业者的素质要求,创办企业的条件与程序、国家对大学生创业的政策等相关内容,为今后创业打下基础。湖州师范学院重视培养学生“创意、创新、创造、创业、创富”的意识,充分发挥学生创业主体作用,使学生在创业实践中进一步提高和完善自我。加强学生创业园区的建设与管理。经过多年市场化的运营,已有多家学生自主创业的公司实现了稳定的经营发展。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关系到每一个大学生的成长和能否成功实现从学校向社会的过渡和转变。职业生涯规划本质上是个人职业战略规划问题,它不仅仅是一个职业选择的问题,更关系到大学生职业能力和其他相关能力的培养,是大学生职业生涯顺利与否的重要环节。地方性高校应当紧跟形势发展,真正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贯穿在大学四年的学习过程中,切实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实现个人发展与社会需要的有机统一。

参考文献

[1]陈伟,李文红.从职业生涯规划入手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J].广东培正学院学报,2007,(6).

大学生实习规划范文2

【关键词】体育院校;职业生涯规划;实践教学

随着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和高校的大面积扩招,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形逐年严峻。有调查数据显示,本科中的综合类院校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为88.6%;理工类院校毕业生为88.5%;体育类院校毕业生就业率最低,为74.7% [1]。目前大多数学校大学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普遍照搬基础学科的课堂式教学模式,致使在教学方面往往停留在理论阶段而忽视了大学生实践学习能力的培养。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高校课程的改革深入,社会对体育院校毕业生的知识结构、专业技能以及综合素养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笔者在担任体育学院专业课教学的同时并兼任学生辅导员工作三年之久,认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真正目的是培养大学生综合能力,既要有夯实的理论基础,更需要有足够的实践能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确对大学生学业准备、就业实践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但其整体效果与社会预期确还有一定差距。究其原因有职业生涯规划主体缺位、指导形式单一、内容空泛、安排不合理等问题[2],但从教学方式上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是重要原因。

1、体育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实践性分析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是引导学生在对其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和研究的基础上,确定其最佳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有效规划的教育活动[3],力求通过其教学过程让学生努力在当下、收获在未来。课程目标设计看似丰盈饱满,但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却易流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理论的灌输、方法的介绍、结果的描述等,而实践性远远不够。在实践教学的探索中应当以专业教育为基础,重点培养动手能力,培养创新性复合人才,将实践教学贯穿到本科教育始终,彻底改变将实践教学当做附属物的旧观念。

1.1 重视教学的实践性要求是社会对人才要求的体现

从了解职业、适应社会角度来看,学生拥有的更多是理论知识碎片化认识,其能力水平、心智阶段还没有达到独立适应社会、自信迎接挑战的地步。受中国大学升学制度的影响,当代大学生仍然没能摆脱应试教育培养模式的传统教育思维。例如当前普遍存在的体育院校学生对足、篮、排、乒、羽等项目的技能学习完成后,利用最后两堂课还要进行相关项目的理论知识学习,以应付学期末进行的相关项目理论考试,学生对于相关内容的学习也是突击背诵、囫囵吞枣,运动技能本身和理论常识不能得到有效的结合,不利于以后从事教学和社会体育指导工作。因此,应当利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契机,尽可能让大学生认识了解真实职场状态,促进个体社会化进程,是社会对人才要求的体现。

1.2 重视教学的实践性要求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内容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内容,可分为四大部分:探索自我、认识职业、确定目标、坚决行动[4]。探索自我需要引导学生自查自省,通过外界评价及自我认知、客观测评及经验反省等方式确定自己内在的真实特点、感受及想法,因此他的实施对实践性的要求不言而喻;认识职业,如果仅是职业知识的介绍,给学生留下的映像也必然一些关于职业知识的记忆,而要学生真正体悟到职业特点及其要求,只有“身临其境”才能实现;确定目标,建立在学生自我探索结果的满意度及职业认知的科学性基础上,更重要的是学生要对每一个可供目标选择带来的结果有清晰的认识,并能体认到这一影响带来的感受,同样这也要求在教学环节中实践性的贯彻;最后行动模块,本身即是实践内容,更只能通过实践环节才可检验、评估与修正。

综上所述,作为面向未来择业与就业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管从其实施对象还是内容本身而言,都对实践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构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践体系在教学过程中显得十分必要又特别亟需了。

2、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实践体系建构

体育院校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由专业实践教学、基础实践教学和综合实践教学构成,各实践教学内容又由不同的教育环节构成(见图1)[5]。

实践教学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它是对具有抽象性知识的验证、补充和拓展,具有较强的直观性和操作性[6]。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践体系构建,结合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施地点、范围、条件及主体等因素,可以分为课堂实践体系、课外实践体系及自主实践体系三个子系列。在这三者之中,课堂实践体系居于中心地位,课外实践体系主要作为补充正常教学过程的辅助,自主实践体系则作为前两者的补充,以自我教育、自我实践、自我评估与修正的形式存在。三种实践体系内容及实施如下:

2.1 课堂实践体系

2.1.1半开放式教学,带着具体案例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可以根据不同教学内容,进行教学分组,将学生应掌握的内容融合到案例中。教师通过开展案例分析、课堂讨论、提问、辩论等活动,使学生的思维牢牢跟随着教学,充分的融入课堂。例如“体育”与“运动”的关系、“推拿”与“按摩”的关系,谁的外延更大或者数从属于谁或者是否概念完全一样。这些看似简单,在生活中常常混为一谈的名字事物,学生在课下查找资料在课上相互讨论,思维的碰撞之后会对本专业领域的只是有着更广泛的认识。学生讲,教师评;教师讲,学生评。全员参与,没有旁观者。师生互动,思维碰撞,把案例教学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达到教、学、做三者合一,既培养了学生表达和书写能力,又体现了专业特点和综合素质。

2.2.2教师与学生有效沟通,积极互动。大学生都是个性独特的主体,因此,因材施教,个别化教学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原则之一。而几乎所有社会职业都需要从业者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所以沟通和互动对教学效果有直接影响。在关注学生的课程学习同时,关心学生的思想动态,深入了解学生的专业态度,使教学更有针对性。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单独的交心谈心、电子邮件、关注学生微信朋友圈、批改作业、课堂讨论等方式与学生交流信息和感情。及时了解学生生活中困难,与学生发生心灵的“对接”和“碰撞”,拓展教学内容,达到教书和育人的完美结合。

2.2课外实践体系

2.2.1特色课程的开发与设计。这一环节重点关注学生个性特征及能力需求,充分把握学生职业兴趣方向特征,设计与各类兴趣方向特征吻合的特色课程体系,组织教育工作者开展新型课程课题研究。如创业基础教育、职业生涯决策、生涯人物专访及分享、就业与择业、学业规划大赛等,调动学生积极性,参与体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各个环节,了解职业并为之准备。

2.2.2咨询辅导机制的建立健全。咨询辅导的优势在于咨询教师利用专业知识以建立在学生心理状况充分了解的基础上进行“one by one”互动交流,通过心理咨询使学生确定适合于自己心理特点和能力的职业领域[7];特色课程的设计最多只能够培养职业认知能力和职业兴趣,往往能够起到最有效帮助的是涉及个人的职业发展和道路选择的时候专业的咨询辅导。另外,组织座谈会、团队咨询等方式讨论大学生所关注的人生发展问题及就业方向也能够更好帮助大学生调整心态,适应社会的需求,确立正确人生职业生涯规划方向。

2.2.3与体育俱乐部、体育组织联合开发职业教育。除了为大学生争取专业实习、见习和就业机会外,学校可以与用人单位共同开发大学生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的训练课程,聘请用人单位的教练和主管为大学生提供专题讲座和技能实践,了解体育俱乐部的运营条件,哪些运动项目和健身方法是社会需求迫切的,以便大学生了解到一线的市场需求及能力标准,为其大学生涯的准备做到有的放矢。

2.3自主实践体系

2.3.1社团实践参与。体育社团是深受大学生喜爱的主流社团,各种体育社团的蓬勃发展为校园体育文化发展和课堂体育内容的补充做出了积极贡献。活动形式的好坏很大程度影响大学生特别是参与者的职业发展导向。越来越多的学生在体育社团中找到了运动的快乐,逐步发展为自己的生活习惯,形成了“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等健康观念,希望掌握更多体育知识的人数剧增[8]。体育院校的学生可利用自身专业优势为这些社团进行指导和实践,为普通高校开设俱乐部制教学课和体育选项课提供了充分的条件和可能。所以建立和发展社团活动模式是体育院校大学生职业发展实践能力提高的重要途径。

2.3.2社会实践培养。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是大学生走出校园、了解社会、熟悉未来职业社会的重要途径。学校应当尽可能的组建社会实践团队或兴趣小组,深入农村、企业、学校等社会基层,组织学生开展模拟性的职业实践活动,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和提高面对挫折的能力,这是职业准备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和宝贵经验,也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本质作用所在。

2.3.3往届毕业生回访。已毕业的学生,他们的经历和经验对在校大学生非常有说服力,是我们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很重要的资源[9]。无论他们如今是成功还是受挫,他们对自己曾经的大学生涯都有了新的思考,成功者以其现有状态回顾校园生涯,分享经验,为大学生们树立了榜样;欠缺者以其当下状况反思大学过程,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身边人的故事总能起到更好的警示作用。总之,他们的建议对学生更好调整大学目标与行动计划,有着非常实际的意义。

3、结语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践体系探索并非不重视理论教学,只是将其理论内容全部或最大部分的融入到实践环节中来,以实践为检验标准,通过课堂实践、课外实践及自主实践,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过程实施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同时通过实践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执行和改进能力,为即将到来的职业生涯不断锻炼自身综合素质及各项能力。体育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关乎体育人才综合素质培养的高低,关乎体育院校学生就业面的宽窄,关乎我国体育学科和健身领域的可持续发展。所以要构建具有“教师辅助、学生自主、专业支持、实践结合”的全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践教学体系[10]。

【参考文献】

[1]陶磊,等.体育院校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体系研究[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3(4):18.

[2]王立,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学现状及改进[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2(3):44.

[3] 张再生.职业生涯管理[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18.

[4]吕宁,莫丽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及其对策[J].广西教育,2008(12):51.

[5]陈琦.体育院校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理论研究与改革实践[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0(1):5.

[6]王斌.民族传统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D].西安体育学院,2011:8.

[7]童仁贤.职高幼师生就业心理分析与指导[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01):22.

[8]古鸿宇.大学生体育社团的现状探索与思考[J].黑龙江史志,2009(16):134.

大学生实习规划范文3

实习地点:青岛市

实习目的:

1 了解城市建设发展走向,认识城市布局的形式。

2 认识到城市建设与当地的地形的关系。

3 了解步行街的规划情况,以及公园的规划和小品的设计。

带相机和纸,用眼睛和笔,开始了一次记录的历险。这是一种个人化的体验,也是以种试图沟通与解读的努力。我想,建筑文化区别于其他一些艺术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它是以时间和可触摸的实在形式完成了一种天地之间的人文书写,而我在这时,则不期然的将其加入我个人的体验和情感,将记忆还原到纸上。

下面就逐个地点的谈一下我自己的浅淡的感想:

栈桥,这是我们与青岛的出识。

大学生实习规划范文4

关键词 高校 职业生涯规划 教育 综合实践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1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综合实践体系建设的背景

随着高校不断扩招,本科应届毕业生就业问题越发严峻。我国当前高等教育已经不再是精英教育,而是大众教育。面对摧枯拉朽的大学生求职狂潮,社会已无法提供足够的岗位满足大学生的需要,很多毕业生要么找不到工作,要么找不到符合意向的工作。因此大学生若想毕业后找到理想工作,就需要未雨绸缪,早做准备。大一新生从入学伊始就应使其树立就业压力感及就业准备意识,合理规划四年大学生活,充分发展自己的才智,提升核心竞争力。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如何针对90后大学生的新特点,开创大学生喜闻乐见的职涯规划综合实践体系,开展形式多样的职涯规划课程成为我们高校教育改革工作者面对的新课题。

面对近年来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式,高校应当成立职业规划发展中心,改变传统的就业指导模式,以职业生涯教育为突破口,发挥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坚持以学生成长成才为目标;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本;以课程化和学分制为手段;以课堂教育、实践教学为阵地,深入推进大学生职涯规划实践体系的规范化和科学化建设。

2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综合实践体系建设思路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一种有利于促进大学新生高效转变思维模式的人力资本投资。目前,大学生就业难与用人单位招人难形成了就业市场一对突出且难以解决的矛盾,其实质则是学校人力资源培养供给与劳动力市场需求的脱节。为此,从大学新生开始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利于从入学伊始完善学生自我概念,转变思维模式,并结合客观实际辅助学生做出人力资源的自我合理定位,提早做到自身人力资本的高效投资,避免人力资源在进入劳动力市场时的供需矛盾;从源头上解决大学生们最实际的需要,给予他们个人适应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帮助他们树立职业生涯目标,明确职业发展方向,达到学校有教无类、学生各取所需的层次。

面对就业环境的新形式、90后学生的新特点,高校应当因势利导,因材施教,积极探索并集思广益,借助社会资源以及新媒体全方位开展职涯规划创新,创建“四个一”为主导的立体化工作实践平台,即“组织一支强有力队伍,团结一批既有理工学科背景,又具有较强理论实践能力的高水平、高学历的师资队伍;构建一个立体式平台,充分联合职业规划发展中心、自媒体平台、名人励志讲演、学长领航计划等多重形式,搭建一个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职涯规划综合平台;完善一套规划课程,将职涯规划新生理论教育与企业实践实训相融合,达到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成的效果;优化一套实践体系,分层次划阶段将职涯规划从大一新生入学到大四求职毕业贯穿始终,将职涯规划持续动态理念与经典理论相结合。

3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综合实践体系建设方法与过程

职业生涯规划作为一门应用性、实用性很强的新型学科,有其特有的理论体系、教学规律和研究方法。针对以上问题和归因分析,各校应建立专门的大学生职业规划指导和教学研究机构――大学生职涯规划发展中心:负责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循序渐进地开展大学生职业规划相关工作。发展中心集教育管理、教学研究、职业规划指导和个体咨询服务等功能于一体。通过举办辅导讲座、模拟招聘、规划比赛、个体咨询等方式,帮助大学生了解职业规划,学会职业规划,进行职业规划,完善职业规划。同时发展中心将职涯规划的实践内容和精髓在全校范围内中进行推广,以点带面,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

3.1组织一支强有力队伍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因此,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团结一批既有理工学科背景,又具有较强理论、实践能力的高水平、高学历、高层次的师资队伍。避免闭门造车,应多外派教师参加相关专业技能培训,走访合作企业了解需求,组建一支业精于勤、与时俱进的职涯规划师资队伍。

3.2构建一个立体式平台

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仅凭借辅导员老师在课堂上的几节理论课未免力不从心,稍显薄弱,因此需要学校融合多方面资源,集合多种形式,拓宽教育理念,开展特色鲜明的职涯规划教育,搭建一个全方位、宽口径、高层次的综合型平台。发展中心应配备专用办公室及相关教材办公设施,制定发展规划、集体备课、个体答疑、中心管理等相关细则,构成了职涯规划实体阵地;利用学生经常浏览的自媒体平台将职涯规划教育融会贯通于四年的教育管理和日常生活中,形成职涯规划网络阵地;邀请优秀毕业生回校给在校生讲述自己的职业生涯经历,他们的经历和经验对在校大学生非常有说服力,“优秀学长”创办或任职的企业也是学生进行职涯规划的外延阵地。

3.3完善一套规划课程

依据新生问卷调查,了解新生对于职涯规划的困惑和诉求,从四个层面、三个理论知识点开展职涯规划课程。

3.3.1四个层面

意识层面:使大学生尽早建立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意识,以及就业主体意识和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意识。知识层面:使大学生了解职位,了解社会、产业和行业等的发展规律;清晰地认识自己代表个性特性的人力资本;了解职业生涯发展各阶段的特点,职业生涯规划的原则和类型。技能层面:使大学生掌握自我认识、自我管理、环境分析和职业目标定位的基本方法。眼光层面:使大学生明确自己喜欢干什么、适合干什么、能干什么和社会需要什么,充分了解自己的优势、劣势、机会和挑战,做到扬长避短,高瞻远瞩,争取在未来的职场生涯里有立席之地。

3.3.2三个理论知识点

教学内容、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要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设置教学内容:(1)个性特征与职业选择匹配理论:主要包括帕森斯的特质因素论、罗伊的人格发展论、霍兰德的职业个性理论等。(2)职业生涯发展理论:主要以发展心理学为基础,从发展的观点来探索个人职业生涯选择和发展的过程,研究个人的职业行为、生涯发展各阶段的特点和规律。(3)职业生涯决策理论:着重于就业、职场决策过程和职业生涯发展的意识形态的探索,主要包括韦恩的SWOT分析法、斯温的生涯规划模式等,目标是使学生进行职业生涯决策、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制订可操作性的策略和行动计划,促进职业生涯目标的实现。

3.4优化一套实践体系

指导学生充分利用好职涯规划的三个主阵地,在新生课程学习后,引导、帮助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行动计划,分阶段、分步骤进行。根据大一新生入学到大四求职毕业不同阶段的特色,实践体系可分为四个阶段来进行。

3.4.1寻梦大一,了解自我一确定目标

从职业规划角度来看,大学一年级是试探期,大一学生刚完成高考进入大学寻找自己的梦想,是完成从稚嫩朝成熟的转变的初始期,此时,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自我,了解职业,特别是要了解与自己所学专业对口的职业是十分重要。指导学生从自己的性格、兴趣、价值观以及内心愿景方面来认知自己,带领新生参观校外合作实训基地,以达到使学生增长见识,培养兴趣,发掘自己的潜能的目的。

3.4.2逐梦大二,锁定职业―职业定位

职业定位就是要为职业目标与自己的潜能以及主客观条件谋求最佳匹配。良好的职业定位是以自己的最佳才能、最优性格、最大兴趣、最有利的环境等信息为依据达到个人人力资本调用最大化。大二的学生普遍开始思考人生,会对未来感到迷茫和恐惧,徘徊在追逐梦想的路上,无所适从,此时针对大二学生开展多场具有鲜明企业特色的座谈会,鼓励学生利用暑期社会时间的机会到相关企业进行调研,为学生的职业定位引路筑基。

3.4.3筑梦大三,提升修养―实践行动

大三的学生已经对自己的梦想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走出迷茫,开始为实现梦想做准备,构建自己的梦想立体结构,此时他们开始分专业进行学习,所以重点应放在强化专业知识学习、提高求职技能、搜集就业信息,以提升竞争力。学生可根据兴趣和自身情况,参加导师的项目。培养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力争在科研和创业方面有所作为或打下基础,积极争取企业实践实训的机会,进一步用实践提升自己的职业修养。

3.4.4圆梦大四,完成转换―总结收获

大学四年级,代表着大学生活走向终点,也意味着自己的大学梦也到了实现的时候,在这段时间,可对前三年的准备做一个全面总结,思考自己走过的大学路。首先检验自己确立的职业目标是否明确,然后,开始毕业后工作的申请,积极参加学校及学院组织的招聘活动,强化求职技巧,在实践中校验自己的积累和准备,等待offer到来。

4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综合实践体系的成果和经验

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工作实践过程中得出了以下几点经验:

其一,把生涯规划的理念贯穿到从入学伊始的整个大学期间,既帮助学生进行必要的生涯认知,又要给予他们生活中各种自我潜能开发的生涯规划体验。开设职业生涯测评与咨询系统,举办职业生涯论坛,职场角色体验等活动。

其二,积累教学中的经验,把握课程研究方向,充分吸收国内外职业规划理论精华,结合本校教育实际情况,进行适合自己学校情况的教材和案例编写,做到课程内容理论体系的本土化,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其三,职业规划课程在教学内容设计的横向扩展上,应不拘泥于书本的理论知识,教学内容要丰富、新颖、系统、严密;通过添加典型案例、生涯人物事例、就业形势分析、最新理论成果等内容,增加课程的吸引力。

其四,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实践中,应采用灵活性、参与性、实践性较强的教学方法,应该积极探索研讨式、互动式、开放式、情景式、体验式的教学,并善于从学生的问题、困惑和讨论中,探寻进一步完善教学工作的动力和途径。

最后,加强职涯规划教育的实践环节的权重性,增强校企合作力度,在高年级适当渲染企业文化,为减少学生就业后的适应期打下基础。

5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综合实践体系

进一步加强职涯规划教育实践环节的权重性,将职涯规划课程的三分之一课时分配给相关企业的HR经理,让学生在学习规划的理论知识后可以更进一步了解当代企业对人才培养的诉求和期望,以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方向,以更好地规划未来三年。

充分利用校园微平台,可建立“职涯规划发展中心”微信平台,和“就业指导服务中心”遥相呼应,做到从新生入学到求职毕业全程网络式服务,做到宏观引导和个体指导相结合,把握好学生职涯规划教育的入口和出口。

大学生实习规划范文5

目前的大学生大都在18岁以上,从法律和生理上讲,他们已经是成年人,从心理上讲,大学生正处在从儿童向成人过渡的阶段,这就决定了大学生的学习虽保留了一些未成年人学习的特点,但其学习方法与认知规律已明显具有成人学习的特征。成人学习的理论和规律适用于大学生的学习,尤其适用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这类实操性很强的课程。

一、成人学习的特点

成年人的学习往往以解决工作、生活难题为目的,是一种基于体验的反思与升华,其结果是掌握技能的同时也转变思想观念,是人能力和素质的全面发展。成人的学习不再是简单的模仿和复制,而是有选择、有取舍地获取知识和信息。成人的学习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个体的学习方式、学习目的往往不同,这种不同有时可以非常明显。大学生虽然年龄相仿,但是由于学习生活经历差异较大,且来自广泛地域,家庭背景不同,造成学习方式、学习习惯差异较大,学习目的也不尽相同。

2.成人学习是一种目的性很强的,以问题导向与真实生活情景密切结合的学习过程。中小学阶段的学习往往以学科为中心,学习的动力来自于父母及外界压力;大学的学习往往比较宽松,且一般远离父母,学习的动力是以自身发展为主,希望通过学习能够有助于解决具体问题,促进身心发展。

3.过往的经验对成人学习效果的影响极大。从正面影响来说,过去的经验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资源,当新知识与旧经验相近时,经验可以极大地帮助成人学习;从负面的影响来说,如果新知识与过去认识、经验差异较大时,成人会产生自然的排斥倾向,阻碍新知识的接纳及内化。

⒋成人参与学习过程中,自我身份认定会直接影响学习效率。大学生已经具备较强的自主、独立意识,心理上已经逐渐成熟,希望获得尊重,在学习过程中能否被认同,能否体现自身价值以及在学习中所扮演的角色,都将影响学习效率。

5.成人学习的过程是一种自我导向、自我控制的学习过程。大学生的学习已经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由“教我学”变为“我会学”。大学生已经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形成学习目标,并能通过图书馆、网络等手段,选择合适的学习策略,获取相应的知识,初步评估学习效果。

6.成人在宽松、舒适,并具有激励特征的环境中学习,往往效果比较理想。在这样的环境中,成人比较容易敞开心扉,获到集体的认可,同时可以充分利用集体的经验,,相互学习,共同成长。

二、工作――基于成人学习特点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学模式

工作坊,是一个多人共同参与的场域与过程,且参与者在过程中相互沟通、共同思考,进行调查、分析,进而提出方案或规划,甚至可以付诸行动。工作坊的主要角色有两种,分别为“参与者”和“专业者”。参加活动的人称之为“参与者”,如学生。具有专业技能、对于讨论主题直接提供帮助的称之为“专业者”,专业者的主要任务是促使工作坊有效的推进,辅助参与者彼此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协助参与者在讨论过程中发现、提出问题。专业者整个过程起到的是辅助、协助的作用,而不是替参与者做决定。

职业生涯规划永远都是个体为主导的事情,对于不同个体而言,情况千差万别,不可能一个方子包治百病。工作坊式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参与者为主体,由参与者自我导向、自我控制的教学方式。工作坊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允许学生按照自己习惯的、擅长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允许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得到相关的知识和结论。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学生是平等的,学生在一个宽松、舒适、相对自由的学习环境中学习,便于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另一方面,从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来看,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职业生涯规划课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具备生涯规划的能力,形成自觉的生涯规划意识。只有使新知识、新方法、甚至新思维方式由学生自己基于以往经验得出,并与以往经验融合形成新的知识体系结构,才能持续改变学生的思考问题的方式和行为。在工作坊中,学生是知识获取的主角,教师仅仅是促进者和推动者,学生的知识获取完全源自自身的真实体验,有利于新知识与旧经验的整合。

最后,大学生作为高知群体,有丰富的获取知识的手段和能力,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渔”,更重要的是“欲”。当课堂内的活动与实际问题相映射时,这种强烈求知的欲望被激发出来,促使学生在参与课堂活动的过程中不断思考自己,萌发生涯规划的意愿,从而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工作坊式的教育方式,把教育的重点由知识的传授转移为思想和观念的改变,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

三、职业生涯规划课工作坊式教学的基本模式

工作坊式授课方式让参与者亲身经历,通过感受推动认知提升,注重参与者的身心感受、思想升华和心智成长。在授课过程中,教师的职责是“组织活动引导思考、组织分享点评、提升推进实践”,学生的职责是“参与、体验活动反思、分享感受知识拼装、组合尝试实践”。整个课堂始于活动,而后是反思、分享、讨论、分析,获取新知识,并将新知识和自己已有经验、知识进行拼装组合,然后通过思考、归纳,进而内化为自己生涯规划策略,提升生涯规划能力。

四、职业生涯规划课工作坊式教学的要点

职业生涯规划课工作坊式教学,是在学生积极参与生涯探索活动提出生涯问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享各自感受,结合教师对相关理论的引出和讲解,促使学生将新知识整合和内化,改善原有的生涯规划方法和策略,并付诸实际的生涯行动。职业生涯规划课工作坊式教学有四大要点:以生涯探索活动为载体;以学生积极参与、充分体验、认真分享为保障;以自我知识整合、内化为核心;以学生完善生涯规划策略并付诸行动为目标。

1.生涯探索活动是决定工作坊教学模式成败的关键因素。生涯探索活动旨在激发学生更深刻的体验,并在解决生涯问题的过程中,引发学生对过往经验再思考,同时还应便于教师对相应理论的引出和讲解。教师必须精心设计每个生涯探索活动,认真准备生涯问题,使之贴合教学目标。如果没有前期活动体验,没有问题的恰当引导,就无法触及学生的内心,很难引发学生反思与分享体验,容易造成工作坊式教学的失败。

2.职业生涯规划的主体是个人,这决定了整个教学环节的主角必须是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课工作坊式教学活动中,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角,他们是活动的参与者,是感受的主要分享者,是知识的接受者;教师仅是整个过程的辅助者,起到推动活动进行,把握教学进程的作用。如何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保障整个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是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应着重考虑的问题。

3.工作坊式教学的核心是通过激发学生的思考,推动学生的自我完善,最终改善学生看待问题、思考问题的方法,促进学生的心智成熟。职业生涯规划课仅仅是开始,而生涯规划是需要人用一辈子来完成的功课。从这个角度来说,对规划单一理论的了解和方法的掌握都是次要的,改变思维中的非理性信念,改变看待人生和世界的角度才是最关键的。

大学生实习规划范文6

【关键词】:职业生涯 大学生 问题 对策

职业生涯规划,对于每一个即将踏入社会的大学生来说都是意义重大的,它所起的作用是鞭策大学生向自己的理想加快脚步,换言之,它是一种加大动力的催化剂。合理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是大学生走向社会通往成功的第一步。它可以使大学生充分认识自己,客观分析环境,正确选择职业,采取有效的措施克服职业生涯发展中的各种困扰,从而实现自己的理想。 然而,在当代大学生中,很多大学生从未进行过职业生涯规划,对自己所选择的职业缺乏必要的了解。所以,这种状况必须尽快改善。

一、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很多方面都暴露出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体系的不相容

职业生涯规划在中国被提及不过是近几年的事。由于种种原因, 一段时期内未曾得到学生、学校和社会的普遍认识和重视。首先, 高校自身的发展落后于形势的发展与要求, 职业生涯规划未能在大学就业指导工作中得到适时运用, 导致就业指导体系不能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提供有益的帮助。职业规划 其次, 因为就业指导体系的不健全, 造成对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方面的教育始终存有空白点, 使得大多数的大学于自己以及未来的职业方向没有任何概念。

(二)缺乏对职业生涯机会的评估

职业生涯机会的评估,主要是评估各种环境因素对自己职业生涯发展的影响,每一个人都处在一定的环境之中,离开了这个环境,便无法生存与成长。所以,在制定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时,要分析环境条件的特点、自己与环境的关系、自己在这个环境中的地位、环境对自己提出的要求以及环境对自己有利的条件与不利的条件等等。只有对这些环境因素充分了解,才能做到在复杂的环境中避害趋利,使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具有实际意义,而现在刚走入社会的大学生在这一方面没有一个系统的认识,不知道该从何下手,缺少了这方面的经验。

(三)传统就业指导模式与就业质量的不和谐

传统就业指导模式没有真正实现“以人为本”,忽略了对人才需求趋势、职业发展前景以及职业生涯规划等内容的研究。这种模式是被动式、经验式的指导, 缺乏系统的理论和科学的方法为指导。

在这种模式下,只重视应届毕业生的指导, 缺失了对其他年级学生的培养, 就业指导变成了针对应届毕业生的“突击式”、“运动式”的集中教育, 忽视了对全体学生在知识结构、组织能力、心理素质等各方面的素质进行自我完善。

二、帮助大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对策

笔者发现,要更好的帮助大学生找到自己理想的职业,职业指导人员可以通过以下几个对策去解决: 转贴于 (一)帮助大学生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进行自我定位。

自我分析、自我定位是职业生涯规划的首要环节,它决定着个人职业生涯的方向,也决定着职业生涯规划的成败。职业指导人员要指导大学生在求职之前先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之前先要进行准确的自我定位。先要弄清自己想要干什么、能干什么,自己的兴趣、才能、学识适合干什么。可通过自我分析与可靠的量表工具的测量,评估自己的职业倾向、能力倾向和职业价值观,这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

(二) 要帮助大学生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动态变化过程。

当今社会处于激烈的变化过程中,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观念也要相应地改变,打破传统的一业定终身的理念,就业、再就业是大趋势,职业生涯规划也随之根据各种变化来调整。所以环境的变化导致自我观念的变化,反映到职业生涯规划上来,就不能一次把终生的职业生涯的每一个具体细节都确定下来。再者,大学毕业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重点内容是职业准备、职业选择与职业适应

(三)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队伍的专业化培养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既是一项神圣的事业,又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它充分体现高校的教育功能。这就须通过集中培训和学习,建立一支专业化、知识化、科学化的职业生涯指导队伍,经常开展毕业生的职业指导、咨询、推荐和服务工作,成为大学生的“职业导航师”,帮助大学生立正确的职业意识,正确地规划职业生涯,促使大学生早日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四)选择和开发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系统和测评工具。

高校应充分认识到职业测评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管理教育和职业选择中的作用,挑选和引进合适的测评工具,凭借内部人员或与外部的测评机构共同开发。通过科学、完善的测评手段,给予所有学生而不仅仅是毕业生完整、科学的自我认知。高校在选择和开发适合的测评工具时,应从大学生自身的特点出发,注重专业性、实践性和经济性的结合。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应该树立远大理想和抱负,确定合理的择业目标,做好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为将来的就业打好基础,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参考文献

(1)梁国胜、燕雁,《大学生就业遭遇职业生涯管理难题》2005年10月26日。

(2)刘建新等,《大学生生涯辅导》,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第1版。

(3)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培训就业司,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组织编写,创新职业指导—新实践,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