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商业银行利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城市商业银行利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城市商业银行利率

城市商业银行利率范文1

1.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利率市场化,是金融自由化的直接表现。自1996年我国利率市场化步入正轨开始,央行对存贷款利率的多次调整,使得利率市场化成为当前最热门的金融时事之一。

城市商业银行,作为中国银行业中的一支特殊群体,在利率市场化下对其利率风险的度量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而这一影响的大小,取决于城市商业银行对利率的敏感性程度。本文将采用利率敏感性缺口模型来对山东省城商行在利率市场化改革中所受的影响的进行量化分析。

2.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选取:本文对城市商业银行的选取遵循两个原则,第一个是分层抽样的原则,主要依据资产规模来进行选取;第二,结合城商行立足地方经济的特点,依据所在地经济水平进行划分选取。最终选取了齐鲁银行、威海市商业银行、青岛银行、日照市商业银行作为样本城商行。

(2)研究方法:

①定量分析法

②对比分析法

二、我国利率市场化的现状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央行对存款及贷款基准利率的调整趋势,贷款基准利率的减小幅度明显小于存款基准利率,从而使得存贷款利差明显有所下降。而该利差又是城商行主要的盈利来源,因而利率市场化势必会对城市商业银行的经营状况产生影响。

三、城市商业银行利率风险度量的方法

利率敏感性缺口模型,是当前各国商业银行进行风险度量的主要手段。可以量化计算出由于利率变动给银行的生息资产和生息负债带来的影响程度。

四、山东省城市商业银行利率敏感性的实证研究

1.基于财务报表的简单数据分析

从上表可以看出:2010年-2014年,其中三家样本城市商业银行的净利息收入占比基本都在营业收入的88%以上,表明其盈利能力受到利率变动的影响较大。

2.利率敏感性的简单指标分析

由上表,可以看到这4家城商行的利率敏感性缺口均为正值,说明净利息收入变化与利率变动成同方向变化。由于上述城商行资产规模在5年内均有所扩大,因而缺口值呈上涨趋势。

另外,缺口率在升息周期普遍增大,但在降息周期变化方向不一致。其中齐鲁和日照银行先上升后下降,而青岛银行呈现上升态势,而威海市商业银行则是先下降后上升。

3.利率敏感性比率分析

接下来将利用利率敏感性比率来衡量样本城商行的整体利率风险。如果利率敏感性大于1,则银行的净利息收入与利率波动则呈正相关关系,若小于1,则呈负相关关系。

上表中的数据显示,以上四家样本银行的利率敏感性比率都接近于1,说明样本银行利率管理能力较好,但其利率敏感性比率均大于1,说明其盈利能力在利率持续下降期间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

通过对比分析,可以看出齐鲁银行的利率风险管理最好,威海市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方面存在一定不足,而青岛银行暴露出其利率风险管理策略可能存在较大问题。

4.利率敏感性压力测试

从上图可以看出样本银行的利率风险承受能力从低到高依次为日照银行、青岛银行、威海市商业银行以及齐鲁银行。四家样本城商行压力值都较大,可以看出山东省城商行短期利率风险承受能力较差。

综合上述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在升息周期内,山东省城商行保持正缺口的同时利率敏感性比率呈上升趋势,因而保持盈利,但在降息周期内各个城商行的利率敏感性比率变动方向虽然互不相同,但由于总体上保持正缺口,城商行盈利会受到影响。

(2)山东省城商行的利率敏感性比率均较接近于1,因而长期利率风险管理情况较好。但短期内,山东省城市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压力测试值较大,说明的短期利率风险管理形势较为严峻。

五、加强山东省城市商业银行利率风险控制的政策建议

1.加强利率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

2.立足地方经济发展,寻求自身发展契机;

3.扩展中间业务,推进自身业务的多元化发展;

城市商业银行利率范文2

利率市场化是一国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也是一国经济金融体制改革必然触及的核心问题。利率市场化改革最早始于欧美发达国家,经过前后近二十年的改革与发展,已完成利率市场化进程。如,美国从1970年开始启动利率市场化进程,至1986年完成利率市场化;日本自1977年开始尝试利率自由化改革,至1994年全面实现利率自由化;德国自1953年开始探索取消债券市场的利率限制,至1967年彻底放开利率管制。我国台湾地区也自1975年开始实施利率市场化改革,至1989年全面实现利率自由化。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深入,我国于1996年开始着手启动利率市场化改革,1999年实现银行间市场利率、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发行利率的市场化,并逐步扩大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及由大额定期存款开始稳步推进存款利率改革的尝试。2000年起放开境内外币利率的限制。2004年10月,进一步放宽了人民币存贷款利率浮动区间,首次允许人民币存款利率下浮,取消了除城乡信用社之外的贷款利率上限,迈出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关键一步。2007年1月4日,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正式运行。

近几年来,我国的利率市场化进程迅速推进。2012年6月和7月,存款利率浮动上限扩大至1.1倍,贷款下限扩大至0.7倍。2013年7月,全面放开贷款利率管制,取消贷款利率下限,贷款利率市场化取得实质性进展。2014年11月,存款利率上限上浮区间从1.1倍扩大至1.2倍。今年2月,存款利率上限上浮区间进一步扩大至1.3倍;10月,各期限存款利率全面放开,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基本完成。

二、中小城市商业银行应对利率市场化的优劣势分析

(一)优势分析

我国大部分城市商业银行建立于上世纪90年代初期,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已初具规模,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方面具备一定的竞争优势。

1.区域优势明显。中小城商行作为地方性商业银行,网点分布具有区域性,与地方政府关系密切,在获得当地经济动向信息时比一般大型商业银行更快、更准,成本更低。另外,每年能从政府获得大量财政资金存款,减少了吸储压力,缓解了资金来源渠道狭窄的困境。

2.对市场反应迅速。中小城商行规模小,从业人员少,且从业人员本地化比例较高,能够及时掌握辖区内各种信息状况。相比大型商业银行,中小城商行信息传递快捷,对市场敏锐度更高,能更快地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根据市场动态及时作出适应市场改变的决策,这些优势尤其对迫切需求资金的中小企业形成强大吸引力。

3.初步建成利率定价机制。为应对利率市场化的冲击,改变长期以来利率定价粗放的局面,在人民银行的指导下,不少与A银行类似的中小城商行已按照人民银行的利率定价机制建设要求,建成了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系统和外部产品定价系统,初步具备科学化、精细化和专业化的内部资金转移定价和产品定价能力。

(二)劣势分析

尽管中小城商行已具备一定的竞争能力,但与大型银行相比,劣势也比较明显。

1.资本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自成立之初,中小城市商业银行就一直面临着资金不足,抗风险能力弱的问题。目前,A银行注册资本仅11.3亿元,在当地省份城商行中排名靠后,2015年末资本充足率12.13%,低于全国商业银行平均水平约1个百分点。在当前经济下行的形势下,不少中小城商行不良贷款已出现上升态势,若经济形势继续走低,该行的真实不良贷款率有可能接近或突破3%的监管警戒线,以较小的资本规模,难以应对快速增加的呆坏账。而且,从国际经验看,资本规模小的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改革完成后,很容易成为被兼并整合的对象。

2.业务品种单一,风险应对能力不足。目前,不少中小城商行业务品种仍以传统的存贷款业务为主,中间业务占比极低,同业业务也发展较晚,未开展财务顾问、互联网金融等技术含量高的金融业务。而且,贷款投向也过于集中。A银行2015年贷款增量较大的行业集中在制造业、水电行业和房地产行业,三行业累计增长占增长额的比例接近60%;期限上以中长期贷款为主,且大部分为对公贷款,占比接近70%。这种过于集中的同质性贷款具有较大的政策性风险,一旦政策导向有变,机构流动性风险很可能会迅速显现。在负债业务方面,该行长期以来表现出明显主动负债意愿性不强,被动负债能力弱等特点。虽设立了业务创新部门,但其负债业务仍单一,除传统的存款业务外,仅有少量再贴现,零售业务发展更是缓慢。

在A银行的存款结构中,个人存款长期占比较小,大部分为对公存款。如2015年12月末,该行对公存款占存款规模的68%;对公与对私存款比例达到2.13,而大型商业银行对公对私存款比一般在0.5-2之间。而且,由于资金结构来源不平衡的关系,存款表现出波动大、稳定性不强特征。

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深入推进和存款保险制度的实施,储户选择银行将会把资产的安全性及回报收益率作为最重要的考虑因素,抗风险能力较差的中小城商行,很可能会逐渐失去一些高端客户。

3.息差收窄,盈利能力不容乐观。长期以来,赢利手段过于单一直是中小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的一大劣势。从国际经验来看,在利率市场化的推进过程中,利润空间收窄将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可以预见,若中小城商行继续维持现状,不采取措施积极发展专业性强、技术含量高的中间业务,在竞争对手的价格战攻击下,未来的赢利状况会不断恶化,最后要么破产倒闭,要么成为被兼并收购的对象。

4.人力资源建设严重落后,难以应对新的市场形势。目前,中小城商行高层次专业人才明显缺乏,薪酬和考核机制还沿用多年前的模式,吃大锅饭、得过且过的现象明显,员工缺乏工作主动性与积极性。没有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必然会在战略规划、风险管理、业务创新等方面显得后劲不足。

5.信息科技保障体系建设严重滞后,不能为业务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中小城商行普遍外包程度非常高,对新产品、新业务开发和企业管理支撑能力相当弱,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中处于非常不利的竞争态势。

三、利率市场化下中小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策略建议

(一)定位于中小企业和社区

长期以来,A银行在业务种类、风险管控上参照大型商业银行,未能发掘出适合自身的金融服务产品和特色。利率市场化下,存贷款利率浮动范围的调整将通过价格杠杆促使中小城商行避开与大型商业银行争夺传统大客户,更多地将目标客户群定位于中小企业和社区。通过提供差异化和当地化的金融服务,填补大型商业银行的金融服务空白,在获取经济利益的同时,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

(二)大力发展中间业务

在利率市场化的大趋势下,A银行应结合市场定位,围绕目标客户群体走专业化、精品化市场发展之路,投入更多精力加快谋求业务转型,在为客户提供精品化的信贷服务之外,结合中小地方性银行的特点,发挥自身信息成本低廉的优势,稳步发展集信息咨询、财务管理、企业理财等知识和技术含量高的中间业务,不断创新经营方式、金融工具、产品和服务,发掘新的盈利增长点,进一步减少经营利润对存贷款利差的依赖程度,降低利率市场化对盈利结构带来的负面影响,形成更加稳健的盈利模式。而且,中间业务与传统的存贷款业务之间还具有相互促进的效应,中间业务开展的好,获得中高端客户的认同,非常有利于存贷款业务的拓展和增加与客户的价格谈判筹码,提升存贷款业务的利差收入。

(三)致力于品牌打造

企业核心竞争力源于市场定位下的长期专业化经营,即只有制定清晰的市场定位,并以此为业务发展的指导,才有可能形成核心竞争力。A银行应转变经营观念,树立“不发展就是最大的风险”的思想认识,树立现代经营意识和风险意识,减少行政色彩,加强成本管理,提高经营水平。要结合实际制订明确的经营战略和工作目标,不单纯追求规模扩张,下大力气使经营规范化,把提高资产质量作为当前工作的中心任务,把控制风险始终放在经营管理首位。

(四)完善定价机制

利率市场化后,由于利率的弹性和灵活性增强,商业银行需要针对不同产品的特点、资金成本、客户价值等进行自主定价。中小城商行与大型银行相比,在网络渠道、信息科技以及人才资源等方面都处于劣势,从而使得其产品服务的竞争力相对较弱,因此短期内该行应采取价格竞争的策略,定价能力成为了该行提升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因此,中小城商行应利用其自身经营灵活、地缘和区域明显和具备定价系统等优势,在利率市场化不断推进过程中,积极探索建立灵活的定价机制,为当地企业和居民提供更亲切、更贴心的服务,走差异化发展的道路。

(五)提升风险管理水平

与A银行相似的中小城商行应根据利率市场化带来的风险管理模式变化特点,设立专门的、高水平的风险管控部门,制定应对利率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的管理制度与方案。确定银行的风险偏好和可以承受的利率风险水平,督促风险管理部门采取有力措施识别、计量和监控风险,并定期报告风险管控情况。根据各自的利率敏感性,设计相应的风险计量模型,适时监控风险暴露类型和方向。合理配置资产负债的利率期限结构,降低利率波动造成的期限错配风险。

(六)改革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当前,各类城商行发展参差不齐,较为落后的中小城商行如A银行应借鉴先进城商行的发展经验,大力改革当前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废除“大锅饭”似的薪酬体系,形成主要以工作业绩来确定绩效的考核分配模式,不断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不断增加高层次专业人才的储备,让人才成为业务创新和经营转型的核心动力。

城市商业银行利率范文3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 国有商业银行 运营影响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同时利率市场化进程也在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是指经融机构的融资利率不再受到国家宏观调控,而是由市场决定。具体包括利率决定、利率传导及利率管理等内容。从短期看,利率市场化有将不利于国有商业银行,但就长远发展来看,利率市场化有助于国有商业银行制订符合当今利率制度,对于提高金融融资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利率市场化进程对国有商业银行运营的影响进行如下分析。

一、利率市场化进程对国有商业银行运营的影响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对利率市场化不断重视。目前,为了推动经济快速稳定发展,国家对利率市场化进行了深入改革。由于利率涉及到市场中的每一个运营个体,所以,其机制改革将会对它们造成严重影响。国有银行作为我国的重要金融机构,将会受到严重影响。

(一)利率市场化给国有银行提供发展机遇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普遍面临着一个问题,那就是运营效率低下。在全世界众多银行中,我国的的国有银行在运营规模上,均排在前面,但在运营效率方面,排名相当靠后。分析原因,则是由于利率管制缺低下所致。利率管制低下严重制约了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运行效率,应给予提高,才能符合现阶段经济发展要求。下面就国有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中所面临的给予进行分析。

首先,利率市场化能够提高国有商业银行的自主经营权,进而提高市场竞争了,提高运行效率。再次,能够激发管理人员制定合适的管理制度,以市场调节为导向,提高银行运营水平。再次,利率市场化涉及范围广泛,覆盖全世界所有金融机体,所以,给国有商业银行扩大经营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第四,市场中的中小型企业,在利率市场化过程中,将会受到冲击,从而加快了它们加快改革的步伐。

(二)给国有商业银行带来严峻挑战

利率市场化由于涉及范围广泛,并且具有长期性,所以给商业银行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对其带来严重挑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增加了利率风险

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由于我国利用国家宏观调控,对人民币利率采取压制的措施,以免对国有银行产生较大影响。当利率市场化之后,由于完全由市场调节,所以,便会出现上升的趋势,从而增加了银行的运营风险。另外,利率升高之后,伴随出现的将会是贷款利率上升,投资风险增加,在短时间内,对原有经济产生严重影响。其二,利率市场化之后,便会出现频繁的波动现象,进而增加经营风险。

2、对原先的主导业务产生严重影响

利率市场化之后,为了争取利润,各大银行之间的竞争将会进一步加大,使得代存款利差缩小,这无形中减少了利润收入。另外,由于利率已经市场化,已由市场完全主导,所以企业资金将会流向市场,不再经过银行储存,就能实现增值。此外,居民在利率市场化之后,也将大量资金投放市场,不再银行储存,因为通过市场场可以得到更多收入。所以,当利率市场化之后,国有商业银行将会面临着巨大冲击。

3、对原先的经营管理产生巨大冲击

在利率管制的情况下,利率水平都由国家政策调控,国有商业银行在利率调整时,只需要按照人民银行的规定操作,就能有效控制运营风险。但当利率市场化之后,这种方式将会面临严峻挑战,必须进行改革,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求。

4、对员工素质带来严重挑战

由于利率市场化,使得国有银行必须按照市场特征进行业务经营,并对利率未来的发展态势进行准确预测,才能保证在竞争中获利。所以,国有银行应加大这方面人才培养,才能在利率市场化推进中降低运营风险。但现在,国有国有银行这方面的人才还相当缺乏,已有的员工都不具备长远的市场眼光,所以在利率市场化的浪潮下不堪一击。

二、国有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所采取的策略

(一)重视央行的引导作用

在利率市场化不断推进过程中,央行发挥自身货币领导者的作用。虽然利率市场化,但并不是说利率完全被市场所控制,知识倾向市场而已,所以央行应对一部分利率进行控制,并制订相应的基准利率,对其它国有商业银行进行利率指导,进而保持合理的利率体系。另外,国有商业银行在执行央行基准利率的前提下,也应更具市场资金流转情况,灵活调整利率水平。

(二)完善运营机制

目前,国有商业银行在运营方式上,还是采用较为落后的方式,将运营重点主要放在巩固市场份额及人际关系上,从而局限了运营范围,限制了发展思路。在利率市场化推挤过程中,应重新塑造运营观念,将运营效率、市场概念及信誉放在首要位置;还要注重市场的调节作用,建立合理的利率体系,并将工作重点放到降低市场运营风险方面。另外,建立新的运营模式。在开展存贷款工作时,应注意市场的作用,将顾客放在首要位置,建立营销责任制。

(三)建立完善的定价体系

当利率市场化之后,国有商业银行的定价范围也发生变化,主要覆盖了资产、负债及其它业务等方面。商业银行在定价时,需要各个部门做好协作及沟通,才能制订合理的价格,从而减小由于定价不合理所造成的风险。首先,在定价时,需要考虑总体战略要求,还要充分考虑同行的运营情况,才能制订基准利率。其次,总行在基准利率制订时,需要考虑到利率浮动权限,也就是说需要考虑打到各个分行的运营水平及发展状况。再次,分行在价格制订时,需要考虑到顾客带来的风险及资金的筹集及运营成本,再制订价格。

(四)加强风险控制力度

由于利率市场化,所以国有商业银行的运营风险也相应提高,所以应将风险关注范围给予扩大,不仅要关注信用风险,还要注重利率风险。所以,应建立高素质财务管理人才,加强对利率的预测力度,并利用一些动态方法对利率风险进行有效控制。

三、结束语

随着经济市场化及全球化,利率市场化也是必然趋势。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国有商业银行即具有发展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所以,应提高内部运营机制,全面分析市场变化因素,降低运营风险。

参考文献:

城市商业银行利率范文4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控制

中图分类号:F83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161(2007)02-0146-04

1.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的现状

1.1 我国商业银行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较低,利率风险管理意识淡薄,利率风险尚未上升为我国商业银行经营中的主要矛盾。

长期以来,我国始终实行的是较为严格的管制利率,利率水平的制定及利率结构的调整都集中于中央银行,国家不仅管理着整个存贷款利率水平,还管理着众多的各种存贷款利率结构。银行必须严格执行国家的利率政策,他们很难通过资产负债结构的调整和适当的利率安排来消除利率风险,他们实质上是利率风险的被动接受者。虽然目前利率风险的重要性已经日益受到关注,但在政府利率管制下存在的较大的存贷款利差收益仍然存在,使银行面临的利率风险被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内,造成大多数银行利率风险管理意识淡薄。此外,我国目前绝大多数商业银行的业务仍集中于传统的存贷款业务,普遍面临着不同程度的不良资产问题的困扰,利率风险作为一种市场风险尚不如信用风险对经营结果的影响大而且直接,因此利率管理并未受到重视,利率风险管理几乎是一个空白。

1.2 我国商业银行对利率风险的防范和控制能力仍然较弱。突出表现在:

(1)对利率风险管理的理论和方法掌握不充分。由于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刚起步,而且利率风险管理又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系统工程,适应中国特色的利率风险管理理论尚处于探索阶段,实践不多,导致我国商业银行目前对利率风险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了解和认识不够、掌握不充分。

(2)基础数据匮乏,利率风险管理手段滞后。我国商业银行普遍缺乏完整的资产负债期限详细情况的基础业务数据,以致商业银行信息加工很难正常进行。由于缺乏技术支撑,业务经营部门基本上不能实时、全面掌握不同客户、不同业务的实际利率水平,也无法精确把握全行资产负债业务的利率水平结构和期限结构。

(3)缺乏及时、有效地控制和规避利率风险的工具。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和运用渠道比较单一,负债基本上是被动的,资产的运用受到多方面的限制,商业银行基本上不能根据自身的资金实力、资金成本、供求关系自主制定不同的利率政策来调节资产负债结构。由于我国金融市场还不发达,市场的深度和广度不足,金融衍生产品更是匮乏,限制了商业银行利用表外的金融衍生工具如利率掉期、利率期货、利率期权等来规避利率风险。

(4)缺乏完备高效的利率风险管理机构,利率风险管理体制不健全。

(5)资产负债结构单一,利差收入为利润主要来源,难以抵御利率风险。

(6)利率风险管理的人才匮乏。

2.应对利率市场化挑战,加强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管理与控制

2.1 增强利率风险管理意识,完善利率风险组织管理体系

一套完善的利率风险管理组织体系是实现有效的利率风险管理的基础。根据《利率风险的管理原则与监管》有关要求,银行应设立责任明确的风险计量、监测和控制部门,充分独立于银行建立头寸的部门,并直接向高级管理层和董事会报告;较大或较复杂的银行应指定一独立的部门,专门规划和管理银行的利率风险计量、监测和控制;应保证利率风险管理机制重点岗位的职责分离,避免潜在的利益冲突。

第一,我国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管理战略和政策的决策机构应由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承担,直接对董事会负责。在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下设独立于经营部门的利率风险管理部门,专门负责利率风险状况的计量、监测,分配各种业务的利率风险额度,并借鉴社会上有关研究成果,加强市场利率走势的分析和预测。还应定期、及时向高级管理层报告全行利率风险状况,提出利率风险管理的建议和方案,为董事会以及高级管理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第二,明确利率风险管理部门中风险计量、监测和控制等岗位,确保关键岗位职责分离,并且要和各建立头寸的部门保持独立,避免潜在利益冲突。第三,强化利率风险管理职能。特别应该侧重于对利率风险走势的预测、利率风险的识别以及对利率风险的控制。第四,制定明确的、与其业务活动性质和复杂程度相当的完善利率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这些政策与程序应说明有关利率风险管理决策的责任分工,并明确定义获得授权的工具、保值战略和建立头寸的机会,银行可承受的利率风险水平的定量参数,以及各种工具、资产组合与业务限额等。第五,加强利率风险管理人才的培养。应当积极推进利率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通过外聘和加大培训等手段,为利率风险管理提供最基本的人才资源保障。

2.2 加强利率走势预测与利率风险衡量,提高利率风险管理的科学性。

2.2.1 科学准确地预测利率是有效进行利率风险管理的前提。商业银行只有在对利率变动方向、变动水平、利率周期的转折点等方面有了较准确地了解和把握后,及时运用适当的方法、使用相应的工具,才能在利率变动中最大限度减少风险损失,增加收益。科学预测利率的关键是系统地掌握利率预测理论和利率预测方法,并能灵活地加以运用。尽管在实际经济中影响利率变动的因素很多,对利率水平的未来走势和利率结构的可能变化做出比较准确的预测是困难的,尤其是我国的存贷款基准利率依然由人民银行确定,利率可预测性不强,但这并不意味着放弃对利率的预测。相反,利率预测具有重要的理论及实践意义,利率预测的各种方法也只有在不断的利率预测实践中反复修改验证才能得到发展和完善。因此,我国商业银行万不可忽视开展利率预测的重要意义,在重视利率风险管理工作、设立专门的利率风险管理机构的同时,应开展专业的利率研究与预测,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有效的利率风险控制体系。

2.2.2 我国银行利率风险衡量方法选择

利率风险衡量是商业银行进行利率风险控制的基础,是利率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利率风险的准确衡量也是银行谨慎运用利率风险工具的先决条件。建立起一个完整的能够反映与本行资产、负债和表外业务头寸相关联的利率风险衡量系统,是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建立利率风险内控机制的关键。在这方面关键是要做到:分类和归总银行当前及未来将面临的各种利率风险,包括再定价、收益曲线、基准与期权风险等,并追溯其全部来源;在科学进行利率风险计量分析的基础上,确定银行可承受的利率风险总额,并将其按产品、部门进行分解,由各部门、机构分别承担各自风险限额的控制。利率风险衡量的方法较多,商业银行常用的方法包括期限缺口法、持续期分析法、净现值分析法和动态模拟分析法。

2.2.3 加快建立利率风险预测、计量模型。我国商业银行要高度重视和大力加强利率风险管理的程序开发,充分收集和积累有关基础数据,如各时期利率敏感性资产和利率敏感性负债总额、缺口大小和方向、资产负债存续期等,尽快建立符合自身经营特点的利率走势预测、利率风险计量的计算机模拟分析模型,并争取使各种利率风险模型和监测分析手段在统一的技术平台上实现整合,为利率风险管理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2.3 选择适当的利率风险管理方式

2.3.1 通过资产负债表进行管理。这一方式是利率风险控制的基本方法,也是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实务中较为实用的一种方法。其基本原则是通过调整资产负债表内的各种项目和结构,使暴露于利率风险中的资产和负债的缺口发生改变,达到控制银行面临的利率风险的目的。资产负债管理主要包括利率敏感性缺口管理和存续期缺口管理。

2.3.2 表外方法。主要是指针对商业银行资产负债头寸的暂时保值以及针对个别风险较大或难以纳入商业银行利率风险衡量体系的某一项(类)资产或负债业务,往往通过金融衍生工具等表外科目的安排来对其进行“套期保值”。具体来说,银行可以根据“缺口”的现金流特点或具体金融资产负债的现金流特点来选择不同的衍生工具实现套期保值和对冲,以规避利率风险,通常也称为金融工程方法。银行用于对冲和管理利率风险的衍生工具主要是利率衍生工具,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如远期利率协议、利率期货以及利率互换等,力图消除所有的不确定性,从而确保一个特定的结果;另一类主要是期权类工具,如利率上限期权、利率下限期权等,消除了可能发生的利率的不利变动所带来的影响,同时又可以从可能发生的利率的有利变动中获利,但要以一定的期权费为代价。

由于利率准确预测和缺口匹配的难度,资金缺口管理和期限缺口管理等传统表内技术在利率风险管理中有一定的局限性。更重要的是,即使能够准确计算缺口,也需对缺口进行有效的套期保值和对冲;同时,当这些风险管理工具暴露在市场整体风险中时,也需要借助对冲工具抵挡系统性的风险。衍生金融工具使银行主动管理风险成为可能,增强了管理风险的能力。根据我国市场发展和法律准许的情况,我国银行利率风险管理中可行的利率衍生工具有远期利率协议、利率期权和利率互换等。

2.3.3 对内含期权风险的控制。对商业银行影响较大的内含期权风险有两种,一种是核心存款客户的随时取款风险,另一种是借款人的提前偿付风险。核心存款客户随时取款风险的控制。从长期看,银行的长期核心存款余额是个稳定数,只与初始客户分布有关,利率的短期波动并不会对它造成很大影响,这部分存款是保持商业银行流动性的核心。有关研究和大量的事实和数据表明,当收益曲线总体呈上扬走势时,核心存款的提取比例较高,余额较少;当利率上下波动度较大,不能确定方向或长期利率下降时,核心存款提取比例较低,平均存款余额较多。一般情况下,存款人的动机将超过利率变动的影响,银行防范随时取款风险的关键是要精确把握存款人动机。按照存款动机,可把存款人分为交易类群体(着眼于流动性需求)、预防类群体(着眼于安全性需求)和投机类群体(着眼于盈利性需求)。前两类存款人在利率上升时不会行使提款期权,因此,不会对银行的正常经营形成冲击,后一类存款人则会对银行流动性造成影响。但在现实中,银行无法将这两类人严格区别开。为此,银行应对这一风险的措施为:一是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尽可能减少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存款人的非理;二是提高服务质量;三是尽量识别不同客户群体,实行差别定价。对利率不敏感型客户要为他们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定价可略偏低;对利率敏感型客户可为他们略微提高利率水平。

借款人的提前偿付风险的管理。影响借款人提前偿付的因素很多,精确预测和度量提前偿付行为是不可能的。但我国商业银行可以从权利保护、模型建立和数据库建设三方面着手。权利保护制度的最简单方法就是锁住,即在贷款发放后一段时间内不允许借款人提前偿付,但这种方法只能锁住贷款发放初期,而提前偿付往往大量发生在抵押贷款期限的中间时间段,因此如果配合其他方法则防范提前偿付风险的效果更好。第二种方法是提前偿付罚金制度,指当借款人提前偿还贷款时,必须额外支付一定数额的罚金,以补偿贷款人由于提前偿付而遭受的损失。三是收益率维持制度,就是要求借款人在提前还款时必须支付贷款人一笔额外的收益率维持费作为补偿,其比例要以贷款人对是否提前偿付无差异为准。

2.4 完善现代经营机制,增强抗风险能力

2.4.1 建立适应利率市场化要求的金融产品定价策略。利率市场化将直接导致银行间的竞争方式由非价格竞争为主转向以价格竞争为主,是否具有科学合理的定价能力成为商业银行能否获得竞争优势的一个十分关键的因素。为了应对利率市场化后激烈的市场竞争,我国商业银行应确立全新的金融产品定价策略,明确利率定价的原则、定价的内容、定价方式和方法、授权制度等。这需要银行从资金成本核算,综合收益预测,资金供求关系分析,业务风险程度评估,营销竞争策略研究以及利率定价模型建立等方面做好产品定价的基础性工作,提高银行产品定价的效率和水平。在产品定价方面,我国商业银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有:一是实施全面的管理会计,建立科学的分部门、分客户以及分产品的成本核算和业绩考核制度,合理确定每项产品的平均费用,为产品定价提供完整真实的基础数据;二是确定合理的内部资金转移价格,以有效分离市场风险、引导产品合理定价、合理分配银行资源以及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三是要深入了解各类产品的风险状况,这不仅指通过定价实现对贷款非预期损失的风险补偿,还包括认真了解分析新产品、新业务的利率风险特征,确保产品的定价在覆盖相应风险的前提下还能达到预期回报和收益;四是增强市场意识,加强对同业市场价格发展变化和运行态势的研究;五是加强考核激励,促进员工与银行制定的价格策略保持一致,改变目前定价管理粗放,业务人员一味让利于客户的状况。

2.4.2 调整业务结构,减少利率波动的影响。如前所述,我国商业银行之所以面临较大的潜在利率风险,主要是经营利润严重依赖于存贷款业务利差和资金投资收益。这种状况若不改变,我国商业银行将始终面临利率风险的威胁,轻则大量减少银行利润,重则威胁到银行的生存。为调整我国银行资产负债结构及其对利率的敏感度,改变对存贷款业务的严重依赖,我国商业银行必须加快结算、咨询、等中间业务的发展,获得一部分较稳定的非利息收入,从业务结构上减小利率变动的影响,规避利率风险。近年来,国内商业银行竞相发展了许多新的中间业务,但与国外相比,尚处于初级阶段:业务规模小,收入水平较低,收入占比不足10%,而国外占到总收入的60%以上;经营范围窄,品种少,主要是利润低的结算和一般性业务;服务手段和技术水平落后。根据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应以中高级中间业务为龙头,兼顾批发性中间业务和零售业务,走中间业务多元化、集约化经营的道路。此外,我国商业银行还要加大金融与服务创新力度,调整产品结构,努力挖掘客户资源,延伸对客户的服务,提高业务附加值和综合收益,实现收益来源的多样化,增强经营的稳定性。

2.4.3 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努力降低经营成本,增强价格竞争优势。为顺应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和趋势,增强利率风险抵御能力,我国商业银行必须要提高经营管理水平,降低经营成本。为此,要积极实施全面成本管理,加强资金成本核算与管理,加强机构人员撤并调整力度,实行扁平化管理,大力发展ATM、自助银行、网上银行等电子渠道,优化业务流程,合理配置银行资源,降低经营成本。

参考文献:

[1]戴国强等.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研究[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2]邵伏军.利率市场化改革中的风险及控制[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

[3]王光伟.货币、利率与汇率经济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4]范霍恩(Van Horne,[美]).金融市场利率与流量[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5]刘义圣.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论纲[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6]斯科特梅森,罗伯特默顿,安德鲁佩罗德、彼德图法诺([美]).金融工程学案例:金融创新的应用研究[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7]景学成、沈炳熙等.中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M].1999.

[8]安东尼・G・科宁、杰斯・莱德曼、罗伯特・A・克莱因([美]).利率风险的控制与管理[M].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9]侯晓.利率风险管理[J].农村金融研究,2005.7.

[10]孙青华.利率市场化与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管理[J].企业经济,2005.9.

[11]陈志刚.利率管理体制和商业银行利率风险分析[J].投资研究,2005.3.

[12]工行江西省分行课题组[J].利率风险及应对机制研究,金融与经济,2005.1.

[13]郭奔宇.利率风险测量方法综述[J].南方金融,2005.1.

[14]孙红妮,徐立本.货币政策影响下的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2.

[15]陈浩,陈钰鹏,杨充.利率风险管理:我国商业银行将面临的难题[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2.4.

[16]梁发斌.利率风险的衡量与控制[J].农村金融研究,2001.10.

城市商业银行利率范文5

关键词:旧城历史文化改造区;旅游商业区(rbd);吸引力

rbd (recreational business district),译为“旅游商业区”。目前,国内比较成型的rbd有:北京的金源shopping mall、三里屯酒吧街、什刹海,广州天河城地段和惠州市步行街,杭州丝绸文化特色街,重庆约克风情街,南京夫子庙地段,上海城隍庙地段,杭州上城区涌金门地段,天津古文化街,成都市东郊猛追湾地区,深圳华侨城和珠海九州城地段等。

一、rbd概念的界定

保继刚(1995)在探讨深圳华侨城城区发展模式时,提出以主题公园带动城区全面发展,使该区域发展为一个旅游商业区(rbd),这是第一次在国内的城市与旅游研究中运用rbd的概念,并预见它可能成为新的城市功能区;保继刚、古诗韵(2002)将rbd定义为:城市中以游憩与商业服务为主的各种设施(购物、饮食、娱乐、文化、交往、健身等)集聚的特定区域,是城市游憩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保继刚(1998)还将城市rbd分为大型购物中心、特色购物步行街型、旧城历史文化改造区型、新城文化旅游区等四种类型。

二、旧城历史文化改造区型rbd的发展现状及其原因

旧城的历史文化地段,以其丰富的文化底蕴,对旅游者有相当强的吸引力。在进行更新改造时,积极利用旧城原有的历史文化资源,发展休闲旅游业,由此形成一个不仅对本城居民具有吸引力,而且也将吸引外来游客的rbd。近年来,我国一些大城市却相继出现了这种rbd衰落的趋势。据报道,南京的夫子庙、上海的城隍庙、郑州的二七纪念塔附近地区、成都的春熙路等闻名全国的旅游商业区,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客流量减少、销售收入和利润下降的现象;而国外一些大城市的著名旅游商业区,如巴黎的香榭丽舍大街、蒙马特高地,纽约的第五大道、四十二街,新加坡的牛车水、乌节路,东京的银座等也都失去了昔日的繁荣。原因在于:

1.场所感的缺失,文化真实性的丧失,导致主题缺位同质化。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使得rbd中的传统元素在逐渐消失,文化的真实性在递减。很多旧城历史文化改造区型rbd只是在建筑外观上采用了复古风格,但实际上并不具有历史感和标志性,作为文脉的根源,这些地方能让人回味的历史片断极其有限。在一定程度上,它满足了当代人在视觉方面对历史文脉的要求,但是,并不能传达给后人一个真实的历史,并不能引起当地社区居民情感的共鸣,满足不了生活在现代都市中的人们对历史价值认同感的需求。

2.城市规模的扩展和布局的调整,改变了原来的基本游憩圈。在城市扩展过程中,原历史文化街区附近进行城市改造,居民被迁到城市外围的新居民区。于是,造成了原历史文化街区中心地带人口密度下降和城市外缘人口密度上升,而新建居民点的空间位置超过了原历史文化街区的游憩半径。

3.与游憩活动相适应的配套设施和服务的滞后,影响了游憩功能的发挥。很多旧城历史文化改造区型rbd的主体都是零售商店和餐饮店。一个现代化的旅游商业区,只强调购物功能是远远不够的,还应注重“游憩”的功能。

4.业态单一,商品结构重复,经营无特色,造成了rbd的总体单调。商家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不惜牺牲自己长期形成的经营特色,一是在业态上竞相发展百货业,从而使rbd演变成百货街区;二是在经营上缺少有特色的目标市场和市场定位,这样造成了rbd内商品种类、档次、风格的千店一面,失去其应有的魅力。

5.管理不善导致经营混乱。为了快速回笼资金,开发商往往采用销售的方式开发商用物业,很少对已开发的商业进行持有经营,获取长期的租金收益。为了快速使资金回笼,开发商往往将商铺的面积划分至小单元(100平方米左右),然而,商铺一旦被销售出去,开发商将放弃对项目整体的统一管理的权利,在前期策划时所设想的业态、业种的规划也无法实施,在后期经营中,无疑会出现鱼龙混杂的局面,恶性循环下去,商业价值将无法体现,消费者不认可项目,整个rbd经营陷入混乱状态。

三、旧城历史文化改造区型rbd的吸引力塑造

旧城历史文化改造区型rbd之所以成为城市内集中为旅游者提供服务的区域,不仅在于它所处的地理位置,更在于通过其吸引体系中的吸引物产生强大的“磁场”吸引力,这也是体现旧城历史文化改造区型rbd场所感的最重要的途径。rbd的旅游吸引力体系包括形象吸引力、活动吸引力、设施吸引力、景观与环境吸引力及氛围吸引力等五个方面。

1.形象吸引力。rbd的形象定位与其游憩、商业的特点分不开。通过形象设计,勾勒出rbd鲜明的个性,从而产生强大的吸引力。rbd的形象视觉识别系统分为rbd名称、标志性建筑物、户外广告、纪念品、交通工具、当地人的形象等。如rbd的命名宜取所在城市传统的地名或街区名称,具有历史沿革和内涵;将rbd所在区域的最具识别性的建筑物确定为rbd的标志性建筑物,从而成为地标;打造具有当地特色的旅游纪念品,为顾客创造更有价值的体验;通过培训、说服教育等方式提高当地居民尤其是服务者的形象。

2.活动吸引力。在rbd中除了别具特色的建筑物、规模化的商业街区和舒适的休憩场所外,有组织的各项活动也是形成吸引力的重要方面。rbd区域内进行的旅游活动可以分为文化旅游活动、旅游节事活动、体育旅游活动、会议旅游活动等。旅游活动可以围绕某一主题将高品质的产品、服务、娱乐等因素整合,利用大众媒体的报道传播,迅速提高目的地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欧洲许多城市之所以成为旅游胜地,除了具有优美的自然和历史人文景观,同时,还因其每年一度的各种节日而久负盛名,成为吸引中外游客的重要因素。如举办狂欢节的习俗不仅扩大了城市的影响,还能在短时间内促进该城市的旅游业收入。

3.设施吸引力。在rbd内,无论是风情万种的都市风貌,还是处处透出历史感的传统街道,都因其独有的建筑、广场空间和细致入微的旅游服务设施吸引着游人。在进行rbd规划时,对旅游服务设施的布局、形式、数量等,要按照功能属性的不同,适应游客游览的流程需要,合理设置旅游服务设施,无论是建筑物或构筑物,不仅要满足功能需要,而且要重视人文关怀,细微处见真情。

4.景观与环境吸引力。游憩环境、购物环境和建筑环境是形成rbd吸引力的重要因素。满足游客游憩和商业购物功能的rbd,主要营造的是游憩环境和购物环境。因此,rbd供给商品品种要多样化且独具特色,尤其是相当数量的著名品牌商店,如“老字号”特色商店对旅游者的吸引力极其强大;要有数量适中、分布合理的餐馆、酒吧和娱乐设施等辅设施;有步行街区,出入方便,出入口有停车设施;等等。建筑环境主要指人工环境。人工环境又可分为有形环境和无形环境。有形环境包括建筑物、雕塑、广场、公共设施、人工景观、绿地、公园等。无形环境包括广播、电视、文化艺术活动和各类群体社会活动等。建筑环境的营造主要从旅游道路、水面和绿化、广场、建筑物、环境建筑和小品、城市夜景等细节体现。

5.氛围吸引力。在氛围的营造方面,除了关注大的街区、空间等氛围以外,在小的方面,如商店内部的购物氛围营造也应得到重视,良好的氛围营造可以使游客在消费时的感受成为旅游经历中值得记忆的事件,留下难忘的回忆。如杭州的邓丽君主题餐厅——“筠园小镇”,就是氛围吸引力成功营造的典型案例。底层的门厅过道处摆放着一架老式喇叭留声机,播放着邓丽君的优美歌声。沿着阶梯拾级而上,沿墙挂着70多张邓丽君的原版照片,每张倩照光彩照人,让人驻足流连。在餐厅的二楼,设有6间精美的包厢,包厢的棕色木格玻璃门透着秀雅的格调,每扇门上分别刻着“小城故事”、“在水一方”、“淡淡幽情”等邓丽君专辑的曲名,这些曲名便是包厢名字,慕名而来的宾客一推开包厢,便仿佛沉浸在那一首首娴熟的旋律之中。置身于筠园餐厅,无论从哪一个角度都会使人情不自禁地沐浴在浓郁的邓丽君情结之中,点点滴滴都能唤起人们对这位歌后的深切追忆,这正是“筠园小镇”所刻意营造的文化氛围。

四、结论和需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旧城历史文化改造区型rbd集休闲、商务、文化于一体,是旧城改造的一种理想模式。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目前很多旧城历史文化改造区型rbd呈现出衰落的趋势,原因在于其缺乏完善的旅游吸引力体系。通过对形象吸引力、活动吸引力、设施吸引力、景观与环境吸引力及氛围吸引力等方面进行重新塑造,能够促使其复兴或更新。但如何对旧城历史文化改造区型rbd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经营是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getz d. planning for tourism business districts [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1993,(20):583-600.

[2]stansfield c a, rickert j e. the recreational business district[j].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1970,2(4):213-2250

[3]保继刚.古诗韵.城市rbd初步研究[j].规划师,1998,(4):59-65.

城市商业银行利率范文6

关键词:商业银行;利率风险;信息披露

中图分类号:F83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4392(2007)01-0041-02

一、商业银行利率风险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一)对利率风险信息披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即使在利率管制时代,来源于中央银行政策的利率风险就已经存在(邵伏军,2004)受金融严格管制、预算软约束和金融市场发育迟缓的限制,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管理几乎是空白,商业银行缺乏利率风险对稳健经营的重要性认识,利率风险管理观念淡薄。在利率市场化过程中,转轨利率风险已是实实在在影响到金融机构的利差收入和资产质量(栗建平,2004;杜崇东,2005),虽然监管当局通过信息提示、在《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中设定利率风险衡量指标等方式不断要求商业银行注意利率风险管理,但对利率风险的信息披露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导致商业银行对利率风险信息披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二)利率风险敏感度指标未能反映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

如前所述,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试行)在市场风险框架内仅给出了利率风险敏感度指标来反映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是一种典型的持续期分析方法。从理论上看,持续期模型暗含的重要假设是在利率发生变动时收益曲线是平行移动的,也就是说没有考虑收益曲线的扭曲及斜率的变化所引起的现金流的变化 (存款户提前取出定期存款,或者借款者加速还款等),未能反映在同一时间区间内的不同利率水平间的关系的变化所导致的基差点风险;持续期模型只能精确地衡量利率的微小幅变动(增减1个基本点)对贷款或证券市场价格的影响。一旦利率发生较大的变动(如增减200个基本点),该模型对贷款或证券价格的变化的预测会产生一定的误差1。持续期模型假定贷款利率或债券利率在一开始就是固定的且在到期之前保持不变。然而事实上许多债券和贷款都采取浮动利率的形式。一般而言,浮动利率资产的持续期指的是从购买资产日起到重新定价时间的时间间隔。规模较小的银行的负债主要为储蓄存款,部分储蓄存款可能没有固定的到期日或隐含期权。活期帐户的资金周转并不频繁,由于没有明确的到期日,在计算它的持续期时向题就产生了,而核心存款的微小变化对持续期会带来较大的影响,标准的持续期分析隐含的假设意味着它末充分考虑期权风险。

利率风险敏感度指标仅考虑了利率平行上升200点的情形,这对于传统商业银行资产负债头寸是合适的,利率上升会引起商业银行净值的下降。若考虑到国债远期交易、利率互换交易和期货交易等衍生工具及某些利率金融产品的隐含期权特性,利率的平行上升是不够的,利率的下降同样会对它们的价值产生较大的影响。进一步说,利率变化的幅度的设定过于粗糙,没有考虑利率的小幅变动如50点、100点和重大变动如300点时商业银行价值的变化。

(三)缺乏可操作的指导性利率风险信息披露规范

虽然银监会在《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试行)中明确地说明了用利率敏感度指标来解释利率风险,除上文所论及的没有考虑业务范围和复杂程度的差异外,对于商业银行如何识别不同性质的资产业务、负债业务和中间业务中所隐含的利率风险没有明确的指导性原则和可操作的方法,利率风险度量模型的使用、利率风险控制 (如风险限额)、利率风险管理等也同样缺乏管理性文件和指导准则,也就不存在规范的利率风险信息披露规则。这方面美国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对于不同的商业银行应根据其业务的特点制定详细的利率风险指导规范。

(四)对转轨时期的利率风险管理研究不足

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所提出的《利率风险管理与监管原则》仅是一个一般性的指导性框架,是基于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利率风险管理实践,而我国尚处于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包括管制风险、转轨风险和市场风险,而管制利率风险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具有被动性,缺乏公认的市场基准收益率曲线。在利率风险信息披露的框架中,如何反映这种特殊性和差异性,做到一般性原则和中国国情相结合,是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

二、提高商业银行利率风险信息披露的措施

(一)提高对利率风险信息披露重要性的认识

商业银行应加强有关利率风险知识的宣传和普及的培训,尤其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充分认识到市场利率与管制利率并存情况下利率风险的表现形式、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利率风险来源的变化以及利率风险对商业银行利差收入、非利差收入及经济价值、资本金的影响等,使管理层和员工认识到利率风险信息披露的重要性。

(二)加强研究,为有效的利率风险信息披露奠定科学的理论基础

监管机构、商业银行及研究机构应加强对转轨时期利率风险管理研究,主要内容包括:如何有效管理管制利率风险;如何在货币市场不完善的条件下更科学地构造基准收益率曲线,从而使市场利率风险的管理有效和规范;转轨时期的利率变化具有体制转换的特征,在利率风险信息批露中如何反映等,从而为有效的利率风险信息披露奠定科学的理论基础。

(三)完善利率风险敏感度指标

首先,利率风险敏感度指标应反映利率上升和下降两种利率变动的方向,揭示利率变化对资产、负债和中间业务的影响;其次,不仅要考虑利率较大幅度变动(如200个基本点)利差收入及经济价值的变化,也要考虑利率发生小幅度(如27个基本点、50个基本点、100个基本点等)变动时利差收入及经济价值的变化;第三,利率风险披露中应包含商业银行所运用的衍生金融工具的种类、头寸及其作用,部分揭示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管理能力和风格。

(四)制定统一的利率风险披露框架

根据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在原有利率风险管理指标的基础上,扩展反映利率风险的指标,形成统一的披露框架。按照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的原则性框架,以《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中的利率敏感度为基础,到期日、期限、重新定价、基点价值、利率冲击结果等均应成为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信息披露基本框架的组成部分,具体内容包括:一是期限长短是影响利率变化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因此,在利率风险信息披露中,资产、负债和表外的到期日和期限作为基础信息应予以批露。二是 以重新定价日为标准的期限分析方法简单易行,对不同规模商业银行都适用,可粗略反映利率水平发生变化时商业银行利差收入的变化。三是 持续期缺口分析反映在利率发生微小变动时商业银行资产、负债和净值的变化,考虑到利率类金融产品的复杂化,要增加利率变动的方向和幅度。四是 静态模拟分析反映在利率发生较大变动(一般为300点)时商业银行资产、负债和净值的变化,不仅能够考虑利率水平变动的利率风险,而且能够分析收益曲线风险、基点差风险、期权风险和利率较大幅度变化时所产生的冲击,进而揭示商业银行管理层的风险偏好。从国外商业银行利率风险信息披露的情况看,静态模拟分析替代持续期分析逐步成为核心指标。动态模拟分析详尽地构造出商业银行经营活动的预期变化和利率变动的未来路径。例如,构造银行改变其执行的利率战略(如存款)、银行客户的行为(如储蓄账户的提款行为)、银行本来可能会经营的一系列业务(新贷款及其它交易)。运用上述假想的未来经营活动和再投资战略,推测预期现金流,估算动态收入和经济价值,最重要的是反映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风格和能力。五是对于特定的资产项目和负债项目要设立单个指标反映其利率敏感性。如国债、金融债和资产支持证券,要计算其基点价值和有效持续期;而对于期限较长的不同类型的贷款如10年期以上的住房抵押贷款,要考虑提前偿付特性等等。同时要对如何处理行为到期日与合同到期日不同的头寸(如抵押贷款和抵押相关的证券、无固定到期日的存款如活期储蓄存款和通知存款)予以说明。六是对利率衍生工具和利率风险衡量的方法予以特别说明。

(五)制定不同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信息批露的程序和指导性文件

充分运用后发优势,借鉴美国及其他国家的经验,对于股份制商业银行、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城市及农村信用社等,根据利率风险信息批露的基本框架及业务范围和复杂程度不同,从利率风险识别、利率风险度量、利率风险控制与报告、利率风险管理战略的实施等方面制定出不同的利率风险信息批露程序和指导性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