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化学实验成功的关键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化学实验成功的关键范文1
关键词:实践教学;工程管理;立体化;体系
一、构建工程管理专业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性
(一)工程管理专业的特点要求必须建立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工程管理专业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其实践教学对专业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尽管近些年来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相关理论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完善并得到高校的重视,业界的专家学者也对该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体系等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但现有实践教学模式等诸多理论难以解决与行业发展的矛盾。在教学实践的操作性方面缺乏创新性,难以符合建筑业对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发展的岗位要求。因此,迫切要求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与行业的紧密结合和创新,以满足建筑业市场发展新要求。工程管理专业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则是适合行业发展要求的一种极好方式,我们认为,工程管理专业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能够紧跟建筑业行业的发展的趋势,结合高等工程教育与行业发展不相衔接的突出问题,确立培养“复合型”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目标,强调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专业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等综合职业素质的培养,为建筑企业培养具有较高职业综合能力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二)工程管理专业的发展的要求建立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随着我国房地产产业的飞速发展,对项目管理人才的需求日趋强烈。而与房地产业飞速发展的现实相比,工程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仍显落后,可以说仍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表现在:实践教学资源相对匮乏,实践教学的基础相对薄弱,专业软件、硬件建设仍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上述问题解决得如何,直接关系着今后工程管理专业的发展,工程管理专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必须引起我们的关注。工程管理专业的可持续发展既需要完善的专业知识理论体系保证,更需要与行业要求相契合的实践教学体系支撑。而工程管理专业自身的实践性、应用性的专业特点,更加突出了建立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性。实践教学是工程管理专业发展的关键,是影响项目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内容。因此,工程管理专业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既可完善工程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又符合工程管理专业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
二、构建工程管理专业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理念
(一)能力本位理念。工程管理专业所培养的是具有管理学、经济学、土木工程技术、建设工程法律、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等专业知识,能在工程建设领域,从事项目决策和全过程管理的复合型管理人才,这就决定了工程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因此,学生的职业能力的训练就显得非常重要,必须强调“能力本位”理念,其宗旨和办学理念围绕实现专业人才的职业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加强工程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增加实践教学内容,构建工程管理专业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是培养具有较高综合职业能力的专业人才的重要任务。学生职业能力发展对于其就业以及未来的职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是提高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综合职业能力的非常重要的途径。
(二)需求导向理念。工程管理专业培养的在工程建设领域,从事项目决策和全过程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工程管理专业的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要坚持以和工程建设的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理念。工程管理专业培养的人才主要服务于工程建设领域,而工程建设领域的发展十分迅猛的新形势,必然要求工程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要与时俱进,要紧密结合行业和市场的发展需要。工程管理专业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就是为了更好地培养符合工程建设行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学生,缩短企业对于人才的要求与现有学生的职业能力差距,更好地推动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就业率。
(三)整体理念。我们认为,任何专业的实践教学都不能是单一的,工程管理专业更是如此。由于工程项目具有适用性、耐久性、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协调性等特性,因此要求工程管理专业培养的学生必须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娴熟的动手技能以及宽泛的管理能力,也就要求工程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活动不能停留于理论课程的实践操作训练以及简单零散的实训上,而是应该有包括课堂实践、实验课程、课程设计、专业实训、校外见习、毕业实习、顶岗实训等诸多环节在内的一系列教学活动,形成有机的整体。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必须强调实践教学各环节的整体性和连贯性。实践教学应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完善实践教学活动的教学目标、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环环相扣,突出实践教学内容的综合效用和整体性。
(四)协同理念。这是因为,工程管理专业立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的各个层次和各个环节的教学活动,离不开“协同”,需要学校各有关职能部门的大力协同,需要学校与教育主管部门、与有关行业协会、企业等大力协同。只有在学校内、外部多方协同的作用下,立体化的实践教学模式才能够得以实现。协同理念的具体运用不仅是工程管理专业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基本核心思想,同时也是构建工程管理专业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最基本原则,更是工程管理专业深化校、企、政多方协作的根本方式。
三、工程管理专业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根据我院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和改革的实践,我们感到,工程管理专业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应按照“三个维度”构建“三位一体”的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核心内容包括“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方式、职业能力培养”三个方面。
(一)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内容是根据工程建设行业对人才的具体需求,按照相关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设计具体的工作任务,结合课程内容来进行实践教学活动。学生的实践内容主要由“岗位认知岗位基础能力职业能力核心技能创业能力”等构成,是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核心部分。
实践教学内容包括实验教学、实训教学、实践教学以及顶岗实习等各个环节的所有实践教学活动。实验教学是工程管理实践教学的基础,通过课程实验等校内专业实验的方式,重在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实训教学包括校内实训和校外的实训基地的教学活动等,重在培养学生的专项实践能力;实践教学是在实验教学和实训教学成果基础上进行的综合性的实践性教学活动,重在培养学生的专业综合运用能力;顶岗实习是学生毕业前所进行的一项综合性实践教学活动,是学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应用于实际的重要环节,也是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的基础。在此过程中重在锻炼学生的职业能力发展,使学生成为具有较高职业综合能力和职业素养的优秀人才。
(二)实践教学方式。实践教学方式是指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定位和实际情况,采用实验、实训、模拟、仿真、见习等多种实验实践技术、方法和手段,即实践教学内容实施的具体开展方式和途径。重在训练学生探寻工程项目管理的能力、实务管控能力、综合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方式主要通过校内实验、校内外实训、校企政多方合作的方式,层层深入,不断推进,是实践教学内容的具体实现形式。
校内实验是工程管理专业立体化实践教学的基础内容和最初环节。学生通过校内的课程设计以及专业实验,进行专业实验教学活动。重在利用新技术、新设备,为学生创造更为生动的教学环境,提高学生的专业认知度。
校内外实训是指针对工程管理专业的技能要求,开展专项的实践操作训练。重在充分利用校内的实训室和实训基地以及校外的实践教学基地,开展有针对性的专业实践教学,以巩固学生专业课的学习效果。
校企政合作,是指学习与企业、政府等部门基于人才的培养而建立起来的学生培养模式,因为是在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实践的基础上开展的,因此重在培养学生专业综合能力。校企政合作要突出学校的主导作用,发挥政府的协调作用,调动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共享多方资源,深化实践教学内容,强化学生职业综合能力的培养,进而推动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就业率。
(三)职业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发展是衡量实践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准。加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生的全面发展。更重要的是,大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一方面可引导大学生朝着奋斗目标提高能力;另一方面大学生在职业能力培养过程中能逐渐发现自己的优势所在,这对于合理定位工作岗位和职业生涯,实现自我价值具有重要意义。只有具备较高的职业能力的学生才能适应当今工程建设领域对于人才的要求。
在大学一、二年级,通过在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能力,为接下来实践教学活动的展开打下基础;在大学三年级,通过校内外的实训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专业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完成实践专项操作内容,具备一定的工程项目管理的实践能力;在大学四年级,开展实践综合教学内容,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工程管理专业综合实践能力,将之前在校内实验室和实训基地所学习到的专项实践知识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提高其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和提高。通过顶岗实习方式,结合自身的工作岗位,撰写毕业论文,把所有的知识综合运用,为就业打下基础,成为具有较高职业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优秀工程管理专业人才。
四、结语
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是支撑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得以实现和应用的重要保证。工程管理专业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为解决人才培养与行业发展的供求矛盾的瓶颈问题,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和建议,对进一步完善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推动工程管理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参考文献:
化学实验成功的关键范文2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高中化学;实验教学
G633.8
化学实验是化学课程中主要的教学内容,也是化学理论学习的基础。化学实验教学的开展能够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实验操作中学生也能自主探究,获取更多的知识,并不断的进行创新。高中阶段,化学实验教学的开展能缓解学生紧张的情绪,促使学生对化学学习产生兴趣,并在实验中形成一定的科学态度,启发学生的科学思维。新课改的实施,提高了对化学实验教学的要求,教师应该主动对其进行分析,并改进教学的方式方法,以提高化学实验教学的效率。
一、提高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
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学生对成功的体验,让学生能够在动手实验的过程中切身体验到实验带来的喜悦和满足感。同时教师还应该运用一定的教学手段,有意识的将化学实验给学生带来的兴趣引导到化学变化的本质分析中,进而直接引发学生对化学认知和动手实验的兴趣,使学生能够自主参与到化学实验中。另外,在实际的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规定的实验之外,有针对性的增加一些实验,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技巧,拓宽学生的思维。还可以开展一些开放性较强的实验,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究,通过设计一些含有新知识和新信息的综合实验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在教学中,教师还要注重对实验教学的考核,关注学生的实验结果,对于实验成功的同学,教师要给予其肯定和赞赏性的评价,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进而肯定自身的学习和实践能力,并将成功的体验转化为学习的动力。而对于没能顺利得出实验结果的学生而言,教师应该主动帮助其分析实验失败的原因,总结失败的经验,同时给予学生鼓励性的评价,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注,并能够从教师的分析和指导中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也让学生通过教师的鼓励重获信心,进而在下一次实验中获得成功。在考评的过程中,教师还应注重对学生的逻辑性、创造性的考核,还应该分析学生在实验的讨论和总结中对知识的运用和表达方式的科学性,并给学生以客观的评价,引导学生能够以科学的思维去设计和分析实验。
只有教师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启发学生的兴趣,并不断总结实验教学的经验,为学生创设轻松的实验氛围,才有益于学生发挥出自身的动手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并促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鼓励中得到全面的发展,进而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二、注重实验教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新的课程标准提倡教学应以学生和社会的需求为出发点,充分体现学科的特点,并通过实验的教学拉近学生与理论知识的距离,让学生体会到知识的实用性。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实验教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学生知道化学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关。因此,实验教学中,教师应不局限于实验的器材、场所等,应该充分利用生活中的事物,并将其融入到实验教学中,重视化学与生活和其他学科之间的关联,这样不但能够拓宽学生的眼界,也能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综合利用所掌握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实际的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些家庭小实验,将化学与生活联系起来。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想办法除去饮用水中的沉淀物、在家中验证食用碱加水或加热产生二氧化碳、收集雨水测定其pH值、通过燃烧试验区分衣物的成分、验证向切开的土豆加上碘盐会变蓝现象等。通过这样简单的家庭小实验,能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处,也能够对书本上的理论加以验证,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实验操作能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和新的能力,改善课堂教学的缺陷,也能一改课堂学习的枯燥,并打破了课堂教学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还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对化学的学习保持一定的热情。
三、积极推广探究实验
传统的化学实验教学以演示实验为主,主要是由教师先对实验过程进行讲解,然后再为学生演示,最终通过实验的现象总结出相应的结论,旨在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的过程中学习化学知识,以直观的实验现象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但是演示实验教学中,学生往往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对实验的热情,最终影响实验教学的效果。为了弥补演示实验教学的不足,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积极推广探究实验,综合探究实验的设计原则,将演示实验与探究实验相结合,增加实验的开放性和创造性,进而为学生提供探究和创新的空间,提高实验的探究价值。通常探究实验所需要的时间较长,因此教师在设计实验的过程中,应该根据教学的内容和实际的需求设计实验,并围绕书本上和核心和基础地位的知识展开实验设计。这样才有益于学生把握学科知识的主干,并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深入的探究和不断的创新,并进一步扩展相应的知识框架,最终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
总之,高中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基础,不但能提高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也能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应该掌握新课程标准下实验教学的特点,并不断更新教学思路,完善实验教学的方法,最终提高实验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化学实验成功的关键范文3
关键词:环境 实验 方法 保持
学习兴趣是一种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的意识倾向,能推动人们去寻求知识,钻研问题,开阔眼界,它也是一个人走向成才之路的一种高效能的催化剂。可以说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
怎样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呢?我认为在常规教学中占重要地位的课堂教学是培养兴趣的重要途径。针对化学教学,我的感受有以下几点:
一、创设宽松、民主的课堂学习环境,营造一种学生乐于学习的轻松的课堂氛围
研究表明,学生在学习中保持愉快、轻松的心情有利于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有意识、无意识的统一,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释放出巨大的学习潜能,学生是认识的主体,知识要靠他们主动思维去获取,教学也只有在学生主体参与的过程中才能实现高效率。因此,教师要养成无微不至的教学态度,热爱、尊重、关心学生。确立"学生为主体"的意识,在教学中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尊重每一位学生,对学生的点滴进步都充分肯定,对他们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则热情地帮助、指点,以情育情,使学生乐于学习。引导他们在课堂上发现问题,通过探索与交流,获得知识技能,通过教师加以引导,学生自己概括、系统化,形成知识技能结构,经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二、充分利用化学实验,培养学习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对某些用语言难以解释或不易理解掌握的化学知识,只要我们利用化学实验这个有力武器,就能够直观、生动、形象地让学生理解。因此,可按教学需要,把一些实验的常规做法加以改进,创设一定的情景,把抽象的概念、定律按化学原则与心理学规律,用艺术手法转化为形声并茂、情趣感人的化学实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演示实验生动、鲜明,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保证课堂演示实验的成功,教师每次实验前都应做好充分准备,努力做到操作规范,速度适中,便于观察。为避免学生只是看实验,觉得好奇、好玩而忽视学习,要求学生每次观察实验都要有明确具体的观察提纲和真实详细的实验现象记录,逐步培养观察能力。在具体的教学中,有些化学概念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如果设计成一个实验,让学生观察、分析,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例如,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可设计下列实验:在空气中用酒精灯烧铜丝,红色铜丝被氧化变黑,然后用氢气还原,又变为原来的红色。通过这个实验事实能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透过现象看本质,从而理解氧化还原的基本概念。
化学实验不仅要做好演示实验,而且要上好学生分组实验课。如果说学生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生动有趣,那么,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就更加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但要上好学生分组实验课,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是需要下一番功夫的。
三、用新颖的教学方法,稳定学习兴趣
虽然化学实验生动有趣,但化学原理和计算却显得枯燥乏味。为了巩固化学实验培养起来的学习兴趣,采用新颖有趣的教法,不但能引起学生的兴奋感和愉,而且在这种气氛下学生能牢固地掌握知识。在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可以采取诸如自学辅导法、质疑答疑法、对比论证法、边讲边实验法、对抗赛法、听题判断法和化学游戏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这些方法都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以对抗赛法为例,每章结束或临近期中期末考试复习时都可以用此法,使枯燥乏味的复习变得生动活泼,而且通过这种方法复习的效果比题海战术好得多。
四、发现自我价值――保持兴趣
教师应尽可能地让学生感到成功的喜悦。所谓成功,即行为者达到了预订的目标或获得了预期的结果。行为者一旦取得成功便会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成功感是化学学习中非常宝贵的情感体验。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追求成功的努力。它能极大地激起学生的兴趣和热情。教师应不断地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让他们更多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化学实验成功的关键范文4
【关键词】职业教育 分析化学 化学实验 教学改革
分析化学药剂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中实验占有较大的比例。学生要在实验技能方面取得成功,必须付出艰苦劳动。通过分析化学实验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培养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及创新精神,提高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长期以来,受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思想观念的影响,实验教学一直处于教学体系中的弱势地位,传统的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无论从实验内容上还是教学方式上,都没能使该学科的特点很好地显现。当今社会科技迅猛发展,为了使学生适应当代社会的需要,必须改变传统的分析化学的教学模式。笔者结合工作实际情况,在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内容、实验教学方法、实验教学手段、完善实验评价体系等方面,对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提出了一系列设想,并逐步付诸实施。
1.优化实验教学内容,编写合适的校本教材
现行的中职学校分析化学教材大多是大学教材的简单缩写,与中职学校学生的实际水平有许多不相符合的内容。因此,编写合适的校本教材尤为重要。编写教材时要注重实验内容与社会实际相结合,为社会培养优良的应用型人才。卫校药剂专业学生毕业后大部分走向医院药房、药店,编写教材时应选取与实际相接近的综合实验和设计实验。
2.转变实验教学方式,发挥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作用
职业教育改革的教学原则之一就是要面向全体与个别指导相结合。要求教学面对全体学生,加强个别指导。要用正确的学生观、人才观看待学生,真诚地期望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为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并及时给予激励,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职校教师应把教学的重点定位于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师的角色则由教学的中心转变成教学的组织者、辅导者。因此,在新的实验教学模式下,可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实现以学生自我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能激发他们的求知和创新欲望。
3.在实验教学中应重视教师的示范作用
首先是基础训练实验,要求学生掌握基本操作技术,熟练使用分析化学实验常用的仪器,为综合实验奠定坚实的基础。分析化学实验要求学生严格树立“量”的概念,加强学生实验操作基本功的训练,是分析化学实验的关键。因此,对分析天平的称量,滴定管,容量瓶,移液管等定量容器的洗涤、使用、读数必须按操作规程反复严格训练,以便让他们养成尊重实验现象、尊重实验数据、实事求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与习惯,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此外,学生实验操作时,教师要不断查看实验情况,严格要求学生,必要时要对相关实验加以演示。对于初学者来说,教师演示是分析化学实验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这样,通过教师的引导与示范,教会学生怎样去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优化实验操作过程。
4.更新实验教学手段,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分析天平的使用、容量器皿的操作、分光光度计的使用等基本操作的讲解内容多,时间紧张,有些操作需要展示操作细节,仅靠实验课在现场示范是远远不够的。如果将这些内容制成课件可以反复播放,对滴定终点的判断可以缓慢展示变色过程,并呈现出逼真的终点颜色,这样增加了课堂的直观性,便于学生快速掌握要领。笔者讲碘量法这节时,将用重铬酸钾作基准物标定硫代硫酸钠溶液的实验中,依次出现的碘溶液的红棕色、近终点的浅黄绿色、加淀粉后的蓝色,以及终点铬离子的亮绿色,通过动画这种直观的形式加以演示,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了新知识,改善了教学效果。
5.优化实验教学内容
作为学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化学实验大多是照方抓药式的单纯验证性实验,鉴于学生普遍动手能力差、缺乏创新意识,我们对实验项目进行整合,精选验证性实验,增加生活化、设计性实验。如除了测定自来水的水硬度、水中氯含量,还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对学生家里的井水、化肥的各项指标、食用碱面中的微量铁进行测定。整个研究过程以这样的模式进行:问题―设计方案―实验―表达与交流―反思与评价。学生在所有的实验探究活动中都表现出极大的热情,这更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培养了其合作精神。学生一致认为“收获很大,希望今后能多组织此类实验。”此类实验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能弥补他们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的不足,为今后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基础。这种探究性实验的开设,可以提高学生独立开展科研工作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6.建立新的分析化学实验测量与评价体系
分析化学实验能力的测评应成为分析化学教学测量与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客观、公正、合理地评价学生的实验课成绩,直接影响他们做实验的积极性,对其实验态度、实验技能也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实验评价体系,主要包括对分析化学实验知识与技能、实验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
化学实验成功的关键范文5
关键词:自我效能感;化学实验教学;培养策略
自我效能感指个体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是自信心在某项任务中的具体表现,是学生能否积极主动地开展某一学习活动并持之以恒的一个重要的心理因素。自我效能感最早被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班杜拉对自我效能感的定义是指“人们对自身能否利用所拥有的技能去完成某项工作行为的自信程度”。因此,要想培养学生在化学实验中的能力就必须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一、自我效能感在化学实验中的作用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自然科学学科,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实验是必不可少的课程。化学实验在提高教学质量,全面落实培养科学素养的目标,具有其他化学教学内容和形式所不能替代的特殊作用。所以,化学实验的学习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在学生实验学习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自我效能感会影响学生行为选择。自我效能感低的学生习惯于躲避那些他们认为超出他们能力范围的任务和实验,会选择一些简单易于自己独立完成的实验操作。而自我效能感较强的学生通常会选择适合自己并富有一定难度的实验并能够独立完成实验。在实验中,积极的自我效能感能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其次,自我效能感决定学生做实验的努力程度。自我效能感越强的学生,在实验中,越能够坚持,其实验效果越明显。在面对困难时,自我效能感低的学生会怀疑自己的能力,会不付出努力,而自我效能感强的学生会更加奋发的去迎接挑战,完成实验任务。
第三,自我效能感改变学生的思维模式和情感反应模式。自我效能感低的学生在实验中碰到困难时,会将困难归咎于自身的不足,并有将潜在的困难放大的趋势,他们就会产生心理压力,并且会将更多的关注给予可能的失败,而不是找到有效策略实现目标,成功完成实验。
二、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有效策略
自我效能感高的学生在实验中会满怀热情,在实验中自信满满,在遇到困难时能够持之以恒,能在各种学习活动中充分展现自我;但自我效能感低的学生会对学习产生畏惧与焦虑,在学习中不会竭力付出。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怎样增强学生的学习效能感呢?
1.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
多为学生创造发挥自己优势的条件,学生都有想要表达自己才能的欲望,满足学生的这种欲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在实验课堂上要注意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分析解决问题,要求学生能独立自主的进行实验操作,并写出实验报告。例如在做氢氧化亚铁的制备实验时,因为氢氧化亚铁的不稳定性,可鼓励学生针对这一实验提出自己的改进方案,师生间进行讨论研究,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看法,并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行及时的肯定。教师经常要创造给学生展示自我优势的条件,对于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具有积极的作用。
2.帮助学生确立合理的目标
树立的目标的合理程度将直接影响个体的行为结果,进一步间接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假设实验任务过于困难学生不能在规定的时间里独自完成,那么他们就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如果任务过于简单没有挑战性,他们或许就会丧失做实验的兴趣与动机。合理的目标应该决定于学生心理的“最近发展区”,即给学生选取有一些难度但经过一定努力又可以顺利完成的实验操作,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地形成自我效能感。
3.给学生提供良好的榜样
在实验课堂中教师要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教师通过正确的操作示范可以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并且,学生可以从替代性经验中获得自信,通过观察与自身水平相近者的实验操作来提高自信,从而增强自我效能感。如在做铝热反应的实验时,许多同学因为反应的剧烈程度而害怕做该实验,这时老师可以找到成绩中等但自我效能感较强的学生进行示范,树立榜样,增强其他同学的自我效能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要鼓励那些自我效能感较弱的学生参与实验操作过程,在学生的实验操作过程中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给予肯定和表扬,使他们体验成功的乐趣,增强其自我效能感。
4.激发学生学习实验的兴趣
利用好奇心,激发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让学生喜欢学习,主动学习。在化学实验中会有变色、发光、放热、产生气体、生成沉淀等实验现象(例如钠与水反应的实验中会出现“浮、熔、游、响、红”等明显现象),会诱发学生的好奇。学生对现象的好奇会激发对实验的兴趣。教师可以为学生演示现象明显,易于操作的化学实验,通过对化学实验的观察会使学生发现化学实验的趣味,并逐步将这种兴趣转化为相对稳定的学习动机,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化学实验的自我效能感。
5.为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
害怕紧张、悲观消沉这些消极的情绪会降低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而宽松和谐、积极向上的氛围和情绪会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所以,在化学实验教学中,为学生创造宽松和谐、积极友好的氛围是十分必要的。良好的师生关系,会使学生在实验课堂中敢想、敢说、敢问,这样才能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强学生的学习效能感。如在做氯气与钠燃烧的实验中,学生可以畅所欲言,针对实验提出自己的见解,从而对原有实验进行改进,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6.引导学生建立合理的归因方式
个体对成败的归因方式直接影响到自我效能感的形成,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对学习作内在的可控的归因,使学生从自身寻找学业成败的因素并根据表现来调节自己的学习活动,从而提高学习自我效能感。例如,在做葡萄糖还原氧化铜实验时,很多学生尽管操作过程正确,但仍没有得到砖红色的氧化亚铜,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部分学生是将失败归因于自己能力不足这个不可控制的因素,从而放弃实验。教师在这时就需帮助学生进行正确的归因分析,使他们认识到应将实验的成败归因于努力和有效的策略来提高他们的自我效能感。
总之,使学生以一种比较轻松的状态学习化学实验,在丰富有趣的实验现象中既能学习到化学知识,又能体验美好的情感,所以化学教师应该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注意对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田莲等.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中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有效策略.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
化学实验成功的关键范文6
【关键词】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创新;策略
在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国家越来越重视对学生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实验教学正是培养学生探索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阵地,因此,教师应当重视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不断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用探究型实验把学生的参与探究能力提高上来,开展主动式的实验设计,使学生的化学课外实验得到拓展,创新意识得到培养,有效提高学生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水平。
一、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创新原则
1.探究性原则。
高中化学实验应以学生思维能力为起点,通过学生自我感知、自我实验,来认识化学课程中的概念与规律。新课程教材中的实验部分比旧教材更加注重开放性与探究性,但是在实际的操作形式与操作程度上,教师仍然需要做进一步的思考斟酌。
2.简明性原则
高中化学实验应当秉承操作方便简单的原则,用最简便的方式显示出实验最终需要的表达结果。如果操作过于复杂,或者仪器过多,不仅浪费时间,而且收到的学习效果亦甚微茫。
3.直观性原则
实验操作方便,结论得出直接,是高中化学实验取得成功的主要标志。实验现象应当与药品节约相互参照,尽量做到明显直观。如果简明原则与直观原则发生冲突,要以直观原则为主。
4.成功性原则
实验验证要考虑到学生的切身感受,使学生可以亲自观察到实验现象,验证化学性质,最终得到准确而科学的结论,所以一个成功的实验,结果准确是十分必要的。
5.环保原则
因为化学学科一般都有一定的安全隐患,容易形成污染,所以进行实验设计时一定要全面考虑到安全问题,避免发生污染事故特别是人身安全事故。
二、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创新策略
对于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教材加以研究,我们可以认识到,现在实验教学内容中尚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的不足有:各项实验总体成功率低,很多人为因素与客观因素都会造成实验结果不理想;安全性不强,实验中一般都存在不安全因素,主要是对实验室造成的可能环境污染;直观效果差,现象表现不明显,实验强调的重点不够突出;实验现象与实验目标不能很好协调,对于学生理解与掌握知识发生阻碍;操作过程太复杂,实验仪器、实验装置、药品用量管理混乱;趣味性欠缺,无法让学生兴趣集中到实验上来。基于这些不足,在课堂上进行实验创新时应当考虑到以下几种方法:
(一)借鉴方法:借鉴此前已经取得成功实验案例中的方法与经验,甚至可以利用其他学科内的先进方法技术对化学实验加以改进。
(二)组合方法:将所有实验方案先进行分解,形成若干个互相独立的部分,再加以重新组合,形成全新的实验系统。
(三)添加方法:在一个固定的实验里面加入新的实验环节,以达到改进实验、完善效果的目标。
(四)减少方法;在一个固定的实验里面减少某个实验环节,以达到演示重点突出的目标。
三、高中化学实验教育的过程创新
(一)实验开头应当富于趣味性。兴趣是学生形成创新意识的直接诱因与强劲动力。在兴趣动力促进下,高中生的热情会被调动起来。因此在实验课堂的最初几分钟,可以不必急于讲解课本里面的内容,而是用教师演示的方法介绍本节课所要了解学习的化学实验内容。比如在介绍三价铁离子的化学性质时,为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可以先给其表演有关的小实验,先把萝卜浸泡在硫氰化钾溶液中一段时间,把萝卜取出来,再用蘸上三氯化铁的小刀砍到上面,这时候会看到萝卜“出血”了,流出红色的液体。通过这种极富趣味的实验现象,学生就可以很熟悉三价铁离子的检验方法。
(二)实验过程应当富于探究性。现在高中化学教材里面的实验很多都属于验证性质,学生对于实验最终结果只能被动接受,这对于学生探究思维的培养是不利的。如果将验证性实验改成探究性实验,可能效果会更理想。探究型实验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在实验时,学生以化学家的思维方式进行相关过程进展,即以教师所提供的知识背景来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再通过实验方案设计来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这样一方面会使学生可以建构属于个人的知识体系,达到化学观念的整体化,另一方面也可以在实验中得到掌握知识的技巧、解决问题的手段,同时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创新意识。比如在探究铁与化合物氧化性及还原性时,便可以采取视频播放铁在自然界中如何被发现,如何在生产与生活中防范钢铁腐蚀的形式,提升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探究的问题可以有:是什么原因导致铁生锈,在铁的化合物里面,哪些有氧化性,哪些有还原性,哪些兼具氧化性与还原性。
(三)实验设计应当以创新意识培养为目标。实验设计是手脑并用的过程,给学生充分思考与设计实验的时间和环境,既能够培养其发散性思维,也会让学生创新能力水平得到提升。笔者在组织学生开展化学内容的实验设计时,便首先引导学生对有关的化学知识进行阅读理解,自己探究出实验需要哪种仪器、药品,实验的装置是什么样,装置能否进行改进,实验的原理又是什么等。这些有层次有针对性的问题,可以帮助学生自主实验设计顺利完成。比如探究制备Fe(OH)2时,便可以让学生以创新意识为指导,寻找不同的解决方案,最终形成三种不同的实验办法。
高中化学实验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效果是其他学科内容所难以取代的,可是若想化学实验达到更加理想化的效果,就必须积极改进实验方法,让教学内容更具有引导学生参与和探究的意识。这是因为参与探究能够使学生更大胆地进行假设、猜想、表达独立见解,养成创新能力,同时可以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实验能力与严谨的科学态度。
【参考文献】
[1]吴俊明.议当前实验教学的改革和创新[J].化学教学,2004(04)
[2]周青,刘建青,杨辉祥.我国目前中学化学实验研究述评[J].化学教育,20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