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水水源地保护条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饮水水源地保护条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饮水水源地保护条例

饮水水源地保护条例范文1

一、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一)严格项目审批,源头防控污染

按照“轻审批、重监管”的改革方向,对于国家、省明令淘汰、禁止建设,不符合国家、省和地方产业政策的污染项目,一律不批,防止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通过严格项目审批,倒逼企业转型升级,助推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经济绿色发展。截止目前,2020年审批科共审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29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登记表备案系统自行备案项目40个。审批项目总投资约130.9亿元,环保投资约1.8亿元。

(二)创优“四最”营商环境

一是严格执行环评审批豁免制度,按照省生态环境厅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管理豁免目录》通知要求,对环境影响较小的50个小类行业不纳入环评管理,实行豁免审批。

二是积极落实环评审批告知承诺制度,按照《建设项目环评告知承诺制审批审批改革试点实施方案》中明确的试点范围和工作程序要求,对环境影响总体可控的17个大类44个小类行业采取告知承诺制审批,经企业申请、承诺,生态环境部门不再组织技术评审、评估,在收到环评文件后一个工作日内下达批文,为项目落地提速增效。

三是深入推进项目环评和规划环评联动,督促开发区完善园区规划环评,同时开展跟踪评价,为以后企业落户提供政策依据。

四是开展“四送一服”走访活动,了解企业困难和需求,及时跟进解决企业实际问题,为创优我县营商环境助推力量。

五是开展防范化解生态环境重大风险排查工作,掌握风险点,做好预防工作,确保环境问题及时化解,不成为社会焦点问题。

(三)配合省、市环境部门开展“三线一单”编制工作

配合省“三线一单”编制课题组完成了省级“三线一单”编制工作。按照省生态环境厅统一部署,市级“三线一单”编制已启动,我县成立了“三线一单”编制双组长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工作协调机制,实行部门协调、上下联动开展“三线一单”编制工作。

(四)持续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

严格按照市、县“互联网+政务服务”领导办公室工作安排,对行政许可事项实行动态调整,大幅提升政务服务智慧化水平,实现互联网与政务服务深度融合,让政府服务更聪明,让企业和群众办事更方便、更快捷、更有效率。

(五)着力打好碧水攻坚战

以贯彻落实“水十条”为抓手,制定了《2020年度县水污染防治重点工作任务》,明确任务分工,制定推进计划,落实推进措施,加强调度督查。

一是夯实乡镇生活污水防治工作。2020年我县新增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建制村12个。全县已建成、整合乡镇污水处理站29座,总处理能力9500吨/天,实现了乡镇集镇污水处理站建设全覆盖。

二是强化入河排污口管理工作。机构改革后,高度重视入河排污口管理工作,2019年全面完成入河排污口整治工作,2020年按照《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办法》要求,开展日常督查检查工作。

三是强化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作。认真宣传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和《市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条例》,将“一法一条例”宣贯工作按照常态化工作管理。以保障群众饮用水安全为首要任务,完成了乡镇级及以下集中式饮用水水源环境基础信息采集工作,建立万人千吨水源地水质监测机制。按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环境保护技术要求》对我县饮用水水源地进行规范建设。依据《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结合饮用水水源地实际情况完成了新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定工作,明确水源地保护的“红线”,不得逾越。

四是保障饮用水水质量安全达标工作。完善县级水环境监测网络,监测断面(点位)均由市环保局统一规划设置。饮用水水源水质全指标监测能力不断提升,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两年开展一次全指标监测。定期开展县级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的例行监测工作并及时在县政府网站公开了县级饮用水水源水质、供水厂出水水质和用户水龙头水质等饮水安全状况信息。

五是狠抓工业园区污水防治工作。按照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要求,全面推进省级以上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整治工作。

(六)其他工作

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和文明创建志愿服务工作,仔细谋划“十四五”重大水污染防治项目,细致制定县域水污染防治考核细则,努力开展“四送一服”活动,认真办理县委、政府督办事项。

二、2020年下半年工作计划

1、进一步落实建设项目环评审批制度改革措施,继续严格项目审批,防止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持续提高行政效率,优化政务服务,创建优质营商环境,推动经济高质量绿色发展。

2、积极配合开展市级“三线一单”的编制工作,真正以“三线一单”统领并指导我县经济发展。

3、继续督促园区按照规定时序做好园区规划环评及规划环评的跟踪评价工作。

4、继续推进水污染防治,强化工作调度。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完善乡镇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开展万人千吨饮用水水源地专项检查。

5、深化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严格执行入河排污口设置审批制度,结合水功能区的监督管理、水域纳污能力和限制排污总量意见,严格审批。定期开展排污口水质监测和巡查,完善“一口一档”资料。

饮水水源地保护条例范文2

关键词:吉林市区;地表水水源;可供水量;存在问题;分析

中图分类号:TU991.11 文献标识码:A

1 概述

吉林市区地表水水系主要由第二松花江及其支流温德河、牛河、团山子河和鳌龙河等组成。市区内水利工程化程度较高,各种水利工程星罗棋布,供水能力较大。现状年供水量25.78×108m3,现有水利工程供水能力31.389×108m3,从工程供水能力看,水资源开发利用还有很大的潜力。全市区内主要地表水水源的可供水量对于市区的产业规划以及评价用水需求与水资源承载能力是否相适应具有重要的意义。

2 主要地表水水源可供水量分析

2.1 地表水水源

吉林市区二松干流丰满以下有4个主要支流,忙牛河、鳌龙河、团山子河。忙牛河发源于蛟河天岗乡老爷岭天桥岗南,在吉郊江北乡八家子村西北汇入第二松花江。鳌龙河发源于永吉一拉溪乡大顶子山西侧,在永吉土城子乡口钦村东汇入第二松花江。团山子河发源于蛟河天北乡庆岭南侧,在吉林市大口钦乡前团结村西汇入第二松花江。

2.2 地表水水源来水量

团山子河口以上来水量由吉林水文站控制断面年来水量、忙牛河来水量、鳌龙河来水量、团山子河来水量及区间来水量组成。吉林水文站流域面积44060km2,该站控制了丰满出库水量和温德河入流水量,根据吉林省第二次水资源调查评价成果,并补充2001~2010年水文资料。吉林水文站多年平均来水量132×108m3;忙牛河流域面积874 km2,多年平均来水量2.56×108m3;鳌龙河流域面积1389km2,多年平均来水量1.72×108m3;团山子河流域面积853 km2,多年平均来水量2.09×108m3;区间面积1528 km2,多年平均来水量3.06×108m3;论证范围多年平均来水量141.43×10108m3。

2.3 地表水源可供水量计算

为便于分析计算取水口以上的来水量,确定以吉林水文站数据为依据,分析计算吉林站控制断面以上第二松花江的来水量;采用吉林省第二次水资源评价成果对牛河、鳌龙河、团山子河及区间的来水量进行计算。分析计算多年平均天然来水量,最终以分析计算的5部分天然来水量之和做为论证断面以上流域的天然来水量。采用吉林省第二次水资源调查评价成果,并补充2001~2010年水文资料。计算吉林水文站、牛河、鳌龙河、团山子河及区间设计不同保证率的年平均流量和来水量。

团山子河口以上流域面积48704km2。团山子河口以上流域年来水量由吉林水文站年来水量、牛河年来水量、鳌龙河来水量、团山子河来水量及区间面积年来水量组成,因此,将以上5部分多年平均来水量、97%保证率年来水量叠加在一起,即为吉林市区重要地表水水源的多年平均来水量和97%保证率的年来水量,即多年平均来水量为141.43×108m3,97%保证率年来水量为63.05×108m3。

3 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

3.1 局部缺水,用水效率低

吉林市水资源相对较丰富,但是降水时空分布不均。有70%的降水集中在6~9月,易形成洪涝灾害,不利于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有60%的降水集中在吉林市的中东部,其它地区仅占40%。个别区域存在农业灌溉缺水和农村饮水困难的问题。局部缺水的同时,吉林市区工业密度大,用水量大,工业用水效率低,重复利用率为75.6%,与国内先进用水水平相比,节水潜力较大。吉林市农业技术水平较低,农民节水意识不强,局部地区依然采取大水漫灌的灌溉方式,浪费水的现象比较普遍,灌溉效率低,每667m2均综合用水大于600m3/667m2。水利设施老化、失修,渠道渗漏严重,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仅为0.46。另外,城区市政供水管网漏失率高达25%,水资源浪费严重。因此,在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同时,要加强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

3.2 局部地区水污染严重,生态环境质量下降

随着吉林市工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工矿企业不断增加,城区不断扩大,工业废水和生活废水排放量也在增大。随着防治污染力度的逐年加大,水污染程度得到了一定的遏止,但还没有彻底好转。

由于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农业大量施用化肥、农药的污染,加之枯水季节河流水量较小,河流纳污能力降低,吉林市城区周边的鳌龙河、土城子河、通溪河、裕民河、天太河等中小河流在枯水季节已成为排污明渠,影响城市周边的生态环境,水污染对吉林市经济社会发展构成现实的制约和潜在威胁。 因此,在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同时,要加强水污染的防治和治理,大力提倡使用绿色有机肥;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经过污水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后排入河道,杜绝污水直接排放。

3.3 农业种植结构与水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匹配

第二松花江丰满以下干流和鳌龙河流域为丘陵河谷平原区,该区域面积占全市幅员面积的10.8%,其中,水田实灌溉面积却占全市水田实灌面积的39.7%。而该区域当地水资源量仅占全市水资源总量的9.1%。地区水资源分布极不均匀,不利于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鳌龙河流域水田用水量已经超过了该流域的水资源承载能力,每遇连续干旱,就会造成水稻减产。因此,需要调整产业结构、优化水资源的配置,解决水资源的短缺和水环境污染问题,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发展。

4 对策、措施与建议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从水资源保护与管理的角度出发,相关部门应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4.1 建立和落实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制度

科学制定饮用水水源保护范围及其水源涵养范围,明确对水量和水质的目标要求,划定本经济区饮用水水源保护方案。加强供水水源地保护与建设,强化监督管理,保障城乡居民饮用水及农业灌溉用水安全。

4.2加强水功能区和入河排污口的监督管理

开展水功能区确界立碑工作,建立入河排污口设置审批制度,核定水域纳污能力,提出限制排污总量的意见。对水功能区和入河排污口进行实时监控,对超过水质标准的污染情况向社会实时公报。加强主要饮用水水源地、水功能区、入河排污口的水量水质监测和信息工作。

4.3 建立重大水污染事件应急管理制度

制定主要河流水质污染预警预报方案,预防重大水污染事件的发生,做好重大水污染事件跟踪调查、动态监测、及时上报工作,提高应急处理能力和水平。探索建立水污染防治的相关经济政策,建立分工明确、责任到位、统一协调、管理有序的水资源保护工作机制。

4.4 逐步建立和完善水资源保护的法律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