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实验方法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化学实验方法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化学实验方法总结

初中化学实验方法总结范文1

关键词:初中化学 实验教学 科学 方法教育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化学实验教学的兴趣浓厚,不仅能提升初中学生的实验意识,同时还能提升学生的操作能力以及化学素质。为此,我们在今后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应该不断地探究新的方法,为化学实验教学作出自己的贡献。

一、合理控制实验过程,突出学生教学主体性

合理设计开放程度不同的实验探究活动,形成应用科学方法的技能、定势和能力。方法总是跟一定的活动任务联系着的,为了让学生成为学习科学方法的主体,需要精心设置活动的情境和任务,让学生参加有关的科学实践活动,组织其讨论和设计完成任务的方法、交流有关的体验,适时引导他们进行理性的思考、总结。按照知识的获得或应用过程来组织化学教学,让学生自主的参加到解决问题的实验探究活动中,是学生进行科学方法学习的有效途径,也是进行科学方法教育的有力手段。实验是一种探究性活动,积极开展以实验为基础的教学活动,实施实验探究教学,这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化学教学观的核心思想。能够为学生充分发挥实验能动性提供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教育的有效途径。[1]

1.以实验为基础

以实验为基础是实验探究教学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也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化学教学观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以实验为基础,就是把实验作为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的重要途径和手段。要求课堂教学尽可能用实验来展开,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实验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实验能动性,使学生亲自参与实验,引导学生根据实验事实或实验史实,运用实验方法论来探究物质的本质及其变化规律。

2.强调学生的主体性

学生是实验探究教学的主体,要想有效地实施实验探究教学,就必须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为此,教师首先要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其次,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如变演示实验为边讲边实验,增加探索性实验等,让他们亲自动手进行探究。[2]

3.强调知识技能在探究过程中的统一

掌握科学基础知识和技能,固然是科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但仅局限于此,是远远不能适应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要求的。科学教学要肩负起培养未来人才的使命,就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科学基础知识和技能,而且还要培养和发展他们的能力,使他们形成科学态度。知识技能的掌握、能力的形成和态度的培养这三项科学教学目标,并不是对立的,而是统一的,三者在运用科学方法而展开的科学探究过程中得到统一。而使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科学探究过程是实现三者统一的关键。

二、有序实验,突出思想

1.实验准备阶段

其中确定化学实验问题和设计化学实验方案是最主要的两项工作。从方法论的角度看确定化学实验问题过程是对学生进行提出问题、抽象、假说等方法的训练:而设计化学实验方案是学生运用分析、综合、提出问题、抽象、假说等方法的过程,教师应根据实验类别的不同,有选择的进行假说、分析、综合、比较、类比、实验等方法的训练。

2.实验的实施阶段

其中的控制实验条件是实验的灵魂,全面、准确地观察是实验的关键,测定是对实验对象量的特征进行研究的重要方法。这一阶段是进行实验方法训练的重要途径。主要包括测定、实验条件的控制、实验观察、实验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化和线图化处理。其中,观察方法的训练是最主要、最直接的方法教育目的。

3.实验结果的处理阶段

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处理,实质上就是运用分析与归纳等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纯化;而对实验结果做出理论解释,则是对比较、分类、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等科学方法的全面体验和综合运用。

在化学实验探究教学中进行有效的科学方法教育。重要的是要把实验过程当作理性活动来把握。在实际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化学实验这一科学方法教育的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有步骤、有选择的科学方法教育。初中化学实验以验证性实验为主,探索性实验偏少,在教学中应注意系统规划,统筹考虑。将验证性实验作为实验探究活动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与实验探究活动其他功能的发挥紧密结合起来,重视获得结果的过程,渗入探究性内涵。[3]

三、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己,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若科学的真正进步。”在科学方法教学中所倡导的化学实验问题,应具有探究价值,同时应具备动机功能、启动功能、定向功能、交流功能。

根据化学实验问题在教学认识中的作用,从化学教学论的角度可以将化学实验问题划分为三类:启发性实验问题,如:“蔗糖、食盐和硝酸钾在一定量水中是否能无限制的溶解?”;验证性化学实验问题,如:“食盐水煮沸时的温度是否比水煮沸时的温度要高呢?”;应用性实验问题,如:“怎样用实验方法证明鸡蛋壳和水垢中含有碳酸盐?”。培养学生提出化学实验问题能力的主要策略包括:创设使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情境;营造和谐气氛,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发现和提出问题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对所发现的问题以口头或书面的形式加以表述。为使学生掌握提出实验问题的科学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意:自己提出的问题要具备科学性、要结合教学实际、要符合逻辑和认识规律、要有一定的梯度。

化学教育中要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这些能力的形成都离不开观察方法、实验方法、逻辑思维方法等的训练和培养。因此,化学教学中学到某种知识应联系对应的科学方法。实验教学要将知识教学、方法教育和能力培养有机结合在一起。知识、方法和能力在学习和研究活动中是密切关联、相互依存的。在知识学习的同时不失时机地进行方法教育,有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郭传恩.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渗透研究性学习初探[D].山东师范大学,2006.

初中化学实验方法总结范文2

关键词:绿色理念背景;初中化学;实验教学

当今社会,无论在什么领域都提倡环保,绿色无污染是人们进行各项活动的基本准则。初中化学实验是一个观察和总结物质反应的过程,必然会通过不同物质之间的反应获得新的物质,因此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些化学垃圾,化学实验室因此也被人们认为是制造污染物的一个源头。在倡导绿色环保理念的背景下,如何进行化学实验教学以及如何处理化学污染物,这是摆在教育者眼前的一个难题。

一、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实现绿色化的重要价值

以前学生们普遍认为对环保作出贡献的都是科研人员,他们能够研制出一些无污染的产品替代污染性产品,以此造福于环境和人们的健康。实际上,想要为环保作出贡献,从点滴小事就可以做起,比如初中化学实验的绿色化。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实践绿色化学实验在实验的每一步中都可以做到。比如,在选用化学原料时,要尽量选择污染性小的物质,经过化学反应产生的新物质也尽量要求无害化。如果一定要使用有害性物质,可以通过减少用量的方式来实现,在原料上减少有害化,就是从化学实验的源头上实现了绿色化理念。另外在化学反应的过程中,要通过有效的措施收集对大气有污染的气体,控制好排放废气的工作;教师指导学生做实验时要遵循正确的步骤和正确的实验方法,降低化学实验的破坏程度;化学实验进行完成后,要按照绿色环保的理念回收反应物,不能将有污染的化学物质随意丢弃,应该按照无害化绿色化的方法进行处理。这样从开始到结束,学生除了学习化学实验的相关知识以外,还深化了对绿色环保理念的理解以及它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贯彻,因此从思想上树立绿色理念,并在平时的行动中进行落实。

二、绿色理念背景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策略

1.提高化学实验管理员的实验素质

要做到将绿色环保理念运用到化学实验教学中,首先必须让实验管理员了解一些必要的知识。如果对化学实验绿色化的相关知识没有一个清楚的理解,就会遇到各种危险。比如,有实验管理员使用四氯化碳擦黑板,目的是想去除水笔的痕迹,结果中毒就医;如果不知道白磷在空气中易燃而只能保存在水中,就可能发生火灾危险。因此,只有对基本的化学物质的性质有一个明确的了解,才能提高化学实验员对化学实验的把握,才能够进行绿色化学实验。

2.加强制度管理

现阶段,没有要求初中化学实验进行绿色化教学,对初中化学实验室排放污染物,也没有相关的指标进行规范,因此,教育部门要通过咨询专家,制定化学实验的绿色标准,比如用无污染物质代替具有污染性的物质进行实验,实验用品的量要严加控制,因为参加反应的物质越多,制造的化学垃圾就越多,同时还浪费了实验资源。对于化学反应的物质,不能随便丢弃,应该建立处理的规范制度,使化学实验者能够有章可循,实现绿色环保废物处理。实际上,化学实验产生的化学物质,学校可以统一进行回收和保存,然后交由相关的企业进行回收利用,虽然一个实验剩余的化学反应物质很少,但经过一段时间的收集,这些物质就会积累很多,如果交由企业使用,就发挥了这些废弃物质应有的价值,实现了绿色环保理念。

3.教师要树立绿色化学实验意识,并在教学活动中实践

初中生的年龄尚小,自主学习和规范的能力有限,因此需要老师进行引导,尤其是在绿色理念背景下进行化学实验,这是一个比较新颖的话题,学生有一定的陌生感,也缺乏理论的指导,因此必须依靠老师的力量让他们明确绿色化学实验理念的精髓,并在实验中进行运用。作为学生们的领路人,化学教师首先要树立绿色实验意识,然后明白具体的实验操作方法,指导学生进行绿色化学实验。课本教材中介绍的实验方法是非常局限的,有些实验并没有刻意遵循绿色化,这时教师可以通过查阅资料的方式将实验进行重新设计,使实验与绿色化理念联系起来。教材中提供的实验原料和步骤只是一个参考,如果有损环境,老师就要谨慎,要试图根据实验原理进行替换,将有害物质替换成无害物质,就实验步骤进行优化,使实验从开始到结束更加环保。

以上是绿色理念背景下的初中实验教学探究,希望对初中化学实验教育者有一定的启示。在各个领域遵循并实践绿色环保意识,是大势所趋。初中化学实验要减少或者避免污染,必须将绿色理念融入其中。

参考文献:

[1] 夏丽丹.谈谈初中《科学》边学边实验教学[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14).

初中化学实验方法总结范文3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创新思维;培养策略

化学是自然学科,化学中的每一种物质、每一条化学规律都需要经过大量的化学实验才可以总结,得出.长期以来,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成效并不高,基本上都是根据化学教科书照方抓药,学生并不能在实验的过程中很好的掌握化学知识,自然也不会很好的掌握科学研究方法,这样很难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为了有效提高中学生的创新思维,下面探讨了几点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措施.

一、优化演示实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有效的方法有利于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天赋以及才能,但是拙劣的方法会抑制才能的发挥.想要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化学教师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应该多给学生一些创造性的教学启示,多为学生提供一些趣味材料让学生更加具体、明确的认识化学现象.改进演示实验可以使学生及时改变观察方法,强化自我监控,更加感性、深入地了解、认识化学概念以及规律[1].比如,“碳酸钠与盐酸反应”这个实验,先让学生观察澄清的石灰水慢慢变浑浊,然后再通入CO2又会变澄清,然后加热澄清石灰水之后又会变得浑浊.整个石灰水的变化过程会让学生觉得很神奇,学生也会更容易理解“石灰石以及钟乳石形成”的问题.又比如,学习“质量守恒定律”这节课的过程中,探讨“磷在氧气的质量变化”的实验,实验方法如下:塞有橡胶塞的锥形瓶中放入适量干燥的红磷,然后把塞有橡胶塞的玻璃管放置于酒精灯上一直灼烧到红热,再将锥形瓶快速塞紧后引燃红磷.但是红磷着火点是240℃,这样在演示实验的过程中很容易失败,为此教师可以将红磷替换成着火点是40℃的白磷,这样实验的成功率会越高.为了进一步改进、优化化学演示实验,教师可以把那些实验现象不易观察的实验改成师生合作实验.比如,“燃烧的合理利用与开发”中探讨除了化学反应的燃烧后,还有没有能量变化,一般很难观察热量变化,教师可以列出实验步骤,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实验,这样学生就可以切身感受到温度在实验过程中的变化.教师也可以指导学生设计化学实验方案,教师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设计方案演示,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优化化学实验方案,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当前初中化学教材的化学实验都有很强的探究价值,然而里面还是有很多验证性的实验,并没有很大的探究性、启发性,把这些验证性实验改进成探究性实验,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比如,“研究CO2制取”的实验本来是一个验证性实验,教师可以改成探究性实验,具体方法如下:首先,教师引导学生写出可能产生CO2的几种化学反应方程式,然后让学生自己判断最合适的一种实验制取方法.如果学生有疑问的话,教师可以演示稀盐酸分别和块状大理石和碳酸钠粉末反应的实验,或者教师也可以详细讲解实验的过程.然后,教师可以讲解实验室制取CO2的反应原理,引导学生自己回忆实验室制取O2需要的相关装置,以多媒体课件的方式让学生对比O2和CO2的内容,对比装置的差异后,利用“拼图游戏”引导学生拼好实验室制取CO2的模型装置图,最后再分享结果,师生共同探讨.这种视觉媒体实验展示比较少,不仅有利于缩短学生组装仪器的时间,同时也有利于吸引学生的兴趣.虽然,学生设计的装置并不一致,然后最后都可以成功制取CO2,教师引导学生对比仪器的选择时,学生自己可以考虑是不是可以替换仪器.相互替换以上实验装置后会装配出很多种发生装置,这样学生更容易确定实验室制取CO2装置.经过这些准备工作,让学生自己选择一套实验装置进行实验,一边实验的情况下,一边引导学生自己探讨收集、验满CO2的方法[2].这样,学生更容易掌握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及方法.其次,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可以优化实验装置,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比如,测定空气中O2含量的实验中。实验仪器太大,空气量比较多,这样会延长燃烧时间,而且热量较多,很难冷却.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动脑,思考如何优化实验装置,最后学生提出了一种优化方案。实验仪器采用了注射器,计数更精确,密封性能更佳,实验操作更为简便,实验效果更佳,更便于学生观察。

三、加强实际动手实验,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1.加强定量型实验

化学实验的类型有多种,其中定量实验就是一种主要的科学探究手段,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及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尤为重要.定量型实验可以以“质量守恒定律”这个实验为例,在这个实验中,教师可以先提问,“铁刀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为什么会增加质量?蜡烛燃烧后为什么质量会减小?”提问后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让学生大胆猜想,并且根据教师给出的药品、实验仪器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最后再让学生动手实验.学生设计实验方案的过程中势必会有一些疏漏,然而经过动手实验以及实验探讨后相信学生会很容易找出实验设计的缺陷,经过教师的引导就很容易引出“质量守恒定律”.又比如,学习“多角度认识化学变化”这堂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向学生讲解拉瓦锡对化学变化进行定量研究的过程,然后慢慢引导学生自己归纳、总结物质质量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的关系.这些实验数据会让学生学会从微观、宏观角度分析各种物质或者微粒在化学变化中的变化,这样会让学生学会初步站在定量角度了解、认识化学变化.将电子天平引入实验中,不仅直观、方便,也有利于学生认识到化学实验方法是可以变化的.由此可见,定量实验中可以通过实验数据将化学事实更加直观地展现出来,便于学生获得更多化学知识,更加深入地了解化学规律,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2.增加家庭小实验

初中化学教师可以多布置一些课后“家庭小实验”,这样的话可以将化学实验和人们的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起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动手实践的良好习惯.比如,学习“水的净化”一课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回家有空的时候利用活性炭、膨松棉、空塑料瓶以及纱布等自制一个简易的净水器.或者用铅笔芯自制一个剂.又比如,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这节课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回家后利用自己所学知识为自己的家人自制汽水.经过这些家庭小实验,不仅有利于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以及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进而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综上所述,创新是促进个人、社会不断发展的源源动力,现代社会急需大批创新型人才,初中化学教师应该注重充分利用化学实验的探究性,不断优化化学实验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大胆动手,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吴志文.初中化学实验课堂教学效率初探[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1(5):53-54.[2]仇建国.刍议探究性实验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作用

初中化学实验方法总结范文4

一、师生共同完成实验操作

化学是一门实验性极强的学科,因此,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务必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由此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进而有效提高化学实验教学效率。新课程理念指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是引导者,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这意味着化学实验教学再也不是教师独自操作、学生观看,而是师生共同完成的。当然,在此之前,学生应先对实验方案的设计、基本操作,以及仪器的使用等有所了解,以便能在此基础上对相关实验问题进行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最终解决问题。

如在“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中,在实验之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大胆猜想:在发生化学反应的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会发生什么变化?是不变还是增大或是减小?在学生做出猜想后,教师再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通过一系列的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前后质量有何变化;铁片和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有何变化等。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若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对自己的实验结果有疑问,教师既可以做补充实验,又可以让学生重做一遍,通过探究式学习获得质量守恒的知识。这样的方式,不但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而且有效地提高了其实验操作技能,最终提高了实验教学效率。

二、将演示实验转化为探究性实验

初中化学教材中有许多演示实验,教师通常只是进行简单的演示,忽视了学生的知识接受及掌握情况。对此,我认为,可以将演示实验转化为探究性实验,让学生积极动手操作。学生可以在亲手操作的过程中自主探究,积极思考,认真观察实验现象,从而更深刻地掌握相关知识。

如在“镁、铝、锌、铁单质的金属性强弱实验”的教学中,与其按部就班地将其作为演示实验,倒不如根据学生已掌握的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知识,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然后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操作,再总结出相关结论,获得知识。以这样的方式获得的知识,学生的印象会更深,也会掌握得更牢固,教学效率自然得到提高。

三、巧妙采用模拟演示实验

有的化学实验带有一定的危险性,有着严格的操作步骤及操作规范,如果实验过程中出现失误,则有可能引起事故,进行这类实验操作,会让学生产生一种恐慌心理,不利于实验教学任务的完成。对此,教师可以充分采用模拟演示实验进行教学。可以先由学生设计出实验方案,引导他们发现探究实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并讨论出解决方案,然后利用多媒体让学生进行模拟实验。可模拟实验的成功,也可模拟实验的失败。通过这样的对比,既能加强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及掌握,又能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

如“一氧化碳的毒性及还原氧化铁的实验”的教学,教师就可以先让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对实验方案进行设计,然后采用模拟实验的方式进行操作,通过实验的成功和失败的对比,深刻认识到正确进行实验操作的重要性,从而增强其实验能力。

四、鼓励学生主动参与

教师应该转变观念,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充分发挥其主动性,体现其创新精神。教师应不失时机地选择容易操作、安全性好、现象明显的实验,鼓励学生课后参与,激发学生的内在需要,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在学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时,可设计如下问题让学生探讨、自主研究:

1.前几章学过的反应中,哪些反应能生成二氧化碳?这些反应是都能否在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为什么?

2.结合氧气和氢气的实验室制法,思考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和方法。

3.实验仪器、药品:仪器自选,药品有碳酸钙、稀盐酸、稀硫酸、碳酸钠等。

4.实验操作:学生分成四组,分别做不同物质之间的实验。

5.学生自行写出实验报告,根据实验过程写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具体方法。

五、联系实际将实用性知识现实化

在学习物质的用途时,教师应避免教条化,加强与工农业生产、科学研究、日常生活等方面的联系,使所学知识贴近生活。如在学习“几种常见的碱”时,学生已经了解到胃酸的主要成分,此时可以设计以下问题让学生探讨:

1.胃酸过多的病人有哪些症状?

2.胃酸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3.根据所学知识你如何治疗胃酸过多?选择治疗药物的原则、依据是什么?

4.近期电视广告经常出现胃药广告,能否通过实际调查、了解其成分和作用。

实践表明,学生在讨论生活中经常出现的情景或根据自己设计的方案进行化学实验时,情绪高涨,注意力集中,并有成就感,尤其是通过化学实验,可获得化学知识,加深对概念的认识,还能提高观察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更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有助于解决实际问题,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六、变识记性知识为探究性学习内容

化学知识的特点是识记性知识较多,学生学习时往往感到比较零乱,缺乏学习兴趣。教师应做有心人,充分挖掘教材内容,把一些平淡无奇的识记性知识转变为探究性学习内容。如学完“燃烧和缓慢氧化”后,学生都明白白磷保存在水中,通过以下问题的设置,让学生进行探讨,学生兴趣大增。

1.水的作用是什么?

2.如何寻找替代品?

3.选择替代品的原则是什么?

初中化学实验方法总结范文5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微课程教学;设计分析

一、前言

所谓的微课程教学,实质上是指将教学要求、教学课程标准作为教学依据,通过视频、演示动画等载体来深入开展课程内容的教学活动。课堂教学视频由教学素材PPT、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反馈以及课程练习、测试等内容构成,是开展微课程的关键内容,具有辅助教学的作用。

二、微课程教学的设计分析

1.明确教学目标

微课程整体上包括了知识点背景以及初中化学每一章节所要处理的问题。所以,有效的微课程应当在满足学生认知特征的基础上明确教学目标,在认真分析教材的整体结构及考虑学生自身具有的特点的同时,构建符合化学实验教学要求和满足学生学习要求的化学知识网络。不管微课程应当实现什么样的目的,其深度、广度以及容量均要满足学生认知要求与认知规律。比如,在微课程中可设计“证明黑色粉末中含有氧化铜的实验比较”“溶液的酸碱性”等标题,使教学目标直观地、准确地在设计的标题中体现出来。当进入溶液酸碱性环节的教学时,可认识到实际生活中诸多物质具有酸碱性的特性,该教学目的是促使学生能够认识并初步掌握通过酸碱指示剂来检验溶液酸碱性。

2.设计教学内容

微课程的化学实验教学内容的设计主要来源于教材、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等,能在较短时间内有效说明典型性问题,并且以适宜的表现形式合理呈现知识点的教学活动。具体表现如下:(1)知识点总结型。初中化学教材具有一定知识点分散的特点,不利于学生系统地将知识点连接起来,存在一定的概念混乱、知识点储存不全等问题。因此,为了提高学生在有限学习时间内系统、全面理解总结化学知识点的能力,微课程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应增设知识点总结的学习模块。系统、科学的知识点总结模块能够确保学生高效地掌握分散杂乱的化学知识点,在解题时能够准确判断题型和快速、正确地解题。比如,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可适当总结归纳“化学式定义”“水的化学性质”等知识点的内容。(2)实验操作型。该类型的微课程内容设计来源于化学基本实验操作以及重要化学实验的教学内容,促使实验操作要领、过程以及现象转化为视觉化影像资源,方便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预前学习、复习巩固与深入分析。以影像资料等形式表现的演示实验,不仅能够促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以及基本技能,还能够确保学生动手实验的准确性、安全性,通过演示实验来加深学生对化学相关知识点的深刻理解。例如,将部分典型化学实验加入到该板块的内容中,具体表现为:通过不同的实验方案来验证特定的黑色粉末是由炭粉以及氧化铜混合形成的,并对比两种实验方案的优劣程度。甲乙两位同学设计的实验方案如下:甲:黑色粉末足量盐酸,充分振荡观察现象乙:黑色粉末在试管中加热,将气体导入澄清石灰水观察现象1)甲方案中证明有氧化铜的实验依据是;2)乙方案中证明有炭粉的实验依据是;3)对比上述两种实验方案的优劣程度,并给出判断依据。解析:1)由于CuO+2HCl=CuCl2+H2O,铜的盐溶液一般显蓝色,因此,该方案的实验依据是:溶液变蓝绿色。2)由于C+2CuO=2Cu+CO2,反应生成的CO2能够使得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因此,该方案的实验依据是:石灰水变浑浊。3)甲操作只要将样品加入试管中,加入盐酸即可验证;乙操作需要铁架台、酒精灯、澄清石灰水等操作比较复杂,故答案为:甲方案更好,操作简单易行,不需加热。通过演示实验的现象观察,学生能够很好地判断实验的优劣,既有利于在实际实验操作过程中实验方法的创新,又有助于学生培养发散性创新思维。(3)课程练习型。在微课程教学内容设计时,根据实际实验教学中学生遇到的难题、易错题制成课程练习型的课程内容,其中包含推断题、图像题以及计算题等。课程练习型内容的设计,有助于学生对典型题加深印象和加深理解,确保学生在遇到同类型题时能够快速、正确解题。

三、结束语

众所周知,化学实验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从初中生的角度出发,其对化学课程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实际教学时,教师应当鼓励学生提高主体意识,发挥主导作用,学会在碎片化时间里利用微课程等学习手段来实现预先学习新的化学知识、课后巩固复习等目的,从而加深对较为抽象、分散的化学知识的总结、归纳以及理解,促进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钟绍春,张琢,唐烨伟.微课设计和应用的关键问题思考[J].中国电化教育,2014(12).

初中化学实验方法总结范文6

【关键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深度学习;探索;教学策略

从学习层面而来,深度学习指的是,在一定学习量的积累基础之上,实现质的飞越。深度学习指的就是学习能力的质变和新的突破。深度学习需要建立在一定经验和能力的基础之上。

“深度学习”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的提出,有利于加强师生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知识理解,知识整合,知识应用以及知识构架的能力。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呢?

1.借助多媒体教学工具,深入理解化学实验知识点

初中化学的学习过程中,化学实验知识的理解及其操作技巧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化学实验的学习需要学生首先了解化学实验的目的,掌握化学实验的方向和任务。其次,学生应该做到化学实验步骤的大致了解,分析每个步骤设置的意义,相邻两个步骤之间衔接的重要性,完成基本实验框架的构建。最后,学生还应该进行实验的细节知识学习,了解实验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地方,做到对实验的宏观调控和微观把握。因此,教师在初中化学的课堂教学中,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工具,引导学生进行实验知识点的深入学习和探索,提高学生的深度学习能力。多媒体工具的引入,可以帮助教师完成实验步骤的演示,知识点的整体总结,帮助学生完善课堂学习笔记,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同时,教师在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引导学生学习的时候,还可以设置课堂问答环节,提出视频或者总结中没有提到的问题,帮助学生做到重点问题,重点掌握,加强师生课堂互动,营造课堂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例如:在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应该首先使学生明确相关药品的选取标准。“碳酸钠是小颗粒药品。浓硫酸具有一定的腐蚀性,容易发生实验意外。碳酸钙通常选用块状的大理石进行实验。”然后教师可以提出几种实验方案供学生选择,帮助学生选出最合适的方案,同时引导学生总结药品选用的规则。“第一组:碳酸钠和浓硫酸,第二组:碳酸钠和稀盐酸,第三组:碳酸钙和浓硫酸,第四组:碳酸钙和稀盐酸”教师可以在提出以上的方案以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做出选择,并解释自己的理由。“以上的四个方案中,第四个方案最合适。硫酸在和碳酸钙反应的时候,容易形成微溶的硫酸钙附着在药品的表面,使反应难以继续进行。碳酸钠和酸反应时反应速率过快,不容易观察实验现象。所以应该选择碳酸钙和稀盐酸进行反应,反应速率适中。”同时,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药品选用规则的总结。“实验速率适中,药品比较常见且便宜,无毒无害,实验装置比较简单,气体比较容易收集。”上述解释有利于引发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进行知识点的细化总结,同时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技巧,提高学生深度探索学习的能力。

2.进行课堂习题讲解,提高学生知识运用能力

初中化学属于学生化学学习打基础的阶段,教师不仅应该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同时还应该注重锻炼学生知识运用的能力。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注重学生化学方程式的学习,化学实验知识的学习,忽略了课堂实践的锻炼。学生知识运用的能力得不到提高,不仅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而且不容易促进学生知识的深入理解,错过了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运用相结合的最佳学习阶段,使得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得不到提高,影响学生的作I完成和考试发挥。因此,教师在进行初中化学课堂知识讲解时,应该引导学生进行课堂习题的求解,提高学生知识运用的能力,帮助学生做到知识的灵活应用。同时,课堂教学中习题的讲解,考验教师对课程进度的把握能力,对重点知识的把握,以及对考点的把握。教室应该首先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做到教学内容的整体把握,教学进度的宏观调控,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例如:在学习《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的相关内容时,教师首先应该使学生明确相关的化学方程式。“2KMNO KMnO+MnO+O”然后教师可以利用典型例题考验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中国登山协会为纪念我们首次攀登珠穆朗玛峰成功50周年,再次组织攀登珠穆朗玛峰活动。阿旺扎西等一行登山运动员成功登顶。假如每位运动员冲顶时消耗自带的液氧4.8g。求:(1)这些氧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多少升?(标准状况下氧气密度为1.43g・L-1)(2)若在实验室用高锰酸钾为原料制取相同质量的氧气,需要多少千克的高锰酸钾?“第一题中,学生可以利用体积等于质量除以密度的公式,求解氧气的体积。第二题中,学生可以利用高锰酸钾制备氧气的公式进行求解,两倍的高锰酸钾加热形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高锰酸钾与氧气是二比一的关系,利用二者的相对分子质量与质量的比值列出等式,求出高猛酸钾的质量。”类似的例题是简单的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考验学生知识迁移应用的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展示的例题应该是基础的,帮助学生提高知识运用能力,为学生课下完成难度比较大的例题打基础。

总结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深度学习”概念的提出,不仅是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要求,同时也是锻炼学生知识学习能力的要求。教师应该培养学生课堂学习中“主人公”意识,引导学生主动探索,通过借助多媒体工具以及化学典型例题的讲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使学生能够做到知识的深入理解和灵活运用,从而整体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张福钦.优化化学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J].考试周刊,2014年3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