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培训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酒店培训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酒店培训论文

酒店培训论文范文1

既然知道了学习旅游专业的学生应该具备的素质条件,也知道了酒店培训做法及经验,那么作为刚从高校毕业不久的青年教师们,该如何去从事教学工作呢?如何才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呢?如何才能够塑造学生过硬的从业素质呢?笔者以为,主要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并且要长期坚持做下去。

1.树立现代化的教育教学理念。“转变观念、提升理念是解放思想的根本目的”。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是把教材的主要内容讲给学生听,课程学习结束后组织一次考核考试就可以了。事实已经证明,这种教学的结果就是“学生考后就忘得精光”。所以必须及时更换教学理念,树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教育理念,主要包括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之一,而不是纯粹的被动的知识接受者;搜集资料、分析提炼资料比传授知识更为重要;哪怕是理论知识的学习,也应该通过“行动化”的手段来检验学生是否掌握所学的内容;必须加强人文修养方面的教育,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来开展等。

2.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的原则。高校加强实践教学工作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双师型”教师应运而生。所谓的“双师型”教师,简单地讲就是教师既懂得理论知识,有很强的理论功底;同时还应该具备很强的实践操作能力。用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的就是,老师既可以做酒店的部门经理(自己最为擅长的领域),甚至是酒店的总经理,同时也完全能够胜任学校的教学工作,并且二者能够相互促进,取得相得益彰的效果。所以应“谋划长远,通过派教师深入企业挂职、参与企业的技术研发、产品开发、决策咨询等途径,着力打造‘双师型’教学团队,进而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3.老师应该成为学生就业择业的合格导师。不能说上大学就是为了就业,只有就业这个唯一的目标。但在上大学的成本不断攀升的情况下,如果学生在毕业后找不到工作,无论是对学生个人还是对社会来讲都将成为一个严峻的问题。教师与学生接触的时间比较长,能够知道学生的优势所在,喜欢什么而不喜欢什么,应该自觉充当起学生择业的咨询导师。为了胜任导师这个“工作”,教师需要加强学习与研究,清楚地知道学生的性格类型、发展潜力、相关行业的发展趋势。因为大学生如果长期用来端盘子、刷马桶等工作,那绝对是严重浪费宝贵的人力资源,不符合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原则。

4.加强方向性课程的教学工作。一般来讲,专业基础课都是由有经验的老教师来讲授的,学校、学院也比较重视,教学效果相对较为理想。但在方向性课程方面,有些学校由于师资力量有限,无法开设比较多的可供学生选择的方向性课程。学生固然要掌握专业基础课,但仅仅这样做还是很不够的。学生将来要在专业领域有所发展,肯定需要在某一方面有较为雄厚的知识与技能储备。所以,学院应该鼓励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开展各类生动活泼的方向性课程,这些课程最好是偏向实践应用的。这样,学生在未走出学校之前就具有了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这对于他们的成长、成才将起着奠基性作用。另外,笔者特别想说的一点就是必须加强团队教学工作。一个大学生需要学习多门课程,会接触到风格各异的老师。各位大学老师对于教学方式方法的理解肯定会有所不同,但有一点则必须达成共识:那就是绝对不能因循守旧,绝对不能照本宣科;绝对要坚持教育教学理念的创新,绝对要坚持教学模式的创新,绝对要坚持学生培养模式的创新。改革创新将成为大学专业教育永恒的主题,也是永恒的课程。

二、结语

酒店培训论文范文2

论文摘 要:高校旅游管理专业酒店实习过程中,由于学校、酒店、实习生对“实习岗位设置”的理解存在差异,导致高校无法参与安排实习岗位、酒店把实习生当成普通员工使用、实习生对岗位认识不足等诸多问题与障碍。学校应加强理论与实践指导、酒店应站在为酒店业培养人才的角度考虑、实习生应明确实习目的等,从而满足三方的诉求。 

酒店实习是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1]。如何优化旅游管理专业酒店实习岗位设置模式,对于培养优秀的酒店业管理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此进行探索。

1.岗位设置的不同理解

酒店实习生岗位设置是指实习酒店因人力资源需求对实习生岗位类别和比例结构进行有效的人员设置。

1.1人才培养目标对岗位设置的要求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中高层次的管理人才,学校希望实习生通过酒店实习提高自身的专业服务技能、管理技能和人际交往能力,对于实习生岗位设置,要求实习酒店提供比较全面的实习岗位,使实习生尽可能多的了解酒店的运营状况和管理模式,也要求酒店在提供实习岗位时,注重对实习生能力的培养。

1.2实习酒店对岗位设置的态度

酒店对实习生岗位的设置常常局限于眼前利益,缺乏对酒店管理人才的长期培养。如:有的酒店单纯利用实习生质优价廉的特点, 认为实习生实习期短、流动性强,在岗位设置上一般只考虑基层岗位,根本不涉及管理岗位,也没有根据实习生的特点及专长进行分配。

1.3实习生对岗位选择的看法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实习生,通常将自己定位为管理类人才。虽然一开始只能接触基层岗位,但这仍然不能掩盖实习生对管理岗位的偏爱和追求。在岗位的选择上实习生更青睐于前厅部、销售部、行政部,以及后场文员等,因为他们认为这是从事管理工作的有利起跳点。以衡阳师范学院07、08级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为例,调查表明,有21%的学生希望到行政部实习,31%的学生想要去前厅部,23%的选择了销售部,14%的学生愿意去餐饮部,对客房部感兴趣的仅有3%,剩余8%的学生对岗位选择没有特别要求。

2.岗位设置产生偏差的原因分析

2.1从学校看

一是理论教学与酒店岗位需求存在差异。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培养出的人才具有较深的专业理论功底,但却缺乏实际操作能力,这与酒店岗位要求的高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人才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二是学校在岗位设置中缺少主动权。为了节约成本,酒店实习生岗位基本是按照酒店人力资源的需求来设置,而不会顾及学校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当学校针对岗位设置提出涉及酒店多个部门、多个岗位的“苛刻”条件时,大多数酒店都予以拒绝。第三,实习心理辅导不足。学校在实习管理中对实习生的心理辅导不够,导致实习过程中各种心理问题层出不穷。

2.2从实习酒店看

一是岗位设置利益化。很多酒店片面的把实习生当作廉价劳动力使用,尽可能的节省培训时间和培训成本,单纯的利用实习生资源。二是岗位设置欠妥。酒店提供的基本上是基层服务岗位,而这不可能让实习生了解酒店的整体运营状况和管理模式,在不允许“串岗”和换岗的情况下,可能影响实习生的工作积极性,甚至对酒店行业的厌恶,形成酒店人才的“潜流失”[2]。三是缺乏系统培训。酒店很少给实习生进行系统的培训,即使培训,内容完全停留于形式,枯燥、单调,根本没有涉及到管理知识。

2.3从实习生看

一是实习目标不明确。很多实习生没有意识到基层岗位的重要性,经常抱怨实习时间长、实习内容单调。二是心理素质较低。实习生心理素质低表现在心理上对基层岗位的理解和适应能力不强。以衡阳师范学院06级旅游管理专业酒店实习为例,调查显示只有8%的实习生能够完全适应新的工作环境,而高达74%的实习生则长时间的停留在磨合期。此外,实习生容易把实习简单的理解为劳务输出,导致实习过程成中的各种情绪问题和心态问题。

3.旅游管理专业酒店实习中岗位设置的优化对策

3.1从学校看

首先,要构建优质、稳定的实习酒店。学校与酒店的长期稳定的合作可以使酒店充分了解学校的培养目标、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及学生的特长爱好;学校也可以在此基础上了解酒店的管理模式、人力资源需求以及对实习生的重视程度。其次,要加强技能培训。包括专业服务技能、环境适应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的培训。高校在教学过程中应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经常组织学生参加“勤工俭学”、鼓励学生争当“社会志愿者”,督促学生将假期社会实践活动,以加强学生适应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情商的培养,在专业教学中多灌输交际思想,也可有针对性的组织一些活动,拓展学生的交际圈,锻炼和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再次,聘请酒店职业经理人授课。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观察角度,使学生了解酒店管理人员的日常工作和管理模式,还可以解答学生对于酒店在实习生岗位设置上的疑惑和不解[3]。最后,提高学生心理素质。高校在培养管理人才的同时,应开展心理知识讲座、设立心理咨询室、模拟挫折训练等来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引导学生正确的解脱压力,积极面对挑战。

3.2从实习酒店看

一是要树立为酒店业培养人才的理念。酒店对于实习生的使用应着眼于为整个酒店行业的培养储备人才。二是要尽可能多提供一些实习岗位。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酒店业,酒店应尽可能多的为实习生提供实习岗位与轮岗的机会。在酒店正常运作的情况下,实习岗位设置应涉及前厅、客房、餐饮、康乐、销售、行政等多个部门;实习期较长的,应尽可能提供轮岗机会,2-3个月进行一次岗位轮换。三是要建立人性化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加强实习生的在岗培训和薪酬管理。在岗培训内容应包括基层岗位服务技能、管理能力以及其他职能部门运作情况的培训。对于实习生薪酬管理,要根据其工作中的表现给予适当奖励,以提高其工作积极性。

3.3从实习生看

一是提高对酒店实习的认识。实习生在实习之前就应对整个实习有一定的理性认识,了解实习目的,在实习中思考解除疑问。例如,在衡阳师范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酒店实习中,实习前由实习指导老师提供一些与酒店管理有关的论文选题,实习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题,边实习边研究,实习结束后进行论文比赛。既有利于激发实习生探求管理知识的欲望,也提升了酒店实习的层次。二是增强服务意识。实习生应当放低姿态,从主观上增强对基层岗位的认同感;充分意识到在对客服务中,可以学到很多知识,增强人际沟通能力和应变能力。

参考文献:

[1]彭惠军,田亚平.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三赢”实习模式探讨[J].商业经济,2007,(12):116-118.

酒店培训论文范文3

一、规范管理、制度创新

从2004年3月开始试点推行工学结合培养模式,截至2010年5月,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经济管理分院先后派出旅游管理、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学生共计393人,教师14人次前往企业生产服务第一线进行以顶岗实习为主要形式的工学结合实践锻炼(详见表一)。表一:经济管理分院学生实习情况统计表

(一)管理无盲点,层层落实,全面规范

为了保证顶岗实习的顺利实施,经济管理分院成立了实习管理与指导小组对学生的实习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管理和指导。实习生日常管理工作由实习带队老师负责,实习点有关问题由带队老师定期向实习管理与指导小组汇报,并建立重大问题应急反应机制。学院实习管理与指导小组老师定期到各实习地点巡视指导,了解实习生的相关情况,处理相关问题。针对学生在顶岗实习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经济管理分院制定了一系列顶岗实习管理制度规范,以严格的制度来保证管理到位、教育落实。具体制度包括:实习计划、实纲、学生实习守则、实习考评制度等。

(二)创新工学结合模式,服务社会“零距离”

在旅游管理专业酒店顶岗实习取得良好效果并积累一定经验的基础上,经济管理分院充分调查与分析社会需求后,结合工商企业管理专业05级的教育教学实际,创造性的制定了2007—2008学年度《工商企业管理专业05级“鱼凫班”“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实施方案》。经过前期学生自愿报名、选拔组班、岗前培训,46名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圆满完成了在鱼凫国都温泉大酒店为期一年的实习,并同时完成了必修课程的学习,顺利完成学业。达成了学校与企业间、教育教学内容与社会实际需求间、学生与用人单位间的“零距离”结合,真正实现开门办学,与社会需求、市场需求接轨,并尽可能降低学校办学成本、学生完成学业的成本以及学生就业的机会成本。同时,方案的科学有效实施,也有利推进了05级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等各项工作健康、稳定、持续地不断向纵深发展。

(三)创立学生科研方案,鼓励学生实践研究

2008年,06级旅游管理专业学生酒店顶岗实习期间,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践思考和思维创造能力,同时督促学生在实际工作岗位上将所学专业理论与岗位实践结合,思考创新并形成阶段性成果,经济管理分院在2006级旅游管理专业驻金苑酒店实习生中首次实施了“实践课题研究促进方案”。根据方案,分院成立了专门的学生课题研究促进基金,用于学生实践课题研究的资助和奖励。学生课题研究的范围主要包括实习企业的日常管理、部门运营、对客服务、产品创新;实习团体学生成员的管理方法研究与正向引导;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可行性模式探索等三个方面。此举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参与实践创新研究的积极性,两年来,共计有12个学生课题小组通过了学院审定,正式开题并顺利结题。

二、企业一线实践,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

(一)选派青年教师深入行业一线,不断实践提高

几年来,经济管理分院先后选派旅游管理专业青年教师游红霞、杨胜龙、万婷春、王婷、叶春近等于2004年至2010年间分别前往遂宁市明星康年大酒店、成都温江鱼凫国都大酒店、广西南宁最佳西方(精品)红林大酒店、广东汕头金苑大酒店担任酒店实习带队指导教师,除了做到有效地规范学生的教学实习,加强教学实习管理与考评外,均在酒店担任了一定职务负责相关工作。在管理学生的同时自身也得到了提高,为今后的教学工作积累了更多的实践经验,收获了专业领域和酒店业管理服务方面更为丰富的理念和技能。04级旅游管理专业酒店实习带队老师万婷春在进行实习生管理的同时,更参与到企业的实际工作中,在国际五星级红林大酒店培训部担任培训助理一职,顶岗工作达半年时间。通过酒店实际工作的锻炼,她对整套酒店培训管理工作体系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学习掌握,熟悉酒店人力资源部各项工作政策、程序及酒店人事管理工作实际状况;全面了解酒店的整体管理运行体系及各部门基本情况;对高星级酒店的人才需求实际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还具备了酒店行政人员专业素质及实际工作经验,成长为一名优秀的高星级酒店培训管理人员。

(二)以实践推动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水平

完成实践锻炼后,专业教师们纷纷将实践收获运用到教学工作中,对旅游管理专业《饭店管理概论》、《餐饮服务管理》、《茶文化与酒文化》等多门课程进行了改革和重建,专业教学水平有了显著提高,课程教学的实践性内容得到极大的丰富和补充,获得学生的一致好评与欢迎。旅游管理专业教师杨胜龙、万婷春将酒店企业培训的方法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收到良好效果。在学院2006年度名师示范课竞赛中杨胜龙老师获院级一等奖,在学院2007年青年教师技能大赛中万婷春老师获院级一等奖,在学院2010年说课比赛中叶春近老师获院级二等奖。

三、育人创新,终获累累硕果

经济管理分院推行在以工学结合为基础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来,学生不仅通过顶岗实习了解到了更为丰富的行业实际,提高了专业技能水平,更锻炼了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积累了实践工作经验,为毕业后真正进入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理论结合实践,增强学生专业水平

通过一线服务实践,学生把书本知识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思考,进一步完善和强化自己的专业知识体系。学生们把实践中的所思所得写成了实习报告,毕业论文研究的方向。2004年以来,实习学生共上交实习小结、实习报告达650余份,完成与实习相关研究论文50余篇。其中,04级旅游管理专业学生郑蒋萍以实习酒店红林大酒店大堂吧酒水种类为研究对象写成《大堂吧酒水种类可增加性的调查》一文被评为04级优秀毕业论文。05级旅游2班学生崔文婷将在金苑酒店前厅部的实习工作中的思考所得写成《金苑大酒店前台接待服务工作探析》一文被评为了校级学生优秀实践论文。

(二)锻炼社会适应能力,提升个人综合素质

在酒店的实际工作锻炼中,学生们都经受了前所未有的考验,社会适应能力大大增强。陌生的生活环境锻炼了学生的环境适应能力与吃苦耐劳精神;在与同事、上司的相处中增强了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与沟通能力;同时酒店复杂的工作环境更是最好的教材,学生在逐渐适应的过程中慢慢体会着职场生存之道,完成了从学生向员工的角色认知改变,极大丰富了他们的社会工作经验。

(三)适应社会人才需求,受到企业广泛认可

酒店培训论文范文4

民办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中面临社会环境的压力、学校角色定位的滞后、酒店注重短期效益等困境,为应对这些困境,新形势下,民办高职院校可以采取引入社会力量的支持、专兼职教师配比得当、完善“双师型”教师队伍、设置弹性的教学规划与严密的实习管理制度、建立企业参与培养人才和实习结束后的考评机制等方式,凭借自身较灵活的管理优势、过硬的学生综合素质等,在校企合作中占有更加重要的位置。

关键词:

民办高职院校;酒店管理;校企合作

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能适应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具有强技能的实践型和应用型人才。较强实践性和应用性需要高等职业教育天然的具有区别于一般的大众高等教育的特点。《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了“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职业教育培养模式”“支持职业教育实训基地、中高等职教示范学校建设,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职业教育发展方针。随着政府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和投入的增加,职业教育迎来了蓬勃的发展趋势。以就业为导向是大多高职院校的办学方向,而“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教育模式也日益成为高职院校培养优秀人才和提高就业率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对于民办高职院校而言,高就业率往往与学校的继续发展紧密相连。于是相对于公办高职院校和一些普通本科院校校企合作的如火如荼,民办高职院校从一开始便在诸多方面面临困境和挑战。本文拟以酒店管理专业为例,探讨新形势下民办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机遇与挑战。

一、民办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

(一)社会环境的压力

随着“十二五”期间国家对职业教育投入的加大,“十三五”期间职业教育依然会成为政府关注的焦点。加之市场经济对技能型人才需求的加大,高等教育改革势必也会由大众教育逐步向职业教育倾斜,这也就意味着会有越来越多的普通本科院校转向职业教育。这一方面会使职业教育的政府投入继续加大,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注入活力;另一方面,公办高职院校和加入职业教育的普通本科院校会进一步积压民办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空间和层次。尤其对没有校办企业或企业型民办高职院校而言,其压力更大。而且随着高中适龄学生数的逐年减少,大量民办高职院校面临生源短缺的困境,可提供毕业生的数量的不足,也导致校企合作难以深入甚至难以为继。

(二)学校角色定位的滞后

校企合作培养人才是对学校、学生和企业三方都有利的办学模式,但在多年校企合作的实践后,学校方的角色定位却慢慢出现了滞后,主要表现在:(1)相对固定的规章制度和杂乱的课程设置的制约。作为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大多都制定了相对固定的教学计划,且其教学计划的制定多会早于学生进入酒店实习、实训的时间,这导致学校往往难以对实习情况进行有效预测,也较难适应多样化校企合作模式的需要,也导致在校企合作发生纠纷时,学校无法找到合理的制度依据保证学生的权益。同时,为吸引相对较多的生源,大多民办高职院校在课程体系设置上也往往显得杂乱无序,甚至在大部分的课程设置中,一些无用或无关的课程占到了相当大的比例,其教材的选用也通常不适应培养实践型和应用型人才的需要,缺少对企业和学生需要的调查,导致学生对专业认知的迷茫和理论知识的落后。(2)师资队伍和实训室建设的制约。相对于公办高职院校和普通本科院校,民办高职院校在师资建设上往往缺乏持久的投入。人才流失也成为制约民办高职院校发展的重要因素。甚至有的民办高职院校出现过一个学期同一门课程的专业教师出现多次更换的现象,这对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是非常不利的,也会使学生对专业认同感急剧降低,更遑论建设“双师型”的教师队伍。另外,大多数民办高职院校的实训室建设均重投入而轻规划,只能为学生或教学提供较简单的实训操作场所,难以适应酒店行业不断更新变化的实际。且部分实训室设备对使用者的要求较高,也导致实训室师资队伍的不足。(3)对校企合作前景认知的制约。在就业压力下,部分民办高职院校为追求高就业率,在没有全面考察的情况下盲目追求校企合作的成功率或合作酒店的数量,在选择合作酒店时,只看重酒店的规格、实习生的工资水平及酒店提供的所谓“管理费”等因素,而对酒店的管理制度、企业文化、学生未来的职业前景等均没有细致的了解,这往往会导致多数学校和酒店难以形成长久的合作关系。

(三)酒店注重短期效益

在校企合作中,酒店参与度往往较高,一方面,由于作为劳动密集型服务行业,酒店对人才的需求迫切,加之酒店的员工流动性较强,更推动酒店积极参与到校企合作中来。另一方面,实习生的实习工资较低且较好管理,酒店可以达到节约成本和最大限度的使用人力的目的。这直接导致了部分酒店只注重短期效益,功利性较强,只是把校企合作作为填补员工缺口时的应急办法,将实习生安排在最苦最累的第一线,想方设法延长学生的实习时间。酒店虽然会对实习学生进行岗前培训,但往往培训时间较短,学生还来不及将“学生”和“职业人”的身份进行转换时便已经开始上岗工作,且工作时间较长,也不会对学生的职业成长进行规划,没有形成有效人才储备机制的意识。这些往往会导致学生对实习产生抵触情绪,影响他们对酒店行业的认知和信心,甚至会影响他们实习结束后的就业和择业。故在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行动上,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上,酒店的参与度均不高,往往站在自己的经济利益的角度考虑问题而忽视学校的社会责任,这些也会造成校企双方合作难以持久和深入。

二、新形势下民办高职院校对校企合作困境的应对

(一)引入争取社会力量的支持

相对于公办院校和转型职业教育的普通本科院校,民办高职院校在政府的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方面明显存在劣势,尤其是对于没有校办企业的非营利性民办高职院校而言,学校想得到良好的发展单靠政府的拨款和学生的学费是难以支撑的,此时可以考虑适当引进社会办学力量。可以接受知名校友、致力于教育的优秀企业家或合作企业的捐赠,同时学校可以以适当的形式予以回赠,如建立冠名班、设立名誉董事、企业订单式培养等。福建华南女子职业学院其前身为国内较早的教会学校,从建立之初就秉承着服务社会的“受当施”理念,复建以来,从捐建教学楼、设立奖学金到学院顶层规划均离不开众多校友的支持。

(二)专兼职教师配比得当,完善“双师型”教师队伍酒店管理专业作为一门实践性强的技能学科,要求从业教师既要有丰富的行业理论知识,又需要具有一定的行业从业经验和技能,能及时的将行业最新的动态和发展传授给学生,从而建立优秀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但对大多数民办高职院校而言,在师资力量有限的情况下构建“双师型”教师团队,可以采取专兼职教师配比合理和专职教师企业短期实践的方式进行。酒店从业者每天面对的是不同的人,所遇到的情况每时每刻也会发生变化,这就要求学校所聘用的酒店兼职教师既要拥有熟练、精准的服务技能,又要具有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与技巧。专职教师企业短期实践可与学生入酒店实习同步,这一方面可以培养专职教师的企业实践技能和经验,了解酒店最新的行业动态与变化,另一方面也便于及时了解学生的实习环境与过程,并能及时解决学生实习中遇到的困难。另外,专职教师的企业实践,可以由学校或专业与酒店协商后采取与学生实习相异的方式进行。

(三)设置弹性的教学规划与严密的实习管理制度

酒店行业具有明显的淡旺季,从经济利益的角度考虑,酒店总希望能在淡季的时候尽量节约生产成本,而在旺季的时候人力成本能及时的填补。而学校方面因为较为固定的教学计划和规章制度的限制,往往很难与酒店的人才需求同步,甚至有的时候会出现时间方面的错位,导致校企合作时不愉快事件的发生。学校可在制定教学规划时,积极咨询和参考合作酒店的意愿并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安排较具弹性的教学计划、教学时间,以寻找校企合作的最佳契合点。同时鉴于酒店行业实践性强的特点,在课程设置上应加大实践性课程的比例,适当减少理论课时,也可以在理论课程中增加培养学生能力的环节,如礼仪培训、课内辩论、情境模拟等。在实训室的管理和建设上,也应聘请行业专家或酒店兼职教师全程参与,尽量为学生提供一个仿真的模拟实训环境;还可以申请合作酒店将淘汰的客房布草或餐厅餐具等捐赠给实训室,以供教学时使用。另外,较为完善、严密的实习管理制度也有利于校企合作的持久与和谐。例如,请假制度、更换实习单位制度、提前结束实习制度、安全管理制度等。实习管理制度的完善,一方面便于指导教师在学生出现实习困难或问题时有制度依据,另一方面也能约束学生的行为,减少校企合作摩擦事件的发生。

(四)建立企业参与培养人才和实习结束后的考评机制

民办高职院校应邀请合作企业参与到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中,以满足企业对人才能力的需求。同时,学校也可以凭借自身的优势为酒店的人才成长提供进修的场所,或者与酒店合作建立订单班等,让企业从源头即参与到校企合作中来。大多数民办高职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在学生未进入酒店实习时便安排了学生制作毕业论文(设计),作为学生毕业考核的硬性标准,却没有对学生半年或更长时间的企业实践效果进行检测。毕业论文(设计)形式对以培养实践型和技能型人才为目的的高职院校来说,其形式往往大于意义。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尤其是民办高职院校的学生)学习成绩并不突出,大多只能进行简单的行文,其毕业论文(设计)往往有文无论,且多抄袭自网络。对较具政策弹性的民办高职院校来说,建立实习后考评机制代替以往的毕业论文(设计)的毕业制度,更具实际意义。如,可以以竞赛的形式,安排在不同酒店实习的同学进行业务上的比拼,也可以以情境模拟的形式考察学生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等。

三、结语

总之,酒店管理专业服务人的特点决定高职院校进行校企合作的必要性,而校企合作培养人才也是高职院校的教学活动与企业需求进行完美对接的重要方式。对民办高职院校来说,校企合作是学校得以长远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国家加大职业教育投入的大背景下,民办高职院校应利用自身较灵活的管理优势、过硬的学生综合素质等,在校企合作中占有更加重要的位置。

作者:美玲 单位:福建华南女子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李文芳,陈荣坤,陈樱,付建丽.校企深度合作动力机制构建研究———以酒店管理专业为例[J].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3).

[2]周莉.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5(3).

[3]李健,刘超慧,温月振.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企业动力不足的原因分析[J].品牌,2015(7).

酒店培训论文范文5

论文摘要:我国酒店行业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但是酒店在人力资源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却日益凸显,而营销人才也正是酒店发展的一个关键,如何解决好这一问题成为酒店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从我国酒店行业的发展现状入手,结合酒店行业在营销人才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探讨做好酒店营销人才人力资源管理的实用性对策。 经济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再加上旅游业的推动作用,我国酒店行业的发展速度也越来越快。与此同时,酒店业内的竞争也有愈演愈烈之势,这种激烈的竞争不仅仅体现在酒店客源市场的竞争,同时也体现在酒店业内的人才,特别是营销人才的竞争,我国的酒店行业已经成为人才流动最为频繁的行业之一,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了酒店行业的深层次发展,做好酒店的营销人才人力资源管理已经成为酒店发展道路上的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本文从我国酒店行业的发展现状人手,结合酒店行业在营销人才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探讨做好酒店人力资源管理的实用性对策。 经济

一、酒店营销人才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

我们都知道,不管是在哪一个行业,21世纪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只有好好地把握住人才这一发展因素,才能在21世纪今天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酒店行业也不例外。酒店如何做到更好地吸引营销人才、留住营销人才、发展营销人才,如何营造一个适合酒店生存和发展的营销人才人力资源管理氛围,已经成为酒店在发展道路上要直接面对的一个问题,做好这一方面的工作,也是保障酒店健康发展的一个关键。

只有做好酒店的营销人才人力资源管理,才能在残酷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帮助酒店企业吸引到优秀的营销人才,也才能为企业留住真正需要的营销人才,同时也能让这些营销人才得到更好地发展空间,为酒店可持续的良性发展提供更好地人力资源的保证。只有酒店管理者真正地做到重视营销人才人力资源管理,营销人才人力资源管理才能真正地发挥出其重要性的作用,也才能保障酒店的健康稳定发展。

二、酒店营销人才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薪酬待遇机制有待优化

由于我们国内酒店营销人才一直处于—种流动性大的状态,所以酒店管理者往往就有意识或无意识地不重视薪酬待遇机制。在招聘营销人才的时候,往往也只是想到的是满足酒店短期内的需求,而没有考虑到酒店长远发展的需求,所以对新招聘的营销人才薪酬待遇往往也是不固定,随机性比较大,所以使得营销人才在酒店干了一段时间后由于薪酬待遇方面的问题而选择跳槽,所以也就形成了一个恶l生循环,营销人才的流动性也就越来越大。所以如何完善好薪酬待遇机制,成为酒店留住营销人才的关键。

(二)缺乏对企业营销人才的在岗培训

我们知道,不管是酒店行业还是其他的服务性行业,对于营销人才的文凭要求一般都不会像其他管理岗位或者技术岗位那么高,营销人才的入门门槛相对来说比较低,所以酒店招收的营销人才在综合素质方面也相对来说不会很高。但是,现在的酒店行业却也往往忽视了对酒店营销人才的在岗培训,很少给这些营销人才提供再培训的机会和提升的空间。而员工的培训也往往是企业发展和员工自身发展的一个关键,对员工的培训往往直接决定了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和发展传统。可以预见,如果一个文化程度不是很高的酒店营销人才,没有接受过酒店的系统培训,那么他对于这个酒店的酒店文化以及其它的一些关乎酒店发展的实质性内容都不大可能会了解,那么对最终的营销工作来说,能带来的也就只剩负面的影响。(三)酒店对营销人才的绩效考核机制不健全、不科学

目前,我国酒店对员工的绩效考核经常会流于一种形式,绩效考核机制往往不能有效地起到对酒店员工的激励作用。而绩效考核对于一个企业的发展来说往往也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完善健全的绩效考核机制往往能够激发起员工的工作热情,也能够更好地帮助企业留住人才。所以对于酒店行业来说,绩效考核的重要性同样应该受到重视。并且对酒店营销这种特殊的人才,更加应当有一种特殊的绩效考核方式来适应这种人才的需求,而不能仅仅只统一地运用一种绩效考核方式来对整个酒店的员工进行考核。酒店管理经营者只有真正认识到,帮助酒店营销人才提升自我,实现其个人目标,增强酒店与营销人才之间的情感交流,做到以情制胜,才能从根本上真正的做到吸引营销人才、留住营销人才、发展营销人才。

三、如何做好对酒店营销人才的人力资源管理的策略

(一)完善薪酬待遇机制,将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纳入机制中

酒店在招聘营销人才的时候,就应当从酒店对营销人才的长远需求出发,制定出一套合理的招聘方案。并且在招聘之初,就将完善的薪酬待遇情况告知应聘者知道,并且将对应聘者以后的职业生涯规划引入到招聘之中,让招聘者一眼就能明白他在这个单位以后的发展方向和发展前景。并且应聘人员也能更加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条件是不是真的符合酒店营销类工作的需求,这样既能节约双方的时间,同时也能更好地提高效率。

(二)重视对酒店营销人员的在岗培训

酒店在对营销人员的职业生涯规划中就应当加入对营销人才的在岗培训的内容,同时也应当从酒店自身的特点出发,结合自身的发展需求对营销人员进行针对性的在岗培训。像对经济型酒店或者是对星级酒店的营销人员的培训内容肯定就是不一样的。只有酒店经营者真正做到从酒店的实际发展需要和酒店营销人员自身的实际需求出发,针对酒店营销人员制定出一套合理、科学的在职培训计划,才能真正促进酒店和员工的共同发展。

(三)完善对酒店营销人员的绩效考核体系

通过对营销人员的绩效考核,为酒店营销人员提供一定的发展和升迁的机会,帮助酒店营销人员实现自我需求也是对酒店营销人员的一种职业生涯规划,也是相当重要的。酒店经营者只有重视对绩效考核体系的完善,改变对酒店营销人员这种不合理、不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才能真正做到从根本上激发起酒店营销人员的工作热情,满足营销人员的心理成就感,也才能从根本上留住优秀的酒店营销人才。

[参考文献]

[1]邓易元.酒店管理中的激励理论的新应用[J].中国商贸,2010(20).

[2]刘明广.旅游饭店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10(12).

酒店培训论文范文6

关键词: 国外旅游教育 旅游管理专业 教育改革策略

近20年来,我国旅游业高速发展,目前已跃居全球第三大入境旅游接待国和第四大出境旅游消费国。同时,我国旅游业的国际化、专业化、特色化趋势更为明显,这就要求旅游从业人员有更高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也对我国旅游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对国外知名旅游类学院或高校的相关信息进行了查询、分析,尤其是对康奈尔大学、罗森酒店管理学院、普渡大学,乔治・华盛顿大学4所高校的教学模式与国内进行了对比研究,并结合我国旅游管理教育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国内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专业方向划分过细

多年来我国旅游高等本科教育统一为旅游管理专业,2010年酒店管理专业增补为目录外专业,2011年设为正式本科专业。多年来,为了与我国旅游行业对口,旅游管理专业划分了细化的专业方向,涉及:酒店管理、餐饮管理、旅行社管理、旅游物业管理、旅游交通管理、商务旅游与会展等不同方向。每一个方向都设有专门的专业课程和知识技能培训方案,但又统归于旅游管理大专业[1]。由于目前我国旅游教育的综合水平、师资力量尚处于较低水平,且英语、政治等基础课程占用了大量的学时,少量的专业课程和实践学时用于分配到如此多的专业方向之中,人为地分散了师资力量和教学资源,培养的学生往往对于每一个方向只能了解一点皮毛,无法深入,特别是技能,到企业就业必须从头学起。

(二)课程设置偏离行业需求

目前,我国一些高校在进行课程设置时,缺乏对旅游行业的深度的调研和分析,在讨论课程设置时也没有经验丰富的旅游业界人士参与。同时,由于我国高等教育教学计划更改手续烦琐,可以更改的课程数量较少,且教学计划修订周期较长,使我国高等旅游教育课程的设置长期与业界的需求脱节。

此外,我国大约70%旅游高等教育是从相关专业转型而来[1]。在制订教学计划和设置课程方面,受原专业课程体系的影响较大,因人设课的现象十分严重。如从地理专业转向旅游教育的,在课程设置中偏向地理类课程;从历史专业转向旅游教育的,则以史学课课程为主,导致教学与实际人才需求的知识结构脱节。

(三)师资力量较为薄弱

由于我国高等教育旅游专业发展迅速,近年来,高素质旅游师资力量严重缺乏,多数高校的旅游师资是从其他专业转行而来,专业知识、教学水平、实践经验有限。同时,我国本科高校教师岗位有限,教学评估对教师的学历有较高的要求,一般要求有硕士或博士学位,而有硕士、博士学位的多为应届毕业生,缺乏旅游实践经验。有丰富旅游实践经验的旅游从业人士很难跨越学历限制,进入高校师资队伍。这在一定程度造成了我国高等教育旅游专业重理论、轻实践的现状。

二、国外高校旅游类专业教学、管理模式介绍

(一)专业设置

国外没有旅游管理这个专业,而是设置了接待业管理、休闲学、酒店管理、会展专业、餐饮管理等专业。从专业名称来看,我国的旅游管理更偏向于培养旅游企业管理和行政管理的人才,而国外则偏向培养高素质的服务类人才。

国外高校旅游类专业在大学前两年不确定专业,而是学习服务业的基本知识,实习后再进一步确定专业。这样可以先让学生在服务行业实践、体验后再选择专业或专业方向,更有利于学生科学评估自己的优劣势,选择自己喜好、专长的专业方向。

(二)教学设施建设

国外旅游类高校一般都有自己的教学酒店,且教室及教师办公地点按高星级酒店的标准来进行装修、布置,让学生和教师每天在实战的环境下工作、学习。习惯成自然,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服务意识,养成了专业型的工作、生活习惯。教学酒店多采用双重管理,院长(老总)必须要对教学负责,同时要对教学酒店负责,且必须自负盈亏。

(三)课程教学

1.重视通识教育和沟通知识教育

美国的大学所有本科都是120学分且除专业课程外,强调通识教学模块和沟通基础模块。通识教学包括企业运营管理类、管理的组织行为类、人力资源管理类、财务会计类、参与管理类模块。近年来,通识教育逐步重视信息类、法律类的知识教育。沟通知识教育主要培养学生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

2.重视实践教学

国外教学计划遵循理论-实践-理论的原则,深化提高学生的知识能力。在时间分配上,其实习占整个教学时间的60%,教师现场指导,把理论贯穿到实习中去。而美国康奈尔大学的酒店管理学院的办学模式主要是以综合性大学为依托,根据旅游专业综合性很强的实际特征,在课程设置上、学时分配上既注重基础理论又突出特色。他们要求其本科生在大学4年内必须完成800学时的实习,并尊重学生的意愿,允许广泛选择,掌握一技之长,力求全面发展,把广泛精深的理论和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

3.重视综合素质培养

国外的课程很少采用考试的模式测验学生学习效果,而是多采用论文或调查报告的形式。对学生论文要求非常高,要有第一手的数据,且必须是实地调研和认真思考的,多采用团队合作的方式完成。学生首先自由选择组建团队,无法组建团队的同学要么重修课程,要么经任课教师同意剩余同学共同组建成一个团队。团队需要提交论文报告,并进行宣读、答疑,如不通过,整个团队成绩会受到影响,甚至全部重修课程。这种考核形式既锻炼了学生综合利用知识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和沟通、表达能力,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4.重视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

学生上课的方式多样,学生可选择face to face mode(聊天模式)、fix model(教室授课形式)、video model(视频形式)中的任何一种,课程通过内部网络在教室和图书馆直播,学生可用移动终端(如手机、笔记本电脑)共享教学资源。

(四)实践教学

1.3段式实习模式

罗森酒店管理学院采用3段式的旅游实践教学流程,要求学生必须完成初级-中级-高级实习过程,实习流程必须依次进行,且遵循理论-实习-理论的教学流程。实习过程必须达到1000小时[3]。其中初级实习只需从事服务业的相关工作,例如洗盘子、传菜等都可以。中级实习必须从事服务业中管理岗位或重要技术岗位的工作,如酒店的前台、旅行社的计调等。高级实习要求学生必须从事部门经理、主管及以上管理岗位工作。此外,实习单位必须学生自己找,学校不进行安排,只负责宣传,且学生的实习必须是带薪实习。

2.专人负责型实习管理模式

实践教学采用专人负责制,每个专业一般有2-3名专业实习带队老师,全程对学生实习进行跟踪,负责对实习学生的指导与管理。

3.实用型方案策划模式

在毕业论文方面,本科生不需写毕业论文,而是针对某一个旅游企业,做一个能高度融合所学知识的实用性很强的project(策划方案),如营销、财务管理、人力资源、项目开发、主题活动等方面的方案,并进行答辩或试用。

三、对国内旅游管理教育的启示

(一)明确专业定位

将专业的管理人才的定位转向高素质服务人员的定位,加强素质教育,培养一专多能的旅游人才。在旅游教育中,应加强通识知识、沟通知识、信息知识、法律知识的教育,使学生在打下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和掌握运用专业知识能力的同时,培养良好的服务意识,强烈的事业心、敬业精神,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和人际沟通能力,使学生具备较强的情绪自控能力、较好的与人合作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以及面对挫折与失败的耐受力、较好的身心素质等。由于旅游人才属于涉外型的人才,因此要把英语水平、计算机水平、人际关系处理能力的提高作为一项重要内容。

(二)弱化专业方向

专业方向的设置虽增加了学生的“专”和“精”,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就业面和知识面,禁锢了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因而,需要在取消专业方向的基础上科学设置课程,减少固定课程的比例,增设活动课和选修课。

(三)优化课程设置

要特别注意协调好专业课、技能课与实习课之间的关系。旅游是个应用型很强的专业,需要大量的实践操作和实际经验,大部分专业课和技能课应考虑减少课堂讲授,通过搞好实践调查和增加模拟教学的途径实现教学目的。

同时,适当调整拓展课程体系,增加拓展知识课和选修课的比重。将大量不成熟的课程以学术讲座的形式进行,同时加强课外培养力度,提高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可以考虑通过考取“职业资格证”来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压力,并通过适当的选修课丰富教学内容。

(四)强化实践环节

争取建立自己的教学酒店,将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办公地点按星级酒店的标准进行建设和管理,逐步完善设施,构建情境化的教学环境,培养师生的服务意识和专业素质。

对现有的实践教学环节进行优化配置,减少单次实习的时间,增加实习的次数和类型,且要求每次实习的岗位有轮换,实行理论―实习―理论的交错教学模式,以较好地实现专业基本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综合能力训练的有机结合。

(五)争取国际合作

加强与国外旅游企业集团和科研机构合作交流、协作办学,吸纳国外的优秀教学模式和先进办学经验,共享国外优质教学资源,在旅游院校培训师资队伍和学生队伍时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培养模式,创造政策扶持的有利的教学环境。

参考文献:

[1]彭青,谢旭东,程露悬.改革国际合作办学模式,提升旅游高等教育水平.旅游学刊,2003,(S1):155-158.

[2]代志鹏.国际旅游教育与研究述评.怀化学院学报,2007,26,(2):13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