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在国民经济的地位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商业银行在国民经济的地位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商业银行在国民经济的地位

商业银行在国民经济的地位范文1

关键词:特殊性;货币政策;金融市场

中央银行是一个特殊的金融机构,也是管理全国金融的国家机关。央行代表着国家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进行宏观调控、货币流通、信用活动和维护社会金融稳定的任务。央行有着国家机构的特性,但由于其主要采用经济手段去执行职能,并且具有一定的独立性,这让它与一般的国家政府机构也有着明显的区别。同样的,央行与一般银行也有区别,因为它不以盈利为目的。中央银行特殊的双重身份,让其在国家金融上可以发挥独一无二的作用。

一、稳定币值,有效避免通胀

从性质与职能的角度来看,中央银行在经济的运转中,处于控制者的地位。作为国家唯一的货币发行者,中央银行需要为经济的平稳运行提供良好的货币环境。中央银行根据市场的实际动态、全球金融大环境来判断适合的货币发行量,向社会的经济体系内有计划地发行货币,为经济发展提供原动力。

货币发行量决定着市场上的货币流通总量,货币发行过度,会引起通货膨胀;货币发行过少,会引起通货紧缩。只有当货币发行量是适当的,货币币值才能稳定,并保证社会的供需平衡。通货膨胀率因此也能控制在较为安全的范围内,社会的经济才会得到合适的环境供其发展。

中国自1988年以来一直实行以稳健为主的货币政策,以稳定币值为目标,防止通货膨胀、紧缩带来的对经济的冲击。1984年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履行中央银行职能,我国从计划管理体制逐渐变为了以国家调控为主的宏观管理体制。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的中央银行将保持币值稳定作为首要责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曾表示,中央银行的重点是切实保持币值稳定,然后才能在解决就业问题,经济增长问题上有所建树。这表明,币值稳定是进行其他经济活动的基础。

币值的稳定是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条件,货币供应量、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都是影响币值稳定的因素。值得注意的是,中央银行是能同时控制着三个因素的最高管理当局。这说明央行在直接控制货币发行量的同时,还需要对金融机构、金融市场进行管理。

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来说,中央银行还充当着它们的最后贷款人。这表明中央银行需要为社会的信用活动提供支付保障。在货币的具体投放、回笼的过程中,中央银行作为一国货币信用制度的中心枢纽,需要通过经济手段去对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货币运转进行监督管理。这种监督的目的是消除市场上的不稳定因素,让本国的金融环境尽可能的远离危险因素。

中国以及其他国家,都将稳定币值视为一个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因为币值的变动牵连着许多其他经济方面。然而,币值稳定与其他货币政策目标也有着矛盾之处。较为经典的例子是稳定币值与充分就业的矛盾。著名的菲利普斯曲线,直观地展现了物价变动率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而如何把握好币值与矛盾因素的平衡成了中央银行发行货币时又需要考虑的因素。所以,作为货币发行的起点,中央银行的每一次决策,调整都对社会经济有着牵一发、动全身的影响。

二、调节国民经济,改善经济结构

虽然市场有自发调节的能力,并且理论上可以达到“帕累托最优”。但在这种理论的前提是在完全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现实中的市场有着许多缺陷。我国的市场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仍是不完善的。1929年世界性的经济危机爆发后,政府干预经济已被普遍认同。市场需要“有形的手”,政府对经济的适度干预是一个必然的选择。由于中央银行的特殊地位,它在宏观经济的调控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央银行也是国家机构,在国家的授权下,它有权去干预宏观经济,只不过它不用行政手段而是经济手段。

中央银行对国民经济的调节主要有两个方面,总量调节和经济结构的调节。总量的调节不单单指货币发行总量,也包括信用量。货币发行总量对国民经济的作用即稳定币值及其相关方面。信用对国民经济的调节主要是在提供和创造货币以及资金的再分配这两个方面。在中央银行增加货币发行量时,可以注意到,通过商业银行的贷款等业务,可以创造出派生存款,出现多倍供应,这可以理解成为货币的创造。资金的再分配也可通过存贷款业务体现。中央银行在客观上控制了货币的信用总量,也就是从微观上约束了市场主体的经营活动,来保证经济的稳定。

中央银行可以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来调节信用的扩张和收缩。比如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可以间接的调节货币供应量。经济过热时,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商业银行的法定准备金增加,超额准备金减少。这对商业银行来说是个提示,说明现在要实行较为紧的货币政策。在发放贷款等方面,商业银行会更加严苛,不会轻易发放。这便起到了收缩信用的作用。相反的,中央银行在经济萎靡的情况下,会适度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扩张信用。中央银行通过对利率的调整,在公开市场上购买或卖出国债等方式,也是能起到影响货币供应量的作用。通过市场对政策的反应,来实现货币政策的目标。

中央银行对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应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我国政府近年来对小微企业和新兴科技企业的扶持力度比较大,中央银行也相应地通过信贷措施的调整,比如对贷款的增减、对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这些方式来配合相关政策。中央银行会根据经济运行的情况及时调整货币政策,引导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加大对国家重点产业的资金、物资投入,减少对高耗损低收益的企业的投入。这表明中央银行在经济结构的调整中起到了风向标的作用。现在由于环境污染的问题日渐严重,一些国家对重污染工业的投入有所减少,除了用行政、立法的手段来阻碍此类产业发展,通过经济手段来控制这些产业的资金链,可以对经济结构起到改善作用。

三、集中清算,加速资金周转

中央银行是全国的票据结算中心,通过集中办理票据交换、结算、资金转移的方式,帮助金融机构更快地进行业务结算。集中清算的特点便是效率高,减少了商业银行间业务清算时,需要运输现金而产生的麻烦。有了集中清算,商业银行可以短时间内就将收到的存款作为贷款发放给缺少资金的企业,提高了贷款发放率;作为企业,也能及时拿到贷款,投入到生产经营中,扩大发展规模。从社会总体来看,集中清算也提高了资金的流动性,让资金有了更多的周转时间,并减少了现金的使用,避免了由于资金不能及时到位而造成的生产、流通受阻,进而为社会创造更多的收益。集中清算业务也能让中央银行随时了解商业银行的资金流向,企业的运行情况,从而对经济运行的趋势有更准确地预测,同时也起到金融监管的作用。

我国现在有上海清算所负责银行间的结算业务。随着近年来场外业务的蓬勃发展,有关场外业务的中央清算平台急待建立。2015年2月,中国人民银行了有关建立场外金融衍生品集中清算机制以及开展人民币利率互换的集中清算业务的通知。据最新消息,2015年11月外汇将被纳入集中清算。此措施对投资者来说可以降低风险,解决信用、流动性等问题。因为中央集中清算平台可以提供一个统一的标准,让入场的公司都得按规定行事,维护了市场秩序,让市场更为规范。这种统一的标准也方便了业务的快速结算,长远来看对我国的金融发展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四、稳定金融,防范风险

金融稳定就是防范金融风险和保持金融业务正常运转。金融业的稳定关系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为了保持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建立一个金融业监管体系来规范市场秩序则显得尤为重要。中央银行便承担了这个责任,因为它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有着密切的业务往来,是银行的银行,本身在金融体系中就是核心地位。同时,中央银行也是政府的银行,有制定政策和规定的权利,这种特殊性让中央银行可以有更大的空间发挥监管作用。

中央银行需要维护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第一点便是注重金融安全及,尽量避免金融危机对本国经济产生恶劣影响,并且能做到防止风险在系统内的传播。第二点是让金融体系内的各个机构能公平有效地竞争,不能因为恶劣竞争而破坏整体的经济发展。我国的“327国债”事件就导致我国的债券发展停滞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第三点是让经济个体对金融体系有信心,鼓励他们进行投资。

我国在2003年修订过的《中国人民银行法》中,赋予了中国人民银行维护金融稳定的职能,并设立了金融稳定局。需要注意的是,现在,我国的中央银行不负责对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信托等存款类金融机构的监督管理,这分别由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负责。所以,在我国由中央银行和三家金融监管当局等机构共同来维护金融稳定。分业监管并不说明我国中央银行的作用被削弱,中央银行有着自己特殊条件:金融机构的最后贷款人、高效的支付结算体系。这两点可以保证当某一机构出现流动性问题时有方法可解,而不会因此导致系统性的金融风险,甚至金融危机。

五、开展国际间金融交流与合作

全球一体化,让国际贸易、国际金融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因此中央银行在国际经济中的作用也令人注目。中央银行是政府的银行,是一国金融领域的最高管理者,在国际性的金融业务来往中,它代表的便是一个国家。所以,中央银行需要协调国际金融关系,推动国际金融开展,促进国际金融合作与交流。可以说,中央银行是国家对外开展经济金融往来与合作中必不可少的存在,起到了纽带的作用。

对外金融关系也是体现中央银行发挥地位独特性的一方面。中央银行对外作用具体体现在,无论是跨国的经济来往还是非经济的艺术文化来往,都会涉及到货币的兑换、支付、流通,中央银行作为货币发行者和管理者必然会在这种货币业务中起着关键作用。其次,中央银行代表着国家在国际间的金融会议中发表观点和签署合约,这对国与国之间的关系起到很大的影响。再者,在现行的信用货币本位制度下,世界各国的汇率之间的关联也越来越紧密。中央银行需要干预外汇市场,维持本币的汇率的稳定。近几年,美国一直想方设法使人民币升值,中国购买了大量美国国债,如果人民币升值,中国政府会损失较大。除了这个原因,保持人民币的汇率稳定对进出口贸易也是相当重要的。所以,中国人民银行一直在尽力保持本币的稳定。一般为了防止本币升值,会在外汇市场上卖出本币,买进外汇,以维持市场上的供求平衡。

无论在哪个国家,中央银行都居于一国经济金融体系的中心地位。因为中央银行为经济增长创造了基本的货币和信用条件,有助于金融的发展,并为经济稳定运行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并且不会让制度脱离了市场的发展。这对一国的经济运行来说,是极其重要的。而中央银行的这些作用与其特殊性是密不可分,正是源于其地位、业务、管理上的特殊性,中央银行才能与其他金融机构区别开来,为一国的金融、经济发挥自己的独特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军.论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及制度完善[D].华东政法学院,2005.

商业银行在国民经济的地位范文2

我国国有银行上市问题研究分析

以股份制形式组建银行,在国际上已经成为普遍趋势。从英国《银行家》杂志公布的2001年全球1000家大银行排名来看,按一级资本总额排名全球前50位的大银行当中,除我国的四大家国有银行外,全部都是股份制银行。而我国的国有商业银行由于产权结构的模糊性和不稳定性,导致了法人治理结构极不完善。亚洲金融风暴的一些事实表明,政府直接指挥商业银行进行资源的配置会扰乱金融系统的有序运行,阻碍资金储蓄的增长,威胁到金融秩序的稳定性,对国有企业和国有商业银行的长远发展十分不利。因此,我们必须对国有商业银行的产权结构进行再造并推动其上市,才能促进其长远发展。

一、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上市的动因

(一)外在动因

1.国有商业银行上市是政府推动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

金融体制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金融市场化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而国有商业银行的上市可以推进金融体制改革的进程。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潜力将会越来越大,如果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规模不能保持同步的扩张,不仅会制约我国金融市场的开放和发展,也会弱化金融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因此,在保证国家控股地位不变的前提下允许国有银行上市,可有效扩大国有银行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力,在大力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同时,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

国有商业银行上市是政府推动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结果。 基于目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弱竞争力,加入WTO以后,在一个充分竞争的环境中,如果不进行改革,我国银行业面临着客户边缘化、价值链边缘化、金融创新边缘化、人才边缘化的危机。国家追求的仍然是局限条件下的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然而,现代社会的金融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经济的核心,金融业具有极强的外部性,可以说,现代社会的各种经济关系都集中于银行,银行业倒闭或者经营管理体系不完善,会影响到一个国家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稳定。在这种预期下,政府必定要推动银行体系改革,寻求改革的良药。而我国的国有商业银行更加受加入WTO的冲击,外资银行的进入直接威胁到国有银行的生存,增加竞争力是其唯一的出路,因此改革也是自然的选择。

2. 国有商业银行上市是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外在要求

国有商业银行上市,有助于引入国际战略投资者,分散银行上市的风险,为银行业务拓展提供新的融资渠道。国有商业银行上市,必然会吸收一部分境内法人、机构和个人甚至境外的投资者作为股东。投资者购买银行的股票,目的是为了得到尽可能高的回报,如果银行经营管理者没能改善经营管理,提高银行的经济效益,利润较少甚至出现亏损,投资者就会“用脚投票”,抛出股票,给发行股票的银行施加压力。另一方面,在实行规范的股份制情况下,股东还可以通过股东大会“用手投票”,对经营管理者施加影响,促使他们努力改善经营管理,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3.国有商业银行上市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通过上市,国有银行可以改善自身资金结构,优化股权结构。我国银行的资金构成较为单一,与国外同业相比,资金经营质量和运作效率较低,而且不良贷款的比例也偏高。银行为达到上市要求而努力的过程,也正是银行剥离不良资产、改善资金结构的过程。同时,我国的绝大多数商业银行不是国有独资银行,而是政府、法人占绝对控股优势的股份制银行,这种股份结构在某些时候是影响和制约银行的管理和经营的。而上市则会使银行的股东数量呈几何级数增加,给银行带来的股权结构上的优化是显而易见的。近年来,我国改革力度较大,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科技教育、社会保障、国防安全、环境治理和保护、国企的解困等方面需要大量的资金,连年预算赤字,国家财政并不充裕,不容易拿出数以千亿计的预算用于补充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金。与此同时,我国民间资金相对充裕,居民储蓄已突破八万亿元,上市不失为充实银行资本金,提高资本充足率的好方法。这样可以充分动员社会资金,扩张民间投资渠道,减轻财政压力,优化金融资源的配置。

(二)内在动因

1.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需要

国有商业银行上市有利于建立明晰的金融产权结构和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现行的国有独资产权模式,导致了产权关系模糊、资本非人格化以及所有权与经营权难以分离、责权利不明、缺乏有效的自我约束机制以及经营效率和效益低下等问题的出现。目前,国有商业银行的法人治理结构也存在着严重的缺陷,董事会与监事会的设置以及经营管理层的任命基本上都是由政府决定,董事会形同虚设,监事会能否发挥有效作用也有待于进一步的观察。这种状况难以形成对经营管理层的有效约束,至于法人治理结构所包括的各个方面相互之间关系的协调就更无从谈起。国有商业银行上市改造,就是要建立与现代商业银行制度相适应的金融产权结构,使国有商业银行获得独立的法人产权地位和自主经营权,实行政企分开,彻底摆脱形形的政府干预。建立有效的内部权利约束机制,形成对经营机构和人员的产权约束,防止诸如“内部人控制”等问题的产生,使公司具有更大的稳定性和更长的延续性。

2.提高资本充足率、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需要

国际清算银行于1988年专门通过的《巴塞尔协议》中明确规定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8%。资本充足率代表了商业银行应对金融风险的能力,该比率越高,存款人的本金安全就越有保障。目前我国大陆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普遍未能达标。而上市有利于通过资本运营进行规模扩张,可提供补充资本金的来源渠道,快速提高资本充足率。从目前情况看,国有银行每年发放贷款以大约8000亿的速度增长,按照巴塞尔协议规定资本充足最低8%的要求,国有银行每年至少需要补充600到800亿的资本金,在目前财政赤字已达到相当高度的情况下,要求财政每年拨付几百亿元资金补充国有银行资本金的可能性不大。因此,通过上市在资本市场上融资,是提高国有银行资本充足率的有效途径。

国有商业银行上市有利于分散金融风险、实现资本的社会化,有利于提高整个国民经济的抗风险能力。目前,政府是国有商业银行的惟一出资者,在实际操作中,对它们的经营状况承担着无限责任。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技快速发展,金融风险也逐渐增大。在目前这种体制下,一旦出现金融危机,政府就被推到风险第一线。国有商业银行改制上市,更多的投资者出资入股,金融风险对政府的影响就小得多。另外,国有商业银行上市还可以疏通融资渠道。商业银行上市后,可以通过增发新股、配股等方式补充资本金,冲销一部分不良资产,提高银行资产的质量。深圳发展银行作为国内第一只上市的银行股,在10年的时间里,通过一次又一次的高比例送配,由原来的小盘袖珍银行股发展成为今天总股本达19.45亿元的深市“龙头股”,大大增强了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促进了银行规模的扩张和业务的拓展。国有商业银行应借鉴深圳发展银行的成功经验,抓住当前的有利时机尽快上市,并且在上市后,充分运用资本市场后续融资功能,实现资本的社会化,提高整个国民经济的抗风险能力。

商业银行在国民经济的地位范文3

关键词:社会责任;商业银行

中图分类号:F832.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1428(2006)12-0080-02

银行作为典型的商业机构,既依赖于股东的资本投入,也得益于客户、员工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以不同资源为银行所付出的努力。银行的公众性质决定其应发挥承担更多社会责任的示范作用。但是,什么是社会责任,如何承担社会责任,国内商业银行在理解和执行上还存在差异,本文就此做些探索。

世界银行将企业社会责任定义为:企业与关键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价值观、遵纪守法,以及尊重人、社区和环境等有关政策和实践的集合。该定义表明了企业社会责任既是企业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对其自身经济行为的道德约束,也是企业为改善利益相关者生活质量而贡献于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承诺。从跨国银行的实践看,有社会责任的银行所具有的基本特征:一是自愿履行社会责任,而非法律、规则和习俗使然;二是真诚推动与各利益相关者的互动;三是将经济、社会和环境等的追求都纳入银行战略目标予以考量。

商业银行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处于至关重要的地位,主动与时俱进、树立承担社会责任的新理念,对社会公益尽力并协助完成政府的公共事业政策,既符合股东群体的合理期待,也会赢得社会公众的广泛认可,有利于银行的长远发展,最终实现股东利益与社会公益双赢局面。

一、强化社会责任是银行的使命和职责所在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政府提出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施以人为本、全面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企业作为这一战略目标的重要载体,其运作强调要对“四方”负责――即对国家、对社会、对企业、对员工负责,承担“三项”责任――即经济责任、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

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对公司治理水平和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05年10月修订的新《公司法》增加了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反映了中国企业在承担社会责任方面新的认识与实践,如总则第五条规定:“公司从事经营活动,必须遵守法律、行政法规,遵守社会公德、商业道德,诚实守信,接受政府和社会公众的监督,承担社会责任”。这是中国第一次以法律形式明确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作为特殊的公众企业,商业银行在参与建设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应更加重视履行社会责任这一问题,把承担社会责任看成是建设和谐社会背景下银行对其自身经济行为的约束,看成是银行软竞争力的重要内涵。

二、强化社会责任是银行应对经济全球化、主动与国际接轨的需要

扩展全球视野、提高战略思维能力、建设“软实力”、把社会责任纳入银行战略等,都是银行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课题。包括国际性银行在内的跨国公司竞争已经从过去硬件竞争上升到软件竞争,从技术和产品方面竞争上升到企业社会责任理念以及商业伦理和道德水准的竞争。随着中国金融业的对外开放,中资银行应制定适应全球化发展要求的社会责任战略,严格按照国际惯例和国际社会责任标准进行业务管理和提供金融服务,从而使自己在竞争中立足于坚实的基础。

三、强化社会责任是银行顺应新技术革命发展混业经营的内在要求

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信息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广泛应用,极大缩短了银行与客户的距离,3A(Anytime、Anywhere、Anyhow)服务成为现实,以客户为导向推出的金融服务电子化和办公自动化系统,正改变着传统“劳动密集型”服务体系,高效的电子化设备和清算网络正逐步取代人工处理存贷款、清算和咨询等业务,为客户提供方便快捷的综合性金融服务。但新技术的应用,在促进客户消费多样性和投资理财需求,推动银行混业经营,进一步增加银行业务收入来源,提高银行盈利水平的同时,也向银行提出了同业竞争与金融风险控制等新课题。例如,如何维护客户信息不被泄露、如何保证银行资金安全等等。在新形势下,能否不断满足客户需求服务,已成为银行践行社会责任的具体表现。对于中小股份制银行而言,更是能否后来居上的关键所在。

四、强化社会责任是银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追求“基业常青”、“永续经营”和“可持续发展”是所有企业的愿望,其实质体现为企业从自身能力出发,持续履行社会责任的过程。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所拥有的资源和能力条件不同,履行社会责任的方式和内容也有所差别。在孕育期和求生存期,由于其所掌握资源较少,能力较弱,社会压力较大,企业仅能承担法律框架下的社会责任;步入高速成长期,随着企业自身实力的增强,在承担股东责任的同时,可从企业战略发展角度,思考更广泛利益层面的社会责任,包括对员工、客户、供应商等利益的满足;进入成熟期,企业已经积累了相当资源,并拥有了一定的能力,可承担起资源节约、社区服务、慈善和公益事业等道义层面的社会责任,塑造良好的社会形象。这一发展进程,银行也不例外。

五、编制和社会责任报告,树立负责任的银行形象

社会责任报告已成为当前跨国银行的普遍举措。通过社会责任报告,跨国银行与其利益相关者和公众良性沟通,阐释银行自身的价值观与责任观,公布自身在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业绩并披露需要继续努力的方向。近几年,随着中国企业公司治理的深化,国内企业社会责任活动日趋活跃,包括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中移动、宝钢集团、海尔集团、中国远洋、大众汽车等在内的一批大型企业相继开展了系列企业社会责任活动,并企业社会责任报告。2006年6月,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作为首家中资商业银行在网站《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从提升金融服务为民生谋福祉、积极参与帮贫救困公益活动、大力传播社区金融知识、帮助提升员工价值修养、支持开展环境保护工程以及确保股东利益最大化等六方面着手,全面阐释银行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实践活动,对承担社会责任工作进行有效的规范和指导,对银行未来提升企业社会责任提出发展目标和计划,将社会责任内化为全行员工的自觉行动,将帮助他人的行动内化为每一位员工的自我习惯,从而构建“行之以礼,出之以仁,成之以信,守之以诚”的企业文化。

国内商业银行应在借鉴境外跨国企业成功经验基础上,逐步探索、梳理与国际竞争格局相呼应、与中国金融改革相协调、与银行发展战略相结合的社会责任实践思路,并力行完善。

参考文献:

[1]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及中国社会科学院管理科学研究中心编.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2]Philip Kotler,Nancy Lee著,姜文波等译.企业的社会责任.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3]王志乐主编.公司责任――挑战还是机遇.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

[4]McIntosh,Thomas,Leipziger,Coleman.殷格非,于志宏译.全球企业公民必读――对社会责任的企业战略路径.企业管理出版社,2006

商业银行在国民经济的地位范文4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商业银行在促进国民经济稳步增长的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相关历史原因及其自身存在的某些方面的问题,使我国的商业银行金融风险控制面临严峻挑战,一方面是不良资产不断增加,另一方面是同业竞争伴随中国加入WTO而日益加剧,金融风险的传导方式和渠道越来越多,经营风险越来越大。因此在新形势下加强商业银行金融风险管理已经成为十分迫切的问题。本文主要针对当前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金融风险,综合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吸收国外金融风险管理的相关理论,,提出当前完善我国商业银行金融风险管理的思路与措施。

关键词:商业银行 金融风险 对策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而国有商业银行是我国现行金融体系的主体,对国民经济和金融运行起着主导作用。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将对未来经济和金融发展产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应,对国家的经济和金融安全具有决定性作用。同时,在世界金融业的迅猛发展中,国际金融竞争的新格局正在形成,这对加入WTO后的中国金融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客观上要求我国必须尽快提升金融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安全性。

1 国有商业银行金融风险现状分析

1.1 资本充足率很难维持和提高:资本充足率是保证银行经营安全性和稳健性的一项制度安排,它是制约商业银行资产规模扩张的界限。资本高低反映了银行抵御非预期损失的最终能力。因此,资本充足率指标是衡量单个银行乃至整个银行体系稳健性的最重要指标。理论上,没有资本充足率的约束,商业银行几乎可以无限制地扩张。鉴于银行风险的隐蔽性、滞后性和长期性,如果任由商业银行无限制地扩张,那么就会给商业银行带来巨大的风险,甚至导致银行破产,诱发“多米诺骨牌”效应,引发金融体系不稳定,爆发金融危机。正是出于这种系统性风险的担心,国际清算银行在80年代就颁布了旨在加强资本监管的《巴塞尔协议》。在市场经济成熟的西方国家,利用资本充足率的限制管理商业银行资产是一个通用的办法,这种管理会影响到银行资金的运用。

1.2 盈利模式单一、盈利水平低:近年来,国有商业银行在总体上都处于盈利状态。但是,盈利主要来源于利息收入,是政策性盈利。我国的存款和贷款利率由中央银行规定,商业银行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适当调整。这样,政策规定的存贷款之间的利差形成了利息收入,是商业银行的垄断性利润。当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利润来源的90%以上依靠利息收入,中间业务收入占全部收入的比重平均仅为8.5%。(中间业务产生利润的比例在中国工商银行为5%,中国农业银行不足4%,中国建设银行约8%,由于国际结算的优势,中国银行约17%)。相比之下,国外大银行的利润来源中,60%左右来自于利息收入,其余40%左右来自代客理财、资本营运和其他收入。美国花旗银行收入的80%来自于中间业务。这意味着,我国的商业银行市场竞争力较低。如果实现利率市场化,我国的商业银行前景堪忧。国有商业银行盈利能力极度低下,从资本收益率和资产收益率来看,排名都在700以后,尤其是资产收益率,居然还不到0.4%,换言之,国有商业银行运用的每100元钱在1年里还赚不到4毛钱。

1.3 体制不完善,内部管理落后:从银行内部看,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造尚处于初级阶段,公司治理结构、经营机制和增长方式、风险防范机制与国际先进银行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从现代商业银行的标准看,经营机制和增长方式还需进一步转变,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尚需进一步加强,人员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高素质人才紧缺,特别是管理类、专业类人才奇缺与低素质人员过剩并存是国有商业银行文化素质结构的现状。大批银行从业人员,尤其是一线人员知识陈旧,难以适应新经济形式的要求。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还应进一步健全。由于外资金融机构在国际声誉、薪酬待遇、激励制度、培训计划等方面比中资银行有较大的优势,国内银行人才外流将不可避免。

2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金融风险的防范对策

2.1 加强法制建设,加大执法力度:国家控制国有商业银行的手段主要有三种:行政手段、产权手段和法律手段。控制国有商业银行的程度也有三种情况:深度国有商业银行控制、中度国有商业银行和轻度国有商业银行控制。目前,我国只是初步进入了对国有商业银行进行中度控制的阶段,即主要依靠产权和法律手段控制,估计这一阶段将持续10年左右的时间。要进入轻度控制阶段就要更多使用法律手段,弱化其他两个手段。所以法制化既是国有商业银行现在改革重点,同时又是未来的改革趋势。

2.2 加强对商业银行风险的监管:监管部门的监督检查时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借鉴发达国家银行监管的经验,提出下列改进我国银行监管有效性的制度路径,以保持银行体系的安全与稳定。

2.3 完善我国商业银行金融风险内部控制体系: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诸多矛盾的形成和沉积,既有其自身管理理念、管理体制、管理手段的问题,也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即国有资产产权界定不明晰的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我国商业银行就没有资格和能力参与国际同业竞争。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一方面要借鉴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的经验,同时,又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寻找改革和深化的突破口,从而形成健全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系统。

3 结论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金融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趋重要,而占据我国金融业总资产近九成比例的商业银行对于对国民经济实现宏观调控、使社会资源得以合理配置与流动等方面也必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相关历史原因及其自身存在的某些方面的问题,加之金融全球化也使我国金融领域的活动越来越多地受到国际金融活动的影响,因而使我国的商业银行正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金融风险,其中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最大风险。金融风险的管理就是在准确识别和测量风险的基础上,利用各种技术和途径对风险进行规避、分散、控制和防范的过程。所以必须采取相应的方法及策略对金融风险进行管理,以保证金融安全、维护金融稳定、提高金融效率,进而确保商业银行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经济、服务于社会。

参考文献

[1] 苏国华.银行危机论[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

[2] 赵晓菊.银行风险管理[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商业银行在国民经济的地位范文5

如何切实加强我国银行业的“软实力”建设,把建设企业社会责任纳入发展战略已经成为当务之急。从国外企业的实践来看,履行社会责任对企业的积极影响要大于消极影响。尽管目前我国的商业银行在实践企业社会责任方面已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与发达国家金融机构的表现与成果相比仍存在诸多不足。本文介绍了目前国外银行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阐述了我国商业银行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意义,通过对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履行社会责任的现状及原因分析,就如何更好地推动我国商业银行全面履行社会责任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商业银行,社会责任,学习借鉴。

在当今西方发达国家,国际型大银行各自之间的竞争已经从硬件领域的竞争上升到软件层面的竞争,从技术和产品领域的竞争上升到企业社会责任以及商业伦理道德水准层面的竞争。银行的公众性质决定其应发挥承担更多社会责任的示范作用。但是,什么是社会责任,如何承担社会责任,国内商业银行在理解和执行上还存在差异,密切关注国际上企业与银行发展的最新动向,切实加强我国银行业的“软实力”建设,把建设企业社会责任纳入发展战略,推进金融经济和谐发展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一、什么是商业银行的社会责任。

世界银行将企业社会责任定义为:企业与关键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价值观、遵纪守法,以及尊重人、社区和环境等有关政策和实践的集合。该定义表明了企业社会责任既是企业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对其自身经济行为的道德约束,也是企业为改善利益相关者生活质量而贡献于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承诺。商业银行在当前宏观调控的政策环境下处于至关重要的地位,主动与时俱进、树立承担社会责任的新理念,对社会公益尽力并协助完成政府的公共事业政策,赢得社会公众的广泛认可,有利于银行的长远发展,最终实现股东利益与社会公益双赢局面。从跨国银行的实践看,有社会责任的银行所具有的基本特征:一是自愿履行社会责任,而非法律、规则和习俗使然;二是真诚推动与各利益相关者的互动;三是将经济、社会和环境等的追求都纳入银行战略目标予以考量。

二、目前国外银行履行社会责任的现状。

管理学界最有影响的学者之一彼得·德鲁克认为:任何一个组织都不只是为了自身,而是为了社会存在,商业银行也不例外。目前国外银行履行社会责任的现状如何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予以认识。

第一,政府与中介自律组织积极推动社会责任制度建设。一是成立了旨在推进企业和银行社会责任的相关组织。比较有影响的是美国社会责任商会(BSR)、英国的道德贸易促进会(ETI)、日本的良好企业公民委员会(CBCC)等。二是积极推动社会责任的制度与标准建设。美国是较早颁布法律对企业社会责任进行规范的国家,在其影响下,法国、英国、德国、荷兰等国也在各自立法中确立了倾向就业、工资、工作条件等问题的企业社会责任。与此同时,有关国际组织也进一步推动了社会责任标准的形成,例如美国的SA8000、英国的AA1000、德国的CSM2000等。

第二,越来越多的银行将承担社会责任列为自身的战略目标。一是注重随时将社会责任转化为商机。在这些企业和银行看来,社会责任与企业利润之间并不矛盾,甚至可以增加企业利润。在美国,企业社会责任已经成为企业形象诉求的重点,成为旨在塑造品牌形象的非价格竞争手段。在英国,汇丰集团认为,汇丰银行之所以能够连续多年获得全球最佳银行荣誉称号,关键在于该行在全球市场上积极承担各种社会责任,而其经营的成功又进一步推动了其对社会责任更大的投入。二是积极加入国际社会责任机构。按照国际社会责任标准约束自身的经营活动,已经成为国际型大银行的一种发展趋势。2003年6月,来自7个国家的10家大型银行在华盛顿正式加入“赤道原则”。赤道原则是根据世界银行和国际金融公司有关环保的指导方针起草确立的,采用这一原则的银行必须承诺贷款只投向那些能够满足具体环境保护要求的发展项目。目前,包括花旗集团、汇丰集团、美国银行、苏格兰皇家银行等在内的国际型大银行都采纳了这一战略,并将把上述原则应用于全球几乎所有行业的贷款项目,项目贷款人必须通过有关环保评估才能获得贷款。三是每年定期对外公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这些社会责任报告所披露的信息主要涵盖经济、社会和环境三大领域。花旗集团和汇丰集团分别从2000年和2003年开始独立的社会责任报告,明确阐释自己对于社会责任的观点以及履行社会责任的有关情况。

第三,对社会责任的认识不断向深层次渗透。公司治理是现代企业制度中最重要的组织结构。国外一些企业和银行正是从改善银行公司治理角度出发,从制度根源上、在更深层次上使社会责任得到更好履行。一是国际公司治理理念已经开始涵盖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在2004版《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公司治理原则》中,已经将“董事会的责任”一节中“董事会应该保证遵守适当的法律,并充分考虑到股东的利益”修改为“董事会应该具有很高的伦理标准,它应该考虑到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二是一些银行正在积极建立专门的社会责任管理机构。从2003年9月起,汇丰集团在其董事会中增加了与审计委员会、提名委员会和薪酬委员会并列的企业社会责任委员会,由3名独立董事和3名外部知名人士组成,负责监督社会责任履行情况和可持续发展政策实施情况。

第四,形成了有效的社会责任审计监察体系。在美国,为了对企业和银行履行社会责任状况进行了解,来自企业内部和外部的审计机构都可能对其进行审计。从外部审计来看,投资基金组织的审计既要确保资金投向有较高社会责任感的企业,也要确保接受投资的企业遵守投资者的要求;而消费者权益保护协会以及环境保护协会的审计则既要对公司履行社会责任起到监督作用,也要为消费者、投资者、政策制定者和雇员等企业相关利益者的经济决策提供信息。

三、我国商业银行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意义。

商业银行作为一种特殊的企业,他们的产品和品牌以及提供的金融服务同样受到市场、客户的检验,社会公众的认可。虽然商业银行自身没有义务参与直接宏观调控,但是在市场机制为基础的货币需求和投放的环境下,中央银行在运作其宏观调控手段(即存款准备金、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时,商业银行成为直接的调控对象和调控信号的最主要传递环节。商业银行对中央银行的调控手段反应最灵敏。为此,商业银行在调整自身运营中,客观上履行了其特殊的社会责任。为此,商业银行的高管层在取得成绩时,在制定战略发展时,应该明确在自身经营发展中应体现和承担的社会责任,把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同时,商业银行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对其自身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商业银行加大社会责任的投入,有助于打造和培养品牌,提高品牌的知名度。这种以提高社会福利建设为宗旨的投入,必然会进一步激发员工的凝聚力和责任感。它是一种重要的软性竞争力,是造就、扩大、培养优秀员工和优质客户的原动力。

第二,商业银行的社会责任投入与产出具有相关性。只有充分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有计划、有目标增大社会责任的投入,产生公众效应,促进社会福利的健全和发展,才有可能降低潜在的风险和成本。与此同时,由于提高了产品、品牌的知名度,在良好的社会环境特别是金融生态环境下,才能获得“社会稳定溢价”,从而保证融资的回归,它不但有利于增加企业的利润,还能提高股票的市值。

第三,社会责任的投入反映了企业形象的价值取向。商业银行品牌和形象的提高,有助于商业银行管理层形象的提高和价值的提升。而管理层、特别是高管层理念和形象的转换和提升,是加强和提高商业银行竞争力的核心所在。

四、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履行社会责任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总的来说,我国商业银行在取得良好经营业绩的同时,也开始积极践行其企业社会责任,如为员工提供良好的福利保障、修建希望小学、为灾区捐款捐物等。但是,我国商业银行在企业社会责任方面仍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第一,商业银行披露的社会责任信息不够全面和充分。国外先进银行披露的社会责任信息一般包括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既有定性描述也有定量指标,信息充分翔实。相比之下,我国商业银行对于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十分有限,并将社会责任等同于公益事业。

第二,少数商业银行公平竞争和诚实守信意识仍然淡薄。例如,一些商业银行极力排斥市场竞争,试图继续控制市场赚取“垄断”利润;一些银行采取回扣、请客等非正常方式争夺银行客户,破坏公平竞争的原则,银行反商业贿赂还任重道远等。

第三,部分商业银行自身利益与社会责任统筹兼顾不力。部分商业银行违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继续支持高污染、高能耗行业的发展,对信贷盲目增长不加控制,导致一些产业发展明显出现过热;忽视对小企业和“三农”的支持力度,造成国家宏观经济运行中出现冷热不匀。

分析这些问题,我们可以发现,我国商业银行并没有完全承担起企业社会责任。而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有很多,主要还是因为我国商业银行缺乏承担企业社会责任的内部动力和外部压力。比如,在内部上,我国商业银行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认识错误,也没有建立明确的企业社会责任目标和相关年度报告;在外部上,我国商业银行企业社会责任的评价和监督体系滞后,金融消费者也处于弱势地位,更为重要的是,政府和行业协会等非政府组织也没有发挥作用等。

五、学习借鉴先进经验,推动我国商业银行全面履行社会责任。

(一)树立社会责任意识,把社会责任的核心价值观融入商业银行经营中汇丰银行之所以能成为企业社会实践的典范,把企业社会责任的核心价值观融入企业成长是一个关键的因素。汇丰银行与社会共生的这种哲学理念,是其把社会责任的核心价值观融入企业成长的思想先导。我们的商业银行在经营中要牢固树立企业社会责任意识,首先,要正确认识到自身在国家宏观经济调控中有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不要因压缩了自身的信贷放款,对国家政策不满,或者不是百分之百地服从宏观调控大局而调整自身的运营。因为只有建立了良好的金融环境和金融秩序,才能保证商业银行的安全运营。其次,应清楚认识到自身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尤其是推动和促进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的作用,商业银行经营的好坏,必然体现间接、直接的社会责任,对其自身的发展和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直接的影响。第三,要把承担的社会责任意识与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和树立良好形象、打造品牌、为客户所认同等目标紧密结合起来。第四,要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使银行管理层和员工努力为社会多做贡献。

(二)健全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

从汇丰银行的实践经验来看,企业社会责任良好的实现基础是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这是外部董事占比小、有效监督机制不健全的我国商业银行所应该借鉴的。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在清晰界定商业银行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管理层以及与党委之间职责范围和相互关系的同时,还要妥善处理好以下关系:一是在董事会公司治理战略目标中将社会责任目标具体化;二是提高监事会监督权的独立性;三是健全问责机制。根据责任追究制度,一旦出现违背社会责任的问题,立即进行严厉查处。

(三)政府应积极推动银行承担社会责任。

汇丰银行主动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做法,与英国政府积极推动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有着密切关系。英国政府采取了大量的主动政策来推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同时调整政府在经济、贸易和其他政策方面的社会责任。政府还成立了旨在推行企业社会责任的组织———道德贸易促进会(ETI)和推动企业社会责任标准形成的国际组织———AA1000。汇丰银行的年度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就是全盘遵循AA1000标准执行的。英国政府在汇丰银行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中扮演着管理监督、有效促进、激励和客观评估的角色。

从我国来看,政府当前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要从《商业银行法》层面提出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加快出台适用所有在华商业银行的企业社会责任指引;强化商业银行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并定期公布社会责任报告;要求商业银行严格执行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二是建立适合我国商业银行的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通过鉴定政府的鼓励与引导,使我国商业银行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态度从“不愿意”上升到“我愿意”阶段,自觉承担企业社会责任。三是完善银行业协会,注重发挥银行业协会对银行社会责任的引领和推动作用,以及通过带头银行业社会责任报告,充分向社会披露银行业在承担社会责任中的角色。

商业银行在国民经济的地位范文6

关键词:银行业;区域经济;关系;建议

作为现代经济正常运行的核心,金融业对经济的支持和调控作用越来越明显。并且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在国际金融强有力的冲击之下,以银行业为主体的金融活动需要积极改进服务手段,合理调整信贷机构,加强风险管理,以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区域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因此,认识银行业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密切联系,充分发挥银行业的积极作用,合理配置资金,优化产业结构,利用银行业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成为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和进步的前提。

一、银行与银行业的具体含义

(一)银行的具体含义。准确来说,作为一种金融机构,经营货币和信用业务是银行的重要业务,它通过发行信用货币、调剂资金供求、管理货币流通、办理货币存贷与结算的方式,充当起信用的中介人,是国民经济的枢纽和现代金融的主体,按照不同的类型,银行可以分为:中央银行、投资银行、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和世界银行,这些不同的银行具有不同的职责。(二)银行业的具体含义。在我国,银行业是指中国人民银行、监管机构、自律组织以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商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城市信用合作社等吸收公众存款的金融机构、非金融性机构以及政策性银行。在我国,银行业的产生可以追溯至一千多年前的唐代,而近代的银行,则产生在中世纪的欧洲,并且首次出现在当时的世界中心意大利。

二、银行业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近年来,随着世界各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银行业在国民经济增长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而且国内外的众多经济学论著中很早就开始探讨银行业的地位和作用,其中约瑟夫熊比特在其金融理论中明确指出“:运营良好的银行,可以通过发现最有可能成功实施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的企业,为其提供资金,激励其技术创新;银行具有信用创造的能力,正是这种创造能力,推动了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自此以后,人们开始通过许多理论和实证来研究和证明该理论。而今,在现代市场经济中,金融业是一切经济活动的核心,发达的金融业可以极大地提升区域经济的核心竞争能力,强有力地支持区域经济发展。同时,金融产业不仅可以通过扩张电子信息等先进的技术产品需求与服务的方式,带动信息、通信、制造等相关产业的发展,而且可以通过延伸产业链的形式,促进与金融业相关的信用评级、会计师事务咨询、融资租赁等金融服务行业的快速发展。另外,银行业也极大地推动了金融投资顾问、保险、担保服务等新型产业的发展,因此经济决定金融,金融服务于经济,并且以其发展速度和信贷结构影响着经济发展速度与经济结构,两者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是我国经济整体水平提高的关键。

三、利用银行业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建议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金融的重要地位日益突出,尤其是区域经济中的金融结构,其辐射和带动周边地区的作用愈加明显。如果把我国看作一个经济区域,在2009年,我国银行业总的信贷投入已高达9.59万亿元,在整个社会融资中,占80%的比重,极大地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增长。因此,利用银行业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密切关系,充分发挥银行业的积极作用,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是提高我国经济整体水平的有效途径。(一)合理调整银行业的信贷结构。我国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提出了经济机构战略性调整的主要任务和主要目标,而从金融业的发展速度和信贷结构与经济发展速度和结构之间的关系来看,银行业在经济结构调整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各个银行应积极配合国家的经济发展政策,在信贷投放方面,加大对新材料和新兴战略性产业的支持力度,支持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减少或者停止对破坏环境、亏损严重、重复建设等企业的信贷支持。同时,各个银行应该及时处理支持传统产业与发展新兴产业之间的关系,积极关注经济与科技发展的需求,特别关注发展生物、医药、信息等新技术产品和企业,以加强风险治理为前提,合理调整银行资金的投资方向,合理优化配置资金,提高资金的利用率,以促进国民经济的整体升级。(二)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由于生产分工的地域性、资源空间分布的差异性、现有经济水平的不平衡性以及民族历史文化的积淀等多种因素,各个区域具有资源差异、市场差异、技术差异,最终造成了明显的区域差异,使得各个区域的经济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区域特色,而特色经济可以作为区域发展的优势,以推动区域经济的快速稳定增长,所以因地制宜,制定符合区域特色的发展战略,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作为区域经济的核心产业,当地的金融业能够及时地把握当地特色经济的发展方向,了解区域经济的特点,引导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其中,银行业支持和推动区域特色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温州地区。改革开放之初,依靠制度和机制的市场化与内地的差异,温州地区把市场化、开放性作为民营经济的特色,随后在全国形成了独具区域经济特色的温州模式,然后由此促进了温州经济的快速发展。温州银行根据当地企业以民营经济为主、经营规模小、银行信贷管理难度较大、财务制度不科学等特点,探索出一套科学合理的管理方式,在坚持信贷经营原则的基础上,适当的选择投资对象,在满足企业的资金需求,提供相应的金融服务的同时,提高业内整体信贷资产的质量,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区域商业银行发展模式,充分发挥了银行业的巨大作用,极大地提高了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三)优化产业结构,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因此利用银行业优化产业结构,积极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可以促进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中小企业具有资金严重不足、规模较小、发展水平较低、信用水平较低等缺陷,在融资方面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其中,以浙江省为例,该省约有70%左右的中小企业面临着融资难的问题,尤其是中小民营企业,而作为间接融资的主体,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并且从西方国家的发展情况来看,在经济发展早期阶段,许多西方国家的银行客户也是以中小企业为主,因此通过银行业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是我国经济增长的有效途径。根据中小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独特地位,我国银监会专门出台了针对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经营管理的“六项机制”,促使各个银行先后成立中小企业经营中心和经营机构,并且不断推出一系列产品。自2010年以来,工商银行积极落实中小企业信贷工作,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不断增加对小企业的贷款余额,使得客户数量持续增长,到2010年5月末,工商银行对小企业的贷款余额已经高达3,680亿元,比年初增加了572亿元,同比增长380亿元,远远高出全行对其他行业的贷款率。而且工商银行设置的专门针对小企业的专营机构数量已多达1,200家,为众多的小企业提供了强大的信贷支持。另外,中国建设银行先后建立了120家以中小企业为经营中心的经营机构,推出信贷工厂等一系列服务,以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

四、总结

总而言之,银行业可以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命脉,因此重视银行业的作用,充分发挥银行业的优势,可以促进区域经济的繁荣稳定增长。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应该清楚地认识到银行业与区域经济之间的密切联系,充分发挥银行业的独特优势,合理调整信贷结构,根据区域发展的特点,合理配置资金,积极进行改革创新,提高银行业的服务质量,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以推动我国经济的繁荣稳定增长。

作者:杨吉宸 单位:中央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刘丽.浅析银行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J].商场现代化,2010.28.

[2]李平华,晁倩.商业银行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典型相关分析[J].金融论坛,2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