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化学实验的教学功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化学实验的教学功能范文1
【摘要】但对每一个具体的化学实验而言,三维目标的实现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教学中还必须注意三维目标的整合。
新课程标准提出“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并强调科学探究是重要的学习活动和实践过程,是一种使学生体验探究过程和探究乐趣的学习经历,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新课程的教材在对化学实验教学的安排上一改传统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如高中化学课改教材(苏教版)变成了“观察与思考”和“活动与探究”,旨在通过这样的栏目设置,展示实验、模型等蕴藏的化学道理,帮助学生开启化学思维,引领学生参与实验,在实验探究中享受发现的快乐。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范畴中的重要内容。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能为学生正确认识物质及其变化规律提供实验事实,又是一种重要的感性认识方法。它具有目的性、探索性、现实性和可感知性。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基础和精华,它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启迪创造性思维的必由之路。因此实验教学更应引起重视,这对于实现“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养成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丰富的内涵发挥着独特的功能和作用。
一、从知识和技能的目标看:化学实验是贯通知识、迁移知识的汇集体和生长点,是提高学生科学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
实验是化学教学的基础。实验教学可以使学生不仅能学习系统的化学知识,还能掌握科学的认识方法。化学科学的形成和发展,都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化学教学中的实验能为学生正确认识事物本质及其变化规律提供实验事实,并通过这些事实,认识事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化学实验教学从内容上可分为:①化学基本操作实验;②物质的性质和制备实验;③概念和理论验证性实验;④结合生产原理的应用性实验;⑤运用“双基”进行的设计性实验。在这些实验中,不仅涉及元素及化合物知识,还涉及理论知识;不仅涉及化学知识,还涉及其他学科知识。如用排饱和食盐水收集Cl2,用浓氨水和固体CaO制取NH3,涉及化学平衡知识;用粗锌制取H2,金属的腐蚀和防护,涉及原电池的知识;用H2O2和MnO2,电石和饱和食盐水制取C2H2,涉及催化剂、反应速率的知识;用C还原CuO,H2S的干燥等,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气体的分离、收集、吸收、气密性检查、喷泉、倒吸、预热等操作或现象,涉及物理知识;尾气、废液的处理及环境保护,涉及生物、地理的有关知识。因而实验成为了知识点的交汇处和生长点。从上述内容中不难看出,学生要形成化学概念,制取或认识一种物质,不通过化学实验学生就不可能形成完整的认识结构,也就谈不上提高科学文化素养。
二、从过程和方法的目标看: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分析设计实验的能力和创新精神、训练科学方法的重要途径。
化学实验教学是一种重要的感性认识方法。无论是验证性实验还是探究性实验,都是学习化学知识必须遵循的过程。因而在实验过程中应切实引导学生注意实验的方法和过程,引导学生科学地观察一个实验不仅要观察实验的局部,还要观察到实验的隐含现象。有时要配合听、嗅、触等多种感官的协同作用。如Na和H2O的反应中,若不经仔细的观察,难以将钠的浮、熔、游、响、红(滴加酚酞)的现象观察全面。又如,Cu和稀HNO3的反应中,不仅要注意到无色气体产生至试管口变成红棕色外,还要注意观察铜片的变化及溶液颜色的变化。操作能力往往也是学生比较薄弱的,如滴管的使用、装置气密性的检验。教师应为学生的动手操作创造尽可能多的机会。如可将一些演示实验让位于学生,指导学生完成,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参与教学,还能活跃课堂气氛。分析和设计实验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应大胆鼓励学生积极思维,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如“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的研究与实验”,提供给学生若干的药品、实验仪器,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分别从实验药品、反应装置、收集装置三个方面进行探究,从而概括出实验室制取气体,药品的选择、装置的选择应该考虑到哪些因素。学生可设计出多种实验方案。这样在教学中既能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又能加强对已有知识的应用能力。又如学习了金属性强弱判断依据后,让学生设计实验以验证Na、Mg、Al三者金属性的强弱。再如对Cu与浓硫酸的反应可以让学生设计一个集净化、干燥、收集、性质实验、尾气处理于一体,又便于控制的系统装置。再如一种仪器的多种用法,一种实验装置制备多种气体或多种不同装置制备同种气体等。教师有意识地挖掘实验中的创造性因素,不断地积累和完善,对于学生顺利地完成化学实验设计,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化学实验的教学功能范文2
关键词: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功能
无论是从实践与认识,还是从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来看,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的各环节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化学实验具有重要的认识功能。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化学实验作为一种化学教学实践活动,是学生进行化学教学认识的重要途径。那么,通过化学实验,是否就一定能保证化学教学认识的有效进行呢?这就有一个是否突出、如何突出化学实验的探索性问题,从教学论角度来看,也就是是否开展、如何开展化学实验探究教学的问题。教师有目的、自觉地开展化学实验探究教学,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进行化学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获得化学基础知识和化学实验技能的同时,掌握科学方法,形成和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科学素养,从而保证化学教学认识的有效进行。化学实验对化学教学认识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它是激发学生对化学产生兴趣的重要手段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动力源泉。初中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对化学变化中所产生的各种现象尤其好奇,总想知道是为什么。初中学生对化学产生兴趣,常常始于实验。因此,在具体教学的时候,我们不仅要做好教材上的实验,而且应该适当补充有趣的化学小实验,比如魔棒点火、烧不坏的手帕等,这些小实验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实验能使学生有满足感,产生愉快、喜悦的心情,并能推动他们在化学知识的海洋中不断“遨游”。如果学生对化学不感兴趣,就会消极被动地学习,不可能主动参与到化学学习中来,成为接受知识的“容器”。
二、它是学生掌握化学知识,认识化学原理的重要途径
认识始于问题,欲使学生掌握好化学知识,教师必须让学生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化学教学中,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方法很多,化学实验是使学生认识化学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例如,“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有没有变化呢?”学生已经有的知识和经验为: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生成了新物质的,也就是物质的“质”发生了变化。学生需要探究的未知知识为:参加化学反应的各个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即“质量守恒定律”。可见,“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有没有变化”这一化学问题是学生从未知到已知的桥梁。
三、它是学生掌握化学知识理论的依据
中学化学中的概念、原理很多,初中化学一般都是从认识物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入手。特别是物质的化学性质,只有通过化学实验的方法才能显示出来。新课程要求我们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获得知识的过程,只有通过实验的感知,学生才能获得化学知识,并在此基础上,逐步掌握化学概念、化学原理。例如,“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教学。我们可以通过两个实验:1.将4克的白糖放入40克白开水中,搅拌后使白糖全部溶解。2.将3克白糖放入20克白开水中,同样搅拌后使白糖全部溶解。请学生猜猜,哪个更甜?能不能用有关的计算数值来说明?我们在教学中,也可以列好表格让学生填写。
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认识、掌握什么叫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液质量,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从而使学生逐步建立“溶液的质量分数”的概念。
四、它是学生验证猜想、验证假说的有力依据
化学实验的教学功能范文3
【关键词】化学探究 创新 合作 成功体验
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的学科特色,教学中成功实施实验探究,能很好的促进学生科学思维创新思维的能力培养,探究实验的每一次实践,都是成功的体验,对他们的继续学习都起到促进作用。
1、化学探究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方式、创新思维
探究式实验能起到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创新思维的作用。应试教育中把学生看成知识的接受者,学生被动的接受结论性的知识。学生的思维受到固化,逐渐形成思维定式,缺乏对问题的发现和对问题的创新性思维。
实验探究的基本过程就是:事件呈现——困难产生——提出问题——假设问题存在的原因——设计实验——实践验证——结论——交流分析-达成共识。实验探究按学生主体活动程度可分为引导探究和开放探究两种模式。引导探究的教学模式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提出假说,引导学生朝着教师预先设计的方向提出实验程序,预测可能的结果。学生进行实验,并获得实验数据,分析解释实验数据,得出结论。学生提出新的问题来检验已得出的结论,有时还需进一步做实验。这种模式是已被教师构建好的,但允许学生在假说和数据解释的范围内去创造。教师的引导并不是刻意的引导出一个唯一的结果,而是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理解科学、获得知识。开放探究一般是由教师或学生提出问题,学生设计实验程序并实施实验方案,收集处理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并将其应用于新的情景加以检验。这种模式强调探索和创造,学生以一种近似科学家如何实验的方式学习化学,不再强调获得正确的结论,而是强调过程和对结论的解释。
问题探究方式的多样性对培养学生探索精神非常重要。由于许多问题本身就是一些探索性的问题,学生只有通过亲身探索才能解决问题,而不是根据教师传授的某种现成方法去回答。学生可以通过查找资料、上网学习,然后再设计实验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探究以寻求答案。不管是哪一种途径,问题的探索性解决过程都是有价值的创造性活动过程。比如:探究粉笔的成分是碳酸钙还是氢氧化钙,从验证碳酸跟入手可以;也可从验证氢氧化钙的碱性入手。
问题结果的开放性由于问题观察角度的不同和问题结果的复杂性,也就决定了问题探究的结果是多种多样性,况且由于人们对事物认识的局限,许多问题的结果并不很清楚,甚至是有争议的,因此有些问题没有所谓的标准答案。但这并不能降低探究过程的价值,相反,学生通过问题结果的开放,更能体会到科学探究的真实性和科学探究的艰辛,能够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同时问题结果的开放带来了学生思维的开放和发散,而创造性思维主要源于发散思维。
2、合作学习探究培养合作精神
初中化学以实验探究为主要特色,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和探究的教学方式教学,对于学生科学知识的学习和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都很重要。心理学认为:合作是一种集体活动,在这种活动中,各成员互相协作,以达到某个共同的目标。合作学习就是让学生在对课文理解的基础上,通过他人的“对话”,进行深一层的沟通与交流。在与同伴或老师的交流中,体会视野开阔与思想提高的喜悦,并在这一交往的过程中,懂得尊重他人,懂得平等、协作的重要性。
合作能力是一个人最终走向社会,并要生存和参与生活的重要素质。学校作为一个社会性群体,师生间、生生间的社会交往能促进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特别是生活在学校群体中的学生更需要交往。因为,同学提供的经验,通常易被接受;同学间的交往活动,能有效地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及团体合作精神。
然而,现在的中学生普遍缺乏合作意识,其主要表现是:在小组讨论时,不善于倾听别的同学的发言,而只关心自己的发言;小组在合作学习时,学习好的同学往往成了“小权威”,看不起学习困难的同学;以自我为中心,不关心周围的人和事;在小组进行竞争时缺乏群体意识,将小组内学习困难的同学排除在外;在合作失败后互相指责、埋怨等等。究其原因。主要就是学生不会合作,缺乏合作。
因此,化学实验的合作探究、合作学习是改善学生之间合作关系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于培养学生最终走向社会应具有的社会心理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3、通过化学实验探究实现对学生的成功教育
化学实验的教学功能范文4
关键词:美国教材;化学实验;教科书;硬币实验
文章编号:1005-6629(2012)8-0078-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金属硬币是学生非常熟悉的物品,不仅被用于购买商品,也时常被作为一些活动和游戏的道具。然而,在化学教科书中,偶尔才能见到金属硬币的影子,但从未在实验中出现。而在美国高中化学主流教科书《化学:概念与应用》川中,出现了较多的“硬币实验”,对于实现化学实验的生活化具有重要启示。
1 《化学:概念与应用》中“硬币实验”的特点
《化学:概念与应用》有6个实验涉及“硬币”素材。在这六个“硬币实验”中,硬币所充当的角色不尽相同,既可作为实验器皿、物理模型,也可以作为实验试剂;不仅可以是化学反应的反应物,还可以是物理测量的对象。表1统计了“硬币实验”的主要内容及硬币所发挥的作用。
透过“硬币”实验,管窥教科书编写的价值取向,不难发现:6个实验所在的章节标题学科线索鲜明,但主题的主角——硬币,以及部分主题名称,却体现着“生活中的化学”的编写理念。可见《化学:概念与应用》教科书实验内容的选择较好地体现了学科中心与社会中心相融合的价值取向。
2 《化学:概念与应用》中“硬币实验”的教学功能
由表1对《化学:概念与应用》教科书中“硬币实验”的统计,不难归纳出“硬币实验”独特的教学功能:
2.1 经济简约功能
“硬币实验”利用生活中常见物品开展化学定性与定量实验,创造性地实现化学实验经济、简易、有趣的有机结合。如迷你实验“原子的平均质量”,巧妙利用硬币“代表同位素,来测一测两种硬币同位素的质量及平均质量”,在硬币(代替原子)平均质量的称量与计算的实验操作基础上,提出系列问题:所有硬币的总质量代表什么?计算一枚硬币的平均质量。这个质量与每组中硬币的平均质量相比,有何关联?为什么我们先要称出10枚硬币的质量,再除以10来获得每枚硬币的质量,而不是直接称出1枚硬币的质量?从而启发学生思考,主动深入理解平均相对原子量的由来与内涵。又如,在学习化学反应的类型时,学生已经从Cl2与NaBr、Fe与CuSO的置换反应演示实验中,认识了置换反应的定义与特征,而学生亲自体验的化学实验——探索化学变化,进行硬币(要求含有金属锌)与盐酸反应的实验,经过现象观察、数据整理、分析与讨论,形成对置换反应的感性体验与理性认识,构建对化学变化的深刻理解。
经济简约的“硬币实验”为检验化学理论提供实验事实,通过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结合,能有效突破理论学习的难点。
案例1 迷你实验:一枚硬币上能放多少滴水?
由于表面张力的缘故,水在许多物体表面上都会形成水珠。在这个实验里,我们要来比一比,看谁在一枚硬币上滴的水滴或洗涤液最多。
实验步骤:
(1)在实验桌上平放一枚硬币。
(2)用尖嘴滴管吸取自来水,往硬币上滴水。注意不要溢出硬币的边缘,记录水滴数。
(3)用另一支尖嘴吸管吸取老师提供的洗涤液,重复上述操作,记录液滴数。
分析与讨论:
(1)在这个实验中,哪些体现了表面张力的作用效果?
(2)水和洗涤液哪种液体的表面张力较小?为什么?
如案例1所示,在学习水的分子间作用力时,让学生进行一枚硬币上能放多少滴水的迷你实验,不仅能检验水滴的表面张力,进一步证明水分子间作用力的存在,还能通过组间比赛形成竞争机制,增加实验的趣味性。
2.2 类比思维功能
“硬币实验”是一种实践活动,是重要感性认识方法,《化学:概念与应用》教科书中部分“硬币实验”以硬币为类比“原型”,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思维,化难为易,促进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
案例2化学实验:放射性衰变的硬币模型
不稳定原子的原子核会自发地发生分解或衰变,放射出射线。能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子即为放射性同位素。发生衰变的原子叫做母原子,由衰变产生的原子叫做子原子。在本化学实验中,头像朝上的硬币被假想为母原子,背面朝上的硬币被看做衰变后产生的子原子,你将研究放射性同位素的衰变特点,并判断它的半衰期(原子总量的一半发生衰变所需要的时间)。
问题:这种假想的放射性同位素,它的半衰期是多少?
目标:推断假想原子的衰变特点;分析数据,计算假想原子的半衰期;绘制图表,解释实验数据。
实验器材:一只鞋盒、120枚硬币(可用1角或1元的硬币)、秒表。
实验步骤:
(1)数出120枚硬币,将它们的头像全部朝上地放在鞋盒里。在类似“实验数据与现象观察”的表格中,对应于时间为“0”的位置上记120个母原子,0个子原子。
(2)将鞋盒用盖子盖好,然后用适当的力上下摇晃盒子20次,期间你的搭档将记下衰变的时间。假设之后实验的衰变时间都保持一致。
(3)打开盒子,将背面朝上的硬币从盒中取出,并数出它们的数量,记为子原子数。原来的硬币总数减去取出的硬币个数就是剩余的母原子数。将摇晃硬币花去的时间、取出的硬币个数及剩余的硬币个数全部记录在表格当中。
(4)重复4次实验步骤2和3,每次结束后都记下实验数据。每轮摇晃结束后,将时间与所有之前花去的时间相加,即可得到已经花去的总时间。
分析与讨论:
化学实验的教学功能范文5
【关键词】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话语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显得尤为重要,且语言的主要表现形式是话语,因此,对话语及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研究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与发展。本文分析了有关话语的主要理论依据、构成及应用与发展。
一、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简介
由韩礼德(Halliday)创立了系统功能语言学。他认为,语言学的本质就是一个复杂性和广泛性的符号系统。韩礼德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学说里主要从三个方面对语言学进行了描述,这个三方面主要是语言、功能和情景,这三方面不仅对语言交际造成一定影响和约束,还将人们在语言交际中表达的情感描述了出来。换而言之,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语言功能主要由三部分组成,这三个部分分别是: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
1.概念功能。所谓概念功能,指的是人们把自身经历的事情或者在社会上获得的经验用语言将其描述出来或者进行谈论,不仅如此,概念功能也对发生在人们身边的事情或者人们身处的环境进行描述,在这些表达中,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作用与联系,主体的主观意识、思想、情感等等也蕴含其中,通过话语可以让听者体会到其中的感情。
2.人际功能。所谓人际功能,就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联系是通过语言或者是文字来完成的。在人际功能中,系统功能语言学主要的作用对象是主体与主体之间。人际功能的主要用途有两点:第一,当人们对某件事情或者某个物品表达自己的观点时,是需要用语言作为媒介;第二,通过语言,人们可以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身边人对事物或者事件的认知与看法。例如在大学生用英语和外国人交谈时,会通过他们之间的谈话学习到彼此国家的知识,并且一些观念也会被对方同化。
3.语篇功能。在语篇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学说里,语篇功能主要是介于概念功能和人际功能之间的,人们把接收的信息进行整理、组织,再以语言的形式表达出来的过程就是语篇功能。为保证语言组织的完整度,人与人之间交流沟通时所处的环境、所具有的关系以及所蕴含的情感和语境等等都处于语篇功能的范围内。
这三个功能虽然各有各的特点,但是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中心――话语,再加上它极强的实用性,使得它在语言学的研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的话语分析
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的话语分析是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为理论基础对话语进行客观、准确、全面、系统的分析。这种分析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词汇语法,一种是话语的语境。所谓词汇语法,就是从话语所蕴含的语义特点来分析话语将要反应的语境特点。而语法的语境则是根据话语的语境来分析话语中涵括的语义,再结合词汇语法来达到分析话语的目的。总之,无论词汇语法还是话语的语境,这两种分析方式都是与话语的三个基本功能:概念、人际、语篇相关。
1.分析概念意义。所谓概念意义,就是人们对认知事物的各种途径,如生活经验等。概念意义的出现是语言和认知这两个系统相互结合,发挥作用后的产物。在概念意义中,词场就是它所对应表达的语境。当然,词场的词汇语法结构亦包括各种语句及词汇群。语言的使用可以帮助说话的一方把经验转化为概念意义,因为说话人在说话时,会对要表达的内容进行排序,使得表达出来的话更具有逻辑性,同时也可以表达出环境、情感等说话人想要表达的内容。再者,人们在用语言表达事物情感的时候也会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根据所处环境和说话对象的特点对自己表达语言的词汇进行合理的选择,这也就导致了不同的人在表达同一个观点或者事物是用得表达方式都是不同的。
2.人际意义。人际意义和语篇意义都是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一个特征。所谓人际关系,就是通过语言来表达说话人的情感、态度。人际关系对应的语境被称之为语旨,它的言语功能的表现形式就是说活的语气,比如:要求、命令、希望、拒绝等等。这些语气的表达可以使说话人的对象更加清晰明白的领会到说话人的意图。同样通过这些语气,因为可以清楚地了解到说话双方的关系和地位。所以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角度下对话语进行分析,可以从人际意义出发,对话语包含的语义进行分析,从而更好的了解到在言语功能下说话双方的交流内容和表达的情感认知。在大学英语的对话中尤为常见,以June和Bill为例:
①J:Hi,Bill,long time no see.
②B: June,is that you ?
③J: Where is your wife?
④B: She is not at home。
⑤J:Don’t do that again !
⑥B: Sorry ,I will not do that next time .
⑦J:Do you know what time is that now ? Get up ! Hurry up!
从前两句简短的对话中可以看出June 和 Bill 是很久没有见面,以至于Bill 没有认出June和见到June的惊讶。三四句表述出一个事实,Bill 的妻子不在家。而在五六句中,Don't、will 这两个词的使用表现出说话人的情感,一个是命令警告,一个是表示自己的意愿。最后一句中则是通过两个连续的动词表达说话人焦急的心情。
结 语
作为分析话语所用到的最有效的方法――系统功能语言学在语言领域的运用越来越多,它的概念意义、人际意义、语篇意义等等这些在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的话语研究所具有的独到之处和适用性等为话语研究带来了诸多的便利,比如给话语研究提供了许多的理论依据,保证了话语研究的内容的客观准确性和充实性,此外还促进话语研究向着多层次多目标发展的进程。
参考文献:
化学实验的教学功能范文6
化工原理实验是化工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实验课,它是理论的重要补充和辅助、验证和深化。它由几个单元操作(精馏、萃取、吸收、恒压过滤、传热、干燥、流体输送)组成[1]。
化工单元操作的几个项目在化工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特殊的作用。为此,银川能源学院探索了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满足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为需要,以利于学生综合素质提高为目标的“准车间、五个能”教学新模式,在化工单元操作项目中进行了教学实践,取得了一些有益的成果和初步成效。
一、研究与实践“准车间、五个能”教学法的必要性
实验教学除了用来检验或验证理论知识外,更为重要的是对理论知识的综合应用,但随着学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现代化工技术的发展以及对人才需求的变化等,传统实验教学模式已暴露出很多不相适应适的地方和问题。
1.在传统教学方法是以教师为中心,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先将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工艺流程讲一遍,有的亲自演示一遍,一些关键步骤甚至由教师帮助完成,俗称为“保姆式”教学。导致学生不积极、不主动、不思考。动手也是简单机械化、“照葫芦画瓢”地操作,对专业知识不理解、对设备不熟悉[2]。
2.传统教学方法是将学生笼统的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4~5人)一起做实验,这样难免会有“浑水摸鱼”、“乱竽充数”的学生,甚至有学生在设备旁站了一节课,没动手、没动脑。对于操作数据那就是小组“共享”,谈不上数据的意义及影响。对于实验报告那就是相互抄袭。
3.传统教学方法学生总是处在被动状态,严重影响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和独立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及处理应急能力的培养。
欲解决上述问题,满足多层次、多样化、高素质的化工应用型的人才培养要求,迫切需要引入新的实验教学模式和方法。为此,银川能源学院对化工单元操作实验的教学方法与相对应的实验考核办法进行了改革与实践。
二、“准车间、五个能”教学法的实施
“准车间”即无法完全复制车间现场情景,只能在现有设备基础上模拟生产现场、生产过程并营造的一种氛围,同时同学们扮演着车间各岗位各工种的角色,是之谓“准车间”[3]。“五个能”即同学们在此教学过程中锻炼了多方面能力,主要有能绘图、能操作、能维修、能讲解、能防范,制定具体的教学法。
1.定岗位、分任务(分工不分家、全员全角色参与)。按五个人分成一个班小组,一人为班组长(兼),五个人分别定岗位――绘图(工艺员)、操作(操作员)、维修(维修员)、讲解(讲解员)、监督(安全员)。
2.具体操作步骤。第一步:“摸管线”、“跑流程”。通过边画边摸熟悉装置、工艺流程、设备、熟悉设备的型号、大小、名称等。后由工艺员负责检查指导小组其他成员的流程图,如其他成员有不画的、画的不好的,工艺员的成绩也会受到影响。通过这一步来锻炼学生的绘图能力、熟悉了装置、熟悉了设备、了解了工艺流程等。第二步:放手、不撒手。指导教师放开手让学生大胆去操作,需强调:(1)注意安全事项;(2)容易损坏设备的操作;(3)带着问题操作;(4)在操作中要做到六个点:表扬多一点、微笑多一点、衣着美一点、精神振一点、方法巧一点、情绪稳一点,老师主要是引导,起到一个“打火机”、“味精”的作用来点燃同学们学习的兴趣和激情,将枯燥的学习氛围调制成美味的盛宴。同样专职的操作员不仅自己要会操作,还要负责指导其他同学会操作。通过这步来锻炼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及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三步:轻易不求人。出现设备故障、不正常现象让他们自己分析解决(也要故意设置故障和不正常现象),通过这一步来锻炼他们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第四步:学生当“老师”。让学生对着装置讲解整个装置的工艺流程或操作步骤等,通过这一步检验他们对装置的熟悉程度,同时锻炼了他们的心里素质、表达能力。作为老师我们要欣赏同学们,用“放大镜”来看他们的优点、用“反光镜”来看他们的缺点、用“显微镜”让他们去彰显自己的个性。第五步:生产再忙、安全不忘。查同学之间在操作的过程中是否文明、规范的操作,在操作的过程中是否有安全事故、安全隐患,是否正确使用、存放、处理试剂、仪器。从而来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
三、实验考核评价监控体系
课题组将实验成绩按出勤(10%)、实验报告(30%):分别数据真实、规范(10分)、独立撰写(10分)、产品质量(10分)、课堂表现(60%):分别绘图(10%)、操作(20%)、维修(10%)、讲解(10%)、安全(10%)三大部分组成。在其期间指导老师应在每一环节中边巡视边纠正后考核。在每一环节中,考核专职的工艺员、操作员、维修员、讲解员、安全员时如自己不懂(没完成)视为不合格,在该环节中如其他同学有一个不合格,扣去专职负责人该项的5%分值,如两个以上同学不懂(没完成),扣去专职负责人该项全部分值。
四、“准车间、五个能”教学法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