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主要功能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主要功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主要功能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主要功能范文1

【关键词】财务共享服务;财务信息化;一体化平台;财务职能转型

一、财务共享服务的建设背景和意义

(一)建设企业财务共享服务模式支撑财务职能转型

依据国际财务共享服务管理协会的定义,财务共享服务是依托信息技术,以财务业务流程处理为基础,以优化组织结构、规范财务流程、提升流程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或创造企业价值为目的,基于市场化视角为内外部客户提供专业化生产服务的分布式管理模式。企业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构建是一项系统工程,意味着企业财务职能的巨大转型,以及对原有管理模式、工作习惯形成冲击。因此,现代化的高绩效企业在构建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过程中,应以流程再造理论为基础进行分析,通过企业财务管理流程再造,使财务人员从传统的财务运作职能中解放出来,专注于发掘为企业创造价值的机会,成为企业的战略、业务合作伙伴。同时,依托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将那些具有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属性的财务业务放到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进行集中处理,财务共享服务通过在一个或多个地点对人员、技术和流程的整合,从而实现对企业管理成本的节约、知识能力的积累和内外部顾客服务质量的提高以及新技术的运用,为企业集团内的不止一个业务单位(分、子公司或业务部门)提供明确的财务活动支持(Moller,1997),有效推动企业财务职能转型。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以下简称“上海电力公司”)顺应国内外先进财务管理变革趋势,主动借鉴国内外先进财务管理经验,基于历年财务信息化的建设成果,结合公司提出的探索和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构想思路,把信息化建设作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的突破口和重要支撑,通过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流程再造,进一步优化、升级财务信息一体化平台,提升财务系统的智能化、自动化、集成化水平,实现系统之间的全面融合,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同时支撑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高效运营。

(二)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建设运行的重要支撑

依据国际财务共享服务管理协会的定义,以流程再造为基础的信息技术应用是企业实现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重要支撑与保障。结合上海电力公司的实践经验,可以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1.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整体目标依赖流程再造及信息化实现。财务共享服务模式需通过整合、优化关键业务,应用高效的信息化系统,改变传统的工作方式,达到提升效率、释放人员、提高质量的目的,从而实现财务共享服务对业务的全面、高效覆盖。2.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变革需要信息系统同步调整。流程梳理是共享变革的关键,所以只要流程上有调整,必然会触及信息系统的同步调整以及相关系统权限的调整。3.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内部管理依赖信息系统的实施。财务共享服务与传统核算集中的区别在于其“服务”的属性,其中对于服务质量、运营绩效的监督管理更离不开信息化手段的支撑。4.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劣势需要依靠信息系统规避。传统模式下基层财务与业务部门在同一地点办公,在业务沟通等各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因此,在企业选择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后,需要以关键财务流程再造为基础,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如电子化凭证、电子签批等技术)有效规避其劣势(如流程层级变长、共享财务与本地业务地域脱离等),最大限度地发挥共享服务模式的优势,保障企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高效运行。

二、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的财务流程再造

企业财务共享服务模式构建的过程实质上就是财务流程再造的过程。因此,上海电力公司基于流程再造理论,对核心财务流程进行分析,分三阶段开展关键财务流程再造:第一阶段,通过梳理再造三大类标准化财务付款流程,分别为业务部门发起的基于订单的付款标准化流程、业务部门发起的一般付款标准化流程、财务部门发起的付款标准化流程,全面支撑包括购电与售电业务、收款与付款业务、成本费用业务、应付职工薪酬业务、物资管理业务、工程管理业务、资产管理业务、投资与融资业务、税务管理业务、总账及其他业务等在内的12大财务日常管理业务。第二阶段,以标准化的财务流程为基础,依托信息化技术实现对公司下属18家业务单位的全面覆盖。通过对标准财务流程的实践、管理与应用,在逐步实现公司财务集约化管理的过程中,对于相应的标准化财务流程进行持续优化,全面满足公司的集约化管理需求,从而进一步为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构建夯实基础。第三阶段,实现财务标准流程的集中化统一管理,通过信息化技术的全面有效应用,建立适合电网企业运营、满足其管理要求的财务标准化流程。其中针对财务支付流程,通过设计支付全过程闭环流程,打通系统中支付业务的断点,实现支付全过程在线闭环,提升工作效率,并应用虚拟打印技术,生成付款凭证及银行回单影像,简化实物流转过程,有效监督流程进度。上海电力公司通过以上三阶段的财务流程再造及优化,实施标准流程与业务规范,将财务理念、财务制度延伸和固化到业务前端,有效提升了核算质量,理顺了各单位对政策、制度实际操作的多样性理解,规避了原来基层财务在账务处理上的“习惯性违章”行为。并通过集中化统一管理实现“同一业务、同一模式、同一流程、同一核算”,原始单据审核通过率由80%提高到95%,为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信息化平台夯实了业务流程基础。

三、财务共享服务信息化平台建设框架思考

上海电力公司通过财务核心流程再造,实现财务流程的标准化、集约化、集中化管理。根据上海电力公司的财务共享服务信息化平台建设需要,基于内部的需求分析及实地现状调研结果,从核心工具、管理工具、效率工具三个层面进行平台架构(如图1所示)。其中:核心工具由核心处理系统(包含企业级的SAP系统、财务管控系统以及资金管理系统)和报销及支付系统等构成;管理工具包括绩效管理工具、派工系统、服务请求管理工具以及问题管理和知识管理工具;效率工具包括电子影像工具(含电子档案)、电子签批工具、智能识别工具、自动化工具,以及工作流解决方案。同时,针对公司的具体需求与共享规模,如派工分配、服务请求管理等一般是多职能共享中心(如财务、人力资源、IT共享并存的后援支持中心)或全国性、地域性的共享中心才涉及的应用,结合自身情况进行分析,做出合理的框架规划。上海电力公司以集团结算、SAP系统为基础,辅以相应的管理工具及效率工具,构建财务共享服务信息化平台框架,实现组织全覆盖、业务全范围、流程全在线,支撑财务共享业务及满足内部管理的需求。

四、财务共享服务信息化平台构建的主要做法

(一)需求分析及总体评估

针对财务共享服务信息化平台建设的需求分析及总体评估,应从支撑共享变革需求和探索共享服务应用这两个层面出发,对企业的信息化基础、业务流程效率、流程结果质量、内部管理效果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总结。上海电力公司在建设财务共享服务信息化平台的过程中,以此为基础,从基础前提、提升效率、质量控制、内部管理四个方面对财务共享服务信息化平台建设需求进行分析及评估,并将需求总结如下:1.基础前提。这方面包括以下五项需求:统一基础信息标准、全面覆盖共享核算业务、建立统一报销及支付平台、满足权责发生制预算及月度现金流预算控制要求,以及支持“不见单”支付管理要求。2.提升效率。这方面包括实现电子单据全寿命周期管理、支持增值税集中认证、满足业务全过程在线处理、支持报表自动出具、实现业务集成自动生成、支持员工自助查询,以及建立高效集成的资金管理系统等七项应用需求。3.质量控制。这方面需满足以下四项需求:原始凭证在线及时追溯查询、规范前置业务与提升规范化水平、提高共享模式下的核算质量,以及降低共享机械化重复操作风险。4.内部管理。这方面需要满足共享运行绩效实时展示与监控,以及提高财务系统灵活性、支持业务扩展两项需求。经过近几年持续深入的信息化建设,依托国家电网公司基于集约化管理背景下已有的信息化技术,上海电力公司已经具备了比较坚实的信息化基础。如在标准化方面,已经实现了会计科目统一、会计政策统一、信息标准统一、成本标准统一;在业务管理方面,通过推行“五集中”、“三加强”,财务管理集约高效,业财融合水平不断提升;在技术基础方面,公司统一的财务核算系统已经实现全覆盖,高效的报表合并系统能够一键式生成财务报表,通过全链条闭环的预算管理系统,实现预算编制、控制在线处理等。经过细致的分析评估,针对上述财务共享服务信息化平台建设的需求,上海电力公司已经基本具备支撑共享模式变革的信息化条件。

(二)财务共享服务信息化平台建设的路径

上海电力公司基于上述信息化基础,提出了以现有核心系统(集团结算系统、SAP系统)为基础,通过合理的流程调整与优化,辅以影像管理及运营管理等功能开发以及与现有系统功能的全面整合,充分利用已有的信息化基础,开展财务共享服务信息化平台建设(如图2所示)。

(三)财务共享服务信息化平台的主要功能

结合原有信息系统功能以及新建的管理工具及效率工具,财务共享服务信息化平台主要具有以下10项功能:1.影像管理功能。上海电力公司的共享服务采用单据保存在基层单位的方案,如果没有影像管理系统,需要人为来回传递单据,存在传递不及时、丢失风险高、回退流程长、运输成本高的问题。因此,公司将影像管理系统作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信息化建设的关键,通过与系统流程紧密融合,支持“不见单”支付的管理要求。2.二维码功能。为了满足线上线下融合,解决线上单据与线下单据无法有效关联的问题,公司引入“二维码+扫描枪”模式。在打印申请单时,便嵌入二维码作为唯一关键字,后续通过扫描二维码关联并查询所有信息,实现线上线下业务融合。3.OCR智能识别功能。在该功能上线之前,税务认证流程与核算流程无法实现信息共享,核算处室完成单据制证后,需要把发票重新提交税务专责进行扫描认证,可能存在重复扫描、信息无法融合、认证结果无法在线记录等问题。因此,在扫描过程中嵌入OCR智能识别功能,有利于实时获取认证信息,并在影像管理系统的增票模块进行统一管理。4.电子签批功能。针对线下签字存在审批处理不及时、无法掌握审批节点、月度现金流预算无法准确预测等问题,上海电力公司上线电子签批功能,并将此作为支付融合功能的关键节点。只有领导审批后的支付业务,才能纳入下月月度现金流预算,这样大大提高了月度现金流预算的准确性,同时实现最后一步线下处理操作的线上处理。通过上线电子签批功能,上海电力公司进一步优化了业务流程,减少了流程步骤、简化了操作手续、前移了支付审批程序,全面提升了支付融合水平。同时,上海电力公司对签批管理功能的安全性进行了专项研究论证,签批管理模块支持电子印章与手写签名模式。具有双密码、可追溯、强认证、防篡改等特点,可以有效保障电子签批的安全性。5.运营绩效功能。通过影像管理系统实现对单据处理平均时间、审核通过率、单据处理及时率、提交订单数量、退单量、全流程业务审核流转天数、单据处理完成量等指标的统计,展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运营绩效,同时作为共享服务工作质量的评价依据,加强绩效管理,提升公司运营水平。在二期优化过程中,公司在前期绩效指标的基础上开展财务综合监控平台建设,首先从“导向性、全面性、可比性”三个角度,对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指标进行优化,最终共优化指标39个;其次将指标纳入财务综合监控平台,分大屏以及PC端界面设计,共设计一级展示界面7个,实现指标动态、实时、多维展示。6.质量管控功能。在平台功能建设过程中,从确保财务共享服务质量的角度出发,借助信息系统功能,重点加强系统固化控制,防范由于机械性、重复性操作而导致的核算质量下降风险。具体包括:固化签批审批权限、固化审批节点控制;将原始凭证扫描嵌入流程,加强单据标准化;建立凭证交叉复核机制等。7.银行回单功能。在上线银行回单功能之前,上海电力公司从支付申请到资金支付已经实现全过程在线处理,但是银行实际支付结果尚未实现信息集成,全过程闭环存在缺口。上海电力公司将付款成功后银行返回的信息导入影像系统后,通过“虚拟化打印”生成电子回单,实现与支付申请单的自动关联。业务部门人员可以查询到回单信息、支付日期、对方公司的名称与账号。使资金支付链形成由始至终的闭环控制,实现了对资金最终环节的控制。8.电子档案管理。通过上线影像管理系统,初步实现了电子档案全寿命在线管理:一是采集管理,主要通过两种方式(扫描和虚拟化打印)实现。在扫描方面,除了申请单、审批单、发票,上海电力公司进一步拓展应用范围,实现保函的电子化管理;在虚拟化打印方面,实现银行回单与会计凭证的虚拟化打印。二是建册管理。根据实物建册,在影像管理系统中同步进行建册,与实物档案保持一致。三是实现了借阅管理和移交管理功能,在系统中记录了借阅及移交的相关信息。9.银企直连功能。公司通过自行开发企业银行直连电子结算系统,和多家银行的主机系统相连,与企业内部的ERP等系统紧密集成,支撑了共享资金业务高效处理。在收入业务集成方面:一是支撑电费及用户工程业务集成高效处理。依托财务共享服务模式,通过流程再造实现银行实时传递明细至CESS系统,CESS系统将明细包传递到营销系统,将汇总信息传递到SAP系统(如图3所示)。通过CESS系统额外提供的银行信息,支撑营销系统实现一次消根。二是对于其他类收入业务,资金在本部直接归集,本部按单位分派后,各单位按实际业务进行清账处理。在支付业务集成方面:一是实现了所有业务本部集中支付,采用银行存款中间科目核算方式,提高核算、反映的及时性;基于银行存款中间科目余额即可区分已审批制证但实际未支付的业务。二是在工资支付方面,与人力资源紧密集成,通过加密方式实现带包业务在线支付,如图4所示。10.会计引擎建设。为了提升财务与业务集成过程透明化、可视化、可配置化水平,上海电力公司开展了会计引擎建设,实现对各系统之间集成过程的统一监控,确保业务信息规范、透明地转换为财务信息,加强对集成数据的统一管控,并支撑未来业务管控,形成统一的集成标准及配置规则。

五、财务共享服务信息化平台的特色与应用成效

(一)财务共享服务信息化平台的特色

上海电力公司通过流程调整、功能优化和系统整合,特别是在原有系统和功能条件下,进一步融合了影像管理系统与电子签批等辅助工具,构建了集“存、通、融、智、询、转”为一体的财务共享信息化平台。该平台的特色包括:①系统平台交互全贯通,通过影像管理系统与ERP系统、集团结算系统、税控系统进行贯通集成,实现一键申请,多系统流转;②线上线下业务融合化,实现线上流程与线下凭证精确融合,财务凭证与前端业务有效融合;③软件硬件平台智能化,公司通过融合智能识别软件自动识别发票信息,使用高效扫描硬件实现单据快速扫描,通过双屏显示工作模式提高工作效率;④会计稽核查询便利化,将业务单据、电子影像、会计凭证形成全链式关联关系,以“二维码”为唯一关键字,实现快速查询、便利稽核;⑤原始凭证流转电子化,减少纸质单据流转的不可控因素,真正实现“不见单”制证,预计全年减少纸质单据传递近40万份,减少单据运输约3800车次;⑥原始凭证存储数字化,完善全生命周期电子化存储,实现凭证管理易获取、易归档、不易泄漏,提升财务规范化水平,丰富了内部控制稽核手段。

(二)财务共享信息化平台的应用成效

财务共享服务信息化平台的应用全面理顺了公司会计核算业务流程,实现了影像流、信息流、业务流“三流协同”,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与管理效益,提升了公司经营水平。一是通过不见单支付,将原始单据保存在基层单位,减少纸质单据传递,大大节约了凭证的运输成本,提高了业务处理的经济性。二是全面实现了不见单支付模式,减少了业务办理的不可控因素,提升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业务办理的效率和质量,保障了业务流程的高效性。三是实现原始凭证在线追溯查询,自动识别相关关键点,确保业务合规,并通过在线签批,进一步固化审批机制,确保了业务管理的规范性。

六、经验总结和未来展望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主要功能范文2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会计电算化作用

新财政体制下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使得财务管理工作日益复杂化、多样化,对单位财务管理决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事业单位必须采取与之相适应的财务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以实现财务管理的目标。会计电算化不仅具有核算功能还具有管理和控制功能,有助于提高企业资源和资金的利用效率,降低成本和费用。会计电算化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改变会计数据处理方法,提高财务管理工作效率

会计电算化不仅改变了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方式,数据储存形式,数据处理程序和方法,将财会人员从繁重的算账、报账工作中解脱出来,使其将主要精力放在加强财务管理方面,而且有助于改善会计人员素质和知识结构,提高财务管理工作效率。

1、减轻手工操作下的繁重劳动,提高工作效率

部分事业单位的会计业务处理的单据数量大,会计科目多,核算手续繁杂,且大部分属于重复性劳动,工作效率低下,实行会计电算化能够减轻手工操作下的大量繁重劳动,可以随时调阅计算机内存储的会计资料,随时输出报表,既快捷又方便,从而使会计核算工作做得更细、更深,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

2、提高财务分析结果的时效性

手工方式下财务分析面临着数据处理量大、计算繁琐的问题,分析人员往往会简化行事,使分析结果不准确,时效性也很不理想。电算化管理有效克服了手工方式的不足,运用财务分析系统能够进行各种财务指标分析、报表分析、现金收支分析及因素分析,使分析结果更加直观明了,能够轻松地编制预决算,进行完成情况分析,也可按任意阶段任意时点进行比较分析,以获得更准确、详细的财务管理信息。

3、细化核算内容,满足财务管理的需要

在分支部门较多的事业单位中,明细分类核算是非常琐碎的工作但又必不可少。在手工条件下,要求设置和登记部门明细账相当繁琐,如果管理者想了解某个部门的费用支出情况,会给会计人员带来繁重的工作量。由于会计电算化软件有多级科目设定、快速分类统计功能,不仅有了清晰的部门明细账,还可以进行预算管理,可以随时从计算机中查询到部门明细账,了解各部门的费用支出情况,变过去费用成本分摊粗放为标准定量化,增强对核算单位目标责任人核算的准确性,方便和规范了严格的预算管理,使部门间绩效核算得以顺利实现,使各会计期间的费用及利润数据更加准确,有利于管理者做出正确决策。

4、加速了财务管理模式从“核算型”到“管理型”的转变进程

会计电算化实现了传统会计在核算手段上的变革,不能简单模仿手工管理流程,而是应该结合财务管理软件的功能,充分发挥计算机数据处理的功能,对进一步提高会计核算质量和财务管理水平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加速了财务管理模式从“核算型”到“管理型”的转变进程。同时,更好地解决了核算与管理之间的矛盾冲突,提高了核算效率和质量,为决策者进行科学决策提供可靠依据,使之在经济活动中掌握主动权。

二、突破了原来财务管理的局限,有助于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在事业单位原有的财务管理模式下,财务人员的工作与单位其他部门之间是割裂开的,相关人员参与单位管理的机会少、意识不强,因此,对单位的整体业务状况、问题和发展趋势缺乏了解,财务人员做出的财务分析难以实现单位整体资源的优化配置。

1、改善了单位财务管理的业务流程,实现了财务管理与业务管理一体化

会计电算化的应用突破了原来财务管理的局限,改善了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业务流程,实现了财务管理与业务管理一体化,如支持凭证的集中式审核,加快了期末关封账的速度,使得财务管理的效率得到提高;同时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职能从事后财务会计信息的反映,转变为多层次、全面的财务管理信息处理,增强了计划和控制功能,使财务人员在做财务分析时不仅仅是根据已经发生的经济业务,从单纯的会计核算角度进行分析,而是从全局的角度看待财务收支的合理性,更全面地提供财务管理信息,为包括战略决策和业务操作等各层次的管理需要服务,从而避免所做出的财务分析带有较大的主观性和片面性。

2、有助于实现数据共享

会计电算化需要事业单位重构单位全局共享数据库,即通过对单位财务、人事等各个方面的需求作全面分析,以数据为中心,重组原有的信息资源,建立全局共享数据模型,不仅有助于实现数据分类集中存放和管理,可以做到在财务各岗位间的资源共享,实现系统内部各职能部门或不同管理层次的联系,保证财务数据一体化;而且在设置权限的情况下,可以允许相关部门在同一时间内对生成的财务信息进行任意查询,有助于实现与系统外部的信息交流。

3、有助于单位动态跟踪和管理财务信息

在会计电算化技术应用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之前,其会计系统存在信息传递、处理滞后问题,如各种经济活动凭证先在本部门内流转,积累到一定时间、数量后才传递到会计部门,且信息直到月底结账、下月初才能报出报表。这种情况下形成的会计信息将使单位无法实时了解和控制其价值运动,难以及时准确、全面掌握经济活动全过程的相关信息,无法实施有效的管理、监督和控制,导致财务管理措施的滞后与不力。会计电算化技术实现了信息传递的快速性、信息处理的集中性、信息的共享性,使事业单位走出了封闭的局域系统,单位内部各成员能及时将许多重要信息上传,有助于事业单位对各项财务信息进行动态跟踪和实时分析,有助于单位优化业务流程,有效提高整个单位的工作效率。

4、有助于实现会计集中核算下资源的优化配置

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应用财政统一财务软件实现了会计电算化,进行会计集中核算,即成立核算中心,可以把各项费用及投资项目分解到每个责任部门,帮助各部门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预算管理控制,从而提高整个单位的资源利用率。例如,事业单位通过会计电算化可以在凭证录入过程中,对于所归集的费用项目已经超出预算的情况进行实时控制,可以随时核算单位内部各部门的预算使用情况。事业单位可以通过电算化软件对单位内的各项经济活动和资源进行控制与平衡,在关注内部效率的同时,关注外部协调效率,通过形成高度集中的资金管理系统,将整个单位的财务数据、资金结算、投融资管理集中起来,从资金运作的角度来管理和控制整个单位的经济活动,优化内部资源配置,使财务部门利用最佳的业务方式,最好地利用资源、减少费用。

5、增强了单位财务管理的透明度

由于整个单位采用了统一的财务系统,能够快捷地汇总单位内部各项财务信息,为决策者提供相关的财务管理信息,确保事业单位实现真正的财务预算管理,增强单位财务管理的透明度,使相关人员能够根据自己的权限便捷地获取相关财务管理信息,适时进行财务分析,以及时发现财务管理中的漏洞和不足,准确把握单位的实际运行情况。

三、有助于强化会计信息的客观性,为决策者提供有用信息

事业单位之所以要在实现财务会计电算化的基础上不失时机地推进管理会计电算化,真正实现会计的核算职能、管理职能和控制职能,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通过实现会计电算化,可以对单位内部和外部的数据进行处理获取信息,控制单位的行为,从而提高会计信息的客观性,为决策着提供有用的参考信息。

1、有助于加强财务内部控制,便于规范化管理

实现会计电算化后,事业单位可以便捷地实现对财务数据的处理和业务流程的规范,避免了在传统会计期间因人为因素在数据处理方面的不统一和不对应,减少了实际工作中标准的模糊性及职业判断的主观性,有助于增强会计信息的客观性与可比性,方便单位对业务流程进行控制。同时,会计电算化下具备管理功能的成本核算、财务指标分析体系及资金供求预测等模块的运用,有助于实现严格的预算管理,最大可能地细化和明确业务处理各环节的参照依据和考核标准,对相关人员和工作进行严格控制,有助于实现管理的规范化。

2、能够为决策者提供有用的决策信息

会计电算化通过Inter-net/Intranet的自助式服务管理、共享服务或者采购数据仓库等,集成先进的财务管理功能,使财务部门能够采用共享服务的业务方式,将原来分散的财务功能聚集到几个有自身主要功能的共享服务中心,便于集中单位的财务管理活动,精简人员,同时,便于相关人员从众多数据库中找到所需的不同详细程度的信息,分析各个层次的财务数据,并能进行复杂的趋势分析,以衡量现在的财务状况,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发现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准确、高效率地掌握并提供有用的决策信息。会计电算化软件往往都有较全面的报表分发功能,因此,在进行财务管理分析、提供财务管理信息时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可以为不同的信息使用者提供不同的报告信息;同时可以充分利用软件的预算和预测功能,在分析单位目前规模和财务结构的基础上,结合未来可能发生的重大事项及不确定性因素,灵活运用各种先进的预测模型,提供满足单位未来发展需要的决策信息,使之及时了解单位内部潜在的危机。如财务人员通过密切配合单位自身管理,发挥会计电算化优势,利用会计信息系统的管理功能,对会计数据进行分析、预测,将数据变为信息,有助于决策者依法多渠道筹措资金,保证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转,完成多元化筹措资金和有效使用资金的目标。

我国实行会计电算化的事业单位普遍存在“重账务处理、轻财务管理”的现象,要真正发挥会计电算化的优势,必须充分认识会计电算化在财务管理中的积极作用,尤其应充分发挥其在财务管理中的预测功能,使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具有足够的灵活性,以满足单位未来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黄珊:试论新财政体制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改革[J].商业经济,2009(3).

[2] 孙明、刘巍:浅谈科研事业单位会计电算化管理的体会[J].现代经济,20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