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产业经济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产业经济论文范文1
所使用的数据取自甘肃省2002—2011年的数据,数据来源于《甘肃省统计年鉴》。用甘肃省GDP表示总产出水平,由于各地区就业或劳务人口统计标准不统一,所以统一以各地区实际GDP/人均GDP来作为劳动投入量指标。各地区的技术进步te(TechnicalChange,te)指数2002-2011年的运算结果见表2。既然曼奎斯特生产率指数的基本成分与技术效率的测度相关,提供了不考虑规模收益的CCR模型下的技术进步值。技术进步指数为1的地区意味着,这些地区的生产是有效率的,小于1的地区则意味着生产是无效率的。在2011年,甘肃省14个地区中,只有嘉峪关、金昌、白银和张掖的技术进步指数达到了1,即这4个地区的生产是有效率的,资本投入和人力投入都达到了最优状态。2002—2011年间,甘肃省的TFP总体上是增长的。但无论从数量还是从变动趋势上来看,甘肃省TFP的增长并非主要来源于技术进步。总体看是不平衡的,嘉峪关、金昌这两个甘肃省重要的工业地区的技术进步明显快于其他地区;其次是兰州、白银、天水、庆阳、临夏等地区的技术进步也相当迅速;但有些地区技术进步速度较慢,甚至出现了负增长。技术进步的区域特征明显。随着市场化进程的加速发展,地区之间的人员流动、经贸往来、技术引进等活动日益频繁。因此,很可能存在着从技术发达地区向落后地区的技术扩散。可以说,嘉峪关和金昌是主要的创新者,推动生产可能性边界向外移动。但总体来说,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主要依靠的是大量的资本以及人力资本的投入。除了嘉峪关和金昌以外,甘肃省其他地区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的是资本以及人力资本的大量投入,其中资本的投入占大多数。将甘肃省14个地区各年份的技术进步指数做一个对比,可以清楚地看出,2001—2004年各地区的技术进步率总体呈上升趋势,这说明要素配置结构有了很大提高,结构调整取得了初步成效,但还具有很大的潜力,技术进步仍然依靠要素密集性特征的变革。但2004年出现了一个明显的转折点,大部分地区的技术进步率出现了下降趋势。这说明随着技术改革逐步进入攻坚阶段,效率的释放大大低于技术改革初期,这主要是由于规模的经济性降低,以及技术的使用效率降低。由此可以看出,甘肃省的主要经济增长方式依然是依靠单纯的增加投入的粗放型经济方式,技术效率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并没有达到主导地位。
二结论
(1)分析结果表明
甘肃省的TFP的增长主要来源于技术进步,嘉峪关和金昌每年均在甘肃省的生产边界上,效率最高。从总体水平上来看,甘肃省TFP的增长呈现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主要依靠效率的提高,而技术进步成为各个地区生产率差异的主要原因。2004年以后,TFP的增长出现了递减,主要是技术进步的减慢。嘉峪关和金昌是主要创新者,推动生产可能性边界向外移动。随着地区之间的人员流动、经贸往来、技术引进等活动,存在着从技术发达地区向其他地区的技术扩散,这种扩散依赖于空间距离,一般在5年之内完成。
(2)依据甘肃省各地区的自然条件、地理区位和经济社会联系
以中心城市发展为突破口,发挥区域增长极对外辐射的作用;设立以兰州、白银为中心的中部经济区,依托以武威、张掖、酒泉、嘉峪关为核心的河西经济区,以天水为区域中心的陇东南经济区、少数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突出区域城镇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打破行政区划限制,发展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相互配合、利益共享的经济区,引导资源优化配置和生产要素整合,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3)加快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产业经济论文范文2
1.1绿色食品生产与消费者之间的矛盾
针对现代人们对绿色食品存在的误区进行分析,人们认为只要是土地里长出来的蔬菜都是绿色食品,这种对绿色食品的理解是错误的。绿色食品是无污染的一种食品,具有一定的安全、营养的一种食品。无污染不仅是指在生产中不受到污染,而且对生态环境不会造成污染。绿色食品就是不使用化肥农药的食品,由于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概念模糊,影响了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由于绿色食品是一种农业的生产过程。众所周知,农业生产过程通过使用化肥、农药能够有效的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在现如今的社会经济中,由于农业生产缺乏对绿色食品产业的认识,对绿色食品的生产不重视,不仅对消费者的身体产生一定的危害,而且还制约了农业经济健康持续的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在生产绿色食品的同时,滥用激素的现象越来越多,改变了绿色食品的概念,不仅影响了食品的安全性,而且还阻碍了农业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1.2绿色食品的问题
现代社会经济主导发展绿色食品产业,但是在发展绿色食品过程中,没有一定的保护措施,生产出来的绿色食品没有一定的安全和质量上的保证,在生产绿色食品管理中缺乏一定的监管力度,严重影响了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虽然发展绿色食品产业,能够促进农业经济健康持续发展,但是在现代的社会中,由于对市场体系不够完善,在我国的许多企业中,都缺乏一定的法律意识,企业在绿色食品产业中滥用绿色食品的标志,假冒绿色食品,不仅对人们的身体有着一定的影响,而且还不利于本企业经济的发展,还对农村生态环境有着一定的影响,阻碍了农业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由于现代社会经济主导发展绿色食品产业,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在发展绿色食品产业中,绿色食品数量较少、产业结构的不合理、规模比较小、产品较为单一,没有办法满足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需求。
1.3生产绿色食品成本过高
在现代的经济社会中,发展绿色食品产业能够有效促进农业经济健康持续发展,但是在发展绿色食品产业过程中,由于绿色食品的生产成本过高,严重阻碍了农业经济健康持续发展。要想生产绿色食品,就必须要有过硬的生产技术。在生产过程中,由于绿色食品不使用农业化肥,对土壤、气温等各种要求比较严格。绿色食品的包装,必须要进行单独包装,还要投入一定的人力和物力。虽然发展了绿色食品产业,但是还要申报绿色食品产品的标志,在申报过程中,需要花费过多的费用,就会造成了发展绿色食品过程中成本过高的问题。
2绿色食品产业促进农业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基础,要想有效促进农业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就必须要大力发展绿色食品产业。
2.1促进农业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绿色食品产业就是在无污染的区域内,利用一定的自然资源,生产出无污染的安全绿色食品。在绿色食品生产的过程中,对农村生态环境不会造成任何影响。如今社会发展中,绿色食品产业是一种有着非常大发展前景的新型产业。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不仅能够满足现当代消费者的需求,而且还符合农业经济发展的要求。我国的农业发展,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是趋势。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还能由传统体制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通过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能够有效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还能推动农业结构的调整,最终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最优化,所以,在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的前提下生产出来的绿色食品肯定是安全无公害的,能够符合消费者的需要。大力发展绿色食品产业能够有效提高生产技术。在生产绿色食品过程中,由于对生产技术有着一定的要求,必须充分利用现代的先进技术,对生态环境和安全进行严格的控制,促进了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才能促进农业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2.2加强绿色食品监管力度
在大力发展绿色食品产业过程中,要通过一定的手段来加强绿色食品监管力度,促进农业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大力发展绿色食品能够提高农产品的产量,不仅能够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而且还能通过绿色食品提高了市场竞争力。在生产绿色食品过程中,对全过程进行全程监控,能够使得绿色食品的质量达到标准。只有绿色食品质量达到了一定的标准,才能促进绿色食品产业,进而推动农业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2.3加强政府的调控
在发展绿色食品产业过程中,为了能够促进农业经济健康持续发展,政府必须要加大力度进行宏观调控。生产绿色食品过程中,要保护生态环境,能够有效维护生态平衡的发展。政府要建立环境保护机构,通过一定手段来加强环保管理,能够把环保责任制与经济相结合,促进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加大环保投资力度,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建立绿色基地,能够保证绿色食品产业良好地发展。还要加强环保意识,政府通过宣传教育,提高消费者环保意识,引导消费者改变消费观念,促进绿色食品消费。在进行宣传教育过程中,不仅要宣传绿色食品的优点,还要对生态环境保护进行一定的宣传,这样不仅能保障消费者的身心健康,还能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
2.4提高市场营销力度
在现代社会中,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需要越来越高,大多数的绿色食品只能通过普通渠道进入市场。需要拓宽市场,建立专业化的绿色食品市场,能够有效保证绿色食品流动的现代化建设,进而提高绿色食品的流通率,保障绿色食品的安全、质量等,同时还要杜绝假冒伪劣的绿色食品进入市场。通过开展电子商务,构建绿色食品网络营销平台,能够极大促进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进而能够促进农业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3结语
产业经济论文范文3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是一种基于假设检定的统计方法,其基础是回归分析当中的自回归模型。2个时间序列yt和xt之间的格兰杰因果关系可以描述为:若在包含变量yt和xt过去信息的条件下,对yt的预测效果要优于只单独由yt的过去信息对yt进行的预测效果,即xt有助于解释yt将来的变化,则认为变量xt是引致变量yt的格兰杰原因[5]。变量xt和yt的回归模型如式(2)所示:根据表3数据可知,在10%置信水平下,lnGDP和lnGIOV都是lnlCAP的格兰杰原因,滞后阶数均为1,说明GDP、GIOV与ICAP存在单向因果关系;另外,lnGDP和lnGIOV都是lnEC的格兰杰原因,滞后除数分别为8和4,说明GDP、GIOV均与EC存在单向因果关系。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广西区内国民生产总值和工业总产值是推动区内装机容量增长的原因,也是区内电力消费增长的原因;但装机容量增长对经济增长的反应迅速,而电力消费增长对于经济增长的反应具有一定的滞后性。
2经济与电力的协整平衡关系分析
如果所研究的时间序列具有相同的单整阶数,且在某种线性组合方式下使得组合时间序列的单整阶数降低,则称这些时间序列之间存在显著的协整关系,这个线性组合反映了变量之间长期稳定的比例关系。本节采用两步检验法[6]对描述广西区经济和电力的4个时间序列变量进行协整关系检验,论证经济、电力是否存在长期协调稳定关系。其计算步骤可分为以下两步:1)步骤1:鉴于格兰杰因果关系的检验结果,以电力变量作为解释变量,经济变量作为被解释变量,对4组时间序列变量进行普通最小二乘法回归分析。计算得到变量间协整方程如式(3),其中,R2、DW和F分别表示判定系数、杜宾-瓦特森指标和检验统计量。从表4结果看出,ε1、ε2、ε3的t值均大于各个置信水平下的检验临界值,序列显示非平稳特性;ε4的统计量t值小于1%置信水平下的检验临界值,序列平稳,说明广西区工业生产总值与全社会用电量具备长期稳定的发展关系。概括为,在1978—2007年统计年份期间,广西区工业生产总值与电力消费存在协整关系,当工业生产总值增加1%,对应全社会用电量需求增加了0.5408%。
3结论
产业经济论文范文4
1.拓宽浦东农业的发展新空间
浦东新区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糊舰麵,大量陳驗占用,使翻絲业发励空剛冑纖小。目此,棘駆魏贼业,自外寻撤展领是必然的选择。
2.可以满足人民对健康食品的需求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农产品要求越来越高,对农产品质量要求愈加注重。要求农业生产者生产出绿色有机农产品愿望越来越强烈。但要生产出绿色、有机农产品对环境的要求很高,特别是对水、土壤、空气的要求很严格。域外广大农村、山区,这些地方基本保持水体洁净、空气清新、土壤无污染的好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生产出的农产品能符合绿色、有机农产品的标准。
3.建立上海后方农产品生产基地,丰富上海农
产品市场。上海大都市,人口众多,日消耗农产品量大。农副产品的供应一直是上海的重要工作。浦东新区的农业企业根据市场的需求,到域外去发展农产品生产,以供应上海市场有着深远的意义。特别是禽、蛋、猪、蔬菜、大米的生产到邻近的省市开辟生产基地,直接供应上海,这对于上海大都市农副产品的供应起到很好的补充作用,大大缓解了上海的农产品供应紧张度,使上海大市场农产品供应更丰裕。
4.资金、技术的溢出效应,实现双赢的格局
浦东新区农业企业利用资金、技术投资当地农业,不仅发展了企业的自身,也提升了当地农业的现代化水平。大量的设施农业的发展,如温室花卉、温室蔬菜和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使投资地一下子跨进农业现代化的门槛。花卉、种苗、瓜果的组织培养法,高效高产种苗的推广使用,农业产业化先进的农业管理技术的运用等,都极大地提高了当地农业现代化水平,上海企业既获得了发展的空间,又提升了当地农业现代化水平,并带动了当地农民种养业的发展,使农民致富,也使双方都获得了好处,实现了双赢的格局。
二、发展域外农业的战略举措
浦东新区区域面积狭小,又因城镇化建设和市政建设等用地的需要,耕地逐年减少,农业发展的回旋余地越来越小。浦东农业要有新发展,发展域外农业是最好的选择。发展域外农业要有新的发展战略。发展战略的基本指导思想是:根植浦东新区,面向全国,走向世界。以浦东新区的区位、品牌,资金、人才、管理、市场等优势与域外农业知名企业、品牌、环境、物种、劳力、土地等资源及行政、政策、市场等优势相结合,采用“走出去、引进来”的发展战略,早规划早部署,积极发展域外农业经济。
(一)实施“走出去”战略
1.利用浦东新区的农业优势资源,开辟域外农产品生产基地,拓展农业发展空间。浦东新区背靠上海国际大都市,农产品市场容量很大,到域外拓展农业发展空间,可生产出“高端、高质、高附加值”的农产品,以丰富市民对农副产品的需求,当前应加快如下基地的战略规划和建设:第一,建立畜禽养殖加工基地。现在,在域外发展的禽、蛋、鸽子、生猪等生产加工基地,规模不够大。在原有的基础上,可进一步发展。以上海良元集团公司为基础,进一步发展冷鲜鸡的加工能力。上海良元集团在江苏海门建有加工基地,在目前域外加工能力900万羽的基础上,再扩大1一2倍,做大做强冷鲜鸡的加工产业。第二,建立禽蛋生产基地。以上海汇绿禽蛋有限公司为基础,进一步发展禽蛋生产。上海汇绿禽蛋有限公司生产的“阿强”牌鲜鸡蛋是上海的名牌产品,被上海列为免检产品,在上海享有很好的声誉。它在江苏南通市有鲜鸡蛋生产基地,年产鲜鸡蛋2300吨。在苏北进一步扩大生产能力,建设苏北鲜鸡蛋生产基地,进一步满足上海市民对“阿强”牌鲜鸡蛋的需求。还可把“阿强”牌等品牌的鲜鸡蛋推向全国。第三,建立生猪生产基地。目前在域外建立生猪基地的有上海祥欣畜禽有限公司在江西吉安饲养生猪5000头的基地,上海旭丽畜禽有限公司在江苏南通建有10000头的生产基地。以这两个基地为基础,禾1自斗、胃力成^低进一步扩大生产生猪的规模,把它们打造成实力强大的域外生猪生产的基地,使其成为上海猪肉供应的前沿基地。第四,建立稻谷生产基地。上海沧海桑田有限公司在江苏、浙江、山东建有水稻生产基地14万亩,上海垠海贸易有限公司在江苏、东北建有40000亩水稻生产基地。以此为基础,发展域外水稻生产,建立商品粮基地。第五,建立花卉、种苗出口基地。上海大地种苗有限公司,上海怡源种苗有限公司在辽宁、云南、大连、江苏、北京、陕西等地建有花卉种苗基地,规模达到2373亩,产值达到4700万元,80%出口,可以此为基础,大力拓展花卉种苗产地,使其成为花卉、种苗的出口基地。第六,建立药材基地。上海鲜花港发展有限公司在云南发展百合、铁皮石斛等药材种植也达到一定的规模,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药材种植业,打造较大规模的药材生产基地。第七,建立蔬菜种植基地,上海新凤蜜露专业合作社、上海新城农产品有限公司、盐城台农开发公司、上海越亚果蔬专业合作社等在上海市郊区松江、金山、奉贤、辽宁省的阜新、江苏省的盐城建有蔬菜生产基地,生产规模达到5000亩,生产的蔬菜70%返销上海。
2.实行横向联合,组成产业联盟,发展域外农业经济。浦东新区的农业企业对外发展农业多数以单兵作战的形式进行,往往势单力簿,经不起风浪,收效也差。只有实行横向联合,组成产业联盟或集团,形成合力,才能更好地发展好域外农业。
(1)粮食生产联盟。上海沧海桑地有限公司和上海垠海贸易有限公司,这两个农业企业是粮食生产的大企业。域外生产规模接近18.44万亩,加上本地区的生产基地达到22万亩。生产区域涉及到江苏、浙江、山东及东北三省,产值达到6亿多元,如果这两个企业联合起来,再加上中小粮食种植企业的参加,企业的规模将更加扩大。
(2)生猪生产联盟。浦东新区在域外有生猪生产基地的是上海祥欣畜禽有限公司和上海旭丽禽畜生产合作社,分别在江西吉安和江苏南通,饲养规模是5000头和10000头。虽然只有两家,但生猪生产水平是国内领先的,生产总规模年出栏肉猪可达十多万头。祥欣公司是华东地区最大的苗猪和肉猪生产基地,具有一流的生产设施和饲养管理技术。他们组合成产业联盟,集先进的生产设施和饲养管理技术,再发展中小生猪生产企业和养户,就可成为国内最具规模的生猪和苗猪生产的产业联盟,对稳定市场供应可以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3)禽蛋生产、加工联盟。浦东新区在域外农业投资生产中,禽蛋生产、加工最具规模,有5个企业在江苏、安徽、新疆等建有生产基地,饲养蛋鸡35万羽,种鸡11.8万羽,肉鸡290.5万羽,肉鸽901万羽(含1万只种鸽),饲养总规模达到1238.3万羽,两个肉禽加工企业年加工能力达到1800万羽。主要生产、加工基地大多数集中靠近上海的江苏苏北和安徽等地区。这个地区总饲养量达到1218.3万羽,占到98%。肉禽加工企业全部在江苏的海门和泰州地区,这6个肉禽生产和肉禽加工企业(其中1个既生产又是加工企业)。这里不乏知名品牌,上海汇绿禽蛋生产的“阿强”鸡蛋是上海市名牌产品。上海良元集团有限公司是上海冷鲜鸡的大型加工企业,它的供应量占到上海市冷鲜禽肉供应量的50%,立春鸽业的冷鲜鸽是上海第一的供应企业,其他如红宝、郁盛、旭丽、志忠等专业合作社都负有盛誉。他们的结合不仅知名度、信誉度好,而且生产设施先进、饲养管理科技水平高,它们的联合可以形成生产、加工、销售等多环节的一体化联盟。
(4)花卉、药材、种苗联盟。现有的花卉、药材、种苗企业是上海大地种苗有限公司、上海怡源种苗有限公司和上海鲜花港发展有限公司是专业生产花卉、药材、种苗的公司。涉及的地区有云南、江苏、北京、陕西、辽宁、四川等省市,生产规模较大,生产面积4393亩,总产值达到2.08亿元,出口比重占到50%。这几个企业的联盟,可以高科技为生产手段,弓丨领花卉、药材、种苗业的生产和出口潮流。农业企业产业联盟可以到工商企业登记,成为一个合法企业组织。可以是紧密型的,也可以是松散型的。紧密型产业联盟,组建比较困难,因为涉及到资产、人事、财务等一系列事情,以及各个企业的意愿等问题,事情比较复杂。好处是,实力强大,比较能够协调,工作效率高。松散型的产业联盟,组建比较容易,筹集点注册资金,成立个董事会,就是在对外交往中,用产业联盟的名义而已。好处是,组建容易,意愿性强,对外影响大,威信高,容易幵展工作。
3.发挥浦东农业品牌资源优势,做大做好域外农业。南汇水蜜桃、南汇8424西瓜、祥欣种猪、新场矮脚青菜、上海翠冠梨、红刚青扁豆、阿强鲜鸡蛋、良元冷鲜鸡、立春冷鲜鸽。稻米、花卉、药材、种源农业,在上海和全国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要发扬光大推向全国乃至世界。首先,要对知名企业物种进行梳理。其次,要推出先进的饲养管理技术,在外发展养殖业。第三,要以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设施,帮助域外农业提升现化化水平。第四,要发展商务平台等营销网络,提升浦东品牌的市场影响力。
(二)实施“引进来”战略就是依托上海自由贸易区
两特的区位优势,建设国际农业总部经济园区,用全国、世界的农业资源来发展浦东新区农业,实现农业新增长。国际农业总部经济园的基本构想:建设国际农业总部经济园要走“内强总部,外拓基地”之路。按照有限区域,无限发展的思路,把企业总部、行政总部、研发总部、营销总部设在园区内,在外建设基地,办工厂,设窗口。在国内和国外不断拓展农业发展空间,通过资本外移、产品外移等形式,实现生产要素的科学配置,推进农业的转型升级。基本做法:
(1)积极引进国内外农业龙头企业,农业跨国公司等知名的农业企业。把重点放在吸引农业高科技企业和最具活力、高附加值的农业企业。浦东新区要抢占先机,形成一个生产基地遍布国际、国内,市场网络连接国内外的农业总部集团群。
(2)积极发展“三高”农业,加快农业的转型升级。浦东新区50万亩的耕地,要发展高端、高质、高附加值的农业,实现农业转型升级,成为像荷兰、以色列国家那样的农业设施、科技水平一流的科技创新型农业。
(3)培育市场实力,建设国际农产品集散地。浦东新区有两港和上海大市场的优势。利用这个优势,在建设国际农业总部经济园区的基础上,建设国际农产品集散地。首先,发展经营队伍,发展经营型企业。第二,组建物流平台,使物流顺畅。第三,组建国际国内营销网络。第四,建立电子信息平台,把国际国内两个市场连接起来。
三、发展域外农业的对策和建议
到国内、国际发展农业,引进国内外知名农业企业进而发展国际农业总部经济是客观的必然,它是浦东新区农业发展的延伸,也是浦东新区的农业和域外农业的优势互补,共同推动农业发展。为此,提出发展域外农业的对策和建议。
1.健全和完善域外农业经济发展
机制健全和完善域外农业经济的发展机制是发展的必然。从政府层面来讲,在区政府应建立域外农业发展指导机构和办事机构。主要职能是:制订域外农业经济发展战略(计划),制订“走出去”和"引进来”相关的政策和措施,协调投资地有关方面的关系,研究域外农业的投向,全面掌握域外农业企业的运营情况,做好域外农业企业的保障工作。
2.建立域外农业投资发展互助基金域外
农业投资发展互助基金的主要职能是帮助浦东新区农业企业在外投资或在运营过程中,解决暂时性资金困难。基金的主要来源是浦东新区农业企业自愿交纳的资金、银行的借贷、政府的支助等组成。基金要形成一定的规模,并制订详细的发放,还款的规则和程序,并按一定的规则和程序进行发放。基金的借贷实行低息制度,低于银行同期利息的50%,基本保证不亏本和略有增长为标准。基金实行第三方存款的方式,实行银行资金监管制度,并把使用情况月月向浦东新区域外农业经济指导机构汇报,以此,保证基金安全使用。区财政、银行等金融部门应拿出一定资金,帮助建立域外农业互助基金;对于困难企业,财政给予一定贷款贴息资金;农业银行、农业开发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应给予域外农业企业低息和无息贷款,帮助解决资金困难问题。本地的农业保险部门要延伸保险区域,本地的域外农业企业在外地的农业经营项目也应包含在保险范围内,解除它们的后顾之忧。统计部门应把浦东新区在域外投资发展的农业基地和加工项目所产生的农业产值和出口产值统计在浦东新区农业总产值在内。
3.制定国际农业总部经济园区的有关政策政策是国际农业总部经济发展的根本保证,任何建设事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国家的支持和政保证。因此,国际农业总部经济园区建设成败关键是政策的保证。
(1)财政金融政策。除国家财政、金融部门直接对国际农业总部经济园区的直接扶持外,要拓宽投资渠道,吸引各类资本如外资、国资、民营资本参与对总部园区的建设。
(2)土地政策。在国家对土地宏观调控背景下,尽量挤出土地,落实总部园区建设用地,在价格上,可适当定价,在各项费用上可适当减免。
产业经济论文范文5
第三产业,是指除农业、工业、建筑业以外的其他各行业,诸如商业、金融、旅游、运输、通信、房地产、贸易、饮食、卫生、文化、教育、信息咨询服务业及各类技术服务业等)[2],是满足人类除物质需要以外的更高级的需要,如生活中的便利、娱乐等各种精神上的需要。
2.第三产业对国民经济贡献的测度技术
2.1贡献测度技术的提出
2.1.1概念所谓第三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度(在下文中简称第三产业经济贡献的测度),是指基于第三产业与国民经济的关系,决策引起第三产业的增加值总量和结构等要素的变化,从而引起对国民经济的正面影响。然而变化并不一定是一一对应的,即如决策者要大力发展文化软实力,决定提高文化行业的就业率,实行了一系列有利于文化工作者的就业政策,这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则不仅仅体现在国民经济就业形势的改善。优秀的文化实力能提高国民的精神力量,文化行业的发展必然会提高人民的精神状态,使之更加积极地投入生产生活中,其必然波及各行各业,从而大大提高了国民经济,这就是第三产业对国民经济贡献的典型案例。
2.2模型的建立
2.2.1第三产业对于国民经济的总量贡献测度技术第三产业对国民经济贡献最直接的测量方式就是观察第三产业的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这也是最常见、最有效的方式。假设,Yt表示国民生产总值GDP,Y''''表示第三产业的增加值,那么第三产业对国民经济的总量贡献率则为:A=Y''''Y式(2.1)2.2.2第三产业对于国民经济的速度贡献测度技术本部分的测度技术设计灵感来源于柯布-道格拉斯(C-D)生产函数模型和索洛的增长方程,古典增长理论是把经济增长因素分解为资本、劳动、技术等,而本文的速度贡献测度模型则将用于第三产业的资本和劳动作为独立的变量从模型的资本投入变量与劳动投入变量分离出来,以测度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假设生产函数为:Yt=At•f(L,K,Y'''')式(2.2)其中,Yt表示经济总量,At表示随着时间t变化的社会技术进步,L表示第三产业的劳动投入量,K表示第三产业的资本投入量,Y''''表示第三产业的增加值。对式(2.2)两边求全导数,可得:dYtdt=f(L,K,Y'''')•dAtdt+(YtL)•(dLdt)+(dYtdK)•(dKdt)+(dYtdY'''')•(dY''''dt)式(2.2)两边同时除以YtdYtdt•(1Yt)=f(L,K,Y'''')•dAtdt•(1Yt)+(YtL)•(dLdt)•(1Yt)+(dYtdK)•(dKdt)•(1Yt)+(dYtdY'''')•(dY''''dt)•(1Yt)式(2.4)dYtdt•(1Yt)=dAtdt•(1At)+(YtL)•(1Yt)•(dLdt)•(1L)+(dYtdK)•(KYt)•(dKdt)•(1K)+(dYtdY'''')•(Y''''Yt)•(dY''''dt)•(1Yt)式(2.5)符号替换y=a+α•1+β•k+γ•y''''式(2.6)其中,y=dYtdt•(1Yt)表示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a=dAtdt•(1At)表示全社会的技术进步的速度,α=(YtL)•(LYt)表示第三产业的劳动力投入量对国民经济总量的弹性,1=(dLdt)•(1L)表示第三产业的劳动力投入量的速度,β=(dYtdK)•(KYt)表示第三产业的资本投入量对国民经济总量的弹性,k=(dkdt)•(1K)表示第三产业的资本投入的速度,γ=(dYtdY'''')•(Y''''Yt)表示第三产业的对国民经济的弹性,y''''=(dY''''dt)•(1Y'''')表示第三产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式(2.6)表达了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由全社会的技术进步速度、第三产业的劳动力投入速度和资本投入的速度,以及第三产业的增加值的增长速度四大部分组成。那么第三产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对国民经济增速的影响则是由式(2.6)中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的系数,即其弹性指标来衡量,即γ=(dYtdY'''')•Y''''Yt。
3.结论与展望
产业经济论文范文6
京津冀地区作为一个整体,其制造业30个产业按增加值大小排列,前10个产业依次为: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这10个产业的增加值占京津冀地区制造业增加值的74.10%,其中前4个产业占51.49%。
1.北京市
北京市制造业增加值占京津冀地区制造业增加值的29.86%。制造业30个产业按增加值大小排列,前10个产业依次为: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医药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这10个产业的增加值占北京市制造业增加值的78.73%,其中前4个产业占53.68%。
2.天津市
天津市制造业增加值占京津冀地区制造业增加值的27.39%。制造业30个产业按增加值大小排列,前10个产业依次为: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医药制造业,金属制品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塑料制品业。这10个产业的增加值占天津市制造业增加值的78.58%,其中前4个产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占55.99%。
3.河北省
河北省制造业增加值占京津冀地区制造业增加值的42.75%。制造业30个产业按增加值大小排列,前10个产业依次为: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纺织业,农副食品加工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金属制品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这10个产业的增加值占河北省制造业增加值的74.39%,其中前4个产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纺织业)占53.67%。
二、产业市场优势
在京津冀地区制造业30个产业中,市场占有率较高的10个产业依次是: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22.15%),医药制造业(14.04%),食品制造业(12.44%),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11.70%),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10.71%),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10.71%),金属制品业(10.68%),专用设备制造业(10.28%),饮料制造业(10.20%),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9.94%)。前9个产业市场占有率均在10%以上。
1.北京市
市场占有率较高的前10个产业是: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5.81%),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5.79%),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5.63%),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5.46%),专用设备制造业(4.15%),食品制造业(3.91%),医药制造业(3.79%),饮料制造业(3.53%),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3.10%),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2.95%)。其中,前4个产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市场占有率均在5%以上。
2.天津市
市场占有率较高的前10个产业是: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5.82%),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4.62%),医药制造业(4.28%),金属制品业(3.97%),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3.09%),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3.04%),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2.98%),橡胶制品业(2.95%),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2.82%),家具制造业(2.80%)。只有一个产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市场占有率超过5%。
3.河北省
市场占有率较高的前10个产业是: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15.15%),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6.66%),食品制造业(6.19%),医药制造业(5.97%),非金属矿物制品业(5.92%),农副食品加工业(5.22%),饮料制造业(4.67%),造纸及纸制品业(4.64%),金属制品业(4.45%),橡胶制品业(4.15%)。其中,前6个产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食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农副食品加工业)市场占有率均超过5%(见图1)。
三、产业竞争优势
1.北京市
竞争优势系数(单位投入所获得的市场份额,以全国同行业为1)较高的产业是: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1.3824,全国第二),烟草制品业(1.3962,全国第五),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1.3223,全国第七),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1.2849,全国第八),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1.0460,全国第九)。
2.天津市
竞争优势系数较高的产业是: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1.2791,全国第一),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1.4470,全国第二),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1.1787,全国第三),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1.3768,全国第四),农副食品加工业(1.1875,全国第四),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1.3389,全国第六),金属制品业(1.0844,全国第六),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1.0705,全国第六),医药制造业(1.0349,全国第六),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1.3123,全国第七),通用设备制造业(1.1367,全国第七),饮料制造业(1.0362,全国第十)。
3.河北省
竞争优势系数较高的产业是: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1.9880,全国第一),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1.5902,全国第二),食品制造业(1.3282,全国第二),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1.2305,全国第二),橡胶制品业(1.1308,全国第三),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1.2010,全国第六),农副食品加工业(1.1662,全国第七),通用设备制造业(1.0204,全国第八),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1.0082,全国第八),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1.0428,全国第九),家具制造业(1.0188,全国第九),烟草制品业(1.1708,全国第十),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1.0157,全国第十)(见图2)。四、综合分析及结论
1.总体来看,对京津冀地区制造业贡献最大的是河北(总产值占京津冀地区41.14%,增加值占42.75%),京津的贡献不相上下(总产值,北京占29.01%,天津占29.85%;增加值,北京占29.86%,天津占27.39%)。分产业来看,对京津冀地区制造业贡献较大的产业是: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这4个产业创造了京津冀地区制造业产出的一半(总产值的53.30%,增加值的51.49%)。其中: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河北贡献最大(增加值占京津冀地区65.14%),北京次之(20.31%),天津最小(14.55);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天津贡献最大(59.28%),北京次之(37.21%),河北最小(3.51%);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北京贡献最大(40.13%),河北次之(30.75),天津最小(29.12);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北京贡献最大(46.93%),天津次之(31.15%),河北最小(21.92%)(见表1)。
2.京津冀三地比较,制造业30个产业的市场占有率之差异,天津市最小,河北省最大,北京市居中。在制造业30个产业中,北京市市场占有率最大的产业是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5.81%),最小的产业是化学纤维制造业(0.14%),极差为5.67%,标准差为1.72%;天津市市场占有率最大的产业是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5.82%),最小的产业是化学纤维制造业(0.31%),极差为5.51%,标准差为1.25%;河北省市场占有率最大的产业是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15.15%),最小的产业是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0.25%)(见表2)。以上表明,京津冀制造业30个产业市场占有率之分布特征:天津市较为集中,河北省较为分散,北京市介于天津市与河北省之间表明天津的制造3.京津冀制造业整体竞争力(=规模优势×市场优势×竞争优势),河北最高,天津次之,北京最低。京津冀制造业中,北京和天津以机电制造业最具竞争力;而河北则以资源加工业最具竞争力,其次是轻纺制造业(见图3);京津冀机电制造业中,北京和天津均以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最具竞争力,其次是北京的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京津冀资源加工业中,河北以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最具竞争力,其次是非金属矿物制品业;而天津的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也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京津冀的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均有一定竞争力。京津冀轻纺制造业中,河北的农副食品加工业,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造业,食品制造业及纺织业具有较强竞争力(见图4)。
摘要]基于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资料,从产业规模优势、产业市场优势和产业竞争优势等三个侧面对京津冀三地制造业产业竞争力进行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京津冀三地制造业产业竞争力进行了综合分析。
[关键词]制造业;产业优势;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武义青,顾培亮.竞争优势测定的一种新方法[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