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共享中心税务管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财务共享中心税务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财务共享中心税务管理

财务共享中心税务管理范文1

【关键词】 企业 财务共享中心 财务管理水平

财务共享服务是一种将一部分现有的经营只能集中到一个新的半自主的业务单元的合作战略。这样的财务管理模式对于资金流动大的施工企业来说十分必须,因为它有自己专门的管理结构,很好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创造了更大的价值、节约了成本,最重要的是提高了对内部客户的服务质量。

要分析财务共享中心是如何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首先就必须要知道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所涵盖的服务内容:应付账款、应收账款、差旅费报销、总账与报表、应付工资、固定资产、现金管理与基金管理、员工福利和奖金的管理、信用控制和收款、财务分析及报告。清楚了共享中心的知能之后,我们才能了解财务共享中心的实施给企业带来的意义。

一、降低管理成本,提高效率

施工企业采取的一般是分散的财务核算和管理模式,这样的管理在开始是有其优势的,它可以有效地执行核算和监督职能,但是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分散的财务核算和管理模式逐渐显现出其弊端。企业的各个部门都设置有自己一套完整的财务职能架构,包括财务经理、会计和出纳,虽然企业有相关部门进行财务核算的指导工作,但各个部门之间缺少经常性的沟通,都形成了自己固有的行事方法,这就产生了两个问题:第一,当某个部门的财务工作量出现陡增的情况,其它部门财务人员虽然闲置,但由于操作流程和行事方法的不同以及部门与部门之间的责任分工问题,很难实现人员的优化配置;第二,由于部门的财务工作相对独立,无法形成专业化分工,每个财务人员都要求掌握比较全面的技能,对人员素质的要求相对较高,这无形中给企业带来了一笔不小的支出。

财务共享中心把分散在各个地区的分支机构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流程集中到一起来处理,很好地解决了上面出现了问题,同时这样做还可以带来几方面的好处。

首先,企业财务处理的流程趋向简化、集成化和自动化,这使得企业整个财务管理机构运作实现了规模化,需要的财务操作人员数量大大减少。并且通过流程再造和优化,流程实现的精益化和信息化,从而大大减少了非增值性质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其次,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立实现了企业的规模经济,企业内部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通过与外部专业公司的同行业竞争,持续不断地提高财务运作的效率,很好地节约了成本。除此之外,企业还可以通过统一引入外部资源,进行有效地管理达到降低成本的预期。

再次,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很好的优化了整个企业的组织。它相当于把企业内部进行了组织再造,把各个分支机构的非核心业务剥离出来,集中到建立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进行一个统一的运作,财务相关工作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同时其它部门还可以将精力集中到自身的核心业务上去,很好地聚集了企业的资源发展其核心业务。

最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用其专业性可以提升财务处理的服务质量,降低企业相关风险,从而相应地降低了有可能产生的成本。

从本企业内部调查数据可知:财务共享中心建立以后,财务相关员工人数减少26%,看起来这并没有给企业带来太多的成本降低,其实不然,当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立以后,对于财务相关人员的需要也就基本固定了下来,当企业的业务和规模不断发展,原有的模式就必须要有更多的财务人员,在共享服务中心这个平台上则不会需要大量的财务人员增加,甚至无需增加任何人员,同时参与共享中心的业务成本降低了50%。由此可见,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在降低管理成本和提高工作效率方面成效斐然。

二、提高管控能力,增强信息的标准化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立以后,企业的相关制度和各种操作流程可以得到很好的统一和规范。对于一些数据信息和内部控制可以有更高的要求,从而实现必要的一致性和标准化,最终提高企业财务管理和控制水平,降低相关风险。这里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基础数据的定义和准确性是企业十分关注的问题之一,它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利益与正常运行,通过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这个平台可以建立起一套标准的、统一的信息数据体系客观真实的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

三、优化了财务管理工作流程

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后,可以实现财务工作的集中化和规模化,将复杂的工作变得更简单、更标准、更细化,从而提高财务工作效率和质量。有一个形象的比喻可以很好地诠释这段话,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就是将很多个会计记账的工作变成“会计工厂”统一运营的模式。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整个规模服务经营过程中,同样可以引入质量管理理念,在共享的环境下把服务作为工作的重点,将工作的重心聚焦到服务上来。

以往的财务工作,由于工作流程的不标准和不统一,造成了大量信息的失真以及舞弊现象的出现,这对企业的财务工作来说存在巨大的风险,现在通过共享服务的管理模式,集中起来进行统一的操作,可以确保企业用相同的规范和标准来进行同一具体的操作,极大地降低了不合规情况所带来的风险和损失。

很多企业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初衷是成本节约,其实其意义远不止此。在共享服务平台上处理一些繁琐和重复性强的业务时,各个业务部分可以将更多的精力专注于自身的核心业务上,而平台又可以提供一个标准的工作程序,这样极大地避免了业务部门之间因为对标准执行和内部管理的偏差和内部管理而出现的风险,使得更多更详细的管理数据在统一标准上可以更有可比性,这对于企业的财务管理是一个很大的利好消息。另外一个方面,作为一个服务中心,它也可以在比较短的时间内依据自身的经验和专业知识结构开发出更专业、更有效的服务技术,并在企业内推广。

四、强化了财务职能

“去职能化”这个词在企业中已经不算陌生,很多部门的服务模式都在朝这个方面发展。但是财务共享服务则有所不同,它仍然强调管理和控制模式,在标准化的平台上还要对企业其它部门的专业性财务管理要求予以考虑。

例如,会计核算的基础业务在进入共享服务机构之前,它的内部控制体系、风险管理、资金调度等的设置情况,在后续共享流程取代了原有分散流程后,需要考虑和研究如何在保持对原有财务管理和内控职能的基础上,去更好地承接、融合以及标准化这些相关运作和产生的种种问题。在这个设置和思考的过程中,管理控制模式需要考虑的问题是财务共享服务是在财务服务领域内履行企业所赋予的各种财务职能,所以它的内部交易处理职能的意义远不如强化财务管理这一职能明显和重要。

因此,企业在实施财务共享服务过程中大部分都会采用保留原先财务职能部门里从事职能管理、共享服务机构相对与之分离这样的模式。因为考虑到管控模式下专业化财务共享服务的流程已经包含了多种财务管理、风险控制以及支撑的功能,所以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职能实际上已经被二元化,这种情况下,必须通过共享服务模式的设计、部门结构的设置、流程的开发与协调等方式来进行磨合。

五、强化了总部监控职能

在企业原有的分散的财务核算和管理模式下,基层财务团队具有相当大的自主性和灵活性,公司财务管理部门无法及时和真实地掌握基层部门的财务状况。这种情况下,公司的财产安全性很难保障,不确定因素给企业带来的损失无法估计。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服务中心是以流程和业务分工的财务作业模式进行财务工作,单据都是随机分配到中心的每位财务人员手中,业务人员与财务人员之间并没有任何直接的接触,他们之间进行串通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另外,数据在平台上都是共享的,在这种情况下,各个部门的支出、收入及业务费用都是可以查找的,其透明程度十分之高,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可以很方便的对各个部门的财务及预算进行合理分析,起到了很好的监督作用。

另外,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立对企业的人力资源整合也是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由于基础财务业务从分散的各个部门集中到共享服务中心,那么服务中心就需要一批有能力的高端财务管理人员来承担组织具体资本运作、预算管理、投资和资金活动管理等财务管理职责,这给相关人员提供了很好的展现自己实力的平台,也很好地突出了财务管理的重要地位。同时,各个部门由于财务业务的集中,原有的财务人员释放了手中的工作,部门从繁琐的日常核算工作中释放出来协助各部门进行经营决策,强化了部门自身专业性业务的开展,最终强化了企业战略核心能力。

除此以外,报表格式的统一、数据来源口径的一致等也是财务共享中心带给企业的变化,这些细微的变化可能一时无法看出其效果,但随着企业的发展和壮大,企业潜在的获益会逐渐显现出来。

六、企业财务共享中心的不足

企业建立财务共享中心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大体上基本达到预期目标,但也出现了不少问题。

首先,财务集中使得财务与业务完全分离,财务人员仅仅是处理大量的数据,没有任何业务经历,对关键数据的敏感度还不够,这对企业的发展是有害无益的。

其次,共享服务中心建立初期的支出十分庞大,主要包括两方面:第一,服务中心的财务人员需要不断的与基层部门的财务人员进行沟通,需要尽快了解各基层部门的财政状况,才能进行中心的建设工作;第二,中心还未完全成熟和独立运行之前,各基层部门的财务部门任然需要保留来保障日常的财务工作,而此时中心人员又已经在履行其工作,工资支出没有减少反而大量增加。

再次,信息管理与系统成本的大量支出。财务共享中心运行的前提就是各基层财务部门提供的原始数据,而这些庞大的原始数据需要专业的信息管理模式来进行处理,而这个模式的开发、运行与管理需要大量的花费,这本身给企业就带来了很大的经济负担。

最后,财务共享中心建立的出发点是细化财务工作,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让每个财务人员都有自己专一的工作,他们不需要了解财务管理的每一个过程,只要将自己这一部分做好,这带来的问题就是大量重复的简单业务操作、工作一成不变枯燥无味、机械劳动过多,最终的结果就是财务人员的流动性十分大,工作交接不顺、新人的培训等都会影响到中心的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 段培阳: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典型案例分析与研究[J].金融会计,2009(9).

财务共享中心税务管理范文2

【关键词】海外企业财务管理共享中心汇率风险信用保险优化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5

一、引言

当今世界正发生着复杂深刻的变化,在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主要经济形势下,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继续显现,世界经济发展缓慢,各国经济发展面临着严峻的问题。在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大背景下,国家进一步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重大战略决策。随着《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的出台以及战略的实施,中国对外投资企业必然要进行战略上的转型来顺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潮流。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集团企业如何建设、管理海外公司,配合集团企业战略转型的实施,使之成为可以长期依靠的重要竞争优势就变得尤为重要。如何低成本、高效率地整合全球资源,进行资源的最优配置,建立一套有效的海外财务管理模式是集团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问题。

海外财务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一个分支,其基本内涵与企业财务管理一致。但是由于公司面临的海外环境更为复杂,在税务政策、会计制度、法律法规上差异较大,决定了海外财务管理与一般的财务管理相比有着更加复杂的特点,也对海外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海外企业财务管理必须保证其整体性和一致性,并且在经营和管理中要全面考虑法律、制度、汇率、税率、国家风险等方面的差异。

二、海外财务管理的现状和挑战

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海外企业的发展与成败。国际环境复杂多变,海外企业在经营管理中仍然面临着很多问题,也对海外财务管理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海外财务管理最为关键的环节是资金管理。为了满足海外业务的资金需求,最大化资金使用效率,集团企业需要对境外资金实行集中管理,然而海外机构所在国金融环境各异,母公司和东道国各项制度及监管体制不同,这些都给资金的集中管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如何对各海外机构建立适应本机构的资金内控体系,在保证资金管控的同时又保证机构的高效运营,成为了资金管理中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对于拥有众多海外机构的企业来说,采用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对所属企业的经济业务进行会计核算和管理,每个业务单元设置相应的财务部门,这样导致大量的人力和资源浪费在交易处理上,无疑是一种低效的财务管理模式。因此对于海外财务管理来说,降低财务管理成本,进行财务管理转型迫在眉睫。

另一方面,对于海外企业来说,外汇风险更是海外财务管理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2015年外汇市场出现大幅波动,给不少企业的海外财务管理造成了巨大的挑战。迈入2016年以来,外汇市场的波动更是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纵观企业,许多海外公司财务风险控制还存在很多问题,综合风险观念不强,因此建立一套完善合理的风险管理体制是海外企业财务管理的当务之急。

随着海外业务的快速发展,也对财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来看,我国国际化财务管理人才培养严重不足,需求和供给之间存在巨大的缺口,人才的短缺严重制约着海外企业的扩张和发展。因此,加快国际化财务人才队伍建设是海外财务管理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

三、海外财务管理的优化措施与途径

(一)财务共享中心

面对日益严峻的竞争,对于集团企业来说,建立“财务共享中心”成为了降低企业营运成本的必然选择。共享中心可以通过集中处理各个地区的财务和业务流程,减少财务职能的重复设置,把复杂的工作变得简单,并且可以全盘掌握、快速处理整个企业的财务信息,降低企业营运成本,优化人力资源配置。通过信息的共享可以提高财务信息透明度,大大提高了企业的整体效率。同时,也可以加强对财务的控制。财务共享中心作为一种新型的财务管理模式,能够带来巨大的成本节约,但是实施财务共享中心对于企业来说是一项重大变革,企业需要在战略、组织与人员、业务流程和信息系统这四个方面加以关注和改造,才能保障共享中心实施成功。

1.战略

转向共享服务是公司的一项重要战略,企业实施共享服务,首先需要有明确的战略目标,并且制定符合实际情况、切实可行的战略计划。公司的管理者应当高度重视,成立专门的团队进行调查,综合公司现有规模和现实状况判断是否适合财务共享模式,是否具备了实施条件以及实施后可能带来的价值和风险。同时,可以通过介绍成功案例,与员工细致沟通,让整个企业组织和员工充分了解到实施财务共享服务的重要性和必然性,增强员工信心。

2.组织与人员

实施共享服务意味着组织变革和人员重组。将原有业务单元的一些部门重新整合到共享服务中心,不仅形成了一个新的内部组织,而且使得企业原有组织结构、人员和业务流程发生了巨大改变。在实施过程中,人员需要重组和调动,员工情绪可能会因此发生波动,公司领导应该加强与员工沟通,妥善安置员工并对员工进行培训,使所有的员工都能及时分享到项目实施带来的成果。通过以上方式增强员工对共享服务的认知感和认同感,使其积极参与和支持项目实施建立新的服务导向的企业文化,确保共享服务实施顺利进行。

3.业务流程

传统模式下,各个子公司都有自己专门的一套业务流程,而建立财务共享模式需要整合、优化业务流程,使业务流程标准化,保证共享服务中心的有效运行。标准化的业务流程既要满足各子公司的实际业务需要,同时也要具备较强的可操作性,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整合、规范各部门间的信息传递流程;整合海外报销流程;整合财务报告编制中关键事项确认控制流程;建立统一标准化的财务报告数据模板,通过上述业务流程的改造,可以统一数据口径,从而整合出一套完整的报表数据,满足公司内外部多方监管机构对信息披露的要求。

由于公司海外机构众多,各机构情况不同,需求也并不完全相同,因此,建立标准化流程的同时也要不断优化流程。

4.信息系统

财务共享中心的运作,需要各部门业务系统的协调配合,将包括会计系统、资金系统、报销系统和ERP等在内的多个业务系统进行整合。这必然需要完善的信息系统作为纽带,这不仅为财务共享服务的实现提供了技术支持,更为充分发挥财务共享系统的高效率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同时集团公司还面临着各子公司系统、功能和流程的不统一,甚至有些海外子公司所使用的ERP系统都不一样,为了实现共享的目的,需要海外各子公司在统一的系统平台上运营财务核算业务,因此集团企业必须具备很强的二次开发能力。

(二)资金集中管理

资金集中管理是近几年国际大型集团公司提高竞争力,增加效益的主要做法。在世界500强企业中,实现资金集中管理的公司高达80%。国际大型石油公司通过借助先进的信息手段和金融体系加强资金的集中管理,在资金、债务、投资等方面采用高度统一的管理模式,这种集中管控能力是公司全球化经营的保障。然而实施集中管理并非易事,本文针对目前海外公司资金管理方法、控制手段和资金运营等方面提出具体建议。

1.资金内控体系建设

对于海外资金的有效管控是保证企业正常运转的基本要求。目前大部分集团公司利用网银及授权制度对境外机构的资金进行管控,在此基础上集团公司还应该继续加强对子公司资金内控体系的建设,通过多种方式进行管理,如通过授权控制、文件记录控制、不相容岗位分离控制、资产与文件保护控制、内部稽查、定期轮岗等多位一体的方法保证资金内控制度的执行。对于授权控制,公司应设计多层级的授权管理体系,建立适合各发展阶段子公司适用的管理模式,保证公司在管控资金安全的同时,也不会因管理的尺度造成运营效率的降低。

2.海外融资平台

集团公司可以在香港、新加坡等金融中心设立全资子公司,充分发挥这类公司在资金运作中的优势,同时利用香港等公司设立海外融资平台,如可以利用合同条款,将资金缺口体现在香港公司,利用香港公司的金融优势开展融资,以便获得更多的融资方式以及享受境外较低的融资成本。

在内源融资有限的前提下,外源融资对企业的扩张和发展有及其重要的意义。集团公司未来的融资工作中应走多角度多层次的融资策略,将多项长短期融资方式(如票据贴现、融资租赁等)结合,继续丰富公司的融资渠道,合理调整长短期融资比例,实施有效的融资策略。

3.信用保险

海外经营风险较多,时有欠款难以回收的问题,为了规避资金回笼风险,海外企业可为符合条件的公司或项目通过采用信用保险的方式来保障企业应收账款的安全。信用保险把债务人的保证责任转移给了保险人,由保险人承担赔偿责任,当投保企业的欠款遭到延付时,仍然可以从信用保险公司获得赔款。

(三)外汇风险管控

外汇风险是每个海外企业经营中必须面对的现实风险,这也是海外业务财务管理区别于一般财务管理的最大特点。集团企业不断扩展海外经营的同时,应不断提高外汇管理水平,从更宽的视角审视外汇风险的管理。

1.注意签约币种的选择,减少风险敞口

海外企业在合同谈判及签约阶段,应注重对合同签约币种的选择,原则为“收硬付软”。实际操作中尽量做到“收、付、借、还”币种一致,将外币风险敞口降到最小。另外,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逐步推进,在项目谈判阶段,可积极向客户推荐使用人民币跨境结算。

在项目谈判中,充分预估货币波动风险,并在报价中予以考虑,将部分风险转移至客户。另外,在合同中争取签订保值条款,约定当计价货币波动超过一定的范围时,改用参照货币计价结算或要求补充一定程度的汇率损失。

2.充分利用多种避险金融工具,防范外汇风险

海外企业要根据自身特点和国际形势,选择适当的外汇风险管理方法。首先企业在财务管理活动中要纳入外汇风险管理理念,通过各部门的协调配合,全过程的管理外汇风险。财务部门作为汇率风险管理的主要部门,应建立专门的外汇风险管控体系,落实外汇风险管理政策。负责外汇核算的人员不仅要清楚了解本企业外汇业务部门的交易币种、外币汇率情况,而且要不断地研究、探索国内外先进的外汇风险管理的技术和方法,积极向公司高层提供规避外汇风险的信息。

在规避外汇风险时,可以充分利用多种避险金融工具,在外汇市场中,如远期合约套期保值、外汇期货套期保值、外汇期权套期保值等。

(四)税务风险管控

当前各国纷纷加强税收监管,中国企业在拓展海外市场的同时,也面临者一定的税务风险。对于海外公司较多的集团来说,国别不同、制度体系差异及文化差异等加大了税务风险管理难度,再加上不同的国家税制结构的差异以及会计核算体系的不同,对于海外税务管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为了应对海外投资过程的税务风险,企业首先需要提高税务风险防范意识,加强对涉税人员的风险教育,依法诚信纳税,将风险防范意识渗透到工作的各个方面;其次,海外企业应当注重投资运营过程中的关键风险点管理,从项目招投标、谈判、启动到运营各个环节,都需要严格把控。对于突发性以及非常规性的风险,则应该引导企业加强预防性控制;最后,企业应当加强国际化专业人才的培养,充分发挥税收协定保护企业权益,有效协调国内外税收法律体系差异,完善海外合同管理,最终将企业税务风险降到最低。

(五)国际化财务管理人才培养

海外经营对我国企业财务管理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国际化财务管理人才应该具有全球视野,了解主要国家的会计准则和法律体系之间的差异,并且需要掌握国际经济和金融等相关知识,可以在越来越复杂的经济环境下为企业提供专业的战略性财务管理规划。

培养具备国际视野的复合型财务管理人才,不仅需要高校调整学科结构设置,还需要企业提供多种途径满足国际化财务管理人才后续教育的需求。企业应注重人才培养,搭建公司内部的业务学习交流平台,并且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交流活动,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海外企业培养一批高素质、高水平的国际化财务管理人才。

四、结语

经济全球化、全球市场一体化的趋势不可逆转,海外公司面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企业需要不断学习,在借鉴国际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可以通过建立财务共享中心,集中管理海外资金,防范、控制外汇风险,培养高素质高能力的国际化财务管理人才,不断加强集团管控水平,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形成一套适合我国企业现实情况的财务管理模式,并与集团海外发展战略相匹配,促进集团企业快速发展壮大。

主要参考文献:

[1]李刚,余佩琨.加快国际化会计人才培养迫在眉睫[J].中国人才,2008,13:56-57.

[2]杭州市国家税务局课题组,张积康.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国际经验及其借鉴[J].涉外税务,2011,06:34-39.

[3]胡齐.跨国公司外汇风险管理初探[D].东北财经大学, 2007.

[4]陈皓.跨国公司的外汇风险管理[D].东北师范大学, 2011.

[5]陈可.财务管理革命:财务共享模式研究及应用[D].厦门大学,2008.

[6]刘华光.我国企业海外公司财务管理制度体系优化[J].财会通讯,2013,20:65-66.

财务共享中心税务管理范文3

当今世界正发生着复杂深刻的变化,在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主要经济形势下,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继续显现,世界经济发展缓慢,各国经济发展面临着严峻的问题。在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大背景下,国家进一步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重大战略决策。随着《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的出台以及战略的实施,中国对外投资企业必然要进行战略上的转型来顺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潮流。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集团企业如何建设、管理海外公司,配合集团企业战略转型的实施,使之成为可以长期依靠的重要竞争优势就变得尤为重要。如何低成本、高效率地整合全球资源,进行资源的最优配置,建立一套有效的海外财务管理模式是集团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问题。海外财务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一个分支,其基本内涵与企业财务管理一致。但是由于公司面临的海外环境更为复杂,在税务政策、会计制度、法律法规上差异较大,决定了海外财务管理与一般的财务管理相比有着更加复杂的特点,也对海外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海外企业财务管理必须保证其整体性和一致性,并且在经营和管理中要全面考虑法律、制度、汇率、税率、国家风险等方面的差异。

二、海外财务管理的现状和挑战

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海外企业的发展与成败。国际环境复杂多变,海外企业在经营管理中仍然面临着很多问题,也对海外财务管理提出了更大的挑战。海外财务管理最为关键的环节是资金管理。为了满足海外业务的资金需求,最大化资金使用效率,集团企业需要对境外资金实行集中管理,然而海外机构所在国金融环境各异,母公司和东道国各项制度及监管体制不同,这些都给资金的集中管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如何对各海外机构建立适应本机构的资金内控体系,在保证资金管控的同时又保证机构的高效运营,成为了资金管理中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对于拥有众多海外机构的企业来说,采用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对所属企业的经济业务进行会计核算和管理,每个业务单元设置相应的财务部门,这样导致大量的人力和资源浪费在交易处理上,无疑是一种低效的财务管理模式。因此对于海外财务管理来说,降低财务管理成本,进行财务管理转型迫在眉睫。另一方面,对于海外企业来说,外汇风险更是海外财务管理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2015 年外汇市场出现大幅波动,给不少企业的海外财务管理造成了巨大的挑战。迈入2016 年以来,外汇市场的波动更是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纵观企业,许多海外公司财务风险控制还存在很多问题,综合风险观念不强,因此建立一套完善合理的风险管理体制是海外企业财务管理的当务之急。随着海外业务的快速发展,也对财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来看,我国国际化财务管理人才培养严重不足,需求和供给之间存在巨大的缺口,人才的短缺严重制约着海外企业的扩张和发展。因此,加快国际化财务人才队伍建设是海外财务管理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

三、海外财务管理的优化措施与途径

(一)财务共享中心

面对日益严峻的竞争,对于集团企业来说,建立财务共享中心成为了降低企业营运成本的必然选择。共享中心可以通过集中处理各个地区的财务和业务流程,减少财务职能的重复设置,把复杂的工作变得简单,并且可以全盘掌握、快速处理整个企业的财务信息,降低企业营运成本,优化人力资源配置。通过信息的共享可以提高财务信息透明度,大大提高了企业的整体效率。同时,也可以加强对财务的控制。财务共享中心作为一种新型的财务管理模式,能够带来巨大的成本节约,但是实施财务共享中心对于企业来说是一项重大变革,企业需要在战略、组织与人员、业务流程和信息系统这四个方面加以关注和改造,才能保障共享中心实施成功。

1.战略

转向共享服务是公司的一项重要战略,企业实施共享服务,首先需要有明确的战略目标,并且制定符合实际情况、切实可行的战略计划。公司的管理者应当高度重视,成立专门的团队进行调查,综合公司现有规模和现实状况判断是否适合财务共享模式,是否具备了实施条件以及实施后可能带来的价值和风险。同时,可以通过介绍成功案例,与员工细致沟通,让整个企业组织和员工充分了解到实施财务共享服务的重要性和必然性,增强员工信心。

2.组织与人员

实施共享服务意味着组织变革和人员重组。将原有业务单元的一些部门重新整合到共享服务中心,不仅形成了一个新的内部组织,而且使得企业原有组织结构、人员和业务流程发生了巨大改变。在实施过程中,人员需要重组和调动,员工情绪可能会因此发生波动,公司领导应该加强与员工沟通,妥善安置员工并对员工进行培训,使所有的员工都能及时分享到项目实施带来的成果。通过以上方式增强员工对共享服务的认知感和认同感,使其积极参与和支持项目实施建立新的服务导向的企业文化,确保共享服务实施顺利进行。

3.业务流程

传统模式下,各个子公司都有自己专门的一套业务流程,而建立财务共享模式需要整合、优化业务流程,使业务流程标准化,保证共享服务中心的有效运行。标准化的业务流程既要满足各子公司的实际业务需要,同时也要具备较强的可操作性,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整合、规范各部门间的信息传递流程;整合海外报销流程;整合财务报告编制中关键事项确认控制流程;建立统一标准化的财务报告数据模板,通过上述业务流程的改造,可以统一数据口径,从而整合出一套完整的报表数据,满足公司内外部多方监管机构对信息披露的要求。由于公司海外机构众多,各机构情况不同,需求也并不完全相同,因此,建立标准化流程的同时也要不断优化流程。

4.信息系统

财务共享中心的运作,需要各部门业务系统的协调配合,将包括会计系统、资金系统、报销系统和ERP 等在内的多个业务系统进行整合。这必然需要完善的信息系统作为纽带,这不仅为财务共享服务的实现提供了技术支持,更为充分发挥财务共享系统的高效率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同时集团公司还面临着各子公司系统、功能和流程的不统一,甚至有些海外子公司所使用的ERP 系统都不一样,为了实现共享的目的,需要海外各子公司在统一的系统平台上运营财务核算业务,因此集团企业必须具备很强的二次开发能力。

(二)资金集中管理

资金集中管理是近几年国际大型集团公司提高竞争力,增加效益的主要做法。在世界500 强企业中,实现资金集中管理的公司高达80%。国际大型石油公司通过借助先进的信息手段和金融体系加强资金的集中管理,在资金、债务、投资等方面采用高度统一的管理模式,这种集中管控能力是公司全球化经营的保障。然而实施集中管理并非易事,本文针对目前海外公司资金管理方法、控制手段和资金运营等方面提出具体建议。

1.资金内控体系建设

对于海外资金的有效管控是保证企业正常运转的基本要求。目前大部分集团公司利用网银及授权制度对境外机构的资金进行管控,在此基础上集团公司还应该继续加强对子公司资金内控体系的建设,通过多种方式进行管理,如通过授权控制、文件记录控制、不相容岗位分离控制、资产与文件保护控制、内部稽查、定期轮岗等多位一体的方法保证资金内控制度的执行。对于授权控制,公司应设计多层级的授权管理体系,建立适合各发展阶段子公司适用的管理模式,保证公司在管控资金安全的同时,也不会因管理的尺度造成运营效率的降低。

2.海外融资平台

集团公司可以在香港、新加坡等金融中心设立全资子公司,充分发挥这类公司在资金运作中的优势,同时利用香港等公司设立海外融资平台,如可以利用合同条款,将资金缺口体现在香港公司,利用香港公司的金融优势开展融资,以便获得更多的融资方式以及享受境外较低的融资成本。在内源融资有限的前提下,外源融资对企业的扩张和发展有及其重要的意义。集团公司未来的融资工作中应走多角度多层次的融资策略,将多项长短期融资方式(如票据贴现、融资租赁等)结合,继续丰富公司的融资渠道,合理调整长短期融资比例,实施有效的融资策略。

3.信用保险

海外经营风险较多,时有欠款难以回收的问题,为了规避资金回笼风险,海外企业可为符合条件的公司或项目通过采用信用保险的方式来保障企业应收账款的安全。信用保险把债务人的保证责任转移给了保险人,由保险人承担赔偿责任,当投保企业的欠款遭到延付时,仍然可以从信用保险公司获得赔款。

(三)外汇风险管控

外汇风险是每个海外企业经营中必须面对的现实风险,这也是海外业务财务管理区别于一般财务管理的最大特点。集团企业不断扩展海外经营的同时,应不断提高外汇管理水平,从更宽的视角审视外汇风险的管理。

1.注意签约币种的选择,减少风险敞口

海外企业在合同谈判及签约阶段,应注重对合同签约币种的选择,原则为收硬付软。实际操作中尽量做到收、付、借、还币种一致,将外币风险敞口降到最小。另外,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逐步推进,在项目谈判阶段,可积极向客户推荐使用人民币跨境结算。在项目谈判中,充分预估货币波动风险,并在报价中予以考虑,将部分风险转移至客户。另外,在合同中争取签订保值条款,约定当计价货币波动超过一定的范围时,改用参照货币计价结算或要求补充一定程度的汇率损失。

2.充分利用多种避险金融工具,防范外汇风险

海外企业要根据自身特点和国际形势,选择适当的外汇风险管理方法。首先企业在财务管理活动中要纳入外汇风险管理理念,通过各部门的协调配合,全过程的管理外汇风险。财务部门作为汇率风险管理的主要部门,应建立专门的外汇风险管控体系,落实外汇风险管理政策。负责外汇核算的人员不仅要清楚了解本企业外汇业务部门的交易币种、外币汇率情况,而且要不断地研究、探索国内外先进的外汇风险管理的技术和方法,积极向公司高层提供规避外汇风险的信息。在规避外汇风险时,可以充分利用多种避险金融工具,在外汇市场中,如远期合约套期保值、外汇期货套期保值、外汇期权套期保值等。

(四)税务风险管控

当前各国纷纷加强税收监管,中国企业在拓展海外市场的同时,也面临者一定的税务风险。对于海外公司较多的集团来说,国别不同、制度体系差异及文化差异等加大了税务风险管理难度,再加上不同的国家税制结构的差异以及会计核算体系的不同,对于海外税务管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为了应对海外投资过程的税务风险,企业首先需要提高税务风险防范意识,加强对涉税人员的风险教育,依法诚信纳税,将风险防范意识渗透到工作的各个方面;其次,海外企业应当注重投资运营过程中的关键风险点管理,从项目招投标、谈判、启动到运营各个环节,都需要严格把控。对于突发性以及非常规性的风险,则应该引导企业加强预防性控制;最后,企业应当加强国际化专业人才的培养,充分发挥税收协定保护企业权益,有效协调国内外税收法律体系差异,完善海外合同管理,最终将企业税务风险降到最低。

(五)国际化财务管理人才培养

海外经营对我国企业财务管理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国际化财务管理人才应该具有全球视野,了解主要国家的会计准则和法律体系之间的差异,并且需要掌握国际经济和金融等相关知识,可以在越来越复杂的经济环境下为企业提供专业的战略性财务管理规划。培养具备国际视野的复合型财务管理人才,不仅需要高校调整学科结构设置,还需要企业提供多种途径满足国际化财务管理人才后续教育的需求。企业应注重人才培养,搭建公司内部的业务学习交流平台,并且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交流活动,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海外企业培养一批高素质、高水平的国际化财务管理人才。

财务共享中心税务管理范文4

摘要:大数据时代引起全新的社会变革,从而引起会计与财务的理念、功能、模式和方式方法将要发生一场颠覆性的变革。面对强大的变革,我们该如何转型,出路在哪里,本文试着去探讨,给正在奋斗中的会计人一点前进的方向。

关键词 :大数据;财务变革;大财务;转型方向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很多传统的财务工作已经被机器、系统、大数据所替代,很多财务人员从核算工作中脱离开来,原财务人员编制得以释放,那这些释放的财务人员是分流还是转型?我们会计人员将来的出路又在哪里?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笔者认为,在大数据时代下研究会计人员的转型与出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大数据时代推动“大财务”

大数据的信息源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其本身没有太多价值,而是基于大数据的处理与分析可以为企业带来巨大的增值价值。大数据时代的财务管理与传统的财务管理相比,存在很大的不同,一些原本不属于传统财务范畴的理念、工作等会进入大数据时代的财务管理视野,“大财务”将成为新常态。大数据的出现将会对财务管理的理念和模式产生影响甚至是颠覆性的影响,该影响要求财务管理不能局限于传统的财务领域,应向研发、销售、人力资源等多个领域延伸并以对跟企业业务有关的一切数据的收集、处理和分析为主导形成新的工作模式。

大财务将重塑财务。大财务以坚实的大数据为基础,推动全面预算管理、集团资金集中管理、内部控制能高效、顺畅地运行,这使得财务能在企业决策和管理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对企业价值增值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财务组织变革推动财务人员职能转型

(一)向“管理会计”转型

随着信息化与大数据时代的不断推进,管理会计彰显得越来越重要。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为我们的职业方向:

1.成本控制与内部控制人员

成本的高低是企业获得市场的一个很关键的因素。大数据时代下,专业的成本控制与分析人员,不仅仅有一定的财务专业知识,还需要深入企业了解企业的工艺流程、生产过程、整个内控流程,关注生产效率、报废率、各种成本的差异、各费用的使用合理情况,通过大数据技术,及时采集到与企业成本的相关数据,并应用于成本控制系统,进行分配与归集,分析成本构成,从而达到对公司进行进行有效控制的目的,为公司的决策提供依据。

2.预测与全面预算人员

现代企业管理进行事后管理,用erp 等信息化手段已经不能适应,越来越多的企业期望在事前进行控制,预算作为基于事前控制来制定目标的一个方法,越发显得越重要。而目前大部分企业还停留在初级阶段,很多数据仍然是拍脑袋想出来的。在大数据时代下,财务作为全面预算的领头羊,要带领全员参与预算,建立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平台,从企业的战略规划、到战略规划目标分解、到预算编制、到预算执行控制、到预算分析报告的编制、预算的考核、以及到最后如何影响下一期的战略规划,让预算起到真正的作用。

3.专业的财务分析人员

大数据时代下,我们拥有专业的分析技能,能够从海量的财务数据及非财务数据中分析出对公司有价值的信息显得尤为重要,同时我们还可以在数据分析过程中更全面地了解到企业的现状及问题,及时地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为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更有价值的分析。

4.风险管理人员

风险管理的职能在于建立适合公司的风险管理体系,包括识别风险点、风险估测、风险评估、风险监控技术及风险管理结果检测,从而将风险控制可影响的范围内,保证企业健康的可持续性发展。

5.CFO的职能转换

大数据时代,CFO将在企业价值创造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在该时代,CFO不能再仅仅停留在以核算为基础的流程管理上,其主要职能应转变为以价值分析和企业整体绩效的提升为重点,通过利用先进的管理技术和平台,对海量的财务、商业数据进行分析,发掘价值增长点,通过高效的财务流程对企业的现金流、收购兼并、资源配置、风险管控等进行管理,利用大数据等分析工具获得深度洞察,将资源更好配置在快速增长的领域,从而不断为企业创造价值。

专业的管理会计人员除了要具备财务报告、财务分析、风险管理、成本管理等专业知识,还应有价值管理、战略管理、公司治理、管理技能等相关技能,这对转型人员的要求都很高,要求我们应加强自身的学习与知识更新,修练深厚内功,从而为自己的脱颖而出提供基础,机会从来都是给有准备的人。

(二)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人员

“大财务”理念呼吁财务共享,将以往占主要工作精力的交易业务集中化,并借此形成数据中心,为未来的决策支撑打下基础。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FSSC)人员是财务人员转型的一个方向。FSSC 有专来的设计好的标准流程,包括应收、应付、费用报销、明细账管理、总账及报表、资金管理、税务筹划,综合来说就是财务核算和基础财务分析。

其职能对财务人员的要求不算高,有一定的财务基础、英语和计算机基础,经过一定的培训即可上岗。对于初级阶段的财务人员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可以学到一整套的财务核算流程。之后可以向FSSC 的技术人员实现二次转型,其应该熟悉信息化和标准化、绩效管理、内部控制。

(三)业务财务人员

一直以来,财务人员脱离业务,一直坐在办公室核算,而业务财务人员应深入各个业务与部门,把业务信息转变为财务信息,提供专业的财务分析,为企业决策提供依据。海尔集团的业务财务人员的成功转型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作用。

(四)税务经理人

转移定价、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税务话题经久不衰,税务经理这一职业经理人成为企业与税务局的纽带,越来越重要。这一转型需要我们掌握国家及国际的税收政策,并且有很强的沟通能力与谈判技巧,遵守国家税法,同时又为企业创造价值。

三、结论与展望

大数据时代带来了“大财务”,财务会计转变为战略决策的核心位置,带来了挑战,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机遇。要求我们除了要掌握专业的财务知识外,还要掌握信息技术、管理才能、分析能力,具有整合大数据的能力,善于利用大数据评估企业业绩及风险。FSSC的财务人员的转型和税务经理人的转型也给我们打开了另外一扇窗。

未来的财务越来越要向“通才”发展,我们必须要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面对大数据时代,我们时刻准备着!

参考文献:

[1]袁绪民等.财务共享服务下财务人员的转型出路.财务月刊,2014.2(上).

[2]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管理会计公告,人民邮电出版社.

财务共享中心税务管理范文5

目前来看,由于在将哪些财务职能进行共享、何时财务共享以及实施步骤等问题上的考虑不周,能充分挖掘财务共享服务全部潜力的国内集团公司却不是很多。由于企业在制定共享服务计划时做出非最优选择的例子屡见不鲜,因而管理层应该反思这些关键的计划决策。当然,财务共享计划的某些要素是个别公司独有的,但许多要素对几乎所有财务共享来说都是相同的。这些要素是任何单独财务职能向共享服务转型的基石。

一、 建立集团财务共享服务的路径:先共享后改进

很多国内企业高管认为,相关流程及支持这些流程的 IT 软件必须经完善的优化后才可进行集中运营。例如,许多国内大型企业集团已着手开发旨在应用财务系统或商业企业资源规划 (ERP) 软件的项目,但却错误地认为在这些项目还未完成之前就对相关流程进行共享运营非明智之举。有些公司希望等到所有的财务业务或流程都完全转移到新的 ERP 系统为止,而其他公司则想等到总账得到完全整合为止。

而一般来说,先将某个流程集中运营再不断加以改进的“先共享后改进”模式所带来的净现值一般是“先改进后共享”模式的1.5倍到2倍。流程重新设计和自动化这些巨大工程通常要三四年时间才能产生持续收益,与此相比,集中运营能够更快节约更多成本。在澳大利亚、日本和美国等庞大的高成本市场,这种收益差异尤为明显。这些市场中的公司一般都拥有稳定独立的 IT 系统,规模也较大,足以形成一定的共享服务规模,并且得益于对共享服务有利的劳动法规。从国内企业的长远发展来看,共享服务也将会帮助其从执行新《劳动合同法》后受益。

即使规模较小的国内公司,同样也能受益于“先共享后改进”的模式。我们看到,虽然一些公司实施了重大的集中计划,但通过大幅减少对外部合同工和临时工的雇用、对财务人员进行再培训并调到其他职能部门,以及利用提前退休等方式,内部工作机会并未因此减少。如果这些方法不适用,或者因为市场上财务专业人员太少或公司在该市场中的业务规模太小,那么一种更为循序渐进的“先改进后共享”模式也许更可取。当然,对于已经形成清晰具体的过渡方案的国内集团公司来讲,它们完全可以在这两种模式之间取得平衡,一方面将业务转移到新的系统平台,另一方面把财务和会计资源转移到共享服务中心。

二、 集团财务共享的内容:超越基础性财务职能

鉴于不同财务业务重要性及实施难度的不同,我们认为财务职能一分为三,分阶段实行会取得更好的效果。这三种职能分别是:

(1)基础性职能:应付账款管理职能,包括数据处理、付款、产品/服务提供商账款对账、合规审核;应收账款管理职能,包括现金运用、债务掌控数据库管理;账单和发票管理职能,包括发票制作与发送、质量检查;工资管理职能;固定资产和折旧管理职能。

(2)管控性职能:财务报告,包括资产负债表分析、为外部报告、合规和内部控制准备财务信息、控制与合规的监控和执行、法人实体控制;财务会计,包括总会计事项记录与登记、总帐会计维护、合并与结算;管理报告,包括企业盈利能力、成本分配与管理、标准化报告编制、管理报告生成、审核与分发、预算、特别预测。

(3)战略性职能:规划分析,包括基本成本分析、集团财务计划与分析的合并、战略规划和预算;税收,包括季度报告、税务会计、企业税申报、交易税;财务和成本管理,包括现金优化、管理风险敞口和等额配比基金、公司内部经常账户监控、监督出资实体的资产、投资和收入、财务报告、货币敞口会计、资本模式报告等。

很多财务主管将财务共享限于商品和交易活动,认为只有此类基础性任务才能集中执行,其他对公司业务具有重大战略性意义的职能,必须在当地执行。但有些公司的做法则更为开明:例如,中兴通讯公司旗下的一些分公司已经成功地将多达45%到70%的财务业务集中运营。

集中运营的财务业务不仅包括与应收、应付账款、工时和费用有关的典型财务工作,而且包括全部的会计和控制职能、决策支持和监管活动以及税务合规和财务现金管理等专门职能。此外,一些有远见的财务总监正逐渐使关注的焦点超越零碎的任务级集中运营。他们把集中运营作为从根本上重新设计财务运营模式的一种手段,重新思考哪些财务职能必须完全在公司总部内部或附近执行。美国一家全球性高科技公司的CFO走得更远,他将公司所有财务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系统性地进行离岸运营,包括从采购到付款、订单到现金、记录到报告的流程、以及财务报告、规划与分析、资金、固定资产管理和税务。他相信凭借先进的通讯和工作流程技术,他的这种“终极”模式有可能使75%以上的财务业务在远离公司总部或国家总部的地方执行。如今,该公司已为其所在行业设立了很低的财务成本基准。

三、 财务共享服务业务地点应高度协同

许多公司仍然视集团总部所在地为符合其共享服务条件的唯一地点,虽然就集团管控及业务量内容来讲,完全合情合理,但对于真正寻求扩展共享业务的公司来说,显然是不够的。区域内人力成本、税收、网络资源、高校支撑及区域业务发展前景都应该成为国内企业选择共享服务中心地点的比较因素,甚至是可能的破坏性事件也应当予以考虑,以保证业务不中断。

建立起一套共享服务中心计分卡的评估模型,可以保证选址更为周全。当共享服务业务地点不止一处的时候,企业应当注意保持其财务流程不受地域限制,而依然高度协同。中兴通讯在国内的共享服务中心分别在深圳和西安,其深圳中心负责公司内的商旅管理、数据处理业务,并对西安远程提供高端流程优化、制度管理、标准化管理、服务管理等各方面的管理支撑;而西安的共享服务中心主要以基础、重复性高的业务运营为主,同时配备管理人员,负责公司内的会计服务、会计档案管理和集团子公司业务。这样的定位和分配是在考虑了业务现状、特点及公司整体管控要求后,做出的成功实践。

四、 启动并维持集团财务共享服务的关键要素

共享运营可以成为公司财务职能彻底转型的基础。成功的转型可能要数年时间才能完成,这一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资本和资源。开展此项工作的高管应密切关注执行计划中至少三个关键要素。

(1)新的考核文化。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立,一方面会降低日常基础设施的运营成本;另一方面需要企业不断地为这种创新而投资。因此,企业需要将在创新上的投资与降低运营成本的目标区分开来,以消除片面注重成本可能影响业务能力建设的风险。传统的业务单元可以用利润率、销售量和市场份额来衡量业绩,而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对企业财务贡献的对应指标则应是服务水平和价值创造,这将是企业考核文化的一次重大变革。但管理者们须牢记,企业文化是组织设计、各种技能和能力建设以及对优秀员工进行奖励的产物,不能强行改变企业文化。此时,就需要财务共享服务的推动者们激发突破性创意并设定目标;在工作开始时就目的明确,然后努力实现目标;创建能使组织完成任务并能自我激励、自我完善的支持系统。

(2)风险分析。适当规模和广度的转型计划并非没有风险:财权共享的范围涉及到集团内部敏感的利益划分,给项目带来内部阻力;集中运营的消息会增加公司的员工流失率,降低士气,导致服务水平下降;信息在传播过程中的安全问题、ERP系统的选择与集成会直接影响财务共享服务的运作效率。即会使企业面临管理风险、战略风险和技术风险。公司应将这些风险作为共享服务计划的一部分进行审慎评估。这种方法有助于形成本土客户的合适预期,使公司得以制定适当的风险减缓计划。

(3)治理与变革管理。共享服务从来都不是简单依赖于组织的偏好。对于任何转型工作,高管们都应不断地强化自身的投入,尤其是首席财务官个人应在整个财务职能转型的高度传达共享服务的远景目标,并负责为集中计划配备最优秀的内外部人才。在所有共享服务工作中,都应在现有治理结构上开展工作而不是增加更多的官僚机构,这一点至关重要。财务职能被集中后,管理者需打破现有结构,打造更专注于核心能力的新结构,建立与实施共享服务计划协调一致的激励机制和报告结构。但涉及集中运营的具体问题对金融组织来说经常是新问题。例如,公司必须设计新的治理流程,以定期检查共享服务中心的业务活动,评估服务水平并采取纠正措施,审查国内业务部门与共享业务部门的财务费用,通过基准评测等方式发掘共享服务中心进一步提升业绩的机会,以保证实现预期的成本削减目标。

财务共享中心税务管理范文6

税务风险是风险的一种。风险按内容可以分为:财务风险、信用风险、法律风险、市场风险等。一般认为,税务风险是企业财务风险的一种。但是,随着税务风险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税务风险正在逐步从财务风险中分离出来,具有其独特的特征。什么是税务风险?现行税收法规中,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但是可以将税务风险理解为:因涉税问题而可能引发的各种现实或潜在的风险。税务风险不是税收风险,税务风险的内涵要比税收风险丰富。

税务风险依据不同标准,可以作不同分类。税务风险根据其来源,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来自税务局等执法部门的少缴税、晚缴税的风险;一类是来自自身的多缴税、早缴税的风险。一提到税务风险,许多纳税人就想到被税务局稽查,补税罚款造成的风险。这是比较常见的。而来自自身的多缴税、早缴税的风险,也是应该防控的风险。只有从上述两个角度认识风险,才是全面地认识税务风险,才能构建内容齐全、体系完整的税务风险防控体系。

根据税务风险的内容,可以将税务风险分为:具体税种的风险,如增值税风险、企业所得税风险等;日常管理的风险,如因违反纳税申报、税务登记、发票管理等产生的风险等。

根据涉税行为的性质及其严重程度,可以将税务风险分为:偷漏税等税收违法违规的风险;多缴税款等不违法违规的风险。一般而言,偷漏税等税收违法违规的风险,是性质比较恶劣、后果比较严重的风险,相对于一般的税收遵从风险而言,应予以高度重视。

二、税务风险的危害

很多人认为,企业的税务风险只是受到惩罚时侵蚀利润的一个偶然变量,因为没有一定的必然性而不做重点防范。很多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中过分重视财务指标的完美,追求短期利益的最大化,并没有重视规范记账,甚至存在虚开发票、少计收入、多计成本的问题,导致隐藏了很大的税务风险,一旦受到税务稽查,将会被处以几倍的罚款。企业重视眼前的利益,忽视长期来看税务风险一旦爆发带来的巨大损失。在很多人的意识里,只有利润是和自己息息相关的。而风险是一个很抽象和遥远的东西。甚至在一些人看来,风险和利润是分家的,并不存在侵蚀和被侵蚀的关系。这种侥幸心理正导致了近年来企业偷逃税受到巨额处罚的案例屡见报端。

2009年,湖南了十起重大税务违法案件通报,最高偷逃税2485万。其中长沙金秋房地产开发公司偷逃税2485万。2006年至2007年度,长沙金秋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未及时按规定将取得的金秋小区、BOBO天下城销售不动产收入及预售收入足额申报纳税,少缴税款包括营业税、城建税、土地使用税、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教育费附加共24852703.13元。经长沙市税务机关查处后,除追缴偷逃税外,加收滞纳金1017342.70元,并处罚款591035.89元。宜章玉溪河综合投资公司偷逃税438万元。经查,在2004年至2006年度,宜章玉溪河综合投资开发有限公司采取隐匿、编造记账凭证、少列收入、进行虚假纳税申报、不进行纳税申报等手段,少缴营业税、城建税、印花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教育费附加总计4381318.59元。针对以上违法事实,宜章县地方税务机关追缴其偷逃税款4381318.59元,并将其有关责任人移送司法机关。2008年11月28日,郴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终审判决:宜章玉溪河综合投资开发有限公司犯偷税罪,判处罚金1700万元,并判处公司总经理江丽华有期徒刑3年,并处罚500元。

众多案例,不一而足。税收利益的驱动使得历年来虚开发票的案例比比皆是,无论是主观意愿还是善于取得的假发票,税务风险仍然存在。据了解,自1994年我国推出增值税专用发票后,截至2006年年底,全国有200多人因增值税犯罪被判处死刑或死缓,其中100多人被执行死刑。

其实,包括税务风险在内的各种风险并不是独立于企业利润体系之外的,而是企业利润的一部分,应该统一规划和考虑。大量的实践已经证明,轻视税务风险,它很可能在未来的某一天侵蚀大量利润;而重视税务风险,等于保全了企业的利润,这部分利润可以再用来积累和创造价值。同时,如果税务风险一旦爆发,也可能导致企业的声誉受损,尤其是大企业和上市公司,声誉的受损毫无疑问是对企业的巨大打击。

三、 税务风险的来源与防范

事实上,企业发生的大部分税务案件都是非财务或税务部门的人员在生产经营决策中没有考虑涉税问题而产生的。安永的一份报告表明,仅25%的税务风险来源于税务机关,其余75%的税务风险来自于业务部门和其他职能部门。投资、采购、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都是税务风险产生的重要环节。当然,税务风险的高发源,包括不合理的税收筹划和重大事项诸如并购等。

一般来说,在日常经营的每个环节,要提醒相关人员多想多判断是否有税务风险的隐患,这也就是所谓的流程控制。比如,在产品设计、研发环节、新设计的产品在实践中是否有相应的税法条款?是否会产生产品批量生产后“无法可依”的困扰?哪些费用可以享受国家税收优惠?比如,在原材料的购入上,手续是否齐备,发票是否合法?购入原材料的价格与市场价是否有很大差距?如果关联企业原材料购入,就要考虑受到调整,转让定价的问题。在生产加工环节,现有的生产工艺是否符合税收优惠的要求?因生产造成的损耗有多大?生产过程中涉及的数据是否及时告知财务部门?再比如,在销售环节,是否将新的促销方式告知财务部门?促销用户的产品是否独立核算?相关凭证是否完备?各种开支是否能证明其用途并且正确列支?再比如,在财务管理环节,更要清楚哪些费用的归集、列支不正确?各费用之间对应、勾稽关系是否正确?哪些投入和支出方式可以更加节税等。也就是说,评价一个好的税务风险内控制度的好坏,关键在于看其是否将触角伸到了企业业务流程的各个环节,而不是仅仅局限于一般意义上的税务管理或财务管理的范畴内。

以海尔集团为例,截至目前,海尔集团全面的内控体系和全员自我审计体系的架构已经搭建完成。海尔集团的内控文化氛围也初步形成,基本实现了由控制风险向关注战略目标转变,由控制结果向控制过程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