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商业银行现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国外商业银行现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国外商业银行现状范文1

关键词:网上银行;外汇业务;对策建议

一、目前我国网上银行外汇业务的现状

(一)我国网上银行外汇业务的优势

从当前我国各大商业银行的官方网站上调查,我国商业银行的网上外汇业务相比传统的外汇柜台业务,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因为对银行和客户来讲可谓共同形成一种“双赢”的局面。从银行方面讲,网上银行外汇业务的开通,既减少了银行柜台压力又节约了人力成本;从客户方面来说,当外汇业务只需在网上办理,大大减少了客户来回银行以及排队的时间,同时也简化了办理过程中的一系列繁杂的手续。以外汇买卖为例,其显著的优势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交易方式灵活:为客户提供实时买卖、获利委托、止损委托、二选一委托四种交易方式,供客户选择;②交易时间更长:网上银行外汇业务可以方便了国际外汇市场全天候交易(休市和其他非交易日除外),因此白天、晚间均可投资;③投资机遇更多:网上可以实时进行资金结算,这样一天就可进行多次外汇交易,因此方便实时捕捉市场机会;④方便了解行情第一信息:网络的现代化为客户提供实时的市场行情信息,以便让客户把握市场先机;⑤交易随时查询:提供当日外汇交易状况和一定时间内外汇买卖成交状况查询。

(二)目前网上银行外汇业务的种类

自从网上银行外汇业务开通以来,各大商业银行都尽其所力,大力发展各自的业务种类。但从功能方面来说,目前网上已开通的外汇业务种类又大同小异。网上外汇业务主要有个人外汇业务和企业外汇业务两个大类。个人外汇业务主要有:外汇买卖、外币理财、外汇基金、个人外汇账户管理、个人小额结售汇、国际汇款、B股银证转账、国际卡境外消费后购汇还款等;企业外汇业务的品种主要有:网上信用证管理、账户查询、国际汇款、集团内外汇资金上收下拨等。

(三)发展网上银行外汇业务过程中的局限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虽然网上银行外汇业务有很大程度的发展,但是相比网上银行人民币业务,外汇业务因外汇管理政策、货币流通等原因,处于一定的劣势,存在以下几方面的局限性:(1)从个人网上外汇业务看,业务主要分布在不涉及或涉及较少外汇管理政策的方面,业务量主要有:外汇买卖、外币理财、个人小额(小于5万美元)结售汇、个人外汇账户定活转换等业务组成,其他方面业务量较小;(2)从企业网上外汇业务看,业务量的分布与个人业务相类似,发生的事务历史记录主要为接受客户在网上提交进口信用证及信用证修改、转让信用证开立、转让信用证修改、进口信用证汇付款/承兑、进口代收代垫/承兑等业务申请,以及外币账户查询、集团内资金的集中收付等。(3)大多数名义网上外汇业务仍依附于柜台操作,如农行,据统计,该行2008年1-8月份网上银行国际汇款业务达210亿美元,占其外汇业务总量的10%左右,实际上该行网上银行国际外汇业务仅是将企业本来通过柜台递交的书面汇款申请改为从网上提交申请,但汇款相应的单证仍需在汇款时递交柜台,经柜台审核、批准之后,汇款交易才算结束也就是说大部分的手续仍然还是要在柜台办理,其他银行网上国际业务也均为此种情形。

二、网上银行外汇业务的风险

(一)个人小额结售汇总额难以控制

根据我国外汇管理局的规定,个人因私结售汇的年额度最高为5万美元。然而目前,大多数的商业银行均已开通了网上银行个人小额结售汇业务,但由于各家商业银行的网上银行系统并不直接和外汇管理局的因私结售汇系统相互连通,造成有关统计数据无法及时共享,因此各家银行对金额的控制不一,从而导致各商业银行对个人小额结售汇总额很难予以控制,如工行规定小额结售汇金额低于5万美元,汇丰银行规定为5万人民币。

(二)信用卡境外消费购汇总额难以控制

信用卡境外消费后购汇还款也是目前已推出的网上银行个人外汇业务产品之一。从银行层面,主要设定对个人购汇还款金额不得超过实际透支额的限制,因此银行设定的信用卡透支额度应该不高于外汇管理局规定的个人年度购汇额5万美元。但实际上,个人年度购汇额是否超过5万美元,还受非信用卡业务影响,明显难以控制,是否存在资本项下的支出更是难以认定。随着信用卡业务的发展和人民币对美元不断升值,各商业银行VIP客户信用卡的透支额度基本都超过了5万美元,例如中国工商银行的白金卡客户最高可透支额就达到100万人民币,这也就意味着VIP客户在境外使用信用卡消费的金额可以超过5万美元。另外,从结售汇统计角度,由于信用卡业务的区域性特点,某家分行对具体发生的业务量无法及时统计,这需要总行层面给予统一扎口。是否每家银行的总行均有这方面统计数据并向总局报送,也需要明确规定。因此,信用卡境外消费后购汇还款有可能超出个人年度限额。

(三)商业银行外汇业务的结算风险

国外商业银行现状范文2

[关键词] 商业银行 基金经验

随着加入WTO的承诺的过渡期结束,外资银行纷纷进入我国,使得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大。从国内来看,目前全国居民储蓄率居高不下,部分行业投资增长过快、信贷投放过多,经济出现过热的苗头。面临外资银行管理经验丰富和资金实力雄厚的挑战,面临国内高储蓄率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我国商业银行应该怎样应对这些风险?笔者认为,我国商业银行应借鉴国外商业银行基金经营业务管理的经验,利用自身的信息优势与其进行竞争,积极参与基金经营业务管理,从而获得新的效益增长点。

一、国外商业银行参与基金经营业务管理的现状

投资基金作为一种社会化的理财工具,必然与作为金融市场主要中介的商业银行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国外投资基金经过上百年的发展历程,到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发达国家和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各国的法律和经济政策逐步放宽,商业银行与投资基金进入了全面合作的黄金时期。

发达国家成熟的资本市场为商业银行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在长期的资本运作中,商业银行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与投资基金的长期业务合作,在收入结构、业务范围、参与形式等方面形成了鲜明的特色。

1.国外商业银行的收入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以美国为例。1984年~1999年间,美国银行业非利息收人占纯营业收入的比重,在资产规模大于10亿美元的银行中从16%上升到26.8%,在资产规模小于10亿美元的银行中这一比重更是由29%上升到46.2%,而其中构成非利息收入的一个重要部分正是投资基金收入。作为美国最早从事基金托管业务的道富银行,20世纪90年代末其托管和管理的基金资产达6.5万亿美元,在其收入构成中,机构投资者服务收入占71%,投资管理收入占20%,而存贷等传统业务收入仅占9%。

2.国外商业银行参与基金业务的范围迅速扩大。发达国家商业银行参与基金业务有一个过程,早先的商业银行只能作为基金受托人介入投资基金业务,监督基金管理人的投资运作,基金业务范围相当单一。随着金融一体化与金融自由化浪潮的兴起,商业银行参与基金业务的范围不断扩大。现今商业银行已有能力向投资者提供多元化的基金服务,包括基金咨询、托管、融券、投资管理、现金管理、绩效分析等,基本上涵盖了基金管理公司的业务范围。

3.国外商业银行参与基金经营业务的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商业银行原先作为独立的法律实体,与基金或基金管理公司签订合同进行业务合作,其本质是一种委托契约安排。随着商业银行跨业经营步伐的加快以及与基金长期合作取得经验,商业银行意识到要提高经营效率,必须开展多元化服务,于是开始大规模参股基金管理公司,有条件的银行甚至直接设立基金管理公司或直接进行基金管理业务,其参与基金经营业务的方式由契约式合作逐渐向股权式安排过渡。

二、对我国商业银行参与基金经营业务管理的启示

随着近几年来我国居民闲散资金增多,储蓄率日益趋高,商业银行基金管理成了学术界关心的话题。我国商业银行完全有条件设立基金管理公司。借鉴发达国家商业银行参与基金经营业务管理的经验,可以得到如下有益启示。

1.它直接有利于建设和发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商业银行设立基金管理公司后,可发起各种专门类型的基金,包括货币市场基金和各类债券型基金以及股权投资基金。这几种基金可适度交叉,当前阶段可以侧重于债券型基金。利用商业银行客户资源、网点、资金运作、基金托管、结算等优势的优势,投资次级债券、金融债券、资产支持证券以及企业债券等固定收益证券,吸引个人投资者购买。这样一来,今后除了股市之外,还可以通过债券市场扩大直接融资,能够减少股市扩容的压力。在条件比较成熟后,商业银行可以进一步发起设立股权投资基金,带动产业投资基金和股票投资基金的发展。因而,允许商业银行涉足基金业务,有利于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促进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协调发展,能够直接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设与发展,为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奠定坚实的市场基础平台。

2.就商业银行本身来讲,这项改革措施显然有利于稳步推进商业银行改革,通过分流部分储蓄资金来减轻银行业所背负的风险,增强银行机构的竞争能力。近期颁布实施的《证券投资基金法》、《商业银行法》已经为商业银行发起设立基金管理公司奠定了法律基础,尽管中国在一段时间内仍要坚持分业经营与监管的方针,但法律并不排除“法人分业、集团综合”的模式,已经有的中信、光大、平安等带有金融控股公司雏形的机构,就是通过设立金融控股公司设立不同经营机构来经营不同金融业务。同时,商业银行尤其是四家国有商业银行几年来开办基金托管和代销业务,积累了不少业务经验,已经具备拓展基金业务的基本管理素质与技能。

从长远趋势看,银行设立基金管理公司将大大提速金融控股集团模式的发展。从近期来看,银行拓展基金业务,能够有效稳定客户资源,适当弥补客户分流带来的存款损失,增加银行非利息收入,逐步减少和国际银行间的差距。近年来由于大力发展证券投资基金,银行储蓄在明显分流。允许银行自己设立基金公司,则可以增强银行机构的业务手段,把客户留住,增加银行收入。特别是现在国内银行的收入来源太单一,主要靠存贷差。发展基金业务将使银行在稳定客户资源的同时,又能改变银行收入的结构。这对银行来说,显然是一大利好。

国外商业银行现状范文3

(江汉大学文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56)

摘 要:本文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商业银行;金融创新

中图分类号:F8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5)10-0252-01

收稿日期:2015-03-20

作者简介:王洋(1992-),男,汉族,河北邢台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金融学。

商业银行金融创新是指商业银行为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通过引入技术、采用新方式、开辟新市场、构建新组织,在战略决策、制度安排、机构设置、人员准备、管理模式、业务流程和金融产品等方面开展各项新活动,最终体现为银行风险管理能力的不断提高,以及为客户提供的服务产品和服务方式的创造。商业银行金融创新是在内在动力与外在压力共同推动下产生的,内因主要有规避金融管制与追逐利润最大化,外因主要有金融环境变化与竞争加剧。这使金融创新成为客观要求,而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使金融创新成为可能。

一、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我国的金融业也在不断地进行改革,以适应经济全球化。国内金融业内竞争也在不断升级,商业银行自身存在一定的劣势,必须通过创新来弥补。这时,商业银行为了能够招揽生意,保证自身的利益,就要不断进行创新产品的开发才能吸引投资者,才能站稳脚跟得到长足发展,并且投资者也能有更大利益的产品选择。但是,由于我国商业银行的创新起步较晚,也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主要是以下方面:

其一,金融创新的风险管控能力较弱

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还在完善中,商业银行的改革创新处于改革初期,改革的时间短、速度快,这就导致了国家对商业银行创新的掌控不足,相应的法律法规并没有得到完善,原来的规章制度并不能适应改革的变化,这就出现了很多商业银行创新的风险没有政策的支持,也没有国家相应的法律法规作为约束,银行的金融创新会出现问题。我国商业银行的创新主要是仿照的国外金融创新的模式,注重短期的效益。很多是直接从国外商业银行直接拿来用的创新产品,没有就我国的国情和风险等级进行过精细的考核,也没有对这些产品是否适应我国的经济发展进行过仔细研究。主要研究高效益的投资模式,但是对高效益背后的高风险研究的并不多,对风险定价机制和管理措施分析的不足,对风险的监控也不能做到及时、完善,相比于国外商业银行的创新模式还存在很大的差距。我国目前对商业银行创新的监管严重不足,导致很多商业银行的金融产品创新缺乏管制,很多金融产品存在的风险也没有被发现,商业银行对风险的掌控能力也不足。

其二,金融创新产品层次较低

我国商业银行金融的创新集中在产品创新上,而产品创新又主要是对国外金融产品的借用,并没有针对我国消费者、我国经济实情和风险设计开发出适合我国消费者的金融创新产品。此外,各家银行的创新产品大同小异,经常是你抄袭我的我抄袭你的,互相模仿,技术含量较低,各家银行受到市场环境、人力资源和运作经验的限制,缺乏开发高技术含量金融产品的能力。这些雷同的产品导致了同行之间的恶性竞争,影响了商业银行的发展。而对于不太适合在国内成长的金融产品,由于得不到认可而遭到闲置而占用银行了不

少的可用资本。

国外的商业银行在这方面就做的很好,他们拥有很先进的人力资源,非常重视产品的开发项目,会根据市场的行情来调整产品的种类。国外商业银行除了负债类产品,资产类和中间业务类的产品也比较多,而我国商业银行开发的金融产品,则以负债类产品为主,资产类和中间业务类产品很少,导致金融产品结构的失衡。

二、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对策和建议

其一,商业银行的金融理念需要创新

商业银行目前经常模仿和抄袭国外的创新模式,最主要的原因是没有自己的

创新理念。只有拥有创新的理念,商业银行才能走出一条自己的创新道路。商业银行要创新金融理念首先就是要有金融创新的意识,必须重视金融创新,不能把金融创新看作是很简单的抄袭和模仿,必须把创新意识看作为商业银行自身发展的核心和发展的动力。同时,要增强服务意识,要把消费者的诉求作为商业银行创新的前提,创建适合我国国情的金融创新产品。要做好金融产品风险的预警,要提前预估可能出现的风险,并做好风险防范和风险监控。

其二,金融产品创新方式应以原创型为主

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的金融创中,原创型金融创新较少,导致现有的金融创新并没有达到理想的运营效果。在选择金融创新主要内容时,我国商业银行应该选择原创型金融创新为突破口。这是因为:一是原创型金融创新已经成为现代国际金融创新的主潮流,二是在我国仍处在较为严格的金融管制中,原创型金融创新受到管制的可能性相对较小,更容易实现。

国外商业银行现状范文4

关键词:云计算;银行业;我国商业银行;启示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428(2011)04-0038-03

一、云计算的概念及特点

云计算是一种IT基础设施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过网络根据用户需求、以灵活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的软硬件、平台资源。提供资源的网络被称为“云”。云计算采用了一种资源共享的技术支持和管理方式,提供了更高效的数据存储和处理能力,以低成本、灵活性和敏捷为主要特点。云计算是通过网络动态提供来自第三方的IT能力。包括硬件、软件或服务,使得用户无需再具备对技术设施的专业技能和控制能力,而将这些工作留给“云”完成。这种方式定义了一种新的基于网络的IT服务的提供、消费和交付模型,通过网络提供了动态扩展性和虚拟化的资源使用模式。云计算这一概念被炒得如此火热,主要得益于主要互联网公司的巨大成功,包括Google、Amazon和Microsoft。这些公司利用高度全球化和可扩展的基础设施架构,构建了高效的网络搜索、电子商务、社交网络以及其他形式的在线服务。并由此出现了纯粹的云计算服务公司――Salesforce,tom。在未来五年中,云计算将对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和竞争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概括起来,云计算的特点如表1所示:

云可以被分为两种形式:私有云和公共云。目前,从国外商业银行云计算应用情况看,主要采用私有云架构。一项国外一线银行IT执行情况的调查显示,83%的受访者将私有云视为首选。在公司内部的数据中心构建私有云,使之为内部业务用户提供和分配虚拟应用程序、基础设施和通信服务。这些服务组件相当灵活,易于扩展和收缩以根据服务层需求发生改变。相比起来,公共云通过网络由第三方来提供IT服务。例如,SaaS,PaaS和IaaS都是基于可变价格模型的虚拟化解决方案。云计算提供了一种柔性的技术支持能力,帮助业务的快速部署,并获得最合理的成本开销。当前商业银行IT能力的70%1)_/上用于应对可能的高峰处理需求,这造成了IT开支的增加和设备能力的闲置。云计算大规模应用后,商业银行能够做到根据业务需求灵活动态分配lT资源。大大节约了IT开支。

二、云计算为银行业带来的机遇

云计算不仅仅是简单的服务器和存储器租赁。更深层次地,它提供了一种灵活、敏捷的以客户为中心的业务模式。这种方式将IT技术与金融业务细节相分离,使得银行管理层能够更好地利用IT技术,而不需具备专业IT知识。总的来说,云计算为银行业带来的机遇可归结为如下几点:

(一)节约IT支出

降低成本开销是云计算最主要的优势之一。一方面,利用云计算所提供的硬软件资源重用机制,银行对IT基础设施建设的成本开销将大幅降低;另一方面,由于云计算对用户的专业技能要求降低,使得银行的技术支持团队也大幅缩减。云计算提供了海量存储和大规模的数据处理能力,降低了每单位数据存储和处理的开销。

(二)构建灵活的金融系统

云计算提供了服务部署的新方式,使银行能够快速从业务需求和设计出发,按需配置业务所需的资源。与此同时,云计算服务也被不断地应用到基于第三方平台的资金结算体系中。Paypal公司通过云计算来提高资金流动效率。Amazon Web服务和MicrosoftAzure也试图考虑整合资金链条,提高资金流动效率。Twitpay,Zong和Square等创新支付公司也都加人到这一阵营中,致力于减少费用加速资金流动。对于银行来说,他们能够通过与其他合作方共同向客户提供服务。在这种合作中,云计算向银行提供了一种新型盈利模式――无需在新的地区构建分支机构,就能够提供全套银行服务。

(三)提升客户体验

云计算能够提供全年全天24小时的不间断银行服务。领域专家能够连接到任何分支机构,作为顾问回答任何关于产品和服务的问题。这种全方位的IT支持能够提高商业银行各分支结构的客户服务能力。通过云计算,银行能够提升客户体验,增加现有客户黏度和吸引新客户。

(四)加速产品创新

利用云计算平台服务的便捷性和速度来驱动产品服务创新。平台云如Azure,App Engine和Force,com的优势几乎体现于各个部门的IT应用。这些平台通过创建松耦合的可重用软件应用,而专注于业务层面的需求。银行利用云计算技术帮助选择适合的平台,并决定松耦合系统之间的连接性,快速开发出自身所需的应用程序。同时,使用云数据存储和Web框架,云内的应用能够更快投入业务运营。

(五)提高数据分析能力

目前大多数商业银行仍然缺乏成熟的适用银行客户的数据分析工具,在共享、整合和存储大量分析数据方面也存在问题。而云计算则有可能大大提升商业银行客户信息的处理能力。目前,金融机构可以从Amazon Web Service,Microsoft或Google等租借所需要的计算能力,快速处理大量业务数据,帮助实时制定决策。金融机构可以使用租借的计算能力计算货币交易投资组合的风险、分析客户消费习惯等。在国外,部分金融机构已经在使用当今基于云的分析工具。如信用卡公司Visa正使用Hadoop(免费软件,允许并行处理数据)挖掘两年的交易记录(数据量达36万字节,涉及交易额730亿美元)来构建防欺诈模型。

三、国外商业银行云计算应用情况分析

当前国外各主要商业银行由于安全性和技术成熟度的考虑,对云计算应用也比较谨慎,没有形成系统性的成熟实施模式。但国外商业银行对云计算的一些局部应用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对我国商业银行有很好的启示。

从国外商业银行云计算应用的现状来看,其主要收益在于:大幅度缩减基础设施开销以及提供敏捷的服务,从而最终实现缩小银行间资源差距,形成专注产品服务创新为核心的竞争局面。

首先,云计算使硬件、软件和网络等IT资源在企业范围全面共享,大幅缩减基础设施成本开销。作为澳大利亚四大银行之一的联邦银行着手采用Oracle和Sun的云计算技术,构建内部私有存储云,致力于探索云存储和管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三年规划,试图在云上实现更多服务。

其次,云计算还提供了一种敏捷的产品服务通道。近期由Bank Systems&T chnology and Infor-

mationWeek Analyties在186名银行技术专家范围内进行的调查显示,73%的受访者认为云计算能够更快地满足用户需求,快速进行服务部署。越来越多的银行将云计算看作一种以较低的可变成本模式,向市场快速推出新产品的方式。北美国民银行近期已将所有应用程序的开发和测试转移到了云中,实现了在短短几小时内就能获得所需的基础支持设备,从而大大缩短了业务服务开发和部署时间。美国太阳信托银行(SunTrust Bank)在两个多月的时间内成功部署了被多达2000名员工使用的Salesforce,comCRM应用程序,而使用传统的CRM解决方案至少需要12个月的实施时间。

四、对我国商业银行应用云计算的策略建议

我国各商业银行目前都对云计算的应用给予了足够的关注,其中有些已经率先进行了云计算落地探索。从各家商业银行对云计算的应用切入点看,应从自身资源特点出发,弥补竞争劣势,获取竞争优势,将云计算作为竞争制胜的战略性工具加以探索运用。我们认为,我国大中小型商业银行应用云计算获取竞争优势的核心诉求如下表:

我国不同类型的商业银行根据自身的资源能力,对云计算的应用有着不同的出发点。但综合我国商业银行应用云计算的战略需求,以下几方面是各类商业银行探索云计算的共同出发点。

(一)以云计算为基础,淡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影响。节约商业银行IT投入成本

随着云计算新信息技术革命的到来,使得信息基础设施对商业银行的影响逐渐减弱。从网上银行的推出,到新一轮移动银行的出现,金融业务服务不断地从固化物理平台转移到新型电子化平台之上,新电子化服务模式不停地冲击传统银行业服务模式,动摇着基础设施在银行业内的重要地位。

云计算的出现,为商业银行电子化服务平台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快速而有效的低成本技术支撑。首先,缩减了技术部署周期,加快了业务创新和推广的速度;其次,使得银行不再需要关注某项新业务具体的硬件、软件和网络等IT资源的前期投入,大幅减少了成本开销。

(二)利用云计算快速、便捷的技术管理能力,增强业务和内部技术支持水平

云计算除了在硬件基础设施方面所展现出的优势之外,在软件支持和成本控制方面也有着显著的优势。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更新速度的加快,作为商业银行需要快速汲取新技术以赶上产品服务创新的步伐,这就意味着更多的IT成本投人,从而影响了业务领域的资源投入和发展。而云计算技术的出现正是将银行从这种高成本的技术投入和复杂化的技术管理中解放出来的契机。

利用云计算低成本、低维护、管理简便的技术支持方式,商业银行能够增强自身技术水平,弥补业务和管理层面中技术支持不足的局面,很大程度上将工作重心更多地投入到产品服务创新中,形成竞争优势。

国外商业银行现状范文5

 

关键词:商业银行 风险成因 现状 风险控制

商业银行风险是商业银行在经营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而导致经济损失的可能性.或者说是银行的资产和收入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商业银行作为一类以追逐利润为目的.以负债经营为特点的综合型特殊企业.比其他类型的企业面临着更广泛、更突出的风险。

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以及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中国的金融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新的金融工具正在逐步增加。而较为完备的银行风险防范体系还有待建立和完善,使得商业银行经营的不确定性加大。许多导致金融风险的潜在因素突出。另一方面。商业银行经营环境不断变化。银行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尤其是世界金融自由化与一体化趋势加快。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呈上升趋势。因此,银行风险控制正逐步上升为经营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并且完善我国商业银行风险控制系统势在必行。

一、商业银行风险形成原因

由于商业银行业务涉及国民经济各个领域,银行经营既受到微观企业、家庭活动的影响.又受到宏观经济、政治环境的制约,还受到同行业的激烈竞争。据有关资料表明。中国商业银行的市场结构呈现典型的垄断特征。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资产规模占据了国内市场的90%左右,风险高度集中和容易爆发。近几年。我国商业银行的业务发展迅速,经营的潜在风险逐步加大。一是不良贷款数量呈上升趋势;二是违规经营和账外经营问题逐步暴露;三是在一些行的不良贷款比重多达70%左右,经营困难,严重资不抵债,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支付危机。银行业风险的形成除了转轨成本、信用废驰、企业逃债、政府行为等因素外,主要原因还有以下几个方面。

1.法律制度弹性。由于我国法律制度不健全.法律与法律、法律与政策之间存在着界限不够明确、标准不够统一、程序不够规范的问题.使法律制度存在弹性,导致商业银行在依法维护金融债权的过程中,依法维权的行为不能得到有效的法律保障。尽管《公司法》、《商业银行法》、《贷款通则》等法律法规已经颁布实施,但是银行仍面临着企业不愿或不能偿还银行贷款,使银行承担较大的贷款无法收回的风险

2.人民银行监管缺乏刚性。多年来.人民银行在监管上偏重于机构的审批,在维护金融市场秩序等问题上缺乏刚性.监管手段也多为检查、通报、批评、处罚等行政手段。致使商业银行受利益的驱动,在缺乏外部约束和内控机制的情况下,相当一部分资产已经或将要成为呆账、坏账而丧失收益甚至本金。

3.商业银行之间协作不够。面对外资银行的大举涌入,国内外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这种竞争.一方面带来了银行业的繁荣;另一方面,单一的恶性竞争.也加剧了银行业的风险。

4.汇率及利率风险加大。随着各商业银行外汇业务和外汇交易的不断扩大.其面临的;汇率波动也日益增大。同时。由于缺乏管理经验。商业银行对金融衍生品交易的涉入使其经营风险进一步加大。金融通的不断市场化和中央银行对利率调控手段的运用。利率变化的频率和幅度会进一步加快和扩大,从而银行所面临的利率风险也将增大。

5.金融犯罪案件屡发不断,影响极大。犯罪种类和手段日益多样。造成的经济损失和影响也不断扩大.尤其是由于银行内部原因造成的金融欺诈和盗窃案件,使银行资金遭受损失的风险进一步加大。商业银行面临诸多难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由于缺乏严格的内部控制机制所致。有的是由外部客观因素造成的;有的是内生可控的,有的是外生不可控的。因此。商业银行应着眼于内部风险管理,综合考虑外部监控因素来设计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系统。

二、商业银行风险控制现状

国外商业银行现状范文6

关键词: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8-000-02

商业银行的健康发展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市场的弊端性逐渐凸显,商业银行在发展过程中也迎来了各种风险,这些风险因素的存在给商业银行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因此我们应当认清当前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现状,结合国内商业银行发展实际,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

一、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现状分析

首先,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制不健全。国内商业银行治理结构尚不健全,运作规范性不高,产权制度有待完善,虽然建立了激励与约束机制,但真正实行起来依旧困难重重。这些制度上的缺陷导致了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同时,进行风险管理所必须依靠的法律制度体系和市场调控机制也有待进一步完善。

其次,对风险管理工作的认识不足,没有树立较强的风险管理意识。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基本上仅仅注重业务量的发展,对于盲目发展业务过程中所暴露出来的风险因素不是非常重视,也并未树立风险管理意识。很多商业银行业务人员错误的把风险管理放在自己工作的对立面,觉得风险管理工作就等同于降低业务量,而并未真正认清风险和利润之间的关系;还有一些风险管理人员单纯的将风险管理理解为业务量的压缩,一味的以降低业务量的手段来逃避风险,这是非常不可取的[1]。

再次,没有建立统一的风险管理部门,不能进行有效的风险信息交流。国外商业银行通常都设立了董事会,同时也建立了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但是国内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工作的重点却放在了资产重组、转化以及清收等事后管理方面,对于事前与事中的风险控制不是非常有效。另外还有一个问题便是,商业银行内部各岗位和部门基本上是分头进行风险控制,没有进行有效的交流和风险信息共享,导致了诸多问题的产生。

最后,风险管理人才普遍缺乏。作为一门综合性较高的学科,风险管理工作需要涉及到管理学、金融学以及统计学等各方面知识,另外还可能使用系统工程学、物理学等自然科学的研究手段。所以要求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专业技术能力。但是现阶段国内商业银行中对于风险管理的重视程度严不足,风险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都和国外商业银行存在较大的差距,这也成为了阻碍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的一大因素。

二、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对策分析

(一)全面提高银行风险意识

在商业银行的发展过程中,必须要抛弃过去那种重业务、轻风险管理的认识,不能够为了短期利益而牺牲银行未来发展的长期效益,无论是操作层或者管理层人员,都必须要树立风险管理意识,对各项业务可能存在的风险予以严格掌控。同时还应当建立完善风险防范体系,不单单注重授信业务的风险控制,而应当将风险管理工作渗透到商业银行各项业务的全过程中。最后必须要意识到风险也是成本的一种,虽然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但也要认识到银行业务发展和风险管理工作之间并不冲突,风险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给商业银行带来更多的效益[2]。

(二)不断优化风险管理理念

风险管理工作的有效性通常来说取决于风险管理理念是否和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的实际需求相符合,所以现阶段优化风险管理理念的重点在于处理好风险管理和商业银行业务发展之间的关系。对各类不同的业务应当选择有针对性的风险管理措施,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金融业务类型越来越多,各个业务之间的风险因素也存在相当大的差异性。在对风险业务进行审查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具体客户与具体业务的审查;在授信业务中,必须做好企业现金流量的审查;因为零售业的风险不集中,所以应当关注整体违约率的审查。唯有进行有针对性的风险控制,才能够真正的将风险因素降到最低。

(三)积极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

目前国内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工作模式依旧停留在手工操作方面,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也基本上属于静态数据,重心偏向于信用分析上,在分析时往往更多的是凭借人的主观经验,如此便很容易导致风险管理效率降低等问题。所以我们应当积极的借鉴国外商业银行的成功经验,引入量化分析工具来开展风险管理工作,对自身的风险识别、决策、监督以及评价予以改革与创新,从而最终实现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全程掌控。

(四)建立独立的风险管理体系

商业银行要达到风险管理的实际要求,就必须要建立完善而独立的风险管理体系。首先是要组织建立风险管理委员会,以风险管理委员会为核心,其他管理部门协调,构成多层面、全方位的风险组织架构;其次是完善对风险管理的原则要求,进一步扩展风险管理的覆盖面,不单单要注重事后的风险管理,同时还必须要认识到事前检测以及事中管理的重要性;再次是要做好监督与考核工作,建立完善监督考核机制并将其纳入到风险管理体系之中;最后是将贷款的发放与贷款的贷后组合分别进行管理,优化商业银行经营理念。

(五)根据实际需求创新产品服务

过去的经验向我们证明,每一次危机结束之后都会出现大量的创新,从而产生一个创新发展的高峰时期。商业银行应当结合企业的新的需求第一时间对自身的业务发展模式、金融产品以及服务方式进行创新,努力增强自身的服务能力,尽可能的满足客户的需求,在新的层面不断扩展自身的服务能力。这是解决风险的关键一步,同时也是商业银行发展的重要基础。但是创新应当坚持以做好风险管理为前提,所有的创新如体制创新、业务创新、产品创新都应当在风险得以有效控制的基础上进行。商业银行应当建立经营风险防范制度,科学的制定风险管理策略,整理经营管理流程,让新兴业务与新的服务产品都能过通过事前的风险论证,确保风险因素能够处于可控状态下[3]。

(六)培养专业风险管理人才

因为风险管理工作对于人才的要求较高,所以国内商业银行应当根据自己内部的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实际,有针对性的开展风险管理人才培训工作,尽快的打造一支专业水平较高的风险管理队伍。对于风险管理人才的培训与选择过程中,可通过制定个性化的培训方案,定期组织开展培训活动,同时利用笔试和实践操作来筛选人才。需要注意的是,人才培训方案不单单针对中低层银行职员,同时还应当覆盖高层管理人员,特别是风险管理决策层。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的增强商业银行的整体风险防范能力,有效的提升国内商业银行对风险的识别和防范能力。

三、结语

总之我们要认识到,风险管理是我国商业银行建设发展过程中必须要重视的一种管理理念。我们应当不断强化商业银行工作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在各部门、各产品、各业务之间树立风险管理理念,让风险意识打破部门限制,融入到各个部门、各个环节以至于每一名基层员工的工作习惯之中,确保商业银行中的每一名员工都能够重视风险管理,掌握科学的风险管理手段,从根本上做好风险管理工作,促进我国商业银行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建.我国商业银行网上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研究[J].浙江金融, 2011(1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