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体育场馆工作计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体育场馆工作计划范文1
关键词:政府;购买;高校体育场馆;公共服务;差距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指导意见》(2013年9月)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共服务体系和制度建设不断推进,公共服务提供主体和提供方式逐步多样化,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同时,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相比,不少领域的公共服务存在质量效率不高、规模不足和发展不平衡等突出问题,迫切需要政府进一步强化公共服务职能,构建多层次、多方式的公共服务供给体系,提供更加方便、快捷、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作者走访陕西省渭河沿岸西安、宝鸡、咸阳、等地市,发现政府购买体育场馆公共服务的政策制度并没有正式出现,没有实践的案例,而在沿海和部分大城市如广州、深圳、武汉、长沙、上海等地,政府发文购买体育场馆为公众服务的政策已得到施行。咸阳市将在2018年举办省运会,当地政府通过竞标购买体育健身设施及重点竞技项目外包的体育公共服务已见雏形,有个别购买高校体育场馆公共服务的赛事出现。随着社会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未来陕西省政府部门将会有相关的政策制度出台,高校体育场馆公共服务项目也将大量出现。
西安市作为陕西省会城市,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突出,作用显著,城三区现有体育场120座,体育馆游泳池45座,每万人拥有体育场馆0.61座,人均体育场馆面积仅为0.181m2。然而西安的高等教育资源丰富,高校林立,数目排名全国前6,民办高校更是全国第一。作为教育资源之一的体育场馆的占比相当高,居于全国前列。西安高校体育场馆设施充足,体育场数量比例有109.6%,体育馆的比例竟也达到82.2%,然而这些场馆的使用率一般,统计上体育课的使用率仅有56.3%,还有很多的空余时间在闲置,主要原因是大部分学生课余时间远离运动场还有是场馆开放时间延长。而周边社区居民对体育健身场地的需求量非常大,所提供的服务远远不能满足他们的健身需要。
作为陕西省的体育大市,宝鸡市2014年夏季成功举办陕西省运动会,无论从办赛经验和场地管理经验上来说,处于省内体育事业发展的前列。在大赛前后,市政府要求部分驻宝高校在开幕式编排表演和赛事方面给予支持和帮助,再付给演职和工作人员补助金的形式承办部分运动会项目,并在运动会后明令扩大开放各高校体育场馆的规模和时间,采取有偿和免费的方式服务全民健身运动,这可看做是政府购买高校体育场馆服务的雏形。然而这种政策多是短时行政命令和采取自愿服务形式,没有行文规定购买高校体育场馆的公共服务。
咸阳市政府在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上可谓成绩卓著,全民健身此起彼伏,活动搞得有声有色。由于咸阳将成为新一届省运会举办地,所以政府在全民体育健身方面投资和花费的人力物力都较以往有大幅度的增涨。在购买体育场馆公共服务方面正在借鉴省内外和国外的成功经验,但尚未研究出台购买高校体育场馆服务的文件和政策,目前高校体育场地处于半封闭半开放状态,周边的居民能够免费使用操场,足球场和体育馆却是有偿服务,在收费标准上根据时间和次数收取相应的场地租赁和服务费。另一方面政府在竞技体育方面投入不菲,在省运会后备梯队和人才培养方面下大力气,优势项目射箭射击和游泳正在有条不紊的展开训练,购买高校场地和科研服务的可能性时有发生,但都还没有形成制度和法规。
陕西省政府,省体育局也未将购买高校体育场馆公共服务纳入其工作计划,全省高校体育资源可利用率接近40%左右,然而这一现象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只有各高校在各自为政,向周边群众提供部分体育资源和有偿服务。然而全民健身运动的人数庞大,依据国务院的《指导意见》需要政府提供足够的场地,这就使得购买高校体育场馆服务迫在眉睫,省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需要加强公共服务职能意识,可借鉴已有城市的购买流程和资金来源,支付金额、方式等经验,并创新公共服务工作模式,为公共体育服务做出努力。
综上所述,陕西省政府部门在购买高校体育场馆公共服务方面还未有相关的政策法规和相应的资金投入,作为文化大省和教育资源大省,政府在这方面较我国发达省份有一些差距。因此作为服务型政府的发展方向,要从资金投入和监管,政策法规和人力物力方面入手,逐步推进政府购买高校体育场馆公共服务,为响应国务院号召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负责,办利民惠民的实事,取得社会认可和政绩。
参考文献:
体育场馆工作计划范文2
1、全面总结三年来体育课改基本情况,加强对全区中小学体育教学有效性的探索与研究;进一步规范各校校本体育教材的开发。
2、以市中小学体育教师基本功考核、区教坛新秀评比为契机,多方位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和指导,为他们的快速成长搭建平台。
3、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对全区体育教学现状的调研,并形成调研报告供领导参考。
4、组织区第二十届中小学田径运动会和初中组篮球比赛;做好有关学校领导参谋创建学校体育特色、设计学校体育场馆。
二、具体活动安排
九月份:1、学期工作计划制定。
2、市体育教研员会议。(九月七日)
3、组织参加市第二届中小学体育教师基本功比赛。(中旬)
4、东部小班化教学调研。(12-16日)
5、博平小学体育特色项目创建。
6、梅山小心体育武术传承课题与浙师大联系。
7、制订、公布区第二十届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规程。
十月份: 1、10月7—10日组织部分体育教师参加省轮滑教练员、裁判员培训。(丽水)
2、区第十二届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有关准备工作,10月27—29日比赛。
3、组织部分体育教师参加省体育课堂教学评比活动。(10月22日—24日)
4、制订区初中生篮球联赛规程。(中旬)
十一月份:1、汇编区第三届中小学体育“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材料。
2、组织区中学生篮球联赛。
3、组织部分中学体育教师参加市中学体育教学观摩活动。
十二月份:1、区小学体育教坛新秀评比。(上旬)
2、体育教师基本功考核补考。(中下旬)
3、全区各校体育现状调研。
4、组织部分小学体育教师参加市小学体育教学观摩活动。
一月份: 1、全区各校体育现状调研总结报告。
2、学期工作总结。
体育场馆工作计划范文3
一、开展体育课基本情况
目前,我市有小学22所、初中13所、高中3所、九年一贯制学校3所、中职学校2所等共43所学校,学生53225名,1263个班级。严格执行课程计划,按照课程标准和上级要求开足、开齐体育课,小学1-2年级体育课每周为4节、3-6年级每周体育课为3节、初、高中每周3节体育课。开课率为100%。
二、阳光体育运动开展情况
1.开展每天一小时大课间体育活动。
各学校根据《市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实施方案》确定活动内容和组织方式,自行安排20—40分钟大课间体育活动,制订阳光体育活动计划,对体育课外活动进行总体安排,体育场地器材管理员合理规划活动场地、提前调配和准备器材,班主任和指导教师加强跟班管理和指导,体育课外活动内容丰富、指导到位、安全有序、规范高效,从时间、质量上确实保证了学生每天不少于1小时的体育锻炼。
2.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各学校开展了班级之间的各类体育比赛,如田径运动会、球类比赛以及丰富多彩的阳光体育竞赛活动、课余训练等为广大学生提供了展示青春风采的舞台。运动竞赛的组织,开创了人人有特长项目、班班有体育活动的局面。同时,市教育局每年举办乒乓球、跆拳道、速滑、球类比赛等单项体育比赛和全市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切实提高了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
三、开展《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及学生体质健康情况
(一)建立健全评价与监控机制。
1.建立体育考试制度:我市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测试和体育课考核,纳入学生综合评价档案。实行中考体育考试,考试成绩纳入升学总分。
2.学生体质健康达标测试:我市各校严格按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实施细则》要求,每年组织测试和等级评定,并对测试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全面了解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同时教育局组织人员对个别学校进行复核,确保数据真实有效。
3.组织学生视力状况监测:我市每年对学生视力状况进行监测,监测率达到了100﹪。
4.建立新生入学体质查验制度:入学新生100﹪查验预防接种证,实施新生入学体质测试。对入学新生的体质健康进行了全面测试,并将测试结果记录学生档案。
(二)加强监控与指导力度,增强学生体质。
1.组织全市中小学实施体质健康测试,按国家要求完成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及数据上报工作,及时掌握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与发展变化情况。通过检测,我市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及格率均保持在95﹪以上。
2.加强对学生的用眼卫生指导,做好眼保健操和爱眼体操,保障学生视力健康发展。每年对学生视力状况进行监测,确保监测率达100﹪。将学生视力情况记入学生健康档案,对视力不良学生加强指导,同时将学生视力情况通知家长。
3.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率95.1%,良好率30.8%优秀率10.87%。
四、教师队伍建设情况。
目前,我市体育教师(专职)282名,体育教师兼职人数53名,基本达到了《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的体育教师配备要求。现体育教师与学生比163.47%,参训人数180名,本年度新招入体育教师19名,体育教师缺额比8.7%。
五、教学条件保障和场馆设施情况。
根据《国家体育体育卫生条件标准》,按照学校体育器材配备标准对全市中小学场地合理规划和建设,各学校常规教学器材配备率和达标率为各100%,配足配齐体育器材,满足学校体育教学和业余训练的需求。
目前,我市有36所学校为人造草坪场地,场地改善率达86%,200米田径场地的有33所、400米标准田径场地设施的10所,达标为率100%,篮球场62个、足球场47个、排球场58个,体育场馆有13个,学生体质检测实验室学校率100%,体育器材达标学校率100%。
体育场馆工作计划范文4
一、组织管理到位,责任到人。
各学校成立政教、教务、总务、共青团(少先队)等部门参与的体育工作领导小组,职责明确、分工落实责任。校长熟悉有关体育工作政策法规,负责学校体育的全面工作,学校体育列入工作职责,明确一名副校长分管体育工作,体育纳入学校整体工作计划,制订具体计划,认真组织实施,定期组织检查、考核、指导、解决问题,并定期研究开展体育工作。
二、抓好体育课程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各学校严格落实国家体育与健康课时规定,严格执行课程计划,按照课程标准和上级要求开足、开齐体育课,小学1-2年级体育课每周为4节、3-6年级每周体育课为3节、初、高中每周3节体育课。开课率为100%。依据课程标准,制定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计划、单元计划、课时计划,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地组织上好每一节体育课,确保向45分钟教学质量,完成体育教学任务。
三、开展阳光体育活动。
1.开展每天一小时大课间体育活动。
各学校根据《市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实施方案》确定活动内容和组织方式,自行安排20—40分钟大课间体育活动,制订阳光体育活动方案,对体育课外活动进行总体安排,活动内容丰富、指导到位、安全有序、规范高效,从时间、质量上确保学生每天不少于1小时的体育锻炼。
2.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各学校开展班级之间的各类体育比赛,如田径运动会、球类比赛以及丰富多彩的体育竞赛、体育兴趣活动等为广大学生提供展示青春风采的舞台。运动竞赛的组织,开创了人人有特长项目、班班有体育活动的局面。同时,市教育局组织举办乒乓球、跆拳道、速滑、球类比赛等单项体育比赛和全市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切实提高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
四、持之以恒,科学训练,勇创佳绩。
学生课余训练和竞赛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活跃学生课余文化生活,促进学校体育工作开展、发挥学生特长,培养后备体育人才具有积极意义。为更好地统筹安排各教师资源,做到教练员、运动员、训练时间、训练场地器材的四落实,各学校教导处和体育组制订切实可行的体育类竞赛的训练分工计划和各训练队的训练规划。州教育局和州体育局联合举办的全州中小学“州长杯”足球、女子排球、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等比赛中,市全项冠军包容的好成绩;各小学校足球队中选拔的16名运动员,分甲、乙2个组,代表省校园足球队参加2020年全国校园足球夏令营分营比赛,8名运动员被入选总营比赛,进入国家少年足球最佳阵容名单。
五、教师队伍建设情况。
目前,我市体育教师(专职)282名,体育教师兼职人数53名,各学校基本达到了《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的体育教师配备要求。但是按照《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意见》要求,各学校要配齐配强,还有差距。现体育教师与学生比163.47%,参训人数180名,本年度新招入体育教师19名,体育教师缺额比8.7%。
六、条件保障和场馆设施情况。
体育场馆工作计划范文5
关键词 全民健身 社区体育 健康 项目
一、加强社区体育的地位与作用
社区体育主要是指成年人针对自身,以其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以获得健美娱乐为目标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它是我国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体格健美与快乐幸福的生活。成年人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中流砥柱,其身心健美、快乐幸福的生活与健康长寿,直接关系到国家或民族的社会稳定与繁荣昌盛,因而也必须成为一个国家社会制度是否优越和民族文明程度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我们深入持久地开展社区体育实践,必须对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产生积极的现实作用和深远影响。概括说来,社区体育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直接作用。
1.直接作用。
(1)能有效地帮助人们健身,促使体格健壮,体态优美,形成并保持各种良好的身体技能,增强体力;保持头脑清醒,思维敏捷,利于提高人们的学习、工作、生产效率和生活质量。
(2)能有效地促进人们健心,调节与消除各种不良情绪,促进人际交往,增进彼此了解与友谊,使人们精神更美好,生活更快乐。
(3)丰富社会文化生活,提高人们体育文化素养,利于移风易俗,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2.社区体育的特点与内容。
第一,社区体育的主要特点。
(1)健美性与娱乐性。社区体育的主要对象是成年人,而成年人参与体育锻炼的目的,既不是为了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当运动员,也不可能是为了促进自身的生长发育。成年人进行体育锻炼的目的,则是在其生长发育基本完成,已经定型成年的基础上,为了健身健康;为了形体美、姿态美、动作美;为了图快活,概括地说,就是为了“傻、美、乐”。事实上,考察成年人参加体育活动时的动机亦不难发现,或为了强身健体:或为了美形、美姿、美态、美化动作:或成为玩一玩,图个心情舒畅、精神愉悦。有时动机单一,有时多位一体,相得益彰,完全由具体的人,具体的内容与形式,具体的特定环境条件来决定。换言之,离开了上述动机与目的,成年人一般是不会过问体育的。这就决定了社区体育必须具有健美性与娱乐性特点,并以此区别于其他社区文化现象,决定其独特的社会地位。
(2)自控性与个人针对性。社区体育的实践活动,是成年人在其业余时间,自愿自觉,主动坚持经常的基础上展开的。由于社区所辖成年人中,种族、性别、年龄、职业、生活习惯、兴趣爱好,体质健康、个人需求、业余时间以及所处的地位、社会环境等均存差异给社区体育实践中集体性活动的组织与实践带来极大困难。因此,社区成年人以其身体运动实现“健、美、乐”目标,由主要表现为针对个人体质、健康、需求、心情、兴趣爱好有特长等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内容与形式,在允许的时间与环境条件下的自我调控。换言之,虽然成年人所处的社区也不时组织开展一些集体性体育活动,激发人们的兴趣与热情,交流体育信息,推动社区体育工作开展,显得很有必要。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对于绝大多数的成年人,“健、美、乐”目标的实现,则主要不是依靠他人控制(即他控性),而是靠自己针对自己的自我调节与控制来实现。
(3)随意性与自觉性。社区体育的对象极其复杂,内容极其丰富,形式不拘―格,千变万化,反映其实施过程十分复杂,难于集中统一,必须灵活分散,由于社区成员中的个体则显得十分随意,其前提自然是人们的自觉性。换言之,在社区的每一个角落,凡有人群的地方,无论是在体育场馆、公园绿地,还是在高山草原、江河湖海;也无论是在厂矿机关,还是街道、乡村,只要人们具有浓烈的健身意识,就可随意选择与之相应的内容与形式进行身体锻炼。因此,随意性与自觉性也是社区体育的显著特点之一。
第二,社区体育的内容。
社区体育的内容,凡指人们用以实现“健、美、乐”目标的各种徒手的或借助于物质条件进行的身体活动的总称。我国社区体育的内容极其丰富,概括地说,既有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诸多民族、民间的体育项目和健身、养生方法,也有现代健身健美手段;既有正规的,也有非正规的;既有十分复杂的,也有非常简单的。且随着时展,科技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将体育纳入生活的重要内容,在因人、因地、因时进行的各种体育实践中,不断创新积累;电视、通讯网络的健全与现代化,体育信息交流、沟通,及时、迅速、准确,社区体育的内容越来越丰富。在《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指导下,游泳、登山、拳、操、功、舞日益普及成为人们健身的重要手段,社区体育的内容百花齐放。
3.社区体育的管理与骨干培养。
(1)社区体育管理的基本职能。社区体育管理是指为实现社区体育目标而进行的有计划的组织协调管理对象的活动。加强社区体育管理的目的旨在创造更多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计划职能。计划职能是指管理者确定未来社区体育工作目标与计划的活动过程,是社区体育管理中的重要职能。①确定目标。社区体育管理目标必须服从整个体育管理的目标,应建立在调查研究,科研预测和科学论证的基础之上。目标的内容一般包括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用于社区体育的经费数量;开展社区体育活动的场地设施数量;体育骨干的培养与发展;人们体质发展水平等,要求具体明确,既鼓舞人心,又切实可行。 ②制定工作计划,工作计划是目标的表达方式,是为实现“目标”所进行的具体设计和筹划。社区体育工作计划的主要内容一般包括“指导思想”,即根据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体育的方针政策,提出社区体育工作重点和争取达到的总目标;“目的要求”即根据指导思想和总目标,提出具体的要求;“计划任务安排”如经验交流的安排,检查评比工作的安排以及各项任务的安排;“具体措施”和“经费和物质保证”等,是在预测和决策基础上,通过对各种决策反复分析和论证而提出的具体计划方案,力求从实际出发,行之有效。
(3)组织职能。组织职能是指管理者落实计划、组织协调管理对象,逐步实现目标的活动过程。具体包括“建立健全组织机械,合理安排工作人员”;展开工作.组织活动。即把实现目标所需要的人、财、物、时间和信息等进行合理配置并使之协调的运作;“检查指导”,如帮助下属理解计划与目标,掌握计划实施进度,为下属解决实际问题,了解发现问题为调整计划提供依据;“协调关系”、“信息沟通”等。组织职能发挥得好,将对实现“目标”起着决定性作用。
(4)控制职能。控制职能是指根据目标计划要求衡量计划完成情况并以此为据调节管理对象的行为,以确保目标实现的活动过程。也即是运用反馈调控的过程,其基本操作过程是:建立标准―衡量实际成效―反馈调控纠正偏差―实现目标。
二、加强学校实施全民健身计划
1.学校实施全民健身计划是一项在我国深化改革和发展的新的历史时期提出的由国家宏观领导,依托社会,全民参与的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增强国民整体素质的社会系统工程和跨世纪的国民体质建设的发展战略计划,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全民健身计划的推行,涉及到各行各业,尤其是学校这块园地,如何正确解决好处在生长发育阶段的青少年儿童的健体问题,为他们奠定好能从事终生健身锻炼的基础,已成为摆在学校体育界的一个新的课题。要研究好这个问题,首先要正确认识学校体育和运动竞技的内涵和外延,重新认定体育育体和竞技娱心的界定及其关系,才能从观念中的误区走出来,才能真正找到学校体育自身的坐标,才能切实走出一条学校体育的改革路子。
2.阻碍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因素。阻碍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的主要因素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调查结果表明,53.5%的学生认为锻炼条件差是影响参加体育锻炼的因素,据有关资料表明,我市没有一所中学的运动场、馆符合国家规定的要求,体育器材符合《配齐目录》的也未几所。场地器材的严重不足直接影响教学工作的顺利完成和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需要。此外,因学生任务重而自动放弃体育锻炼的占22.5%,属于外界干扰慢慢地脱离锻炼的占17.5%,两项合计占调查总数的40%,这40%大都是两三(初三、高三)的中学生,说明应试教育还很严重。调查中还发现,59.5%的中学生最喜欢球类运动,15%的喜欢武术而对田径、素质、器械体操等项目不感兴趣,喜欢的人分别是6%、7.5%、10%。由于学生对项目的偏爱,加上锻炼时间又集中在课外活动时间,势必会对场地器材的使用造成一定的压力,要缓解这一现象,必须对学生的体育兴趣进行疏导。
3.发展对策。(1)加大《纲要》的宣传力度。《纲要》颁布实施以来,有74.5%%的中学生不了解。因此,学校要进行宣传,体育教师应该利用每期开学的第一堂课和雨天教室室内课组织学习,并利用黑板报、宣传窗每月出一期《纲要》的专刊,以达到宣传之目的。
(2)中学生的体育健康意识较强,但运动能力及参与意识较差。根据《纲要》要求,中学生体育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技能,使他们逐步形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要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无论从体能还是心理,都将体育锻炼作为不是别人要我练,而是为了健康自觉练的高度境界,从中牢固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把体育锻炼放在人生发展的重要位置上。
(3)中学生的体育投入较少,体育消费水平偏低。中学生锻炼时间的减少引起身体素质的下降及整体体质的下降的现象应引起我们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学校体育工作要按照《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要求,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锻炼时间。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并形成传统,成立多项的体育兴趣小组,己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并带动全体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
(4)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由于有些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之风还继续盛行,所以,违背国家教委开课之规定,私自增加课时,加班加点,造成了中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不得不放弃自己的锻炼机会。作为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应随时随地对学校进行全方位的检查,发现与《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不相符号的学校,教育行政部门要勒令他们限期改进,对于累教不改的学校领导和他人要给予行政处分,对造成学生心身健康受到损害的要降职或追究刑事责任。作为素质教育的当今,我们应该把学校办成合格加特色,把学生培养成素质加特长的社会主义新人,让素质教育在各校生根、开花、结果。
(5)学校环境差阻碍了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积极性。为了给学生拥有锻炼的场所与器材,学校各级领导要重视体育场馆的建设,教育行政部门应把体场馆建设列为学校是否符合办学条件的大事来抓。学校要在现有的条件下,以改造旧设施为重点,在长效果,少投入的原则上进行扩建和改造,以适应学生的需求。
三、结合新疆地域特点加强民族体育娱乐项目的发展
体育场馆工作计划范文6
1.课外体育活动是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学校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在社会、家长以升学为中心的思想指引下,学校重智轻体的观念很难改变。在实施素质教育的形势下,虽然从表面上看每周都在开展课外体育活动,满操场都是活动的学生,但从实际情况来看,效果并不理想。学校在不少情况下都是为了应付检查,作给领导看的,片面抓升学率,一切围绕“中考”和“高考”转的情况依然存在。
2.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得不到保障。现在学生的学习负担重,各科作业太多,需要在课外体育活动时间来完成作业,有的甚至做作业做到晚上十二点,影响了学生第二天早锻炼。
3.课外体育活动场地有限,器材少。现在许多学校学生人数较多,体育活动场地少,器材严重不足。甚至有的学校以安全隐患为由把原有的室外单杠、双杠、肋木、平梯、跷跷板等学生喜欢的体育设施拆掉。其它体育器材没有专职的教师管理,学生进行课外体育活动的器材如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跳绳、毽子等都是学生自带,学校没有提供必要的体育器材。
4.课外体育活动项目单一。有些学校开展课外体育活动没有统一管理,没有体育教师指导,都是以班主任安排一些简单的体育锻炼如跑步、做操等。谈不上丰富多彩,制约了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5.课外活动,只求安全。在体育运动中,“安全第一”不可少,但学校体育也不能为了安全而不搞运动。因为体育活动过程,是以身体活动为主的学习过程,在运动过程中,稍有不当就易发生伤害事故。目前很多学校领导和教师为了避免伤害事故,采取了一些消极预防方法,对体操、田径等危险性较大项目,不想开展。学生活动内容相应减少,学生的运动激情相对减退。
二、课外体育活动的内容
1.早操、课间操。早操、课间操的组织方法应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而定。在场地器材的安排上,可集体与分散相结合;在明确内容上,可统一安排和自选相结合;在工作方法上,体育教师、学生干部、班主任应该互相配合;在活动效果上,可平时考勤与抽查评比相结合。
早操、课间操要有专人负责组织,班主任、任课教师要密切配合;要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要做好宣传教育工作,使学生充分认识“两操”的重要作用,使之成为自觉行动;可通过会操表演、比赛等方式来提高“两操”的质量。
2.班级体育锻炼。班级锻炼是以班级为单位分成若干小组,在班干部和锻炼小组长的带领下进行的体育活动。班主任和体育教师应进行指导,要在时间、内容、组织和生理负荷等方面要提出具体要求。
班级体育锻炼的内容,可以与体育课教学内容结合起来,围绕《课程标准》开展锻炼,可以与传统体育项目和学生喜闻乐见的简单易行的非正规项目,如与游戏、校外体育活动结合起来。
3.体育节。体育节一般有“体育周”和“体育日”两种形式。
“体育周”是集中利用一周下午课外活动的时间,组织各种宣传教育、锻炼、比赛等活动,如体育专题报告、体育讲座、体育知识竞赛、体育表演、体育比赛、体育游戏等。开展“体育节”活动应列入学校的体育工作计划,成立临时的指挥机构,取得各方面的支持和配合,并作好充分的准备。体育周结束后要做好总结工作。
“体育日”一般是结合有意义的节日或重大的国际、国内的体育活动日,利用一天和半天的时间,开展专题性的体育活动,进行体育教育和体育锻炼。一般可组织全校性的活动,也可按年级、班级进行,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4.节假日体育。利用节、假日组织开展各种体育活动。可以在校内进行,也可以到大自然中组织进行。校内活动,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场地器材等活动条件,尽可能满足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要加强领导,搞好组织工作,注意安全和卫生,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
三、对课外体育活动的建议
1.管理者要重视。要充分发挥学校体育教研室、班主任、任课教师、学校医生,以及共青团、学生会,少先队等部门在课外体育活动的作用,切实把青少年儿童的身体健康放在教育工作、体育工作的重要位置。
2.加强学生组织建设。要充分调动社会、学校、家长、学生等各方面的积极性,建立适合不同年龄、性别和学生需求的课外体育活动组织,使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得到保证。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和使用好学生体育骨干,使他们在体育组织中发挥积极作用。
3.安排好时间和提供必要的场地、器材、设备。要安排好时间,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锻炼时间和相应的场地器材。把“阳光体育”工程落在实处,加大学校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力度,学校要按国家规定建设体育场地配置器材。
4.积极开展各种活动与比赛。各级教育、体育主管部门以及社会组织、公共体育场馆都要组织适合学生参加的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及竞赛。要针对当前学生体质健康存在的问题,重点开展长跑等简单易行、锻炼价值大的体育活动。
5.加强宣传。思想教育工作要有针对性,要符合实际,教育要形象化,多样化。宣传的重点是学生、家长,要使家长深刻认识从保障学生健康成长出发,应以“健康第一,学习第二”,使家长自觉督促孩子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要对学生进行课外体育活动的宣传,积极引导学生自觉自愿参加课外体育活动。
6.建立必要的规章制度。要使课外体育活动的工作坚持有序的进行,需要认真贯彻有关法规制度、考勤制度、检查评比制度和定期测验制度等,使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得到保证。
7.加强医务监督。加强课外体育活动的工作,医务监督是必不可少的,定期对学生健康进行测试,随时处理学生的一些运动伤病,保护学生的健康,确保课外体育活动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谢琼桓,刘德佩,白君玲.2010年中国社会体育的战略构思.体育科学,1997,17.
[2]龚坚,张新.体育教育学[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刘清黎.体育教育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