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化学实验对学生的影响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化学实验对学生的影响范文1
关键词:化学实验;学习兴趣;启发思维;活跃气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重视和加强实验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地学习,使他们切实掌握化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深入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之间的辩证关系;实验教学对于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巩固化学知识,获得化学实验技能,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训练科学方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我们将化学实验分为:教师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探究实验,课外兴趣小实验等,不同的实验在教育教学中有着不同的作用。
一、化学实验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
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动机产生的重要主观原因,良好的学习兴趣,是求知欲的源泉,是思维的动力。例如:《金属钠的性质及其应用》这节课的实验可以是教师的演示实验,也可以是学生做实验。本节课涉及的实验有:钠与水的反应,钠在空气中燃烧,钠和氯气的反应,钠和氯化铜溶液的反应,还可以设计魔术实验滴水点灯等。但是单纯的教师演示实验效果不能达到最好,如果全是学生实验,部分实验比较危险。教师演示实验开始以滴水点灯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有激情去研究钠这个物质的性质。钠与氧气的反应,反应条件不一样,反应产物不同。因为实验比较危险,建议采用演示实验,如果有实物投影仪可以放在石棉网上反应,利于观察钠熔成一个闪亮的小球,但在石棉网上不利于观察反应的产物。因为钠存在煤油中,石棉网上残留的是黑色固体,很难观察到淡黄色固体,因此,很难解释钠与氧气反应生成了Na2O2,这对教师的演示实验提出了要求,要改进实验方法,通过反复实验,发现把金属钠放入玻璃管中燃烧,最终生成的产物是淡黄色的固体。如果教师之前没有反复地做几次实验,很难保证在课堂上一次性成功。
二、利用化学实验,启发学生的思维
学生的思维来自于自己独立的思考,可以借助化学实验先动手后动脑,再形成思维。仍然以钠的这节课为例,学生实验方面,可以做钠和水的反应实验,该实验现象很多,学生会用多种语言来描述实验现象,教师要认真倾听,并对每一种实验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和学生一起探讨实验过程。比如,钠和水的反应有学生看见产生了白雾,这种白雾是什么呢?由于反应放热,很有可能就是水蒸气。再者通过情景设计,让学生先推测结论,再实验论证。比如:根据金属活动顺序表,钠排在铜的前面,那么,钠能否置换出硫酸铜中的铜呢?学生的回答是肯定的,能。但实验后发现并没有产生红色的铜,而是生成了蓝色沉淀。这个实验现象与学生的原有思维相冲突,再分析,钠先要和水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钠再和硫酸铜溶液反应。通过动手动脑,从而学会解决问题,形成思维。
三、利用化学实验,调节教学节奏,活跃课堂气氛
课堂教学的本质体现是教与学的动态过程。要使这种过程保持一种和谐的积极的心态,把握教学节奏至关重要,“一张一弛,相得益彰”。比如,讲解“浓硫酸的脱水性实验”,可以做一个黑面包实验,让学生在笑声中获得知识。再比如,讲解“原电池”的实验,可以做一水果电池,让学生在惊奇中体现化学学习的乐趣。根据教学内容的安排,我们可以将一般文字实验化,并且尽量设计成趣味实验,这样有利于学生掌握理论知识,也能充实我们的课堂教学,拓展学生的思维。
实践证明化学实验是联系理论知识和实践的桥梁,总之,化学学科的教学是离不开化学实验的,实验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学生自己探究、自己发现的乐趣是任何外来的奖励都无法比拟的。化学实验是传递知识、培养能力、形成价值观的最好的载体之一。为此,化学实验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非常重要,重视化学实验,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的作用,正确认识化学实验的多种教育教学功能,对于深化化学实验教学理论,培养学生科学的实验素养,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陆辉球.化学实验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价值.陕西教育,2009(12).
[2]黄一敏.化学趣味实验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实验教育与改革,1996(8).
化学实验对学生的影响范文2
【关键词】血液标本放置;时间;生化检验;临床检验;结果;准确性;途径
患者在入院诊治的过程中,需要进行一系列的临床检验以反映所患疾病的具体信息,如: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等。检验结果是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的依据,还是记录医疗过程和效果的重要资料,因此,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十分重要,其越来越受到各级医院的重视[1]。检验科学验科学的大力发展,检测技术不断的完善,都为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创造了更好的条件,但实际上检验结果还要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由于检验结果失真造成的医疗纠纷屡见不鲜。为减少这些矛盾啊的发生,确保诊疗工作的有效进行,必须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本文通过对血液标本放置不同时间对于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来探讨医护人员如何提供提高检验准确性的有效途径。
1一般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本院80例不同年龄患者(男女各40例)的血液标本,分别对1、3、6h的15项生化项目检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以1小时的检验结果为基准来判断后面两个时间段血液生化检验的差异。
1.2仪器与方法用浙江拱东医用塑料厂生产的一次性真空采血管(简称促凝管),对80例门诊患者进行静脉采血5cm,并分别记录采血时间。生化分析仪是采用了日本生产的日立708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试剂是上海复星医学科学有限公司生产的试剂和质控血清及校准品。
将门诊采集的80份血液标本放置20min后,用离心机以3500r/min离心10min分离血清。质控血清及校准品严格按照说明书的要求进行,上机对15项生化项目进行校准及质控,使每一项质控项目均在(±1S)范围内。于采血时间1h,分别对各标本进行生化项目测定,做好记录,然后将各标本加盖后放置4℃冰箱储存。再分别于相应的3h、6h对15项项目上机测定,并做好记录。
2结果
如果以采血1h测定的结果为基准,以上结果表明,血液标本放置3h结果差异有显着性的项目有GLU(血糖);血流标本放置6h结果差异有显着性的项目有GLU(血糖)、BUN(尿素氮)、TBIL(总胆红素)。
3讨论
3.1影响因素分析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的生理因素主要有:运动、精神因素、饮食、及采血部位和时间。运动会影响机体代谢,如:运动后进行血液指标的测定,会出现RBC、WBC、Hb的假阳性。紧张、激动等精神因素会造成乳酸、血糖的升高。一般说来,患者进行体检时,一般要求在清晨空腹,但这并没有引起有些患者的重视,值得注意的是餐后对CHE、CK、GLU、TG等影响非常显著[2]。和采血部位是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另一因素,立位与卧位的不同可造成某些检验指标的差异,指端采血和静脉采血测得的指标也有差异。此外,在一天中,不同时间对某些项目检测要有明显影响。
临床检验是对标本的检验,标本质量的好坏必然影响到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能准确反应出能够准确反应机体真实情况的标本才是最好的标本。排除运动、饮食、情绪、药物等内在因素的影响,标本的采集受采集方式、是否溶血、放置时间以及处理过程中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如:血液标本采集时扎止血带时间不宜过长,血管内血液中的小分子物质流入组织液及局部组织缺氧而影响检验结果。尿中成份波动大,所含物质多,检测时易相互发生干扰,在采集时应该按照检验的目的和要求适量采集。当待测物在红细胞内浓度高于血浆时,溶血可使测定结果比实际值偏高。此外,血液保存期延长,血液中的抗损伤物质不断消耗是检测结果偏低。尿放置时间过长,尿样中的有形成份如红细胞将老化溶解。检验人员的操作是否规范直接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3.2提高生化检验结果正确性的方法运动、精神因素、饮食等因素都是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内在因素,为克服这些因素的影响,医护人员要用有效的方法和通俗简明、容易理解的语言告知患向受检者说明取标本前需要注意的问题,清晨空腹采血,住院患者可在起床前抽血,匆忙起床到门诊的患者应至少休息15 min后采血。使患者在理解的基础上遵照执行,而不是让患者强硬和被动的执行。检验人员要应该严格按这一要求进行标本采集。
检验人员要进行严格的岗前培训,使其熟练掌握仪器的操作方法和工作原理,做到判定标准的统一。同时,提高标本采集人员的责任心,严格按照操作技术规范进行采集,注意标本的保护,使其充分重视溶血、标本放置时间对检验结果的影响,采血时统一用坐位、不使用止血带来采血,制定相关的奖惩制度,并定期检查、监督。
本研究说明,临床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对患者的诊治意义重大,而血液样本放置时间是对于生化检验结果影响较大的因素之一,所以要进行妥善处理,以防止耽误时间导致的生化检验结果的不准确。
参考文献
[1]林英辉,黄小琪.医学临床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及控制对策探讨[J].实用预防医学,2007,14(3):941.
化学实验对学生的影响范文3
关键字:血液标本;生化检验;存放时间
中图分类号:R446.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8-191-01
为了探讨血液标本放置时间的长短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本研究选取我院从2011年1月到2013年1月以来收检的70例健康人的血液样本进行生化检验,现将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背景资料
选取从2011年1月到2013年1月我院收检的70例健康人的血液样本作为研究对象,人群中男性45例,女性25例,年龄为22到61岁,平均年龄为34.2岁。
1.2方法
所有样本均在受检人员早晨空腹前收集,收集时抽取受检人员的静脉血液5ml,采用一次性真空采血管(苏州灵岩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供应)进行采集,分别记录每位受检人员的采血时间。再将70例血样放置20min后使用离心机进行离心处理,离心机的转速为4000r/min,离心时间为10min,离心后可以分离得到血清。接着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南京劳拉 Faith4060)对血清样本进行检测,检测试剂采用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相配套的试剂。上机检测前要使用质控血清和校准品对需要进行检测的14项生化检测项目进行质控和校准,具体流程参考配套说明书,要保证所有的质控项目都在检测限(±1)范围内。所有检测项目需在1h内完成,详细记录检测结果。再将样本放置在低温冰箱中保存(4℃)然后分别在4h、8h、24h对样本进行检测,记录检测结果。最后以1h内检测得到的结果作为基准和4h、8h、24h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
1.3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使用SPSS 17.0专业统计软件进行处理,统计分析方法使用t检验,p
2.结果
检测结果显示和1h的测定结果相比,经过4h的贮存,血液标本的血糖值出现比较明显的下降,p
3.讨论
血液是一种不透明的红色液体属于非牛顿液体,也是结缔组织的一种。血液主要由血浆、血细胞构成,其正常温度为37℃,血液的自身黏稠度主要由其所包含的红细胞的数量和血浆蛋白的浓度所决定,而其颜色的深浅主要由所包含的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含氧量的多少来决定,比如血红蛋白的含氧量较多时血液的颜色为鲜红色这样的血液是动脉血,而当血红蛋白的含氧量较少时血液的颜色为暗红色,此时的血液是静脉血 [1]。临床检测通常采集受试者的静脉血液,而较为理想的血液样本的颜色应该是暗红色的,如果样本颜色呈现紫黑色说明血液中含有较多的高铁血红蛋白、血红蛋白衍生物等物质,若样本颜色呈现透明淡黄色说明其中的胆红素含量较少,若样本颜色呈现乳白色有可能是样本发生了溶血后其中的乳糜微粒融入血浆所致[2]。
临床生化检测通常选用受试者的血清、血浆或全血作为样本,通过检测其中多种生化成分的含量来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采血时通常要求受试者空腹,采集到的血液需要经过离心处理后选取特定的部分进行检测[3]。许多研究标本生化检测的结果受到样本贮存时间的影响,比如随着样本贮存时间的增长,红细胞内的一些物质可以逐渐渗入到细胞外部,最终全血样本会发生溶血,而这一过程很难被肉眼发现[4]。
我们的研究结果发现随着贮存时间的延长,血液相关指标会出现明显变化,从而对检测结果影响较大,干扰检测的准确性。由于标本的保存及测定时间的不得当导致结果误差可能会影响临床医生对疾病的判断和诊治,因此临床血样生化检测应该尽量在有效的时间内完成。
参考文献:
[1]李晓恒. 血液标本放置时间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J]. 吉林医学,2011,03:529.
[2]黄佩芬. 血液标本存放时间对生化检验结果影响的分析[J]. 求医问药(下半月),2012,04:222-223.
[3]杨雪绒,蔡利华. 血液标本存放时间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J]. 中国乡村医药,2013,02:59-60.
化学实验对学生的影响范文4
摘 要 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及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轮滑运动锻炼前后大学生心境状态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轮滑运动锻炼在促进及改善大学生紧张(p
关键词 体育游戏 高中生 心境 研究
一项对全国12.6万名大学生的调查显示,20.3%的学生有心理问题,大学生中存在抑郁、焦虑、强迫、人际关系不良及精神疾病等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者16%-30%,大学生日益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引起了国家、政府及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担忧,所以探索提高身心健康发展的途径具有重要意义。轮滑作为一种娱乐体育项目在我国还处于发展阶段,但作为一种休闲运动,早已在我国各地普及了。轮滑具有娱乐性、健身性、方便性等特点。目前轮滑运动对于学生体质健康方面的研究已经很多,但是对于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方面还比较少,本文旨在探析轮滑运动锻炼对于大学生心境状态的影响,为今后更好的开展大学生生的心理辅导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和研究的工具
选取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40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分成实验组20人,对照组20人,实验组采取的是轮滑运动锻炼,对照组采用的是近期经常没有参加体育锻炼的大学生,在实验前,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心境状态进行测试,经检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心境状态无显著性差异,然后进行实验研究。实验采用的是心境状态量表(POMS),采用华东师范大学体育系祝蓓里教授1994年修订的简明心境量表(POMS)。
(二)实验过程控制和数据处理方法
实验前采用的是单盲实验法,确保实验研究对象为同质对象,实验组采取轮滑运动锻炼,每周进行2次(每次120min),实验过程中连续教学16周,在选取对象的过程中,都选取该校的在校住宿生,以确保实验对象环境一致。实验采取的是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在实验前后对对照组与实验组的心境状态处理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在对对照组的实验前后及实验组的实验前后对实验对象的比较中采用的是配对T检验[4]。
二、实验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实验组实验前后心境状态(POMS)的调查结果的对比分析
“**”表示存在显著性差异p
结果(如表1)表明:轮滑运动锻炼后大学生有较好的心境状态,在精力、自尊两个积极的维度上也有的提高,证明轮滑运动锻炼可改善大学生的心境状态。
(二)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心境状态(POMS)的调查结果对比分析
从表2中可以看出:在愤怒、慌乱的两个方面上具有显著性的差异(P
三、研究结论与建议
经过16周的实验,证明了轮滑运动锻炼有益于提高及改善大学生的心境状态,在今后的教学及做学生心理辅导中可采取轮滑运动锻炼及心理辅导相结合教育,以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同时轮滑运动锻炼可有效的降低大学生的消极心理状态、促进了精力提升及自尊的发展,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影响,到达了提高及改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鲁天学.导引养生功十二法教学对大学生身心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15)2:59-63.
[2] 张倩.轮滑运动对小学生心肺功能及身体形态和素质的影响[J].宜春学院学报.2015,(37)6:107-110.
化学实验对学生的影响范文5
关键词:血液标本;放置时间;生化检验;影响
近年来,临床检验技术取得了新的发展,临床检验设备不断更新和完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在医院中的应用率普遍较高。这一系列变化使临床检验工作发生了新的变化,全自动检验逐渐取代了传统的手工和半手工检验操作模式,实现了同一时间多个标本的同步检验[1]。本文从2012年6月~2015年6月在我院采用生化检验的患者中抽取130例作为实验对象,以研究不同放置时间下的血液标本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现将研究和分析过程作如下陈述。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从2012年6月~2015年6月在我院进行生化检验的患者中抽取130例进行实验研究,回顾和分析本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76例,女54例,年龄21~73岁,平均年龄为(49.02±12.44)岁,内科患者42例,外科患者38例,妇科患者36例,血液科5例,神经内科5例,呼吸科4例。
1.2方法 全部患者均于采血前12 h禁止摄入液体和禁食。均在晨起后,使用一次性真空采血管,统一空腹抽取5~6 ml静脉血,记录采集时间,常规静置20 min;使用离心机以3000转/min的速度分离血清10 min,严格按照相关说明书来执行全部操作,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和各项目配套试剂,正式上机前做好项目质控和校准工作;在质控血清中加入5 ml蒸馏水,轻轻晃动使其均匀混合,室温下常规保存;采血后1 h时分别测定各标本的各项深化指标,并详细记录检测数据。检测完成后,将标本加盖密封置于4~5℃冰箱内保存,之后在采血3 h和6 h再次进行标本生化检测,重复第1次检测时的操作,并分别记录好这两次的检测数据结果[2-3]。
1.3 观察指标 分别统计血标本采集后1h、3h和6h的各项生化指标检测结果,生化项目主要包括GLU(血糖)、AST(谷草转每氨酶)、ALT(谷丙转氨酶)、TBIL(总胆红素)、CHO(总胆固醇)、Na+(钠)、Cl-(氯)、Ca2+(钙)、BUN(尿素氮)、ALB(白蛋白)、ALP(碱性磷酸酶)、GGT(γ谷氨酰转肽酶)。将三个时间点各生化项目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针对上述基础数据,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来表示,统计方法以 t检验为主,对比以P
2 结果
统计三个时间点本组患者的各生化项目检测结果,详情如下:以血标本采集1 h的检测结果为基准,血标本放置3 h时,GLU的检测结果与其对应的基准值存在显著差异,t1=8.49,其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有临床研究认为,对生化检验结果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有饮食和运动、精神状态、采血、部位以及时间等[4]。运动易引起机体代谢变化,若在患者运动后进行生化指标检测,容易出现多项假阴性结果;而紧张、激动、不安等精神状态易导致血糖和乳酸升高,禁食是为了防止对TG、CK和GLU等指标检测产生影响。临床经验表明,收集血标本后,除了进行严格质控外,还要注意控制标本放置时间。血液在长时间放置情况下,易混入杂质和污染物,一般应在采血后的30~60 min内常规分离血清,一旦出现标本溶血情况,应立即采取补救措施或进行二次采集。本研究结果中,以血标本采集1 h的检测结果为基准,血标本放置3 h时,GLU的检测结果与其对应的基准值存在显著差异,而血标本放置6 h时,GLU、TBIL和BUN与其各自对应的基准值存在明显差异,表明随着标本存放时间的延长,生化检验的结果逐渐偏离了准确值,检验结果的质量相对较差。血糖离体后会发生糖酵解,使得血糖浓度降低。血糖反映患者的神经内分泌激素调节是否平衡的重要指标,是判断患者身体机能是否正常的主要依据之一,对于医师用药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保证其检测的准确性显得尤为重要。
综合上述讨论,血标本放置时间长短直接关系着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临床工作人员要严格控制好生活检验的时间,保证血标本采集后能够及时送检,并记录好采集时间,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加可靠、准确的检测数据。
参考文献:
[1]张延珍.血液标本不同放置时间对生化检验的结果影响探讨[J].临床医学工程,2012,19(06):901-902.
[2]蔡锐坤,林天浩,罗招云.血液标本放置时间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分析及相关要求[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5(18):4234-4236.
化学实验对学生的影响范文6
[关键词]涵化理论 传媒 价值观影响 教育引导策略
当代社会的大众传媒影响力巨大,它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超越学校甚至家庭的作用,对当代青年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对大学生的社会认识和自身人格塑造有着巨大的作用,深刻影响着学校的价值观教育。有的大学生在传媒环境中难以自拔,将大量的精力投入到接触媒体之中,对学习失去兴趣,学习成绩下降,影响了学业和自身发展;有的则沉溺于传媒,热衷于虚拟交往,而忽视现实的社会交往与沟通,采取了自我封闭的态度;还有一些大学生,消费观念深受媒体中的自利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影响,消费行为变得冲动而缺乏理智。诸多现象说明大众媒体的现代化与多样化,使不少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与道德观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目前,大众传媒对人们的影响,尤其是对大学生的影响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关注。其中美国学者格伯纳提出的涵化理论,对于人们深刻认识大众传媒对大学生价值的影响,理性认识传媒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价值和实践意义。
一、涵化理论揭示了传媒与人们的价值观形成的密切关系
格伯纳与他的合作者在1969年开始实施的 “文化指标”的大型研究项目,其核心部分的内容就是涵化理论的研究。这一理论产生于美国举国上下对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特有暴力影响的关注背景下,其主要内容在于指出大众传媒对人们潜移默化的影响。其核心内容是如下:
首先,当今的电视等大众媒体不但是人们的娱乐工具,它所传播的信息、观念和意识也对受众认知世界发挥了主宰作用,或者说大众传媒对人们的价值起到了教化作用,并且这种教化作用不是短暂的,而是长期的、持续的。其次,大众媒介在受众形成当代现实观念和社会意识的“主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这种“主流”作用并不是对所有人都有影响,而且其效果也是因传播的内容而异的。再次,大众传媒传播的内容都具有一定的价值倾向性,并且这种倾向性价值观不是以古板说教的形式,而是以事实报道的形式,甚至是以娱乐化的形式对人们产生了强烈的吸引力,因此其作用是潜移默化的。最后,受众在传播媒介中接收到的场景信息与社会生活中现实中遇到场景具有重叠性,因此,它容易使人们产生心理的共鸣,从而提升教化的效果。因此,传媒越是发达,人们接触大众传媒越多,其价值观念就越是受到传媒的强烈影响。尽管该观点过于绝对,在传播学以后的发展过程中受到了很多的质疑,但它的重要性是无法否定的,它对于传媒界反思自身节目制作,尤其是近年来电视屏幕上广泛出现的选秀节目的创作具有重要批判意义。
涵化理论揭示了大众传媒与受众的价值观形成之间的密切关系,它使人们认识到了大众传媒对受众能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基于这种认识,对于接触媒体较多的大学生来说,其价值观受到的影响毫无疑问是非常深刻的。同时,涵化理论也为人们分析传媒影响、认知传媒作用,并采取相应的媒体应对策略,具有引导和借鉴意义。
二、从涵化理论看大众传媒对大学生价值观形成之影响
麦克卢汉是加拿大著名的传播学者,它曾经形象地将传媒环境与人之间的关系,比喻为鱼水关系:虽然鱼没有意识到水的存在,但鱼却离不开水,若是水受到了污染,鱼的生存就会受到威胁。同样,虽然人们对传媒的存在可能并不留意,但它同样对人们产生着重要的影响,若传媒环境受到污染,就会对人们产生不良的影响。由于大学生正处于心理发展和社会化的重要时期,他们精力旺盛,对外界信息需求强烈,但对事物的辨别能力还不很强,情绪和价值认知还很不稳定。而大众传媒的普及与发展决定了对大学生具有更加深刻的影响。通过调查发现,当今大学生接触传媒的时间要多于社会交往,加剧了传媒对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影响。
大学生的价值观形成需要一定的过程,一般包括选择、赞赏和行动三个环节。价值观的形成是逐渐的,它随着个体知识、阅历、个人需求和环境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影响而对价值影响不同。其中大众传媒是重要的环境因素,主要表现为文化信息传递,尤其是价值观念和行为规则的继承和传播,这也是“超女”类选秀节目收视率的攀升和明星偶像崇拜现象的重要原因。当前,对大学生影响程度最高的媒介是网络,其次是电视,再次是报纸杂志,之后是书籍,最后是广播和手机。选秀、明星备受大学生青睐,说明它符合大学生对多彩人生的向往,意味着某种潜在的理想,至少迎合他们的心理需求,继而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三、涵化理论强调对大学生价值观的积极教育和引导
正如涵化理论佐证了大众媒体与受众之间的关系,教育者和大学生之间也是传播者和受众的关系,价值观则是受众的内质。教育者将正确的价值观传播给大学生,学生必须翻过“说什么——讯息”、“通过什么渠道——媒介”两座大山,这正是制定教育对策的关键着眼点。“讯息”意味着携带正确的价值观内容,在学校的教育主要体现在德育课程教育上,同时大学文化也是一种隐性教育,作用不可小视。 涵化理论解释出的传媒环境与人们价值观形成之间的关系,既使人们深刻认识到了大众传媒对受众的深刻影响,也为人们采取传媒环境的干扰策略,促进人们价值观的正确形成提供了理论依据。在涵化理论的指导下,当前应在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与引导中,可采取如下策略:
1.加强大学生的德育工作,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第一,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提倡启发式、引导式教育。德育工作者应重视聆听学生的诉说,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掌握他们的道德取向,突出他们的主体地位,把握他们思想变化的规律和特点。在此基础上,编排道德选择的故事,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大学生们的学习情趣,发挥他们的潜力,调动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利用好校园文化建设、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实践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等,以活动为载体,提高德育工作的效果。其次,重视德育工作者素质的提高,以适应传媒环境下大学生德育工作的需要。在科学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大众传媒以前所未有的影响力改变着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学生受大众传媒的影响越来越大。高校德育工作者应该与时俱进,紧紧把握传媒环境下大学生德育工作规律和技巧,对学生正面灌输科学的道德价值观,进行积极引导,帮助他们提高正确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引导大学生吸取“信息精华”,远离“信息糟粕”。教师要建立起畅通的师生交流交往的渠道,为做好学生思想引领工作提供情感、智力、审美的环境,通过交往建立相互尊重、理解、信任的人际关系。所以,高校要大力提高教师特别是德育教师的实践能力,加大对他们的培训,开阔他们的视野,提高德育教师的思想素质,使德育教育工作者更好地把握当前传媒环境下德育工作的特点,以提高德育工作的实际效果和水平。
2.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作用,加强对大学生潜移默化的教育与影响。大众传媒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本质上是通过文化信息的影响,而发生作用的。因此,高校应重视大学文化的传播,重视大学精神的凝练。通过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的展示,来发挥对大学生的激励和教育作用。由于校园环境的相对封闭性和大学生校园生活的长期性,决定了校园文化对受教育者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在高等学校里,校园文化是引导人、鼓舞人、激励人的一种内在动力,高校应加强校内各种报刊、校史室、广播站、电视台、网络、宣传橱窗、报栏等宣传舆论阵地建设,使之成为传播精神文明的重要窗口。同时,要重视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弘扬主旋律。
3.加强对大学生媒体素养教育,提高大学生对媒体的驾驭能力。媒体素养是一种应对媒体的素质和能力,是人们在复杂的传媒环境中,正确地认识媒体,分析媒体信息、正确判断与评价媒体,在此基础上有效利用媒体的素质和能力。在大众传媒高度发展的今天,媒体素养应当成为当代大学生必备的能力,是大学生在复杂的传媒环境中成长、成才的基础,是他们在人生发展中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因此,应重视对大学生的媒体素养教育,使大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识媒体,增强对媒体的判断,为大学生的成长和成才服务。学校教育具有对象广泛、教学规范、效果良好的特点。因此,可以借鉴西方经验,在高校开设选修课,也可以通过媒体传播实践活动,或以开办媒体素养讲座,举行媒体素养研讨等教学方式,提高大学生的媒体素养。高校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开展知识竞赛、组建学生影视社团、开展社会实践以及组织学生媒体参观等方式广泛开展媒体素养宣传教育,积极营造关心媒体、重视媒体的氛围。
4.重视高校媒体建设,尤其注重发挥校园网对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作用。高校校园媒体具有大众传媒的属性,同时也具有高校自身的育人特色,其信息传播不只由高校控制与管理。与此同时,传媒在育人过程中应担当其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思想引导功能,对大学生的价值成熟与发展发挥良好影响。因此,高校应当重视各种媒体的建设,加大投入,丰富校园媒体的内容,增强其吸引力,努力提升校园媒体的价值引导功能。特别是校园网络,作为校园媒体中的主导媒体,应当根据高校的特点和大学生的特点,努力建设好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为一体的高校主题教育网站,使主题教育网站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平台。同时,要注重辅导员博客的建设,让辅导员通过网络博客与学生进行分享与互动,把辅导员博客建设成为学生的“精神家园”“心灵驿站”和“网上教室”。
5.发挥社会合力的作用,全方位促进大学生价值观的健康发展。上述对策仅从学校层面出发进行价值观教育,大学生价值观实际上是受社会、家庭、学校、媒体行业等多方因素影响结果,这些因素形成一股磁力线般的“场”,包围着价值观教育的传播者与受众。我们看到,从“传播者”到“效果”,全过程形成了一个闭环系统,该系统具备实证的反馈功能,能实现良性循环。因此,如果要从社会或家庭或媒体行业的层面探讨价值观教育,需将此时的“传播者”由“学校的教育者”替换成“社会”“家庭”和“媒体行业”,从新的出发点思考,指定新的讯息和媒介。
[参考文献]
[1]蔡骐,杨静.关于涵化理论的历史考察和方法论反思[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
[2]郭中实.涵化理论:电视世界真的影响深远吗?[J].新闻与传播研究,19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