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化学实验的原则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化学实验的原则范文1
关键词:5R原则;初中化学;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02-056-1
一、环保“5R”原则
1.减量化原则(reduce)。
能源原料节俭化,工艺简单化,产品小型化、轻型化和简装化,减少“三废”排放。
2.再循环原则(recycle)。
产品完成使用功能后,能重新变成可利用资源,包括原级再循环(废品生产同类产品)和次级再循环(废品转化成其它产品的原料),可有效实现省资源、少污染、减成本。
3.再使用原则(reuse)。
产品和包装容器能以初始形式被反复使用,抵制一次性用品,从而降低成本和减少废物排放。
4.再生原则(regeneration)。
在有选择的情况下,选择可再生资源制品多于不可再生资源制品。如选择纸袋多于塑料袋,因纸是一种可再生资源,可通过种树弥补。这是节省资源、能源,减少污染的有效途径。
5.拒用原则(rejection)。
在化学生产过程中拒绝使用无法替代、无法回收、无法再生和无法重复使用的以及毒副作用和污染作用明显的原料;拒绝使用非环保的物品;拒绝购买过度包装的物品。
二、化学实验中的“5R”原则
1.减量化原则,即实验的微型化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通过减少化学试剂的用量,从而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降低实验成本,即化学实验要朝着小型化、微型化的方向发展。这也是绿色化学的一项方法和技术。如:在沪教版九年制义务教育用书第七章第一节溶液的酸碱性中,探究酸、碱与指示剂的作用时,原来的实验都是在试管中进行的,现在采用白色点滴板作为反应容器,既节约了药品又减少了实验产生的污染,同时又能增大实验的数量,实验效果明显,可谓一举多得。若是演示实验,怕学生无法观察,可以放在实物投影上,放大实验现象,同样是清晰可见。
从以上实验可以看出:微型实验和常规实验一样,能得出相同的实验结果,但药品用量却是常规实验的1/5,甚至更少,大大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是绿色化学思想在化学实验中的一种体现。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利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废弃物来设计实验,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环保意识,最大限度地实现化学药品的减量化使用。
2.再循环原则,即实验的综合化
在自然界中存在着碳循环、氧循环等,这些循环现象给我们开展化学实验带来了一定的启示,即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注重再循环、再使用的原则。在化学实验中主要有:(1)将上一个实验的产物作为下一个实验的原料,以此类推实现再循环。如:在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教学中,加热高锰酸钾得到氧气的同时,得到了二氧化锰,而二氧化锰又是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催化剂,这样两个实验的综合化过程充分体现了再循环原则。(2)对于一些实验过程中没有消耗的化学试剂、药品,可以进行回收利用。如:在粗盐提纯的实验中,提纯的食盐可以回收,在其他实验中再利用。学生分组实验中,做金属性质的时候,稀盐酸或稀硫酸和锌粒反应,因为是试管实验,锌粒往往是过量的,所以我们可以回收,在讲解实验室制取氢气时,就可以利用回收的锌粒和稀硫酸来制取氢气,再做氢气性质的演示实验。
3.再使用原则,即实验的简易化
在现用的沪教版九年制义务教育用书中,“启普发生器”等特殊装置已不见踪影,而在实验教学中更多的是采用一些由常见玻璃仪器组合而成的简易装置,同样具有启普发生器的优点:随时发生反应,随时停止反应。既体现了减量化原则(启普发生器中锌粒和稀硫酸的用量是很大的),又可以让常见的玻璃仪器实现不同的功能,体现了实验器材的再使用原则。
4.再生原则,即实验的绿色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人类对资源的需求大大增加,但是在满足当代社会发展的同时更要考虑子孙后代的长远发展,对不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有长远的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在进行化学实验设计时,尽量做到绿色环保。如实验室中的热源——酒精灯,其燃料就是采用了可再生的能源酒精,而点燃酒精灯也把火柴改为打火机。
5.拒用原则,即实验的模拟化与虚拟化
化学实验的原则范文2
方法以及大学校园规划的整体设计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大学校园;规划模式;选择;方案设计;研究
中图分类号: S611 文献标识码: A
一、我国大学校园的发展趋势
1、办学模式多元化、综合化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变化。从量上的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以便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在质上倾向于高素质、创新型、复合型人才。于是,各个学校都在努力探索自己的特色,找寻最适合自身发展的模式。
2、长远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校园管理
大学是一个创造知识和追求真理的地方,校园管理要站在大学总体定位、构想和布局特性的基础上。在学校发展进程中逐渐促成匹配学校人文精神的整体环境,保证校园整体的长期性、稳定性,形成具有丰富时间性的空间并保持长期的发展模式。同时,也要让校园规划和管理具有灵活性,能根据学校的变化进行微调,既可充分利用具有限定使用年限的设施,又可以预留足够的空地,以便将来随着校园发展的需求,局部性地对建筑物进行改建或者增建。与此同时,必须努力保持需求平衡并妥善运营还没有形成固定化利用形态的设施。
3、开放的空间构架
大学是教授、专家、学者和学生等自由交流的场所,具有科研、教学、社会服务三位一体的功能,大学之间的联合和大学内的学习互助比较频繁。在校园的规划和建设中,既要有“整体”性的理念,体现严谨性和统一性,又要能透视“内部”的建筑物等,形成进出方便的空间构架。同时,要设置公共空地,即开放空间。这样的开放空间不但可以形成一种轻松自由的讨论氛围,促进各种各样的交流活动,也可以作为人群休息活动的场所。我们所指的开放空间不仅仅是绿地、广场、运动场等一系列可以供人群活动的外部空间,也包括研究室、图书馆等建筑物内部的开放空间,甚至还可以链接到大学外部的开放网络。在这样的开放的空间环境下,不同立场、不同专业领域的教师和学生就可以跨越专业的界限,共同来营造一个聚集着不同类型的人群的空间。同时建筑物的标识也很重要,应根据已确定的学校品牌定位及宣传主题,进行品牌宣传的首层设计,即VI设计。简而言之,VI设计就是对外宣传主色调的确定,决定着品牌宣传的第一直观视觉效果,是学校品牌对外宣传的第一感官,必须高度符合学校的办学历史、文化底蕴及自身办学特色,形成耳目一新、独具一格的宣传效果。
二、大学校园设计的新理念和新方法
1、大学校园新理念
整体化即强调大学校园的整体设计,提倡从整体校园范畴研究最适宜培养新世纪人才的规划模式。在理论层面,整体设计视大学建设为一个系统工程将涉及规划的各要素归纳为一个整体研究对象进行考虑。具体到方法论.整体设计既强调各专业(规划、景观、建筑)的整合.也强调多学科(社会学.建筑学、生态学、人类学、政治经济学等)的文叉渗透与相互促进。从实践角度讲,整体化校园规划强调以清晰明确并贯彻始终的规划结构来统领全局,对功能分区、文通流线、绿地景观等的规划均须依据设计的核心理念进行合理安排:注重对建筑群体的轮脚造型、外部空间形态.环境氛围的整体把握以营造丰宫而统一有序而充满灵性的校园空间:反对孤立.片面地从校园局部入手进行规划
2、生态化
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强调生态可持续观念是当今建筑与规划设计发展的大方向.校园规划应以薄,自然生态为优先原则强调营造缘色校园还,注孟能源的节约、资源的再利用.减少和避免污染物的排放等方面的问题。以校园绿化环境的曹造为例一方面要对荃地中的自然山地.河流湖沼等原有生态环境采取以保护为主的策略.结合功能分区建构校园的整体生态环境布局。另一方面.也要,视人工生态绿化的规划.使人工与自然环境触合渗透相得益彰.校园规划应该根据校方提出的建筑面积要求.规定合理容积率和绿化率.并严格贯彻执行.最终为校园营造出山水相映绿树成阴鸟语花香、优美而健康的生态景观和人居环境。
3、地域化
地域化强调综合当地地域及校园文化的特点.营造出独具特色的校园空间与文化氛围.首先.规大学是人类精神的殿堂,如何创造一个优雅宁静而且有浓厚的文化氛围的学习环境非常必要。创新是现代大学提出的第四个功能,所以培养创造性的人才是大学办学的根本宗旨,也顺应了国家自主创新的战略。划应要充分考虑攀地内部及周边的自然环境条件、气候特征和城市背景.针对其特点进行结构布局。其次应注地域文化。
4、人文化
人文化就是要以人为本在校园规划中充分考虑并薄,使用者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创造既能满足师生学习要求.又能激发文流创造的空间和场所.主要内容包括:强调环境育人.1视公共空间与室外空间的创造及优化.建构多层次的交往场所:依 据尺度人性化、以人为本.步行优先等原则组织多个文往空间及校园教学中心区的公共空间。
5、场所化
社会交往、信息交流、知识讨论的空间环境在校园规划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校园中创造这样的信息环境:老师与学生可以不期而遇,坐下来讨论学术问题,使创意在讨论与交流中迸发,课内课外学生均有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可以相互交流学习。校园交往的空间往往是多层次的。先是室外多层次的公共的绿化平台,再至室内外的小尺度过渡空间,最后到具有较强领域性的室内空间,形成了多层次互相渗透的交往空间。 校园规划设计中,首先应尊重自然环境,使校园建筑设施与自然生态环境相融合,营造出一种和谐的氛围,让高校师生工作、学习和生活时心情愉快。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通常把校园分为三个部分进行设计:一是规划校园中心区域设计,以水系原貌、自然山水景、人文景观为主,以小广场、活动中心、人行步道为辅,人们可以沉浸于自然之中,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二是群体组团设计,包括建筑群之间的空间、建筑物之间的庭院空间。在保留已有建筑数目、水文景观的基础上对空间进行再次改造;三是在建筑物内部设计,应该适当地增加人工绿化生态环境,如绿化廊道、屋顶绿化、墙面绿化、绿化平台等。这样将三大部分成为有机整体,使得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协调一致。
三、大学校园规划的整体设计
早期现代校园其主要特点是建筑群围绕一个中心广场形成严整的轴线关系广场四周柱廊相连,图书馆或其他主导建筑位于轴线一端。 对传统中心广场布局的优化,现代校园强调人性化空间。因而可以摒弃早期校园中心广场规划布局中严谨的轴线关系,冷漠感和非人的尺度,在保持与阳光绿化接触的开阔空间的同时,以软硬铺地相结合,宜人尺度的室外、家具、灌木台阶,以及非对称布局围合的交往空间,使之成为不仅仅供大型集会,且供平时休闲读书的富有凝聚力的校园中心。 内外部空间的交融,强调空间的交往性。大学校园不仅是传授知识职能的教育场所,也是陶冶性情、全面发展的生活环境。其外部空间设计可学用“建筑融于园景”。使外部空间成为建筑空间的延伸,在内部空间设计可学用“园林融入建筑”,使人身在室内犹在室外园景中,随时可以享受绿化生态环境。 一所理想的大学校园应当有美好的物质环境组成,应使其结合得相得益彰,富有整体和统一性。一个吸引人的,有感染力的,能够潜移默化地教育改造人的大学校园,一定具有典型丰富的情感空间,与物质空间组成大学校园的全部。正是这各种的情感空间的组合,构成并决定了我们对一所大学校园环境与校园文化总体印象,其也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们常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因此,人们的习惯思维中建筑设计是静态的。体量,尺度,比例,色彩,空间成为建筑师最常用的词语,表现图成为建筑设计时表达意向最常用的手段,但如果我们暂时把关注的静止的建筑转变为建筑中场所的情景及场所中活动的人们与人们的活动。关注人们和建筑的整体性,校园将更具有完整性和统一性。大学校园建设不同于普通的单体建筑设计,不同于一般的城市规划,有其特殊性,第一,它不是单栋的建筑或建筑综合体,而是数万栋数十万平方米多种功能非单一用地的大量建筑单体的集合,第二,它不涉及复杂的社会政治,经济因因素,几千至几万平方公里的城市资源配置,而是功能线索相对单纯,用地规模在几十至几百万公顷的综合设计。校园建设也不是单纯的平面规划,更不是单纯的建筑空间设计,而是二者加上景观和外部空间形态,情感空间的综合体。
结束语
综上所述,加强团队内外部知识源的挖掘,用文化影响激励团队成员知识源共享的意愿,增强其解释与阐述知识能力等对于激发创新团队知识转移效率大有助益;团队可以通过规划团队发展战略,设置岗位目标,加强绩效管理等措施强化其成员对新技术、新知识的渴求,催生其主动获取新技术和新知识的动力。只有创新团队知识源的知识通过转移媒介转移到团队成员或其他组织知识接受者,才能使团队保持创新活力。因此,对团队知识实施有效管理是创新团队过程管理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周明坤.基于集约理念的大学校园规划设计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
化学实验的原则范文3
【关键词】新课改 高中化学 实验创新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1B-0042-02
化学在整个高中课程教学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化学实验教学又是整个化学课程的重点。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创新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方法对整个高中课程教学的改革起到重要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应用探究型实验,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化学实验研究能力,如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课外实验能力。通过化学实验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和创新意识。
一、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创新原则
在创新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方法时,首先应当注重探究的关键原则。化学实验的主体教学是要以学生的思维为起点进行教学,这样去引导和启发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多加思考和勤于实践,才能更加深入和全面地理解化学理论知识。新课改后的教材实验部分也更加重视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其次我们应该注意简明其中的这些原则,实验的实践和教学都应该适当的注重操作的简便程度,尽量用最简单有效的实验方法来得出实验最后所要的结果。如果实验过程需要的仪器数量过多或者实验操作过程太过于繁琐,不仅浪费学生和教师的时间,教学效果也收效甚微。第三原则是注重直观,教师应引导学生采取最为方便的操作,结论导出直接,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尽量让实验效果显著。如果直观原则和简明原则相互冲突,我们要以直观原则为主。第四是成功的原则,实验的设计应当让学生能亲自观察到实验的现象,并结合所学的理论知识能准确的分析出实验结论,验证化学性质。让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通过思考和实践得出准确的结论,能大大激励学生的信心,提高化学探究的兴趣,从而更加自主地进行实验探究。第五是环保原则,化学实验所用的实验试剂往往具有污染性,乱放乱倒很容易引起污染,因此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全面考虑到此类问题,将实验废液集中处理,培养学生实验安全意识等,避免在实验过程中发生安全事故。
例如,化学课本教材上有一个用浓硫酸和铜片反应的化学教学实验,这个化学反应实验的弊端是非常明显的:在教学实验结束之后,还没有出现反应的铜片会和浓硫酸继续发生化学反应,在反应的过程当中生成了一种叫二氧化硫的有毒气体,这样导致药品的浪费而且环境还被污染了。教材后来对该实验进行了修改:把铜片置换成铜丝,把胶塞的一侧挖出一个凹槽,以便让铜丝可以从凹槽的地方伸出来。化学反应结束以后,只要把铜丝小心地拿出液体表面,其化学实验的反应就会马上停止。之后,我们在进行实际的化学实验操作当中,我们不难发现,这个胶塞上的凹槽大小我们并不好把握,而且铜丝也相对较为柔软,穿过胶塞后密闭效果并不理想,这样就会导致反应出来的气体不足,这样化学实验的现象就不够明显了。
而笔者在给学生演示这个实验时利用一5ml的注射器做出了改进:
1.把大试管换成具支试管,让支管导出气体来。
2.使用单孔胶塞,把5ml的注射器插入胶塞。
3.把一段细铜丝系在注射器的柱塞末端上,并且把一段螺旋状的粗铜丝系在细铜丝的另一端上,用来反应。
4.反应过程中,把注射器柱塞推动,让粗铜丝浸入液面,从而发生反应。
5.反应结束后,拉出注射器柱塞,让铜丝分离出液体,反应便立刻停止。
这样改进后的优点有:
1.气密性很好
因为5ml的注射器刚好与我们平时用的玻璃管的粗细大小是相同的,插入单孔胶塞时,能够保证气密性。
2.节约了药品,减少了污染
使用推拉柱塞能够控制铜丝,该实验做到了自纵反应,做到了收放自如。
3.操作简单方便,效果也明显。
二、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方法创新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一项重要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但目前的高中化学教材中的实验教学内容存在一些不足,如许多人为因素或客观条件使得实验的结果不太理想,化学实验的总体成功率较低;实验试剂的污染性容易对实验环境和人员造成伤害,即实验的安全性有待提高;实验现象表现不够明显,重点不够突出导致实验的直观效果较差;实验过程中药品的用量和实验装置管理不规范,实验操作较为繁琐等,这些原因都会直接影响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学习和探究兴趣,使得学生无法提高自身的化学实验创新意识。基于以上的不足,笔者对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方法创新提出以下观点:
首先,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创新时可考虑使用借鉴的这种方式,借鉴一些已经成功的实验的经验和实验方法,或者可以利用其他的一些与学科相关的先进技术来进行化学实验的深入探究。其次是组合方法,教师在引导学生设计化学实验方案时可尝试将不同的阶段分离出来,形成许多个独立的方案,然后再进行重新的组合,得出一套全新化学实验教学方案。再者,就是使用添加的方法,可以尝试在过去的固定实验方案里加入一个独立的新环节,以完善和改进实验。最后是减少方法,与添加方法相反,减少方法是在固定的实验方案里减少实验环节,以达到精简实验过程,突出实验的重点,使得实验现象和结果更加直观的目的。
例如:在有的化学课本教材中,关于钠的燃烧的实验,是用蒸发皿或坩埚进行操作的。但是这样做会因为使用的仪器的局限性,导致学生观察不了钠块熔化的全部过程,也不容易观察到燃烧的现象和所产生的物品。而有的化学课本教材中,是使用石棉网进行这个实验的,虽然这样做因为学生和仪器在同一视觉平面上,所以学生能够观察到这个实验的现象以及所产物的颜色,但是,石棉网会在这个实验中被烧毁,从而导致不能循环利用,这样耗损太大,不够环保。这时,教师应该对这个实验进行改良。可用一块硬的铁片替换石棉网,用铁夹把铁皮固定在铁架台上,把已经吸干煤油的钠放在硬铁片上,接着用酒精灯放在铁皮下边进行加热,这样不用多久,学生就能够看到钠块被融化了,钠块会剧烈地燃烧起来,它的火焰是黄色的,产物也看得比较清晰,呈淡黄色。该实验这样改善后,因为铁片的导热性好,所以实验反应的时间很短。而用过的铁片也能再次使用,只要用清水清洗就行了,还有烧黑的地方,只要用砂纸打磨,铁片不会损坏,清理完后还是焕然一新,能够重复使用。这样的实验改进,把实验的成本节约了,实验的时间缩短了,而且实验的直观性也增强了。
三、高中的化学实验教学要注重实验过程的创新
1.实验的过程应该具有一定的趣味性
对某事物感兴趣是学生学习和推动的原动力,这样可以引导学生更加轻松地形成化学创新意识。因此,教师在化学实验教学的起始要设计一个富有趣味性的开头来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兴趣和探究热情,而不应着急讲解课本上的知识,可采取指导教师进行实验的演示操作来导入学习的方法,本节课程学生需要了解的实验内容和掌握的相关知识点。比如在向学生介绍三价铁离子化学性质时,教师在讲解时先通过演示一个相关的实验,以便调动学生对实验的兴趣。我们先把萝卜放到硫氰化钾的液体当中浸泡一段时间,把萝卜取出后再用蘸有三氯化铁的小刀切入到萝卜里面,就会看到萝卜流出红色液体的现象,就像流血了一样。通过这个课前小实验的演示,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兴趣,急于了解实验的内容,还能让学生更加生动地理解和记忆三价铁离子的检验方式。
2.实验的过程应该具有一定的探究性
在目前的高中化学教材当中存在着很多验证性的一些实验,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往往是被动接受实验结果,因此不利于学生探究思维的培养。教师在教学这类实验课程时可以尝试将其改为探究性实验,指导教师尽量去引导学生用一定的知识提出问题和发现问题,并让学生自己去设计一套化学实验方案去探究和解决问题。如在进行铁与化合物氧化性和还原性的探究时,教师可在课前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视频,介绍铁的发现、在生产和生活当中应该怎么防止被腐蚀,然后再向学生提出这个实验要深入探究的一些问题:铁的生锈是什么导致的;在铁的化合物当中哪些是具有氧化性的,哪些又具有还原性,哪些两者都有等,引导学生开展实验的深入探究。
化学的实验教学课程对于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他们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必须不断总结教学经验,积极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努力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才能使得化学实验教学发挥应有的作用。在探究性实验中,鼓励学生多思考、大胆假设、独立表达,以养成自主探究的习惯,培养自身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宗涛.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创新研究[J].新课程学习(中),2011(07)
化学实验的原则范文4
关键词:化学;高中化学;实验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5-314-01
化学实验不仅是对化学反应的一种演示,更是提升学生对化学兴趣的有效手段。随和我国新课标的不断完善,化学实验在教学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因此,对化学实验进行改进从而保证教学效果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高中化学实验改进的原则
对高中化学实验进行改进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进一步提升教材中实验教学的直观性以及具体操作性。从而使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起到更大作用和效果。对化学实验进行改进并不是单纯对实验步骤以及过程进行改进,而是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1、高中化学实验改进应当遵循科学性原则
化学实验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通过对实验过程以及实验现象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相应结论。要使化学实验教学取得应有的教学要求,那么化学实验的改进就应当充分尊重实验的科学性,科学的实验方案不仅要求使用合理的装置,同时也要求实验操作的规范性。科学性是实验改进的关键,实验的改进不能仅仅为了实验现象的明显而导致操作过程失真。
2、高中化学实验改进应当遵循直观性原则
对化学实验进行改进,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进一步提升实验过程中现象的明显度,也就是通过对实验进行改进从而达到反应现象明显,从而从实验现象中得出相应结论。例如:在一些演示实验中,教师应当通过适当提升仪器型号以及加大实验药剂使用量的方式,进一步强化实验的直观性,以求得到更好的实验效果。
3、高中化学实验改进应当遵循简约性原则
对实验进行改进,从而使实验更加科学、更加简易是对实验进行改进的方向。
4、化学实验的改进要遵循安全性原则
人身安全是整个社会都需要注意的问题,高中化学实验的改进必须以保证师生安全的前提下进行,一定要坚决杜绝为了改善实验而忽略安全性的实验改进。
二、高中化学实验的改进研究
1、对实验装置的改进
首先要对化学仪器进行改进,从而保证实验的操作更加方便,实验效果更佳清晰明了,方便学生在观察过程中对反应现象的了解,提升实现的科学性。例如,在高中化学实验碳酸钠同碳酸氢钠的稳定性对比试验中,教材中的实验是分别对二者进行加热,以澄清石灰水作为检验物。分开实验不但浪费时间,同时二者的对比性较为缺乏,这时就应当进一步对实验装置进行改进,可将一直小试管放入大试管中,分别在大试管中放入碳酸钠,在小试管中放入碳酸氢钠进行加热,大试管与小试管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这种改进不但节省实验时间,同时也强化对比,提升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分析与总结。
二是寻找化学实验仪器的代替品,强化绿色实验。通过在现实生活中收集实验用具,从而代替实验仪器,不但有效节省成本,同时也能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化学的存在。例如,在高中化学实验“黑面包”中,其所要证明的是浓硫酸具有脱水性,该实验具有很强的视觉感,因此学生对该实验也有很大兴趣,但该实验通常是在敞开容器中进行,并且会生成有害气体二氧化硫,这时应当考虑将实验改为在密封的容器中进行。例如,使用2.5L饮料瓶代替烧杯,在饮料瓶瓶盖上转孔插入玻璃棒,在瓶口附近扎上一些小孔用以排气,在小孔上放上脱脂棉。这种做法不但能完成实验,同时也对尾气进行了处理。
2、对实验药品的改进
(1)通过对实验药品进行改进,解决化学实验现象与理论不符的情况。例如,在金属钠燃烧试验中,往往燃烧后的产物有一些黑色杂质,并非得到的是理论中的淡黄色固体,从而导致燃烧后的产物不能用于过氧化钠的性质检测实验中。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就是金属钠需要保存在煤油中,如果不对钠进行处理,那么取出的钠表层便会含有一些煤油,黑色物质便是煤油燃烧后的产物。这时应当在取出金属钠时,应当使用吸纸清除钠表面所附着的溶剂,并使用刻刀去除因接触空气而被氧化的表层,在将金属钠放入装有苯的容器内进行侵泡,侵泡一段时间后取出钠并用滤纸吸干,吸干后的钠用于实验。对金属钠燃烧进行药品改进后,不但使实验效果符合理论,并且燃烧产物应用于过氧化钠相关性质实验中。
(2)改善化学试验中试剂滴加顺序,提升实验效果。在学习铁三角关系时,可以加入氢氧化亚铁的制取实验,按照通常的实验方式,往往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观察不到有白色沉淀生成,通常只能看到灰绿色沉淀,并且也观察不到红褐色物质。这时,可通过改变滴加顺序的方式对实验进行改进,既将硫酸亚铁溶液滴入到氢氧化钠溶液的方式改善实验,并在氢氧化钠溶液上方覆盖一定煤油隔绝溶液与空气的接触,这种改进方式不但使实验能清晰观察到白色沉淀,同时产物保存时间相对较长,并且当提取白色沉淀,用滤纸吸取溶液后,白色沉淀片刻既会转变为红褐色,也是对氢氧化亚铁性质的验证。
参考文献:
[1] 陈仁山.优化高中化学实验提高实验教学有效性[J].实验教学与仪器.2013(3)
化学实验的原则范文5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趣味实验;探究实验
新的课改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参与教学并突出学生的位置。要体现这种新的教学理念,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把化学实验进行趣味化改进不失为一种切合实际的好思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实验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的习惯。
一、化学实验趣味化的必要性
新课程要求多用探究式教学,在实验内容的探究教学中,趣味实验的开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趣味实验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实验,提高动手能力。
(1)引起学生注意。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将实验趣味化,用变化的实验现象,新异的实验装置,设置对比试验等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
(2)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趣味化实验可以使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形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加深对所学性质的理解。从课本描述到亲眼所见,化学实验可以加深印象,使抽象的知识变得比较直观,易于理解。
二、化学实验趣味化的切入方向
(1)仪器选择。学生对传统的实验仪器耳熟能详,兴趣不大,所以我们可以从仪器入手,拓展思路,使实验仪器多样化。比如喷壶,饮料瓶等等均可用来做化学实验,这些举措既是废物利用又可使学生耳目一新。
(2)操作过程。操作过程更简单更容易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信心。
(3)实验现象。实验现象更明显,有利于提高学生学实验做实验的信心,并加深印象。
(4)增加魔术。以化学实验为原理制造一些魔术,通过增强对学生的感官刺激来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三、化学实验趣味化的方法
(1)课堂演示实验。对初学者来说,对化学实验比较陌生,此时教师的演示实验尤为重要。教师演示要做到清晰明了,生动有趣,起到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
(2)学生分组实验。对于一些要求学生掌握的实验要让学生分组去做,学生自己动手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而且学生还可体会实验成功的成就感,并能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动手能力。
(3)开发家庭实验。化学与生活系紧密,生活中处处有化学,要让学生学以致用,就要开发家庭实验,这样既拉近了学生与化学的距离,消除了学生对化学实验的神秘感,还能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验能力。
(4)课外实验活动。教师要适时增加课外实验,并把化学实验设计的巧妙有趣,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
四、化学实验趣味化设计原则
(1)安全性原则:以人为本,设计任何化学实验都必须保证安全无害,不能对实验者造成伤害。
(2)简单易行原则:操作要简单易学,学生才有兴趣,也才便于推广。
(3)科学性原则:以科学规律为指导,并制定科学的实验步骤。在实验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并学习到准确,科学,严密等方法和态度。
(4)节俭原则:地球上资源是有限的,所以我们在日常实验中就要遵循节俭原则,在改进实验时,向着试剂用量少,实验成本低,实验效果好的方向努力。
(5)对环境友好原则: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我们要从源头上杜绝污染,就要在在试验设计上下功夫,想方设法减少对环境排放有害物质。多开发拓展绿色化学实验。
五、我们改进探索的趣味化学实验
实验名称:蔗糖炭化
实验仪器:塑料瓶子,小烧杯,玻璃棒,托盘天平,量筒,气球
实验试剂:蔗糖,浓硫酸,NaOH溶液
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
(1)把一个中间细的塑料瓶从较细处切成两部分,并切去较细部分,然后在瓶口套上气球。
(2)用天平称量蔗糖10.0克,用量筒量取浓硫酸15.0ml,用量筒量取NaOH20.0ml。
(3)把NaOH倒入塑料瓶子,并把小烧杯放入NaOH溶液中。
(4)将称量好的蔗糖倒入小烧杯中,然后加水约5ml,再加浓硫酸,立即用玻璃棒搅拌至液体全部变黑,迅速将塑料瓶的上半截盖上并用手紧紧摁着上半截,可感觉到瓶子越来越热,片刻看到黑色物质快速膨胀,且气球变大,接着气球又变小,说明气体逐渐被吸收。
(5)一段时间后,取下上半截瓶子,看到大块“黑面包”,并能闻到较弱的刺激性气味,取出并清洗烧杯等仪器。
在新课程背景下,化学实验趣味化是必然趋势。实验教学趣味化之路究竟如何走,也没有确定的方法,需要每位教师运用智慧,不断思考,不断总结,才能使自己的课堂更生动,更活泼,更吸引学生。
参考文献:
化学实验的原则范文6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课;优化设计
针对初中化学实验课进行有效的优化设计,不仅能够使教师充分地认识到化学实验课教学的重要性,同时还能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得以增强,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以提升,最终能够对学生学习化学学科的兴趣进行有效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对化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有清晰的了解,并且对化学学习的重要性具有充分的
认识。
一、初中化学实验课的优化设计的原则
1.科学性的原则
初中化学实验课优化设计的科学性原则主要指的是:必须保证实验操作方法、实验操作程序以及实验原理能够符合科学实验的研究方法以及化学的原理知识,这是对化学实验课进行优化设计的首要条件。
2.可行性的原则
可行性的原则指的是在针对实验课进行优化设计的时候,在实施的过程中必须保证切实可行的实验原理,同时还要选择能够满足实验所需要的实验方法、设备、仪器以及化学药品等要求的中学实验室条件。所以,教师必须以现有的条件为根据,灵活地设计教学活动,从而保证能够顺利进行实验教学。
3.鲜明性的原则
实验教学属于化学教育的基础,针对实验成败进行检验的关键就是实验效果的明显与否,同时其还是针对化学实验方案进行选择的首要条件。要想保证整个化学实验具有鲜明性,就必须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其在观察主要对象时不会受到其他方面的
影响。
4.安全性的原则
在进行化学实验的过程中必须保证化学试验的安全,要坚决避免发生任何可能会对师生造成伤害的事故。所以教师在针对实验操作进行选择以及准备的时候,需要尽可能地防止使用具有危险性的实验操作装置以及有毒物品,真正地将安全意识贯穿于整个实验过程中。要想使实验的安全性得到确保,并且保证实验的成功,教师必须注意选择可靠性高、方法合理以及内容科学的实验项目。除此之外,在具体的实验过程中教师还应该做到熟练、正确以及规范的进行相关操作,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化学实验的安全性得到充分的保证。
5.简易性的原则
如果化学实验装置具有较大的复杂性,这样除了会在操作的时候不方便之外,同时还会使实验失败的可能性得以增加,甚至还会将学生的注意力分散掉。所以教师应该要尽可能地针对实验装置进行简化,采用简单的实验装置将复杂的实验装置替代下来,比如,要尽可能地用试管来操作试管可以代替的实验。同时,教师也不能够针对实验装置进行一味的简化,必须在使实验安全以及教学质量得到确保的基础之上,能够针对实验的装置进行
简化。
二、初中化学实验课的优化设计的主要内容
1.对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进行充分的利用,能够对化学实验内容进行优化
在具体分配化学课程课时的时候,教师必须将理论课时多、实验课时少的传统的化学课程教学的现状改变掉,必须保证实验课以及理论课之间具有一个恰当的比例。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学生在对化学理论进行学习的时候,还能够利用化学实验巩固自己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并且可以对新的知识进行更好地学习和掌握。在安排化学实验课程内容的时候,必须紧密结合化学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尤其是在做制备实验以及性质试验的时候,要首先完成对理论课的学习,如若不然,就无法取得良好的实验教学效果。通过对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充分利用,将多媒体教学优势充分的发挥出来,选择动画以及录像的形式让学生能够首先了解实验内容,这样就能够使学生更有效地将实验掌握住。
2.将计算机模拟PBL教学模式建立起来,针对化学实验教学模式进行优化
以化学实验课教学现状为根据,我们应该将计算机模PBL教学模式建立起来。该模式的主要教学手段就是计算机等现代化教学方法,将学生作为中心,并且将学生对实验进行操作作为教学基础,通过让学生对问题的不断探究和解决最终将教学目标完成,从而能够将一套探索式、开放式以及主动性学习的化学实验教学模式建立起来。这种教学模式还能够将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学生将学校的校园网打开就可以实施相关的模拟实验。采用这种教学途径除了能够具有较好的实验效果之外,同时还可以将大量的实验经费节省下来,对环境的污染也得以有效
减少。
3.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案建立起来,针对化学教学方法进行优化
应该对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进行积极的转变,从而将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方案建立起来。教学方案在得以优化之后,不仅能够将学生的能动性充分地发挥出来,还可以将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地调动起来,对学生的协作精神进行有效的培养。教师要将自身的引导作用发挥好,真正以学生为主体,不断地针对化学实验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利用化学实验将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出来,使学生能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最终能够将良好的化学学习习惯形成。
总之,针对初中化学试验进行优化设计,不仅能够使教师充分认识到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作用,同时还能够使学生的动手能力操作能力得以增强。所以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培养,使学生能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对化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就能够将以往的学生为了考试和学习而学习的局面有效地改变,并且能够使学生在生活当中真正地了解化学的重要性,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最终能够实现对学生的化学综合素质进行培养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