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实验常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中化学实验常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中化学实验常识

高中化学实验常识范文1

策略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几点教学建议。

关键词 高中化学 实验教学 探究

作为化学教学中非常关键的环节,实验教学既可以起到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兴趣的效果,对学生科学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培养,落实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也能起到非常好的作用。本文就化学实验教学谈几点看法。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其实验兴趣

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促使他们通过亲身体验而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并有意识地将实验带给学生的兴趣感逐步转化为对实验本质的研究方面,使其成为促进学生探究化学实验的根本动力,以保证学生认知兴趣的持久性。实验教学中还可以适当增加实验技巧的难度,除了要求学生做好规定实验以外,还要开放实验室,设计包含新意和创意的综合类实验,增加实验考核力度等,通过多种方式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化学实验具有很强爱的操作性,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失误,最终导致实验失败或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但是教师一定要不责备学生,而是应该引导学生对失败原因进行分析,找出问题根源,重新操作实验,以此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当学生实验成功时,要及时给予学生激励性评价,使学生充分体会到成功的乐趣,进一步实现价值观念化,进而将其转化为进一步学习的动力。当学生遭遇失败后,教师要给予鼓励性评价,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帮助学生树立学好化学的信心和决心,从失败教训中总结出新的经验,争取下一次取得成功。教师在进行考核时,一定要注重衡量学生设计实验的逻辑性、创造性、实验总结,以及他们的表达方式,努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学生通过科学的思维意识来观察与分析问题,最终发展兴趣、获取成功。作为化学教师,一定要具有强烈的责任心,认真探究实验教学的内在规律,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启迪学生思维;并为学生营造和谐、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为学生提高动手能力、想象能力、创新能力提供有利条件,帮助学生实现知识与能力的同步增长。

二、重视实验的探索性,提高学生的探究创新的能力

在当前的化学教学中,大部分的实验属于验证性试验。在验证特定物质的性质、提取方法以及各种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时,学生只需根据说明进行简单模仿即可完成,根本体现不出任何的创新之处。探索性试验则不同,它最主要的目的是把教材中设计的各种实验与学生已掌握的化学知识结合起来,进行更高意境和更新内容的操作实验,把学生的潜力充分挖掘出来,引导他们积极思考,大胆创新;让学生站在一个全新的起点,更高的境界与高度上亲身体验科学探索的过程,努力探究新知,发现和解决新的问题,获取新的成果,从各种角度、方法和层次上进行观察和思考,增强知识迁移与探究创新的能力,并在这个过程中激发创新灵感。以溶液配制的实验为例,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先讲解,后实验,再验证,最后讨论。即教师先把实验仪器、基本步骤、注意事项在黑板上写出来,让学生按照设定的步骤按部就班地进行实验。考虑到高一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实验技能和有关溶液配制、容量计算等实验知识,有能力独立完成这类实验。因此在实施教学时,教师只需告知学生实验的内容,让学生自己去做实验准备,在学生开始实验操作时,教师也不需要过多的讲解,只针对个别问题进行指导即可。如果对两个不同班级分别采用上述两种方法进行教学会发现,采用前一方法的班级课堂井然有序,学生操作规范,实验过程非常顺利,学生没有提出什么问题;采用后者教法的班级,课堂气氛积极热烈,学生积极性非常高,实验方法和步骤不尽相同,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实验完毕,教师检验各组实验成果,可以就其中一组或几组为代表进行点评,把学生实验中碰到的问题以及不正确的操作手法点出来,针对这些问题以及实验技能方面组织学生开展讨论,学生的积极性会非常高,并就自己的实验操作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通过讨论甚至争论,再加上教师的精心点评和指导,最终获取正确的结论。

三、把化学实验向绿色化发展,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我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的物质生活变得日益丰富多彩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个严重的世界性问题: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其中,与环境污染练习最密切的当属二氧化硫、各种卤素以及氮氧化合物。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完成教材设计的各个实验,然后再增加一些与环保有关的实验,针对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污染现象进行探究实验,开展绿色化教学。还可以把一些实验改成微型实验来提升学生兴趣。

四、借助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运用幻灯片、投影仪、视频录像等多媒体手段开展化学教学,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兴趣和深入探究化学知识的欲望,把多媒体教学寓教于乐的独特优势充分发挥出来,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轻松自然,教学效果必定会非常好。比如,在学氧化硫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先为学生播放一些关于二氧化硫危害社会环境的视频,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在进行纳和水产生反应的演示实验时,把烧杯放到投影台上面,让学生从大屏幕上仔细观察纳和水产生反应的现象。特别是向烧杯内滴入酚酞溶液,水变成红色后,再放入钠,学生就会看到一个白色的光球游动在红色的水里,仿佛宇宙中的星球,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冲击,进而调动起强烈的学习兴趣。

总之,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中必不可少、无可替代的部分,我们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实验教学的地位和作用,并以此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本知识,不断提高高中生的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李会.浅议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09,(S4).

[2]董文庆.谈对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思考[J].学周刊,2011,(17).

高中化学实验常识范文2

一、试剂的纯度引起的实验现象异常

高中化学实验中,不同的实验对其所选择的实验药品纯度的要求也是不同的。限于中学化学实验条件,有些实验往往产生“失常”现象。例如,在做甲烷的燃烧实验时,用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制备CH4气体,在用石英玻璃管燃烧时却发现火焰呈黄色。这是由于制备气体时反应物受热不均匀,局部温度过高所致,使产生的甲烷不纯,含有丙酮等杂质气体。因此可以在实验前将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充分干燥、研细、混匀,同时要保证碱石灰过量。

二、试剂加入顺序的先后引起的实验现象异常

教师或学生在实验中,若将化学试剂的加入顺序变更以后,有可能引起实验现象不明显甚至得到截然不同的实验结果。如Cu(OH)2的制备是高一的一个学生实验。若按教材要求的方法和步骤,向盛有CuSO4溶液的烧杯中滴加NaOH溶液,可以产生大量的絮状沉淀,但是对该沉淀进行加热时有时就看不到黑色CuO。实际上,按如上操作一般生成的沉淀只能是绿色的碱式硫酸铜,致使观察不到Cu(OH)2受热分解的现象。

三、药品保存方面引起的实验现象异常

有些药品会因为在实验室保存过程中,由于长时间与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等作用或者人为地药品保存不当而发生变质,最终导致实验过程中异常现象的出现。比如在检验Na2SO3中的SO32-离子时,加入BaCl2溶液后产生大量白色沉淀,加入稀HCl后,产生可以使石蕊试纸变红的酸性气体。但是无论HCl量多少,试管中始终会有少量白色沉淀无法溶解。实际上,由于SO32-离子具有很强的还原性,很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等氧化成Na2SO4,所以看见有不溶于HCl的沉淀也就不足为奇了。

四、药品用量的不同引起的实验现象异常

实验过程中,特别是在学生做实验时由于实验习惯的问题,在取用药品时用量很随意,很容易出现意料之外的现象。例如在做银镜反应时,在一洗净的试管里注入1mLAgNO3溶液,然后加氨水到完全溶解,再滴几滴新配的乙醛溶液后,水浴加热几分钟却始终得不到光亮的银镜。分析原因,应该是银氨溶液配制时氨水量未控制好引起的。在向AgNO3溶液中滴加氨水不可过量,教材描述为“氨水加到生成的沉淀刚好溶解为止”。实践证明,氨水过量越多,银镜反应的效果越差。

五、副反应的存在导致实验现象异常

很多化学反应中都有副反应的存在,有些副反应甚至影响实验结果,干扰实验现象。例如高中化学《氮和磷》一节有这样的练习:“用大试管收集一试管NO2气体,倒扣在盛水的水槽中,不久看到试管里红棕色气体消失,水面上升至约容积的2/3处……”事实上由于收集的气体中常常含有NO等物质,存在副反应NO2+ NO+H2O=2HNO2,实际水面上升要远远大于试管体积的2/3。

高中化学实验常识范文3

现有制造电池、蓄电池的原理是电化学反应。电极是不同种元素、不同种化合物构成,产生电流不需要磁场的参与。

目前有磁性材料作电极的铁镍蓄电池(注1),但铁镍蓄电池放电时没有外加磁场的参与。

通过数次实验证明,在磁场中是可以发生电化学反应的。本实验报告是研究电化学反应发生在磁场中,电极是用同种元素、同种化合物。论文百事通

《磁场中的电化学反应》不同于燃料电池、磁流体发电。

二、实验方法和观察结果

1、所用器材及材料

(1):长方形塑料容器一个。约长100毫米、宽40毫米、高50毫米。

(2):磁体一块,上面有一根棉线,棉线是作为挂在墙上的钉子上用。还有铁氧体磁体Φ30*23毫米二块、稀土磁体Φ12*5毫米二块、稀土磁体Φ18*5毫米一块。

(3):塑料瓶一个,内装硫酸亚铁,分析纯。

(4):铁片两片。(对铁片要进行除锈处理,用砂纸除锈、或用刀片除锈、或用酸清洗。)用的罐头铁皮,长110毫米、宽20毫米。表面用砂纸处理。

2、电流表,0至200微安。

用微安表,由于要让指针能向左右移动,用表头上的调0螺丝将指针向右的方向调节一定位置。即通电前指针在50微安的位置作为0,或者不调节。

3、"磁场中的电化学反应"装置是直流电源,本实验由于要使用电流表,一般的电流表指针的偏转方向是按照电流流动方向来设计的,(也有随电流流动方向改变,电流表指针可以左右偏转的电流表。本实验报告示意图就是画的随电流流动方向改变,电流表指针可以向左或向右偏转的电流表)。因此本演示所讲的是电流流动方向,电流由"磁场中的电化学反应"装置的正极流向"磁场中的电化学反应"装置的负极,通过电流表指针的偏转方向,可以判断出"磁场中的电化学反应"装置的正极、负极。

4、手拿磁体,靠近塑料瓶,明显感到有吸引力,这是由于塑料瓶中装了硫酸亚铁,说明硫酸亚铁是铁磁性物质。

5、将塑料瓶中的硫酸亚铁倒一些在纸上,压碎硫酸亚铁晶体,用磁体靠近硫酸亚铁,这时有一部分硫酸亚铁被吸引在磁体上,进一步说明硫酸亚铁是铁磁性物质。

6、将磁体用棉线挂在墙上一个钉子上让磁体悬空垂直不动,用装有硫酸亚铁的塑料瓶靠近磁体,当还未接触到悬空磁体时,可以看到悬空磁体已开始运动,此事更进一步说明硫酸亚铁是铁磁性物质。(注:用另一个塑料瓶装入硫酸亚铁饱和溶液产生的现象同样)

7、通过步骤4、5、6我们得到这样的共识,硫酸亚铁是铁磁性物质。

8、将塑料瓶中的硫酸亚铁适量倒在烧杯中,加入蒸溜水溶解硫酸亚铁。可以用饱和的硫酸亚铁溶液,然后倒入一个长方形的塑料容器中。实验是用的饱和硫酸亚铁溶液。装入长方形容器中的液面高度为40毫米。

高中化学实验常识范文4

【关键词】 化学实验;现象异常;成因;利用

【中图分类号】G633.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5-00-01

化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实际的课堂中,不管是学生的探究式实验,还是教师的演示实验,时常会出现“异常”现象。然而,我们有些老师不善于把握这样的机会,例如,当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出现了异常而询问老师时,为了不让学生耽误课堂时间而对学生提出的疑惑也就敷衍过去,并没有帮助学生分析原因、寻找改进的办法;有时在演示实验不成功时表现得比较慌乱,或者故作镇静闷头重做,或者承诺以后补做,甚至“指鹿为马”搪塞过去,显然这样的做法是很不可取的。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把握住化学实验中的“异常”现象,抓住这种机遇,使之变为教学中的有利因素,让异常实验对化学教学起到促进作用。

一、实验现象异常的成因

1.因试剂的纯度引起的实验异常

高中化学实验中,不同的实验对其所选择的实验药品纯度的要求也是不同的。限于中学化学实验条件,有些实验往往产生“失常”现象。

如在做原电池实验时,在观察到除了铜片上有大量气泡产生以外,作为负极的锌片上也会有较多的气泡生成。这种现象是由于锌片不纯,含有C、Fe等杂质且金属表面粗糙,容易产生微小电池而使氢的超电压减小,最终使得一部分氢气在锌表面析出。

2.因试剂加入顺序的先后引起的实验异常

教师或学生在实验中,若将化学试剂的加入顺序变更以后,有可能引起实验现象不明显甚至得到截然不同的实验结果。

例如在做溴与苯酚取代实验时,将苯酚溶液加到浓溴水中,观察不到白色沉淀,而只能见到溶液变成了黄色。若将反应物的加入顺序改为“将1-2滴浓溴水滴入苯酚溶液中”,保证反应中苯酚过量,则预期现象很明显。

3.药品保存方面引起的实验异常

实验室购置的药品不一定会马上使用。有些药品会因为在实验室保存过程中,由于长时间与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等作用或者人为地药品保存不当而发生变质,最终导致实验过程中异常现象的出现。

比如在检验Na2SO3中的SO32-离子时,加入BaCl2溶液后产生大量白色沉淀,加入稀HCl后,产生可以使石蕊试纸变红的酸性气体。但是无论HCl量多少,试管中始终会有少量白色沉淀无法溶解。实际上,由于SO32-离子具有很强的还原性,很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等氧化成Na2SO4,所以看见有不溶于HCl的沉淀也就不足为奇了。

4.因药品用量的不同引起的实验异常

实验过程中,特别是在学生做学生实验时由于实验习惯的问题,在取用药品时用量很随意,很容易出现出乎意料的现象。

例如在做银镜反应时,在一洗净的试管里注入1mlAgNO3溶液,然后加氨水到完全溶解,再滴几滴新配的乙醛溶液后水浴加热几分钟却始终得不到光亮的银镜。分析原因,应该是银氨溶液配制时氨水量未控制好引起的。在向AgNO3溶液中滴加氨水不可过量,教材描述为“氨水加到生成的沉淀刚好溶解为止”。实践经验证明,氨水过量越多,银镜反应的效果越差。所以我个人建议,加氨水时直到最初产生的沉淀溶解到还略显浑浊(不可使沉淀恰好溶解至溶液澄清)为止,这种银氨溶液氧化能力最强,实验效果非常好。

5.因副反应的存在导致实验现象异常

很多化学反应中都有副反应的存在,有些副反应甚至影响实验结果,干扰实验现象。

例如高中化学《氮和磷》一节有这样的练习:“用大试管收集一试管NO2气体,倒扣在盛水的水槽中,不久看到试管里红棕色气体消失,水面上升至容积的约2/3处……”事实上由于收集的气体中常常含有NO等物质,存在副反应NO2+NO+H2O===2HNO2,实际水面上升要远远大于试管体积的2/3。

6.因实验温度控制不当引起的实验异常

温度是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和反应趋势的一个重要方面。

例如在做乙醇的氧化实验时,将螺旋状的铜丝加热变黑后,如不迅速插入乙醇,反复几次,并不会看到铜丝变红亮,也不会闻到有刺激性气味。因为铜丝插入速度太慢,使铜丝温度下降后反应就不能发生了。

二、异常现象的合理利用

实验出现预料之外的情况是可能的,关键是采取正确的补救措施。如何对待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异常现象?意外中蕴含着正常,关键是透过表象看到本质。如果设法搪塞或者回避的话,就错过了最好的教育时机。抓住实验中的意外,也就抓住了学生旺盛的求知欲,若能积极引导并给予合理的分析解释,也就能化慌乱为沉着、化意外为平常,反而能因化腐朽为神奇的“意外”给学生留下更深刻的记忆,教学目的也就能轻易实现,使师生双方在探索活动中相互得到提高。

1.利用异常现象提高教师自身专业素质

实验中出现的异常现象要求我们教师自觉地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思考、分析、研究,并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理论,进一步使教师树立起“科研先导”的意识,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使教师由“经验型”向“科研型”、“创新型”转化。

2.利用异常现象,积极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探究的水平和创新能力

在化学教学中,只要学生留心观察实验过程,注意捕捉奇特的变化,就可以发现许多实验异常现象,对这些异常现象进行探究会得到很多重要的发现。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指导学生对见怪不怪的现象着手探究、发现问题。中学化学中异常现象很多,其中很多异常现象都可以成为学生进行探究的极好材料。

再例如:在探究钠与氧气燃烧的试验时,我们会发现除了淡黄色物质生成,还有一些黑色物质生成。此时适时引导学生黑色物质碳的成因:①钠表面的煤油没擦干,而与氧气反应。②钠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反应。③酒精灯中挥发出来的酒精与空气反应。

高中化学实验常识范文5

传统高中化学的教学模式以灌输知识为主,属于重视课本理论知识,轻视知识的拓展的教学模式,将课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相分离,忽视高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容易导致学生缺乏实际应用能力[1].立足于学生的现代生活以及未来的发展和克服应试教育的弊端,新课程标准提倡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然而,新课标实施的过程中呈现出课程资源匮乏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教材知识与生活实际的不切合.现阶段高中化学课堂教学需要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主要是因为高中学生获取化学知识的主要渠道是教科书,但是由于受到学校自身条件及实验条件的制约,导致学生探究实验的机会较少,使得理论知识无法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增加学生理解知识的难度.

二、生活常识对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影响

1.活跃课堂氛围

高中化学因为课程特点,较为容易形成沉闷的课堂氛围,而好的导语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沉闷的课堂氛围.在生活中蕴含了大量的化学学科知识和情景,为改变沉闷的课堂氛围,教师需要为学生创设感兴趣且又符合教学内容的教学情景.由于生活常识属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因此其不仅乐于被学生所接收,还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进而增添课堂的活力,让学生对高中化学课堂产生亲切感,以实现用活跃课堂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知识兴趣的目的.例如,在讲解氯元素时,提问:生活中常会看到自来水里面会有白色的粉末并且伴随着一股刺鼻的味道,为什么?原因是人们使用漂白粉处理自来水.自来水是学生生活中每日用到的东西,贴近学生的生活.运用学生生活中碰到的元素展开化学课堂的教学,在生活化教学情境下学生会生成出很多问题,有利于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活跃高中化学课堂氛围,进一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探究.

2.丰富教学内容

高考的压力使得教师忽视教学内容的灵活性,为了响应新课改提倡的教师需要改革死板教学内容的方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教师运用生活常识与教学内容的结合,发现生活中的化学并运用于教学内容中[2].将生活中的知识运用于化学课堂,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眼光分析生活,让学生树立科学世界观,进而不断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水平.例如,高中化学课堂中在学习磷时,利用在埋葬私人的地方会出现“鬼火”并且伴随忽隐忽现的状态,这一现象在生活中被鬼神化.讲解“鬼火”实际是磷火,是人死后由于躯体腐烂,骨骼中的磷酸钙发生化学反应,导致磷化氢气体的生成;进一步讲解磷化氢气体的特性是燃点低、常温下与空气接触便可自燃并发出蓝色的光.在攻破“鬼火”传说的同时,不仅丰富高中学生的化学教学内容,而且通过对生活常识的反思,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理解,进而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的能力.

3.提升教学效果

高中化学实验常识范文6

关键词: 高中化学实验探究教学 探究常识 三维教学目标 理论教学

实验探究是目前我国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然而近几年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缺乏外部的实验教学条件;二是重视实验过程而忽略实验探究的方法。如何解决实验探究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呢?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析。

一、强化学生的实验探究意识

实验探究式教学作为教与学的结合,是一个综合性的探究过程,能够更好地实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但是目前由于受到多种条件的限制,大多数化学实验探究教学仍采用传统的教师为主宰的教学模式,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教师备课时一般计划开展探究式教学,但是到了课堂上又变成了讲授式教学。因此,教师必须强化探究意识,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二、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从情境的创设、提出猜想的方案、验证猜想到得出结论,每个实验环节都提出严格的要求。因此,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只能遵从教师的意图,教学方案,以及教师提出的问题,得出教师的结论。在实验过程中,每一环节都要受到教师的控制,学生自主性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根本没有提出自己观点的机会,探究教学只是形式化,背离了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实质。因此,教师在实验探究教学过程中必须启发学生的探究思维,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主动进行探索,彻底改变形式化的教学模式。

三、注重实验中问题的设计

课改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出发点,倡导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问题解决构建知识。在高中化学实验探究教学中,虽然教师设计了一些问题,学生积极参与回答,课堂气氛也比较融洽,但是很多问题都很浅显,缺少对学生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必须从以下几点做出转变:

(一)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思维含量。从方向上看,问题应当具有开放性。开放性的问题不仅能够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而且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保证思维的持久运行;从力度上看,教师设计的问题应当是学生通过思考、探究才能够解决的问题,而不是很浅显的问题。

(二)设计的问题要有层次、有梯度。在高中化学实验探究教学中,对于那些有难度、有深度的内容,教师可以将其化难为易、化整为零。而对于一些非常有难度的问题教师应当将其设计成有梯度、有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探究,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三)设计的问题要适宜。对于一些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有一定联系,但是仅仅依靠自己已有的知识而又不能全部解决的问题,很容易导致学生的认识冲突,而这种认知冲突能够激发学生的动力,驱使学生有目的地积极探索。而太难的问题,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实验探究。

四、理论教学与实验探究有机结合

传统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启发式教学法有一定的优越性,使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以前人的探索成果为基础,更便捷、更高效地获得化学理论知识。但是现阶段的实验教学,不仅要强化理论知识的教学,更重要的是加强对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应当把传统的启发式教学与目前的探究式教学结合起来,从而整合成一种新型的“启发—探究”实验教学模式。

五、落实三维教学目标

传统化学实验教学过分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强调知识的价值是首位的、本位的,而忽视了情感对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认为情感教学可有可无的,过分强调学生要怎样接受,一味地灌输,忽略了学生在化学实验过程中的探究和发现,导致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片面处理,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只会接受现成的书本知识,而缺乏自主探究意识和创新意识。因此,在高中化学实验探究教学中,教师应考虑三维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思维、个人爱好,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猜想主动探究而获得结果。在此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切身体验了实验成果是如何形成的,提高了学生掌握知识的质量,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同时在学生自己动手的过程中也培养了学生积极的态度与情感。

六、把握好实验探究的时间,确保实验目标的实现

在高中化学实验探究教学中,由于实验操作需要很长的时间,而课堂时间是有限的,因此教师要控制好时间。对于一个完整的化学实验,要使其能够在课堂上完成,教师可以事先让学生完成设计方案,而在实验教学中只需对学生的设计方案进行验证和评价,教师在选定了一个最佳实验设计方案后,再进行教授、解释、验证,最后进行拓展和小结。

七、结语

在高中化学实验探究教学中,教师必须转变教学思想,树立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意识,以教师的帮助与指导为辅,使学生能够自主地完成实验操作,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从而更好地开展化学实验探究教学。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