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商业银行的职能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简述商业银行的职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简述商业银行的职能范文1

课程代码:00048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财政收入分配职能的目标是实现

A.公平分配 B.资源配置

C.经济增长 D.充分就业

2.最低费用选择法计算的成本只是

A.有形成本 B.无形成本

C.直接成本 D.间接成本

3.文教科卫支出是

A.生产性支出 B.社会消费性支出

C.转移性支出 D.国防支出

4.政府财政部门根据国家政策的需要,在一定时期内,向某些特定的企业或个人提供的无偿补助是

A.社会保险 B.社会救济

C.社会福利 D.财政补贴

5.如果价格水平的增长率低于名义财政收入的增长率,则实际财政收入水平

A.下降 B.提高

C.不变 D.无法判断

6.纳税人与负税人同为一人,不发生税负转嫁关系的税种称为

A.从量税 B.从价税

C.间接税 D.直接税

7.房产税属于我国现行税收体系中的

A.商品课税 B.行为课税

C.所得课税 D.财产课税

8.公债最基本的功能是

A.筹集建设资金 B.弥补财政赤字

C.调节经济运行 D.货币政策操作对象

9.我国正式实施分税制是在

A.1950年 B.1984年

C.1990年 D.1994年

10.决定税负转嫁实现程度的关键因素是

A.纳税人的主观意志 B.商品供求弹性

C.自由价格制度 D.商品经济

11.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是

A.使用价值 B.价格

C.供求 D.生产成本

12.合约购买者可在合约规定的执行期内的任一天执行的期权是

A.看涨期权 B.看跌期权

C.美式期权 D.欧式期权

13.间接融资方式中的核心中介机构是

A.中央银行 B.商业银行

C.证券公司 D.保险公司

14.下列属于中央银行中间业务的是

A.再贴现 B.存款

C.贷款 D.清算业务

15.我国的商业银行属于

A.单元银行制 B.总分行制

C.行制 D.控股公司制

16.下面属于中央银行负债项目的是

A.政府债券 B.金融机构存款

C.财政借款 D.贴现及放款

17.当总需求不足时,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A.增加税收 B.缩减政府支出

C.降低利率 D.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18.我国货币层次中的M0是指

A.流通中的现金 B.活期存款

C.现金+活期存款 D.现金-活期存款

19.货币政策的根本目标是

A.充分就业 B.经济增长

C.稳定物价 D.国际收支平衡

20.货币*采取行动开始到对政策目标产生影响为止的时间间隔是

A.内部时滞 B.外部时滞

C.认识时滞 D.行动时滞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

21.现代市场经济中政府的基本职能包括

A.提供公共产品 B.制定市场运行规则

C.决定资源配置 D.分配企业利润

E.对经济运行的计划指导或宏观调控

22.一个国家的财政收入规模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

A.经济发展水平 B.政府职能范围

C.分配制度和分配政策 D.价格变动

E.税收管理水平和税收政策

23.按征税对象不同,可将税收分为

A.直接税 B.所得课税

C.商品课税 D.财产课税

E.行为课税

24.公债管理的主要目标有

A.促进经济的稳定与增长 B.满足投资者的需要

C.争取规模化 D.争取利息成本最小化

E.减少公债的流动性

25.属于商业银行资产管理理论的有

A.商业贷款理论 B.风险防范理论

C.利率平价理论 D.可转换性理论

E.预期收入理论

26.中央银行产生的必要性在于

A.统一发行银行券的需要

B.集中办理全国票据清算的需要

C.信用货币创造的需要

D.为商业银行提供最后的资金支持的需要

E.代表政府管理全国金融业的需要

27.影响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有

A.一国人口规模 B.一国经济发展水平

C.一国经济结构 D.物价上涨和货币贬值

E.汇率和利率变动

28.治理通货膨胀的货币政策措施有

A.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B.削减财政支出

C.提高贴现率和再贴现率 D.增加税收

E.出售政府债券的公开市场操作

29.货币的职能包括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储藏手段 D.支付手段

E.信用手段

30.金融行业公会的主要功能有

A.协调功能 B.救济功能

C.服务功能 D.沟通功能

E.监督功能

非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31.政府采购

32.紧缩性财政政策

33.信托

34.汇率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4分,共8分)

35.某公司2011年取得经营收入100万元,特许权使用费50万元,其它收入20万元,当年税法准予扣除的成本、费用和损失等共计80万元,计算其所得税(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

36.某甲在银行办理了5000元一年期定期储蓄存款,当时,一年期存款利率为3.5%,但甲在存款半年后要求提前支取,当时的活期利率为0.6%,计算甲在提取存款时银行支付的利息额。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37.简述构建财政投融资体制的重要意义。

38.简述消费税的特点。

39.简述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的特点。

40.简述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简述商业银行的职能范文2

关键词:商业银行;客户满意度;策略

1 研究背景

一直以来,商业银行凭借国家的财政和政策支持,坐收高额存贷差,只要存贷规模稳定,即可获得丰厚的利润,所以国有商业银行往往抱着“以银行为中心”的经营理念,追求规模的扩张,试图在经营的各个金融业务领域都发挥出规模效益,而无暇关注客户的多样化需求。然而,随着竞争的日趋加剧,商业银行也开始产生了危机意识,开始更多地去关注客户,谋求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的方式,巩固现有客户,吸引潜在客户,实现更大的银行价值,所有这些愿望都要求国有银行将经营理念由“以银行为中心”转变为“以客户为中心”,提升客户对银行产品服务及渠道服务的满意度。而怎样才能持续有效地提升客户满意度,无疑需要一套科学且系统的提升策略。鉴于国情的差异,发达国家银行业的客户满意度提升策略的理念与实践方法并不能完全地直接套用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因此,我国国有商业银行需要研究出一套适合国情的、成体系的客户满意度提升策略。

2 商业银行影响客户满意度的主要因素

商业银行客户满意度各影响因素中主要的有:客户对品牌的认知度以及商业银行的公益事业。除此之外,对于客户满意度的影响的比较关键的因素是资金安全,变现程度以及个人信息保密性,其次是配套休息场所及场地安全问题,主要原因是在银行与客户业务办理的过程中,资金及服务的安全以及服务场所的安全是首要的。业务品种的齐全和业务的涉及范围对于客户的满意度也是影响比较大的,营业人员服务态度及业务水准同样是客户考虑办理业务对象的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排在后面的还有一对一的个性化的服务,投诉处理情况及意见和建议管理,现代化的设备及技术,服务的时间及客户回报活动等。

3 商业银行提升客户满意度的策略

(一)理念创新策略

贯彻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依据市场需求开展金融创新,尽力满足客户需求,是实现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首要前提。我国商业银行要加强对市场的研究和分析,预测金融形势和客户的潜在需求,站在客户的角度对市场认真分析,把握金融发展的趋势。商业银行应善于发现机会,要能够反应迅速,分析创新产品的市场需求,分析客户的产品需要,来争取以最快的速度,在最准确的时机将新产品、新服务推向用户市场。当然,金融创新也要注重产品研发的持续性,要根据市场的变化和客户的需求来对产品进行改进和完善,进而增强金融创新产品的市场适应性,调整金融创新产品的市场定位,提高其竞争力。

(二)制度创新策略

要重视对金融监管制度的创新。在金融自由化、市场化发展的过程中,中央银行应当变直接监管为间接监管,通过间接手段来开展宏观调控,如加快利率市场化等方式,来构建金融资产价格的市场化形成机制。在产权制度创新方面,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国有商业银行是我国商业银行的主体,在我国银行业中占据很大的市场份额,且居于支配地位。国有银行的产权制度改革对商业银行整体的金融创新具有积极意义。商业银行如想获得长远发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商业银行,就需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在组织体系方面,商业银行应当借鉴西方商业银行的成功经验,对组织体系按照合理性和规范性的基本原则来进行调整。在对组织体系进行创新的过程中,首先应实施扁平化管理,加强商业银行对各级分支机构的直接指导,减少分支机构的重复设置,使客户需要更易到达各个管理层级;同时还应该对各分支机构进行合理的评估,对不合格的机构进行撤销;最后,加强对内部职能部门的精简,要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以风险控制为核心来对内部机构进行整合。

(三)以客户为中心实施关系营销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银行业竞争的进一步加剧,客户对金融产品的期望越来越高,客户群体不断分化。客户已不再是金融产品和服务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现代金融市场最活跃的参与者,他们以自身不同的观念和出发点自主选择银行及产品。因此,在银行与客户的关系发生了本质性变化的市场环境中,关系营销显得越来越重要,抢占市场的关键已转变为与客户建立长期而稳固的互动关系。当银行业务完成后,客户经理要进一步进行客户关系维护和保持,并充当客户金融顾问的角色,巩固合作关系,从而使交易变成责任,从客户变成拥护。为此银行在组织结构重建上,应采用扁平化的组织结构,减少中间环节在业务部门设置上,要改变现行按产品设置业务部门的现状,在细分客户种类和市场的基础上,科学设置各级行的业务部门,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安排部门内部间的分工;在后台管理上,要以前台业务经营为核心,重组后台管理和服务职能,构建数据处理中心、从而形成前后台呼应、客户经理和客户之间一一对应的银行内部组织体系。

(四)针对不同层次的客户实行个性化的服务

第一,产品差异化。不同客户层次的需求是不同的。一部分特殊的客户群体即高价值客户,他们更强调个性化。要使银行业务经营像银行一样不断地延续下去,就要充分利用客户信息管理系统,及时了解包括客户基本情况、个人喜好、对金融产品的认知程度和需求状况、存款情况及享受金融服务情况等方面内容的客户信息,并进行分类、组合及系统分析,做到及时关注客户需求动向,不断发现价值,不断进行产品开发与创新,从而激发客户新的金融需求。

第二,市场差异化。市场的清晰定位是今后我国商业银行抢占市场先机,获得竞争优势的必然选择。一是立足于核心能力进行发展定位。市场定位是识别竞争优势、选择竞争优势、显示竞争优势的过程,必须以核心竞争力为出发点。二是增加产品的感性象征定位。要依托产品功能,重视产品的感性象征性定位,赋予银行产品更多的心理、情感、文化、社会地位等方面的象征特点。

第三,形象差异化。我国商业银行今后的营销工作首先要注重品牌营销,因为品牌能有效地增加产品的附加值,为银行带来更高的市场份额和新的利润来源,同时随着国内金融机构的增多,产品同质化越来越严重,商业银行需要借助品牌来塑造个性,扩大知名度,增强识别性和客户的认同度。

(五)建立与客户之间相互信赖的诚信机制

长期与客户之间建立彼此忠诚的关系对于银行十分重要。银行必须提升对诚信机制的认知程度,并通过自身先进的计算机信息技术优势,建立银行和客户双向呼应的关系管理系统平台,实现银行对客户信息和客户对银行产品和服务的双向共享。经过计算机信息平台的支持,将其有效转化为商业银行系统的信息库,从而使银行价值链的各个环节实现信息实质的共享,并将客户信息延伸到银行经营决策层,使客户也有机会参与银行价值链的改进,获得更加满意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同时银行可以及时深入地了解客户需求和发展动态,及时跟进和完善服务体系,最终实现自身价值的提升。

(六)提高市场反应速度

面对迅速变化的市场#要满足客户的需求,建立互动关系,商业银行必须从客户办理业务方便出发,给客户提供一站式的服务。为此需要简化所有可能令客户不满的流程,使客户进入银行就像进入超市,他们完全有权根据自身的有效需求灵活地选择产品、服务及其组合。只有这样才可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抱怨,稳定客户群,减少客户转移的概率。

(七)提高转移成本,留住成功客户

银行能力与市场份额的提升,取决于他们吸引抓牢各个行业中成功客户的能力。与客户满意相比,客户成功将重点从客户预期转移到了客户的真实需求上。很显然,客户成功策略包括对个体客户需求的全面理解以及注重有增长潜力的长期合作关系。

参考文献

简述商业银行的职能范文3

本文研究对象的背景是:城市商业银行与国有商业银行、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相比,资产规模及获利能力均较小,内控制度建设方面较为薄弱,抵御风险能力不强。加之国家允许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经营,某些城市商业银行的业务定位有所摇摆,一方面与国有大银行争大客户、大项目;另一方面原有经营区域内的中小企业客户面对着全国股份制银行、农信社的激烈挖角,资产规模的盲目扩张,导致面临的战线较长,而配套的产品和服务无法及时跟上,在经营管理上存在着一定的隐患,涉及城商行有关案件时有发生。加强城市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提高内部控制管理水平,推进内部控制评价的开展是城市商业银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

一、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及内部控制评价理论概述

随着银行业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如何加强内部控制,建立健全内部控制评价机制,转变经营思路,成为各银行机构共同研究的课题。

(一)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理论

对于内部控制,目前世界各国并无统一的定义。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认为,内部控制是管理层为完成既定的目标而采取的方法。美国会计师协会则认为,内部控制是管理层在业务营运过程中为保证资金安全,检查会计数据真实、准确,是否遵守既定政策和预订目标所采取的方法和手段。

1992年美国反对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所属专门研究内部控制问题的发起机构委员会(简称“COSO”)出版了内部控制的纲领性文件――《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对内部控制的定义是:内部控制是企业的董事会、管理当局以及其他员工实施的,为经营的效率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相关法律的遵循性等目标的达成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

按照2002年中国人民银行在《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中的定义,内部控制是指商业银行为实现经营目标,通过制定一系列制度、程序和方法,对风险进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和纠正的动态过程和机制,其实质就是风险管理。

按照2004年中国银监会《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评价试行办法》的定义,内部控制体系是商业银行为实现经营管理目标,通过制定并实施系统化的政策、程序和方案,对风险进行有效识别、评估、控制、监测和改进的动态过程和机制。

综上所述,内部控制是一种态势,是组织机构在经营管理过程中,为保证管理有效,资产安全,会计数据准确、真实及管理遵守既定的管理政策而采取的所有相应的方法和手段。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体现为保护资产、防范金融风险,确保会计数据真实性和可信性,提高经营效益,贯彻执行高层管理者所制定的各项管理政策,而在银行内部采取的组织规则及一系列调节方法与措施。

(二)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评价理论

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评价试行办法》的定义,内部控制评价是指对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实施和运行结果独立开展的调查、测试、分析和评估等系统性活动。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评价的目标是通过评价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体系的充分性、合规性、有效性和适宜性,促使商业银行切实加强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并认真执行。

内部控制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内部控制环境评价、风险识别与评估评价、内部控制措施评价、信息交流与反馈评价、监督评价与纠正评价等五个方面。

二、城市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城市商业银行自成立以来,即纷纷加强自身的内部控制建设,在内控制度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与国有商业银行、先进股份制商业银行仍然有很大的差距,现将城市商业银行在内部控制建设方面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简述如下:

城市商业银行的法人治理结构还不完善,决策权和经营权未能实现真正的分离,内部人控制现象比较严重;董事会、高管层未能很好履行在风险管理文化建设方面所承担的责任,尚未建立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认为“风险管理是风险部门的事”的观念还比较普遍;内部控制制度分散与内部控制制度不足并存。银行规章制度数量庞大,但分散于各类文件中,缺少整体统一性。有些控制制度尚未建立或不健全,部门与部门、岗位与岗位、过程与过程之间的衔接不充分;缺乏明确的、文件化的内部控制政策和内部控制目标体系;风险管理组织架构还不健全,风险管理人员的素质急需提高;未建立真正意义上的风险识别、评估和控制机制,风险识别、评估和控制不系统、不连续、不充分、无效,以致事故和案件时有发生,甚至造成重大损失;信贷风险管理水平不高,导致不良信贷资产居高不下;非信贷风险管理比较薄弱;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不容乐观,有章不循、违规操作现象依然存在;内部控制体系监测、检查、评价和评审不足。

三、关于促进城市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建设的建议

针对城市商业银行内控机制存在的上述问题和薄弱环节,结合《巴塞尔协议》、《加强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的指导原则》、《银行业金融机构内部审计指引》、《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和《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评价试行办法》等有关文件精神,按照有效性、审慎性、全面性、及时性及独立性原则,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对城市商业银行的内控机制进行改进和完善。

(一)完善城市商业银行法人治理结构

首先,城市商业银行应在政府的理解和支持下,建立以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等为主体的法人治理架构,明确董事会和董事、监事会和监事、高级管理层和高级管理人员在内部控制中的责任;完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及下设的议事和决策机构,建立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建立健全独立董事制度和外部监事制度。

其次,城市商业银行应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以及上市等方式优化产权关系,在产权优化和内在激励强化的基础上以及在人民银行、银监会(局)的引导和要求下,进一步健全现代商业银行法人治理结构。

(二)建立以风险识别、评估与控制机制为核心的内部控制体系

城市商业银行构建的内部控制体系应是内部控制组织结构子系统、内部控制岗位责任制子系统、内部控制政策和内部控制目标子系统、内部控制流程子系统、内部控制工具子系统以及内部控制评价子系统和内部控制信息交流子系统等的有机结合。

在内部控制组织结构体系和岗位责任制体系建设方面,城市商业银行首先应在战略层、决策层和执行层等层面上建立分工合理、职责明确、报告关系清晰的风险管理组织结构;其次,要明确所有与风险和内部控制有关的部门、岗位、人员的职责和权限;最后,还要确保与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有关人员具备相应的风险意识和工作能力。

在内部控制政策和内部控制目标子系统方面,城市商业银行应在各项业务和管理活动中制定明确的内部控制政策,规定内部控制的方向和原则,并在相关职能和层次上建立并保持内部控制目标。

在城市商业银行整个内部控制体系中,风险识别、评估与控制机制应居于核心的地位。能否建立上述机制是检验城市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体系是否有效的重要标志。为此,城市商业银行首先应建立和保持全面、系统、成文的程序,通过对各项业务活动、管理活动和支持保障活动进行规定,以达到持续对各类风险(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法律风险、国家和转移风险、声誉风险等)进行有效的识别,建立城市商业银行的风险数据库;其次,应该结合城市商业银行实际情况,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工具子系统,并借助内部控制工具子系统对风险进行相应的衡量和评估;最后,制定合理而又有针对性的内部控制措施或方案,并评审相应的内部控制措施或方案。

(三)建立内部控制评价机制

城市商业银行应建立内部控制评价子系统,以通过适宜的监测活动,对内部控制绩效进行持续监测;城市商业银行还应对内部控制体系实施评价,确保城市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体系的符合性和有效性。

董事会和高管层应采取措施保证城市商业银行定期组织对内部控制状况进行评审,确保内部控制体系得到持续、有效的改进。

(四)完善城市商业银行信息交流与反馈机制

城市商业银行应建立灵敏的信息收集、加工、反馈制度,及时发现、处理问题。

(五)强化内部审计监督的作用

城市商业银行应建立健全直接对董事会(或监事会)负责的垂直审计体制,从而保证该内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拓宽审计领域,积极探索开展非现场审计工作;加强内审强度,提高审计频率,制定以风险为导向的审计规划、重点及方案;实现从事后控制到事中、事前控制的转变;不断加强内部监管队伍建设。

(六)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文化

城市商业银行要建立良好的内控文化,首先要建立内部控制管理理念。城市商业银行每项业务都是伴随着对风险的分析、评价、监控、转移、分解等处理方式展开的,需要通过内控管理来提高核心竞争力,这关系到城市商业银行的生存和发展。从公司决策层和管理层而言,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应利用其言行和态度来影响员工,强化职业道德,避免由于政策制定与实际业务执行的疏忽而鼓励或诱发不适当行为;从员工角度而言,全体员工都要有“内部控制”的理念。促使由决策层、执行层和监督保障层共同构建的风险内部管理体系充分发挥相互制衡作用。

城市商业银行要建立良好的内控文化,还要建立合理的内控管理激励约束机制,充分实现内控制度管理的多元化目标。作为制度建设者、执行者的人,是内控管理的基础,只有充分发挥人的能动性,才能激励其自觉实现内控管理目标。

四、结论

简述商业银行的职能范文4

一、中国古代的人本思想及其经济意义

在中国五千多年文明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孕育出璀璨夺目的古老文化,而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古代思想,不但根植其中,而且对历史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现仅就人本思想在现代商业银行中的具体运用予以简述。

(一)人本思想

关于中国古代的人本思想,首推孔子“爱人贵民”的人本思想,主张管理者要关心他人,对人民实行宽惠,要“博施于民而能济众”;孟子则主张德治,他认为“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由此可见,儒家的以人为本是建立在道德理想主义基础上的。而管仲的人本思想则是从治理国家的角度出发进行阐述的,他认为“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治则国固,本乱则国危。”

在现代管理学中,人本思想就是在企业中实行以人为本的管理,既要考虑企业效益,又要注意提高企业员工的满足度和认同感。要理解人、尊重人、关怀人,在管理中人性化的东西要多一些。

(二)人本思想的经济意义

将古代的人本思想引申到现代商业银行的管理中,仍然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也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要求。人本思想的经济属性是把人作为社会生产力的一个构成要素来看待,并加强对人的经营和管理。就银行来讲,不论是管理信贷业务,还是经营中间业务;不管是会计核算、成本控制、还是项目的论证、新产品的研发等,都离不开“人”这个要素。所以银行也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人本管理,树立企业为人,企业靠人的人本理念。

靠以人为本的管理获得成功的典范,在国际上有美国的花旗银行。它经历了两个世纪的潜心开拓,成为当今世界规模最大、声誉最响的全能金融集团。它十分注重对人才的培养与使用,不断创造出“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的亲情化企业氛围,让员工在花旗有成就感、家园感,实现员工与企业同步成长。在国内有招商银行,在建行之初即提出“人才立行、科技兴行、专家治行”,凭着“求才之心,爱才之德、容才之量、用才之胆”聚集人才,经过十几年的创业发展,在技术、经营、品牌、形象等方面都位居金融界的前列。

二、由人本思想所透视出的银行中存在的问题

(一)人才的评价机制存在很大问题

我国商业银行现阶段对人才的评价一是资历评价;二是学历评价。这样的评价机制造成的弊端有:一是在用人方面盲目追求高学历,从而加大了用人成本;其二是论资排辈现象严重,从而造成人才的流失和浪费。

(二)人员素质差,致使金融案件频发,经营风险增大

银行作为经营货币的特殊企业,其行业特点决定了员工必须要有良好的职业操守,形成较强的自我约束能力。现阶段,在银行内部特别是在基层行,由于岗位、部门和行际之间人员流动性差、交流少,致使管理人员不会经营,经营人员不善管理;懂前台操作的,不会后台保障等人员素质问题,更主要的是个别从业者品德素质差。近几年,特别是2005年年初以来,银行业金融案件中操作风险领域案件呈上升态势。2005年银行大案频频暴光,四家国有商业银行全被卷入。

(三)缺乏良好的考核激励机制

对于任何一个银行,激励是最好的也是最重要的制度。有一个良好的激励机制,才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花旗银行认为,只有优秀的“人”才能使企业取得更大的发展;同时,也只有不断发展的企业才能留住优秀的“人”;只有满意的员工才会把满意的心情带到工作中去,从而现实满意的绩效。美国席尔士公司曾做过一项调查后发现:员工满意度提高5%,会连带提升1.3%的顾客满意度,同时也因此提高0.5%的企业绩效。但目前多数银行缺乏适应不同层次需求特点的激励机制。

(四)整个银行业的企业文化建设较为落后

近年来,尽管中国银行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已有初步尝试,但从整个银行业的现状来看,却处于一种非常落后的状态。由于企业文化的普遍缺失,导致中国银行业权力腐败现象严重,不良贷款居高不下,人才外流现象突出,严重影响了中国银行业的综合竞争力和自身的健康持续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金融风险。因此,加强金融文化建设,已经成为中国银行业的当务之急。

(五)没有建立起科学的培训机制

培训不仅是让员工学习知识和技能,也是建立员工核心才干和企业持续发展能力的必经之路,是保持银行核心竞争力的手段。但目前大多数银行在培训的理念、培训的目标和培训的职能方面仍旧沿袭传统的培训观,还没有建立起科学的教育培训体系,使员工素质的提高受到一定的制约。2006年3月3日前美国花旗银行亚太区资产融资总部总裁夏保罗坐客金融会客厅时,中国记者问:中国银行最迫切的、需要做的是什么?答:人才、人才、人才,招聘人才,培训人才、重奖人才、重用人才,尤其是培训人才最重要。

三、人本思想赋予现代商业银行的人才竞争策略

古代以人为本思想折射出的人本理念,要求银行必须建立一种选人、用人、惠人、育人的良好机制。

(一)靠领导引领人

作为银行的领导者,一方面要以德服人,必须遵从“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的古训,不断锤炼自身人之俊、人之豪、人之杰的品德,只有“修身以道”,才能“取人以身”,最终实现“为政在人”。

提升我国银行的国际竞争力,需要培养和造就一支既具有世界眼光,又掌握现代商业银行理论与实务的复合型、国际化、高素质的银行家队伍。所以银行领导者既要学习了解国际银行业发展的前沿及趋势,学习先进的银行经营管理经验,掌握最新的资产负债管理技术和风险控制技术,把握新技术革命和产业发展的潮流;又要勇于实践,善于实践,把国外先进的银行经营管理的经验与中国的实际有机结合,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在实践中去创新业务,开拓业务。

(二)靠尊重选人用人

要以德选人,在有德之人中选拔有才之人,使其德才兼备,德智并举。儒家认为:“义者,宜也,尊贤为大”。只有“尊贤使能,俊杰在位”,才能使“天下之土,皆悦而原立于其朝矣”。想当初,正因为刘备敬重诸葛亮,不惜“三顾茅庐”,才会有后来“三足鼎立”的局面。

商业银行既要扩大选人用人的视野,多渠道引进高层次的人才,又要注重员工的个性化发展,为员工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为其个人发展提供舞台,充分挖潜员工的资质和潜能。

(三)靠机制激励人

孔子说“忠信重禄,所以劝士也”。花旗银行依靠激励机制,根据人不同层次的需求特点,采用现金激励和非现金激励的方式,来激发和挖掘其全部潜能并使其愉快地工作,打造出激情四射、全力以赴的员工队伍。招商银行正是以薪酬福利为核心的物质激励和以“绩效考核”为基础的事业激励、精神激励等,来激励招行人不断地走向更好。

(四)靠精神凝聚人

金融企业文化重视人的因素,通过倡导企业精神来引导员工树立理想和信念,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对企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创造出更多的物质财富,使金融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花旗银行靠以人为本,客户至上的企业文化在国际金融界创造出经久不衰的奇迹。

(五)靠培训提升人

培训可以进一步提高员工素质,丰富技能,为员工创造进一步发展的机会,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银行要坚持“企业与员工双赢”的培训理念,既要有结合员工自身职业生涯设计和工作需所进行的自我培训,又要有银行根据业务改革与发展需要为员工提供的高质量培训。通过建立科学的教育培训体系,把银行办成一个“学习型、创造型的组织”,使员工得到终身学习和持续培训,不断对其知识结构进行再造,以适应信息社会对知识更新的要求。

简述商业银行的职能范文5

    论文摘要:金融控股公司这种混业经营模式已经成为金融发展的大趋势。在我国现实经济生活中,各类金融控股公司在法律间隙中生存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出于脱法状态,蕴含着极大的风险,因而加强金融控股公司的立法及监督工作显得尤为迫切。本文简述了中国控股公司的立法状况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监管的立法构想,希望能够制订出一部适合我国国情的金融控股公司法,完善和健全我国的金融监管体系。 

 

一、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立法现状 

我国现行法律规定金融业总体上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管理”,不过修改后的《商业银行法》第43条规定了“但书”,即“商业银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不得从事信托投资和证券经营业务,不得向非自用不动产投资或者向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企业投资,但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这使得在银行业基础上组建和发展金融控股公司有了一定的法律空间。金融业界和理论界对于与国际金融业接轨,修改《证券法》、《保险法》等金融法中的相关限制,逐步发展金融业综合经营的呼声日益高涨,并且也有一些切实可行的立法与政策建议。此外,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2003年9月召开了第一次联席会议并签署了《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在金融监管方面分工合作的备忘录》(以下简称《备忘录》),该《备忘录》第8条规定:“对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应坚持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原则,对金融控股公司的集团公司依据其主要业务性质,归属相应的监管机构,对金融控股公司内相关机构、业务的监管,按照业务性质实施分业监管。”初步确立了对金融控股公司的主牵头监管制度。 

二、目前我国金融控股公司存在的问题和监管盲区 

1.我国金融法制构架中缺少了对金融控股公司的法律规范。目前,我国仍旧秉持传统的立法观念,按照“宜粗不宜细”、“成熟一个、制定一个”的原则开展立法活动。在金融控股公司监管的立法问题上,直接导致立法严重滞后,以至于在金融控股公司实践了数年之后,尚无金融控股公司立法的计划。 

2.我国现行金融法制中监管漏洞使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缺位且制度设计失灵。首先监管制度供给不足。根据对上一问题的分析,我国目前尚无对金融控股公司进行监管的专门法律制度。《备忘录》虽然规定了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原则,但仍存在《备忘录》不是法律,对金融控股公司没有强制力;对产业资本控股模式的金融控股公司监管规定不明确等问题。 

三、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立法之探讨 

1.立法模式 

我认为,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立法形式应当借鉴这种整体修法的先进立法技术制定一部单独的《金融控股公司法》。利用整体修法的立法技术在《金融控股公司法》整合和修改《公司法》、《商业银行法》、《证券法》中不符合金融控股公司发展所必需的条款,加入经营规则、监管制度等内容,从而形成内容完备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现代金融法律。 

2.从法律上明确金融控股公司的性质 

在我国,金融监管技术和手段并不发达,更应当将企业和银行分离,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性质,可参照美国《金融服务现代化法》的相关规定,其本质特征有二:首先,金融控股公司是纯粹控股公司。母公司不从事具体的金融业务,而专事整个集团的战略管理和风险控制,主持和协调各子公司的合作;其次,金融控股公司是以股权控制为纽带组建的金融集团,由于母公司没有具体业务,其全部资金可用于对子公司的控股上,因此其在资本运作方面具有较高效率。 

3.监管机构之选择 

目前学界有一个共识,就是应当由综合性监管机构对金融控股公司母公司进行全面监管,而且该综合性监管机构还应具有协调各专业监管机构的职能。但目前对综合性监管机构采取新设一个金融监督委员会,还是将综合性监管职责赋予中国人民银行仍有争议。我赞成采取将综合性监管职责赋予中国人民银行的做法比较可取。因为,“一行三会”是我国当前金融监管机构设置的客观现实,赋予央行综合监管职能适应我国当前的金融监管形势,也避免了新设金融监管机构所带的未知影响。 

4.经营规范之构建 

总的来说,对于我国《金融控股公司法》的制定,其中亦至少包含以下几方面的经营规则: 

(1)转投资的限制。金融控股公司是以投资、控制及管理金融相关事业为目的的,一般而言,其转投资的对象只能以金融相关事业为限,从而保证金融控股公司以经营相关业务为主,以防止其跨业于实业部门。 

(2)资本充足性要求。资本是金融机构赖以从事一切业务的基础,也是应付意外事件的缓冲器。我国金融行业的资本充足率不高,在资金实力不足的情况下成立金融控股公司会把已经很脆弱的银行风险扩散到整个集团,危险整个金融体系的安危,因此,在我国《金融控股公司法》中有必要根据巴塞尔协议制定对金融控股公司资本充足性的基本要求,以适用于银行和控股公司的并表资产状况。 

(3)内部防火墙的制度安排。借鉴国际上的成功经验,在我国《金融控股公司》中制定相应的内部监管“防火墙”条款,如设置资金、业务和规模的“防火墙”,设立信息安全的“防火墙”,设置市场化管理的防火墙。 

(4)子公司的救援机制。由于金融控股公司与其子公司在财务上应视为一体,所以金融控股公司应当成为其子公司的力量源泉,当其子公司财务发生困难时立法应当规定集团公司有救援的责任,以免金融子公司倒闭而造成金融市场的不安。 

 

参考文献: 

[1]黎四奇:《金融企业集团法律监管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7月第一版. 

[2]西:《尽快制定金融控股公司法》,中国金融,2008年第七期. 

[3]王文宇:《控股公司与金融控股公司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简述商业银行的职能范文6

关键词:我国;货币发行制度;看法

一、货币发行制度简述

发行货币是一国中央银行最基本的业务,也是中央银行履行其职能的基础。在信用货币制度下,为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维持币值稳定,就必须在一定的原则下建立合理的货币发行制度。

在现代信用货币制度下,由于各国的制度以及经济结构不同,各国货币发行的准备也各有差异,一般包括现金准备和证券准备两大类。

现金准备包括黄金、外汇等具有极强流动性的资产准备;证券准备包括短期商业票据准备、短期国库券等在金融市场上流通的有价证券准备。

两种发行准备各有利弊。现金准备使得货币存在现实的价值基础,有利于币值稳定,但却不利于央行根据经济的客观发展需要进行弹性调节;证券准备有利于根据经济需要进行弹性调节,但控制与管理起来比较困难,并且对金融市场的要求比较高。

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货币发行制度

1.日本的货币发行制度。日本的货币发行实行现金准备弹性比例发行制。发行的准备是外汇、金银、银行承兑票据等其他票据。

2.美国的货币发行制度。20世纪80年代以前,美国实行现金准备弹性比例发行制。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黄金非货币化,改为证券准备限额发行制。

3.香港的货币发行制度。香港特别行政区实行与美元挂钩的联系汇率制,以美元作为货币发行的保证。

三、我国的货币发行制度

我国的货币发行制度有别于世界上其他国家――无现金、无证券担保,而是坚持集中发行、经济发行和计划发行的原则,按照货币流通规律的要求,适应商品流通的需要,高度统一地独立发行,货币的稳定性建立在商品物资的基础上,发行是通过各级发行库和业务库之间的调拨往来而实现的。

我国始终坚持严格控制货币发行量。长期以来,我国的货币发行管理和货币发行量一直是由国务院直接控制的。每年,中国人民银行作货币发行计划上报国务院,任何部门和单位都无权对市场增加货币发行,经国务院审核批准后执行。之所以如此严格,因为发行货币是向社会、市场投放购买力,货币投放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到市场上商品的供应量以及物价、通货的稳定。

近些年来,有人认为,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无论是经济体制还是发展水平都与过去有着明显的不同,因此我国过去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实行的货币发行管理制度,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他们主张学习西方发达国家做法,采用资本主义国家管理货币流通的制度,将直接控制货币发行量改为控制货币供应量。但是,经笔者分析,这种办法不符合我国实际情况。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其货币发行政策及中国人民银行与商业银行间的关系与资本主义国家有着根本性的不同。因而,绝对不能照搬资本主义国家的货币管理制度。采取以证券或现金作为担保发行货币,既不符合我国实际,也不利于通货的稳定。我国的货币发行实行的是经济发行政策。中国人民银行的资产中是发放的各种贷款及储备的外汇,而无国家债券。也就是说,我国货币发行准备金是所发放的各种贷款和外汇储蓄金,当市场货币多时,及时收回贷款以回笼货币;反之,市场货币不足时,增加贷款以增加货币投放。

四、结束语

因此,我国应当结合自身经济体制的特点,制定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切实可行的货币发行制度,而不仅仅是照搬发达国家的制度。

参考文献:

[1]童适平.中央银行学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2]曾琪.香港联系汇率制度利弊浅析[J].时代经贸,2008,(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