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

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范文1

摘要:首先介绍了商业银行公司机构业务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所存在问题的改进对策。

关键词:商业银行 公司机构业务 问题 改进对策

一、商业银行公司机构业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部分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客户流动性不足,自偿性较弱,贷款面临风险隐患

据对某商业银行的调查,截至2014年6月末,该行有政府融资平台贷款近二十户,贷款余额合计为二十多亿元。

1.某市某滨海开发投资有限公司

该公司注册资本2亿元,由某省某市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出资组建,经营范围为项目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等。截至2014年6月末,该公司在某商业银行的贷款余额为数亿元,其中:少部分以足额定期存单质押,大部分以土地使用权抵押。贷款用于某新区滨海六路工程。调查发现,授信项目为市政工程,自身不产生经济效益,款来源为项目建成后道路两侧商业用地使用权拍卖款。但受国内经济发展速度下行影响,国家对房地产市场调控力度及货币政策未见明显的放松迹象,各地的基本建设及房地产开发等对土地的需求趋缓,固定资产投资放缓,土地交易市场观望情绪严重,还款来源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2.某市某区城中村开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该公司成立于2013年9月,注册资金为1亿元,由某市某区城中村改造办公室出资绝大部分,某市某区城市建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出资一小部分共同组成。经营范围为城中村改造项目的投资开发等。截至2014年6月末,该公司在某商业银行的贷款余额近两亿元,以某区可供出让的土地使用权抵押,抵押率不高于70%。此笔贷款两次上会,2014年3月初,由于贷审会委员认为此项目还款来源不充分,暂缓表决。2014年3月中再次上会。相关支行提供了可供出让的近百亩土地的书面材料,并由某市国土资源局某分局出具了情况说明,表决通过。存在的问题:一是该项目尚处拆迁安置签约阶段,后期面临的不确定因素较多,存在时间跨度长,拆迁延期风险等;二是目前房地产市场价格下行趋势明显,影响土地市场和本项目土地的出让时间、出让价格,还款来源存在一定不确定性。

3.某县某古镇旅游发展有限公司

该公司注册资本3,100万元,由某县某镇资产经营管理公司和某县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共同出资成立。截至2014年6月末,该公司贷款余额为一千多万元,由某县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提供保证担保。某商业银行于2009年11月给予该公司数千万元项目贷款额度,主要用于某县某古镇新农村建设项目。目前项目已基本完工,且已开始对外营业,公司的主营收入主要来自门票、房租、广告三大方面,门票收入是企业主要收入来源。另当地政府每年会给予该公司一定金额的财政补贴。但是因该项目的规模大,每年的总成本费用高,每年公司的经营收入与总成本基本持平,且古镇房屋拆建项目占用了企业资金,导致企业资金紧张,流动性不足。

(二)国内保理业务

2013年以来,某商业银行为客户办理国内保理融资业务十多笔,均为有隐蔽型追索权保理业务,融资金额合计数千万元人民币。截至调查日,融资余额为一千多万元人民币,未发现明显违反政策规定或重大信用风险隐患的问题。

(三)国际业务表外贸易融资业务

据对某商业银行的调查,2012年以来,其累计办理此项业务的情况如下:

开立转口贸易信用证,其笔数、金额、截至调查日的余额分别为1,110笔、1,347,918万元、109,552万元;含保票通的进口保付类,其笔数、金额、截至调查日的余额分别为89笔、462,939万元、24,932万元;出口风险参与,其笔数、金额、截至调查日的余额分别为211笔、911,391万元、71,464万元;国内信用证项下假远期同业偿付,其笔数、金额、截至调查日的余额分别为186笔、243,950万元、6,240万元;福费廷转卖,其笔数、金额、截至调查日的余额分别为502笔、510,534万元、93,027万元;国内信用证项下卖方风险参与,其笔数、金额分别为80笔、196,366万元;国内信用证项下卖方福费廷转卖,其笔数、金额、截至调查日的余额分别为74笔、86,879万元、30,448万元;三方四方协议(外币),其笔数、金额分别为11笔、4,166万元;融资性担保,其笔数、金额、截至调查日的余额分别为69笔、346,431万元、37,384万元;进口代付,其笔数、金额、截至调查日的余额分别为887笔、1,477,051万元、24,427万元。

某商业银行在以转口贸易为基础的国际业务处理及进口保票通和国内证偿付等方面存在风险隐患。

1.以保票通、假远期国内信用证偿付等表外业务名义变相办理代付业务,存在政策性风险

2013年以来,某商业银行陆续开展国际进口保票通业务以及假远期国内信用证偿付等表外业务以满足企业融资需求。具体操作模式分别为:商业银行在受理进口商保票通业务申请的同时,授权海外分行向出口商即期付款,到期后由进口商向境外机构还本付息;在为境内客户开立假远期国内信用证后叙做偿付业务,由境内同业代为即期付款,到期后由开证申请人还本付息。

调查发现,上述业务实质与进口代付、国内证代付雷同,按照监管规定应纳入表内核算,某商业银行上述做法存在一定政策性风险。具体表现为:

(1)某商业银行协助客户主动联系境外付款行或偿付行,并对境外付款行、偿付行承担到期无条件付款的担保责任,付款范围包括本金、利息以及迟付罚息,与代付业务相同。

(2)保票通、偿付业务的融资到期还款主体与代付业务相同,均为买方申请人,即融资同属买方信贷,且融资成本由买方申请人承担,与受益人无关。

2.转口贸易交易背景真实性核实手段受限,叙做单证、担保及融资业务潜藏信用和政策性风险

某商业银行单证、担保、融Y等多项业务中,以转口贸易为基础的业务占比较高,且企业贸易模式存在同质性。即国内企业与境外上游卖家签订协议,以远期信用证结算方式采购商品;同时与境外下游买家签订协议,以即期汇款方式收取货款,某商业银行在贸易链多个环节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调查发现,某商业银行开立转口信用证后对下游收汇资金控制不到位,且存在针对同一贸易链发放多头融资扩大风险敞口的现象,授信业务存在资金风险;多笔业务贸易参与方之间存在关联关系,交易背景真实性存疑;个别企业利用结构性存款和保函、风参等表外融资业务进行套利,政策性风险显现。具体表现如下:

(1)部分企业利用进口保付、风险参与等业务进行套利。多家企业以完全现金保证方式叙做转口贸易项下的保票通或出口风险参与业务,获取低息境外融资资金的同时,将保证金配套转做结构性存款,借此赚取无风险利差。由于企业转口贸易背景的真实性难以核实,上述业务实质存在一定的政策性风险。

(2)同一转口贸易链上企业之间、多家境内转口贸易中间商之间存在关联关系。境外上下游企业间直接发生资金往来,资金流向异常;个别贸易链上境内、境外企业实际控制人相同;多家境内中间商经营地址相邻,且出资人、联系人相同,企业之间存在关联关系。

(3)对先收后支信用证收汇款的控制不严。下游买家付款后资金即被转出,失去监控。如某市某物产有限公司2013年以来在某商业银行开立转口贸易信用证几十笔,开证金额一亿美元以上,授信条件为5%保证金及母公司担保。调查发现,下游买方回款入账后立即通过同城交换方式将资金转入他行同名账户,付款资金流出,某商业银行失去监控。再就是下游转售合同或商业发票中汇款账号未指定至某商业银行。个别先收后支转口贸易下游转售合同中仅简单约定以汇款方式支付,合同、发票内容均未指定汇款路径及账号,存在收支业务分属两家不同银行的情况,不利于信用证收款付汇。

(4)转口贸易背景真实性核实手段受限。个别交易发货地与交货地均为境外仓库,仅通过仓单背书确认交割,货物实际流转路径难以核实;交易模式不合理,上游卖方集中度较高,多家境内中间商均向同一境外供应商购入大宗商品,且采购内容不相同;个别交易单据非正本复印件,个别业务档案中留存的海运提单或仓单为传真件而非正本复印件,单据真实归属存疑;提单信息与合同信息不一致,多笔转口贸易海运提单发货人、收货人/通知人并非合同主体,多票货物运输抵运港与合同约定情况不符;个别业务以非货权凭证交单,作为开证行难以掌握商品实物,业务风险加大;单据留存不全,个别业务缺少转口收汇水单,资金流不完整;买卖合同条款简单,转口差价不合理,多数合同对货物品质、产地、保险等内容无明确约定或约定简单,中间商卖出价较买入价的价差比例不足0.1%,甚至出现价格倒挂现象,与正常交易特征不相符。

(5)同一客户就相同交易流程多头融资,扩大风险敞口。2014年8月初,某市某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以转口贸易与某商业银行开展业务合作,基础贸易背景为:某国贸向国外某公司采购丙酮,并转卖给某国际(香港)有限公司,上游交易以远期信用证方式付款,下游交易以延期汇款方式收款。企业以此上游交易向某商业银行申请免保证金开立进口信用证二百多万美元,同时以下游交易向某商业银行申请叙做出口发票融资近二百万美元,由于企业下游收款应当用于上游付款,因此出口发票融资还款来源存在悬空可能。某商业银行为同一客户相同交易流程叙做多笔融资交易的做法易造成风险叠加并扩大敞口。

二、进一步改进商业银行公司机构业务的对策

(一)总体方案

1.商业银行应审视项目公益性质和还款来源等要素,特别是关注第一还款来源的可靠性,在较长贷款周期内,加大贷后查访力度,及时预警风险。

2.商业银行应严格按照总行及监管机构要求开展业务创新,防范政策性风险。

3.商业银行应按照外管规定尽职进行转口业务背景核实工作,多角度、全方面控制风险,同时要求客户增强外部风险缓释手段,在控制信用风险的同时规避政策性风险。

(二)具体对策

1.根据地方性政府债务清理处置工作结果,对未纳入地方性政府债务的平台授信客户择时进行一次全面的风险排查,评估授信资产质量状况。将通过客户准入、单据审核和事后监控措施来严格保证贸易背景真实性后办理业务,防范合规性风险。

2.鉴于当前的经济形势变化和政府融资平台类客户授信项目特点,商业银行在调查和评审方面将更为注重和突出分析公司或项目的第一还款来源,并优选项目授信和方案;存量贷款则在日常工作中(存续期内)加强项目进度、抵押土地价值和还款来源的跟踪和查访力度,动态评估,发现风险预警,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3.转口贸易由于两头在外特点,贸易背景真实性核实难度大。在后续涉转口贸易结算和融资业务中,商业银行将进一步加大管理力度,从客户准入、单据要求和事后监控等方面着手,进一步提升转口贸易结算和融资的合规性,防范业务风险。

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范文2

投资银行的历史就是工业化发展的历史,这在美国和欧洲的一些西方主要工业化国家尤其如此。在美国,1933年前,商业银行也参与证券承销业务,但投资银行从不开展储蓄业务。1865年美国南北战争结束前,商业银行业务范围主要是地方性的商业往来,通过发放短期贷款,支持地方商业发展。但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全国性的铁路、公路和能源等大项目开始出现,小的商业银行无法满足需要,投资银行随之产生。投资银行通过发行证券筹集项目资金的方式创造资本市场,成为影响经济长期增长的主要因素。

投资银行最初的主要业务是债券发行,债券是公司而不是投资银行的债务,公司保证在未来一定期限内给投资者固定回报,而股票则是公司权益的一部分。在公司破产时,债券持有人有比股票持有人优先的偿还权。股票持有人可以通过投票权参与公司管理。美国很多大型项目是通过债券融资,而不是股票。实际上,在南北战争时,北方军就通过投资银行出售美国国债融资以支持军费支出。

投资银行的历史同时也是金融界一些著名人士的历史。J.P.摩根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通过对铁路和公用设施的融资建立其金融帝国──J.P.摩根银行。摩根银行当时是一个商业银行,但同时也参与证券发行。1885年,Goldman Sachs先生成为第一个为小公司发行商业票据的投资银行家,他是著名的投资银行高盛公司的创始人。上世纪末,许多欧洲银行通过高盛向美国公司投资。1850年莱曼兄弟公司建立,后来也逐渐发展成为著名的投资银行。高盛通过给美国著名的烟草公司──美国雪茄公司和当时最大的零售商店西尔斯百货发行股票,确立了其声望。

1929年10月,华尔街股市暴跌,人们第一次意识到商业银行投机活动对股票市场的影响。商业银行当时将自有资金投入证券市场,同时利用各种方法促使其客户认购其承销的证券。为防止商业银行活动影响资本市场,美国在1933年和1934年通过一系列立法,从根本上改变了美国金融业的面貌。1933年通过格拉斯─斯蒂格尔法,要求银行在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业务之间作出选择,商业银行只能进行存款、信贷业务,投资银行只能进行证券承销。这就在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间设立了一条不可逾越的长城。1933年通过的证券法和1934年通过的证券交易法,确实为美国政府对市场经纪和投资银行进行管理和监督奠定了法律基础。投资银行业发展进入了完全不同的阶段。

J.P.摩根银行一些从事证券承销业务的专业人员因此离开摩根,并创立了专门的投资银行即摩根士丹利。波士顿当时最大的银行──第一波士顿国民银行也作出了同样的选择,投资银行第一波士顿随之产生。

战后经济扩张时期的50年代以及其后的60年代,投资银行得到长足的发展和繁荣。60年代前,资本市场投资主体主要是个人投资者,60年代后,市场兴起并发展了机构投资者,诸如互惠基金、保险公司和大的退休基金等。在这一时期由于需要更多的自有资本支持其运作,投资银行纷纷上市发行自己的股票融资。

为了使发行者和投资者得到最大回报,投资银行设计了很多新的投资工具,新的金融工具和新科技的结合使得投资银行的业务进入了一个新的繁荣时期。60年代,欧洲出现并迅速发展了欧洲美元市场。70年代,全球通胀率上升,大大改变了投资银行的业务范围。原本应用于农业领域的期货、期权开始作为新工具用于金融领域。科技的发展、信息的迅速传播以及金融工程的发展,使得新的金融产品不断出现,金融创新成为70年代华尔街的主旋律。

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范文3

城市商业银行是

二、城市商业银行现状存在的问题

1.市场细分不够,没有形成较为鲜明的市场定位。一些商业银行市场定位还只是流于形式,没有形成自己稳定的客户群体,对潜在的客户也缺少研究.致使目前许多业务还处于粗放经营阶段。

2.业务创新带盲目性, 金融 产品存在趋同现象。由于对市场缺乏 科学 的预测、详细的成本与效益分析,业务创新具有盲目市场跟进色彩,新产品有的不能很好满足客户需求,有的由于无规模不能带来效益,造成业务创新产品缺乏生命力。

3.经营管理理念落后,特色服务不突出。虽然目前各家市场商业银行广泛强调提高服务质量。但是服务的概念比较陕隘,有的只限于改进窗口服务、厅堂服务等,经营理念还比较落后,以客户为中心的思想不能贯彻到产品、管理、服务、人员等各个方面。

4.信息技术落后,制约了产品开发和对客户的服务水平。先进的信息技术是商业银行有效实施经营管理策略的保障绝大多数城市商业银行由于资金实力不强、技术基础薄弱等原因,对科技投入不够,信息技术相对于其他商业银行来讲显得落后。

5.银行之间合作不够,合作的深度和广度还需要加强。目前城市商业银行每年举行的一次 论坛 ,主要目的还是沟通和交流,对彼此间的业务合作探索不够,主要业务合作还只限于异地结算等方面,其他一些业务领域基本上还没有涉及。

三、城市商业银行的 发展 策略

1.加强内控机制改革。城市商业银行应吸收中外银行的先进管理经验来强化自身的内部管理。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有助于形成对经营者的产权约束,有助于城市商业银行建立以“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特征的 现代 企业 制度,有助于城市商业银行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与自我约束的市场主体。同时,城市商业银行应积极地引进人才,加大业务创新力度。

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范文4

首先,在20世纪30年代以前,美国的金融机构基本上都是混合经营,没有严格的业务范围的划分,金融机构的种类也比较少,服务品种也不丰富。作为金融机构的主要代表-银行几乎承揽了社会上需要的全部金融服务品种。银行从传统的吸收存款,发放贷款业务中解脱出来,开发了中间业务,但是这些业务还远没有形成规模效益,尚处于起步阶段。

随后,30年代一场由金融危机引发的世界性经济危机之后,美国的银行体制几乎崩溃。为了挽救危机中的银行体系,美国于1933年颁布了《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因为他们将危机的诞生主要归因于银行发展的多项综合业务加剧了银行体系的风险,从而为整个金融业与经济发展埋下了隐患。鉴于此而颁布的银行法便主要着眼于银行业与其他金融业分业经营以降低风险。其内容主要有以下三个部分:第一,该法案规定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是吸收存款,投资银行的主要业务是承销和发行证券,二者必须实行严格的分业经营。严厉禁止交叉业务和跨业经营。其二,该法案对银行支付活期存款利率进行了限制。最初规定对活期存款不支付利息,即零利率,后来提高了利率上限,允许支付少量利息。这主要是为了降低银行的支付危机。其三,该法案规定政府对银行存款给予保险,并据此成立了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以及实行最后贷款人制度,这一切都是为了保障储户利益,同时提高银行的信用水平。

在《格拉斯-斯蒂格尔法》的严格限制下,美国金融业在分业状态下迅速发展着。这时候,以前从属于银行的一些金融机构开始独立发展并逐步成熟起来,并有了自己独立的业务经营范围与经营管理模式。在此过程中,金融业逐步形成了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四大支柱。但是进入60年代以后,逐步出现各种金融机构的金融业务范围的交叉,严格的业务划分被逐步打破,,经济学家及政府都开始考虑关于《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是否真的有利于金融业的安全发展问题。经过长久的争议与探讨,1999年12月,美国终于废除了《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并新颁布了《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从而为金融业的合业经营扫除了法律上的障碍。

二、业经营的产生原因及利弊分析。

前已述及,金融业自诞生以来,其业务范围及机构设置并没有自动的划分开来。最初几年主要都是由银行为了满足社会发展对多样化金融产品的需求而在其本身业务(存款与放款业务)之外新开发的金融服务产品。但是在30年代全球经济危机以后,美国率先立法,限制银行(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证券公司)的业务融合,要求分业经营,随后,许多别的国家纷纷效仿,这主要是基于以下考虑:

首先,分业经营能够使各金融机构更加专注于自己所擅长的优势业务,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避免盲目开发新产品,新服务,这样可以降低金融机构(当时主要是银行)的风险并使其收益更加稳定和有保障。其次,分业经营也更有利于政府的监管。实施严格的业务划分,各金融机构的业务都相对单一化,简单化,这样就更有利于政府根据不同金融机构的特点,实施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并使其经营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范文5

关键词:商业银行中间业务

一、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现状

随着我国金融业的全面开放,国有商业银行所面临经济和金融挑战愈趋严峻,经济全球化和金融混业化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和金融的发展潮流。国有商业银行若想在竞争中站稳脚跟,必须从传统的资产、负债业务为主要经营渠道的模式调整到以中间业务为重点的发展方向上来。目前,中间业务在银行业中越来越占据重要的地位,中间业务是银行业发展的大趋势。由于我国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起步较晚,发展滞后,尤其是企业债券市场。目前企业融资中的80%来自间接融资,直接融资比重较小。这种情况使得企业融资主要依靠商业银行,银行的贷款客户源源不断,贷款业务利润成为银行的主要盈利途径。随着我国资本货币市场的迅猛发展,企业融资渠道不断拓宽,间接融资比重缩小,银行贷款业务势必受到冲击,转向中间业务经营,这是商业银行难以回避的现实问题。

二、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开展中的突出问题

1.对中间业务的发展存在经营理念上的偏差。受体制、观念、思维方式和实践经验的制约,我国商业银行均以存贷款业务为主营业务,对国际银行业中间业务快速发展的趋势认识不足;对利率市场化步伐加快和金融市场全面开放后面临的生存和发展压力认识不足,对中间业务的手续费收入可以大大提高商业银行利润总水平没有给予高度重视,影响了中间业务的发展。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将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作为经营的重心,虽然也办理中间业务,但认为那是“副业”,办理的目的只为资产负债业务服务,而不是为增加收入。

2.金融创新应用不足。金融创新是摆脱目前经营困境、拓展生存空间的必经之途,而我国商业银行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急需进行创新,但我国商业银行的内外机制制约了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业务创新。最直接的表现形式就是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金融创新不足的问题。我国商业银行前几年中间业务创新情况有以下三个特点:中间业务创新仍以传统的结算业务为主,新兴业务创新相对滞后;理财及投资银行、保险公司相关的业务刚刚起步,虽然有所发展,业务规模、收益水平、制度创新尚处在低级阶段,结构也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中间业务的业务范围狭窄,品种单调,缺乏特色,层次较低。中间业务主要集中在日常操作简单的结算和类等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上。而各类担保、贷款或投资承诺、外汇买卖与投资等新兴的中间业务发展缓慢,有些甚至还没有正式开发和推广。

3.低水平的同质化竞争。有关中间业务的管理和会计制度不健全,且大多数中间业务品种层次较低,导致各家银行都可以开办,并且通过争揽存款获得的间接收益比较大,于是各银行纷纷降低收费标准抢占市场,展开恶性竞争。从监管的角度分析,由于中间业务属于新兴业务,有关收费等相关的管理规定跟进不及时,商业银行缺乏明确的收费依据,导致各商业银行为争夺中间业务而不收费或少收费。

三、发展中间业务的策略选择

1.切实转变经营理念,提高认识。正确认识传统业务与中间业务的关系,以传统业务优势带动中间业务的发展,反过来通过中间业务的发展壮大来支撑和促进传统业务的巩固与发展。要从战略高度,把中间业务作为银行的一项主要业务高度重视,要像抓存款、贷款一样来抓好。随着外资银行的进入和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深入,我国商业银行依靠传统的资产负债业务获利的压力越来越大,这促使商业银行不得不转变观念,把培植开发中间业务作为商业银行未来获利重点。因此必须从中间业务的产品开发和创新上下功夫,各商业银行必须以满足客户多元化需求为原则,加大对金融产品的研发力度,开发创新出适合不同类型企业、居民要求的中间业务新品种。商业银行在选择中间业务目标市场时应该采取差异化策略,要充分注重客户需求的差异性,并按不同的消费群进行市场细分,提供客户真正需要的金融产品。

2.加强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创新。外资银行与中资银行的业务竞争主要表现在外汇业务、人民币业务、网上支付业务和信用卡业务上。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优势的情况下,而我国发达地区或中等发达地区的经济比较发达,对于中间业务的需求要求较高。根据财富增长理论,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势必进行业务创新。发展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业务创新,应重点从传统业务功能、组合创新等方面着手。加快结算业务的功能创新。随着现代商业银行新兴业务的发展,结算业务的功能也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既在国家金融和企业行业政策许可的情况下,全面发挥自身的设备、网络、人才、信息、技术等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提供综合性的资金清算和资金转移的有偿服务。以电子银行为依托加速结算业务的电子化进程。

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范文6

关键词:商业银行;经营管理;风险;建议

1.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风险现状分析

商业银行面临的经济金融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以我国商业银行为例,面临着内外交困的局面。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金融经济对外开放的程度不断深化,与全球经济日渐融为一体;还有市场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影响金融商品价格的不确定因素日渐增多,商业银行面临的外部竞争也更加激烈。利率价格和股票市场等诸多不确定因素都会给银行业务造成损失。还有内部环境在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在股权结构,产品种类、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等都显现了新的问题。面对如此复杂的环境,我国银行业需要高度重视当前的风险现状。

1.1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遇到的风险种类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包括存款业务和贷款业务两大类。存款业务是其基础业务,为其他业务提供资金来源。而贷款业务是主要业务,是盈利的主要来源。此外商业银行还一定的金融业务。所以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最大风险就是市场的不确定性带来的。利率的不稳定时常会导致银行的收益下降;国际市场上货币兑换比例的变动,汇率变动幅度太大,资产贬值和通货膨胀等情况就会发生,间接的导致了银行的收益下降,进而引发严重的社会经济问题。还有,社会信用状况的下降,不良贷款率高,信贷资产质量不高,债务人违约的情况频发,为银行的风险带来了更多的不可控因素。

除了上述提到的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两大类之外,还存在着操作风险、声誉风险、合规风险、战略风险和流动性风险。这些风险的存在都是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挑战,要求商业银行对管理手段和体制等做出改革来应对这些风险。银行业本身就是一个充满风险的行业,我们无法消除风险,但是应对风险的必要措施还是要有的。

1.2商业银行风险形成的原因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银行为了实现业务目标,忽视了风险管理的重要性。由于贷款业务在我国银行营业中占有的地位不可小觑,因此把利润增长点放在贷款业务上的这一做法,使得贷款质量不高、贷款标准降低。其次银行内部风险管理人才的基础薄弱问题也是风险经营问题处理不得当的主要原因,由于风险管理人员的洞察力、判断力不够,缺乏风险管理的专业知识和实际的应变能力,所以没有形成专业化的风险人才队伍。最后,没有建立起完善的风险控制机制,对风险资产的预先防范和应急处理控制的不够,各风险管理部门的管理比较分散,缺乏统一的协调和交流。内部管理机制对风险责任的划分不够明确,对内部法规的执行能力比较弱。奖惩机制对于处罚和奖励的实施力度相对宽松,达不到激励或者惩罚的目的。

2如何应对商业银行经营中的风险

针对商业银行经营中管理中的风险现状及原因,我们尝试着用对症下药的方式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

2.1提高银行工作者的风险管理意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因此风险管理意识对一个公司的存在和发展尤为重要。商业银行还未能在经营全过程以及全体员工中普及风险管理的知识,必须加强银行工作者的风险意识,才不会把银行的管理推向失败的深渊。银行必须在发展过程中加强对员工的风险教育,树立风险理念,落实风险建设,培养工作人员对风险的敏锐程度。在有些员工看来风险的防范只是相关部门的责任,殊不知这是和每个人切实相关的。只有提高了风险管理的水平,能够合理的防范并充分利用风险,才能在保全资产的基础上获得长足的发展。所以银行的企业文化必须加入风险管理的内容,还要建立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和激励机制,用必要的约束和奖励措施来调动员工学习风险管理知识,参与风险管理工作的积极性。

2.2建立健全完善的风险管理控制体系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管理现状存在的最大的缺陷就是分散,因此在风险发生时再采取相关措施时就显得有些被动。健全风险管理体系是提高银行防范风险能力的主要措施,因为机制就是规则,是约束,是一个组织乃至企业存在的一个架构。要想在机制管理上提高商业银行经营中的风险管理能力就需要完善信息交流系统,加快银行内部的信息加工和传递,提高银行决策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全面的监控,不仅能监控风险的发生,还能监控银行从业人员的工作行为,避免因人为失误导致的风险的发生;完善预警防范机制,有效的识别潜在的风险,并且做出恰当的措施应对;最后整体上建立一份严密的体系,把信息交流,监控体系,预警防范机制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在股权结构,行政管理和业务流程等方面不断进行改革创新,提高商业银行的管理水平。

2.3重视人才技能的提高,加强对风险人才的培训

由于风险管理人才专业知识的缺乏,操作风险问题时有发生。但是市场分工在不断细化,商业银行也该据此培养一批既有专业知识又具备职业素质的的风险管理人才,减少操作风险的发生和损害银行利益的行为。目前银行也存在的很大的一个隐患就是:工作人员的不能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对待工作缺乏正确的认识,利用职务之便,侵吞公款,做出有损客户和银行利益的违法行为。还有人工作时疏忽大意,在银行这个要求严谨又充满风险的行业中,一个小数点的失误就会带来巨大的损失,更何况一个小错误了。认真工作,减少失误,才是一个具有专业素质的银行工作人员的应该在工作中始终牢固树立的思想。

2.3不断进行金融业务的创新,规范信贷流程

面对现代金融环境的变化,我们需要创新商业银行的业务发展,为商业银行创造多渠道的利润来源。尤其是在发展最薄弱的中间业务环节,改变原来对中间业务的看法,适当提高中间业务在银行发展中的比率。让银行在保险、证券和理财等其他金融产品方面创造更大的效益。利润来源的多元化,让银行摆脱了对某一种金融产品的依赖,使银行在面对风险的时候有更多的选择。银行内部应该建立起来严格的信用管理体系,对具有不良信用记录的人制定相关的方案和措施。还有银行在进行放贷的时候,应适当提高贷款标准,加强对贷款的个人和企业的的评估和审核,确定他们是否具有偿还能力,对不符合审查条件的借款单位和个人,坚决不能予以放贷,尽可能减少呆帐坏账情况的发生,减少信贷风险的发生,提高商业银行经营中的风险管理水平。

综上所述,风险管理对于商业银行经营发展的重要性,对于如何提高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不仅需要银行内部投入相关的资源,制定一定的措施。最重要的是在研究自身特点的基础上,吸收借鉴国内外一切成功的经验,在失败的案例中汲取教训。金融体制的改革是一项系统而长期的工作,要切是做好这项工作,提高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的防范风险能力,为商业银行和我国经济的发展创造一个有利的发展环境。

参考文献:

[1]曹绪凯.我国商业银行加强风险管理路径探究.华章,2012.

[2]彭婕.浅议风险管理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的作用.农村金融研究.

2011(04).

[3]庞雯霞.试论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金融研究.20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