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参加培训研讨发言材料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参加培训研讨发言材料范文1
自治区党委老干部局副局长郝兰树、延安干部培训学院院长黑树林出席了开班式和结业式。全区各盟市及所辖旗县(市、区)委老干部局长参加培训。
郝兰树同志在开班式上强调,各级老干部工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要树立“三种意识”:一是要树立危机意识,进一步增强学习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要有本领不足、本领恐慌、本领落后的危机感,充分认识加强学习的极端重要性,不断增强学习的紧迫感和责任感,重视学习、善于学习、坚持学习,以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老干部工作的需要。二是要树立学习意识,创建学习型机关、争做学习型干部。要大兴学习之风,深入推进学习型机关建设,坚持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离退休干部学习,自觉做认真学习实践的表率。三是要树立问题意识,着力破解老干部工作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要坚持问题导向,增强责任担当,着力解决老干部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积极推动老干部工作转型发展、科学发展。
本次培训的主要内容分为三部分:一是业务学习,包括老干部工作历史沿革介绍、老干部生活待遇政策讲解等;二是工作交流,包括老干部局长谈老干部工作、与延安市委老干部局现场交流等;三是党性教育,包括到红色教育基地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听取延安精神专题讲座等。培训期间共举办了3场专题讲座、7场互动教学、1次研讨交流和1次现场交流。
参加培训研讨发言材料范文2
20xx学年小学校本培训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发挥校本培训的功能和优势,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努力营造教师终身教育和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格局。通过培训使我校教师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素养得到进一步提高,深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知识层次。面向全体教师,以师德为首,以理念培训、业务培训、信息技术培训为重点的思想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工作。
二、工作目标
通过培训使教师进一步提高师德修养,掌握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充实文化知识和学科知识,增强教科研能力,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任职能力。
三、培训内容与方法
本期培训主要采用专题讲座、自学自练、观看录像、研讨交流的方法进行。
师德培训。以《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法律、法规为依据,本着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在校内广泛开展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积极组织教师参加职业道德和心理健康培训,强化教师自身修养,坚持依法施教、依法办学。
2.专题讲座内容为:追寻名师成长的足迹,重在引导教师树立理想,苦练内功,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做有思想的教师。引导教师拓宽视野,厚实知识背景。
3.每位教师认真读一本教学专著或教学杂志,完成xx字左右的学习笔记,同时加紧对所任学科的专业知识学习,争取在教师专业技术测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4.分学科组进行各学科的教材解读,主要将小学阶段教材内容分类梳理,分类讲解,重在引导教师掌握各类内容在各个年级教学时的度。
5.观看录像主要观看名师的课堂教学录像,并做到在观看之后研讨交流,进行课堂教学点评。
四、培训组织与实施加强领导,建立组织
学校领导要正确认识校本培训的作用,向教师大力宣传校本培训的积极意义,引导教师正确了解校本培训的性质特征。负责校本培训工作的组织、协调与考核。
2.做好培训情况记载。包括:参培教师出勤、培训内容、培训形式、培训时间、授课教师等。
3.重视培训过程资料的积累。包括:文件、制度、计划、总结、培训教材、培训活动情况记载、考勤登记、考核材料和教师个人培训档案的建立等等。
4.考核。及时将教师的学习笔记、听课记录、课件、学习体会等材料和教师参加培训的考勤情况,作为教师考核并获得校本培训学分的重要依据。
20xx学年小学校本培训工作计划表
一、培训目标和培训重点
1、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树立现代教育思想,加强师德建设,优化知识结构,聚焦课堂,直面问题,增强教师创新精神和执教能力,整体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2、理论联系实际,围绕教育教学工作,以解决问题为导向,按需施教,讲究实效,学用一致,每学年校本培训不少于24学时,全面提高培训的质量和效益。
3、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理论功底和科研能力,发展教师的个性特长,使之具有鲜明的教育、教学个性,并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
4、注重资源整合,强化教学、教研、培训的统一,切实提高教师素质。
5、建立配套制度,完善激励机制,逐步实现校本培训规范化与特色化发展。
二、主要内容和基本形式
(一)培训主要内容
师德培训;德育培训;教育科研能力培训;加强信息技术培训;全员读书活动;心理健康培训;3次集体备课;每学期组织教师一人一课活动。
(二)基本形式
1、集中培训。学校通过教师对话交流等形式,就培训内容进行理论引领和实践指导。
2、校本研修。学校通过全体教师参与学习思辩、实践体验、研讨提升、反思总结的过程,完成实践探究的培训要求。
3、自学实践。全体教师借助集中培训的理论引领和实践指导,校本研修的实践探究,通过自我学习、实践探索、反思总结等活动,高质量完成本轮培训的学习心得、教学方案设计、案例分析、总结等培训。
三、保障措施和预期效果
1、将校本培训工作纳入学校教育教学日常工作中,克服教育教学与校本培训的“两张皮”现象,并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班子成员、教研组长为成员的校本培训工作领导小组,以加强对本项工作的督察与指导。
2、把教师参加学习培训的情况与学校每学期的教学量化考核,年度考核、职务评聘和评优评先相挂钩,每位教师每学年必须取得48学时,其中必须参加校本培训并不少于24学时。
3、学校将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争创校本培训的良好氛围,创新机制,及时发现、总结活动中涌现的先进典型,坚持典型示范,以点带面,真正使培训取得实效。
20xx学年小学校本培训工作计划格式
一、指导思想
根据县教师发展中心和学区的工作部署,紧紧围绕学区教科研工作计划要求,结合学校教育教学实际,以“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重点,以“有效学习”与“有效教学”的课改研究为核心,以校本教研的有效开展为载体,加强教师培养,强化质量管理,为全面提高本片区教育教学质量服务。
二、工作要点
(一)进一步规范教学管理
1、严格执行课程计划。依据《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通知》精神,各门课程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开齐、上足,不得随意增减,调换,上好每节课,不拖堂,校领导加强巡查。
2、继续推进教学规范活动。将每学期第十六周定位“教学规范周”,要随时掌握教师执行课程情况,督查教师的教学常规,调查学生在校学习动态,纠正不良教学行为。要继续深化“推门听”活动,不定期进行常规抽查。学校通过教师自查、同伴互查、学校检查(执行课程、计划、备课、上课、听课,改作、检测等),并结合平时常规抽查,确定25%优秀教师和5%的待合格教师报学区备案(优秀、良好、合格、待合格)。
3、进一步深化“考核课”活动。规定每位教师一学年展示一堂汇报课,分三大组进行。由备课组长安排上课人员,或教导处告知,各组由校委会成员,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名优骨干教师负责听评课,活动后备课组长把材料、图片等传校博客,教导处统计分数,并计入常规。规定教师听课不少于15节,教学领导、组长不少于20节。
(二)努力打造有效教研活动
加强教研活动策划,讲求教研效应,注重有效教研,力求做到“教研工作课题化,教研活动主题化”,不断提高教师业务水平与教科研工作能力。
1、以新课标理念为指导,开展“学先于教”和“有效学习”为主题对活动进行有益尝试,以常态课的听课、评课为抓手,以公开课为示范,践行“学为中心,以学定教,教为学服务”的教学理念,力求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与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有效性,积极响应县、学区全面启动“有效学习”课堂教学改革实验。丰富教研活动形式,如教研室调研、名师指导,联谊教学,组内集体备课,主题式团体磨课,同课异构、观课议课等形式进行。
2、协助校长室继续做好教师培养工作,重视学科教师的培训工作,加强对新教师的专业指导,搭建名优教师、骨干教师的引领平台。外出学习的老师要向教导处、组长反馈学习要点,于其他教师交流心得,在教研组内开课、发言,分享学习资源,以共同提高。
3、教师要积极参与各级论文的评比活动,教导处提供上级有关部门的论文评选信息,努力为教师创设平台,教师要积极撰写有一定质量的论文、案例,提高论文参评率和获奖率。
4、立足实际抓好课题研究与推广应用
三大教研组针对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协同有课题经验的老师多多探讨,思考、酝酿切合我们实际的小课题,并积极研究,对于课题有什么要求可以向学校提出,学校将优先解决。数学组将进行课前学习情况调查研究促进课堂教学的研讨,三年级学生进行导学案的落实推进。
5、做好教研资料整理,校以上公开课的教师都要将各自教学设计及反思、课件及时上传到教导处,以便资料汇集整理,利用这些优质教学资源,方便大家以后学习、借鉴。各教研组、备课组的出勤情况、活动记录等以文本和电子博文的形式进行存档。
(三)进一步增强质量意识
统一思想,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坚定不移地树立起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认真贯彻“永嘉县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监控工作实施方案”、“温州市教育局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学业质量合格率监测的若干意见”。认真组织,做好省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测试、市学业合格率监测、县期末学业水平检测,面向全体,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努力提高后20%学生的学业质量。
1、学校要统一部署合理安排好任课教师,做好开学招生工作,把好插班生的这个关口。
参加培训研讨发言材料范文3
但在一年多之前,里湖中心小学的课堂却是另一番景象:教师“满堂灌”,学生羞于回答问题,课堂沉闷,学生学习不专心、不用心。该校校长覃玉先告诉记者:“新旧课堂对比最明显的是,新课堂中学生变得自信活泼,勇于参与了。老师也反映说,现在上课很轻松,效率也很高。”
无独有偶,南丹城关镇中心小学(以下简称城关中心小学)的校长蓝元忠也向记者反映说,如今的课堂上学生活跃积极,老师热情高涨,“让人感觉整节课都是活的”。
在南丹县采访期间,记者听到最多的字眼是“自信阳光”“积极大方”“积极向上”。这让记者产生了疑问:是什么原因让该县一所所乡村学校的学生敢于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是什么原因让一节节课变成了创意诞生的地方?带着这些疑问,记者深入了南丹课改的“第一线”。
在改革中寻求突破
2013年8月,经过充分的前期准备,南丹县吹响了课改的号角,南丹县第一小学(以下简称南丹一小)、里湖中心小学、城关镇第二初级中学(以下简称城关二中)、八圩瑶族乡初级中学(以下简称八圩初中)4所学校成为首批试点学校。南丹县教育局局长马训康告诉记者,该县通过以点带面,稳步推进的方式,致力于探索一种符合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教学模式,实现课堂的有效、高效。
多次听课经历刺激了马训康局长的“课改神经”。他告诉记者,传统课堂基本上都是老师在讲,参与学习的只有少数学习好的学生,有些坐在角落里的学生干脆就偷偷睡觉了。他说:“传统课堂的各种弊端日益凸显,老师们普遍反映,工作辛苦但成效不大,工作积极性受到打击。长此以往,必将阻碍我县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以前对搞课改还持一种观望态度,现在看来不得不改了。”马训康局长将课改的想法和规划向上级部门汇报后,南丹县县委、县政府给予了高度重视,召开了专题研讨会议,决定在全县范围内推行课改工作。
课改势在必行。但刚开始,究竟该如何改?改成什么样?南丹县没有一个明确的思路。为此,该县对全县的中小学进行了一轮摸底调查,听取教师、学生、家长的意见,掌握了实施课改的第一手材料,还掀起了一股自上而下的外出学习风,分批次安排教育局领导、学校领导、骨干教师前往山东杜郎口和区内的蒙山等地观摩学习。经过调研和学习,该县形成了切合本县实际的工作思路:强化管理体系建设,制定《南丹县关于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试点实施方案》,成立课改领导小组和课改指导小组,领导小组对课改的全局工作进行把控,指导小组对各试点学校的课改工作进行具体指导、督查和评估;抓好教师培训工作,先后3次邀请课改专家到试点学校对新课堂进行诊断,对校领导、教师进行培训,让教师初步了解高效课堂建设的基本流程,明白小组建设的基本方法,懂得班级文化建设的基本思路和内容;落实责任分区,执行“点长”责任制,为每所试点校配备了1名试点长和2―3名教研员,负责对试点学校开展小组建设、小组长培训等工作,并对教师在课改中碰到的疑难、困惑及时进行解答;加强校际间结对,第一批试点学校走上正轨后,2014年春季学期又启动了第二批试点工作,此次试点学校共6所,由第一批试点校与第二批试点校中的1所或2所结成帮扶对子,第一批试点学校有责任培训第二批试点学校的老师,第二批试点学校在课改过程中遇到难题,应主动与结对学校联系,虚心请教。
符合县情的工作思路,扎实有效的工作方法,促使南丹县课改试点工作顺利推进。如今,课堂上学生常常为一个疑问而激烈“交锋”,老师和学生进行平等、有效的交流,已成为该县各试点校课堂的常态。里湖中心小学语文教师覃义良告诉记者:“现在学生很活跃,敢于上台展示、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且有些想法很新颖,你都不敢相信是一个乡镇小学生说出来的。”
试点学校课改工作取得的成效,引来了非试点学校的关注。南丹县教育局副局长韦德伟告诉记者,在推进试点工作的同时,教育局会不定期安排非试点学校的领导、教师到试点学校听课,“让他们亲眼看到课堂的变化,就不用我们再费口舌去动员了”。采访期间,南丹县城关中学教师吴晓(化名)正好在八圩初中听课,3天的所见触动了她。她告诉记者:“每个小组都有自己的一套管理模式,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课堂,这样的课堂让我耳目一新。更让我感到惊奇的是,学生的思维都很活跃,而且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不比县城的学生差。”
强健实施课改的教师队伍
马训康局长说:“教师是课改的实践者,教师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课改的广度、深度。”为此,该县始终把教师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依托“21世纪园丁工程(B类)”“河池市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十百千工程’”“农村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和“南丹县教师队伍建设‘351’工程”等,开展了一系列扎实有效的教师培训。课改工作启动后,该县更是集中优势力量,加大资金投入,以“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和师德教育”为培训重点,组织实施了各种类型的课改培训,仅2013年秋季学期,就组织近200人次外出参加培训。
城关二中的牙丹群老师是一名生物教师,现已50多岁了,早已习惯传统教学模式的她,在刚接触课改时心存疑虑:让学生自己说,说不出怎么办?会不会对升学产生不好的影响?在学校领导的鼓励下,她硬着头皮参加了课改实验。随后,她到蒙山县观摩了有效课堂,受到很大的触动,她说:“我从没想过课也能这样上,他们的学生真厉害,自主学习、自行讲解,一节课就这样顺利完成了。那样的课实在太精彩了!”
这次观摩学习点燃了牙丹群心中的课改小火苗。回来后,她积极参加县里、学校组织的导学案编写、课堂流程操作等方面的培训。在实践过程中,她主动向教育局领导、教研员、校领导寻求帮助和指导,经常邀请相关人员进入自己的课堂,针对教学中存在的疑惑,现场询问、现场解疑。一段时间之后,她先前的疑虑消除了,课堂上,学生在她的引导下积极有序地进行学习,而且“好的学生变得更好了,较差的学生也有不小的提高”。2013年11月,她参加河池市课改录像课比赛获得第一名。
牙丹群老师的转变,是南丹县教师培训工作取得实效的一个缩影。该县探索实施多种形式的培训,通过外出学习、县内优秀教师带动等方式,不断提升教师实施课改的能力。记者来到城关中心小学时,该校副校长宋小玲正在培训第三批次试点校教师。课堂上,30多位教师成了学生,亲身体验小组组建、合作学习、展示交流等环节。参训的一位老师告诉记者:“这样的方式很有趣,我们亲身体验了课堂操作的各个流程,有问题可以当场解决,让我们对课改有了更深的了解。”据了解,该县要求第一批试点校定期组织“帮扶校”的老师进行培训,形式有体验式、座谈式、讲座式等。“每一次培训,老师们都很积极,而且都学到了实用的东西。”宋小玲说。
此外,南丹县还要求各校做好校本培训,充分发挥学科组的作用。南丹一小在这方面做得较为突出,积累了较好的经验。该校校长岑丹玲告诉记者,在校本培训方面,学校先安排教师代表外出培训,回来后再由这些教师培训各年级教师,做到层层落实,人人都能接受培训。在学科组学习方面,该校要求各学科组定期开展课改研讨活动,如研讨如何有效运用导学案、如何提高课堂有效性等,分享经验、交流心得,提高教师实施课改的能力。如今,该校多位教师从课改中脱颖而出,成长为骨干教师,语文教师颜菊、数学教师刘炯等都曾在国家级、自治区级的课改示范课比赛中获得一等奖。
里湖中心小学教师覃义良、吴彦姝,八圩初中教师杨春,城关中心小学教师李燕春,城关二中教师周慧超……一大批优秀教师从课改中成长起来,提高了南丹县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正如马训康局长所说:“篑土之积,可以成山。培养出一个优秀教师,就会带动一批教师成长。久而久之,整个教师队伍的实力就提高了。”
实施课改的最终受益者是学生。如今,南丹县课改试点学校的学生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正如本文开头提到的那样,学生们变得自信阳光、积极大方了。城关镇中心小学五(2)班的学生韦巧伦告诉记者,以前她很害羞,不敢举手发言,更不敢上台展示,现在不一样了,每一次小组展示她都积极争取,变得很活跃。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参加培训研讨发言材料范文4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在我校如火如荼的开展开来,我也成为新课程改革的一员。为了更好的将课程改革在我的课堂上体现,9月22我校初一年组去洋思中学考察学习,我有幸成为其中一员,回来后,我们就着手模仿洋思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使我的教学改革明确了方向,在校领导和教务李主任的多次指导和帮助下,我课改的教案和“学习指南”有了雏形,11月13日,教委让我校课堂对外开放,把我校的新课改推到了风口浪尖上。在课堂开放日期间我们初一生物组的教师精心备课,耐心设计学习指南,细心布置当堂训练,积极出课。力争每一节课都把最精彩的教学展示给其他学校的同仁们。在这期间受到了同仁们的好评 。
我参加了县和学校组织的各级课改培训。并在我县的学科课改研讨会上做《导学案的编写与使用》的讲座,受到了好评。为了将所学习的培训内容更好的应用到自己的课堂上,我还利用课余时间学习《新课程标准》等与课改相关的书籍,向学校参加课改的老师取经学习。回顾这段课改的教学,从一开始的生搬硬套到后来慢慢的课堂中自然而然的应用新课改的精神,每一次的上课都会给我一个新的触动,
在参加课改期间,每次上课前,我都会认真的备好每节课,认真钻研教材,在认真备好教材的同时,也要备好学生,看在课堂上怎么才能体现合作,交流,与自主学习。在课堂上大胆的尝试应用新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上课的兴趣,使学生主动的参与到课堂的学习。在上完课之后认真思考这节课的得与失。每学期的公开课,我都认真备课,并在上完课后认真听其他有经验的教师评课,希望能从评课中得到启发,让自己的教学能力更上一层楼。在课改的期间,我自己学习并制作了20多个课件,自己做的课件《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等课件都获同仁们的好评。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地制宜,自制教具,改革研究新的教学方法和思路,积极实践新课程标准,形成了“趣、实、活、新”的教学风格,教学成绩突出。并在2013-2014学年度被评为课程改革先进个人。
我能够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走在课改最前沿,大胆创新生物课教学,注重应用现代的教学手段,收到了极好的课堂效果。我多次承担县级课改及实验示范课、观摩课,优质课以及校级好课,并多次获得县好课的一、二等奖。每个学期在学校为其他的教师出示课改“展示课”。听课教师给予好评。为了更好的学习其他学校有课改经验老师的教学方法,我还积极的到外校听参加课改的老师的优质课,听他们的评课。希望通过听课,评课能更好的在我的课堂体现这些课改的精神及课堂教学的方法,同时也提高自身的素质。
除了认真搞好自己的课堂教学,还参加了学校组织各种课题研究,包括信息技术整和与生物教学,以案例为载体的校本教学研究等课题。同时还参加了学校生物组的各种活动。我深知“独木不成材”的道理。我作为校教研组长,备课组长,便积极组织本组教师开展各种形式的业务学习和课改教研工作。在工作中,吸收好的经验和做法,同时从教研专题的确立、教研课的开展,到课题的考核、结题等各阶段我都为全组教师作出榜样,通过引领和示范,我组全体教师的教育科研素质得到了明显提高,我自己也在不断学习、相互交流,探讨中逐渐走向成熟。我们这个集体多次被评为优秀教研组。
自参加课改教学工作以来,不断的学习新课程的理念及新的课堂教学方法,并把学到的理念及方法应用到自己的课堂。自己的课改教学工作比较出色,但是学无止境,我还要向更优秀的课改教师学习,让自己在课改的工作能达到优秀的水平。我将再整行囊,积蓄力量,向下一个驿站吹响冲锋的号角。
新课程改革先进个人事迹材料二
我是一名普通的中学英语教师,自踏入教育这个岗位以来,我始终以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的态度来对待我的工作,以“师德”规范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以“当一名好老师”作为自己工作的座右铭。
英语课程改革初步突破了只重视知识传承的教育理念,不仅考虑对学生传授知识,而且注重对学生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体现了新课程致力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功能。随着新课改的推行,我对于新课改有了一定的认识,也接受了新的教学理念,并结合自己的教学体验,形成了新的观念。
现将我在新课程改革工作中的体会做以汇报:,。
一 、 加强学习、转变观念
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是实践的先导,教育观念的转变是课程的前提和基础,没有正确、先进的教育观念,就不会有自觉而有效的实践,一切先进的教育改革都是从先进的教育观念中生发出来的,而先进的教育观念来自不断的学习,因此,我把加强学习,转变教育观念作为我自己进行新课程改革的第一步,把新课程理念作为一切工作的指导。我对照新课程的要求,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讨论反思。通过学习、讨论和反思,提高了认识,深刻地感到: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是与21世纪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必由之路。在今后本资料权属文秘资源网放上鼠标按照提示查看文秘资源网的教学中,一定要贯彻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实现五个转变:1、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引导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还要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生存;2、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教师不仅要精心设计怎样教,更要精心研究学生怎样学;3、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教师不但要使学生“学会”,而且要培养学生“会学”;4、由居高临下的权威向平等融洽的朋友转变,师生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达到共识、共享、共进的目的;5、由教材的接受和传递向教材的开发和创造转变,教师不再是教材忠实的阐述者和传授者,而是教材开发者了创造者。教与学的方式的根本转变,是此次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传统的教与学,就是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师是知识的主宰者和阐述者,学生是知识的接收者和储存者,没有教师对知识的输出,学生就接收不到知识,学生没有自由选择和自主学习的权利和机会,完全处于单一的、被动的接受状态,失去了自主性和独立性。所以,在课改实验中,我狠抓课堂教学,努力实现师生角色的转变,教师由课堂的主宰者,向学生学习引导者转变;由高高在上的权威,向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转移;由单一的知识的传递者向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促进者转变。学生要从被动的接受者向主动参与者转变,由学习的主体转变。要创设能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的学习环境,建立平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自由、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真正达到师生交往,平等对话,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目的。经过几个月的实践,我的师生关系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变,我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居高临下地要学生接受学习,而是放下架子,与学生进行平等的情感交流,与学生交朋友,成为完成学习任务的合作伙伴,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也不再是学习的被动者和接受者 ,而是积极的参与到教学中来,成为学习的主动者和合作者,把学生参与教学,探究知识贯穿于整个课堂。小组学习时,让小组长当小老师检查、辅导本组学生,并选出学习好的小组到前边讲台教全班学生读写等等。课堂上师生配合紧密协调,关系融洽和谐,一种平等,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正在消然形成。
二 、注重方法,培养能力
在知识大爆炸的今天,传授给学生多少知识已经不是最重要的,而是教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和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因此,要求教师从旧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提倡自主、探究、使用学习,着眼于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目前已初步建立了问题情境—共同探究—多项交流—实践应用的课堂教学的结构模式,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自由宽松、平等和谐的学习环境。例如:为了便于学生多感官接受和传递信息,增加动脑、动口、动手的机会,便于学生之间相互切磋,相互合作,相互交流。我按照学生的兴趣爱好等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小组学习互相交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注重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实社会相联系
在传统的教学中,由于受考试考死知识多、灵活运用少的限制,教师重传授知识轻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往往导致教师在传授知识时就事论事和现实联系较少,让学生感到学习没有意思,只是为了考试硬着头皮学。.但这次课改却发生了很大变化,学生由不爱学到爱学这些学科。主要原因我们分析主要有四点,一是新教材增添了许多图表、图像、文字资料,非常适合学生自主学习;二是在教学中教师能引导学生把有关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三是突出了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掌握了知识,又培养了与人交流的能力;四是知识点不断循环往复,注重新旧知识的结合,让学生“温故知新”。学生由初期的不适应逐渐转变为接受,从不爱开口,到积极发言,踊跃参与。
在总结课程改革经验的同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找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同样是课改教师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
三、 掌握教材,灵活使用
以往教学,教师都是一成不变的使用教材,不管教材内容是否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心理,只是一味地照本宣科,成为教材内容的忠实的阐述者和传递者,而现在我领会了新课改理念后,才用了新的做法,首先要吃透教材,深刻领会本资料权属文秘资源网放上鼠标按照提示查看文秘资源网教材编写的意图,然后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身边找例子,灵活的处理教材,展开课堂教学。通过一段时间的实验,老师能把学生的生活引进课堂,让学生感到生活离不开学生,学习也离不开生活。这种方法更容易达到增强学生兴趣、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
四、 密切合作,多项沟通
课改是一个艰巨的工程很多人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所以单兵作战是不行的。我特别注意老师间的交流与合作。教育教学中遇到问题就与同行交流磋商,还定期总结一些问题与同行进行交流,在交流中使自己的知识的到了丰富,能力也的到了提高。
五 、认真总结,不断思考,充分做好今后实验工作
从开展课程改革实验以来,我们的工作思路就是:实验—反思—调整—改进—再实验。对实验的每一步,我们都要作认真总结,反思,思考,详细分析,成功之点,作为经验,继续发扬;失败之处,作为教训,改进调整,继续前进,并把这些总结的经验教训作为一个专题“课改小结”记录在在自己的教案上。这样,不但积累了经验,也使我对今后的实验工作始终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明确的思路。 中国不仅要使自己的经济融入世界,同时也要将自己的教育融入世界。从某种意义上说,课程改革是一种历史的必然选择。如何解决上述问题,将课改革引向深入,是众多教师十分关注的重要问题。为了适应新的课程要求,为了在竞争激烈的教育中不被淘汰,为了在学生中重塑自己的形象,我们教师应当关注自己知识的更新和文化品位的提升。进修培训,主动学习,不应是他律的强求,而应是自我心理的渴望。参加培训固然重要,而自我学习,而且是持之以恒地学习更重要
也正是在我门历届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丰硕的果实结伴而来,将鼓励我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加努力,更进一步。
新课程改革先进个人事迹材料三
青春是美丽的,但一个人的青春可以平庸无奇,也可以放出美丽的光彩;可以因虚度而懊悔;也可以用结结实实的步子,走到辉煌壮丽,这就是我的格言。
新课程改革是我校教育战线上的一次突破性的改革措施。本人有幸投身于这场涉及课堂教学方式、教育教学理念、学生学习状态以及日常教育教学管理等一系列领域革命的重大改革中。作为学校的骨干教师,我积极参加学校课改工作,承当班主任以及数学学科的教学任务。在新课程的教学、设计、反思中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为二十九中的教育教学工作,课改实验工作发挥了较好的示范作用。
一、 不断完善自我、增强课改能力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滚滚而来,新的课程较之以前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成千上万的教育工作者正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极大的热情投入到这场改革潮流之中,只有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开放的心态投入到改革的浪潮中去,才能迎接挑战、赢得主动。“打铁还须自身硬”,作为一所学校的课改带头人,只有不断的转变教育思想,不断的完善充实自我,才能不断地增强课改的能力,担当起学校课改的领路人。
新课程改革之路,是前人没有走过的路,这更需要学会互相学习,“学人之长,补己之短”,几年以来,我参加了多次新课程培训,积极参与各级各类教研活动等。并通过互联网、教育理论专刊等途径积极接触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努力学习新课程理论,用理论来指导实践,并有意识地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贯彻实施。行之有效的结合我校的实际,深入思考,探索课堂教学新模式,在实践新课程理念的过程中,认真撰写学习心得体会,撰写教学论文,大胆开展新课程课堂教学研究活动,努力探索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模式,也不断增强了自身推动新课程改革的能力。
二、 营造课改氛围、引领教师成长
教师队伍是学校教育成败之根本,更是课改成败的源头。所以进入课改伊始,我们就把铸造一支“师德好、观念新、水平高、结构合理”的一流师资队伍作为首要任务来抓。而要完成这项任务,营造良好的课改氛围是关键。
本次课程改革不仅要改变千百万教师旧的教育观念,而且要改变他们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要达成这样的目标,必须把学校建设成为一个有共享的信念和价值取向的学习型组织,把提高教师的学力当作首要任务来狠抓落实(学力是指学习的欲望和能力),从而改善教师的心智模式。为此,我们首先营造出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学校氛围,在这种大的背景下,从活生生的事例中将“放低自己,欣赏别人”,“合作双赢”,“1+1>2”等信息有效地传达给学校的每个成员,使得我们用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来打课改的攻坚战。其次,为了引领听课评课的正确导向,我们领导及时提出并切实履行了两个“允许”。一是允许对课堂的不同看法,提倡交锋,鼓励争辩,但要把学术之争与对人的评价严格区分开来。二是允许出错和失败。再者,在学年末的教师考评工作中,学校领导将每一位教师的学习状态列为重要的考核内容。
通过学习型组织的创建,老师们的教育视野和理论素养提升了,思维方式改变了,能力水准提高了,甚至连他们的生活方式都发生了改变。老师们说:“只有学习精彩,生命才会精彩;只有学习成功,生命才会成功”。学习已经成为我们把握时代脉搏、与时俱进的法宝,成为课改形势下个人成长和学校发展的命脉。
对于广大中小学教师来讲,一下子要从课题研究的角度来进行研究,显然是不现实的。我们的策略是:以教学反思为切入点,促使教师发现问题;以案例研究为抓手,帮助教师探究问题;以课题研究为突破,引导教师解决问题,并借此全面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水平。这个“三步行动法”使得我校教学具有了专业性和高品质,从日常的经验性教学向反思性教学转变。我们为了对近一个时期内课改工作中涌现出来的焦点、热点、难点问题展开一种自由、民主、平等的研讨方式和平台,我们就选择了分组研讨这种形式。日前,仅我校举行过的全校性较大规模的分组研讨会就有10次,寻着这种对话的思路,本学期我校先后建立了研究课制度、课研小组研讨制度、青年教师拜师制度等,在全校营造了浓郁的科研氛围。我们的教师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一些行之有效课改经验。
三、 制定评估体系、提升课改实效
随着课程改革在我校的全面启动,我发现原来的评估体系很滞后,不能适应课改的需要。于是我们改变了以往的应试管理办法。注重了人性化的观念管理、情感管理,使老师们产生观念认同感和情感归属感。随着课改的深入开展,我校实行层级管理。从校长到中层干部到教研组长、年级组长,再到备课组长直至任课教师,层级定位明晰,责任到人,目标到人,行动到人。我对我校领导班子成员明确提出:“现如今的学校教育应从管理走向经营,经营的核心理念就是发展,发展学校的前提首先是使教师得到发展。”本着经营学校的理念,不只是将教师摆在他们合适的岗位,而是充分考虑到他们的发展,要我们为教师的发展提供足够的空间,使得学校成为教师发展自己,提升自身生命价值的地方。比如,我们的奖励制度,学校除了制定对优秀的教师的奖励条款并进行物质激励之外,对于那些积极投身课改、业绩突出的老师,学校为他们创造一切条件提供参观学习的机会,渐渐地,“培训是最大的福利”这一理念深入人心。正是在课改形势下,在践行以人为本的思想中,我们的教师形成新的价值、信念的同时,我校的教师管理文化逐渐形成。
参加培训研讨发言材料范文5
[关键词] 教师专业发展;技术支持;中国;瑞典;比较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0008(2009)05-0023-04
一、研究背景
无论是在瑞典,还是在中国,信息技术进入学校都是上个世纪80年代的事情。然而,真正意识到信息技术是变革教育的工具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手段,则是近十年的事情。瑞典作为发达国家,在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方面有着不错的的尝试和探索,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
二、理论框架
通过文献分析和专家访谈,试图对中瑞两国应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历程、政策、方法、形式、效果、问题等方面进行比较,以期获得改善和提高我国教师专业发展效果的参考建议。本文所理解的技术支持教师专业发展是指以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为环境、手段、途径、方式和方法,促使作为专业人员的教师,在专业知识、教学技能、职业态度等方面不断完善的一个系统的、动态的、复杂过程。其目标在于帮助教师适应信息化教学,促进教师发展,进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1]。
三、比较分析
1.发展历程
尽管中国的经济发展落后于瑞典,但在教育信息化以及应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方面的探索却并未落后于瑞典。事实上,两国在大规模开展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起始时间上相差并不远。瑞典政府于1999年启动了国家级行动项目――“学校中的ICT”(ItiS),在全国范围展开教育信息化建设,并为全国大约75000名教师提供在职培训[2]。而仅仅一年后,中国政府就颁布了《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实施“校校通”工程的通知》,也拉开了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大幕。
过去的十年间,两国政府都持续不断地投入资金,用于开展教育信息化建设。并且,两国政府都意识到一个长期的规划对国家发展的必要性。所不同的是,作为欧盟成员国,瑞典的教育信息化建设不仅受到本国政府发展规划的制约,还受到欧盟相关政策的影响。欧盟教育部长理事会和欧盟执行委员会批准的一项为期十年的工作计划[3][4]就对瑞典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有着指导性的作用。然而,在建设的思路上,两国则略有不同。中国首先关注的是硬件建设,在硬件建设的过程中发现了教师能力的滞后,才逐步重视对教师应用技术的培训。而瑞典的ItiS项目,一开始就注意到教师能力的培训问题,因此教师的培训是伴随着硬件建设同步开展的。
更值得注意的是,瑞典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是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进行的。换句话说,瑞典人是先意识了到教育的变革,并于1994年了新的国家课程标准,规定学校由关注教转向关注学,ICT因此被看做通过协作和交流进行学习的有力工具[5]。随后才在此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制定了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方案,这就有力地实现了教育信息化建设是为了促进教学的目标。而中国政府迟至2005年才正式推行新课程标准[6],此时“校校通”工程已经开展了五年。瑞典的做法对我们反思“技术引领”式的教育信息化建设颇有益处。
2.政策法规
为了促进ICT在教育中的应用,中瑞两国政府都颁布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如中国政府先后颁布的《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教育部关于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意见》等[7]。瑞典政府则较多地参考了欧盟的相关政策,如里斯本委员会制定的关于ICT教育应用的政策[8]、欧共体制定的“eLearning行动”等[9]。
此外,为了适应信息时代教育变革的需要,中瑞两国还特别对信息时代教师所必须具备的能力进行了规范。中国政府于2004年先后出台了《国家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标准(试行)(CETS)》和《中国教育技术标准(讨论稿)》,对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提出了要求。而瑞典教师教育革新委员会也于2007年提交了提案,明确了教师应具备的应用ICT进行学习所需的技能[10]。这些规定的颁布,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和内容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为了保障教育信息化朝正确的方向发展,中瑞两国还分别设定了专门的机构指导和管理教育信息化活动。瑞典政府从2003年开始,设置国家学校改进局,专门负责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管理工作,不仅包括校园网的建设,还包括如何将校园网发展成信息化教学平台,并为学校开发出合用的教学产品,可以说几乎涵盖了教育信息化的各个方面[11]。而中国政府也有相应的部门对教育信息化进行管理和指导,如各级电教馆(站)、装备中心、信息中心等。不过,中国这些机构过去更多地是侧重于学校和区域的网络建设与设备采购。事实上,中国与教育信息化相关的管理部门还有很多。多重交叉的管理方式虽然可以发挥不同管理部门的特长,但也容易带来重复建设、政出多头、效率低下等问题。
3.方法形式
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行动,可以从两个维度来进行考察。一个维度是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权属和管理问题,包括自上而下的政府项目和自下而上的教师自发行为;另一个维度是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方法或模式问题,包括传统的面对面方式和在线学习模式[12]。无论是从单一的维度来看还是将两个维度结合起来分析,中国和瑞典都具有丰富多样的技术支持教师专业发展的形式。“教师网联”是由中国政府发起的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的项目,其学习方式包括面对面学习和在线学习。而众多的教学网站则是教师自发的专业发展行为[13]。同样,瑞典的LIKA(学习、信息、交流和管理)项目类似于中国的教师网联,国家教师专业发展项目“提升教师”(L?�rarlyftet)也是由政府主导的以面对面学习为主要方式的项目,而在线学习社区(Lektion.se)则是由教师们基于web制作的教学材料网站,并在其中分享经验和资料[14]。
中瑞两国都很重视交流尤其是跨文化交流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提升作用,而信息技术的跨时空特性又为这种交流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因此,两国都重视利用网络推动学校和教师与其他国家学校和教师的交流。中国各级教育主管部门都支持跨国交流,教师自发的交流行为也见诸报端[15]。于此同时,瑞典政府通过“教师ICT”网站引导本国教师和27个欧洲国家的伙伴建立了电子结对(eTwinning)。
实际上,中国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形式更丰富一些。中国教师的热情和创造力并不比瑞典教师差,特别是在技术的应用上。例如,在通过博客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方面,中国教师走得比瑞典教师远。除了教师个体使用博客进行反思或交流,中国还有一些比较优秀的群组型博客,这些博客通常是以区域为单位,由本地教育主管部门推动,以促进本地教师交流和服务于本地教师的教学为主要目标。对这种以教育主管部门推动的区域性教师群组博客的研究在瑞典尚未见报道,而在中国,这种实践早在2005年就已经出现,关于它的研究报道也比较丰富[16]。
当然,由于中国各地区差异大,教师专业发展的方法和水平在不同区域的差别也很大,甚至,由于教师个体的素质和追求不同,在同一区域乃至同一学校,教师利用技术促进自身专业发展的水平和形式也可能大相径庭。而瑞典,由于区域较小,发展也较均衡,这种差异并不特别明显。
在发挥教师主体性作用方面,瑞典做得比较好。在国家教师专业发展项目“提升教师”中,虽然提供教师专业发展课程的高校是由瑞典国家教育局指派的条件最好的大学,但教师们拥有自主选课的权利,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实际情况从不同的学校中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虽然选课还需要与校长和管理部门协商,但教师仍然在课程选择上有很大的自主权[17]。反观中国,教师参加什么培训常常不是由自己决定的,多数时候只能遵循主管部门的命令,接受分配给自己的课程,这在相当程度上打击了教师专业发展的积极性,也是导致教师专业发展课程效果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尊重教师主体性的理念在瑞典的教学网站中也有反映,在线学习社区不仅提供资源和交流服务,还允许教师创建自己的主页和私人网络或群组,这就为教师自主发展提供了技术平台。而在中国,教学网站几乎都控制在发起者及其核心群体手上,很少有教学网站能为教师提供这种个性化的免费服务。
在对基础技能的培训和细节方面,瑞典人处理得也不错。“教师ICT”网站提供了“实用ICT和媒体技能”(PIM)的服务,帮助教师掌握各种数字化技术工具,如数码相机、投影仪等,并且提供互联网使用“一步一步”的教程。这些教程和指南也是遵循网络学习特点开发的,因此,PIM还提供学习地图,指导学习者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不同的学习路径。同时,PIM还为教师提供测试使用IT的服务,教师可以结合本地区的标准,从实践技能和理论知识两个方面来评价自己,以便为进一步学习提供依据[18]。中国虽然也有一些提供类似网络教学的网站,但在教学设计、实用效果、评估服务等方面还达不到PIM的水平。
4.效果与问题
Jedeskog回顾了瑞典学校里ICT的使用历程,将其分为“四个浪潮(阶段)”,并且分析了每个阶段教师面临的专业发展问题,认为在前两个阶段(计算机科学教育阶段和电脑作为教学工具阶段),教师并没有得到普遍的发展,而在后两个阶段(教师在职培训阶段和ITiS项目阶段),教师受益较大[19]。但同时,也有研究指出,ICT对教育和培训的影响并没有期望的大[20]。在中国,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效果也不是很令人乐观。比较常见的问题多集中于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的内容、方法、形式等[21][22],也有一些探讨了城市与农村差距的问题[23],后一点是中国特有的问题。
总体来看,技术支持教师专业发展的效果还不是很明显,虽然大多数人认同技术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作用,但究竟如何使用技术才能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目前在中瑞两国都还没有找到清晰的答案。
5.中瑞比较简略表
上述关于中瑞两国使用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对比,可以用下面两个表来概括:
四、结果
通过对比中瑞两国在技术支持教师专业发展方面的实践与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较普遍地利用技术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在中瑞两国大约都是十年的历史,这一活动受到各自国家教育信息化进程的影响和制约,也可以说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一个部分。不同的是,瑞典人在硬件建设的同时就考虑到了教师培训的问题,而中国人则是在硬件建好后的使用过程中发现了教师培训的必要性。另一个不同之处在于,瑞典的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比较平均,而在中国,差异则相当明显。更重要的是,瑞典新课程标准的早于信息化建设的启动,因而信息化建设是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开展的,这就能较好地实现信息技术促进教育的目标。
第二,中瑞两国政府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以促进ICT在教学中的应用,也都对信息时代教师的技术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不同之处在于作为欧盟成员国,瑞典的政策还会受到欧盟政策的影响。在对教育信息化的管理方面,瑞典的管理模式较简单,架构也较清晰,而中国则多重交叉管理,容易导致效率低下和重复建设。
第三,两国都充分采用了各种形式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中国在这方面甚至做得更好一些(如群组型博客)。但是,瑞典给予了教师更多的主体地位,他们的教师拥有更大的发展自主权(如选择培训课程的权利等),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项目也充分考虑到了这一点(如在线学习社区和PIM)。而在中国,教师在专业发展中的主体性地位并没有得到实际的尊重,教师几乎没有选择接受培训课程的权利,很多专业发展项目也没能真正考虑到教师的需要和特点。
最后,对于技术支持教师专业发展的效果,在两国都还没有得到全面的、清晰的证明。不过,大多数人都认同技术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只是,这种作用产生的方式和效果尚待进一步明晰。
五、 反思与建议
技术支持的教师专业发展,其本质与非技术支持的教师专业发展是一致的,都是为了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对中瑞两国技术支持教师专业发展的比较,似乎揭示两国并不存在巨大差异。然而,从下面这个小故事中,也许我们可以窥见两国在教师专业发展上的一个重要区别。在笔者主持的中瑞两国专家参与的“技术支持教师专业发展”研讨会上,中瑞两国的专家遇到了一个互相不可理解的问题。当时探讨的话题是通过网络培训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中方专家最关心的是如何解决学习者作弊的问题(在笔者参与的诸多研讨会中,只要是涉及到在线学习,就几乎一定会讨论到学习者作弊的问题),而瑞典方的专家却无法理解,为什么我们会遇到这样问题。
为此,笔者专门暂停会议的进程,向瑞典的Ola Lindberg博士解释了为什么中方专家会对此存疑,并请其解释为何瑞典不会出现这个问题。随后Lindberg博士给出了答案。在瑞典,一位教师的工资虽然与他的职称、工作年限有很大关系,但也与他的教学岗位和教学成效有关系,而评判其工作能力的人则是校长。换句话说,教师可以和校长谈自己的工作岗位和薪水。如果教师认为自己的教学水平较高,或者可以胜任更高薪水的工作岗位,他可以和校长谈,提出自己的要求,校长则会根据他的表现来判断是否给他加薪。因此,对于任何一位教师来说,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都是十分必要的,因为那会影响到自己的薪水。所以,教师在接受培训课程的时候,并不是来混学分,而是希望实实在在提高自己。这样,当然就不会存在舞弊的现象。
Lindberg博士的解释让与会的中方人员大致明白了中瑞的差别,也能够理解为何瑞典人不关注网络培训的舞弊问题了。笔者当时也认为找到了问题的答案,一直到后来与一批英国教师交流时才发现,原因其实不那么简单。近期接待了一批来国内访问的英国中小学教师,在一次交流会上,为了验证Lindberg博士的话(英国和瑞典同属欧盟,在政策、做法上相似性较高),笔者向英方的教师提出了两个问题:一是大家是否愿意参加教师培训,二是这些培训有用吗?十位英国中小学教师几乎一致给了肯定的答复。这说明在参加教师培训的主动性上,英国教师和瑞典教师是相似的。但是,中国的教师就不想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吗?似乎也不是,可为何我们的教师不是很愿意参加这些培训呢?
笔者就此问题又和英方访问团的团长进行了交流,这才真正搞清楚内在的原因。英国政府每年都会为每位教师提供一定数额的培训经费,当然,钱不会发到教师手上。同时,政府每年都会给教师几天专门的时间,用于参加培训。这期间,学校不安排课程,教师去参加培训,工资照发。和瑞典一样,教师可以自己选择参加什么培训,当然,也要和校长商量。提供培训课程的主要是一些高校相关部门以及专门的培训机构,这些机构把自己的课程公布出来供教师选择,教师选定课程后,这位教师的培训经费就会转给提供培训课程的机构。换句话说,培训机构事先并没有得到经费,只有当教师选择接受它的课程之后,它才可以得到经费。为了争取更多的教师选择自己的课程,培训机构就必须尽可能地为教师提供合适的课程,这样它才能够获得足够的资金维持自己的运转乃至获利。这是他们与中国最大的区别之处。
在中国,教师的培训通常是由上级主管部门决定的。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接受什么培训、培训者是谁,作为一名普通教师,几乎对此毫无发言权。而培训者的选择也基本由主管部门的领导确定,因此,搞好与主管部门领导的关系而不是开发优秀的课程就成为培训机构的首要考虑了。很多时候,教师是被迫参加这样的培训,因为每位教师每年都要获得若干继续教育的学分。更可怕的是,有时候,被迫参加这种培训还要教师自己掏学费,并且利用休息时间完成学习。试问,一位教师在休息时间自己掏钱去参加一个根本就不想参加的培训(更何况这种培训往往质量不佳),学习积极性会有多高?舞弊恐怕是最佳或最现实的选择。
从这个故事,我们不难发现,尽管我们探讨的是技术支持的教师专业发展,但影响其效果的往往不是技术本身,而是诸如制度、文化等方面的因素。因此,讨论技术支持的教师专业发展,不应该脱离社会背景来进行。而中国要提升技术支持教师专业发展的效果,在培训中引入市场化机制也是必不可少的。如果能做到国家出钱、高校服务、教师自选(这是最重要的一点),技术支持的教师专业发展就可以获得一个良好的土壤。
[参考文献]
[1][7]焦建利、汪晓东、秦丹.技术支持的教师专业发展:中国文献综述[J].远程教育杂志,2009,(1).
[2] [5][10][11][19]Limin Gu、J Ola Lindberg,技术支持的教师专业发展――瑞典的政策、文献和近期行动[J].远程教育杂志,2009,(4).
[3]European Commission. Implementation of “Education & Training 2010” Work Programme, Working group “ICT in Education and Training”, Progress report [R/OL]. http://ec.europa.eu/education/policies/2010/doc/it-technologies_en.pdf, 2003.
[4]European Commission. Implementation of “Education & Training 2010” Work Programme, Working group C “ICT in Education and Training”, Progress report[R/OL]. http://ec.europa.eu/education/policies/2010/doc/info2004.pdf, 2004.
[6]张亚星.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形成与政策分析[J].教学与管理,2007,(16).
[8]European Council. eEurope 2002. An information society for all [DB/OL].http://ec.europa.eu/information_society/eeurope/2002/documents/archiv_eEurope2002/actionplan_en.pdf, 2000.
[9]Commission of the European Communities. COMMUNICATION FROM THE COMMISSION -- e-Learning � Designing tomorrow"s education [DB/OL]. http://ec.europa.eu/education/programmes/elearning/comen.pdf, 2000.
[12][14][17][18]Ola Lindberg,Limin Gu.ICT和教师专业发展―― 瑞典案例 介绍及理论框架[J].远程教育杂志,2009,(3).
[13][16] 汪晓东,秦丹.技术支持的教师专业发展案例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J],2009,(2).
[15]吴秉健,游陆莲. 以和平的名义让孩子们在一起―跨文化校际协作学习交流活动[J].信息技术教育,2005,(3).
[20]Commission of the European Communities. COMMISSION STAFF WORKING DOCUMENT�The use of ICT to support innovation and lifelong learning for all � A report on progress[R/OL]. http://ec.europa.eu/education/lifelong-learning-programme/doc/sec2629.pdf, 2008.
[21]桑新民,焦建利,汪晓东.探索信息技术教育教师培训新模式―“3+9+终身”的样子[N].中国教育报,2002-4-11.
[22]汪晓东.教育技术是个“球”[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导刊),2007,(4).
[23]张群力.农村教师培训问题及对策思考[J].今日教育,2008,(1).
[作者简介]
汪晓东,讲师,教育技术学博士生,华南师范大学未来教育研究中心,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基本理论研究、教师专业发展(wangxd@scnu.省略)。
Technology Enhanced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Comparative Research between China and Sweden
Wang Xiaodong
(Future Education Research Center,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Guangzhou Guangdong510631)
【Abstract】 The history of using technology to enhance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s about ten years, both in China and Sweden. With the study on Comparing between China and Sweden,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have been revealed on the stages, policies, ways and effects of technology enhanced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nd the advices for the further study in China have also been found. It was discovered by the deeper analyses, that the mechanism is a key fact of the effect on the technology enhanced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The Market Mechanism is the right way which can provide a good base for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n China.
参加培训研讨发言材料范文6
幼儿园骨干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2016年9月,我非常有幸地参加了天津市幼儿园骨干教师培训学习。在学习中,既聆听了专家与名师的报告,又观摩了骨干教师教学实践课,也参观了先进园所的环境。每一次参与互动的培训活动都让我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开阔了眼界。在充分领略到专家与名师那份独特的魅力――广博的知识积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的同时,也和优秀的同行朋友探讨了教学中的疑惑。我感觉作为我们这些幼儿园的骨干教师,更应该把专家、名师的教学理念内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以便更好地指引我们走向教学成功的彼岸。
此次学习使我在教学理论和教育观念上得到了很多的提升。特别是市教研室蔡主任的园本教研与教师专业发展培训,让我感触很深,体会到专家引领促教师专业成长的精髓。
提到园本教研,这个耳熟能详的话题,似乎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见解。但是又说不太清楚个中缘由。在这次蔡主任的专题培训中,为教师提供了详细生动的解读。也明确了我在教科研的实践中的方向;让自己在专业发展缓慢的困惑中豁然开朗。
在培训中我了解了园本教研的内涵:就是以幼儿园为研究基地、以幼儿教师为研究主体、以教学实践中的主要问题为主要研究内容、以提升教师专业水平为根本宗旨、以促进幼儿发展为根本目标。
园本教研的核心是行动研究。行动研究就是投入于实际行动的研究形式,其目标是为了解决教学实践中的特定问题。
听了专家的讲解,我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那么我们应如何反思?怎样做到有意义有价值的反思。就是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经验。以幼儿的视角反思、以同伴的视角反思,站在超自我的视角进行反思、以专家的视角进行反思、以家长的视角进行反思。
培训结束后,我立即把以往在教科研中的问题和困惑重新梳理一遍。觉得自己勤勤恳恳工作20年来虽然有一些成绩和经验,初步形成自己的音乐教学风格。但是专业成长较慢,收获甚微,就是缺少专家的引领;就是忽视了理论的提升与积累。缺少自己的教学思想统领课堂。
在学习专家培训后,我确立了以自身音乐教学特长为切入点,把自己的专业发展重新做了规划。通过领会专家理论和借鉴先进经验,凭借在市教研室音乐组担任教研员的经验,在教学实践中结合自己的科研课题,学以致用尝试有价值的反思,收到较好效果。
在南开区课题课展示活动中,我的立项课题是《幼儿园音乐剧综合艺术研究》。幼儿园小小音乐剧对幼儿艺术教育有什么意义?让所有幼儿都来参与音乐剧会不会有难度?如何改变以往的少数小演员表演,大部分幼儿观看的现象。如何真正在艺术活动中促进幼儿自主性发展,是幼儿园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本次课题课要尝试实践研究的问题。
我改变以往的忙碌无序、缺少规划意识的教学模式,本次活动以课题研究为导引,旨在体现课题研究的科学性,即以欣赏活动为基础,激发幼儿创造表现;活动中解决幼儿自主发展创造表达艺术实践。
我从幼儿的需要出发,结合本班幼儿特点设计音乐剧欣赏活动《猫》。活动中随时发现幼儿的需要,给予物质材料的支持,方法策略的支持,运用录像,照片等方式做好课堂的记录。在活动后及时反思,发现问题做好分析。如:材料能体现近期教育目标:一物多用,替代多种化妆方法引发幼儿想象创造;采取有效的指导方法,即情景激趣法、角色模仿法、同伴互助法、游戏竞赛法引导幼儿主动的学习,形成有效的师幼互动;教师在活动中尊重个体差异,因人施教,支持每个幼儿获得成功。
因为在活动中注重了课题研究过程的材料的积累,突出课程研究与实践的整合。活动收到很好效果,提升课堂效率。特别是在反思的过程中有目的有计划地找到改进的方法,提升了反思的能力和水平。这一活动也得到教科室专家的好评。
由此看来,教师注重教学反思,注重教学材料积累是多么的重要。因为园本教研的操作程序就是实践研讨再实践再研讨再实践的一个循环过程。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更新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才能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这次培训我对园本教研有了更深的认识,对教师专业发展有了全新的理解。曾几何时我在忙碌中逐渐放弃了自己对专业的刻苦钻研;在忙碌中开始麻木倦怠;在忙碌中给自己找借口。这次骨干教师培训就是为我及时点亮前进方向的灯塔,专家的精彩介绍,又一次点燃我专业学习热情,激发了我在专业发展之路中的追求。应该感谢所有培训班的辅导老师,是她们针对一线教师的需求用心良苦,精心设计的课程,让我对自己有了全新的认识,对工作了20年的幼儿教育有了全新的认识。作为骨干教师,不仅要踏实认真地埋头苦干,同时要勤于笔耕、及时反思,提升自己的理论知识和教学层次。
研究对一线教师而言就是意味着学习,有了不断的学习,教师就有了不断获得新知、不断更新观念,从而不断地促进其专业的发展的可能。事实表明,优秀的幼儿教师都是在教育教学的同时积极地开展着教育教学的研究,使自己从经验型逐渐成长为研究型、专家型教师。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要继续大胆实践敢于创新、从注重研究的形式到关注研究内涵。
作为一名骨干教师,任重道远。我愿用心铸辉煌!
幼儿园新教师入职培训总结
十月,在上级领导们的组织下,我很荣幸的参加了本次2011年宁波市区幼儿园新教师入职的培训。为了提高新教师的专业基本功与教育教学水平,使新教师尽快熟悉岗位工作,组织好幼儿一日活动,丰富实践经验,在最短的实践内能尽快胜任幼儿园各项工作。本次培训市里邀请来了多位有经验的教育专家,他们将自己成功的经验与我们每位新教师分享,他们以鲜活的实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给了我们强烈的感染与深深的理论引领。这让我体会到了我们教师自身需要不断充实和提高,给孩子一碗水,自己就要准备一桶水这样的道理。虽然培训的时间并不是很长,但是培训的内容却很丰富:有教师的职业道德、《纲要》和《指南》的解读、备课说课与评课、幼儿园一日活动的组织方法、技能和技巧、家长沟通、各领域的活动解读等方面进行培训。各位专家的精彩讲座各具特色,这让我对幼儿教师这个职业的内涵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对幼儿园的各项工作有了更新一步的认识。
本次幼儿园新教师培训,让我更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自己工作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下面是我通过培训并结合现在实际工作获得的几个方面的体会:
一、职业道德的学习为我以后面对工作提供了许多帮助。
是否能成为一位好的幼儿教师。作为新教师的我们首先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然后给自己一个合适的定位。从小事做起,一点一滴的做好教学工作。其次在于有无敬业精神,要有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在生活中力争做到德才兼备、谈吐文雅,要求孩子们做到自己先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二、《纲要》和《指南》的解读,使得我对幼儿园工作有了更清晰的概念,更加要求教师以幼儿为主体,并积极支持、鼓励幼儿积极大胆主动参与各种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同 时要求老师要擅于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社会资源、家庭资源,来美化自己的生活,并帮助幼儿提高表现的技能和能力,真正地做到孩子是班级的小主人,使班级环境真正为教育服务,为幼儿服务。
三、技能技巧的学习。
技能技巧的学习确实是很重要。不管在管理上还是在学习上,我们都应该学会如何更好的去调动孩子的兴趣,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如何在已有的经验上挖掘更好的,富有创新的授课方式,值得每天去反思。
四、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
孩子都有自己的独特的个别发展水平,尊重孩子就要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尊重孩子自己的发展水平。在我们班中有部分幼儿特别的乖巧、招人喜欢;也有部分幼儿性格倔强、攻击行为严重,特别招人担心。但是不管怎样,我们教师应该相信一点: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孩子。所以作为教师我们要了解孩子的个别差异,有目的、有计划的认识孩子,进行全面的观察,在教育过程中要做个有心人,多为孩子着想,站在孩子的角度上看问题、思考问题。
五、经验之谈
1、注重预防和应对突发事件
幼儿活泼好动,班级生活中难免会遇到突发事件,教师稍微有个疏忽就有可能负法律责任。面对这些情况,作为管理者的我们就更应该注意孩子的生命安全,并要了解相关的法律知识。
2、注重家长工作
家长工作非常重要,作为老师我们应主动与幼儿家长配合,积极向家长宣传科学保育,教育幼儿的知识,共同担负教育幼儿的任务。只有幼儿园与家庭配合起来,教育一致,才能取得最佳教育效果。在与家长的沟通中,如何使家长在短时间内信任你,愿意配合你。如何应对行行的家长们,要注意:委婉、灵活、分寸、清楚、使用的语言是否恰当合适等。
六、要不断学习,提高个人能力。
学习是件非常容易的事,但最重要的是怎么把学习的知识更好地运用到实践中去。我们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还要学习每位教师的优秀品质和实践经验。
十天的幼儿新教师培训结束了,但留给我的却是深深的回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作为一名新教师,在日后工作中要学习的东西有很多很多,碰到意外的困难是在所难免的。只有通过反复地研究和领悟,才能真正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
最后,我要鼓励自己学无止境,与时俱进,学习先进人物事迹,了解教育发展新动态,注重细节,提高工作效率,并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从而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小学新教师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当人民教师难,当合格的教师难,当现代优秀的教师更难。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 我有幸参加了网络研修,感悟许多。在学习中我深深地体会到,学习应该成为一个人的一生目标。不经一番风霜苦,哪得梅花扑鼻香啊!人应该是活到老学到老。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就要努力地提高自身素质,理论水平、教育科研能力、课堂教学能力等。而这一切,也是我不足和欠缺的,我总以为做一个优秀的一线教师只要上好课,教好学生就可以了。现在我才明白,没有深厚的积淀,没有长期的浸,何来腹有诗书气自华。网络学习让我和同行们走到了一起,在这个舞台上我们尽情的汲取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聆听着专家、教授们精辟的讲解;在这段时间里,我们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名师一步步引领,促我不断成长。回顾这段学习的日子,从开始的激动、不知所措到现在教学中问题的豁然开朗;从初上网时的应付学习到现在迫不及待地领略专家、各位老师授课、指导的风采这一切让我的收获变得灿烂无比。在远程培训中,网络研修让我获得了很多的信息,开阔了视野。远程学习的形式多样,视频、课程简介,与专家、同仁互动式的交流等深深地吸引着我让我得到启发。每一专题中的各个观点及案例,很好地解决了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一些疑问和困惑。
我首先是更新了两个重要的观念:其一,对小学教师来说,研究是学习、反思、成长、发展的同义词,与专业人员的研究具有质的区别。它是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诊断性研究及实践者对自身实践情境和经验所做的多视角、多层次的分析和反省。其二,我们这些综合科从现在的教育角度上讲不是一门主科,但也是必不可少的学科。教师对此的定位非常迷惑。但通过学习,从过去的我与现在的我的对话交流,是努力摆脱已成的我,为不断获得新生的过程。努力研究自己,其目的就是为了提高自己、发展自己、更新自己。
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心得体会5篇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心得体会5篇
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守护人。将教师角色定位于学习者、研究者、实践者。教师首先是学习者,不仅要善于向实践学习,向理论学习,而且要向学生学习。教师是研究者,带领学生主动积极参与科研课题的研究。教师是实践者,实践的内涵是变革。
教育无小事。一个细节可能会影响一个孩子的一生。一个教师最可贵的品质在于他能从日复一日的教学生涯中领悟和体会到教育的真谛,开掘出散发着新鲜芳香、体现着高尚情操的教育细节。学生是具有极大可塑性的个体,是具有自立发展能力充满创造力的生命体。概括地说,教育的真谛在于启发自觉,在于给心灵以向真、善、美方向发展的引力和空间。
通过这次培训,我能重新的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对自己以前的教学有了一次彻底的反思,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去。今后,我还将继续参加网络研修,努力提升自己,让自己成为适应新时代的优秀教师。
中小学新教师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本人在2016年8月积极参加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通过多形式、多渠道的培训,使我在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教学业务水平和科研水等方面都得到一定的提高。我们主要学习了如下内容:
1、由培训中心的黄登军老师讲授的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介绍和课标解读
2、由培训中心的张君颖老师讲授的高中新课程校本开发
3、由培训中心的杨四英老师讲授的高中新课程与选修课教学
4、由培训中心的安静生老师讲授的走向发展性课程评价
5、由培训中心的刘希平老师讲授的高中新课程和高考
6、培训中心吴琳娜老师的教师职业道德讲座;裴昌玲老师的多元智能理论讲座和袁青老师的心理问题研究讲座
7、由计算机中心廖建筠、王晓民等老师讲授的英特尔 未来教育教师培训项目,此模块内容,让全体学员耳目一新。
8、如何做一名成功的教师,上好每一节课
下面,我将本阶段的具体学习作以下简要小结:
一、认识的提高
构建教师终身教育体系,打造一流的教师队伍是教育长足发展的根本大计,也是教育主管部门探索的永恒主题,更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不懈追求。教师培训提高自身 素质是关系到教师教书育人质量的大事。参加继续教育培训是我们教师在思想和业务成长路上的加油站。我在参加教师继续教育中,特别重视自己师德和教学业务水 平的提高,始终把师德建设摆在首要位置,把自己的教学业务能力作为教师的核心素质来提高。在培训中,真正做到师德建设和业务培训两手抓、两手硬,通过培 训,切实提高自己的师德素质和教学业务水平。
在培训过程中,感触最深的部分是英特尔 未来教育项目的培训。第一个关键节点,框架问题修改是研修重点和关键,可以说不完成框架问题的修改,其他方面的修改,也会受到影响。为了不使框架问题修改 影响其他,我在学习时对问题修改时间段做了特别处理.首先时间保证;其次,我采取稳扎稳打,让作品修改内容化整为零,为了加强对内容的进一步理解,我 共享了其他学员的作品,互相交流,一起研讨,使框架问题的修改在下一模块学习开始之前及时完成。
二、具体收获
1、参加培训,使我对教科研方面的认识有进一步提高,能自觉地参与课堂的教学研究,积极参加课改研究,及时总结自己在教育教学工作的经验,撰写教育论文。 通过此次培训,使我意识到教学课程的改变我们必须跟上新的教育理念,所以我要在下工夫熟悉新教材的同时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不断提高自己 的理论和业务水平,很快跟上了教育改革的步伐,也要进一步提高自己课堂教育能力和教学质量。
2、学习过程中,我注重师德方面的修养,
我坚持把师德建设当作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环节来抓,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学习和领会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所涵盖的内 容,提高自己的事业认知、职业认同水平,增强了自己从事教育事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使依法治教、廉洁从教成为自己自觉的行为,积极争取做一名师德双馨 型的教师。
3、轰轰烈烈的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给教师继续教育带来了丰富的内容,重点通过《教师职业心理》、《英特尔未来教育》等专题培训和考试,使我们对新的 教育教学理念,现代教学理论和现代课程理论、当今国外先进的教育思想等都有进一步了解,也提高了我们的教育教学管理能力,特别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等 内容的培训,不但提高了我们每位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和组织教育活动的能力。也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教师的教育科学研究能力。
4、重视交流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过去,只知道埋头于书本知识,信息闭塞,不善于交流,使得一些好的经验未能融于自己的教学,而自己的一些体会又未能及时整理,因此使自己的发展缓慢前进。 学习期间在进修学校各级领导和老师的精心指导下,我有了长足的进步,使我感到自己的教师修为有了深一层次的提高,使我更加如饥似渴的追求新知的摄入,在这 里我向你们表示感谢。今后我会努力并不全身心地投入教育事业,为祖国培养更多的栋梁之才。
通过培训,使我在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教育教学水平和教育科研能力都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使我更加坚定了教书育人的信心和决心。通过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 使我对教育教学理念、现代教学理论和现代课程理论和当今国外先进教育思想都有了进一步了解。我充分认识到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更好的胜任新世纪的教育 教学工作,必须不断的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使我对教育科研和新课程有了更深的理解,不断提高了自己的教科研水平和驾驭新课程的能力。从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上学 习和领会了教师职业修养所涵盖的内容,提高自己的事业认识,职业认同水平,增强了自己从事教育事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总而言之,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是十分成功的,对我来说可谓收获多多。我们要以总结检查活动为契机,切实提高对教师继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立足课堂,服务教 学。积极参加新一轮继续教育培训。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具有先进教育理念、良好职业道德和坚强坚实业务基础的高素质的新时代教师,为教育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2016新教师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事业。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师德不仅是对教师个人行为的规范要求,而且也是教育学生的重要手段,起着以身立教的作用。教师要做好学生的灵魂工程师,首先自己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
当我认真接受了继续教育后,联系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评课与议课的区别:议课是围绕观课说收集的课堂信息提出问题、发表意见。议的过程是展开对话,有主客之分;议 是参与者围绕共同的话题平等交流,议要超越谁说了算的争论,改变教师在评课活动中的被评地位和失语状态。评课主要将表现、展示作为献课取向,执教者重在展示教学长处;议课活动以改进、发展为主要献课取向,不但不怕出现问题,而且鼓励教师主动暴露问题以获得帮助,求得发展。
二、评课不能流于形式:在教学中,各自形式的公开课、观摩课等等,常会以不同的方式和形式出现,随之而来的评课却往往流于形式,有的是在设计好的表格上打个分,有的是表扬为主,做好好先生,还有的是被动发言,敷衍了事,说几句好话,提一点希望,这些现象在我们的教学中可能很多人都碰上。我觉得在教学中,作为我们一线的老师听课评课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实践,为了更好地改进教学,如果都说些没有意义的话,那评课还有什么意义呢?课堂教学终究是一线老师自己的事情,我们需要的是评课者真实的心声,能得到大家的认同,有所理解,同时有所接受,并能在今后的工作中付诸于行动。
三、议课非常有意义。议课是围绕观课所收集的课堂信息讨论问题、发表意见,议的过程是展开对话、促进反思的过程。议强调了彼此的平等,都有自我表达的权利和倾听、理解对方的义务。议课我觉得更能让老师得到提高,更能有说服力,因为有时评课者并不了解学校的情况、学生的情况以及教学进度等情况,往往对上课者提出的要求过高,这样如果只评不议,也许会让老师觉得委屈,甚至不理解,从而打击了积极性。在平等交流的基础上,让授课者说话,让评课者更能点中要害,不仅可以得到参与者的充分信任和理解,更是对教师改进课堂、促进专业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