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商业银行经营情况分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商业银行经营情况分析范文1
一、引言
农村商业银行是我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产物,自2001年首批农村商业银行成立以来,农村商业银行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已经为我国金融市场上不可小觑的金融力量。从农村信用社改制而成的农村商业银行虽然以商业银行的形式再次出发,商业银行经营绩效不仅是竞争力最集中的体现,也是衡量商业银行经营业绩、技术发展水平和资源利用状况的重要标准。因此,科学的评价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对于提高市场竞争力和风险防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经营绩效评价研究
(一)研究方法
在充分考虑指标的重要性、可比性、可得性之后,本文拟选取的农村商业银行评价指标:总资产净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流动性比率、存贷比、资本充足率、不良贷款率、不良贷款率、拨备覆盖率、总资产增长率、贷款增长率、存款增长率、资本增长率。
将利用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对选取的农村商业银行运用SPSS19.0进行因子分析,通过因子分析法得出了样本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综合得分并对其进行排名,并选取了部分样本银行的经营绩效情况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因子分析得出的四个因子包括了营利性、安全性、发展能力、流动性四个方面,基本上从这四个方面能对商业银行的经营情况有比较全面的评价。因子情况命名表如下表所示:
利用此表达式和EXCEL软件就能计算出商业银行总体经营情况的得分,并对其进行排名,不论是单因子得分表还是综合得分表中,有些商业银行的得分是负数,但这并不代表在2011年度银行的经营业绩是负数,只能说明这些农村商业银行的经营水平处于平均水平以下。
三、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经营绩效评价结果分析
(一)主要省市农村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比较分析
通过对财务指标的分析,我们得到了主要农商行的综合绩效排名。在综合排名中,得分大于零说明商业银行的经营水平处于平均水平之上,得分小于零则说明经营水平处于平均水平之下。处于前三位分别是成都农商行(0.7274)、武汉农商行(0.49413)和重庆农商行(0.2763)。后三位分别是天津农商行(-0.785)江南农商行(-0.4776)和厦门农商行(-0.3037)。本文认为各个地区农村商业银行综合排名差别较大是因为各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金融服务水平发展不一致,而且针对农村商业银行定位,受到客户群体行为影响较大,与政府政策也紧密相关。
从第一个因子发展能力水平来看,排在前三位的是成都农商行(2.88)、武汉农商行(1.03)和厦门农商行(0.948);从第二个因子盈利能力水平来看,排在前三位的是武汉农商行(1.562)、广州农商行(1.01)和无锡农商行(0.938);从第三个因子流动性水平来看,排在前三位的是泰州农商行(1.96)、重庆农商行(1.016)和吴江农商行(0.865);从第四个因子安全性指标来看,排在前三位的是武汉农商行(1.8460、泰州农商行(1.39)和兴化农商行(1.25)。
本文选取综合排名第一的成都农商行作为代表进行详细分析。
从成都农商行的财务报表中可知,成都农商行2013年盈利能力持续增强,实现利润总额55.30亿元,同比增加10.06亿元;净利润45.21亿元,同比增加11.41亿元。平均总资产回报率(ROA)1.24%,平均净资产收益率(ROE)24.03%,在第一个发展能力因子中排名第一。这归功于成都农商行持续加强与基金公司的业务合作,实现了基金产品的柜面、网银、移动银行等渠道上线代销,全面提升了业务创收能力。
(二)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因素分析
从选取的四个因子对全部变量解释的方差贡献度来看,发展能力水平和盈利能力水平对农商行经营绩效影响最大。而第一个因子发展能力水平主要有总资产增长率和存款增长率决定,存款增长率说明银行吸收存款的能力,总资产增长率说明银行总体增长的能力,这一方面说明我国农商行也遵循“存款决定贷款决定利润”的逻辑,一方面也说明现阶段农商行存款竞争压力大,流动性缩紧。第二个因子盈利能力水平主要由净资产收益率和资本增长率决定,说明银行不仅要注重经营利润,还要注重资本结构优化。
说明农商行要想提高经营绩效,首先要吸收存款,并且注重贷款质量,提高净利润率,注重资本结构优化。
参考文献:
[1] 徐鹏.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竞争力分析[J].西南财经大学学报,2013.
商业银行经营情况分析范文2
关键词 利率 准备金政策 商业银行 绩效影响
在我国金融体体系中利率和准备金政策始终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并且这两项内容对于我国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也会带来较为直接的影响。因此,在这一前提下对于利率与准备金政策变动对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进行研究和分析就具有极为重要的经济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利率与准备金政策变动对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
利率与准备金政策变动对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体现在很多方面,其主要内容包括了盈利能力影响、资产规模影响、资产流动性影响、抗风险能力影响等内容。以下从几个方面出发,对利率与准备金政策变动对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1)盈利能力影响。盈利能力影响对于银行的影响是最为直接的,当利率和存款准备金政策变更之后,我国商业银行的净利差率也会出现较大程度的浮动,以从2009到2011的数据浮动,那两年受到金融危机余波的影响,我国商业银行的整体净利润存在2.47%到2.92%之间浮动,就实际情况来说这种浮动是较大程度的浮动的。并且在部分程度上会导致银行业的盈利能力受到较大的影响和冲击,最终会使得其盈利能力的恢复变得格外漫长。
(2)资产规模影响。资产规模影响对于银行的经营绩效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如果银行的资产规模发生变更则银行能够贷出去的款项也会出现很大程度的变更。虽然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商业银行的总体规模和其绩效之间的比例仍旧是非常良好的,并且其仍旧在不断优化,但是这一进程必然会受到利率变更和存款准备金政策的影响和冲击。一般来说如果银行的整体资金规模增加,则银行资金的获利能力大多数情况下回不断增强,则其整体的经营绩效也会上升。因此,利率和存款准备金政策的变更将会非常准确地体现了银行的经营效率。
(3)资产流动性影响。利率和存款准备金变更会直接的对于我国商业银行的资产流动性产生影响。众所周知对于我国商业银行而言,当其利率和存款准备金制度变更时其整体上升的幅度是比较大的,而存款之外的资金来源往往是银行最不稳定的资金来源,即异变负债在总负债中所占的比重,比值越高,说明银行面临的潜在流动性需求规模较大且不稳定,反之亦然。因此,稳定的利率和存款准备金政策能够促进银行拥有更好地资产流动性,利率过高或者存款准备金比例过高都会影响到我国商业银行的资产流动性。
(4)抗风险能力影响。抗风险能力是一项隐性的商业银行绩效指标,根据相关统计资料显示,我国大部分商业银行近年来这一指标比较稳定,并且在总体上保持在50%左右,但是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商业银行受到利率政策和准备金政策的影响,则其对于风险的抵抗能力则可能出现非常大的变化。因此,在这一前提下对于提升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绩效对策进行应用就有着非常高的必要性了。
二、提升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绩效对策
提升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绩效对策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这主要体现在优化盈利模式、提升资产流动性、提高贷款质量、完善内控制度等环节。以下从几个方面出发,对提升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绩效对策进行了分析:
(1)优化盈利模式。优化盈利模式是提升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绩效对策的基础和前提。在优化盈利模式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当注重更好地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除此之外,在优化盈利模式的过程中商业银行工作人员应当注重合理的调整银行的盈利方式并且提高抗利率变动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存款准备金率的变动会直接影响到银行的盈利能力,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会减少银行的主要业务收入。因此,优化盈利模式就能有效地增加商业银行的贷款与存款的利差并且能够在贷款为主的基础上,适当发展中间业务的发展,最终能够提高非利息收入的比重,从而能够在此基础上促进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绩效水平的有效提升。
(2)提升资产流动性。提升资产流动性对于提升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绩效对策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在提升资产流动性的过程中我国商业银行应当注重促进金融机构稳健经营、限制货币替代和资本流入和流出,从而能够更好地推进市场结构多元化并且合理的提高资产流动性。除此之外,在提升资产流动性的过程中我国商业银行应当注重合理的加强商业银行资产和自身的流动性,从而能够更好地抵抗变动的影响。另外,在提升资产流动性的过程中我国商业银行应当注重大力发展票据贴现、回购业务等货币市场工具,并且增加流动性票据在资产中的比重,从而能够在增强资产的流动性的同时更好地加快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最终能够在此基础上促进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绩效效率的持续提升。
(3)提高贷款质量。提高贷款质量是提升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绩效对策的核心内容。在提高贷款质量的过程中我国商业银行应当注重顺应存款准备金率变动并且积极的提高贷款质量。除此之外,在提高贷款质量的过程中我国商业银行应当注重持续的提高自身的贷款质量,并且我国商业银行应当注重积极顺应这一有利影响,与此同时提高贷款质量,同时更好地减少低质量贷款的发生。另外,在提高贷款质量的过程中我国商业银行应当注重及时做好贷款减值准备并且降低贷款损失率。同时注重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保证每一笔贷款发放的质量,从而能够在此基础上促进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绩效可靠性的不断进步。
(4)完善内控制度。完善内控制度是提升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绩效对策的重中之重。在完善内控制度的过程中我国商业银行应当注重通过定量的方式对其经营绩效进行评价,并结合存款准备金制度,探究存款准备金率的变动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除此之外,在完善内控制度的过程中我国商业银行应当注重提升自身的盈利能力、流动性、风险以及清偿力和安全性等不同方面的能力。另外,在完善内控制度的过程中我国商业银行应当注重合理的防范存款准备金率变动所带来的风险。例如,可以长期建立更为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并且对于日常资金进行定期分析或定期检查贷款质量以及放贷规模是否合理等工作,最终能够在此基础上促进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精确性的日益进步。
三、结束语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整体水平的持续提升和金融行业整体水平的持续进步,利率与准备金政策变动对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因此我国银行工作人员应当对于利率与准备金政策变动带来的影响有着清晰的了解,从而能够在此基础上通过实践工作的进行来促进我国银行业整体水平的有效提升。
(作者单位为滁州学院)
[作者简介:孙梦珂(1992―),女,安徽阜阳人,英语专业本科在读。]
参考文献
[1] 柴建.货币政策对M2的动态效应时滞分析及危机效应测算[J].管理工程学报,2012.
[2] 中国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课题组.货币政策对央行资产负债表影响的实证研究[J].海南金融,2011.
[3] 刘居照.货币政策对央行资产负债表影响的实证研究[J].区域金融研究,2011.
[4] 陆晓明.美联储利率政策操作体系的变化趋势及未来走向[J].债券,2014.
商业银行经营情况分析范文3
实际上,变相的利率浮动在我国一直存在。多年来邮政储蓄、农村信用社甚至有的国有商业银行都搞过“贴水”存款。
农村信用社利率改革试点启动以来的情况说明,利率市场化将给我国商业银行带来两大冲击,一是农村信用社提高存款利率导致商业银行存款流失,二是商业银行降低贷款利率减少经营收入。不用说,这些影响都是负面的。会加剧银行利率风险
从国际经验来看,有一些国家在利率市场化后出现了银行倒闭增加的情况。从我国的情况来看,近年来一些中小商业银行经营出现了困难,风险较大。利率市场化后,如果不能建立有序的竞争秩序,如果不能建立相应的存款保险体系,如果不能提高经营管理水平,那么毫无疑问,商业银行尤其是中小商业银行亏损倒闭的风险将会增加。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市场利率波动对于商业银行经营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商业银行必须加强对利率走势的预测和分析。应当说,这是进行有效的资产负债管理的前提条件。
为了防范和化解利率市场化后我国银行倒闭的风险,需要及早采取一些预防性措施,例如建立存款保险体系,充分发挥银行业协会自律性组织的作用来保证有序竞争,严格执行国家已经颁布的限制不正当竞争的法律来约束商业银行的经营行为。在利率市场化过程中,为防止利率失控还应在一定时期内进行必要的利率管制,如对贷款利率设定下限、对存款利率设定上限等。会促进商业银行经营行为的变革
一是有利于落实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的自,真正做到《商业银行法》规定的“商业银行以效益性、安全性、流动性为经营原则,实行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商业银行依法开展业务,不受任何单位和个人的干涉”。
二是有利于商业银行推出新的金融工具、产品和服务,促进商业银行业务的发展。利率市场化后,商业银行在对传统业务产品调价的同时,还必须注重新产品的开发。
三是有利于商业银行科学确定经营成本,制定价格,合理配置资金资源,提高效益。
商业银行经营情况分析范文4
关键词:业绩;评价体系;因子分析
科学、合理、系统、及时地评价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状况,是正确进行银行经营决策和过程控制的重要方式与基本依据。合理的绩效评价不仅能加强对商业银行的有效管理,而且能提高银行的市场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和我国商业银行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商业银行绩效评价方法日益不能满足对商业银行经营活动进行全面而系统评估的要求,构建新的商业银行绩效评价体系是各商业银行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我国现行的商业银行绩效评价体系
(一)商业银行内部经营绩效考评指标体系
商业银行内部经营绩效考评是金融监管机构对商业银行的综合评价,评价的内容一般分为财务效益状况、资产流动状况、资产安全状况、内部管理状况四部分。评价体系以风险控制为中心。
(二)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考核评价办法”
2000年,中国人民银行制定“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考核评价办法”,首次对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进行定量考核,中国人民银行对国有商业银行绩效考核评价主要从资产质量、盈利和减亏能力、流动性和资本状况四个方面进行,对国有独资银行的经营绩效进行动态评估,各要素的权重分别为:资产质量36%、盈利和减亏能力35%、流动性15%和资本状况14%。
(三)中国银监会的“股份制商业银行风险评级体系(暂行)”
2004年2月银监会颁布了“股份制商业银行风险评级体系(暂行)”,该体系以防范风险为目的,主要对股份制商业银行经营要素进行综合评价,包括资本充足状况评价、资产安全状况评价、管理状况评价、盈利状况评价、流动性状况评价和市场风险敏感性状况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上加权汇总后的总体评价。各要素的权重分别为:资本充足状况20%,资产安全状况20%,管理状况25%,盈利状况20%,流动性状况15%。
从上述业绩评价体系中可以看出,现有的评价体系在评价指标的设计上偏重于对商业银行资产质量和风险控制的评价,忽略了对银行创新性的评价,过分重视商业银行短期经营绩效的评价,而忽视了银行的成长性及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二、指标体系构建
为保证指标体系能科学、合理、系统、及时地评价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状况,本文在选取指标时遵循指标选取的系统性、灵敏性、规范性和可靠性原则。本文在总结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商业银行经营的安全性、流动性、营利性指标为基础,加入对银行经营的成长性和可持续性指标的考虑,构建出四个层次的银行业绩评价体系
三、实证研究
(一)数据选取
为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可获得性,本文选取15家上市银行2010年的经营数据作为样本数据。这15家银行分别是:浦发银行、华夏银行、民生银行、招商银行、南京银行、兴业银行、北京银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工商银行、光大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中信银行和宁波银行。样本数据均来源于新浪财经(finance.省略/)上各银行公布的年报数据。
(二)因子分析
由于构成商业银行绩效评价体系的指标是从不同角度对商业银行经营效率的衡量,各指标之间可能存在信息重叠的情况,因而不能通过对各指标进行简单的加权平均来计算商业银行的绩效状况。本文拟采用因子分析的方法,结合样本数据,将各指标构造成少数几个综合的评价指标来评价商业银行的绩效状况。
对各指标标量进行KMO检验后,KMO等于0.613,此值大于0.6,因而该指标体系可以采用因子分析法。在对变量进行标准化以后,利用SAS9.1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如下表所示:
前4个因子的累计贡献率为75.01%,说明前四个因子可以解释原来10个指标的75.01%,累计贡献率超过70%,解释效果较好,因此本文选取四个因子。
为了找出更好的因子解释,接着对数据进行方差最大正交旋转,得到的因子载荷阵如下表所示。
从载荷阵中可以看出,因子1(F1)在不良贷款率、不良贷款拨备率、存贷比、流动性比率这四个指标上的载荷明显,因此可以将因子1定义为资产质量因子;因子2(F2)在资产利润率、成本费用利税率这两个指标上载荷明显,因而可以称为盈利力因子;因子3(F3)在总资产增长率、创新度这两个指标上载荷明显,称为成长速度因子;因子4(F4)在未分配利润率、从业人员受教育水平上载荷明显,可以定义为创新能力因子。
将样本数据代入上述因子得分函数中,得到各商业银行四个因子的得分,各银行具体得分及排名如下表所示:
从下表中可以看出,按资产质量排名,排前三名的银行分别是浦发银行、光大银行、招商银行;盈利性排三位的是兴业银行、北京银行、浦发银行;成长速度比较靠前的是兴业银行、北京银行、浦发银行;创新力排在前三位的是宁波银行、中信银行,兴业银行。同时,从表中也可以看出各银行在竞争中的优势和劣势,以浦发银行为例,浦发银行在资产质量、盈利性和成长速度上排名均比较靠前,但是创新力相对比较弱。
从该业绩评价指标体系中,投资者可以清晰看出各银行在各因子上的排名,从而根据自己的偏好选择投资对象。银行管理层也可以根据各因子的排名,发现本银行竞争中的劣势,调整银行发展战略,在保持竞争优势的同时着重提升自身存在的不足,提高银行的综合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安迪・尼利,企业绩效评估(李强 译)[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4.
[2] 冯毓婷,蔡文彬.我国金融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标体系的构建[J].统计与决策,2008,21:26-27.
[3] 曹蒸蒸.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力评价[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9,11:85-88.
商业银行经营情况分析范文5
【关键词】本量利分析 商业银行 经营管理 保本点
引言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情况下,商业银业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商业银业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也就越来越狭小。为了更好地保生存,求发展,商业银行应该充分利用管理会计方面的知识,筹划未来业务、控制日常活动,同时进行预测、决策分析。总之,推广商业银行管理会计具有重大的意义;它是商业银行实现效益最大化的有力措施;也是商业银行经营方式转变的客观需要。
一、本量利分析概述
由于商业银行主要业务是存贷款业务,可以说,其本量利分析,就是通过一定时期内的单位贷款利息收入、贷款总金额、单位贷款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四个变量函数之间关系研究和分析,预测它们对利润的影响程度和损益平衡点,为商业银行管理者决策提供依据的一种分析方法[1]。需注意的是此模型的建立是基于以下假设前提的,它假设成本性态分析工作已经完成,全部成本分为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两部分。假设在一定期间和一定业务量范围内,变动成本和业务收入分别与业务量呈完全线性相关关系,且固定成本保持不变;假设资产负债结构稳定,存贷平衡;在单一资产负债的条件下,吸收来的存款总是可以以贷款的形式找到市场,实现存贷平衡;对于在资产负债多样化的条件下,假定以价值形式表现的资产负债总量发生变化时,原来的资产负债在全部的资产负债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并不发生变化;假设商业银行处于正常、无风险的管理状态,资产质量较高,利率未发生倒挂,未发生应收利息和坏账[2]。
二、银行收入、成本、利润分析
1. 银行收入分析
商业银行的收入是在经营货币这种特殊商品的情况下产生的。银行经营的资产业务量是银行生息资产总额,包括各类贷款、缴存中央银行及上级行的各项准备金、同业拆出资金及短期投资业务等。银行收入包括营业收入和营业外收入,其中营业收入具有决定意义,它包括利息收入、金融企业往来收入、短期投资收入和中间业务收入等[3]。因此,商业银行在实际的计算分析中,在对各项资产业务量的确定上可以以贷款量为主。同时,商业银行的主要负债项目有吸收存款、拆入同业等,在这里可一并视为存款,在对负债业务量的确定上可以以存款量为主。在注意的一点是在具体的工作中可按照实际的种类来分别计算。
2. 银行成本分析
商业银行是经营货币资金的特殊企业,它所筹集资金主要是吸收存款和借入资金,为支配和运用这部分资金需要支付一定数量的利息、还有营业场所和机具设备的折旧或租金、维护正常营运的营业费用、支付职工工资费用以及其他支出,所有这些就构成了商业银行的营运成本[4]。若按成本习性对其各项成本进行分类。不受业务量或资金量影响的固定成本有:管理人员的工资、房屋机器设备的折旧等;受业务量或资金量的影响的变动成本的有:存款利息支出、电子汇兑利息支出、联行往来及金融机构往来利息支出和营业税金等。主要用到的是变动成本,因此,可构建如下总成本计量模型:筹资变动成本总额=营业支出+变动营业费用+所有者权益成本;筹资变动成本率=变动成本总额×平均筹资额;总成本=固定成本+筹资变动成本率×平均筹资额[5]。
3. 银行利润分析
商业银行的利润总额是反映该银行在财务报告期内的全部经营成果的重要财务指标。营业利润=营业净收入-营业支出(其中:营业净收入=营业收入-营业税及附加;营业收入=手续费收入+利息收入+其它费用;营业支出=手续费支出+利息支出+汇兑损失+营业费用+其它费用)。因此在盈亏平衡分析法下,商业银行利润总额的公式可进一步换算为:利润=(单位资产收入-单位变动成本)×业务量-固定成本,或者,利润=单位创利值×业务量-固定成本。据此可画出本量利盈亏临界图(图1):
可以简单表达如下:
Q=(FC+P)/(SPVC)或P=(SPVC)×QFC
保本时,也就是P=0,此时求出来的业务量就是保本点的业务量,可表示为:
Q0= FC/(SPVC)
其中:FC-固定成本;
P―目标利润;
Q―业务量;
Q0―保本点业务量;
VC―变动成本率;
SP―资产收益率。
三、本量利分析在银行经营管理中的运用
银行本量利分析方法在对商行的存贷款、成本利润的预测分析,网点的设置、撤并、新产品的开发等决策分析、经营规划和成本控制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能够对商业银行进行科学的管理,对于商业银行提高其经济效益起着重要的作用,主要分析如下:
1. 各个行处经营业绩差异的因素分析和业绩考核
可以通过本量利分析方法,计算出各行处的筹资收入率、筹资变动成本率、边际贡献率与呆坏账损失率等指标。假设在筹资规模相当的前提下,对于放款的质量越高、呆坏账的损失率越低、投资效果越好和筹资成本越低的行处来说,其筹资收入率就越高,变动成本率就越小,边际贡献率就越大,当然的效益也就更明显。通过这样才能更好地比较各个行处的经营业绩,做好业绩考核,使各行处之间的竞争意识更加激烈,并进一步提高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水平。
2. 设立分支机构和开办新的金融服务工具
银行经营扩张主要是通过设立分支机构来扩大其经营规模,以期获得更好的规模效益。在进行分支机构设立决策时,可以运用本量利分析法进行预测分析,对于目标市场潜力不大或经过测算不能实现保本的,可以考虑不予设立;对于新推出的业务品种和服务工具也可以采用同样的方法对其投入产出情况和保本点进行测算,为管理层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6]。
假定某商业银行计划设立一分支机构,预计每年的固定成本为300万元,假定目前存款平均利率为3.2%,贷款平均利率为8.7%,要求该机构应于设立第二年保本。则其保本点业务量=FC/(SP-VC)=300/(8.7%-3.2%)=5 454.55万元;保本点营业收入=SP×Q0=8.7%×54.55=474.55万元,因此要保本,盈利资产需达到5454.55万元,利息收入474.55万元。如果该机构要求在第3年要实现盈利150万元,则必须过到的贷款规模=(300+150)/5.5%=8 1.8182万元。
3. 分支机构的撤并决策
由于设立决策失误、竞争等因素的影响,有的行处经营业务会逐步萎缩而失去存在的价值,决策层就要将其撤并[5]。即如果有些分支机构在经营一段时间后,业务量越来越小,以至亏损,这时决策层就应该通过本量利分析,看其筹资额能否达到保本点水平,如果不能的话,就应该将其撤并,如果其筹资额有达到保本点水平时,可以弥补一部分的固定成本,一般不予撤掉。例如:设某一支行2005年的固定成本为1 200万元,营业收入率为10.6542%,变动成本率为5.7325%。保本存款量=1 200/(10.6542%-5.7325%)=1 200/4.9271%=24 355.097万元。因此,如果该支行吸收和存款量没有超过24 355.097万元,则可以将其撤除。同时,考虑是否把它合并到其他分支机构,撤并后,该机构的固定成本转移到同行其他机构后,此时的应按此新的固定成本再次确认保本点业务量来进行决策。
4. 制定利润目标,落实提高经济效益的措施
从损益方程式中可知道,固定成本金额的多少、筹资额的大小、筹资收入率的高低、筹资变动成本率的高低以及呆坏账损失率的高低,都将影响到某一行处的利润,因此管辖行根据各基层行处的具体情况,充分运用本量利分析方法来确定其目标利润,提高其经济效益。因此商业银行途径和措施来增加其利润:减少固定成本的开支;加大其筹资力度增加筹资额调整筹资结构;改善贷款结构,提高其筹资收益率;降低其筹资变动成本率;控制其贷款风险提高信贷资产质量以降低呆坏账损失率等。
四、银行盈亏平衡分析体系的改进和完善
1. 进一步完善管理会计的核算与管理体系
由于管理会计的相关服务是在企业内部管理需求的情况下逐步应用的。尤其在对营业机构的评价中显得更为重要。只有科学的管理会计系统,才能更好地对营业机构进行科学有序的决策。但是目前由于银行在实际工作中对于部分管理会计方法的运用,还是相对薄弱的,所以有必要加强对管理会计的研究与推广,以加快基层营业机构管理信息系统的进一步建设。
2. 大力拓展中间业务、丰富产品种类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增强,客户需求的多样化及外资银行的涉入,商业银行面临着日益激烈的竞争,盈利空间越来越小。因此商业银行可能通过拓展中间业务、丰富产品种类。在引入大量的中间业务后,银行能够进一步完善营业机构的盈亏能力的综合水平,以便更加科学地掌握商业银行营业机构的盈亏状况。
3. 充分运用敏感性分析方法、优化资产负债结构
倘若在进行本量利分析时能够结合使用敏感性分析方法,再根据得出的各个影响因素对盈亏平衡点具有怎样的影响程度,来分别制定不同的资产负债的营销策略,进一步优化资产负债结构,以期实现商业银行效益最大化的目标。由于不同的存贷款客户群,提供等量存款、归还等量本息所银行耗费存在着较大差异[7],因此应该对其客户群进行积极的调整,并逐步淘汰掉那些低效、甚至无效的客户,在保留按照有进有原则积极调整客户群,逐步淘汰部分无效、低效客户,在保留高效客户的同时,积极争取潜在的高效客户。
总之,为了全面提高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水平,企业的决策层就应该合理利用本量利分析方法,来分析其各营业机构经营管理中的数据,并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商业银行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中能够更好的发展。当然商业银行的业务种类繁多,要精确地运用本量利方法来分析,实属不易,就这需要更多的学者来加入研究,进一步完善商业银行的本量利分析的运用。
参考文献
[1] 赵立秋.管理会计在商业银行中的应用研究[J].商业经济.2006,(3):87,103.
[2] 屈琦,王勇,李湛等.本量利分析法在商业银行财务计划体系中的应用[J].经济师.2007,(2):224-225.
[3] 戴国强.商业银行经营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74-80.
[4] 庄毓敏.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65-69.
[5] 周好文,程婵娟.商业银行财务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255-259.
[6] 黄万才,臧苏渝.运用本量利分析法加强银行经营管理[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8,20(1):50-52.
商业银行经营情况分析范文6
关键词:商业银行;影响因素;非利息收入;盈利能力
2014,我国商业银行全年累计实现净利润1.55万亿元,作为高利润行业,银行被普遍地当作高收入领域。长期以来,一方面,银行在金融领域具有得天独厚的垄断优势,另一方面,银行主要依靠其存款、贷款利率差额获益,近年来,随着国际对银行经营业务范围的放宽、金融改革的深入,商业银行的非利息收入的比重逐渐上升。为适应国际银行业的发展趋势,探索提升我国商业银行盈利的模式具有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一、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现状
从总体上而言,我国的商业银行可以分为大型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
现以我国五大国有商业银行为例分析。从表1可知五大国有商业银行利息收入有逐年下降的趋势,非利息收入占比略有增加,这是国际新形势下,我国扩大金融服务种类,综合经营的结果,在收入的结构中,利息收入仍占主导地位,2014年五大国有商业银行的利息收入占比平均达77.98%,2010-2014年,我国上市的11家上市银行的净利息收入占七成多,由此可知,我国商业银行仍以利差收入为主的经营模式。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着国际竞争加剧、金融脱媒导致利差收益减少等问题,商业银行需要主动改变盈利模式,尽快调整收入结构,扩大非利息收入。非利息收入主要包括手续费和佣金收入,投资收益等其他营业收入。
二、我国商业银行需要改变营利渠道的必要性
近些年,我国银行数量增多,一方面,目前我国上市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已增至16家,另一方面,随着城市商业银行的崛起,外资银行的涌入,我国商业银行的竞争加剧。各大商业银行的垄断性地位被稀释,各银行各行其道的时代已经来临,2007-2014年,我国银行业市场集中度越来越低,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市场蛋糕大小有限,如何运用自身的优势赢得更多、在银行业中占据有利地位需要各银行重视。改革开放30多年来,国民收入日益增加,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对于金融服务的需求呈现多元化趋势,现金、存款、股票和基金的投资产品的消费额下降,中间业务的投资量增加,如银行理财产品等。
目前大多数发达国家已实现利率市场化,自1996年以来,我国加快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十二五”规划明确指出要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利率的市场化改革必定对商业的经营水平产生直接的影响。
2005-2014十年里,我国商业银行利差平均3.135%,稳定在3%以上,在2014年出现2.85%相对低的利差收益。相比较利率市场化的瑞士和韩国,近十年来,韩国利差在1%-2%波动,而瑞士整体利差低于中国。我国商业银行应借鉴利率市场化国家的经验,即时调整以往主要依赖利差营利的经营模式。
图1 部分国家的利差变化的比较
三、我国商业银行转变盈利渠道的可行性
商业银行除了具有以上的紧迫性,从国家金融监管来看,随着全球化的推进,金融监管政策的开放政策,我国商业银行逐渐从分业经营、监管转向混业经营。2005年,在国家“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自2006年稳步推进金融综合经营试点”,随后几年里,银监会陆续出台了改革商业银行经营业务的政策。[1]2007年,银监会出台的管理办法里,明确指出允许商业银行经营金融租赁业务,随后在2009年里,又推出就商业银行对保险公司股权投资进行试点的文件,近期,2010年,银监会推进上市商业银行在交易所债券交易试点工作。
除了政策保障外,我国商业银行通过多渠道来突破资产方面的困境,提高经营效率。采用公司治理模式,充分调动各成员的工作,做到人尽其才,发挥好各自在主体中的作用,提高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水平。数字信息时代的到来为金融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契机,有利于商业银行高效地进行成本控制,扩大营业利润。
四、影响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因素分析
整体而言,我国商业银行内在因素和外部经济环境都会影响其获益能力。从内在因素来讲,包括收入水平、成本、不良贷款率、资产总额、资产负债率等银行自身情况,存款准备金率以及银行的利差,传统业务以及非传统中间业务都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经营业绩。
外部经济环境而言,一国经济发展水平、国际金融环境的约束、巴塞尔协议对资本充足率的新要求,使得对各国资本的监管更加严格,需要达到新的资本监管要求,这无疑影响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我国对金融行业的混业经营有着严格的限制,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知道,我国商业银行主要依赖于存、贷款利差营利,随着国际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存贷款利差也可能呈现显著的变化,进而影响商业银行盈利状况。
五、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综合盈利能力的建议
通过对影响我国商业银行盈利的内、外部因素分析,结合我国商业银行改变营利渠道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从国家政策层面和商业银行自身角度探索了商业银行转变经营的基础,总体而言,结合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现状,为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综合盈利能力,可采用以下措施:(1)提高资产质量,提高融资资产比重,完善成本控制机制,调整银行内部治理结构,改善资产运营效率。(2)稳步开展传统业务,保证利差收益,紧跟国家政策,进行金融产品创新,拓展中间业务,扩大投资收益,增加非利差收益。(3)重视人才建设,进一步引进金融产品研发的专业人才,同时,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行,面对风险难以管控的利率风险,需要风险管控的专门人才,在从事银行交易时,有效地控制金融风险,保证商业银行经营环境的安全。同时,加强对现有工作人员的培训,与时俱进地提高员工的业务水平和专业素养。(4)进行市场调查,掌握金融服务的需求,根据市场需求开发金融产品,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刺激金融消费需求,拓展金融消费市场。(作者单位:江西科技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