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一化学实验计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一化学实验计划范文1
一、实验环节的安排要围绕机电一体化各知识点,由单一到综合,由易到难实训项目要根据实训室的具体条件进行设置,实践教学计划与大纲要明确各阶段学生做什么、怎样做、完成什么、达到什么标准等,据此制定具体量化的内容。安排若干与专业课程相对应的、典型的专题实验项目,使学生对知识要领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应用产生感性的认识,为系统综合性设计和实验奠定基础。实训项目按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应用模块分类,其中综合应用项目可独立设置为实训课程。
二、淘汰过时实验内容,以适应新形势现今开设的实验中有许多已不适应技术的发展。对于机械专业的学生来讲,电类基础课应该以应用为主,现在其他高校早已淘汰了此种方式,采用的是将汇编语言直接输入计算机,由计算机直接翻译成机器码自动运行。
计算机在翻译的过程中如出现错误,会相应地提示用户,用户只需对汇编程序修改即可。这样可大大提高实验效率。学生可通过选做多个实验来巩固所学的知识,而不用在改错的环节上浪费大量的时间。
高一化学实验计划范文2
关键词:数字化时代;广告创意设计教学;战略机遇
近年来信息技术不断的发展,数字化技术已经开始深入的影响到现代社会,并渗透到设计的各个领域当中,为现代社会带来了全新的理念。与此同时,通过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可以给予产业提供更多的发挥空间。在进行广告创意设计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对于数字化技术的使用及消费者对数字技术的使用需求和依赖性,可以让广告创意变得更加有生命力,同时广告创意设计也逐渐呈现出数字化趋势。针对这样的情况,在今后的教学上意识到数字化环境对于广告创意设计的影响,只有加大推进MOOCs课程引用力度,逐步推进“翻转课堂”及“混合式教学”模式,加快教学模式的进化,才能紧跟时代的脉搏。
一、数字化技术引发广告创意设计教学的革新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市场竞争日益扩大,竞争不断升级,商战已开始进入“智”战时期。广告业也从以前所谓“媒体大战”“投入大战”上升到广告创意的竞争。“创意”一词成为我国广告界最流行的常用词。“Creative”在英语中表示“创意”其意思是创造,创建,造成。“创意”从字面上理解是“创造意想之意”,从这一层面进行挖掘,则广告创意是介于广告策划与广告表现制作之间的艺术构思活动。数字化的本质是数字化技术,是一种技术范式的创新革命,为通信、计算和存储等开辟了一条全新的科学问题解决路径,为信息化的实现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数字化带来了人类生存和生活方式的变革,带来了一种全新的生存方式——数字化生存(BeingDigital)。数字化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在引发一场范围广泛的产品革命,数字产品正在主导着人类的生活。数字化颠覆了传统教育的发展模式,以慕课(MOOCs)为代表的新兴数字化技术的广泛应用和井喷式爆发,为广告创意设计教学带来了一场革命风暴,颠覆了传统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教育手段,实现了在线学习与课堂讨论的有效融合;数字化教育兼顾了班级制教学和个性化教学,最大限度地促进个性化学习;也就是说,在进行广告创意设计教学的过程中,要将这一时代化特征充分的展示给学生,充分的利用数字化技术提升广告创意设计的表现力,进而有效地促进其设计和发展。
二、推进数字化战略是广告创意设计教学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战略举措
数字化时代所有设计领域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广告创意设计教学要勇于抢抓数字化战略机遇,科学谋划,力争实现非线性、超常规的跨越式发展。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给予了广告创意设计教学更多的创新性表现,也为广告创意设计教学提供了更多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资源,有力的促进了教学效率的提升。通过结合数字化技术,广告创意设计教学可以根据外界环境的变化,不断地提升教学的目标和要求,完善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有效的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实现数字化技术和广告创意设计教学的有机融合。1、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数字化时代的背景下,对学生的教育要充分的尊重学生的实际特点。并在进行对学生的设计理念的普及过程中,让学生具备足够的创新设计意识和创新性设计思维,引导学生有效的把握住数字化时代的脉搏,创作出更加富有时代前瞻性的作品。2、在教学过程中,打破传统局限性教学思路打破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只重视学生的专业素质能力培养的狭隘思路,应该丰富广告创意设计教学的领域内涵,让广告创意设计变得和其他的学科领域具有交叉性的特点,将人文、历史、政治、社会、自然等学科有机的结合起来,寻找其中的切入点和创新点,帮助学生形成交叉性的思维和视角,提升学生的自身综合素质和能力。3、在教学过程中,打破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在进行广告创意设计教学过程中,要充分重视学生的创意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和参与性,鼓励学生进行设计理念和作品的分享,师生角色互换,在互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形成独特的设计思维模式。
三、数字化技术是广告创意设计教学的必然趋势
随着现代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广告创意设计的形式也开始变得富有多样化,并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赋予更多的变现形式。数字技术催生出的各种新媒体不仅让信息释放出了新的传播价值,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并且增强了视觉表达力,提高了广告信息的传播效果。深入了解新媒体广告表现形式的新特点以及新要求,为广告创意设计及广告未来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从而找到新的创新点与时展的结合点。针对这样的情况,可以看出,在未来的广告创意设计教学过程中,要充分的结合数字化技术,丰富广告创意设计教学形式,让学生充分的掌握数字化处理技术,进而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时代的发展对我们的教育提出了更新、更锐利的要求,身处转型期中国,生逢网络时代激烈的媒体变革,我们已经感觉到了现实对广告创意设计教学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参考文献
[1]童兵:《中国新闻传播学研究最新报告2006》,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何洁等:《广告与视觉传达》,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年……
[3]陈拓光,《落后的不是技术》,《现代广告》,2002年第9期,第15页
高一化学实验计划范文3
加水后测量质量和容积
测得质量减去烧杯质量就是水的质量
记录若干组数据 在坐标纸上取点 连线
坐标系横坐标取体积 纵坐标取质量
各个点接近在一条直线上
高一化学实验计划范文4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 专业 理实一体化 教学模式
目前,国内研究“一体化”教学的文献大多关注某门课程的一体化教学实施,却忽视了课程之间的联系,导致课程之间相互割裂,不能形成集群效应,未能形成合力,严重削弱了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整体效益。为此,研究与实践专业层面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有着很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和作业、选择教材、指导教学活动的一种计划或范型,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具有联系教学理论与实践的中介作用和教学模式方法论的重要意义。
教学模式通常分为传递-接受、自学-指导、引导-探究、情境-陶冶、示范-模仿、概念获得、自主学习、现象分析、合作学习等多种类型。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又可分为: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能力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活动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个性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等五种主要类型。其中,自学-指导、引导-探究、情境-陶冶、示范-模仿等教学模式对现代职业教育模式的发展影响较大。
2、“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我国职业教育通过借鉴国外教学模式,在现代教学模式的研究中主动引进现代科学技术的新理论、新成果,逐步形成了产教结合模式、产学研结合模式、五阶段周期循环、理实一体化等教学模式。其中,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经过高职院校的广泛实践,已发展成为较为完善的教学模式,被高职教育广为采纳。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是现代化信息技术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相结合的产物。它以“情境-陶冶”教学模式为基础,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将自学-指导、引导-探究、示范-模仿等多种模式相融合,形成了理论知识讲解和实践操作并重的教学模式。具有如下特点:
(1)符合职业教育的教学规律。职业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本质决定了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的培养途径。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打破了“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室为阵地”的传统教学模式,强化实训实习的教学功能,并与企业、行业紧密结合,走产学结合的道路,这是职业教育特有的重要规律。
(2)符合职业教育对象的特点。大部分高职学生的认知特点是形象思维长于逻辑思维,实践学习长于理论学习,动手能力长于动脑能力。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讲授专业课,教学效果较差。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将理论与实践融于一体进行组合教学,形象、直观,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认知。
(3)符合教学过程高效优化的要求。首先,教学信息的传递具有同步性,将知识传授、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融于一体,并进行了有机组合,同步进行;其次,保证了教学信息的同一性,避免学生在认识和实践环节的不一致,为教学过程最优化提供了保障。
3、“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实践
我院机电专业建设课题组依据专业人才市场需求调研结果,结合实践教学经验,分析认为:专业层面的“理实一体化”是课程层面“理实一体化”的上位概念,既要通过理实一体化课程得以实现,又与其有所不同,是针对专业特点和核心岗位能力的“教、学、做,理实一体化”。主要包括:课程体系一体化、教学设计一体化、教学场地一体化、师资队伍一体化、教学评价一体化等内容。为此,课题组从机电一体化专业定位入手,通过探索与实践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专业层面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3.1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定位
(1)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特色。机电一体化技术不是微电子、计算机、信息与机械等技术的简单叠加,而是在信息论、控制论和系统论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应用技术,是指机械与电工电子及电气控制方面的一体化。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学科交叉性、融合性,决定了它的复杂性,也对专业建设和职业教育实施的各环节,如开发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构建、教学模式应用、教学评价与监控等,提出了更加复合的要求。
(2)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定位。课题组依据对陕西国防职教集团内的西安东风仪表厂、西安203所、204所、205所等企事业单位调研的数据,从职业岗位能力分析入手,调整专业方向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使其较好地贴近毕业生岗位需求实际。专业定位为“以电为主、以机为辅,机、电、计算机三能互补”,确定了以机电一体化设备的操作、安装、调试和维修为专业核心岗位,以自动生产线运行管理、机电一体化设备销售与售后技术服务、系统设计与技术改造为专业扩展岗位的职业岗位群。
3.2 课程体系一体化
高一化学实验计划范文5
关键词:高中化学;必修与选修;实验教学;衔接实验
文章编号:1005-6629(2011)06-0009-04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在苏教版高中化学教材中,某些必修模块与选修模块的教学内容存在着螺旋上升的关系,同一知识点可能出现在必修以及某个选修模块中。然而,对学生的能力层次和教学要求存在着差异,与之配套的实验有的实验内容不同,有的内容相似但侧重点有所不同。分析整套教材不同模块间相关的实验内容,有助于必修与选修的衔接教学,有利于理解实验的教学功能,提升教学有效性。
实验教学是化学整体教学的组成部分,在必修与选修存在着相关性的实验教学中,同样要遵循教学的层次性与递进性,并依此原则来处理实验衔接问题。根据教材中的实验衔接特点和教学实践,可以将上述相关性实验分为如下衔接类型。
1 《化学1》与《化学2》的衔接实验
两册必修教材实验衔接内容主要集中在元素化合物部分,虽然实验内容大同小异,但实验设计的意义不同,所以教学侧重点也应不同。
案例1:钠镁铝等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实验及教学处理
《化学1》和《化学2》都有钠、镁、铝等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实验,都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必修内容,在两册教材中,实验内容相似但能力要求与教学功能不同,在教学时应避免简单的重复,要把握好两者的衔接关系。
在《化学1》中,钠、镁、铝等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实验是为学生初学物质性质服务,意在通过这些实验来探究相关物质的性质,从而自主构建知识。针对学生能力和已有知识基础,教学重点应置于指导学生做好实验,正确描述实验现象,解释实验结果,或指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开展实验探究,把实验现象与物质结构相结合,从而构建知识体系。
在《化学2》中,实验主要内容相似,但编排方式与教学功能则存在差异。在《化学1》中,这些物质性质的实验是相对独立地为探究学习物质性质服务,而在《化学2》中,这些实验是综合起来为探究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关系,为学生构建元素周期律服务。在教学时,需注意其教学功能已发生了变化,其核心是探究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关系以及物质性质的相似性与递变性。教学应围绕这一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探究实验并对实验现象从结构及原理上进行解释,对钠、镁、铝的性质实验进行比较并与元素的原子结构、所在周期表位置等因素综合起来,从而得出元素周期律关系。
2 各模块与《实验化学》之间的衔接实验
《实验化学》在必修的基础上分专题以课题的形式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实验能力,凸显化学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特点其中实验内容的选择是多方位的有的‘再现’必修教材中有过的实验有的来《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等选修教材,还有的则是独立于各模块教材的“新”内容;从教材发展的纵向来看,有的实验保留了传统教材中的经典实验,有的则属于创新性实验。
然而,由于在必修教材中没有像传统教材那样安排相对独立的学生实验课,必修教材中的实验探究活动容易授课时紧张等因素的限制而常被处理成教师演示实验,把学生实验的教学任务安排到《实验化学》中,而到了《实验化学》教学时,又由于学校实验室资源紧张等原因无法集中落实实验活动,容易把实验教学演变成讲授实验,从而在事实上削弱了,比学实验的教学。因此,要处理好各模块与《实验化学》之间的实验衔接教学,充分发挥实验在化学教学中应有的功能。具体可作如下处理:
一是“下放、分散”《实验化学》中的部分实验内容到各册教材中。对于某些内容与相关模块教学联系紧密、技能要求不高的实验内容,可将实验教学、学生实验活动与相关模块知识教学结合起来。
案例2:《实验化学》专题4“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的教学处理
《实验化学》专题4“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实验内容与能力要求与《化学原理》专题2第一单元“化学反应速率”与专题2第三单元“化学平衡的移动”相近,为减轻《实验化学》教学时的实验室压力,并避免简单重复,可以在《化学原理》中组织教学,将学生实验操作分解渗透到《化学原理》相应单元的学习中去,使学生在实验中获得感性认识,从而提升对这些概念的理性认识。
与之相似的实验内容还有:《实验化学》专题2课题1“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安排到化学1专题3,以达到探究或巩固铝及其化合物性质的教学目的;《实验化学》专题5课题1原电池、课题2电解与电镀安排到《化学原理》专题l第二单元“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中;《实验化学》专题2课题2“乙醇和苯酚的性质”安排到《有机化学基础》中组织教学,以达到选修模块教学中增强学生实验活动,分散实验化学集中教学时实验室的压力,相互强化的同时又能节省教学用时。
二是“提升、强化”各册教材中的部分实验到《实验化学》中来。这些实验内容要求较高,不属于其他模块的教学重点却又是化学实验技能的重点,不应处理成“一步到位”,而宜分层实施逐步提升。
案例3:《化学1》专题1第二单元“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的教学处理
高中学生初次接触“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是在《化学1》专题1第二单元,此时,学生的化学知识不多、不系统,渴望学习新的物质性质。鉴于该部分涉及面宽、内容复杂,学生一时难以掌握。根据课程标准对此要求不高的特点,对有关物质的分离与提纯的实验技能不宜在必修教学时过度追求,只要求学生观察教师实验演示,在“理论层面”上知道其原理、仪器、操作步骤及应用,在《实验化学》专题1“物质的分离与提纯”中再进行提升与强化。
相似的情况还有:《实验化学》专题3课题1“牙膏和火柴头中某些成分的检验”、课题2“亚硝酸钠和食盐的鉴别”,虽然其知识基础在于必修,但其实验探究的能力要求相对较高,因此,不宜安排到必修教学中,而应在《实验化学》模块教学时进行提升与强化。同理,专题7课题2“阿斯匹林的合成”也不宜安排在《有机化学基础》中,而应处理成单独的实验活动进行强化。
3 必修与选修之间的衔接实验
除了《实验化学》中相关衔接的实验之外,还有许多实验存在着必修与选修之间的衔接关系。从知识与能力层次上来看,必修与各选修模块存在着相互衔接与螺旋式递升的关系,与之配套的相关实验也同样存在着这种关系。因此,处理好必修与各选修模块之间的衔接实验教学,关键在于对不同模块中相同或相似实验内容要求的分层把握,既防止在必修教学时过度拓展,又要防止在选修教学时简单重复。
案例4:乙醇性质实验的教学处理
乙醇性质实验分别在《化学2》、《有机化学基础》和《实验化学》中出现。
《化学2》专题3“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中“乙醇的性质”对全体学生的教学要求,仅限于学生通过观察说出乙醇跟钠反应、铜丝催化氧化的实验现象,通过比较水和乙醇结构正确书写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不宜拓展到其他性质实验与结构分析,为后续学习预留接口。
《有机化学基础》专题4烃的衍生物“乙醇的性质”是针对理科学生的,要求学生从有机物的结构认识物质性质,分析物质性质与结构的关系。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乙醇跟钠反应、乙醇催化氧化,结合乙醇分子结构分析断键情况,从而建立起官能团决定有机物性质的学科思想。教学时,还可以拓展乙醇跟钠的定量实验分析断键情况,探究醇的通性与特殊性,从而深刻认识醇的分子结构与性质。
《实验化学》在专题2课题2中安排“乙醇和苯酚的性质”,通过对比实验探究醇羟基和酚羟基的性质异同。在教学中,通过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自主进行实验探究等活动,达到迁移应用、深化认识、比较不同基团对羟基性质影响的教学目标。
同理,必修与选修衔接实验教学的知识背景、能力要求都存在着差异与衔接关系。在教学上,需要把握好两者不同的层次要求,必修时要控制实验内涵的深层挖掘,防止一步到位而加重学生负担。选修教学时要针对修习学生基础与学习目标设计教学方案,做好与必修的衔接与合理拓展,以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高一化学实验计划范文6
到2020年,会计人才资源总量增长40%,平均年增加40万人。可见,会计信息化人才的培养是当务之急。而人才的培养离不开课程。会计电算化是培养会计信息化人才的一门重要课程。
1 学情分析
相对本科生来讲,高职的学生入学分数低,难免有点厌学情绪,对专业钻研的动力不足。高职会计专业、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学生也是如此。他们大都听老师的话,是守纪律的好学生,但缺乏活力和闯劲,学习方法大多习惯于背和记,不太注重应用。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种学习方法是高中学习模式的继续,刚开始学习会计知识时比较有效,但随着学习的深入,知识和技能的增多,这种学习方法的弊端就会越来越明显。一旦毕业实习,很难把学到的知识用于实际工作,当然也就不能找到满意的工作。因此,在高职阶段教师有必要加强方法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到教学做合一[1],即在教师教时,学生学并做,学生在做中学,与教师的教合为一体。
2 教学现状
高职教育是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强调应用性,突出综合实践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其最大的特征就是把求知、教学、做事和技能结合在一起[2]。高职会计电算化课程大都把上课地点选在机房或实训室,利用多媒体设备、网络视频或网络广播等形式进行教学,学生边学边做。不少人误认为这种教学模式就是教学做一体化。笔者认为,真正意义上的教学做一体化不只是体现在形式上,更多的是体现在内容上。教师授课不只用课件、软件,还用习题库、技能大赛视频、答疑互动平台等资源。学生除了在课堂上学习,课下也能进行自由选择和自主学习。
为此,需要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深化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3 教学实践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是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以工作任务为导向、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实现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融通合一、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对接合一[3]。在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中,真正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需要多方面的支持和配合。
下面结合本校会计电算化课程的特点,谈谈教学实践中的几点具体做法。
3.1 建立功能齐备的一体化实训室,满足教师和学生的需要
建立功能齐备的一体化实训室,是实现教学做一体化的首要条件。功能齐备通常是指配备了多媒体设备、电脑、音箱、话筒、局域网、桌椅、教学软件等,满足学生一人一机上课和教师教学的需要。购置硬件和软件,需要学校在资金方面给予大量的投入和支持。目前会计系有9个一体化实训室,均配备了齐全的硬件设备,并安装了用友ERP-U872软件、金蝶KIS软件和用友无纸化考试系统。在这样的一体化实训室里,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通过电子课件、视频广播、会计软件等完成教,同时学生跟着做,在做中学,基本满足会计电算化教学的需要。
但由于实训室只在上课时间开放,所以课余时间,学生想到实训室练习软件操作,得不到满足。一方面,没有合适的实训室供学生长时间自由练习,另一方面,没有配备专门的实训管理人员来管理和登记学生的上机。目前学校利用特色技能名校建设的有利时机,计划为会计系新建3个一体化实训室,三年内计划新进10名左右教师。这一问题会逐步得到解决。
3.2 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鼓励通过多种途径提升业务实践水平
双师型教师队伍是真正实现教学做一体化的关键条件。具备双师的条件,不但要有双师证,还要有很强的专业技能和很高的业务实践水平,并且有在企业工作多年的经历。这就要求教师利用寒、暑假和其他业务实践锻炼的时间,向企业能手和行业专家多请教、多学习。利用校企合作的机会,加强与企业间的业务交流。
另外,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更新,关注会计法规、会计政策的调整和热点问题,多参加师资方面的培训,例如:国培、省培。学校采用适当的激励政策,鼓励教师进行业务锻炼和学习。
与此同时,会计系还通过引进具有丰富企业经验的教师,充实双师型教师队伍。
3.3 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增强综合运用能力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从根本上将传统课堂中教师的满堂灌转变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其中心是学生,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组织和指导作用,利用情境、任务等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建构的目的,从而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端技能型会计信息化人才。上课时可以按成绩高低、电脑操作能力强弱并考虑男女生一定的比例搭配进行分组,倡导学生主动学习,热爱学习,享受学习的乐趣,互帮互助。学习内容注重层次性,从单项实验到综合实验,从多角色多岗位操作到分岗位角色轮换操作,强调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再通过后续课程ERP应用、电算化综合实训等强化,进一步提升综合技能水平。课余时间,学校可选一至两个实训室试点,安排教师值班,登记和管理学生上机事宜,学生根据自己的时间免费上机,但需遵守实训室纪律。
3.4 建立综合能力评价体系,全面考核学生的成绩
成绩考核采取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组合的方式进行,突出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相结合的原则。事先制定小组评价标准,由各组成员对照标准打分,并及时公布。具体为上课时先在小组范围内由组内成员对照标准互相打分和自己给自己打分,取平均数;再由上课教师根据各组的实际操作情况、课堂提问、课后作业、学习态度等进行组间打分。学生评价的累计平均分和教师评价的累计平均分,各占10%,作为平时成绩。单项实验平均考核分占20%,综合实验考核分占30%,期末考试考核分占30%。另外采取一些激励措施,譬如以证代考、以赛代考。若能在开课的学期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或参加校级以上的会计电算化类技能大赛并获二等奖以上,期末考试免考,等同于期末考核100分。在2013年11月我校有10人参加了第七届用友杯全国大学生会计信息化技能大赛山东赛区决赛,共获得两个团体一等奖,一个单项特等奖,五个单项一等奖,四个单项二等奖,10人都获得会计电算化期末考试免考资格。
3.5 与财政部认可的会计资格培训机构、行业认证培训机构合作,实现多证教育
社会上各类会计资格培训机构和行业认证培训机构很多,学校可选取几个机构试点,并进行有效的监督。学校选取济南百丽会计培训机构进行会计从业资格的考证辅导,主要是针对学习中等及以下的学生。与用友新道科技有限公司合作,举办用友软件ERP类证书的考试。与全国会计实务职业培训促进就业工程烟台报名中心合作,进行会计实务证的培训辅导和考试。学校倡导学生在完成必修课学习的同时,积极考取相关资格证书。学校鼓励学生在校期间取得多个与专业相关的资格证书,按一定的程序可申请期末考试的免试。
3.6 举办和参加会计电算化类职业技能大赛
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技能大赛。学校举办校级的会计电算化类技能大赛,或派队参加校外的高水平的技能大赛,目的是以赛促学,以赛促教。通过技能大赛的交流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交际能力和教师的业务能力,培养更好的高端技能型人才。每学期学校会组织校级的会计电算化类技能大赛,每年选派两个队参加用友杯全国大学生会计信息化技能大赛和山东省高职组的会计核算与信息化项目的大赛。2012年派队参加山东省高职组的会计核算与信息化项目的大赛,获得团体一等奖。
4 改进教学实践效果的举措
在近一年的会计电算化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实践中,11级、12级学生学习兴趣浓了,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通过率高了,技能大赛的获奖率大了,但也存在影响教学实践效果的因素。笔者认为,可采取以下举措来改进教学实践的效果。
4.1 学校需进一步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优化会计电算化教学团队
学校可在国培、省培的基础上,有步骤、有计划地选派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鼓励教师去企业、会计师事务所等兼职,聘请软件培训师、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来校授课,多渠道引进企业能手、行业专家等,优化会计电算化教学团队。
4.2 增加实训室管理人员,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学校可在新进教师中适当提高实训室管理人员的比例,优化安排在岗的实训室管理人员,开放一定数量的一体化实训室,在晚自习、周末为学生提供免费上机的机会,强化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巩固实践教学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