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宿的经营理念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民宿的经营理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民宿的经营理念

民宿的经营理念范文1

关键词:乡土文化;地域文化;民宿型酒店;设计思路

著名学者先生曾说过,“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1],乡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家庭作为乡土社会体系中的最小单位,往往会将生活、工作、学习等现代社会分割职能下的要素“混为一谈”,一个家庭既可以是农户,也可以是手工艺者,经营行为会对家庭单位的资源进行妥协,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诸多要素。一方面,“民宿”本质上也是中国乡土社会的重要经营项目,或言,“民宿”是一种生产资料,它不存在专属经营意义上的旅店、酒店等单位迎合客户需求的主动性,最大限度地保留了“乡土特色”。另一方面,“乡土社会”在中国社会整个视域下是分割的、独立的,对比之下,南方乡土文化与北方乡土文化存在很大差异,而这种差异说明“乡土社会”仍在地域文化的影响范畴内,包括不同地域的气候、习俗、文化等。地域文化会影响建筑领域,包括建筑材料、工艺、风格等,因此我们可以简单地将“民宿”视为乡土文化和地域文化共同作用下的建筑产物。

一、民宿型酒店的兴起与价值

“全球化”是全人类共同面对的社会发展趋势,文化潮流运动在国际间的蓬勃发展,必然带动文化认知层面的“趋同性”,建筑设计风格尤为如此。从19世纪80年代的“格罗皮乌斯时代”开始,“现代建筑”与“城市化建设”之间就建立了紧密关系,并快速波及全球。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经济迅猛发展,城市化建设也进入“快车道”,现代建筑设计风格很快覆盖了大、中、小各级城市,过度地追求高层、科技、简约等设计风格,建筑群体与交通网络共同构建了一个个“钢筋混凝土森林”。相应的,现代建筑设计理念、方法、思路几乎抹杀了本土建筑文化,进一步对区域文化、民族文化、乡土文化等造成冲击,特别是中国的一线城市中,所保留的文化价值建筑样本越来越少,比如北京的城门、胡同、四合院等建筑标志,大量地被高楼大厦、玻璃钢筋所替代,甚至可以说,“全球化”过程中的建筑文化潮流影响,一定程度上造成我国特有文化内涵的消亡。当然,现代建筑本身具有无法忽视的优势,包括丰富多样的功能、庞大的容纳能力、高密度资源集结等。尤其是现代建筑适应城市化建设中的土地匮乏矛盾,以高层建筑为代表,可以同时满足生活、工作、学习等需求。或言,现代建筑设计理念是依据功能需求以及功能的便捷性、经济性、实效性为原则的,它可以满足现代社会中快节奏的需要。而传统建筑中的代表———民宿,其功能是以“生活需求”为中心的人文系统,街道、树木、老井、池塘等元素,是人类社会和自然空间的“联结点”。从字面上理解,“民宿”可定义为普通居民的住宿空间,或等同于“卧室”“宿舍”,但这是一种相对狭隘、不完整的理解。民宿泛指人们利用自用住宅闲置空间加以改造,结合当地自然风光、人文内涵、生态资源及民间习俗等内容[2],以家庭为单位提供有偿居住的副业经营,因此称之为“酒店”更为恰当。但民宿与酒店仍有区别,前者较之后者的功能更为丰富,包括体验当地风土人情、自然风光、文化活动等,所用来住宿的“民宿”也是一种文化传播载体,而后者单纯地以满足住宿需求为目的。“十二五”到“十三五”期间,我国第三产业蓬勃发展,旅游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收入提升、区域经济发展平衡的重要途径,传统的小型旅馆、招待所等已经无法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亟待更为富有人文气息的休憩环境。从民宿到民宿型酒店,是一种量变到质变的飞跃。“民宿型酒店”重新定义了民宿经营格局、规模、方向,也带动了管理方式、营销方式、创新方式的改革,简单地可以认为,“民宿型酒店”是民宿特征与酒店特征的结合体,但不局限于表面(否则也称不上质变),本质上是民宿文化价值和酒店经济价值的融合[3],即传统文化、区域文化、民族文化等要素,也成为民宿型酒店营销的一种资本,无形中实现了文化传播和推广。

二、乡土与地域文化对民宿型酒店设计的影响

(一)乡土文化对民宿型酒店设计的影响

“乡土文化”是一个较为宏观的研究命题,结合民宿型酒店的特征,所产生的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基于地理环境产生的自然性影响。从人类社会起源至今,乡野空间与城市空间的对比中,前者始终占据着绝对优势。即便在当今世界上的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欧洲诸国等,乡村巨大的空间优势为其保留“乡土文化”提供了重要条件。“民宿”作为诞生于乡野地理环境中的产物,自然也具有乡土文化的“基因”,而这种基因在建筑实体、空间、陪衬等对象中也会继续“遗传”,简单地说,民宿型酒店是传承民宿“基因”的“新品种”,一些方面诸如规模扩大、功能增加,并不能以牺牲民宿特征为条件,否则就会与乡土空间中的自然性相冲突、相违背,表现出“格格不入”的特征。其二,基于乡土社会形成的人文性影响。就国内而言,民宿来源于农民闲置房屋,这是一个基本属性,而一旦有意识地进行经营扩展,“民宿”中朴素的乡土情怀就会流失,这也是“民宿”和“民宿型酒店”之间的本质区别。原因在于,民宿基于农民居住空间的基础上改造,最大程度上保留了乡村生活风貌,同时也是一种乡土文化的视觉传递符号。不同的乡土文化体系中,民宿风格的差异性最为突出,如北方小院(平房)和南方竹楼,就是非常明显的对比。相应的,在民宿型酒店的设计中,相关借鉴影响是很重要的。

(二)地域文化对民宿型酒店设计的影响

地域文化对民宿型酒店设计的影响同样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地域文化在民宿型酒店建筑形态上得到直观体现,包括设计形式、搭配、材质选用、工艺技术等,最重要的是将民宿中地域文化内容“符号化”“抽象化”,参照现代人审美观念进行改变。尤其是在较为突出的视野区域中,如建筑外观、室内布局、造景手法等方面,要突出显著的地域文化特色,以满足设计中和谐性的需求;另一方面,地域文化体现在民宿型酒店的经营理念和方法上,正所谓“十里不同风”,地域文化以风俗形态的展示十分明显,民宿型酒店经营中要结合当地生活方式,如方言、服饰等使用,这是增加经营特色的一种方法。

三、基于乡土与地域文化的民宿型酒店设计方法

(一)民宿型酒店建筑形态设计

设计师的一个前提认识是,“民宿”是农民的建筑,进一步可引申为“民居”,并与农村广袤的土地背景相结合,蕴含着田野气息、民风民俗、乡人乡事等。那么对于民宿型酒店建筑形态设计,切不可忽视它存在的大背景,要保障乡村所体现出的整体环境特色,让游客置身其中可以明显体会到乡土气息,如农田、果园、家禽、鱼塘等。切不可为了满足功能需求而过度渲染“城市化”,比如说,家门口的红灯笼要远比霓虹灯更具有乡村气息。同时,还要注意民宿型酒店与城市酒店的区别,它本身是由农村院落、房屋改建而成的,通过资本介入的方式,执行公司化管理运营,在特点上既不同于一般小规模民宿,也不同于精品设计酒店,而是充分发挥设计本身的优势,实现“化腐朽为神奇”的效果。民宿主人可以参与经营管理,设计中可以充分借鉴主人的意见和要求。

(二)民宿型酒店空间功能设计

民宿型酒店建筑形态确定以后,空间设计就成了提供给游客“乡土体验”的关键,也是能够唤醒游客乡土情怀、价值情感的关键。基于此,在酒店空间设计中应注意那些传递生活情趣、态度、内涵的元素,如石磨、古井辘轳、窗花等,又或者半亩方塘的菜园果园,这些都是将游客引入“田园生活”的重要元素。狭义上分析,民宿型酒店的消费者主要来源于城市,这类人群是基于对乡村气息、田园生活的向往而来的,但自身在城市环境中养成的习惯很难改变,如饮食习惯、卫生要求、洗浴需求等。这些条件在农村环境中是十分简陋的,“酒店”在功能上必须满足,而又不能破坏“民宿型”的要求,因此在空间功能设计上还要注意局部的隔离,如卫生间的内部现代化,可以通过外部装饰进行“掩盖”,实现视觉和功能的统一。

(三)民宿型酒店衍生产品设计

旅游经济是一种“过程性经济”,游客的消费主要由体验和回忆两部分构成[4],其中,体验部分发生在民宿型酒店居住阶段,而“回忆”则主要由旅游衍生品提供。因此,民宿型酒店应该具有设计开发衍生产品的能力,使游客在回程之后仍可以得到乡土文化、地域文化的“保留感”。衍生产品设计有两个基本策略,其一是保持特色,保留原汁原味,但设计理念上要侧重品牌价值,以此来区别一般的地摊产品,这样不仅可以提高产品附加值,同时衍生产品的传播也能够带来营销作用。其二是实现现代设计理念的融入,如手工艺品加入现代科技、时尚等元素,便于携带、保存,甚至扩展出一部分的实用价值。

四、结语

需要明确的一点是,民宿与民宿型酒店是不同的概念,前者在现代设计理念及全球化浪潮中,始终保持着独立的延续状态,而后者是一种特色经营战略,本质上是对市场需求的一种回应[5]。因此,基于乡土及地域文化背景下的民宿型酒店设计,必然是传承与创新相结合的产物。一方面,它的设计中必须充分尊重乡土性、地域性文化特征,最大限度地保留原貌,如就地取材、挖掘传统等,另一方面要适应现代人的消费理念、审美理念,在挖掘乡土文化、地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实现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乡土中国[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4.

[2]东.基于旅游景区的民宿客栈发展模式探索[J].经营管理者,2016,(33):123.

[3]母冠桦,刘苏蓉.也谈民宿———乡建热中的冷思考[J].四川建筑,2016,(06):7-9.

[4]潘超,陈宇,肖逸.主题民宿的特色景观营造[J].现代园艺,2016,(02):96-97.

民宿的经营理念范文2

【关键词】民宿;体验;设计;研究;分析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4-0268-01

一、为什么要发展民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的生活也变得富足,越来越多的人在假期x择出门旅行。旅游业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时期,旅行的方式也从最初的跟团游,发展到后来的自助游、自驾游。旅游的目的地也从名胜古迹、人文景观变成城市周边、乡间田野,这为民宿的发展提供了合适的土壤。

二、民宿简介

民宿是指通过政府批准开业的并且由个人经营的家庭式旅馆,它多处于市郊或旅游区附近。我国台湾地区被认为是较早发展民宿且发展较为成熟的地区。1982年,在阿里山、垦丁等旅游风景区就有居民把闲置的房屋改造成供游客居住的家庭旅馆,虽然设施简陋,但是满足了游客简单的住宿需求。直到2002年,台湾当局颁布了“民宿管理办法”对民宿产业的合法化发展制定了基准规范。

三、民宿的选址与设计风格

一些环境心理学专家通过研究发现,休闲活动作为人类社会发展和文化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它已经突出成为社会发展和文化生活中的重要形式。现代城市里的人们,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处处都存在着无形的压力,任何社会阶层中的人都不可能脱离休闲而生活。因此,近郊的休闲旅游成为城市人群暂时躲避生活压力的一种新兴的生活方式。

民宿不仅存在于城市的周边,它更多依托于一些风景名胜区附近的村落、传统建筑保护区。利用具有地域特色的风格元素和一些营造技巧,把一些闲置的农房或新建的房屋打造成具有地域乡村特色、体验多种休闲生活的好去处。

相对于高端的大型宾馆与连锁型的快捷酒店,民宿有其自身的不足之处。一些评论者指出,民宿规模较小,接纳旅客的能力较弱,硬件设施较为简单,没有统一的服务标准,能够提供的服务项目较少,服务人员素质不高,以及经营理念落后,等等。但这些缺点都不是无法避免的,随着民宿行业的发展,各项软硬件都在不断提高,这些不足之处不会阻碍游客对民宿的选择。

由于民宿不仅体现了住宿的需求,还能让游客在旅途中有更多机会与当地人接触,体验一种不同的历史文化和人文风情,获得全新的体验与认知。因此,这种特殊的租住方式解决了大众旅游住宿需求,还成为一种新的旅游体验方式。

四、民宿的统一性与差异性

民宿的一大特点就是依存于村落之中,它的整体风格也应该从属于当地的建筑特征。民宿不能一味地追求自己独特的“个性”而使其建筑形式偏离当地整体的建筑风格,也不能按照固有的酒店设计思维去打造。民宿既要与当地的整体建筑风格相匹配,又要与周边自然景观风貌相依存。

融入当地的建筑风格环境中,一些传统建筑保护区里的民宿体现得尤为明显。例如平遥古城、大理古城、丽江古城等,政府部门为了使古建筑群的整体风格不被破坏,不允许开发商进行大规模的酒店改造。这样,较小规模的、依附于传统建筑的民宿就出现了。

民宿的建筑不能偏离当地乡村的整体风格,但是也尽量不要完全复制其建筑形式。作为供游客旅行居住的场所,如果沉没于当地的建筑群中,那么对游客的吸引力会大大降低。利用原有的空闲房屋改造的民宿,保留80%的建筑特征,使这些民宿看起来“与众不同”。也可以利用现代建筑的设计手法对一些过时的建筑形式进行局部“修改”,使民宿焕发出新的生机。

五、一些创意性的设计

民宿的设计不能只在建筑形式上做加减法,一些新材料与新技术的运用能够给游客带来更好的居住体验。

民宿的经营理念范文3

应台湾农场经营协会的邀请,2018年7月30日--8 月4日,由市政协牵头组织的福州市休闲农业交流团成员6人赴台湾考察学习。在台期间,先后参访了源鲜智慧农场 、新峰农场、茉莉花坛梦想馆、魔菇部落生态休闲农场、台一生态休闲农场、桃米生态村、花露休闲农场、坪林茶业博物馆等休闲企业。拜访了台湾农场经营协会、福建省长乐同乡会、马祖经贸交流协会,并分别召开了座谈会,就休闲农业发展模式、休闲农业用地、休闲农业资金筹措等问题进行座谈交流,深入了解台湾休闲农业的发展过程。考察期间,全体学员不仅虚心学习台湾发展休闲农业经验,而且不断探讨新问题,提出新思路,通过考察学习,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更新了观念,达到了学习交流、借鉴经验及寻找差距的目的。

一、台湾休闲农业发展情况

80年代初,台湾开始推广以观光、休闲、采摘为主要内容的观光农园。台北市政府率先在木栅推行“观光茶园”计划,标志着政府部门正式开始辅导休闲农业。到了80年代后期,政府又着力推行“农业+旅游业”性质的休闲农业。1990年台湾农委会设立了《发展休闲农业计划》,从技术、经费、宣传等方面加大了对休闲农业支持力度。1992年台湾农委会颁发了《休闲农业区设置管理办法》,规定面积50公顷以上为设置休闲农业区的条件,并编印指导教材。此后,台湾农业逐步从传统的种植农业到种植+观光农业,再发展到现代的种植+观光+休闲度假的农业结构。具有高观光品质、高服务与高附加值的经营模式,提供休闲服务,集农产品生产经营和三产服务业于一体。据相关统计截至2017年为止,台湾将近有600家休闲农场,全年共接待游客约5000万人次,营业总收入超过55亿元,休闲农业不仅解决了农产品滞销、农民和市场脱节的问题,还大大提升了农民的收入,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水平。

1.注重政策扶持引导。台湾“农委会”对发展休闲农业高度重视,在“农委会”下设立休闲农业管理及辅导处,各县市也相应设立休闲农业管理及辅导机构,从上到下形成了休闲农业管理和辅导体系,同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法规扶持休闲农业发展。先后出台了《发展观光农业示范计划》《休闲农业辅导管理办法》《发展休闲农业计划》《休闲农业区设置管理办法》《民宿旅游管理办法》《精致农业健康卓越方案行动计划》等扶持政策,并在台湾农场经营协会的辅导与协助下,休闲农业各项工作逐步走向正规化和程序化。台湾农业逐步从传统的种植农业到种植观光农业,再发展到现代的种植+观光+休闲度假的农业结构,使休闲农业的功能进一步得到了拓展。

2.注重突出主题创意。台湾休闲农业创意无处不在,主题创造经典,凸显地方风情,以深度开发见长,不求“大而全”,而是追求“小而美”。花露休闲农场场长陈基能提出,创意是立场之本,立志把花露农场建设成为世界上最精致最美丽花园。他创意的二便文化概念馆确实美,卫生间外的水龙头也很有型,男女卫生间的水龙头各用了翩翩飞舞的蝴蝶及象征智慧的猫头鹰造型,而男性卫生间更是有惊喜,每个小便兜都变成美丽的花朵,去小便就是去尽情地“浇花”。再如地震灾区桃米村蕴藏着丰富的生态资源,桃米拥有台湾原生23种青蛙,56种蜻蜓。桃米村民挖掘资源潜力,不断宣传各种各样的青蛙和色彩斑斓的蜻蜓,把两种小动物设计出各种可爱的卡通形象,遍布乡村醒目位置,鼓励村民动手,用纸、用布、用石头等乡村材料,制作手工艺品,很快使桃米村从一个地震废墟变成一个昆虫生态文化体验休闲区。

3.注重体验项目设计。台湾休闲农业内涵丰富,休闲项目精彩纷呈,不仅仅局限于吃农家饭,住农家屋,更加注重游客情感和生活的体验。如台一生态休闲农场,前身为 “台一种苗场”。2001年起开始发展农业观光,兴建了亮眼雅致且温馨舒适的花卉驿栈,充满浪漫与新奇感的水上花屋。兴建南芳花园宴会厅,其并推出花餐养生料理。花卉造景、自然生态与悠闲住宿,从赏景看花到自然学习再到体验农事,台一生态农场都让尽情享受其中的乐趣。从入口缓缓进入,花卉、植物融进建筑、屋顶、墙面。置身其中,仿佛参加一场小型花博展,所到之处,繁花盛开,花香四溢。精心规划的主题馆可谓别出心裁,不仅主题与文化结合,还利用多种农业废弃有机质打造基础设施,采用环保绿色建材兴修建筑物,自行培植花卉,自建花柱花屋,营造水上餐厅,让我们感受到台湾岛的生态风情。

 4.注重民宿发展。台湾第一个正式的民宿法在2001年颁布,到现在全台有2万多家民宿。民宿注重多样化发展,融合了当地的自然人文环境要素,再加上创意和美学元素,打造成了颇具特色、不同主题的民宿产品。有田园乡村主题、人文艺术主题、异国风情主题、原住民风情主题、家庭温馨主题、怀旧复古主题等等,给人一种“宿在民居、乐在乡野”的感觉。在经营理念上,趋向于隐逸,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民宿已成了主人个性的最佳秀场和吸引志趣相投之人的聚集地。如台一生态农场民宿整体建筑设计采用环保的绿色建材,精心营造“春露”、“夏荷”、“秋枫”、“冬恋”的季节楼层和欧式风格的水上木屋。晚上可以在露台上吃水果、看星星,如同在家中一样亲切。再如花露休闲农场设计了梦幻之城--精油城堡。城堡房间设计非常现代化,原木床、高级纾压床垫、精油泡澡浴缸、落地景观窗台、落地玻璃,让你在床上或浸浴时既可欣赏原始的农村风貌,亦可远眺大雪山的美景。傍晚的夕阳,还有夜晚伴随着蛙鸣虫唱观星赏月,别有一番享受。

5.注重产品深度开发与推广。台湾利用食品加工技术、自动化技术等方面优势,根据企业的特点特色研发出自己的主导产品、系列产品、创意精品。如源鲜智慧农场采用农业4.0,植物工厂化、益生菌水耕蔬菜、利用Led照明模拟太阳光等技术,生产听音乐喝豆桨长大的绿色蔬果。再如魔菇部落生态休闲农场利用蘑菇做的黑美人菇饼干、杏鲍菇脆片饼干等各种零食,香皂、面膜和护手霜等深加工产品。

二、一些启示

通过考察学习台湾休闲农业发展经验,结合我市休闲农业现状,获得一些启示。

1.发挥政府的扶持引导作用。发展休闲农业既符合经营农产的根本利益,顺应城市居民休闲旅游需求的形势,又符合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方针。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在休闲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应积极推动休闲农业的发展。县、乡镇政府的主导作用体现在:一是积极引导,二是统筹规划,三是必要的政策和资金扶持。如切实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增加资金投入,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为休闲农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2.突出休闲农业品牌创建。休闲农业旅游品牌,应当是一个持久而稳定可靠的品牌形象。在旅游消费者心中,树立对其的认知,进而形成一种差别。也正是这种差别才成为吸引旅游者的兴趣,提高其消费欲望,最终凝聚成休闲农业品牌的无形资产。因此,休闲农业项目的布局应注重与客源市场的联系,考虑项目所在区域的交通区位,还应考虑与其周围的其他休闲项目及名胜古迹等风景区的关系。各地应结合本地资源特点,发展有本地特色的休闲农业项目,避免与周围已有休闲项目开发上的雷同,力求与周围其他休闲项目相互协调、优势互补、相互促进。

3.完善休闲农业服务体系。休闲农业是一种观光、游览、度假的形式,旅游者是以体验农村和农民生活这种特殊的方式来休闲,而不是一般地到农村去观光或“学农”;尤其“农家乐”,是旅游者直接深入到农民家里,吃住在农家面对面地感受农村文化和农民文化。所以,一方面不应该游离于农民家庭之外,把城里的宾馆、标房简单“克隆”到农村;另一方面,作为一种休闲度假,必须对环境、接待、服务提出相应的要求,诸如环境整洁、居住干净、餐饮卫生、安全方便、基本设施保障等,以及接待人员自身的健康、礼仪和素质,让旅游者在农民家里既享受到规范的服务,又感受到宾馆旅舍所没有的家庭式温馨,因而能够充分放松、尽情休息。休闲农业要在服务上下大功夫,提高休闲农业层次,这也是一个地区休闲农业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从观光线路的策划到每个景点内容的确定,从农业观光的导引介绍到田园风光的品味鉴赏,从日间的餐饮到夜晚的住宿,都需要一支专门的服务队伍。

民宿的经营理念范文4

目前,城市森林的实践和研究在我国厦门、杭州、上海、哈尔滨、广州、重庆等许多城市已经广泛展开,并在社会各界引起关注。城市森林的概念比较有影响的概念就是把城市森林作为一个与城市体系紧密联系的,综合体现自然生态、社会生态、经济生态和谐统一的庞杂的、多功能生物体系。尽管国内外学者因研究角度不同,定义有所差异,但基本目标一致,蕴含了现代林业建设理念,强调城市森林的多功能,突破了过去长久以来以城市市区绿化、美化为目标的狭义的城市森林理念,发展成为城市生态系统服务的主要内涵,由单一功能经营向森林三大效益全面利用过渡。城市森林的多功能性我们站在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对林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看,我国亟待从追求森林单一功能的分类经营向现代多功能林业经营思想转变,城市森林要应充分挖掘森林应有的生态、经济和社会三大贡献的潜能,服务我国现代化建设。城市森林处在人口高度密集、人工景观高度集中的城市化地带,呈现高度碎片化,分布也很不均匀。城市森林,无论是人工林,还是天然林,受人为因素影响甚大,受大气、土壤、水污染等环境压力甚大。无论是在外观形态、组成上还是在功能上,都表现出不同于一般森林类型的特点。加之长期以来片面强调以城市森林视觉美化效果的绿化模式为主,因此无论是在组成上还是在功能上,都难说是某一单一功能的森林类型。为了突破、摆脱过去的理念,有的城市就提出多类型城市森林的模式,如杭州创建的生态林、产业林、景观林“三林”一体的城市森林模式。长期以来,城市建设非常重视高楼、交通、电力、宾馆饭店、商场等常规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随着城市发展水平的提高和人们环境意识的增强,评价一个城市的综合竞争力除了这些常规的指标以外,还要考虑城市的生态环境、低碳环境、人文环境、幸福指数等。因此,城市森林建设不仅仅是城市美化、绿化观念的转变,已经成城市里有生命的,有多功能作用的,全面提高城市发展品位,体现城市发展潜力的形象指标。

研究表明,城市森林能净化周边环境。分布于工厂、高楼大厦、居住密集区、公路两边的森林,首先它是非常好的灰尘集贮器。据监测,每公顷针叶林每年可滞留40吨灰尘;每公顷阔叶林每年可滞留100吨灰尘。二是吸收、降解二氧化碳,同时释放出氧气。据测定,每公顷森林每天可以从空气中吸收220公斤~280公斤二氧化碳,同时放出180公斤~220公斤氧气。三是吸收工业废气。据研究,以“通透型”林带为工矿企业隔离的地区,空气中的污染物减少程度为:二氧化硫<14%,一氧化碳<37%、酚<36%、灰尘<64%;以“浓密型”林带其污染物减少的程度为:二氧化硫<30%、一氧化碳<35%、酚<29%、灰尘<64%。四是改善小气候,增加空气湿度,减轻或消除热岛效应,降低能耗。五是阻碍气流、降低风力。同时,也阻滞了其中的污染物扩散。六是降低噪声。因此,城市森林越多,生态调节功能越大,对城市生态安全系数也越大。城市森林的经济功能,可分为直接经济功能,间接经济功能两大类。直接经济功能,其效益主要表现在苗木、果实、木材、药材、花卉的生产及公园、生态旅游等上。间接经济功能,其效益主要在调节气候、碳汇效益、遮阳防风、低碳节能、固土保水、净化空气、防治污染、减少损失上。如天津市根据其森林面积、蓄积量、生态效益(如净化率、碳汇率、节能减耗)与社会效益(如生态旅游、娱乐休闲、公园收入等)的各项指标评估,其城市森林创造的年效益1.46亿。

城市森林的众多功能中,社会功能是最明显被人们享用的。市民们的晨练、日常的休闲娱乐、游园聚会、文化教育、科学普及等精神生活的需要、使用都离不开它。当今,人们对生活环境要求也越来越高。森林进城入村、进社区、进工厂、进校园、进军营———城市中日渐兴起的森林,其多样性给城市带来变化,让许多城市更加亮丽宜居。森林、林木的林分(组成)、枝叶、花果的不同形态、色彩、芳香和树形风格,构建了一批批绚丽多姿的森林景观,丰富了城市的内涵,让人舒适、愉快、心旷神怡。森林具有净化空气和水的功能,特别是制造出来的大量负氧离子,能调节人体的生理机能,改善呼吸和血液循环,减缓人体器官衰竭,对多种疾病有辅助治疗作用。森林还对人们的心理健康产生积极的作用。科学家研究表明,在人的视野中,绿色达到25%时,就能消除眼睛和心理的疲劳,使人的精神和心理感到舒适,城市居民每周进入森林绿地休闲的次数越多,其心理压力指数越低。因此可以说,城市森林呵护着城市居民的身心健康。是城市居民健康幸福的重要源泉,也是评定城市生活品质的重要指标。

城市森林在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森林与城市紧密相关,它的服务对象是城市。当前,全国城市建成森林覆盖面积达149.45万公顷,城市绿地率34.17%,达国家要求“林在城中、城在林中”的城市还甚少,截至2010年我国“国家森林城市”总数仅30个,城市森林建设的任务还很艰巨。发挥城市森林的多功能理念唤醒全社会的生态文明意识大力宣讲城市森林多功能理念,强调城市森林生态经济发展是多功能林业经营的核心;强调森林的多功能经营理念既是森林三大效益一体化经营。这种生态经济发展模式,可以较好地解决兴林与为民、生态与产业、保护与利用矛盾。人们应清楚,只有森林能做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经营;只有发挥城市森林多功能作用,扩大城市森林面积,才能保护森林,保护城市的持续发展。我们要大力宣传教育,积极引导人们树立“爱绿、植绿、护绿、兴绿”的社会责任和意识,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发展森林、爱护森林、保护生态的良好风尚。政府要始终坚持“生态立市、种树为先”,把城市森林建设作为第一要务来抓,走“城市森林全民建、城市森林全民享”综合经营管护之路。城市森林多功能经营之策城市森林建设要依其科学的“多功能森林经营”理念,形成政府主导、部门负责、市民参与建设格局。按照履行义务,形式多样化、渠道多元化、时间常年化的要求,完善组织机制,深化城市森林建设内涵。按照科学发展和城市有机更新的要求,水、电、路、桥等城市基础设施与森林、绿地同步建设。尤其是北方城市,要收集雨水,回收中水,创造条件,加快推进城市森林建设步伐。#p#分页标题#e#

民宿的经营理念范文5

关键词 国宾馆 经营转型 战略思考 发展方向

随着目前社会不断发展,我们发现社会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一种政策理念,让第三产业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一种趋势,这也可以快速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新趋势,而且我国服务业三大支柱之一就是宾馆酒店,无论是在数量还是在规模上都是具备最最先进的理念。各行各业在快速生长的同时,我们发现竞争态势也越来越激烈,最近这几年竞争风暴已经开始影响到国内国宾馆对外影响的意义,也会影响到我国二三线城市的发展。作为地区的领军者,目前国宾馆还面临着改造问题,需要在市场上获得更多发展机会,我们需要重视战略管理作用,制定科学合理的战略思想并为之付出努力。

一、新形势下国宾馆的发展面临问题

国宾馆评价权威机构显示:在去年下半年开始,我国国宾馆业整体市场指数低于上半年前10个百分点,并且在全球宾馆市场中出现了不好的景气。对于我国五星级国宾馆行业发展现状,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点进行阐述:

(一)供需矛盾突出

根据我国国家对宾馆统计数据显示,2010~2015年,我国星级国宾馆数量复合年增长率为负3.5%。三级复合年增长率为5.9%,四星级的年复合增长率为10.5%。五星级年复合增长率为13.9%。从这类数据中我们不难看出五星级国宾馆增长速度要比四星级宾馆高,四星级国宾馆增长速度要比三星级国宾馆高。这是由于星级国宾馆出现了高速增长,那么星级宾馆所占有的比重会很大。2015年和2005年相比,四星级宾馆和五星级宾馆在在所占比中由于7.7%上升17.5%。按照我国最近30年的国宾馆发展数据表明,我国宾馆总体发展情况,目前国宾馆特有城市数量已经出现了饱和现象,竞争相对比较激烈。

(二)产品结构相对单一

星级宾馆由于市场定位出现了不同,导致装饰、设施配置以及服务都比普通市场的宾馆要高出很多,最主要是在产品结构上相对单一,长期以来,宾馆酒店一直客房为主。星级宾馆在是市场的定位有所不同,无论是从装饰还是从设置上都在市场上术语高端产品,最主要的是产品比较单调,不符合国家招待所级别的宾馆,这是目前主要的问题。目前来看,我们发现我国多地国宾馆都是以产品的客房、会务、餐饮为主,针对客户在其他娱乐场所的设定不够明确,不能够环节身心健康,并且其较高的价格在一定程度上是将大众消费排除在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转型发展。

(三)规模分散

从形式上来看,我们发现国宾馆在我国分布相对比较分散,没有建立完整的管理体质,并且对外招待缺乏系统管理性,虽然国宾馆是为了招待一些外来群体,但是在国内没有形成特殊品牌,因为国宾馆在建立的时候需要涉及国家隐私部分,而国内没有对国宾馆形成一种完整的体制,所以在经营方面盈利要远远低于我国一些其他宾馆的品牌盈利,无法建立完善的销售体系而成为知名品牌的国宾馆。与高星级宾馆行业不景气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宾馆在业务数据上进行全面增长,我们必须要实现高质量运营,为更多外来群体做好服务,培养一些老客户,让他们对国宾馆的评价有一定赏识度。使得高星级宾馆对该渠道越来越依赖,建立统一规划的国宾馆是我们目前首要的任务,国宾馆和一般宾馆不同,目前现状是在全国各地分散不明确,没有形成一种体系,很难进行有效管理,导致宾馆无法充分扩充对象情况,建立巩固的市场目标群体。

二、新形势下国宾馆建立的注重点

(一)宾馆品牌建设的困境和短视

从对宾馆品牌建设重视程度上看,我们发现国宾馆要比国内其他普通宾馆的建设费用要高,而且消费的水平也同样高,但是客流量比较低,相对群体比较单一,但是我国对国宾馆相对比较重视,这是目前不争的现状,很多宾馆都是单体宾馆,一直处于转型期,这和国有宾馆有一些相似之处,国有宾馆相对比较单一,很多地方想要把国有宾馆进行改造,但是在建设方面出现的问题比较多,这是目前我国看重点,在经营国有宾馆过程中,盈利要远远低于普通的五星级宾馆,因为群体的不同,客户流量不同导致宾馆的营业不同,性质不同,那么在建设方面宾馆更应该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建立知名度。可是建立一个好的品牌却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大多数时间,我们国宾馆的单一性和缺乏知名度,是导致营销体系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我们只是快速完成了“产品销售”工作,而非“品牌营销”工作。营销部门注重的是经营指标的完成与否,甚少关注品牌建设,意识不到品牌价值的提高对于国宾馆长远发展有着很强的战略意义。

(二)生活方式在国宾馆建设中的哲学理解

“互联网+”时代的道来意味着时代的到来,目前时代已经过去了,取而代之的则是多样化的宾馆生活方式,国宾馆更是如此,无论是在环境、位置、还是服务上都必须要具有一定的品牌性,目前来看单一的品牌外延已经不是那么重要,更重要的是倡导一种生活方式意味着一而统、大而全的时代过去了,宾馆的位置、环境以及服务方式都非常重要,在目前成熟市场环境下,只依靠产品种类外延已经不是那么重要了,我们必须倡导生活方式,让更多的外来人员体会到国宾馆的美丽,体会到吸引消费群体才显得更为要紧,这时我们必须要理解建设中的哲学思想,端正自己的态度。

(三)生活方式决定国宾馆消费的选择

商业模式一直在经历各种时代的改变,续费欲望也在不断地改变,国宾馆在设施上的完善会决定外来人对宾馆的详细评价,这代表了一个国家的特征,及时在某一个特殊段有一些不同档次的酒店,外来人员也喜欢进入国宾馆,这是由于品牌的存在让客户有一个强大的内心信任,直接影响到他们对国宾馆的认可,在市场运营的过程中,很多外来入住的人都会考虑到安全因素,这样一来品牌就决定了消费情况。

三、高星级国宾馆转型发展的策略

(一)强化管理,提升自身素质

我们应该树立国宾馆的形象,必须建立一套素质过硬的队伍,引导员工形成共生共存和企业的荣誉感,用来提高员工的收入,提高员工的幸福指数。帮助员工做好具体的规划,定期的岗位培训和交流学习活动,提高员工自身的专业技能水平,使他们能够参与决策、协调宾馆的管理,这样才能使员工成为一个有强大凝聚力的团队,在此基础上,管理者应该挖掘酒店人力资源存量,充分利用人力资源,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公司的劳动成本。另外国宾馆应该注意改善提高节流能力,鼓励员工开发创造力,为外来入住人员提供更好的服务。

(二)拓宽渠道,丰富产品组合

说起经营理念,我们更应该注重经营者的经营理念,应采用小餐厅的方式来对客房进行全面调整,对原来国宾馆的各个房间进行全面调整,客房的价格也会随之调整,在宾馆中需要搭配送餐模式,也可以选择让客户进行自助餐,客房的价格也应该入乡随俗的进行相应的调整,宾馆开设旱晚自助餐,并且制定合理的餐标,伴随而来的是宾馆的房价就能有一个合适的上调。这样一来就可以提高宾馆收入和宾馆的入住率。目前来看,互联网已经是目前营销环境的主要方式,星级宾馆应该注重媒体网络力量的使用,通过新媒体的来展现国宾馆的宣传,展现给外来人员更好的印象。跨行业的强强联合打造全新的产品,为酒店的发展寻求新的发展出路。

(三)主动求变,开展多种经营

从目前市场的格局来看,我们发现国宾馆一直面临着很大的压力,我们更应该从现代市场竞争的角度来看,星级国宾馆应该主动适应时代变化的要求,积极扩展经营领域,构造多重竞争优势。更应该加强消费市场的变化趋势,借助自行调查方式来实现市场变化,多打造青年消费群体喜欢的服务项目,变单纯的住宿饮食为综合性的休闲中心。要从住宿开发上下大功夫,星级国宾馆利用好自身的厨师队伍,激发他们创新菜品的动力,并积极对外宣传,提升酒店在餐饮上的竞争力。

(四)转变国宾馆客户群体,做好双向服务

说起国宾馆,我们都知道这是国家设定的住所,主要面向一些特殊身份的人,正是由于特殊身份原因导致整个计划设定过程中出现了效益不理想现象,与一般的宾馆相比,收入相差很大。为能够更好地实现高效益国宾馆经营,必须要设定相应的管理规范流程,改变客户群体,可以从特殊身份的人群转化成有大众人群,但是对特殊身份人群可以设定单独房间居住,设定特殊形式的管理,保证特殊身份客户的安全。另外国宾馆应该实现双向服务,向周边单位、家庭,包括没有相关服务设施的酒店,提供洗衣、上门烹饪、礼仪、IT和工程支持、部分设施出租等方面的有偿服务,实行宾馆的社^化、社会化。一方面消化固定成本,创新一些附营业务收入。对于只有住宿没有相关配套的有限服务宾馆或民宿、公寓,则可以与社会单位建立固定的合作关系,利用互联网平台和各种社会物流、配送体系实现服务。

(作者单位为上海西郊宾馆)

参考文献

[1] 冯晓雷.基于全员营销视角下的现代宾馆转型之路研究[J].中国学院学报,2012(02).

[2] 常坤.农村宾馆经营战略转型观点综述[J].湖北农村金融研究,2012(01).

[3] 王瑞华.快宾馆战略转型的思考[J].海南金融,2009(06).

[4] 李亚明.十三五背景下山东S农村商业银行发展战略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6.

[5] 蔡元栋.农村商业银行发展战略研究[D].宁波大学,2015.

[6] 刘刚.如皋农村商业银行经营战略转型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4.

[7] 马小会,刘爽.宾馆餐饮成本控制研究[J].商业会计,2013(05).

[8] 黄倩莹.宾馆财务管理中对食品成本的动态控制[J].财经界(学术版),2012 (11).

民宿的经营理念范文6

3.“打开嵩口”

咖啡屋。“打开联合”团队在福州嵩口古镇的改造项目。

邓海

重建老屋和主人的连接

全世界都知道,中国的建设速度很快,新的建造正在降温,更多的注意力被转移到新建筑之外。近年来比较好的趋势是,日常的老房子也越来越多被关注、利用;二是有更多的专业者,空间改造专家、设计师们,如王澍等,把注意力转移到乡村,关心老房子、古建的利用。大家对自己拥有的平凡的东西开始珍惜不再一味追求全新的事物。对老房子的关注,其实是对自己衣食住行的重新关注。

这一两年,我都在做福州永泰的嵩口古镇项目。我们在嵩口遇到的问题,是中国很多乡镇聚落的共同问题。老房子利用是需要突破的,在传统村镇的保护区,注定不能再做大规模的、高百分比的新建,大拆大建已经不适合这里。古镇区一般都会有很多老房子,这是先天条件。怎么利用?越新的房子,越老的房子,都有更多的被利用问题要解决。老房子如何被当代人所用?居住者和老房子的关系需要突破模式。

近年来,面对国内城市和乡村的差异,从中央到地方,都在重新调整政策,平衡这种关系。很多人从老房子离开,去城市寻找机会,而现在也开始有人重新回来和老房子相依为命。怎么让主人回来,利用老房子,这是我们很大一部分的工作,在离开的房子里,重新建立与人的连接,让主人回来。

具体操作上,公认的方法是先做样板,再去推广。我们将老房子按照改造难易程度,分为三类。一是,最平凡的、在最明显方位的老房子。在镇区大家都会经过的老房子,特别容易被忽略,如嵩口古渡口路上的“打开嵩口”咖啡屋。二是,在明显位置,却更脆弱的古民居。三是,位置偏远的古民居。一般,我们从第一类先做,平凡老房子的改造,适合低成本启动尝试。因为这类型的房子我们可以做高强度的利用,大的改变,比较下得去手。在老房子里,将过去和现在结合,在不宜居的房子里做工程植入,让它们变得更好,安装空调,去脏去臭,留下好用的,去掉负面的,尽量做少的动作。老屋内负面的东西是可以分析的,去掉脏乱臭,剩下破旧,而破和旧并不讨厌。调整后,这些房子就符合当代用处,提供需求。

古民居特别脆弱,但有历史价值,也有很多精致的雕刻等硬件上的特征,但它比较危险,房屋结构的毁坏、年久失修等问题,去碰它们的话,风险高,代价高,且不能有高强度改变。嵩口特别老的古民居往往规模大,动辄2000平米,产权复杂,机制上也比较难突破。它适合小强度的使用方式,和别的建筑功能搭配使用。有的古民居旁就立着5层楼高的现代楼房,在这明显的冲突里,我们希望用新模式建立新的联系――捆绑组合搭配分工。高强度改造新房子,低强度利用老房子,相互配合产生新功用,从而被现代生活需要,让它们从原本的负担变成现在的需要和资源,保护会被自动化实现。

一类房子的改造,让大家看得到摸得到,可以实现各种想象,解答很多疑问,让大家了解老屋活化的功用。二类房屋,如晏魁厝,相对三类更容易进入被需要的状态。三类古民居,难被需要,没有办法马上保护。但如果这类房屋处于危险状态,则需要抢救性保护,优先于其他,这是政府职能的部分,未必和利用相关。

电影庙,“打开联合”设计改造项目,将电影院的空间和当地庙宇空间完美结合,既保留当地居民的传统信仰生活,又给

旧电影院增添了不可多得的亮点。

老房子,除了用作咖啡馆、民宿,当然还有其他可能。这一点可以参照台湾的老屋活化。台湾的老房子,和我们大陆不太一样。台湾建筑历史不长,精致、脆弱的古董少,二十年的房子已经被当作老房子在利用,所谓的老屋其实要平凡很多,且基数很大。台湾老房子中被选中利用的,种类很多,可以是老住宅、工业产房等等。大陆人如果去看台湾的老房子,会觉得他们的起步点根本没什么意思,不像我们这里,动不动就是几百年的根基。台南相对台北发展慢,父辈的房子已经算是老屋。刘国沧改造的佳佳西旅店模式被证明了可行性后,在台湾的普及性很高。这种情况下,台湾老屋选项种类更多,可接纳的利用方式和人群也更多。老房子的味道、痕迹、历史感,让它们更被中青年珍视。年轻人用来创业、做居所,或者非盈利的空间,以及他们的工作室。这种热潮也和台湾小企业的普及有关。

活化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其实是人的观念,是观念在引导对物的看法,引发价值和依赖关系。价值是从使用中营造出来的,是市场和审美力的主观赋予。刘国沧在台南做的就是建立对沟通观念有用的样本。他有“惜物”的观念,选择扎实的、平凡的、在时间表里逐渐流失的东西来重现他们的价值,从最初的不被看好,到被重视,影响了台南人的观念。

和乌镇比较,嵩口非常平凡。一开始我们就形成一种共识――低成本,低资金投入,让村镇自我修复,一种预防保健式的保守治疗方法。我认为,这是中国村落活化出现了各种模式后,值得尝试的一种方法。在台南的刘国沧团队,他们把一个个小点慢慢复活起来,形成一二十年持续的“小火爆”。这种方法的特点是,让这个地方比过去更可爱,更有活力,但并没有更陌生,台南依然是台南人的台南。这种做法最大的难度在于,当事情变得很好的时候,并没有变得面目全非,这个度需要去把控。

台湾古都保存再生文教基金会

当老屋活化遭遇商业炒作 1. 鹤形路。古镇改造重点项目,龙口古厝前

的鹤形路,嵩口的新地标,紧邻松口气民宿。

2. 改造后的镇政府食堂,曾被当地人戏称为“灵

堂”,是理念碰撞的代表案例。

3/4. 松口气民宿。 “老屋欣力”项目,Bing Cherry Hair Salon。三位好友组成的工作团队,租下了造型独特的苏式五间厝,改造成理发店。

台湾的文化资产保存工作始于上世纪70年代的古迹保存运动。在历经多年努力后,虽累积部分成果,古迹保存仍局限于点状的保存策略,并无法抵挡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对既成空间的破坏。90年代之后,政府与民间开始以积极的态度,关注空间环境的内涵与质量,台湾各地的老街、传统聚落、历史建筑甚至产业设施等,渐获得应有的重视和保护。如何妥善维护及运用这些珍贵的空间和社会资源,摆脱过往“残迹或原物”的静态保存方式,迈向“再生与活用”的动态保存理念,并与社区发展紧密结合,共创“保存与发展”的双赢局面,成了文化资产保存工作的成败关键。在这样的背景下,基金会在台南成立。

“老屋欣力”是基金会发起的非常有分量的社会运动,它以“常民生活场域的文艺复兴运动”为宗旨,通过日常生活可以利用的方式,达到保存旧街区目的,并希望可以实现台南市整个历史环境的保存与再利用。自2008年发起以来,台南老房子的再利用渐受民众重视,对历史环境保存与再生的推动,有着巨大的影响力。老房子修缮涉及技术及资金,基金会一面通过教育,教导老屋保存和修缮技巧,一方面鼓励老屋再利用,创造收入,以维持老屋维修。这样的方式,成功带动不少年轻人利用老屋开设社区书店、工坊、艺术空间,甚至合租工作室。 “老屋欣力”项目,76 艺文空间。原建于清朝末年,2007 年由两位喜好艺术的年轻人承租,改建为艺文展览空间及工作室。 台南的七娘境祭祀的是七娘妈,兴建于1733 年(清雍正10 年),附近蜿蜒的巷道是清代留下来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