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劳务派遣的主要特征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劳务派遣的主要特征范文1
随着我区机关事业单位进人机制和管理机制改革的深入,临时工在我区政治、经济、环保、教育各领域的地位和作用都发生着演变,日益成为重要的新生力量。如何切合我区的实际情况,根据临时工的特点管理好这部分人群,更大程度地发挥他们的作用,让其更好地为我区机关事业单位后勤服好务,是我区目前不可忽视的问题。
一、我区机关事业单位临时工基本情况
经调查统计,截至20__年2月28日,我区机关事业单位临时工共计 224 名,其中男性121名,女性103名;机关使用临时工共计86名,事业单位使用临时工共计138名;其中月工资在560元以下的占28%,月工资在560元至999元的占60%,月工资在1000元以上的占12%。用人单位与临时工签订劳动合同约55%,签订协议约5% ,未签订任何合同或协议的占40%。
我区机关事业单位参加养老保险的共计107名;参加医疗保险32名,参加失业保险12名,参加工伤保险12 名,未参加任何保险117人,其中退休返聘人员17名。以上数据显示,我区未参保的机关事业单位临时工人数近半,这部分人员大多在厨工、绿化工、保洁等流动性大的岗位。
二、我区机关事业单位临时工的主要特征,以及临时工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我区机关事业单位临时工的主要特征:
1.普遍文化程度不高 市
除了少数在行政岗位上的临聘人员及返聘人员,我区聘用的大多数临时工文化程度都在初中及以下。他们大多安置在门卫、保洁、环卫、厨师等工作条件脏、苦、累的岗位,工作时间较长,但通常能吃苦耐劳,服从工作分配。
2.思想动机单一
临聘人员大多单纯地为工资工作,很少能获得工资以外的收获,很少能参加工会等组织的活动,不参加年终考核,没有晋升、评先、选优的机会。因此,在工资不变的情况下,他们大多不关心单位的安全、发展、荣誉等。
3.流动性相对较大
我区机关事业单位所聘用的临时工相对于社会企业的临时工,比较稳定。但由于工资普遍偏低,大多数都仅维持或略高于我区最低保障工资560元,因此,一些略有技术、年富力强的临时工遇到了工资待遇更好的工作,就会离开岗位,流向效益更好的单位,致使我区机关事业单位临时工流动性相对较大。
4.临时工管理难度大
我区机关事业单位的临时工大多与各职能部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用人单位对他们的管理存在着一些不便。同时,我区机关事业单位鲜有制定针对临时工的管理制度,导致临时工的管理难度很大。
(二)我区机关事业单位临时工管理存在的问题:
1.缺乏有效的招聘渠道,临时工缺乏培训。
机关事业单位临时工招聘是通过计划配置而非市场配置方式。由于招聘临时工的种种便利,我区机关事业单位对后勤岗位没有经过整体性的需求预测,没有充分优化人力资源配置,致使一些临时工工作随意性大、工作量不饱和。
培训需要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临时工流动性大的特点使我区机关事业单位没有针对他们进行培训,临时工没有经过上岗培训就招之即用。大多数的临时工对单位的规章制度、职责职能、对自己的岗位职责、行业规范还未来得及熟悉就匆匆上岗,只能在工作中学习、磨合,在失误、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而这时往往已经产生了不良影响,可能已经损害了用人单位的形象和利益。
2.临时工待遇差,工作积极性低。
虽然按照我国相关法律规定,临时用工和正式工应同工同酬,但实际中,机关事业单位正式工和临时工同工不同酬的现象普遍存在。在相同岗位上的临时工与正式工工资差距大,而且因不能得到奖金、培训、晋升等机会,被严重挫伤了工作积极性。我区机关事业单位也没有出台相应的临时工绩效考核政策,也无法充分调动临时工的工作热情。
3.与临时工之间劳动关系不规范,容易引发劳动纠纷。
我区还有很大部分机关事业单位与临时工之间未签订劳动合同或用工协议,劳动关系很不规范,一旦变更或解除劳动关系,就将引发劳动纠纷,用人单位苦不堪言,临时工的合法权益也得不到保障。
4.机关事业单位临时工参加社会保险的情况堪忧
我区机关事业单位临时工没有参加社会保险的人数近50%,一旦他们在工作时间内发生疾病、工伤等情况,势必给单位带来很大的负担。这类情况如果没有得到妥善处理,就会引发劳动争议、上访,甚至激发社会矛盾,这样既破坏社会和谐,又影响政府形象。
三、对加强我区机关事业单位临时工管理的几点思考及建议
(一)劳务派遣,亦称人力资源派遣。用工单位可以根据自身工作和发展需要,通过正规劳务派遣公司,派遣所需要的各类人员,机关事业单位的临聘人员应仅限于从事除行政管理、行政执法等管理工作外的工勤类和辅工作。
(二)劳务派遣的作用及优点
为了规范劳动合同制度,保护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按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的要求“用人单位要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并按规定享受各项遇”。如果机关事业单位在短时间内将临时工都做到规范用工,工作量极大,所以,委托劳务派遣公司为机关事业单位实施劳务派遣,并与临时工签订劳动合同则是捷径。
1.采取劳务派遣这种新型的用工方式,临时工与劳务派遣机构签订《劳动合同》,保证了劳资双方在遵守劳动法的前提下实现了用工受法律保护,临时工的权益也有了保障。临时工由于有劳动合同的保护和约束将更努力为用工单位工作。
2.享受社会保险待遇,根据国家规定为派遣员工缴纳各项社会保险,用工单位和派遣员工按规定的比例定期缴纳社会保险,员工因为用工单位为其缴纳社会保险,工龄得到延续,失业、医疗、工伤和退休后生活有了保障。
3.因劳动关系在劳务派遣公司,故人事档案的管理也劳务派遣公司,减少了机关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负担。
4.合理规避劳动纠纷,一旦出现劳动纠纷,一般由与派遣员工建立劳动关系的派遣机构处理,用工单位只需要予以协助,这样就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用工单位处理劳动纠纷的麻烦。用工单位与派遣员工之间没有劳动合同关系,被派遣人员的劳动关系隶属于劳务派遣组织。这样,机关事业单位作为用工单位就避免了与临时工之间劳动纠纷的发生,从而节省管理精力。
(三)机关事业单位采取由劳务派遣的方式聘用临时工的弊端
1.采取劳务派遣方式聘用临时工,机关事业单位需要开支的项目有:派遣员工工资、各项社会保险费、员工加班费、员工福利费、工会会费、劳务派遣业务服务费。与原来的临时工聘用管理方式相比,增加了劳务派遣业务服务费,按现行劳务派遣业务服务费均价每人每月40-50元计,每月将会增加我区财政负担约壹万余元。
2.大多数派遣员工会受到职业稳定性差、缺乏归属感、身份被歧视等现实问题的困扰。因此,机关事业单位如果打破现行聘用方式,改用劳务派遣方式聘用临时工,势必导致部分临时工缺乏归属感、工作积极性受挫、甚至不服从或不完全服从用工单位管理。
3.机关事业单位一旦使用劳务派遣的方式聘用临时工,较之从前,由于临时工的劳动关系是与劳务派遣公司建立的,临时工流动性将会更大。比如,我区机关事业单位临时聘用的驾驶员共计45名,几乎每个机关事业单位都聘请了临时驾驶员,他们中有的已经在单位工作了近十年,对单位的很多信息都很了解,而且因为工作性质的特殊性,较之其它岗位更容易接触到单位的机密。如果施行劳务派遣,用工性质发生改变,受派遣人员与用工单位劳务关系结束后,受派遣人员又在不同的单位间流动,就不可避免把机密泄露给其他单位,机关事业单位就将面临内部机密被泄露的危险。
4.如果我区机关事业单位采用劳务派遣方式聘用临时工,根据 《劳动合同法》第六十三条规定,劳务派遣中,被派遣劳动者享有与用工单位的劳动者同工同酬的权利。同工同酬不仅是一个法律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相同岗位不同待遇容易制造就业歧视和社会不公,造成社会不和谐。一旦临时工投诉或上访,将会对政府造成不利影响。
方案二:仿效高校后勤集团,组建一个专门管理我区机关事业单位临时工的机构(如:机关事务管理局),对全区机关事业单位临时工进行人事劳动管理。
(一)组建后勤集团的作用及优点
1.相比临时工劳务派遣方式,组建专门的临时工管理机构能更好地建立完善的临时工招聘系统。
在招聘前,可建立我区机关事业单位临时工需求预测系统,对临时工聘用从严控制。做到按规定报批,公开聘用。该机构可以根据各用工单位的实际情况对其预测的数据结果进行分析、核实。这样,在实现人岗匹配、有效定岗定员的基础上,再来招聘临时工,有利于实现机关事业单位后勤临时聘用岗位人力资源配置最优化。
2.建立临时工培训机制,更好地对临时工进行培训。
后勤集团可根据我区机关事业单位临时工的不同工种分别组织培训。一方面加强劳动安全教育、防患意识教育,业务能力培训。对从事驾驶工作的,要进行规范操作、安全操作的培训;对从事食品工作的,要加强食品卫生、个人卫生、环境卫生的教育等。另一方面通过各项培训帮助临时工树立信心,培养临时工的工作责任感,鼓励他们安心工作,让他们在明白自己岗位要求的前提下,全面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服务质量。
(二)对我区机关事业单位临时工采用后勤集团进行管理的不足之处
1.我区区情特殊,区域幅员面积仅4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四万余人,全区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仅1700余人,目前全区机关事业单位临时工也只有200多人,如要组建后勤集团,无疑将增加人力、物力、财力的耗费。
2. 我区区小,信息流通快,如
组建后勤集团,将我区机关事业单位临时聘用管理工作集中在一个部门,虽然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用工单位的工作负担,但实际上更容易将劳动矛盾和纠纷集中化、扩大化。
3.我区机关事业单位聘用的临时工情况复杂,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年限、工资收入各不相同。如果组建后勤集团,对临时工进行统一管理,在临时工的岗位安排、薪酬标准上单纯地从公平或效率角度出发,将会顾此失彼,引发波动。这种问题绝非是简单的一句“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就能有效解决的。
方案三:沿用现行的机关事业单位临时工聘用管理模式,并对其进行规范和完善。
(一)沿用现行的机关事业单位临时工聘用管理模式的优势。
1.我区机关事业单位聘用的临时工绝对数量只有200多名,相对于我市其他区县而言,数量甚少。但相对我区机关事业单位的正式职工,约为1.3:10,相对数量较大。故沿用现行的临时工聘用管理方式有利于减少波动,稳定临时工情绪。
2.相对于劳务派遣方式和后勤集团管理方式,沿用现行的机关事业单位聘用和管理模式可减少财政支出、节省管理精力;避免因劳务派遣和后勤集团管理带来的人员集中化管理带来的劳务矛盾集中化、扩大化。
(二)针对我区部分机关、事业单位在使用临时用工中存在的管理不规范、不签订劳动合同、不执行最低工资标准和不依法缴纳社会保险等方面的问题,建议如下:
1. 对临时工使用情况进行清理,建立临时工聘用申报制度。建议由区相关部门对我区机关事业单位目前所使用的临时用工进行登记、清理,对不符合规定使用的临时工应一律予以清退。今后,临时工聘用实行年初申报制度,对确因工作实际需要使用临时工的单位,由用工单位在用工一个月以前向区相关部门进行申报、办理相关手续。
2.签订劳动合同,各机关事业单位经区相关部门同意使用的临时工,应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并到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办理用工登记、进行劳动合同登记和鉴证。
3.经区相关部门同意使用的临时工,其支付的工资不得低于我区最低工资标准。根据《重庆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关于重庆市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的通知》(渝劳社办发[2007]275号)的要求,从2008年1月1日起,我区每月最低工资标准为560元,小时最低工资标准为5.7元/小时。今后若遇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按上级文件规定执行。
4.经区相关部门同意使用的临时工,由用人单位与之签订劳动合同后,应按照《劳动法》的规定参加社会保险。用人单位应将此类人员工资及社会保险所需经费纳入年度预算。
(三)按照临时工岗位职责的不同,制定和完善我区机关事业单位临时工管理办法和工作职责,并在今后的工作中严格执行。
(四)制定机关事业单位临时工绩效考核体系。
劳务派遣的主要特征范文2
关于灵活就业,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界定。国际上较为通行的提法是“非正规部门就业”和“非正规就业”。国际劳工组织将非正规部门定义为“发展中国家城市地区那些低收入、低报酬、无组织、无结构、规模很小的生产或服务单位”。非正规就业即指在非正规部门就业的劳动者。
随着劳动力市场的发展,人们注意到,日益多样的灵活就业形式早已超出了非正规就业的内涵,灵活用工不仅存在于非正规部门和发展中国家,而且在正规部门和发达国家也普遍存在。目前劳动力市场上不同于正规就业的灵活就业形式主要包括:非全日制就业、短期就业、派遣就业、季节性就业、兼职就业、远程就业、待命就业、承包就业、独立就业、自营就业、家庭就业等。
在中国,灵活就业与“非正规就业”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又有显著的区别。灵活就业是中国政府为促进就业而提出的一项积极的就业政策。中国的经济转型伴随着大量的下岗失业现象,为了应对日益严峻的就业矛盾,政府推行积极的就业和再就业政策,其中包括规范和促进灵活就业,鼓励劳动者灵活就业、鼓励企业灵活用工。
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我们将灵活就业界定为:在正规部门中没有正式劳动关系的就业形式,以及非正规部门中处于不稳定状态的就业。其主要特征是:在劳动时间、收入报酬、工作场地、社会保险、劳动关系等几方面,不同于建立在工业化和现代工厂制度基础上的、传统的主流就业方式。具体来说,灵活就业者主要包括以下人群:城镇企业下岗、失业职工;因停产和开工不足而离岗的企业富余职工;处于体制之外的自谋职业者;经营状况不稳定的个体从业人员、小型私营企业中的从业人员;绝大多数进城务工的农村劳动者。
中国的灵活就业,在一定意义上是非正规就业的扩展和延伸。相对于非正规就业,灵活就业能更准确反映目前多样化的就业形式,而且更容易为就业者、为社会所认同。
根据不同标准的测算,中国城镇灵活就业规模约在8000万―1.5亿之间。目前中国自愿选择灵活就业的比重还很小,绝大多数劳动者是由于在劳动力市场竞争处于不利地位,为了生存不得不接受灵活用工方式。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的调查情况来看,灵活就业者普遍面临劳动关系不固定、就业稳定性差、收入偏低、社会保障缺少等问题。从人群构成看,主要表现出以下特征:一是以自营就业和家庭就业为主。二是主要分布于第三产业。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调查估算,灵活就业者中从事批发零售和餐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通信业、社会服务业的约占75%左右,从事制造业、建筑业的约占20%左右。三是文化程度和技能水平偏低。其主体是进城农民工、城市下岗职工、离退休人员、失业人员、企业富余职工等就业弱势群体。四是高校毕业生中从事灵活就业的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个体劳动为主的自由职业和自主创业是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的主要类型。
二、灵活就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灵活就业是一项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关系广大劳动者切身利益和社会稳定的重大社会经济问题。促进灵活就业需要各级政府、非政府组织、用人单位、劳动者等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当前,在劳动力市场制度和政策方面,仍存在一些制约灵活就业发展的因素:
一是在我国现行的法规政策体系中,对于各种灵活就业方式缺乏明确的界定,已有的一些涉及灵活就业的法规政策仍局限在特定的目标人群中,不能覆盖多数灵活就业者。二是社会保障制度仍是建立在传统就业方式基础上,如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只能覆盖城镇单位就业者,城镇灵活就业者参加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有诸多限制,农民工参保也以签订劳动合同为前提。三是灵活就业服务系统不健全。劳动力供求关信息不畅;创办企业和从事个体经营的人员难以得到创业培训、就业培训及相关咨询服务;劳务派遣公司等劳务服务组织不发达、欠规范。四是灵活就业者创业融资困难,小额信贷仅面向部分下岗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等特定的目标人群,担保条件限制多、手续繁杂,可操作程度较低。五是劳动法、劳动合同法没有得到贯彻和落实,灵活就业人员的劳动权益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三、进一步规范和促进灵活就业的政策选择
在最大限度提供正规就业的同时,应建立有利于灵活用工的劳动法规、就业政策、社会保障和社会服务体系。当前应着力保障就业制度的公平性,完善和落实相关的劳动法规和就业政策,规范和促进灵活就业发展。
劳务派遣的主要特征范文3
根据市委、市政府新一轮改革精神,组建市商务局,为市政府工作部门。
(一)主要工作职责。促进全市对外开放、利用外资和国内外贸易、现代流通方式的发展;负责全市商贸流通和特殊行业(成品油、废旧回收、典当、融资租赁、药品流通、家电维修、家政服务、社会养老、二手车市场)管理与协调,推进流通产业结构调整;指导批发市场规划、商业体系建设,推进农村市场体系建设;负责全市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应急管理,监测分析市场运行、商品供求状况;牵头协调全市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负责商务综合执法工作;指导协调全市进出口业务、外商投资企业审批、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推动服务外包平台建设;为企业、项目建设提供“直通车”服务。
(二)内设机构及编制情况。市商务局机关设办公室、综合科、外经外贸管理科、商贸流通管理科、市场秩序科5个内设机构。核定机关行政编制12名,其中:局长1名、副局长3名;机关工勤编制2名。
同年7月27日,市编委发文成立“市商务执法大队”,为局所属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核定全额拨款事业编制5名,其中领导职数1正1副。
市编委发文成立“市社会经济调查队第三产业调查分队”,增加4名全额拨款事业编制,增编后市商务执法大队编制人数为9名。
(三)人员构成情况。我局现有在编在岗人员21名(男性10名,女性11名),其中局机关13名(行政编制12人,工勤人员1名),所属事业单位8名。退休人员6名。另有公益性岗位1人(司机),聘请合同工1人(网络管理和文字处理),临时工(劳务派遣)3人,其中门房1人,炊事员2人。
二、商务经济发展情况
(一)商贸流通迅猛发展。近几年来,积极优化发展环境,大力培育市场主体,全市商贸物流业迅猛发展。到2015年末,全市商贸个体经营户发展到22271家(其中住餐业1823家),商贸企业4875家(其中住餐企业388家)。限上企业总数达到212家,国家、省级重点服务业企业达到248家,与我局成立之初的2010年相比(下同),分别净增249家和133家。2015年,预计全市可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0亿元,增长13%,年均增长15.6%;三产占GDP比重达到32%,提高5个百分点。
(二)外经外贸高位增长。全市取得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63家,有自营出口业绩的25家,其中年出口额过亿美元的2家、过千万美元的有3家。预计2015年外贸出口额3亿美元,增长41%,年均增长24%;出口产品由18个增加到100多个,出口地域从港台日韩发展到欧美非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市场竞争力日益增强。我市现有11家外资企业,其中独资企业3家,合资企业8家。2015年全市利用外资总额4800万美元,增长52.4%,年均增长25.4%。外贸出口和利用外资两项指标一直走在全省和市同类县市前列,连续3年被市政府表彰为先进单位,成为我市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的新亮点。
(三)经营业态多元发展。通过破产、兼并、重组、买断产权经营、租赁经营等方式,全面完成了市属国有集体商业企业改革任务,为商贸流通业提速发展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全市商贸流通业呈现独资、合资和股份合作等多种经济成份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随着工贸家电、苏宁电器、国美电器、肯德基、国贸等一批知名流通企业进驻,以及“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的快速推进,我市流通现代化步伐不断加快,已由过去传统型柜面销售为主要特征的百货店单一业态,转变为多种业态并存的新格局。到2015年底,全市新型零售业态中,超市发展到142家,连锁店181家,专卖店270家,厂家直销店5家。条码技术、销售网点管理系统等电子网络信息技术也得到广泛运用,较大商贸企业基本实现企业内部管理现代化。“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成镇级配送店3家、村级农家店142家、农资农家店22家。
(四)项目建设成效明显。积极承担全市商贸物流项目招商职能,结合我市交通区位优势,高起点规划商贸物流业发展布局,着力构建“一核,两心,七节点”的大商贸流通体系。妙尚购物广场、七星购物广场、汇海名流汽车城、城东汽摩城、城西市场、中央山水建材商贸城等一批商贸项目建成营运,全市已建成较大型批发零售市场营业面积31.4万平方米,年交易额20多亿元,市场的辐射力、影响力逐步加大。加大项目建设力度,易购五金机电大市场项目、龙鑫农资大市场项目、国药配送中心项目、亚娃水产品市场项目、天汇机动车检测线项目完成一期工程建设;马半路菜市场综合开发项目、百里洲农贸市场、仙女农贸市场等一批农产品交易市场项目全面启动;丹阳五星级酒店全面开工。坚持招大商、引名商,重点招引战略投资商和产业配套商,紧密跟踪联系了上海普洛斯冷链物流项目、山东高速集团临港物流项目、华西农产品交易市场项目、马半路市场综合开展项目等一批重点项目。中铁物流园项目、天汇机动车检测线、天汇农机大市场项目成功签约。
(五)物流规模快速增长。全市物流业市场主体发展到8354家,其中物流企业228家,物流个体户8126家,从业人数近4万人。第三方物流加速发展,一大批特种专用运输车辆、冻库、油罐等现代化物流装备投入使用,有效缓解了工业产品运输难题。城市配送物流体系不断丰富,并加速向农村延伸,加快了农产品流通,为电子商务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2015年全市物流总量2800万吨,物流业营业收入110亿元,增长14%,实现了跨越式增长。
(六)电子商务异军突起。大力引进淘宝、京东等国内知名电商企业,京东服务中心和馆基本建成,淘宝馆开工建设,邮乐园、裕农网等电商平台建成投运。大力培育电商经营主体,全市新注册电商企业20多家,电子商务网点1800多家,网络零售额已突破3亿元。大力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工程”和“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工程”,组织龙鑫、宇隆、易购等企业负责人外出学习考察6批次,组织大规模培训4批次,已集中培训电商从业人员近800人。加强政策引导和建站支持,已建成问安镇覃家山村、张家桥村、万水桥村、仙女周场村、董市平湖村等村级电商级服务中心(站)10个,农村电商网店100多家。我市被省商务厅确定为省电子商务进农村省级综合示范试点县市,并争取补助资金600万元。
(七)安全生产得到加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在商贸企业普遍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数字化建设,不定期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实现了五年安全无事故的目标。大力开展危险化学品和易燃易爆物品专项整治、夏季消防检查等执法活动,每年开展一次安全应急演练,全员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不断提高。加强对人员密集的商场、超市、宾馆、加油站等经营场所检查,共出动执法车112台次、执法380余人次、现场检查笔录250份、下达整改通知书100余份,共查出隐患79起,整改79起,整改到位76起。对全市18个重点商贸企业和56座加油站的安全隐患、安全消防设施、人员进行拉网式的检查,分别建立档案资料,督促企业认真研究可能出现的安全事故,制定切实可行的预报、预警、预防和应急救援预案,明确职责和事故处理流程,确保事故发现最早、处置最好、损失最低、人员伤亡最小。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工作先后被推荐到市政府表彰。
(八)商务执法日益规范。市商务执法大队成立以来,我们坚持抓队伍、抓宣传、抓执法,以开通“12312”商务执法举报投诉服务热线为契机,以争创全省市场监管公共服务体系试点县市为抓手,加大了对成品油经营资格、再生资源利用、二手车市场、药品流通、典当等特殊行业的行政执法力度,共出动执法人员200余人次,执法车辆100余次,对全市58个加油站点进行隐患排查。今年以来,根据职能调整,我局重点开展了黄标车市场整顿、加油站油气回收、家电维修管理及“双打”工作。目前,黄标车市场整顿正有序展开,31座社会加油站油气回收治理设施12月底前已改造到位,13家家电维修经营户已全部进行了备案登记,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工作顺利通过验收,营造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和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三、2016年工作安排
(一)总体思路:认真落实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积极应对经济发展新常态,以发展大商务、大物流、大市场为重点,突破性发展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等新型业态,争当全市转型发展排头兵。
(二)预期目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31亿元,同比增长12%;限上企业家数达到222家,新增10家;外贸出口总额达到3.3亿美元,同比增长10%;利用外资总额达到5096万美元,同比增长10%。
(三)工作重点及措施:
一是突破性发展物流业。立足区位交通优势,加快发展现代仓储、配送加工、多式联运、商品批发和信息服务“五位一体”的现代物流业。优化物流业发展区域布局,围绕我市重点产业集群,加快规划建设以城北新区为中心,姚家港化工物流园、城东农产品物流园、东湖大道商贸物流园、城北工业物流园等四大商贸物流园为重点的大物流体系。大力培育和引进一批有影响、有规模、有实力的现代物流企业入驻物流园区。加快发展第三方物流,推进市内外物流资源整合。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依托长江码头、铁路场站和公路枢纽,建设公路物流通道,形成水路、公路、铁路互通联运。
二是完善商贸流通体系。加快完善城乡商业网点布局,构建“一核、两心、七节点”的大商贸流通体系。以民主大道为主轴,向两厢拓展,打造充满现代活力和具有较强辐射力的核心商业聚集圈。在城西新区集中规划引进金融、商业、贸易、信息等服务机构,完善商务办公、酒店、公寓、会展、文化娱乐等配套设施,形成商务金融中心。在城北新区重点招引仓储物流企业,建设大型交易市场,形成仓储物流中心。完善配套七个镇级商贸物流节点,集中规划建设一批集超市、农贸市场、物流配送等功能为一体的商贸物流镇级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