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安全管理的主要内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医疗安全管理的主要内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医疗安全管理的主要内容

医疗安全管理的主要内容范文1

一、监督检查的范围

辖区内特殊药品生产、经营、使用单位。包括品、(一类、二类)、蛋白同化制剂、肽类激素、药品类易制的生产、经营及使用单位。

第二类生产企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盐酸曲马多注射液)。

品及第一、二类定点批发企业:瓯越药业有限公司。

蛋白同化制剂及肽类激素批发企业:瓯越药业有限公司、兴吉吉盛药业有限公司、市益民药业有限公司、国药控股江汉药业有限公司、咸康药业有限公司。

特殊药品使用单位:各级医疗机构,包括市域内一、二、三级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所、室,血防、计生站(点)及个体医疗机构。

药品类易制经营、使用单位:相关药品生产、经营企业。

二、监督检查的频次和内容

(一)第二类制剂生产企业每季度监督检查1次;品及第一类、二类定点批发企业每季度检查1次;蛋白同化制剂、肽类激素类批发企业每半年检查1次;特殊药品零售经营和使用单位每年至少检查1次;药品类易制经营、使用单位按照市禁毒委的安排开展检查工作。

每次现场检查应当记录所检查的内容,发现问题应依法处理并及时上报。

(二)对药品生产企业监督检查主要内容

1、企业法定代表人是否为特殊药品生产安全管理第一责任人。

2、本单位特殊药品管理的组织机构是否健全;生产管理、质量管理部门的人员是否熟悉品和管理以及有关禁毒的法律、行政规章。

3、是否建有特殊药品采购、运输、双人验收、保管、出入库、投料、报损、双人复核、双人双锁等安全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是否设有专人、专帐、专册,是否做到帐物相符。

4、是否设立独立专库存放,专库是否安装有防盗门窗和报警设施;原料药需要在车间暂存的是否设有专库(柜)。

5、是否按计划生产、购进、销售特殊药品,各项记录是否齐全;

6、是否执行特殊药品生产、使用的其它相关规定。

(三)对特殊药品批发企业及蛋白同化制剂、肽类激素批发企业监督检查主要内容

1、企业法定代表人是否为特殊药品经营安全管理第一责任人;企业是否设有独立的特殊药品经营管理机构,责任是否明确,专管人员是否相对稳定。

2、是否建立并严格执行采购、供应、验收、储存、保管、运输、退货、报残损、安全管理、用户核查、丢失、被盗案件以及24小时值班等制度。

3、是否对过期、损坏的品和登记造册,是否按规定销毁品和。

4、是否建立专用账册,药品出入库是否做到双人验收,双人复核,做到账物相符。

5、品和批发企业是否建立购买方档案;在每次销售时是否核实购买方企业或单位资质文件;销售品和是否使用现金交易。

6、品、第一类专库是否牢固,是否安装有专用防盗门,实行双人双锁管理;是否安装防火设施,是否具有监控设施和报警装置,报警装置是否与公安部门报警联网。

7、品、第一类批发企业是否确定相对固定的人员和运输方式,将药品送至医疗机构。是否有用户投诉不能及时供应和购买方自行提货的现象。

(四)对特殊药品使用单位监督检查的主要内容

1、单位负责人是否为特殊药品安全管理第一责任人;是否设有独立的特殊药品管理机构,责任是否明确,专管人员是否相对稳定。

2、是否建立并严格执行采购、验收、储存、退货、报损、丢失、被盗等安全管理制度。

3、是否对过期、损坏的品和登记造册,是否按规定销毁品和。

4、是否专柜加锁保存,建立专用账册,药品出入库是否进行复核,做到账物相符。

5、是否使用专用处方,凭处方使用,处方医生是否具有特殊药品处方资格;购买品和是否使用现金交易。

三、有关要求

1、市局药械保化生产监管科负责特殊药品生产企业和定点批发企业的日常监管工作,药械保化流通监管科负责其它特殊药品批发企业的日常监管工作。

2、各监管所负责辖区内特殊药品零售经营和使用单位的日常监管工作。各监管所要摸清辖区内特殊药品经营使用单位情况,建立监管档案,开展相关法规规章的培训,要求相关单位按时报送相关信息,在现场检查时要检查到支,逐笔核实,做到“四见”,即见药、见票、见银行卡、见处方,对现场检查发现的问题,应下达《责令整改通知书》,对涉及违法行为及时立案查处,重大问题及时报告市局。

医疗安全管理的主要内容范文2

【关键词】安全隐患;护理管理;分层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880-02

医院护理工作中存在诸多安全因素,护理安全直接关系着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同时也关系着患者及医护人员的安全。为维持医院医疗工作的正常秩序,维护患者及医护人员的安全,我院于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期间,在护理管理中介入安全分层管管理,落实安全管理流程,规范安全管理机制等,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与研究方法

于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期间,在我院全院范围内实施护理安全分层管理,收集并统计安全隐患事故,并进行归类和分级。

1.2 安全分层管理办法

1.2.1 组建安全分级管理机构

组建一各由临床科室、主管领导、相关职能部门以及安全管理委员会所组成的护理安全分级管理机构,并下设办公室,由专职人员进行护理安全隐患的信息搜集、整理、汇报、反馈以及跟踪检查。并制定医疗安全质量考核标准,编制医疗风险方案以及安全隐患排查制度,制定并落实安全责任制度。

1.2.2 明确安全分层管理职责

由各科室的一线人员对岗位安全隐患排查卡的内容进行核对,并作岗位隐患排查,及时发现并整改安全隐患。由各科室主任和护士长每天对科室隐患排查卡的内容进行核查,全面排查科室区域内的安全隐患,并及时反馈。由职能部门对隐患进行收集整理,以书面形式通知隐患排查整改,由医院主管领导对隐患排查表内容进行排查。

1.2.3 安全隐患的归类分级和分层管理

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进行安全隐患分类,主要内容为:医疗、护理、设备、药剂、后勤、消防、电梯、运输以及其他。分级:A级:医院无法解决,需由集团公司协助解决和整改;B级:医院住院领导无法解决,需由医院安全管理委员会负责组织整改;C级:职能科室无法解决,需由主管领导负责组织整改;D级:各科室无法解决,需由职能部门负责解决;E级:科室可现场整改。

1.2.4 加强安全隐患的排查

充分利用护理安全隐患排查卡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内容包括人员、设备、药品和环境4方面。药品及设备排查主要是:药品及设备的数量、规格、标识、质量的检查。特殊药物及设备应放置在规定位置,由专人保管,并定期检查或维护。人员及技术安全隐患排查主要是检查人员到岗情况、核心制度及工作流程的执行和落实情况、病区环境、临床护理操作水平等。同时,还应加强日常安全隐患的排查,检查消防通道的畅通情况以及消防器材和设备的完备情况。此外,各科室的负责人应每天对科室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同时根据安全隐患分级标准对排查出的问题进行分级,并采用相应的处理措施或者层层上报,尽量将问题当日解决。并应建立安全隐患排查台账。对于重大问题,应积极组织讨论和分析,以及时得出有效的解决对策。

1.2.5 安全管理流程的运行

由病区对安全隐患的排查台账进行上报,或者由安全管理委员会进行定期督查,及时发现安全隐患。由安全管理办公室分析安全隐患的具体性质、级别,并据此启动安全预警机制,进行安全干预。

2 结果

2012年3月-2013年3月期间,我院上报安全隐患时间230起,其中,0起A 级,8起B级,1起C级,79起D级,142起E级。C、D、E级隐患均解决,3起B级隐患限期整改。

3 讨论

医院护理工作中存在各种安全隐患,安全事故的诱发因素主要可以分为两类,即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外部因素包括团队因素、组织因素、患者因素及环境因素,而内部因素主要指人员自身因素。其中,环境因素可分为人文环境和物理环境,医院内的物理环境主要是指医院建筑、病房条件、硬件设施、各类器械以及后勤供应等,而人文环境则主要是指医院的医护服务理念以及医务人员的服务意识等。医院物理环境直接影响着安全管理的质量,如院内环境嘈杂、拥挤等容易导致管理混乱,进而引发重大安全事故。同时,患者自身因素也是导致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充分尊重患者的权利,并积极与患者沟通交流,耐心倾听患者的主诉,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从而有效地避免或者减少不良医疗事件的发生。医院人员流动大,管理范围广,影响因素众多,护理安全质量管理难度大。实施安全分层管理,实施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安全隐患排查和管理,可有效增加医护人员实施安全隐患控制的主动意识以及危机意识,并通过不断加强安全隐患排查,可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以便将安全事故避免在发生前。

实施安全隐患分层管理,并根据安全隐患的性质和特点等逐层解决和控制,确保流程的科学合理性。在安全分层管理中,实施责任追究制,并明确分工和各岗位的责任,避免因责任不明晰而导致纠纷。同时,还可有效缓解临床一线护理管理压力,通过科室自行排查,并及时解决或上报,能够更好地防止和控制安全事故的发生。

医院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医院的安全管理应建立在所有科室功能的基础之上,全面提高医院的安全管理水平,充分发挥每一个科室的功能。因此,在院内倡导良性的安全管理文化,并增强各科室的分工合作意识,是护理安全管理工作顺利实施的保障,是维护医院医疗工作秩序的关键,同时也是确保患者安全的前提。

参考文献:

[1]廖全全,邹红梅,王从华等.组长负责制分层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5(7):1-4.

[2]王东禹,李佳慧,姜楠等.护理人员的分层管理与护理管理质量之问的关系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14):66-67.

[3]于晓初.探索护士分层管理 提升护理管理科学化水平[J].中国医院,2012,16(5):9-11.

医疗安全管理的主要内容范文3

对于医院风险管理方面的研究,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广泛开始,并且在2000年之前逐步开始实践的探索,美国和欧洲国家相对走在前列,目前香港特区医院对于医院风险管理也有了切实可行的探索。BettmanaM.A.最早将风险管理即RM的概念引入医院管理方面,其中最先发展的便是医疗与保险行业的合作,而风险转移在医疗风险中的应用作为其理论基础也在美国被广泛接受。香港医疗管理局从1997年开始,试行了一系列医疗风险管理的制度与措施,并且也有了一定的实践成果。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医疗风险的评估已经渗透到医院各个部门与科室中,在大陆开始引进医院风险管理时,RM在医院风险中的理论研究已经较为成熟,但由于一开始仍缺乏实践指导,早期的中文文献以引进理论的可行性分析为多,至2009年以后,部分大医院开始将风险管理理论运用于实践,对其理论的研究也更加细致。

二、医院风险管理的理论研究

1.医院风险的定义。

医院风险是指某些潜在的事件,可能会威胁到病人安全,或者消耗医院额外资源的事件。前者也可以具体论述为医疗损害风险,指在医疗诊治过程中,由于可能出现的医疗事故、医疗差错、医疗意外给受治者带来的人身伤害甚至死亡的风险。由于两者侧重点不同,针对后者的风险研究最先引入风险管理概念,而实际上前者是后者的诱因,因而目前越来越多针对医院风险管理的研究开始侧重于前者。

2.医院风险的成因。

医疗行业始终是一项走在科学前沿的行业,这就导致了医生职业高技术含量的特点。笔者认为,由于普通人群很难在短期掌握大量的医学知识以至于在医疗过程中,病人对于医疗难度的估计很难达到准确,所以往往会对潜在的医疗风险估计不足。而客观上任何临床医学活动都存在着医疗损害风险,并且必然存在着一定的意外或死亡率。而这一种必然产生的医疗差错和病人不合理预期之间产生的矛盾,往往就是医院风险产生的原因。比如患有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可能会因与疾病有直接关系的心律失常而导致死亡。又如癌症病人可能需要服用已知有毒性及会危及生命的化疗药物,尽管效果较好,病人仍有可能因中毒致死;再加上治疗前的解释不足或病人的家人难以接受丧亲之痛,则事件很可能被视为医疗事故。另外除了诊疗程序的内在风险外,人为或系统因素也会增加组织风险,产生了整个医疗程序的总风险。比如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的沟通缺乏技巧,对病情和风险解释不足,还有例如统计学证明,肝脏活组织检查出血率为0.15%,其中有的并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止血。

3.医院风险管理的特点。

医院风险是难以彻底规避的,而且一旦出现往往具有风险水平高、事先难预测、其损失频率及程度难测量、后遗症多、处理难的特点,并且处理难度很大。例如:输血传染的丙型病毒性肝炎。丙肝病毒(HCV)在80年代透过输血传播,而这种病毒1989年才被发现。检测血丙肝病毒的试剂,则到1991年才面世。这使得一些需输血的病人即使在那时输入的经过检验的“干净”血,但却因此原因染上丙肝。

4.医院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在当今社会,医疗卫生行业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行业的重要性由此可见。而任何项目的重要风险处理失当都可能导致医院经营的失败,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及医院的消亡。而通过合理的风险管理,一方面可以树立医院和医生在患者心中的良好形象,避免医疗纠纷,也能进一步提升医疗质量,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原则。

三、医院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

医疗风险管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体系,涉及到整个医院运用过程中涉及到的各个领域。目前针对风险管理的研究已经具体到某一项具体的手术或者科室进行风险规避和风险转移等。以下仅罗列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一部分研究内容。

1.设备与器材。

设备与器材属于折旧与消耗品,并且往往在医院运营成本中占据较大的部分。与此同时,耗材中的一部分器材还可能造成院内感染隐患,这就是之前所说的医疗损害风险。鉴于设备与器材的风险管理同时设计两个方面,在评估其风险时必须兼顾潜在的医疗损害风险。目前国内医院的医疗器械大多数统一由医院供应中心管理,而医疗器械在出厂到最终应用的途中经历较多环节,即使只考虑医院的环节,在入库检查、储存、发放等各个环节均可发生包装损坏、灭菌不合格、表示不清、失效等等风险。这其中较为典型的就是一次性无菌注射器的管理。ZhuL等对目前中国由注射相关器械导致的医疗风险的研究认为,目前中国和用药错误有关的医疗损害中大约三分之二和注射过程相关,而注射相关器械的选择使用等方面的失误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进行风险规避的讨论中,医院方面在验收方面的投入急需提高,对于可能会直接接触病人导致医疗风险的耗材需要专人进行养护和保管查验。另外一方面,大型设备的风险管理则更加接近企业中的投入产出成本风险管理。医院对于大型检验或者治疗设备的购置一方面要考虑其折旧成本,另一方面需要考虑不断更新的医疗检验技术。

2.药品。

目前国内对于药品的风险管理水平远远低于美国医院的水平。尤其在目前中国对于药品销售改革的基础上,不断改变的政策使得风险管理的研究很难开展。在部分省市实行的药品零差率在一定程度上简化了医院对于药品的风险成本,但药品与商业医疗保险的结合在目前发达国家的应用已经相当成熟,处于过渡阶段的中国最终很可能也会走向商业化的药物保险。另一方面,和医疗器械不同,药品的有效性以及使用风险多数由药品的生产公司以及研发公司承担,医院在其中承担的仅仅是不合理用药造成的医疗损害风险,这方面风险的规避则有赖于临床医生的专业水平,医院的风险管理在其中不占据主导地位。

3.手术及高危险性治疗。

外科手术以及其他高风险的治疗方式在医院医疗损害风险中虽然不占据数量上的多数,但一旦发生医疗损害其占据的风险权重却居高不下。一方面个体的异质性决定了医疗方案的不可复制,而医生对于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层次不齐,医护人员责任心和工作态度等软性指标,都增加了原本就具有较高风险的治疗方法造成医疗损害的可能性。国内外目前对于这方面风险规避的研究还较少,一方面可能由于其弹性较大,很难系统制定规避的方案,另一方面由于其产生的风险成本很大,也难以通过商业保险的方式转嫁风险。

4.医疗护理综合。

医疗护理安全管理是医院风险管理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医院的主要职能是对患者进行诊治和医疗护理。因此医疗质量的高低是医院风险的主导因素之一。对于医疗护理业务的管理主要是对医护人员的管理。香港明爱医院对于这一方面的管理有如下措施:(1)促进院、科两级专业技术责任制度;(2)实施临床程序守则以减少不同单位临床做法上的差异;(3)实施急症分流制度;(4)制定药物使用安全手册,药物标签自动化,出版药物新知识,提高医务人员对药物事故的警觉性;(5)减轻一线医护人员工作量,加强对临床部门的业务支援;(6)统一医疗记录表格;制订医疗记录管理标准及手册;(7)设立感染控制小组;统一感染监测和呈报制度;制定感染控制评审机制;(8)推行全院的医疗、护理素质与质量保证计划。

5.应对投诉与纠纷。

大陆近年来医闹较为严重的医疗纠纷甚至杀医事件屡见不鲜,和大陆医院在这一方面缺乏必要的探索有关。而这一方面可以参考香港特区医院的风险管理方法。香港特区的大部分医院通过以下四种途径进行管理:(1)设立药物咨询电话热线;(2)制定投诉和反馈机制,有效监督服务质量;(3)推广病人约章以及有关病人的权利和责任教育;(4)通报公众投诉摘要和病人建议。

6.财务风险。

目前中国的公立医疗体系下,公立医院自负盈亏,因而必须走向市场化,医院所有的经营决策都以医院会计核算为依据,在经营决策实旌过程中财务部门合理的控制是不可或缺的。结合中国国情,李健华等人在文献中提出了医院财务风险的几点成因:(1)外部环境的影响。(2)风险意识的淡薄。(3)财务决策的失。(4)会计制度的局限性。(5)财务活动的复杂。(6)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王楠等人则提出应该量化医院财会对财务风险的评估指标。目前主要采用总资产收益率、所有者权益收益率、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资金安全边际率、速动比率、应收款周转率等7项指标来进行检测。这七项指标中任何一项的较大波动都被认为可以独立提示较高风险的产生。

四、国内医院风险管理的局限性及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发达国家医院风险管理的基本程序和操作。目前国际上对于医院风险管理大多采用企业风险管理的理论结合实际进行实践。下面简单介绍荷兰、美国和德国进行医院风险管理的基本程序。并通过这三个案例对于中国现状提供借鉴。

1.荷兰:

据统计,对病人造成致命性或永久性伤害的医疗差错,仅占医疗差错总量的小部分(如上图)。所以必须认真分析并找出所有差错发生的主要环节和原因,防微杜渐,才能做到有效防范,并从根本上减少差错。“ShellerBeter”计划首先要求各级医疗机构查找和总结差错发生的主要原因,之后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实施安全管理系统(SMS):SMS来源于shell公司风险防范管理系统。其主要实施框架如右图。它的主要内容是风险清单和医疗差错及不安全事件报告系统。

2.美国:

医疗风险管理程序主要借鉴其他行业,包括四个阶段:医疗风险的识别(MedicalRiskIdentification)、医疗风险的评价(MedicalRiskMeasurement)、医疗风险的处理(MedicalRiskHandling)以及医疗风险管理效果的评价(MedicalRiskManagementEvaluation)。这四个阶段周而复始构成一个风险管理的周期循环过程”。风险的识别和评价通过医疗机构历年数据的回顾性研究,分析测量以确定导致医疗差错的可能因素,从诊疗护理过程和保健传递系统中寻找可能需要改进的地方。然后对风险可能发生的各个可控方面进行干预、教育和鼓励行为改进。最后通过一个持续的评估测量报告系统收集信息定期进行效果的评价。

3.德国:

近年来,德国多数医院引进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事件报告系统criticalincidentreportingsystem,CIRS以评估医疗实践潜在的风险。这个系统的目的在于发现潜在的风险并且进行改变削弱风险。这个报告系统分为三个步骤,第一阶段为发现风险,第二阶段为改善以及修补风险,第三阶段为调整进一步降低类似风险的发生。具体关于CIRS的理论借鉴BillBrewer在企业管理中提出的CIRS理论。

五、医院风险管理未来的发展方向

1.医院风险管理的理论研究。

与西方发达国相比,我国医疗机构对医疗风险的认知虽然还很有限,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尚未形成,但广大医院管理者正朝着积极的方向努力。在管理实践中,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对医疗风险的基础认识上,需要结合国情因而学术界目前仍然没有较为系统的理论体系;二是由于缺乏具有执行力的大型医院进行实践研究,对医疗风险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结合不够深入;三是医疗专业的立法尚未健全与完善,医疗风险引发的医疗纠纷处理尚未有专业的医疗法律依据等。这些问题还有待于在临床实践中不断研究探讨和解决。

2.医院风险管理的风险规避探索。

我认为,对风险管理的最终目的就是进行风险的合理规避和转嫁,就中国的商业医疗保险的现状看对医院风险的商业保障在中短期内很难实现,因而规避风险就显得更为重要。郭文梅等人提出应该从内部审计的层面入手进行医疗风险的合理规避,审计内容既包括对医护人员风险意识的评估,也包括对医院硬件设施的管理。医疗的施予主体为医护人员,但目前国内外专门针对医学生风险教育的专门课程很少见。所以这一方面的统计资料较少。我国现行的医学教育模式遵循的是基础理论课一桥梁课一临床课一见习一实习的模式,由于教学计划安排、师资力量等原因,风险教育处于一种随意的状态,医学生缺乏对风险的感性认识。李艺虹等人认为临床实习生对医疗相关的法律知识了解甚少,对《医师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侵权法》等也不太清楚,法律法规意识淡薄,是导致目前医疗风险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而参照美国的医学生在学习阶段已经基本形成了医疗风险的承担意识,得到形成在日后遇到风险评估以及治疗方案的选择时就有很大的帮助。

六、结语

医疗安全管理的主要内容范文4

[关键词] 护理;安全管理;护理事故

[中图分类号] R47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7(a)-210-02

护理安全是指患者在接受护理的过程中,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1]。完善的护理安全管理体系可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有效的护理服务,减少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发生。护理管理者应及时发现医疗安全隐患,主动采取相应对策,控制和消灭不安全因素,识别和预防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

1 影响护理安全的主要因素

1.1 护理人员的因素

1.1.1 专业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偏低。目前,一线工作护士以年轻护士居多。她们学历偏低,在学校学习医学时间过短,基本功不扎实。住院患者往往存在多种疾病,病情复杂,涉及到各个专业的医疗护理问题,年轻护士很难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准确实施患者所需护理。

1.1.2 工作经验不足,实践时间短。对查对制度、急救制度、交接班制度、级别护理制度等护理核心制度掌握不够,对各项护理操作流程不熟悉,不能严格、规范、认真执行,以致患者出现问题不能及时解决,造成护理风险,对患者安全构成威胁。

1.1.3 责任心不强,缺乏良好的职业道德。由于护士工作量大,长期超负荷工作,使护士身心疲劳,不能安心于本职工作,从而导致其工作责任心不强,不严格按照护理操作规程执行各项护理操作,不能真正做到以患者为中心,给患者带来安全隐患。

1.1.4 护理人员配备不足,护理人员严重缺编。护士因长期超负荷从事繁重的护理工作,很容易造成身心疲惫,因而在日常工作中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服务不到位,甚至因语言、行为不当或过失,引起患者及家属的不满及对护理人员的不信任,是造成医疗纠纷的重要原因。

1.1.5 护理文书记录和管理中的隐患。护理记录书写不真实、不规范,医生迟改、漏改医嘱,导致护士执行操作在前或没有医嘱。患者不在时虚填观测结果、重抄护理记录,病情变化记录不及时或漏记,医疗和急救设备物资管理存在漏洞等都会为诊治患者留下安全隐患。一旦出现护理纠纷,护士很难举证,造成被动。

1.2 环境设备因素

1.2.1 病区所有备用药品的存放、使用、定期核查等应严格遵守相应规定,以确保用药安全。药品的存放应分类放置,特别是外包装相似的易造成混淆的药品如:玻璃安瓿的KCl、NaCl;国产药与进口药;厂家不同的同名药;批号不同的同类药品均须注意,特别是KCl、化疗药物,毒麻药品应有醒目标识,定期清理,定期检查。

1.2.2 加强急救物品管理。护理仪器设备、设施配套,满足护理工作需要,氧气、吸引器、呼吸机、除颤仪、抢救车等急救设备完好,有安全警示标识。急救物品、药品、器材做到“五定一及时”(定品种数量、定点放置、定人管理、定时检查、定期消毒灭菌、及时维修补充)。患者病情突变时,相应的抢救器材、物品、药品及时到位。

1.2.3 仪器、设备使用中的问题:仪器、设备的发展与完善标志着医院救治水平的高低,但设备的使用不当、故障、老化,护士单纯依赖设备的思想,患者长期使用医疗仪器所带来的并发症等,均可给患者造成不安全隐患。如输液泵未能按要求使用,造成药物应用错误,尤其是在用血管活性药、化疗药、湿化气道时会造成严重的后果。监护仪、呼吸机的报警限设置有误或报警功能完全丧失,在临床上都是非常危险的事情。

1.2.4 住院环境和危险品的管理:地面有水时患者易跌伤,昏迷、躁动患者易坠床,热水瓶放置不当可导致患者烫伤等。患者擅自用电器造成电路故障而耽误抢救患者,严重者甚至引起起火。对于以上这些隐患都要提起高度重视,防患于未然。

2 加强护理安全管理的措施

2.1 加强护理人员安全管理

2.1.1 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是护理安全管理的两个重要方面。必须精通护理理论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熟练掌握本专业各项技术操作规程,做到技术精湛,精益求精,不断更新知识。要有计划地组织临床护士学习业务知识,工作中注意培养护士的应急能力,提高护士对突发事件的反应能力。只有不断加强专业技术学习,努力提高护理人员专业技术水平,才能从根本上防止护理差错或事故的发生,保证护理安全的落实。

2.1.2 严格执行医嘱,遵守各项护理操作规程。临床工作中必须严格认真执行医嘱,认真执行查对制度,杜绝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严格遵守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这些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作为预防和判断差错事故的重要因素,对正常的护理活动起到了保障的作用。只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去做事,哪怕患者有误解,也一定会得到医疗法的保护。

2.1.3 完善护理文书记录。2002年开始实施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明确了护理记录是病历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以客观资料作为法律性文件,为护患双方提供了法律保护及举证依据[2]。即使是患者病情危重,救治工作繁忙,记录仍然要求全面、客观、及时,否则稍有失误就会给医疗纠纷埋下隐患。

2.1.4 增强法制观念、依法管理。要加强法制教育,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定期组织护士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如“护理岗位安全隐患自查自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使护士从法律的高度认识自己的本职工作和患者的权利和义务,认清自己的违规行为可能导致的不良后果,并针对性地采取一些预防措施,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识,防患于未然。同时提高自己的抗风险意识及能力,遵法守法,依法办事。

2.1.5 不断强化安全意识教育。在工作中发现不安全因素时要及时提醒,定期召开护理质量安全分析会,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整改措施,杜绝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时刻把好医疗护理安全质量关,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明确医疗护理安全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衡量医疗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2.1.6 “人性化”管理。合理分配护理人员的工作,劳逸结合,充分调动人力资源,努力改善超负荷工作状态,缓解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使其以愉快心情面对工作。增强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改善医护互动关系,护患关系,培养护理人员爱岗敬业的精神,培养护士的爱心、包容心,以真诚的服务,精湛的技术赢得患者的信任。

2.2 加强设备设施的管理

2.2.1 仪器设备的管理。根据科室实际情况引进设备的同时,请厂家或有关技术人员开展专题讲座,使护理人员正确掌握其性能、原理、作用、适应证、禁忌证、常见故障的排除方法。所有医疗设备应固定位置放置、定期进行检修、安排专人管理,以保证抢救工作正常进行,制定仪器设备使用操作规程及保养使用档案,每周有专人对仪器设备进行常规保养并检查其性能。仪器使用后要及时进行清洁消毒处理、并放回原处备用。病房整体布局要合理,有利于监护、观察病情,便于抢救。

2.2.2 改善住院环境。认真做好患者的入院宣教工作,让患者在最短时间熟悉病房及其周围环境。病房卫生间及湿滑的地板要有防滑警示标识、通道有安全通道标识、供氧装置有四防标识,易坠床患者设置床栏,躁动患者使用约束带;易发生压疮患者应有相应的防护措施,如气垫床、水垫等;精神异常患者指导留陪护,备床头铃并告知患者正确使用;常用物品放置在易拿取的位置。

2.2.3 加强护患之间的有效沟通,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权、选择权,制定预防对策,及时做好宣教工作,确保患者住院安全。对患者入院时、住院中、出院时均进行安全宣教。确保做到患者安全第一,沟通为先,也有利于减少安全隐患,避免纠纷的发生。

3 小结

护理安全管理是保障患者安全的必备条件,是减少护理质量缺陷,提高护理水平的关键环节,是控制和消灭不安全因素,避免发生医疗纠纷和事故的客观需要[3]。护理安全管理的目标就是力求为患者提供零缺陷护理服务,提高护理质量。护理安全是护理管理的一个永恒的主题和核心[4]。

[参考文献]

[1]潘绍山,孙方敏,黄始振.现代护理管理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349.

[2]苏兰若,谢淑娟.1028份护理记录中相关法律性问题的分析与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9):688.

[3] 王芳,叶志弘,葛学娣.护理安全管理研究及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11):1053-1055.

医疗安全管理的主要内容范文5

关键词:射频识别幼儿园安全管理校园安全应用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 9/j.issn.1003-6970.2012.01.039

引言

幼儿园属于学前教育阶段,幼儿年龄段的孩子自我安全意识非常薄弱,自我保护能力非常低,自我控制力非常差。而幼儿段的孩子又活泼好动,对外界充满了好奇。在我国,由于国情的特点,很多孩子是独生子女,因此幼儿园孩子的安全直接关系到家庭幸福和社会和谐。近年来,各种恶性的幼儿园安全事故,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如曾经出现过的家长与老师交接幼儿有误导致孩子丢失、伤亡事件,学校疏忽导致孩子在幼儿园危险地方伤亡、遗忘在校车导致死亡等。尤其是2011年11月16日,甘肃省正宁县榆林子镇小博士民办幼儿园校车交通事故,死亡累计人数达到21人,这次安全事故引起全国震惊。

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强化幼儿园教职工安全意识,加强对孩子的安全教育,是增强幼儿园安全的主要措施。同时采用有效的科技手段,能更好地提高幼儿园安全管理的效率,构建安全的幼儿园环境。

1RFlD技术介绍

1.1RFID工作原理

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缩写RFID,又称电子标签、无线射频识别,是一种利用无线射频信号通过空间耦合实现无接触信息传递从而进行识别的技术。其最大的优点是无接触、响应速度快。

RFID系统主要由读写器、电子标签和数据处理软件组成。RFID的基本工作原理是:读写器和电子标签内部都集成有天线和工作芯片,当电子标签进入处于工作状态的读写器磁场后,被动接收读写器的射频信号,凭借感应电流所获得的能量激发芯片工作;或者电子标签主动发送某一频率的信号,读写器进行信号捕捉。读写器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解码,通过通信接口送至计算机系统的应用软件进行数据处理。RFID系统写入信息时,一般总是读写器主动发射某种频率的信号,与电子标签建立数据通信,将相关信息存储到电子标签的微型存储器。按照工作频率可分为低频RFID和高频RFID,按照工作方式率可分为无源(被动)RFID和有源(主动)RFID。

1.2 RFID在教育领域的应用

RFID技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实际应用,2000年起被各行各业广泛采用。RFID是当今全球发达国家大力推广的物联网的基础和核心技术之一,其主要应用领域有物流管理、图书馆管理、门禁系统电子门票、自动收费系统、医疗药品器械管理、公交交通等。

RFID在我国教育领域的应用首先是从高校开始的,然后逐步扩展到中小学,而在幼儿园应用相对较少。在教育领域的典型应用包括学校食堂售饭系统、图书馆管理系统、校园“一卡通”、学校门禁系统、师生考勤系统等。总体来看,RFID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呈现零星状态,不如在制造业和商业服务业领域应用那样普遍和深入。2010年国家出台了“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的政策,学前教育的办学条件和经费投入都将有很大的改善,因此将RFID技术推广应用于幼儿园具有现实性和可行性。

2幼儿园主要的安全管理内容

在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中规定了幼儿园安全管理的主要内容。幼儿园的安全主要包括:校园活动安全,指孩子在室外器材活动时可能发生伤害;室内安全,主要指孩子在教室、寝室等室内与桌椅、电器等接触时可能发生伤害;校园环境安全,主要指孩子临近危险场所和建筑物时可能发生伤害;家长接送探视孩子安全,主要指孩子被误接、漏接等带来的安全隐患,校车安全,主要指幼儿园校车运行时可能出现的因超速、超载等造成交通事故。

3RFlD技术在幼儿园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3.1幼儿园安全管理设置的RFID卡类型和用途

RFID卡在幼儿园安全管理中主要用于身份识别、权限分配、基础信息读取等,一般应设置以下三类RFID卡:

(1)幼儿RFID卡:采用腕带式电子标签。与普通的RFID卡相比,幼儿用的腕带式电子标签一定要适合幼儿的特点,要经久耐用、不易丢失、方便佩戴;其采用的外部材质应该是环保无毒塑料,外观和材料等要满足幼儿玩具国家标准。幼儿佩戴的电子腕带可以在形状和颜色上做得更加鲜艳、活泼、美观。卡内存储的孩子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班级、家长姓名、住址、联系电话、孩子照片等。电子腕带类型宜选择有源、远距离感应的RFID卡,以保证感应的灵敏性和预警的时效性。

(2)家长RFID卡:家长接送、探访幼儿时使用。为确保孩子被安全、正确地送交到家长手中,家长卡中应存储与幼儿卡一致的信息,再加上孩子的幼儿卡ID号和家长照片。

(3)教职工RFID卡:可以根据身份或者使用权限将卡细分为幼儿园负责人卡、安全管理监控值班员卡、校车驾驶员卡、校车护送人员卡、老师卡、保安(或门卫)卡等。教职工RFID卡主要作为身份识别和员工管理,可以用于电子考勤、门禁、安全管理系统授权等。

3.2RFID技术在幼儿园安全管理的应用领域

(1)身份识别系统:这是幼儿园安全管理中最基础的子系统。通过RFID读取器感应不同的RFID卡,对持卡者进行身份识别。通过应用软件,对不同的持卡人进行权限设置。尤其是对幼儿进行严格的、详细的身份管理,以达到允许或禁止的功能,通过授权详细的RFID卡、科学布置的RFID读取点,做到“何时何地何人”都能灵敏感应。

通过在校门口设置RFID读取器,自动记录学生入园和接送的详细状况,方便幼儿园老师掌握班级孩子情况。还可以把数据同步到幼儿园网站,方便家长查询。同时,校门口的RFID还可以实现对教职工的考勤功能,准确记录教职工上下班时间。

(2)门禁系统;在幼儿园教室、食堂、寝室等安全关键场所设置门禁,只有教职工和本园幼儿的RFID卡才有权限打开门。如有不法分子闯入幼儿园,由于不能打开门禁,将极大地增加老师和孩子的安全系数。另外,在孩子中午、晚上休息就寝时间段,可以通过对RFID卡权限的设置,不允许幼儿卡打开门禁,以防止孩子走出寝室,造成安全事故。

(3校车安全监控系统:车载RFID读取器通过学生佩戴的电子腕带自动获得准确的上下车学生数。校车实际载人数可以用醒目的方式显示在车内适当位置,提醒驾驶员。避免出现校车停驶关闭车门时,还遗留孩子在车上的情况发生。利用无线网络将实际车载人数发送到安全监控中心,杜绝校车超载。家长在站点接送孩子时,持家长RFID卡在车门处RFID读取

器进行身份验证,系统使用语音或屏显方式让驾驶员、跟车老师获取家长信息,并与孩子RFID卡进行比对,避免假冒、错接幼儿吲。

(4)危险区域预警系统:在幼儿园校园危险区域、建筑物(如深水池、变压器、楼顶、煤气管道、走道尽头等)设置感应点(即远程高灵敏RFID读取器),通过计算机网络(高速以太网或者无线网)与安全管理监控中心连接。一旦有幼儿接近时,感应点立刻发出声音、光线等警示,并同时自动将读取的幼儿RFID信息传送给监控中心。在安全管理监控中心,计算机系统应用软件得到信息后,也同时从计算机发出声音、动画等报警信号,并准确给出RFID感应点所在的具置,提醒管理员立刻采取安全措施。

在非放学时间段,孩子临近校门时,校门口的RFID读取器也能立刻感应,系统也将发出警示给监控中心、门卫值班人员,免于幼儿走失或被坏人带走。

(5)家长接送探访系统:为提高安全性,在放学时间或临时探视,家长必须通过校门口设置的RFID读取器验证后才能接孩子。并且只有家长卡中读取出来的幼儿卡号与孩子身上佩带的幼儿卡卡号相一致时,门卫或保安才允许家属接走孩子。为方便看清信息、进行比对,可在门卫室口放置大尺寸显示器,同步显示RFID卡的卡号和家长、孩子的照片等关键信息,后台应用软件自动进行卡号比对,给出语音、动画提示。

如果有临时访客需要进入幼儿园,可在门卫处登记得到确认后,领取临时RFID卡,并通过系统应用软件设定该访客进入的区域(如办公楼、教师宿舍等)和停留时间。当访客进入非访问区域,尤其是幼儿学习、活动区域时,系统自动向监控中心、门卫(保安)发送提醒信息。当访客结束访问时,访客在门卫处归还RFID卡,系统解除访问权限。

4结语

将在其他领域应用广泛、成熟的RFID技术移植于幼儿园的安全管理,能较大地提高管理效率,较好地解决孩子多、幼儿好动、老师不容易面面俱到的难题,减轻幼儿园老师的管理强度。RFID技术加上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能更好地消除幼儿园的安全隐患,做到及早发现、尽早预警,防患未然,最大可能地降低事故带来的危害。充分发挥RIFD技术感知无处不在的特点,能弥补传统的校园视频监控系统的缺陷,为幼儿园安全提供一种更有力的防护手段,使孩子在幼儿园里快乐、安全地成长。

参考文献

[1]刘燕.基于RFID的物联网技术探析[J].电脑开发与应用,201l(10):50 51.LIU Y.A probe Of the Internet 0f Things technologybased on RFID[J].Computer Development andApplication,201l(10):50 51.(in Chinese)

[2]高飞,薛艳明,王爱华.物联网核心技术

RFID原理与应用[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GAO F.XUE Y M.WANG A H.The core technology 0fthe Intemet of Things RFID’s theory and application[M].BeiJing:People’s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press,2010.(in Chinese)

[3]何泉江,夏林.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应用综述[J].现代建筑电气,2011(8):1-4.HE Q J,XIA L.A Summary 0f the RFlD application[J].Modern Building and Electric,201l(8):1 4.(in Chinese)

[4]张少莹.浅议幼儿园日常安全管理策略[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11(4):54 56.ZHANG S Y.A discussion about kindergarten daily safetymanagement strategy[J].Education Guide:kindergarteneducation,2011(4):54 56.(in Chinese)

[5]乐亚萍.车辆接送中的幼儿安全管理[J].早期教育:教师版.2009(4):38 38.LE Y P.The safety management about receiving andsending child in vehicle[J].Early Education:TeacherVersion.2009(4):38 38.(in Chinese)

[6]雷静,林强.基于RFID的中小学校园安全智能管理系统的开发与研究[J1.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8(16):129 130,133.LEI J,LIN Q,A development and survey of primary andsecondary schools campus safety intelligence MIS based0n RFID[J].Chinese Education Technology Equipment,

医疗安全管理的主要内容范文6

关键词 医院计算机 内网 安全 管理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1医院计算机管理的现状

上世纪末期,我国医院计算机信息系统已经初步上线,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我国综合医院已经基本实现信息化管理,特别是以收费为主要内容的系统已较为完善。当前,各地条件较好的医院都开始实行“以病人为中心,以医疗信息为主线”的综合临床信息系统,极大地方便了医院业务流程。病人治疗用药信息与医保、新农合保险的实时结算方式对于计算机内网安全运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大中型医院的计算机管理系统基本上已经覆盖全院系统,各科室部门等子系统均被纳入其中,这位各科室提供数据搜寻和技术支撑提供了方便,业务防范医疗纠纷提供了依据。医院内部之间各项医疗业务数据能够快速在内部得以交换和共享,为科学决策提供了重要保证。但是,在医院系统建设过程中,医院计算机内网的安全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医院内网系统只有是安全的,才能保证病患的隐私和推动医院的发展。而我国部分医院在实现信息管理数据化的同时,对网络安全的建设和管理重视程度不高,黑客攻击、病毒感染、木马侵扰无不使得医院计算机内网面临种种威胁,必须予以重视和防范解决。

2医院计算机内网风险因素

2.1操作系统的脆弱性及医院U盘介质管理不规范

目前大多医院的操作系统使用的是Windows系统,该操作系统存在脆弱性,系统漏洞难以得到及时修补。这是因为医院的计算机大多无法连接到外网,不能自动更新系统补丁,而医院内部网络的补丁升级和更新常存在较大的技术漏洞,计算机管理部分无法及时了解医院内部电脑的补丁安装情况。虽然医院使用内网,外网感染不会发生,但工作人员使用的U盘介质等还是可以使得医院内网系统感染病毒和木马,这样的行为是医院电脑终端感染病毒的最主要的途径。

2.2恶意代码和木马的潜伏性

通过侦测,很多医院的内网被发现有木马和恶意代码,而市面和网络上流传的杀毒软件主要是用于网络病毒的查收,对于单位内部网络的恶意代码和木马没有查杀能力,医院内网与外网的隔绝,使得医院内部的这些威胁无法通过网络杀毒软件进行及时处理,潜伏在电脑终端里,将为医院计算机内网爆发重大病毒感染埋下隐患。

2.3病毒防护软件失效

医院计算机内网安全防护软件失效指的是这些软件在内网运行中没有正常运行,其预期功能没有发挥。使得内部计算机出现无法上网,防病毒软件无法升级查杀。医院计算机的单机防病毒体系,使得电脑终端的防病毒情况无法被及时掌握,医院计算机内网安全隐患较大。

3医院计算机内网安全管理方法

3.1全面监控内网管理

医院计算机内网安全,首先必须从整体出发,建立针对医院内部所有计算机终端的监控管理体系,为每一台电脑终端安装电脑管理软件,对终端桌面进行管理监控,部署终端与控制中心的网络,由控制中心集中对电脑终端进行管理和维护,整理分析和掌握内网运行状况。内网入侵中,入侵者会采用专门的算法来破解口令,这要求医院内网的管理人员一定要注重内网密码的设置,口令应设置得较为复杂并定期使用破解口令程序来检测内网的安全性。

3.2建立整体安全防御体系

由于计算机网络安全威胁不断变化,种类繁多,因地针对网络安全的防御体系也应及时作出调整甚至应当超前,建立医院内部网络的整体防御安全体系。虽然医院计算机内网终端基本上都装有防病毒软件,但因为内网与外网的隔绝,内网计算机终端的防病毒软件无法进行及时更新升级,对系统安全的隐患较大,无法有效对内网安全进行全面的防护。医院内网应建立其计算机终端防护和终端查杀结合的安全防御体系,正确做好内网管理软件的接入管理和介质管理,减少计算机受病毒感染的概率,实现内网修复管理和威胁管理的及时性。整体安全防御体系中,可以使用网关访问外网。网关的设置,使得内网终端访问外网需要经过网关的把关,让网络数据无法在内网和外网之间进行交换,有效保护内网数据的安全。

3.3建立防火墙和病毒防御系统

在医院内网终端上配置防火墙和网络防病毒系统,能有效预防计算机操作系统感染病毒并在内网上蔓延,引发内网数据丢失和医院正常工作的开展。医院网络建设规模一般较大,需要多台大型网络设备进行分流,如交换机和路由器。此外,由于缴费和社保要求,医院内网还需专线连接银行、医保等机构,如此多样化的需求要求必须在医院计算机系统内配置防火墙过滤网关和病毒防系统,防治病毒入侵。防火墙设置的基本功能在于对未经授权访问计算机的请求被阻止,减少医院计算机内网被非法和恶意入侵的概率。

总之,计算机信息时代的医院内网必须加强安全管理,以管理手段和技术手段共同保证内网的安全,实现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

参考文献

[1] 孙扬.浅析校园内部局域网信息安全[J].信息科学,2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