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消费市场分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消费市场分析范文1
关键词:大学城;消费市场;开发策略
昆明市杨林职教园区大学城建立时间不长,仅仅有两年左右,虽然其中有八所高校,人数众多,但是众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给其中老师和学生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在调查该大学城现状的基础上,将其作为一个消费市场进行分析,制定科学的开发策略,可以更好地挖掘该大学城的消费潜力,加快大学城的发展建设,方便师生生活。
一、消费市场分析
从现有消费场所、综合消费能力、常用消费方式、未来消费潜力等方面,对昆明市杨林职教园区大学城消费市场展开分析。
1.现有消费场所
昆明市杨林职教园区大学城在昆明市区内,周围商店林立,2公里以内还有大型的购物商场,但调查这些商店和商场后发现,其中所销售的产品多为生活用品,且种类单一、价格较高、外形也并不美观,常常几个月不更新产品。大学城中的师生在附近购物时,购买的多时一些基本的生活用品,如卫生纸、洗衣液、文具用品等,大学城附近缺乏满足学生个性化购物需求的、时尚的、物美价廉、品类丰富的购物场所。
2.常用消费方式
昆明市杨林职教园区大学城中,师生最常用的购物方式是出门购买,对于一些附近买不到的东西,多数人都选择在网上购买,因为学生可以熟练地使用电脑进行购物,且网上的物品种类更加丰富,并且价格低廉,能满足不同人的购物需求,并且派发速度基本可以保证,学生只需要在商品邮寄到之后签收即可。
3.综合消费能力
调查发现,昆明市杨林职教园区大学城中师生和居民的综合消费能力还是较高的,很多学生一个月的平均生活费在一千五以上,一些老人也有足够其使用的退休金和子女提供的生活费。抛开汽车、住房等昂贵消费品不谈,单就日常消费品而言,昆明市杨林职教园区大学城的综合消费能力是高于昆明市平均水平的。
4.未来消费潜力
昆明市杨林职教园区大学城中有八所高校,师生数量很多,其他居民数量也不少,并且该大学城地理位置在市区内,作为消费市场来说在地理位置方面也具有一定的优势。随着大学城内八所高校办学能力的提升和学校建设的推进,预计未来大学城中的学生人数还会进一步增加,因此,可以说该大学城未来消费潜力巨大,有很大的挖掘空间。
二、开发策略分析
制定大学城开发策略,必须具有针对性,在紧密结合大学城消费现状、消费能力、商品需求的基础上进行。结合昆明市杨林职教园区大学城的具体情况,制定如下的开发策略。
1.科学选择商品类型
调查发现,昆明市杨林职教园区大学城中多是学生和独居老人,因此在选择商品类型时,必须根据学生和独居老人的切实需求进行。
2.合理开拓消费市场
消费市场的开拓,切忌盲目,必须事先进行全面调查,在了解真实情况后,有的放矢地进行开发。在进新货之前,应当在大学城内开展广泛的调研工作,了解顾客的态度和对新货的真实需求后再制定进一步的进货方案,不可埋头苦干、自以为是。
3.正确做好宣传工作
宣传,是帮助顾客了解商家的商品和服务的重要工作。在做宣传的过程中,要从简、从优,注重宣传方式的转化率和吸引力。在宣传过程中,可以和学生、学校建立良好的合作,让学生和学校做代言人,这样会大大增加顾客对商家的好感度和信任度,迅速拉近顾客和商家之间的距离,消除陌生感。
4.大力发展学生代购
对于昆明市杨林职教园区大学城的调查分析发现,学生代购项目的发展潜力非常巨大,应当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发展学生代购,一方面要取得学生的信任,排除学生“认为代购是传销骗局”的担忧,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合作,吃到第一块蛋糕,打好代购底子;另一方面应当积极提高竞争力,根据学生需求和居民需求进行货物采购,及时更新商品类型,并多拉赞助,解决学生代购的资金问题。此外,采取多种付款方式,积极利用手头资源和同行进行竞争,抢夺更多的顾客资源。
三、结束语
昆明市杨林职教园区大学城具有较大的消费潜力,只需采取科学有效的开发方式,即可创造较大的商机。在开发过程中,需做好调查、及时总结、取得学生信任、把握更多资源,以打好自身底子,在之后其他商家进入时,可以以充分的资源掌握量赢得竞争。
参考文献:
[1]姚立.南京江宁大学城消费市场分析及市场开发策略[J].中国经贸导刊,2010,(21):94.
消费市场分析范文2
[关键词]高端消费市场 营销人才 营销平衡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33-0260-01
1.中国高端消费市场研究报告
早在《福布斯》中文版与融创中国联合举办的“2012福布斯高端生活论坛”上,《福布斯》首度《福布斯 中国高端消费市场调研白皮书》2。该报告指出,近年来,中国财富的迅速增长已引起全球瞩目,随着财富的激增,中国高净值人群对于高端生活方式的追求已经开始倾向贵族化、特色化,高端消费市场持续呈现井喷。
《福布斯》称,短短几年,中国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已经脱离蹒跚学步的阶段而有了质的飞跃。初始时盲目消费的稚拙姿态渐渐消失。中国财富人群伴随着财富增长,发展出成熟的消费行为模式。中国高端消费者在全球的奢侈品消费市场中占得高地,走的越发稳健。
再者,对于全球奢侈品牌来说,大中华区已成为高端消费市场的兵家必争之地。在高端消费市场中,尤其是随着越来越多的高端品牌的介入,中国的奢侈品市场已经不像几年前那样容易获利,竞争变得激烈。预计到2020年,中国的奢侈品消费额将是现在消费额的4倍,未来中国奢侈品消费市场潜力十足。由此可见,一个良好的地理环境和经济、政策环境,成为占领高端消费市场制高点的重要筹码。
2.三亚市的优势地位
三亚市,位于海南省的一个临海城市,靠近赤道,属于中国热带地区,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2009年国务院办公厅了《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标志着海南旅游的崛起大三亚时代的到来。三亚市是第56个城市规划由国务院最终审核的城市,是我国唯一的热带海滨风景区。三亚作为国家南部城市的门户在建设国际旅游岛中起到火车头作用,在旅游经济带动下各项经济指标一路高歌猛进。
3.三亚高端消费市场人才供求存在的问题
3.1市场分布不集中,人员分散导致供需不平
在三亚曾经有这么一种说法:“自古三亚一条街”。这条街指的就是解放路。现在,随着三亚城市的发展,主城区已建起了很多新的街道,但是,最活跃的商业区域仍是沿解放路一带形成的商业圈。
现在看来,太过拥挤、太过缓慢的人流车流,让人感到无奈。“到解放路来买东西,堵车很痛苦。”不少市民都这么说。“本来,做生意不怕扎堆,但是,像解放路二路三路这样拥挤,动不动就堵车的地段,给很多消费者带来烦恼,因而客人也少来了,可见,太集中了也会影响生意”。
主城区交通问题已经显现出来,没有泊车位,可利用的空间有限,规模发展受到制约。对于解放路存在配套有限、停车难、交通难等的问题,是商业发展的“大忌”,太过密集造成的交通堵塞、休闲空间不足等因素,制约了商业的发展。
如今三亚商业圈不断延伸,如海坡购物中心、瑞海购物公园和亚龙湾环湖及海棠湾免税店万达广场商业。然而又各自为政,踏步不前,知名度小无法发挥品牌效应。顾客购物不集中,无法发挥集约化的优势,所以人员相对分散,需求大于供给。
3.2营销人员配置不合理以及管理混乱导致供需不平衡
在高端消费市场需求日益旺盛的阶段,营销人员应如何配置才能实现供需平衡,是问题的重中之重。由于市场存在着不集中的问题,从而导致了人员分配不合理。众所周知,在过春节准备购置年货时,各大超市几乎人满为患,营销人员根本忙不过来。然而我们也知道,在大多数情况下,超市的收银台多数都是闲置的。当然,在高端消费市场中,也存在着同样的问题。营销人员配备不合理,以成为影响顾客购物体验的重要因素。
目前,管理问题不仅仅存在于高端消费市场,而是几乎所有市场普遍性存在的问题。但在高端消费市场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能否占领一席之地,对于营销人员的考核制度是非常重要的。介于高端消费市场的产品的高端性、昂贵性、稀有性,应该对其营销人员给予专业的业务考核。而实际工作中,营销人员在没有顾客光顾时,时常互相攀谈聊天,在工作中接打电话,无故旷工或者因收入降低准备跳槽时常发生。使得在职员工人心散乱,工作也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斗志全无。
3.3营销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导致供需不平
根据相关调查显示,高端消费市场最为吸引消费者关注的首先是购物环境,再次就是购物的体验。所以,高端消费市场的营销人员的知识水平是否专业,成为能否成功吸引顾客消费的重要环节。介于高端消费市场的产品高端性、昂贵性、稀有性,高端消费市场的营销人员应该具备热情的服务心态、良好的专业知识以及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等诸多实力。然而,根据当前三亚市的高端消费市场营销人员的调查水平显示,相关营销人员只具备热情的服务理念,对其公司产品只有初步了解,而像更多其他相关公司基本情况,甚至对本公司的产品设计理念等诸多情况知之甚少。这对于高端消费市场的营销人员,是不合格的。
另外,根据相关调查显示,三亚市的高端消费市场营销人员的文化水平均不高。许多招聘单位对于营销人员的文化水平要求的不是很严格。甚至没有相关专业水平的人员也可以经过所谓的“岗前培训”后,直接上岗。这种情况非常普遍,而其直接结果就是不能引导购物者产生极大的购买欲望,从而与销售业绩失之交臂。
4.关于高端消费市场人才供求解决的办法
4.1提高市场的集约化程度――建立良好的营销策略
从商业发展态势看,政府的管理及观念更为重要。首要一条就是政府要加强引导,营造一个集约而又休闲的营商环境,将游客引入主消费区来,同时必须有可行的发展规划,强硬启动“准入制”。
4.2完善营销人员的配置,实现优化合理配置
4.3建立严密的考核制度――打造完美的营销团队
在三亚市高端消费市场中,应明确相关营销人员的工作准则,明确工作中的应该做和不应该做。严格考核出勤制度,制定工作计划,定时开展工作调查和工作反馈。明确权属关系,实施工作责任制。开展等级考核和分数考核的双轨制。以顾客的反馈为主,领导的评定为辅的评价A制度。建立完善的绩效工资制度和休息制度,逢年过节给予节日的祝福和礼物,使员工找到强烈的归属感。注意员工的建议和反馈,实现公平的晋升机会。最终实现在工作和考核中的优胜劣汰,实现良性循环,为高端消费市场提供合格的人才。
4.4开展相关专业研究,引进相关人才――完善优秀的人才教育体系
高端消费市场学中,最知名的要数奢侈品管理专业。所谓奢侈品管理专业,是通过国际顶级奢侈品管理大师的引导教学,帮助时尚产业管理者深入理解时尚与奢侈品的内涵及文化、扩展国 际视角、优化管理技能,从而提升自身企业的竞争力、提高品牌价值。通过对成功商业案例及运营模式的深入探讨,在深化学员对时尚奢侈品商业趋势理解的同时,更加强相互沟通,为其完善国内外时尚奢侈品行业人际关系网络、扩大自身企业品牌影响力、并开拓个人发展空间。
法国的奢侈品管理专业开展较早,其学生遍布世界各大顶尖奢侈品领域。三亚市一方面可以与相关知名院校展开合作,在相关高校开设奢侈品管理专业,为自己培养优秀人才,提高高端消费市场人才的学历水平,再通过校企联合,为学生开辟就业道路,为高端消费市场人才打造黄金就业平台。另一方面,可以引进相关高端人才进行直接营销,学习吸收其宝贵经验,为打造高端消费市场铺平道路,实现市场的供需平衡。
5 结论
高端消费市场人才平衡战略是三亚市高端消费市场走向成熟与成功的关键所在,建立良好的营销策略、打造完美的营销团队、完善优秀的人才教育体系,是打破高端消费市场人才束缚的“三板斧”,是破除高端消费市场“固步不前”牢笼的钥匙。只有与时俱进,迎合世界高端消费市场前进的步调,做到知难而进,有的放矢,才能在中国这个充满挑战和创造奇迹的舞台上,续写属于三亚市的辉煌。
参考文献
[1]联合国公布的2014年人均国民总收入数据,2014
[2]福布斯2012中国高端消费市场调研报告[J]
http://.cn/roll/20120908/224713084429.shtml
[3]崛起的中国高端消费市场 宏源证券,2011-9-18
[4]销售人员管理制度http:///
[5]高等教育人才供需矛盾的市场供给信息因素分析 [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报2013.8 21-23
[6]西方经济学[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7]高端消费产品(奢侈品)行业市场分析
[8] 2015-2019年中国奢侈品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热点分析报告[M] 郭凡礼 杜岩宏
1联合国公布的2014年人均国民总收入数据
消费市场分析范文3
随着新的医疗保险办法的实施,药品分类管理办法的出台,非处方药品目录的公布,病人自主治疗意愿的增加,大量零售药店出现了,消费者从公开渠道及充足货源里购买非处方药物的机会大大增加,药品零售额快速增长,非处方药市场充满机遇。
越来越多的制药企业进入零售市场,希望通过广告和促销,建立自己的非处方药品牌,获得经济效益。在这一领域获得成功的关键是公司直接向消费者进行营销的能力,即制定有效的非处方药市场营销策略并付诸实施的能力。
而市场营销策略的制定,必须建立在研究消费者市场和消费者行为的基础之上。消费者市场需要研究:谁是购买者;购买对象;购买目的;购买行为;购买时间和购买地点。购买者行为需要研究:购买者行为受哪些因素影响?消费者是怎样做出决策的?典型的购买过程。 一、OTC消费者市场
OTC消费者市场要研究的内容包括:
1、OTC的购买者是谁?
OTC药品的概念和特点决定了OTC药品的购买者是:成年人;有一定的疾病判断能力,能较为准确的判断病的类别和病情严重程度,有一定的药品使用经验;在经济上有一定的来源,可以自主支配药品费用;文化程度高的人和医疗保健意识更强的人;工作节奏快的人。
2、该市场购买什么样的OTC药品?
消费者购买OTC药品因为治疗的疾病类别、制造商、品牌、价位、剂型、包装等的不同而存在区别;还因为是否进入医疗保险报销目录而不同。
消费者对一个产品的把握一般有三方面的知识:有关产品属性和特征的知识,使用产品的积极结果或收益,有助于消费者满意或达到目的的产品价值。
消费者对OTC产品的认识也一样,这三方面知识的结合形成了他们对OTC产品的认识。OTC产品属性:如包装外观、说明书、药品外观及开启的方便性、服用方便性、口感等。OTC产品利益:如疗效、副反应、起效速度及安全性等。OTC产品价值满足:品牌地位。
进入医疗保险目录对于OTC药的推广很重要,调查显示:当消费者经常使用某种疗效不错的公费药变为自费药时,享受公费医疗的消费者中有近一半人会从公费药中寻找替代药,而不会自费购买这种药,只有近13%的消费者会自费购买这种药。目前的非处方药尚未受到公费报销的限制,公费报销品种目录中有不少是非处方药。研究表明,有2/3的非处方药是通过医生处方开出的,从而获得了医疗保险公司的补偿。
3、该市场为何购买?(购买目的)
消费者购买OTC药品的原因有以下几点:治疗小病痛;方便;省时;节约费用。
99%的消费者表示:他们去药店最主要的原因是得了小毛病,自己能够察觉症状并且判断缓解的程度。所以服用OTC药品是消费者治疗日常小病最常用的方法。
患者使用OTC药对自身一些常见的、轻微的小病症进行自我药疗,大大节省了他们去医院排队看病、等待治疗的时间。同时,非处方药的市场销售价格比处方药便宜,因此消费者可以节约费用。
4、该市场何时购买?
OTC药品购买方便,无需医生处方就可以很方便的在药店购买。OTC药品一般质量稳定,保质期长,基本在两年以上,用于治疗常见病,多发病,购买量大的话,也不必担心过期变质。
所以OTC药品消费者一般有疾病发生时去购买,或者方便时购买、顺便购买。
5、该市场何地购买?
购买OTC药品可以去:医院、药店;医疗保险定点的医院和药店或者未定点的医院和药店;连锁药店或非连锁药店;有品牌的、服务好的药店或普通的药店;平价药店;连锁药店;社区附近、或者医院的药店。
对于享受医疗报销的消费者来说,他们必然选择医疗保险定点的医院或药店购买医疗保险目录中的OTC药品。关注价格的消费者或者购买长期用药的消费者宁愿去平价药房。医院附近的药店能得到更多的外配处方。注重药品质量的消费者更愿意去大型的连锁药店买药,药品质量有保证。 二、OTC购买者行为影响因素
影响OTC购买者行为的因素主要有:
1、文化因素
随着消费者文化水平的提高,保健意识增强,对于预防疾病和身体保健逐渐的重视起来,特别是高收入阶层和中老年人对补充维生素、增强免疫功能、防病强身、改善生活质量的OTC药品的消费支出增加了。现在的中青年女性更舍得购买减肥和养颜的OTC产品。
2、社会因素
消费者OTC购买行为受到一系列社会因素的影响,如消费者的相关群体、家庭和社会角色与地位。一些消费者会因为角色和地位因素,在选择非处方药时考虑品牌和药品档次。
儿童和青少年的OTC药品消费主要受家庭中父母的影响,因为父母更有经验,他们在OTC产品的购买和消费方面父母起着决定性作用,一般来说,父母是决策者。他们从父母身上可以学习到一些常见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这将影响子女在成人后的OTC消费观念。
白领阶层在选购OTC药品时,更倾向于知名品牌和声誉好的公司的产品,如合资药品,更倾向于价位高的药品。
3、个人因素
消费者OTC购买决策也受其个人特征的影响,比如消费者对自己的病情变化的感知、对品牌特征的感知、对其它备选品牌的态度,特别是受其年龄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职业、经济环境、生活方式、个性和自我概念的影响。
成年人,对病情判断力强的人,购买OTC药的可能性更大些;自我保健和自我药疗意识强的人、工作节奏快的人、不享受医疗费用报销的人、去药店购药的次数更多。
许多慢性病患者如高血压、慢性胃炎、糖尿病病人等需要长期服药,这些患者在经过几次医生诊治和处方后,知道了自己的病情,知道该用什么药,这些患者可能会直接去社会零售药店买药。
4、心理因素
我国消费者的认识中,受传统中医药文化的影响,普遍认为中药的毒副作用小,许多中药在预防和保健方面作用显著,比西药更安全;中药在一些慢性病的治疗方面可能比西药更有效;中药的作用也全面,可以从根本上治疗疾病。一般的家庭中都会备有三七伤药片、红花油、健胃消食片等一些中成药。而在起效速度方面,普遍认为西药比中药见效快。 三、OTC消费者决策
OTC消费者是怎样做出决策的?营销人员必须识别谁做出购买决定及做出购买决定的因素,购买者的介入程度和对品牌有效性的数目,确定消费者属于哪一种购买类型?
1、购买的角色
发起者,是患者,包括儿童、老人、男性、女性患者在内。
影响者,家人、朋友、医生、药店店员、广告代言人等。
决策者,指在是否买、为何买、如何买、在哪里买等方面做出完全的或部分的最后决策的人。
购买者,实际采购人。
使用者,实际消费产品的人。
儿童药品的消费者是儿童,决策者和购买者一般是父母。家庭中,妻子可能帮助丈夫购买保健的OTC药品。
2、购买的行为——与普通消费品购买决策类似
寻求多样化的购买行为
和处方药相比,OTC药品具有安全性高、疗效确定、质量稳定、使用方便等特点,所以购买决策过程相对简单,消费者低度介入,显示出与其他日常消费品类似的购买特征。但因为同一治疗类别的非处方药品品牌众多,差异较大,表现在功效、价格、包装、公司声誉上的不同,因此消费者寻求多样化的购买行为。 四、OTC购买过程
OTC购买过程由以下步骤组成:问题认识,信息收集,可供选择方案评价,购买决策和购后行为。
1、问题认识
引起消费者购买OTC产品的环境:可能是疾病发作,产生不适的症状;或者疾病多发季节的即将到来,提前考虑购买OTC药品,比如夏季来临,购买治疗蚊虫叮咬的OTC药;或者受购药环境影响,比如设在超市药店的产品展示,药店的促销活动等会引起非计划购买行为发生。
2、信息收集
OTC药品消费者信息来源有四种:个人来源,如家庭、朋友、邻居和熟人。商业来源,如广告、推销员、经销商、包装、陈列。公共来源,如大众传播媒体、消费者评审组织。经验来源,如使用产品。
这些信息来源有营销人员可以控制的和不能控制的,有来自个人的和非个人的。见下表1: 个人的 非个人的营销人员可以控制的 销售人员 媒体广告店堂布置、店堂广告促销包装非营销人员控制的 医生店员消费者经验朋友,家人 出版物和行为媒介
OTC药品营销人员应该通过媒体广告、店堂布置、店堂广告、促销和包装,以及人员推销等方式提供给消费者信息。
另外,医生、店员、消费者、家人、朋友都可以传递OTC药品信息,所以在营销策划中要重视他们的作用。
3、对OTC药品的评价
⑴评价因素
对OTC药品品牌的评价包括以下因素:功效、安全性、服用方便性、价格、包装、公司声誉等。综合评价高的品牌应该作为购买意图。
⑵OTC消费决策关注品牌
北京新华信商业风险管理有限责任公司1999年度消费者购药行为调查研究结果,80%在购买前有明确品牌倾向。OTC药品多为治疗一般疾病的常备药品,如感冒药、止痛药、肠胃药、皮肤药等等,这些药品一般在生产技术上都比较成熟,不具有专利技术方面的竞争优势;而正因为技术工艺的简单,又使此类药品的生产厂家众多,市场上同一种OTC药品往往具有多个品牌,市场竞争异常激烈。
因为消费者不具备辨别药品内在品质的能力,所以代表产品品质和信念的品牌成为消费者购买OTC产品的导向。在广泛决策制定期间消费者倾向于搜寻产品信息,所以用一种品牌促销来中断他们的问题解决过程相对容易。成功的OTC产品销售必须用消费品的营销手段建立产品品牌和促进产品销售。
鉴于品牌对于OTC药品评价的重要性,因此除了医生意见和自身经验之外,广告实际上成为人们了解药品的重要来源和影响人们购买决策的重要因素。
4、购买决策
消费者在评价阶段可能形成某种购买意图而偏向购买他喜爱的品牌,然而,在购买意图与购买决策之间,可能受到他人的态度影响和未预期到的情况因素影响。
专业人士具有左右OTC药品购买决策的能力
尽管OTC药品无需医生处方,消费者即可在药店购买,OTC药品越来越接近于一般消费品,但是药品毕竟是用来治病救人的,并且药品知识的专业性较强,还不是一种普及性知识,所以消费者在购买和使用OTC药品时,十分关注专业人士如医生、药剂师等人的意见。据美国Scott-Levin医疗保健咨询公司最近的一份调查,约有50%的病人根据医生的建议使用OTC药品。医生给病人的OTC样品也起着重要作用,有35%的病人在过去一年接受过样品,并且约50%的病人称他们自己将会购买同样的药品。
店员与消费者进行交流是一个重要的市场营销战略。有调查结果表明:除了电视广告,药店店员对消费者购药的影响大于其它各种广告媒体。值得注意的是,一旦店员向消费者推荐某种药品时,有74%的消费者会接收店员的意见,这表明在药品消费中店员能起到很大的作用。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明确具体品牌的消费者中,当店员向他推荐其它品牌药品时占66%的消费者改变了主意,他们接受了店员的意见。
5、购后行为
OTC药品都有很详细的使用说明书,消费者按照说明书文字就可以很方便的使用,而使用效果是否满意,是否有不良反应发生,首先取决于该药品的选择是否对症,如果购买的OTC药品不对症,治疗效果必然大打折扣,还可能产生不良反应。如果药品选择对症,然后看产品本身的功效和不良反应,是否疗效好,起效快,而不良反应小。
消费者如果使用OTC药品后满意,必然强化他的产品信念,会刺激下次的购买。他们往往会记下上次医生处方的药品名称,或者直接拿着药品包装盒,指名购买同样的产品。
消费市场分析范文4
(一)女性消费市场扩张受阻,美丽产业商机难觅
金融危机爆发前,女性消费市场的特点比较突出:在新的消费品出现时,对于原有消费品的冲击并不明显。近二十年的女性消费热点从服装、化妆、美容,到瘦身、整容等不断发展,但是新热点的出现,对前者并不会产生冲击,甚至有着相辅相成的效果。比如最先兴起的美容业,并未受到后来风生水起的瑜珈馆的影响,有的店铺甚至合而为一,为顾客提供多种选项服务,生意可谓一个好字了得。但是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女性消费市场与其它消费市场的差异性减少,美丽产业深受打击:过去烽烟四起的减肥大战,现已偃旗息鼓;化妆品市场虽然把概念炒得风风火火,但依旧难以像过去般吸引美女们的关注。美丽产业随同家电产业、汽车产业等等一同陷入了从未有过的低迷,商机飘渺转瞬而去。
(二)女性作为家庭消费主力呈现疲弱乏力
女性在消费市场中的地位比较特殊,比如已婚女性,她们除了关心美容化妆减肥瘦身产品之外,柴米油盐牙膏洗涤等家庭日常生活用品也与她们紧密相关。与此同时,对于今时今日的女主人来说,也参与了家用电器、小轿车、商品房等这些家庭耐用品的购买(甚至有部分女性掌握了这些家庭耐用品的购买决策权);另外,她们还是儿童用品、老年用品甚至是男士用品的主要购买者。对于未婚女性而言,她们也是消费群体的主力。因为年轻女性消费者有可能是一人花多人挣的钱,从自己到父母,再波及男朋友和其父母。可以说女性消费在整个消费市场中处于主力地位。在金融危机的经济环境下,作为消费主力的女性消费者,她们勤俭持家的消费心理占据了上风:美丽产品筛选货比三家,日常用品选购精打细算,家庭耐用品的购买追求质优价实。这种心理牵制了购买行为,由此导致女性消费市场疲态加剧。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金融危机在对女性消费市场和美丽产业予以重创的同时,城市女性现代服务需求却呈现增长趋势,健康服务、咨询服务、
教育服务、婚庆服务、金融保险服务,已悄然成为目前城市女性现代服务消费呈现扩展的5个新领域。
二、金融危机背景下女性消费市场营销的战略思路
(一)在营销体系中分析研究不同年龄层次女性消费者的购买行为
(二)营销战略从品牌效应回归到产品品质
金融危机以前,企业对女性消费市场的营销策略主要是“品牌效应”:广告轮番轰炸,明星处处亮相,与此同时把高昂的广告费用直接打入产品价格。在金融危机经济环境下,女性谨慎的消费行为,导致女性消费市场的品牌推广策略受阻,产品的品牌效应难以达到预期效果。所以,企业的营销策略必须从品牌效应回归到产品品质上来:把原本用于广告制作的费用转投入到提升产品的品质当中,通过产品的品质赢得市场,这才是应对金融危机的新思路。
(三)充分提升产品性价比
1.在产品价格和产品质量方面多考虑消费者的利益。产品不变,价格上给与消费者更多的实惠;或者价格不变,但在产品品质方面给与消费者更多的利益,如加大产品规格等。总之,围绕如何提升产品性价比做文章,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产品销售量,提高目标顾客的忠诚度。
2.促销注重实用性。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消费者的购买焦点主要在产品本身,所以,充分提升产品性价比是吸引消费者购买的最直接方法。即使需要进行促销,在赠品的选择上一定要从实用的角度出发,比如选择生活必需品作为赠品,这样就可以帮助消费者减少其他开支,更能获得消费者的青睐。
(四)大力开展社区服务,拓展女性市场空间
尽管金融风暴抑制了部分女性的消费欲望,但是消费刚性需求仍然存在。比如,小区健身、教育辅导服务以及社区医疗门诊等。因此,根据城市女性对于社区服务的多种需求,大力开展社区服务,拓展女性消费市场空间。
三、笑傲危机开拓女性消费市场的营销策略
(一)积极调整企业发展战略
金融危机对女性消费市场虽是“寒冬”,但是企业不必对此反应过度,而应潜下心来冷静分析目前的经济环境、经营风险;分析女性顾客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调整企业发展战略,制定能有效规避金融风暴并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营销策略;对企业内外部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进行重新评估合理配置。在女性消费市场疲软的特殊经济环境下,企业亦可适当放缓脚步,以静制动,适时出拳。
(二)打破传统思维,将“三八妇女节”演化成“美女月”开展营销活动
按照以往商家常规的营销思路,尽管女性是商业消费的主力,但“三八妇女节”一直被视为排在“春节、国庆、五一”等“一线节日”之后的“二线节日”。然而在金融危机背景下,企业面对内需不畅、市场低迷、女性消费市场“保增长”越来越严峻的形势,应该打破传统,将单一的短时间节点型促销的“三八妇女节”赋予更多的内涵,比如将“妇女节”演化成“美女月”来进行主题促销。将过去处于“二线节日”的“三八妇女节”升格为“一线节日”展开营销活动,也不失为金融风暴下女性消费市场的突围之道。
(三)实施两大新型营销模式
1.体验营销模式
(1)社区体验模式是指企业在社区开办产品的顾客体验连锁店,免费给顾客体验产品,经过一段时间后根据顾客需求销售产品。该营销模式主要是让顾客充分接触产品,在亲身体验产品的基础上产生购买欲望。所以,即使产品价格不菲,消费者的购买欲仍然很高,甚至令消费十分谨慎的女性消费者在有意无意间成为产品的广告传播者。比如“喜来健”、“国康”等企业成功营销。
(2)家庭体验模式是指以家庭作为体验产品单元的营销模式。该模式整合了社区体验销售模式的优点,避免了社区体验营销成本高的缺点。比如对家庭保健类产品的销售,企业可以通过在社区开办服务站筛选目标顾客,然后以超低价用租赁的形式让顾客把产品带回家体验。这就等于将产品体验活动由企业体验中心搬到了顾客家中,减少了建店费用和员工工资等成本。企业每月只需举办一场主题会议,有机结合会议营销的现场效应,即可充分调动顾客的购买积极性。
2.健康管理营销模式
该模式最早产生于美国,是伴随保险业的发展而产生的行业管理模式。在我国,这种健康管理营销模式可以运用于女性消费市场的美丽产业中,使其成为金融危机环境下女性消费市场的有效营销方式之一。女性消费者特殊的心理特点决定了她们在任何经济环境中,包括经济环境极不乐观的金融海啸中,她们中的大多数仍然是一如既往地注重美貌注重健康,尤其是具有一定消费能力的知性女性。所以企业应该紧紧抓住这一很有潜力的消费群体,根据她们的消费心理,在美丽产业中加入保健产业元素,使女性消费与健康检测、健康疗养、健康指导、健康产品、健康服务等有机结合。企业在营销形式上也要注意整合其它营销比如会议营销、体验营销等形式的优点。
参考文献:
[1]女性消费五领域扩展危机当前担忧五件事.工人日报.
[2]华坤女性指导中心与华坤女性生活调查中心.我国(城市)现代女消费新趋势——2008’中国城市女性消费状况
[3]丁凯,周颖.女性主宰新消费浪潮.
消费市场分析范文5
一、 影响消费品市场变化的成因分析
(一)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是支撑消费品市场持续增长的根本动因
“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指出,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将是未来五年的重要任务。收入的增加使居民的购买力不断加大,大大促进城镇消费的快速增长;收入的快速增长,家电下乡、农业税全部减免等支农惠农政策以及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等一系列惠农政策的进一步实施,有力地促进了全国农村居民的消费。
(二)城市交通治理和能源价格上涨抑制汽车类和石油及制品类消费需求增长
近年来,伴随着经济高速增长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带来的城市快速扩张,城市机动车保有量飙升,道路交通压力不断加大,交通堵塞成为不少城市面临的突出问题。各地纷纷出台包括限制公车增长、提高停车费收取标准等治理措施,从提高车辆使用成本、限制汽车增量的角度达到缓解道路交通压力的目标。这些政策的实施根据力度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汽车消费需求的快速扩张。与此同时,受需求增长以及中东、北非特别是利比亚局势动荡影响和美元持续走弱的拉动,国际市场油价继续大幅攀升。 2011年,我国多次上调成品油价格,受此影响,石油及其制品的消费增速有所回落。
(三)消费环境隐忧影响居民消费意愿和消费者信心
消费环境存在安全隐患一直是影响我国消费扩大的重要因素之一。2011年,消费不安全的重大事件频发,一些商品掺假售假,部分超市使用虚假价签,一些企业虚价打折、返券促销等误导消费者的现象仍然存在,农村市场设施落后,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及售后服务不到位等,导致居民对国内部分产品质量和安全性产生强烈的不信任感,严重影响了居民消费信心和消费意愿,使居民消费安全感进一步降低,导致消费者心有余悸,不敢消费,也影响了消费需求的增长。
(四)部分刺激消费政策终止对消费产生了一些影响
近两年来,为应对金融危机,促进消费增长,中央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力度较大的刺激消费政策,对扩大城乡居民消费发挥了积极作用。2011年,随着经济的快速回升和常规性增长的实现,对一些刺激政策进行了调整。汽车下乡、小排量汽车购置税优惠、汽车以旧换新等政策到2010年年底终止。政策调整直接影响了汽车、家电类消费需求增长。
二、建议多策并举,稳定和扩大消费
(一)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切实提高城乡居民消费能力
我国目前收入分配结构不够合理,主要是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比重偏低且持续下降。要加快实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增加劳动者报酬在社会初次分配过程中的比重,缩小劳动和资本等其他要素之间的分配差距,通过减免个人所得税、消费税等办法提高城乡居民的消费能力。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和生活环境,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扩大中等收入人群在社会中的比重,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拓宽就业、择业、创业渠道,提高城乡居民收入。
(二)创新消费政策,培育消费热点,刺激和促进消费增长
对近年来迅猛发展的旅游、健身以及各种文化、休闲、娱乐活动等休闲服务消费,应加大投资力度,大幅度降低服务性消费成本,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服务模式,提高服务消费水平,鼓励和吸引居民扩大服务消费,并建立准确可靠的服务消费信息系统和服务平台,让消费者能及时便捷地获得旅游、文化、体育、教育培训、电影电视、网络信息等服务消费,引导消费,创造消费。
(三)重建诚信消费环境,提高居民消费意愿
构建安全放心、文明健康、公平公正、诚信友好的社会消费环境,为消费者营造想消费、敢消费的消费氛围。当前的重点是要抓住“衣食住行”等与广大消费者生活息息相关的消费领域,完善消费市场的信息系统和监管公共服务平台,加大对产品质量和价格的监管力度,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保证人民群众吃得放心。
(四)完善活跃农村消费市场的促进政策
科学规划和构建现代农村消费品市场体系,降低农村商品物流配送成本,推动连锁经营的现代流通模式向农村延伸,把农民需要的日用消费品和质优价廉的农业生产资料送到乡下,进一步活跃农村市场。
(五)加强市场监控,引导消费者理性消费
消费市场分析范文6
关键词:食品相关生活方式;市场细分;绿色食品消费群体
中图分类号:F713.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154(2013)08-0043-10
一、引言
近几年来,我国食品安全问题频发,自三聚氰胺事件给中国奶制品行业沉重一击后,瘦肉精、牛肉膏、墨汁粉条、毒腊肠、染色馒头、皮革奶等问题的连续曝光进一步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食品安全已上升为关系国计民生的一个重要问题。为了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国家从立法及行政管理方面加大了力度,2009年6月1日,我国正式开始实施《食品安全法》;2010年2月9日,一个被寄予厚望的高层食品安全议事协调机构——国家食品安全委员会成立;2011年5月,北京、上海、浙江、广东等地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其他省市也纷纷加强了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2012年6月,国务院印发了《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表明了国家对食品安全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常抓不懈的决心。但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不能单单依靠政府的力量,还需要企业的努力,加强食品企业社会责任的担当。李勇军(2012)和孙敏(2012)在其研究中也表达了相似的观点。除此之外,提高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认识,在食品安全的生产和监督中得到消费者的支持和配合也是非常重要的。根据中国全面小康研究中心的“2010-2011中国消费者食品安全信心报告”显示,近七成(66.4%)受访者对食品没有安全感,对于中国目前的食品安全形势,超九成人(94.5%)表示中国目前的食品安全形势存在问题。在关于食品安全消费的低谷中,如何提振消费者对安全食品消费的信心,促进安全食品生产与消费的良性循环发展,是解决目前食品安全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为此,本文从消费者的视角出发,将广泛运用于西方社会的食品细分研究量表进行了中国文化背景的修正,探讨了如何提高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购买意愿。在二十多年的食品细分研究中.该量表曾运用于在新加坡、台湾等地有着中国传统文化的食品消费研究中,但本文第一次结合中国文化进行了修正,扩大了量表的东西方文化适用性。此外,食品满足着人类最基本的需求,在当下中国的食品安全正处于薄弱环节和敏感时期,消费者对食品安全表现出特殊的关注,本文的研究成果为解决目前的食品安全提供了一个全新思路。
二、文献回顾
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态度取决于消费者的食品相关生活方式,生活方式成为学术界进行食品消费者市场细分普遍使用的细分变量。丹麦的食品领域的消费者关系研究中心(下文简称为MAPP)开发了一个跨文化的食品相关生活方式(Food-Related Lifestyle,下文都简称为FRL)量表,这是严格按照手段一目的链理论(Means-EndChain Theory)来开发的,是第一个根据生活方式的手段一目的链理论开发的生活方式量表(见图1)。FRL量表测量消费者对于购买、准备、消费食品产品的态度,揭示了人们是如何将食品与价值的实现联系起来的。再者,食品相关生活方式又联系着消费者的购买行为。
FRL量表包括了5个方面,23个维度,每个维度各有3个题项,共有69个题项。FRL量表的5个方面及23个维度的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FRL量表曾被运用到英国、丹麦、法国、德国、西班牙、克罗地亚、爱尔兰等欧洲国家的研究,后来也被应用到新加坡、日本、澳大利亚、中国台湾、韩国等非欧洲国家。在这多国家的研究中,FRL量表的跨文化有效性多次得到检验。在多个跨国家的研究中,检验FRL量表的因子不变性,发现因子的协方差结构不变,从而验证其跨文化有效性。在对比不同国家数据的均值后,通过FRL的跨文化效度检验、FRL的同一文化内的稳定性检验以及修正FRL的跨文化效度检验三个步骤,也同样证实了FRL量表是具有跨文化有效性。
然而,近年来,一些学者将FRL量表运用到东方食品市场的研究中,发现在西方背景下开发的FRL量表,并不完全适应东方文化和生活习惯,需要对其进行一定修正。其中,2008年初在中国的广州、成都、武汉、南京、北京、长春六个城市曾开展了的一个食品安全研究项目,MAPP研究中心的KlausG.Grunert教授,即FRL量表的开发者之一,对收集的FRL量表的数据进行信度分析,在69个题项的量表当中,他们根据信度和效度共删除了29个题项,占了量表题项的42%。分析结果显示,FRL量表的部分能够很好地测量中国的食品相关生活方式,部分则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例如:“对广告的态度”、“专卖商店”、“新奇性”、“生态食品”、“烹调乐趣”、“方便”、“妇女职责”等维度。
目前,关于食品相关生活方式市场细分的研究,主要是运用西方文化背景下开发的FRL量表,虽然FRL量表具有跨文化有效性,但是根据以往的文献,将其直接运用到东方文化的食品市场研究中出现了“不适应”的情况。故此,本文的创新之处就是:结合中国文化背景对FRL量表进行修正,重新开发原量表中不能测量中国食品相关生活方式的部分,使之能够运用到中国的食品市场研究中;并运用修正FRL量表作为绿色食品市场细分工具,从得出的细分群体中识别绿色食品消费群体,针对其不同的特征给绿色食品生产和经营企业提供营销建议,该研究有助于从生产、经营和消费环节促进食品安全的良性循环发展。
三、研究设计
(一)问卷设计
根据研究的要求,本研究所使用的调查问卷是为了获得被访者在食品相关生活方式、人口统计方面以及绿色食品购买意愿的基本情况,因此,问卷的内容共分为3个部分:(1)修正FRL量表;(2)购买意愿量表;(3)人口统计变量量表。
(1)修正FRL量表:本文是在以往东方国家或地区的FRL研究成果以及中国目前的实际情况为依据对FRL量表进行部分修正。其中,由于不符合中国目前的情况,“妇女职责”维度被删去。有些维度被替代,如由于中国市场上较少有食品专卖商店,用“购买渠道”维度替代了“专卖商店”;由于中国食品消费者没有使用购物清单的习惯,因此将“购物清单”的维度改为“购物计划”;“烹调乐趣”和“寻找新方式”合并为“烹调的参与”。有些维度虽保留,但根据中国食品消费者的定义对其题项进行了修正,如“新奇”、“口味”、“便利”、“零食与正餐”、“安全感”等维度。根据中国食品消费者的特征,增加了“对专家的依赖”、“养生”、“外出用餐”等维度。
(2)绿色食品购买意愿量表:该量表采用购买意愿量表,共4个题项,沿用了7点李科特量表,7表示“完全同意”,1表示“完全反对”。该量表的题项为:“我愿意尝试绿色食品”、“如果刚好在商店里看到绿色食品,我会购买”、“我会主动搜寻绿色食品”、“我会购买绿色食品”。
(3)人口统计特征:人口统计变量的设计主要参考了国外食品市场细分研究结果,包括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最高学历、经济状况、职业,共6类变量,该部分数据通过定类变量来获得。
(二)预调研和数据收集
预调研的对象为食品消费者,笔者通过互联网随机发放问卷来开展预调研,样本量为30。根据对预调研的数据因子分析、信度分析、效度分析的结果,并结合被访者的反馈,经过再次讨论和推敲,对FRL量表进行进一步的修正和完善,形成最终修正量表。
本研究以18周岁以上的城市居民消费者样本总体,正式调研于2011年4月初开始,访问对象均为食品消费者,数据收集是通过两种渠道进行。一种是实地调研,选取了广州海珠区、天河区、白云区的三家大型超市,对从超市购买食品出来的消费者进行随机拦截问卷调研,共收回309份有效问卷。在实地调研中,所有被访者都是在经过培训的访问员的协助下,采用一问一答方式独立完成问卷,所得数据真实可靠,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另一种是通过网络向外派发问卷,共收回102份有效问卷。在被访对象中,女性所占的比例-略大,为58.1%,男性为41.9%;年龄以年轻人为主,18-25岁占了45.2%,26-35岁为25.6%,36-45岁为9.0%,46-55岁为9.9%,55岁以上为10.4%;关于被访者的婚姻状况,未婚占到近一半,为49.8%,已婚为44.5%,同居、离婚、丧偶占到5.7%;大多数被访者受教育程度较高,大专、大学及以上为63.1%,高中及中专为20.3%,初中为12.2%,小学及小学以下为4.4%;被访者经济状况中等的所占比例最大,达到65.7%,较好的、富裕的分别为19.1%、0.9%,不是很好及困难的占到14.3%;关于被访者职业,主要以非体力劳动者为主,达到48.2%,无业者为19.6%体力劳动者及未填写者为32.2%。
四、数据分析
本文的数据分析是通过SPSS19.0完成,首先对问卷FRL量表的各个方面以及购买意愿量表分别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得出最终的修正FRL量表,并对该修正量表以及购买意愿量表进行信度和效度分析,然后用FRL变量作为聚类依据,对样本进行两步骤的聚类分析,得出食品消费者细分市场,并通过方差分析,判断绿色食品购买意愿在不同细分市场中的差异,从而识别出绿色食品消费群体。
(一)探索性因子分析
对修正FRL量表的五个方面分别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首先对数据进行KMO检验和巴特利球体检验(Bartlett's Test 0f Sphericity),数据输出结果显示KMO值均大于0.5(介于0.646与0.787之间),巴特利球体检验结果显著,说明数据适合做因子分析。然后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按方差最大旋转法(Varimax)对因子进行旋转,取特征值大于1的主成分作为因子,并选取因子载荷大于0.5的题项,最终得出25个因子(其中:购买方式得出8个因子,品质取向得出7个因子,烹饪方式得出4个因子,消费情景得出3个因子,购买动机得出3个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为介于56.54%与69.82%之间,表明因子保留了原始数据中较多的信息量。最后根据因子内的题项及其所反映的意思,对因子进行命名。
(二)信度分析和效度分析
1.信度分析。修正FRL量表的五个方面总体α值介于0.596与0.834之间,均具有可靠的信度。通过因子分析得出的25个因子,一些在量表设置中的维度分拆成2个因子,有22个因子的α值都高于0.5,属于可接受的信度水平,其中,“产品信息”、“广告态度”、“绿色健康”、“性价比”、“全家协助”、“烹饪创新”、“购买意愿”等因子的α值高于0.7,具有较高的信度;而“菜市场购买”、“养生”、“自我实现”3个因子的α值略低于0.5,由于不影响其所在方面的总体信度,本文予以保留。
2.效度分析。本研究在大量阅读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FRL量表进行了适当的修正,并在修正量表的过程中,与原FRL量表的开发者之一丹麦奥胡斯大学的Grunert教授关于量表修正的题项进行请教和探讨,并得到Grunert教授的肯定。此外,本研究进行了预调研,根据预调研的结果对题项作再次的完善。综上,本研究修正的FRL量表,通过文献研究、专家访谈和预调研修改后,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
另外,通过因子分析来验证量表的收敛效度和区分效度的限制条件较少,这样来检验效度比传统效度检验方法更佳。本研究经过探索性因子分析,每个题项都在有且只有1个因子的因子载荷大于0.5,可见量表具有较好的收敛效度;没有任何1个题项在1个以上因子的因子载荷大于0.5,可见量表具有较好的区分效度。
(三)聚类分析
本文采用两步聚类分析方法(Two-Stage Cluster)来确定分类个数并进行聚类分析。该方法的第一步是通过层次聚类(Hierarchical Cluster)的离差平方和法(Ward’s Method)得出初步的聚类结果和聚类中心,并根据结果输出中的凝聚状态表(Agglomeration Schedule)的凝聚系数来确定分类个数。第二步是用快速聚类(K-Means Cluster)的方法,根据第一步中确定的聚类中心和类别个数进行分析,得出最终聚类结果。根据该方法,本文将样本聚成了5类,各细分群体的聚类变量均值及方差分析、人口统计变量分布情况及统计检验分别如表2、表3所示。
(四)细分群体命名及描述
本研究根据表2的聚类中心距离(数值越大,表示对相应的聚类变量认同程度越高,0表示总体均值)和表3的人口统计变量分布情况来对5个细分群体进行命名,分别为“传统居家型”、“保守节约型”、“现代都市型”、“享乐探险型”和“淡漠便利型”。
1.传统居家型。该细分市场共31人,占样本总体7.5%。他们在购买食品时,会制定详细的购物计划,他们的价格意识不强,会享受购物的过程。在购物时,他们非常重视专家的意见和食品标签,但不迷信广告。他们既会去超市买菜,也会到菜市场买菜,力图选择最优食品。他们十分重视食品的新鲜、健康和养生的属性,同时也对食品的口味有很高的要求。他们喜欢和家人朋友外出吃饭,并认为这是一项重要的社交活动。另外,他们会从饮食中实现自我价值的提升,而且乐于接受陌生的食品。在人口统计变量上,该群体以女性为主,主要是中年人,介乎36-55岁之间,多为已婚人士,经济状况较好。
2.保守节约型。该细分市场共68人,占样本总体16.6%。他们的价格意识很高,会享受购物的过程,并制定详细的购物计划。他们十分重视食品标签,偶尔会根据专家的观点来调整自己的购物行为,但对广告却抱有不信任的态度。他们有时去超市购买食品,有时去菜市场,这主要是决定于哪个地方能够买到更为便宜的食品。他们喜欢物美价廉的食品,注重食品的新鲜、健康、养生的属性,但不大注重食品的口味。一般情况下,他们不会叫外卖或者买熟食回家,哪怕是与亲人朋友在一起的时候,也极少外出就餐,平时也不怎么吃零食。在人口统计变量上,该细分市场以女性为主,多数为已婚人士,年龄较大,46岁以上的人群较多,学历偏低,很少有接受过高等教育,经济状况中等。
3.现代都市型。该细分市场共80人,占样本总体19.5%。他们最为享受购物的过程,却不会制定任何购物计划。购物时,他们不怎么关注食品标签,偶尔会关注食品广告,但他们十分重视营养专家的建议。他们不在乎食品的价格,光顾较多的是价格较高的便利店。他们喜欢新奇口味的食品,很重视食品的口味,也很注重食品的新鲜和养生等属性,但却不讲究食品的绿色健康属性。他们认为,外吃吃饭是一项重要的社交活动。他们最能接受陌生的饭菜,不会因为不熟悉的食品而感到不安。在人口统计变量上,该群体女性为主,年轻人较多,介于18—25岁之间,多数为未婚人士,高等学历的占绝大多数,职业多为行政人员。
4.享乐探险型。该细分市场共98人,占样本总体23.8%。他们会享受购物的过程,偶尔也会制定购物计划。他们最喜欢看食品广告,在购物时受食品广告的影响最大,他们不怎么关注食品标签。他们经常去超市购买食品,很少去菜市场。他们十分喜欢尝试特色风味的食品,也看重食品的绿色健康和新鲜的属性,但却不讲究养生,认为中医养生是不科学的。他们非常喜欢叫外卖和买熟食回家,经常与亲人朋友外出聚餐,很喜欢吃零食,有时候甚至用零食替代正餐。他们能够从饮食中获得自我价值的提升,喜欢得到别人和自己的称赞。在人口统计变量上,该群体无明显特征,在各变量上的分布与样本总体分布相近。
5.淡漠便利型。该细分市场共134人,占样本总体32.6%。他们很不喜欢购物,不关注食品标签,也不在乎食品的价格。他们不太在乎食品新鲜、健康、口味、物美价廉等属性,也不喜欢尝试特殊风味的食品。他们喜欢叫外卖和买熟食回家。他们经常外出用餐,并不会从熟悉的食品中获得安全感,也不太会从饮食中获得快乐。在人口统计变量上,该群体的男性居多,多为未婚人士,主要以年轻人为主,介于18-25岁之间,学历较高。
(五)绿色食品购买意愿与细分市场关系探讨
前文已经将人群划分为5个细分市场,并检验了细分结果的有效性,下面将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和LSD检验,来分析绿色食品购买意愿在不同细分市场之间是否存在显著差异,并据此识别出绿色食品消费者群体。方差分析的结果如表4所示。
从以上结果可见,方差分析的结果显著,决绝零假设,表明绿色食品购买意愿的在5个细分市场间存在显著差别。其中,绿色食品购买意愿最高的是享乐探险型(Mean=0.47,SD=0.09)和保守节约型(Mean=0.43,SD=0.11),其次是传统居家型(Mean=0.29,SD=0.21),接着是现代都市型(Mean=-0.10,SD=0.08),最低的是淡漠便利型(Mean=-0.50,SD=0.07)。享乐探险型、保守节约型和传统居家型的购买意愿均高于样本均值(Mean=0.02,SD=0.05),现代都市型略低于样本均值,而淡漠便利型低于样本均值。
从表5可见,LSD检验结果显示享乐探险型、保守节约型和传统居家型的绿色食品购买意愿分别与现代都市型和淡漠便利型存在显著差别,而现代都市型和淡漠便利型也存在显著差别。因此,综合考虑各细分市场间的绿色食品购买意愿的差别和其与样本均值的比较,本研究将享乐探险型、保守节约型和传统居家型归属为绿色食品消费群体,现代都市型为潜在绿色食品消费群体,而淡漠便利型为非绿色食品消费群体。
五、结论与启示
(一)研究结论
本研究在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西方文化背景下开发的FRL量表进行部分修正,使之适合运用于中国的食品消费者研究。经过数据分析后,验证了该修正FRL量表具有较高的可信性和有效性,接着用修正FRL作为聚类变量,对样本总体进行市场细分,最终划分出5个细分市场,分别是“传统居家型”(7.5%)、“保守节约型”(16.6%)、“现代都市型”(19.5%)、“享乐探险型”(23.8%)、“淡漠便利型”(32.6%)。通过识别绿色食品消费群体,发现“享乐探险型”、“保守节约型”和“传统居家型”为绿色食品消费群体,“现代都市型”为潜在绿色食品消费群体,“淡漠便利型”属于非绿色食品消费群体。
(二)实践启示
根据前文的分析和讨论,本研究将享乐探险型、保守节约型和传统居家型归属为绿色食品消费群体,对于该群体要巩固和扩大其绿色食品需求;现代都市型为潜在绿色食品消费群体,对于该群体要充分挖掘和激发其绿色食品需求,提高其绿色食品购买意愿;而淡漠便利型为非绿色食品消费群体,对于该群体在营销资源较为有限时可以暂缓考虑。
在上面的讨论中,我们了解不同的细分市场具有不同的特征,这也是造成不同细分市场的绿色食品购买意愿不同的原因,本研究根据不同细分市场的特征,归纳总结了5个细分市场的主要特征,见表6。
从表中可以看出,保守节约型和传统居家型这两个细分市场的消费者非常相似,他们都很讲究食品的健康,这恰好是绿色食品最突出的品质之一,因此,对于这两个细分市场,绿色食品具有很大的营销优势。针对这两类型的消费者,绿色食品企业最需要做的是通过加大其绿色理念的宣传,突出绿色食品的健康品质,如通过食品标签和营养专家的方式来进行绿色理念的宣传。另外,在购买渠道方面,两个细分市场的消费者既会到超市买菜,也会关顾菜市场,而目前国内的绿色食品销售渠道主要局限于大型超市,因此,绿色食品企业也可在菜市场设置绿色食品销售点,在大型菜市场中设置绿色食品专卖摊档甚至专卖商店,以方便消费者的购买。
另外,由于传统居家型消费者的价格意识不高,是一个顾客价值颇高的群体,鉴于传统居家型消费者还很注重食品的口味,绿色食品企业也要加大对绿色食品研发投入,改良绿色食品的口感,使之能烹调出既健康、又美味的食品。
与传统居家型不同,保守节约型的消费者在生活上十分节约,非常看重食品的物美价廉的品质;再者,保守节约型的消费者在思想意识上较为保守,难以接受陌生食品。绿色食品在国内还是一种新兴且价格较高的食品,要彻底打开保守节约型消费者的市场,绿色食品企业可以通过免费品尝、体验使用、特价包装、有买有送等促销方式吸引该细分市场;并通过派出绿色食品营销人员到销售现场直接与消费者接触和沟通,开展关系营销,使消费者把绿色食品纳入其饮食习惯当中,并在购买和消费绿色食品时产生亲切感和安全感。
享乐探险型和现代都市型的消费者都追求新奇、创新的饮食体验,并且都能够在饮食中实现自我价值。绿色食品企业可以通过各种特色宣传推广活动,如参观绿色农场、举办绿色主题活动等,增加该类型消费者的参与性。在购买决策的影响因素上,这两个群体都会根据食品广告来调整购买决策,绿色食品企业可以通过在广告上融入绿色食品的新奇、创新理念,来吸引该群体消费者。
根据前文的数据分析可见,现代都市型的绿色食品购买意愿要低于享乐探险型,且略低于样本均值,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前者平时多在便利店购买食品,而目前国内绿色食品的销售渠道主要是在大型超市。同时,由于该细分市场的消费者比较注重饮食健康,而且价格意识不高,具有很大的购买潜力,而且缺乏购物计划,容易产生冲动购物,因此,根据其食品购买渠道和购买食品的习惯,绿色食品企业可以把绿色食品引入便利店中,并通过将绿色食品摆放在显眼位置、采用颜色鲜明的包装等方式来吸引消费者眼球,增加其对绿色食品的购买意愿。
享乐探险型的绿色食品购买意愿是最高的,根据特征表述可知,他们喜欢品尝价格昂贵的、珍稀少有的食品,平时有吃零食的习惯,甚至用零食替代正餐。因此,绿色食品企业可针对这一特征,开发新产品,包括绿色奢侈食品、绿色营养品、绿色山珍海味、绿色零食等附加值更高的绿色食品。
最后,对于淡漠便利型的消费者,由于他们喜欢外出吃饭和追求便利饮食的特征,绿色食品企业可以通过与餐厅合作,为其提供绿色食品来打造绿色主题菜式供顾客选择,生产便利型的绿色速食食品等等。
(三)研究局限和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