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护理的目的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社区护理的目的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社区护理的目的

社区护理的目的范文1

1.1社区医院护理质量管理人员管理素质较低:

目前,社区医院由于人员配置不足,护理质量管理人员多是从在社区医院选出来的优秀的护士,这些人员在学校及工作后很少接受系统管理知识的培训,从而欠缺科学严谨的管理知识。社区医院护理质量管理人员在管理过程中多以自己经验作为标准,造成一些弊端和误差。

1.2社区护理质量管理中缺少合理的考核考评体系:

目前,大多数社区护理主要由各个医院或者本地的卫生单位负责,尽管卫生系统了发展社区护理的相关文件,但并未明确制定规章制度及评价指标。卫生机构或者医院领导均把临床摆在第一位,而轻视了社区护理,导致社区护理质量评价处于杂乱无章,均是自发形成的考核考评体系。

1.3考核过程中忽略了社区医院服务的社区居民的重要性:

与国外发达地区相比,我国的社区护理人员还没有真正从以疾病为中心调整到以患者为中心。指标与质量评定及指标的制定缺乏务实性,违背了现代倡导的“以人为本”的理念,忽略了以医院内护理调整到以社区家庭护理,因此目前社区医院护理质量管理体制来看,在制定指标时未以社区居民为核心,仅强调“患者适应社区医院制度,而社区医院未适应患者需求”。在评价护理质量中忽略了社区居民对护理质量的诉求及感受,脱离了实际与群众。

1.4社区护理人员对质量管理疲于应付:

大多数社区医院护理质量评审多采用事后查,考核内容多为护士记录来评定护理质量,因此在考核时,很多护士为了应付检查,补写记录,甚至篡改记录,护士把考核看做包袱,疲于应对;同时,由于卫生资源分布不均,对社区医院物力投入较少,投入到社区护理上的资金更少,导致社区护理人员绩效奖励制度未有相应的财政支持,绩效难以准确执行,很难调动社区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因此社区护理人员很难重视护理质量的管理,不能起到提升护理质量的目的

2对策

2.1加大对社区护理质量管理人员的管理培训:

现任的社区护理质量管理人员因为欠缺护理管理知识,致使在管理过程中会出现盲目性与偏差。因而对于管理人员的培训很有必要,管理素质培训后进行必要的考核,考核通过者允许上岗,从而提升管理人员的管理素质。

2.2建立健全社区护理质量管理考核考评体系:

社区医院的健康发展应有相应的规章制度作保证。随着城镇居民的医保的建立,相关部门应考虑怎样能够和社区医院充分结合,充分利用社区医院的医疗资源为居民服务,让每个居民都能得到快速、便捷、高水平的社区卫生服务,促进社区卫生服务的持续发展。因此,卫生部应促进有关部门增强对社区护理的管理,建立科学严谨的质量考核考评体系。

2.3以社区居民为中心,将重视社区居民对卫生服务的心理需求纳入考核指标: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往单一的护理技术服务已经不适应现代社区医院的发展。社区医院的医护人员应以人为根本,以社区居民的需求为中心,在重视社区居民的生理疾病的同时,应给以居民足够的尊重和爱护,能够和居民深入交谈,关注社区居民对卫生服务的心理需求。在社区医院护理质量管理中应该把管理决策、制度和患者紧密联系起来,管理者应该充分重视护理人员在服务的过程中是否使社区居民满意,而不应该仅关注护理人员工作是否完成。社区医院护理质量管理人员应坚持“以人为本”,制定护理质量的考核标准。

2.4明确考核目的,增强护理人员对重视质量管理的重视程度:

社区护理的目的范文2

1.1社区护理人员培训规范化

1.1.1明确培训目的,完善培训制度,建立培训机构,强化培训效果护理人员的培训和开发是卫生服务机构为护士提供思路、信息和技能,帮助护士提高能力和工作效率的过程,护理人员的培训和开发途径主要包括岗前培训、规范化岗位培训以及在职教育等。社区护士的岗前培训或称转岗培训,是对将要从事社区护理工作的护理人员实施有针对性的、结合实际工作需求而开展的培训教育工作,目的是通过重点强化培训使受训护士能够满足当前社区护理工作的需要。社区护士的岗位培训则是从社区卫生服务的不断发展出发,结合社区护士个人需求及意愿,根据岗位要求所应具备的新知识、技能而为在岗员工安排的培训活动,其目的是提高在岗员工的业务知识,专业技能,服务态度和服务能力,是贯穿护士职业生涯全方位的培训工作。目前,我国社区护士的来源仍以医院护士转岗为主,这些转岗护士多未受过系统的岗前培训,其知识结果普遍较为陈旧、老化[2]。针对目前社区护理人力资源的现状,在医学院校开设社区护理专业之前,当务之急是思考如何提升现有的社区护士的理论与技术水平,使之符合社区护理执业准入的需求,全面开展培训教育工作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据国内的有关资料显示,在开展的社区护理人员在职培训中,有关社区护士的培训主要存在的问题是:(1)各地社区护士在岗培训不统一、不规范;(2)伴随社区护理工作的开展,社区护士急需的知识和技能得不到补充[3]。因此,要充分发挥社区护士自身资源优势,开展社区护理人员培训,这种培训要克服短期行为,要有培养性、规划性和可持续性,建立规范的培训目标、计划、周期、方法等,以确保社区护理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使社区护理人员的能力和知识与实际工作相匹配[4]。在社区护士大的培训环境尚不具备的情况下,设立专门培训机构,全面、直接开展社区护士培训工作是非常必要的,这既能强化培训管理,又能营造良好培训环境,有利于大面积普及和大范围开展。同时,在培训过程中要重视培训效果的评估,通过实际调查,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培训计划、培训内容,重视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社区护理知识的衔接,使接受培训的护士逐步完善社区护理学的知识体系,以胜任社区护理的岗位需求。

1.1.2借鉴全科医生培养模式,制定“4+2”的社区护士规范化培训制度2012年7月7日公布的《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全科医生制度要求,对医学人才实行“5+3”的培养模式,即5年的临床医学本科教育,加上3年的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然后通过资格考试,才能作为全科医生执业。这是一种专门的学科培养模式,其培养过程比普通专科更加严谨。由于社区服务内容的广泛性,涉及到医学护理领域多学科的知识,对从业护士的要求也较普通护士高,因此未来可考虑借鉴全科医生培养模式,制定“4+2”的社区护士规范化培训制度,即4年的护理本科教育,加上2年的社区护士规范化培训,然后通过资格考试,才能作为社区护士执业。

1.2社区护士继续教育普及化

护理继续教育是继护士毕业参加规范专业培训之后,以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为主要内容的一种终身性的系统教育,是对社区护士进行知识更新、补充、拓展和能力提高的一种高层次的追加教育,目的是不断提高护士专业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对提高护理队伍的素质、护士的社会地位、护理服务质量,促进护理学科可持续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国外的社区护士多经过严格培训,取得相应资质,并具有较高学历,我国则有很大差距,由于长期卫生领域存在的资源分配失衡,基层医疗机构运行困难,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吸引高学历人才相对困难,护理人员的后续教育与培训就显得尤为重要[5]。目前从业的社区护士的文化水平仍以专科学历为主,要改变这种低学历的现状,开展护理继续教育则具有重要性、必要性和迫切性的深远意义。对于目前已经取得中专、大专、本科文凭并已进入社区或欲进入社区从事护理工作的护士,可以通过继续教育进行社区护理理论的系统学习,再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经过实践能力的培养,使之既具有社区护理的理论知识,又具有社区护理的工作能力,从而成为社区护理的骨干力量。通过加强继续教育的途径来培养高学历的优秀社区护士可以说是目前社区护理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极为可行的有效措施。

2社区护理人才培养专业化

2.1加强师资建设,建立社区护士实训基地加强社区护理教育的研究,开发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护理课程体系,推动社区护理教育健康发展是教育部和卫生部在护理培养目标中提出的要求[6]。加强社区护理教育尤其要加强和重视护理专业学生的社区实践。根据经验,护理专业学生的社区实践环节容易被忽略,主要原因是目前社区实习基地现状不能令人满意,无法较好的承担起实习任务,而具体制约着社区实习基地发展的两个方面是:规模过小,师资缺乏。优秀的师资力量是保证培养出合格护生的重要前提,可是目前社区护理师资缺乏的现象尤为明显。各大医学院校主讲社区护理课程的教师多数没有接受过正规的社区护理培训,不仅缺乏社区护理实践经验,而且对在社区工作的能力和技巧的掌握也存在缺陷,导致社区护理教学效果不佳,此外,部分社区护士虽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但缺乏一定学术水平和带教能力,不能胜任社区带教和保证教学质量。因此,必须重视和加强社区实习基地的建设,建设起一批教学示范点,以点带面地逐步扩大基地的规模,同时各医学院校和社区实习基地要培养专职参与社区护理教学的老师,利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让这些教师充分理解和掌握社区护理的理念,同时经常安排这些教师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既能理论联系实际开展教学又能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理论和带教水平。

社区护理的目的范文3

【关键词】社区护理;健康教育;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309―01

目前,开展护理健康教育主要是在医院,少量在社区。在医院,护理健康教育主要是围绕与个体疾病有关的健康问题,体现个体化的特点;在社区,护理健康教育更多侧重在疾病的康复、预防和建立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方面,体现一定的普遍性。社区健康教育是以社区人群为教育对象,以促进全面的健康为目标,有组织、有计划、有评价的健康教育活动。它作为初级卫生保健的第一要素,是社区护理的工作重点,是护士必须掌握的工作。人们也越来越认识到,健康教育作为社区护理的重要措施,其影响超过疾病预防或治疗性干预。社区护理健康教育虽未广泛开展,但这是护理发展的必然趋势。广泛开展社区健康教育是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的一种较好途径。

1社区护理健康教育现状

1.1社区护理健康教育职能

据常亚萍等调查显示,北京市某社区人群的人均医疗时间为5.3 min,人均护理时间是31.5min。这说明,在社区护理中,护士与社区人群的联系最为密切,这一特点决定了护士应该成为社区健康教育的主要承担者。然而,目前社区卫生服务站医生和护士的工作职责不够明确,许多护士能够完成并且适宜由护理人员来承担的项目(健康教育)是由医生来承担的。

1.2 社区护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方法

由于我国的社区护理健康教育工作起步晚,没有形成科学有效的系统。而且理论和体制方面又不够完善,可参考的护理文献及书籍又少,使得社区护理健康教育仅仅停留在卫生宣传的层面,很难深入。据统计资料表明,目前有84%护士对护理健康教育程序的基本内容了解肤浅或认识不足,80.5%对最佳的健康教育方法选择能力缺乏,80%对护士在健康教育中承担的角色不够明确。

1.3 社区护理健康教育工作规范、技术规范以及考核评价体系

目前,我国社区护理健康教育没有专门的结构,没有相应的配套措施,也没有较成型的健康教育程序及职业规范。总之,我国的护理健康教育仍围绕着慢性病进行,多属于二级预防水平,与国外已达到的三级预防水平相比存在着差距。另外,社区护理健康教育由于缺乏严格系统的考核管理体系,对社区护士的健康教育资格准入与审核制度及监控机制尚不完善,严重制约了社区护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2 社区护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对策

2.1 将健康教育纳入社区护士的服务项目中

我国的社区卫生服务起步较晚,社区护理教育更是十分欠缺,在健康教育培训方面整体水平不高。目前绝大多数社区护士没有接受过较系统、规范的有关健康教育方面的课程训练,在实践中缺乏相应的理论指导,因而采用的方法较简单,停留在一般性的卫生宣传上,且内容泛化,难以满足不同人群对健康的关注和需求。抓健康教育人才培养已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2.2 将社区健康教育融入护理实践和公共卫生实践中

社区护理是由护理实践和公共卫生实践综合而成的。护士在对居民护理的过程中,要不断地将健康知识传输给他们,在向居民进行健康教育的同时,也是护理的过程。事实证明,凡是健康教育能够融入社区卫生服务各项工作之中,社区健康教育就能够发展,就能够取得很好的成效。社区护士把健康教育贯穿于三级预防的始终,与预防、治疗、保健、康复结合起来,提高居民自我保健、自我预防、自我护理的意识和技能。社区卫生服务为护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极大的发展空间。健康教育的出发点和着眼点是使受教育对象通过知识改变、态度改变并逐步实现行为改变。

2.3 多途径与多层次地培养社区护士的健康教育能力

社区护理工作要求从事社区工作的护士努力通过各种渠道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未来的大部分初级卫生保健任务将由护士来承担,因此培养社区护理人才是护理教育事业的当务之急。当前,社区护士的健康教育能力的培养可分在校、在职和岗前培训3种:一是在护理学院的课程设置中增加社区健康教育课程;二是对已取得中专、大专文凭的护士进行再培训;三是建立社区护士健康教育岗前培训制度,学习社区护理健康教育理论,锻炼社区护理健康教育能力。

3 讨论

社区卫生服务是把保持和促进社区居民的健康作为目标而提供的全方位服务,其内容涉及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及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而完成每一项服务内容都离不开健康教育。护士是社区健康教育的主要实施者,社区护士要根据不同个体和群体的特点而采用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来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从某种程度上讲,社区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决定着整个社区居民的健康状况。因此,社区护理人员应将护理健康教育列为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总之,社区护理健康教育是一门新的应用性科学,社区护理人员一方面应充分认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做好护理健康教育工作;另一方面应加强社区护理健康教育的研究。理论研究方面涉及健康教育的内容、范围、组织、规划、运作和评价体系,健康教育处方的使用,有关的伦理、法规等,形成能真正指导护理实践的有中国特色的社区健康教育理论。在理论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尽快研究建立更适用的社区护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形式、指导、评价及评价测量工具等,使社区健康教育不断提高层次和水平,真正达到维护和促进人类健康的目的。社区护理是21世纪护理的发展方向,社区居民的健康教育需求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更高的要求。如何创造条件和利用现有的条件,广泛深入地开展社区护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每个护理人员的职责与挑战。

参考文献:

[1] 朱晓芳;社区护理干预对高血压的护理效果评价[J];中外医疗;2011年31期

[2] 龚燕娟;翟惠敏;我国社区护理教育的现状与进展[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年18期

社区护理的目的范文4

关键词 全科团队服务 社区护理 利用 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R19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4)14-0018-04

上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1998年率先提出和探索了“全科型、网络化家庭医生责任制”服务模式。2003年6月,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提出的社区卫生服务机制体制改革举措之一是全科团队服务模式。全科团队服务依托卫生服务站点,为附近居民提供“六位一体”服务。其队伍构成为全科医生、社区护士、预防保健人员及其他人员(包括收费人员或药房、中医医生)。目前上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有6个卫生服务站点及相应的6个全科服务团队。为了解社区居民对全科团队的社区护理利用情况,笔者于2012年上半年对上钢社区利用过社区护理服务的居民进行了调查。

对象和方法

对象

随机选择上钢社区3个全科团队服务站点,每个站点抽样利用过社区护理的居民各50名,共150名。要求被调查者需来自不同的家庭,年龄、性别不限。疾病诊断根据二级以上医院的病历记载或患者的症状、体征、实验检查结果等回顾诊断记录。

方法

根据调查目的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问卷由居民一般情况、疾病状况、健康意识、对社区护理的理解和利用情况、对社区护理的认可度5个部分组成。社区居民的健康意识及对社区护理的认可程度分为5级,即“非常认可”、“比较认可”、“一般”、“不太认可”、“不明确”。调查者通过该问卷,对利用过社区护理的居民进行面对面调查,当场回收问卷。

统计方法

计数资料的处理采用率描述,统计学分析采用EXCEL软件分析。

结果

社区居民的一般情况

被调查的3个站点中,男女比例分别为1:1.1、1:0.92、1:1.13。此次调查中,男性32人,占21.3%,女性118人,占78.7%;年龄(71.0l±2.35)岁,其中60岁以上者占78.0%。文化程度:文盲13.3%,小学28.0%,初中25.3%,高中或中专23.4%,大专及以上10.0%。婚姻状况:已婚60.0%,单身40.0%。家庭人口数:1人占14.7%,2人26.6%,3人及以上58.7%。个人月收入:2 000元占2.7%。所有的被调查者均有医疗保险。

社区居民疾病状况

150名居民中,90.7%有慢性病史,53.3%患有2种以上慢性病。其中患高血压占54.7%,冠心病占43.3%,糖尿病占16.0%,支气管病占18.0%。近2周患病率为54.0%。

社区居民的健康意识

150名居民中,认为患病严重的有62人(41.3%),对自身健康评价较好的有106人(70.7%),对健康较为重视的有125人(83.3%,表1)。

居民对社区护理的了解情况

150名居民对社区护理服务项目中静脉输液了解的占98.7%,肌肉注射占98.7%,健康教育占44.0%,测量体温占38.7%,健康咨询占28.7%,皮下注射占24.7%,快速血糖检测占20.7%,测量血压占18.0%,静脉注射占12.0%,吸氧占9.4%,家庭护理指导占6.0%,心理护理占4.0%。

社区居民对全科团队社区护理服务利用情况

150名居民利用过的社区护理服务项目总共为12项,其利用率按顺序排列依次为:静脉输液84.0%,快速血糖检测36.7%,健康教育33.3%,测量血压20.0%,肌肉注射13.3%,吸氧9.4%,健康咨询8.0%,静脉注射6.7%,测体温4.0%,家庭护理指导2.7%。心理护理2.7%,皮下注射1.3%。

社区居民对社区护理的认可度

社区居民对社区护理的认可度见表2。

讨论

社区居民对全科团队社区护理服务利用的情况

本次调查结果表明,居民对社区护理的利用主要为静脉输液等护理项目。因此,居民对社区护理的利用比较局限。全科团队服务模式强调整个团队的合作,社区护理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发挥自己的特长,承担团队中更多的工作内容,从而扩展社区护理利用的广度和深度。

影响社区居民对全科团队社区护理服务利用的因素

目前我国关于社区护理利用的影响因素相关报道较为少见。国外有调查显示,社区护理利用的影响因素有年龄、性别、种族、文化程度、职业、居住环境、家庭规模大小、经济状况、疾病类型、病情等级、医疗保险制度、对社区护理的认识以及交通因素等。本次调查的影响因素如下。

人群结构

本次调查显示,利用社区护理的居民中,男性占21.3%,女性占78.7%。60岁以上老年人占78.0%。可见社区护理的利用者中,大多数为女性,且多为老年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居民期望寿命的延长,老年人口比重越来越大,对社区护理的需求也不断增加。老年女性作为一个特殊人群,在生理和心理方面都有其特点。社区护士应重视对他们身、心两方面的照护。另外,此次调查发现,居民文化程度越高,对社区护理的利用越低。学历高的人群可能认为社区护理水平较低而不愿意利用社区护理服务[1]。

家庭状况

41.4%的家庭人口数为1~2人,缺少亲人的照顾是他们寻求护理服务的原因之一。社区护理应为这些居民提供相对应的心理护理,减轻他们的孤独感。居民的个人月收入大多在500~1 500元(92.0%)范围内,来源主要为退休工资,低收入使得他们更愿意接受基层的医疗卫生服务。

疾病状况

有慢性病者占90.7%,53.3%的人患有2种以上慢性病,主要病种为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为此,社区护士应承担照顾者的角色,对患有慢性病的居民进行疾病和心理方面的照顾。

健康重视程度

大部分居民对健康的认识比较有局限性。因此,社区护士应承担健康教育者的角色,增强居民的预防意识,与服务对象共同预防以降低危险因素的影响。

对社区护理工作的了解情况

居民对社区护理的了解主要是“静脉输液”等传统护理工作项目,这与目前社区护士在团队中承担的实际工作以及医护人员对社区护理的宣传程度有关。在全科团队中应合理分工,让社区护士承担多样化的工作,比如社区护士可以介入健康教育宣教,甚至可以独立进行糖尿病足的护理、糖尿病饮食、高血压患者护理[2]等内容的宣教。护士也可以作为家庭医生的助理,补充和完善社区慢性病患者的随访工作,从而提升社区护士的服务质量,促进居民对社区护理的了解。

3对社区护理的认可度

居民对社区护士的技术水平和服务态度都比较满意,说明社区护士的护理技能、知识水平和素质都得到了居民的认可,这与团队服务及社区护士扎实的技术水平和工作态度有关。社区护士应保持优良的工作作风,从影响社区居民就医行为方面对社区居民进行健康教育,提高社区居民对护理的认可度[3]。

建议

从本次项目的调研结果可以看出:社区居民以老年患者为主,他们对护理的传统项目特别是静脉补液比较熟悉,对护士的专业技术和服务态度较为满意,说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护士具有较好的服务意识。但是对于护士还能够提供诸如健康资讯、家庭护理指导、心理指导等服务,社区居民并不了解,这与原先的社区卫生服务政策强调基本医疗为主有一定关系,居民片面的认为护士只能提供输液服务,无法提供其他相关护理服务。随着卫生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应根据社区居民的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服务措施,促进社区居民对社区护理的认识程度,提高对社区护理的利用率。

为此,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

加强护理服务的宣传

利用墙报宣传和义诊等机会,把社区护理的工作内容和工作范畴,向社区居民予以介绍。同时在社区开展护理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宣传家庭护理和心理护理等项目,让居民了解和熟悉相关内容。

利用家庭医生平台开展工作

在家庭医生制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护士可以作为家庭医生助理,参与全科医生团队服务工作,为居民提供全方位的功能健康服务[4]。特别在慢性病患者的随访和健康行为干预指导方面,可以发扬其亲和力强的特点,进行健康知识宣传,开展家庭护理服务,做好医生和患者间的沟通桥梁和健康服务的纽带。

加强社区护士的自身能力和素养建设

护士的家庭护理、健康咨询和心理护理对于社区居民来说是一个崭新的领域,另一方面对护士来说同样是一个新的挑战。家庭护理和健康知识的更新补充,是这项服务工作得以生存发展的基础,只有熟练掌握和灵活应用才会有良好的效果。对于心理护理,一方面建议护士经过相关正规培训,掌握一些心理护理的技巧和知识,开展心理疏导和心理护理工作,还可以通过对社区居民针对性开展心理健康大课堂、阳光聊天室等社区心理护理工作模式[5],充分发挥社区护士的心理服务优势。另外在部分中心,可以通过舒缓疗护服务,将社区心理护理加以实践和推广。

参考文献

卢祖淘, 刘军安, 彭绩, 等. 深圳市社区卫生服务利用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05, 21(7): 464-467.

尹红艳. 关于原发性高血压的家庭护理探究[J]. 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36): 233.

衡艳林. 社区居民就医行为的调查和分析[J]. 家庭护士, 2006, 4(7B): 59-61.

杨文萍, 武桂英, 周琴, 等.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团队服务模式与效能研究[J].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09, 23(7): 23-25.

社区护理的目的范文5

社区护理的主要职责是视人群为整体,使用健康促进,健康维护,健康教育的方法,直接对社区内个体,家庭和群体提供协调,连续的护理,使全民达到健康。

社区护理师面向社区和家庭,整合临床护理,公共卫生护理以及相关人文科学于一体的新型护理学。它强调立足社区,以人为本,以健康为中心,以家庭管理为单位,以整体的健康维护与促进为方向的长期负责式照顾,并将医疗,护理,预防,康复和健康促进有机结合,将个体保健与群体预防保健融为一体,并在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逐步形成发展的一门护理应用科学,是我国实现初级卫生保健的重要部分。

1 社区护理的特点

社区护理既具有公共卫生的某些特点,又具有护理学的某些特点,但与公共卫生学相比较,社区护理在以下四个方面更为突出:

1.1 以健康为中心 社区护理是以维持和促进人的健康为中心的。医院的临床护理多以恢复人的健康为 主,而社区护理则强调促进健康而不是单纯的治疗护理患者。当然,社区护士也要经常帮助居民解决已存在的健康问题,但它的中心任务则是提高整个社区居民的生理,心里,社会适应能力水平。

1.2 面向社区人群 正如社区护理定义提到的,它的基本职责是视人群为一整体,而不是个人和家庭。社区护理就是收集和分析人群健康状况,然后解决这个人群的问题,即使社区护士照顾个人与家庭,也是帮助整个人群解决健康的一项工作。社区护士的工作任务是从照顾一个患者扩展到照顾整个人,延伸至整个人群。

1.3 具有高度的自主性与独立性 医院护士经常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工作,而社区护士工作范围广,而且要运用流行病学方法来找出容易出现健康问题的高危人群,因而他们的工作更具自主性。社区护士到家庭中访视护理往往是单独一个人进行,社区护士应具备一定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应有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

1.4 提供综合,连续性的服务

1.5 管案时间长 一般医院的患者住院时间较短,护士只满足他住院期间的需要,而社区护理对象长期居住在本社区中,因此,管案时间长。由于时间长,护士不仅对此患者的家庭,社会,文化背景了解较深,而且长期相处产生感情,相互之间关系密切,更有利于评估其身心健康状态,社会状况,给予适当的帮助。

1.6 与各方面加强合作 社区护士除与医务人员之间密切合作外,还要与社区具名,社区管理员,社区内福利,教育等很多人员联系,只有通力合作,才能做好社区卫生。因此。社区护士更需要善于交流沟通,搞好人际关系,尊重别人的意见,主动与有关部门和人员合作。

由此可见,社区护理对象不仅限于刚出院的患者或长期慢性患者,而是整个社区群众。因此,社区护理工作很广泛,主要包括:

2 区护理的工作范围

2.1 社区健康教育 社区健康教育是社区护理工作的基本内容。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和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愿的改变不良的健康行为,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使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其核心是促使个体和群体改变不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从而使健康状况得到提高。目的是通过健康教育活动过程,达到改善,维护,促进个体和社会的健康状况,达到尽可能高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从被动治疗模式向主动健康促进模式转变。社区健康教育的目的是使社区人群能够亲自确定自己的问题,了解和依靠自己的力量以及政府或社会群体,家人及他人的帮助,最后决定采取何种最健康的生活方式, 那些有损于健康的或容易导致疾病的行为,采取积极有效的健康行为,进行社区健康教育,首先要制定健康教育计划,明确目的要求,内容与方法,并要争取社区领导的协助与支持,争取各有关部门的配合。社区护士要根据不同对象,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同时要注意效果,以不断提高社区健康教育质量。

2.2 社区传染病的预防控制 传染病传播速度快,会播散及蔓延而导致许多人在相同时间内患病或受到死亡的威胁,因此,传染病的危害程度很大。社区护士必须熟知常见传染病的类型,实习各种传染病的传播方式,国内外传染病的最新疫情,传染病的预防和管制方法,传染病的防治机构,可利用的资源等。社区护士要及时对社区居民进行有关的健康指导,督促家长让儿童定时接受预防接种,以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对传让病的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社区护士工作和生活在社区,可通过仔细观察病情,早期发现病例,并迅速将疫情上报到相关的卫生部门,协助采集各种标本,并立即按照有关规定将患者进行隔离,以防疫情扩大。社区护士还应协助社区医生治疗患者或办理住院。

2.3 社区妇女保健 主要开展优生咨询,厂前遗传病诊断,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推广科学接生;防治妇女常见病,多发病,调查分析发病原因,制定社区防治措施;开展计划生育指导,妇女知识宣传教育,提高妇女卫生知识水平。

2.4 社区老年人保健 主要是做好中老年人的心理卫生,使中老年人保持乐观的情绪,指导老年人参加适度的体力劳动,合理营养,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卫生习惯,积极预防各种老年常见病,同时还指导老年人正确合理使用药物。

2.5 社区心理卫生与精神保健 社区卫生心理保健包括个体心理保健和社区群体心理保健。促进社区人群的心理保健,是社区护理的一个基本内容。

2.6 社区临终服务 是指向社区的临终患者及其家属提供他们所需的各类身心服务,以帮助患者走完人生的最后一程,同时,尽量减少因患者的去世对其家属及其他成员的影响。

2.7 院前急救护理 入院前及现场的急救护理直接关系患者的安全,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开展社区的健康教育,普及急救知识提高社区居民社区居民的自救互救得能力和水平。

社区护理的目的范文6

1 社区个体健康状况评价

社区护士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就是对社区个人、家庭、人群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价,为开展社区护理工作提供依据。在实践课程的设计中,我们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及教学条件,设置了社区中“个体健康状况评价”内容的实践课程,并选择了其中可操作性较强的“评价年龄”法让学生进行实践。首先学生通过收集社区或自己家庭成员(如父母)个人生活方式、所处环境中存在的危险因素、有关疾病史及家族史、健康检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作为疾病发生的前驱诱发因素;然后按照一定的计算方法推算出个体当前状况下的年龄即“评价年龄”,提出建议控制危险因素后可能降低死亡率、可能延长寿命,然后根据公式计算出可能延长的年龄即“增长年龄”。比较“实际年龄”、“评价年龄”和“增长年龄”三者之间的差别,对个体的健康状况做出评价。该项实践内容简单易行、可操作性强,学生们也很感兴趣,通过该内容的实践,既提高了学生们的实践能力,也使学生们对社区个体健康状况评估的重要性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2 家庭访视实践

家庭访视是社区护理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进行家庭访视实践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运用护理程序对慢性病患者及其家庭提供全方位的、持续的照顾。家庭访视要全面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应培养学生具有预防的观念、知识和技能。在实习过程中要求学生建立若干份家庭档案,并指导学生根据服务对象的实际情况到图书馆或上网查找资料,为服务对象编制健康教育卡或健康教育手册。通过家庭访视可更新社区居民的健康观念,不断提高社区居民的自我保健意识,提高人群参与的积极性。

3 社区健康教育实践

对社区居民进行健康教育是社区护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而社区护士的一个重要角色就是对社区人群开展健康教育。该实践课的目的是:通过健康教育实践活动,要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健康教育在社区护理中的意义,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健康教育;通过实践使学生熟悉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学会因时、因地、因人开展社区健康教育。由于学生对健康教育的意义、方式、方法都比较陌生,所以首先可安排学生参加一次社区卫生服务站(或中心)对社区居民的健康教育讲座,如对特殊人群的健康教育讲座,使学生对健康教育有一个初步的理性的认识。在此基础上选一些学生比较熟悉、感兴趣或有针对性的内容,如“吸烟对健康的危害”、“艾滋病的危害及预防”“网瘾的危害”及社区常见病“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的预防等,作为健康教育的选题,并让学生围绕选题制定健康教育计划,查阅有关资料,在班级模拟宣讲或在模拟情境下作角色扮演、情境对话等。如通过“吸烟对健康的危害”这一主题的讲座,学生们了解了目前世界及我国的吸烟状况、香烟中的几种有害物质及对人体的危害、被动吸烟对他人的影响等问题,很多学生表示,以前只知道吸烟会危害健康,通过健康教育讲座,对吸烟的危害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刻的认识;一些吸烟的学生表示,今后再也不吸烟了。

传染病和慢性病的预防是社区健康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慢性病预防主要是针对健康人群和高危人群展开健康教育,帮助他们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掌握自我监测、自我保健的知识。如高血压、糖尿病预防的健康教育,涉及的内容较多,也可由小组共同完成。小组成员们分别准备不同的内容,结合已学过的知识,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手段,掌握有关研究的新进展,并保证内容详实、通俗易懂。

通过健康教育实践课程,不但锻炼了学生的能力,也使他们对健康教育的意义有了深刻的理解。

4 社区中慢性疾病的干预与防预

在社区护理工作中加强慢性疾病的干预与防预,对促进社区慢性疾病人群的健康、控制慢性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都有重要的作用。因此,作为社区护士,不但要掌握社区中慢性疾病的护理技能,还要具有对社区中慢性疾病干预与预防的能力。对社区中常见的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可让学生根据所学习的专业知识和查阅相关资料,给社区居民制定健康教育处方。如针对冠心病的健康教育处方,让学生从行为指导、营养指导、运动指导三个方面进行制定,在此基础上学生们又制定了高血压、糖尿病等的健康教育处方,提高了学生对社区中慢性疾病的干预与预防能力。另外还可让学生根据所学习的营养知识,制定社区中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病人的食谱。学生通过上述实践,巩固、扩展了知识,掌握了一些对社区慢性病干预与预防的知识与方法,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5 社区特殊人群保健

社区特殊人群是指社区保健服务的重点人群,主要包括儿童、妇女和老年人,这些对象的健康相对脆弱,有更多的机会遭受有害因素的侵袭,因此,对这些社区特殊人群的保健也是社区护士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在社区护理教学中,我们加强了对学生这方面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安排学生见习社区保健站的预防接种工作,使学生熟悉了预防接种卡,掌握了儿童预防接种的管理程序、注意事项等;在此基础上,安排学生在学校的护理实验室内摸拟实习不同种类预防接种的注射部位及方法和注意事项。另外我们还组织学生去老年公寓进行实习,对哪里的老年人进行健康评估,提出护理诊断及计划。通过上述实践活动,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学生对社区特殊人群的保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