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护理培训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社区护理培训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社区护理培训

社区护理培训范文1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02.120

公共卫生政策调整和落实在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中,护理工作者维护和促进人群健康中的重要性越来越显著,护士的专业素质也提出更高的要求。遵循《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中的要求,结合我县现状,我院设想构建慢性肝病社区护士培训,面向社区开展肝病护理的规范化培训工作,促进护理队伍资质化、学术化发展,保障肝病群体合法权益,实现全民健康教育知识普及[1]。

构建培训背景

我县基本情况:我国政府一贯重视和关心支持公共卫生事业。但由于公共卫生监督力度的削弱,患者文化素质和经济基础等原因,普遍缺乏相关肝病健康知识[2]。宣汉县是全国贫困县,人均收入每年1100元。慢性肝病的发病率位居传染病之首,80.46%的患者是因症状中、重度,甚至肝病终末疾病而就医。他们因疾病自身影响、长期不规范治疗、经济压力、社会功能下降而影响生活质量,直接医疗费用每人每年平均4620元[3]。

肝病领域对护士需求:慢性肝病领域,社区需要护士与医生,社会支持系统的合作,共同参与肝病预防、教育、治疗、咨询、管理等工作。而现阶段社区对护理在防治中起的作用和专业角色认识不足,缺乏统一规范质量标准。因此,迫切需要对全县社区护士进行规范化培训,普及肝病知识和技能。

培训标准

参培社区护士是在职注册护士,接受以提高护理专业能力为主的系统、规范化培训。

基本条件:本院是承担全县治疗,临床带教与科研为一体的国家二级甲等医院,具有收治传染病专科,诊疗疾病范围,网络教学和临床专科护理操作的种类,能满足培训护士目标的需求,有上级主管部门和院方提供培训设施和维护所需的基本经费,为培训护士提供基本的学习生活条件。

组织管理:建立以护理部专人负责的组织管理机构,设有专家顾问、教员、后勤人员、专家顾问组负责培训指导、考核、质量监督等工作,建立培训管理制度和细则等。

护理教学条件:本院有举办护理继续教育和专科培训经验,有带教院校护生和进修人员的经验。专业护理队伍人才建设合理,能规范化开展病人健康教育与管理。

培训师资条件:有能够满足培训要求的高水平师资队伍,有本护理领域学科带头人;指导教师是具有专科以上学历及中级职称以上的专业人员;指导护师的临床护理工作能力和教学能力符合要求。

以普及型培养为主的培训工作方案

培养目标:①掌握肝病基本知识;②了解和掌握国内外慢性肝病治疗现状;③与护理同行\医生\专业人员以及健康领域的其他人士合作的能力;④良好的沟通技巧和能力,承担开展健康教育;⑤提供咨询的能力,开展家庭访视;⑥掌握肝病专科的检测方法与意义。

受训对象:持有执业护士资格的社区护士和下级医院护士。

培训安排:每年1~2次,每次2周课时,内容为理论与实践。

教学内容:《肝病流行病学诊断与分型》、《国内外护理新进展》、《乙肝疫苗的应用》、《健康教育的方法与策略》、《社会心理学》、《肝病饮食、工作、休息、用服药物》、《病员自我管理》、《医学统计学》、《护患沟通》、《常用隔离消毒》、《肝病抗病毒治疗》、《慢性肝病治疗现状》。

评估考核:理论+技能,主管部门跟踪评价。

展 望

行政主管部门重视:有政府和行政主管部门的重视和投入,培训工作开展方向明确并得以保障。

院护理部牵头组织:我院护理部在培训和组织协调工作中具有较好的基础。

公共卫生事业支持和社区医院配合:政府机构应制定长期的支持计划,对周围人群开展筛查和健康教育,实现可持续发展,肝病护理体系在短时间内建立并逐步完善。

参考文献

1 傅红琼.我国社区护理健康教育现状与发展对策.护理研究,2005,4(上):575.

2 陈晓蓓.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后生存质量评估.中华传染病杂志,2006,4(1):44-48.

社区护理培训范文2

本研究采用书面问卷调查与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法。调查问卷由护理中心起草初稿,经课题组成员共同讨论和有关专家论证,反复修改后完成。问卷共包括5个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基本情况、社区护理人员情况、社区护理管理情况、社区护理服务情况以及社区护理发展。此外,为了更具体地了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中社区护理工作的实际情况,课题组成员还对3个省市的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进行了实地调研。

2结果与分析

2.1基本情况

本研究对18个省市的7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5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的负责人或护理管理人员进行了书面问卷调查。所调查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0个)平均开办时间为47·5个月,平均所辖人口为5·00万人,其中老年人口0·88万人,慢性病患者0·30万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平均下设3个卫生服务站,卫生服务站平均开办时间为48·0个月,每个站平均所辖人口为1·00万人,其中老年人口0·17万人,慢性病患者0·08万人。调查结果显示,120个被调查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中,有79·2%为国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且有65·8%的中心(站)隶属于二级或一级医院;87·5%的单位经费来源为政府差额拨款或自负盈亏;有46·7%的中心(站)所使用的办公用房的费用完全由自己支付。被调查的中心(站)中,尚有25%未被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单位,实地调研的结果显示,这成为影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患者数量的重要原因之一。

2.2人员配置情况

2.2.1人员配置基本情况:被调查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各类人员配置情况见。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士平均占卫生技术人员的31·2%,医护比例为1·6∶1,平均每万人口拥有护士2·6人。社区卫生服务站护士平均占卫生技术人员的33·3%,医护比例1·5∶1,平均每万人口拥有护士2·4人。在社区护士的配备方面,被调查的社区卫生服务单位负责人中有70人(58·3%)认为本单位的护理人员数量应该增加;87人(72·5%)认为社区护士的人力应按实际工作量配置,29人(24·2%)认为应按医护比例配置,其中有20人(69%)认为全科医生和社区护士的比例为1∶2最为合适。

2.2.2护理人员结构:调查结果显示,社区护理人员的职称和学历水平均较低,大部分社区护士为初级或中级职称、中专学历(,7)。另外,调查结果还显示,有97·5%的社区护士的月收入在2000元以下,在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的社区护士有58·0%的人的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

2.3护理管理情况

2.3.1社区护理管理体制:120个被调查单位的社区护理管理情况见。表中的结果可见,仅有38·6%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8·4%的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护理管理工作是由专门的护士长负责的。

2.3.2社区护士的准入情况:被调查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有100个(83·3%)单位制定了社区护士准入标准,其中有10个(10·0%)单位要求社区护士的学历水平必须是大专以上;有17个(17·0%)单位要求社区护士必须具有5年以上的临床工作经验;另外还有31个(31·0%)单位要求社区护士有3年以上的临床工作经验。

2.3.3社区护士转岗培训开展情况:有83个(69·2%)被调查单位所在省市均已开展社区护士转岗培训,6个(5·0%)单位所在省已开展,但地市尚未开展。开展转岗培训的省市中有39个(43·8%)单位的护理人员全部经过培训,37个(41·6%)单位的护理人员部分经过培训,13个(14·6%)单位的护理人员全部未经过培训。培训时间平均为3个月。有77个(64·2%)社区护理服务中心(站)所在省市举办了社区护士考试,其中有45个(58·4%)单位的社区护士全部通过了考试。

2.4开展社区护理服务情况

2.4.1社区护理的服务范围:调查结果显示,在社区卫生服务的六项任务中,社区护理人员所参加工作的顺位见表9,调查的结果显示,护理人员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参与最多的工作是医疗和健康教育,另外有70个(58·3%)单位的负责人认为社区护理的服务范围涉及社区卫生服务6项任务中的所有内容。

2.4.2社区护士的工作内容:被调查者认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基本工作内容(试行)》中规定的13项工作任务中,护士参与最多的三项分别为社区医疗(81人,占67·5%)、家庭护理(72人,占60·0%)和健康教育(60人,占50%);参与最少的三项分别为精神卫生(63人,占52·5%)、计划生育技术服务(54人,占45%)和社区卫生诊断(36人,占30%)。

2.4.3社区护理服务项目收费情况:调查结果显示,114个(95·0%)单位目前开展的社区护理服务项目不能全部收费,有84个(70%)单位能做到50%以上的护理服务项目收费。有116个(96·7%)单位为社区居民提供家庭出诊服务,其中有21个(18·1%)单位不收家庭出诊费,83个(71·6%)单位为统一价格收费,收费标准平均为1元/次。

2.5社区护理人员培训

2.5.1社区护理人员进修学习情况:本研究所调查单位的社区护理人员平均每年有1人次外出进修学习,有85.0%的中心(站)的护理人员外出学习或进修费用全部或部分由单位负担(0);有90.0%的护理人员渴望或非常渴望外出进修学习(1)。

2.5.2社区护理人员培训需求情况:被调查者中有114人(95·0%)认为社区护士上岗后继续教育重要或非常重要,57人(47·5%)认为目前当地组织的社区护理交流、培训等,不能满足社区护理人员对信息和技能的需求;他们认为社区护士需要强化培训的内容主要有康复护理、沟通技巧、公共卫生知识和居家护理技术等(2)。

3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社区护理现况调查以及专家访谈、实地调研结果的分析,发现目前我国社区护理工作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3.1思想认识中的问题

部分地区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的领导对社区护理工作的地位、作用和专业功能认识不足,导致对社区护士的职责定位不明,社区护理人员的作用不能充分发挥,影响社区护理工作的发展。

3.2人力配置中的问题

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社区护士人力配置严重不足,医护比例倒置,一方面反映出社区卫生机构人力配置不合理,不符合成本效益的基本原则,造成社区医生这一人力资源的浪费;同时,社区护士人力不足,不能满足社区群众对护理服务的需要,影响社区护理工作的深入开展。调查发现,社区卫生服务中,基本以医疗为主,作为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社区护理在社区卫生的快速发展中尚未得到同步发展。

3.3社区护士培训中的问题

有关社区护士的培训主要存在的问题是:①各地社区护士转岗培训不统一、不规范。本研究共调查18个省的社区卫生服务单位,有16个省已开展社区护士转岗培训,只有宁夏、青海尚未开展。但已开展转岗培训的地区普遍反映培训内容不适应社区护理的需求,没有突出社区护理的特点,个别培训单位以营利为目的,没有达到转岗培训的目的。②伴随社区护理工作的开展,社区护士急需的知识和技能得不到补充。

3.4社区护理管理体制中的问题

管理体制中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①部分地区卫生行政部门对社区护理的管理不到位,或因上下不对应(多数地区省级医政部门不参与社区卫生工作,但到地市级,部分地区即由医政部门负责该项工作),导致基层单位不了解上级精神,社区护理的有关政策不能很好地落实。②某些地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尚未将社区护理管理摆上议事日程,未建立社区护理管理的体系,未明确专人分管(或兼管)护理管理工作,以致存在对社区护士的执业准入把关不严、护理管理的规章制度不健全等问题。

3.5管理制度和规范的问题

缺乏适应社区护理工作特点的质量评价体系、技术操作规范、规章制度、管理办法等。

3.6服务收费中的问题

物价政策支持不到位,影响社区护理服务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允许收费的项目和收费标准体现不出护士的价值,这也是导致社区护理人力配置不足的原因之一。

4建议

针对目前我国社区护理中存在的问题,本课题组总结归纳各地意见,对今后5~10年社区护理工作的发展,提出如下建议。

4.1提高各级管理人员对社区护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把社区护理作为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建议将开展社区护理工作情况的评价指标纳入对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单位的评价指标体系中,以促使各级管理人员对社区护理的重视,推动社区护理工作的发展,适应人口老龄化和疾病谱改变,满足群众对护理的需求。

4.2理顺社区护理管理体制

一方面,卫生行政部门内部应加强部门协调,明确社区护理管理职责,建议社区处(基层处)配置护理专业人员分管社区护理管理工作;或自上而下明确医政部门参与对社区护理管理的职责,以确保相关政策的完善与贯彻实施。另一方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根据规模、服务范围和工作量设总护士长或护士长,专管或兼管社区护理管理工作。建议超过3个护理单元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总护士长,下设护士长专门分管社区护理工作。

4.3保证合理的人力配置

我国医疗卫生人力资源缺乏,社区护理作为新兴事业,社区护士不管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存在相对不足的情况,这势必影响社区护理的内容和质量[6]。根据各地调查情况,参照《卫生部关于2005年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目标的意见》中规定的每万人口2名全科医生的标准,建议2005~2010年,直接提供家庭护理服务的社区护士的配置不少于每万人口3~4名,并根据实际工作的开展逐步增加,保证配置足够的护理人员。

4.4完善社区护士培训

4.4.1规范转岗培训:重点在于帮助护士转变观念,了解社区卫生相关政策,补充社区实用知识与技能:①各地应组织护理教育、社区护理管理人员参与的调查组,了解社区护理人员的知识需求,结合社区护理工作的特点,确定社区护士培训内容,编写适宜的培训教材。②依托高校,建立各地社区护士培训基地。③对社区护理师资进行培训和资格认定。④开展转岗培训,争取到2010年在经济发达地区社区护士转岗培训率达到100%,其他地区达到80%以上。

4.4.2开展社区护士继续教育:具体措施:①鉴于新业务、新技术、新药物在综合医院及专科医院的普遍开展与应用,社区护士对出院患者的继续护理常遇到困难。为保障社区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患者安全,并根据知识更新的需要,建议国家规定在职社区护士每2~3年到三级医院或有条件的二级医院的大内、大外科或急诊科进修3~6个月,形成制度,畅通双向进修渠道(参照医师职称晋升的要求,在护理人员规范化培训中应规定,二级及二级以上医院的护理人员应有1年基层社区卫生机构工作的经验)。②将社区护理的培训纳入护士继续教育学分管理。③结合在职人员的知识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短期培训(如脑卒中的康复护理等),及时补充实用的知识和技能。

4.4.3改革学校社区护理教育:应在各级护理教育课程设置中增设社区护理课程。有条件的地区可面向在职社区护士开展社区护理学历教育。

4.5健全社区护理管理制度和服务规范

各省市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当地社区护理的进展,制定适应社区护理工作特点的服务规范、社区护理管理的规章制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等;明确规定可入户开展的技术服务项目、安全保障措施,并组织定期监督、指导。

5给予政策支持

5.1建立合理的收费机制

社区护理服务不能收取相应费用,是影响护士人力配置、制约社区护理发展的政策原因,为此,建议:①将已开展的社区护理服务(如入户静脉输液陪护、临终关怀护理等)项目纳入《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之内;今后《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修订时,应及时将新开展的社区护理服务项目纳入其中。②逐步提高护理人员技术服务的收费标准,体现社区卫生服务中医护人员技术劳务的价值。

社区护理培训范文3

关键词:社区;护理队伍;现状;对策

随着老龄人口的增加,慢性患者的增多以及人们对健康需求的改变,我国政府及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越来越重视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社区护理作为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引起关注[1]。

1 金汇镇社区护理队伍的现状

1.1社区护理人员的一般现状 金汇镇包括金汇、齐贤、泰日三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76名护士。其中年龄构成:35~49岁组人数最多,占51.3%,绝大多数为中青年人;学历构成:中专学历所占比例最高,为67.10%,其次是为大专占21.05%,本科学历占1.31%;职称构成:初级职称所占比例最多,为40.79%,其次是高级职称占31.58%,中级职称占19.74%。

1.2社区护理人员从事的护理内容 目前,虽然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很多护理服务项目,但是护士还是以注射、输液为主,占96.7%,慢性病规范管理、健康教育、社区康复、妇幼保健、计划免疫等服务项目,主要还是由医生承担。

1.3培训、进修和学术水平现状 在76名社区护理人员中,虽然大多数护理人员工作年限较长,但是60%以上未参加过培训和进修学习。90%以上未参加过学术会议与参观考察。95%以上未在各级杂志刊物发表过论文。护理人员的培训、进修,在各医学专业中所占的比例是最低的。护理人员缺乏培训,对于加强护理工作,提高护理水平十分不利。

2 金汇镇社区护理队伍存在的问题

2.1社区护理人员学历水平偏低,以中专或大专为主,全日制学历偏少 随着我国护理教育不断地提高和发展,护理本科和研究生教育在不断地扩大。但是,由于我国的护理教育事业起步较晚,与发达国家相比整体水平存在着很大的差距。社区医院护士普遍学历比较低,以中专或大专为主,缺乏高学历人才,加之社区护士基本都是由临床护士转型而来,缺乏社区护士应有的知识、技能,对社区护理的特点及工作方法掌握不足[2]。林环等[3]调查发现社区护士的学历较低,中专占44.9%,大专占47.4%,本科仅占7.7%;护士的职称也偏低,50%以上的护士为初级职称,副高级职称仅2.6%(与穆江兵等[4]调查结果一致)。现在从事社区护理工作的人员普遍存在年龄偏大,学历、专业技术低,虽然能满足社区基本卫生服务,但要使社区护理真正承担"六位一体"(预防、医疗护理、康复、保健、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的任务是远远不够的[5]。

2.2社区护理人员的组织管理机制不健全 尽管近年来主管部门已颁布相关社区护理发展的文件,但缺乏具体可行的实施计划与规章制度。在社区内部,社区护士工作岗位设置不具体;缺乏质量管理考核指标;社区护理人员岗位培训不规范,医护比例不协调,配置不合理等[6]。所有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社区护理的发展和社区护理质量的提高。

2.3护士岗位职责不明确 政府缺乏培养社区护士的相关规定和指导,社区护士发展意向不清,没有明确的岗位职责,岗位定位不清,有些社区护士身兼数职,如财务管理、家庭病床访视、饮食指导、社区康复、保健、健康教育等,社区护士的非专业性工作量大。同时社区护理工作主要内容为各种注射、输液以及病情观察等,这一状况对完善社区护理功能和促进社区护士的发展极为不利。

3 对策与建议

S着社区卫生服务模式的推广,社区护理逐渐成为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护士的素质直接影响着社区卫生服务事业的发展速度。因此,我们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改变社区护理队伍的现状。提高社区护理服务水平和工作能力,是我国社区卫生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7]。

3.1加强护理队伍建设,完善知识结构 为适应新的护理模式,护理人员的知识结构、操作技能要相应转变,如何培养适应未来社区需要的护士已成为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笔者认为,应主要加强以下几方面工作:①完善护理教育体系,中专层次已显得不适应,应加大大专、大学层次比例;②开展护理人员在职培训,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尽快实施对从医院转岗到社区的护理人员的培训,使之适应社区护理工作的需要;③让社区护理人员多参加各种相关学术会议,并组织护理人员参加论文写作培训,提高学术水平。

3.2开展社区综合护理,满足居民健康需求 社区护理不是我们传统意义上医院内的临床护理,不只是包括打针、静脉注射等简单的临床护理工作,包括参与社区诊断工作,参与社区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工作,参与社区康复、精神卫生、慢性病防治与管理、营养指导工作,承担诊断明确的居家患者的访视、护理工作,提供基础或专科护理服务,配合全科医生进行病情观察与治疗,为患者与家属提供健康教育、护理指导与咨询服务,承担就诊患者的护理工作,根据护理对象的客观情况及个体要求提供与健康相关的日常生活护理服务,与全科医生及其他社会服务团体保持合作,社区护士的评估资料对全科医生的诊断提供资料。

3.3加强对社区护理岗位的培训 由于我国社区护理起步较晚,社区护理人才培养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高等护理教育体系,尽管已经启动社区护士的上岗培训,高等院校也开设社区护理课程,但是大部分岗位培训为短期培训,且学校设置的社区护理课程也比较单一[8]。目前,我国社区护理人才队伍远远满足不了社区人群的需求和社区卫生服务的快速发展。对符合条件准备从事社区护理工作的人员和由其他医疗机构转入社区开展社区护理工作的专业人员进行符合社区护理服务要求的岗位培训。根据社区护理的岗位要求,有针对性的确定培训内容,加强全科知识与技能培训,切实提高社区护士的技能和服务水平[9],并采取多渠道、多方式大力开展具有符合社区护理特点、针对性和实用性强的继续教育活动。

3.4勇于实践,探索社区整体护理模式 整体护理是以护理程序为基础,以患者为中心,为患者解决实际问题的新型护理模式。这一护理模式的实施,提高了护理质量,发挥了护士的潜能,是当前较为理想的护理模式,但这一护理模式,目前仅在医院内实施。

综上,我国的社区护理还存在很多的问题,我们可以多学习国外社区护理人才队伍建设模式,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方案。虽然社区护理目前仍存在护理人员资源短缺,学历、职称较低。但是通过培养专业人才、提高社区护理人员的数量和质量、主管部门给予高度的重视、明确社区护士工作职责等各方面的不懈努力,对提高医疗护理服务的连续性、协调性、整体性,面向社会提供长期、高质量的护理服务以及促进社区护理人才队伍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文焕,孙宏玉,尹翔燕,等.关于社区护士能力需求现象学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11,11(7):54-55.

[2]席凡捷,唐晴,等.中国社区护理的现状与展望[J].当代护士,2015,2:1-3.

[3]林环,汪丹,王裕瑞,等.深圳市社区护理人力资源和工作现状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2009,24(11):77-78.

[4]穆江兵,王卓,李昕.锦州市社区卫生服务站服务资源状况的调查[J].护理学杂志,2008,23(4):68-69.

[5]孙艳.社区护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讨论[J].丹东医药,2008,4:51-52.

[6]包家明,曹梅娟.社区护理人才队伍建设现状与思考[J].护士进修杂志,2004,7(19):597-598.

[7]张小青,刘桂萍.我国社区护士岗位培训现状及问题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12):123-124.

社区护理培训范文4

关键词:全科护士; 工作规范; 护理质量

全科护士是相对于医院专科护士而言的,它是以个人健康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为范畴,面对社区的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团体,集预防、保健、护理康复为一体,以维护和促进人群健康为目标的主动性、综合性、连续性、协调性和可及性的卫生服务工作。它体现了全科医学的全病种服务(不分科)、全病程服务(未病、欲病、已病)、全生程服务(优生、临终关怀)、全面(生理、心理、社会)、全方位服务(时间、空间、人间)的特点。全科护士是向社会、群体、家庭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的卫生管理者,更是健康教育者和不良生活习惯的干预者。由于社区是慢病管理的主阵地, 护士是社区慢病管理的主力军。全科护士除具有一定临床工作经验外,还经过社区医疗服务知识和系统培训,获得结业证和上岗证,其思维模式和服务模式已向社区卫生"全科"转变,且利用在医院工作的优势,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以规范化培训与考核为切入点,以规范护士行为为重点,提高护理质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分析现状 我院是一所集体所有制的一级甲医院,本中心参与了2005年海珠区创建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的工作,全院护士有 65人,年龄18~53岁,其中副主任护师5人,主管护师8人,护师22人,护士 30人。本中心管辖的社区居民有9万人。存在情况是:①护士数量少,护士人力配置难以满足社区日益递增的护理需求,护理工作压力过大,造成护理人员流失多,护理队伍不稳定;②护理队伍整体力量薄弱,护理质量难以提高,护理安全存在隐患;③护理工作面临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和引入,加大了护理风险,扩大了专业的内涵。以上情况提示,加快护士的培养是提升护理质量的关键。

1.2方法 制定培训计划以6个月为一阶段,分脱产和半脱产两部分学习:①前两周脱产学习,第1w培训从护士的礼仪举止到训练语言沟通技巧,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通过专题讲座来提高社区护士文化传统的修养,伦理道德的修养,人际关系的修养和语言文字的修养;。第2w主要为规章制度、职责、环境、规范要求培训。②专业知识学习,根据2007年卫生部科技教育司制定的《社区护士岗位培训大纲》将培训内容确定为:理论课,内容包括社区卫生服务概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特殊人群的保健、慢性疾病患者的护理及康复、社区紧急救护等;操作课,内容包括外科换药技术、心电图基本操作方法、包扎、吸氧、导尿、灌肠、心肺复苏等。计划中详细列出每月须了解、掌握的相关制度、操作标准、护理工作方法,集中培训内容、授课时间、考核方式。按达标要求开展阶段性的规范化训练,提高护理人员的规范化操作水平,使护理人员在培训活动中有共同的关注点,能参与交流切磋,培训后有所得益,在工作中能切实运用,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保证质量。

2考核

由护理部、科室护士长组成规范化培训考核管理小组,分别对参加规范化培训护士进行阶段考核和全年总考核。

2.1 护理部根据培训目标及内容,对参加培训的人员定期进行业务(临床实践,理论水平,操作技能等)和思想政治,工作态度(包括职业道德,服务态度)等方面的阶段考核。

2.2 各科室根据专科特点制定科室规范化培训计划,护士长定期检查科室培训人员基础护理完成情况及手册登记情况,由护士长对其进行理论和操作考核,每次考核合格后方可参加下一阶段培训。参加培训的人员积极参加并严格执行计划,如实填写《护士规范化培训登记手册》。

2.3 参加规范化培训的人员应积极参加并严格执行培训计划:认真填写《护士规范化培训登记手册》,按时完成基础护理量化指标,按时完成综述或论文。

2.4 每月定期进行业务学习,并对相关的内容进行测试。平时要加强技能操作训练,特别是对一些常见急救操作要不定时抽查考核。采用经常性督查、随机抽查等方式,加强日常检查监督力度,

2.5 护理部年终对规范化培训完成情况进行集中审核,对不能完成计划及相关要求者,取消其年终评优评先的资格,年终考核定为"基本合格",对连续3年不能按计划达标者则实行解聘。

3 结果

①全院护士"三基"考核合格率从2011年的83.5%提高到2012年的98.3%。②患者满意度从2011年的91.5%上升至2012年的97.8%。③护理差错发生率从2011年百张床年一般差错发生率8%下降至2012年的2%。社区护理人员在素质、护理水平、护理业务技术和工作效率都有相应的提高,有效地保障了工作质量。

4讨论

4.1 提高了护理队伍整体素质 以护理规范保证护理质量和水平的提高.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

4.2 规范了护理行为 从言行举止、服务态度到护理操作,使护士通过规范纠正偏差,强化服务意识,从而达到提高护理质量的目的 。

4.3 提高作工作效率 通过规范工作,取得患者及家庭的配合,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差错发生,从而保证护理质量。

5结论

社区网格化管理中的全科护士工作规范使护士的交流沟通、综合应用各科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及灵活应变能力得到了有效提高。通过系统全面地对护士进行教育培训,使护士在任何岗位、任何时候都能胜任工作以确保护理安全,有效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建辉,张选,禹震.网格化管理信息化支撑建立城市社区慢性病管理新模式[J].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9,23(2):23-34.

[2] 王春香,杨颖,来彩芬,等.责任医生团队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作用调查[J]. 浙江预防医学2007,19(7):73-74.

[3] 马晓伟.立足国情加强建设开创我国护理工作发展新局面[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11):801-806.

[4] 王秋韵,陈娴洁.中华现代临床护理学杂志,2006,1(8):750-751.

社区护理培训范文5

1提高社区优质护理服务的原因

1.1居民需求

1.1.1身体需求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的出现,各种疾病发展比例也随之增多,人们对健康的要求也逐渐提高,去医院的就医模式以不能满足患者各方面的需求,他们更希望平时生活中也可以得到更全面的卫生护理及健康教育,可以就近就医,有专业的指导更好的预防疾病。

1.1.2心理需要

据调查,现社区居民里大部分为独居老人及儿童,由于工作需要,子女不在身边照顾,其子女更希望社区护理人员可以更好的代替他们照顾老人及儿童,并不仅是身体上,同样心理上也尤为重要。同时,随着社会发展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逐渐加大,普及心理健康教育也应该在社区进行。

1.2医疗系统需求

1.2.1医院需求

现在医院就医紧张的问题尤为严重,同时医院患者和家属都来自不同的社会环境和年龄阶段,所患疾病总类繁多,易造成交叉感染,而社区护理是针对一个社区的居民,大大减少了交叉感染的可能性.社区护理是把医疗卫生与护理保健结合到一起,以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目的,如果社区护理可以提高护理质量,有效的宣传健康知识达到预防疾病的效果,医院将减少许多患者,改善就医难的问题。

1.2.2护理人员的就业需求

根据本科护生社区护理就业导向探究结果显示,不同护生对从事社区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并不相同,对社区前景的认知也不明确,个人发展和工资待遇已成为护生就业所关注的重要因素。对社区护理认知的局限性已影响护生的就业意向。社区应加强其对护理工作的宣传,建设社区护理实践基地,即可满足社区护理人员的需求,也可为护理人员提供就业平台,更好地开展优质护理服务。

2提高社区优质护理服务的方法

2.1以社区居民为中心,提供优质服务

2.1.1健康教育的宣传,重视居民心理健康

随着社会的发展,慢性病的出现,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以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因素。在新的医疗模式中,强调要以健康教育的方式,促使人们采取健康的生活习惯,最大限度地降低疾病的发生,更有效地维护人们的健康。社区健康教育对糖尿病病人的遵医行为、对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都有一定的作用。健康教育的宣传方法有很多种,可以定期开展宣传讲座,发放健康教育的宣传书籍。为了开展优质的护理服务,不仅要注重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同样应得到重视,社区可设有心理咨询处,定期上门辅导,空闲时间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指导居民健康的生活方式,建设特色社区。

2.1.2定期健康体检的实行

随着生活及工作快节奏的发展,很多居民的身体都处于亚健康状态,社区实施定期的健康体检是保障居民健康的最佳途径,即能提早发现,及时预防并且治疗疾病,也能定期了解社区居民身体及心理健康的总体变化。根据定期健康体检的检查结果,有针对性地通过健康教育、健康随访等方式进行健康管理通过定期健康检查,受益的不仅是居民个人,还有整个社区的发展,更有利于提高社区的优质护理服务。

2.1.3做好健康随访

对社区居民进行健康随访,是一种随着医学模式转变而出的新型护理服务,不仅局限于居民治疗疾病期间,而且对居民的日常护理及遵医行为都能进行督促作用。社区应对全部居民建立健康档案,档案应记录居民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地址、联系电活、家庭情况、有无既往史、文化程度、心理状况及定期健康检查结果。应由社区护理人员专门承担随访工作,定期进行电话访问和上门指导。

2.2提高社区护理人员的培养

2.2.1人员岗位认知

随着社区护理工作的开展,护理工作人员数量的增多,社区应进行人员岗位的认知,使护理人员了解其工作性质,工作内容,工作方式及面临的问题,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及人文关怀理念,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医疗护理质量,使社区护理工作人员与居民建立良好稳定的服务关系,进一步提高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视程度,进一步完善社区护理服务质量。

2.2.2护理人员医学理论知识培训

社区护理理论知识是综合公共卫生学与专业护理学基础理论知识的结合,因此社区护理人员必须具有良好的临床医学理论知识,特别要加强护理心理学、社会医学、卫生学、流行病学、营养学、老年和慢性病护理、康复护理、健康教育、人际沟通等知识的培养,并且能结合实际进行运用,社区可定期开展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定期考核,以提高社区优质护理服务。

2.2.3护理人员操作技能培训

社区护理培训范文6

    论文摘要:从社区护理健康教育职能、内容、方法、工作规范、技术规范考核评价体系、人力资源方面介绍了我国社区护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并提出社区护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对策。

    社区健康教育是以社区人群为教育对象,以促进全面的健康为目标,有组织、有计划、有评价的健康教育活动。它作为初级卫生保健的第一要素,是社区护理的工作重点,是护士必须掌握的工作。人们也越来越认识到,健康教育作为社区护理的重要措施,其影响超过疾病预防或治疗性干预。国内护理界正努力探索健康教育在社区护理中的应用,为实现更广泛人群的健康做着积极贡献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总体来说,国内社区护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还不平衡,仍处于起始阶段。

    1社区护理健康教育现状1.1社区护理健康教育职能据常亚萍等调查显示,北京市某社区人群的人均医疗时间为5.3min,人均护理时间是31.5min.这说明,在社区护理中,护士与社区人群的联系最为密切,这一特点决定了护士应该成为社区健康教育的主要承担者。然而,目前社区卫生服务站医生和护士的工作职责不够明确,许多护士能够完成并且适宜由护理人员来承担的项目(健康教育)是由医生来承担的 。1.2社区护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方法由于我国的社区护理健康教育工作起步晚,没有形成科学有效的系统。而且理论和体制方面又不够完善,可参考的护理文献及书籍又少,使得社区护理健康教育仅仅停留在卫生宣传的层面,很难深入。据统计资料表明,目前有84.0%护士对护理健康教育程序的基本内容了解肤浅或认识不足,80.5%对最佳的健康教育方法选择能力缺乏,80.0%对护士在健康教育中承担的角色不够明确。

    1.3社区护理健康教育工作规范、技术规范以及考核评价体系目前,我国社区护理健康教育没有专门的结构,没有相应的配套措施,也没有较成型的健康教育程序及职业规范。总之,我国的护理健康教育仍围绕着慢性病进行,多属于二级预防水平,与国外已达到的三级预防水平相比存在着差距。另外,社区护理健康教育由于缺乏严格系统的考核管理体系,对社区护士的健康教育资格准入与审核制度及监控机制尚不完善,严重制约了社区护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1.4社区护理健康教育人力资源我国社区护理人员多是来自一级、二级医院,从事健康教育的人员往往是经过短期培训或未培训先上岗人员,学历、职称结构偏低,专业结构也不合理。据调查统计,2001年的社区护士中有91%为中专学历,而且临时聘用人员占社区护理人员的2/3。虽能满足社区基本卫生服务,但要使社区护理真正承担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六位一体的任务,还是远远不够的。按照专家分析,合理的社区服务医护之比为1∶8~1∶12,我国开设的社区服务站远远没有达到这一标准,过少的人力使社区护士忙于应付大量的护理常规工作,没有足够的精力从事健康教育活动。有专家统计,社区护理服务项目花费人次最多的是输液,占66.1%;花费时间最多的仍是输液,占80.2%.

    2社区护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对策2.1将健康教育纳入社区护士的服务项目中在社区护理中,居民健康教育是社区服务项目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护士由于受过系统的专业知识的技能培训,又最有时间和机会对居民进行健康教育,她们在健康教育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没有健康教育的护理,不能称其为整体护理。国内专家也指出:健康教育应首先纳入到目前的社区护理服务项目中。

    2.2将社区健康教育融入护理实践和公共卫生实践中社区护理是由护理实践和公共卫生实践综合而成的。护士在对居民护理的过程中,要不断地将健康知识传输给他们,在向居民进行健康教育的同时,也是护理的过程。事实证明,凡是健康教育能够融入社区卫生服务各项工作之中,社区健康教育就能够发展,就能够取得很好的成效。社区护士把健康教育贯穿于三级预防的始终,与预防、治疗、保健、康复结合起来,提高居民自我保健、自我预防、自我护理的意识和技能。社区卫生服务为护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极大的发展空间。

    2.3社区护理健康教育应以“行为矫正”为核心健康教育的核心在于“行为矫正”,通过有计划、有系统的教育活动促进个人、家庭、人群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达到全民健康的目的。故社区护理人员在帮助居民形成良好行为方面要求拥有行为改变的知识和处理策略;要求拥有评估健康行为和确认对象是否执行健康行为能力以及协助人们改变、评价行为的技能。社区护理人员应运用健康教育的模式,以“行为矫正”为核心,全面开展健康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