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改革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数字化改革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数字化改革总结

数字化改革总结范文1

关键词:数字化校园;调查;中职示范校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6)01-0030-07

作者简介:黄小平(1971―),男,硕士,安徽省桐城望溪高级职业技术学校教师,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教育信息化和中职计算机教学。

2010年6月,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共同印发《关于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意见》,中央财政投入100亿元,分三批遴选支持1 000所中等职业学校深化改革,为全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大幅度提高这些学校办学的规范化、信息化和现代化水平。其中,数字化校园建设是国家中职示范校申报和验收的基本条件。2015年1月,教育部了《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要求将数字校园建设作为推动职业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要抓手。为更好地了解各中职示范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基本情况,笔者对安徽省首批中职示范校数字化校园建设进行了调查。

一、调查对象与调查方法

(一)调查背景与基本情况

2014年安徽省9所学校正式通过国家三部委的验收,成为首批国家中职改革发展示范校。通过实地调研、网络监测(各示范校门户网站和中职示范校成果展示网站)和问卷调查等方法,采集了许多资料和官方数据,查阅了各示范校的项目任务书、申报表以及验收结果的总结报告,了解了安徽省首批中职示范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基本情况。这些正式公布的成果数据是国家示范校验收的基本依据,对于这些学校信息化发展和数字化校园特色项目的建设情况是最佳的佐证。

对首批中职示范校进行了专题问卷调查,因缺少对芜湖高级技工学校的调研,故补充第二批示范校安徽机械工业学校的调查数据作为参照,调查的中职示范校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二)调查表制作说明与调查方法

为更好地获取安徽省首批中职示范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基本数据,参照中国教育技术协会职业教育技术委员会2013年5月制定的《职业院校“数字化校园”评比标准(试行)》并进行了简化和取舍,制定出数字化校园建设调查表。问卷发放从2014年6月份开始,截止时间为2014年12月,通过网络邮件或者QQ方式直接发送和回收,问卷调查数据主要是以各示范校国家级验收的基本数据为参照,参与调查的对象基本是各示范校数字化校园项目的建设主管,个别是主要参与教师,因此,调查数据具有较好的可信度,基本反映了各校在示范校创建期间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真实水平和现状。

为简化问卷调查数据的处理,力求简洁客观反映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基本情况,调查表被重新设计成“是否”问题,力求对数字化校园的基本要素有一个客观真实反映,不涉及各个学校数字化校园应用水平的差异。

二、调查结果分析

数字化校园基本情况是各示范校数字化校园项目整体的集中反映,这一部分数据是示范校数字化校园建设调查的基础(见表2),这些数据客观实际,尤其是对于本校的信息化管理人员来说,采集容易,可信度也是最高的。

(一)数字化校园专职管理情况

从这些基础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对于中职学校而言,数字化校园大部分并没有成立专门的职能部门来进行建设和管理(如图1所示),而且建设和管理部门也各不相同,层级也千差万别,在校内机构设置中的位置也不一样;就是设置了专门管理部门的学校,其功能和职别也差距很大;在安徽省首批10所示范校门户网站的学校职能机构设置中查询,单独设立的数字化校园管理部门基本上都不属于学校的中层机构,可见其职能和权限都是有限的;由学校其他中层机构代管是安徽省首批示范校数字化校园的基本常态,没有专职的数字化校园建设与管理部门,至少说明学校信息化应用的推进层次没有得到重视,信息化应用还没有成为学校教学与管理工作的必需功能,这是安徽省中职学校信息化发展的关键制约;是否有专职的数字化校园建设与管理职能部门应该是学校信息化发展的关键,有中央财政支持的首批中职示范校尚且如此,其他中职学校的信息化水平和数字化校园的应用水平更可想而知。

数字化改革总结范文2

[关键词]数字化医院;卫生经济;管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3)33-0062-02

1 前 言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的不断推进,数字化医院也是应运而生,不断发展壮大。医院进行信息化的管理,有利于降低医疗成本,提高医院经营战略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近些年来,我们国家很多医院都是紧密结合网络的飞速发展,依托于信息化平台,并兼顾我国卫生经济管理的特点,通过不断探索、实践、总结和完善,逐步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数字化医院卫生经济管理模式。实践表明,由“可视化”、“精细化”、“数字化”、“智能化”、“一体化”等优势聚合而成的管理新模式,有利于提高我国医院经营决策的能力和经济管理水平,也可以促进我国医院数字化的可持续发展。

2 数字化医院卫生经济管理模式的研究背景

我们都知道,在数字化模式推行以前,单纯的粗放式卫生经济管理模式不仅理念陈旧方法单一,而且效率低下。对于医院卫生经济管理事业发展存在不利的影响。医院的改革与创新给医院卫生经济管理提供了新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数字化医院的推行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到90年代末数字化医院得到了一个快速的发展。近些年来,诸暨市第三人民医院也是贯彻执行“以跨越式发展引领信息化技术革新,以信息化管理模式推进医院现代化管理的进程”的理念,大力推进诸暨市第三人民医院的信息化和数字化的建设,范围广,覆盖面积大,涵盖了医疗、科研、教学、后勤等各个部门,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在此基础之上,医院也是以国家所要求的医疗卫生体制与保障制度的改革作为数字化建设发展的依据,创建了数字化医院卫生经济管理模式下的新管理方法,主要是医疗和护理分开进行核算、全天候的数字化医疗服务、多维全过程后勤保障等为主要内容的卫生经济管理的新模式,同时包括绩效管理、成本核算等一系列配套措施也在积极地开展之中。如何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卫生经济管理中去,需要医院建立借鉴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的管理体系,利用现代化的手段解决医院的战略决策和医疗服务的问题,深入把握自身框架结构,建立完善的数字化现代管理模式。

3 数字化医院卫生经济管理模式结构具体分析

在医院卫生经济管理中运用数字化信息化的技术,实际上就是一个技术创新、体制改革、管理模式创新的过程,随着我国数字化医院建设的推进和信息化的改革深入,在数字化的背景下,数字化医院的卫生经济管理模式具体结构主要是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3.1 患者医疗付费和服务评价的一卡通服务

该模式的推行,主要理念就是“患者不动,信息流动”,从而更好地提高医院挂号和门诊等的运行效率,缩短患者的就诊时间,方便患者就诊。另外,也根本上简化了就医流程,提高了医院整体的工作效率和医疗资源利用效率,提升了医院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患者可以根据就医情况,通过电子数字化系统对医生进行服务的评价和打分,从而为绩效考核确定一个基础和参考对象,也对广大医疗工作人员起到鼓励的作用,是医院、银行和患者多赢的局面。

3.2 物流资源的可视化管理

可视化的目的就是医院通过网络数字的可视化管理新模式来加强医院每年大量物流资源的管理。管理者通过信息系统能对物力资源的整个流程状态、库存状况了如指掌,对问题针对性的采取控制措施,并对每项控制措施的实效进行评估、不断优化,明确告知工作人员应该做什么,做到早期发现异常情况,使检查有效;防止人为失误或遗漏,并始终维持正常状态;通过视觉,使问题点和浪费现象容易暴露,事先预防和消除各种隐患和浪费。减少了中间环节,节省了人力、物力、财力,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误差,强化了监督机制,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

3.3 成本控制的精细化

成本的核算是医院卫生经济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成本核算主要的功能就是根据医院的战略目标,清晰准确计算出医院的各项工作的成本情况,通过建立系统科学的成本核算方案,落实全面的成本核算。对于科室的所有成本要严格预算管理,加强预算的约束,争取在支出之前就精打细算,立足现有的财力物力,处理好重要和一般的关系。科学合理的控制成本的变动,以及成本和收益率的控制,实现医院的“精细化”管理。

3.4 绩效考核的数字化评价

绩效工资的考核方案应该是根据医院的不同发展时段处在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中,在对于绩效工资考核的全过程的跟踪评价过程中,及时修正考核的方案,才能使得考核方案更好地适应医院的发展需要,形成“数字化的绩效考核”体系,这符合现代医院发展的要求。科学完善的考核体系是医院绩效工资考核得以顺利实施的前提和基础。管理人员和考核体系制定人员要充分考虑到医院的战略目标,并将其层层分解,落实到每一个具体责任人的身上,从而更好地确定每一个职工的具体责任和绩效目标,将其量化,并制定科学的审核方法,对各个科室和各个岗位进行科学合理、公正公开的考核。

3.5 经营决策的智能化

主要就是建立数字化的信息平台,对于卫生经济管理进行数字化的处理,利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可以实现轻轻松松掌握医院的投入、产出、效益、效率等情况,提升辅助决策的水平。

3.6 卫生经济管理一体化

管理信息化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提高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而是建立一个高度集成的管理信息系统,提高整体的工作效率。诸暨市第三人民医院将先进的数字化管理和现代化管理模式结合,将卫生经济与医疗活动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将医疗、供应、耗费、财务等各子系统进行有效集成,把有限的实物活动转变成资金活动,提升诸暨市第三人民医院卫生经济管理的有效性和科学性,提升管理水平。

4 数字化医院卫生经济管理模式评估

4.1 信息化和现代管理的结合

医院的信息化管理和现代管理的改革是相辅相成的,现代化的改革离不开数字化的发展,数字化的发展最终也要落实在对医院管理模式的改革上。离开医院的现代化管理,信息化的发展就没有用武之地;离开了信息化的发展,医院的现代化的发展也就没有了基础。

4.2 数字化卫生经济管理模式的效能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管理体制的改革不断的深入,现代医院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首先就是要针对目前自身管理上的问题,对症下药,做出相应的改进方式,努力提升自身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完善相应的制度建设,只有这样,才能促进现代医院平稳健康的长远发展。精细化、网络化、系统化是数字化的管理模式的核心思想,只有多种思路手段的紧密结合,才可以为医院的现代化改革和发展提供更加准确、及时、系统的信息,提高医院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和能力性。

参考文献:

[1]张英丽.如何加强医院财务管理研究[J].财经界,2011(2).

[2]梁万年.卫生事业管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3]朱丰根,徐新隆,严志汉.论信息技术优化医院药品管理流程[J].中国医院,2007(10).

[4]李卫平.我国医院成本核算研究方法比较分析[J].中国医院管理,2007(3).

[5]吴昊,李书章.数字化医院的概念和系统结构模型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2004(8).

数字化改革总结范文3

一、基本情况

(一)运行情况

__年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共受理各类城市管理案件__件,处置__件,处置率__%,其中按期处置率达到93%。从案件类型看,城市管理部件类案件__件,其中安全隐患较大、社会关注度较高的井盖破损、缺失案件__件;事件类案件__件,其中与市民生活、出行息息相关的机动车、人行道路破损类案件__件。

(二)硬、软件建设情况

1.硬件方面。为使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发挥更大作用,数字化中心对办公区域功能布局进行调整,增设1个操作大厅、含10个操作平台和1个液晶拼接显示屏。同时,在去年安装120个视频探头的基础上,今年又新安装视频探头__个,实现了对城市建成区视频监控全覆盖。

2.软件方面。今年是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开展的第二年,数字化中心始终把软件建设与管理作为今年的重点工作来抓,通过建立系统运行台账征集、汇总各责任单位关于系统GPS定位、绩效评价体系、协调办公子系统等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把汇总的问题与软件公司展开积极磋商并督促解决,保证了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高效运行。

(三)切实用好视频监控

为充分发挥数字化城市管理视频监控的作用,数字化城市管理中心建立了视频监控电子地图。并按照中心城区、城区主干道30分钟内视频巡查一次,二级道路、__新城每小时视频巡查一次,其余街道适时视频巡查的要求,及时监控城市管理状态。全年,通过视频监控,数字化中心不仅发现各类城市管理问题__多件,还为市公安局13件交通事故案件、1件命案、3件抢劫案、3件诈骗案、3件盗窃案提供了视频查询。同时,积极配合社会治安及维稳工作,及时提供高效、稳定的监控平台。

(四)做好数字化城管牵头工作

1.协调案件处置。针对系统运行过程中出现部分案件处置存在职责争议,特别是对存在安全隐患的井盖类和道路破损类案件,数字化中心多次召集相关部门进行协商解决,及时清除安全隐患。共召开全市协调会议2次,相关部门会议10次以上,协调争议案件400余件,并对少数长期拖而不决的案件处置采取了积极的应对措施。

2.做好绩效评价。为充分发挥数字化城市管理绩效考核的激励作用,数字化中心每月将全市责任单位数字化城管案件处置情况编写成专刊送市领导参阅。今年以来,市长、市委副书记等市领导多次在 “数字城管”专刊上作出重要批示。

二、目标工作

(一)信息采集市场化

按照我市相关文件和市委、市政府关于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的总体要求,__年__月,通过公开招标,确定了信息采集公司,并通过周密计划、细致培训,完成了原有信息采集队伍与市场化信息采集的平稳过渡。通过2个月的运行,市场化信息采集工作已步入正轨,案件发现量由前两个季度的月均1500件上升至现在的__件。按照 “少花钱、多办事”的指导思想,将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采集与市政公用设施安巡服务相结合实施市场化运作,这在成都市范围内尚属首例,获得了市城管局和成都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中心的一致好评。

为进一步提升信息采集质量,数字化中心安排专门人员对信息采集员工作情况进行督查,将每月案件上报数、按时核查率、准确上报率以及日常督查情况汇总考核,考核结果与信息采集服务费用挂钩。同时,督促信息采集公司每星期进行一次工作总结,梳理存在的问题,保证信息采集质量。

(二)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向乡镇延伸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规划,数字化中心正逐步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向重点场镇、示范线沿线__镇、景区延伸工作。目前,已完成__镇__个数字化城管视频探头建设安装工作,整逐步推进龙门山镇视频探头安装工作。

三、特色工作

(一)拓展系统功能

1.开通移动处置受理反馈子系统。为充分发挥数字化城管及时、高效的特点,__年__月,数字化中心在城管局试点开通“移动处置受理反馈子系统”,使各科室接收、处置数字化中心派遣的案件不再受时间、空间限制,并于9月上旬,将该子系统向全市2个镇、1个工业开发区、20多个市级部门开通,大大提高了数字化城市管理处置效率,数字化城市管理案件的按期处置率由去年的月均88%上升至今年的96%以上。

2.建设全民城管子系统。按照市主要领导关于逐步推进城市管理手段创新、体制改革的要求。8月,数字化中心在彭州市政公众信息网显著位置开通了全民城管子系统,为市民参与城市管理开通了网上“绿色通道”。

(二)完善管理制度

1.制定《__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中心工作规范》,对数字化城市管理标准、各岗位职责、绩效考核等进行了规范完善。

2.拟定《__市城市管理局数字化城市管理工行运行机制》,对各职能科室在数字化城管工作的职责进行了明确。

(三)创新工作机制

1.建立“7*24”小时工作机制。为使数字化城管发挥更大作用,按照局党组的统一安排,7月,数字化中心在我市“三圈城”率先施行了7*24小时工作制,实现对城市管理的全天候、无缝隙。

2.建立培训考核制度。为保证数字化中心平台工作的顺利进行,按照先培训、实习,考核合格后上岗的要求,在8月底至9月初,数字 化中心对10余名新进人员开展了业务技能、系统操作、管理制度等方面的培训,并于 9月下旬举行了入职考试,合格后安排上岗。

3.实行技能等级管理。为规范平台操作管理,数字化中心明确了操作平台岗位设置,建立了薪酬待遇的管理体系,在全市范围内创新性的施行劳务派遣人员业务技能等级管理,将平台操作员的工作年限、业务技能等级与工资薪酬、任职岗位相结合,既可以促进平台操作员业务技能和自身素质的提高,也保证了平台操作员队伍的稳定性。

四、亮点工作

市政府__年__月__日常务会议要求,由城管局牵头,探索研究“后城市管理”模式,建立健全我市“后城市管理”机制,抓好城市运营及管理,让我市广大老百姓参与其中,切实让城市完成自我更新。__年__月,在局领导带领下,数字化中心抽调精干力量,通过参观学习、咨询专家、查阅资料,完成了后城市管理调研工作,并高质量撰写了后城市管理调研报告,市领导参阅后,给予了高度评价。

四、存在的不足

一是数字化城市管理案件处置协调还需进一步加强。

二是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软件部分功能还需进一步优化。

五、下一步计划

一是提高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覆盖率,稳步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向示范线沿线乡镇、景区延伸。

二是进一步梳理系统存在问题,并进行完善。充分发挥户外广告管理、车辆GPS等拓展子系统的作用。

数字化改革总结范文4

---- 新课改背景下开展数字化教学校本研究的实践与思考

 

摘  要: 目前校本教研的种种错区,阻碍着它的顺利开展。学校不能搞故作高深脱离教学实际的纯理论研究,应为教育科研搭建平台,提供强有力的抓手。校本研究的主阵地是课堂。要构建以课题研究为依托、以信息技术为载体的科研模式,以信息技术应用,带动课题研究,“以教带研,以研促教”。教学和研究,两者齐头并进。校本教研,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促使学校现代化办学特色的形成,提高了学校的办学品位。本文通过反思,探索校本教研的运行模式以及在新课改中应发挥的作用。

关键词: 校本教研  信息技术  新课改  学校发展

 

一直以来,教育科研是教育界带有争议的话题。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 校本教研被更多的人所接受,成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手段。但是,我们也发现,一些人搞校本研究,却游离了自身的教学实际,教学和教研“两张皮”,校本教研缺乏具体的目标任务,研不致用。这让人对校本教研的前景感到担忧。如何为校本教研搭建平台,促使它可持续发展,成为我们面前急需应对的问题。

我校是一所位于城乡结合部的具有56个教学班的年轻高级中学。学校抢占先机,实施“科研兴校”策略,积极推进数字化校园的构建和应用研究,不仅化解了生存危机,而且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去年,我校以优秀的成绩顺利通过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学水平评估暨国家级示范性高中验收确认,跨进省优秀学校的行列。我们深深意识到,信息技术是教育科研的一只强有力的抓手。这不仅表现在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创新上,更体现在科研模式、交流方式的变革上。

一、我校广泛开展校本教研的背景

    我校创办晚,校龄短。既没有办学所需的优势资源,更没有厚重的历史积淀,如何在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

      我们认为,作为新办学校,我们因袭的东西少;教师年轻,有朝气,有活力,接受新生事物快!因此,必须审时度势,抓住新世纪发展的机遇,抢占教育改革的制高点。我们实施“科研兴校”策略,确立“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促使学校跨越式发展”的办学思路。简而言之,即“重信息、兴科研、建队伍、办名校”。

几年来,我们积极致力于校园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沿着正确的办学思路不断前进。为了有效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学校高度重视校本教研工作,构建以课题研究为依托,以信息技术为载体的科研模式。强调教师应具备科研意识,树立“教师即是研究员”的新观念,不断充实自己,努力提高自身科研素质,促使教师由经验型教师向反思型教师转变,逐步形成校本教研制度化、全员化、信息化、课堂化、课题化的“五化”特色,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实践证明,信息技术和教育科研在学校发展中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它不仅化解了学校的生存危机,而且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促使以信息技术、教育科研为载体的现代化办学特色的形成,提高了学校的办学品位。

二、我校数字化教学校本研究的发展历程

    学校从开始推进校园信息化建设,到实施数字化校园的构建和应用研究,从零星的探索,到形成一定规模的课题体系,正好反映了教育科研在我校的发展历程。

   1、从立项范围看,由“零敲碎打”到“全面开花”。2005年以前,立项的课题寥寥无几;2006年后,立项的课题增多,国家级、省级课题共8项,市级课题1项,涉及面明显扩大。

    2、从立项性质看,由“寄居人下”到“独立立项”。先前参加的课题,多为国家级课题的子课题,没有独立的研究成果;2006年后立项的课题,则是学校独立立项,且多为国家级、省级课题,档次较高。

   3、从研究方法看,从孤立研究到注重整合。研究走出了单一格局,2006年中央电教馆课题《“数字化校园”与开放的信息化教学环境研究》与2007年立项的几个省级课题既各自独立,又遥相呼应,形成体系。

   4、从研究成效看,与信息技术结伴,形成科研特色。以信息技术为载体,通过信息技术应用,带动课题研究,逐步形成以信息技术、教育科研为载体的现代化办学特色。##

附:近年来学校立项课题一览表

课           题

级  别

审批单位

研究进程

《网络时代高中教师的教学观念与行为的实验研究》

国家级

子课题

教育部

2002立项,已结题

《作文三步法教学实验》

国家级

子课题

中国教育学会

2003.3立项,已结题

《生本教育下的自德精神培养实践与探索》

广东省

省教厅思政处教育教学研究室

2005.5立项, 已结题

《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与道德研究与实验》

国家级

子课题

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

2006.4立项,已结题

《史地学科中现实感强的主题学习资源设计与开发应用》

广东省

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

2006.5立项, 在结题中

《新课程背景下自主和谐的数字化课堂教学模式探究》

广东省

省教育厅

2006.5立项,已结题

《“数字化校园”与开放的信息化教学环境研究》

国家级

中央电教馆

2006.12立项,中期总结

《新课程背景下中学语言学科数字化学习策略研究》

广东省

省电教馆

2007.5立项,中期总结

《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学的实效性研究》

广东省

省电教馆

2007.5立项,中期总结

《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整合的实验研究》

广东省

省电教馆

2007.5立项,中期总结

《新课程背景下理科开放的数字化探究情景研究》

广东省

省电教馆

2007.5立项

《数字化环境下中学作文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汕头市

汕头市教育局

2008.6立项

 

三、我校开展数字化教学校本研究的策略

1、开展数字化教学校本研究的工作思路:

校本教研必须贴近实际,服务教学,不能故作高深搞脱离教学实际的纯理论研究,一定要有具体的目标任务,要以课题研究带动课堂教学改革,以新课改的理念改革课堂教学模式。

我们确定课题研究的工作思路为“教学科研化,科研课堂化”, “以教带研,以研促教”。研究方向是:①新课程背景下数字化教学模式研究;②新课程背景下数字化教学环境研究。内容和形式,两者齐头并进。校本研究的主阵地是课堂、新课改的课堂、信息技术背景下的课堂。

   2、数字化教学校本研究的组织与实施:

⑴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校长、副校长亲自挂帅,担纲负责。

    自2003年以来,现职校长、副校长亲自主持的课题共6个,其中中国教育学会国家级子课题《作文三步法教学实验》2004年已经结题,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与道德研究与实验》、省教厅《新课程背景下自主和谐的数字化课堂教学模式探究》和《生本教育下的自德精神培养实践与探索》均于2008年结题。 学校领导参与研究,带动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

⑵成立课题管理领导小组,从组织和管理上对课题研究提供有力的保证。

校长、副校长任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教研室、教务处主任为小组成员,指导课题的具体实施,形成了由教研室规划协调、各学科组成员具体操作、电教中心技术支持的研究格局。

⑶进一步优化信息技术环境,提供研究物质保障。

根据学校发展的需要,重新做好“数字化校园”的整体规划,着力打造五个平台:

① 信息管理平台:依托校园网和移动公司“校讯通”系统,实施无纸化办公和家校联系,包括信息、公文传递等办公管理,学籍管理、成绩管理等教务管理,提高信息的传递速度和管理的效率。

② 信息交流平台:利用校园网新闻频道、科研信息网、德育网、专题学习网页,展示工作成果,宣传学校品牌;利用中国教育服务网建设科组博客圈,交流教育教学心得,抒写酸甜苦辣。

③ 教学资源平台:充实中央电教馆资源库、智能题库、FTP服务器、数字图书馆等,做好资源的流通、共享。

④ 电化教学平台:在多媒体电教平台全面进入课堂的基础上,改造了二个连接internet的多功能电脑室,新装配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探究实验室;探究新课程背景下自主和谐的数字化教学模式,提高使用效率。

⑤ 校园卡应用平台:利用校园卡,解决出勤签到、图书馆借书、食堂、小买部划账等日常生活和学习活动,一卡通行整个校园。

这样,一个崭新的信息化校园已经跃然眼前,这些设备的投入使用,为实现教学手段和管理手段的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物质基础,大大提高教学和管理的效率,从而达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⑷提倡做学习型教师,构建课题研究与校本培训并行的模式。

根据新课该的要求,学校将校训由“益教益学,图强图盛”修改为邵华泽的题词“益学益习,图强图盛”,提出构建学习型组织,关注教师专业化发展。

    ①“机制激励,制度保障”。制定了《校本教研制度》,落实培训计划。每年定期组织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优质课评比,为新教师的快速成长搭设平台。修订学校人才基金的奖教项目,设立科研成果奖。

②“进修学习、岗位培训”。不惜物力财力,全力支持老师外出考察、学习、参加各类培训。同时校内不定期对教师进行业务培训,广泛开展校本研究。

③“专家引领,同伴互助”。积极邀请专家莅校开展学术讲座,将前沿理论、最新信息植入师生的心中。同时建立和健全新教师和青年教师帮教机制,在暑期进行新教师岗前校本培训,结对互帮,以老带新,以新促老。

④“校际合作,异地交流”。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积极开展交流活动。在加强区域内校际合作的基础上,注意加强跨区域交流,与汕头、中山、番禺、江门、云浮等兄弟学校结成“五地十校”同盟。

⑤“案例研讨,行动研究”。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汇报课、公开课为载体,研究新课程实施中的困惑和问题。研究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积极探究“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模式。各学科均建立起了学科资源库和学科网站,实行资源共享,提高校本教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5)构建了教、研同步的活动模式,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反思,调整、提高。

    学校把信息技术和常规教学的整合当作校本教研的核心课题。早在2002年,我校就参与汕头市教育局承担的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课题《网络时代教师素质要求的研究》试验。为纠正在信息技术应用过程中出现的偏差,我们提出“强化主体性,突出实践性,激发创造性”的教学要求。

    实施新课程后,我们确定了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优势互补的研究方向:要充分利用新课程改革的契机,进一步研究如何在网络时代背景下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如何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益。强调教师在设计多媒体课件时,必须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要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课件的交互性及其界面的人性化,使课件流向能够根据教学需要随意调度,让学生有更多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将知识迁移为能力。

    我们精心策划校性说课比赛、优质课评比,以评促研,涌现出一批优秀的、有创意的设计方案、课例。近年来,我校多次承担了市、区公开课任务和举行教学开放活动,全市有多所学校教师到我校听课、交流,我校的现代教育、教学模式已在区域起到很好的辐射作用。

四、开展数字化教学校本研究取得的成果

1.探索出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可操作的教学模式,初步形成网络环境下专题探究学习模式,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涵。通过研究,各学科形成了一系列教学设计, 积累了教学经验。

2.改造和自制了大批教学软件,创建专题学习网站,构建了资源共享、信息交流平台,使课堂教学得以延伸,拓宽师生学习和交流的空间。

    2007年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成果斐然。在2007汕头市优秀教育网站评比活动中,学校门户网站被评为 “汕头市十佳教育网站”,“呼唤生命教育网站” 被评为“汕头市十佳教育专题网站”, “学校学科网”、“学校德育网”被评为汕头优秀教育网站。 学校被评为2007汕头市最佳“数字化校园”。

3.通过课题研究培养了学生现代数字化背景下的信息素养和自我探究能力,全面培养学生人文道德素养。

4.通过课题研究促使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有目的地进行探究、反思、总结,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三年来,教师科研成果、论文、学科竞赛获省级以上奖励达49人次,市、区(县)级不计其数。

五、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教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契合度及有效性不高,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2、教师虽能普遍运用多媒体课件开展教学活动,但课件的交互性及开放性不强,利用网络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教学实践尚属初级阶段。

    3、由于校园网络的稳定性和终端机数量不足,数字化学习社区建设进展较慢。

4、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探究、健康上网等养成性教育还须进一步加强。

    5.对研究过程中的定量评估数据收集、分析重视不够,削弱操作的实效性与评价的科学性。

    6.技术与教学艺术、技术与人文的关系需要进一步反思和探讨。

多媒体、网络教学环境,虽然在很大程度上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作用很大,但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拉大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从而影响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教学是一门艺术,不能过份依赖技术手段,要以教师的人格魅力和富有情趣的讲解,通过师生间的情绪相互感染,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良好的教学效果及对学生心理产生的正面效应,是任何的技术媒体所不能替代的。

六、今后研究设想

    1、进一步激发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热情,力求教学与研究紧密结合,提高研究的实效性。

    2、加强理论学习与技术指导,进一步深化课题研究,提高教师教育科研的水平。

    3、更新网络设备,提高系统稳定性,增购终端机,解决制约网络教学的瓶颈。

    4、构建学科网络学习社区,拓宽学生学习的空间,提高学生网络环境下自主探究学习的实效。

数字化改革总结范文5

    字化车间的建设思路,提出数字化车间的建设模型及相关考虑因素,并对数字化车间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力求为现代企业转型、两化融合的建设提供些许参考。

    1 数字化车间的形成及意义

    1.1 制造业车间应用管理的演化过程

    当今社会不断高速发展,科学技术以及管理也随之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工业化以来加工制造行业在技术应用以及管理中得到了几次大的变革,我们从社会实际发展情况来看,在工业的发展过程当中,每一次有力的变革都会给工业水平带来较大幅度的提升,笔者经过分析将制造业车间应用管理的演化过程总结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手工作业、单一生产;第二阶段是工业技术引入、流水线规模生产;第三阶段是信息技术引入、信息化辅助生产;第四阶段是信息化与工业化结合,实行两化相互融合。

    1.2 数字化车间的建设意义

    每一次技术变革都会带来工业发展的长足进步,充分践行两化融合概念的数字化车间也不例外,通过数字化车间的建设,解决企业核心环节的两化融合问题,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工业技术的优势,使两者相互促进和共同发展。一方面更好的发挥信息化平台优势,发挥信息技术的指导及决策分析作用,改进工业流程,指导并促进工业水平的发展;另一方面也要充分发挥各种工业技术对信息化的支撑和基础作用,做好数字化车间的建设,已逐步成为现代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2 比较实际的建设思路

    2.1 建设思路的整体考虑

    数字化车间的整体建设思路,应该从实际出发,以信息技术和工业技术的应用为手段,以改善工艺流程、提高生产效率为目标,建设符合企业实际,切实提高企业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数字化车间。

    2.1.1 数字化车间的建设范围

    数字化车间的建设范围,应当以企业实际业务范围为主,业务涉及的加工制造、物流、管理和维修等环节均应纳入数字化车间的管理范围,即数字化车间应该是一个整体的解决方案,需涉及车间业务的方方面面,这样才能发挥各个环节的联动作用,提高整体水平。从数字化车间的整体建设范围及规划上,应当通盘考虑,应用到业务流程的每一个环节,使车间业务的点、线、面各个层次均纳入管理范围。

    2.1.2 数字化车间的建设模型

    数字化车间的建设,应当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工业控制技术的优势,以建设高度自动化和高度智能化,尽可能降低人工参与的自动运转的制造车间为目标。通过智能设备、自动化技术、自动识别技术、AGV 等技术的应用,实现实体设备的自动控制和运转,通过信息技术的数据采集、信息传递、监控和广播等技术的应用,进而实现将整个车间建设成一台结构合理、动力充沛的自动运转的机器的数字化车间建设目标。

    2.2 可用技术探讨

    2.2.1 数字化车间的网络建设

    数字化车间的网络建设是串联各项业务,使之互相协作的保障,根据目前技术的发展,需要配套建设的网络环境包括工业以太网网络和工业自动化网络,以用于支持工业现场设备、模块、系统等等之间的通讯和关联。

    2.2.2 数字化车间的应用技术考虑

    技术进步是推动企业发展变革的原动力,数字化车间的建设也是以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依托,通过各种技术手段的应用而使科学技术为生产服务,将技术进步转化为实际的生产成果。通过前面对网络建设及硬件支持的分析,综合考虑数字化车间的建设模型,可以将建设数字化车间所需的基本技术手段总结如图4 所示。

    2.3 数字化车间建设中需注意问题

    任何事情的全面实施都需要进行全盘考虑,针对问题的多面性需要进行全盘考虑,在进行数字化车间的建设的过程也必当如此,这样面对数字车间的建设过程就能够更加清晰的给予认识,在建设的过程中就不会因为小问题而给整个项目带来损失,笔者针对整体过程中所出现问题进行总体分析,认为在此期间所需要格外注意的问题主要有四个方面:①在建设的过程当中需要注意安全生产问题;②需要从实际情况出发的分析问题,切不可盲目照搬和教条主义;③在项目建设中需要分析技术可行性问题;④发展创新问题。

    3 数字化车间应用展望

    为进一步推 进经济体制改革,提升国民经济的工业化和信息化水平,通过数字化车间的建设,在基础的工业单元层面对信息化和工业化进行有机整合,实现两化融合的科学发展。可以说数字化车间的建设不仅是科技发展的必然产物,更是两化融合的发展要求。 从国家两化融合的发展规划可以看出,数字化车间是工业化和信息化发展的必

    然产物,是新时期工业化进程中科学技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良好切入点,数字化车间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不仅适用于制造行业,更可因地制宜的推广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多个行业,为国民经济发展助力,提升国民经济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 侯闯. “十二五”MIE服务为先——记2010第五届中国制造业信息化新年趋势论坛暨2009MIE创新之星风云榜颁奖盛典[J]. 中国制造业信息化. 2010(04)

    [2] 杨海成,江彦,丁常彦,白云川. 跨国精英关注中国“十一五”制造业信息化大势[J]. 中国制造业信息化. 2006(02)

    [3] 张艳,于巧稚. 中国制造业信息化转型期的新思考——“十二五”MIE中国机会高端座谈会纪实[J]. 中国制造业信息化. 2010(04)

    [4] 黄迪生,张心耘,任海霞,刘炜,赵恒,李晓波,姜剑,杨维明,王可,彭旭,胡玉文,胡其登,张慧,张蕾,江彦,白云川,丁常彦,王征. 创新设计正当时——三维CAD普及与深化应用研讨纪实[J]. 中国制造业信息化. 2006(10)

数字化改革总结范文6

世界经济的1体化、互联网络、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加速了全球音乐文化之间的交流,改革开放的进程使得中国大陆的流行音乐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本文从音乐传播学的视野和角度来,根据现实的音乐传播中的各种现象,将当今社会流行音乐传播分为两大类传播模式,传统传播模式和数字化网络传播模式。总结出流行音乐在当前信息社会中数字化网络传播的新特性:创作自由化、媒介数字化、传播的交互性、受众的年轻化、科技与艺术结合使流行音乐更具有时代性;流行音乐的传播模式和途径已经出现以数字化信息技术为中心的多元化多变化,而在市场经济和数字化的传播模式下流行音乐作品的版权和传播权出现举步维艰的境况。我们的未来流行音乐要有“鲜明的时代感”,要走“民族和流行相结合的道路,加强对中国流行理论的理论研究、课程建设和人材培养。同时,要尽快建立和健全市场经济下对网络音乐文化的法制。

关键词:中国流行音乐;音乐传播学;音乐产业;展望

ABSTRACT

The globalization of economy, internet, biology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have speeded up the music-culture communication among different countries in the world. And the popular music of the mainland is also developed rapidly as the reform and open-door policy have been carried out.

Considering various kinds of phenomena, in music communication, this paper divided the popular music communication into two kinds: traditional communicating mode and digital internet communicating mode. As well it also discussed new features of digital internet communicating on popular music in modern information society. They are free -creation, digital communication, interaction of communication, the trend of younger audience, modernization due to integration of science and art, digital-concentrated communicating multimode. The popular music works was confronted with great difficulties on right of publ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