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检验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食品检验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食品检验总结

食品检验总结范文1

一、努力学习,完善自我:

随着公司的发展,实验室仪器的增加。为了更好的完成工作,在之前的工作基础之上,又学习了水中油含量、柴油烃类组成(稀释法)、hcl的测定等新的实验方法,并且熟练掌握,较好的完成了相关的工作任务。其次在工作中也经常遇到一些新的问题,通过和领导、同事们的商讨研究最终解决。同时也对相关工作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二、工作内容与体会:

我的工作主要是配合研发一部的其它几个岗位做相应的分析。第一,配合重整催化剂评定岗位生成油的折光率和烃类组成分析;第二,配合抽提组的芳烃抽提的柴油做烃类组成分析;第三,配合代研究做的裂解油的黏度,酸值及色度等分析;第四,负责研发一部水样的水中油含量、水垢等相关分析;另外在原油评价中负责酸值、蜡含量、硫醇硫、色度、冷虑点、黏度及逆流黏度等相关分析;参加hr-05b300溶剂生产负责取样及黏度分析共二十一天;其次就是一些储存油样的色度分析及其它的一些实验分析;另外我还积极配合其他同事完成了一些工作任务。

一年中,在领导和同事们的悉心关怀和指导下:我共完成色度数据500多个;折光率数据150个;黏度数据88个;逆流黏度数据140个;水中油数据245个;荧光族组数据193个;柴油族组成数据115个;酸值数据30多个;蜡含量数据11个;密度数据16个;冷虑点数据5个;溴价溴指数数据18个。

化验工作精细琐碎,而且由于我们主要是搞研发,所以不像炼油厂的化验工作很有规律性。我们会经常遇到不同的新问题。所以为了搞好工作,我不怕麻烦,细心观察实验现象,向领导请教、向同事学习、自己摸索实践,认真学习相关业务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综合素质。

在实验室工作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相当重要。所以我工作投入,能够正确认真对待每一项工作,熟记各项安全措施,遇事不能慌。环保也是相当重要,做到每种化学试剂和需要处理的油样,集中分类处理,不随意乱倒。这些对环境都很有影响。在刷洗瓶子时,不随便倒沾有油的污水。同时注意到实验室的通风和各种化学试剂及油样的摆放问题。

三、工作态度与勤奋敬业:

我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正确认真对待每一项工作,在开展工作之前做好个人工作计划,有主次的先后及时完成各项工作。热心为大家服务,认真遵守劳动纪律,保证按时出勤。有效利用工作时间,坚守岗位,需要加班完成工作按时加班加点,保证工作能按时完成。在作风上,能遵章守纪、团结同事、务真求实、乐观上进,始终保持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积极参加公司组织的各项活动,如春游,秋季五项全能体育比赛等。

食品检验总结范文2

食品流通抽检的具体做法

食品流通抽检概述抽样检验就是在某一时间,从上市的某一批食品中抽取部分检验该食品中相关质量指标,并且以被抽样的食品的检验报告和结论等作为该批食品的质量检验报告。在实际应用过程当中,抽样检验明显比全面检验更加具有优势,既能够降低有关部门检验人员的工作压力,又能够对该批食品的质量进行评估,同时不会因为检验程序而扰乱食品上架参与经营和销售的时间。因此在实际检验应用中,抽样检验方法的使用频率明显高于全面检验的使用频率。对于食品进行抽样检验,检验的程序和项目主要包括食品外包装的质量和内包装的质量指标等,以及商家在食品外包装上面陈列的食品相关信息是否按照要求全国罗列,同时对于标注信息的真实性和正确性进行判断。另外,要对食品的质量进行判断,主要通过对食品进行感官检验、理化检验和微生物指标检验等来对该食品的质量和是否能安全食用等问题进行判断。食品流通抽检相关程序在市面上参与市场流通的食品的交易范围和可能流通活动的范围比较大,因此,对于这一部分的食品的质量要及时严格控制。在我国食品质量的抽样检验主要是由相关食品质量检验部门,或者一些获得来自于国家或者是地方的工商管理机构授权的机构,对工商管理部门提出的食品等开展质量检验工作。当抽样检验的食品样品检验报告等结果出来后,还需要相关食品质量检验结构对检验结果进行分析,并形成综合性食品质量检验报告,然后交由工商管理机构向外公布检验。在市场中流通的抽检食品,一旦出现不合格的情况,要及时对该食品进行下架处理。如果是在食品生产工厂中抽检出现不合格的食品,则需要该食品生产单位对食品的生产工艺进行改善,以确保食品质量安全。

食品抽样检验实施存在的困难

食品种类繁多我国的食物种类非常多,同时因为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的食品生产展现出不同地区的特性,因此我国食品的生产和经营逐渐呈现多元化的发展。随着国家各地区之间的经济交流的加强,各地区之间的贸易越来越频繁,食品市场也逐渐由地区扩展到全国。相关工商部门进行质量管理和控制的压力以及工作强度也越来越大,大量的工作容易造成工作上的疏忽。监管人员水平有限正是因为食品在流通市场中逐渐增加的安全监管压力,使相关部门只能通过对流通食品的监理重点进行控制和管理,不能对食品流通进行全面的安全检验和控制。此外,一些在工商管理部门中任职的工作人员对食品安全监理控制的专业知识了解较少,不能在工作过程中进行专业化的控制和操作,使食品流通安全控制的有效性大打折扣。我国在各地均设置了第三方检验机构,但是地区与地区之间,或者同一地区之间的检验机构的专业技术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这成为制约食品流通管理控制改善的重要因素。缺乏完善的监管机制目前我国在开展食品流通环节的质量安全监理工作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我国目前没有成熟的、成套的、可实施的食品流通监理机制,因此相关部门在从事相关活动时,因为缺乏标准性和系统性的指导,导致工作中存在差异和漏洞。

加强流通环节食品检验的措施

抽样时选取有代表性的食品样品目前食品种类和数量都非常多,而人力检验资源有限,因此要对流通环节中的某一批食品进行抽样检验,并且被抽检的样品一定要具有代表性。在进行食品抽样时,要由具有专业抽样系统知识的人来执行。所抽样品的质量检验主要由相关食品质量检验部门来负责。该批食品质量主要是通过被抽检样品的质量表现来确定的,因此,食品检验机构在食品流通环节中的质量检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抽样检验对食品检验机构的检验能力要求较高,要求其独立完成食品质量检验的目标。此外,还要保证被抽检样品检验的真实性和检验结构的可靠性,这就需要当地工商部门在选择第三方食品质量检验机构时,要对其检验能力等进行考核和检验。工商部门可以通过公开竞标的方式将各检验机构放在同等水平下进行对比,选择合适的检验机构对该批食品质量进行检验,就能保证检验结果的真实性和增加检验结果的可信度。全面推广食品抽样检验目前,因为市面上流通的食品种类和数量太过庞大,以至于相关质量部门开展食品检验工作,以及实现全面质量检验和控制还存在相当大压力,因此,要全面推广食品抽样检验。首先,要对食品检验技术进行全面的推广,使相关工作人员熟练掌握食品检验技术。为了快速确定需要操作的食品检验项目,可以先对食品进行快速检验筛查,通过筛查检验结果为食品抽样检验等提供数据参考。其次,可以通过传授相关食品检验小知识,使食品的经营者或食用者对食品的质量和安全进行简单的检验控制。对于食品抽样检验,首先,需要确定该批食品检验的侧重点,即在当时的环境条件下,确定最应该进行检验的项目。食品出现质量安全问题经常是由于食品体系中某一部分出现质量问题,从而影响了整体食品的质量,因此,在特殊的环境条件下,要确定食品检验的重点。在食品检验的过程中,可以将同类型的食品放在一起进行质量检验操作,结合当时该食品所处的环境条件和相关的存放保存条件等推测该食品如果出现质量问题,最有可能导致食品质量问题的原因,然后再进行检验,从而确定食品质量检验的项目侧重点。总结食品检验结果信息在食品抽样检验中,对于同一种类的食品,要注意其在不同时期内的检验结果表现,同时还要分析同一时期不同种类食品抽样检验的结果表现,并对上述信息进行分析和总结;然后观察各类食品在什么时期最容易出现质量问题,以及观察该时期内哪种食品最容易出现质量问题,对以上信息进行总结。在以后的食品抽检过程中,可以按照经验值及时对食品质量检验情况进行预估。

结语

食品检验总结范文3

随着“问题奶粉”、“瘦肉精”等食品安全事件的大面积爆发,社会及政府广泛关注食品安全问题,消费者也对此表现出强烈的关注与担忧。食品检验作为确保食品安全的基本环节,应遵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标准等严格执行,落实各方面责任,提高食品质量,推动食品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促进和谐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食品检验资源现状分析

1.快速检测技术不完善

近年来,我国虽然在农药残留检验方面取得一定进展,尤其在特异性、灵敏度等方面提高较快,但是快速检测技术仍有待完善。以检测环境污染物为例,发达国家可以直接对二恶英的超痕量进行检测,以及检测激素、瘦肉精等精密仪器和相关技术;但是我国在快速检测的技术、设备、方法方面比较落后;鉴于当前我国在快速检测方面的认识不足、技术不完善、设备匮乏等状况,检测机构必须进一步解决食品检测中的实际问题,充分利用已有资源,改善传统的检测办法,在提高检测效率与质量方面继续努力。

2.重复检测成本较高

当前,我国很多地区的食品检测并不完善,没有形成系统性检测渠道,既有各部委认定,也有各级行业主管部门的资质评价,这种认证结果并存的现象,给食品检测带来较多障碍。因此,应在一个地区建立统一的机构与标准,减少由于重复认定而产生的成本与人力支出,降低食品检测压力。

3.缺乏必要的监督手段

目前,我国食品安全的监督手段较为薄弱,主要表现为“头重脚轻”。以监管角度来看,食品安全监管的重点放在产品的最终出厂环节,缺乏过程控制意识,不利于从源头保障食品安全。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多集中在几家大型品牌企业,但是对更多的小型分散企业食品管理却很少问津。另外,从地域分布状况来看,食品实验室的地区分布不均匀,尤其在中西部等落后地区,缺乏完善的食品检验体系,甚至基本的食品检测机构都没有,不利于提高食品检测检验的整体水平,对食品安全的发展产生一定制约。

二、完善我国食品检验的有效对策

1.统一规范食品检测标准

以发达国家及地区的成功经验为着眼点,结合我国食品安全实际情况,全面发展食品检验资源建设,不断完善食品检验的技术、设备、方法,提出统一标准。尤其注重食品质量安全监管中的相关标准内容,包括兽药、农药、有机污染物、饲料添加剂、食品添加剂、生物毒素、植物病原体等快速检测技术,提高检测效率。另外,针对我国食品安全特点,适当引进、探究先进的检测仪器、设备、方法,争取实现“高、精、尖”,争取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

2.完善食品检验机构

我国食品检验机构,必须依法授权,发挥食品检验检测职能,每个部门负责具体的一个环节,严厉避免重复检测现象,提高检验检测的公平性、权威性、科学性。建立并完善食品检验体系结构,应构建有效网络,落实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把控、做好监督;促进社会检验检测的中介机构与企业密切联系,督促企业食品安全的自觉行为。通过严格审核中介资质,实行食品检验检测机构的市场准入与劝退制度,在检测机构中树立诚信,让检验工作在有序的市场竞争中完善与发展。

3.发挥监督职能的重要作用

食品安全既关系到社会稳定,也与人们的生命安全密切相关。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而食品安全则是重中之重。要求政府部门加强重视,全面开放食品检验市场,鼓励有序竞争,坚决避免贸易壁垒现象,推动民间中介组织的介入,提高竞争的公平性、公正性。同时,发挥工商、质监、卫生、农业等相关部门的职能作用,全面整合、规范食品安全市场,真正做到食品环境的优化,让更多绿色产品端上餐桌。因此,重视食品安全问题,除了完善机构、规范制度之外,离不开相关监督管理职能的重要作用,可通过舆论监督形式,发挥社会力量,将食品安全置于全民监督背景下,提高公众意识,全面打击食品安全犯罪行为,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全方位保障食品安全。

4.构建检测信息共享平台

为了减少职能交叉,食品检测部门应明确分工,加强沟通与配合,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检测,避免大量资源、人力、财力的浪费。有关食品检验检测资源问题,应奠定在客观检测分析基础上,严格核实食品检验机构的资质。在信息化与网络时代,建立食品检测资源及检测信息的共享平台非常重要,指派专业部门负责数据输入与信息维护工作,提高信息平台应用的及时性、有效性,坚决清退不具备检验资格的机构,及时向社会公布信息,保护公民知情权,提高食品安全的透明度与权威性。

5.加强法律法规建设

任何企业与个人,从事生产经营活动,都离不开法律法规的制约。同时法律法规也是做好质检工作的基本保障。只有建立健全相关标准体系,才能真正意义上开展食品安全管理工作。以我国食品安全实际情况为出发点,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广泛借鉴成功经验,在立法层面规范食品安全管理,保障其重要地位。因此,在深入了解我国食品安全法律、技术标准的基础上,积极应用法律武器,规范食品安全行为,不得姑息养奸,将各项检验措施落实到位,完善责任制度,构建食品安全的基层体系。对于个别企业领导的意识不强,甚至强迫、威胁检验人员的造假行为,必须严惩不贷。只有提高质检人员的专业技术与职业道德水平,才能真正发挥食品检验职能。

总之,加强对食品安全重要性的认识,建立健全食品检验体系,推动社会稳定发展,为创设和谐社会贡献力量。以当前食品安全实际情况为出发点,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发现食品检验资源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实现检测资源应用的最大化,减少重复检测的成本支出,有效保障食品安全,促进国民经济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强毅、史会强.试析影响食品检验准确性的因素[J].投资与合作.2010(10).

[2]李军生、叶云、梁超香、何仁.免疫检测技术在食品检验中的应用[J].广西工学院学报.2005(1).

[3]罗梅兰、叶云、梁超香.生物检测技术在食品检验中的研究[J].食品与机械.2006(2).

[4]朱永红.积极提升检验效率进一步提高食品检验工作水平[J].食品安全导刊.2010(10).

食品检验总结范文4

关键词:食品理化检验技术;“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改革

食品理化检验在企业实际生产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贯穿于食品产品研发、原料供应、生产和销售的全过程,是食品质量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质量监督和科学研究不可缺少的手段。理化检验是企业检验岗位的主要工作内容,也是职业技能鉴定的核心部分。如何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掌握高水平的食品理化检验技能,以适应行业岗位发展的需求,一直是我们面临的问题。近几年,笔者在《食品理化检验技术》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在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改革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实践,构建了“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取得了一定成效,也积累了一些经验。

一、课程教学设计的理念

食品理化检验技术是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一门工学结合专业核心课程。在学生完成化学基础、分析化学、食品生物化学等课程的基础上,本课程向学生介绍食品理化检验的任务与要求、基本程序、主要方法及相关标准,培养学生掌握现代食品理化检验技术,熟悉食品相关标准,具有高水平的食品检验技能和良好的职业素养,是一门以技能培养为主,技术性、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本课程组按照现代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要求,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与食品企业合作进行课程的开发,遵循如下思路进行课程的设计:

1.以食品理化检验岗位工作过程分析为基础,根据食品企业的发展和实际工作岗位的需求开发课程,以岗位技能性知识为主,适度够用的原理与概念为辅,主要解决学生专业技能的掌握问题。

2.我国食品检验的方法、使用的仪器、结果评价已经标准化,并成为职业技能等级鉴定的考核标准,所以,国家食品检验工的考试大纲应成为选取课程内容的参照,并将食品检验技能鉴定纳入课程考核。

3.食品理化检验过程中,不同样品的相同项目检验技术具有的相同性,应成为课程教学设计的依据。

4.企业产品的简单性和食品种类繁杂,是课程教学内容设计全面系统和高度真实所要针对解决的问题。

5.将专业综合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以及组织协调、语言表达等职业素质的培养纳入课程教学内容。

6.根据课程技能性强的特点,采用全开放的方式进行教学。既要安排有教、学、做一体的单元项目教学训练,也要有以产品典型检验项目为主的技能综合训练,还要通过食品检验技术综合训练和顶岗实习等后续课程,集成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

二、“教、学、做一体化”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构建

1.以技能培养为核心,发挥实践活动在课程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本课程教学目标决定了本课程技术性、应用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检验岗位工作要求决定了学生通过学习必须熟练掌握食品理化检验的技能,从而决定了本课程的教学必须要以技能培养为核心,理论与实践互相交融,互相交叉,充分发挥技能训练为主体的实践教学的主导作用。

本课程已开发出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以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为主的训练项目近50项,技能训练的时间已占课程教学时间的60%以上,加上理化检验技能综合训练,本课程的总实践教学时间安排已超过70%。

2.真实检验任务驱动,工学一致。结合广东省食品和农产品加工行业的实际情况,参考职业技能鉴定的要求,精心选择代表目前食品常规检验技术,又将当前食品检测新技术、新方法的真实检测任务引入课程教学,使课程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与实际工作相同,学生学习如在岗位工作、课程考核与职业技能鉴定直通,工学高度一致。

3.以学生为中心,教、学、做一体化。以学生为中心,将教学的重心从教师移向学生,着重于学生如何“学得到,学得好”,将学生从单一的听课中释放出来,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教、学、做”一体改变传统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分离、将实践作为理论教学延伸的观念,突出理论与实践的互相交融,将教师的角色从“指挥”转变为“指导”,使学生的学习从被动接受转为主动探讨实践,教与学双向交流,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做一体化”的具体实施

本课程教学任务全部实施了“教、学、做一体”和课室、实训室一体的教学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检验任务带到多功能实训室,边讲解边操作演示,并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然后让学生重复进行操作训练。面向学生开放实训室,并让学生参与教师科研或企业员工培训,增加学生的动手机会,从而提高操作的规范性和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1.“教、学、做一体化”课程内容的选取与组织。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岗位工作任务和以培养实践能力为主导的人才培养模式,结合食品企业专家意见和企业发展需要,我们对食品检验岗位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进行了分析,选择有实用性、普遍性、代表性的食品检验任务作为教学内容,以糕点面包、乳及乳制品、调味品、啤酒及软饮料、罐头食品、粮油及其制品等典型食品为载体,以国家标准中常规的理化检验技术为重点,充分体现“学习”和“工作”的一体化。由于食品与农产品行业的快速发展促使食品理化检验的应用技术、方法、标准更新快,周期短,为了让学生了解最新的发展动态,掌握最新的操作技能,以适应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态势,提高创新意识和增强竞争能力,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密切注视学科前沿的发展,及时地将新技术、新方法、新标准引入教学。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每次课的“教、学、做一体化”方案,合理安排时间,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统筹安排教学。

2.教学组织与方法的灵活多样。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与方法有助于提高“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如:

(1)“课堂、实训室一体”的现场教学法。我们采用了操作示范与理论知识相结合的现场教学,实行“教即做,学亦做”的教学方式,具有教学直观、师生互动性强、学生学习自主的特点,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规范了学生的操作,提高了动手能力。

(2)项目导入、启发引导教学法。根据食品样品种类繁多,要求的检验项目各不相同,相同的检验项目有不同的检验方法,不同的样品也具有很多相同的检验项目等特点,本课程在单元操作部分主要采用“项目导入、启发引导”的方式组织教学。如干燥法测定水分含量的讲解、演示和操作,在学生掌握了该操作技能之后,我们再启发学生去思考半固态食品、液态食品、含脂肪和糖类高的食品、香精、香料等食品中水分含量的测定,按“教师下达检验任务(项目及样品)学生制定检验方案讨论确定方案,教师总结(理论)检验准备检验操作数据处理检验报告检验总结(问题及分析)反复训练、熟练操作”的方式进行,从而引导学生掌握减压干燥法、蒸馏法、卡尔费休法等水分测定方法的操作技能和适用范围。通过这种教学方法,不仅使学生掌握了相同检验项目不同的检验方法,而且还学会了根据不同的样品选择合适的检验方法进行检验。采取启发式的方式进行教学,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际工作的适应能力,而不是停留在“在学校做过什么,工作中就只会做什么”。

(3)师生互动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为了便于引起学生对检验过程中易出现问题的注意和重视,用问题讨论式的师生互动教学方法代替传统的教师主讲。例如,在进行某个检验项目的教学时,教师不做任何讲解和演示,而是由学生分组对该项目的检测方法展开讨论,找出该方法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总结影响方法准确度和精密度的因素,并提出解决方案,最后由教师根据长期在食品检测部门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对学生提出的解决方案进行总结并归纳,并指导学生完成检验项目的操作。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激发了学生的潜能,而且使学生在讨论中获得了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加深了学生对要注意问题的印象,实际操作时就会有的放矢。

(4)情景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营造职业情景,将课程内容置于食品企业检验岗位的真实情境中,训练全过程严格按企业检检流程进行,学生接到检验任务(待检样品)后,严格按要求进行成分分析,认真填写《食品检验原始记录表》并进行数据处理,且根据相关标准作出产品质量合格或不合格的判定,最后形成完整的《产品检验报告》。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实施教学,教学过程和内容与实际工作相吻合,使学生了解了企业检验的流程和要求,掌握了对样品和相关文件信息资料的管理方法。

(5)任务驱动教学法。实训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师下达检验任务,学生分组进行训练。由组长负责采集样品,每个同学独立完成从成分分析检验到报告的撰写,教师主要起指导和纠偏的作用。通过这种方法教学,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责任心、独立工作的能力。

(6)仿真教学法。对一些直观性差的检验项目或操作要求较高的仪器设备的使用,采用虚拟实验或仿真软件进行教学,化抽象为形象,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生动,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3.教学资源的丰富和完善

(1)“教、学、做一体化”强调教师教学是以“做”为中心,这就要求教师应具有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本课程组通过引进企业高水平、高技能人才,建立了一支精通食品检验技术与食品安全质量控制技术的“双师”教学团队。本课程组现有教师11人,100%的专任教师具有“双师”素质,其中精通食品检验技术与食品安全质量控制技术的教师8人,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5人。

(2)“教、学、做一体化”的实施需要有完善的实训场所作依托。我校正在建设以实践教学为主、集科技、服务于一身的校内生产型实训中心,配置了满足教学需要的检测仪器,并安装了多媒体等教学设施,安排了足够工位,完成建设后可同时容纳2个教学班级的学生进行岗位操作。该中心将按企业模式进行管理及运作,提供完全真实的食品检测环境,完全满足本课程教学的要求。另外,本课程所在的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迄今已经建立了稳定、运行良好、有保障机制的校外实习基地30多个,其中包括了食品检测权威机构、科研单位、知名企业等,为本课程的教学和学生综合能力的集成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运行良好的校内外实训基地为本课程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3)“教、学、做一体化”即在“做上教、做上学”,突出了教、学、做的同步性,学生的课前预习和课后巩固尤为重要。本课程的网络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并定期更新,包括电子教材、电子课件、电子教案、实训指导书和任务书、单元练习题、综合测试题等内容,为学生完成课前预习、课后练习和师生互动交流提供了方便。

四、考核形式的选择与改革

考核评价是衡量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我们根据课程特点,将“教、学、做、考”四者有机结合,以考促学,改变了以往单一的理论闭卷考试形式,将技能考核纳入课程考核,选择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考核形式,建立了符合课程特点的考核评价体系,以促进学生技能水平的提升。具体考核评价体系见表1。

五、取得的成效

“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体现了现代职业教育的办学宗旨,突出了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使教学目标更具体化、清晰化,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深受学生欢迎。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打下了扎实的食品理化检验理论基础,具有了较强的动手能力,与微生物检验技术、仪器分析技术的学习融会贯通,毕业时100%获得中级以上食品检验技能等级证书,形成了较强的专业竞争力,而且适应能力强,可以在各种食品与农产品加工企业从事检验岗位的工作。实践证明,“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实施过程中要求教师及时了解行业发展新动态,及时掌握新方法和新技术,不断提高自身的操作技能水平;实训场地需要配套完善,能满足教学要求;学生应该做到课前预习和课后巩固。

参考文献:

[1] 王燕.食品检验技术(理化部分)[M].北京:中国轻工业

出版社,2008.

[2] 范俐.谈“教学做合一”的情境教学――高职食品微生物检

验实训教学的改革[J].福建陶研,2008,(2):23-26.

[3] 陈会琼.职业教育一体化模块式教学改革探索[J].化工职

业技术教育,2006,(4).

食品检验总结范文5

关键词:食品检验工 操作技能 模块化 题库

课 题:本研究得到山东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012RKB40001)的支持。

近年来,我国不断出现食品安全问题,除了企业重经济利益轻社会效益以及政府有关部门监管不到位等因素之外,也反映出我国食品检验人员的检验能力和检测水平的不足。为解决这个问题,2011年国家委托山东省开发食品检验工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新题库(以下简称新版题库)。我们依据2002年颁布的《食品检验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和《国家题库开发技术规程》,组织省内三十多名专家,于2012年完成了这项任务,为我国食品检验人员的职业培训和鉴定工作提供了依据和技术保障。本文结合新版题库开发过程中有关技术问题作如下思考。

一、食品检验工旧版操作技能题库的突出问题

新版题库开发之前,我国的食品检验工操作技能鉴定一直使用1998年开发的国家旧版题库,而《食品检验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在2002年才首次颁布,因此造成旧题库与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不能有效对接,与实际生产情况严重脱节,已无法适应培训和鉴定工作的需要,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题库资源陈旧,内容过时;考核内容与实际工作内容不符;题库没有按食品检验类别细分,鉴定考核操作性差;操作技能考核采用试题内容固定的试卷,不能有效保持历次考核鉴定之间的连续性、稳定性、有效性和公平性。

二、食品检验工操作技能题库开发的指导思想与目标

食品检验工是指使用检测设备,以抽样检查的方式,对粮油及制品,糕点糖果,乳及乳制品,白酒、果酒、黄酒,啤酒,饮料,罐头食品,肉蛋及制品,调味品、酱腌制品,茶叶等各类食品的感官、理化、卫生及食品内包装材料等指标进行检验的人员。通过深入研究《食品检验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和《国家题库开发技术规程》,我们确定了该职业题库开发的指导思想与目标:

第一,题库内容依据《食品检验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充分反映职业标准和职业活动要求,与标准所确定的考核内容范围和等级水平相一致;

第二,考核内容结构稳定,满足同一职业级别的考核内容具有内在水平一致性,保持历次考核鉴定之间的连续性、稳定性、有效性和公平性;

第三,考核内容和考核方式满足在不同的食品检验领域、不同的鉴定条件下操作技能考核的需要;

第四,题库能随着新技术、新工艺的发展变化调整命题考核内容,实现题库的开放性和动态化;

第五,技能试题要使鉴定考核易于高效地组织实施,具有适应性和可操作性;

第六,能够满足计算机自动组卷,实现职业技能鉴定全国统一和可行。

三、食品检验工操作技能题库开发技术

该职业的新版题库采用模块化操作技能考核命题技术,依据职业技能标准,从操作技能的特征分析入手,划定其范围和水平,明确该职业各检验类别不同等级的考核内容、结构,并将结构化的操作技能要素分类整合成可测量的模块,建立统一的配分关系与评分标准。

1.分析整合操作技能要素,编制考核内容结构表

《操作技能考核内容结构表》是职业活动内容的结构化表述,具有层次结构的考核范围框架,是操作技能命题的基础工作,也是操作技能题库试题组卷的基本依据。首先,我们对食品检验工十个检验类别的职业活动和具体的操作技能活动范围和内容进行全面分析、归纳总结,找出它们共性的、具有代表性的职业活动,确定“溶液配制”“标准溶液配制”“标准溶液配制、标定”“检验操作”和“样品预处理”五个考核项目。其次,按照职业活动在不同等级间要求的活动范围和活动水平,划分出各个等级所要求的操作技能要素,确定初级工要求具备“溶液配制”“检验操作”技能;中级工在这两项技能的基础上增加了“标准溶液配制”技能;而高级工则要求具备“标准溶液配制、标定”“检验操作”和“样品预处理”技能。第三,各等级鉴定范围确定后,在鉴定要求上根据现实可行性和整体性确定选考方式,可以是“必考”或任选一项;考核比重、考核时间和考核形式根据国家职业标准和考核范围在本职业本等级中的重要性以及实际情况确定,形成适用于食品检验工粮油及制品等十个检验类别的《食品检验工操作技能考核内容结构表》。

2.确定测量模块,编制《操作技能鉴定要素细目表》

《操作技能鉴定要素细目表》是操作技能考核命题的内容清单。《操作技能考核内容结构表》确定后,按照结构表中考核内容的结构关系,将食品检验工十个检验类别的职业活动中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操作技能要素分别罗列出来,这些要素是可以用统一标准独立测量和考核的系列操作活动,即测量模块。我们将这些测量模块作为鉴定点一一列出,进行研究分析,确定全部鉴定点的集合在整体上能够反映该职业在此等级的职业操作技能要求范围和水平,并标注代码、鉴定比重、选考方式、重要程度等参数,形成食品检验工各检验类别、各个级别的《操作技能鉴定要素细目表》。随着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新技术、新工艺的不断发展应用,可以通过对细目表中鉴定点进行修订调整,使试题内容不断完善,适应职业技能鉴定的需求,实现题库建设的动态化。

3.制定考核内容与评分标准,编写鉴定点具体内容

鉴定点是操作技能考核命题的直接依据,它用统一的评分标准反映职业活动的共性。鉴定点通过对具有可操作性的操作技能要素定量化描述,确切地规划了这一模块所应考核的内容和具体水平,使属于该模块下的所有具体试题按照同一个标准进行评定,避免由于鉴定条件不同造成的同一职业操作活动表现形式不同所带来的测量依据不同的问题。我们按照食品检验工国家职业标准的整体技能要求和现实生产活动的要求水平,确定每个鉴定点的考核要求和统一的配分与评分标准,将每个操作技能可鉴定范围转化为鉴定考核所用的测量模块。

在此,我们以食品检验工操作技能题库的模块之一,初级检验工(啤酒)操作技能鉴定点“啤酒浊度的测定”为例说明鉴定点的内容及编写要求。

鉴定点名称:啤酒浊度的测定。

考核要求:考生能正确使用浊度计对啤酒浊度进行测定,能正确进行有效数字处理配分与评分标准。

4.编制操作技能考核试题

鉴定点内容确定后,按照鉴定点的总体要求,结合食品检验工生产活动的实际环境条件和具体工作要求,按规定的模式编写出用于考核的具体试题。

四、新版食品检验工操作技能题库的应用价值

新版题库的开发,弥补了旧版题库的不足,社会效益开始显现,也为职业技能鉴定题库建设提供了参考。

一是《食品检验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将职业功能划分成了十个模块,我们在开发题库时严格依据职业标准,通过制定科学合理、适用于食品检验工全部检验类别的《食品检验工操作技能考核内容结构表》,搭建了题库的结构框架。结构表在范围上覆盖了该职业全部工作领域,既保证了十个模块题库统一结构、统一内容、统一标准,又满足了各类企业和单位在具体考核内容上的要求,全面地反映了食品检验工的职业活动的要求。

二是新版题库应用模块化的操作技能考核命题技术,改变了传统的用统一的标准检验项目作为试卷内容对该职业进行考核的方式,用食品检验工操作技能考核内容结构表规定了考核结构,依据鉴定点的考核内容和评分标准,就可以根据实际检验设备和检验对象编制试题,实现评定结果间的等值性,满足了各企业的生产设备、生产的工艺和产品不同的要求。

食品检验总结范文6

【关键词】食品 检测技术 应用 措施

自从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逐步升高,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度也日益剧增。毕竟食品安全关系着全国14亿多人口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从苏丹红到三聚氰胺,每次出现的食品安全事件,最直接的受害者就是老百姓,国家对于食品安全的监管工作要坚持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惩罚,进一步制定和公布相关的法律制度,切实提高食品安全监管的水平和能力,确保人民“舌尖上的安全”。根据传统食品检测技术的应用,随着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各式各样的食品检测技术也进入了食品检测检验的市场。本文综合了常见的几种食品检测技术和以现代技术为基础的高科技检测技术,并对食品检测技术中的问题总结了几点相应措施,希望对我国食品检测技术的发展有一定的意义。

一、常见的食品检测技术的概述

目前,食品安全监测最常用的技术是传统的感官、仪器检测,现在应用生物技术的食品检测技术是最简便、最科学、最可靠的。食品安全检测最常用的是以下几种方法。

(一)利用人体感官对食品进行检测

此检测方法是通过人体的口鼻肢体接触等感官器官,在尝、闻、问、摸的基础上判断食品的优劣,换句话来讲就是根据食品的外形、气味、质量感觉上判断食品质量的优劣等级。这种检测方法是最直观最简便,不需要借助任何试剂盒仪器的检测技术。这种方法对于检测食品简单的质量优劣,食品真假的问题上比较实用,这种方法还依赖于多年检测食品、具有一定检测经验和水平的检验员。

(二)利用物理原理检测待检食品

物理检测方法是通过食品的鲜重和干重的比值、食品的质量、重量等值来判断食物的新鲜度和纯度,这些检测可以通过物理实验等简单的操作完成,这种方法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快速、直观,比较节省成本。

(三)通过食品安全监测的专门仪器试剂进行检测

液相色谱是食品检测中最常用的仪器,传统的液相色谱主要是指纸层析和柱层析,主要通过液相、固相、气相这些特点进行检测。在传统液相色谱的基础上通过新技术研制出的高相液相色谱仪在食品检测方面具有很多优势,比如,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特异性强、自动化强。在食品检测的过程中,不仅可以节省时间,还可以提高检测效率。

(四)利用分子细胞生物技术检测法

随着现代分子生物技术的发展,该技术广泛应用到食品检测当中。现代分子生物技术是指在分子或细胞水平上对食品分子组成、理化性质进行检测。应用到食品安全监测的分子生物技术较为广泛,比如,各式PCR技术,该技术可以快速检测到食品中的细菌、真菌、病毒等对人体的健康构成威胁的微生物。最重要的是PCR技术还被广泛应用到转基因食品的检测上。各式免疫学检测技术,技术当中的免疫酶联吸附实验可以检测食品中的农药残留物是否超标,还可以检测食品中致病性微生物的存在,该技术检测时间较短。现代生物芯片技术的应用,现在该技术是食品安全监测中经常使用的方法,该方法不仅对国内食品农产品的检测应用较广,而且对外国进口到国内食品的深入检测起着重要作用。

二、应对食品检测技术问题的措施

(1)针对国内各地食品安全检测标准的不统一进行调整,在我国许多行业都出现过标准制度的不统一性,各个地方检测标准不统一就会容易造成不法分子的钻制度的空子,出现漏洞,而且会使全国食品安全的检测不一致,无法正常判断该食品的质量安全是否过关。

(2)某些快速检测技术不够成熟,对于食品检测检验局对技术的资金投入不够,限制了检测技术的开发研究,这就会使国内的食品安全检测的标准不如国外的精准,会对我国食品安全方面造成短板,引起国内人们对国产食品的不信任,进而选择国外食品,这种情况会造成我国食品的大量堆积,造成国内市场失衡。

(3)完善食品检测相关的法律制度,构建全国食品安全监测信息网,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大数据构建健全的食品安全网络,可以把全国各地食品安全的参数录入该食品网中,进而方便全国各地各地区食品检测的进度和统一性。

三、小结

俗话说,食物是人类生存的基本保障,进入人们口中的食物的安全性是至关重要的,随着国内外美食的进出口和食品类型的多元化,高效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是国家、社会都在积极寻找和急于应用的技术,食品安全制度和相关法律的出台是人们迫切需要的。食品的检测技术的探索是一个比较漫长的征程,由先进的科学技术作为基础,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提高和升级是有希望的。相信在大家共同的监督管理下,食品安全问题会有突破性的进展。

参考文献:

[1]王海澍.食品检验技术常见问题及策略分析[J].食品安全导刊,201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