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社区护理的概念及特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社区护理的概念及特点范文1
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社区居民;健康干预
1社区卫生服务存在的问题
1.1社区卫生服务人员数量相对不足:目前,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主要是由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人员承担,她们先承担着在服务站的医疗工作,包括对病人诊断,进行静脉输液、肌内注射、换药。此外,还需入户为居家的病人提供上门服务。同时还承担着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宣传等工作。因此,人员相对不足。
1.2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综合素质不够:在社区工作人员中,医疗大多为新分配的大中专毕业生,护理大多为退休人员,而预防保健专业人员更是缺乏。因此,普遍存在知识老化现象,尤其是社区卫生服务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更为缺乏。而对家庭的概念,家庭的功能,家庭因素与健康及疾病的相互关系等知识则比较缺乏,不能有效地利用家庭资源和社区资源;缺乏相关的人际沟通技巧,心理学知识及独立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1.3社区卫生服务缺乏相应的管理制度:在目前的社区卫生服务过程中,缺乏相应的管理制度。如:没有严格要求医护人员进行有关的护理文书记录;对医护人员入户时所携带医疗物品及着装没有统一要求;对居家卫生服务的各项工作没有进行检查督促与质量反馈。因此,在大量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没有留下文字记录,给研究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与科研工作带来不便。社区卫生服务的质量控制只局限于社区卫生服务站,对入户干预质量、健康教育成效缺乏监督机制,全凭着医护人员自觉遵守职业道德来完成工作,但对技能上的差异及处理上的错误就不能及时发现。
1.4对社区卫生服务宣传力度不够:据社区居民卫生服务需求调查显示,对健康指导及体格检查的需求量比较大,对家庭病床及上门护理和康复服务需求量相对较少。
因为传统观念及宣传力度不够,居民对社区服务的人员素质,服务质量均不够了解,因此造成社区居民一些小病也往大医院,而不是先去社区卫生服务站。
2对策
2.1充实社区卫生服务人员,注意角色转变:根据卫生部新医改的精神,卫生部门各级领导要充分认识到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重要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将工作重点从治疗护理工作转移到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工作中。尤其是加强社区服务人员的队伍建设和业务培训。同时,我们还特别注重了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角色转换,要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尊重病人,帮助病人,与病人及家属建立伙伴式关系,而不是以专家自居,要树立无私的奉献精神,不计较工作时间,不计较个人得失,树立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良好形象。
2.2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培训,提高业务素质:通过培训将基层医护人员转变为社区卫生服务人员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我们通过半脱产,短期集中学习,自学,函授等多种途径,进行与社区服务相关的知识与技能培训,除巩固原有的基本知识外,还增加了社区卫生服务的相关知识,如心理学、社会学、人际沟通学、健康教育学与促进学、康复护理学等知识,重视社区服务人员的能力培养,包括专科技能的训练,管理与指导能力与同行合作的能力。培养并提高工作人员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有较强沟通技巧,使社区居民对社区服务人员的满意度不断提高。
社区护理的概念及特点范文2
关键词:延续性护理;慢性心力衰竭;自我护理能力;影响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临床较为常见且病症相对复杂的一类综合征,也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最主要的死亡原因。据美国心脏病学会19世纪60年代的报道统计显示,美国慢性心衰患者每年约有375~490万人,其中75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数的10%,而20~50岁左右的成年人仅占据1%。我国相关调查统计,心衰的年增长数为40万,年死亡数为25万,疾病形势已不容小觑[1-3]。由于CHF往往并发多种慢性合并症,短期内反复入院、出院,对患者病情恢复造成严重影响,并且消耗大量医疗资源,带来身心与经济的沉重负担。CHF患者出院后1 w是培养患者良好生活习惯、提高自我护理能力的重要时机,其中延续性护理则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4-6],本研究旨在探讨采取延续性护理对CHF患者的自理护理能力的影响,从而为延续性护理在临床上的开展提供理论依据。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我国目前护理现状
目前医院的护理着重点仍然在于住院期间护理问题的解决,缺乏对CHF患者的出院后个体化的指导方案,以致于患者出院回家后有疑问无法得到及时帮助,待病情加重到不可忽视的地步才复诊,再次住院;我国社区护理体系尚不完善,CHF患者出院后缺乏监督,自控能力大大降低,加上其他各种原因与环境的改变不能完全遵循出院前护士交代的注意事项,自理护理意识不够,对患者的身心康复与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7-8]。
2 延续性护理
2.1延续性护理的发展现状 1980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科研组织总结推出延续性护理模式,在随后的20余年中大力推广该种护理模式,强调住院与出院护理计划的一致性与连续性,对患者的居家康复与生活质量做重点关注[9]。
2.2延续性护理的概念及内容
2.2.1美国老年协会将延续性护理定义为:通过制定相关的护理计划及行动来保证患者在不同健康照护场所及同一健康照护场所受到不同水平的协作性与连续性的照护。通俗来讲,即为将院内护理工作延续至患者出院后所到之处,包括由医院制定的出院计划。
2.2.2延续性护理的服务内容包括:药物指导、饮食指导、症状管理与识别、居家环境评估并提供相应的和建议、活动指导、康复指导、社会支持、心理指导等,延续性护理的实施不是为出院患者提供直接、长期的护理,而是以提高患者与家属自我护理能力为目标[10]。
2.3对CHF患者的延续性护理
2.3.1成立延续性护理小组:建立延续护理小组,分别由1名心内科主任医师、1名心内科护士长与3名心内科主管护师组成。相互协作制定符合实际且具有针对性的护理计划,由护理人员负责具体操作。
2.3.2信息延续:患者入院当天,第一时间了解患者的基本资料,并在临床护理时,详细评估患者的个人情况与小组成员探讨研制出个体化诊疗计划,其中包括患者的出院计划以及出院后就近社区中医疗资源利用方法。对即将出院的患者发放《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记录册》,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准确填写。出院后对患者的详细情况可通过电话随访与定期上门随访进行评估指导[11-12]。
社区护理的概念及特点范文3
[关键词] 乳腺癌;放射治疗;健康管理;效果评价
[中图分类号] R730.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4)04(a)-0105-04
Individualized health management effect evaluation after breast cancer radiotherapy
BAI Xinghua1 ZANG Shuang2
1.Department of Radiation Oncology, the First Hospital of China Medical University, Liaoning Province, Shenyang 110001, China; 2.School of Nursing, China Medical University, Liaoning Province, Shenyang 11000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individualized health management of radiotherapy on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 Methods 74 breast cancer patients with radiotherapy from October 2011 to October 2012 in Department of Radiation Oncology, the First Hospital of China Medical University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40 cases) and control group (34 cases).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provided with personalized health management according to the result of assessment by the health management team managers. The control group was provided with conventional health guidance. EORTC QLQ-C30 scale was used to assess and compare the life quality in the two groups before the and 3 months after the discharge. Results The quality of life of EORTC QLQ-C30 scal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the discharge were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The EORTC QLQ-C30 scale scores of PF, CF, SF, RF, QL in observation group 3 months after the discharge [(56.08±15.51), (64.86±28.06), (58.63±19.97), (61.53±24.41), (59.13±19.51) points] were all bett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 = 2.313, 2.274, 2.546, 2.062, 2.776, P < 0.05); the AP, SL, PA, in observation group [(47.31±21.98), (49.85±27.96), (33.46±19.47) points] were all low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 = 2.615, -2.144, -3.127, P < 0.05). The differences of EF, FA, NV, DY, CO, DI, FI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 = 1.102, -0.349, 0.228, -0.217, -0.248, 0.139, -0.698, P > 0.05). Conclusion The personalized health management can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effectively for breast cancer after radiotherapy. It is an effective health management.
[Key words] Breast cancer; Radiotherapy; Health management; Evaluation
健康管理就是对处于健康状态或者亚健康状态、疾病状态时的各类人群进行健康资料的收集、分析,对健康状态做出评估、提出健康指导建议和方案并监督执行,对健康状态进行维护和控制[1]。目前,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保存生命与改善器官功能不再是医学的目标,患者的生存质量得到更广泛的关注[2]。女性在现代社会、家庭中承担了许多重要角色,一旦罹患乳腺癌,除了要承受由各种治疗方案所带来的生理和心理上的障碍外,还要承受来自疾病、家庭和社会等多方面的压力,患病后的生存质量严重受到影响[3]。乳腺癌作为危害女性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其治疗方式不断改进,患者生存率逐渐提高,患者生命质量也愈来愈引起关注。2011年10月~2012年10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以下简称“我院”)放疗科将健康管理理论引入临床实践,建立科室乳腺癌健康管理团队,针对患者综合治疗过程,为患者制订健康管理处方,并应用于放疗后乳腺癌患者,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0月~2012年10月在我院放疗科接受乳腺癌放疗的患者74例。纳入标准:病理确诊为乳腺癌,年龄22~65岁,平均(48.01±6.54)岁;Karnofsky评分≥60分;排除年龄>70岁、既往或现在患有其他恶性肿瘤、有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4]。患者入院后按照住院号尾数的奇偶数进行分组,其中观察组(奇数号)40例和常规组(偶数号)34例,常规组由小组护士负责,观察组患者由健康管理团队固定管理员负责。观察组40例中,年龄(54.14±10.34)岁,Karnofsky评分(76.42±4.94)分;常规组34例中,年龄(53.27±9.71岁),Karnofsky评分≥(71.59±7.05)分。两组年龄、Karnofsky评分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1.2.1 两组患者均建立疾病档案,患者疾病档案包含患者生存质量测定量表,患者一般资料,Karnofsky评分表。观察组疾病档案还包含患者个性化健康管理处方。两组患者生命质量测定表均经过统一培训的健康管理员当面交给患者,指导患者即时自评并当场收回,回收率100%。
1.2.2 两组患者均在出院前填写生存质量测定量表(EORTC QLQ-C30),患者出院后3个月复查时再次填写该量表。EORTC QLQ-C30量表是由欧洲癌症研究治疗组织系统开发,是癌症患者生存质量共性测定量表,其中文版适用于中国癌症患者[10]。该量表主要包括5个功能领域、3个症状领域、6个单一条目和1个总体健康状况。计算量表各领域粗分(RS)。5个功能领域:角色领域(RF),躯体领域(PF),情绪领域(EF),认知领域(CF),社会功能领域(SF);3个症状领域:恶心呕吐(NV),疼痛(PA),疲劳(FA);单一条目:食欲丧失(AP),失眠(SL),气促(DY),腹泻(DI)、便秘(CO)、经济困难(FI)。功能领域得分和总体健康领域得分越高表明生存质量越好,症状领域得分越高则表明患者问题越多,生存质量越差。
1.2.3 常规组患者均于放疗后进行常规健康宣教,观察组患者接受健康管理处方,遵照健康管理处方调整个人生活、康复及临床复查。
1.2.4 观察组健康管理的实施。由健康管理团队每位患者的固定管理者进行,常规每周2次电话随访,视患者需求和具体情况安排复诊及住院治疗。具体管理方式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处理。
1.2.5 健康管理处方内容。根据健康管理团队医疗专家意见并参考相关护理文献后制订“乳腺癌患者健康管理处方”[5-8]:①自我监测内容包括学习乳腺癌疾病相关知识、疾病复查时机;②居家休养期间常见问题及自我护理知识,包括肢体活动障碍、癌性疲乏、疼痛、肢体功能锻炼、胸部及腋下放射区域的皮肤护理、留置PICC导管期间的维护、输液港并发症的观察与处理[9-11]、居家用药注意事项、乳腺切除后体形的重塑、消化道症状、住院期间未改善的放化疗副作用等;③膳食计划,调整饮食结构,科学搭配三餐,保证营养均衡,保持饮食规律,多食用预防乳腺癌复发食品如海带,少食类雌激素食物如豆制品等,多食用鹌鹑蛋、牛尾汤等提高免疫力的食物;④行为干预处方包括克服不良生活习惯,保持适当运动,选择适宜乳腺癌康复的有氧运动如康复操、太极拳等;⑤依观察组量表评定结果,判定患者在哪些方面存在不足,从而提供患者个性化护理干预;⑥培养适宜的新的生活兴趣、缓解心理压力。个性化健康管理处方目的是使患者认识到乳腺癌成为慢性病的理念并接受所患疾病进入慢性化康复的过程,促进其进行积极调适,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3.0对数据进行分析,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独立样本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出院前生存质量测定结果比较
两组出院前EORTC QLQ-C30量表中的15个领域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2.2 患者出院后3个月生存质量量表比较
观察组PF、RF、CF、SF和总体健康状况(QL)得分均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A、AP和SL项得分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其余项目两组得分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3 讨论
慢性病自我管理是目前社区专业人员同患者及其家属合作,以健康教育方式,使患者掌握疾病基本知识及自我防护、了解保健技能,参与自我检测疾病的新型慢性病管理模式。这种模式具有成本低、效率高、覆盖面广的特点,得到广大社区专业人员的普遍认可[11]。但是我国传统上是谈癌色变,使女性患者能够做到患病后接受疾病,从而脱离医院的专业指导而进入社区慢性病管理,尚需要患者的认同及医院专业队伍的扶持。放疗科成立的健康管理团队恰好成为医院及社区的桥梁,使患者在接受疾病的治疗及认知中有一定的缓冲时间。尤其是放射治疗后患者自身抵抗力、放射区域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放疗护理专业性强,患者更愿意同医院专家保持更密切的联系,以促进疾病的康复[12-14]。本次研究自制的乳腺癌个性化健康管理处方在实施过程中得到患者普遍认同。健康管理者在健康随访中,同患者所在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始终保持着联系,进而对他们做有针对性的健康管理指导,从而更新了社区癌症护理知识和专业内涵。在健康管理过程中也及时纠正了患者居家休养期间的许多问题,如:PICC导管留置期间的不正确的肢体活动,可疑的导管相关性感染;输液港的非正规护理、口服药物依从性差、放射治疗区域的不正确护理等等。健康管理团队人员及时为患者进行了处理,消除了一些不良事件对患者的影响,使患者居家休养更加安心。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肿瘤对患者的生理、心理及社会支持产生了长期影响。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帮助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积极应对在疾病治疗期间的各种不良反应,提高其治疗的依从性和信心是规范治疗后使患者努力达到的目标。目前国内的多项调查显示,乳腺癌患者生存质量差、普遍存在情绪及角色障碍等问题[15]。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PF、RF、CF、SF和QL项得分均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而PA、AP和SL项得分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可见,经过个性化健康管理,患者某些功能领域的质量得到明显提升。而观察组在EF、FA、NV等症状方面的得分与常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今后的健康管理中应针对这些方面增加相应的干预指导措施。
另外,本次研究的健康管理团队均为经培训合格的在职临床医务人员,在项目实施中增加了一定的工作负担。同时团队人员在与社区、患者联系时需要具备审时度势,根据患者所处的具体情况提供个性化指导,因而需要良好的沟通技巧和较强的专业理论知识,呼吁医院科室能加强同社区的合作,能有充分人力得到培训并参与其中,成为协助患者回归社会、康复的社会力量,期待能有更多专业人员从事本项工作。
综上所述,在慢性疾病治疗与康复中患者逐渐作为管理个人的主体,有许多疾病和治疗的主观感受[16],肿瘤专科科室成立健康管理团队能及时有效发现并协助解决患者居家休养期间的许多问题,积极协助患者重新认识自身疾病和生活,从而显著提高了乳腺癌患者的生存质量。甚至有健康管理团队的保驾护航,患者躯体疼痛、失眠症状和不良情绪能得以明显缓解。健康处方使患者食欲提高,提高患者患病后适应能力,促使他们采用积极应对策略,接受疾病、适应疾病,放松紧张情绪,减轻身心症状,减轻癌症患者的自我感受负担[16]。个性化健康管理有助于更好发挥肿瘤专科特点,密切医院与患者所在社区的联系,这种由大医院牵头的疾病治疗及康复管理模式有助于提高患者患病期间的归属感,提高了患者生命质量,承担了公立医院的社会责任,得到患者及社会的满意评价,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缪静波,钱珠萍,郑洋,等.延伸护理对肺癌病人生存质量影响的研究[J].护理研究,2012,26(1):20-22.
[2] 万崇华,陈明清,张灿珍,等.癌症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EORTC QLQ-C30中文版评介[J].实用肿瘤杂志,2005,20(4):353-355.
[3] 张虎军,张楠楠.个性化健康管理的方法[J].中医药导报,2010,16(7):85-86.
[4] 张丽.医院随访对社区肺癌患者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7(19):68-69.
[5] 谭爱梅,吴月凤,玉梅,等.康复训练应用于乳腺癌术后患者的实践[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11):824-826.
[6] 于轶群,卢雪洁,柳琼,等.不同手术方式对早期乳腺癌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J].护理研究,2008,22(1):52-53.
[7] 马婷婷,顾林,赵岳,等.乳腺癌病人家属癌症真实体验的质性研究[J].护理研究,2011,25(27):2484-2486.
[8] 顾锦红,刘爱芹.人性化护理对早期乳腺癌术后化疗病人生命质量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1,9(19):1745-1746
[9] 柏兴华,苏兰若.肺癌患者化疗间歇期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不同护理方式的效果比较[J].护理研究,2009,23(7):565-569.
[10] 游小梅,林红浪,陈先辉,等.健康管理干预对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评价[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9(17):16-18.
[11] 毛惠娜.对出院患者实施跟踪护理服务的成效[J].中国护理管理,2007,7(6):58-59.
[12] 樊雅静,程霞.癌因性忧虑概念及相关因素分析[J].护理研究,2008,22(3):659-660.
[13] 付炜,洪立立.心理干预对恶性肿瘤患者及其配偶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07,14(23):1770-1774.
[14] 梁继娟,江滢莉.社会支持与晚期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J].现代护理,2007,13(16):1491-1497.
[15] 施红,王哲蔚,杜莉,等.社区更年期妇女健康管理效果评价[J].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7):2631-2633.
社区护理的概念及特点范文4
[关键词] 高血压;护理干预;自我效能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26-0080-04
高血压病是常见的慢性病,可合并心、脑、肾等多种并发症。高血压的患病率高,我国每5个成人中就有一个高血压病患者。高血压治疗包括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治疗高血压的方法在不断发展,但高血压病的发病率仍然较高。高血压病具有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的特点,而人群普遍对高血压相关知识了解率低,治疗率、控制率低,给社会、家庭、个人造成沉重的负担[1]。健康教育中的知-信-行理论强调知是基础,信是动力,行是目标[2]。自我效能理论是人们对进行某一特定的行为有效能期望和结果期望,而其中效能期望是个体对自我实施这一行为能力的判断[3]。在高血压患者的自我管理中,自我效能的高低可以影响患者控制血压和改善健康的行为。本研究探讨护理干预对住院高血压患者自我效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1年1月~2012年6月,选择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入选标准:①40~75岁;②无沟通障碍,生活自理,能接受护理干预;③住院时间8~15 d;④知情同意。排除合并有恶性肿瘤及心、肝、肺、肾、脑等其他系统严重疾病患者。患者一般资料见表1。
1.2 护理干预方法
结合问题-目标和课程教育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
1.2.1干预方式 ①集体指导。集合入选的研究对象及其陪护人员进行机体指导,主要讲解高血压疾病基本知识、防治方法、饮食指导、正确测量血压的方法。②个别辅导。对患者提出的问题随时进行解答,观察患者血压测量方法的掌握情况,让患者自己列举高血压饮食的具体食物。③健康教育手册。向患者发放关于高血压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手册,并嘱咐患者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任何问题都可以向护理人员提问。
1.2.2干预内容 ①高血压相关知识:概念、诊断标准、常见症状、并发症、自我防护方法、急救及简便的专科检查。②药物治疗:常见降压药的作用机制,定时定量、长期服用减压药的必要性,常见降压药物的不良反应。③饮食指导:告知患者肥胖与高血压的关系,控制饮食的意义。高脂、高盐、高胆固醇饮食的危害,介绍低钠、低脂、低胆固醇的食物。适当补充蛋白质,多吃水果蔬菜,补充足够的钾、镁、钙等微量元素。④生活起居:戒烟戒酒的重要性,充足睡眠、适量运动,保持心情舒畅、情绪稳定,平常心对待生活中的得与失。⑤自我保健与护理:自我检测血压的方法以及重要性、注意事项,规律锻炼身体,有序、有度地有氧运动,定时复诊。
1.3质量控制
固定调查人员,选择在心血管科室工作5年以上的护师进行调查,并统一培训,调查时对不合格的调查问卷重新进行调查。对于阅读困难、不能书写的患者,逐条阅读给患者听,根据患者的意愿,在阅读时注意不给任何暗示性的语言及语气。随访时随访对象为患者本人或者详细了解患者情况的共同生活照顾者。录入资料时两人核对,随机抽取20%的资料进行核对。
1.4评价方法
分别于患者入院时和护理干预后2个月由指定的调查人员采用高血压患者自我效能评价表[4]对患者自我效能情况进行调查。调查表内容包括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居住地、确诊时间、费用支出情况等。效用评价内容包括患者日常生活、健康行为、药物治疗、遵医行为等,共11个条目。日常生活中包括坚持运动、合理饮食结构、控制饮食量三个题目,健康行为包括戒烟、戒酒两个题目,药物治疗包括按剂量服药、按时服药、坚持服药3个题目,遵医行为包括监测血压、情绪控制、定时复诊3个题目。每个题目给分:0分为完全没有信心,1分为基本没有信心,2分为不确定,3分为基本有信心,4分为完全有信心。得分越高则自我管理效能越好。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P
2结果
2.1干预前后自我效能差异
见表2、3。干预后所有患者自我效能均较干预前有显著提高,按不同社会学特征分层,干预后自我管理效能也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不同社会学特征对干预效果的影响
见表4。按不同社会学特征分层,通过分析自我效能得分改善情况,分析护理干预社会学特征对护理干预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年龄的患者改善情况没有差异,文化程度低、病程短、农民、居住于城镇、自费的患者改善情况更好(P
3讨论
高血压病是常见病,可导致多器官系统的并发症,危害人民的健康和生命。高血压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包括不可改变的因素和可以改变的因素,不可改变的因素包括性别、年龄、种族、遗传因素等,可以改变的因素包括肥胖、高盐饮食、缺乏体育锻炼、饮酒、饮咖啡、吸烟等。通过对可变因素的干预可达到预防高血压、减少并发症的效果。高血压的非药物治疗即“治疗性”的生活方式的改变。高血压病不可治愈,因此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患者承担自我管理的任务。要完成这项任务,患者需要掌握相关的知识、方法、技能,并对自己树立信心。
自我效能(self-efficacy)指人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它与自我能力感是同义的,指一个人在特定情景中从事某种行为并取得预期结果的能力,它在很大程度上指个体自己对自我有关能力的感觉。自我效能也是指人们对自己实现特定领域行为目标所需能力的信心或信念,简单来说就是个体对自己能够取得成功的信念,即“我能行”。“自我效能”由美国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Albert Bandura)在20世纪70年代首次提出,目前已经成为教育界的一个关键理念,正在被广泛应用于医疗保健、管理、运动以及诸如发展中国家的艾滋病(AIDS)等看起来极为棘手的社会问题等领域。它同时也是目前横扫心理健康领域的“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运动的主要特征。“自我效能”与自尊不同,它是对特定能力的一种判断,而非自我价值的一般性感受。班杜拉认为,所谓自我效能,是指个人对自己在特定情境中,是否有能力去完成某个行为的期望,它包括两个成分,即结果预期和效能预期,其中结果预期是指个体对自己的某种行为可能导致什么样结果的推测;效能预期是指个体对自己实施某行为的能力的主观判断。李文文等[5]研究认为自我效能能够影响起搏器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自我效能越高,患者生活质量越高。冯晨秋等[6]研究显示慢性疼痛自我效能感在抑郁和屈服型应对方式对疼痛调适影响的过程中起到了中介作用,其中疼痛管理自我效能感和躯体功能自我效能感的中介效应较大。
“知信行”模式(knowledge,attitude,belief,practice)是改变人类健康相关行为的模式之一,它将人类行为的改变分为获取知识,产生信念及形成行为三个连续过程,即知识-信念-行为[7-10]。知(知识和学习)是基础,信(信念和态度)是动力,行(促进健康行为)是目标。首先,充分让人们对他们目前的行为方式感到害怕(知觉到威胁和严重性);其次,让人们坚信一旦改变不良行为会得到非常有价值的后果(知觉到效益);同时清醒地认识到行为改变中可能出现的困难(知觉到障碍);最后,使人们感到有信心、有能力通过努力改变不良行为。
本研究是在调查基线的基础上,针对高血压患者自我效能情况进行的护理干预。干预的内容涉及到高血压病相关知识的各个方面,在方式上既有理论学习,又有操作指导,既有育,又有个别指导。个别指导根据患者的特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患者的指导更为灵活,并能调动患者的积极性。以健康教育为主的护理干预,能够帮助慢性病患者掌握自我管理知识和技能,同时提高自我信心。李淑霞等[11]研究认为,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效能与自觉健康控制具有相关性,临床护理工作中应该注重增强患者自觉控制血压的信念与行为,改变患者健康由命运控制的思想,以提高自我效能。吴杰清[12]研究结果显示,循证护理能够提高老年普外手术患者的自我效能感与满意度,缓解焦虑抑郁情绪。舒芬华等[13]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狼疮性肾炎(LN)儿童自我效能感的影响,结果显示通过综合护理干预,达到配合临床有效治疗,增强LN儿童对疾病的自我管理及保健意识,减少复发,提高生活(存)质量。
在本研究中,所有患者在护理干预之后,患者自我管理效能均有显著改善,各个条目也有显著改善,说明通过相关知识的讲解等护理干预,患者自我效能能够显著提高。在进一步的分析中发现,不同社会学特征,护理干预的效果并不相同。不同年龄、性别的患者对护理干预的效果相似,没有明显的差异。文化程度与干预效果相关,文化程度越低的患者干预的效果反而越高,这可能是在干预之前,文化低的患者自我效能较差,经过干预后,患者对高血压病的相关知识有了充足的了解,对诊断、治疗、饮食调整、日常生活习惯的改变都有了充足的了解,又认识到合理饮食、规律锻炼、遵医嘱治疗等对控制血压的重要性,因此在干预后能够提高的幅度更高[14,15]。而文化程度高的患者本身自我效能就相对较好,因此干预后的提高幅度相对有限。自费的患者干预效果更好,一方面自费的患者与文化程度低有一定的重叠,一方面自费的患者更希望通过饮食调节、改善生活方式等良好控制血压,减少再次入院的几率,因此在干预后自我效能提高更高。农民的干预效果更好,可能是一方面农民与文化程度低、自费的患者有重叠,一方面农民患者在干预前自我效能较低,干预后能够提高的潜力更大。
综上所述,高血压病患者自我管理效能较低,合理的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患者的自我管理效能,因所有患者均享有健康教育的权力,因此本文没有设定对照,而是对患者干预前后进行了对比,不足之处是只对研究这段时间内患者自我效能进行了评价,对患者血压控制效果以及行为的改变还需要做进一步的分析。
[参考文献]
[1] 费萍. 社区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影响[J]. 中国实用医刊,2013,40(4):97-98.
[2] 徐红,万莹,周涛,等. 基于“知信行”理论的高血压患者用药依从性影响因素研究[J]. 中国健康教育,2013,29(1):5-7.
[3] 王红丽,龚敏,文欣轩. 自我效能增强干预对35岁以下晚期癌症患者的心理影响[J]. 山西医药杂志,2013,42(2):185-187.
[4] 穆荣红,李荣,张会敏. 以家庭为中心的健康教育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自我效能的影响[J]. 中华护理杂志,2012,47(7):648-650.
[5] 李文文,郜玉珍,韩娜,等. 自我效能理论对起搏器术后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国民康医学,2013,25(3):98-99.
[6] 冯晨秋,高晖,王贞慧,等. 自我效能感对社区老年人慢性疼痛调适的中介效应[J].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2013,28(1):14-17.
[7] 夏文,王斌,赵岚,等. 不同教育模式对小学生水域安全知信行的影响[J]. 体育学刊,2013,20(2):76-81.
[8] 姜鸿. 知信行干预对脑卒中病人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3,11(5):385-386.
[9] 高结碧,林曼舒,杨银深,等. “知信行”健康教育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应用的效果[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 3:604-606.
[10] 刘佳微,杜蔚云,吴双,等. 甘肃省5县基层妇幼保健人员增补叶酸知信行调查分析[J].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2013,24(2):91-94.
[11] 李淑霞,汤嘉敏. 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效能与自觉健康控制的相关性研究[J]. 护理管理杂志,2013,13(1):13-14.
[12] 吴杰清. 护理干预对老年普外手术患者症状及自我效能影响的研究[J].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135-136.
[13] 舒芬华,石绍南,欧阳文姝,等. 综合护理干预对狼疮性肾炎儿童自我效能感的影响[J]. 护士进修杂志,2013,28(1):39-41.
[14] 钟守英. 社区高血压患者行为及服药依从性的社区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 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1):70-71.
社区护理的概念及特点范文5
一、社区体育的概念及特点
(一)社区体育的概念。所谓的社区体育即为在基层社区中,为了充分满足社区所有成员的需求,为了有效增进社区感情,全体社区成员以辖区内的体育设施的自然环境作为物质基础,就近开展的社区体育活动[1]。社区体育针对的对象是社区中的所有成员。社区成员会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个人身体素质与需求等选择合适的体育项目与内容,在允许的环境与时间内开展体育活动。
(二)社区体育的基本特点。1.娱乐性与健美性。社区体育的主要对象是社区的成年人,成年人的生长发育已经完成,其参加社区体育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健身,为了形体美与动作美,为了娱乐身心。
2.自觉性与随意性。由于参与社区体育的对象比较复杂,而开展的活动项目也多种多样,开展活动的地点也比较随意,难以形成统一,社区的每个角落都可以开展体育活动,因此需要人们具有较强的自觉性。
3.个人针对性与自控性。由于社区体育活动是社区的成年人在业余时间开展的活动,因此,人们会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身体素质以及需求等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自己的体育活动,而活动的时间与地点也是由其自己所控制的,这就使得社区体育具有较强的个人针对性与自控性。
二、和谐社会的本质特征
作为全国人民共同期盼的一种比较理想的生活形态,和谐社会的本质特征即为要努力实现人们自身、人与社会、人与他人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发展。在古代,古人就强调“天人合一”的和谐理念,强调人与大自然的和谐发展。例如西汉著名学者戴圣在其编写的《中庸》中提到:“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2],这就充分体现出了“天人合一”的和谐理念。
而作为一个比较庞大的体系,只有社会中的所有要素与环节都能够协调、健康以及全面地发展,整个社会才能够稳定、有序地发展,从而有效实现社会的和谐。而当社会达到和谐状态以后,人们才能够树立更加正确的、更加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人们的思想道德以及健康水平才能得到有效的提高。人们才能更加热爱大自然,更加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社会的各项事业才能够蓬勃发展,人们的工作、生活与学习活动才能更加顺利地开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能得到明显的改善,社会也更加井然有序。
三、社区体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一)社区体育可以促进人自身的和谐。人是社会的主宰者,是历史的创造者,同时也是推动社会不断发展与前进的动力,其对社会的发展与稳定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实现社会的和谐,最为基本的条件就是要首先实现人自身的和谐。人自身的和谐主要是指人在自身的精神、生理以及心理等各层面都能够处于一种积极向上、比较健康的状态,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出人的社会价值以及自我价值,从而有效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3]。健康是人们最为关注的话题,人的身体是否健康不仅会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质量,影响到人们的工作、生活与学习,而且还会影响到人们的发展,影响到人对社会所作出的贡献。而随着当前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所面对的社会压力越来越大,一旦人们不会自我调节,不会有效地缓解精神压力,那么就很可能会导致自身的心理与身体出现疾病,例如身体出现器质性的变化,产生精神异常以及各种心理疾病等,一旦出现这些问题不仅会危害人们的健康,而且还可能会对社会造成极大的危害。
而社区体育可以有效锻炼人们的身体,净化人类的心灵。由于社区体育活动具有较强的健身性、娱乐性以及趣味性,因此其深受人们的喜爱与欢迎,可以让人们忘记一切的压力与烦恼,全身心地投入活动中,使得人们的身心都得到充分的调整与放松,这不仅可以增强人们的体质,帮助人们预防疾病、消除疾病,而且可以有效缓解人们的身心疲劳。因此,社区体育可以有效促进人自身的和谐,从而有效推动和谐社会的构建。
(二)社区体育可以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是社会中的一份子,无法脱离社会中的各种关系而独立存在,就如同所提到的:在现实层面上,人的本质即为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4]。因此,人与人之间一定会产生联系,只有人与人之间建立了和谐的关系,可以互相帮助,和谐相处,才能有效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而目前,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人们的工作也越来越繁忙,所面临的社会压力也越来越大,大多数的人都是在忙于自己的家庭、事业与生活,与亲朋好友、与邻居之间的联络与交流越来越少,彼此之间的感情也越来越淡,这种人际关系的冷漠也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和谐发展。
而社区体育为社区居民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在社区体育活动中,随着参与人员的增多,体育活动的氛围也会越来越热烈,人们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也会越来越多,而彼此之间的关系与感情也会越来越好。在社区体育活动中,可以给人们一种非常温馨的归属感与家庭感,这正好满足了现代人们对情感的需求,改变了人际关系的冷漠。因此,社区体育可以有效地加强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增进彼此之间的情感与信任,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从而有效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
(三)社区体育可以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与生活的必要条件,其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大量而又宝贵的资源。自然环境的好坏,不仅会影响到人们的身心健康,而且还会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质量与人类未来的发展。然而,近些年来,很多地区为了促进经济的增长,肆意地破坏自然环境,乱砍滥伐、随意排放污水与废气、随意丢弃垃圾等现象屡屡发生,这些行为严重破坏了大自然的生态平衡,破坏了人们的生存环境,而且也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降低了人们的生活水平,阻碍了社会的发展。
而社区体育提倡的是以“绿色环保”为核心的健身理念,人们只有在舒适、健康的生态环境中开展体育运动才能够使得人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当中,使得人们的身心得到充分放松。社区体育为人们提供了亲近大自然、走进大自然的机会,人们在大自然中感受到空气的新鲜、环境的优美,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社区体育将体育运动与大自然有机地融合起来,使得人们在大自然中尽情地享受运动所带来的快乐,使得人们领略到大自然的美好,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同时这也有效增进了人与自然的情感,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从而有效推动了和谐社会的建设。
社区护理的概念及特点范文6
(湖北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65)
摘 要:截至2013年,武汉市老龄化程度高达17.7%,远超国际7%的标准。而当前武汉市社区老年群体预防干预保障制度尚未全面建立,进一步发挥老年群体“知、信”的传统中医药保健养生、未病先防、“简、便、廉、验”的特色优势,减轻家庭、社会医疗费用负担势在必行。通过随机抽样调查武汉市青菱乡社区和百步亭社区约500名老年群众,了解到当前老年群众普遍通过电视媒介关注中医养生保健知识,但真正了解者却极少;老年群众养生方法多集中于饮食养生,希冀社区中医文化推广站建立,获得切实可靠的中医卫生服务等相关现状,并提出相应建设性对策,为社区开展老年卫生保健服务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社区;老年人;中医养生保健
中图分类号:R197.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65-2272.2015.02.023
*基金项目:2012年湖北中医药大学科研项目“本土中药日化企业品牌营销策略研究”
收稿日期:2014-10-21
当前,大力开展基层社区医疗保健服务工作已成为我国基层医疗改革的一项重要战略性举措。特别是在社区卫生医疗工作中,积极发挥中医药治“未病”和“末病”的优势,已成为国家政府和各专家的共识。当前,在国家政府及各相关部门、机关的大力支持下,中医药相关服务已逐步走进社区,各系列医疗养生保健服务作为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内容也愈来愈受百姓青睐。而社区老年群体作为医疗保健中的脆弱人群,也是开展中医养生保健的主要服务对象,研究其老年群体当前中医养生保健现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加强老年人疾病预防管理,做到未病先防、即病防变、病后调护、瘥后防复,对进一步促进社区养生保健工作发展,合理配置相关医疗资源具有重大意义。
1 社区养生保健相关概念及研究
中医养生是指以中医理论为指导,通过调节饮食、保养精气、调适寒暑、活动形体等各种手段,达到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目的。社区中医养生保健通常指的是在中医药基础理论指导下,面向社区人群施加于人体的一种简易有效的预防手段,其内容形式丰富多样,包括食疗、艾灸、推拿、按摩、拔罐、刮痧、药浴、气功、八段锦等养生保健。
现阶段,国内相关专家学者为解决国内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对简、便、廉、验的社区中医药服务寄予厚望。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日益加重,如何有效地利用有限的医疗卫生资源进行老年人医疗保健,提高老年人的生命质量已成为我国乃至世界研究的热点问题。张敏、陆庆荣、韩礼婉早在2003年就指出:目前我国中医养生社区卫生服务项目形式简单,宣传途径及内容不完善,缺乏科学系统的中医养生规划与评价;石碧霞、方丽鸿、刘登蕉等学者于2010年通过研究发现城市社区老年人对中医养生保健认知程度较为匮乏;黄艳、黄卫东则于2011年提出经济水平和知识水平影响着社区老年人中医养生保健行为等观点;孙晓晶、段功香、张颖杰同年调查发现预防骨质疏松、防治高血压病及颈肩腰腿痛的知识指导、日常生活中饮食注意事项和常见疾病饮食指导等是社区最受群众喜爱和欢迎的5项中医保健服务;李明今、冯应强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社区人群对中医药知识及相关技术行为态度面临着“低利用度,高需求度”的尴尬局面。
目前,尽管国内学者对有关社区老年人的中医养生保健服务的钻研较多,但大多都体现在中医药养生保健技术或手艺等“硬件”在人群中的“知、信、行”问题,而轻视了当今群众,尤其是老年群体对中医养生保健知识的指导咨询、健康教育等“软件”的需求。随着现代社会疾病谱和死亡谱的根本性改变,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的“健康老龄化”、“积极老龄化”兴起。2009年在北京召开的首届医学高峰论坛上,各医疗专家就“临床治疗与平时预防保健”问题达成《北京共识》并强调:医学必须有较大改变,必须提供平常预防保健,要特别照顾到老年、妇幼、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另从地域角度分析,武汉市地区关于此方面的研究较广州、北京等一线城市偏少,而截止到2013年,武汉老年人口数高达146万,老龄化程度高达17.7%,已远远超过国际标准7%。同时人们随着年龄的增大,身体素质每况愈下,疾病随之而来,进一步加重了家庭、社会的医疗费用负担。如何进一步发挥我国传统中医药老年保健养生、疾病预防特色优势,缓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医疗弊端,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本研究旨在通过相应的调查,认知武汉市社区老年人中医养生保健现状,并剖析相关原因,提出相应策略,以便为社区开展中医药养生保健服务提供相关科学依据。
2 对象与方法
2.1 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随机选择武汉市青菱乡社区和百步亭社区进行抽样调查。共计500余名老年人参与调查,调查于2013年7-8月进行组织实施。
2.2 调查方法
2.2.1 问卷调查
通过对500名老年人开展相应调查问卷,针对部分文化水平低或不识字的老年人,由调查人员逐条询问并如实填写。本次调查共发放500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487份,问卷回收率达97.4%。问卷分为个人相关信息和老年人对中医养生保健相关资讯关注、了解程度,养生方法、了解途径等9个条目。
2.2.2 文献研究
通过查阅30余篇相关论文和大量阅读系列文献,大致了解武汉市社区老年人对中医养生保健服务需求脉络,设计访谈提纲及问卷。
2.2.3 个人访谈
通过与20余名老年人交流访谈,了解社区老年人对中医养生保健服务的普遍心理体验意向和加强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解决途径,大力挖掘中医养生保健服务研究盲点。
2.3 统计方法
本次调查主要通过Epidata3.1建立相关数据库,进行处理及相关分析。
3 调查结果分析
3.1 样本概括
本次调查共收集487份有效调查问卷,样本在性别、年龄、健康状况等项目进行了相关描述统计,具体见表1。
3.2 社区老年人中医养生保健现状
3.2.1 面临“高关注,低了解”尴尬局面
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健康与医疗一直是人类最强烈且是无法避免的最基层的需求,是人们行为的强大动力。调查发现,67%的老年人处于亚健康的状态,20%的老年人处于疾病的状态,特别是老年人普遍深受慢性疾病病因不明、病程长、恢复慢的侵扰,健康水平直接决定着老年人对医疗健康知识的关注。而中医历经了几千年的发展和沉淀,特别在疾病的预防上面凝聚了自身独有的特色。作为我国的传统医学,中医对老年人的影响也是极大的,大部分老年人已接受中医养生保健理念并在生产生活中积累了部分来自中医的保健经验。调查中,在回答“老年人对养生保健知识关注程度”这一条目时,所有老年群体普遍表示关注。但当问及“老年人对养生保健知识了解程度”这一条目时,仅有37.37%的老年人表示了解,17.04%老年人表示不了解,1.44%的老年人表示完全不了解。关注程度和了解程度成了“鸳鸯火锅”一般冷热不一,说明大力传播中医药文化和知识势在必行。
3.2.2 养生保健方法,感兴趣养生知识普遍集中于饮食养生
自古“民以食为天”,饮食文化根植于中华名族血液里,广为流传的饮食三字经正好说明这一关系。人到老年,身体机能逐步弱化,对健康的需求也愈来愈大,而食疗作为一种较易获得方式一直深受广大老年群众的欢迎。在调查中,79.47%受访人群表示了解饮食养生,另外动形养生,进补养生也是老年人较为熟知的养生方法。在回答“愿意选择哪种养生方法”条目时,66.12%选择饮食养生,这正好可以说明老年人养生保健方法普遍集中于饮食养生,另外动形养生、静神养生、进补养生也是老年人乐于接受的养生方法。
不仅如此,在调查感兴趣养生保健知识中,61.6%受访老年人表示喜欢了解饮食养生知识,拔罐、针灸占57.29%,推拿按摩占51.54%排在其后。
3.2.3 了解途径多通过电视节目
目前老年人了解中医养生保健知识途径多通过电视节目,约有66.94%老年人在回答“当前了解中医养生保健途径”条目时,均认为是电视节目。这与中国老年健康服务促进大会(2014)的《老年人中医养生保健模式研究》课题研究结果“老年人中医养生保健知识获取的主要渠道以电视为主”相符。当前随着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电视也作为一种普通家电走进了千家万户。老年人的娱乐生活与电视有着紧密联系,电视已成为当今老年人生活消遣、资讯获取的主要渠道。另外,随着近年来人们对健康愈来愈重视,养生类节目应运而生并大行其道,电视养生节目众多。全国20多个省市的上星电视节目中,基本上都有养生保健节目,如中央电视台有诸如《健康之路》等3套养生节目,山东电视台、河南电视台、湖南电视台等电视台也有类似《养生堂》相关养生健康保健栏目。
3.2.4 希冀社区驻地宣传
通过对老年人获取中医养生保健知识途径对比可以发现(见表2),老年人目前多通过电视节目获取,其次是口耳相传,占44.35%,社区宣传仅占23.61%,排在7种获取途径中第6位。而在老年人希望的知识获取途径中,电视节目凭借着64.89%的支持率仍居榜首,社区宣传(46%)从第六一跃成为第二获取渠道,增长幅度高达22.39%,增长幅度独占鳌头,而电视节目反而略下降2.05%,说明老年人在肯定电视媒介重要性的同时,内心希望在居住地社区周围能够了解、获取到相关中医养生保健知识。另外,手机短信、收听广播、上网搜索也是老年人现希望扩宽的的获取途径。
4 讨论
作为祖国传统医学,中医药参与社区卫生服务体现了我国卫生服务的特色,是发展现代社区卫生服务的有益尝试,并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传统医学的优势。但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武汉市社区老年人养生保健中也面临着一些瓶颈问题,社区在开展相关中医药养生保健服务时可以考虑下面几点。
4.1 立足社区,多渠道多形式加大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宣传
通过调查发现,老年人普遍希冀通过社区宣传就近了解中医养生保健知识,建议各卫生单位、政府部门在社区成立中医文化推广站。在本次调查中,调查人群对所住的社区有中医文化推广站的建立,希望的占65.98%,一般的占26.49%,认为可有或可无的占8.21%。数据显示群众对于中医文化推广站的建立还是持积极态度的,也表明群众意识到中医文化推广站的建立能切实地给他们带来好处。对此,建议政府及相关部门能充分利用中医文化推广站大力宣传国家相关中医药方针政策,宣传普及中医药常识,特别是针对老年群体常见病、多发病、易发病,推广老年人易接受、易操作、有明显疗效的中医药适宜技术,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中医药知识需求。亦可以通过举办专家社区义诊、健康教育、文体表演、健身锻炼、知识竞赛、科普游艺等活动扩大中医药在当地影响力,树立良好的社会印象,进一步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调查发现,老年人养生保健方法及感兴趣养生知识普遍集中于饮食养生,社区在开展老年人养生保健服务时,应以老年群众需求为导向,侧重加强饮食养生知识的传播。
4.2 加强养生保健类电视节目等规范化管理
调查发现,目前老年人了解中医养生保健知识途径多通过电视节目,约有66.94%老年人在回答“当前了解中医养生保健途径”条目时,均认为是电视节目。笔者在与老年人面对面访谈时发现,电视媒介在老年人获取健康知识特别是饮食保健知识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不可忽视的是,当今电视广播养生保健类节目虽然繁多,节目质量却良莠不齐。有一些制作人为片面追求高收视率,大力包装节目,将正常的中医知识描述得天花乱坠,使得健康类节目逐渐变得娱乐化。其中更有一些所谓的类似“张悟本”的“排毒教父”、“养生教母”、“太医”堂而皇之登上电视节目,兜售那套“治病神术”,诱使观众受骗上当。笔者建议相关单位应努力加强养生保健产品媒体市场监管和规范,特别是饮食养生类电视节目管制,净化电视广播,防止认知度低的老年群众上当受骗。另外建议相关部门联合媒体单位自制食疗、生活保健类节目,传播各医疗单位特色医疗实惠项目,努力做到一方面使得中医养生保健等健康知识得以快速传播,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又有效缓解当前老百姓看病难的现状。
4.3 加强建设养生保健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当前,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养生保健专业人才严重不足,现有社区中医养生保健队伍整体素质低,服务水平不高,已无法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缺乏足够的中医药人力资源已严重影响到社区卫生服务与中医药知识与技术的融入。各相关部门单位应积极引进中医、健康医学、全科医学类人才,开展中医养生等健康教育课,并把它作为重要环节和切入点,以提高养生保健服务质量。如联合各中医药院校定向培养专业人才,加大资助力度引进人才;加强和各医疗单位合作开办养生保健的系列教育;对社区现有人员提供岗位专业培训和技能操作培训,建立各层次人才培养体系;成立养生保健协会,确定养生保健技术标准和产业标准,提高养生保健从业人员理论水平及实践技能。
5 结语
随着中国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重,老年人的健康问题是当前无法回避的重大挑战。结合老年人身体特点与养生需求,在社区积极开展中医养生保健系列服务,充分发挥中医药简、便、廉、验的独特优势,将是今后社区卫生事业发展的重点工程。各相关部门和社区在开展相应卫生保健预防服务时应注重多渠道多形式加大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宣传,提高养生保健产业的管理水平,加强养生保健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为中国养老事业和卫生医疗事业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郑丽维,邓丽金.内科门诊病人对中医养生的认知需求调查[J].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9(5)
2 张敏,陆庆荣,韩礼婉.用中医理论在社区开展健康教育初探[J].中国全科医学,2002(9)
3 石碧霞,方丽鸿,刘登蕉.100例老年人对社区保健需求的调查[J].海峡药学,2010(10)
4 黄艳,黄卫东.老年人生活质量与中医养生[J].护理研究,2011(8)
5 孙晓晶,段功香,张颖杰.社区中老年人中医保健知信行现状及需求调查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11(13)
6 李明今,冯应强.社区中医药知识与技术认知、应用及需求调查研究现状[J].亚太传统医药,2010(2)
7 邬红波.武汉老龄人口去年陡增8万 2020年或成重度老龄化城市[N].楚天金报,2014-02-21
8 董梅娟.中医药适宜技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作用[J].社会医学杂志,2007(1)
9 夏姗姗.老年人保健品满意度不足一成[N].北京商报,2014-04-16
10 武树红,袁建民,王光荣,等.推进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