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人口统计制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人口统计制度范文1
40°、45°、50°、55°、60°、65°、70°),计算并分析相关口颌肌肉和韧带的约束反力。结果 咬肌深层前份、咬肌深层后份、颞肌前份、颞肌后份、茎突下颌韧带及蝶下颌韧带的受力随着Twin-Block矫治器咬合导板斜面角度的增大而增大。约束反力最大值为82.57 N,最小值为0.07 N。结论 1)颞肌前份、咬肌深层前份、咬肌深层后份、颞肌后份、茎突下颌韧带及蝶下颌韧带在Twin-Block矫治器引导下颌向前的过程中均受到被动牵张力,这对下颌骨的适应性改建有重要作用。2)本实验设计的7个实验组中的咬合倾斜角度均在患者生理承受范围之内,均在临床可选择之列。
[关键词] Twin-Block矫治器; 三维有限元; 口颌肌肉; 韧带; 约束反力
[中图分类号] R 739.86 [文献标志码] A [doi] 10.7518/hxkq.2013.02.015
Twin-Block(TB)矫治器是一种简单实用的功能矫治器。使用TB矫治器治疗下颌发育不足引起的安氏Ⅱ类错畸形时,可以通过上下颌垫间的接触斜面,巧妙地将咀嚼力分解并转变为有利于下颌向前生长的力,从而快速纠正上下颌骨矢状向的不调,使患者的侧貌得以改善[1]。目前对TB矫治器的临床应用及生物学作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对咬合倾斜平面应用过程中的角度等问题仍然存在许多争议[2]。此外,模拟TB矫治器引导下颌前伸后对肌肉、韧带约束反力影响的研究也较少。为了更好地了解TB矫治器的生物力学作用原理,本文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设计并建立了包括TB矫治器及完整天然牙列、颞下颌关节的下颌骨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TB矫治器引导下颌前伸,研究TB矫治器戴入后,咬合斜面导板角度不同时相关口颌肌肉和韧带的约束反力的变化规律,从而确定适宜临床应用的TB矫治器的咬合斜面导板角度。
1 材料和方法
1.1 矫治系统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选取1例处于生长发育高峰期的正畸患者作为建模素材。要求患者全身发育正常,下颌后缩,牙列完整,牙弓形态基本对称,处于恒牙早期阶段,双侧第一磨牙为中性偏远中关系,改良颈椎分析法分期为Ⅱ~Ⅲ期,Wits值为5 mm。采用荷兰Philips公司Brilliance 16排多层螺旋CT扫描机对患者进行扫描。采用与眶耳平面平行且与水平面垂直的平面进行横断面扫描,扫描厚度为0.5 mm,共得到181张二维断层DICOM图像。将这些图像导入Mimics 10.1软件中,通过选取不同的灰度阈值提取下颌骨及下牙列的象素,建立高质量的三维下颌骨和下牙列模型。根据对称性原则,选取右侧模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得到的几何模型以IGES格式导入Hypermesh 9.0中,再进一步优化,划分离散网格。按简化的关节窝和关节盘的几何形状建立颞下颌关节,在右下第一和第二前磨牙上按临床TB矫治器下颌垫的基本形状添加厚约5 mm的梯形塑料结构单元,附加TB矫治器。
参照参考文献[3-4]描述的方法模拟咀嚼肌,下颌骨通过4组咀嚼肌(Ansys中link 10杆单元)与面颅诸骨相联结,面颅骨上的联结点均简化为固定绞结点,通过肌束的起止点来决定杆单元的三维空间方向,韧带的附着点参见参考文献[5]。由此建立完整的矫治系统三维有限元模型,见图1。
1.2 工况及载荷条件
根据临床和相关文献的研究内容,共设计7组不同角度的TB矫治器咬合斜面导板,分别为40°、45°、50°、55°、60°、65°、70°。模拟TB矫治器咬合斜面导板的作用,下颌受到垂直于斜面导板的载荷,载荷点位于导板斜面。研究[6]发现:当下颌垂直向移位
4~6 mm,水平向移位3~5 mm时,下颌骨在平均矢状向上的受力为3.087~3.871 N。据此本实验确定力值大小为3.8 N。各材料的常数及节点数见表1。
2 结果
咬合斜面导板在不同角度时,相关肌肉与韧带的约束反力情况见表2。从表2中可见,咬肌深层前份、咬肌深层后份、颞肌前份、颞肌后份、蝶下颌韧带及茎突下颌韧带的受力随着咬合导板斜面角度
的增大而增大。咬合导板斜面角度在40°及70°时相关口颌肌肉及韧带约束反力相差力值最大的为颞肌前份(45.41 N),其次为咬肌深层前份(39.01 N),再次为咬肌深层后份(17.15 N)和颞肌后份(13.39 N),茎突下颌韧带(0.14 N)及蝶下颌韧带(0.07 N)的受力相差不大。此外,约束反力最大值为82.57 N,最小值为0.07 N。
典型病例 患者金某,男,年龄为11岁7个月。主诉:下唇凹陷,上牙列不齐。相关病史:父亲下颌侧切牙先天缺失,母亲牙列不齐。临床检查:1)上前牙拥挤,32、42先天缺失,下前牙有散在间隙,Bolton指数不调;2)Ⅱ类骨面型,下颌骨相对于颅底平面后缩,软组织下唇后缩;3)下颌角为均角,有深覆生长趋势,Spee氏曲线较深;4)左侧磨牙为近中尖对尖关系,右侧磨牙为中性偏近中关系,下中线右偏;5)处于生长发育高峰期,骨龄预测为11.39岁。模型分析:上颌拥挤度为5.4 mm,下颌拥挤度为-2.2 mm。诊断:安氏Ⅰ类错,骨性Ⅱ类错,均角,深覆,深覆盖。治疗目标:1)适当引导下颌骨向前生长,达到牙弓、颌骨、颅面关系的协调;2)改善软组织侧貌及上下唇关系;3)排齐牙列,关闭间隙,调整咬合关系;4)以33、43替代2颗缺失的侧切牙并略改形,余牙顺序替代,最终使磨牙、尖牙关系达到完全近中,并完全关闭下颌散在间隙;5)协调上下颌牙轴的唇倾度,调整Spee氏曲线;6)上下牙弓中线与面中线对正。治疗计划:1)口腔卫生宣教;2)一期治疗,包括用TB功能矫治器引导下颌向前(前倾角度为70°);二期治疗采用Roth直丝弓矫治器排齐、整平牙弓,调整咬合关系;双期连续矫治;3)采用带斜面导板的Hawley保持器保持;4)定期随访。患者治疗前、TB矫治器戴入后、一期治疗结束后、二期治疗后期的口内像见图2。
TB功能矫治器的制作及临床应用方法如下。1)取咬合记录:使用牙科模型蜡制取患者的咬合记录,要求下颌前伸至对刃,上下中线对齐,前牙打开咬合2 mm。2)制作导斜面:以功能性平面为基准制作角度为70°的导斜面。3)早期调:对于高角患者,基本上不调;而对低角和均角患者,应尽可能早期调。4)调磨垫:每次调磨垫高度约1.5 mm,以探针能通过为准。
典型病例治疗前后的头影测量结果见表3。对头影测量结果进行分析,可以看出患者治疗前后矢状向、垂直向以及软组织侧貌的变化。1)矢状向的变化:SNB、下颌骨长度Co-Gn、矢状向不调指数APDI明显增加,而ANB明显减小,说明使用TB矫治器矫治后,患者的下颌骨前移、覆覆盖减小;上中切牙-上齿槽座点角U1/NA、下中切牙-下齿槽座点角L1/NB增加,说明上切牙有轻度舌倾,下切牙有轻度唇倾,这可能是前导下颌反作用力的影响,还有唇弓少量内收的作用;下颌基骨位置前移了8.0 mm,达到了咬合关系良好且稳定,前牙覆覆盖正常的结果;虽然治疗后下颌骨长度Co-Gn增加了4.0 mm,但是上下颌骨长度之差为33.0 mm,说明上下颌骨的长度在正常范围之内,上下颌骨仍是匹配、协调的。2)垂直向的变化:治疗之后垂直向不调指数ODI为
73.5,位于正常范围之内,比治疗之前减小了7.3,说明经过双期连续矫治后前牙的深覆问题得到解决;治疗前全面高N-Me、下面高ANS-Me、下面高与全面高之比ANS-Me/N-Me都在正常范围之内,一期治疗结束后全面高增加3.5 mm,下面高增加2.0 mm,但二者的比值没有变化;二期治疗结束后只有全面高减小了0.5 mm,而二者的比值增加了0.2,说明TB功能矫治器的正确使用很关键,整个治疗过程基本保持了面高比例的协调关系。3)治疗后下唇突度LLP增加2.0 mm,上唇突度ULP保持不变,颏沟倾角Pg-B-FH增加了10.0°,更接近正常值;治疗后面角FH-Ns-Pg为95.5°,增加了8.5°,达到了正常值规定的范围,表明治疗后上下唇及颏部的曲线相对协调,较治疗前更加美观。
3 讨论
3.1 结果分析
研究[7]发现:在下颌处于前伸的前提下进行不同的重建时,咬肌浅层、翼内肌、翼外肌、颞下颌韧带的约束反力始终为0,而咬肌深层、颞肌、蝶下颌韧带、茎突下颌韧带则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故本实验设定了与下颌骨功能性前伸相关的口颌肌肉及韧带。实验结果显示,咬肌深层、颞肌及蝶下颌韧带、茎突下颌韧带的受力随着咬合导板斜面角度的增大而增大。颞肌和咬肌均有上提下颌的作用,在TB矫治器导下颌向前向下的过程中,咬合导板斜面角度在40°及70°时颞肌前份和咬肌深层前份所受约束反力的数值相差最大,发挥的作用最为明显。当下颌前伸时蝶下颌韧带明显紧张,而茎突下颌韧带能防止下颌过度向前移位。本实验中蝶下颌韧带和茎
突下颌韧带的受力随着咬合导板斜面角度的增大而增大,也证实了蝶下颌韧带和茎突下颌韧带在TB矫治器引起的下颌骨功能改建中受到了被动牵张力。另外,约束反力最大值为82.57 N,最小值为0.07 N,均在患者的生理承受范围[8]之内。
由功能矫形引起的压应力和拉应力是颌骨改建的决定性因素。本实验结果表明:咬合斜面导板角度为40°~70°,相关口颌肌肉及韧带在下颌骨的附着处相对下颌骨其他部分均有明显的力值改变,说明TB矫治器引导下颌骨向下向前运动时颞肌、咬肌深层以及蝶下颌韧带和茎突下颌韧带有约束和限制下颌运动的趋势,均受到被动牵张力。这种被动牵张力使以上肌肉及韧带在下颌骨附着点的骨膜受到张应力,促进骨膜下的骨表面基质的沉积,进而引起下颌骨的适应性改建。
3.2 不同角度咬合斜面的临床意义
TB矫治器是一种治疗骨性Ⅱ类错畸形的功能矫治器。它通过咬合导板的引导作用使下颌向前下移位,从而纠正颌骨间的不调,因此咬合斜面导板的位置和角度对于有效地矫治牙弓间关系至关重要。最早TB矫治器的上下咬合斜面导板与平面成90°,在此角度下患者需有意识地迫使自己咬合在前伸的位置上,若要保证良好的矫治效果,需要患者积极的配合;但是,多数患者并不能持续保持这样的前伸姿势,导致下颌后退到原来远中的位置上。针对这一情况,学者们对TB矫治器进行了改良。早期的改良是将咬合斜面导板做成与平面成45°角以引导下颌骨向前;随后,经过大量的临床试验得出咬合斜面导板与平面形成约70°角时非常有效。多数情况下,70°的角度可以成功地诱导下颌到前伸咬合关系位置上[9]。本实验从生物力学的角度探讨TB矫治
器的上下咬合斜面导板与平面的角度,结果显示:颞肌前份、咬肌深层前份、颞肌后份以及咬肌深层后份在TB矫治器所引起的下颌骨功能改建中起了相当大的作用。本实验设计的7组重建类型中,斜面角度越大,相关口颌肌肉及韧带所受的约束反力越大。这种变化趋势在患者生理承受能力允许的前提下有利于口颌肌肉及韧带在生物改建过程中发挥最佳作用,在更大程度上提高矫治器的治疗效果。
在临床上,45°及70°是多数正畸医师所采用的TB矫治器咬合斜面导板的角度。在45°的角度下,在下牙列上会产生等量的向前和向下的分力,从而刺激下颌产生等量的向前和向下的生长量;而在70°的角度下,下颌骨水平向的生长量大于其垂直向的生长量,更有利于快速纠正上下颌骨矢状向的不调,改善后牙咬合关系及侧貌。若在70°时患者自觉下颌前伸有困难,可适当降低角度,力求使患者能够持续保持一个前伸的姿势位,积极配合治疗。本实验设计的7组重建类型均在临床选择之列,但最终选择方案还需要根据患者错畸形的严重程度、生长潜力,以及患者的适应能力和配合度等确定。
[参考文献]
[1] 麦理想, 张志光, 王大为. Twin-Block矫治器治疗后患者颞下颌
关节的适应性改建[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09, 36(5):623-625.
Mai Lixiang, Zhang Zhiguang, Wang Dawei. Adaptable rebuilding of
the temporomandibular joint after orthodontic treatment with Twin-
Block appliance[J]. Int J Stomatol, 2009, 36(5):623-625.
[2] 周学军, 赵志河, 赵美英, 等. 不同程度下颌前伸的三维有限元
分析[J].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2004, 39(6):419-421.
Zhou Xuejun, Zhao Zhihe, Zhao Meiying, et al. Analysis of the
mandible in the different state on the mandibular protraction by
means of the three-dimensional finite element method[J]. Acta Uni-
versitatis Medicinalis Anhui, 2004, 39(6):419-421.
[3] Faulkner MG, Hatcher DC, Hay A. A three-dimensional investi-
gation of temporomandibular joint loading[J]. J Biomech, 1987, 20
(10):997-1002.
[4] Osborn JW, Baragar FA. Predicted pattern of human muscle ac-
tivity during clenching derived from a computer assisted model:
Symmetric vertical bite forces[J]. J Biomech, 1985, 18(8):599-
612.
[5] 皮盺. 口腔解剖生理学[M]. 5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
105-106.
Pi Xin. Oral anatomy and physiology[M]. 5th ed. Beijing: People’s
Medical Publishing House, 2005:105-106.
[6] Graber TM, Vanarsdall RL. 口腔正畸学——现代原理与技术[M].
徐芸, 译. 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 1996:385-391.
Graber TM, Vanarsdall RL. Othodontics—current principles and
techniques[M]. Translated by Xu Yun. Tianjin: Tianj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ranslation & Publishing Corporation, 1996:385-391.
[7] 宋锦璘, 赵志河, 胡林华, 等. Herbst矫治器在不同重建时对
口颌肌肉和韧带约束反力的影响[J].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01, 19
(1):43-45.
Song Jinlin, Zhao Zhihe, Hu Linhua, et al. The influences upon
the passive tensile of the masticatory muscles and ligaments by
Herbst appliance under various bite reconstruction——a three di-
mensional finite element analysis[J]. West China J Stomatol, 2001,
19(1):43-45.
[8] Meyer C, Kahn JL, Lambert A, et al. Development of a static si-
mulator of the mandible[J]. J Craniomaxillofac Surg, 2000, 28(5):
278-286.
[9] Graber TM, Rakosi T, Petrovic AG. 口腔正畸功能矫形治疗学
[M]. 徐芸, 白玉兴, 宋一平, 译.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
244-245.
Graber TM, Rakosi T, Petrovic AG. Dentofacial orthopedics with
人口统计制度范文2
一、制定规范的人口计生统计调查审批制度
人口计生管理和调查是人口计生部门的职责,也是其权力,任何个人和其他部门都不得越权进行人口计生调查。同时,人口计生调查也不是人口计生部门想进行就进行的,必须经过一定的审批和报备,必须按照国家相关部门的管理规定来进行。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一些计生部门不按照规定随意调查或者调查过程不规范不合理的现象。所以我们一定要制定规范的人口计生统计调查审批制度来规范人口计生部门的行为,使得其人口计生调查统计的过程能够科学顺利的进行。
制定规范的人口计生统计调查审批制度,首先要对人口计生统计工作的申报进行规范,做到人口计生统计前必须申报,没经过申报一定不能进行人口计生统计工作。其次,要对人口计生统计工作中统计人员的行为进行规范。通过制定相应的规定,使得工作人员在统计中能够有技巧的进行询问,得到真实的统计数字。[1]再次,对统计结果的使用进行规范。人口计生统计是国家政府相关部门指导的为了了解人口情况和制定相关人口政策而进行的统计活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泄露统计结果,更不得将统计结果拿来牟利。对于违反者应该按照相关规定予以处罚。最后,制定相关的监督制度,对于统计中的不文明不合理的行为进行监督,并且及时改正和反馈。
二、规范人口计生统计调查组织行为
人口计生调查是由政府主导的严肃行为,在调查的实施过程中应该认真、严谨、科学进行,避免因为个人行为的失当影响统计结果,并且对国家和政府的形象造成负面影响。首先,在人口计生调查过程中要严格遵守人口计生统计原则。对于影响较大、关注度较高的问题进行统计时应该事先进行充分论证,然后进行合理、详尽的规范来指导调查行为;调查应当在人口计生部门的职权范围内进行,不得调查与职权范围无关的或者超越调查目的的行为。其次,人口统计调查的内通过应该科学合理。该文原载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主办的《环球市场信息导报》杂志http://总第539期2014年第07期-----转载须注名来源在人口统计调查前,应该先明确调查的目的,然后根据调查目的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查。调查并非是内容越全越好,而应该在已收集到的资料的基础上进行调查,节省人力物力。再次,统计调查方案的设计应该规范、科学。统计调查方案应该包括:(1)调查名称、调查机关、调查目的、调查范围、调查对象、调查方式、调查时间、调查内容、资料上报、调查结果运用等; [2] (2)统计调查所需填报的各类报表、调查问卷和各项指标的解释、逻辑关系、计算方法及相关的技术问题;(3)统计调查需要的人员和经费预算及其来源;(4)抽样调查的抽样方案等。最后,明确相关指标的意义,在调查的过程中灵活选取应用。[3]由于调查的范围较大,涉及的调查内容较多等,很多指标是为了考虑到部分地区的特殊情况而设立的,其目的是为了更准确地把握地区情况;还有些指标人在人口基数较大的情况下才有意义的,对于人口少的地区意义不大,如果对这些指标进行统计非常有可能使最后的统计结果产生误差。
对于统计人员进行规范性调查的培训业也是规范人口计生统计调查组织行为的重要内容。统计人员是人口计生统计工作的直接承担者,他们对于计生工作的认识、对于统计指标的理解、在统计过程中的各种行为等都对统计工作的科学、顺利进行,对统计工作的准确性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我们必须对统计人员进行培训。[4]首先应该培训其对统计工作的认识,让统计人员充分明白统计工作的重要性,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认真地对待,严格按照统计程序来进行统计。其次,对统计人员进行统计指标的解释。让统计人员充分理解每个指标的含义,使得其统计工作能够正常顺利进行。最后,对统计人员进行统计行为的培训,使得统计人员在统计过程中能够合理规范操作,顺利得到统计数据。统计人员在统计工作的进行中要做到严肃认真,不弄虚作假。
三、规范人口计生统计结果的应用
人口计生工作是国家相关部门主导的以为人民服务为原则,以提高人口政策的制定效果为目的的政府行为,其调查结果当然也应该充分合理的运用到国家相关部门的政策制定中去。首先,应该对人口计生统计结果进行建库,方便统计结果的存储、更新和调取,通过新的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得人口计生统计结果能够更好的为政府部门运用。其次,人口调查统计是由政府主导的,应该由政府在为人民服务的原则下使用。[5]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随意使用人口统计结果。对于需要运用人口计生统计结果进行科学研究等行为的,需要经过严格的手续进行审查,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泄露统计结果,不得以商业盈利为目的使用统计结果。对于违反规定的人应该按照相关的政策法令予以处罚。最后,在对人口统计结果使用的过程中不得断章取义,歪曲统计结果,误导大众。
人口统计制度范文3
关键词:新时期背景 流动人口 人口统计
众所周知,流动人口的调查是对于国家基本情况,综合国力的进行了解的前提,对于国家政府制定相应的人口,教育,就业政策有着很重要的影响,是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国家强盛的基础性条件。尤其在新时期,社会现象越来越复杂,人口流动规模和范围越来越大,这无疑加大了流动人口的统计难度。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应该积极探析新时期背景下的流动人口统计工作,找到统计工作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争取采取有效的措施去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实现高效的流动人口调查和统计工作。
一、新时期背景下的流动人口概况
1.流动人口的含义
所谓流动人口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离开自己居住地又返回的社会现象。其相对于人口迁移来讲,是短时间的,没有改变自身户籍性质。出现这样的流动人口现象,要从三个方面来探析原因:其一,经济社会发展给予其创造了良好的流动基础;其二,户籍管理制度限制人口迁移,城乡差异性很大;其三,农村闲置劳动力多,城市可以给予其更好的生活条件。
2.流动人口统计的特点
总结我国流动人口的特点,其主要表现出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流动人口的规模较大,并呈现出年轻化的特点,以2011年的流动人口数量为例,总流动人口高达2.3亿,其平均年纪在28岁,流动人口中的年轻人成为新一代的流动大军,有着较强的“农转非”愿望。其二,在外持续居住的时间比较长,并呈现出以家庭为单位的流动类型。依然以2011年流动人口为例,有超过三成以上的人口在外居住超过5年,并且有近70%的流动人口与家人一同流动。其三,主力来自于农村地区,其流动动机为就业。通过流动人口数据显示,绝大多数的流动人口是在城市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在广大城市地区的各个行业实现了就业。其四,流动群体的文化程度不高,在收入待遇上也处于低水平,一般情况下都是租房居住。结合目前的流动人口结构分析,我们发现初中文化程度占58.2%,高中或中专占16.4%,大专以上占8.1%,另有17.3%的仅为小学教育或未上过学。其在收入上也表现出低水平的状态,所居住的环境为人均不足15平方米的廉租房。
3.新时期背景下的流动人口统计工作的重要性
积极开展流动人口的统计工作,开展调查和分析研究,对于社会有着很重要的意义。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审视其重要性:其一,流动人口在城市里工作和生活,为此地区的经济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实现了城乡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在城乡差异缩小等各方面发挥着积极性的作用;其二,人口流动造成区域的社会保障,交通输出,商品供应,居住环境,治安管理上的压力,也使得自己家乡的农业发展受到严重的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城乡之间的流动人口规模和数量还在不断增加,如果不开展有效的统计和研究,将难以保证制定出合理的人口政策,最终导致经济发展与人口问题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再加上流动人口随着时间的变化,会出现不同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特点,需要我们及时的开展流动人口的统计工作,以保证人口流动政策符合经济发展的各项要求,能够为城市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强盛做出贡献。于此同时,也将有利于我们及时的发现流动人口的需求,有针对性的制定相应的政策,保证流动人口不断的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作用。
二、如何开展流动人口统计工作
要想了解某一地区在一定时间段的人口流动情况,需要以人口数量,人口流向,人口构成三个统计指标去建立合理的体系。其中流动人口数量可以归结为流入人口和流出人口两个类型,两者对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影响程度是不一样的,一般情况下,各级政府可以依据自身需求,设定相应的时间限制。人口流向也可以归结为流出地和流入地,以及流动半径和流动圈。流出地和流入地的统计主要依据是原户籍和临时居住两种类型;流动半径和流动圈来说,则主要分县际、省际两类。在开展流动人口的统计工作的时候,应该以流入地调查为主要区域,以普查和抽样两种方式来开展调查工作,并以报表和问卷的方法去实现资料信息的收集和整理。
在人口数量,人口流向和人口构成等信息都准确的统计之后,积极开展各方面的数据分析和研究工作。在此过程中需要遵循以下几方面的原则:其一,坚持有错必查,也就是说一旦发现数据存在错误,就要及时的联系相关负责人去开展核实工作,从而保证研究结果是在有效的数据资料基础上形成的;其二,坚持高度谨慎的原则,保证数据资料核对和检查的细致化,不得出现任何的差池;其三,以先进的信息化系统去开展统计分析和研究工作,保证研究成果的有效性,科学性。
三、结束语
人口统计制度范文4
关键词:老龄问题;老龄统计调查
老龄统计调查是围绕老龄问题展开的专项统计调查[1]。老龄统计调查本质上属于人口统计调查,但是在统计调查对象上,虽然主要是老年人,但是还包括老龄工作组织、涉老组织机构、养老服务及其福利设施等,因此老龄统计调查既有一般人口统计调查的特点,也有其特殊之处。老龄统计调查涉及的统计调查理论、方法和资料分析的统计技术,与其他成熟的调查研究有相同之处,因此老龄统计调查的研究可以借鉴一般的统计调查技术和经验。老龄统计调查制度应当属于部门统计调查制度。从2004年起,老龄事业统计表纳入国家民政部民政事业统计制度。
1 我国老龄统计调查的发展概况
我国老龄统计调查是伴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而逐步兴起的。1982年以前,我国政府还是没有正视老龄问题的存在,因此没有老龄统计调查正式称谓。1982年,我国应邀参加第一届联合国老龄问题世界大会,政府开始重视中国人口年龄结构转变的后果――人口老龄化问题,老龄问题和有关老龄问题的调查研究开始得到认同和重视。在老龄统计调查开始流行之前,我国老年人的资料主要来自人口普查、人口抽样调查和户籍统计资料,专门的老年人调查并不多见。1982年,中国老龄问题全国委员会成立,之后各省市县老龄工作机构也相继成立。专门老龄工作机构的成立直接促进了老龄统计的发展。1989年,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成立。调查研究作为该中心的一项基本科研职能和任务,相继进行了多项有关老年人口的专题调查,并建立了老年人口信息数据库。2000年以来,各省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出于宣传和开展老龄工作的需要,相继创办了自己的老龄工作刊物,有关老龄工作、老年人问题的调查论文亦是其刊登的重点。
2 我国学者对老龄统计调查研究探索
当前有关老龄统计调查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专门研究老龄统计调查的书籍极少。从目前比较有代表的研究成果看,1992年,莫龙编著《老年人口统计学》,比较系统地研究了老年人口统计指标体系和统计口径,但此书的局限性在于人口学研究的视角,没有涉及老年社会经济、老龄工作和老龄事业方面的指标体系的研究;2002年,李宝库主编的《新世纪老龄工作实用全书》,其中由徐勤撰写的“老年统计调查工作”一章,介绍了80年代的我国已有的老年人口调查概况;2003年,徐勤在《老龄统计指标体系初探》一文中,论证了老年统计工作的意义和建立老龄工作指标体系的必要性,以及初步地构建了老龄统计指标体系的框架和统计指标的口径;2004年,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编的《老龄工作指标体系》和《老龄工作指标手册》两本书中,比较详细地勾勒了老龄事业、老龄工作、老年人口等统计指标体系以及老龄信息管理等框架。2004年,源于此两本书中的部分表格已被国家民政部采用,已经成为我国老龄事业统计数据的主要来源之一[2]。2002年~2006年期间,华龄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老龄工作年鉴》中,收录了部分省市的老年人口、老龄事业、老龄工作的调查数据;2003年和2009年,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分别出版了“中国城乡老年人状况一次性抽样调查数据集”、“中国城乡老年人状况追踪调查数据集”。这两本数据集全面地展示了我国城乡老年人口基本生活状况方面的数据。
3 我国老龄统计调查实践和研究中存在的几个突出问题
第一,老龄统计调查的概念、任务和作用尚未得到社会认可。除我们这些处在老龄工作系统的研究人员和工作人员外,老龄统计调查在国内尚未得到广泛的认同。有学者至今没有区分老年人调查和老龄统计调查。我们认为老龄统计调查应指老龄工作机构、老龄科研机构、老年学会/协会、从事老龄问题研究的学者个人等,为了解老龄工作状况或老年人口状况而组织的专题统计调查活动,而不仅是老年人问题调查。
第二,老龄统计调查与老龄调研不分。老龄统计调查不同于老龄工作调研。老龄工作调研主要是通过访谈、实地考察和听取工作汇报方式,了解老龄工作情况或老年人生活状况的工作方法。老龄统计调查特指以普查或抽样手段,通过调查问卷专门收集老龄工作情况或老年人生活状况的社会调查方法。
第三,老龄统计调查作为一个新兴的社会调查没有得到系统的研究。20多年来,老龄统计调查报告数以千计,但是我们发现可能由于问卷设计不科学、未使用科学抽样方法、调查实施不严谨、数据分析的粗略以及调查报告撰写的不规范等原因,相关论文的质量存在瑕疵。其根本原因在于老龄统计调查作为人口统计调查的新分支,其理论研究和调查经验的总结还不够。就已经发表的众多调查分析报告看,还普遍存在以下需要规范的问题,诸如统计口径、统计时点、资料来源、计算方法、预测参数、指标定义等等。
第四,与国外在老龄问题方面的调查所涉及的调查丰富内容比较,国内有关老龄统计调查内容还比较浅薄,调查数据统计分析方法简单。2000年,徐勤在《中国老年人口问题调查概要》一文认为,中国老年人口问题调查对老年人口各方面问题产生的社会、经济、文化、意识等背景了解不够;对老年群体中的特殊群体调查少,如高龄老人、长寿老人、孤寡老人、老年妇女、少数民族老人、贫困老人[3]。2001年,陶立群在《八十年代以来我国对老龄问题的调查研究综述》一文中,认为与国外老龄问题调查比较,中国老龄问题调查缺乏专题性的、深入的、高层次的、动态追踪调查[4]。从《老龄问题研究》(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主办)刊登的调查研究报告看,使用比较复杂的统计分析方法极少数,绝大多数论文仅仅是简单的统计描述(列表形式)。进入21世纪后,我国老龄问题显性化,同时与国际组织、发达国家学术交流日益增多,国内的老龄统计调查频次急剧增多,内容也趋于丰富,调查方法和技术不断提升、多元化指标体系走向完善。
4 我国老龄统计调查研究方向
由于中国老龄工作的管理体制的特殊性(综合、协调、监督涉老工作部门联合体制),直至2004年才建立全国性的老龄事业统计调查制度。目前我国取得的老龄统计调查研究成果,虽然已经在一定程度上为构建全国性的、统一的老龄事业发展指标体系奠定了基础性的技术和理论基础,但是在人口老龄化社会的背景下,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人口老龄化态势监测指标、老龄事业发展评估指标、老龄工作考核评估指标研究,以便建立老龄事业信息支持系统和老年人生活质量综合监测和评价体系。2010年1月,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启动了“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项目”,首次提出要加强老龄事业发展指标体系研究,这是加强我国老龄统计调查研究的新推动力。
参考文献:
[1]1982年《维也纳老龄问题国际行动计划》对“老龄问题”进行了表述,即由人口老龄化而引起的社会经济问题,包括各种影响到老年个人的问题以及与人口老龄化有关的问题,前者为人道主义问题,后者为发展方面的问题。
[2]中国人口年鉴(2004年),2003年中国民政事业发展概况“九、加强老龄工作,启动老龄事业统计指标体系”,中国统计出版社。
[3]徐勤,中国老年人口问题调查概要,老龄问题研究,1990年第4期。
[4]陶立群,八十年代以来我国对老龄问题的调查研究综述,清华大学老年学研讨会主题报告,二十一世纪的挑战――银发中国:中国老年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会议报告来源:省略/zjlt-t62.htm。
人口统计制度范文5
论文关键词:组织职业生涯管理 工作满意度 软件研发人员
论文摘要:本研究以龙立荣开发的组织职业生涯管理简缩版问卷和Smith等人提出的五构面工作
满意度问卷为测量工具,针对软件研发人员进行抽样调查共获得141份有效调查问卷.通过对所获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相关分析等统计分析的结果显示:组织职业生涯管理及各维度与软件研发人员工作满意度之间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引言
软件业是我国近年来发展相对比较迅猛的一个产业,随着软件科技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相继投入这个产业.软件研发人员作为推动软件产业快速发展的中坚力量,若果他们一旦流失不仅会带来软件企业人力资本投资加大、商业技术泄密,更严重的是会导致软件企业核心竞争力下降.长期生存和发展也将受到威胁
为了吸引并留住研发人员,很多软件企业开始从组织的角度对他们的职业生涯进行管理。软件企业采取的职业生涯管理到底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对研发人员的]二作满意度、流失率有什么影响.通过本研究将对这些问题给予确切的同答。
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设
1、 文献回顾
(1)组织职业生涯管理维度的研究。组织职业生涯管理(OrganizationalCareerManagement)是指由组织实施的、旨在开发员工的潜力、留住员工、使员工能自我实现的一系列管理方法。Herriot等人设计了知觉到的组织职业生涯管理问卷(OCMQ),并通过因子分析将OCM分成八个维度”。龙立荣通过深度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形成了适合我国企业的组织职业生涯管理问卷,提出了我国企业的组织职业生涯管理结构:提供职业自我认识的机会、提供职业培训机会、建立公平的职业晋升制度、提供职位空缺的信息。
(2)工作满意度构面的研究。Smith等人提出工作满意包括工作本身、升迁、薪水、上司与工作伙伴等五个构面I31;Watson,D.等人认为工作满足由七个构面组成14]:Spector,P.E.归纳总结出工作满意的14个构面I5]。Watson.D.和Spector,P.E研究的工作满意构面涵盖内容过于繁杂,除了工作满意内容外,还包括了与工作满意相关的组织满意、环境满意等内容。因此本研究采用Smith等人提出的五构面工作满意作为软件研发人员量表。
(3)组织职业生涯管理与工作满意度关系的研究在Herriot针对管理人员OCM的研究中,工作满意度被作为效果变量职业生涯管理满意度的一部分来进行研究,她的研究结论是,管理者的OCM知觉对其职业生涯管理满意度有显著正向影响Chen,Tser—Yieth等人在研究研发人员生涯需求与生涯发展关系时。将工作满意度作为中间变量.得出组织职业生涯管理可提高研发人员工作满意度的结论。对于组织职业生涯管理与员工工作满意度之间关系的研究还很少,针对软件研发人员的专项研究基本上处于空白状态。
2、研究假设
本研究认为工作满意度是一种个人心理自我评判态度,反映个人工作需求被满足的程度。已有研究表明,组织对员工采取的职业生涯管理的手段和措施可以帮助员工确立更加清晰化的职业发展目标,让员工感受到组织对于自身职业发展的重视和支持,能够提高他们对本职工作的认识与认同。提高他们的工作满意度。
另外,根据龙立荣在组织职业生涯管理结构维度方面的研究。本研究探索性的提出下述研究假设:
总假设(H。):组织职业生涯管理与软件研发人员工作满意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分假设IfHo.。):职业自我认识与软件研发人员工作满意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分假设2(H0—2):职业培训与软件研发人员工作满意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分假设3(H。一3):公平职业晋升与软件研发人员工作满意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分假设4(H。_4):提供职位信息与软件研发人员工作满意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研究设计与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问卷调查分为预测试和正式调查两个阶段。以软件企业研发人员为调查对象。通过随机抽样调查。对抽取的样本数据进行横断面研究。
1、测量工具
(1)调查问卷。本研究以软件研发人员对组织职业生涯管理的知觉为测量对象分析组织职业生涯管理情况。并采用龙立荣编制的组织职业生涯管理问卷简缩版;而工作满意度问卷则采用Smith等人提出的五构面工作满意度问卷为测量工具。本研究中问卷均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进行测量。
(2)信度与效度检验。信度检验以Cronbach s仅系数来估计。Cronbach SOr.系数越大,表示该变量各个题项的相关性越大,即内部一致性程度越高。效度检验则利用因子分析来考察量表的结构效度。以检验量表是否可以真正度量出所要度量的变量。
由于本研究是针对软件研发人员进行的实证分析,国内还没有针对软件研发人员就组织职业生涯管理与工作满意度量表的信度与效度做过相关研究。因此本研究在正式发放问卷之前,先对两量表进行预测试。以对两量表使用的信度和效度进行初步的检验。在长沙的五家软件企业发放了5O份问卷,回收的有效问卷为38份,有效回收率为76%。经过信度分析,组织职业生涯管理与工作满意度两量表的Cronbach S仅系数分别为0.948和0.851。表现出较高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经过因子分析进行效度检验,KMO值分别为0.836和0.879,均远远大于O.5的最低要求:累计方差贡献率分别为82.5%和81.3%,均超过了70%,表明这两个量表均表现出较好的结构效度。
2、样本的选取
共选取了北京、上海、深圳、合肥、长沙等五个城市的十二家软件企业来进行本次关于软件研发人员对组织职业生涯管理知觉与软件研发人员工作满意度关系的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共分两种形式进行:纸质版和电子版问卷。本次调查历时近一个月。调查问卷共发放了210份。回收169份,剔除残缺以及无效问卷28份,最后得到有效问卷141份。问卷有效率为67.14%。
对收集到的样本数据进行简单的描述性统计分析,发现其中男性占软件研发人员总数的72.34%,女性占27.66%,这与软件研发人员中存在性别偏向的现况较为一致;样本中年龄在35岁以下的累积占85.8l%,学历在本科以上的累积占78.72%。工作年限在5年以下的累积占77.3%,验证了目前我国软件研发人员所具有的年轻以及学历高等一般特征。
研究结果描述
1、组织职业生涯管理与软件研发人员工作满意度的关系
在不考虑人口统计学变量影响的基础上.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对组织职业生涯管理各维度及整体与软件研发人员工作满意度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以探讨组织职业生涯管理对软件研发人员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及影响程度。
(1)组织职业生涯管理各维度与软件研发人员工作满意度的关系。以组织职业生涯管理各维度为自变量,以软件研发人员工作满意度为因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得到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
由分析结果可以看出,调整后Rz系数(R)为0.749,相关系数的P—value接近0,说明多元线性回归的拟合程度好。且达到了0.001的显著水平,组织职业生涯管理各维度均与软件研发人员工作满意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其中“职业自我认识”对软件研发人员工作满意度的预测与决定作用最大,而“公平职业晋升”最小,可能是软件研发人员相对其它员工更注重技能掌握而“淡漠”职位晋升的特征所导致的
(2)组织职业生涯管理整体与软件研发人员工作满意度的关系。以组织职业生涯管理整体为自变量。以软件研发人员工作满意度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得到调整后R系数为0.758,相关系数的P—value接近0,说明回归的拟合程度好。且达到了0.001的显著水平。相关系数为0.871。说明二者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组织职业生涯管理对软件研发人员工作满意度具有较强的预测与决定作用,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
2人口统计变量与组织职业生涯管理及软件研发人员工作满意度的关系
本研究以性别、婚姻、年龄、学历、工作年限为依据进行分组,分别探讨人口统计学变量与组织职业生涯管理、软件研发人员工作满意度的关系,以及对组织职业生涯管理与软件研发人员工作满意度关系所产生的影响。
(1)人口统计学变量与软件研发人员组织职业生涯管理知觉的关系。本研究运用t一检验方法和一元方差分析,以检验个人背景变量对职业生涯管理知觉的差异。性别、婚姻属于二分变量。采取t一检验方法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
表4中的显著性系数均远大于0.05。未达到显著性水平,说明性别、婚姻对软件研发人员组织职业生涯管理知觉无显著影响。
不同年龄、学历、工作年限的软件研发人员在组织职业生涯管理知觉上的差异分析采用方差分析方法。具体的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
结果表明,除学历外,年龄与工作年限均对软件研发人员在组织职业生涯管理知觉上的影响达显著水平。说明软件研发人员年龄越大、工作年限越长,往往越能认清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现状与目标,越能体会到组织职业生涯管理的重要作用.这一点与国内外很多学者的研究发现是一致的。
(2)人口统计学变量与软件研发人员工作满意度的关系。软件研发人员工作满意度作为个体的一种主观情感态度,一般会受到人口统计学变量的影响,只是这种影响是否会呈现出显著性差异,通过具体的影响差异分析来进行验证。性别、婚姻属于二分变量.采取t一检验方法分析,结果如表5所示。
根据不同性别、婚姻的软件研发人员在工作满意度上的t一检验分析结果可知.性别上。女性软件研发人员工作满意度得分均值高于男性;婚姻上,未婚的软件研发人员工作满意度得分均值高于已婚的,只是这些差异并不显著fSig.>0.05)。
不同年龄、学历、工作年限的软件研发人员在工作满意度上的差异分析采用方差分析方法.具体的分析结果如表6所示。
表6中的分析结果表明:从年龄上看.25岁以下以及36岁以上的软件研发人员工作满意度得分均值明显高于26—36岁这一年龄段的得分均值.并且年龄所产生的影响呈显著差异(Sig.
(3)人口统计学变量对软件研发人员组织职业生涯管理知觉与工作满意度关系的影响。本研究从性别、婚姻、年龄、学历、工作年限等人口统计学变量来比较分析软件研发人员组织职业生涯管理知觉与工作满意度之间的相关关系。以了解各变量对二者关系的影响。具体分析结果如表7所示。
从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各人口统计学变量中.除了年龄中“36岁以上”组以及工作年限中“l1年以上”组外,所有人口统计学变量的各个组别均对软件研发人员组织职业生涯管理知觉与工作满意度的关系产生显著影响。相关系数在各组组内具有可比性,即各组内相关系数最大的.表明该组对软件研发人员组织职业生涯管理知觉与工作满意度关系产生的影响也最大;反之。则影响小。如在年龄变量各组内.“25—36岁”组的相关性系数最大,“36岁以上”组的相关性系数最小.即在年龄变量分组中.“25—36岁”组对软件研发人员组织职业生涯管理知觉与工作满意关系的影响最大,“36岁以上”组的影响最小
结论
(1)组织职业生涯管理与软件研发人员工作满意度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并且组织职业生涯管理的各维度与软件研发人员丁作满意度间的正相关均达到了显著水平。其中“职业自我认识”与软件研发人员工作满意度相关性最大,而“公平职业晋升”相关性最小。
(2)人口统计学变量中对软件研发人员在组织职业生涯管理知觉上有显著影响的变量是年龄和工作年限,性别、婚姻、学历等变量的影响并不显著:对软件研发人员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同样除年龄与工作年限外,其他人口统计变量均没有产生显著影响。
(3)人口统计学变量对软件研发人员组织职业生涯管理知觉与工作满意度关系产生一定的影响。
A.性别、婚姻、学历均对软件研发人员职业生涯管理知觉与工作满意度关系产生显著性影响,致使影响程度有一定差异。
B.年龄中35岁以下的两个组的影响均达到了显著水平,其中“26—35岁”组的影响最大。而在“36岁以上”的软件研发人员中,这种影响表现并不显著。
人口统计制度范文6
关键词:基层人口;计划生育;统计工作
基层人口与计划生育统计工作是我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基础,其工作成绩的好坏,数据的真实程度,直接关系到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整体布局。但是,当下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工作中仍然存在着很多这样那样的问题。
1.基层人口与计划生育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领导认识不到位,造成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被动
一是领导重视不够。一些基层领导聚焦经济建设和招商引资,认为全面放开二孩了,计生工作可有可无,忽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导致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工作基础薄弱,部分地方y计工作无法顺利开展。二是数据共享不够。相关部门以信息安全为借口,不对本部门信息资源进行共享,不提供部门数据,导致统计数据不能及时全面收集。
1.2计划生育工作的组织结构不合理,制约计生统计工作的发展
1.2.1计生统计人员能力不足
在村(居)基层组织中,基层人口与计划生育统计工作人员大多是年龄较大的妇女。尽管她们的计划生育工作经验,有深厚的群众基础,但是她们的年龄太大,文化素质低,不能适应当前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而年轻的工作人员,虽然能够操作计生人口信息平台,但在日常工作中的能力远远不够。这样的人员结构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统计工作。
1.2.2计生统计工作的岗位设置不科学
村(居)基层工作的条件通常简陋,工作难度相对较大,福利低,大量的工作人员流失,这导致了主要的统计工作缺乏连续性。大部分基层社区没有设置专职人口与计划生育统计岗位,而是由村(居)委会委员兼职。由于她们每天都忙碌自己的本职工作,没有足够的精力进行计划生育工作,对于计生统计信息直接敷衍了事,甚至捏造虚假的数据,这些因素都导致统计数据缺乏准确性、质量差,报告延迟现象频繁;统计工作能力和技巧的不足,直接影响计生数据的完整性和有效性。
1.3家庭矛盾的复杂性,导致统计数据的误差增大
父母双方都为独子家庭,为了争夺孩子,产生了很多家庭矛盾,孩子归属的不确定性,导致基层统计人员不好把握,从而产生统计数据的漏报和重报。
1.4人口流动量大,统计信息难以及时掌控
我国是一个人口非常多的国家,人口状况非常复杂。一方面居民在城乡之间上下流动以及跨省、跨区域的相互流动已越来越频繁和复杂,造成流动人口的数量大,计生部门难以进行及时地监控,进而容易发生数据错误和统计不全的现象。因二孩生育政策放开,生育、节育信息增多,例如:2016年我街道共出生1915人,比2015年多出生217人,其中475人在外乡镇医院接产;因部分村(居)计生专干责任心不强造成迟报69例。另一方面基层人口与计划生育统计人员可能由于领导和上级部门给予的压力,对出生性别比、计划生育率等统计数据进行虚假的修改,这些违法行为严重影响了人口与计生统计数据的有效性。
1.5人口统计数据非法定数据,影响人口计生数据的公信力。
部分重要的人口统计数据只作为部门数据在内部使用,如出生人口,统计部门在对外公布时,未采用人口计生部门的数据,而是利用公安部门的数作为法定数据,影响了人口计生部门统计数据的公信力。
2.探究如何提升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工作的对策
2.1主要领导重视计生统计工作,把计生统计工作放在重要位置
首先基层主要领导要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基层人口与计划生育统计工作的必要性,加大对人口计生统计工作的管理力度,保障人口计生工作所需的人员、资金、设备,真正改变领导的思想观念,促进人口计生工作的有效开展。此外,基层党委政府也要大力支持,建立起相关部门统计数据共享交流机制,把公安、卫生、民政等部门的信息互通共享,定期召开人口信息共享部门会议,明确人口信息共享质量,确保提供给人口计生部门的数据准确无误,有效提高人口统计工作的质量。2016年我街道计生办通过公安、卫生部门共享的数据补报出生69人。
2.2加强计生统计队伍的组织建设,不断夯实计生统计基础工作
一是增加乡镇(街道办事处)计生统计人员编制,村级配备计生专干,配备具有较强的工作能力的人员。积极培养后备专业人才,以备在队伍专业人员变动时能及时进行替补。2016年我街道在村(居)委会改选时,要求各村(居)配备一名专职的计生工作人员;二是关心和支持基层统计人员的工作和生活,提高计生统计人员的福利待遇,增强计生统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维护计生工作基层队伍的稳定性。自2011年以来我街道对于考取统计职称的人员上岗聘用,并进行了增资,目前我街道共有计生统计中级人员5名。
2.3加大计生统计工作培训力度,提高基层计生统计人员素质能力
计生部门要完善工作人员培训的规章制度,定期对基层计生统计人员进行培训。提高计生工作者的知识水平,加强统计业务知识培训,培训要求基层统计人员真正理解和掌握统计要求,强化采集口径、采集质量的培训,坚决杜绝瞒报、虚报,保证计生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强化电脑操作的培训,使乡镇计生办工作人员、村级计生专干都能熟练地操作电脑,利用网络及时进行数据上报。
2.4改革计划生育工作考核体系,加大对统计漏报瞒报的考核
现行生育政策调整后,取消二孩审批制,实行生育登记制,过去的计划生育考核体系不适应现在的工作状况;所以对基层计生工作进行考核时需联系实际,设置合理的考核制度,以前强调计划生育率,现在可对人口计生统计进行专项检查评比,应当着重统计的准确率、及时率,对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为基层统计人员敢于讲实话报实数创造良好的氛围。同时还需大力加强对统计漏报虚报行为的考核,明确岗位责任制,增强基层计生统计人员的责任心,对于上报数据水分大,逻辑关系混乱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以此来促进计生统计质量的提升。
2.5创新基层计生统计工作方式,推进计生统计信息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