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通信的发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卫星通信的发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卫星通信的发展

卫星通信的发展范文1

 

在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越是能够迅速的拿到所需的信息资料,文件,就越是能够把握住时代的脉搏,而毫无疑问,以卫星为主体的宽带多媒体卫星通信无疑成为了一个发展的大方向,早于1994时,美国休斯公司就曾开发过,卫星与个人计算机的网络连接系统,顾名思义,宽带多媒体卫星通信是以卫星为主,对所需信息的个体进行信息传递的一种方式,所传递的文件可以是音频,视频,图像等各式数据文件的传送,当然卫星通信与具有实体的光纤路线相比速度确实远比不上其,但其的优势也是颇为令人称赞,对于其在未来的通信地位,那无疑是可以令人遐想的。

 

一、宽带多媒体卫星通信发展所需的基础资料

 

1.卫星通信发展的技术基础

 

在对于卫星通信系统的技术发展中,频谱资源的存在毫无疑问是最为重要的,而至于当下,,C波段,ku波段的发展和使用已经处于一个极度堵塞的存在,而如果想要更好地前进与发展,只能以更高的频率予以发展及使用,其中最为主要的便是Ka频段的使用,当与GEO、LEO或LEO与GEO所交互的卫星系统群进行更好信息传递作业,而此也是基于目前基于目前所能达到的技术要求所进行的。

 

2.信息传递的极速发展下的需求

 

在进入21世纪后,个人对于信息的需求也在极速的上升,尤其是网络的发展更是将人引入了一个极速前进的时代,而卫星通讯系统毫无疑问在大范围远距离的数据信息传递上有着极其明显的优势,而与此为契机将卫星通讯与整体的网络构架整合于一体,在这其中有着极其明显的需求,并且与此为发展的契机之于市场而言,这也是一个极其庞大的潜在需求,尤其是在个人,企业的卫星通信市场中,并且之于种种的数据表明,卫星通信在整体市场中所占的比重是不可小视的。

 

3.卫星通讯资源的发展

 

目前而言,卫星通讯发展中最为阻碍发展的必然是频谱的资源,对于解决的方法来说,其中一个方法便是对高频率的开发,就如同于非同步轨道全球宽带卫星系统问世不久便受到注意便加以看中,尤其是wrc-95及wrc-97等会议为非同步轨道全球宽带卫星系统分配过400 MHz到100 MHz的带宽,可见当代对于卫星通讯的看重及其影响。

 

二、卫星通信系统关键技术

 

1.卫星处理系统的功能及其作用

 

于现代而言大多数的资本投入最多,经历和研究最为密切的便是对于宽带卫星的研究和投入。卫星通信系统的存在主要分为两个点,其一是地面信息接收与传递,其二是卫星上的处理和接收系统,其中卫星上的处理系统主要工作便是将所传递的信息进行解码,然后通过解调,复用的方式将信号处理成基带方式,并对这些基带信号进行再一次的转换后传送至地面的信息接收装置中,使其便于信号的交换,,提高了工作系统的效率。所以在这其中经历了卫星自身的处理能力,并且包括了,卫星本身的交换,转换等能力,对于卫星本身有着极其严格的要求,使其有着相应的处理能力,合理的使用资源。对于地面系统而言主要的工作便是对于卫星资源的控制以及分配,并且能够于卫星的信息传递工作给予同步的要求,优化和处理编码的方式,从而达到对于数据不予衰落的要求。这些都是卫星处理系统所要具备的一个整体式的要求。

 

2.卫星系统技术的处理和研究

 

在卫星系统处理中,最为重要的便是对于信息的调制编码以及对信号的雨衰特性的对抗,其中就以雨衰特性的处理最为明显,因为以往不存在于低频段信号中的雨衰特性在高频段信号中尤为明显,由一些相关的实验结果表明在降雨较大的情况下所造成的信号衰减特性,将极其的明显,而这些都是优待去紧急处理的问题,在一点便是对于卫星的调制编码技术的极高要求,由于往往卫星通信回用于恶劣的条件和环境下,对象信号的准确解读也是必须的首要任务,并且在此基础上做到高速迅捷的传递也是必要的。

 

三、卫星通信发展的现状及其展望

 

自我国从改革开放十二五规划以来通讯行业的发展有着极其快速稳步的发展,其中已经做到了对于固定,移动电话的全方位覆盖,并且网络的覆盖率也达到了极高的水平,网络也逐渐成为了人民生活中的必需品,但是在我国有着一些极其偏远,交通不便的地区,在这些偏远的地区往往是固定式的光纤无法达到的区域,之于如此的情况,卫星通信的优势就明显的体现了出来,其中最主要的便是对于医疗,教育,电视转播的传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并且之于卫星通信的特点,也不必因为固定式的传播方式大兴土木,导致资源浪费,环境破坏的事件发生,所以之于此,卫星通信对于我国而言有着极其特殊的意义。

 

而从国外的经验来看,我们所面对的问题也是诸多的,比如通信网络的建设,极其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的质量问题,这些都是我们必将要面对的诸多问题之一,所以之于此的结果,以往的经验来看,在这些问题的解决中,我们必定要经历不小的困难,但至于前景而言是美好的。

 

四、结论

 

在我国现有的社会发展下,宽带多媒体卫星通信必定有着良好的优势,与此卫星通讯还可以在媒体,军事,科考,救援等方向上有着极其的作为,虽然在技术上还是有着一些现在暂时无法解决的问题,但是随着科技的不断前进和发展,这些问题都将不会成为阻碍,卫星通信行业的前景和发展也必将是美好的,可预见的。

卫星通信的发展范文2

VSAT系统中的用户对自然环境要求一般,通信不受地理条件、气候、地震、洪涝等自然条件影响,通信的可靠性以及信道传输的质量相对比较好,整个网络能够快速建立起来,单个小站能够快速、便捷的加入通信链路,载波之间不需要相互连接,在整个网络中增加、减少或迁址对整个系统十分容易。并且能够动态分配网  络资源(例如带宽、数据速率等),改变配置仅需要通过中央网络管理系统就可以完成,方便安装以及扩容的需要,这样便保证了网络增加小站的经济性。信道误码率低,可以构成点对点的专用独立通信网络。VSAT卫星系统采用TDM/TDMA具有带宽分配灵活、上传下载的业务量大、延时低,信息有效速率高等特点,同时系统可以使用不同的网络结构连接,满足网络高速发展的需求。

通过对VSAT卫星通信网的网络组成、技术特点、组网方式、接续方式等建网要求的研究,现自试建一个偏远山区水库、大河流域水文、水情日报及应急VSAT卫星通信网。

由于我国版图幅员辽阔,地形复杂,河川众多、流域广,中小型水库分布不集中等种种自然条件的制约以及传输数据的特点和行业特殊性的需要,采取有线传输的建设成本高、周期长,运行成本高以及在恶劣自然环境下运行不稳定的致命缺点,故应大力发展卫星通信传输业务的方式。

基于条件的特殊性,要求所建的VSAT卫星通信网应具备日常水文、水情数据采集传输,汛期应急语音、视频会商传输的功能和在恶劣极端运行环境下信号的雨衰小,稳定性高,链路余量大等一系列的特殊要求。主站负责控制整个通信系统的运行。结构应采用Ku波段+ C波段的系统结构,C波段采用自动跟踪卫星天线,Ku波段采用带自动跟踪和融雪卫星天线。用了C波段与 Ku 波段混合组网方式,增加了链路余量。为保证VSAT网的同步,采用主从同步方式,主站设备提供外部时钟,并具有内、外时钟自动切换功能。VSAT网管系统采用DVB-S2系统,该系统具备:(1)系统故障告警和维护、维修功能。(2)系统具有完善的管理功能.(3)资源分配管理功能。(4)系统安全管理功能。(5)具备远端小站外部环境事件告警和控制功能。(6)可以根据网络运行情况对整个网络进行扩容。(7)网络管理系统异地备份功能。卫星转发器采取Ku波段 + C波段的方案,这样覆盖面积大,同时又互为备份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

远端小站一般设备配备比较简单,主要由:ODU、IDU、天线、UPS、防雷系统、音频、视频编解码器等外部设备组成。VSAT网的信道分配方式采用按需分配方式,这样可以根据实时情况对系统各基站进行资源分配,使系统资源的利用率最大化。VSAT网的接口信令应支持主站的交换模块,具备符合国家标准的完整的信令功能。

为了确保设备在意外条件下可以正常运行电源至关重要,所以我采取3次供电,互为备份,日常为市电供电,供日常设备用电和UPS电池组充电、市电故障自动切换为UPS电池组供电,保证设备不间断运行。并使用太阳能供电,同时也为UPS电池组充电,以及人工汽\柴油发电机组应急供电,VSAT网的接地应采用工作接地、防雷接地、保护接地的三合一接地系统,并在各设备前端加装防雷系统模块,防止雨天雷击对设备的损坏。通过上述网络系统构架,基本可以实现建网要求,满足实际的工作需要。

目前VSAT及卫星通信根据使用情况以及技术的发展来看,VSAT今后主要向以下几个方面发展。

(1)设备:VSAT在设备方面为了降低成本将采用技术标准化和积木化以便扩容和大规模生产制造。并且还将进一步设备小型化,便于运输以及安装,降低组网成本以增强VSAT系统在通信领域的竞争力。此外VSAT系统的设备接口和可承载的业务种类将更加多样,使之具有综合业务传输能力强和传输带宽高的特点,为此VSAT将向更高的频段方向发展。

(2)VSAT使用的卫星:卫星将逐步具有星上处理能力和星上信令处理的功能,以便更好的改善传输性能减少误比特率,缩短时延,增强通信质量。

(3)VSAT的网络控制功能:VSAT网络中的主要参数(包括传输速率、传输协议、多址方式、信道分配方式、接口协议和速率、网络拓扑结构、调制和编码方式等)应该能够根据不同用户的不同业务需求进行灵活的设置。为使VSAT系统能够更好的面向无线通信市场,网络控制应具有分级管理功能,即网络规模大的用  户配置大网控,规模小用户配置小网控,以降低小网中主站成本在总投资中的比例。

进入新世纪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虽然无线网络通信已经有了质的发展,但在一些偏远山区、水库等自然条件相对恶劣,人口稀少的地区,考虑到组网成本、后期维护、经济效益等各方因素的考量,仍有许多地区无法实现无线通信,我相信VSAT系统将以其突出的特点开创出前所未有的新篇章,开辟更广阔的市场更好的为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1]卫星通讯网, WWW.WEIXINGTONGXIN.COM.

[2]胡谷雨, VSAT综合卫星通信网管理系统的综合设计与分析.

卫星通信的发展范文3

?2000年和2001年,欧洲通信卫星公司(Eutelsat)、国际移动通信卫星公司(Inmarsat)、国际通信卫星公司(Intelsat)等国际政府组织相继实现了私有化,许多大型政府电信机构退出了卫星通信服务业。

?2003~2004年间,金融投资者收购了五家著名的卫星运营公司:国际移动通信卫星公司、欧洲通信卫星公司、泛美卫星公司(PanAmSat)、国际通信卫星公司和新天空卫星公司(New Skies Satellites)。因为卫星固定通信服务业和移动卫星业务有可预见的现金流通,所以受收购者的青睐。

?2005年,泛美卫星公司、新天空卫星公司和国际移动通信卫星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欧洲通信卫星公司预计不久也会有新股上市。新股上市的筹款将用于向融资收购这些公司的债权人支付利息、还贷及支付运营费用。

在上述公司实现私有化的同时,卫星通信运营公司的兼并不断发生,这有益于实现卫星管理和采购的规模经济,有利于吸引雄厚的资本进入市场。卫星通信产业的整合通过以下三件大事已基本完成:2001年欧洲SES集团公司以43亿美元收购通用电气下属的美国通信公司(GE Americom);2004年3月国际通信卫星公司以9.61亿美元收购劳拉天网卫星公司的北美卫星;2005年8月国际通信卫星组织正在以32亿美元收购泛美卫星公司。

通过合并与收购,目前卫星固定通信服务业已形成国际通信卫星公司/泛美卫星公司、SES全球公司和欧洲通信卫星公司三雄争霸的时代,这三大公司占全球卫星固定服务业市场转发器出租容量的60%,总收入的65%。而其余34家中小卫星运营公司仅占出租总容量的40%,收入的35%。

1990年代,卫星固定通信服务业大幅度扩张,无论营业收入还是对转发器的需求,年增长率几乎都达到10%。在这10年间,全球卫星电视广播服务和亚洲电信与电视市场也在高速增长。

但是,到了2001年,由于受全球电信业不景气的影响,卫星固定通信服务业的黄金年代宣告结束,转发器需求增长率大幅降低,收入随之减少。

2003年卫星固定通信服务业的收入逐渐回升。2004年增长更强劲,收入达到了70.5亿美元,但这种增长主要归因于美元疲软。在各国货币汇率不变的情况下,2004年卫星固定服务业的收入增长实际上不到1%。

2004年,由于受SES Astra和Eutelsat公司的电视广播业务超值奖励售价的驱动,欧洲卫星固定通信服务业收入达到20亿美元。如果不看转发器出租的容量,欧洲仍是全球卫星固定服务业收入最大的市场。

除澳大利亚澳普图斯公司以外,亚洲及所有其他地区的运营商仍然面临不景气的市场。卫星固定通信服务业的投入与产出基本上是固定的,所以,从结构上来讲它是盈利的行业。一旦卫星被发射并投入运营,就会给运营商带来滚滚财源,而投入不会等量增加。但是从2001年起,销售利润率开始下滑。到了2004年,由于以下两个原因利润率受到更大冲击:一是由于泛美卫星公司的PAS-6和国际通信卫星公司的IA-7两颗卫星失效和融资收购交易,几家最大的运营商支付了超出正常的运营费用;二是虽然网络业务产生的收益比例在增长,但由于卫星通信产业业务模式开始发生改变,导致销售利润率却在下滑。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变化,因为与传统的转发器出租业务相比,按EBITDA(未扣除利息,税收、折旧、摊销前的收益)指标衡量,网络业务的利润较低。

例如,Intelsat, PanAmSat 和SES Americom三家公司最近几年通过建立专门的业务部门扩大了天地结合的一揽子业务解决方案和能力。这些举措虽然能使公司收益日见增长,但是EBITDA指标却降下来了。2004年,卫星固定通信服务业的EBITDA平均的指标一直保持在60%,运营利润为21%,纯利润为14%。

卫星固定通信服务业未来收入的可预见性是吸引投资商的动力之一。

但是,过去6年中,有合同保障的长期大订单预售业务量相对短期业务销售已经逐渐减少。1998-2004年间,每年这种大订单客户成倍下降,最少时减少2-4个,最多时有6-8个。

这种长期大客户订单的波动表明运营商的客户群在发生变化。一般来说,广播商通常愿意签订长期合同(时间通常为10年或卫星的全寿命),而专门从事数据服务和不定期提供视频服务的公司,合同通常是短期的。如果不看转发器出租总容量,这类拥有较多短期合同客户的公司,其长期大订单客户实际上是在逐年减少。

由此不难解释为什么泛美卫星公司与SES全球公司一样,仍然是这一行业内提供卫星电视广播频道数量最多的头号运营商。因为它们的长期大订单客户在业内比其他公司多几倍。2004年年底泛美卫星公司的大订单客户有82%来自视频服务。同样,欧洲SES Astra也一直保有较多的长期大客户订单,它是欧洲提供卫星电视广播业务的最大运营公司。相比之下,以提供话音和数据业务为主的卫星运营商,其大客户订单却比上述公司少好几倍。

卫星通信的发展范文4

关键词:通信行业;光纤;发展趋势

前言

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大力拉动内需以及3G建设、FTTH建设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中国的光纤光缆行业新一轮的行业整合和投资拉开了序幕。回眸过去,展望未来,中国光纤光缆产业如何发展值得每一位业界同仁思考。

一、光纤光缆产业的构成及发展现状

1.关键技术和产业构成

自光纤通信实用化应用30余年来,光纤光缆的制造技术突飞猛进、产品品种不断丰富,并且由于规模化应用、生产效率的提升,使得光纤光缆产品在性能指标不断提高的同时,成本在不断降低,从而带动了光纤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展。目前国内的光纤光缆产业已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体系,包括以光棒制造、光纤拉丝和光缆制造为主要构成的主产业链,以及扩展外延形成的光纤光缆材料等各种分产业链,这个产业链随着光纤应用领域的扩展还在快速延伸。

在光纤光缆产业链体系上我们认为,国内有两个方面的关键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有相当差距,那就是“一头一尾”。“一头”是大家都清楚的光棒制造技术,近几年在国家的大力扶持及企业的持续投入下,国内的光棒制造技术得到了较快发展,技术突破和大规模制造近在咫尺,相信2~3年内,国内的光棒制造能力基本能满足市场需求。那么,另外“一尾”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那就是应用领域的扩展研究,光纤光缆技术发展到现在,其应用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通信领域,现在看来,在医学、传感、电网安全保护等很多方面都得到了应用,当然还包括我们目前还未用到的更多领域,这方面的研究,我们有实力的大公司参与还不多。国内的光纤光缆产业基础不能仅仅建立在传统意义的通信领域,那样在不久的将来会基本饱和,我们应该不断创新,持续进行研发投入,加强与各行业合作,不断拓展光纤新的应用领域。只有这样,我们的产业才能持续健康发展。

2.我国光纤光缆产业制造大国的地位已经确立,但产业发展水平并不均衡,需防范新一轮产能扩张带来的风险

(1)目前我国光纤光缆已确立制造大国的地位

根据2010年CRU最新的数据,2009年全球单模光纤总需求达到了1.685亿芯公里,比2008年增长了24%,其中,中国单模光纤需求增长了89%,与之相比,世界其他地区的单模光纤需求下降了4%。中国2009年单模光纤需求达到了7880万芯公里,占世界总需求的46.8%,并连续三年成为世界最大的光纤光缆消费市场。经过3年持续的跨越式发展,中国已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光纤光缆产业,并形成了完整的光棒、光纤、光缆产业链。2009年中国12家光纤拉丝企业生产光纤6040万芯公里,其中长飞、烽火、富通光纤产量都达到1000万芯公里以上;2009年世界光缆的总产量是1.72亿芯公里,仅中国光缆的产量就达8042万芯公里,占世界总产量的46.8%,并且产能仍在不断扩大中,中国5大光缆企业已成为世界级的大型企业集团。

(2)产业发展水平不均衡

虽然中国已形成包括光纤预制棒、光纤和光缆在内的完整的产业链,产业规模居世界第一位,但是在整个产业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系列的问题。

首先,光棒产业70%~80%还依赖进口,国产化预制棒的份额一直维持在20%左右,没有大的发展。从产业链的角度来看,上游原材料光纤预制棒、光纤、光缆的利润比例大约是7∶2∶1,因此,预制棒厂商拿走了整个行业70%的利润,在产业链中占优势地位。而预制棒的价格被外国公司控制,巨额的光棒利润被外国公司赚取。中国依靠买棒拉丝,光棒价格昂贵,难以降低光纤成本,况且光纤价格低迷,致使光纤企业的利润空间极小。

其次,光纤光缆产品已高度同质化,价格成为竞争的唯一手段,一些企业为降低成本而不惜降低产品的质量。中国泰尔实验室曾表示:“检验机构在近几年的光纤光缆检测中发现,光纤光缆产品的不合格率达到20%~30%。”

再次,我们的自主创新能力有待增强,中国企业在光纤光缆的研发、生产以及核心技术关键环节方面,与国外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新型的光纤、光缆产品,如G.657光纤和气吹用微型光缆的核心技术都是国外研发的,国内只是在跟踪研制。

这些差距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国光纤光缆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因此,国内的产业不仅要做大还要做强。要坚持自主创新,突破瓶颈,力争在光纤光缆生产的关键领域取得突破,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同时光纤光缆企业、电信运营商要加强产业链互动,推动产业链各方实现共赢,为光纤光缆产业营造更大的发展空间。

(3)新一轮产能扩张带来风险

中国光纤光缆产业的发展历经了三次快速发展的时期。1991年~1994年的第一次扩张期,使得中国的光缆产能规模达到了100万芯公里/年;1999年~2001年的第二次扩张期,产能达到3000万芯公里/年;2008年~2009年第三次扩张期,国内光纤产能跨越式地达到了近亿芯公里/年,光缆产能更大。本轮扩张呈现出3大新特征:一是大型的光纤光缆企业继续扩大规模;二是无论是光缆还是光纤产能都比2008年初增长了一倍;三是有实力的企业开始合资建立光棒生产基地,竞争向产业链上游延伸。

应该注意的是,在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背景下,国内产业的大规模扩张,一方面进一步确立了中国是全球最大光纤光缆制造大国的地位,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可以预见,中国的光纤需求在未来2~3年将维持在6000万芯公里~8000万芯公里,国内光棒的产能目前还有缺口,但光棒进口在未来2~5年将持续减少,并将最终与光纤拉丝能力匹配;而中国光纤拉丝能力将超国内需求20%~30%,光纤的竞争开始向生产效率、工艺路线等影响成本的环节转移;至于光缆制造,由于进入门槛较低,近几年一直制造能力大于市场需求,2009年光缆表现出来的短期内供不应求,实际上是光纤短缺造成的,并不是光缆制造的能力问题。新一轮的光缆产能的扩充,主要是大厂进行,而且起点较高,扩充数量较多,目前光缆的盲目扩张所带来的危害性日益显现。

这几轮的产能扩充是市场需求增加的必然结果,而已处于全球最大市场的中国,未来的需求是否还能持续增长是个问题,因此从相对弱的对手手中抢市场成为生存的考验,如此巨大的产能背后,任何市场需求下降的影响都将造成价格不理性的降低并进而导致产品质量下滑的风险。

二 、我国光纤光缆产业的发展趋势

1.加快光棒国产化进程,完善产业链

加快光棒国产化进程是为了解决目前产业发展中的“瓶颈”和“短板”问题。几年前,国内的一些大厂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纷纷提出了自己在光棒产业的发展规划和目标,比如烽火通信2009年与日本藤仓公司合资成立的藤仓烽火光电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光纤产业预制棒基地,项目一期达产后可具备1000万公里预制棒生产能力,将成为国际重要的光棒制造基地。其他国内企业,如长飞、亨通、富通、中天等也在通过与国外先进技术合作,结合自主创新和研发实施新的光棒项目。我们相信,国内企业经过3~5年的发展,可实现2500吨左右光棒的生产能力,基本可以满足国内光纤的需求。

2.3G和FTTH建设及“三网融合”实施将是光纤光缆产业发展的持续动力

3G在我国的商用,奠定了2009年的产业基础,截至2009年年底,国内三家运营商3G投资共计1609亿元。到“十一五”末期,我国移动用户将达到8亿户,如有40%成为3G用户,则达到3.2亿户,用户规模必将居世界之首。在未来几年中,3G产业的稳步增长,必然对光纤网络的覆盖和稳定性提出更高的要求,进而导致光纤光缆的需求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

光纤到户(FTTH)需要建立分支到末端的光纤网,将为光纤光缆产业发展提供无限想象空间的市场,可以说FTTH为国内光纤光缆行业提供了进一步发展的机遇。我国大规模实施光纤到户后每年所需光纤在1亿公里以上,光纤光缆整个产业链条都将从中受益,用户也将享受到FTTH的种种便利。另外,世界范围内的FTTH发展也使全球的光纤需求出现增长趋势,这将大大推动国内产品的出口。

2010年1月1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加快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并明确提出阶段性目标和重点工作。此举标志着三网融合将正式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而三网融合将刺激广电及电信运营商对光纤网络建设的投入,给光纤光缆产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3.融合、创新是未来我国光纤光缆产业发展的主旋律

2009年3G牌照的发放和联通与网通的合并,使中国的电信运营结构发生了巨大变革,三大运营商都开始了移动、固话、宽带的综合运营。2010年国务院又提出了“三网融合”,使广电业务与电信业务开始交叉,这种大的融合趋势,使得对带宽的需求增长了,这种业务范围的融合与各运营商历史强势业务的不平衡,导致创新的技术不断被应用。

面对多需求的市场,各大光纤光缆企业也从趋同化竞争时代开始了差异化的探索。2004年以来各大运营商的集中采购,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光缆产品的标准化,常用的GYTA、GYTS等规格的光缆同质化非常明显,结构、性能等方面都大同小异。2008年各大企业都加大了研发的投入,自主创新的技术和产品不断出现,G.657类光纤的研制与国际同步,骨架式带缆可能出现3~4家,海底光缆也因沿海岛屿开发更受关注,传感光缆、油井光缆、矿用光缆等特殊场合用特殊要求光缆已打破国外垄断,室内软光缆产业蓬勃发展,塑料光纤从装饰用开始走向短距离通信应用。这一系列新技术的出现,说明国内各大光纤光缆企业更重视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是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的必然阶段,并将在今后成为我国光纤光缆企业发展的一个重点。

4.加大研发投入,扩展光纤应用新领域

目前光纤光缆基本是在传统的通信领域应用,回顾一下历史,即使在传统的通信领域,光纤光缆的发展也是伴随应用领域的扩展而得到壮大,从上世纪90年代的骨干网应用,到本世纪初的接入网应用,再到近几年的FTTH建设、3G建设,在这个过程中,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不断应用,极大地促进了行业技术的进步和行业良性发展,但在这个过程中,尤其是近几年,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产品价格持续走低,厂家生存压力巨大,各厂家越来越将主要精力放在市场开拓、成本控制上,而对研发投入很少,加上运营商的集中采购,厂家即使有研发意向,也是跟着集采指挥棒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厂家更为广泛的研发热情。

光纤的应用领域远不是目前大多数光纤光缆企业理解的那么狭窄,这方面的研究我们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有很大差距,但在国内企业中以长飞、烽火为代表的少数企业,越来越重视研发的投入,以期在新的应用领域中掌握核心技术,提升企业的差异化竞争能力,我们相信这个方向将是企业发展的主流,行业发展的趋势。

卫星通信的发展范文5

关键词:变电站 自动化系统 结构 故障 维护 趋势

中图分类号:TM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1(a)-0099-01

1 认识变电站自动化系统

1.1 涵义

指的是由多台微机所组成的分层分布式控制系统,具体包括微机监控、微机保护和电能质量自动控制等多个子系统。即利用微型计算机与大规模集成电路所组成的自动化系统,可替代常规的测量与监视仪表,用微机保护装置替代常规的继电保护屏,从而弥补常规继电保护装置不能与外界通信的种种缺陷。

1.2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结构分析

1.2.1 按结构形式划分

目前,国内外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大体可分为集中式、分布集中式、集中与分散式相结合及分散式共四种结构形式。

(1)集中式。

该结构是把各设备按其不同功能进行归类,形成若干独立系统,各系统均采用集中装置来完成自身功能。该结构一般由一个或者两个CPU实现对变电站的保护、监视及远动的集中控制。优点是构成简单、响应快速、节省投资,且主机控制系统集中,有助于分配调度各种实时任务;缺点是主机系统负荷较重且主机单CPU可靠性不高。

(2)分布集中式。

该结构将整个变电站的一、二次设备共分成3层,即变电站层、单元层与设备层。变电站层称为2层,单元层称为1层,设备层称为0层。0层主要是指变电站内的变压器、断路器及其辅助接点,还包括电流、电压互感器等一次设备;1层一般按照断路器的间隔划分,包括测量、控制部件及继电保护部件。

(3)集中与分散结合式。

此种结构介于集中式和分散式两种结构之间。这种结构方式具备分散式结构的优点,同时,由于采用集中式组屏,因此也有利于系统的设计、安装和维护。

(4)分散式。

该结构首先将设备按照一次安装单位分为若干个单元,然后将各分布单元用网络电缆互联,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分散式自动化系统。优点是各功能单元既能通信联络,又能相对独立,因此便于系统扩展与维护管理;抗电磁干扰能力强且可靠性高;缺点是价格昂贵。

1.2.2 按逻辑结构划分

具体包括:过程层、间隔层和站控层共3个层次。

(1)过程层。

是一次设备和二次设备的结合面,指电气设备的智能化部分。主要功能可分三类:①电力运行的实时电气量检测;②运行设备的状态参数检测;③操作控制的执行与驱动。

(2)间隔层。

主要功能:①汇总本间隔层实时数据信息;②实施本间隔操作的闭锁功能;③可优先控制对数据的采集、统计运算和控制命令的发出;④承上启下的通信功能。

(3)站控层。

主要功能:①不断刷新实时数据库,能够按时登录历史数据库;②按规定把有关数据信息送至控制中心;③接收控制中心有关命令并转间隔层与过程层执行;④具有站内当地监控与人机联系功能;⑤对间隔层和过程层各设备进行在线维护;f能够对变电站故障自动分析。

2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发展历程

国内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技术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较为成熟,在电力系统内得以广泛的应用,纵观我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80年代,微机技术的发展,使得远动终端、当地监控与故障录波等装置更新换代,最终实现微机化;第二阶段:90年代初期,数字保护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取得实质性的发展;第三个阶段:9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和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类分散式变电站自动化系统陆续研制成功,并大量投入运行。

3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1 对其定义、结构与功能缺乏共识

众多厂家和用户对变电站自动化的认识不尽相同,对其结构形式与功能特征的了解与认知缺乏共识。

3.2 缺乏统一的通信标准

各厂家采用不同的通信标准,使得不同通信接口的自动化设备在相互连接时困难重重。

3.3 未实现对原始采样数据的共享

由于各设备对原始数据的需求不同,并且选用的通信方式难以传输大量的原始数据,因此,没有实现对原始采样数据的有效共享。

4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维护

4.1 认真做好巡视工作

(1)检查运行显示灯是否正常;(2)检验工作电压是否正常;(3)检查定值区是否与定值通知单一致;(4)检查插件是否过热;(5)定期完成误差检测工作。

4.2 重视后台监控工作

(1)认真检查后台监控主机的硬件情况以及各连线是否有松动现象;(2)各数据量和状态量是否与实际运行状况一致;(3)仔细查看主机系统是否有病毒侵入及系统各软件运行是否良好。

4.3 异常现象分析

(1)出现报警信号,遥测、遥信异常;(2)断路器出现动作跳闸;(3)电气设备发出异常声音;(4)电气设备出现变形、变色、裂碎、及喷油等异常现象。

4.4 故障处理原则

(1)迅速制止事故的进一步发展,及时解除对人身与设备的威胁;(2)及时隔离故障设备,尽早恢复电力设备的正常运行;(3)尽最大努力保障对重要用户基站用电的供电。

5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发展趋势

在未来的发展中,变电站自动化通信系统离不开计算机网络技术,特别是带宽和符合国际标准的网络技术,在带宽、可靠性、可扩展性、经济性与通用性等方面的评估中,计算机网络技术将成为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此外,由于电压质量对电子设备和计算机系统影响极大,为此,会对电压进行连续的更深层次的测量与质量分析,将向集成化、智能化与综合化方向发展。

综上所述: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是一个有机的而综合的系统,这就要求需注重对系统的整体设计,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给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技术的提高注入新的活力,该系统在日常运行过程中要科学地予以维护,确保其安全稳定的运行。

参考文献

[1] 林青云.浅析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故障及处理措施[J].科技财富向导,2011.

[2] 鄂世禄.浅析变电站的自动化系统[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

[3] 谢裕泰.浅谈变电自动化以及其稳定性[J].广东科技,2010.

[4] 张万彬,扈宏启.浅谈变电站自动化系统[J].民营科技,2011.

[5] 史伟.初探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运行及维护[J].广东科技,2011.

[6] 王德华.数字化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结构特点[J].现代化农业,2011.

卫星通信的发展范文6

【关键词】卫星通信技术;应用体会;发展趋势;主要特点

近年来,随着移动通信技术发展,一些新的通信技术不断涌现,如WiMAX、LTE等,显示出了当前我国移动通信业技术水平及实力。卫星通信技术于20世纪发展并兴起,与新通信技术相比,虽然不是新发展起来的,依然具备系统容量大、通信距离远等技术优势,应用价值很大。为了进一步了解卫星通信技术,有必要分析卫星通信技术应用,加深对卫星通信技术应用的体会,为未来技术研究与发展提供有益见解。

1卫星通信技术

卫星通信技术,是一种利用人造地球卫星作为中继站来转发无线电波的通信系统。卫星通信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卫星通信技术具备覆盖范围广、通信容量大、传输质量好、组网方便迅速、便于实现全球无缝链接等优点,但是也有缺点,主要是传输时延大,通信传输及时性较低。从过去应用现状看,卫星通信技术主要应用于卫星移动、卫星遥感、卫星广播、卫星固定通讯及飞机等领域。随着智能手机发展,卫星通信技术在智能手机操作系统中有了应用,形成了以卫星通信技术为基础的卫星定位系统,实现定位、导航、测距、测速等功能,提高了智能手机操作水平。

2卫星通信技术应用体会

2.1主要困境

2.1.1传输时延大卫星通信技术的优势突出,但有一个很大的缺陷,即传输时延大,特别是在宽带通信方面。在宽带上,卫星通信及时性不能与光纤通信技术相比;在移动特性上,卫星通信不能与地面蜂窝移动系统相比。由于以上缺陷存在,受宽带限制,卫星通信技术已经难以满足高速数据业务需求,光纤通信技术渐渐取代卫星通信技术,这是现阶段卫星通信技术应用面临的主要困境。如,基于卫星通信技术建立起来的ATM网络,由于有较大的时延性,要求通信互联时能快速有效的进行转换协议,减少传输时延带来的影响。2.1.2很难保证协议转换方式最佳在卫星通信中采用宽带IP技术,应用难度是较大的,主要在于对不同的协议,卫星通信技术很难保证提供的所有转换方式都最佳。目前,宽带系统传输技术基本以ATM技术为基础,但是ATM技术难以适应卫星通信要求,不能确保准光线质量。特别是ATM技术不同于卫星通信技术,所以想要基于ATM技术建立卫星ATM通信网络难度是较大的,需要对协议及转换进行修改。2.1.3传输安全上的问题卫星通信技术发展时间不长,虽然在覆盖面、传输量等方面有较大的优势,但是与光纤通信技术等相比,其不仅有传输时延大等缺陷,在技术水平上也有一定差异,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卫星传输安全。为此,应当考虑如何进一步提高卫星传输的安全性。

2.2改进对策

针对卫星通信技术应用中表现出来的问题,提出采用以下技术加以改进与调整,完善卫星通信技术。2.2.1数据压缩技术由于卫星通信技术有传输时延大缺点,为实现高速数据传输业务,可以采用数据压缩技术。数据压缩技术是一种数据处理激激技术,可以对数据进行动态、静态压缩,无论采用哪一种压缩方式,都能提高通信系统传输效率。移动通信领域,数据压缩公认标准有两个:①CCⅡT的H.26;②ISO中的静态图像压缩编码标准,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适合的数据压缩标准。2.2.2信息同步技术信息同步主要分为两大类:①连续同步;②时间驱动同步。卫星通信技术应用中,想要实现信息同步,可以采用以上两种信息同步技术,具体方法有反馈法、时间截法等。然后,按照以上方法建立协议转换方式,发展多信息流会话协议等,与当前最常用的分布式协议相适应。2.2.3智能卫星天线技术移动通信采用卫星通信技术时,需要利用卫星通信技术传输大量的多媒体信息,但是受宽带限制,传输效率不高。出于通信传输考虑,要求传输效率最低为2500MHz,一般选择Ku、Q等波段。虽然这些波段可以满足传输效率要求,然而实际传输中存在一定的雨衰现象,影响卫星功率。为改进这一问题,需要研究智能卫星天线技术,扩大波束覆盖面,利用多波束快速跳变降低雨衰现象,保证卫星功率。2.2.4宽带卫星通信技术为使宽带在卫星通信中得到很好的应用,应当积极发展宽带IP卫星通信技术。技术研究方向主要包括两个方面:①继续使用ATM协议;②完全摒弃掉ATM协议,发展新的协议。在继续使用ATM协议情况下,需对ATM协议进行改进。如,将信元和VC级业务量管理结合起来,建立可以控制各种拥塞问题的机制,加快协议转换。在完全摒弃掉ATM协议情况下,可以基于宽带IP建立新的协议,如IP保密安全协议等,建立新型的协议。2.2.5空间激光通信技术空间激光通信技术是一种以激光光波为载波的光通信技术,它以大气作为传输介质,通信传输的高效性、及时性可以光纤通信技术相媲美,且宽带、功率等方面都有极大的技术优势。此外,空间激光通信技术的波段窄、波速小,很难被截获,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通信传输安全性。所以,如果将空间激光通信技术应用于卫星通信系统中,可以确保卫星通信安全可靠。

3卫星通信技术发展趋势

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卫星通信技术也在不断进步,卫星通信系统功能能力得到了大幅度提升。监管如此,与光纤通信技术等相比,技术先进性依然存在一定差异,还需持续加大技术研究投入。卫星通信技术研究有一定的风险,但是不能退缩、胆怯,要勇于科研、敢于探索,促进卫星通信技术发展。从当前及未来卫星通信技术应用需求看,今后工作中可以加大以下几个方面研究:(1)建立独立的卫星通信系统,不需要通过地面电信网,直接利用自身的独立通信网服务于民,减少对地面电信设施的依赖,可提高卫星通信传输效率。(2)加大卫星通信技术与其他行业的融合研究,扩大卫星通信技术的应用范围,充分利用卫星通信技术带动社会建设。(3)综合卫星业务。卫星通信技术广泛应用于卫星移动、卫星遥感、卫星广播等领域,这些业务系统是相互独立的,可以考虑建立综合卫星业务,并构建与之相适应的卫星通信网络。(4)移动卫星通信方面,将其与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融合应用,建立更高效、高速的的个人通信网,提高卫星通信技术在移动通信上的服务能力。

4结论

综上所述,卫星通信技术在社会生产很多领域有着应用,如卫星移动、卫星遥感、航空航海、救灾等,极大促进了社会建设与发展。面临卫星通信系统传输延时大等问题,可以采用数据压缩技术、信息同步技术、智能卫星天线技术等,解决当前卫星通信系统应用中的难题,从根本上提高卫星通信技术水平,扩大微信通信技术应用范围。

参考文献

[1]肖跃,秦红祥.国内外卫星通信产业技术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J].卫星与网络,2010(7):20~25.

[2]黄睿.卫星通信技术的应用体会及未来趋势展望[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20):81.

[3]付强.卫星通信产业技术应用现状分析及其发展趋势[J].工程技术:文摘版,2016(10):00286.

[4]徐明月.卫星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应用[J].工程技术:引文版,2016(11):0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