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统计制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生产统计制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生产统计制度

生产统计制度范文1

【关键词】生产线 变频器 同步控制

图1某热固性材料挤拉成型生产线的速度同步控制方式

如图1所示: 2-下料电机1、3-下料电机2、8-切断机为随动传动,6-牵引机为基准传动,2、3、8的速度要随6的速度上升而上升、下降而下降,且在升降时符合调节前预设的速比。为实现图1 所要求的功能,可采用以下多种方式。

1 同步控制方式1

如图2所示:由一台变频器带多台电机方式。此方式具做法是:变频器采用一台,其功率大于所有要驱动的各电机功率之和;基准电机传动系统可以不用调速,其速度的变化由变频器直接控制,其它所有随动电机和减速机之间采用机械式无极调速器联接,这些无极调速器必须保证其调速范围能满足工艺的速度要求。

图2由一台变频器带多台电机方式

如图2所示,各随动电机的无极变速器可配用多种型式的产品,但场上产品以下三种类型较为常见用量较大,下文将阐述其特点。

1.1行星锥盘无极变速器特点

行星锥盘无极变速器强度高,在加冲击负载或机器逆转时,能精确转动,无后坐力;变速范围均为1:5;调速精度为1--0.5转;性能运行平稳、噪音低、寿命长;同轴结构体积小、重量轻;组合能力强可与各种类型减速机组合,实现低转速,大扭规的变速效果;在允许负载的情况下,调定的转速恒定;全机密封,可适用于潮湿、多尘、有轻度腐蚀性的工作环境。

1.2环锥行星无级变速机特点

环锥行星无级变速机变速范围广,配4极电机时,输出转速为0~850/min。传动平稳、噪音低,过载保护性强,在满负荷下可从“0”r/min开始稳步起动。可不停机进行调速,而调速方式可用手纵、软轴操纵(3米内)及伺服电机自动操纵。组合性好,输出轴可匹配摆线针轮、齿轮、蜗轮蜗杆等减速机,可得到低速(0-100r/min)大扭矩传动的无级变速装备。可取代电磁调速电机(滑差电机),在相同输出扭矩下,输入电机功率小40%,价格低30%,节能好效益高。

1.3齿链式无极变速器特点

齿链式无级变速器包括基本型、第一派生型、第二派生型和第三派生型。主要用于转速要求稳定又需无级调节的各种场合,例如化纤、纺织、造纸、印刷、食品,化工、电工、塑料、仪表、木材、电子、玻璃制品等行业,其特点是:平行轴对称调速;具有齿轮传动动作可靠,运动稳定,使用寿命长等优点;过载能力强。缺点是中心距较大。使用条件为:

a) 入轴转速:不大于 1500r/min(第一、第三派生型);

b) 入轴转速:不大于 760/min,(基本型和第二派生型)。

c) 调速范围:Rb=2.8~6

d) 传递功率:P=0.75―22KW

e) 工作环境温度为40-45℃。当环境温斗低于 0℃时,起动前油应预热。

机械无级变速器的传动除了齿链式具有“啮合”的特点外,几乎都是依靠摩擦和拖动油膜来传递载荷的,因而其传动效率便是很敏感的问题,也是无级变速器重要的质量指标之一。因此.在选择无级变速器时必须考虑其效率。尤其是在功率比较大、长期工作的情况下,更应选择效率高的,以提高整体的经济效果。一般说来,点、线接触类型的,如行星锥轮式、行星锥盘式、多盘式等教率偏低,一般为η=65%-80%,金属带式、链式效率较高,可达到η=85%-93%。

采用无极调速器控制同步的方式组成简单,可操作性强,成本低,维护及调节方便,但同时也能看到,由于本方式采用的是开环控制,各电机没有速度反馈,全部电机采用同一个变频器来控制,所以控制的同步速度精度不是特别高,特别是在频繁大幅度速度变化和负载变化大时同步精度较差,也不能在控制操作台对每个需要微调的随动速度进行调节,而需要在无极变速器安装位置直接手动操作,因此操作上稍显繁锁。

2同步控制方式2

如图3所示:由多台变频器各自驱动一台电机传动系统。以其中一台变频器设为同步调节的基准,将这台变频器设置为外部电位器输入电压作为频率调节信号,即模拟量电压输入。其它变频器也都设为外接电位器的输入电压为频率变化来源信号。接线时取基准变频器电位器的滑动触点与0V之间的电压为所有随动电位器两端的最高电压,随动电位器的0V依然接入相应随动变频器的端子(一般为0V或GND等),随动电位器的中间滑动端子接入相应随动变频器的AVI端子(或0-10V模拟量电压输入端子)。

接线时选用的电位器大小要根据变频器说明书要求并计算确保10V/R

当所有变频器接线和设置完成后并上电后,调节基准电位器时,随动电位器的电压也随之而产生比例变化,使得所有随动变频器的频率随着基准变频器的频率变化而变化,从而达到控制要求。

此方式的优点是以随动变频器取代了方式1中的机械无调速器,调节范围更大更灵活,且能实现集中控制。缺点是接入的变频器数量受上述额定电流的限制。

图3多台变频器各自驱动一台电机传动系统

3同步控制方式3

采用同步控制器集中控制的同步控制方式3是一种性能高,系统配置简捷,功能强大的同步控制模式,它将所有的变频器的所因工艺要求的同步比例系数预设进控制器,当主调电位器的基准频率变化时,所有随动变频器步率随之而按比例变化。由于电机、负载、安装、生产工艺等相关特性影响,实际生产上同步效果会出现一定的偏差,为了弥补这一问题,同步控制器设有传感器或电位器反馈回路。如图4.

图4同步控制器集中控制图

当所有反馈均采用电位器手动操作模式,当随动单元速度出现偏差或漂移时,手动微调对应的电位器,使传动系统的实际速度达到当前工况所要求的速度。在很多情况下,为了使控制系统能实现自动调整同步偏差,降低劳动强度及人为因素对生产线产生不良影响,可将电位器反馈改为传感器反馈,即将生产线所需的位移、张力、速度、流量等传感器信号转换为同步控制器可接收的反馈信号后接入对应端子。

一般同步控制器所控制的电机小于8台,当控制同步的电机超过8台时,可采用多台同步控制器联接。如使用N台控制器。依次称一号~N号同步控制器。由于每台控制器每个单元输出完全相同,因此,可选择一号控制器的任一单元用来控制主电机,将该单元的输出作为二号控制器的主给定,接于二号控制器的外给定一或外给定二。此时须将该单元的比例系数设为1.00并设该单元没有反馈。

例如选用2台控制器联接,如图5所示,一台8单元同步控制器与一台4单元同步控制器组合方式,此种方式最多可控制11台电机的运转。把8单元同步控制器称为一号控制器,另1台称为二号控制器,一号的第一单元输出用来控制主电机。同时将该单元输出作为下级电机同步控制器的外部给定一的输入。一号控制器的第一单元的输入源设为9(外部给定一),输出比例系数需1.00,即可将一号控制器的外部给定一输入的电压不变地传送到二号控制器,作为二号控制器的外部给定。以此类推,按此方法可联接多台同步控制器。

图5 2台控制器联接图

除一号控制器的第一单元输出用来控制主电机外,其余各控制器的第一单元一般不用来控制电机,否则,被控电机的输入电压永远与主机相同,其转速也与主机保持一致。

4结语

上述同步控制的方式都是简易式的,现在许多较复杂的生产线都采用了PLC可编程控制器+HMI人机界面,且应用越来越多。它可以通过现场总线等通讯技术和其他设备进行连接和操作。但对许多工艺相对简单的生产线及工厂来说,以上几种同步控制方式可完全能满足他们的要求,且由于操作及维护很简单,一般工厂维护人员均可掌握。因此,仍会在很多场合有其广泛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HZ环锥行星无级变速机》.上海联铭传动机械有限公司.

[2]《机械设计手册 单行本 减速器和变速器》.(2007年第四版 机械工业出版社).

生产统计制度范文2

关键词:PLC;自动化电镀生产线;生产线控制系统;系统硬件接线图;I/O端口分配表

中图分类号:TG3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09)05-0009-02

自动化电镀生产线在五金精密件生产、电子产品制造、首饰制造等领域应用得非常广泛,其控制部分常常采用PLC控制,它使自动化电镀生产线运行更加平稳,定位更加准确,功能更加完善,操作更加方便。本文介绍了德国西门子PLC S7-200在自动化电镀生产线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并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此自动控制系统已在营口北方五金电子有限公司得到了很好的应用。

一、系统概况

自动化电镀生产线是指按一定电镀工艺要求将有关镀槽、镀件升降装置、镀件传送装置、电气控制装置、检测装置、过滤设备、加热与冷却设备等组合为一体的多功能自动控制装置。通过电镀,可以在机械制品上获得装饰保护性和各种功能性的表面层,还可以修复磨损和加工失误的工件。镀层大多是单一金属或合金,如锌、镉、金或黄铜等,也有弥散层和覆合层。电解的基本材料大多为铁、钢、不锈钢等。

本系统电镀生产线采用了直线悬臂式行车,行车架上装有可升降的吊钩,行车和吊钩各用一台电动机控制,同时用变频器对电机平滑调速。当行车平移时,先快速,接近工位时转为慢速,当吊钩吊起工件时,先慢后快,下降时先快后慢,提高了定位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在定位轨上依照工位安装行程开关,行车的进退和吊钩的升降由行程开关来检测。为了简单说明行车在自动化电镀生产线中的工作过程,现将二十多个工位的流程简化为四个工位,具体分为上下料、前处理、镀槽和后处理工位。

工作过程如下:在电镀生产线首端,工人将零件装入行车的吊篮并发出自动启动信号,吊篮上升碰到上限行程开关停止,行车开始自动前进。按生产要求在需要停留的槽位上空停止,并自动下降,碰到下限开关停止下降。根据工艺要求在槽中停留一段时间后自动上升,如此完成规定的每一道工艺直至生产线末端,行车便自动返回原始位置,并由工人装卸零件。具体流程图如图1所示。在工作过程中,有自动和手动两种工作方式选择,操作方便。在多数情况下选择自动工作方式,在维修和特别处理情况下选择手动工作方式。

二、系统硬件设计

根据自动化电镀生产线的控制要求,我们采用了德国西门子PLC S7-200 CPU226型号,此类型PLC无论独立运行,还是联接网络都能完成各种控制任务。它的使用范围可以覆盖从替代继电器的简单控制到复杂的自动控制。其应用领域包括各种机床、纺织机械、塑料机械、电梯等行业。S7-200 CPU226通讯功能完善,具有极高的性能价格比是很突出的特点,也是我们采用它的主要原因。

PLC为此系统的控制核心,此系统的输入信号有两部分,一部分是原点、单周期、步进等面板控制按钮,另一部分是多种行程开关,这些面板按钮信号和传感器信号作为PLC的输入变量,经过PLC的输入接口输入到内部数据寄存器,然后在PLC内部进行逻辑运算或数据处理后,以输出变量的形式送到输出接口,从而驱动电机来控制行车的运行和吊钩的升降。

此系统PLC硬件接线图如图2所示,I/O端口分配表如表1所示。

三、系统软件设计

自动化电镀生产线的操作方式分为手动操作方式和自动操作方式。自动操作方式又分为步进、单周期和连续操作方式。手动操作是指用操作接钮对系统的每一步运动单独进行控制。例如,当选择左右开关时,按下启动按钮,行车左行;按下停止按钮,行车右行。步进操作是指每按一次启动按钮,程序完成一步动作后自动停止。单周期操作是指从原点开始,按一下启动按钮,系统自动完成一个周期的动作后停止。连续操作是指从原点开始,按一下启动按钮,系统将自动地、连续不断地周期性循环。在工作中若按一下停止按钮,系统将继续完成一个周期的动作后,回到原点自动停止。此系统的整体程序结构如图3所示。若选择单操作工作方式,当按下单操作按钮I1.4,执行单操作程序。单操作程序独立于自动操作程序,可另行设计。在步进工作方式下,执行步进操作程序,按一下启动按钮I1.0执行一个动作,并按规定顺序进行。在单周期工作方式和连续操作工作方式下,可执行自动操作程序。当按下连续按钮I0.7和启动按钮I1.0后,中间继电器M1.0置位,连续执行自动操作程序。当按下单周期按钮I1.3后,中间继电器M1.0复位,执行一次自动操作程序就停止。在单操作程序、步进操作程序和自动操作程序中都必须使用中间继电器,最后通过转换能控制共同的输出继电器。

根据前面的系统控制要求和I/O分配表分析可得自动操作流程图如图3所示。具体的工作过程如下:当PLC运行时,初始脉冲SM0.1对状态进行初始复位。当系统在原点时,状态继电器S0.0置1,Q0.4得电,原位状态指示灯亮。接下启动按钮I1.0后,状态继电器S0.1置1,同时S0.0清零,原位状态指示灯熄灭,Q0.0得电,吊钩执行上升动作。当上升碰到上限位开关I0.0时,状态继电器S0.2置1,同时S0.1清零,吊钩停止上升,Q0.2得电,行车开始右行,当右行到XK1行程开关时,状态继电器S0.3置1,同时S0.2清零,行车停止右行,Q0.1得电,吊钩开始下降,当碰到下限行程开关I0.1时,状态继电器S0.4置1,同时S0.3清零,吊钩停止下降,镀件处于前处理槽中,定时器T37开始计时,15S后,定时满,T37常开触点闭合使状态继电器S0.5置1,同时S0.4清零,Q0.0得电,吊钩开始上升,重复执行上升-右行-下降-延时四个过程,具体操作省略,当在后处理槽30S后,定时器T39得电,状态继电器S1.5置1,同时S1.4清零,Q0.0得电,吊钩开始上升,当碰到XK3行程开关,状态继电器S1.6置1,同时S1.5清零,吊钩停止上升,Q0.3得电,行车开始左行,当左行碰到左限限位开关I0.2,状态继电器S1.7置1,同时S1.6清零,行车停止左行,Q0.1得电,吊钩开始下降,当碰到下限开关I0.1,吊钩停止下降。如果为连续工作方式,M1.0置1,状态继电器S0.1置1,重复执行自动程序。若为单周期操作方式,M1.0清零,状态继电器S0.0置1,停止在原位。

四、结语

PLC应用于自动化电镀生产线,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为了适应多种不同镀件的工艺要求,还可编入多套工艺流程,系统的灵活性和通用性强,设计周期短。此控制系统经过两年多的实际运行,具有可靠性高,易操作,易维护等优点,已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李道霖.电气控制与PLC原理及应用[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7).

[2]孙海维.SIMATIC可编程控制器及应用[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1).

[3]廖常初.可编程控制应用技术[M].重庆大学出版社,2002,(3).

[4]冯立明.电镀工艺与设备化学[M].北京工业出版社,2005,(6).

生产统计制度范文3

关键词 花生;丰花1号;种植密度;经济性状;产量;影响;江海

中图分类号 S56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01-0070-01

花生是东海县传统优势产业,针对该地区花生老品种亟需更新的实际,东海县农业委员会及有关乡镇及时引进以丰花1号为主的生育期适中、稳产、高产的花生新品种[1-2]。2011年东海县牛山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站对丰花1号花生新品种进行不同种植密度试验,得出适宜东海地区种植的最佳播种密度,为大面积示范、推广该品种提供服务。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供试花生品种为丰花1号。试验设在东海县牛山镇农业科学试验站。试验地地势平坦,能排能灌,土壤为白浆土,肥力中等,地力均匀一致。前茬作物为甘薯,产量为33.75 t/hm2。

1.2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5个处理,分别为:株行距24 cm×40 cm,种植10.638万穴/hm2(A);株行距21cm×40 cm,种植12.195万穴/hm2(B);株行距19 cm×40 cm,种植13.514万穴/hm2(C);株行距17 cm×40 cm,种植15.152万穴/hm2(D);株行距15 cm×40 cm,种植16.667万穴/hm2(E)。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12 m2(3 m×4 m)。每个小区播种10行,每穴播3粒,留2根苗。

1.3 试验方法

2011年5月4日播种,于起垄前一次性全层施土杂肥37.5 t/hm2、45%复合肥(15-15-15)600 kg/hm2,然后用旋耕机旋耕整平。播种时按试验设计的株行距和栽植株数进行操作。5月5日用50%乙草胺(昆山产)3 L/hm2,对水900 kg喷雾防除杂草。其他田间管理措施同当地大田生产。花生于9月15―17日收获。成熟期进行考种,每小区随机取样20株,分小区进行收获,称产,取样晒干、计算干率,折合成小区荚果干重[3]。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种植密度对丰花1号花生主要经济性状的影响

调查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丰花1号花生主茎高、侧枝长、千克果数和有效枝长逐渐增加,总分枝数、单株结果数、结果枝数、百果重、百仁重、出仁率等逐渐减少,各处理间有效节数差异不大。

2.2 不同种植密度对丰花1号花生产量的影响

由表1可知,花生荚果产量以处理A最低,为6 333.33 kg/hm2;处理C产量最高,为6 861.11 kg/hm2,较处理A增产527.78 kg/hm2,增幅8.33%;处理B产量第2位,为6 638.89 kg/hm2,较处理A增产305.56 kg/hm2,增幅4.82%;处理D第3位,为6 583.33 kg/hm2,较处理A增产250.00 kg/hm2,增幅3.95%;处理E第4位,为6 416.67 kg/hm2,较处理A增产83.34 kg/hm2,增幅1.32%。方差分析表明,处理间产量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其中处理C与处理A、处理B、处理D、处理E差异极显著,处理B与处理A、处理E差异极显著,处理D与处理A、处理E差异显著,处理A与处理E间无显著差异(表2)。由此表明,丰花1号在东海县的最佳种植密度为:株行距19 cm×40 cm,栽植13.514万穴/hm2左右。

3 结论与讨论

东海县不同种植密度对丰花1号花生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东海县推广种植丰花1号花生新品种的最佳的种植密度为:株行距19 cm×40 cm,每穴2苗,种植13.514万穴/hm2左右。在此种植密度下,花生植株长势良好,群体优势明显,最容易获得高产。丰花1号要实现高产,选择适宜的种植密度是其关键性的技术措施,密度过大,易造成植株地上部分生长过盛、过密,不仅容易生病,而且不利花生扎针结果,易造成果数、果重、果仁下降,产量和品质降低;密度过稀,虽然百果重有所增加,但花生总果数偏少,无法达到高产[4-6]。

4 参考文献

[1] 张佃文,杨善伟,韩琴,等.大花生新品种丰花1号在春夏播试验中的产量表现[J].花生学报,2003,32(S1):238-240.

[2] 曹耿全,李凤兰,张为社,等.大花生丰花1号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J].安徽农业科学,2004,32(3):436.

[3] 孙廪召,刘巧,胡必中,等.不同种植密度对丰花1号产量的影响[J].现代农业科技,2007(20):107.

[4] 于洪全.不同种植方式和密度对花生生育及产量的影响[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8(1):46-47.

生产统计制度范文4

一、农业农村统计能力的综合评价

对我国农业农村统计数据能力的评估,我们从以下四个维度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评估,一是统计的法律和制度基础;二是统计工作的资源配置;三是统计的方法制度与调查实践;四是统计信息的与可获取性。

1.统计的法律和制度基础。对我国农业农村统计的法律和制度基础,我们选择两方面的评价指标:法律基础和制度基础。(1)法律基础。我国农业农村统计工作有着较完善的法制环境,从1984年统计法实施以来,为适应形势发展和工作需要,统计法分别于1996年和2009年进行了两次修订。统计法是中国国家统计局开展统计调查的法律保障,各项统计调查项目依法实施,统计调查人员独立行使统计调查、统计报告、统计监督的职权,调查对象有义务真实、准确、及时地提供统计资料。我国从1996年建立农业普查制度以来,于2006年颁布了农业普查条例,对普查的内容、范围、组织实施、预算、信息质量与等做了详细规定。(2)制度基础。长期以来,我国政府统计工作采用的是集中型的管理方式,由中国国家统计局负责主要农业、农村统计数据的生产和,辅之以相关部门的统计数据作为补充。在农业农村统计数据的生产方面,国家统计局下设的农村司负责种植业、畜牧业生产、农产品生产者价格等方面的统计调查,而有关林业、渔业和农产品市场信息方面的统计则主要以林业局、农业部的统计信息作为补充。在农村统计调查方面,国家统计局农村司还负责乡村社会经济、农村区域变化发展等调查,国家统计局住户调查司则负责农村住户收入、支出等调查。农业农村统计作为国家统计体系的重要部分,已融合进国家统计局“十二五”统计发展战略的整体规划。农业农村统计工作朝着规范、公开、透明的方向发展,主要表现在:一是农业农村统计在国家统计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基础地位,农产品和畜产品生产、住户收支调查是重要的统计数据,二是农业农村统计方法制度改革及调查手段的提升都纳入了今后国家统计发展战略;三是与农业、林业、水利等部门负责的有关农业农村统计工作形成了良好的数据协调与会商机制。但是在国家层面对不同部门间农业农村统计信息生产的协调机制尚需进一步加强。在整个农业农村统计信息的生产与过程中,对于相关部委负责完成的农业农村统计信息,为确保数据的一致性与完整性,尚需在国家层面加强国家统计局与有关部委的工作协调与会商机制。

2.统计工作的资源配置。对我国农业农村统计工作的资源配置,我们选择三个方面的指标即统计机构的设立情况、人员及经费保障等进行评价。(1)机构设置。我国农业农村统计有较完善的组织机构,从国家统计局到省、市、县统计部门都有专门的统计机构,同时国家统计局在全国所有的31个省、300多个地级市、全国三分之一的县还设有专门的调查队进行独立调查、独立上报。在各个省的乡镇还设有统计站和专职人员。此外,农业部、林业局和水利部等也有相关的职能部门承担着有关涉农统计工作。(2)人员配置。国家统计局在省、市、县、乡各级统计机构都有专门从事农业农村统计工作的人员。但是基层尤其是县级调查队的人员相对不足,人均工作量较大,知识结构相对老化。在基层村一级国家统计局还聘请了辅助调查员帮助进行现场调查工作。(3)经费保障。国家统计局对农业农村统计工作给予了较充分的经费保障,常规农业农村统计调查和农业普查经费由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划拨,较好地保障了各项农业农村统计调查项目的顺利实施。

3.统计的方法制度与调查实践。农业农村统计的方法制度与调查实践,我们选择以下五方面的指标进行评价:统计调查方法;国际规范与制度创新;调查主题与核心指标;数据采集手段;IT基础及数据处理。(1)统计调查方法。我国农业农村统计的调查方法,已形成了“以农业普查为基础、以抽样调查为主体,辅之以全面统计、典型调查、重点调查、行政记录和科学推算为补充”的调查方法体系。常规农业农村统计调查,对主要品种粮食作物(稻谷、小麦、玉米等)一直采用规范的抽样调查方法,调查播种面积和单产。对于农业生产条件和经济作物如棉、油、麻、糖、蔬菜等生产情况的统计则保留了全面统计的调查方法。农村住户调查和农民工调查采用抽样调查方式,而渔业和林业方面的统计主要利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等部门统计的结果。农村住户调查和农民工调查采用抽样调查方法。农村发展和县域统计采用行政记录和有关统计结果。国家统计局开展的农业生产统计,以种植业和畜牧业主要品种的抽样调查为主。农作物对地抽样调查目前涵盖了主要品种农作物如稻谷、小麦、玉米和棉花等的生产统计,今后抽样调查方法需要逐步扩展到更多的农作物品种包括小杂粮、油、麻、蔬菜等。此外,今后随着对主产区粮食生产大县、畜牧业生产大县进行统计监测活动的开展,目前以省为总体进行的抽样设计需要逐渐扩展到以县为总体进行抽样设计。(2)国际规范与制度创新。借鉴国际上农业农村统计的好做法,实现了我国农业农村统计调查的规范方法与制度创新。长期以来,我国的农产量抽样调查主要是利用农业普查获取的村一级资料编制目录抽样框,通过抽取样本村和地块进行调查。近几年,中国国家统计局利用中国第二次土地详查的图斑资料结合现势遥感影像资料构建地域抽样框,在主产区的部分省份开展了农作物对地抽样调查,今后将逐步推广到所有的粮食主产省。与此同时,在部分粮食主产区利用遥感开展了对主要粮食作物的面积测量工作,已取得较好的成效。今后仍需不断加强农业农村统计方法制度研究创新以及对国际良好实践的借鉴。(3)调查主题与核心指标。国家统计局负责的农业农村统计调查主题涵盖的范围比较广泛,调查范围包括了主要粮食作物生产、主要畜禽生产、主要农产品生产者价格与中间消耗,农村住户调查以及一些农业农村领域的专项调查等,加上部门统计结果的补充,形成了一系列相对完整的核心指标体系。随着对农业内部各子部门及农村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全方位关注,农业农村统计调查的范围和指标体系需逐步扩展到包括农业经济、农村社会发展、生态环境在内的更广泛领域。(4)数据采集手段。对于调查数据的采集,抽样调查主要以实地调查、入户访问为主,近年来对农产量调查开始逐步采用带有GPS功能的PDA进行野外测量。在全国农产品生产者价格调查中开始逐渐推广采用电子记账器。因此,目前我国正处于由传统数据采集方式向现代化数据采集方式的过渡期。(5)IT基础及数据处理。依托现代信息通信技术,实现了覆盖国家、省、地市、县四级统计调查机构的网络联接,对一部分调查对象的调查开始采用联网直报方式。农业农村统计调查的数据处理采用了专用开发的程序,比较有效地实现了对调查数据的录入、审核、加工处理与结果输出等,可以满足常规工作的需求。总体上看,IT硬件基础已相对完善,软件基础和应用还需进一步提高。

4.统计信息的和可获取性。农业农村统计信息的产出和可获得性,我们选择以下四方面的指标进行评价:农业农村统计核心指标的;数据质量和可信度;数据时效性;统计数据的可获得性。(1)农业农村统计核心指标的。按照统计方法制度的要求,大都以季度、半年和全年的频率进行对外,公众可以在中国国家统计的官方网站上可及时获取的统计信息。我国于2002年加入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通用数据系统(GDDS)”,按照国际通行做法使数据更加规范透明。农业农村统计信息的通常都是汇总推算到一定行政区划的结果,而样本的个体信息出于数据保密是不能的。(2)数据质量和可信度。近年来中国国家统计局通过加强统计能力建设的“四大工程”等措施强化了对统计数据质量的管理,针对农业农村统计数据的生产过程制定了全过程质量控制管理办法,从方案设计到数据采集、处理、的每一环节都制定了质量控制。可以说,中国国家统计局的农业农村统计数据从采集到数据处理和推算的每一个环节都较好地对数据质量进行了监控,因而数据总体上是可信度较高的,且各项数据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但是也应看到,与国际发达国家相比,我们在抽样数据的推算和方面,尚未抽样误差的精度评价如指标的变异系数(CV)等指标。另外对一些部门产出的农业农村统计数据,还缺少相对完整统一的质量控制管理办法,这些都是今后需要进一步加强的地方。(3)数据时效性。我国农业农村统计数据的生产、具有较高的时效性,中国国家统计局制定了专门的数据时间表,严格按照事先规定的时间进行数据。(4)统计数据的可获得性。中国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上设立了专门的宏观统计数据库,可供数据使用者对历史和新的农业农村统计数据进行公开查询、使用,涵盖了常规季度调查数据以及农业普查和专题调查数据等。现行数据库主要以国家和省级的统计调查资料为主,一些分组资料的查询都是事先定制的,但暂不能实现自由定制查询。

二、定量评估与结论

生产统计制度范文5

二、统计工作涉及到供、产、销,人、财、物,生产、经营、分配等多环节、多领域。通过统计信息,可以了解到企业的机构、人员、资产、负债、生产发展情况、产品质量状况,以及科研开发、经营销售、财务盈亏等方面的情况,还可以预测未来、企业的规划和结构、企业的发展速度、效益与效率等。就企业统计本身而言一般具有两个特点:一是数量性。即通过数字揭示企业在特定时间内生产经营的数量特征,对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发展情况进行定性乃至定量分析,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二是综合性。统计人员收集到的统计信息从整体上看,涉及企业的原料入厂、加工及产品销售等各个方面;也涉及其他与其相关的各个领域和环节。所以,统计工作既可以反映企业在某一时点的现状,特定时期内的动态,也可以反映企业的规模、结构、速度、收益与效率等诸多数量特征质量特性。

三、企业统计工作的重要性有目共睹,但因各种原因,部分中小企业统计数据的虚假成分比较高。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各级统计部门与中小企业的统计重点不统一,部分中小企业往往采取虚报数字以应付各种检查;二是部分中小企业为了保密或某些既得利益,不愿如实提供统计资料,统计数据的随意性较大且缺少依据;三是企业内部不重视,统计专职人员配备不够或专业素养比较低,无法适应新时期的企业统计工作。因此,建立有效的统计制度,充分发挥统计制度的有效职能,是保证企业有效统计的基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规定:“企业事业组织根据统计任务的需要设立统计机构,或者在有关机构中设置统计人员,并指定统计负责人。”

首先,设立综合统计部门并明确其职责,使其保持相对独立性,保证统计岗位及时、全面的掌握企业生产、经营动态。根据企业情况设计报表形式,并制定本企业的统计指标体系及统计信息的报送要求。充分考虑企业经营与管理的需要,考虑企业面向市场、参与竞争的需要,把政府统计部门、企业主管部门的要求同本企业的实际相结合,提出完整的指标体系并分解到各个生产管理部门,明确其报送或提供信息的时间、内容及方式,明确各部门的统计责任;收集、审核、汇总、提供各种统计信息,并对各基层单位层层上报的信息进行审核后加以汇总;搜集分析相关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提出有参考价值的各种统计信息。利用各种统计信息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对企业在某一方面或多方面的发展前景进行预测,将分析结果形式统计分析报告,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生产统计制度范文6

论文摘要:以中小企业统计制度建立的过程为背景,深入浅出地介绍了统计工作对企业的重要性,通过建立统计制度,实施有效统计,使统计、数据准确可靠,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依据,使企业的经济效益最大化。

中小企业在经济社会的繁荣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作为反映中小企业整体运行状况和单个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的统计工作,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统计部门作为企业的核心部分,是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数据来源地,经济的高速发展对企业的统计工作提到了新的高度。要求各企业的统计部门必须建立健全有效的统计制度,广泛运用高新技术实现统计的信息、咨询和监督三大职能,发挥统计在企业发展中的信息、预警及决策支持作用。

统计工作涉及到供、产、销,人、财、物,生产、经营、分配等多环节、多领域。通过统计信息,可以了解到企业的机构、人员、资产、负债、生产发展情况、产品质量状况,以及科研开发、经营销售、财务盈亏等方面的情况,还可以预测未来、企业的规划和结构、企业的发展速度、效益与效率等。就企业统计本身而言一般具有两个特点:一是数量性。即通过数字揭示企业在特定时间内生产经营的数量特征,对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发展情况进行定性乃至定量分析,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二是综合性。统计人员收集到的统计信息从整体上看,涉及企业的原料入厂、加工及产品销售等各个方面;也涉及其他与其相关的各个领域和环节。所以,统计工作既可以反映企业在某一时点的现状,特定时期内的动态,也可以反映企业的规模、结构、速度、收益与效率等诸多数量特征质量特性。

企业统计工作的重要性有目共睹,但因各种原因,部分中小企业统计数据的虚假成分比较高。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各级统计部门与中小企业的统计重点不统一,部分中小企业往往采取虚报数字以应付各种检查;二是部分中小企业为了保密或某些既得利益,不愿如实提供统计资料,统计数据的随意性较大且缺少依据;三是企业内部不重视,统计专职人员配备不够或专业素养比较低,无法适应新时期的企业统计工作。因此,建立有效的统计制度,充分发挥统计制度的有效职能,是保证企业有效统计的基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规定:“企业事业组织根据统计任务的需要设立统计机构,或者在有关机构中设置统计人员,并指定统计负责人。”首先,设立综合统计部门并明确其职责,使其保持相对独立性,保证统计岗位及时、全面的掌握企业生产、经营动态。根据企业情况设计报表形式,并制定本企业的统计指标体系及统计信息的报送要求。充分考虑企业经营与管理的需要,考虑企业面向市场、参与竞争的需要,把政府统计部门、企业主管部门的要求同本企业的实际相结合,提出完整的指标体系并分解到各个生产管理部门,明确其报送或提供信息的时间、内容及方式,明确各部门的统计责任;收集、审核、汇总、提供各种统计信息,并对各基层单位层层上报的信息进行审核后加以汇总;搜集分析相关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提出有参考价值的各种统计信息。利用各种统计信息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对企业在某一方面或多方面的发展前景进行预测,将分析结果形式统计分析报告,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其次,明确各职能部门的统计职责。在现代企业中,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的统计信息决不仅限于计划统计部门内部。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责中相应的统计责任,要求其按统一确定的口径、范围及时间提供相应的统计资料及分析报告,充分发挥各个部门的信息汇总职能。将统计信息自下而上的单向运行变为上下左右之间的多向运行,满足其综合对比及分析研究的需要。

健全统计报表制度,加强统计分析职能。引入考核机制,将基层的统计质量纳入考核,以获取更准确的统计数据。对于统计报表制度,一般企业一直沿用国家统计报表制度中对统计报表的内容要求,这主要是因为国家基层报表制度所要求企业填报的内容,包括了企业的基本情况,企业主营业务的生产经营,财务报表、员工及工资变动,能源和原材料消耗,科技开发及附营业务情况。指标体系虽然已经比较简要地反映出企业产供销、人财物、投入与产出的基本情况,但对企业深入分析研究生产经营中的问题,还不够准确。建立有效的统计制度,满足企业的发展要求,是保证统计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

如今,世界经济一体化已成为了全球经济的发展趋势,各个企业间的竞争何其激烈,企业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充分了解本企业的实际情况,而这一切离不开统计部门收集、整理的数字信息,建立健全统计制度,提高统计数据的分析职能,才能保证企业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