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企业盈利能力的含义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企业盈利能力的含义范文1
关键词:盈利能力;资产盈利能力;资本盈利能力;收益质量;实证研究
一、中视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基本情况
中视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浦东注册成立,上海证券交易所1997年挂牌上市(证券代码600088),分支机构所在地包括北京、江苏无锡、广东南海、浙江杭州四地。中视传媒是中央电视台控股的传媒类 A 股上市公司,主要经营业务包括营影视拍摄、电视节目制作与销售、媒体广告等业务。根据中视传媒 2014年度财务显示,该公司总股本33142.20万股,每股净资产3.03元,每股收益0.127元,销售毛利率11.52%,股东权益47.31%,流动比率1.52倍,速动比率1.23倍,全行业综合排名第三,仅次于电广传媒和光线传媒。对于企业的财务状况的评价与经营结果的分析过程当中,企业的偿债能力指标、营运能力指标、盈利能力指标以及发展能力指标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企业的盈利能力体现企业的收益数额大小与收益水平的高低。
二、中视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方法及指标选择
(1)研究方法。层次分析法简称AHP(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是20世纪70年代由美国著名数学家T.L.Satty提出的。AHP提倡将评价对象系统化,分析该对象的性质、包含要素及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按照彼此之间的相互关联程度,将要素组合分成不同的层次,最终形成一个多层次的分析结构系统。按照一定的原则在每一层通过两两比较的方式标度定量化,最终形成判断矩阵。通过计算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以及相对应的正交化特征向量计算要素的权重,确定每一层次中要素的相对重要性,在此基础上计算得出总目标层次的总排序。
(2)指标选择。在指标选择方面,盈利能力分析体系包括经营盈利能力分析、资产盈利能力分析、资本盈利能力分析和收益质量分析,具体的指标如表1所示:分为总目标层(A)、子目标层(B)、具体指标层(C)。
表1盈利能力分析体系
总总目标 A 子目标 B 具体指标 C 指标含义
企企业盈利能力评价体系A
经营盈利能力B1 营业毛利率 C1 (营业收入 - 营业成本)/ 营业收入 *100%
营业净利率 C2 净利润 / 营业收入 *100%
成本费用利润率 C3 利润总额 / 成本费用总额 *100%
资本盈利能力B2 净资产收益率 C4 净利润 / 平均净资产 *100%
资本收益率 C5 净利润 / 平均资本 *100%
每股收益 C6 净利润 / 普通股平均股数
市盈率 C7 普通股每股市价 / 普通股每股收益
资产盈利能力B3
总资产利润率 C8 利润总额 / 平均资产总额 *100%
总资产报酬率C9 息税前利润总额 / 平均资产总额 *100%
总资产净利率 C10 净利润 / 平均资产总额 *100%
收益质量B4 盈余现金保障倍数 C11 经营现金净流量 / 净利润
三、模型构建
综合以上结果,得出企业盈利能力的评价模型:Y=0.1254C1+0.3543C2+0.0654C3+0.1351C4+0.0303C5+0.0536C6+0.014C7+0.0152C8+0.08C9+0.0427C10+0.084C11
通过以上模型的计算以及结论可以看出,企业营业净利率、净资产收益率以及营业毛利率对于企业的盈利能力影响最为明显。
四、中视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实证分析及结论
(1)实证分析。结合以上的模型结论,结合中视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的营业指标,得出下表2。
表2中视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分析
指标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营业毛利率 C1 0.1470 0.1354 0.1196 0.0886 0.1319
营业净利率 C2 0.0846 0.0680 0.0568 0.0368 0.0546
成本费用利润率 C3 0.1351 0.1038 0.0861 0.0565 0.0874
净资产收益率 C4 0.1225 0.0804 0.0707 0.0430 0.0612
资本收益率 C5 0.5316 0.2534 0.2287 0.1467 0.2200
每股收益 C6 0.4840 0.2410 0.2210 o.1360 0.2640
市盈率 C7 32.5826 66.1411 63.3484 68.8235 76.0784
总资产利润率 C8 0.1097 0.0628 0.0431 0.0346 0.0633
总资产报酬率 C9 0.1264 0.0691 0.0515 0.05 0.0752
总资产净利率 C10 0.0875 0.0488 0.0326 0.0261 0.0473
盈余现金保障倍数 C11 -0.758 3.9456 7.7015 -11.9313 -1.9909
层次分析总排序(Y) 0.5238 1.3453 1.6091 0.0123 0.9775
(2)结论。本文对中视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的盈利能力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分析,以中视传媒2009~2013 年的财务数据为基础,用层次分析法分析了包括营业毛利率等11个因素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程度,结合对折线图的分析,最终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影响企业盈利能力的11个因素指标进行研究,最后得出评价企业盈利能力的基本模型,将数据代入模型,得中视传媒这五年的层次分析总排序Y呈上升趋势,说明中视传媒盈利能力呈上升趋势。第二,从中视传媒五年数据发现营业净利率、净资产收益率和营业毛利率对企业的盈利能力影响最大,将中视传媒2009~2013年的数据代入模型,发现中视传媒在2009 年的盈利能力最强,2012年的盈利能力最弱。第三,从2009~2013年,中视传媒的盈余现金保障倍数先下降,这说明中视传媒在收益质量管理方面曾出现过问题,后又及时调整。中视传媒要想提升盈利能力,就要加强收益质量管理。第四,从2009~2013年,中视传媒的经营盈利能力的各项指标包括营业毛利率、营业净利率和成本费用率等数据稍有波动,2012年最低,不过之后逐渐上升,可见中视传媒的盈利能力自2012年后开始呈上升趋势。第五,从2009~2012年,中视传媒资本盈利能力的净资产收益率、资本收益率这两个指标总体呈下降趋势,2013年稍有回升,说明中视传媒的资本盈利能力在低谷后逐渐提高。
参考文献:
[1] 蒋麟凤,王红英,黄小梅.层次分析法在财务分析中的应用[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1):97-103.
企业盈利能力的含义范文2
关 键 词: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因子分析;面板数据;股权集中度
中图分类号:F83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544(2006)05-0044-03
企业盈利是一个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既有企业内部因素的影响,也有外部环境的影响,从企业的经营过程来看,企业的外部因素影响到企业的销售量、产品价格、原材料成本等,最终影响企业的经营成果。外部因素包括政治、法律、税收、宏观经济状况等因素。企业自身的产品竞争力、产品生命周期、日常生产经营管理、营销组织决策、投资项目风险选择则构成了影响企业盈利的内部因素。内外部因素共同作用,决定了企业的盈利能力。除了实际生产过程的价格因素外,企业的资本结构、财务杠杆、股权结构、行业、规模等因素会通过对公司治理效率的作用来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这正是公司财务理论对盈利能力分析所要研究的内容。
一、研究数据与方法
(一)数据和样本区间
我们考察2000-2004年沪深股市的上市公司,所有公司在1999年12月31日前已经上市。计算变量的各项指标取自WIND资讯。我们只分析沪深股市上市的A股公司,因此含B股的上市公司从样本中剔除。由于ST、PT公司存在着较大的异常值,同样不予考虑。金融类上市公司按照习惯也从样本中剔除。最后得到660家上市公司。
(二)企业盈利能力的衡量
由于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一些指标存在局限性,我们采用因子分析法对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进行评价。因子分析(Factor Analysis)是主成分分析的推广,因子分析的基本思想是通过变量(或样品)的相关系数矩阵(对样品是相似系数矩阵)内部结构的研究,找出能控制所有变量(或样品)的少数几个随机变量去描述多个变量(或样品)之间的相关(相似)关系,但在这里,这少数几个随机变量是不可观测的,通常称为因子。因子分析方法的计算步骤包括原始数据标准化、建立变量的相关系数、求R的特征根及其相应的单位特征向量、对因子载荷阵施行最大正交旋转、计算因子得分等步骤。由于各因子反映的原始指标信息量的不同,因此,在计算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综合评价值时,因子所占的权重与反映的信息量能否一致是综合评价是否有效的关键,可以用各公司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作为因子相应的权重并据此得到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综合评价指标。
(三)实证研究方法
我们采用面板数据来进行分析。面板数据是时间序列和截面数据的混合,这样既可以分析个体之间的差异情况,又可以描述个体的动态变化特征。面板数据可以有效地扩大样本容量、有效地削弱模型中多重共线性的影响、提高模型的估计精度,还可以反映一些被忽略的时间因素和个体差异因素的综合影响,而这些因素往往是难以观察或量化的。
对于期限较短而截面数据较多的样本,可以认为模型参数只与个体差异有关而与时间的变化无关,其差异主要表现在横截面的不同个体之间,即参数不随时间变化。同时,由于我们是通过面板数据来考察其盈利能力决定的一般因素,因此可以假定斜率系数是常数,即个体之间的资本成本的差异只表现在截距项上。因此我们的任务是要区别是采用混合回归模型还是固定效应的变截距模型抑或是随机效应的变截距模型。
检验一:对于混合回归模型还是固定效应的变截距模型,在个体效应不显著的原假设下,应当有假设1成立:
假设1: α1=α2=…=αn
我们可以采用F统计量来检验上述假设是否成立,
F=~F(n-1, nT-n-k)
其中,S2表示不受约束的模型,即我们的固定效应模型;S3表示受约束的模型,即混合数据模型的残差平方;n为截面样本点的个数,T为时序期数,k为解释变量个数。
检验二:对于混合回归模型还是随机效应的变截距模型, 可以通过Breusch和Pagan的LM统计量进行检验,其原假设为=0,相应的检验统计量为:
LM=
在原假设下,LM 统计量服从一个自由度为1 的卡方分布。如果拒绝原假设则表明存在随机效应。
检验三:固定效应的变截距模型还是随机效应的变截距模型,可以通过Hausman检验来确定。Hausman 检验基于如下Wald 统计量:
W=〖b-〗′[b-]~χ2(K-1)
其中,b和分别为固定效应模型的OLS 估计和随机效应模型的GLS估计,采用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模型的协方差矩阵进行计算。当原假设成立时,W渐进服从自由度为K-1的χ2分布。在给定的显著水平下,若统计量W的值大于临界值,选择固定效应模型,否则采用随机效应模型。
本文采用的面板数据模型为Yit=αi+Xitβ+uit
其中Yit为企业盈利能力,Xit为影响盈利能力的自变量,β为固定的截距。
二、盈利能力的统计分析
我们选取了净资产收益率、资产净利率、主营业务利润率、核心业务总资产收益率、资产报酬率、每股息税前利润、每股收益这七项反映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财务指标,运用因子分析计算了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综合评价指标F。
按照分类标准,我们将样本分成工业、商业、房地产业、公共事业和综合企业类。我们计算了全部样本和五个子样本盈利能力的均值,表1和图1显示了综合评价的盈利能力指标和各年的变化情况。
从表1和图1可以清楚地看出,各行业的盈利能力有很大的差异。以2000年为例,从样本均值上来看,公用事业的盈利能力是最高的,而房地产和商业类的盈利能力是最低的。公用事业的盈利能力可能与其所固有的垄断等行业特性密切相关。但是令人奇怪的是,房地产类的大部分上市公司的盈利与行业增长出现背驰状况,对此的解释有两方面:一是房地产类上市公司规模偏小、老公司较多及再融资能力偏弱,这一特征在短期内将难以得到改观(李迅雷,2002);二是房地产上市公司在土地收入的确认上过于保守,不排除“玩报表”行为的存在(牛丽静,2005)。从2000年到2004年,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一直是下跌的,而在这五年里,从2000年到2001年的下跌幅度是最大的,2001年到2003年的变化并不大,从2003年到2004年,其他四个行业的下跌幅度又开始扩大,但商业类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却异常的开始上升。考察中国经济在2002、2003年的投资增加和通胀压力,企业盈利能力的这种年度变化可能与宏观经济周期的变化有一定的联系。
三、盈利能力的实证分析
为进一步考察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因素,我们以通过因子分析得到的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综合评价指标F为因变量进行实证分析。由于面板数据模型的检验要运用F统计量检验、LM统计量检验和Hausman检验,我们采用计量软件Stata8.0进行数据处理。自变量指标的含义及其预期方向如表2所示。
在计算托宾Q值时,考虑到我国独特的股权结构,修正后的公司的市场价值=流通股市值+非流通股价值+负债的账面价值,其中流通股市值=流通股股份数×流通股价格,由于非流通股一般按照每股净资产进行转让,因此非流通股价值=非流通股股数×每股净资产,公司的市场价值=流通股股份数×流通股价格+非流通股股数×每股净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负债和总资产的价值以账面价值代替。
我们首先对全样本进行回归分析。从表3的全样本回归结果看,LM统计量检验结果为chi2(1)=324.20,Prob>chi2=0.0000,表明随机效应非常显著。Hausman检验结果为chi2(6)=205.31,Prob>chi2=0.0000,而置信水平为0.005的Wald 统计量值为18.548,Hausman检验结果远大于相应的临界值,因此固定效应模型要优于随机效应模型。而F统计量检验结果为F =2.92,Prob > F = 0.0000,这说明固定效应模型要优于混合回归模型。因此我们最后采用的是固定效应的变截距模型。
从固定效应的变截距模型的回归结构看,最后进入方程的是资产负债率、债务期限结构、成长性、企业规模、流通股比例和高管持股比例,而股权虚拟变量和股权集中度指标都没有进入回归方程。从方向上看,资产负债率与盈利能力负相关,这与既有的研究相一致,而债务期限结构与盈利能力正相关,这意味着在控制了其他变量后,利用长期负债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成长性有利于企业盈利和高管持股的正向激励作用在这里得到了证实,但是流通股比例却意外的与盈利能力显著的负相关,与我们的预期恰恰相反。
由于工业类上市公司占据了全样本公司数的63.33%,以上的回归结果可能更多的受到工业类的影响,行业的差异可能没有完全反映出来,而前面的图1已经显示出了不同行业在盈利能力水平上的差异。有必要深入的考察行业之间的差异。采用与前面全样本回归相同的步骤,我们对每个行业进行了F统计量检验、LM统计量检验和Hausman检验,对究竟是采用混合回归模型还是固定效应的变截距模型抑或是随机效应的变截距模型进行了识别(见表4)。
从行业的检验结果看,除了行业三采用混合模型,其他的四个行业都适用固定效应模型。在五个行业中,资产负债率、企业规模和流通股比例都进入了回归方程,并且其方向与全样本回归结果和预期都完全一致,证明这三个变量在影响企业盈利能力时具有稳定性。
债务期限结构仅在工业类的回归中进入了方程,而企业成长能力除了对公共事业类没有影响外,对其他行业都有显著影响,高管持股比例则仅对工业和商业有显著影响,考虑到公共事业类的特殊性,可以认为企业成长能力和高管持股比例对一般竞争性行业有较大的影响,而债务期限结构的作用则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在所有的行业中,股权性质是惟一一个没有进入任何回归的指标,表明第一大股东的股权性质对企业的盈利能力并没有影响。
股权集中度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则更为复杂。在股权集中度进入的三个行业中,公共事业类行业的盈利能力与股权集中度成U型关系,房地产类行业的盈利能力与股权集中度成倒U型关系,而在工业类回归中,由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没有进入回归方程,盈利能力与股权集中度成正相关关系。这里也进一步反映出了行业之间的差异。
从总的回归结果看,资产负债率和流通股比例是与资本结构理论预期差异最大的。按照标准的资本结构理论,负债可以增加企业价值,但是中国的实证研究却普遍得出相反的结论。在西方国家,股权资本成本要高于债权资本成本,在风险与收益权衡之后,存在着一个最优的负债率。但是在中国,上市公司具有股权融资的偏好是一个公认的事实。西方国家企业负债中公司债券占有很高的比例,而我国债券市场极不发达。西方国家长期债务在总债务中的比例很高,而我国则以短期负债为主,并且短期债务以银行贷款和企业之间往来账款居多,债务融资不能起到西方财务理论中的作用,负债增加的同时又增加了财务危机成本和破产风险,限制了企业进一步的融资能力,制约了企业运营效率的发挥和盈利能力的提高。
从公司治理的角度看,流通股比例的提高通过股票市场的价格信号和接管控制功能发挥作用,有利于减少国有股股东监管缺位时存在的委托问题。但现实情况是中国股市的低效率,中小股东既无监督公司的动机,也无监督公司的能力,流通股股东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微乎其微。另一方面,流通股比例的提高必然意味着非流通股比例的下降,流通股比例越高,同等情况下主管部门或授权管理国有资产的部门从该上市企业获取的利益就越少,对于管理层监管的积极性和力度也就相应的下降。流通股比例的提高一方面降低了原有产权监管者的监管,另一方面又没有相应的流通股股东监管,其结果就是总的监管减少,因此出现流通股比例与盈利能力的负相关。
四、结论
本文选取了净资产收益率、资产净利率、主营业务利润率、核心业务总资产收益率、资产报酬率、每股息税前利润、每股收益这七项反映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财务指标,运用因子分析计算了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综合评价指标F。我们发现各行业的盈利能力有很大的差异,公用事业的盈利能力是最高的。从2000年到2004年,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一直是下跌的,但是不同年份的下跌幅度有较大差异,企业盈利能力的这种年度变化可能与宏观经济周期的变化有一定的联系。
通过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我们发现资产负债率、企业规模和流通股比例这三个变量在影响企业盈利能力时具有稳定性。股权性质对企业的盈利能力并没有影响,而股权集中度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则更为复杂,股权集中度对企业盈利能力随行业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这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Stulz,R,(1988),Managerial Control of Voting Rights:Financing Policies and the Market for Corporate Control,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25-54.
[2]Jensen,M.C.andW.H.Meckling(1976),Theory of the firm:Man-agerial behavio ragency costs and
Ownership structure,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3,305-360.
[3]Milton Harris and Artur Raviv, 1991,“ The Theory of Capital Structure”, Journal of Finance, No. 1, 312. 297-355
[4]李宝仁,王振蓉.我国上市公司盈利能力与资本结构的实证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3,(4).
[5]张继袖.我国上市公司盈利能力行业特征的实证研究[J].管理科学,2004,(3).
[6]汤青.中国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05,(2).
[7]苑德军,郭春丽.股权集中度与上市公司价值关系的实证研究[J].财贸经济,2005,(9).
[8]肖作平.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公司绩效互动关系实证研究[J].管理科学,2005,(3).
[9]冯艾兰.对反映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财务比率的分析[J].中北大学学报,2005,(2).
企业盈利能力的含义范文3
一、企业价值分类及经济价值估计方法
按购入、持有或是卖出为标准进行分类,[1 ]企业价值可分为取得价值、经济价值、市场价值。取得价值是企业购置资产所花的代价,表现为会计账面上的价值。企业经济价值是对所有者而言的价值,具体地说,这种价值是企业为其所有者提供盈利能力的价值。它是确定企业在产权市场上转让价格的基础,表现为盈利能力和风险水平的函数。企业市场价值,即企业价格,是企业在产权市场上买卖的价格。按是否分割为标准,企业价值和企业价格可以分为企业的总价值或总价格和分割为每一股后的价值或价格(文中未作说明的企业价值指企业经济价值)。
估计企业价值的理论和方法主要有现金股利折现模型、现金流量折现模型、收益估价模型、剩余收益估价模型、期权估价模型等等。综合各种估价模型,对企业价值估计,实际上就是对企业现有盈利能力(包括现金净流入能力)和风险水平的评价,以及对未来企业盈利能力和风险水平的预测。不同估价模型的差异主要在于对企业盈利能力和风险水平的认识方面。企业价值评估最基本的模型是企业未来现金净流入量的折现模型,即:
该模型表示企业价值受企业未来创造现金流入量,适用折现率和持续经营期等3个因素的影响。 企业未来创造的现金流入量的能力与企业价值成正比,企业未来创造的现金流入量越多,企业的价值就越大;反之则越小。适用折现率与企业价值成反比,适用折现率越高,企业价值就越小,反之则越大。持续经营期与企业价值成正比,持续经营期越长,企业价值就越大,反之则越小。从理论上讲,只要能准确地估计出企业创造的现金流入量,适用折现率和持续经营期,那么,用该模型就可以比较准确地估计出企业的经济价值。
但在现实中,由于现金流量折现模型中的各变量均是离散变量,要运用该模型估计企业价值必须要预测各期的现金净流入量、折现率以及企业的存续期间等变量,使运用该模型估计企业价值变得非常困难,至少有工作量大和预测准确性不高这样两个问题难以解决。为了解决模型中各变量的预测问题,在实务中,采取了按税后利润加折旧费和各种长期资产摊销的方法来预测现金净流入量,并根据会计资料来推算企业税后利润增长率,从而将离散的变量转换为连续函授,即:税后利润t =税后利润[,0](1+年增长率)[t]+折旧费+各种长期资产摊销。这样做有利于运用损益表和其他会计报表来推算企业现金净流入量,使企业现金净流入量的预计简化。另外,随着时间的推移,按权责发生制计算出的会计收益总额将与按收付实现制计算出的现金流量总额相等;因此,当企业存续期足够长时,可以用会计收益来近似表示现金净流入量。如果用年会计收益来表示现金净流入量,适用折现率不变,且存续期趋近于无穷大,那么,运用数学归纳法,前述现金流量折现模型就可以简化为如下的会计收益资本化模型:
企业价值=年会计收益/社会同风险平均收益率-会计收益年增长率
在现实工作中,用该模型来估计企业价值比现金流量折现模型要简单得多,因而得到广泛运用。在会计收益资本化模型中,当会计收益年增长率为零时,则有:企业价值=年会计收益/社会同风险平均收益率。这是一个更为简化的模型,普遍运用于会计资料不足时的企业价值预测。该式可有若干变形。如年会计收益可以有本年的会计收益、过去几年的平均会计收益、预测的近期会计收益等等形式。模型中的年会计收益越能反映实际情况,用该模型预测出的企业价值也就越准确。
无论现金流量折现模型,还是年会计收益资本化模型,都是建立在较长期或无限期折现基础之上的,其假定条件难以全部成立,对模型中各因素的预测也难以准确,因此这两类模型在实际运用中均会遇到不少问题,难以准确反映企业的真实价值。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不少学者研究用较短期限的会计数据来估计企业价值,从而发展出一些旨在估计企业价值的新模型。
Penman和Sougiannis在1997年利用美国过去的财务数据,用一定模型对企业评价结果与实际股票价格相比较,发现根据会计数据评价企业价值的数学模型比其他模型准确,而且与其他模型相比,它们用更短期间(6-8年)使评价误差接近于零。[2]这个结果证明, 在对企业进行实际评价时,根据会计数据评价企业价值的数学模型比其他评价模型更为可靠,原因是会计收益核算过程中所使用的权责发生制,考虑了未来事项对现在的影响,比现金流量更有利于评价企业。这个研究结论也是对现实在流行的估计企业价值过分看重现金流量的批驳。
根据会计数字评价企业价值的数学模型主要有如下3种:
Sougiannis和Yaekura在1997年利用证券分析家提供的5年的预计收益,按以上3种模型对企业价值进行评价,结论是, 从总体上看模型(3)相对优越。但由于企业特点不同, 不同类型企业存在着不同的最优模型。
二、通过财务报表分析揭示企业价值
财务报表本身就可视为是通过反映企业经营活动过程和结果来表述企业价值的报表。[3]
首先,资产负债表是通过反映企业在一定时点上的财务状况来揭示企业价值的一种会计报表。它的左方是企业拥有的各种资产的价值和总资产的价值;右方的是负债和净资产,其中负债表示债权人应分享企业价值的份额,净资产表示所有者所拥有的企业价值的份额。但是该报表是用历史成本反映的企业取得各项资产、负债和净资产的价值。即该价值是历史价值而不是现实价值,是获取价值而不是经济价值。这种价值并不能满足与企业相关的各种利益主体的决策需要。第一,它不能满足企业现有投资者和潜在投资者的需要,因为企业股权转让的基础是企业现实的经济价值而不是资产获取的历史价值。第二,它不能满足企业现有的和潜在的债权人的需要,因为对企业债权人债权安全完整性起保证作用的同样是企业现实的经济价值,而不是会计的历史价值。第三,它不能满足经营者的需要,因为企业经营的目标应是将企业的经济价值做大,只有按企业的经济价值而不是按会计账面价值才能正确评价经营者的业绩。此外,以历史成本法编制的资产负债表也不能完全满足职工和国家税务机关等利益主体的需要。正因为如此,才需要对历史成本法为基础的资产负债表进行分析调整,使之能较好地反映企业现实的经济价值。资产负债表的分析重心是企业价值分析。将历史成本的资产负债表调整为现值资产负债表是偏重于对企业拥有的各种资产的现实价值和投资者拥有的现实企业价值份额的分析,对企业偿债能力的分析则是着重于对债权人而言的现实价值分析。
其次,损益表是通过反映企业一定时期盈利状况来揭示企业价值的会计报表。因为企业价值的大小除了可用企业资产价值之和表示之外,还可用企业盈利的资本化或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值来表示,用这种方式表示的价值是企业的经济价值。企业的经济价值不但对投资者极为重要,而且由于它揭示了企业对债务的担保能力,因此对债权人也十分有用。
再次,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企业现金流入和流出状况的报表。从财务角度看,企业可视为一个现金流程,现金一方面不断流入企业,另一方面又不断流出企业,现金是企业的“血液”。现金流量状况直接反映着企业这一组织有机体的健康状况,是揭示企业价值的重要指标。企业现金流量无论与投资者、债权人、经营者或其他与企业有关的经济利益主体的经济利益等都是直接相关的。
可以认为企业财务报表是为了揭示企业价值而设定的,但由于会计核算所采用的方法是历史成本法,与企业现实价值和经济价值的相关性不强,要了解企业的现实价值和经济价值,就必须对财务报表进行深加工,财务报表分析正是对财务报表进行深加工的一种有用的方法。另外,由于财务报表是由一系列高度浓缩的指标体系构成,难以直接根据这些指标做出有关企业价值的判断,因此,要掌握财务报表中各类指标间的关系也需要对财务报表进行分析。
估计企业价值的财务报表主要揭示企业现有的盈利能力和风险水平,以及企业盈利能力和风险水平的变化趋势。把握企业盈利能力和风险水平变化趋势的基本目的,是为了确定企业未来的平均盈利额和相应的折现率,以便用简便的方法准确地估计企业价值。
三、透过财务报表分析认识企业价值的方法体系探讨[4]
企业价值是盈利能力和风险水平的函数,以揭示企业价值为目的的财务报表分析体系首先应是对企业现有盈利能力分析和风险水平分析,然后,再在此基础上逐步展开对企业盈利能力和风险水平产生重大影响的盈利能力构成、经营效率和管理业绩等问题的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对现有盈利能力和风险水平进行调整,最后,结合各种分析结果估计企业价值。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方法如下。
(一)财务报表分析的前期工作——财务报表信息质量认定和财务报表调整
财务报表分析的前期工作,是对财务报表中的内容去伪存真,使分析所用的原始数据建立在可靠的基础之上,以保证分析的正确性。财务报表分析的前期工作主要包括财务报表信息质量认定和财务报表调整:
1.财务报表信息质量认定
财务报表的信息质量直接影响到财务报表分析的质量,因此在财务报表分析之前应该对财务报表信息质量进行判断。财务报表信息质量判断的基本方法是分析财务报表中各指标之间的经济关系,以及指标本身的经济含义。比如,将营业净利润与经营现金净流入量相比较就可以判断营业利润的质量;将主营业收入与总收入相比较就可以判断企业收入质量的高低;查看应收账款的明细账就可以判断应收账款资产的质量;分析虚拟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就可以判断企业总资产的质量;等等。当然,在进行财务报表质量判断时,了解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意见也十分有用。一般而言,应将注册会计师持保留意见的虚增的利润和资产从财务报表中剔除,将少计的费用和负债加在财务报表之上。
2.历史财务报表信息的调整
现行的财务报表以历史成本法为基础编制,当物价发生变动时,该类报表就不能准确反映企业的实际情况,因此需要将它调整为现值财务报表。调整方法主要有物价指数法和逐项评估法。物价指数法是根据物价变动指数将历史成本的会计信息折算为现值会计信息的方法。逐项评估法则是按诸如重置成本、市场价值等分别对各项资产进行评估最后求得其现值的方法。
(二)财务报表分析——现有盈利能力和风险水平分析与调整
盈利能力和风险水平是确定企业价值的两个基本因素,但是确定企业价值所用的盈利能力和风险水平应是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和风险水平。为了正确地估计企业价值,就必须对企业现有的盈利能力和风险水平进行调整,因此,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主要内容应是现有盈利能力和风险水平分析及其对现有盈利能力和风险水平的调整。
1.现有盈利能力和风险水平分析
对企业现有盈利能力和风险水平分析,是根据调整后的财务报表上的数据直接进行的分析。企业盈利能力类指标主要有收入盈利能力、资产盈利能力和净资产盈利能力三大类指标。而每一大类指标又是由若干明细的指标所组成,这些不同的盈利能力指标从不同的方面揭示了企业的现有盈利能力。企业风险水平可用杠杆和财务比率两类指标来反映。杠杆分析可以反映企业风险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企业总风险可以分解为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两大类,反映风险对盈利能力影响程度的杠杆也相应地有经营杠杆、财务杠杆、总杠杆等3种。 财务风险除了可以影响企业盈利能力的不确定性外,还影响到企业的偿债能力,即还本付息的能力。企业偿债能力的强弱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并不亚于盈利能力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因此是财务报表分析中的重要内容。财务比率指标主要有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现金覆盖率等。
2.对现有盈利能力和风险水平的调整
对现有盈利能力和风险水平的调整,主要是根据企业现实的盈利能力构成、经营效率和管理水平的高低等情况以及企业的外部环境来进行。这是因为,企业现实的盈利能力构成,经营效率和管理水平的高低等情况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揭示企业未来盈利能力和风险水平变化趋势。盈利能力指标的构成指标可以揭示企业财务风险、企业对风险的态度、信用程度和理财行为等方面的状况,而这些状况会直接影响到企业未来盈利能力和风险水平变化趋势。企业经营效率指企业资产的运用效率,企业管理水平指企业对外部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内部资源的组织运用能力,企业经营效率和管理水平的高低必然对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和风险水平产生直接的影响。
在把握企业现实的盈利能力构成,经营效率和管理水平的高低等情况后,就可以对企业现有盈利能力和风险水平进行适当的调整,以求得估计企业价值所需的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和风险水平。企业盈利能力构成、经营效率和管理水平对企业未来盈利能力和风险水平的影响可以表述如下:当一个企业盈利能力构成稳健、经营效率和管理水平高时,该企业的未来盈利能力就会保持较大的稳定性,即该企业面对的盈利能力变化风险就会降低,其所面临的偿债能力的不确定性风险也会相应降低。反之,当一个企业盈利能力构成欠稳健、经营效率和管理水平不高时,该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就必然缺乏稳定性,所面临的偿债风险也会相应地增加。对现有盈利能力和风险水平调整的基本目的就是确认企业未来的平均盈利能力和风险水平,以便于用财务报表直接对企业价值进行估价。
在进行财务报表分析时,特别是根据风险水平对企业盈利能力进行调整时,应充分注意社会对待盈利能力和风险水平的态度,因为社会对待盈利能力和风险水平的态度会通过对资本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和企业经营环境的影响,而影响到企业价值和企业价格。
(三)企业价值估计
其基本方法首先是将不同风险水平的盈利能力换算为同风险水平的盈利能力,以确定估计企业价值的平均盈利额和折现率;然后再根据调整后的平均盈利额和折现率,按“企业价值=未来平均盈利额/适用折现率”的公式来估计企业价值。[5]下面用实例对估价方法加以说明。
例:有甲、乙、丙3家企业,年利润分别为100万元、120万元、130万元,根据各企业的盈利能力构成、经营效率和管理水平分析结果得知,3家企业的获利风险系数分别为1、0.833、0.769。甲企业的适用折现率为10%。试估计3家企业的价值。
1.将不同风险水平的盈利额换算为同风险水平的盈利额
将各企业盈利额换算为与甲企业同风险的盈利额分别为:甲100 万元(=100万元×1)、乙100万元(=120万元×0.833)、丙100万元(=130万元×0.769)。
当然也可将各企业的盈利额换算为与乙企业或丙企业风险相等的盈利额。以换算为乙企业同风险的盈利能力为例,有:甲120万元(=100万元×(1/0.833))、乙120万元(=120万元×(0.833/0.833))、丙120万元(=130万元×(0.769/0.833))。
2.根据不同风险水平确定企业的适用折现率
在各企业的盈利额不加以调整时,当甲企业的适用折现率10%时,乙、丙两企业的适用折现率则分别为:
12%(=10%+(1-0.833)/0.833×10%)和13%(=10%+(1-0.769)/0.769×10%)
3.根据调整后的企业未来平均盈利额和适用折现率估计企业价值
在确定同风险水平和不同风险水平的盈利额和折现率之后,就可以用同一折现率对同风险水平的盈利额折现和用不同折现率,对不同风险水平的盈利额折现估计出企业价值。本例中各企业的价值用同一折现率对同风险水平的盈利额折现所得企业价值如下:
甲企业价值=100万/10%=1000(万元)
乙企业价值=120万×0.833/10%=1000(万元)
丙企业价值=130万×0.769/10%=1000(万元)
用不同折现率对不同风险水平的盈利额折现所得企业价值如下:
甲企业价值=100万/10%=1000(万元)
乙企业价值=120万/12%=1000(万元)
丙企业价值=130万/13%=1000(万元)
上述讨论的是盈利能力不同、风险水平不同但具有相同企业价值的特例。当然,在现实中更普遍存在的是不同盈利能力、不同风险水平和不同企业价值的情况,不过其价值确定方法完全与上述方法一致,故不再讨论。
从上述讨论中可以看出,通过对财务报表的调整、分析、以及对有关指标的调整和换算,可以简化对企业价值的估价程序。如果能正确地对有关指标进行调整和换算,是可以用较简单的方法准确估计企业价值的。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可以使财务报表更好地为与企业相关的各种利益主体服务。
【参考文献】
[1]Erich A. Helfert. Techniques of Financial Analysis,Ninth Edition[M]. USA: Richard D. Iwin Inc. 1997. 303-309.
[2]于永春编译.根据会计数字评价企业价值[J].会计研究,1998,(11).(in Chinese)。
YU Yong-chun. Appraising Enterprise Values on the Basis ofAccounting Data[J]. Accounting Research, 1998, (11). (inChinese).
[3]Karen V. Pinus. Core Concepts of AccountingInformation Theme Ⅲ: Accounting Issues Involving EconomicResources[M]. USA: Iwin/The Mcgraw-Hill, Inc. 1999. (Ⅲ-1-37).
[4]熊楚熊. 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务报表分析重心及其相应体系[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1999,(1)。
XIONG Chu-xiong. The Focus of the Financial Statement Analysis under Market Economy and Its Corresponding System[J]. Journal of Shenzhen University(Humanities & Social Sciences),1999,(1).(in Chinese).
企业盈利能力的含义范文4
1 对盈利质量的理解
盈利质量与现金流入密切相关,主要看盈利是否同时伴随着现金的流入,盈利质量定义为“在谨慎、一致的财务基础上,一家持续经营公司在某一时期创造稳定自由现金流量的能力”[1]。换句话说,收益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理解:一方面,从信息角度看,收益主要是指会计报表上揭示的收益信息,是由企业提供并用来满足使用者需要的。因此,可以将其看作一种信息产品,并且这种产品会随着需要的变化而变化。另一方面,从经济角度看,收益是指会计期间内经济利益的增加,反映了企业的盈利能力,而报表使用者利用收益信息的主要目的也是评价企业的收益状况,预测企业获得收益的前景。既然收益是指经济利益的增加,那么就有收益多少之分,相应地企业的盈利能力也有强弱之别,因此也存在质量问题。所以,收益质量也应该包含收益在经济层面上的含义,此时收益质量是反映企业收益水平和收益能力的尺度。
2 分析上市公司盈利质量的核心要素
根据盈利质量的基本内涵,可总结出衡量盈利质量的三大核心要素,即盈利的可靠性,获现性和成长性。
(1)上市公司盈利的可靠性。所谓成长性,指在一个阶段中,企业盈利变动有逐年加强的趋势,表现为公司盈利逐年增长,或者现金流入增加,有助于企业资本扩张和发展,因此成长性高的企业盈利质量也会得到保障。
(2)上市公司盈利的获现性。盈利的获现性,是指盈利的变现能力,这是预测未来现金净流量的基础。一般认为,盈利的变现能力越强,其未来不确定性越低,盈利质量也就越高。确认会计盈利的基础是权责发生制,会计盈利是某一会计时期的收入与费用配比的结果,并不代表一定有先进的净流入;只有会计盈利有相应的现金净流入时才表明盈利的真正实现,上市公司才能在盈利的基础上偿付利息、支付股利或安排资金用于其未来发展[2]。
(3)上市公司盈利的成长性。从盈利的发展趋势可以判断出企业盈利的成长性,企业盈利水平稳定发展,其成长性相对较好,盈利质量水平也比较高,其发展潜力也比较好。高品质的盈利具有较高的盈利增长潜力,同时高盈利的增长潜力不是暂时的、偶然的,而是会稳定持续一段时期。企业的营业利润是利润总额的主要来源,营业利润的增长为企业不断地注入发展动力,营业利润增长率是反映企业成长性的主要指标,当主营利润增长率大于零时,企业的成长性较好,盈利质量较高,当主营利润增长率小于零时,企业的成长性就较差,盈利质量较低。
3 分析上市公司盈利质量的衡量指标
目前用来评价上市公司盈利的指标主要有净利润、净资产收益率、 每股收益、总资产收益率、销售利润率等。这些指标从不同的角度对上市公司的盈利进行评价,比较全面,但也存在明显的缺陷,例如不能反映盈利的现金流入问题。毫无疑问,盈利如果没有现金流入,不仅无法进行分配,而且还会影响到资产的质量,误导投资者进行决策。为此,本文拟通过对有关盈利指标体系的设计分析,进一步揭示上市公司的盈利质量问?},提出一个合理评价盈利质量的指标体系,以提高投资者的投资决策水平[3]。
(1)销售现金毛利率。销售现金毛利率是销售现金毛利与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所收到现金的比值。它是一个考察经营现金流量质量的指标。有的企业虽然销售收入较高,但销售并没有产生现金流,而是沉淀为应收账款,使收益质量下降,而销售现金毛利率既反映了企业的收益质量,也反映了企业商品的竞争能力。该比率越高则说明企业获利能力越强,反之则越弱。
(2)销售净现率。该指标可反映公司每一元的营业收入可以获得的现金流量,借以考察当期营业收入的收现程度。指标越高,说明公司营业收入的现金流量越多,盈利质量越好;如果指标小于1且连续下降,说明营业收入缺乏必要的现金保证,营业收入中可能含有大量的应收账款或者坏账损失,影响企业的经营成果[4]。
(3)净利润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是指企业本期净利润额与上期净利润额的比率。净利润是指在利润总额中按规定交纳了所得税后公司的利润留成,一般也称为税后利润或净收入。净利润增长率反映了企业实现价值最大化的扩张速度,是综合衡量企业资产营运与管理业绩,以及成长状况和发展能力的重要指标。净利润的多寡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利润总额,其二就是所得税。企业所得税等于当期应纳税所得额乘以企业所得税税率。我国现行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对符合国家政策规定条件的企业,可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如高科技企业所得税率为15%。净利润增长率代表企业当期净利润比上期净利润的增长幅度,指标值越大代表企业盈利能力越强。
(4)净利润现金比率。该指标可反映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与当期净利润的差异程度,从而考察公司在权责发生制基础上确认的净利润经营现金实现程度。在一般情况下,比率越大,企业盈利质量越高。如果净利润高,而经营活动产生现金流量很低,说明本期净利润中存在尚未实现现金的流入,企业净收益质量很差,即使盈利,也可能发生现金短缺,严重时会导致企业破产。在分析时,还应结合企业的折旧政策,分析其对经营现金净流量的影响。
企业盈利能力的含义范文5
资本结构问题是上市公司面临的首要问题,因为其关系企业的生存以及长足发展,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必须要有一定的资金运作,而合理的资本结构能有效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增强企业的融资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广东是一个经济大省,然而理论界对该省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影响因素研究探讨不多,本文通过对广东版块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并提出优化建议,以期为上市公司制定融资政策提供参考。
二、文献回顾
随着我国上市公司数量的不断增多,对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研究逐步引起我国学术界的重视。王小丽(2009)采用主成分法对沪深两市2007年A股家电行业的16家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认为家电行业上市企业的规模与资本结构没有显著关系,企业的成长性与资本结构有着微弱的正相关关系,企业的偿债能力对资本结构有显著的负效应。李春玲、高伟(2009)通过选取在沪深两地上市的河北板块的29家上市公司2005年~2007年3年财务数据为样本,运用逐步回归法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公司规模与资产负债率显著正相关,盈利能力、资产担保价值与资产负债率呈较弱的负相关,经营能力、成长性对资产负债率的影响不显著,流动比率与资产负债率呈现较强负相关关系。刘莉莉、陈小利(2009)通过选取2006年~2007年在沪深两市上市的存在国有股的970家公司为样本,利用统计方法以及采用多元回归模型来对各变量进行参数估计,指出企业规模、资产担保价值、资产盈利能力三个因素与资本结构显著正相关,成长性、资产流动性、资产结构与资本结构显著负相关。戴祺(2009)通过对中外研究的分析发现资本结构的影响因素很多,包括公司规模、成长性、盈利能力和非债务税盾等。但对这些因素的理论分析却并不一致,由于我国的特殊制度背景和市场环境,有些理论并不能很好地解释我国的资本结构影响因素, 如股权融资的低风险, 优序融资理论在我国就并不适用。因此,有必要结合我国具体国情, 探寻我国资本结构的深层影响因素。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假设本文以资本结构理论为基础,结合国内相关文献和广东上市公司的具体情况,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1:公司规模与资本结构正相关
假设2:盈利能力与资本结构负相关
假设3:成长性与资本结构正相关
假设4:资产担保价值与资本结构正相关
假设5:资产流动性与资本结构负相关
(二)样本选择与数据收集 本文选取在沪深两市上市的广东板块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为确保公司行为相对成熟和样本数据的可比性,选择样本时遵循以下原则:剔除金融类上市公司;剔除ST和PT的公司;剔除非A股上市公司;选取2006年12月31日之前上市的公司,确保公司经营三年以上。最终取得实际分析样本为76家上市公司。本文研究的数据取自证监会2008年上市公司年报中的上市公司财务数据以及国泰安数据库提供的上市公司财务资料分析计算而来,使用的分析软件是stata9.0。
(三)变量设计本文选用资产负债率作为被解释变量来反映企业的资本结构,依据研究假设选取了公司规模、盈利能力、成长性、资产担保价值、资产流动性作为解释变量,变量定义如表1所示。
(四)模型构建本文运用多元线性回归进行实证分析,以便提供变量如何影响广东板块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证据,基本回归方程如下:
K =β0 +β1 M +β2 Y +β3 G +β4 F+β5 L +ε
其中,β0是常数项,β1、β2、β3、β4、β5是各个影响因素的回归系数,ε代表随机误差,其他变量含义如表1所示。
四、实证分析及结果
(一)描述性统计本文采取均值、标准差、最小值、中位数和最大值对各变量进行单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如表2所示,通过分析得知:广东版块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最大值为88.62%,最小值为1.83%,均值46.38%,差异较大;2008年广东版块上市公司业绩普遍不高,盈利能力标准差为27.4%,说明净资产收益率分散程度较小,而盈利能力平均值为9.39%,盈利能力最小值为-34.43%,说明广东板块上市公司2008年整体的业绩略低。
(二)相关性分析为了明确各变量之间的相关性,笔者在回归分析之前对各变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
从表3可以看出:第一,M(公司规模)与资本结构(K)的相关系数为0.4445,P值为0.0001,对资本结构(K)的影响是显著的正相关。 第二,Y(盈利能力)、G(成长性)与资本结构(K)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0654和-0.0358,而P值大于显著性概率5%,说明公司盈利能力、成长性与企业资本结构负相关性较弱,且不显著。第三,F(资产担保价值)、L(流动性)与资本结构(K)负相关,但不显著。
从表3还可以看出,各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不大,相关性不强,回归分析可以不考虑多重共线性问题。
(三)回归分析本文运用stata9.0软件进行回归分析,考虑到可能的异方差偏误和其他因素的影响,每个模型都使用了异方差-稳健性标准误进行调整。首先在模型1中进行M(公司规模)对资本结构影响的简单线性回归,为排除各因素之间的干扰,依次在模型2、模型3、模型4、模型5中加入了不同的变量Y、G、F、L进行回归,得出的回归方程分别如下:模型1:K=β0+β1M+ε;模型2:K=β0 +β1M+β2Y+ε;模型3:K=β0+β1M+β3G+ε模型4:K=β0 +β1M+β4F+ε;模型5:K=β0+β1M+β5L+ε,同时运用stata9.0软件对各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各变量的回归系数及显著性如表4所示。
从表4可以看出:第一,模型1中M(公司规模)对资本结构(K)的影响是显著的正相关。模型1给出了简单线性回归结果,M(公司规模)的系数为0.0738,T值为4.03,在0.1%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这与大多数实证研究结果一致。然而,由于没有其他的重要变量,这个结果很可能存在严重的缺失变量偏误。
第二,模型2、模型3、模型4中分别加入了Y(盈利能力)、G(成长性)、F(资产担保价值),均呈现负相关,且没有通过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M(公司规模)的系数发生较小的变化,且在0.1%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第三,模型5中加入了L(资产流动性),整个模型调整的R2由原来的18.7%提高到28.9%。L(资产流动性)的系数为-0.0145,T值为-3.27,在1%的显著水平下显著,说明企业的资产流动性与资本结构呈现出显著负相关。
(四)结果分析 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公司规模对资本结构的影响是显著的正相关。这与假设1一致。一般来说,规模大的企业相对小企业而言更为稳定,规模大意味着可提供担保的资产多,还贷能力强,其预期破产成本更低,从而更容易获得贷款,相比小企业其拥有更多的负债。广东版块的上市公司规模越大,越易得到银行的贷款,因此,企业的规模与负债率呈现正相关关系。
第二,盈利能力与企业资本结构呈负相关。这与假设2相一致。根据融资优序理论,企业融资的一般顺序是保留盈余、债权融资、股权融资,所以,盈利能力强的企业,可以更少地使用债权融资。相反,如若企业获利能力不足,则就不可能保留足够的盈余,只能更多地依赖于负债融资。广东版块上市公司中,盈利能力较强的公司其负债水平较低,原因可能是较强的盈利能力可给公司带来较多的利润和现金流,增强了公司内源融资能力,从而减少了对负债的需求。
第三,成长性与资本结构呈负相关。这与假设3相悖。由(表2)可以看到,广东版块上市公司的成长性均值为63.67%,标准差为3.5038,但成长性之间分布不十分均匀,企业之间差距比较大,总体上成长性不是很好;另一个方面,广东板块高成长公司比低成长公司可能持有更多实际选择权。受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广东板块中高成长性的上市公司可能较少选择外债来提高公司的资金的流动性,目的在于规避风险,这或许是广东版块上市公司成长性与资本结构呈负相关的原因所在。
第四,资产担保价值与资本结构呈负相关。这与假设4相悖。企业的资产结构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其对资本结构的选择,如果适用于担保的资产越多,则企业的信用越强,越有可能获得更多的负债。有形资产担保对广东板块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影响不大,且呈负相关,探其原因可能是广东板块上市公司以加工制造业为主,而这些企业的固定资产比重大,一般企业较少以固定资产作抵押物获得负债,因此在融资时较少考虑这一因素。
第五,资产流动性与资本结构呈显著性负相关。这与假设5相符合,也与大多数实证研究结果一致。公司资产变现能力越强,负债率越低,资金周转速度快,公司更容易获得新的投资资金来源,从而减少对债务的需求。
五、广东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优化建议
(一)合理运用负债融资的“税盾效应”从统计数字可以看出,广东板块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总体水平比较适中,为46.38%,但是各公司之间相差悬殊,最低的只有1.83%,而最高的却达到88.62%。这说明有些公司的财务政策过于严谨,没有充分发挥负债的税盾作用和财富的放大效应;而有些公司的财务政策又过于激进,忽略了高负债带来的财务风险。公司应掌握适度的负债和充分利用“税盾效应”来增加公司的现金流量,减少公司融资成本,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二)积极稳妥扩大企业规模根据均衡理论可知,破产可能性小的企业可能具有更高的负债,因此,企业的资产规模与资产负债率呈正相关关系,与本文实证结果相一致。广东板块大型企业特别是国有大型企业采用多种形式进行负债经营的可能性较强,公司资金相对宽裕,公司的经营范围也相对较广,而业务的多样化在一定程度上能分担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从而使公司的现金流量较为稳定,破产的可能性较小。因此,公司要积极研究如何改善融资环境,积极稳妥扩大规模,做大做强。
参考文献:
[1]李盛林:《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特征分析》,《财会通讯》(综合・中)2009年第5期。
企业盈利能力的含义范文6
关键词:税负 所得税 税收档板
一、上市公司税负总体评估
本文以1994年~2004年全国上市公司9536组数据为样本(有关数据取自CSMAR系统),考察上市公司税负及其影响因素。从(表1)和(图1)可以看出,1994年~2004年,全国上市公司总体税负平均为1.52%,而资产利润率平均为2.45%,税负/利润为62.04%。1994年~2004年,全国上市公司平均所得税负担为16.74%,平均流转税负担为1.45%。由于该数据未含增值税,因此,上市公司总体税负并不轻。分年度考察发现,全国上市公司总体税负各年度没有大的差异。除1994年税制改革,总体税负为负值以外,其余各年度总体税负基本保持在1.2%~1.7%之间,除2001~2004年资产利润率较低外,其余各年度资产利润率基本保持在3%~9%之间。1994~2000年总体税负并不重,2001~2004年税负逐渐变重。分税种考察发现,所得税负担除1994年为负值和1999年为27.27%外,其余各年基本保持在13%~20%之间。在流转税方面,除1994年比较低以外(0.064%),其余各年基本保持在1.3%~1.7%之间。通过分年度和分税种考察,并将总体税负与资产利润率相比较发现,上市公司税负至少占利润的62.04%,上市公司总体税负较重。
以2004年度1340家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对上市公司税负做截面分析,考察其基本特征。分地区考察发现(表2),2004年度珠江三角洲上市公司平均总体税负低于长江三角洲和全国平均水平。而东部地区上市公司平均总体税负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深市上市公司平均总体税负低于沪市上市公司。分行业考察发现(表3),2004年度采掘业、房地产业、建筑业、社会服务业和交通运输仓储业等行业平均总体税负较高,基本保持在2.5%~5%之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除了农林牧渔业为0.64%外,其他行业平均总体税负基本保持在1%~1.8%之间。分省份考察发现(表4),2004年度山西、贵州、辽宁、河南、天津、云南和山东平均总体税负基本保持在2%以上,山西最高,为2.89%。而、内蒙古、甘肃和宁夏四省平均总体税负基本保持在1%以下,宁夏最低,为0.53%。
三、实证检验
为了进一步描述上市公司税负的影响因素,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构建OLS模型如下:
tax burden=α+β1income tax+β2produce tax+β4lev+β5roa+β6capital+β7invest profit+β8year+ξ
(1)
其中,α是截距项,βi是自变量的估计系数,year是年度变量,主要用来控制年度因素的影响。ζ是回归残差。有关变量的含义如(表5)所示。
(一)变量的描述性统计(表6)描述性统计分析显示,全国上市公司1994年~2004年平均税负为.0152,平均所得税负为,1674,平均流转税负为.0145,资产的对数平均为20.863,负债水平平均为4821,盈利能力(Yoa)平均为.0142,资本密集度平均为3444,投资收益与资产总额的比值平均为.0038,除了所得税负担以外,各主要变量的标准差较小,样本分布比较合理。对于所得税负担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由于与均值差异较大,在做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时予以剔除。
(二)相关性检验:Pearson相关性检验结果显示(表7),综合税收负担与所得税负担和流转税负担在1%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综合税收负担与资产规模、盈利能力和资本密集度在1%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说明资产规模大、盈利能力强的公司税收贡献亦大。但是,税收也受投资的强劲拉动,因此会受到国家宏观调控影响。另一方面,综合税收负担与负债水平在1%的水平上显著负相关,由于在会计上负债利息可以在税前作财务费用扣除,因而,负债具有税收档板作用,回归结果与财务理论一致。同时所得税负担和流转税负担均与年度变量在5%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证据表明,所得税和流转税负担在总体上呈逐年上升之势。但是,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和投资收益也逐年下滑。
(三)多元回归分析以1994年~2004年9517组面板数据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表8),总体税负与所得税负担、流转税负担、资产规模、盈利能力、资本密集度和年度变量在1%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说明所得税负担高、流转税负担高、资产规模大、盈利能力强、资本密集度高的公司总体税负较高(税收贡献亦大)。同时,年度变量的系数为0,说明各年度总体税负没有显著的差异,回归结果与描述性统计分析相符。另一方面,总体税负与常数项、负债水平和投资收益在1%的水平上显著负相关。多元回归分析与Pearson相关性检验结果基本一致。在模型的可靠性方面,F检验显示,回归方程均在1%的水平上显著成立。VIF检验显示变量之间不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Durbin-Watson检验也表明不存在序列相关,Adjusted R Square=.154,说明,自变量可以解释因变量15.4%的变动,方程的解释力较强。
由于不同的年度影响税收的因素不同,因此,有必要分年度检验。采用2002年~2004年最近三年间的数据进行检验(表9)。在2004年,负债和投资的税收效应有所减弱。2003年,投资对税收的拉动效应比较明显,但负债的税收档板效应没有显现。2002年,负债和投资的税收效应比较强劲,但盈利能力与税收负担没有呈现很强的相关性。各有关变量的符号基本与预期一致(表5),F检验显示回归方程均在1%的水平上显著成立。分年度检验结果与面板数据不完全一致,可能由于不同的年度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发生了变化,因此导致不同的结果。
四、结论及建议
我们以1994年~2004年全国上市公司9536组数据为样本,考察上市公司税负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上市公司税负至少占利润的62.04%,上市公司总体税负并不轻;上市公司总体税负存在地区差异,东部地区税负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上市公司总体税负存在行业差异,2004年度采掘业、房地产业等五个行业平均总体税负较高;总体税负与所得税负担、流转税负担、资产规模、盈利能力、资本密集度和年度变量显著正相关,却与负债水平和投资收益显著负相关。根据上述研究结果,笔者提出如下建议:若要保持税收的可持续增长,应该紧紧抓住典型重点企业,如资产规模大、盈利能力强的企业;由于总体税负与资本密集度显著正相关,税收受到投资的强劲拉动,因此,会显著地受到国家宏观调控影响;企业可以适度负债,合理地利用负债的税收档板作用;企业可以适度地进行多元化长期投资以分散风险。
作者简介:
娄权(1971-),男,江苏徐州人,佛山大学管理学院讲师
参考文献:
[1]安体富:《当前世界减税趋势与中国税收政策取向》,《经济研究》2002年第2期。
[2]孙玉栋:《中国税收负担问题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年版。
[3]王延明:《公司所得税负担研究》,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4]张馨等:《当代财政与财政学主流》,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