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经营理念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资经营理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资经营理念范文1

一、建立宣传教育机制,营造农资市场经营的良好氛围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关心农业、关注农村、关爱农民”的政策,充分发挥工商职能作用,切实搞好农资市场监管,*市工商局从建立宣传教育机制入手,开展送法上门、组织农资经营培训等项工作入手,努力营造了农资市场经营的良好氛围。一是开展送法上门宣传活动。利用市场巡查机制,对经营单位上门进行宣传把法律法规送到每一位经营者手中。这样既有利于农资经营者自觉学习工商法律法规,又有效增强了农资经营者的诚信经营和守法意识,形成了农资经营者自我约束、诚信经营和遵纪守法的良好局面。二是组织开展农资经营者培训班。为了增强农资经营者的诚信经营理念,今年*月*日,*市工商局举办了农资经营者培训班既红盾护农启动大会,对全市*家农资经营者进行了培训,重点学习工商法规和诚信经营理念,使农资经营者知法懂法,自觉做到诚信守法经营,有效地提高了农资经营者诚信和行业自律意识,并由工商局副局长宣布*市红盾护农行动开始。三是加大红盾护农宣传力度。通过采取利用电视台举办农民消费维权专栏和利用集市宣传等多种形式,多角度、全方位地加强对农资打假工作的宣传力度,广泛宣传农业方面的法律法规和红盾护农的重点要求,形成社会关注的氛围。

二、严格进货渠道,规范农资商品经营主体

为防止无照经营、超范围经营等扰乱农资市场的经营行为,*市工商局严格审查登记材料,严格掌握前置审批,严格核定登记事项,严格按照登记程序和登记审核责任制办事,严格按照农药、化肥、种子经营的要求,严把农资市场准入关。同时,对无证无照或证照不全、不具备经营资格或超范围经营的门店,坚决予以取缔。今年以来,在执法检查中,先后对*户无照经营或不符合条件的经营户进行了依法取缔。为使全市农资经营门店达到布局合理,方便农民和准确掌握农资经营者情况,*市局对农资经营单位实行一企一档,并编制了全市农资经营业户统计表,以便于统揽全局、准确掌握全市农资市场经营情况、及时协调调度和督促检查。各工商分局、所对经营单位进行登记造册建立台账,有效地掌握了农资经营监管的主动权。

三、建立“两帐、两票、一卡、一书”,切实掌握农资经营监管主动权

为便于准确地掌握农资经营户的进货来源和经营情况,准确掌握农资经营户的底数,切实弄清农资经营户的经营规模、农资产品的来源、品种、数量、价格、去向和有无违法违章等基本情况,*市工商局在统一调查审核摸清底数的基础上,全市各农资经营企业使用了市供销社系统统一的进销、货登记台账,对进、销货情况进行全面详细的登记;农资经营企业使用统一的销货发票,要求农资经营企业向农资生产厂家索要农资商品质量信用卡,农资经营户与农资生产厂家签订了农资商品质量责任书。同时,落实了市场巡查制、市场预警、*投诉举报、市场主办单位和经营者责任制等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农资市场的长效监管机制。这样,使全市农资经营单位的“两帐、两票、一卡、一书”达到了标准统一,设置规范。

四、实行农资商品经营连环承诺,增强农资商品经营者的诚信自律意识

在农资商品经营监管上,*市工商局积极探索农资商品连锁经营新模式。农资主营和连锁经营新模式主要是把国家允许经营的化肥、农药、种子等品种,以*市*农资市场为基点,向农村各销售商店辐射,形成市区大型农资经营单位把住主要经营渠道、工商部门巡查监管农资管理的新模式。*市供销、农业、林业等单位的主体农资单位与各农村销售网点签订连锁经营协议,实行统一经营标准,有效提高了规模农资经营主渠道的信誉。同时,*市工商局探索实行了农资商品经营连环承诺制度,要求供货商对经营者必须签订质量保证责任书,并由经营者及时报工商局备案。目前,在农资市场内经营单位全部与供货商签定了质量保证书,并由经营单位及时报工商局进行备案。这样,有效地增强了农资经营者的诚信经营和自律意识。

实行了农资产品准入备案制。市供销社系统是我市农资商品经营的大户,拥有*家经营企业,为规范其经营行为,*市工商局与市供销社系统积极采纳外地的管理经验,采取各农资经营企业对购进的农资产品除进行详细登记外,还要对其生产企业的营业执照、产品质量报告、生产许可证等证件进行核对,并报*市农资办公室,由农资办统一上报工商局备案,便于实施日常动态监督管理。

五、对农资产品实施抽样检查。*市工商局上半年会同某省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对该市农资市场、城区一社、城区二社、农化总站和中化化肥公司*经销处等*多家批发企业销售的化肥进行了抽查。抽查了*、*集团等*个厂家生产的复合肥、磷酸二氨等*个品种的化肥。化肥样品经*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进行检验,抽查合格率为*%。对销售不合格的化肥企业进行了处罚,并报石家庄市工商局下发了市场监督预警,提示广大消费者避免上当受骗。

为便于增强农村消费者的自我维权意识,在全市实行了农资消费警示制度,主要提醒农民到证照齐全的农资门市购买农资、买到假冒伪劣农资怎么办等,较好地起到了对农资经营者的警示和对农民消费者自我维权的作用。

今年*市工商局市场监督预警和消费警示*期、转发省、市局市场监督预警*期。为便于增强农村消费者的自我维权意识,在全市各乡镇设立了农资消费警示牌,主要提醒农民到证照齐全的农资门市购买农资、买到假冒伪劣农资怎么办等,较好地起到了对农资经营者的警示和对农民消费者自我维权的作用。

农资经营理念范文2

农资消费者逐步从单个的农民变成了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和专业合作社,农资消费人群发生了变化。

农资生产、农资分销渠道将重新洗牌。比如,原来由于是分散经营,有1000户买农资,未来可能就是50户。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和专业合作社,他们还会继续到终端农资店买农资吗?

土地流转的过程就是农资渠道各环节淘汰筛选的过程,适者生存,反之淘汰,农资经销将向两极发展,一方迅速做大做强,另一方淘汰出局。

目标客户的大幅度缩减将使传统的层级分销渠道变得毫无意义,分销级别也将变得模糊,渠道最终都会下沉到消费者这个环节。

农作物的集约化种植,使种植大户对农资的采购成本严格控制,传统的产品价格体系将被打破,产品的利润空间将呈下降趋势。

单一买卖农资产品的营销模式或将退出历史舞台,而将产品、服务、技术、物流融为一体的新型植保服务公司将大量出现,新型植保服务公司的内部分工会更明确,业务人员、技术人员和配送人员协同作战,在服务质量的深度与广度上,都会有质的飞跃。

那么,农资经销商如何应对土地规模经营带来的农资变革?

农资经销商首先要更新观念,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传统的经营理念已经落伍,谁能先知先觉,谁就能走到竞争对手的前面,谁就能在最后的竞争中取得优势。

当务之急,农资经销商要做大做强,锁定当前已经掌握的种植大户,谁手里的优势资源愈多,谁掌握的市场主动权就越大,土地流转的过程就是农资行业大鱼吃小鱼、快鱼吃慢鱼的过程,最终剩下来的都是实力强的农资经销商。

土地规模化后,农资生产企业中没实力、没特色、没品牌的厂家很快就会被淘汰掉,目前农资经销商要迅速整合优秀厂家的资源,谁占有的品牌产品、特色产品越多,谁就拥有 “金饭碗”。土地规模化后,家庭农场、种植大户会更加关注进口产品和优秀厂家的品牌产品。

土地规模化后,在产品竞争的基础上,更多的是产品附加值的竞争,产品以外派生的服务项目会越来越多。技术服务营销是农资经销商的核心竞争力,帮助种植大户增产增收,增加土地收益率是技术服务营销的目标。

新的植保技术服务公司将取代现有的传统门店,公司将配备专职的技术服务队伍,工作的侧重点也将放在技术服务、物流配送服务上面。技术服务将是一个长期、定期的项目。

农资经营理念范文3

关键词:化肥流通;流通模式;流通特点

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2)06-0063-02

民以食为天,农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处于基础地位。化肥是我国农业生产最重要的投入要素之一,据有关学者的估算,化肥施用对中国粮食产量的贡献率为45%~51%左右。作为产粮大省河南省的省辖市,平顶山市地处豫西山地向黄淮平原过渡地带,地貌类型多样,山地、丘陵、岗地、平原分别占总面积的12.66%、29.12%、29.22%、29.00%。粮食物以小麦、玉米为主。平顶山多山多丘陵岗地的地貌状况,使得粮食增产的要求更为迫切,而搞好化肥流通是重要保障之一。

1 平顶山化肥消费的特点

1.1 用肥时间集中

平顶山市粮食种植面积在620万亩。其中,小麦约310万亩,玉米约240万亩,水稻3万亩,杂粮67万亩。小麦和玉米为主要农作物,种植结构比较单一。化肥消费以氮肥为主,磷复肥为辅。化肥消费品种以尿素、碳酸氢铵、磷酸二铵、复合肥、过磷酸钙为主,化肥施用以农作物为主。农民习惯在春耕和秋种前一个月左右备肥,所以化肥消费主要集中在2~3月、9~10月份。

1.2 批量和金额较大

化肥是农业生产的主要的生产投入之一,据统计2004年全国每亩平均化肥施用量为29.4千克,河南省每亩平均化肥施用量为41.5千克,仅次于湖北、江西、江苏,位居第四。平顶山市的主要农作物是小麦和玉米,化肥作为基肥和追肥施用,农民在购买化肥时一次性购足所有地块的用肥,同时为了降低购买价格,常常几个家庭一起购买,单次交易无论是数量还是金额都比较大。

1.3 需求弹性小

对于现在的农民来讲,化肥是进行农业生产的必须品,是不可缺少的生产资料,因为他们很清楚,如果单靠土地自然的肥力,或者是作为农家肥的底肥的肥力,是不能够使粮食高产的,并且有机肥料肥效慢、肥力小不适合做追肥来用。所以,化肥的价格小幅变动对需求影响有限。

1.4 主要受经验和口碑影响

农村市场相对而言还是比较封闭,信息量也不充足,对于化肥质量好坏的检验更是缺少必要的知识和手段,再加上经常见诸媒体的假化肥坑农事件,导致农民在选购化肥时比较保守,主要是以以前的化肥使用经验为依据,或者是乡亲的示范,再选用化肥。所以,农户更换化肥品牌比较谨慎,对于新产品或新品牌接受较慢。

1.5 价格敏感,经济性

平顶山市农村人口收入较低,2009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420元,在河南的18个地市中位列第14位,收入水平偏低。同时化肥价格年复一年的上涨,然而农产品产量和价格则增幅较慢,造成农民收入相对下降。造成的结果是,农民在买化肥时对价格十分敏感,有时会因为一两块钱的价差到更远的地方买,或者是干脆减少化肥的使用量。农民不关注化肥的品牌,在选购化肥时,以经济实惠、质优价廉为原则,更关注化肥的性价比。

2 平顶山化肥流通的特点

2.1 流通主体多样

随着国家对农资流通的深度开放,“支持商贸、邮政等企业向农村延伸服务,建设日用消费品、农产品、生产资料等经营网点”,使得大量企业涌入到农资流通领域。除了传统化肥分销渠道供销合作社和农技部门以外,个体工商户、农资连锁超市、厂商自建渠道等各种流通主体出现在农资市场。但是总体来讲,企业规模比较小,在数量上以个体工商户为居多,缺少经营化肥的大型农资企业,也没有有较大市场影响力的的渠道商。由于个体工商户规模小,数量多,又相互孤立,同行间信息共通很少,化肥生产商又疏于渠道秩序的管理和维护,导致市场混乱,大多处于分散经营状态,市场竞争力弱,抗风险能力差。而频繁出现的炒货、窜货现象,致使市场竞争无序、乱象丛生。

2.2 区域性品牌

无论是化肥行业还是化肥流通行业,行业集中度都低,没有能够在全国范围内拥有高知名度、美誉度的品牌。平顶山市也是如此。市场上流通的化肥生产商品牌主要有飞行、心连心、驿马等区域性品牌,其中飞行化工是平顶山本土品牌,心连心、驿马也是河南省内化肥品牌,在渠道建设方面,以县级为主,市场营销策划、品牌建设能力明显不足。除此之外还有中化、宜化等品牌,但市场占有率不高。在化肥流通方面,除了原来的供销合作社以外,没有成规模、有影响的流通渠道。化肥生产品牌的区域性和流通渠道混乱无序、缺少龙头企业的状况,无论是对于化肥生产厂商还是流通企业都是一个很好的发展契机,厂商可以采取整合产业链、自营渠道等手段巩固品牌和市场,流通企业可以抓紧机会加速网点建设和终端升级。但也会造成化肥生产企业固步自封,满足于当前的销售情况而裹足不前,忽视或对营销活动、品牌建设的投入。

2.3 经销服务一体化

河南省是我国化肥生产大省,产量过剩,平顶山市本地和周边地市化肥生产企业比较多,本地有飞行化工,周边有心连心、骏马化工等大型化肥生产企业,这就给农民消费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余地。同时化肥同质化程度非常高,无论是在产品外观、成分还是在主要应用功能方面都难以做太大的发挥,从而不能像生活消费品那样提供多层次、多品种、多功能的产品。而降价会侵蚀厂商利润,低利润会导致发展后劲不足;降低生产和流通成本会实现更多的客户价值,维持一定的竞争力,但其最终结果仍体现在价格竞争上。所以,化肥在营销上的差异化主要集中在流通领域,如提供农技服务、咨询服务、物流配送等方面,通过给农户提供高品质、全方位、科学周到的服务提升品牌形象和市场竞争力,从而赢得长足发展。

3 平顶山化肥流通存在的问题

3.1 化肥厂商良莠不齐,经营混乱

全国各地都发生过各类坑农害农现象,假化肥、假种子、假农药等事件频现报端。这主要是化肥生产和流通主体在经营理念、质量观念等方面出现错误和偏差,当然其中也不乏一些企图通过违法行为谋取暴利的厂商。在化肥产品质量上,尿素由于在外观、性能等方面相对容易辨识,且造假困难,出问题较少,更多的集中在复合肥、磷酸二轻钙、BB肥等从外观、形状、性能上不容易鉴别的品类上,比如在复合肥中添加大量的泥土、石粉等。由于平顶山市的化肥流通企业以个体工商户为主,普遍素质偏低,市场意识、品牌意识薄弱,法律意识淡薄,更多的考虑眼前利益,从而给不法生产者的伪劣产品销售提供了条件和便利。

3.2 从业人员经营管理能力相对较低

和家电、汽车等成熟行业相比,平顶山市的化肥行业从业人员素质普遍偏低,在经营理念、营销观念、经营管理手段等方面都明显落后。硬件方面,门店数量、终端店面展示、产品陈列、物流配送、信息服务等方面的建设滞后,投入不足,最主要的是缺少这些方面的规划和策略。软件方面,在经营管理理念上重销售轻营销、重产品轻服务、重利润轻质量,在人力资源管理上,从业人员素质要求低,绝大多数是大专及以下学历,企业内部缺少正规系统的培训,缺少企业文化建设方面的工作或工作不足,不能对员工的行为起到规范作用。

3.3 信息化水平低

管理信息化是理顺企业内部流程、提高企业绩效、整合供应链的重要手段,同时也可以应用到信息调研、价格查询等方面。但在平顶山市的化肥流通企业里,管理信息化的观念还未被普遍接受,装备信息化设备的更是寥寥无几,还停留在传统的管理方式,依靠从厂家销售人员那里得到关于市场、产品等方面的信息,靠个人经验管理。化肥生产企业信息化程度比较高,但主要用于企业内部管理,以整合利用企业内部资源,提高运营效率,缺少向下游营销渠道进行信息共享和整合。但由于解决困扰化肥流通的多个领域(如物流配送、农技服务等)都将靠信息化来实现,亟需相关部门推进信息化在平顶山化肥流通行业的深入应用。

3.4 质量信息不对称

在市场经济中信息不对称是普遍的现象,但是在农村市场、农资流通领域表现的更严重。这种不对称有些是正常的商业经营行为,比如价格信息、进货渠道等,有些行为则偏离了诚信、公平的市场交易原则,为了获取高利润,对消费者进行欺骗、糊弄,比如销售明知是假冒或劣质的农资产品等。而作为市场监管方的相应政府机关单位,由于对农资经销商的经营、产品、价格等信息了解不足,对其经营行为监管不到位,从而使经销商销售劣质假冒化肥的可能性增加。另外化肥产品中除作为追肥的氮肥能较快看出施用效果外,其他化肥的施用效果并不能很快体现出来,从而为经销商经营劣质化肥提供了时间上的可能性。农民维权意识淡薄、忽略对购买凭证的索取和保存,使经销商对消费者保护法规有恃无恐。以上原因,造成化肥经销商、政府监管部门和农户之间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和权力分布失衡,导致化肥市场质量问题长期存在。

4 新型化肥流通模式的构建

基于平顶山市化肥流通的特点和不足,在构建新的化肥流通模式时,应做到以大型农资经营企业为主体,以先进的供应链管理思想为指导,以流通全程的信息化技术为手段,加强对农户的科技培训,以科技服务为先导,以高效的物流体系为支撑,不断加强监管和健全检测体系。

4.1 以大型农资经营企业为主体

在引导和建设新的化肥流通渠道时,应该肯定和进一步发挥大型农资经营企业,尤其是大型农资连锁企业在化肥经营中的主体作用。相对于其他农资经营者而言,大型农资经营企业在管理水平、信息化水平、农化服务水平、信誉、资本、人员素质和人力资源储备等方面都有着较大优势,坚持他们的主体地位,有助于其优势的进一步发展和传播,对于规范化肥流通行业管理、提升行业整体水平、让利于民有着重要作用。

4.2 以先进的供应链管理思想为指导

供应链是由供应商、制造商、仓库、配送中心和渠道商等构成的物流网络。它是一个范围更广的企业机构模式。它不仅是联接供应商到用户的物料链、信息链、资金链,更为重要的是它也是一条增值链。新型化肥流通模式应秉承供应链管理的思想,从供应链的整合和协同着手,在满足客户需要的前提下,对整个供应链的各个环节进行综合管理,使总成本最低。大型农资连锁企业已经开始着手农资供应链的构建,应该充分发挥其连接化肥生产厂家和农户的桥梁作用,进行供应链中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优化整合,提供全方位的社会化产业服务。

4.3 以流通全程的信息化技术为手段

通过信息化技术的使用,能够加强各化肥销售网点和生产商之间的信息交换和共享,也能够使产品信息、顾客信息、投诉信息、质量信息等对于生产和经营具有重要意义的信息材料得以保存和分析处理,对于提升管理效率、科学采购与仓储、整合供应链上下游、提高顾客满意度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同时信息化技术也能够帮助化肥生产、经营和监督单位明确产品流向和质量信息,有助于做到市场化肥质量信息的透明。

4.4 以科技服务为先导,加强对农户的农技培训

农民是化肥消费的唯一主体,只有农民素质提高了,能够较好的辨别化肥产品质量水平、懂得化肥施用的相关技术,有懂得消费维权,不法经营者的生存空间将大大减少。所以在新型农资流通模式中,要加大对于农户的农技、农资知识培训,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引导其合理使用化肥等农资产品。

4.5 以高效的物流体系为支撑

与农药、农机具、地膜等农资产品相比,化肥体积大、重量大,但单位价格低,不适用远距离、单位运费高的物流配送方式,而物流费用的多少直接影响化肥流通企业的利润水平。同时化肥施用时间集中、数量巨大的特点,也是对物流体系的一个挑战。所以在新型化肥流通模式构建时,要充分考虑高效物流体系的构建,通过物流方式的改进为企业造福、为农民造福。

4.6 加强监管和健全检测体系

作为监管方的平顶山市各级农技执法部门,要加强对于农资市场的监管,严厉打击制售和使用假冒伪劣产品的行为。通过厂家送检、市场定期和不定期抽查、建立产品质量黑名单等方式,加强对于平顶山市内化肥生产和流通企业产品的质量监督和行为监察。对于检查和监察结果做到体系内共享,同时及时充分的向消费者公布有关结果,对于不合格化肥产品坚决禁止流入市场。

参考文献

[1]刘普合.金辉.我国农资流通特点及新型模式的构建[J].现代农业科技,2009,(22):368-371.

农资经营理念范文4

据悉,早在2010年9月,两家企业就已经达成共识——建设乡村超市门店。通过两年多的试点运营,目前该项目已在河南、山东、江西的部分县乡开设了近100家直营门店,同时依托邮政三农服务站,还在村镇建立了6000家加盟店。中邮百全连锁商贸有限公司合作合同的签署,意味着中国邮政和美国地平线的合作将从项目合作的方式升级为合资公司运作的模式,也就是说,合作将会更深度地进行。

在早前河南电视台“首家中邮百全连锁超市落户新郑”新闻中,河南省邮政公司总经理杨海福说:“美方将准备投资100亿元人民币,关键是引进美国沃尔玛超市的经营理念来服务农村,繁荣农村的经济。”这透露了美国地平线集团未来的资金投入计划。记者也了解到,中国邮政与美国地平线公司未来将在全国的乡镇建成一万个左右百全连锁超市直营店。

邮政的梦想

百全超市虽然作为农村零售业的一支新生力量,但在其基因中却有着经营连锁超市独特的优势。数据显示,中国邮政服务“三农”连锁配送网店总数超过24万处,覆盖全国86%的县、市和超过1/3的行政村,而且2/3的职工和网点分布在农村地区,不可谓不接地气。

“凭借既有的网点基础,中国邮政无论是做终端零售还是做物流配送,都可以做到很大的一个规模。有很强大的渠道及资源基础。”拥有18万粉丝的Hermann中国零售微博博主吴子恒告诉本刊记者。

美国地平线投资集团的运营团队大部分成员均来自沃尔玛以及易初莲花等全球知名的连锁零售企业。吴子恒说:“这将为百全带来全新经营理念和卓越的管理模式。”

至于双方合作形式,记者了解到,中邮百全连锁商贸有限公司运作模式属于契约式合营的合作公司,通过中国邮政遍布乡村的网络,发起连锁直营店加盟的方式,进行现代商业模式的运营。

资深业界观察家丁道师表示,中国2013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将超过20万亿元人民币,但中国广大农村和乡镇没有形成规模化的连锁超市。中国邮政合作美国地平线,正是看中了这块待开发的市场。

百全自呱呱坠地起就是面对这样一个有强烈的需求、潜力巨大的零售市场。这一切听起来似乎十分完美,但需要面对的现实情况却是另一回事。

中国农村人口分散,地域广阔,物流设施落后、从业人员服务水平有限。一直以来,中国农村的发展远远落后于城市。中国邮政与美国地平线想复制沃尔玛在美国的成功经验,依托遍布乡镇的网点,利用加盟的方式成立足够多的超市,借此,实现“农村包围城市”的目标是否可行依然有很多变数。

自2010年9月双方确定合作两年多以来,随着双方正式签署合作协议,围绕控制权的争论刚刚告一段落,但也不能说问题已经完全解决了。此外,百全超市在运营策略上长久以来的“不接地气”也为人诟病。例如,他们采购了110多元的曲奇饼干、1188元一瓶的洋酒,在农村只能沦落为“展示品”。

吴子恒认为:“连锁零售行业本来就是一个孵化培育期很长的行业,现在合作双方必须先解决自身合作上存在的问题,才有可能共同面对来自外界的复杂局面。”

供销社VS邮政

不论是水土不服抑或控制权之争,“百全超市的介入势必会分流或多或少的消费者。”有零售分析人士指出。这都对一直被誉为农村零售领域老大哥的“供销社”形成了一定压力,然而事实上,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也一直在努力。

早在2006年,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就开始实施“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工程”(以下简称“新网工程”)。据了解,供销合作社系统目前拥有开展农资、日用消费品连锁经营和配送业务的企业4626家,连锁配送网店57万个,商品配送中心4886个,其中交易额超亿元的226个。农资业务在全国占有率达到68%。60多年来,供销社已经形成了一个遍布城乡、上下联动、自成一体的经营服务网络。连续数年实现销售收入超万亿元,利润过百亿元。

虽然中国邮政开展农村日用消费品、农资经营业务,引进了国外资本进行支撑,但供销合作社也并不是在单打独斗,从2006年至今,中央财政累计投入“新网工程”专项资金24.5亿元,扶持各类建设项目共计3476个。

吴子恒认为:“供销合作社的优势在于,多年来形成了遍布城乡的经营服务网络,在农资、农村日用消费品市场中还占绝对优势。同时,形成了品牌影响力和凝聚力。中国邮政的物流链条虽然可与之抗衡,但在农村零售业经营等方面还需要从零开始。”

这几年,供销社打造了一批高水平的农村商业经营主体,例如新合作、四川老邻居、浙江供销超市等,“但供销社也存在明显的劣势即无法在短期内全部实现现代化管理方式、拥有现代经营理念。”吴子恒说。“中国邮政与美国地平线联手打造百全超市,除了引进资本,恐怕最大的收获当属以最高效、最直接的方式把国外最为先进的管理经验植入自己的零售终端。”

吴子恒说:“就眼下的百全超市的体量来说,可能还不会很快对供销社造成威胁。但是他们对整个形势的判断,以及对农村市场的了解程度,处理问题的方式、速度却可以直接决定这场较量的成败。”

群雄逐鹿

2010年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5800元,到2013年上半年,一直保持8%左右的增长幅度。同时,农村居民具有更高消费的边际倾向:2001年到2008年农村边际消费倾向平均值为80%,城市为66%,农村高出城市14个百分点。我国农村居民的消费模式整体正在经历由生存型向享受型与发展型的转变。而目前农村的集贸市场仍属于初级市场,尚未形成系统的服务网络,富裕起来的农民开始渴望一个健康、良好的消费环境。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众多零售业资本开始在中国农村开疆拓土。

目前,国内农村零售市场上除了百全超市与供销超市之间的竞争外,区域性农村零售企业的日益崛起与外资零售企业的跃跃欲试更是让农村零售市场充满了火药味。

实际上,美国地平线集团并不是第一个涉足中国农村零售市场的外资企业。去年8月,来自俄罗斯的沃银德克以4000万美元投资以村镇零售市场为主的北京新合作连锁超市有限公司,获得其40%的股权。

据《中国企业报》报道,沃尔玛近期在中国市场又推出全新业态中型超市,准备布局新兴城市,推出小型超市进入乡镇零售市场也不是没有可能。大润发的步伐更快一些。据媒体报道,大润发的不少大卖场已经开进了乡镇一级的行政区域。

另外,区域性零售企业在本地乡镇零售市场的拓展也不容忽视。浙江省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龙头企业浙江好立方商贸连锁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一例。据好立方董事长陈建华介绍,好立方已在浙江海宁等地区的农村建成200家左右连锁超市,未来至少在全国开出“万家店”。

农资经营理念范文5

一、检查成效

(一)确保国家化肥宏观调控措施落实到位

为鼓励和支持化肥生产企业,保障化肥生产供应,今年国家继续对化肥生产用电、用气实行优惠电价、气价,暂免征收尿素生产增值税,对化肥铁路运输实行优惠运价并免收铁路建设基金等政策。我委在部署安排专项检查时,将督促落实各项优惠政策,保证宏观调控措施落实到位作为重要内容进行部署。各级价格主管部门加大政策落实情况监督检查力度,督促供电、供气、运输等企业认真落实各项优惠措施,坚决纠正和查处不执行优惠政策的行为,有力地促进了化肥生产供应。国家各项化肥宏观调控政策措施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化肥市场供应及价格已经显现良好的政策效应。从检查反馈情况看,今年上半年化肥市场供求总体平衡,价格基本稳定,没有出现大起大落的情况,有效地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农民群众比较满意。

(二)保持化肥等农资价格基本稳定

国家对尿素继续实行出厂最高限价和流通差率控制政策,各地在专项检查中将检点放在监管化肥出厂价格和流通环节差率方面,努力控制到农民手中的最终化肥价格不超过去年水平。湖南、四川等省紧紧抓住化肥生产源头不放松,在春耕用肥旺季,对大中型化肥生产企业继续派驻价格监察员,对尿素等主要肥种从出厂到零售各环节价格进行跟踪检查,全程监控。河南、河北等农业大省针对化肥生产销售比较集中的特点,突出重点环节和问题,派出检查组对省内大中型化肥生产、经营企业进行直接检查,强化了检查实效。安徽、山东、陕西等省集中力量,层层制定责任制,狠抓落实,检查化肥流通环节差率执行情况,监督化肥经销各环节不超过规定差率。检查结果表明,今年上半年,特别是春耕期间化肥等农资价格保持基本稳定,价格水平比去年有所下降。1―5月全国尿素平均出厂价格1655元/吨,比去年同期低8元/吨。30个省(区、市)国产尿素平均零售价格1802元/吨,比去年同期低40元,降幅为2.2 %。

(三)促进化肥等农资市场价格秩序不断规范

今年是连续第四年开展全国化肥等农资价格专项检查,各级价格主管部门继续保持了对化肥等农资价格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精心组织,突出重点,方式创新,重在治本。广西区专项检查实行“四个突出”:一是突出重点地区,将化肥使用量大的粮食主产区,作为重点打击的“主战场”;二是突出重点对象,把信誉差、屡查屡犯的农资经营者作为检点;三是突出重点品种,把化肥、农药以及粮食种子作为检点;四是突出重点案件,对性质恶劣的坑农害农典型案件进行严厉查处。浙江、宁夏、山西等地采取联合检查、下查一级、交叉检查等方法,对粮食主产区化肥价格采取拉网式检查。通过开展专项检查,促使化肥生产经营者提高执行国家化肥价格政策的自觉性。绝大多数化肥生产企业在生产成本压力加大的情况下,能够认真执行政府规定的尿素出厂最高限价,大多数化肥经营者能够按照政府规定的差率销售。化肥生产经营市场价格秩序得到进一步规范,农资价格违法行为逐年减少,农民对化肥等农资价格的投诉举报明显下降。

二、主要做法

今年化肥市场形势与以往有所不同。国家连续多年实施的化肥宏观调控政策措施效果已经显现,供需基本平衡。化肥市场价格较为平稳,价格矛盾已不突出。农资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价格违法行为明显减少。针对这些变化,各地价格主管部门监督检查力度不减,创新检查方式方法,积极探索化肥价格监管长效机制,保证了专项检查深入开展。

(一)开展化肥市场供求和价格调研,为宏观调控服务

今年部署专项检查,我委把开展化肥市场调研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在全国春耕启动之前的2月下旬,我委派出6个工作组,对16个省、区化肥供需及价格情况进行专题调研,力求掌握化肥市场第一手材料,并对化肥价格走势做出分析判断,提出继续坚持各项优惠措施,严格控制化肥出口,稳定尿素出厂最高限价等政策建议,为领导决策提供情况参考。各地在检查开始前,也提前组织开展了化肥市场调研。湖北、重庆、青海等地价格部门主要领导带领工作组,深入到粮食主产区的农户和田间地头,了解农民的反映和化肥市场价格最新情况,针对发现的问题安排检查。黑龙江、内蒙古、上海、新疆等地根据市场调研情况,向省、市政府提出保证化肥供应及稳定化肥价格的政策建议,得到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视。

(二)开展“价格服务进农户”活动,寓价格服务于专项检查之中

各地将化肥价格专项检查与各级价格部门开展的“价格服务进农户”活动紧密结合,增强为农民群众服务的意识,积极帮助农民增产、增收,受到了农民普遍欢迎。湖南省拓宽农村价格监管途径,以省物价局“价格在线”网站、农村价格监督网络和农本调查户为依托,协调有关部门运用农村远程教育网,免费向农民提供农资价格政策和农产品市场行情信息。湖北省武汉市借助移动通信网络覆盖面大,短信息快的技术优势,建立“农价宝”信息平台,为农民群众及时提供最新的农资市场价格信息。这项活动的开展,实现了农资价格监管与价格服务的有机结合,促进了专项检查的深入开展。

(三)提高农资价格政策透明度,让农民群众参与社会监督

各地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国家化肥宏观调控措施和价格政策,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及时农资供求和价格信息,分析预测价格走势,引导农户、经营者理性购销农资。甘肃省政府核拨150万元,建立了“甘肃价格网”,并实现了全省联网,把化肥等农资价格政策通过网上进行。辽宁省物价部门通过省电台举办的“民声”栏目,就化肥等农资价格政策直接与农民对话,现场解答农资价格问题。福建省物价部门在《福建日报》、《海峡都市报》上公布12358价格举报电话,及时处理农民群众投诉。通过多种工作方式,把党和国家支农惠农政策送进农村千家万户,动员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参与化肥等农资价格监督。

(四)探索农资价格监管长效机制,着力在标本兼治方面下功夫

各地价格主管部门针对化肥市场化程度逐步提高,市场主体日益多元化,经营者价格行为还不够规范的情况,积极探索建立化肥价格监管长效机制。江苏省制定了《江苏省农作物种子价格管理办法》,为加强种子价格监管提供了有力依据。山东省、天津市在农资销售旺季,及时给化肥经销户发放“化肥价格政策提醒函”,督促经营者实行价格自律。河北省廊坊市指导农资经营者开展创建“价格诚信单位”活动,引导农资经营者实现“以价格诚信树品牌”的经营理念。成都市注意改变事后检查的工作模式,把工作重心逐渐转移到检查与服务并重,标本兼治上来,引导农资经营者争当“农资价格放心店”,促使经营者实行价格自律,规范价格行为。

三、政策建议

化肥生产流通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突出表现在尿素价格持续下滑,影响化肥生产企业积极性。化肥经营主体日益多元化,市场流通秩序有待进一步规范。农民使用化肥缺乏科学指导,造成化肥资源浪费和土地环境污染。为进一步完善化肥监管,切实维护广大农民和化肥生产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提出以下建议:

(一)进一步完善化肥宏观调控政策,保证化肥供求平衡

近年来国家实施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保证了种粮收益,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化肥等农资需求量有所提高。随着化肥行业尿素产能的不断扩大,今年用肥旺季出现“旺季不旺”的情况。据我委价格监测中心监测,今年1―4月,尿素平均出厂价比国家规定最高限价低75元/吨,有的地区尿素出厂价跌到1400元/吨,加上原材料、动力涨价等因素影响,有12%的尿素生产企业出现亏损。部分企业担心价格会继续下跌,已经减少了尿素生产量。建议要密切关注化肥生产经营中出现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及时采取应对措施。灵活运用关税政策,调控化肥出口的节奏和数量。适当增加生产企业化肥淡季储备数量与规模,减轻企业在化肥销售淡季的压力,保护化肥生产企业的积极性。

(二)建立化肥等农资市场巡查制度,规范市场流通秩序

经过多年治理整顿,农资市场秩序逐步好转。由于农资经营门槛过低,经营主体既“多”且“杂”,转让、转租经营执照,无照经营等现象较为普遍。部分个体农资经营户无台帐、无进销凭证,不仅给市场监管带来难度,而且导致化肥等农资市场假冒伪劣、掺杂使假、以次充好,特别是部分肥种有效成分含量不足的问题时有发生,成为农民最为担心的问题。工商、质检、价格等有关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建立健全农资市场巡查制度,切实加强化肥等农资市场监管力度,从生产源头、质量标准、价格行为等方面进行综合治理,保护农民合法权益。

(三)加强测土配方技术推广,引导鼓励农民科学施肥

目前,一些地方农民还缺乏科学施肥指导,施肥方式粗放,施肥结构不合理,施肥过量现象比较普遍,既浪费了资源,增加了生产成本,又破坏了土地生态环境。各级政府应完善各项制度措施,加强农业技术推广站、点建设,加大对测土配方、科学施肥的财政投入,鼓励和支持大中型化肥生产企业深入田间地头参与测土配方,积极生产适销对路的化肥品种,引导农民科学施肥。

农资经营理念范文6

关键词:农产品;农资;连锁经营;前景;政策支持

连锁经营是一种先进的经营形式,它把大规模工业生产追求规模经济效益的思想引入零售业,通过规模经营和资源共享来降低企业经营的平均成本和每一单位的边际成本来提高市场绩效。农产品与农资的连锁经营就是要在农产品与农资流通中引入这一先进的经营方式。一是利用核心零售企业的无形资产、现代化的管理水平和良好的商业信誉和高度的资源共享性,降低农产品与农资进入市场的成本,节省经营费用;二是通过企业的批量采购,统一配送,连锁网点销售的方法,降低农产品的采购成本、库存成本和流通资金占用,从而以最低的流通费用、最少的流通环节,加快农产品流通,降低销售成本;三是连锁门店良好的购物环境、可靠的商品质量和低廉的价格吸引起来越多的消费者。

加入WTO后,农村流通体制向社会化、市场化的方向不断发展,农村市场已呈现出多条经营渠道、多种经济成份、多种经营形式的新格局。农村市场迫切需要提高商品流通的组织化程度,引入现代流通方式来促进农村流通的现代化[1]。农产品与农资的连锁经营有利于摆脱目前我国农产品流通困境,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推进农业产业的发展。用现代流通方式,走连锁经营之路,无疑是新时期开拓农村市场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

一、中国农产品和农资连锁经营的现状

1、农产品连锁经营情况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农产品连锁经营正在我国各地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地迅速兴起:如南京市去年开办了首家“生鲜超市”,超大现代农业集团利用自己雄厚的基地实力,正着手在全国各地设立农产品超市,苏州南环桥、无锡朝阳等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开始向加工配送延伸……

前欧美等发达国家连锁经营的生鲜食品已占总消费的80%%,美国更是高达95%%以上[2]。21世纪初我国已经总体上进入了小康社会,居民生活水平较高,工作和生活节奏快,对方便、快捷食品的需求日益扩大,客观上具备了推行农产品大规模连锁经营的条件。同时,近年来无公害、标准化、品牌化农产品比重的不断增加,也为连锁经营统一进行商品化处理、统一品牌、统一销售奠定了基础。与传统的农产品营销业态相比,连锁经营在经营环境、经营理念、质量控制、管理服务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有利于实现生产与市场的有效对接,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成本。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有一些大型超市如“苏果”陆续进入农产品销售领域,涌现出一些比较成功的连锁经营模式:一是“连锁超市+批发市场+基地+保险承诺”,二是“连锁超市+基地”,三是“放心粮油专卖连锁店+加工企业+基地”。三种模式各有其独到之处,但有一个共同点是,均以超市、连锁店为销售终端,以基地为供货源,中间或与加工企业合作,或与批发市场、配送中心合作,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如无锡由朝阳蔬菜批发市场牵头,将锡山、惠山等近郊的种植大户组成无公害蔬菜产销合作社,批发市场下辖的配送中心对来自放心菜基地、经检测合格的蔬菜进行加工整理、定量包装、定牌管理,每天配送至33家天惠连锁超市,实行优质优价,同时由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无锡分公司承担产品责任险,保险期限一年。消费者一旦发生食用意外,每次事故每人最高赔偿额为10万元,事前质量控制加上事后意外保险,让消费者吃了“定心丸”。盐城有12家粮油店、10家食品店和12个生产加工企业主动加盟“放心粮油”连锁经营,自去年1月正式开业以来,销售量稳步上升。

上述三种连锁经营模式之所以获得成功,我们认为,一是拥有稳定可靠的供货源。连锁经营需要大批量采购,统一配送,必然要有规模化的供货源。目前国内的一些大型农产品加工营销企业如“超大”集团等,租用土地自己生产,不仅可以保证货源供应,而且便于控制产品质量。但作为刚起步的连锁经营企业,囿于实力,可与规模基地紧密合作。如无锡的朝阳蔬菜批发市场、镇江的万方超市等,都是通过这种方式,赢得稳定巩固的“大后方”。二是具有良好的品牌形象。镇江的“万方”超市一方面设专柜经营基地的名特品牌产品,如七里科技示范园的“嫩绿牌”系列蔬菜,江心洲的“滩八样”野生系列蔬菜,另一方面创立自己的品牌,如“龙脑牌”豆腐等,在节假日还推出品种多样的“万方礼品菜”,不仅吸引了消费者的认同,而且迅速树立了企业的知名度。三是政府部门服务到位。如盐城的“放心粮油”连锁经营就是由该市农业质量标准办公室牵头,将当地的生产基地、加工企业和分散的粮油销售店有机整合起来。

2、农资连锁经营的情况

2000年5月,我国现代农资超市的始作俑者、北京金色谷超市管理公司在位于北京西单的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办公大楼成立。该公司主要发起股东是北京东方渴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北京东方海体置业有限公司和中华供销合作总社机关报——《中华合作时报》。该公司已在全国8个省(市)建立县级超市30多家,乡级网点350个,2002年销售额超过了20亿元[3]。

2002年3月19日,由红太阳集团下属的上市公司——南京红太阳股份有限公司(股权98.75%)和南京天和化学有限责任公司共同投资8000万元人民币共同组建南京红太阳农资商贸连锁有限公司,并启动了“千县万乡十万村”的农资连销网络工程。目前已在江苏、安徽、江西、广西、重庆等地投资设立连锁公司30多家,形成了覆盖5省30多个地市区县380多个乡镇的“红太阳农资连锁”经营网络。该公司同样宣称,将“红太阳农资连锁”建设为中国农资流通领域中的第一品牌。

农资网络的建设,2003年已经开始筹备,2003年正式启动了以中国农业生产资料集团公司为核心企业的全国供销社农资连锁配送为农服务工程。中农集团计划到年底,与国内相当一部分省级农资公司建立合作关系,使加盟的配送中心和连锁店达到300个左右;同时,加快对公司直营网络体系的改造步伐,力争对现有的480多个直销网点的60%进行规范改造。全国供销社总社的期望是,“我们共用的‘中国农资’品牌,要遍布农村市场,目标是要占领70%的农村。”

地方尤其是省级供销社对建立属于自己的农资连锁公司也表示出极大的兴趣,相当一些省、市供销社都正式注册成立了农资连锁经营企业:四川省农资集团有限公司组建了四川邦立达农资连锁有限公司,并逐步发展到在四川省内和省外长江以南的13个省、市(区)的农资商品集散地建立了60多个一级连锁配送中心,连锁经营门店达2000家左右,深入到农村的连锁网点实行24小时服务。新疆奥环公司则把眼光瞄准了西部畜牧业农资连锁经营,欲打造中国畜牧业的沃尔玛;江苏苏农农资连锁有限责任公司、山西省供销社、福建省“龙得宝”、新疆供销社等以供销社系统为主的传统农村流通组织,正在重新整合,力求抓住机遇再创辉煌;各类民间资本,正在强力扩张农村流通市场。一系列迹象表明,与农村生活生产有关的连锁经营,作为一个新的商业投资机会,正受到各类资本的强力追捧。专家认为,从品牌农业到品牌农村流通业,再到品牌农产品消费,是未来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思路;考虑到国家正在全力提高农民收入扩大农村消费,在农村建超市其实商机无限。

3、农产品与农资连锁经营存在的问题

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连锁经营必将成为农产品零售的主渠道。如美国,78.5%的农产品通过生产基地——配送中心——超市、连锁店——消费者的方式完成其销售,只有20%的农产品通过生产者——批发市场等销售渠道完成销售过程。从我国农产品连锁经营现状看,由于绝大多数连锁企业没有自己的生产基地,专业的农产品物流配送组织建设滞后,所经营的农产品基本上是各连锁网点直接从农产品批发市场采购,然后转手销售的方式来经营的。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

(1)规模经济效益不明显。降低经营成本,实现规模经济效益是连锁经营的主要目的之一。以农贸市场采购方式配送农产品,由于各网点独自采购,没有形成规模优势,在降低农产品采购成本,从而降低经营成本方面的作用十分有限。由于存在众多中介主体,中间流通环节复杂众多,经过反复落地倒运,市场运行过程承负过高的交易费用和社会交易成本,造成农产品采购价格不断提高。据有关资料显示,未经加工的蔬菜从生产者、消费者、产地中间商、市场批发商、市场中间商、连锁店等一系列中间过程到消费者,价格要增加3-10倍,农产品的经营管理成本、分装费用也提高,损耗增加。

(2)难以实现标准化经营。目前的农产品配送方式,一方面各连锁企业难以提供相同的产品与服务,就连价格也难以统一,失去了连锁经营共享品牌资源的意义;另一方面不利于农业产业的规模化经营。没有成规模的生产基地,农产品生产和流通的标准化只能是一句空话。

(3)农产品的质量难以保证。消费者到连锁网点购买农产品在很大程度上是信赖它的质量安全和品牌信誉,因此连锁企业应注重商誉,应该有更强的自律性。但当前连锁企业零星采购农产品的方式,使得农产品供应链过长,农产品在供应链的众多中间环节被反复倒手,产品质量(特别是生鲜产品的新鲜程度)下降,迫使许多消费者放弃连锁网点而转向农贸市场购买农产品。这种现象不仅仅影响了连锁企业对农产品的销售,对企业的信誉也造成不好的影响。

二、中国农产品和农资连锁经营的发展前景

(一)形势喜人,形势逼人

当前我国农产品物流的数量大、品种多。2003年,粮食产量43067万吨,糖料9670万吨,棉花487万吨,油料2805万吨,蔬菜53960万吨,烤烟201万吨,茶叶78万吨,水果14470万吨,肉类总产量6920万吨,水产品4690万吨[4]。这些商品除部分农民自用外,大都成为商品需要物流,数量之大,品种之多,都是世界罕见,形成了巨大的农产品物流。

可见,在农产品相对过剩的大背景下,新阶段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是调整结构、增加农民加入。而调整农业结构的基础和启动点,首先不是“产”,而是“销”,不是看你种什么,养什么,能不能把东西生产出来,而是看你能不能销得出去,赢得市场,使农产品的价值得以实现,取得合理的收益。当今市场流通产业已成为带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先导产业,成为农业扩大再生产的决定性环节。可以说,各级政府对农产品市场流通的关注程度,远远超过以往任何时候。因此,对从事农产品市场流通的企业来说,确实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喜人形势。

就农资而言,一些经济专家基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而做出农民购买力不足、农村消费疲软的判断是笼统的,也不够准确。根据寿光农业部门的统计,该市农民人均农资消费量为2700元,接近山东省平均水平的3倍,净消费量达16亿元。而且随着寿光花卉等高效农业的发展,消费量逐年增长。据市场调查,寿光市农民的农资消费量为户均9000元,农田亩均3000元。而每亩大棚蔬菜的农业生产资料消费量为亩均5000元。寿光市大棚蔬菜面积共80万亩,以此计算,毛消费量为40亿元。而且随着高效农业的发展,消费量呈逐年增长的势头。这些数字表明,农资市场的容量和潜力十分巨大。

(二)把握机遇,发挥优势

当前,农产品与农资批发市场就是要抓准我国市场流通行业大发展、大调整、大推进的历史机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从根本上改变设施简陋、管理粗放、交易方式落后和“脏乱差”的形象,采取综合措施,加快与批发市场有着天然的优势:一是货源集中、充足,品种齐全;二是靠“买全国、卖全国”,货源稳定不断档,这是靠建立一个或若干个生产供货基地无法以做到的办法,其成本和价格相对较低。因此,农产品批发市场在发展配送和连锁经营方面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事实上,许多批发市场早就给大专院校、机关团体和宾馆酒楼等大单位按需按时配送农产品。不过这类配送的动作比较初级、简单。现在已涌现了象深圳布吉、天津金钟、无锡朝阳等批发市场在发展配送和连锁经营领域的成功探索和实践的典型,它们的经验很值得借鉴和推广。

(三)积极创新,稳步推进

面对新、新任务,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建设和管理工作要在新的起点上创造新业绩。首先,要强化创新和开拓意识。多年来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对解决农产品卖难和保障城市供应方面作出的巨大贡献,是有目共睹、为世人公认的。但是,不能仅仅满足于过去,更不能集贸在管理收费、日子过得“蛮不错”的状态。要更新观念,与时俱进。要以观念创新带动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通过锲而不舍,扎扎实实的工作,使批发市场实现全面的提档升级。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配送和连锁经营,在决策步骤和具体操作上,既要大胆探索,又要坚持从现实基础出发,量力而行,稳步推进。根据我们对各地的调查与思考,觉得有以下几点请大家考虑。

第一,如上所述,批发市场在货源供应和供货渠道的选择上确有优势,集中批量采购的成本低,在市场建立配送中心、发展配送业务,不会有多大风险,可以放手发展。

第二,有条件的市场或者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发展连锁经营。因为连锁经营与传统批发交易是两个不同的领域,在经营理念、营销模式、管理方式和盈利点上,二者全然不同。发展连锁经营,一是要有相当的资产规模和资金实力,开三、五个连锁店,形不成规模,就不会有多大效益;二是要有先进的经营管理模式和技术硬性能力,有一支懂经营、会管理的中高级人才队伍;三是要拥有一定的经营资源。除商品货源外,还要有知名度、美誉度较高的企业品牌;四是每一个连锁店的方位、地址的选择,目标市场和消费者群体的锁定,经济学上叫做“市场细分”,对无自下而上发展空间至关紧要,这又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要充分考虑到原有商业网点布局及其经营特点、居民消费水平与购买习惯、培育集聚人气的预期等因素,权衡利弊,慎审决策。

第三,连锁经营取得成功的关键,是实行“五统一”。即统一采购配送、统一经营管理、统一财务、统一质量标准、统一服务规范。只有这样,才能在人、财、物的实际动作中体现出连锁经营的优势。如果仅仅统一了店名、店貌,而没有统一采购配送、统一商品价格和服务规范,那是“连”而不“锁”,徒有虚名,最终效益也上不去。

第四,连锁经营不是唯一,更不能完全等同于超市,据美国商务部的资料,美国的连锁商店至今已有140多年历史,至1992年共有连锁店(2包括店及2店以上)52万家,占全国零售店总数总数的20%。我国国家经贸委提出,至2005年,全国连锁店数达到10万个,年销售额占当年社会产销品零售总额的20%。应当说这个发展速度很可观了。即便如此,也还是超市、大卖场、百货商店、零售经营门店(包括便民店、专场店、专业店)、农贸市场(至少在中小城市和集镇如此)等,多路型态并存,一个都不能少。考虑到生鲜农产品销售和顾客的需求特点与家电、服装、日用小面货等不同,农贸市场毕竟也有优点,即方便、东西全、新鲜,还可以讨价还价,符合一些人长期以来形成的消费心理。因此,可以也应当对农贸市场进行改造、完善与规范,以方便社区居民生活。如北京、上海、广州等正在搞“退路进厅”,不失为良策。

三、中国农产品和农资连锁经营的政策支持

我国连锁经营企业保持年增长50%的发展速度,远远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的年增长水平。配送和连锁经营成为当今市场流通行业发展的新潮流、新趋势。但总的看,我国发展水平还很低,突出表现在连锁经营企业少、规模小、规范化程度低。因此需要相应的政策支持,我们认为,政策支持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政策支持对象必须以乡镇企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技术部门所办的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主体

发展连锁经营是企业为提高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而选择的一种营销组织形式,必须尊重客观经济规律,坚持以市场为取向,由企业自主决策和运作。在推进企业发展连锁经营中,要注意把握好几个条件:一是企业要有相当的经济实力。连锁经营依靠规模效益盈利,没有大量的资金投入,开设的连锁店数量达不到一定规模,经营总额和效益很难上去。二是要有先进的管理模式、管理手段和过硬的管理队伍。连锁经营实行集中配送、分散销售,在人、财、物、信息管理等方面对企业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必须要有全新的管理模式和现代化的管理手段,特别是要有一支懂经营、会管理的中高级管理人才队伍。三是要有一定知名度、信誉度的企业品牌。连锁经营在相当程度上是品牌经营,既靠品牌吸引消费者,打开市场,也靠品牌吸引供货商提供质优、价廉的商品,没有品牌难以做大做强连锁经营。四是每一个连锁店的开设,在方位、地址的选择,目标市场和消费者群体的锁定方面,要慎重决策,充分考虑到原有商业网点布局及其经营特点、消费水平和购买习惯等因素,权衡利弊,充分论证,避免盲目投资。

2、政策支持必须分类指导,促进农产品和农资连锁经营健康发展

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引导和推动各类企业发展农产品和农资连锁经营。从连锁经营的概念与类型看,有直营直销式、自愿加盟式、特许加盟式、委托加盟式等不同连锁经营方式。对这些不同方式,既不能完全照搬“城市超市连锁店”、“各类批发市场”等经营模式,也不能对各种模式进行简单叠加去应用。所以,在发展农资连锁经营的过程中,必须有其独到的特点和特色。发展连锁经营,首先要创办好原型标准店。不管是转型于连锁经营,还是改制重新创办农资连锁经营企业,亦或借用、嫁接连锁经营模式,首先必须选择一个合适的区域创办“原型标准店”或“样板推广店”。

3、要支持农产品和农资连锁经营的管理与技术培训

现实中的农产品与农资市场是一个非常分散的、地域性极强、有着明显的季节性,交通通信落后的市场。农资产品包括的范围很广,不仅是种子、化肥和农药,还有农机具、农膜等其它农用生产资料,具有明显的品种多、规格多、占地大、不易陈列和摆放、技术含量高、季节性强、地域性强、易损易坏、售后服务麻烦等特点。这些与众不同的特点将给连锁经营中的货品管理、仓储、运输、陈列、销售、服务等业务环节带来很多挑战,如果不能进行恰当高效的管理,也将会出人意料地加大经营成本增加经营风险。经销商的文化素质是信息系统建立和使用的最大障碍,必须先期进行必要的技能培训,使其掌握必要的技能同时接受你的企业文化。

4、支持制订农产品与农资系列标准

农副产品进入大都市菜场首要是确保农产品质量,提高产品信誉度。为此,作为农业科技部门必须编制各类农产品地方标准,并在种苗选良、栽培技术和质量要求上制订可操作标准。与此同时,建立无公害配药网络,做到统一供药、统一配方、统一防治时间,杜绝高毒、高残留农药在我市使用。积极推广应用生物肥药和物理防治,推广使用有机肥,减少化肥用量,减轻硝酸盐、亚硝酸盐在农产品中的污染和土地中的残留量。此外,要加大无公害监督力度。由于无公害建设涉及千家万户,为了提高生产者素质,还必须建立镇村两级的培训机制,分级培训种植大户和农业负责人及农户。并加大对基地无公害建设的检测和监督力度,成立农产品农残检测中心,组织实施无公害农产品的认定工作。

5、支持创品牌,让更多的农产品走进连锁超市

连锁超市和集贸市场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卖场。集贸市场是传统意义上的农业生产销售方式,从生产、流通到销售环节都没有十分严格的标准,商家可以随行就市,见利叫价,生产者则由于无人管理,质量无标准,产量受市场因素影响较大。而连锁超市同样卖农副产品,但一个“连”字,使得“销售”的意义发生了根本变化。各类卷心菜、辣椒、黄瓜等蔬菜走进连锁超市后,质量已不单是农产品的品种问题,而是该品种的整体品牌、连锁超市的企业形象连在一起。在超市,经营者必须把农产品的安全性作为自己的“卖”点,采取一系列质量保证措施以吸引顾客。当然超市需拥有稳定的货源,而我们有丰富的蔬菜供应基地。超市农产品优质优价也对促进农产品增效和农产品结构调整产生较大意义。实践证明,连锁超市中“安全农产品”的走俏,说明传统的“提篮叫卖”的销售方式和临街设摊的市场环境,已不能适应现代优质安全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实行农产品超市连锁经营,是现代零售业的发展趋势,也是农业商品化生产成熟的标志。

6、支持农产品的深度加工开发,提升农产品的档次

目前,我国外销的农副产品90%是末加工或经冷冻保鲜处理的初加工产品,如沿海等地虽具备较丰富的海淡水产品资源,但大都以中低档大路货出售,时鲜蔬菜、瓜果虽有较好的内在质量,但外包装没能跟上等等。这些产品档次低,市场竞争力差,市场面狭窄,效益低下。如果农副产品经过深度加工,既可提升档次,拓宽销售渠道,大大提高其经济效益,又可促进当前劳动力的转移,增加农民收入。

7、扶持农民专业技术协会,培育壮大连锁经营队伍

一是支持和鼓励发展农民自办购销组织;二是支持农民合资、合股兴办中介组织(自愿为原则),开展农产品加工销售服务,参与农产品流通;三是促进国有流通企业(粮食、供销)深化改革,利用其原有农产品加工、流通方面优势,努力开拓城乡市场,强化为农民服务功能,充分发挥其在流通领域作用,依托当地资源和主导产品,把产加销联成一体,带动农民走向市场。

8、建立全国联网的“绿色通道”

进一步疏通和建设好农产品与农资运销的“绿色通道”,落实搞活农产品流通的有关政策,清理和取消农产品流通中的不合理收费,降低农产品运销成本。

9、加强信息网络建设

在信息时代,信息是市场流通的命脉。政府已有农业信息网络工程帮助连锁企业、物流配送组织和农户建立一体化的信息网,收集、汇总、分析农产品销售信息,提高企业市场需求的快速反应能力,指导农业生产,尽量避免因市场信息匮乏而造成生产和销售脱节,盲目生产而造成农产品滞销,给农民带来增产不增收结局,提高整个供应链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提高农产品配送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保证农产品物流供应链畅通无阻。

参考文献

[1]商务部,国家发改委,农业部等.《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商品流通工作的意见》,2002年9月。

[2]任鸣鸣.物流是农产品连锁经营的关键环节[J],经济论坛,2004(08):98-99。

[3]郑少明.农资流通的新模式——连锁经营,农民日报,2003年3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