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技推广体系建设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技推广体系建设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技推广体系建设

农技推广体系建设范文1

题,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农机推广;存在问题;对策

1 概述

所谓的农机推广工作,就是把先进科学以及适用的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应用到农业生产过程当中去,以增进农业机械化的迅速发展,降低农民劳动强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从而改善农民生产以及生活条件。同时也缩小了城乡差别,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整体水平得到提高,保证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业科技推广的重要部分就是农机推广,做好农机推广工作,是进科技成果更快更好地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重要手段。农机推广有史以来就是农机部门工作的重要职责,农机推广在农业机械化事业的发展中一直起着排头兵的作用,是新技术转化为农业现实生产力的主导力量。

做好农机推广工作,促进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也是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实现农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必然要求。农机推广工作是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手段;是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坚强保证。

总之,认真做好农机化先进技术推广工作,对于积极发展农业机械化,巩固和发展我国农业基础地位,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国家现代化,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2 当前农机推广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农民购买农机的能力有限

目前,农民收入有限。一方面,绝大部分农户靠出售农产品来获得收入,但农产品受到销售渠道限制,以及价格波动大等问题的影响,造成农民收入不稳定。另一方面,受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影响,农民就业范围窄,下岗待业出现的情况多,严重影响农民收入的增长。因此,农民购买农机能力有限,只有少部分农民能购买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而大部分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影响农机化水平的发展。我国农村居民的医疗、灾害保险、社保等得不到保障,农民不得不在这些方面增强意识,大部分储蓄用来应付这些问题,所以在农机消费上始终持十分谨慎的态度。

2.2 农机在农村的推广不全面

相对城市来说,农村获取信息的渠道较窄,对农机产品市场信息掌握不全面,致使先进的农机产品在使用和推广方面受阻。大中型农机具的宣传推广主要靠农机工作人员的努力,因为他们比较专业,对各类新型农机具的性能比较熟悉,对农机具推广的方式比较清楚,只有针对性地对农民进行宣传,推广的效果才能较好。如果靠农民自己按照需求去购买农机具,存在一定的盲目性。而且,我国偏远山区农民无法及时了解农机市场信息,经常不知道怎么购买适用、性价比高的农机。

2.3 耕地和技术格局限制大型农机具推广

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农村实行一家一户的农作物经营模式以及自然条件的限制,对大型农机具的推广造成了很大困扰。一是每户的人均耕地面积少,据统计,大部分农民的人均耕地在2亩左右,加上现在的农民不再按政府的计划种植,而是农民自主经营,这样的经营模式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机具的推广。农户耕地较少,一般户均一到二亩地,买机械的成本太大,农户不愿投资。二是使用插秧机的田块出现灌溉困难问题。由于旱落谷秧苗的灌浆时间比插秧机栽插秧苗灌浆时间早18-20天,水利部门供水只能照顾98%旱落谷秧苗的灌浆而不能为2%的插秧机秧苗灌浆单独供水,影响插秧机全面推广。

2.4 农机推广经费严重不足

由于财政困难,推广经费得不到保障,县财政除拨给农机推广人员的工资外,没有安排专项的农机推广经费,因此,农机推广工作难以开展。特别是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农业生产向着高产低耗多样性方向发展,我县的农机推广力量明显匮乏,投入的推广经费不能满足机具从引进到示范、推广等各个环节的开支,无法开展实质性的工作。

2.5 推广人员专业素质偏低,工作缺乏积极主动性

农机推广队伍专业素质低,人员结构和文化结构也不合理,新老交替缓慢,专业技术人员寥寥无几,推广人员的技术力量较弱。

3 农机推广的对策和建议

3.1 争取政府重视,充分运用政策扶植

近几年来,中央非常重视“三农”工作,农机推广机构要借这一“东风”,真抓实干,落实各项政策,努力争取当地政府的理解和支持。要把农民需求和当地实际情况相结合,紧紧环绕区域经济支柱产业,积极推广高效、先进、实用的农业机械农和机技术农机技术,实现以现代农业装备发展农业。同时要充分利用当地农业生产条件,召开各种不同形式的农机作业现场会,争取到当地领导的重视,让领导及时的掌握农机工作动态,了解农机推广工作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的作用,了解农机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促进农机推广工作开展。加大县级财政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建议总站向财政部争取保障,强化县级财政支持,保障各项经费,确保职能履行。3.2 加强农机推广机构人员的合理配置

各地要根据当地农机发展的实际情况需要和便民的需求,科学合理配置人员机构,要遵循有利于业务指导、有效管理和公益性职能履行的原则,根据实际情况重新核编,实行资格准入和全员聘用制度。根据公益性农机推广服务机构新的职能和任务,按照其服务的人口规模、地域范围、农机总动力,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状况,重新核定农机推广服务机构的事业编制。对人员管理制定激励政策,实行绩效挂钩的考核机制,使农机推广人员的收入与实际的工作成绩挂钩;争取建立农机推广基金,形成"由下到上"的农机推广新体系,充分调动农民学习、应用新技术、新机具的积极性。

3.3 因地制宜地大力推广适用技术

当地的农业推广部门应侧重于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在此过程中,农业相关部门,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大力推进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全面发展,协调推进。积极推进农业机械化示范区和示范基地建设,发挥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增强技术的融合,探讨适合与实现模式区域特色的农业机械化技术路线,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发挥主导作用,引导项目,在积极参与保护性耕作技术各级农业推广机构,积极促进棉花,茶叶生产机械化技术,甘蔗和其他重要的主食作物,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畜牧业,水产品,农产品加工和存储设备的应用水平。通过项目的实施,在技术人员的服务能力和质量提升的同时,加大力度,促进技术进步,使农业先进技术尽快转化为生产力,促进现代农业生产。

3.4 多形式、多渠道提高农技推广队伍及农民素质

加强对现有农业科技人员的继续教育, 提高他们的素质,特别是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培训。在农民技术教育的形式上, 采取集中、分散、远程、间接、示范等多种形式, 实事求是, 讲究实效。在教育内容上, 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与市场结合, 要进行农业现代意识教育、技术常识教育、绿色证书教育, 提高广大农民驾驭市场的能力和整体素质。

3.5 强化政策和法律的保障

农业科技的有效推广离不开宏观调控, 而法律手段又是宏观调控的一个重要手段。因此, 必须加强法制建设, 充分发挥法律制度在农业推广中的作用。根据加入WTO 后农业及农业科技推广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国家要尽快修改、完善相关法律条款, 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实施条例》, 指导和规范农业科技推广事业的健康发展。

3.6 促进农业集约化发展,间接提高农用机械普及率

只有发展规模化种植,农机特别是大型农机具才能真正更好地服务于农业生产。一是加快土地流转,增加规模化种植基地;二是积极扶持大户发展,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三是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吸引更多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腾出更多耕地发展规模种植。

4 总结

随着农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优化,农业生产专业化规模将逐渐扩大,现代化生产要素替代传统生产要素又将向前迈进一步。农业机械化生产也将占据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中的大部分。同时,农机推广工作也会使农村城镇化进程和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进一步加快。这些都对农机推广工作带来了新的任务和要求,农机推广系统一定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农机化技术推广和普及,让农民群众共享社会进步的成果。推广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促进现代农业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为我国新时期的现代农业和农业科技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吴清萍.中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 《新农民》2011.05

农技推广体系建设范文2

一、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现状

海州区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区,辖3个镇、1个街道办事处及1个开发区。耕地面积24.57万亩,全区人口23.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4.97万人。粮食作物面积34.23万亩,粮食总产量16.7万吨,粮油生产的技术推广工作主要由区、镇两级农技推广机构来完成。区级的农业推广机构有农业技术推广站、农业技术推广站、畜牧兽医站、农机管理站4个,乡镇级综合农技服务中心5个,共有编制77个,实有人数74个,编制内人员数64个。

(一)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基本情况

2012年之前,从事农技推广工作的有74人,按学历划分,大专及以上学历51人,占在岗人数的68.9%,比例虽高,但其中大部分在职教育获得的学历或村官。按职称来分,中级职称的26人,占在岗人数的35.1%;副高职称3人,均为区级推广机构人员。按性别来分,男性49人,占在岗人数的66.3%,女性25人,占在岗人数的33.7%。

基层农技人员年龄偏大,新生力量补充有限。根据2012年调查,35岁以上的有54人,占73%。由于大学生都不愿到基层就业,致使基层农技人员招不到新生力量。

基层农技人员参加学习培训机会少。基层农技推广机构人员在三年内参加过的学习培训均为短期培训,大部分都是市级组织的培训。在2012年我们承担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项目中,基层农技人员在南京农业大学和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接受过为期一周的培训。

(二)基层农技推广级后工作条件状况

通过2012年“五有乡镇”建设项目实施后,乡镇级农技推广中心均有所有权的办公用房400平米以上,配备了基本的试验仪器,办公设备及交通工具。区级农技推广机构基本上有固定的办公用房,拥有专用的电话,电脑、打印机、照相机等办公设备。

二、基层农技推广体系主要问题

(一)经费不足,农技人员积极性不高

由于海州区各乡镇财力有限,近年来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只能满足工资、维持正常工作的需求,缺乏新技术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的专门经费,使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仅仅停留在面上,无法深入到实际中,致使农技推广工作出现表面化、形式化。

(二)干群素质有待提高,技术推广难度增大

近几年来,农技系统没有专门的经费开展必要的学习培训,参加的培训也只是通过项目的实施来完成,而且现有的农技人员年龄偏大,知识陈旧老化,学历职称较低,无法适应现代农业的需求;目前,从事农业的都是六一(儿童)、三八(妇女)、九九(老人),他们普遍素质较低,接受新技术、新知识能力差,速度慢,这种现象制约着高新技术成果的传播,也为农技人员工作的开展带来了不利影响。

三、建议

(一)加强财政保障

为保障基层农技推广活动的正常开展,必须有效增加对农技推广经费的投入。各级政府要把公益性的农技推广机构的基本支出及履行职能所需要的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予以保证。政府应根据财政收入等情况,逐年增加推广经费。

(二)提高队伍素质

农技推广工作是以培养、教育和组织农民为主要内容,需要有一支具备较高的科技、文化水平的推广队伍。要在稳定和扩大农业技术推广队伍的前提下,吸收具有专业技术和农业经营技术的本科及以上毕业生从事农技推广工作。根据本地农业发展的趋势,接收1-2个农业本科毕业的高素质人才充实到乡镇农技中心,促进队伍结构优化,避免出现断层。创造条件,鼓励青年农技人员承担农业科研项目,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三)根据群众需要,创新推广方法

新形势下,要改变传统的说教式、行政命令式的农技推广方法为双向的听技术交流式,沟通式,达到双方互动,广泛深入到基层中。各乡镇根据本区域农业的主导产业建立示范基地,让农民在示范中学会、弄懂、掌握农业新技术。所有的技术推广、及时服务均要满足群众的实际需要。

参考文献:

[1]代仕意 资中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J】 四川农业科技2013(4):57-58

[2]葛严鑫 浅谈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3]汤莉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情况调研报告【J】科教论坛:157-159

农技推广体系建设范文3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

中图分类号: F324.3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5.12.011

1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1.1 农业推广资金不足

农业技术的推广能够有效地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对于新农村的建设工作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所以就亟需国家提供对于农业技术推广方面的资金支持。但是如今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工作仍然存在着资金不足的问题,因此政府方面就需要加强对农业技术推广的资金投入,而相应的地方政府由于自身经济发展缓慢,经济效益不高,从而导致地方政府很难真正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

1.2 农业技术推广管理体制不够完善

目前农业技术推广管理体系一般是按照从中央到地方进行管理,所以农业技术的推广必须经过多个层次的部门来进行管理,因此就很容易导致技术推广机构在人事方面处于分离的状态,从而直接造成农业技术推广缺乏相应的人员来加以负责和管理,而且各个部门之间也会出现相互推诿的情况,严重缺乏相应的协调合作,这就给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带来了十分恶劣的影响,直接阻碍了农业技术推广的进度,影响农业生产。另外,在农业技术推广管理部门中的工作人员所具有的责任不够明确,一些部门虽然占用了资金,但却根本没有进行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从而导致这项推广工作停滞不前。

2 支持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必要性

首先农业技术推广背后潜藏着巨大的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它已经成了政府职能性的工作之一,这也是我国社会及国家情况所决定的。从我国农业整体水平来看,农业生产还是以小单位为主,基本为家庭。事实上农户与农户之间所种植的作物品种差异性并不大,其专业性水准偏低,这使得农业技术推广不能获取相应的回报。这种小规模生产的普遍性制约了农业产业化发展,在这种背景下无法获得相关企业的支持,因此,需要由政府投资。

其次农业新型技术使用与农业产值是密切相关的。对于普通农户而言,若采取新型技术不能直接使自己收益提升,那么就会对新技术产生一定程度的排斥感,因此普通农户对农业新技术都会抱有较为迟疑及被动的态度,而转变这种现状宏观上来看只能借助于政府力量才能达到目的。

3 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探讨

一是加强农业推广队伍建设。在农业技术推广中人员是实施主体。但人员冗余的情况却成了整个体系当中的制约性因素。为了让这种现象得到控制并让相关工作能够细致化实施,就需要规范推广队伍建设,通过加强人员编制并实施科学裁减策略让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得到精简,同时加强相关工作人员技术能力培养,逐渐打造出一支具有专业水平的队伍来支撑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二是扶持投资工作。除了政府投资之外,还应该结合经济市场特点并利用其优势对相关投资工作进行引导,从而形成多元化投资,对企业投资给予鼓励。以政府投资为主导,民间投资为辅助来扩大投资规模及投资渠道,让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得到有力的资金支持,使其能够保持稳定的发展态势并提高相关工作的成效性。

三是对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模式进行创新。在推广模式创新的过程中首先应该对农业技术进行创新,这就要求政府发挥技术开发方面的立法职能,通过利用相关法律法规来维系各方面权限,使组织合法权益得到保护。通过对农业技术公益服务体系进行完善,从而走向多元化服务。通过发展农业科技文化事业使得农业科技能够被更多农民了解并接受,以此为农业技术推广提供一个良性氛围。在服务模式创新的过程中服务质量也必然得到提升,使广大农民受益。

4 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对策

4.1 强化政府对农业技术推广的资金投入

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开展必须要获得政府方面的资金支持,因此政府方面就需要加大对农业技术推广的资金投入,这样才能更好地对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加以保障。因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立不但需要技术方面的支持,同时还必须要获得资金方面的支持,所以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真正建立的过程当中,就必须要有相应的保障资金加以支撑。另外,还可以进行地方资金的筹集工作,以此来促进农业技术的推广。

4.2 改进和完善农业技术推广制度

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顺利进行必须要以完善的制度保障为前提,所以必须针对这个情况建立起相应的法律制度来保障农业技术的推广。同时在地方政府方面也应当积极的制定一套相关的、完整的制度保障体系,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农业技术的推广。在建立相关法律保障的同时,还应当建立起直观有效的措施,以此来保证制度的有效实施。对于农业技术推广当中仍然存在的问题,还需要对农业技术推广方面的相关法律来加以修改,促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农业技术方面的推广。另外,还可以针对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交际情况来建立起专门的管理机制,并成立管理小组来对农业技术进行推广和宣传。

4.3 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人才队伍的建设力度

人才是农业技术成果进行转化和推广的主要因素和动力,农业技术的推广效果如何,通常都受到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直接影响,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素质越高,那么其推广的效果也就越好,所以就必须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工作,要重视并加大农业技术推广队伍的建设力度,通过各方面的建设和多渠道来提升农业技术推广队伍的整体素质,从而建立一支结构最优、技术精湛的农业技术推广人才队伍。

5 结语

农技推广体系建设范文4

关键词:农业技术;服务推广;创新体系;体系建设

现阶段,我国主要的发展基调为改革创新,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我国一直在改革,不断强调创新,从整体上提高了我国农业的发展水平。我国的农业发展不仅需要有国家的支持,更需要有理念的保障,但是农业技术服务推广不断涌现出问题,整个推广的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最好的方法就是建立起服务推广创新体系,全面开展农业服务工作,推动我国农业的进步[1]。

1农业技术服务推广创新体系建设的意义

1.1推广创新体系是现阶段我国发展农业的必然要求

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个行业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在农业方面,我国的发展模式并不科学,发展力量不够强劲,主要的原因就是农技服务推广体系不够健全。我国的农业要想取得更为长远的发展,就必须改良技术,让技术作为农业发展的根本支撑,这直接要求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要以最快的速度建立,利用体系创新满足新时期的农业发展要求[2]。

1.2弥补原有推广体系的缺陷

目前,我国的农业进入到重要的转型时期,在改革方面卓有成就。但是在发展的前提下,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并没有发生根本变革,原有体系无法适应当下发展的客观条件。因此,必须对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进行改革与创新,使其成为我国农业生产的支柱,弥补原有缺陷。

1.3农业技术服务推广体系建设是现代农业科技成

果实现转化的主要纽带科学技术虽然是第一生产力,但技术只有在现实生产中得到应用才能真正成为生产力。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就是让技术成果能够与现实生产真正相连,让先进的科技成果应用于农业生产,利用试验、示范等手段传到各个农业区域,让每一个农民或者农业研究者能够了解、掌握它,让技术成为提高农业生产现实动力,全面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的重要支柱。

2农业技术服务推广创新体系的建设方式

2.1从体制入手,进行体制创新

体制创新符合任何事物的发展规律,现阶段,从整体上看,我国的农技推广较为单一,较为落后,与现代农业无法适应,这就要求人们必须重视创新农业技术推广体制。我国在之前的推广上,体制基本上就是依靠国家,依靠政府,这种推广体系局限性很大,且效果并不明显。因此,应要求政府进行引导,让多成分、多形式的体系融入进来,建立起有偿与无偿服务共融的创新体系,让更多科研单位、学院学府、中介组织以及农民扶持组织参与进来,从事经营性的服务。同时,政府对其进行扶持与指导,让各类企业与政府相互补充,形成一个综合发展的推广格局。

2.2从机制入手,进行农业技术服务机制创新

机制创新主要是要求其从内部管理与外部推广运行两方面入手,首先要对其内部管理制度进行改革创新。内部管理的重点在于农业技术服务推广人员,要求对其设立奖惩制度,目的在于激励从业者的工作积极性,调动起工作兴趣,保证每一个参与研究、参与推广的工作者能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当中。同时,要对人员考核进行量化与细化,重新设定考核目标、考核标准。其次,对运行机制进行改革创新。推广创新体系的建设需要设立明确的目标,农民是农业技术实践的主体以及需求的主体,这就要求必须要调动农民群体的需求性,让他们了解到农业技术的重要性,认识到他们的生产与生活离不开农业技术,使他们有主动获取相应的农业技术的兴趣,促进体系的建设。最后,有关部门要对技术推广进行全程服务,无论是产前还是产后都需要对农民进行指导与帮助,让农业技术成为推动农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2.3从资金入手,利用资金投入实现创新体系建设

农业技术服务推广创新体系要想顺利得到建设,必须要有资金作为支持,这也是发展的必要条件。针对各市县的经费紧张等问题,建议各市的农技推广机构要立足本土,积极争取国家级的农业项目,参与到农业项目的建设中来,最大可能的争取资金,促进推广体系的建设。以我国某市为例,该市三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在近几年的发展过程中不断争取到农业部科技示范场、中国农业技术中心专用小麦节水调肥示范工程、本土野生大豆生态环境保护项目、农业虫害入侵的防范与祛除项目等。这几个项目的顺利参与直接拉动当地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在增加亮点的同时实现资金存储,顺利建设起较为完善的创新体系,直接为当地的农业发展提供助力。

2.4从人力资源入手,完善培训体制以便提高整体水平

农业技术推广创新体系的建设必须要全面审视观念,最好要从农民的需求以及农村的产业发展的角度进行思考,利用互动启发的方式引导农民在生产生活中思考问题,进而自行提出解决对策,这样不仅能够调动农民自身的积极性还能提高农民们的生产技术水平。主要的操作渠道是派遣专业农业技术员深入乡里,了解当地概况,对主要的农户进行知识培训,并建立其专业的推广小组,由国家派遣的专业人才结合当地勤劳肯干的农民群体组成。针对这些群体,该市或者该县要全面予以支持,定期对他们进行知识培训与技术实践培养等,在保证其具备过硬的农业生产技术的基础上,教给他们推广技巧,帮助当地建设起专业的推广体系。另外,如果有一些技术较好且思维灵活的带头人出现,完全可以将他们送到当地的专业院校进行进修,丰富他们的知识层面;或让他们下到一些产业较为发达的地区进行参观学习,将他人的优秀技术结合自身的实际特点,灵活的组合在一起,丰富推广体系,让农业技术真正的实现“规模实践”的理想。

3结语

本文在立足国家发展现状的同时,对我国农业技术服务推广创新体系的建设进行了系统分析。由于我国的农业正处在转型的特殊时期,农业技术需求不断增加,建立起服务创新体系可以从根本上促进农业的发展,对我国整体经济的提高有着现实价值。因此,我国必须要在原有的基础上对农业技术服务进行创新发展,认识其重要性,完善其体系,最终实现农业的发展与繁荣。

作者:余李平 单位:云南省怒江州泸水县农科局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参考文献

农技推广体系建设范文5

【关键词】乡镇农业技术

现代农业对科技的要求已达到很高的水平,必须为农民提供新技术、新设备以及推广新品种方面的服务,才能完成现代经济对农业生产的要求。农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我国农业现代化还处于初级阶段,在乡镇范围内推广新型农业技术是农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现在这方面建设仍存在一些问题,严重制约我国农业发展,要投入足够的人力和物力去解决。

一、我国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 . 1 对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投入不足

很多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点存在财政困难、经费缺乏、供给短缺的问题,对人才培养的投入很少,严重影响了农业技术推广的长期发展目标。甚至部分乡镇农技推广工作人员的工资也不能足额发放,严重影响了工作积极性。导致了工作人员把工作重心放在经营盈利上而忽视了农业技术的服务推广。引进新技术和新品种的工作做得不到位, 新品种实验示范和推广方面也有心无力。农业设施物资的检验和化验分析的工作也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

1 . 2 管理不完善,运行机制顺畅

管理机制方面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对农业技术推广部门人员安排上随意,人才大量流失;部分在岗人员无法胜任岗位工作,整体上降低了服务推广水平;农技人员大量存在“在岗不位”,被调去搞其它工作;机构职能上也很混杂模糊,缺少明确的工作重点。

1 . 3 农技推广人员的数量需要扩大,素质有待提高

对某县的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调查分析表明,其中种植技术的推广人数只有1 9 人。技术人员的短缺使得岗位工作负荷过大,一人要承担多方面的工作。现代农业对技术的专精的要求,让工作人员很难胜任不同种类的技术工作。被调查乡镇农技推广部门有大专学历的 7 人,有专业技术职称的 9 人,其中仅 1 人有中级专业技术职称,基层技术推广人员的能力无法独立承担实验示范和重大的技术推广项目。岗位培训太少,先进新技术和知识获取途径缺乏,难以提高业务素质,难以适应新农技推广发展形势和要求。

1 . 4 设备物资落后缺乏,工作条件艰苦

乡镇农技推广机构没有固定办公场所或办公场所很差;乡镇农技人员缺少必要的社会地位,由于农技推广工作大多在农村,工作环境艰苦,高学历的技术人才能够找到条件、待遇和发展更好的工作,不愿来农技推广部门。看不到未来的发展和艰苦的工作生活环境使大量农业院校毕业生对农技工作望而却步,直接造成了农技推广体系的人才严重匮乏。

二 加强乡镇农业推广体系建设的措施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推进农业科技进步的主导力量,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现代化中起着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笔者针对目前情况提出一些具体解决措施。

2 . 1 保证财政供给充足,经费及时到位

如果把正式的农技人员纳入到财政预算中,足额到位的发放资金,对经费的使用做到专款专用,并对账目进行严格考核监督,就可以大力建设农技推广区域站点。引进推广实用新技术和新品种, 采购设备仪器, 开辟科技实验示范基地, 培育农业科技示范户;为农技推广站点配置专门的计算机和网络系统、打印机、传真机等必须的设备, 这样才能畅通信息渠道 ; 采购一些必须的交通工具,比如汽车和运货车等。

2 . 2 健全的运行机制有利于农技推广体系的建设

针对不足进行改革,强化公益性和专业化职能。科学界定农技推广部门的职能,把经营性的服务推向市场。以现代化的网络沟通协调管理,统一的体系更发挥信息优势。大力开展各种农技推广的服务活动,形成多元化、多渠道和形式多样的格局,农技推广机构和农业企业、农民的合作,以大胆的创新把农业技术注入到农业产业化中,为农业企业提供高质量的原料,提高农产品附加值。通过对各个业务部门的协作分工保证农技推广顺利为农业的增收提供科学技术的支持。

2 . 3 加大农技推广的宣传

通过网络和报纸电视等现代的媒体来加强对农技推广的宣传,鼓励农技推广人员在专业的刊物上,或者建立网站来推广。针对具有优势的特色农产品,建立科技观摩园或在城市郊区建立农产品采摘园,还可以建设优质品种展示和农业技术示范园来作为传播基地。

2 . 4 对农技人员素质的提升

用优惠的政策鼓励农技人员和农业院校的毕业生加入农技推广体系中,淘汰不合格人员。用引进、培养、联合的方法建立人才培养制度, 比如农技人员的聘用制度和工作考核制度, 培训制度,农技推广的责任制度。 有步骤有计划的对在编技术人才培训深造,请外部专家来做讲座或派遣骨干外出考察或到院校进修、鼓励自学等,以拓展专业知识技能和知识的及时更新。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竞争上岗,以岗定酬,优化其体系的人员结构。以工作业绩和业务水平评定待遇,建立流畅的人才自下而上的发展流动渠道,调动其积极性,增强农技推广体系内的活力。我国农技推广体系取得过很多成绩,然而由于一些历史和现实原因导致了问题的存在,采取相应的措施十分必要,不但能让乡镇农技推广人员从中受益, 也可以更好的满足广大农民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美、日农业推广组织建设及其启示 第五届海峡两岸科技与经济论坛 - 2006

[2]创新农业推广方式实施科技入户工程 华东六省一市农学会2006年学术论坛 - 2006

[3]农业技术推广中政府行为研究 - 法制与社会 - 2008(16)

[4]中国农业推广组织改革初探 第五届海峡两岸科技与经济论坛 - 2006

[5]发达国家农业企业化的经验对我国农业发展的启示 - 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 2007(4)

[6]期刊论文 我国农业推广人才的培养体系建设 - 农村经济 - 2004(7)

[7]依靠管理创新深化我国农业推广体系的改革 - 农业科技管理 - 2001, 20(3)

[8]科技支撑农业:我国农业发展的现实路径 - 改革与战略 - 2008, 24(12)

农技推广体系建设范文6

关键词:农业技术 推广服务科技建设

农技推广服务体系主要包括动植物新品种和农业、农机等新技术的示范与推广,重大动物疫病的免疫预防和植物重大病虫害的预防扑灭,机械化防汛抗灾、排涝抢险,森林火警火灾预报和森林防火,贯彻实施农业标准,农业资源、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业投入品使用监测,农机安全监理,农业公共信息服务,农民的公共培训教育等对一些关系国计民生、知识产权难以保护或物化的技术推广等服务界定为乡镇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职能机构。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推进乡镇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分类改革,为发展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提供可靠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本文以贵德县为例对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进行探讨,以期求得进一步加强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发展的建议与对策。

一、基本情况

近几年,贵德县不断加大科技推广普及的力度和深度,通过大力实施“万名农民培训”、“阳光培训”、“绿色证书”等农民培训工程,开展科技特派员创业、"科技三下乡"等科教服务活动,农民科技意识明显增强,科学素质和文化水平提高,有力促进了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突出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农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农业生产区域化布局基本形成。

2、产业化经营初具规模,市场化体系初步建立。龙头企业和各类经济组织围绕优势特色产业,瞄准市场搞好农产品深加工,围绕加工促生产,拉长了产业链,带动能力不断增强,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断提高。

3、农技推广体系逐步完善,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广大农技人员在推广先进适用农业新技术和新品种、开展农业技术服务、提高农民素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4、信息网络逐步完善,农情传达逐步畅通。

二、存在的问题

贵德县农技推广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受农民意识及其它客观原因的制约,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

1、农民思想观念落后,整体素质不高。部分农民小农意识严重,存在以下几种心理:一是求稳怕乱的农本心理,就是认为种庄稼、种粮食是本分,结构调险大,不如种粮食稳;二是直观务实的从众心理,别人种什么他就种什么,不敢采用新技术、新品种,看到别人成功后才模仿采用;三是盲目求快的过急心理,对新东西敢于大胆尝试,但一失败就放弃,经不起市场条件下价格波动的冲击。四是小而全的自给心理,只是为自家生活方便,主导产品无规模,特色产品无优势。

2、农民获取知识途径少,农业技术含量低。一是培训力量不足。二是培训内容模式单一。农民培训通常采取举办培训班、赶科技大集、咨询解答、散发资料等形式,模式单一,农民不易接受,尤其是近几年农村青壮年劳力大多外出打工,在家务农人员年龄老化,这些人的商品观念、信息观念、政策观念、科技观念都比较差,技术接受能力低,对这些人讲技术难懂,发资料难看,教操作难会,先进适用的技术难以得到及时的推广和普及。三是培训设施落后。一些先进的教学方式和设备还不普及,特别是村一级,农民没有长期的学习资料和固定的技术培训场所。

3、农技推广资金来源渠道少,缺乏有效保障机制。随着农村各项改革日益深入,农技推广部门逐步走向企业化、市场化、社会化,不再享有财政经费,难以承担技术推行服务的公益性职能。当前除了各级对农业的政策性资金外,基本上没有任何资金可用于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农技推行体系建设、服务条件亟待改善,迫切需要资金支持。

4、农技推广力量薄弱,农技人员知识老化。近几年专职从事农技推广的工作人员逐渐减少,目前各乡镇农技人员有部分被抽调去从事包村、招商等其他工作,常年专职从事农技推广的工作人员严重不足。

5、人均占有土地少且分散,制约现代农业发展。当前农村土地较少,人均不足一亩地,发展种植、养殖调地很困难,有的地方甚至每亩1000元租金还租不到地,想规模发展必须拿出专门人员负责协调土地。一家一户的小规模生产增大了生产成本和交易费用,制约了农业机械化专业化的普及,也限制了先进农业技术的推广和使用。

三、建议与对策

1、加大农民培训力度,培育造就新型农民。

一要进一步整合优化现有农民教育培训资源,建立政府组织、农业部门主导、农科教结合、社会广泛参与、资源合理配置的农民教育培训网络。

二要创新推广理念,改进推广方法。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文艺演出、科技宣传等各种形式和载体,加快先进文化在农村的传播速度,扩大先进文化在农村的覆盖范围。

三要拓展培训范围,突出培训重点。着力培养农村致富带头人、农民技术员、骨干农民、农民企业家和能工巧匠队伍,使他们成为带领农民共同致富的骨干力量,带动一方百姓,搞活一片经济。

四要尊重农民意愿,拓宽培训内容。要根据时令季节,开展配方施肥、合理用药、秸秆还田等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业生产科技水平;要继续大力实施阳光培训工程,开展农民技能培训,扩大阳光工程的培训规模,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

2、加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稳定农技推广队伍。加强对农技人员的使用管理,县乡农技人员必须在其位、尽其职,扑下身子,真抓实干,工作业绩与工资、职称评定直接挂钩;对长期工作在一线的农技人员给予一定补贴,确保他们在农村蹲得住、留得下。

3、加强科技示范推广,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积极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科研部门、大专院校联合开展科研攻关,开展科企合作,发展农科教示范企业。

4、建立农村科技服务平台,提升科技服务能力。继续坚持完善科技特派员制度,实施千名干部包户富民促调整工程,选派科技人员到村、到户、到企业,促进科技与经济直接融合。